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

第1篇: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精神分裂癥在傳統意義上屬于重性精神障礙中的一種,它對個人的功能水平有深遠的影響,雖然藥物能改善疾病的許多顯性癥狀,并對復發預防有效,本文就試圖對精神分裂癥的心理社會治療進展作一綜述,著重了解精神分裂癥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及其心理治療的特點等方面。

一 行為治療

精神分裂癥病人最被動的缺陷是由于長期住院或脫離社會生活,其社會交往功能差,就業競爭能力下降,尤其是慢性患者,而抗精神病藥物對這些行為的改變收效甚微。除了 傳統的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的代幣制管理、反復的生活行為訓 練外,越來越多的行為治療研究集中在社交技巧訓練、職業 康復訓練、自信社區治療計劃等方面。

二 家庭治療

對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家庭干預已被普遍接受。家庭治療也是文獻研究最多的一種治療方法。其中對精神分裂癥較有針對性的治療技術有:

(一)心理教育性家庭治療大量研究顯示,按精神分裂 癥復發預防和再住院率來衡量,采納行為和心理教育技術的 家庭治療優于傳統的門診照料或個別治療,牽涉家庭治療的 復發率接近,而接受常規處理的復發率為。心 理教育的最基本點是解釋各種可能的病因和可能進行的各 種治療,其后為更有效地處理人際之間的問題提供建議。

(二)危機取向家庭干預Goldstein根據危機干預理論 而設計的方法,主要是為解決精神疾病急性期的問題而發展 的,包括病人及家屬定期與醫生會見,治療者幫助家庭成員 有效地識別當前存在的和/或將來可能發生的緊張因素或有 潛在破壞傾向的事情,并提供可行的應付手段。

(三)行為模式的家庭治療

Falloon和Tarrier等人應用 行為或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注重于訓練整個家庭成員解決內 部問題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如他們提出對精神分裂癥病人 的有效治療包括:1.關于精神分裂癥的教育內容;2.相互交 流訓練,如角色扮演練習、模仿、強化;3.問題解決訓練:指導 家庭成員進行結構性解決問題方法的訓練:①找出問題所 在;②列出針對這一問題可能的解決辦法;③對各種可能的 辦法可能會產生的不同結果進行評估;④家庭成員從可能的 解決辦法中找出一種被認為是可行的最好的辦法;⑤按此法 做出計劃并付諸實施;⑥對實施結果進行回顧并表彰參與者 的努力。4.教會家庭成員行為管理的各種策略、方法,包括 代幣制、行為塑造的方法等。

(四)心理動力模式的家庭治療

有研究者報道對重性精神障礙病人也可采用心理動力模式的家庭治療。如Jones指出這種治療模式的主要原理是家庭生活的擾亂是由家庭成員之間的心理投射過程造成的,這是所有成員都無意識地參與了的過程,這種交互作用的過程是治療的中心點。但僅有的研究尚不支持心理動力治療技術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的應用。

三 認知或認知行為治療

精神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如精神分裂癥 病人最主要的認知功能損害表現在記憶、注意和執行功能。 這些認知功能的損害不僅影響病人的社交和職業能力,也與 精神癥狀的發生、發展有較密切的關系,如病人對自身疾病 的認識肯定與認知功能有關,研究也發現幻聽可能與人的默 讀機制有關等。因此,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有興趣將認 知或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癥中進行應 用。最初主要將認知行為方法用于病人的癥狀處理, 如治療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尤其是針對那些對傳統抗精 神病藥物效果不佳的精神病人,也有用認知治療針對慢性精 神病人的思維障礙等;近來也有研究者針對精神病人腦功能 障礙如注意、記憶等方面進行認知訓練;還有人將其用于 急性期的精神病人中。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認知行為干 預強調合理探索精神癥狀的主觀性質、挑戰這些證據、接受 對這些信念或體驗的現實檢驗等。

四 特定診斷的心理治療

它是一種專為重性精神障礙者而設計的治療方法。 有研究者提出病因性心理治療和 康復性心理治療兩種說法,認 為大多數常規心理治療是病因性基礎的,而對重性精神病恢 復期或慢性精神病人實施以支持、行為矯正為基本特征的治 療則主要是康復性質的,即非病因性的。此療 法屬于后者。

第2篇: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摘 要 目的:觀察乳果糖聯合甲硝唑治療肝硬化并發肝性腦病的療效。方法:32例肝硬化并發肝性腦病患者隨機分為乳果糖治療組與乳果糖聯合甲硝唑治療組,治療前后測定血氨含量。結果:肝性腦病患者血氨含量明顯增加,且與肝性腦病程度相關。乳果糖聯合甲硝唑治療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較為明顯,治療前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乳果糖聯合甲硝唑治療患者清醒率87.12%,效果良好。結論:乳果糖聯合甲硝唑對肝性腦病具有明顯療效。

關鍵詞 肝性腦病 甲硝唑維生素B6 乳果糖

關鍵詞 肝性腦病 甲硝唑維生素B6 乳果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2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23

肝性腦病是由各種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謝紊亂為基礎,以精神神經系統表現為主的一種肝腦綜合征。本病主要由肝硬化引起。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迄今仍不十分明了,目前關于其發病機制有:氨中毒學說,γ氨基丁酸學說,假性神經遞質/氨基酸失衡學說,其他毒性代謝產物的作用。應用乳果糖及甲硝唑維生素B6聯合治療肝性腦病患者32例,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肝性腦病是由各種急慢性肝病引起,以代謝紊亂為基礎,以精神神經系統表現為主的一種肝腦綜合征。本病主要由肝硬化引起。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迄今仍不十分明了,目前關于其發病機制有:氨中毒學說,γ氨基丁酸學說,假性神經遞質/氨基酸失衡學說,其他毒性代謝產物的作用。應用乳果糖及甲硝唑維生素B6聯合治療肝性腦病患者32例,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齡58.13±10.17歲,肝硬化病史5~15年,有肝炎病史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肝性腦病分期為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5例。

本組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齡58.13±10.17歲,肝硬化病史5~15年,有肝炎病史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肝性腦病分期為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5例。

肝性腦病診斷符合[1]:①嚴重肝病伴廣泛門體分流。②HE的臨床表現。出現精神行為異常和意識障礙,撲擊樣震顫甚至昏睡、昏迷。③血氨升高或明顯肝功能損害。④腦電圖或誘發電位異常變化。⑤有引起HE的誘因。排除心、腦、腎疾病及嚴重電解質紊亂和藥物中毒。

肝性腦病診斷符合[1]:①嚴重肝病伴廣泛門體分流。②HE的臨床表現。出現精神行為異常和意識障礙,撲擊樣震顫甚至昏睡、昏迷。③血氨升高或明顯肝功能損害。④腦電圖或誘發電位異常變化。⑤有引起HE的誘因。排除心、腦、腎疾病及嚴重電解質紊亂和藥物中毒。

治療方法:去除誘因并限制飲食中蛋白含量,靜滴支鏈氨基酸(六合氨基酸)、保肝、白蛋白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綜合治療。治療組予甲硝唑0.2g,4次/日口服,另予乳果糖溶液30~60ml/日,3次/日口服,以保證2~3次/日成形黃軟便為準調整用量。

治療方法:去除誘因并限制飲食中蛋白含量,靜滴支鏈氨基酸(六合氨基酸)、保肝、白蛋白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綜合治療。治療組予甲硝唑0.2g,4次/日口服,另予乳果糖溶液30~60ml/日,3次/日口服,以保證2~3次/日成形黃軟便為準調整用量。

療效判斷標準:通過測定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氨的含量,觀察乳果糖聯合甲硝唑維生素B6對肝性腦病療效。①有效:指精神行為異常、昏迷、血氨3項中至少兩項明顯改善或恢復正常;②無效:指精神行為異常、昏迷、血氨3項中至少兩項無改善或加重。

療效判斷標準:通過測定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氨的含量,觀察乳果糖聯合甲硝唑維生素B6對肝性腦病療效。①有效:指精神行為異常、昏迷、血氨3項中至少兩項明顯改善或恢復正常;②無效:指精神行為異常、昏迷、血氨3項中至少兩項無改善或加重。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

結 果

結 果

血氨:治療前血氨128.36±262.5 2μmol/L,治療后血氨67.81±9.80μmol/L,兩者比較治療后血氨比治療前血氨明顯下降。二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血氨:治療前血氨128.36±262.5 2μmol/L,治療后血氨67.81±9.80μmol/L,兩者比較治療后血氨比治療前血氨明顯下降。二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臨床療效:乳果糖聯合甲硝唑維生素B6治療后,有效28例,無效4例,有效率87.2%。

臨床療效:乳果糖聯合甲硝唑維生素B6治療后,有效28例,無效4例,有效率87.2%。

討 論

討 論

肝性腦病的治療方法[2]:⑴病因治療。⑵祛除誘因。⑶對癥治療:①營養支持;②減少氨的吸收;③促進氨的排泄;④改善神經傳導;⑤人工肝支持治療及原位肝移植。

肝性腦病的治療方法[2]:⑴病因治療。⑵祛除誘因。⑶對癥治療:①營養支持;②減少氨的吸收;③促進氨的排泄;④改善神經傳導;⑤人工肝支持治療及原位肝移植。

其中針對減少腸內毒物的生成和吸收的具體治療方法:①制腸道細菌生長,如口服不吸收雙糖,常用藥為乳果糖;②口服抗生素,如口服甲硝唑0.2g,4次/日。

其中針對減少腸內毒物的生成和吸收的具體治療方法:①制腸道細菌生長,如口服不吸收雙糖,常用藥為乳果糖;②口服抗生素,如口服甲硝唑0.2g,4次/日。

乳果糖是pH值3.8的人工合成的不吸收的雙糖。在結腸內被分解為乳酸和醋酸,使結腸內pH值下降,使腸腔內已有的NH3變成NH4 以阻止氨的吸收。乳果糖分解產生酸能促進腸蠕動,引起排便。同時結腸內pH值<6時,腸道內的有害菌群受到生長抑制,使其產生氨和其他有毒物質含量下降,綜上使氨的產生和吸收都減少來降低血氨。

乳果糖是pH值3.8的人工合成的不吸收的雙糖。在結腸內被分解為乳酸和醋酸,使結腸內pH值下降,使腸腔內已有的NH3變成NH4 以阻止氨的吸收。乳果糖分解產生酸能促進腸蠕動,引起排便。同時結腸內pH值<6時,腸道內的有害菌群受到生長抑制,使其產生氨和其他有毒物質含量下降,綜上使氨的產生和吸收都減少來降低血氨。

甲硝唑能抑制細菌生長,減低腸道氨的產生。

甲硝唑能抑制細菌生長,減低腸道氨的產生。

口服乳果糖和甲硝唑維生素B6經濟簡單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療肝性腦病安全可靠,效果好,對治療和預防肝性腦病有重要的作用。

口服乳果糖和甲硝唑維生素B6經濟簡單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療肝性腦病安全可靠,效果好,對治療和預防肝性腦病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王海燕.內科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

1 王海燕.內科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

2 白啟軒,賈繼東.肝性腦病的研究進展.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9,14(1).

第3篇: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或許人們想像不到,古代的醫生會在你的頭骨上鉆一個洞,這竟是緩解頭痛的有效方法,并且手術期間不使用物,也許當時沒有麻醉物。這種方法主要針對癲癇、精神病和頭痛患者。

“蜂蜜尸體”治療癆病和肺病

阿拉伯古代時期盛傳一種特殊藥方,食用保存上百年的蜂蜜。這種奇特藥方是將一位健康的人完全包裹于蜂蜜中,或者直接跳入蜂蜜池中,最終被蜂蜜窒息而死。這人死亡之后,將“蜂蜜尸體”在石棺中保存,百年后將尸體取出當作治療癆病和肺病的甜點秘方。

兒童服用海洛因咳嗽糖漿

海洛因是一種使人上癮的物質,但曾經卻被醫生當作治療兒童咳嗽的一種藥物。當時科學家們認為海洛因并不上癮,并且對于治療咳嗽有著顯著效果。20世紀初,歐洲國家一些醫院還使用海洛因作為藥物,但隨后便被禁止使用。

冰錐敲擊大腦治療精神病

以前人們是如何治療精神疾病的呢?當時的醫師認為切除大腦不必要的部分,便可消除“精神錯亂”。這種治療方法有點兒像環鋸術,但精神病專家沃特?弗里曼很快便對這種治療方法進行了改良――使用冰錐敲擊眼窩。

放血治療疾病

古代醫學理論認為女性月經期間將“不好的情緒”通過血液排放,于是推斷對于兩性人群均可適當地放血治療疾病,使病毒排出體外。古代放血適用于多種疾病,甚至對于消化不良和粉刺都推薦人們放血。放血治療法或許僅能對高血壓患者有效,但這種概率非常低。

用熱烙鐵治療痔瘡

痔瘡手術是一個痛苦過程,現代醫學手術中醫生通過切口排干痔瘡中的血液,然后將切口消毒處理。但在古代并沒有昂貴的止痛藥和先進的電子激光設備,醫生通常使用一個熾熱的扁平烙鐵灼燒患者痔瘡,最終破壞膨脹的血管組織。

疼痛的膀胱結石手術

當醫生告訴你會使用一根剛硬的金屬鉤從你的尿道將結石導出,你一定會感到毛骨悚然。實際上這并不可怕,在古代傳統治療中,其方法會使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當患者被要求身體擺出V字形后,醫生在兩個助手的幫助下,會從患者處伸入取出膀胱結石。

電擊治療陽痿

對于一些患有陽痿的男性患者,或許電擊會讓他們恢復健康。這種治療觀點是17世紀醫生所認同的。當時“電擊療法”被認為是萬靈藥。一位醫學歷史學家記錄的文獻指出,對生殖器官進行電擊是不可思議的,陽痿患者會恢復雄風,變得更加強壯,恢復年輕活力。

吞食絳蟲進行減肥

之前由于人們缺乏正常的健康常識,經常將絳蟲作為食物吞入腹中,從而起到減肥效果。人們認為絳蟲會吸食腸道中的營養物質,能夠讓身體逐漸苗條下來。但實際上并非這樣,它們的寄生常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同時會出現腹部腫脹。

用煙葉熏尸體和接近尸體的人們

在醫學界一個短暫的時期,煙葉曾被認為是一種治百病的萬靈藥,當時對煙葉的上癮及有毒作用并不清楚。煙葉燃燒釋放的刺激性氣味讓人感覺對身體有益,當出現新近溺水或霍亂死者時,人們就燃燒煙葉作為“健康補品”熏尸體和接近尸體的人們。

瘧疾可以殺死梅毒病菌

每年至少有300萬人死于瘧疾,致使很多貧窮的人們遠離家鄉。但在20世紀20年代,一個醫生發現瘧疾具有奇特副作用――殺死梅毒病菌。人們一旦患有梅毒,通常情況下都會死亡。而瘧疾發燒癥狀可以使身體保持高溫,殺死體內的梅毒病菌。

胰島素昏迷療法治療精神分裂癥

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曾使用胰島素昏迷療法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但這種治療方法是失敗的。當時,德國精神病治療中心取出精神分裂癥患者大腦中的葡萄糖,然后再治療進行恢復,該療法對患者副作用反應“很小”,因為已嚴重損傷了大腦。

第4篇: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一、電休克治療法

據路透社健康新聞紐約訊英國研究人員于2003年宣布,盡管對于電休克治療一直存在爭論,但是研究顯示這種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治療精神疾病,對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要優于抗抑郁藥物治療。所謂的電休克治療(ect)是在麻醉狀態下,用電使患者發生癲癇發作。癲癇發作的結果就是,大腦釋放出的化學物質能夠改善大腦細胞之間的聯系,還能夠產生一些其它的改變,因此能夠使抑郁癥得到緩解。盡管許多醫生認為,ect不僅對抑郁癥沒有治療作用,甚至還有可能導致腦損傷,但是來自oxford大學的john geddes等人指出,根據對一系列醫學文獻的回顧提示,實際上這種治療方法的確能夠發揮作用,而且起副作用也是可以控制的。 geddes告訴路透社記者說:“但是于任何其它治療方法一樣,對這類問題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是,如果我或者是我的親屬處在相同的情況下,我是否會選擇這種治療方法。根據一系列的證據,我認為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人員在對哪一種ect作用最好進行研究時發現,對大腦雙側進行ect治療比單純做一側更加有效。 geddes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雙側ect能夠更好的穿透大腦,因為腦組織包埋較深,需要較為強烈的刺激才能夠將其激活。至于為什么部分抑郁癥患者對ect的反應要好于對藥物的反應,geddes說,這兩種技術有不同的作用機制,而ect的作用機制更加有效。而且,在這些研究中對比ect于藥物的療效時,常常停藥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很有可能藥物治療的效果與ect的治療效果有所疊加。但是有時候對于那些嚴重抑郁癥患者,需要盡快使之感覺有所改善。他說:“當然,如果患者病情十分嚴重,比如咀嚼進食和喝水時,這種治療方法會產生效果。”geddes認為,對ect治療之所以存在爭論,是因為有人認為這種技術的歷史有誤解,過去人們曾經在不進行麻醉的情況下實施電休克治療,而且存在濫用的傾向。

二、SX生物基因平衡治療法

“SX生物基因平衡療法”是陜西省中醫藥學會漢唐醫院精神科經過多年臨床經驗,引進大型高新診療設備所研究出的一項治療抑郁癥的科學治療方法。其打破了抑郁癥治療史上“治療―復發―再治療―再復發”的惡性循環。

1、生物療法修復基因。科學研究證實,精神類疾病的發生大多與大腦神經遞質在神經突觸間的濃度和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因素有關,SX生物基因平衡療法能夠迅速修復致病禍根染色體畸變基因,抑制神經介質多巴胺、兒茶酚胺的增高,綜合調理臟腑功能,促進人體各個神經系統達到協調平衡的最佳狀態。

2、激活細胞改善循環。SX生物基因平衡療法,能夠激活衰竭細胞的活性,促進腦細胞的新陳代謝,保障大腦供氧,全面補充大腦細胞的膠原蛋白營養,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使機體神經組織細胞在短期內恢復正常狀態,消除精神壓力,多年痛苦一次性徹底清除。

3、調節活性增強記憶。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從根本上消除神經功能紊亂,緩解腦部疲勞,讓患者快速進入正常的睡眠狀態,調節多種生物酶的活性,從而達到修復損傷的腦神經細胞,改善睡眠,提高大腦記憶力,從根本上保障大腦中樞神經的穩定。

4、清除毒素提高免疫。SX生物基因平衡療法迅速清除大腦細胞和血管中淤積的毒素,改善神經細胞的異常狀態,調理臟腑機能,天然生物免疫因子增強自身免疫,恢復大腦正常思維,從而有效防止病情遷延難愈和反復發作的問題。

5、綠色療法標本兼治。療法使用的藥劑是采用現代生物基因技術,結合百余種名貴中藥提取濃縮精制而成,具有滋肝和胃、寧心安神、平衡陰陽等功效,服用后易吸收、見效快,療效是普通藥物的30倍以上,不含任何激素,無依賴性,無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均無損害,徹底解決了失眠、抑郁、精神障礙疾病帶來的困擾與痛苦。

三、心理治療法

認知行為治療是抑郁癥治療中應用和研究最多的心理療法,人際關系治療是近年來較受關注的抑郁癥心理療法。這兩種療法已分別被證實能夠有效緩解抑郁癥急性期的癥狀,綜合這兩種療法(認知行為分析系統,CBASP)可治療慢性抑郁癥狀,合并藥物治療可使有效率從48%提高到73% 。Frank等的研究指出,人際關系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聯合小劑量抗抑郁藥都能降低抑郁癥的復燃和復發率。而Hollon等的研究表明,在急性期藥物治療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停藥后認知行為治療療效仍能持續。Hensley等對97項設立對照并進行長期隨訪的抑郁癥認知治療研究進行系統回顧,結論是認知治療的長期療效明顯超過TCA。

第5篇: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綜合治療;門診;精神分裂癥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11(b)-009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outpatient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114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May 2013 and December 2014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n=57, receiving simple drug therapy) and group B (n=57, undergoing comprehensive therapy) by drawing lots.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7.01% in group B and 31.57% in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outpatient with schizophrenia is evide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recurrence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ositiv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therapy; Outpatient;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復發率。近年來,臨床方面加大了有效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研究力度,其本質目的在于降低精神分裂癥復發率,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1]。雖然研究結果比較理想,但臨床側重點多在精神分裂癥采用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上,忽略了其他方面同時治療的重要性。整群選取該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門診收治的11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目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11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抽簽法分為A組(n=57)和B組(n=57)。入選標準:①PANSS評分≤60分;②病程≤5年;③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軀體疾病嚴重,無法積極配合完成相關技能訓練者;②需要長期應用抗精神藥物或者長期需要聯合應用抗精神藥物維持臨床癥狀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④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發育遲緩、明顯癡呆者。A組男30例,女27例,患者年齡15~60歲,平均年齡(40.5±3.7)歲;B組男25例,女32例,患者年齡17~61歲,平均年齡(41.2±2.6)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采用單純藥物治療方法,給予患者口服利培酮(國藥準字H20050160,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初始劑量為1 mg/次,2 次/d,然后逐漸增加劑量,第3d時調整劑量為3 mg,后期每周進行1次劑量調整,但最大劑量應控制在4~6 mg/d,老年精神分裂患者初始劑量為0.5 mg/次,2 次/d。B組采用綜合治療方法,具體如下:①指導患者就精神病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將所有患者集中到醫院的指定地點進行健康宣教,針對7個專題進行循環講解,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與學習,對其提出的相關問題要耐心予以解釋,以此使患者及其家屬明確維持治療的重要作用,同時這樣的做法還可以加強患者對自我癥狀的識別能力和對藥物進行自我管理的有關技能。②對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進行訓練,具體包括規范患者日常行為以及休閑娛樂行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日常購物等。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患者及其家屬要獨立完成健康日志的記錄工作,同醫生進行仔細商討,維持患者的主動性能力,不打亂正常的家庭活動計劃。③對患者社交能力及職業康復功能進行訓練,組織患者進行輪流造句或者做游戲等,對其人際交往能力進行訓練,也可通過問答等方法幫助患者訓練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其表達和交流技能,使其可以快速適應社會環境改變情況,更好的融入社會之中。④對患者集體或個別心理指導,及時給予患者認知心理等相關治療,醫護人員要對患者情緒、行為改變是否受到假象或者個人信念支配等情況進行準確判斷,以此引導患者更好地進行自我分析,及時領悟到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并慎重考慮如何對這些問題進正確處理。

1.3 統計方法

實驗得到的所有數據全部應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9.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其組間對比則需要給予χ2檢驗,若統計結果顯示P〈0.05,則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B組復發率為7.01%,與A組復發率相比31.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見表1。

3 討論

絕大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接受急性期的針對性治療之后的維持治療期間,病情很容易復發,這樣一來,患者的社會功能就會隨之不斷衰退,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社會功能,阻止精神持續衰退,降低復發率和致殘率[2]。曾有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對慢性疾病疾病患者采用“社會與獨立生活技能”方法進行康復訓練治療,所有精神分裂癥患者接受訓練之后都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社會功能也得到了有效恢復[3]。國內相關研究報道顯示,對維持用藥治療期間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社會技能訓練或者認知行為治療,可顯著提高含著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其社交技能和功能,有效控制復發率[4]。這與蔡紅霞等人[4]在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工娛治療依從性的影響中得到的結論基本一致。該組實驗結果顯示,B組復發率為7.01%,與A組復發率相比31.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證明,綜合治療方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這與馬振玉等人[5]的研究報道結果一致。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如下:①精神分裂患者在門診接受綜合治療期間,醫患之間關系較為親近,可以及時獲得醫生幫助或指導;②通過心理康復訓練,增強了患者及其家屬對精神疾病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的了解程度,也使其明確了維持藥物治療的重要性,掌握藥物毒副作用之后可及時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從而顯著提高了患者主動配合治療的意識和積極性;③在家屬主動配合之下,對患者進行反復訓練,增強了患者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使其社會功能得以快速恢復;④該組實驗中選擇的患者多數都是急性期癥狀得到良好控制之后接受治療的,病期比較短,與疾病慢性化接受心理治療的效果相比,整體治療效果較好[7-8]。

綜上所述,門診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綜合治療方法療效確切,可有效控制復發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使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建初,邱繼紅,汪渡,等.精神分裂癥綜合治療效果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3):261-262.

[2] 沈群芳.綜合性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3):2068-2069.

[3] 汪波,劉智,付以蓉,等.精神分裂癥綜合治療的臨床及認知功能評估[J].重慶醫學,2009,38(7):761-763.

[4] 蔡紅霞,鄭新紅,程俊,等.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工娛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15(36):4558-4559.

[5] 馬振玉,畢崇波,孫紅立,等.奧氮平配合行為矯正治療及綜合康復模式治療救助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對照研究[J].醫藥前沿,2014,3(32):62-63.

[6] 楊梅.綜合治療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醫藥前沿,2012(28):119-120.

第6篇: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信陽市精神病醫院六病區,河南信陽 464000

[摘要] 目的 探討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癔癥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該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88例癔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該組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觀察組采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針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并對患者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癔癥臨床價值進行綜合評價。結果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5.9%,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達97.7%,其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12例出現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適、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時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硬結;觀察組患者無1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癔癥,臨床效果良好,且無并發癥,起效快,有效、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

關鍵詞 ]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癔癥;臨床

[中圖分類號] R749.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012-03

No t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clinical analysis

Zhang Sheng

Xinyang psychiatric hospital 464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without seizure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3,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88 patients with hysteri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of this group of pati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44 cases, control group with drug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convulsion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65.9%, 97.7% efficient observation treatment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trol group patients, 12 case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dry mouth, epigastric discomfort, lack of appetite, fatigue, sleepiness, there was a local redness and swelling, pain, induration injection;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out adverse reactions observed in 1 patients, the adverse reaction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adopting tic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ysteria, clinical effect is good, and no complications, work fast, effective, safe, reliable,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作者簡介] 張生(1973.11-) 男,河南信陽人,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 精神科的臨床治療藥物、行為治療、物理治療,心理咨詢包括精神分裂癥,心境障礙(躁狂癥,抑郁癥),強迫癥,焦慮癥,恐怖癥,頑固性失眠,老年及兒童精神障礙的治療和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精神疾病患者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傳統醫學中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不僅達不預期治療效果,而且在治療中會產生各種不良反應,對患者康復和預后造成嚴重影響,到20世紀90年代,無抽搐電休克得以開展,但是由于地區差異性,其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區,而伴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方法(MECT)在臨床上得以廣泛推廣與應用,也是目前應用最為普遍的一咱治療手段,這種治療手段不僅療效確切,而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受到廣大醫學工作者和患者的接受,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為了進一步明確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臨床價值,隨機抽取該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88例癔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所有研究資料均源于該院在收治的癔癥患者的臨床資料,88例癔癥患者,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5歲,男54例,女34例,對照組44例患者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5歲,男27例,女17例,觀察組44例患者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5歲,男27例,女17例,臨床表現:32例情感爆發、行為紊亂、激越、興奮,其中,同時伴有抽搐6例,癔癥性癡呆26例,癔癥性精神病20例。

1.2 入選標準

①所有患者病例資料完善;②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均符合精神癔癥臨床表現癥狀;③臨床表現:45例患者表現情感爆發、行為紊亂失常、激越、興奮、同時,22例患者伴有抽搐、癔癥癡呆、失音,另有11例患者肢體癱瘓等癥狀;④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過巫醫治療,治療無效。

1.3 研究方法

隨機抽取該院在收治的88例癔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該組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觀察組采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針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并對患者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癔癥臨床價值進行綜合評價。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鹽酸氯丙嗪(批號:H31021061 ;規格: 2 mL/50 mg)肌內注射:25~50 mg/次,2次/d,待患者合作后改為口服。靜脈滴注:從小劑量開始,25~50 mg稀釋于500 mL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中緩慢靜脈滴注,1次/d,每隔1~2 d緩慢增加25~50 mg,治療劑量100~200 mg/d。不宜靜脈推注;觀察組采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靜脈推注阿托品(批號:H41023676;片劑:0.3 mg/片)0.5 mg,然后以適當速度推注肌松劑(氯化珀酰膽鹼,濃度0.2%,16~60 mg),接著固定牙墊與下頜,通電治療,完成后將牙墊取出,進行人工呼吸,確保患者仰臥、靜睡30 min,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體重、年齡按照能量百分比進行脈沖電刺激治療,以癥狀消失為止,治療期間禁止使用任何精神藥物。

1.5 評價方法

以PANSS、HAMD及BRMS減分率為療效評定標準,減分率≥75%為痊愈,50%~74%為顯著進步,25%~49%為進步,<25%為無效。

1.6 統計方法

采取spss13.0軟件實施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是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來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5.9%,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達97.7%,其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35,P<0.05(有效率=有效例數/總例數)。見表1。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12例出現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適、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時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硬結;觀察組患者無一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25,P<0.05)。

2.3 治療依從性

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率為50%,而觀察組治療依存率達97.7%,其在改善患者不合作、控制患者興奮癥狀等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精神因素是引發癔癥的一個重要因素,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是精神病患者在急性發病期間的一種治療方法,伴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 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得以廣泛推廣與應用,也是目前應用最為普遍的一咱治療手段,這種治療手段不僅療效確切,而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受到廣大醫學工作者和患者的接受,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與傳統的治療方法相比,MECT通過肌肉松弛劑和麻醉劑的應用,能夠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減少骨折、關節脫臼、心臟血管意外等并發癥的發生,且能夠有效地控制患者全身肌肉酸痛等不良反應。如該組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12例出現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適、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時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硬結;觀察組患者無1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這也與范儉雄等[5]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病的療效的研究結果保持一致,這充分說明了MECT治療的有效性,而且安全性相對較高。

另外, MECT的應用在改善患者治療不合作、興奮控制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該組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率為50%,而觀察組治療依存率達97.7%,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5.9%,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達97.7%,其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不僅充分說明了MECT的臨床效果,而且突出 MECT臨床治療的人性化,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病情的改善,該結果與張之丹[6]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的研究結果保持基本相似。

綜上,引發癔癥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因素,傳統治療方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而且采用MECT治療,安全性高,起效較快,且無并發癥,可靠,療效顯著,大大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全面提升了患者癔癥治療水平和質量,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

參考文獻]

[1] 張會堂,劉桂英,于宏春.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癔癥30例臨床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1(14):424.

[2] 李曉芳,徐保鋒.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女性癔癥性精神病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國傷殘醫學,2011(9):48.

[3] 張會堂,劉桂英. 現代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癔癥45例臨床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36):138-139.

[4] 張菊英,施忠英.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病人家屬焦慮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 護理研究,2005(20中旬版):1807-1808.

[5] 范儉雄,高小寧,徐敏.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病的療效總結[J]. 中國民政醫學雜志,2000(6):329-331.

第7篇: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a)-0068-02

Poychoanalysis Anxiety Disorder and Drug Treatment

ZHANG Wenxiong TU Xingshe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ic, Third Hospital of Quanzhou,Quanzhou,Fujian Province,36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drug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 get a good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Methods the hospital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of 48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s were col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giv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basic knowledge abou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nti-anxiety medication,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eight weeks,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58.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illness severity combinati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drug can relieve the patient's symptoms as soon as possible,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n maintain the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but also focus on patients psychosocial problems, so that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only have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nxiety disorders; Psychological analysis;Efficacy

焦慮癥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以焦慮情緒為的神經癥。焦慮癥在神經癥專科門診中,發病率達到神經癥總數的16%[1]。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然而,人們精神的病癥也愈加增多。目前,焦慮癥患者也逐漸增多。國外流行病學統計的焦慮癥發病率是5%,而1982年我國流行病學的調查統計結果是焦慮癥的患病率為1.48%,兩者差異較大,究其病因主要是我國的焦慮癥有一部分被診斷為神經衰弱[2]。該研究對該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間收治的48例焦慮癥患者進行了臨床跟蹤調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收集48例焦慮癥患者,其中女患者29例,男患者19例,年齡24~55歲,平均42.3歲,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15例,高中文化程度26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關于焦慮癥的診斷標準。 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排除嚴重精神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間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將所選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單純藥物治療丁螺環酮和氯硝西泮治療,逐漸增加到有效劑量,再根據療效和不良反應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在治療過程中,口服丁螺環酮的平均劑量為(24.5±5.5) mg/d,氯硝西伴平均劑量為(5.5±3.5)mg/d。

觀察組在上述藥物治療基礎上加以心理輔導。首先,醫護與患者之間多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充分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找出影響發病的心理、社會因素及不恰當的行為方式;其次,向患者介紹焦慮癥的病因及相關治療方法,讓患者了解病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便于主動配合;采用認知治療及放松訓練的方法,鼓勵患者表達抑郁焦慮情緒 ,幫助患者發現其不合理的信念,對自己的錯誤認知有所認識,并指出錯誤認知和焦慮癥之間的相關性,從而促使患者建立一種正確的認知觀念;此外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制定每周放松訓練計劃。采用啟發、誘導、角色扮演等方式協助患者認識錯誤觀點,安慰患者,對患者不良心理進行疏導,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教會患者識別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及想法,并學會如何控制并矯正,適當減輕患者的主觀感受,緩解其不良情緒;最后,在每次治療后,歸納總結患者的癥狀及轉歸情況,并做好記錄為下一次治療提供參考[3]。

1.3 評價指標

所選患者均根據其工作、生活及社會功能康復情況,及SCL-90心理學指標評定其療效,其中痊愈是指患者焦慮癥狀消失,能參加正常的工作學習及日常活動中,恢復了正常的家庭及社會功能;顯效是指患者焦慮癥狀基本消失,能參加一般的工作學習及生活,但是特殊時候仍有困難;有效是指患者焦慮癥狀有所好轉,能參加少量的日常工作、學習及生活,恢復了部分家庭及社會功能;無效則是指上述相關指標均未見明顯改善[4]。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8周療程結束后,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顯示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對比,P

3 討論

焦慮癥是神經科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上以慢性焦慮常見,表現出共性,在不良心理因素刺激下,引起患者精神的焦慮。焦慮癥還易于復發,給患者帶來生理及心理嚴重的影響。既往一般采用單純藥物治療焦慮,但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且部分藥物的嗜睡、成癮性等不良反應嚴重,患者不能耐受而未能持續治療[5]。該研究以該院診治的焦慮患者為研究對象,強調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治療如認知療法、放松訓練等,改變或消除患者的錯誤的認知評價,經過8周療程治療后,結果顯示實時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藥物治療的對照組,表明焦慮癥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心理治療效果較佳[6]。

第8篇: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觀察針刺治療原發性帕金森病療效及其與患者腦脊液中單胺類神經遞質的關系。方法:用毫針針刺內關等穴位治療原發性帕金森病。以《改良Webster癥狀評分表》評定療效,用高效液相色譜―――電化學檢測法檢測腦脊液中單胺類神經遞質的變化情況。結果: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1%,治療對中樞單胺類神經遞質有影響,療效變化與遞質變化未見有顯著意義的相關。結論:針刺有一定的療效,能引起中樞單胺類神經遞質DA,NA的變化,療效與遞質變化的確切關系尚待進一步研究。

[主題詞]帕金森病/針灸療法;血清素/腦脊髓液;去甲腎上腺素/腦脊髓液;多巴胺/腦脊髓液

ClinicalObservationonRegulativeActionofAcupunctureonMonoamineNeurotransmitters

inCerebrospinalFluidinthePatientofParkinsonDiseaseXuBin1,MaCheng1,ChenGuozhi2

Jiangsu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Nanjing210029,

China;2.NanjingBrainHospital)[Abstract]PurposeToobservetherelationofthe

TherapeuticeffectofacupuncturefortreatmentofprimaryParkinsondiseasewithmono

amineneurotransmittersofcerebrospinalfluid(CSF)inthepatientofParkinsondi

sease.MethodsAcupunctureatNeiguan(PC6)andotheracupointswasusedtotreatprima

ryparkinsondisease,andImprovedWebsterRatingTableofSymptomswasadoptedforas

sessmentoftherapeuticeffects,and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electroc

hemicaldetector(HPLCEC)methodwasusedfordeterminationofmonoamineneurotransmit

tersinCSF.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was71%,andacupuncturehadaneffectonmonoam

ineneurotransmitters,butthetherapeuticeffectwasnotcorrelatedwiththechangeof

theneurotransmitters.ConclusionAcupuncturehasacertaintherapeuticeffectandin

duceschangesofDAandNA,butthepreciserelationofthetherapeuticeffectwithchangeso

fmonoamineneurotransmittersremainstobestudiedfurther.

[Keywords]ParkinsonDisease/acupther;Serotonin/csf;Norepinephrine/esf;Dopamine/csf

原發性帕金森病是一種以大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變性為主要病理基礎,病因尚未明確的錐體外系疾病,臨床上以對癥治療為主。目前針灸在本病的臨床治療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針灸臨床治療與中樞神經遞質關系的研究方面尚未見相關報道。1997年9月~1998年12月,筆者對針刺的臨床療效及其與患者腦脊液中單胺類神經遞質的關系作了初步研究。

1臨床資料

本研究臨床病例來自南京腦科醫院神經科住院病人,參照1984年10月全國錐體外系疾病討論會《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征的診斷及鑒別診斷》[1]選擇原發性帕金森病作為研究對象,兩組病例均為發病時診為原發性帕金森病,經長期服藥后,藥效不顯,甚至無效而副作用明顯,進入神經外科等待手術治療的病人,所以本研究的觀察對象是已停止藥物治療的原發性帕金森病。共收集觀察31例,按就診順序2∶1比例隨機分為針刺組21例,對照組10例,兩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病程)的差別見表1。

2治療方法

2.1針刺組取穴:陽陵泉、足三里、內關、太沖、百會。針具:30號1~2寸不銹鋼針灸針(蘇州華佗針灸器械廠GB2024-87)。針法:依穴位及患者體型情況,針入0.5~1.0寸,行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后,留針半小時,其間每10分鐘行提插捻轉手法1分鐘。療程:每日1次,15天結束治療。

2.2對照組停服一切帕金森病的治療藥物(病人入院前3周已停服治療性藥物),不作針灸治療。

3療效觀察

3.1觀察指標臨床上以《改良Webster癥狀評分表》作為病情及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定指標,1~10分為輕度,11~20分為中度,21~30分為重度。以進步率(%)作為療效標準:大于75%為特別顯效,51%~75%為顯效,26%~50%為有效,小于25%為無效。同時治療前后抽取患者腦脊液(CSF),采用高效液相色譜―――電化學檢測法[2]觀察單胺類神經遞質的變化情況。統計方法:t檢驗。

3.2結果針刺的療效為:有效15例(71%),無效6例(29%),總有效率為71%。針刺組治療前后積分的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針刺使CSF中多巴胺(DA)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升高有極顯著意義(P

針刺療效(進步率)與DA,NA(治療后與治療前的值的比率)的相關分析表明(見表4),療效與NA,DA變化的相關性沒有顯著性意義。

4討論

近年來,隨著神經科學的發展及帕金森病發病率的升高,中醫對帕金森病的研究漸趨深入,1991年在第3屆全國中醫學會老年腦病學術研討會上通過了《中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的試行草案[3]。隨著臨床資料的積累,中醫對本病的病因病機的認識也有了一定的進展,張氏認為本病“總屬本虛標實,發病之初,病變輕淺,以內風、痰瘀、火熱標實為主,而病變遷延,則可致虛實夾雜,終則病久及腎,以致肝腎不足,津血虧虛”[4];馬氏認為“風氣內動是病機關鍵,老年發病是潛在病因,腎虛是本病的基礎,而發病部位在腦”[5]。在治療方法上中藥治療、 針灸治療均受到一定的重視,還派生出中西藥物結合、針加中藥或西藥等治療方法[4]。在治療原則上,根據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法則,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治療,如益氣養血平肝熄風法、育陰熄風填精補髓法、活血化瘀祛風通絡法等等[4]。由于對帕金森病的以上認識,中醫在臨床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其中針灸治療的有效率在78.8%~95%之間[5]。本研究以陽陵泉、足三里、內關、太沖、百會為主穴,足三里為多血多氣的胃經合穴,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選用足三里可以起到補益氣血、固本培元的作用;陽陵泉是膽經的合穴又為筋會,具有舒筋活絡、解痙除顫的作用;太沖為肝之原穴與內關相配,為熄內風之要穴;百會為諸陽之會,具有寧神定志、熄風止痙的作用。諸穴相合起到標本兼治、補益氣血、解痙除顫之效。

自20世紀60年現中樞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缺失是原發性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基礎以來,大多數研究者已接收了腦內多巴胺缺乏是引起原發性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的觀點。因此,補充腦內的多巴胺被認為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手段。筆者的研究提示,針刺確能顯著地提高患者中樞多巴胺的水平,所以針刺治療本病的有效性是有客觀基礎的。目前還不能肯定,多巴胺的缺陷是否是本病僅有的缺陷,它是 否是帕金森病所有表現的基礎,實際上,其它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γ-氨基丁酸,也可能原發性或繼發性地改變。本研究提示,針刺不僅僅只對DA有影響,而且對NA亦有影響,表明針刺對本病的中樞神經遞質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針刺是一種以機體自身狀態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它治療疾病過程中的針對性可能不及相關藥物,但其特有的整體調節作用,使其治療效應具有了與藥物不同的效果,它對NA的調節作用正體現了針刺的這一特性。本研究中,療效與遞質變化的相關性未見有顯著性意義可能是由于以下的兩個原因:一是評定療效的量表不是基于病理基礎的;二是本研究由于條件所限,觀察的樣本數及治療的療程都還不夠充分。

5結論

針刺對原發性帕金森病有一定的療效,并能引起中樞單胺類神經遞質DA,NA的變化,但療效與遞質變化的確切關系尚待進一步研究。

6參考文獻

1王新德.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征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華神經與精神病雜志,1985;18(4):256

2張均田.現代藥理實驗方法.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611

3隆呈祥整理.中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1;15(4):39

4張云嶺,呂家坤.中醫治療震顫進展.中醫雜志,1995;36(2):113

第9篇:精神分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功能性胃腸病;臨床表現;診斷標準;治療方法

功能性胃腸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FGIDs)是指存在消化道癥狀,但無法用器質性病變或生化異常來解釋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隨著醫學模式由簡單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特別是神經胃腸病學概念的提出,FGIDs在消化領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1 臨床表現

功能性胃腸病包括食管、胃、小腸、結腸、膽管運動功能,部分還有分泌的異常。臨床常見者以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腸易激綜合征為最多,現分述如下。

1.1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 GERD)是指由于下食管括約肌功能障礙引起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導致的一系列慢性癥狀或食管薪膜損傷。臨床表現多樣,除典型的燒灼感、反酸和反食外,還有非典型癥狀,如胸骨后疼痛、上腹不適、惡心等消化道癥狀;以及鼻竇炎、牙齒腐蝕、慢性咽炎、哮喘、慢性咳嗽、肺纖維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消化道外癥狀。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排除了器質性疾病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亂引起的上腹疼痛或不適等臨床癥候群。1999年羅馬II標準提出過去 1年內至少12周持續或反復的消化不良、無器質性疾病,亦非腸易激綜合征所能解釋者。可表現為上腹疼痛、飽脹、阻塞、壓抑、窘迫、早飽等。

1.3 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慢性、反復發作的腹部疼痛或不適伴排便異常的一組腸功能紊亂性癥候群。

1.4 功能性胃腸病與幽門螺旋桿菌(HP)的關系

1.4.1 HP與胃食管反流病(GERD) HP與GERD的關系,文獻報道不一,一般有兩種可能:① HP感染加重GERD;②HP可預防GERD。

HP感染加重GERD主要機制為:HP感染增加基礎胃酸分泌,HP所致的責門炎可導致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松弛增加,HP分泌毒素(VacA和CagA)對食管勃膜的損害以及胃竇炎時胃排空延遲,以上因素均加重GERD的病情。

HP對GERD的“保護”作用機制為:HP并非是改善GERD的抗反流機制,而是根除HP后,胃體炎癥減輕,胃酸分泌增加,胃內氨減少,對酸的中和作用也減少,使胃酸相對增加。

1.4.2 HP與功能性消化不良(FD) FD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HP感染是否為FD發病因素一直存在爭議,目前我國對HP感染與FD的診治意見為:O HP感染與FD的關系不明確;②對消化不良患者,在診斷程序上先考慮胃鏡和B超,胃戮膜活檢病理檢查及 HP檢查是否列為常規檢查視各地情況而定;③對HP陽性的FD患者,根除HP對大部分 FD癥狀改善幫助不大,但可改善胃戮膜的活動性炎癥;. HP陽性的慢性胃炎有明顯異常者,可行根除HP治療。

2 診斷

2.1 診斷標準 診斷 FGIDs前必須排除由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功能紊亂,而且FGID,每種病的診斷均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標準,即診斷之前1年中至少有 12周出現癥狀,這 12周不必是連續的,并且在每1周只要 1d有癥狀即可。

2.2 檢查方法 ①內鏡檢查:內鏡檢查在 FGIDs確診方面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對于內鏡檢查時間的選擇有兩種看法:一種是所有患者都應盡早內鏡檢查,以免貽誤病情;另一種是先經驗性對癥治療2周左右,若癥狀未緩解,則行內鏡檢查。對高危人群應盡早行內鏡檢查。②超聲檢查:可排除肝膽、胰腺等器質性疾病,可確立FGID。的最后診斷。③食管測壓檢查:常用的方法靜態食管測壓術、動態食管測壓術及食管精確測壓術。④胃腸電圖:用來檢測胃腸電活動變化的一種方法。⑤動態Y計數檢測:常用核素標記餐,利用動態了計數儀,成功地檢測胃排空情況。

3 治療

3.1 一般治療 詳細詢問病史以發現誘發因素并設法予以去除,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和恢復患者對治療疾病的信心,確立一種治療性的醫患關系,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3.2 藥物治療

3.2.1 促動力藥 FGIDs與胃腸動力異常密切相關,該類藥物常用于治療由于胃腸運動減弱或其協調障礙所致的FGIDs,如腹脹、早飽、暖氣為主要癥狀的患者。常用的藥物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

3.2.2 內臟感覺過敏的藥物治療

3.2.2.1 5-HT類制劑 ①5-HT,受體拮抗劑:5-HT,受體拮抗劑可以阻滯5-HT受體,抑制胃腸道血小板、肥大細胞,ECL細胞釋放5-HT,同時還可以抑制脊髓和I級感覺神經元的興奮性。常用的藥物有恩丹西酮(ondansetron)、格尼西酮( granis-etron)。② 5-HT,受體部分激動劑:如替加色羅(tegaserod)可選擇性地與5-HT,受體結合,通過一系列的神經遞質激發整個胃腸道的蠕動反射和動力活動,恢復正常內臟敏感。

3.2.2.2 外周Kappa受體激動劑 抑制軀體以及內臟疼痛是阿片類物質的普遍特性,可以通過外周或中樞的不同阿片受體而發揮抗傷害性感覺的作用,如非多托泰(fedotozine)。

3.2.3 心理治療 對于那些有心理問題,可考慮給予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放松訓練、催眠術、心理(精神)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

總之,隨著對FGIDs認識的日益增多,可能會研究出更多的治療方法,為患者解除疾病的煩擾。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毛片在线全部免费观看 | 黄色免费三级 | 国产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视频免费 | 欧美亚洲网站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制服 国产制服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 亚洲欧美国产中文 | 性刺激免费视频观看在线观看 | 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 国产区 在线观看 | 91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男人精品一线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网站在线 | 免费一级特黄3大片视频 | 日本一级特黄啪啪片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久久 | 午夜三级网 | 久久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 99成人精品 |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99re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 | 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 a欧美视频| 免费人成年短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aaa免费看 | 一级毛毛片毛片毛片毛片在线看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 日韩在线三级视频 | www国产视频 | 国内自拍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