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化學改良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改良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化學改良技術

第1篇: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關鍵詞】 小鼠 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 原代培養

Abstract Objective To create a simple and effective primary culture methods for mous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Methods Reformed enzymatic digestion. Results VSMC was grown well and fast, the purity is more than 98% which can meet various cell tests. Conclusion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 this approaches can save much time and more materials, also have better cell quantities and purity.

Key words Mouse Aorta VSMC Primary cult

在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研究中,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生物特性的研究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其對揭示血管病變機理至為關鍵。體外培養平滑肌細胞是常用試驗模型,近年來隨著細胞培養技術的發展,原代培養的成功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經驗不足者往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摸索,不但影響試驗進程而且浪費材料,而有些組織材料是極為昂貴且很難獲得的,所以為了提高平滑肌細胞原代培養的成功率,并在有限的材料下獲得好的結果,我們大膽采用了酶消化法(常規采用組織塊培養法),從取材方法及消化步驟等方面進行了改良,試驗結果證實該法簡單經濟,成功率高,細胞生長快,純度高,現介紹如下。

1 材料與試劑

1.1 組織來源:C57BL/6J小鼠(鼠齡8周以后)主動脈。

1.2 試劑: 鼠抗SMC-α -actin ,Cy2 conjugated affinity purified anti-mouse

IgG[H/L],戊巴比妥鈉注射液。

1.3 培養基:在DMEM 培養基中添加15% 胎牛血清、1%青霉素、 鏈霉素、1%谷氨酰胺,過濾除菌備用(不要超過四4周)。

1.4 酶消化液:Collagenase TypeⅡ 7 mg 溶于5 ml DMEM 培養基中(無血清), 過濾除菌即用。

1.5 70%乙醇:用無菌蒸餾水配制。

1.6 器械、儀器:齒、平鑷,組織、眼科剪,無菌注射器,培養皿,解剖顯微鏡(Paxcam,Vistavision),熒光顯微鏡(LEICA DMI6000B)。

2 方法

2.1 常規麻醉小鼠,70%乙醇沖洗頸部和腹部, 打開胸、腹腔 , 暴露心臟。

2.2 5 mL 注射器穿刺左心室, PBS 緩沖液沖洗主動脈。

2.3 完整分離主動脈,放入100 mm無菌平皿,滴1~2滴PBS 緩沖液。

2.4 解剖顯微鏡下撕去血管外膜至血管光滑透明(如粗糙不平說明外膜去除不干凈)。

2.5 取出血管,放入另一有 PBS 緩沖液的平皿里,轉到超凈工作臺操作。

2.6 眼科剪將血管快速剪成1~2 mm2 大小后用膠原酶消化3~4 h(組織塊變成細胞團即可)。

2.7 加入 DMEM培養基終止消化并離心傾去上清液,離心管中加入1 ml 新鮮培養基重懸細胞,接種于12孔培養板中的一孔,常規靜置培養。

2.8 第2天觀察是否有細菌污染,如有要更換新鮮培養液,靜置培養。于第5、6天細胞生長達培養皿面積的80%左右時可傳代,常規方法即可。

3 細胞鑒定

免疫熒光法鑒定平滑肌細胞:常規消化,細胞接種于培養載玻片。第2天用PBS 緩沖液輕緩洗滌,加3.7%福爾馬林液在室溫下固定30 min后用PBS 緩沖液洗滌3次,2 min/次。然后用 0.1% Triton-x-100 (PBS配制) 室溫下滲透細胞10 min,以便抗體更好的進入細胞。用10%山羊血清(PBS配制) 封閉非特異性抗原30 min,鼠抗SMC-α-actin (1:200 PBS 稀釋)室溫下孵育細胞2 h,PBS 緩沖液洗滌3次,5 min/次。以下步驟避光:用熒光標記二抗( 1:200 PBS 稀釋)在室溫下孵育細胞1 h,PBS 緩沖液洗滌3次,5 min/次,然后用熒光封片劑封片后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測(440/510nm,Ex/Em)。

4 結果

細胞于第2天游離出,第3天沿細胞團成放射狀生長,成梭形,傳代后細胞生長較快, 成典型的峰谷樣生長, 細胞形態多呈寬大的長梭形, 核大一只小鼠的主動脈用該法培養,10天左右即可獲得106個細胞,傳代生長快,可滿足任何細胞試驗要求。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純度達98%以上,免疫熒光檢測顯示細胞 SMC-α-actin 染色呈陽性, 綠色熒光呈束狀,顯示肌絲特征。

5 討論

傳統的原代培養方法[1,2]有兩種, 一種是酶消化法,將組織用合適的酶消化后培養,因除去了妨礙細胞生長的間質,所以產量高,但因步驟繁瑣,易發生污染且材料消耗較多,只適合培養大塊組織。另一種是組織塊培養法, 將組織活體取出后剪切成小塊,貼于瓶壁等待細胞從組織四周游離出,該法細胞生長較慢且不一定每塊都長出細胞,所以成功率不高, 但適合組織量少的細胞培養。目前國內平滑肌細胞的原代培養多采用組織塊貼壁法[3~6],因而也存在上述弊端。如何簡化操作、提高細胞培養的成功率?在試驗中我們反復比較,發現在傳統的酶消化方法上進行改良可獲得很好的效果,從而建立了上述改良的血管平滑肌細胞原代培養技術。該方法將以往復雜的酶消化過程簡化,大大減少了組織損失及污染機會,并簡化了血管分離技術,使操作容易掌握,可重復性強,并且所培養的細胞活力強、生長快。在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注意以下幾點可大大提高培養成功率:第一,要強調無菌觀念,所用器械要高壓消毒,打開胸、腹腔時所用的剪刀和鑷子不再重復使用 ,其他器械在使用中要不斷浸到70%乙醇中消毒滅菌,這樣做基本可避免污染。第二,選用鼠齡8 W以上完全成年的小鼠(幼小的鼠細胞含量少)。第三 ,使用解剖顯微鏡去除外膜,由于視野放大更能完整干凈的去掉血管外膜。第四,小鼠動脈細小而薄,內膜無須刮除 。第五,掌握好消化時間,如果用新鮮的膠原酶,消化3 h或略長即可,太長的時間可致細胞活力喪失。第六,在最初兩天盡可能不要動細胞,以免干擾細胞貼壁。

參考文獻

[1] 司徒鎮強.細胞培養[M]. 第二版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 ,2007

[2] 盧圣棟.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 [M]. 第二版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 439-441

[3] 王敏,崔連群.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原代培養的改良及應用[J].山東醫藥,2004,44(14) :17-18

[4] 馮大明,萬載陽.組織塊法培養大鼠腸系膜小動脈的平滑肌細胞[J].南華大學學報,2003,31(3): 251-253

[5]陳焰炫、劉健康.動脈平滑肌細胞原代培養貼塊法的改良[J].生物學雜志,2002,19(4):27-28

第2篇: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關鍵詞:人才培養;技能技術;成果

一、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現狀及成果

(一)人才培養方案基本建立

職業學校以就業作為生命線,其人才培養方案要緊緊圍繞應用性教學開展工作,培養具有地方特色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育職業技能為目的的職業教育思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較強實踐動手能力,適應行業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目前,我校根據《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育部發【2009】2號)文件精神,在上級領導的關懷支持下,在兄弟職校的幫助下,以培養和造就具有特色的、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解決社會市場所急需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緊緊抓住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脈搏,認真進行社會需求調研和分析,由教務處牽頭,在各教學部的積極配合下,基本建立了我校實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即《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圍繞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雙師型”教師發展,采取定期培訓、職稱轉聘考試,鼓勵教師加強教學理論的學習,提升實踐操作的水平,促進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二)文化基礎教育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現代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對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具體目標,我校作為示范型中職學校更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尋求職業教育與市場經濟最佳接軌點,這就要求我校人才培育要面向市場,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新型技能型人才。扎實的文化基礎是培養扎實專業技能的條件,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文化基礎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是否就業,也關系到學生就業的質量的高低、潛能開發以及終身發展的問題。我校自2013年建校以來,就積極探索中職學生發展實際,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文化基礎知識銜接困難、思維能力僵化等問題,制定文化基礎課教師專項培訓,幫助文化基礎課教師了解學生現狀,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根據中職生狀況,改革完善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探索多種課堂教學模式,使文化基礎課教學更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發揮學生在文化基礎課上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積極性。力爭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科學文化素養、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職業變化的新時代中職學生,力爭讓學生掌握牢固的文化基礎知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實習實訓場地建設逐步完善,技能技術課開設得以加強

職業教育屬于技術應用型教育,為使我校能走在職業教育前列,提升學生職業技術應用的能力,提高學生從業實踐操作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是我校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實訓教學,開設技能技術課程,提升教學水平和效果,幫助學生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對實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校加緊完善實訓場地建設,立足本校實際,確立實訓教學培養的目標和定位,突出對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從業能力的培養;根據實訓要求配置新的設備,完成實訓場地的建設,如木工車間、物流車間、藏藥制藥車間、縫紉車間等;加強校企合作,幫助學生走向實訓崗位,實行頂崗實習,強化學生技能訓練,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加深了專業理論知識、熟悉企業技術應用的過程和生產、管理運行,積累豐富的經驗,提高了實際操作的能力。

二、我校教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一)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需進一步理順

目前,我校專業教師嚴重不足,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專業技術和技能不強,教學管理難度較大,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還需進一步理順。

建校伊始,我校語文、數學、藏文、英語等文化基礎課教師相對充分,建筑類、加工類、財經類、醫藥類、資源類、旅游類等相關專業教師嚴重不足。文化基礎課教師臨時帶專業技能課的情況較為普遍,教師跨科目、跨年級、跨專業的情況非常多,教師專業發展方向不明確,教學效果不明顯。況且現有教師來源主要是各普通中小學調入和公開招考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大多數從普校調入的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沒有轉變,不能及時走出傳統普校教學管理的模式,教育教學觀念不能較好由中小學教育轉變到職業教育。應屆大學畢業生缺乏教育教學經驗,缺乏對現代職業教育趨勢的了解和駕駛現代職業教學管理的能力。針對此類現象,學校組織多次轉崗培訓,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專業素質達不到職業的要求,甚至很多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發生嚴重斷層,加上個別教師責任心不強,不求進取,缺乏沖勁,不肯動腦筋,不善于探索和總結,教學管理缺乏助推器,教學管理難度大,致使很多教學管理仍屬紙上談兵,不能反映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活力和時代氣息,成為嚴重制約我校教學管理創新的瓶頸。

(二)教育教學管理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我校的教學管理制度目前還不完善,跟我校當前對職業教育把握度不夠,職業教育經驗不足、水平有限有一定關系,致使我校管理制度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不能夠實施精細化管理。我校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的潛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優化教育資源,注重管理過程,規范管理制度,使學校全面、和諧、穩步快速發展。創新學校教學管理體制,推進工學結合、產教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彰顯學校管理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任重而道遠。

(三)校本教材的開發需進一步加強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有序推進我區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近幾年自治區教育廳關于中職畢業生參加普通高考和對口高職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應屆普通中職畢業生可以兼報普通高考和對口高職,學生自愿選擇,對口高職考試時間與普通高考分離,實行單考單招,對口高職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政治、專業綜合4門。因此,雖說“就業是生命線”,但中職學生參加普通高考和對口高職也是一條出路,不排除部分優秀學生有升學的希望和到更高學府深造的可能。因此為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又提出了現實的要求。

(四)項目化教學模式需認真落實和推廣。

第3篇: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關鍵詞】鹽堿地;土壤改良;綠化

1鹽堿地概念

鹽堿地是一種含堿度或者含鹽量過高的土壤,大多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土壤里可溶性鹽類的成分居多,由于鹽分的不斷累積,會引起土壤的結構及化學性狀的變化,致使土壤結構板結硬化,土壤的透水透氣性差,隨著時間推移,會加劇土壤的鹽漬化程度,導致土壤內部微生物活動能力不斷下降,土壤性質不斷惡化[1]。鹽堿地的土壤成分不適宜大部分植物生長,導致該地區植物存活率低下。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土壤改良及綠化才能改變鹽堿環境,選擇適應性強的植物,提高植物的耐鹽堿能力,才能保持當地的生態平衡,實現鹽堿地的可持續發展。

2鹽堿地對于植物的影響

2.1水分流失

鹽堿地因為含鹽量大,土壤中的水分逐步降低,植物根系嚴重缺水,無法耐鹽堿,長期持續下去,植物必然會因為缺水而枯死[2]。

2.2生理干旱

鹽堿地中的可溶性鹽分過多必然會造成土壤出現硬化與板結,植物根系無法發育,加上無法滲水保濕,植物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及養分,植物生長停滯或萎蔫,再者高鹽堿土壤會促使植物的水分從根細胞外滲,加速植物的死亡。

2.3降低植物生存活力

土壤中的含鹽量超過植物所能吸收的限度時,會造成植物根系的活力大大下降,植物會停止生長,出現爛根現象,從而嚴重阻礙了植物充分吸收水分與養分,因此,植物會慢慢死亡[3]。

3土壤改良

要在鹽堿地進行綠化,滿足苗木生長需求,改善鹽堿地的生態環境,應先進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的系統工程,要系統科學地分析,綜合使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與提供水利設施等措施進行改良。

3.1用物理方法進行改良

物理改良主要是客土及隔離鹽堿。一是通過換土或客土抬高綠化地面,鋪設防滲膜,防止鹽堿反滲;二是在種植植物時,開挖大型樹穴,底部鋪設卵石或粗砂,確保鋪設高度滿足鹽堿反滲要求,再鋪泥炭土及有機肥后覆土,種植后應開挖樹溝,以此促進植物的正常生長,保證植物的良好發育,滿足植物對土壤條件的要求。

3.2水利改良

水利改良有以下幾種方式:蓄淡壓鹽、灌水洗鹽、下部設隔離層和滲管排鹽,鹽堿嚴重地塊可綜合采用。一是在鹽堿地周邊修筑圍擋進行灌水蓄水,促使土壤脫鹽,這種方法一般使用坡率小或平坦地塊。二是雨量充沛地區,可開溝整壟,根據水鹽運動原理,灌水蓄水排鹽,加快土壤脫鹽速度,必要是應對溝底的鹽堿進行清除。三是排水條件差的綠地,下部鋪設隔離層,防止鹽堿反滲,隔離層鋪設高度應控制在地下水位臨界高度以上。四是在地下適宜深度挖暗溝,溝內鋪卵石、粗砂或石礫,可鋪設多層,滲管排鹽[4]。

3.3化學改良

通過對鹽堿土增施化學物質,以此滋生化學反應來達到降低土壤中的含鹽量與含堿量的目的。一是根據不同土壤的化學結構使用不同的化學物質,改善土壤的PH值,使土壤結構及物理化學性能滿足植物生長需要。二是通過施入礦物肥,來增加土壤中的其他微量元素(如氮、磷、鉀、碘等)比例,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滿足植物的正常生長需要,而且有助于增強植物的抗性[5]。三是施入草木灰、泥炭土、腐殖土以及有機肥等足量的有機質,以此降低土壤出現板結的比例,疏松土壤,提高土壤內部的透水性與氣密度。

4綠化及養護

4.1苗木選擇

根據鹽堿地土壤中含鹽量的不同,選取合適的抗鹽堿植物進行種植栽培,對于鹽堿地的生態環境有較大的改善,能大大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從而使園林綠化有效穩定的發展。在選擇樹種時,應選擇高耐鹽堿性的植物。沿海地區一般風力較大,應注意苗木的抗風能力,選擇根系發達的健康的植物,防止倒伏。綠化選用適生的品種有:椰樹、加拿利海棗、臺灣相思、馬占相思、木麻黃等。

4.2綠化栽培

栽培耐鹽堿的綠化植物有助于改良土壤條件,可以先培養一年生的綠肥以及及固氮植物,多年以后,土壤條件也得到了適當改善,有機質有所增加,土壤肥力也得到了提高。此時,可以施入更多的有機物質,以此緩解土壤板結現象,加強土壤的透水功能和透氣性,起到保濕保肥的作用,并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優化土壤結構,營造植物生長的良好環境。鹽堿地園林綠化中,植物的栽培技術大致分為三種:生根粉輔助生長、打泥漿栽植、整大穴栽植。其中使用生根粉是為了讓苗木在種植后可以快速發育根系,從而提升苗木的存活率。打泥漿栽植是在苗木種植時,在樹穴中攪拌約三分之一的泥漿,再進行填土種植,讓苗木能快速與土壤接銜,有效促進根系尋找土壤養分,避免出現種植后苗木不能及時吸收水分,導致死亡。

4.3綠化養護

鹽堿地綠化是后期管養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對養護技術的要求非常高,管養周期更長,要時刻關注苗木的生長情況,及時檢測土壤的PH值,測試各營養成分,科學追肥,合理用藥。首先要視情況澆水,澆水必須澆透,要保證樹苗能夠充分吸收,有條件的可設噴淋系統即可排鹽又能確保苗木對水分的需求;其次就是土壤的疏松,在降水之后,土壤可能結板,影響樹苗吸收養分,要及時進行土壤疏松;再有就是合理施肥,多利用有機肥進行施用,有機肥在腐爛過程中能產生酸性物質,從而與土壤內的鹽堿進行酸堿中和反應,降低鹽堿度,保證樹木的正常生長。

5結語

鹽堿地的園林綠化一直是影響生態系統的主要問題。有效利用科學手段進行土壤改良,選用適宜苗木,加強管理與養護,循序漸進,逐步有效地改善鹽堿土壤,合理栽培綠色植物。為了優化生態環境,改善土壤條件,要對鹽堿地綠化做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科學系統地形成一種行之有效、可持續發展的綠化生態模式。

【參考文獻】

[1]董立新.枸杞在輕度鹽堿地改造造林中的栽培管理技術[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4(06).

[2]胡建華.淺談山西北部鹽堿地改良利用與造林技術[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5(01).

[3]張相偉.輕度鹽堿地新建小區的綠化技術[J].天津農林科技,2016(04).

[4]盧成名.鹽堿地園林植物的栽培養護技術——以連云港“西灣錦城”綠化項目為例[J].現代園藝,2015,(12):41-42.

第4篇: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關鍵詞:路基填料;不良土;技術;改良;應用

中圖分類號:U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8-0397-02

1 路基填料的選擇

路基填料應選擇易粉碎、有利于壓實、不含有機質、水穩性良好、壓實度好、CBR值符合規定的土,一般應采用粗粒土。細粒組土顆粒質量占總質量的45~55%的土即處于粗、細粒土臨界指標上下的土用作路基填料,應進行壓實試驗,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均勻達到標準壓實度。

帶有一定膨脹性的細粒土用于路基填料,應采取防止產生水氣交換作用的隔離措施消除隱患,也可采用摻加水穩性好的土料或摻外加劑以減少膨脹影響。

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段、路側地面水常水位較高的地段,應測定細粒土填料的毛細水上升高度,據以核定路基填土高度。如路基高度不足、毛細水上升高度超過槽底標高,應采取隔離排水層(如粗砂層、砂礫層、碎石層等),或提高路基標高等措施消除地下水的不良影響。

在取用合乎要求的土料十分困難的地區,在保證路基填筑質量又不增加工程造價的前提下,可就近利用挖方地段(或路側取土場)的高塑性指標的填料。

2 高含水量土路基填料改良技術

2.1 高含水量土路基填料改良類型及比較

高含水量土的處治關鍵是如何快速、有效的降低土的天然含水量至一個適宜的含水量,使之能夠壓實,同時具有一定的強度和穩定性。因此常常采用在高含水量土中摻加具有吸濕能力和固化作用的外摻劑,降低含水量,滿足施工碾壓要求,提高強度和穩定性。目前國內常用的外摻劑有:石灰(消石灰和生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消石灰的減水能力弱,無法快速有效的降低過濕土的含水量,常規劑量處治后達不到規定的壓實度要求,而且摻量不容易把握,拌和往往不均勻,所以路基的強度、穩定性不能得到保證,另外運輸和保存較困難;生石灰減水能力強,摻量容易控制,是一種較好的外摻劑,但運輸和保存比較困難,特別是在廣東;水泥減水能力比生石灰較強,對施工作業時間有一定的要求,但在廣東水泥有豐富的資源,運輸保存比較容易,價格也較低廉;粉煤灰的吸水能力弱,強度提高不明顯,而且工藝麻煩;另外還有就是就地取材的方法摻加粗粒土來改善高含水量高塑性土的性能,效果雖然一般,且此類粗粒土往往都需遠運,所以不經濟。綜上所述,土質改良選用外摻材料,以生石灰和水泥為佳,它具有高吸水性能和使土粒粗化而改善其壓實條件的作用,有利于過濕土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提高(具體見表1)。

序號外摻材料效果運輸儲存條件價格比較備注

1消石灰一般不方便較便宜

2生石灰好不方便便宜

3水泥較好方便便宜

4粉煤灰一般方便較便宜

廣梧高速公路第十合同段不良土的改良材料就是采用外摻水泥的做法,使土的含水量及土的穩定性得到改善,從而確保路基的壓實度和工后沉降。

2.2 高含水量土摻生石灰(水泥)后含水量的損失規律

假設過濕土干土重Po,水重Wo,過濕土含水量為w,生石灰(水泥)的摻量為α,其中有效鈣CaO的含量為θ。

(1)磨細生石灰(水泥)粉摻入土中后,直接使土中的干料增加,從而使土中的含水量降低W1。土中干料的增加量即為摻入土中的生石灰粉的重量Pc:

Δp1=pc=αp0

(2)石灰(水泥)摻入過濕土中后,生石灰中的有效鈣CaO與土中的水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鈣Ca(OH)2,反應方程式如下:

CaO+H2OCa(OH)2+62.8kj/mol

此化學反應為放熱反應,水分減少W1,根據化學反應式可知:

ΔW2=0.32θαp0

固體成分增加量P2與水分減少量W2相等,即:

Δp2=0.32θαp0

石灰(水泥)中的MgO與水分發生類似的化學反應,但因考慮到MgO的含量很少,故忽略不計。

(3)生石灰(水泥)摻入土中后,過濕土水分蒸發引起水分減少W3。這種水分蒸發產生于二方面的作用:一是拌和、悶料過程中水分的自然蒸發;二是生石灰(水泥)化學反應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熱量,加速水分蒸發,這種蒸發對過濕土含水量的減少更為重要。W3與多種因素有關,比如溫度和濕度、過濕土原來的含水量w、生石灰(水泥)的摻量α、生石灰(水泥)有效鈣含量θ。為推出生石灰(水泥)的摻量公式,假設:

ΔW3=βW0αθ=βwp0αθ

式中:β――綜合系數

過濕土摻加生石灰(水泥)后,水分減少W,固化物增加P:

ΔW=ΔW2+ΔW3=0.32θαp0+βW0αθ

下面計算過濕土含水量的變化w:

≈wa+0.32θα(1+w)+βwαθ

上式表明過濕土摻加生石灰(水泥)后含水量的損失同過濕土原來的含水量W、生石灰(水泥)的摻量α、生石灰(水泥)中有效鈣的含量θ和綜合系數β有關。

2.3 高含水量高塑性土的摻灰類型及其注意事項

2.3.1 用石灰改良

(1)適合石灰改良的土的類型:除有機質含量大的土和無塑性并缺少細料(小于0.075mm的顆粒)的粗粒土和砂土外,各種類型的土都可以用石灰改良。但用石灰改良的各類型的土,在技術經濟上并不都是合理的。石灰適宜于改良粘粒(小于0.002mm的顆粒)含量大于10%和塑性指數12以上的粘性細粒土。用石灰改良低塑性土或砂土時,宜添加部分水泥,以提高其強度。(2)石灰技術指標要求:石灰應符合III級以上要求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術指標。盡量縮短石灰的存放時間,且避免遭日曬雨淋。(3)影響石灰土強度的因素:①灰質對石灰土強度的影響:石灰質量應符合III級以上,并要盡量縮短石灰的存放時間。在同等石灰劑量下,質量好的石灰,改良效果好。②石灰劑量對石灰土強度的影響:石灰的劑量對石灰土強度影響顯著,石灰的含量較低時,石灰主要其穩定作用,使土的塑性、膨脹性降低,初步具有水穩性,密實度和強度得到穩定。隨著劑量的增加,強度和穩定性均提高。但石灰的含量超過一定數量后,過多的石灰將沉積在土中孔隙而不參加反應,會導致孔隙比增加、石灰土強度降低。因此,對于石灰改良土,存在最佳石灰劑量。③含水量對石灰土強度的影響:水是石灰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促使石灰土發生物理化學變化,形成強度。施工時有水方便于土的粉碎拌和和壓實,并且有利于養生。不同土質的石灰土各有其自己的最佳含水量。通過擊實試驗,來控制施工中的含水量。所用水應是干凈的可飲用水。

2.3.2 用水泥改良

(1)適合水泥改良的土的類型:除有機質含量大及硫酸鹽含量大的土外,幾乎各種類型的土都可用水泥改良。但考慮到經濟性和施工的可能性,實際上各國對適宜于水泥改良的土的顆粒組成范圍都有一定的限制。我國《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93)中,對水泥改良土用作路面底基層有如下規定:土的均勻系數大于5,液限小于40,塑性指數小于17。實際應用中,宜選均勻系數大于10,塑性指數小于12的細粒土。(2)水泥材料要求: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都可用于改良土,但應選用終凝時間較長(宜在6小時以上)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強水泥以及因受潮變質的水泥不應使用。宜采用標號較低(如32.5 #)的水泥。(3)影響水泥土強度的因素:水泥土的強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有土質、水泥成分和劑量、成型含水量、工藝過程、養生條件等,具體包括一下幾個方面:土質的影響、水泥成分和劑量、齡期(養生時間)、含水量及土與水泥灰的拌和均勻情況等。

2.4 廣梧高速公路高第十合同段高含水量高塑性土的摻灰改良情況

由于填料均來自路內的調配,其中大部分為隧道開挖的土方,均為不良土,因此設計明確要求對所有的不良土均采用摻3%的水泥進行改良,具體的改良過程如下:

先按試驗取得的數據鋪好土并劃好方格,以便準確的撒鋪水泥(目前沒有比較完善的水泥摻量控制的方法,只能采用近似的方法),按3%的水泥土比例在每個方格上均勻撒鋪水泥,完成后采用路拌設備對水泥土進行翻拌,直到看不到灰的顏色或不均勻的顏色為止,同時對拌好的水泥土進行檢測,檢查其水泥計量,最后用壓路機碾壓,直到滿足設計及規范的要求為止。

3 改良土路基的施工建議

3.1 改良土的制備及機具的選擇

(1)材料的采用及產品應達到的標準: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都可用于改良土,但應選用終凝時間較長(宜在6小時以上)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強水泥以及因受潮變質的水泥不應使用,宜采用標號較低(如32.5 #)的水泥。另外,目前規范沒有明確規定改良土的要求,建議達到以下標準:①改良土有效鈣鎂含量>70%;②細度要求:最大粒徑不宜超過5mm,0.074mm篩孔的通過量應不小于75%。

(2)改良土的設備選擇:因為改良土極易揚塵,特別是撒鋪水泥時,對周圍人畜、莊稼和環境都有較大危害,所以應輕鋪,不宜大動作的投鋪,遇大風天氣應停止撒鋪水泥。改良土的設備選擇應能達到兩個效果:①在每層全深范圍內能充分攪拌,確保攪拌均勻。②應能盡量的減少揚塵的發生,特別是對水泥灰的損失控制。

3.2 施工程序

3.3 施工要點

(1)在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施工作業面內嚴禁使用重型壓路機碾壓,并禁止其它重型車輛通行。(2)壓實完成后,應進行必要的養生,養生期間,禁止通行。(3)對于已攤鋪而未來得及碾壓的改良土路段,遇雨時要進行搶壓,同時用防雨布進行覆蓋。如果局部侵入雨水,待雨停后,應立即打開防雨布,進行局部翻曬處理,個別積水嚴重地方可將原土翻松,重新撒鋪水泥,然后進行整平、碾壓。

參考文獻

第5篇: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關鍵詞】濕法脫硫 濕式氧化法 化學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 物理-化學吸收法

一、前言

煤氣中硫化物嚴重腐蝕生產及運輸中的設備和管道,造成隱患又造成合成氣催化劑的中毒失活,影響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加之全球對環保的高度重視,因而必須根據生產工藝的不同采用相應的技術脫除煤氣中有毒硫化物〔1,2〕。

二、煤氣濕法脫硫方法及原理

煤氣凈化脫硫一般分為濕法脫硫和干法脫硫兩大類,本文主要介紹幾種濕法脫硫及其原理。濕法脫硫又可分為濕式氧化法、化學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物理-化學吸收法。

三、濕式氧化法

濕式氧化法是利用吸收溶液中載氧體的催化作用,將吸收的H2S氧化成為硫磺,從而使吸收溶液獲得再生。該法主要有改良ADA法、栲膠法、氨水催化法等。

(一)改良ADA法

改良ADA法的脫硫反應:吸收

H2S + Na2CO3 == NaHS + NaHCO3

在液相中ADA和V5+氧化HS-析出元素硫

2HS-+2HVO42-==HV2O5-+2S+3OH-

還原態ADA(蒽氫醌)被空氣中的氧再生,同時生成雙氧水。

雙氧水氧化V4+成V5+

HV2O5-+H2O2+OH-==2HVO42-+2H+

H2O2+HS- ==H2O+S+OH-

(二)栲膠法

栲膠法脫硫的硫回收率、氣體凈化度、溶液硫容量等項重要指標,均可與改良ADA法相媲美。不會引起硫磺堵塞塔器問題。膠法脫硫的反應過程如下:

a.堿性水溶液吸收H2S

H2S+Na2CO3==NaHS+NaHCO3

b.析出硫磺

2V5++HS-==2V4++H++S TQ(醌態)+HS-==THQ(酚態)+S

c.再生

TQ(醌態)+ V4++2H2O== THQ(酚態)+ V5++OH-

2THQ(酚態)+O2==2TQ(醌態)+H2O2

d.H2O2氧化四價釩和HS-

H2O2+V4+==V5++2OH-

H2O2+ HS-==H2O+S+OH-

(三)氨水催化法

該法以氨水為溶劑,以對苯二酚做催化劑,起初是用于焦爐氣脫硫,將此法進一步改善后逐步推廣應用于中小型氨廠中的半水煤氣脫硫〔1〕,因氨水來源方便且加入少量對苯二酚后又能回收硫磺,故成為國內小型氨廠的主要脫硫方法。基本原理:

a.吸收 NH4OH+H2S==NH4HS+ H2O

b.析硫

c.再生

四、化學吸收法

化學吸收法吸收劑主要是弱堿性溶液,吸收劑與H2S進行化學反應生成有機化合物,富液的再生通過提高吸收液溫度、降低壓力實現。屬于此類方法的有烷基醇胺法。

烷基醇胺是一類弱堿性的有機化合物,其水溶液可吸收H2S和CO2酸性氣體。常被用于氣體脫硫過程中的烷基醇胺包括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異丙醇胺及甲基二乙醇胺等。

一乙醇胺(MEA)是其中堿性最強的,但與COS的反應速度較慢。

甲基二乙醇胺(MDEA)是一種叔胺,它吸收H2S的選擇性遠高于其它烷基醇胺。MDEA不易降解,腐蝕性小,該法在煉廠氣和液化石油氣脫硫裝置上得到廣泛應用〔3〕。反應基理:

2R3NH + H2S == (R3NH)2S

(R3NH)2S + H2S == 2R3NH2HS

五、物理吸收法

物理吸收的方法是用有機溶劑吸收的物理過程,在吸收富液壓力降低時放出H2S。

六、物理-化學吸收法

物理-化學吸收法兼有物理吸收和化學吸收兩種性質,其吸收液由物理溶劑和化學溶劑組合而成。屬于此法的主要有環丁砜法、常溫甲醇法等。

(一)環丁砜法

該法吸收溶液由化學溶劑烷基醇胺,物理溶劑環丁砜和水混合而成。可使用的烷基醇胺包括MEA、MDEA及DIPA。一般基于吸收劑的用途確定溶液中環丁砜與水的比例,而醇胺通常選用較高濃度。在低酸性氣體分壓下,環丁砜溶液主要依靠化學作用吸收酸性氣體,改變分壓對溶液的平衡吸收量影響不顯著。在中等和高酸性氣體分壓條件下,環丁砜物理吸收作用增大,而在高酸性氣體分壓下趨向于接近環丁砜本身的吸收量。

(二)常溫甲醇法

常溫甲醇法以甲醇為基本溶劑,加入適量的DEA或其他烷基醇胺。常溫甲醇吸收溶劑,一方面H2S或CO2等酸性氣體溶解于甲醇,另一方面DEA等烷基醇胺與H2S、CO2、COS等酸性氣組分起化學反應。在酸性氣分壓高時,主要是物理吸附,在酸性氣分壓低時,主要是化學吸附,兼有物理-化學吸收法的特點,具有凈化度高的優勢。

七、結束語

近年來,化工科研發展成果顯著,煤氣凈化方面在攻堅新技術的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實現了“先示范后推廣”的穩步前進,使符合我國國情的新工藝得到了市場化、工業化。

參考文獻:

第6篇: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關鍵詞 鹽堿地;利用現狀;改良措施;河北邯鄲

中圖分類號 S16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4-0252-02

邯鄲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全市總面積120.62萬hm2,共轄19個縣(市)區,123個鄉,91個鎮,5 348個行政村。全市總人口896.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04.7萬人,耕地面積673 174.4 hm2。年平均氣溫14.3 ℃,年平均日照時數2 550.8 h,年平均降水量459.6 mm,無霜期202 d。土壤耕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18.4 g/kg,全氮0.85 g/kg,堿解氮82.14 mg/kg,速效磷18.94 mg/kg,速效鉀131.99 mg/kg,有效銅1.13 mg/kg,有效鐵6.01 mg/kg,有效錳7.20 mg/kg,有效鋅2.41 mg/kg。

1 邯鄲市鹽堿地利用現狀

邯鄲市十分重視鹽堿地的改良工作,尤其是2010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發展理念,以農業產業化總攬農業工作全局,不斷加大鹽堿地改良投入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1]。2011—2012年完成鹽堿地改良26 695.3 hm2,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糧棉產量逐年提高。但仍有32 742.2 hm2鹽堿地未得到充分改良利用,其中輕度鹽堿面積20 993.9 hm2,中度鹽堿面積7 577.5 hm2,重度鹽堿面積4 170.6 hm2。鹽堿地主要分布在曲周、館陶、大名、邱縣等7縣。鹽分垂直分布以耕層含量為多,心土和底土含量逐漸減少。

2 鹽堿地改良存在問題

一是鹽堿地不夠平整,地下水位較深,250 m以上多為苦水,礦化度2~5 g/L。甜水多在300 m以下,水利條件差。二是農業生產受降雨影響大,旱年由于淺井水礦化度高,形成耕層積鹽,淺井灌溉易造成次生鹽堿,影響作物全苗和幼苗生長[2-3]。三是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0 g/kg以下,堿解氮30~50 mg/kg,速效磷3~12 mg/kg,速效鉀40~100 mg/kg。

3 鹽堿地改良措施

3.1 物理改良

3.1.1 平整土地。邯鄲市鹽堿地為漳河沖積物多年積累而成,鹽堿地區土地高低不平,造成返鹽返堿和鹽堿向土壤表層積累,出現局部鹽堿過重現象。因此,通過圍埝平整土地,區域規劃,綜合開發的措施使邯鄲市鹽堿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3.1.2 測土施肥。充分利用農業局土壤肥料站工作職能,廣泛開展鹽堿地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指導農戶不施含氯肥料,盡量進行秸稈還田,提高鹽堿土壤微生物活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聚集雜草、樹葉、秸稈等擴大肥源,推行沼氣能源,普及沼液、沼渣的綜合利用,改良土壤物理結構,進一步加快土壤保肥脫鹽速度和脫鹽效果[4]。

3.1.3 推廣地膜覆蓋技術。邯鄲市棉花種植適宜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地膜覆蓋可以保墑、防止返鹽返堿、創造適宜種子萌發出苗和幼苗生長的小環境,有利于一播全苗。強調適期播種,不宜早播,早播溫度較低,由于邯鄲市春旱年份多,時間長,不利于幼苗早發,必然降低作物的抗逆性,增加作物感染病蟲害的機率。適墑播種,有利于幼苗早發和根系下扎,形成壯苗,提高抗旱能力和耐鹽堿能力[5]。

3.1.4 深耕深松。對耕作層進行深耕深松作業,一般深度在20~30 cm以上,充分熟化土壤耕作層,加速淋鹽,防止返鹽,改良土壤養分狀況。

3.1.5 客土壓堿。對局部鹽堿嚴重的地塊進行客土壓堿,通過砂黏互摻的辦法改良過砂過黏土壤,實現抑鹽、淋鹽、壓堿和培肥地力的目標。黏質鹽堿地壓砂或煤灰渣3~5 cm,每年75~150 m3/hm2,可有效抑制返鹽返堿,改良土壤結構,促進土壤轉化,具有良好的保苗改土效果。刮除鹽堿地的堿皮3~5 cm,施于表層水質優良的沙土區,不僅可以減輕鹽堿地的鹽堿危害,而且可以提高沙土地的肥力。

3.2 化學改良

因鹽堿土中含有大量蘇打和交換性鈉,采用化學改良劑改變土壤酸性或堿性是較為快捷的方法之一,通常施用的化學改良劑有石灰、石膏、氯化鈣、硫酸亞鐵、腐殖酸鈣等。對堿化土壤施用石膏、磷石膏,對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性改良劑。邯鄲市土壤屬微堿性,改良劑多選用石膏,石膏的用量根據鹽堿程度一般每次為1 500~3 000 kg/hm2,充分磨細,結合播種與農家肥混合使用。

3.3 生物改良

主要選用耐鹽堿作物品種和使用微生物菌肥。對于輕中度鹽堿地區大力推廣耐鹽堿的棉花作物,適度發展糧食作物,同時推廣使用微生物菌肥。棉花生育時期長,根系強大,自身補償能力強,在鹽堿地種植經濟效益明顯好于其他糧食作物。

3.4 水利改良

邯鄲市地處漳河沖積湖和水文地質區,根據邯鄲市水文地質特性,地下水分為淺層淡水、中層咸水和深層淡水。近年來,邯鄲市水位下降,淺層淡水已沒有水源,淺井水位處于中層咸水區,鹽堿地區雖然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表層脫離了地下水的直接影響,但由于淺井水含鹽量高,不適于連續灌溉,應采取深淺井交替灌溉,咸淡水混澆的方法,從而充分利用地下水資源[6]。近年來,邯鄲市縣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鋪設地下防滲管道,為鹽堿地改良做出了突出貢獻。

4 參考文獻

[1] 陶鵬云,徐加漢,蘇曉丹,等.云南擬單性木蘭育苗技術[J].云南林業科技,2002(1):27-30.

[2] 許杰,方小平,孫建昌,等.云南擬單性木蘭育苗試驗[J].貴州林業科技,2005(4):45-46.

[3] 楊德軍,邱瓊,王達明,等.云南擬單性木蘭育苗技術[J].廣西林業科學,2004(3):146-148.

[4] 徐加漢,蘇曉丹,陶鵬云.云南擬單性木蘭育苗技術[J].林業建設,2001(5):39-40,16.

第7篇: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關鍵詞:鹽堿土壤;沿海灘涂;改良措施

1 物理措施

鑒于沿海地區的鹽堿地形成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海水倒灌、人類不合理的灌溉耕地,導致土壤中的鹽份反復淋洗,逐漸聚集于土地表層,從而含鹽量超過正常的標準。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良。

1.1 完善耕地的灌排系統

沿海灘涂地勢普遍較低,局部地區地勢相對低洼,容易造成地表水分的滯留。經水分的反復淋洗,使土壤鹽堿化程度加重。基于“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水鹽運行規律,針對地勢低洼的區域實挖置排水溝:一方面,可以引出該區域中聚集的多余水分,排放到其他地方;另一方面,向該地區引入外部水分,在洼地形成一定深度的含水層,浸泡足夠長的時間,以至于土壤中所含有的鹽分充分溶解在水中,將其排到洼地外部,隨著水帶走土壤中鹽分,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此種方法可以充分運用到鹽堿地農業生產當中,既能在干旱時對農業耕地進行灌溉,又能在洪澇時節及時的排水、放洪,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井、溝、渠的配套修建即可構成完善的排灌系統。

1.2 客土壓堿

客土就是其他地區不含鹽堿的優良土種,調運外地的優良土種覆蓋鹽堿土壤之上或者運走一部分鹽堿土,把好土與留下的鹽堿土混合。這樣也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鹽量,以降低本地土壤鹽堿化的程度。但這種方法往往需要的好土量大,來源和運輸都成問題,因而生產成本較高,只適用于特殊的土地利用。以此來改善沿海灘涂鹽堿地的物理性質,具有抑鹽、淋鹽、壓堿的增進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以達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

2 化學措施

2.1 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

改良沿海灘涂鹽堿土壤的肥料主要分為兩種:有機肥、化肥。土壤缺乏養分、結構性差,是鹽堿土地共同的特點。對沿海鹽堿土壤施用有機肥,經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形成可以中和Na2CO3等顯堿性的鹽類物物質,降低土壤的堿性,并產生腐殖酸鈉副產物。腐殖酸鈉能增強植物和農作物抗鹽能力,植物受到腐殖酸鈉的刺激會旺盛生長。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沖能力,促進土壤顆粒團粒化,增加了土壤顆粒間的孔隙度,增加了土壤的透水能力,令土壤中的鹽分得到充分的淋溶,可以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從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強,有利于鹽分淋洗,土壤返鹽的現象有了很好地緩解。增施有機肥是沿海地區改良鹽堿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加速了土壤中養分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中N、P、K元素的含量。另一方面,它形成的大量有機酸中和土壤中的堿,減輕了鹽堿化程度。

2.2 施用土壤改良劑

改良劑直接參與鹽堿土壤的形成過程,改變、平衡土壤中鹽堿元素的含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催化作用。在沿海灘涂鹽堿土地可以適當使用營養性鹽堿土壤改良劑,提高鹽堿土壤中的含養量、促進化肥功效的充分發揮。如由廣東省蔬菜研究所等單位研究的營養性酸性土壤改良劑(NPK增強劑),該改良劑根據酸性土壤肥力狀況和作物營養特點,采用蒙脫石、橄欖石、硫礦等多種天然礦物為原料,在改良酸性土壤、平衡作物養分、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有顯著功效。成果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并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3 秸稈還田技術

秸稈還田技術秸稈還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玉米秸稈、高粱秸稈等)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秸稈還田的方法有深埋、挖溝填埋、地表覆蓋等方法。由于秸稈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N、P、K等元素含量也較大。進行秸稈還田可以提高鹽堿土壤中的有機質,改善鹽堿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增強鹽堿土壤的保水能力,促進土壤團粒化過程。秸稈還田增肥增產作用顯著,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稈還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還田效果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減輕鹽堿地的鹽堿化程度,并且減少水土流失、具有增產增收改善環境的功效。

3 生態措施

改良沿海灘涂鹽堿地的生態措施可以因沿海地區特定的自然環境而異。就當前有些沿海省份的土地改良成功事例而言,一般都采用的方法多為種植耐鹽堿植物、種植耐鹽堿農作物、發展鹽堿農業等。采用生態方法改良沿海灘涂鹽堿地,既有利于對沿海地區生態換環境的保護,又有利于提高沿海地區農業生產效率,提高沿海地區農業土地利用率。

3.1 種植耐鹽堿植物

沿海灘涂土地鹽堿程度較高,但鹽堿分布成塊狀,不同地域對種植的植物影響不同,同時不同植物對沿海灘涂鹽堿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吸收利用也不同。因此制定詳細種植計劃、施肥計劃,因地制宜種植耐鹽堿植物,改良鹽堿土壤。種植耐鹽堿植物主要為客土栽培和原土栽培。

客土栽培的地段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兩旁的綠化帶。栽種前,對綠化帶部位的原土進行夯實、展平,鋪設雙層特殊材料的隔離層,并且鋪上一層適當厚度的碎石,下設塑料管用于排水洗鹽。然后,將黑土混合少量的黃土,回填覆蓋在原土上表面。在選擇種植苗木品種方面,可供選擇的品種較多,空間也較大。常選用耐鹽堿性能強的中小型植物為品種,密集種植在地表,盡量覆蓋住客土。雖然這種方法在后期維護過程中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但基本上能將土壤鹽堿化控制在較低的程度。

3.2 發展鹽堿農業

第8篇: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1.引言

我國礦產資源豐富,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促進了社會進步,但在礦產開采和冶煉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嚴重的環境問題。首先,礦產開采會占用大片土地,并可能造成地質災害。在采礦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礦渣,包括選礦渣、尾礦渣及生活垃圾等。據統計,中國鐵礦石開采經選礦后68%以上為尾礦,黃金礦開采選礦后幾乎100%為尾礦[1]。超過90%的礦區廢棄物采取堆放處理,占用了大片的土地。我國礦山多為地下開采,常常導致地表裂縫與塌陷,嚴重危及到地表的人類活動。其次,礦山開采過程破壞生態環境,造成環境污染。礦區大片植被遭到破壞,表土剝離,加劇了水土流失,引起了土壤退化,導致生態失衡。礦產開采中產生的廢棄物成分復雜,含有大量的酸性、堿性或有毒的物質,這些物質能對周邊地區造成嚴重的影響。許多礦物有重金屬伴生,礦物開采過程中常產生重金屬污染。重金屬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隱蔽性的特征,同時重金屬元素會在植物體內積累,并通過食物鏈富集到動物和人體中,誘發癌變或其他疾病[2],危害人類健康。如鉛中毒會影響人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和消化系統等,鎘中毒則會引起骨痛病。礦區土壤重金屬污染已不容忽視,到了亟待解決的地步。礦區固體廢棄物和礦山酸性廢水是礦區土壤中重金屬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在Pb/Zn礦、Fe/S礦的開采過程中,尾礦廢石中的Pb、Cd、Zn、Cr、Cu、As等在地表水的沖洗和雨水的淋濾下進入土壤并累積起來。而酸性廢水則使礦區中的重金屬元素活化,以離子形態遷移到礦區周邊的農田土壤或河流中,導致土壤和河流中重金屬含量遠遠超過背景值[3],影響農產品品質和飲水健康。另外,在礦石采礦、運輸及排土過程中,塵埃污染也是礦區周邊土壤中重金屬的一個來源。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礦區廢棄地治理已達50%以上[4],而我國還不到10%。近年來,我國開始重視礦區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如中國污染場地修復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論壇中來自全國各地的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專家一起商議湖南重金屬污染礦區的治理措施,并對各方法的實用性做了分析。土壤重金屬的各個修復方法可以降低重金屬的濃度或生物可利用度,降低對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的危害。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中,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本文在闡述了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基本修復原理后,著重分析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物理修復法、化學修復法和生物修復法,為土壤中重金屬的去除、固化及鈍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2.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

國內外用來修復土壤污染的方法較多,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多為交叉使用,一般分為三大類,即物理修復方法、化學修復方法和生物修復方法[5]。其修復原理如下:(1)加入化學改良劑轉化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化學價態和存在形態,使其固化或鈍化。或者采用物理修復等方法,使重金屬在土壤中穩定化,降低其對植物和人體的毒性;(2)利用重金屬累積植物、動物、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然后處理該生物或者回收重金屬;(3)將重金屬變為可溶態、游離態,然后進行淋洗并收集淋洗液中的重金屬,達到降低土壤中重金屬含量的目的[5]。

3.物理修復法

物理修復法是基于機械物理的工程方法,它主要包括客土、換土和翻土法、電動修復法和熱處理法三種。

3.1客土、換土和翻土

客土法是指向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中加入大量干凈土壤,覆蓋在土壤表層或混勻,使重金屬濃度降低至低于臨界危害濃度,從而達到減輕污染的目的[6]。對移動性較差的重金屬污染物(如鉛)采用客土法時,相對較少的客土量也能滿足要求,可減少工程量。換土法是指把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取走,代之以干凈的土壤。該方法適用于小面積嚴重污染的地區,以迅速地解決問題,并防止污染擴大化。此方法要求對換出的受污染土壤進行妥善處理,以防止二次污染[7]。翻土法是指深翻土壤,使表層的重金屬污染物分散到更深的土層,達到減少表層土壤污染物的目的。在礦區重金屬治理的過程中,換土法治理較為徹底,而客土法和翻土法并未根除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相反把重金屬繼續留在土壤中,因此這兩種方法只適用于移動性差的重金屬污染物,以免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物對地下水造成污染。

3.2電動修復

電動修復法是由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研究出的一種治理土壤污染的原位修復方法,該方法近年來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發展很快。它適合修復低滲透粘土和淤泥土,可以控制污染物流向[8]。在電動修復過程中,利用天然導電性土壤加載電流形成的電場梯度使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如鉛、鎘、鋅、鎳、鉬、銅、鈾等)以電遷移和電透滲的方式向電極移動,然后在電極部位進行集中處理。鄭喜坤等[9]在沙土上的實驗表明,土壤中Pb2+、Cr3+等重金屬離子的除去率可達90%以上。該方法不攪動土層,且修復時間較短[10],是一種可行的修復技術。

3.3熱處理

熱處理法是利用高頻電壓釋放電磁波產生的熱能對土壤進行加熱,使一些易揮發性有毒重金屬從土壤顆粒內解吸并分離,從而達到修復的目的[11]。該技術可以修復被Hg和As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雖然物理修復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還存在局限性。客土、換土和翻土法操作起來花費具大,破壞土壤結構,使土壤肥力下降,同時還依然需要對換土進行堆放或處理;電動修復法在實際運用中受其他多種因素影響,可控性差;熱處理法對氣體汞不易回收。

4.化學修復法

4.1化學改良劑

該方法是指向重金屬污染土壤中添加化學改良劑,通過對重金屬的吸附、氧化還原、拮抗或沉淀作用,改變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使其鈍化后減少向土壤深層和地下水遷移,從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常用的化學改良劑有石灰、碳酸鈣、沸石、硅酸鹽、磷酸鹽等,不同改良劑對重金屬的作用機理不同。如施用石灰或碳酸鈣主要是提高土壤pH值,促使土壤中鎘、銅、汞、鋅等元素形成氫氧化物或碳酸鹽等結合態鹽類沉淀。如當土壤pH>6.5時,Hg就能形成氫氧化物或碳酸鹽沉淀[12]。沸石是一種堿土金屬礦物,通過吸附、離子交換等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生物有效性。黃占斌等指出對于鉛、鎘復合污染土壤,環境材料腐殖酸對鉛有顯著固定作用,而高分子材料SAP及材料組合(腐殖酸、高分子材料SAP和沸石)對鎘起到明顯固定作用。A.Chlopecka等發現沸石、磷石灰等能降低重金屬Pb、Cd的移動性,且能夠減少玉米和大麥對重金屬Pb、Cd的吸收量。

4.2化學淋洗

化學淋洗修復法是指在重力或外壓下向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學溶劑,使重金屬溶解在溶劑中,從固相轉移至液相,然后再把溶解有重金屬的溶液從土層中抽提出來,進行溶液中重金屬的處理過程[15]。利用此方法開展修復工作時,既可以在原位進行,也可采用異位修復[16]。原位化學淋洗修復法要在污染地進行全部過程,包括清洗液投加、土壤淋出液收集和淋出液處理等。由于原位化學淋洗過程形成了可遷移態污染物,因此要把處理區域封閉起來避免污染擴大化;異位化學淋洗修復法則要把重金屬污染土壤挖掘出來,用化學試劑清洗,以去除重金屬,再處理含有重金屬的廢液,最后清潔后的土壤可以回填或作其他用途。化學淋洗法的關鍵在于試劑的選擇,可用來淋洗土壤重金屬的試劑主要有鹽酸、硝酸、磷酸、硫酸、草酸、氫氧化鈉、EDTA等。現已證明EDTA是針對重金屬污染最有效的提取劑,但其價格昂貴,且對EDTA的回收還存在技術問題[17]。

5.生物修復法

生物修復法是通過植物、微生物或者動物的代謝活動,降低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方法。它主要包括植物修復法、微生物修復法、動物修復法和菌根修復法四種。

5.1植物修復

植物修復是將對重金屬有超累積能力的植物種植在污染土壤上,待植物成熟后收獲并進行妥善處理(如灰分回收)。通過該種植物可將重金屬移出土壤,達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對于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植物修復法主要有植物鈍化、植物提取和植物揮發三種。植物鈍化是指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降低重金屬的活性,從而減少重金屬的生物毒性和有效性,并防止其進入地下水和食物鏈,減少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如植物分泌的磷酸鹽與土壤中的鉛結合成難溶的磷酸鉛,使鉛得到固化。除直接與重金屬發生作用外,根系分泌物導致的根際環境pH值和Eh值的變化也可轉變重金屬的化學形態,使重金屬固化在土壤中。但是這種方法并未將重金屬去除,因此環境條件的改變仍有可能活化重金屬。植物提取是指利用重金屬超累積植物從污染土壤中吸收重金屬,并將其轉移、儲存在植物地上部分(莖或葉),隨后收割地上部分并集中處理其中的重金屬,從而達到降低土壤重金屬含量的目的。蔣先軍等發現,印度芥菜對銅、鋅、鉛污染的土壤有良好修復效果。夏星輝[22]指出蕨類植物對鎘的富集能力很強,楊柳科能大量富集鎘,十字花科的蕓苔能富集鉛,芥子草能富集鉛、錫、鋅、銅等。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一些對重金屬有高耐受性的植物的培育已經商業化。植物揮發是指植物將其吸收的重金屬轉化為可揮發態,并揮發出植物的過程。如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Hg2+,然后使之轉化成氣態HgO后,通過蒸騰作用從葉片蒸發出來。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具有揮發性的重金屬污染物,應用范圍較小。同時,該方法將污染物轉移到大氣中,對大氣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5.2微生物修復

微生物修復法是利用微生物對重金屬的親和吸附作用將其轉化為低毒產物,從而降低污染程度。雖然微生物不能直接降解重金屬,但其可改變重金屬的物理或化學特性,進而影響重金屬的遷移與轉化。微生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機理包括生物吸附、生物轉化、胞外沉淀、生物累積等。通過這些過程,微生物便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生物毒性[23]。由于細胞表面帶有電荷,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吸附重金屬離子或通過攝取將重金屬離子富集在細胞內部。微生物與重金屬離子的氧化還原反應也可降低重金屬的生物毒性,如在好氣或厭氣的條件下,異養微生物可將Cr6+還原為Cr3+,降低其毒性。杜立棟等[24]從鉛污染礦區土壤中篩選出一株青霉菌,對人工培養基中有效鉛的去除率達96.54%,且富集效果比較穩定,可應用于鉛污染礦區土壤的生物修復。

5.3動物修復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動物修復是指利用土壤動物在自然條件或人工控制下,在污染土壤中生長、繁殖等活動過程中對污染物進行富集和鈍化等作用,從而使污染物降低或消除的一種修復技術。在評價污染物的生態學危害研究中,科研工作者對土壤動物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所以與微生物修復相比,國內外的相關報道還不多。而在眾多土壤動物中,普遍認為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并且對土壤污染具有指示作用,具有巨大的修復污染土壤潛力。朱永恒等[25]研究得出蚯蚓對重金屬的富集量隨著污染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蚯蚓體內的Pb、Cd和As的含量和土壤中這三項元素的含量具有良好的相關性。且蚯蚓體內的金屬硫蛋白和溶酶體機制可以解毒重金屬。除蚯蚓外,腐生波豆蟲及梅氏扁豆蟲等動物對重金屬也有明顯的富集作用[27]。土壤動物不僅直接富集重金屬,還和微生物、植物協同富集重金屬,改變重金屬的形態,使重金屬鈍化而失去毒性。

5.4菌根修復

菌根是指土壤中真菌菌絲與植物根系形成的聯合體。成熟的菌根是一個復雜的群體,包括真菌、固氮菌和放線菌,這些菌類有一定的修復重金屬污染的能力。菌根真菌可通過分泌特殊的分泌物改變植物根際環境,從而使重金屬轉變為無毒或低毒的形態,降低其毒性,起到促進重金屬的植物鈍化作用。申鴻等[28]通過對菌根的研究發現,菌根玉米地上部銅濃度降低24.3%,根系銅濃度降低24.1%,表明菌根植物對銅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復作用。黃藝等[29]采用根墊法和連續形態分析技術,分析了生長在重金屬污染土壤中有菌根小麥和無菌根小麥根際銅、鋅、鉛、鎘的形態分布和變化趨勢,發現菌根可調節根際中土壤重金屬形態降低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此外,菌根還能使菌根植物體中重金屬積累量增加,強化植物提取的效果。

第9篇:化學改良技術范文

關鍵詞:農安縣;鹽堿地;改良技術

中圖分類號: S156.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24.066

鹽堿地是農安縣中低產田的主要類型,也是主要的待改良土壤,總面積100萬畝左右,其中耕地50萬畝,主要分布在洼中高、波羅湖周邊地區,巴吉壘、華家、龍王、伏龍泉、萬順、楊樹林、永安、哈拉海等鄉(鎮)面積較多。

1 農安縣鹽堿地基本特點

1.1 農安縣鹽堿地主要鹽、堿化類型

農安縣鹽堿地按照鹽化、堿化程度分為草甸鹽土、中鹽化土、輕鹽化土、草甸堿土、中堿土、輕堿化土,這些類型多呈復區分布,其周邊包圍各類非鹽化、堿化土壤。

1.2 成土母質

農安縣鹽堿土的成土母質為湖積物,含有大量的石灰物質,不僅各層土壤有強烈的石灰性反應,在土壤剖面中可見大量石灰假菌絲體和石灰結核。

1.3 鹽分

農安縣鹽堿地的主要鹽分類型為蘇打,含鹽量在0.06%~0.2%。

1.4 pH值

由于農安縣鹽堿土的主要鹽類是蘇打,所以土壤pH值較高,一般在8.0~8.8。

1.5 土壤養分狀況

農安縣鹽堿地土壤有機質含量1.9%~2.2%,堿解氮80~100ppm,速效磷15~20ppm,速效鉀100~130ppm,養分含量較低。

1.6 其他

農安縣鹽堿土土壤結構不好,質地為粉砂質粘土,土壤容重大,土壤容重一般在1.4~1.6,水分物理性質較差,持水量20%~50%,透水性每小時10~40毫升/100立方厘米,有不少鹽堿地是根本不透水的,排水洗鹽難度相當大。

2 農安縣鹽堿地生產情況

農安縣農戶平均擁有鹽堿地6畝左右,種植作物以玉米、向日葵為主,玉米產量一般在4000~5000公斤/公頃,純收入2000~3000元;向日葵產量一般在1500~2000公斤/公頃,純收入3000~4000元。鹽堿地作物產量不高、生產效益較差,是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3 鹽堿地改良的幾項技術措施

3.1 農業措施

種植耐鹽堿作物如玉米、向日葵、高粱等,適時播種,深播淺蓋,開溝播種,躲鹽巧種,力保全苗。

選用耐鹽堿品種,對種植玉米的地區,要選擇耐鹽堿的玉米品種如農大364、鄭單958等。

增施有機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要廣開有機肥源,增加有機肥數量,提高有機肥質量,畝施有機肥要達到2立方米以上;玉米要全部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化肥要做到深施、分期施。

增加玉米留茬高度,高茬還田,有條件的地區玉米秸稈直接粉碎還于土壤。

推廣應用地膜覆蓋技術,可以增溫、保墑,抑制鹽分上升。

鋪砂改堿,降低容量,增加孔隙度,調節土壤水、肥、氣、熱,減少土壤返鹽

平田整地,消滅鹽堿。避免鹽分向高處集中形成鹽斑。整地要因地制宜,劃小畦灌溉,重度鹽化土要先刮結皮,再平整。

深耕曬垡、切碎坷垃。

3.2 生物措施

3.2.1 種植綠肥作物 據試驗,畝產鮮綠肥1914~2333公斤,當年返壓。第二年,土壤0~20厘米土層含鹽量降低0.112%~0.148%,有機質提高0.11%~0.29%。

3.2.2 植樹造林 鹽堿地營造農田防護林帶,實現方田林網化,可降低風速,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地面蒸發,減輕土壤返鹽,鞏固和發揮水利工程效益,提高防澇排鹽效果。

3.3 工程措施

開溝排水,主要適用在鹽堿較重,地下水位淺,排水有出路地區,可建立排水系統,排水溝深度應在1.5米以上,有利于土壤脫鹽和防止返鹽。井灌井排,是利用水泵,從機井內抽吸地下水,以灌溉洗鹽。同時,也可降低地下水位,使機井達到灌溉、排水的雙重作用。井灌井排措施適用于有豐富的低礦化地下水源地區。據測定,每畝灌水40~50立方米水,土體脫鹽率達38.5%。作為一個生長周期的井灌井排,0~20厘米,土層脫鹽率為60%~88%。井灌井排,結合渠道排水,在雨季來臨時抽咸補淡,騰出地下水占有的空間,增加汛期入滲率,淡化地下水,有效防止土壤內澇,加速土壤脫鹽。

3.4 化學措施

重度鹽堿地,除采用農業、生物和水利措施外,還應配合施用石膏、黑礬和磷石膏等化學改良物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4 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男人的天堂 |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老金 | 成年女人免费又黄又爽视频 |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拍拍拍拍拍 | 在线视免费频观看韩国aaa | 久久视频在线视频 | a级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国产 | 国内91视频 |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 大片毛片| 欧美一级特黄特色大片 | 99精品在线看 |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毛片特黄黄 | 成年人视频在线免费看 | 视频一区 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 一区两区三不卡 | 韩国毛片免费看 | 玖玖在线精品 | 伊人久久精品午夜 | 午夜影院黄色 | 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 | vr18成人资源| 日一区二区 | 国产免费高清福利拍拍拍 | 深爱五月开心网亚洲综合 | 成人性生免费视频 |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浪人 | 国产91久久精品 | 欧美一区二三区 |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日本韩国一级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