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旅游的文化屬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旅游的文化屬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旅游的文化屬性

第1篇: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提出要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促進文化產品和要素在全國范圍內合理流動,促進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有機融合,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提高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極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資源、地方民間文化的精髓以及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旅游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形式,主要涉及到民間音樂、傳統戲劇及手工技藝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在全民關注的熱潮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提升國家或地區旅游吸引力與競爭力的重要旅游資源越來越得到認可,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本研究從游客的視角來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運用計劃行為理論為依據,研究影響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意向的主要因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研究和計劃行為理論研究兩個方面進行文獻綜述,以期更好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文獻綜述

2.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研究

2.1.1非物質文化遺產界定和保護研究

國內外學者多從實際運用的角度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進行界定,如Munjeri D(2004)探討了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及形式特征。張春麗、李星明(2007)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緣起、界定、內涵、外延等方面。劉壯、牟延林(2008)在對比分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國務院頒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的基礎上,提出了漢語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有學者關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通過對特定案例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來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如Susan(2006)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周曉濤(2012)探討了西北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中建立地方立法保護的必要性。Georgiev(2013)分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指出文化旅游的發展是以維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與之相關的自然遺產為基礎的。Claesson(2011)探討了保護沿海或淹沒的史前土著考古遺址和歷史景觀、濱水建筑、海船的殘余和海事傳統的海洋文化遺產的價值。Chatty(2016)在總結阿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基礎上,提出從旅游開發的角度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真性。

2.1.2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影響研究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影響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多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對社會、社區居民和旅游者影響角度出發進行研究。Costa(2008)指出旅游的開發,促進了巴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George(2010)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的開發加劇了當地居民的貧富差距,造成旅游開展的過度商業化。潘長宏等(2013)探討了了南京云錦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造成的多樣性影響、形象與文化認同影響、經濟影響和環境影響。Giudici等(2013)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對海島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Pratim(2015)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對游客的行為和忠誠度的影響。秦美玉(2014)對“雙軌制”辦節模式下形成的西昌市區、普格縣、布拖縣三處遺產地居民的旅游影響進行比較研究。Smuka(2016)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的作用以及對當地社區的影響。

2.1.3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評價研究

國內外學者就自己的研究視角分別從不同的側重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評價進行研究,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方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資源價值和開發潛力進行評價。陳煒、文冬妮(2011)從開發潛力、開發條件、利益相關者因素、開發效益等方面,構建西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Barrio(2012)在整合三個分析公司調查數據的基礎上,運用三重分析方法評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節的價值。巴桑吉巴(2014)采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提出了拉薩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朱葉等(2015)以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對象,利用ASEB柵格分析構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價值評價指標體系。Falguni(2016)探討了印度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的價值,指出文化遺產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業尋求競爭優勢的重要經濟工具和營銷工具。張希月(2016)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旅游開發研究進行梳理的基?A上,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旅游開發價值評價指標體系。

2.1.4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模式和對策研究

國內外學者針對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各具特色的非遺旅游開發的模式和對策。朱晗、趙榮(2013)對山東省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價值和開發模式進行探討。周燦(2014)探討了用保護性旅游開發的理念和方法,構建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互動發展的模式。Vica等(2014)通過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滿意度調查分析,探討了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的開發模式。楊陽、黃遠珍(2016)提出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資源開發的協作機制。Nicole(2013)研究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商品開發問題。馬振(2014)提出手工藝類非物質遺產改變經營理念、根據市場要求設計產品、開展手工藝品鄉村旅游、組織手工藝品設計比賽、建立產品質量標準、培訓社區居民等發展對策。王春燕、喻曉玲(2015)提出針對環塔里木盆地非遺旅游吸引力的提高策略。劉社軍、吳必虎(2015)探討了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雙贏策略。

2.2計劃行為理論研究

2.2.1計劃行為理論在旅游研究方面應用

計劃行為理論是對Ajzen和Fishbine共同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的繼承,是由多屬性態度理論與理性行為理論相結合而發展出來的。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開始將計劃行為理論引入旅游方面的研究,如姚艷虹、羅焱(2006)本文借鑒消費者計劃行為理論,構建了一個旅游目的地選擇的TPB模型,并對各層次構成要素的作用進行分析。曾武靈等(2011)在前人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和顧客滿意理論的濱海生態旅游區游客重游意愿的理論模型。沈蘇彥,郭劍英(2011)在計劃行為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了游客對世界文化遺產地旅游意向的預測模型,揭示影響人們對世界文化遺產地旅游意向的主要因素。Quintal等(2011)基于用計劃行為理論,探討了感知風險和不確定性對澳大利亞旅游意向的影響。Jalilvand等(2012)從計劃行為理論的角度,探討電子口碑的影響(網絡口碑)對游客旅游目的地選擇的影響。Guo等(2013)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通過構建鄉村旅游意向模型,檢驗旅游者鄉村旅游意向的影響因素和機制。李衛飛(2014)以國外志愿者旅游研究成果和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通過對在校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旅游認知心理的研究,探討了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對志愿者旅游的認知、態度和意向等心理狀況。馬奔等(2015)采用計劃行為理論構建理論模型,利用Probit回歸模型對農戶參與生態旅游的經營行為進行研究。盧沖等(2017)構建了貧困農牧民參與旅游扶貧的理論模型,運用雙檻模型對四川藏區貧困農牧民參與旅游扶貧意愿及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2.2.2計劃行為理論在旅游者行為研究方面修正

計劃行為理論在引入旅游研究領域后,雖然得到諸多研究學者的肯定,但不少學者質疑計劃行為理論的變量是否足以充分解釋個體的行為和意向,并試著在理論模型中增加一些新的變量或與其他的理論模型嫁接,以期提高理論的解釋力,如Kuo等(2012)運用修正的計劃行為理論模型,對影響旅游者低碳旅游行為的因素進行了研究。Hsu等(2013)構建一個擴展的旅游者計劃行為理論模型,研究游客旅游動機和實際行為之間的關系。周玲強等(2014)通過將“感知行為效能”和“地方依戀”兩個因素納入計劃行為理論模型,構建一個解釋和預測旅游者自發的環境負責行為意愿的整體模型。邱宏亮(2016)引入道德規范,構建了旅游者文明旅游行為意愿影響機理模型。以來杭州國內游客為研究樣本,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探討了主觀規范、行為態度、感知行為控制及道德規范對旅游者文明旅游行為意愿的具體影響。邱宏亮(2017)文章基于TPB視角,引入道德規范與地方依戀,構建了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為意向影響機制模型。宋慧林等(2016)以西方經典的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創新性地將人口特征變量引入TPB模型,采用全國性大規模調查數據,對TPB模型在中國情境下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選擇行為研究的適用性進行檢驗的基礎上,重點對人口特征在行為意向與行為關系中所起的調節作用進行實證檢驗。朱長寧(2016)將顧客價值理論引入計劃行為理論,構建休閑農業旅游行為意向形成機制分析框架,利用江蘇省4市584份消費者調查數據,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其進行實證檢驗。

2.3現狀評述

第2篇: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關鍵詞:旅游活動;屬性;構成要素;特征

學術界一直把旅游活動或旅游現象的研究作為認識旅游的起點,通過分析旅游活動的產生、本質、屬性、構成要素、特征等方面來深化對旅游的理解,作為建構旅游學科的一個主要方面。

一、旅游活動的產生

旅游活動是人們在旅游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其產生是隨著旅游的產生而形成的。原始人為了生存繁衍與自然界進行斗爭,他們斗爭的主要方式是遷徙活動。這種遷徙活動形成了最早的“旅游”。當時所謂的旅游只是為尋找適當的定居場所,一旦找到適合的居處便不再進行,而現代意義上的旅游是尋找一種愉悅的短暫的生活方式。就本質上講,兩種意義上的旅游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筆者認為,旅游產生的根源是一種人類改善生活水平的本能,由于生活的時空性特點,旅游產生的根源具體是指:人類與生俱來的轉換生活空間與開拓生活領域的本能。而每個時代的旅游只是人類轉換與拓展生活空間在那個時代的表現形式。

二、旅游活動的屬性

旅游活動屬性的認識一直存在爭議,大概有以下觀點:田里先生認為旅游活動是人類在基本生存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后產生的一種高層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動,本質屬性是文化屬性;李天元先生認為旅游活動是涉及經濟和政治等許多方面的社會文化活動;還有學者認為旅游活動的屬性應該是一種以文化為主,帶有經濟屬性和政治色彩的綜合社會現象等。

筆者認為,旅游活動屬性是社會文化性、政治經濟性、綜合的社會現象等說法都是正確的,只是未能體現其本質屬性。旅游活動的屬性體現在兩個方面: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所謂旅游活動的自然屬性是指旅游活動是一種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的良性的經濟活動。在旅游業系統內、外的經濟運行體中,旅游活動的經濟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所謂旅游活動的社會屬性是指旅游活動是一種改善生產關系的活動。旅游正是通過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文化等的人文溝通來達到發展人、提高人及改善生產關系的目的。

凡是人類所參加的活動,其本質屬性無不是社會屬性。筆者認為,旅游活動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即旅游活動是一種改善生產關系的活動。這種屬性可以通過文化運動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政治、經濟運動來實現,所以旅游活動的本質屬性可以體現在屬于生產關系方面的,并與旅游有關的所有活動類型中。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對立統一地存在于旅游活動之中,自然屬性屬于科學范疇,社會屬性屬于藝術范疇。所以旅游活動具有科學性與藝術性。同時,旅游活動是生活的藝術化,藝術化的生活。

三、旅游活動的構成要素

(一)旅游者

關于旅游者的概念定義很多,說法不一,其理論定義是指離開常住地到異地旅行和訪問的人,其停留時間不超過一年,其外出的目的可以是消遣性旅游,例如觀光、度假等;也可以是非消遣性旅游,如公務、會議,但主要不是為了賺錢。其技術性定義是針對國際旅游者與國內旅游者的概念而提出的,概念中定量語言較多,在此不一一敘述。筆者只對旅游者的概念進行理論性定義:旅游者是指出于休閑、娛樂或工作等原因而對自己生活空間進行相對自由的轉換或拓展的人。

(二)旅游資源

學術界中很多關于旅游的概念,其核心非常清晰,但邊緣很模糊,人們往往是認同某些概念的核心,只是進行關于概念邊緣認知的爭論。筆者認為,旅游資源的本質是文化資源,可以稱為旅游資源的自然存在。

筆者對旅游資源進行了定義:由諸多具有吸引旅游者、可創造價值、可被旅游產業利用的因素所組成的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旅游時空組合體,包括自然景觀、歷史遺跡、自然現象及人造景觀等。

對本定義的幾點解釋:旅游資源要具備旅游吸引功能,能激發旅游者的旅游動機,資源的非凡性或差別性越突出,對旅游者的吸引力與價值創造功能就越大;旅游資源是可被旅游產業開發利用的經濟資源,并具有價值,能夠產生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旅游資源的本質是文化資源,沒有文化背景與內涵的事物不能稱為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是整體性很強的綜合體,綜合性包括它的時空性與構成要素的復雜性,時代性很強不是指旅游資源會因時代變遷而消失,只是說它吸引力強弱的增減。

(三)旅游產業

旅游產業是旅游者旅游經歷的締造者,是為旅游者打造新奇的、愉悅的、并有所收獲的生活空間的產業。

1.產業定性的雙重性。旅游產業是文化與經濟融合的具有雙重屬性的產業。旅游的本質是文化,文化是游客出游的出發點和歸宿。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旅游產業必須經營和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使旅游產業具有文化屬性。另外,旅游產業需要以一定的物質產品為依托,組織旅游活動,形成供需雙方,從而產生經濟效應,使旅游產業具有經濟屬性。

2.行業聚集性。這是旅游產業最顯著的特征,旅游產業囊括了景點、飯店、賓館、交通、旅行社等行業,具有行業的綜合性特征。從旅游者旅游的需求角度來講,一次完整的旅游經歷要通過多個行業共同打造,這就決定了旅游產業的行業聚集性。

3.產業產品的組合性。整體旅游產品融合了旅游行業及關聯部門的單個旅游產品或產品要素,產品具有組合性。旅游產品從構成上可分為核心旅游產品和組合旅游產品。核心旅游產品是旅游產品的初級狀態,滿足旅游者愉悅需要,而組合或整體旅游產品是旅游產品的完整狀態,是旅游企業或旅游相關部門圍繞旅游產品的核心價值所做的價值追加。

4.效應外部性和關聯帶動作用。旅游產業的效應外部性主要說明了旅游產業的旅游影響,旅游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經濟、社會與環境等方面的影響。由于旅游影響的客觀存在,其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就表現出來了,主要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5.產業的永續發展性。旅游產業依托于旅游資源來發展,而旅游資源具有可創造性,雖然自然資源有其發展的生命周期,但某些人造景觀可以再生。相對于其他產業所依托資源的有限性,可以得出旅游產業的永續性。另一方面,旅游是人類永遠的追求,只要人類生存與發展就有旅游的動機,只要人類生活進行,旅游同樣進行。

6.產業結構層次性。游產業有著極其嚴密的結構體系。橫向涵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旅游產業的各個組成部分,雖然規模不一、水平各異,但為旅游者提供滿意的旅游產品,都可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縱向上,這些企業或行業因在旅游產業中的地位、作用及發展時序各異,表現出明顯的層次性,由里向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提供核心旅游產品的旅游觀賞娛樂業、提供組合旅游產品的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交通等旅游媒介行業,以及為旅游業提供相關服務和支撐的旅游關聯行業。

7.產業發展的敏感性與彈性。產業的綜合性與旅游的特性決定了旅游產業的敏感性,旅游要借助綜合的社會資源,某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旅游產業。旅游產業的敏感性主要由社會動亂、經濟危機、自然災害與旅游輔助產業的發展狀況等因素導致。由于旅游產業的敏感性決定了其彈性較大,其發展有波浪式前進的特性,某個時期旅游進入低谷后,勢必迎來一次發展。

四、旅游活動的基本特征

1.異域性。旅游活動一般要離開日常居住地到另一個地方,要有空間位置的移動或變化。可以稱為異域活動,這是它的主要特性。

2.暫時性或流動性。旅游是流動的,通過步行或交通工具達到“游”的目的。而且在異地停留時間是暫時的,最終須返回生活常住地。

3.綜合性。旅游是人們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各種現象和關系的總和,這一點反映了旅游活動的綜合性。

4.審美性或愉悅性。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去尋找并感受美、奇特、快樂或愉悅。

5.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旅游活動始終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是人們不斷追求與向往的,是轉換生活空間與拓展生活領域的表現,是追求短暫而美好的生活或對生活現狀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寧澤群.旅游經濟、產業與政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5:56-85.

[2]保繼剛,楚義芬,彭華.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7-64.

[3]林南枝,陶漢軍.旅游經濟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18-45.

[4]厲新建,張輝.旅游經濟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106-132.

[5]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76-128.

[6]章海榮.旅游文化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5-156.

[7]司馬云杰.文化社會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3-9.

第3篇: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關鍵詞]旅游景點名稱 命名理據 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7-0008-02

21世紀,跨文化交際活動日益頻繁,旅游業繁榮發展。旅游景點名稱猶如旅游目的地的商標和廣告,包含了景點顯著的、與眾不同的特征,是旅游者所接觸到的關于旅游目的地的首要信息。以往對旅游景點名稱的研究大致分為三類:景點名稱翻譯現狀、景點名稱翻譯策略、翻譯理論與旅游翻譯實踐的結合。[1][2]本文擬從一個新的視角對中西旅游景點名稱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試圖發現中西旅游景點名稱在構成、表達和命名理據方面存在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進而探討差異背后的文化動因以及對中國景點名稱英譯的啟示。

一、中西旅游景點名稱結構和表達比較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擁有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秦皇島作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本文搜集了85個秦皇島旅游景點名稱,作為研究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的素材,同時選取英國和美國的某些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旅游景點名稱共90個,作為研究西方景點名稱的對象,對兩者進行結構、表達、命名理據及文化、文體方面的比較分析。

(一)結構和表達的相似性

旅游景點名稱一般可大致分為專名、性狀成分(屬性名)和通名三部分,專名是專有名稱或專有名詞,通名是通用名稱,用來指某一類事物以及其定的一個,性狀成分是名稱中重要的組成成分,通常表明方位、序列、功能、性質等。[3]

中西旅游景點名稱的結構的相似性表現為兩者都具備以下三種結構:

(1)專名+通名。如:孟姜女廟,Shakespeare Garden;(2)屬性名+通名。如:振衣亭,Eastern Shore Centre;(3)專名+屬性名+通名。如:秦始皇求仙入海處,Fort Gaines Historic Site。

專名取自人物、事物、地點、時間的名稱為名詞,如:孟姜女祠、Shakespeare Garden。屬性名大多為性狀或動作,為名詞、動詞或形容詞,如:望夫石,Birmingham Race Course。

(二)結構和表達的差異性

1.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的獨特結構和表達。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結構和表達的獨特性表現為五個方面:

(1)有些景點名稱取自事件或典故,如:“夜制寒衣”。(2)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的通名多為亭、臺、樓、閣、榭、廊、殿、堂、館、齋、軒、房、湖、園、署、洞、苑、門、寺、山等。(3)中國旅游景點名稱的屬性名善于運用比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如:“黃金海岸”。(4)用詞多正式、雅致,表達凝練,多為三字或四字,簡潔,卻蘊含豐富的涵義。(5)注重美感和詩意,為了增加美感,不惜省略,造成歧義,如:“香山”,因極似香爐而得名,然而字面意思為氣味是芬香。

2.西方旅游景點名稱的獨特結構和表達。西方旅游景點名稱的結構和表達更具靈活性,有以下三種特殊的結構:

(1)屬性名+專名+通名,如:Historic Blakeley state park;(2)通名+專名:如:Fort Morgan;(3)通名:Pond。

表達的獨特性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西方英文景點名稱中常見的通名有:park,museum,centre,theater,garden,home,playground,gate,cottage,sanctuary,farm,plaza,hill,fields,grotto,fort,church。(2)有些景點名稱將表示屬性或專名的詞語用介詞短語形式放在通名后,如:National Museum of Naval Aviation。(3)較少使用能增加美感的比喻和夸張,所搜集的語料中,只有1例比喻,如:“umpire rock”,因為這個景區有些大塊的巖石,俯瞰著附近的壘球場,猶如裁判(umpire)般。(4)英語景點名稱更簡潔、直接、客觀,注重實物,沒有使用過多的修飾語,常見的表示美好的或與眾不同的修飾語就是“great”,如Great Lawn。

二、中西旅游景點名稱命名理據比較及文化動因分析

景點名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歷史、社會發展、時代變化的信息,反映了人們的認知、思維習慣、審美情趣等。中西旅游景點名稱命名理據既存在相似性又有差異性。

(一)命名理據的相似性

中西旅游景點名稱都具有以下八種命名理據:

1.景點的地形、地貌或地理位置,如:“鷹角石”是由于地層斷裂所形成的臨海懸崖上,有一巨石似雄鷹屹立而得名。East Meadow因其所在方位命名。

2.古代及近現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如:澄海樓的“樓壁詩碑”是清朝皇帝的題詞。Trafalgar Square以Trafalgar戰爭命名。

3.傳說中的事件和人物,如:龍神祠中的龍神是中國人崇拜的傳說人物。伯明翰的Vulcan,the iron man,Vulcan是古羅馬神話中的火神。

4.和宗教中的人物,如“達摩殿”中的達摩是曾經在中國盛行的佛教中的人物。倫敦的圣保羅教堂是以圣人保羅命名。

第4篇: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關鍵詞: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經濟價值;應用探討;內涵思路

事實上,通過對茶文化旅游產品的經營內容進行篩選分類,其也能為茶葉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提供重要幫助。對于整個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活動來說,其經營水平較低,產業結構相對不合理,從而影響了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最佳效益。

1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內涵分析

當然,對于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來說,想要實現理想的開發效果,還應該確保整個旅游產品的先進性與完善性,通過具體的價值理念詮釋,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最佳效果。客觀而言,我國是整個傳統茶文化體系的發源地。從先秦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關于茶葉產業的發展應用歷史。而經過幾千年的成熟完善發展,如今整個茶文化體系,已經突破了傳統、單一的元素形式,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層次化、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在整個茶文化資源形成過程中,造就了一系列與其相關的旅游資源。尤其是隨著當前旅游產業開發成熟度不斷提升,茶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的融合度不斷提升,無論是茶文化理念內涵,還是其中所具有的元素都實現了成熟發展,尤其是人們在參與旅游活動過程中的方式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結合人們具體的旅游參與方式,需要將這些旅游資源進行結合融入,實際上就構成了我國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當然,目前在關于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內涵進行認知時,尚未形成統一的觀念。部分學者認為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指的是整個旅游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可以被應用的傳統茶文化資源,當然,還有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指的是以茶文化和旅游活動為主題的資源類型。而在這一過程中,游客有效參與和廣泛積極的融入,從而實現整個旅游業務的最大價值。雖然,目前對于傳統茶文化資源的界定認知不同。但是通過對茶文化理念內外內涵認知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這對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整體開發過程中,其中需要對游客參與旅游活動的目的進行整合旅游活動類型,當然旅游活動融入茶文化元素之后,更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認識到以上觀點,實際上都不全面。而且想要實現對茶文化旅游的全面應用和內涵進行開發和準確理解。需要對傳統茶文化資源的價值內涵進行全面、準確認知。而在整個傳統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認知過程中,其主要表現為茶葉的生長狀況以及茶文化的具體價值內涵等等。通過完善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活動,從而滿足游客參與觀光旅游的綜合目的,進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的最佳應用。因此,對傳統茶文化資源的應用,并不是一種獨立的資源形式。而是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尋找、挖掘的旅游資源進行整體開發,所以在整個茶文化元素中,能夠感受到其中所具有的體系化資源內涵。

2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的具體分類標準和意義分析

想要有效開發茶文化旅游產品,實現整個產品資源應用的最大價值,就必須對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內涵進行成熟認知,當然,在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應用過程中,認知整個資源的內涵,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對茶文化旅游資源應用的最大價值。因此,通過細化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的具體分類標準,從而實現最佳開發效果。從整個茶文化資源類型的具體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看到想要實現理想的分類效果,就需要應用好以下原則:首先,在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分類過程中,要注重從資源的內涵屬性分析入手,通過融入共同屬性的具體要求,從而實現對整個資源的融合應用。比如,在對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其類型元素的屬性認知過程中,通過融合多樣資源內涵,結合類型細化,從而確保整個茶文化資源應用的最佳效果。當然,相同屬性歸納,并不是嚴格的屬性融入,而應該將具體的屬性大類相結合,通過細化分類,從而實現最佳分類效果。其次,在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劃分認知過程中,要結合層次性原則,實際上,在對茶文化資源類型應用過程中,要對整個資源進行細化分類,通過一一細化,從而避免出現資源開發錯位的現象。最后,在茶文化旅游資源類型應用過程中,要注重融入體系化原則,實際上,茶文化旅游資源的應用是一個體系化的過程,而想要實現價值利用最大化,就必須從系統視角認知來開展茶文化旅游資源利用活動,通過整體融入,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應用的最大化價值。結合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定義,以及其具體的分類原則和標準,可以看到當前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而在整個資源體系中,包含了諸多元素內容,其一是與茶葉及茶文化相關的自然資源,比如與茶葉的生長相關的自然環境,茶樹本身等等;二是與茶及茶文化相關的人文社會資源,比如人們專門的飲茶場所等;三是與茶相關的社會習俗內涵和文化理念,其大多是與茶有關的節慶活動,比如茶文化節等等;四是與茶相關的文學藝術等等;比如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包含了諸多以茶為主要創作元素的詩詞歌賦和經典著作等等。最后,在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還有一系列與茶相關的文化元素,其大多是以茶文化為基礎,融入多樣文化元素的具體類型,比如茶藝文化、茶道文化等等。

3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所具有的經濟價值

隨著當前整個產業結構發展不斷優化,如今在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創新整個資源體系的應用環境和氛圍,特別是要從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所具有的價值內涵分析入手,通過準確認知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中所具有的經濟價值,能夠為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價值最大化提供重要幫助。客觀而言,整個旅游資源體系中,所具有的經濟價值主要包含:首先,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體系作為整個資源體系,其中蘊含了諸多旅游元素和文化元素,通過深層次挖掘該資源體系的具體理念內容,能為我們了解和應用茶文化旅游資源提供重要幫助。從當前整個時展狀況看,社會大眾的消費理念和消費層次實現了成熟發展,尤其是人們對旅游生態的參與要求和積極性進一步提升,整個茶文化產業的發展層級和內涵也實現了成熟發展和改造價值最大化。其次,在當前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該從資源價值應用的最大化出發,而想要實現整個茶文化資源應用的最佳效果,需要創新整個資源體系的內涵和形式,尤其是要激昂社會大眾的具體需要融入其中,通過創新具體的資源內涵,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最佳效果。傳統茶文化資源實際上指的是其根源在于社會大眾對茶葉生產狀況和茶葉產業歷史發展進行全面認知,并且有較高的參與興趣,從而實現其良好的內心驅動。最后,在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想要實現最大經濟價值,要注重對整個旅游資源體系的各項內涵相結合,特別是要從構建完善的旅游資源體系這一視角來出發,通過具體的內涵展現,從而實現整個茶文化旅游資源活動的有效開展。

4茶文化旅游資源價值最大化的具體應用思路

旅游產品的類型界定,實際上是從旅游產品本身的內涵和屬性進行認知的重要要求,結合當前旅游產業發展的具體狀況看,無論是旅游產品開發體系,還是消費者自身的具體要求,都實現了成熟發展。因此,細化認知整個旅游產品的類型和標準,能夠幫助我們制定精準定位,同時也能選擇合適恰當的選擇方案。我國有著豐富完善的茶文化資源體系,其中包含了諸多元素內容,無論是具體的元素內涵,還是資源體系的完善度,都實現了創新發展。但是客觀的說,在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無論是資源體系,還是其中所包含的具體類型,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特別是在當前人們對旅游活動參與的要求不斷提升這一大的背景下,想要實現茶文化旅游活動開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須從完善資源類型認知出發,通過細化類型,優化開發機制,從而實現茶文化旅游活動開展的最大價值。按照產業劃分的相關標準,茶葉產業屬于第一產業,無論其發展層級,還是經濟效益,都相對較差,但是茶文化旅游活動在產業理念認知過程中,則屬于第三產業,其發展內涵及價值體系實現了創新發展。當然,想要實現茶文化旅游活動開發的最佳效果,其需要從經濟價值認知視角出發。在對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具體類型進行劃分時,要注重從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價值內涵認知出發,結合具體的定義來界定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通過確定具體的范圍和內容,從而為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應用實現最佳效果提供重要幫助。此外,在茶文化旅游資源應用過程中,要從具體的屬性內涵視角出發,實際上隨著茶文化產業發展不斷成熟,如今在整個資源應用過程中,通過將資源的具體價值進行分析,從而提升茶文化理念的最佳應用效果。當然,在對茶文化旅游資源的類型進行具體劃分時,必須從整個茶文化資源體系中的具體元素分析入手,結合重點突出和內涵詮釋,從而實現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應用的最佳效果。

5結語

隨著當前人們生活理念不斷成熟,如今人們在參與生活時,其關注度從傳統的物質消費逐漸轉變成為精神文化消費。而對于旅游活動開展來說,其中所具有的文化、休閑、生態、綠色的理念內涵,更是被人們所關注。因此,創新旅游活動開展形式,豐富融入其他元素體系,從而才能實現整個旅游產業經營發展的最佳效果,同時也是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實現最大價值的基礎和關鍵。

參考文獻

[1]范鵬舉.茶文化旅游資源研究—以環太湖地區為例[J].經濟導報,2014(12):187-191.

[2]楊兵.金華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茶葉通報,2015(3):29-235.

[3]宋峰生.浙江茶文化旅游開發對策研究[J].學術探索,2015(10):95-100.

[4]余美珠.論云南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類型、特色和價值[J].經濟地理,2015(15):59-62.

第5篇: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近幾年,通過抓產業結構調整,抓環境保護,抓城市建設管理,我市積累了較好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現在,在我市促旅游工作上層次、上水平是時候了。

今天的會,既是統一思想的會,也是建立機制、協調工作的會。剛才各位市長都講了很好的意見,有些觀點十分深刻。我著重就抓旅游工作的意義、旅游產業的性質、旅游產業的依托條件和今年的工作要點,概括地談一下。

一、抓旅游工作的意義

抓好旅游工作意義很大,概括地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可以帶動整個服務業的發展;其二,可以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其三,可以優化我們的發展環境;其四,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其五,可以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旅游產業的性質

旅游,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產業。除了一般的產業屬性外,旅游還有閑暇性、文化性(精神)、體驗性三個特點。閑暇性:旅游一定是一個國家、一個區域、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達到小康之后才可能實現的。要旅游需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是閑暇。文化性:旅游的過程一定有參與者心理上的愉悅和享受,這種心理上的愉悅和享受是文化性的。2003年在煙臺召開加快發展現場會時,我們曾經講:建設文化大市,抓旅游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不管對旅游的概念解釋有多少,旅游作為文化產業的屬性是不容質疑的。在我國,無論是業內還是業外,大家對旅游產業屬性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在韓國,旅游主管部門干脆就叫文化觀光部。對旅游產業的屬性定位非常重要,否則屬性不清,抓著抓著就可能抓偏了。體驗性:體驗經濟是很重要的經濟形態,旅游產業的內容有許多屬于體驗經濟范疇。剛才周市長介紹在日本扎晃啤酒廠喝啤酒,小火車拉著啤酒罐徐徐開來,品味過去的情調,品味其中的味道,這就是體驗。事情做得到位有味,那是一種境界。比如栽樹,不僅保證栽活,還栽出了品味,具備了觀賞的價值,這就會有旅游了。

因此,沒有物質條件作依托,就沒有旅游;沒有身心鑒賞的介入,也沒有旅游。

三、旅游產業的依托條件

歸納而言,旅游有十大依托條件。

1、生態環境。如果一個地方生態條件惡劣,誰還會來旅游?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坐在這里研究大抓旅游的問題,是因為經過幾年的環保努力,已經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條件。

2、文化積淀。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如何,影響著這個地方旅游產業的發展后勁。博山通往青州的那條古道,車輪碾壓出的轍痕如果沒有那些歷史文化的積淀,只是拿個鑿子鑿出來的,那就不會引起大家那樣大的興趣。是歷史文化名城,在文化積淀方面,我們得天獨厚。依托那么豐厚的文化積淀,而少有作為,真是愧對歷史啊!

3、交通便利。云南的麗江,一個十分偏僻的地方,就是因為這些年交通條件的便利,才可能成為旅游熱點。要發展旅游,一定要首先人暢其流、物暢其流。

4、娛樂設施。以好的娛樂設施吸引旅客、延長旅客的旅游時間,這方面我們的差距很大,要虛心地向先進地區和發達國家學習。

5、餐飲特色。旅游者到一個地方,對餐飲要求不僅僅是吃飽肚子,還要吃出特色、吃出文化來。有特色的餐飲會給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會吸引新的旅客來。和兄弟城市比,我們的餐飲特色還不夠鮮明,餐飲質量也嫌粗放,下一步要好好地加以引導和規范。

6、旅館服務。我市旅館業無論是硬件建設還是管理服務,都需要很大的提高。當前尤要關注競相壓價而帶來的惡性競爭問題,同業協會要發揮作用,相關部門的工作要跟上去。

7、產業特色。有許多旅游項目,是依托特色產業而發展起來的,我們要關注地方產業特色的形成和已有特色產業的培育。比如周村燒餅、蘭雁牛仔、桔梗種植等產業,就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何讓這些特色產業更好地促進旅游業的發展,要好好動腦子研究一下。

8、購物特色。我們有這么好的旅游產品開發基礎,在全國也少見。如果不能在購物特色上形成品牌優勢,實在是太可惜了!這些年,我們反復講這個問題,也做了一些工作,但總感覺有很大的差距。大家看看旅游局擺出來的旅游產品,確實讓人自豪。問題是:這些好東西,外邊的人了解得還很不夠;這些好東西,由于策劃包裝宣傳得不夠,自身應有的價值沒有能很好地得到市場的確認。

9、旅游組織。關鍵要做好旅行社管理、導游素質提高、旅游推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個好的旅行社,會對地方的旅游發展帶來很大的推動,甚至會成為地方旅游品牌的代表。導游隊伍要規范,導游素質要提高,導游是地方旅游形象的代表。旅游推介要講求策略,要把握好定位,我認為我市旅游要主打齊文化和魯中生態這兩張牌。

10、社會治安。一個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令人不安,不可能會有好的旅游產業發展。

旅游產業鏈比較長,抓旅游可以很好地帶動整個服務業發展。旅游綜合性比較強,需要政府各部門間協作配合,因此要成立一個工作委員會。今天,市旅游業發展協調促進委員會正式成立。今后,每年要召開一次或兩次全體成員會議,共同研究旅游工作。

四、今年旅游工作重點

1、因景植綠。

人文、自然景觀的綠化要加大力度推進。

2、因景修路。

通往主要景區的道路,理清事權,今年要基本完成。

3、因景治污。

主要景區周邊污染狀況要摸清,要逐一拿出整治方案。

4、規范旅游標識牌。

通往主要景區的標識牌,今年要完善好。旅游標識牌是公益性的,不允許亂收雜費。

5、整理旅游路線。

要盡快整理出幾條有代表性的黃金旅游線路。旅游線路要打破區域界限,實現共贏。

6、發展公共交通

。要研究市內、區際聯通景區以及節假日臨開公共交通的組織問題。公交服務跟不上,旅游景點人氣難以上去。

7、集合旅游商品。

要下決心盡快形成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我們的特色農副產品、手工業產品、工業產品,能得到很好的宣傳展示。

8、抑制旅館惡性競爭。

要加強行業自律,要加強行業保護。

9、策劃運營特色經營項目。

每個區域找自己的特色經營項目,項目可以是種植、養殖業的,也可是老工業的、現代工業的、手工業的,也可是特色文化表演如五音戲、俚曲、蹴鞠表演類的,也可是特色經營一條街的。不必多,從中選準結合點,聚精會神地抓起來,肯定會形成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效應。

10、平等產業待遇。

主要是用水、用電方面的問題,要盡快理順價格。

11、發掘旅游故事。

沒有故事,難成旅游。要組織行家,把有關旅游故事發掘整理好。在這一方面,我市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齊國故地,碰碰哪里都是故事。

12、加強區域合作。

現在大家越來越意識到旅游區際聯合的重要性,我們要率先把市內區際合作、市外區際合作搞好。

第6篇: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關鍵詞:GIS;信息系統;旅游

Research of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Based on GIS

WANG Wei-min1, LIU Li-hua2

(1.Th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eshan 614000, China;2. Leshan People's Hospital, Leshan 614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technical method, the structure,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ystem, and analyzes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The tourism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with support of ArcObjects, VB, ect. In this system we can inquire,statistic and analyze to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and not only provide inquire service for tourist but also offer scientific basis for tourism administration who conduct programmed decision-making

Keywords: GIS; information system; tourism

中圖分類號: F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為一門邊緣綜合性學科,不僅融計算機圖形和數據庫于一體,儲存和處理空間信息,而且能把地理位置和相關屬性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實際需要準確真實、圖文并茂地輸出給用戶,滿足不同部門和不同用戶對空間信息的要求,并借助其空間分析功能和可視化表達,用于各種輔助決策[1]。它可以為許多部門所應用,對于旅游業而言,為繁雜的數據管理、多源的成果表達形式和空間數據分析提供了快速、方便、準確的方法和手段,在旅游資源調查、管理及旅游資源保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本文以樂山大佛景區為例,探討地理信息系統在旅游景區規劃及管理中的應用。

二研究區概況

1.概述

樂山大佛景區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城東南,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四至坐標為東經103°43′12″—103°47′06″,北緯29°31′12″—29°35′17″。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樂山大佛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由凌云山、烏尤山、東方佛都等景區組成,是世界聞名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旅游區。

2.悠久的人文旅游資源和自然資源

樂山大佛景區以人文旅游景觀為主,自然與人文旅游景觀融為一體。佛像是8世紀初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建造歷時90年。通高71m,坐身高59.96m,為世界最高彌勒石刻大佛。大拂背負九項山,面向三江匯流,刻工線條流暢,比例勻稱,莊嚴肅穆。佛座南北兩壁,尚有唐代石刻造像90親直,其中“凈土變”龕、“三佛”寶堪稱藝術佳品,極具藝術價值。景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文物2處,二級保護文物4處,與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樂山城隔江相望,堪稱得天獨厚。景區以唐代摩崖造像——大佛為中心,有秦蜀守李冰開鑿的離堆,漢代崖墓群,唐宋佛像、寶塔、寺廟、明清建筑群等,是兩千年歷史的博物館。中國歷代名人有關的文化遺存十分豐富、獨持。文物館藏豐富,現有藏品7226件,其中有不少是國內外罕見的稀世珍品。景區內還有秦離堆、漢崖墓、唐代佛、塔、寺和宋代抗元九頂城等古跡,人文景觀密集,且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交相輝映[3]。

3.景區旅游現狀

樂山大佛景區主要包括凌云山和烏尤山兩個山體,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由凌云山、烏尤山、東方佛都等景區組成。大多數大佛景區來訪游客通常都通過景區大門前的導游圖或通過樂山大佛官方網站進行初步了解,由于導游圖和官方網站上的旅游信息極其有限,這樣將導致游客盲目旅游,對其旅游路線毫無規劃,甚至旅游結束后對樂山大佛都沒有較深的印象,這樣既不利于樂山大佛旅游景區知名度的傳播也不利于其旅游規劃管理。

針對樂山大佛風景區旅游管理存在的問題和現狀及根據旅游資源發展的要求,結合GIS應用實踐,研制樂山大佛風景區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用于對景區的旅游資源信息與數據進行科學有效管理,同時運用GIS、管理信息系統對景區進行合理開發與規劃 [4]。

三旅游信息系統設計

本系統主要可分為四個模塊:數據輸入、查詢、分析和輸出(圖1)。數據輸入與編輯模塊包括屬性數據、空間數據以及文本資料的錄入與編輯;查詢模塊包括屬性數據查詢和空間數據查詢;分析模塊包括最短路徑分析、緩沖區分析以及統計分析如旅游容量分析等;輸出模塊包括特征資料顯示、地圖注記、地圖顯示和圖表打印。

圖1系統結構圖

1.需求分析

通過對樂山大佛景區進行實地考察以及景區旅游資源管理工作的調查,分析總結出該景區相關部門和來訪游客對旅游資源管理方面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

①統計信息。統計出各景區的面積、旅游資源的數量、自然環境條件和對旅游規模以及環境容量預測等。

②空間信息。給出各景區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信息如三維地形圖等,使旅游資源信息的使用更加有效[4]。

2.系統研制目標

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統的建立主要提供一個景區或景點的現狀圖及相應的查詢、統計、分析功能[5],為旅游管理者提供規劃決策依據以及為來訪的游客提供各種信息查詢服務。主要包括:

(1)建立整個景區的電子導游圖,為咨詢者提供旅游指南,這種指南包括相關景區的圖片及文本說明,使咨詢者對景區和景點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2)為游客咨詢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根據需求提供各個風景區和景點的信息,如自然風光、歷史淵源、風土人情等,并且圍繞食、住、行、游、娛、購等內容向游客提供各種信息查詢服務,如賓館酒店分布、旅游購物中心以及旅游交通路線的選擇查詢等。

3.旅游信息系統開發平臺

該系統是在ArcGIS工作平臺上以具有代表性的GIS平臺組件式開發工具ArcObjects為基礎,界面和其他功能設計使用Visual Basic語言來編寫,采用SQL Server作為旅游信息數據存儲的數據庫,系統運行的軟件環境為Windows XP,Windows NT Server,Windows2000 Professional等。

4.數據庫結構設計

數據庫是信息系統的基礎,它的組織與管理直接影響用戶的工作效率。本系統主要包含兩類數據:空間數據,包括各景區、景點的地理空間位置關系等,它的來源主要包括測繪部門提供的樂山大佛景區地形圖,土地利用圖、景點分布圖以及野外GPS實測數據等。屬性數據,包括各景區、景點的自然特征、社會經濟情況、歷史文化概況、旅游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比較優勢、旅游資源的分布與區域地理特征、旅游市場、游客流向、旅游景區的容量、旅游商品和產品、旅游設施狀況、旅游路線、文物古跡等[4]。屬性數據的獲取主要包括樂山市志、近兩年的旅游資源調查報告、景區交通規劃圖、旅游規劃圖以及野外調查統計數據和現場調查數據等。

(1)屬性數據庫結構設計

本系統中屬性數據庫包括兩類屬性表:一類為對應于地圖實體的用于存放這些地圖實體屬性的可地圖化的屬性表;另一類是不包含地理信息且主要用于資源信息管理以及多媒體屬性索引的非地圖化的屬性表。對于可地圖化的屬性表,根據旅游資源信息的分層方案,本系統分別設計了各景點屬性表、動、植物資源屬性表、賓館以及道路屬性表等。對于非地圖化的屬性表,系統設計了景點信息表、旅游信息表及多媒體文件索引表等。以旅游所查詢的賓館和游覽路線屬性結構設計為例, 各種字段類型按照SQL Server的標準來定義,如表1,表2所示。

字段名稱 字段含義字段類型索引備注

XH序號C15 主鍵 NOT NULL

MC名稱C30

LX 類型 C15

JB 級別C100

JW 價位C20

RL 容量C30

DZ 地址C50

DH 電話C20

WZ 網址C30

表1賓館屬性結構設計表

字段名稱 字段類型說明備注

IDNumber 路線編號主鍵

Name Text 路線名稱

StartScapeText 起始景點

EndScape Text 終止景點

MidScapeText途經景點

表2游覽路線結構設計表

(2)空間數據庫結構設計

GIS技術的主要特點在于:每種地物在二維空間或三維空間內不僅具有相應的屬性特征,而且具有空間位置特征,因此能夠精確定義實體地物間的空間關系[6]。空間數據庫的建立在GIS應用軟件中既能顯示出地物間的空間關系和連通性,又能對不同的地物類型進行空間信息的查詢和分析[4]。空間數據主要按點、線、面3種結構進行儲存,其結構參看Arc/Info空間數據結構。

四系統功能及實現

1.數據查詢功能

系統中存在著大量的空間數據,每一個數據屬性都包括對于某個景區的地址或某個景點的定位。在空間數據查詢的操作中,用戶通過確定顯示地圖的空間范圍來進人數據庫。此時,系統將會在數據庫中查找符合用戶要求的圖片、表格或文本等各種形式的數據。用戶還可以輸入自己感興趣的景點名稱或從景區名稱中選定自己感興趣的該景區內多個景點,系統將會把此景點的位置在地圖上以閃爍的方式顯示出來,使用戶一目了然。

如查詢凌云山景區具體旅游信息(沿線各景點具置、游覽路線、游客容量等),通過SQL的 Select命令在各有關Table表(景點分布表、游覽路線表等)中進行查詢,并且直接在地圖上顯示出來(如SELECT * FROM DafoJingareatab WHERE DafoJingareatab=‘凌云山景區’)

2.旅游路線選擇功能

系統提供了陸路、水路和水陸環形三種情況的游覽路線選擇。游客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旅游路線(表2)。景區之間以及景區與賓館之間陸路旅游費用計算公示為:M=C+(R–2)×K,單位為元(人民幣)。C表示樂山市出租車起步價標準(3元),R表示要行駛的公里數(兩公里內是3元),K為行駛兩公里后每公里增加的費用(1.4元)。水路旅游費用為50/人。

3.旅游信息系統的資源管理功能

按照樂山大佛景區旅游資源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構成要素和外部特征,可將旅游資源分為自然風景旅游資源、人文風景旅游資源兩大類。自然風景旅游資源主要包括:佛像景觀、動、植物景觀等;人文風景旅游資源又有如下類型:歷史文化古跡、佛教文化、名人古跡等;所以該系統根據這種分類方法將大佛景區旅游資源歸類、存儲和管理,利用SQL語言設計用戶子模式,提供給旅游管理部門不同類型旅游資源的分布及相關信息[7]。

4.旅游容量分析功能

旅游容量又稱旅游環境容量或旅游承載能力,它可以為旅游地的規劃和管理提供依據,對旅游地環境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這里根據保繼剛等旅游資源容量量算公式[4]計算,可知樂山大佛主要景區的資源承載力(表3)。

景區名稱A(m2)A0(m2) 日容量/人 年容量/人①

凌云山 600,000②200 3,750675,000

烏尤山 157,800③ 503,945 710,100

東方佛都 266,500④1003,332 599,760

①一年景區開放日期由氣候適宜性定,即有180天(5-1O月)適宜旅游,

②③④數據由樂山市大佛烏尤管理局提供

表3主要景區資源承載力分析表

C = T/T0 × A/A0

式中C為資源的極限日容量,T為每日開放時間(按國家標準取10小時),T0為人均每次利用時間(取8小時),A為資源的空間規模,A0為每人最低空間標準。根據公式得出的年容量數據遠大于從樂山市統計局網站上得到的2008,2009年的數據,樂山大佛風景區還存在著很大的旅游發展潛力。根據初步計算得出的旅游容量數據,再結合GIS的拓撲疊加功能以及緩沖區功能可確定旅游景區的保護區域、優先發展區域等,以此為旅游管理部門的規劃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5.數據顯示輸出功能

本系統設計的數據顯示與輸出功能包括地圖顯示、地圖注記、特征資料顯示和專題地圖輸出打印等幾個方面,用戶可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地圖信息進行顯示或打印。

五結論

旅游管理信息系統是在對樂山大佛風景區實地考察的基礎上開發研制的,符合旅游者和當地旅游管理部門的需求。該信息系統的投入運行,將為當地旅游業發展提供新的契機,進而使樂山大佛優美的自然景觀資源和悠久的人文景觀資源得以保護和高效率的規劃管理。

參考文獻:

[1]房佩君.地理信息系統(ARC/INFO)及其應用[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杜,2OOO,3-7.

[2]陳菁.基于GIS的福建省旅游信息系統研究[J].經濟地理,2OO2,22(1):120-123.

[3]國家文物局網站 資料信息 /

[4]何華春,石軍南.基于GIS系統的旅游區研究——以武功山風景旅游區為例[J].經濟地理,2OO3,11(6):841-842.

[5]王永燕,孫雪松,等.基于GIS的旅游景區信息系統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OO2,16(3):271-273.

[6]邊馥苓.GIS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和方法[M].北京:測繪出版杜,1996.1-5.

[7]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OOO.75-83.

作者簡介:

第7篇: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隨著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國內旅游行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有了廣闊的市場。旅游業已經成為支撐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對于現今的旅游產品來說,很多都存在著產品包裝粗制濫造、缺少特點的問題,給旅游產業造成了很多不足及遺憾,影響著整體產業的發展。本文主要闡述了旅游產品包裝設計方面的特點以及技巧,希望能給我國的旅游產業帶來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

旅游產品;包裝設計;特點;技巧

0引言

近年來,我國旅游行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雖然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旅游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也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而旅游產品包裝設計問題就是其中之一。旅游產品不僅要滿足商品的基本屬性,還要有對情感、文化等復雜元素的承載。總體來說,旅游產品的包裝設計水平對產品的文化內涵具有決定性影響,并與消費者購買力有著直接的關系。但目前我國很多旅游產品包裝缺少特色,品位較低,不能反映當地的文化特色。所以急需對其包裝設計進行研究、優化、升級,更好地滿足旅游人員的情感需求,進一步促進旅游行業的發展。

1旅游產品包裝所應具有的特點

1.1要表現出文化差異性

旅游產品最主要的賣點就是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在產品包裝設計上一定要表現出獨特的文化內涵。旅游產品的包裝設計上要注重使用當地的原材料,在制作過程中要具有獨特的制作工藝,在視覺效果上要表現出文化差異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旅游區域的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風情。文化差異性是旅游產品最為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為重要的特征。

1.2要具有實用性和美觀性

旅游產品的根本屬性還是商品,商品就要具有相應的實用性。另外,旅游產品文化的差異性也是通過生活中的常用產品表現出來的,如食物、生活用品等,所以旅游產品要具有實用性的特點。同時,旅游產品的紀念和贈送功能決定了其要具有美觀性。為了滿足旅游產品的此種需要,在產品的包裝設計方面要表現出使用容易、功能性強、形式美觀等特點。

1.3要具有便攜性

旅游產品是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購買的,一定要便于攜帶,并且方便運輸,游客不可能帶著較大的產品到處觀光旅游。另外,某些產品的包裝要便于對其拆分和重組,如某些土特產品可以采用零散包裝的方式,這樣不但使商品更加輕巧便攜,而且更加經濟適用。所以在旅游產品的包裝設計上要使其更加小巧便攜。

2旅游產品包裝設計的技巧

2.1材料方面

旅游產品的包裝材料是通過觸覺的感知來激發游客的購買意愿的,若是采用相對特殊的材料,就會帶給游客驚喜的感覺。在旅游產品的包裝上,主要是通過材料所具有的質感以及肌理來反映元素的特色。由于旅游產品主要是和旅游區域所在地的生活有關,大多數都是依靠較為特殊的韻味和情趣來吸引顧客,引起游客興趣。因此,旅游產品的包裝材料要盡可能采用當地特有的天然材料。在產品包裝上要充分利用天然材料所具有的特殊肌理以及質感,加上設計師的設計創意來表現產品包裝的設計。較為傳統、具有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主要有竹子、紙張、木材、陶瓷、動物外殼以及植物的葉莖等等。例如,云南旅游區采用稻草串給雞蛋進行包裝。主要是將田間地頭的植物編織成草棒,然后將雞蛋間隔的放入到草棒之中,之后將草棒穿成串,這樣的包裝設計充分利用當地的材料,具有地方特色的同時也非常方便和安全,很能表現出當地的旅游特色,深受游客的歡迎。

2.2圖形方面

旅游產品包裝上的圖形能給人非常直觀的視覺沖擊力,可以表現出產品的內涵,具有較強的識別度,也是游客購買產品的動力所在。在產品包裝上的圖形主要以文字、符號、圖像等形式為主,所以為了滿足游客追逐差異化的心理,旅游產品的包裝設計要加強個性化的設計。例如,可以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字、采用地方傳統的符號,并且可以加入設計師的創意來滿足游客的獵奇心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字時要注意文字所傳遞的信息的完整性以及準確性。例如,在云南麗江,旅游區域將東巴文字設計到旅游產品包裝上去,這就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東巴文字屬于古老的象形文字,具有時尚美觀、容易理解等特點,它通過簡短的文字就能表現出農耕的畫面。這種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字可以準確地表現出所要傳達的含義,并且形象生動,同時也和其他文字間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具有較高的識別度。

2.3色彩方面

游客在購買旅游產品時,首先會被產品包裝的色彩所吸引,因為視覺因素是最有沖擊力的因素之一,能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若是在旅游產品包裝的色彩上采用非常直觀的、具有旅游區域特點的色彩,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旅游產品所具有的文化內涵的話,必定會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游客的購買欲望。根據旅游產品所具有的文化屬性以及贈送屬性,在產品的包裝設計過程中采用大量具有民族特色以及吉祥祝愿的色彩,能給游客留下美好的旅游回憶以及對產品的文化內涵的聯想,這是在旅游產品包裝上的色彩選用原則。比如在日本,其旅游產品的包裝具有非常明顯的民族特色,受到了人們的歡迎。作為日本的傳統名吃,“果子”在日本比較常見,其形狀與我國的糯米團相類似,經過相應的包裝設計之后,名不見經傳的小吃卻成為了日本文化旅游的代表產品。具體來說,“果子”的包裝主要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用粉白色或者粉紅色作為最內層的包裝,從而使得產品的自身色彩得以體現;第二,中間層可以依據自身需要采取不同的包裝;第三,最外層則使用極具民族特色的青色和白色“和紙”,其中,青色在日本文化中代表著真誠,白色代表純潔。因此,如果在旅游產品的包裝設計過程中使用能夠代表當地文化的色彩,就能體現產品的文化與地域差異性,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滿足人們對差異化產品的需要。

2.4造型方面

較為獨特的產品包裝造型也是吸引游客購買產品的重要元素。包裝造型立體地表現出產品的特征,具有非常真實的形態感,會產生非常大的沖擊力。若是在旅游產品的包裝上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造型、環境造型或者地貌造型,不但可以起到美化產品的作用,還能夠幫助游客留下對旅游區域的回憶,并且符合贈送的意圖。例如,巴黎香氛膏的包裝設計采用的是巴黎的標志性建筑——埃菲爾鐵塔作為造型,此種造型應用到香氛膏上是非常驚艷的,同時香氛膏也是巴黎最為時尚的特產之一。將兩者充分結合形成了吸引游客的重要產品。旅游產品包裝要以旅游區域文化特色作為造型的基礎,同時加上設計師自身的創意,就會形成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這能給游客帶來美好回憶和不虛此行的心理滿足感,必定會受到熱捧。

3結束語

在現今旅游產業飛速發展的情況下,要想提升服務品質,真正給游客留下美好的回憶,提升旅游產品的包裝設計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這就要求設計師充分分析游客的心理,了解旅游區域的歷史、人文、氣候環境,將不同的設計因素充分結合,設計出真正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包裝,進一步提升旅游產業的發展。

作者:劉峰 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藝術設計系

參考文獻:

第8篇: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關鍵詞] GIS 旅游資源信息管理系統 南京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伴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核心和國家戰略資源。將信息技術與旅游業相結合,即旅游信息化,為旅游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統,是對空間數據進行分析的信息系統,它能夠將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包括它們的空間位置、形狀及分布特征和與之有關的社會、經濟等專題信息(屬性數據)以及這些信息之間的聯系等,進行獲取、組織存儲、檢索分析并在管理、規劃與決策中應用。將GIS技術引入旅游,建立旅游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對龐雜的旅游資源信息進行系統的管理,使其更加條理化,為旅游管理和科學研究提供依據,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建立南京市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必要性

南京素有“十朝都會”之稱,南京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長期的城市建設,形成了南京山水林城、古今文化薈萃、園林環境的景觀環境,成為了全國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為無數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盡管如此,與周邊的兄弟城市如蘇州、無錫、上海等相比,南京的旅游業發展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改變這一現狀,除了從旅游業開發的策略入手外,還可以從提高旅游資源的信息管理水平著手,加強對南京市旅游資源的現代化管理,以宣傳其良好的旅游服務體系。

二、南京市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方案

1.系統的目標

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ourism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TRMIS)是一個面向旅游者、旅游經營者和旅游管理者及規劃者的,以旅游資源地理信息數據庫為基礎,在計算機硬軟件支持下,運用系統工程和信息科學理論和方法,通過使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GIS技術,集信息獲取、存儲、處理、分析、顯示和快速傳輸為一體的計算機系統。構建南京市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主要有三個:一是為旅游者或潛在的旅游者提供南京市旅游資源的分布、歷史沿革及旅游消費指南等信息;二是為南京旅游規劃部門在進行區域旅游規劃、旅游產品和旅游線路的設計時提供決策;三是為旅游管理部門提供準確可靠的旅游資源信息分析,使其管理和決策更加快捷、科學和高效。

2.系統的總體功能結構

南京市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分為用戶管理模塊、查詢模塊、空間數據管理模塊、顯示輸出模塊和系統維護模塊五個部分。

(1)用戶管理模塊。該模塊用戶分為兩種,一種是對系統信息進行管理和維護的工作人員,另一種則是普通用戶(如游客)。系統對二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前者在登錄系統后,具有使用更改密碼、增加和刪除信息的權限,后者無須登錄便可進入系統,但僅有查詢和檢索的權限。

(2)查詢模塊。能夠完成從地圖到屬性、從屬性到地圖的查詢功能。按查詢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屬性查詢和空間查詢。屬性查詢:查找地圖上某空間對象的屬性數據,屬性數據可為文本,聲音和圖象等;空間查詢:給定空間對象的屬性值,查找滿足該條件的空間對象及其所在的地圖,自動加載地圖并移動地圖使空間對象在地圖中央以特別的顏色顯示出來。按查詢的內容可分為,旅游地圖查詢、景區景點概況查詢、旅游線路查詢(包括任意景區景點的路線查詢及景區圖中多個景點的最佳訪問路線查詢)、景區景點周邊環境查詢,如景區景點周圍的賓館飯店、購物中心、交通站點等的查詢和介紹。

(3)空間數據管理模塊。用于對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的圖形顯示模塊可完成對圖形的放大、縮小、復位、漫游等基本圖形處理操作;圖層管理模塊的圖層管理功能,使用戶可以選擇其所需要的圖層組合起來查看地圖;通過空間分析、網絡分析模塊則可實現半徑查找和求最佳路徑等空間分析功能。

(4)顯示輸出模塊。通過該模塊,可以把查詢、分析、統計等得到的結果顯示或輸出給用戶,必要時還可以通過系統的外接設備如打印機等將用戶所需信息打印出來。顯示輸出的信息按表現形式可分為文本信息和圖像信息兩種。

(5)系統維護模塊。維護和管理系統的公用數據和個人數據,對系統的相關數據進行及時地更新,同時對用戶提供在線幫助。

3.系統的運作流程圖

系統建立后就要進行運作,南京市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運作流程如下:

三、系統實現的關鍵環節和開發的硬軟件環境

1.數據的采集和處理

數據是系統的“血液”,是系統運行的前提和基礎。南京市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所需數據分為空間幾何數據、空間屬性數據、圖像數據、視頻數據、音頻數據、文本數據六類。其中空間幾何數據和空間屬性數據是系統的基礎數據和主數據,其他四種數據則是輔助數據。

空間幾何數據和空間屬性數據可以通過對城市地圖或遙感影像圖的數字化獲得。空間幾何數據用于描述地理實體的幾何位置和形狀,是地理實體的定位數據,有矢量和柵格兩種數據格式。空間屬性數據則用于描述地理實體的類別、等級、數量、質量特征,是描述地理實體屬性特征的數據,是地理實體間相互區別的標志。圖像數據可以對旅游景區、景點的相關圖片、照片等進行掃描處理得到。視頻數據可通過對與旅游景區、景點有關的影視錄像等經過剪輯、合成得到。音頻數據包括語言、音樂等,可通過錄音、編輯、合成得到。文本數據則可通過對各類有關旅游資源的文字資料的錄入、編輯而得到。

2.數據庫的建立與管理

數據是系統的核心,數據庫設計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系統的運行、應用和管理,因此數據庫設計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最小冗余,即數據盡可能地不重復存放;二是數據共享,即數據庫中的數據可以被系統中的各模塊調用;三是數據統一,即數據可以通過系統進行統一更新、刪除和查詢;四是數據無關聯性,即數據與所使用的系統無關。

由于南京市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與一般的系統不同,空間數據是前者存儲的信息的主體,因此在進行數據庫的設計時要重點關注空間幾何數據庫(簡稱空間數據庫)的設計。在進行空間幾何數據庫,即空間數據庫建庫時,要按照通用分層標準(一般分為點、線、面三種圖層),將數字化得到的空間數據按其特征進行數據分層,即把同一類型的數據放在一個層,以便進行存儲管理和編碼。在使用空間數據庫時,運用圖層管理(打開或關閉圖層)的方法來實現對所需圖形信息的顯示。空間數據的采集、存儲和管理,可以通過ARCGIS3.0或Mapinfo Professional 7.0等軟件加以實現。此外,對與空間數據庫關聯密切的空間屬性數據庫(簡稱屬性數據庫)進行設計時,則要根據用戶的需求和系統所能提供的數據及數據的格式,制定字段和值的輸入范圍,并用編碼的方式來區分表示不同地物的屬性數據,將屬性數據以二維關系表的形式進行存儲。可采用數據庫管理系統Visual Foxpro進行屬性數據的存儲和管理。

3.系統開發的硬軟件環境

系統的開發在硬件方面,須選用奔騰三以上的微機,內存128M以上,且備有大容量的硬盤,此外還需配置數字化儀、掃描儀、打印機等輔助設備。軟件方面,系統以Mapinfo作為開發的基礎平臺。此外,還需安裝數據庫軟件(如Foxpro6.5),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7.0、Coreldraw10.0,視頻處理軟件Premier6.5,音-視頻綜合播放系統RealOne Player2.0等。

四、結語

將GIS引入南京市旅游業,建立南京市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是首次嘗試,因此系統在設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為了使系統能更好地為南京市的旅游業服務,就必須在系統實現和投入使用后,加強其反饋機制,根據用戶反饋的信息,對系統的相關功能和數據信息進行修正,只有如此,南京市旅游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成為具有實用價值的系統。

參考文獻:

[1]閔連權張文詩: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測繪學院學報,2003,20(4):48-49

[2]汝緒偉崔先國劉召芹:基于WebGIS的泰安旅游信息系統的設計[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3(2):23-24

[3]王永燕孫雪松康健蔣桂霞:基于GIS的旅游景區信息系統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16(3):272-273

第9篇: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在這一“旅游興市”政策號召下,要真正實現預期的效果和預設的指標,必須加快秦皇島旅游產業的發展,而挖掘“文化”內涵是產業發展的核心。秦皇島擁有豐富獨特的旅游文化資源,但旅游文化資源豐富,并不代表旅游文化產業發達,“文化資源”只有轉化為“文化資本”的時候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因此,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實現旅游文化資源的市場資本化轉變,借此達到真正提升我市旅游文化軟實力之目的,真正達到“旅游興市”的目標。可是縱觀近幾年此方面的學術研究成果來看,其著眼點大都集中在旅游文化資源產業化對策的分析方面,而對于旅游文化資源的資本化市場運作機制、運作流程研究還相當薄弱,因此,這也成了本人選擇本課題作為研究對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旅游文化資源的內在屬性

資本具有價值性、收益性、存量性的本質屬性。經分析,旅游文化資源同樣具備資本的這些特征,所以說旅游文化資源也能夠轉化為旅游文化資本,它是符合資本的內在屬性的。旅游文化資源具有游覽觀賞、體閑游憩、科學考察、康體健身等方面的效用,這也正是旅游文化資源的價值所在,其對滿足人類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和較高的使用價值。旅游文化資源的收益性,主要體現在這些資源通過市場化的開發與運作,其自身價值大大提升,能為所有者帶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旅游文化資源的存量性計算,旅游文化資源具有構成復雜性和特殊性的性質,所以其自身的價值很難計算,但通過近些年相關學術上的理論研究及實踐中的摸索,己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們相信,隨著研究方法的豐富與創新,以及今天科技的快速發展,對旅游文化資源價值的定量化測算會更加科學、準確。

三、旅游文化資源資本化市場運作的外在條件

1.旅游文化資源產權的界定。

目前對于旅游文化資源的產權主體的界定,沒有統一的定論,但縱觀各方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即國家(政府部門)、社區、家庭或個人、全體公民所有。以國家(政府部門)主體的旅游文化資源,比如歷史革命圣地、博物館等;以社區為主體的旅游文化資源,如地方傳說、特色民俗、節慶活動等;以家庭或個人為主體的旅游文化資源,如技能、創作、記憶;以社區為主體的旅游文化資源,比如神話傳說、思想、觀念等。因此,在明確上述產權主體類型的前提下,必須明確秦皇島各類旅游文化資源權屬的權利和義務,即明確其所有權、經營權、開發權、收益權等,理順產權關系,也只有這樣,旅游資源的開發、保護和收益等行為才能夠順利進行開展下去。

2.旅游文化資源轉換的路徑條件。

通過市場的運作和經營,實現旅游文化資源經營企業化是旅游文化資源轉換的路徑條件。政府依附于企業的組織形式,如獨資、控股或合資等來參與市場競爭,當旅游文化資源經過市場主體的投資和開發,進入到市場化的經營和運作,最終形成能為游客消費的旅游產品,旅游文化資源才會轉化為旅游文化資本,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旅游文化資源價值的增值。

3.旅游文化資源轉換的安全保障條件。

旅游文化資源轉換的安全保障條件主要指國家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所給予的旅游文化資源資本化的安全和鼓勵性措施。這些法律和政策約定了哪些文化資源可進行市場流通和運作,哪些不允許。對于允許的部分要出臺各種法律政策給予支持和保護,相反,對于不允許的部分,一旦違反了相關的規定,就要加以嚴懲和處罰。其次,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提出將旅游作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這樣的鼓勵性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全民的參與意識。

4.旅游文化資源資本化的技術支持。

要使旅游文化資源資本化有據可依,就要對旅游文化資本的價值做出定量化評價,如通過衡量旅游文化資本的價值來對旅游資本進行融資、確定旅游文化資源經營權轉讓價格、衡量旅游文化資本的經營收益等。然而,由于旅游文化資本的特殊性,對旅游文化資本定量化的價值評估具有一定的難度,要綜合考慮旅游資源的市場需求、價值、競爭環境和開發條件等各種因素,才能對旅游資本的價值做出科學的測算。所以,實際應用中需要不斷創新研究方法和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四、旅游文化資源資本化市場運作的形成機制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旅游文化資源本身并不是資本,那么要想使其轉化為資本,就要形成一個完成的資本化市場運作機制,也就是必須依靠相關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根據旅游文化資源本身具有的價值性、收益性和存量性,在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三權分離的前提下,采用科學的手段對其價值做出定量化的評價,然后通過市場化的經營和管理,使其最終轉化為旅游文化資本。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方面。

1.旅游文化資源向旅游文化產品轉化。

作為資本化運作的對象的旅游文化資源,必須具有使用價值,沒有使用價值則不能實現其產品化。而文化資源自身的特性恰恰決定了其在轉化為文化產品后,不但具有使用價值,還具有思想價值、審美價值和知識價值。從這一點來看,旅游文化資源自然就具備了可以實現產品轉化的先決條件。那么,旅游文化資源接下來就要通過對其內部要素進行各種組合、開發和創新,最終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可供游客購買的旅游文化產品,這為實現其資本化的進程打好了基礎。

2.旅游文化產品向旅游文化商品轉化。

旅游文化資源簡單的轉化為旅游文化產品還不夠,更主要的是通過產品定價策略、市場定位、營銷宣傳等一系列市場操作手段,實現旅游文化產品的商品化運作,通過各種渠道為廣大消費者所熟知,利用欲望會產生動機,動機會產生行為的原理,刺激其購買的欲望,發生購買行為,這樣,順理成章會帶來經濟收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增值,也只要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旅游文化資源的資本化進程。

五、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视频成人 | 欧美国产高清欧美 |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偷拍小视频 | 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 我要看欧美精品一级毛片 |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网 | 国产自愉自愉全免费高清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网站 |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 超级香蕉97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入口 | 欧美精品网址 |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 | 99久久国产免费 - 99久久国产免费 | 成年男女拍拍拍免费视频 |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免费全过程 | 全黄性高视频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 | 老头巨大粗长xxxxx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欧美透逼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 |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 毛片国产| 成年女人免费看片 | 九九久久九九久久 | 一级片aaaa | 久草免费福利视频 | 日韩欧美亚洲视频 | 男女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毛片 |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 欧美一级在线观看视频 | 一区二区3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网 | 欧美日韩看看2015永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