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拼音發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作為訓練者必須了解每一個音素的發音方法與口腔部位運動的關系。
發音方法:
/a/:發音時嘴唇自然張大,舌放平,舌頭中間微隆,聲帶顫動。
/o/:發音時嘴唇成圓形,微翹起,舌頭向后縮,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聲帶顫動。
/e/:發音時嘴半開,舌位靠后,嘴角向兩邊展開成扁形,聲帶顫動。
/i/:發音時,嘴微張成扁平狀,舌尖抵住下齒齦,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聲帶顫動。
/u/:發音時,嘴唇攏圓,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聲帶顫動。
/ü/:發音時,嘴唇成圓形,接近閉攏,舌尖抵住下齒齦,舌面前部隆起,聲帶顫動。
/b/:發音時,雙唇緊閉,阻礙氣流,然后雙唇突然放開,讓氣流沖出,讀音輕短。
/p/:發音時,雙唇緊閉,阻礙氣流,然后雙唇突然放開,氣流迸出成音。
/m/:發音時,雙唇緊閉,舌后縮,氣流從鼻腔出來,打開嘴,聲帶顫動。
/f/:發音時,上齒觸下唇形成窄縫,讓氣流從縫中擠出來,摩擦成聲。
/d/: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氣流后突然放開,氣流從口腔迸出,爆發成音。
/t/: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氣后,突然離開,氣流從口中迸出。
/n/: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氣流從鼻腔通過,同時沖開舌尖的阻礙,聲帶顫動。
/l/:發音時,嘴唇稍開,舌尖抵住上牙床,聲帶顫動,氣流從舌尖兩邊流出。
/g/: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軟腭阻礙氣流,讓氣流沖破舌根的阻礙,爆發成音。
/k/: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上軟腭,阻礙氣流,讓氣流沖破舌根的阻礙,迸發成音。
/h/:發音時,舌根抬高,接近軟腭,形成窄縫,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j/: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舌面前部緊貼硬腭,氣流從窄縫中沖出,摩擦成音。
/q/:發音時,舌面前部貼住硬腭,氣流沖破舌根的阻礙,摩擦成音。
/x/: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縫,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zh/: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腭前部,有較弱的氣流沖開舌尖阻礙,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ch/: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腭前部,有較強的氣流沖開舌尖阻礙,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sh/:發音時,舌尖上翹,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r/:發音時,舌尖上翹,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縫,嗓子用力發音,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聲帶顫動。
/z/: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弱的氣流沖開舌尖阻礙,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c/: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強的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s/:發音時,舌尖接近上門齒背,留出窄縫,氣流從舌尖的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口部運動:
在語音訓練中,在掌握發音的方法與相應的口腔運動,最好能夠為受訓者建立一套口部運動部位的提示系統。
如:
①視覺提示,如演示音素的手勢,口腔構造的圖表及對鏡子練習等;
據研究資料表明,小學生注意的穩定性7~10歲兒童只能保持20分鐘左右,注意力不能持久,這就需要教師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上課時采取各種有效方法,巧妙地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教學內容上。例如“做做游戲、看看掛圖、講講故事、編編兒歌”的形式來來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拼音的積極性。
一、做做游戲
讓剛入學的兒童乖乖地在課堂上坐40分鐘,會導致他們產生厭學情緒。不少老師在課堂上采用多種游戲形式,讓他們“動”起來。以下幾種游戲供老師們參考:
①“找朋友”游戲。如學了d t n l后,把4張卡片發給學生,老師和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找朋友,找朋友。”老師說:“我在找個d。老師的朋友在哪里?快快快,請上來。”一個學生舉著卡片上來說:“我是d,在這里。”如果找對了,全班同學一起說:“對對對,ddd。”如果找錯了,同學們說:“錯錯錯,ddd,在哪里?”游戲繼續下去。
②“打撲克”游戲。例如:在學了聲母、韻母后,可以指導學生制作含有聲母、韻母的撲克牌,一學生拿寫有聲母的撲克牌,另一學生拿寫有韻母的撲克牌,兩個學生同時出牌,看誰先拼出由這兩張撲克牌組成的音節,這兩張撲克牌就歸誰,看誰手里的撲克牌多,誰就贏了。最后,嬴的同學一邊拿出一個個音節,一邊說:“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讓輸的學生快速拼讀音節。
③“抽獎”游戲。把寫有各種字母或音節的卡片放在一起,讓學生任意抽取一張讀,讀對的掌聲獎勵,讀錯的請別的小朋友幫忙。
④“摘蘋果”游戲。教師將音節寫在蘋果的后面,掛在大樹上。學生上前摘下一個蘋果,然后把蘋果后面的音節大聲的讀出來,如果讀得對,其他同學就跟著他把音節讀兩遍;反之則大聲說:“請重來。”聽音、辨音的能力就在游戲中形成了。
⑤聽音找卡片。學生準備好卡片,教師說出一個音節,然后學生立刻從卡片中找出這個音節,這一般用于區別音近、形近的字母或音節。
⑥“轉轉盤”游戲。參考蘇教版第二冊采用的“轉轉盤識字”的形式,制作轉盤,把韻母固定在轉盤上,轉動聲母,與不同的韻母組合成不同的音節,讓學生邊玩邊讀,反復練習,趣味盎然。
⑦“翻日歷”游戲。把聲母和韻母分別制成兩本日歷,兩個學生同時翻動兩本日歷,其他學生讀出由聲母和韻母組成的音節。這個游戲也可以一個人玩,邊翻邊讀。
還可以利用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來編成“漢語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課時進行放松休息,同時又可鞏固拼音知識:“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韻母表a、o……站要直,坐要正,我們來背整體認讀音節表zhi、chi、shi、ri……專心聽,勤動腦,學好拼音基礎牢。”
二、看看掛圖
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情境圖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語言并把它有機地與學習漢語拼音聯系起來。學生在看圖學拼音說話中,由一個詞發展到一個短語,由一個短語發展到一個長句,由一個長句發展到一個句群。
以zh、ch、sh、r這課為例,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這樣做:
師:(指情境圖)故事發生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里,在什么時間?
生:日出時。
師:對,這就是日出的r(相機掛出卡片r)。圖上畫了哪些動物?
生:一頭獅子和兩只猴子。
師:對,這就是“獅子”的sh。(相機掛出卡片sh)。這只兇猛的獅子想要干什么?
生:這只獅子想要吃小猴。
師:對,這就是“吃小猴”的ch。(相機掛出卡片ch)。獅子吃到小猴了嗎?為什么?
生:沒有,因為樹上的猴子用一根樹枝把這只小猴拉到樹上去了。
師:對,這就是樹枝的zh。(相機掛出卡片zh) 。今天,我們學習漢語拼音第八課zh、ch、sh、r。
接著,教師示范發音,讓學生認真聽老師的發音,仔細地觀察老師發音時的口形變化。然后,帶領學生練習發音,最后,指導學生練讀“語境歌”:“一輪紅日上山頭,獅子想來吃小猴,樹上同伴有辦法,伸下樹枝來搭救。”從而使所學的字母回歸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讓學生一邊拍手一邊唱,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字母的興趣。
三、講講故事
聽故事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事。在拼音教學中編故事必須去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知識點,把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記憶。例如,在教“zhi chi shi ri”這一課時,有的學生讀這些整體認讀音節時總是分開拼,糾正幾遍效果都不太理想。在課后筆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方法:看來一味用教師范讀、學生跟讀的方法難免單調枯燥,怪不得學習效果會打折扣。于是我另辟蹊徑,抓住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聽故事的特點,編了一個故事:“zh是媽媽,i是他的寶寶。有一天媽媽帶著寶寶去逛街,寶寶很調皮,被精彩的外面世界迷住了,悄悄地離開媽媽,結果迷路了。寶寶找不到媽媽,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哭了。后來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媽媽,小i緊緊地抱著媽媽說,媽媽,我要永遠和您在一起,再也不離開您了。”聽了這個故事,學生們都知道整體認讀音節不能分開拼,然后舉一反三,自然記住了“chi shi ri zi ci si”。
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i、wu、yu”時,我給同學們講故事:大“y”和小“i”,在“w”和小“u”是親兄弟。他們小時候,家鄉發大水,大“y”和大“w”跟他們的家人沖散了,好心的人家收養了他們。過了幾年,孩子們逐漸長大了,越來越懂事了,大“y”和大“w”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很想見到自己的親人。他們倆商量了一下,就到電視臺做了一個“尋親”的節目。特別是他們的弟弟小“i”和小“u”再也不想與哥哥分開,要永遠在一起,于是他們分別組成了“yi”和“wu”,他們不分彼此,不分大小,只要大“w”和小“u”在一起讀“wu”,中要大“y”和小“i”在一起讀“yi”。同院的“ǘ”一看,人家“i”和小“u”,都有哥哥,可自己沒有,心里很難過。還是懂事的大“y”說:“我可以做你的哥哥,但是你整天鼓著兩眼朝天看,對誰也不理不睬,就像帶上驕傲的帽子,這樣不好,你得把驕傲的帽子摘掉,我才做你的哥哥。”“ǖ”說:“我愿意”。于是,大“y”除了和弟弟小“i”在一起,有時也和摘掉驕傲帽子的“ǘ”在一起,組成認讀音節“yu”。讀作“yu”。故事聽完了,同學們也把整體認讀音節“yi、wu、yu”記住了。
四、編編兒歌
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漢語拼音,可采取形式多樣的、具有趣味性的方法進行教學。
一、唱兒歌
兒歌短小通俗,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學生非常喜愛。唱兒歌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幫助他們學習語言,又能增進呼吸器官的功能,增強兒童的體質,更有利于孩子們在愉快的說唱活動中學好漢語拼音。
例如,我在教學“弧o、e、i、u、ü”時,嘗試著讓學生自己看圖編兒歌體驗發音的方法。當然,學生看圖編兒歌之前,教師要做個示范,講清一些編寫要領,讓學生在本來感覺到沒什么可學時,接受新的挑戰。在教單韻母皇保我先編兒歌:小紅練唱,嘴巴張大 徊⒏嫠哐生這個兒歌前面分句是圖中的事物,后面分句是發音要領,然后讓學生自己學習編兒歌。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編出了像模像樣的兒歌:公雞打鳴,嘴巴圓圓o o o。白鵝照鏡,嘴巴扁扁e e e。媽媽晾衣,上下對齊i i i。烏鴉銜食,嘴巴小小u u u。小魚吹泡,嘴巴扁扁ü ü ü。這就避免了在教學單個拼音字母時,課堂上往往呈現一片嘈雜聲,正確的發音、非正確的發音,充斥耳旁。我們一個問題(是怎樣發出這個音的)拋下去,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師這兒來。他們會用心地聽老師的發音,仔細地觀察老師口型的變化,然后自己去嘗試發音,去體會發音過程,探索發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上找到新的未知點,從而產生興趣和學習的欲望。
二、看圖片
演示可以化抽象為具體,把教師難講、學生難學的諸如發音要領等變為視覺形象,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悟。科學研究表明:人腦中管讀音的有一塊區域,管字形的是另一塊區域,教學就是要在這兩個區域之間建立聯系。要想使孩子真正掌握字母,就要讓孩子在腦海里建立起字母音和形的聯系,而表音表形圖就是個非常好的連接線,形象、生動、有趣,讓孩子的拼音學習不至于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我們在使用時應該正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母的音、形和圖片的聯系,緊密聯系起來,在孩子腦海中刻下深深印記,以致下次一看到抽象的字母符號,腦海就浮現出形象有趣的畫面,不會遺忘。如教“d”時,我讓學生觀看插圖,說說它們的聯系:“一個半圓就是鬧鐘,一豎就是去的鉛筆。”為了不使學生寫反方向,我讓學生跟我一起畫一畫,并說:“寫字要抓緊時間,做完看一下幾點,然后把筆插好,咱們編句順口溜:鬧鐘插筆ddd。”并讓學生拿出筆在桌子上輕輕敲擊,發出“de、de、de”的聲音,這樣一來學生的形象記憶就非常鮮明,也很少會和b混淆。比“左下半圓ddd”“6字反寫ddd”更能記住,因為學生左右有時都分不清,也就無從準確地去記住字母了。所以,一定要以教材為本,合理正確利用教材插圖,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千萬別只發揮它的一部分作用。
三、做游戲
游戲具有娛樂性,可以消除兒童的緊張感受,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游戲具有競爭性,能引起兒童的高度注意,做游戲正合兒童活潑好動、好奇要強的天性。因此,用游戲法教漢語拼音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拍手記憶法
將要學習的拼音字母配上兒歌、口訣,伴以簡潔、鮮明的節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讀、易記,便于學生掌握。例如,教“弧薄o”“e”“i”“u”“ü”時,可采用以下兒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進行教學。兒歌:噼噼啪啪,拍起手兒唱起歌。張大嘴巴“ 弧保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牙齒對齊“I I i”,撅起嘴巴“u u u”,口吹哨子“ü ü ü”。
2.問答法
采用“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的方法。例如,在教學“d”“b”“q”“p”“m”“n”等形近拼音字母時,可采用以下問答的形式進行:(1)師:左下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生:左下半圓d、d、d,右下半圓b、b、b。(2)師:左上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生:左上半圓q、q、q,右上半圓P、P、P。(3)生:一個門洞是什么?兩個門洞是什么?師:一個門洞n、n、n,兩個門洞m、m、m。通過以上一問一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掌握了這些易混淆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四、摘果子讀字詞游戲
準備一些教學卡片,卡片的一面繪有“桃子、李子、葡萄、草莓、橘子”等圖形,另一面標有這些水果字詞的拼音。游戲中有圖案的一面對著學生,要求抽到卡片的學生按照拼音讀出卡片背面的字詞,若讀正確,則可將卡片送給其他同學,若讀法錯誤,則將卡片還給老師。
五、編故事
在教學單韻母ü與j、q、x相拼時,編成故事讓學生學得有趣味,理解更深,記憶更牢。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北方有個小朋友叫小ü,因為北方天氣非常冷,小ü總是戴著小棉帽。有一天,南方的三個小朋友j、q、x邀請小ü到南方去做客,小ü非常高興,不久小ü就動身前往南方,當小ü來到了j、q、x家,他感到j、q、x家里特別熱,小ü趕忙把棉帽脫下來。用這樣一個故事告訴學生:小ü遇見了j、q、x,去掉兩點還是ü。
【中圖分類號】 G62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094―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學生要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對此,在漢語拼音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讓學習興趣成為推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在漢語拼音教學的理論學習與實踐中,筆者初步探究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巧編兒歌激發拼音興趣
一年級學生處于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階段,對于抽象、晦澀的拼音學習興趣不大,而面對淺顯易懂、趣味盎然、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兒歌興趣頗深。兒歌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文學樣式,它以篇幅短小、內容淺近、節奏明朗等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如,在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中,學生最早接觸的是“弧o、e、i、u、ü”六個單韻母。學生盡管都會讀,但是發音不一定全都正確。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六個單韻母的發音,筆者帶著學生以誦讀兒歌的形式領會發音要領:單韻母很重要,發音口型要擺好,張大嘴巴花花唬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牙齒對齊iii ,突出嘴巴uuu,口吹哨子üüü。借助這些簡單有趣的兒歌,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兒歌帶給他們的樂趣,而且能使學生掌握這些抽象的拼讀規律和識記方法。
二、巧用游戲激發拼音興趣
新課標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表明,兒童的思維是從活動開始的,在活動中,兒童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拼音教學中運用游戲學習法,能使學生在玩中思,玩中學,使學生的認知與情感融為一體。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拼音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韻母、聲母、雙韻母、聲介合母再到拼讀,難度在逐步提高。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抽出一定的時間,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精心組織,合理設計拼音教學游戲,采用靈活多樣的游戲形式,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課堂上采用“讀姓名交朋友”的游戲,把學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寫漢字,一面寫拼音,讓學生在拼拼讀讀中認識全班同學的姓名,并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以此增進同學間的友誼,提高拼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三、巧用插圖激發拼音興趣
色彩鮮艷的情境圖能把學生帶入美的境界,能形象地展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萬物。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強調形象的重要,他說:“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形象記憶就是在記憶時盡量多留直觀形象,盡量多運用形象思維,以提高記憶的效果,它包含著這樣一個道理,即直觀形象的事物給人的印象較為深刻。在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中配有很多插圖,這些插圖鮮活形象、具體直觀、圖文相配、貼近生活、富有兒童氣息,易于小學生觀察理解。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編者意圖,從課文的插圖入手,啟發學生發現插圖跟字母音形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抽象的韻母、聲母形象化。例如,在教聲母“k”時,先讓學生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等學生說出圖上畫的是小蝌蚪和水草后,板書“k”,引導學生說出“k”像兩只小蝌蚪靠在水草邊玩。這樣結合插圖啟發學生想象,不僅能增加學生的情趣,而且能幫助學生記住字母的音和形。
四、巧用拼音增添生活樂趣
我把漢語拼音部分視為一個多元化的整體,將學拼音看圖識字、看圖說話、閱讀短語和兒歌等多個知識點互相滲透,而在教學過程中,想象力起著關鍵的作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是開發智力和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目標。豐富的想象有助于學生的語言、文字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前提。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為學生擎起馳騁思維的天空。漢語拼音的教學離不開想象力。
魔法一:揮動想象魔法棒,穿上兒歌的衣服,認識拼音字母,遨游于拼音王國
帶著激情和快樂的心情,說著朗朗上口的兒歌,我引領著學生進入拼音的世界,認識里面的字母,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聲母,什么是單韻母,什么是復韻母,什么是音節,什么是二拼音節,什么是三拼音節,認識拼音的世界,遨游于拼音的王國。在教學中,我緊緊把握住學生對兒歌的喜愛,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a o e”時,教學生朗讀兒歌:“嘴巴張大a a a,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學生邊唱邊記住了a o e的發音。在學習“ch”時,我教讀兒歌:“小猴子,嘴兒饞,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鬧肚子。”在反復吟誦中,學生熟悉了“ch”的發音。
在教標調時,也插入很多兒歌,如:小i有禮貌,標調就摘帽。小ü很驕傲,眼睛往上瞧。大y幫助它,摘掉驕傲帽。在學習分類時,我以家族的形式,讓學生幫助字母回家,把聲母、韻母、音節區分開來。我一邊說兒歌:“小a小a家在哪?”學生回答:“小a小a家在那,住在韻母家,睡在單韻母的房。”
魔法二:揮動想象魔法棒,借助圖片鞏固拼音,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
看圖找拼音,可以鍛煉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我給出幾幅圖,從簡單到復雜,讓學生從圖中找到字母,如在屋頂找到W,在鳥窩中找到u,在樹杈找到y,在空中找到g,在河中找到k等。
在練習中,我會從網上找到一些生動有趣的圖片,讓學生看著圖,猜猜圖中要表達的意思,找出對應的拼音和音節。在學習中,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馬上對應著出現。如第11課的情景圖,我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題意觀察圖片后,引出dié fēi jī和漢字“疊飛機”。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我會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象,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魔法三:揮動想象魔法棒,讓身體語言會說話,發音更準確,使我們更好地運用拼音聲調
在學習韻母的四聲時,我用開汽車的故事,告訴學生我們讀四聲也像開車一樣,一聲平,語氣平平,猶如汽車在平地走,不費力。二聲揚,語氣向上走,猶如汽車爬坡比較費力一樣。三聲拐彎,語氣降下又升起,先降后升,降得快升得慢,猶如汽車下坡又上坡。四聲降,語氣快速而有力,猶如汽車下坡,輕松而速度快。在學生有了形象的認知后,我又加入手的動作,甚至在讀第三聲時,我會引導學生點一下頭再抬起來,而我也會在學生讀的時候身體下壓一下再起來。
在學習音節拼讀時更是如此,因為二拼音節和三拼音節在拼讀中語氣是不一樣的,在學習過程中還會遇到輕聲的讀法,如果說音樂是有節奏和節拍的,語文也有,因此我會像打拍子似的讓學生跟著我的手勢和動作把重音讀出來,讀輕聲時更是跟著我起、落、收,在我的身體語言幫助下,學生都能把握詞語音節的拼讀,而輕聲的教學更不成問題了。節奏感的培養對學生以后的課文學習和閱讀也是很有幫助的。
魔法四:揮動想象魔法棒,進入故事世界,讓學生學會運用拼音組詞、造句和閱讀
一年級的教學,拼音的學習不僅是打下基礎,更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關鍵期。在學生還不怎么認識字的情況下,故事成了我們最好的武器。我發現一到故事時間,學生都會特別認真。在一開始的讓學生聽故事找拼音,到學生用拼音組詞,說一個句子,甚至是聽了我的故事,看圖說一個和我不一樣的故事,學生很愿意挑戰講故事的環節。如在學習聲母y、w時,我看著圖片說故事。學生在聽完故事以后就開始找字母,說句子,組詞,忙著學習和展示自己的收獲,我發現班上有個小女生在思考卻不發言,于是問她怎么了,她竟然是想講不一樣的故事作為她學習收獲的展示,我為了鼓勵她,決定在早讀課的時候,讓她上講臺講給同學聽,并在以后的早讀課和閱讀課上,讓愿意和喜歡講故事的學生上臺講故事。
一、首先我認為作為老師在教學拼音時從思想上要明確以下幾點,方能更好地教學拼音
(一)懂得漢語拼音概念: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二)明確拼音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1~2年級)識字與寫字的目標中指出:要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三)準確把握拼音功能:《語文課程標準》的重大貢獻之一,就是對漢語拼音進行了正確定位。《語文標準》不再把漢語拼音的學習目標定在“幫助閱讀”的位置上。漢語拼音教學的功能是:(1)它是識字的工具;(2)它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
(四)重視拼音教學:語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拼音教學不僅為今后的識字打好基礎,更主要是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了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二、老師要在教法上多做文章,讓學生產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教師在語文拼音教學中,樹立正確的大語文觀,能精心地設計教學,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輕松、和諧、有趣的課堂環境,注意挖掘教材所蘊含的興趣因素,善于運用靈活多樣的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想學、樂學,變無趣為有趣。
在教學拼音時我總結出以下教學方法:
一借助兒歌巧記字母。
1.編兒歌巧記字母音和形。兒歌可以算是拼音教學方法中的“元老”,它的特點是接近兒童生活,有一定的情趣,短小,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明快,能克服拼音學習中的枯燥和單調,既好聽又好記,因為它巧妙地結合了拼音字母的音、形,如:嘴巴張大花花唬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這是把字母的發音與兒歌結合起來了。
2.據圖片、實物、插圖編兒歌。如“鯉魚跳躍t t t ,像個傘把兒t t t等等。看圖上蝌蚪可引導學生編兒歌:蝌蚪蝌蚪kkk。其實每一副圖都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編兒歌,讓學生們參與,學拼音樂在其中。
3.拍手說唱歌訣巧記字母音與形。我教學單韻母和聲母時,師生齊編歌訣,幫助學生記憶。老師可以讓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的智慧,也學會了漢語拼音。
三、以童話故事帶新知
喜歡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用故事來教學,不僅可以降低教學的難度,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韻母“a、o、e”時,我就以書中的情境圖為材料引導學生編故事:早晨,太陽公公出來了,小朋友、小動物們都起床了。新的一天開始了,大家多開心啊!瞧,小姑娘來到河邊的草地上練起了嗓子,aaa――aaa。將“a”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跟著練一遍。接下來是同樣的方法,大公雞也在草地上練起了嗓子,聽!ooo――ooo。大白鵝在水里快活地游著,看著自己在水里的美麗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eee――eee。身子白白的,嘴巴紅紅的。哇!清晨的小河好熱鬧啊!
這樣就營造出一個童話故事般的環境,學生可以通過小女孩、大公雞、大白鵝這些實物加深記憶。學生在聽、學、練的過程中掌握了a,o,e的讀法,提高他們的積極主動性,激發了他們對于學習漢語拼音的濃厚興趣,同時也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積極主動性,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四、做游戲中識記字母
教孩子們的方法得時常換換口味,不能天天吃葷,也得吃吃青菜。除了兒歌、講故事還可以在游戲中學習拼音。
例如“摘蘋果”游戲,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張掛滿了蘋果的掛圖,每個蘋果上都寫有一個或一組音節,每一個音節都表示生活中的一樣事物,如水果、動物、植物等,問學生,你想摘哪個蘋果,學生自己上來摘下蘋果后,須帶領全班同學拼讀一遍,讀對了就把卡片贈送給學生。除了以上幾種游戲之外,我還找到了其他一些新的有意義的游戲活動,比如“猜拼音”、“搶讀字母”等等,我認為切忌把一種活動“貫徹”到底。
五、反復練習也是拼音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
教完拼音字母及拼讀方法,并不意味著完成了拼音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持之以恒,反復練習,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拼音規則。一開始由于教時強調口型、舌位,發得較準,慢慢地由于疏忽,學生容易平翹舌不分,前后鼻不分。教師要不斷正音,不斷提醒,因而要反復練習并及時表揚發音準確的學生,形成正確拼音的風氣。
一、引導學生發音準確
整體情況來看,學生都基本懂讀懂寫,但教學中發現,學生發音的口型和發音部位以及發音氣流強弱并不是很規范。現今的一年級小學生,對漢語拼音并不陌生,他們在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已經很熟練地背誦出24個韻母和23個聲母再加上16個整體認讀音節。表面上覺得很好教學,但是,最致命的弱點也就在這里!畢竟目前社會上的幼兒園或學前班的漢語拼音教學并不那么規范。于是,學生對漢語拼音的讀音參差不齊,而要糾正得費很大的力氣,那習慣成自然的慣性很難于糾正過來,這就需要教師加大力度及時糾正發音的口型、發音部位及發音氣流。所以,漢語拼音的課堂教學教師要采用非常手段,可以用演示法、比較法等幫助學生糾正。因此,從一開始,我就非常重視教師的示范功能,課前認真揣摩教學參考,獨自照著鏡子練習發音,注意口型。教學時先請學生仔細看清老師的口型變化,并用手勢形象地講解發音位置,再請小朋友試著模仿。經過模仿訓練,他們的口型到位了,拼音也就讀得準確了。尤其在教學復韻母、鼻韻母時更要示范好口型的變化過程。比如我在教學韻母“ou”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在念“ou”時嘴巴是怎么變化的,接著再發“O”的音,讓學生觀察兩個字母發音時口型有什么不同,然后試著模仿練習,口型正確了發音也就準確了。
二、寓教于樂,提升孩子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漢語拼音教學的精髓就在趣味性上。那么,如何讓漢語拼音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呢?教育家約翰·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學生喜歡游戲,一年級的小朋友更是如此,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些與拼音有關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們可以結合生活經驗來組織游戲。例如,排隊上車游戲:教學ai時就可以先創設情境:放學時校車來了,小朋友們一個挨一個排好隊,上車啦!學生回答:唉,唉,唉。結合生活經驗編順口溜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漢語拼音的教學中,我也遵循這一原則。課上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拼音的小主人。自己只站在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的位置上。在教學“d、t、n、l”聲母時,我先讓學生回顧識記“b、p、m、f”聲母的順口溜: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兩個門洞m、m、m;一根拐棍f、f、f。再讓學生自己動腦筋給“d、t、n、l”也編兒歌來識記。頓時,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了。陸續匯報:左下半圓d、d、d,馬蹄d、d、d。傘把t、t、t,拐棍倒放t、t、t。”、“一個門洞n、n、n”、“一根小棒l、l、l,數字l、l、l、l”。各種答案從孩子們稚嫩的頭腦中蹦了出來。我對學生“冥思苦想”后的成果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欣賞和鼓勵,讓學生產生成功感,這種肯定、欣賞和鼓勵不但給他們自己樹立了信心,還激勵著其他同學去思考,去探索,并激起他們參與的信心。
三、學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引導學生發音準確
現今的小學生,對漢語拼音并不陌生,他們在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已經很熟練地背誦出24個韻母和23個聲母。表面上覺得很好教學,但是,最致命的弱點也就在這里!畢竟目前社會上的幼兒園或學前班的漢語拼音教學并不那么規范,于是,學生對漢語拼音的讀音參差不齊,而要糾正得費很大的力氣,那習慣成自然的慣性很難于糾正過來,這就需要教師加大力度及時糾正發音的口型、發音部位及發音氣流。所以,漢語拼音的課堂教學教師要采用非常手段,可以用演示法、比較法等幫助學生糾正。因此,從一開始,我就非常重視教師的示范功能,課前認真揣摩教學參考,獨自照著鏡子練習發音,注意口型。教學時先請學生仔細看清老師的口型變化,并用手勢形象地講解發音位置,再請小朋友試著模仿。經過模仿訓練,他們的口型到位了,拼音也就讀得準確了。尤其在教學復韻母、鼻韻母時更要示范好口型的變化過程。
二、教學中幾種常見的教學方法
(一)游戲教學法
教育家約翰?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學生喜歡游戲,一年級的小朋友更是如此,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些與拼音有關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我們可以結合生活經驗來組織游戲。結合生活經驗編順口溜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漢語拼音的教學中,我也遵循這一原則。課上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拼音的小主人。自己只站在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的位置上。
(二)兒歌教學法
教育家洛克說的“教育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應掌握的知識要點,都變成一種詩、一種押韻的歌。”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這種安排不僅是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在于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條件。如課文帶拼音的小短文、兒歌、童謠深深引吸著學生,激發起他們拼讀音節、認識漢字的強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說:對于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條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途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鋪路搭橋。既憑借圖明白了字義和短文的意思,又在運用漢語拼音識字讀文的過程中鞏固了漢語拼音、掌握了獨體字、認識了見面字(帶紅色音節的字)。
(三)直觀教學法
【關鍵詞】漢語拼音;輔音音標;正遷移
語音和詞匯一樣 ,都是語言的物質外殼 ,同為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一種語言在發揮交流思想的作用時,在絕大多數場合 ,更傾向借助于表示某一特定意義的語音來實現。因此 ,接受良好的語音訓練 ,并具備一定的語音知識 ,不僅在口語方面有助于學生準確無誤地聽說會話 ,而且在書面語方面也“有助于掌握英語單詞的拼寫規律并提高單詞的記憶效果”,推進無障礙化的有效溝通。
英語音標的學習從七年級上(仁愛零起點七年級英語,湖南教育出版社)就已經有了,只是初中英語教師很少去教學生這些技巧,教的教師也沒有給學生講清楚為什么要學音標,學了有什么用處。然后就是怎么樣教,教了之后怎么樣用。如果能早一點知道學習音標的好處,學生學英語就會非常容易,也不用事倍功半了。
很多同學花很多時間記單詞,但又很快忘記了。原因就是靠死記硬背字母,這種死板的記憶方法是不科學的。英語的發音有其極為強大的規律,會了國際音標是完全可以用來背單詞。記憶單詞的時候,發音的規律自然產生作用,使得同學只要知道讀音就基本可以拼寫出單詞,甚至可以自己檢驗單詞拼寫有否錯誤。很大程度上,能節省學生記單詞的時間和不少痛苦。
下面主要闡述學習英語輔音音標的技巧及單詞音標的拼讀。
在學習輔音音標時,有幾個音標因為母語中沒有,以前沒有見過,學生在發音時很是困難,而且還很不容易記憶。然而學生對漢語拼音非常熟悉,通過國際音標與漢語拼音對照,用漢語拼音來記憶英語輔音音標就很容易了。
這幾對輔音音標是:[∫] 、[3]、[t∫],[d3],[tr],[dr],[ts],[dz],[θ],[?]。除了這幾對音標,其他的都很容易讀。學生在小學時就學過漢語拼音聲母表,而且背的非常熟,如果把英語音標和漢語拼音聲母表一一對應,這些音標就非常容易記住了。
如下表:
漢語拼音聲母中j,q,x三個聲母英語輔音音標中沒有對應的音,這三個就空出來。[v]口型和[f]相同,把這兩個音歸于f,便于記憶。漢語中r發音和[?]相似,把它們歸在一起,[r]不同于r,但字母r在單詞中的發音為[r],故[?]、[r]都歸于r。[s]與s相似,[z]口型與[s]相同,故都歸于s。
漢語拼音中沒有的輔音列出來,再標上相應簡單的英語單詞,這些單詞學生都會讀,這樣自然就會讀對應的音標了。
th-[θ]three [θri:]
th-[?]this [?is]
tr-[tr]tree[tri:]
dr-[dr]drive[draiv]
[?]-song [s??]
對照之后,學生可以毫不費力地就把音標記住了,事半功倍。 當然,還要強調漢語拼音和英語的發音有不同,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音素發音口型和發音位置。
學習了音標之后,學生就可以根據漢語拼音的拼讀規則去練習英語音標的拼讀規則了。漢語拼音每個學生都會,要讓學生明白英語單詞音標的拼讀和漢語拼音一樣。如:
me-[mi:]-[m]+[i:]=[mi:]
這樣就會有另外一種記憶音標的方法,就是先給每個音標都注上相應的簡單的英語單詞,然后給單詞注上音標,學生都會讀這些單詞,音標自然也會了。還是這個例子:me-[mi:]-[m]+[i:]=[mi:]。這樣學生一下子就學會了兩個音素[m]和[i:]。下面是其他音素的例子,教師教學時可以選適合自己學生的例子,但一定得是容易、學生都會的單詞。如果這個單詞學生不會讀,自然不知道音標怎么讀。
[i]-it-[it]-[i]+[t]=[it]
[e]-bed-[bed]-[b]+[e]+[d]=[bed]
[? ]-apple-[?pl]-[?]+[p]+[l]=[?pl]
[?]-but-[b?t]-[b]+[?]+[t]=[b?t]
[?: ]-her-[h?:]-[h]+[?:]=[h?:]
[?]-teacher-[′ti:t??]-[t]+[i:]+[t?]+[?]= [′ti:t??]
[ɑ:]-car- [kɑ:]-[k]+[ɑ:]=[kɑ:]
[?]-dog-[d?ɡ]-[d]+[?]+[g]=[d?ɡ]
[?:]-four- [f?:]-[f]+[?:]=[f?:]
[u]-book-[buk]-[b]+[u]+[k]=[buk]
[u:]-zoo-[zu:]-[z]+[u:]=[zu:]
[ei]-A-[ei]
[ai]-I-[ai]
[?i]-boy- [b?i]-[b]+[?i]=[b?i]
[?u]-no- [n?u]-[n]+[?u]=[n?u]
[au]-now-[nau]-[n]+[au]=[nau]
[i?]-here- [hi?]-[h]+[i?]=[hi?]
[??]-hair- [h??]-[h]+[??]=[h??]
[u?] –poor-[pu?]-[p]+[u?]=[pu?]
[d?]-age-[eid?]-[ei]+[d?]=[eid?]
[tr]-tree-[tri:]-[tr]+[i:]= [tri:]
[dr]-drive-[draiv]-[dr]+[ai]+[v]=[draiv]
[ts]-hats-[h?ts]-[h]+[?]+[ts]=[h?ts]
[dz]-beds-[bedz]-[b]+[e]+[dz]=[bedz]
[θ]- thank-[θ??k]-[θ]+[?]+[?]+[k]=[θ??k]
[?]-this-[?is]-[?]+[i]+[s]=[?is]
[?]-she-[?i:]-[?]+[i:]=[?i:]
[?]-usually-[′ju:?u?li]-[j]+[u:]+[?]+[u?]+[l]+[i]=[′ju:?u?li]
[m]-me-[mi:]-[m]+[i:]=[mi:]
[r]-red-[red]-[r]+[e]+[d]=[red]
[w]-we-[wi:]-[w]+[i:]=[wi:]
[p],[b],[t],[d],[k],[g], [t?],[f],[v],[s],[z],[h],[n], [?],[l],[j]上面例子中已有,不再舉例。
第二種方法記輔音音標沒有第一種方法易行,但是記元音還是很好的。多練習,學生自然就會拼讀音標。學英語就會容易很多。
利用漢語拼音正遷移可以很快地學習使用音標,對英語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這個方法本身有一些缺陷,漢語拼音與英語的發音存在差異,用漢語拼音代替英語音標有一些不準確。但是我們學習一種語言就是為了溝通、交流,如果溝通沒有障礙,我們又可以如此方便的學習英語,發音有一點不太標準還是可以接受的。
參考文獻
[1] 張允.試論漢語拼音在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正遷移作用[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5,(1).
[2] 洪明.英漢語音差異對英語語音習得產生的母語遷移作用[J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3] 劉森.師范英語專業語音課教學設計[J ].國外外語學,1999(2) : 26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