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安全閥;延伸器;設計;應用
前言
目前在我們稠油開采過程中,機械采油進站加熱中的加熱爐是一種必不可缺少的重要設備。火管爐生產是否正常,地層原油是否能順利從井口輸入到采油站,是由井場火管爐工作情況決定的。由于金馬油田開發的油藏多為稠油油藏進站困難、回壓高一直是困擾我們油田開發的難題。2005年金馬油田大面積更換了熱效率高節能的立式火管加熱爐,解決了進站溫度上升慢的問題但由于立式火管爐設計上存在的問題,在進行日常管理的加水作業上和安全閥手動校驗上存在很多問題。
尤其是在冬季,加熱爐主要使用期,加水次數增加和冬季生產內容多使職工的勞動強度增大,同時安全問題也突顯出來。影響了公司的安全生產和原油生產任務的完成。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加水和手動校驗存在問題進行分析:
首先,不安全――當我們在沒有工作臺的情況下,站在立式火管的控制箱上進行加水操作和手動校驗操作很有可能造成墜落摔傷,而且也有可能造成設備損壞踩壞控制箱。
其次,在加水過程中上下控制箱手持加水膠管一個人操作起來特別費力,一般都是兩個人一起操作。造成了人力的浪費。
為此我針對現場的實際情況,對安全閥手柄設計了一種簡單的工具以解決這個加水和手動校驗問題。從而使立式火管爐在加水和手動校驗過程安全地在短時間內完成操作,從而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為原油生產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安全閥手柄延伸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1.1安全閥手柄延伸器的結構
它是由:1異形手柄;2延伸拉索組成;
1.2工作原理
利用扛桿原理,將原來的手柄更換為一異形手柄,把原來向外的拉動改為向下拉動,開啟安全閥,達到卸壓和手動校驗的目的。我將立式火管爐的放空閥門變為加水閥門,利用水車的壓力將水壓入爐體內,并利用安全閥的卸壓功能使爐內達到壓力平衡,從而完成加水過程。
2、安全閥手柄延伸器的使用效果分析
2.1效果評價
截止到2007年8月底全公司共使用500臺。通過使用“安全閥手柄延伸器”加水時間由原來的20分鐘/次,縮短為15分鐘/次,校驗時間由5分鐘/次,縮短為30秒/次,從而減少了操作時間。
通過活動,研制一套工具,立式火管爐加水和手動校驗安全、方便、快捷。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研制的工具必須使現場操作人員的安全系數得到絕對保證。
安全閥手柄延伸器的使用情況對比表
安全閥手柄延伸器
使用前
2.2經濟評價
經濟效益=工時費×節約時間(分鐘)×井次
安全效益=無價
3、結論
通過我們多次的使用,安全閥手柄延伸器器得到了我公司工程技術人員與維修人員的好評。實踐表明:該工具價格低廉,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以節省時間和物力,并可以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該工具在立式火管爐的使用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配件。
但是該工具的使用范圍比較有限,它只適用于立式火管爐。這個工具只是我初步的設計,還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使其適用于任何高部位需經常啟動的安全閥。
參考文獻
[1]萬仁溥,羅英俊.《采油技術手冊》,2000年
[2]姚遠勤,曹維庚.《稠油熱采技術》,1985年
我校對校園的教學設施、院墻、廁所、食堂、宿舍、實驗室人、物、技防進行認真全面的隱患排查,現排查整改情況如下:
一、學校食堂和宿舍管理方
(1)我校對自聘人員進行嚴格政審、對自聘人員的情況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已落實)
(2)我校利用假期期間已做好宿舍、食堂內部的維修(墻面要干凈、門窗、電暖、通訊、消防等設施做到了完好無損)。
(3)學生宿舍一層的窗戶要做防護欄。(已定做、整改中)
二、學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方面
(1)制定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和安全管理小組、班子人員要做到分工明確、細化職責、層層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責任(實驗室及危險化學品安全和教學有關的人員都納入領導小組和安全管理小組中)。(已落實)
(2)學校主要領導重視并參與管理工作、主要領導與教務處、與安全辦分別簽訂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責任書;教務處、安全辦與實驗室管理員分別簽訂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責任書。(已落實)
(3)建立健全實驗室及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各項制度、嚴格審核、裝訂成冊、主要的相關制度要上墻。(職責分工、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危險化學品采購制度、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危險化學品儲存制度、危險化學品使用制度、危險化學廢品處理制度、驗室及危險化學品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預防丟失和被盜制度、消防制度、巡回檢查制度等(已落實)
(4)建立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應急預案、定期進行演練并有演練記錄圖片等資料。已落實
(5)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對參與實驗的學生、實驗員定期開展系列安全宣傳教育、并做好專門的記錄。(已落實)
(6)學校安全辦定期進行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的隱患排查、安全小組所有成員參與隱患排查并排查記錄上簽字。(已落實)
(7)教務處定期進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隱患排查、領導小組成員參與隱患排查并排查記錄上簽字。(已落實)
(8)學校給實驗員要配備實驗服、口罩、手套、應急藥箱等。(實驗服已訂購、整改中)
(10)要有實驗室化學品出入庫使用登記記錄(學校主要負責領導、管理員、領用人分別簽字、并記錄好領用數量、出庫時間、返還數量、返還日期等)(已落實)。
(1)要有藥品存放記錄和藥品臺賬(根據使用和藥品處理要求每年更新藥品臺帳)(已落實)
(12)要配備化學品專柜、位置符合要求、雙鎖管理(教務處負責人拿一把鑰匙、實驗員拿一把鑰匙)(已落實)
(13)化學品庫的監控要全覆蓋、要有滅火器、應急指示燈防盜門、窗戶要有防護欄和鐵絲紗網、一鍵式報警器、紅外線報警器、通風換氣等設施。(防盜門、窗戶防護欄、已訂做、整改中。紅外線報警器已訂購、整改中)
負責人:
論文摘要:實驗室作為實驗教學的主要載體,其建設和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優劣。為了保證教學的正常進行,首要解決的是實驗室的安全問題。從實驗室安全制度的管理,落實,實驗室安全設施的建設及實驗室的安全教育幾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做到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以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
實驗室作為實驗教學的主要載體,其建設和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優劣。近年來,中職生普遍素質較差,學習能力和自覺性低下,由于擴招的影響,學生人數較多,實驗室相對比以前擁擠。因此,為了保證教學的正常進行,為了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首要解決的是實驗室的安全問題。
我校是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各類實驗室基本健全、初具規模。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我校首先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結合“實用、合理、節約、環保”等原則,從規章制度、人員安排、實驗室場所、設備、儀器、藥品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特別是安全措施方面。
1、領導重視,制度落實,人員安排到位
在化學實驗室建設過程中,為了預防和減少化學實驗中引發的急性化學中毒事故,提高師生應對急性化學中毒突發性事件的處置能力,在安全保衛部門的幫助下,特制定了應急預案。預案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可能引起急性化學中毒事故的原因
第二、預防辦法
第三、處置程序
(1)及時報告
(2)啟動應急處理小組
(3)現場搶救:
(4)做好調查取證工作,保護好現場及有關證據。
(5)按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應急預案進行操作。
(6)保險介人。
(7)必要時警方介人。
除了應急預案以外,每個實驗室還制定有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實驗室管理人員一覽表等。實行專人管理,對危險化學品實行專人、專柜、加鎖的措施。我校還建立了一支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的實驗室管理隊伍,實驗人員持證上崗,安全意識強,實驗室管理井井有條。
2、實驗室場所分布合理、物盡其用,防微杜漸,避免事故發生
實驗室的配套設施比較完善,實驗準備和學生實驗室分開設置,不同的儀器有不同的柜子存放,實驗操作的臺面我們采用的是耐酸耐堿材料,清潔起來非常方便。天平室和精密儀器室則采用的是防震的大理石材料,裝飾既美觀又實用。
為了保障實驗課的有序進行,我們日常非常重視對學生實驗課的規范教育。對上課用的試劑和儀器除了要求按正確的方法使用外,特別強調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懂安全,自發地保證安全,保護公共財產,養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使學生養成在做任何實驗時,心中都有節約的觀念、環保的理念、安全的意識,必須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上開始陶冶和訓練。首先教師要起到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這樣對學生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然后實驗中再從嚴要求。這包括在實驗態度上養成嚴謹、認真、客觀、從容的品質;藥品按規定用量取用、實驗操作規范,遵守實驗守則,不隨意帶出藥品、不能品嘗藥品,不私自做有危險性實驗,不隨意傾倒實驗垃圾,節約水、電、酒精燃料、試紙、濾紙等,愛護實驗儀器,實驗后按要求對實驗后的剩余物進行處理、洗滌實驗儀器,收拾實驗臺面,整齊擺放好實驗器皿、藥品等。特別是對于化學實驗室產生的廢液中往往含有酸、堿、重金屬化合物以及氰化物、含砷化合物等,一般實驗室的廢液都排人下水道,這樣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而且會淡化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不良的習慣,影響綠色化學意識的培養與綠色化學技術的發展。在實驗教學中把好的經驗傳給學生,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比如用中和法中和酸性或堿性廢水,利用萃取法將可溶性廢物在兩相中溶解度不同回收酚類和重金屬等。這樣既可培養學生綠色化學意識又可使學生學習綠色化學的實用技術,還可以節約資源、變廢為寶、變害為利。
通過實驗室管理人員與教師共同輔導學生實驗課,密切注視每個學生的實驗過程,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防微杜漸,避免了事故發生。
比如,酒精燈使用時,經常有操作不熟練或者粗心大意的同學會引起臺面著火。有一次在梭酸的性質實驗中,剛做完草酸的脫梭反應后,由于學生沒有等試管冷卻就開始洗滌,導致試管有一條小裂縫,加熱時,試管爆裂,試劑流到了酒精燈和臺面上,頓時,臺面燒了起來,學生慌忙中又把酒精燈撞到了地上,地面上也開始著火。我們平時一直要求點酒精燈之前,一定要在旁邊準備好濕布,于是很多同學和老師,馬上用大量的濕布把火迅速蓋滅了。
3、藥品的安全管理
根據實驗課的特點,盡管危險品用量不大,但是品種繁多,使用頻率高,因此藥品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為了確保藥品本身安全和不受污染,在試劑存放過程中,根據試劑的不同特性分別在密閉、避光、低溫、通風、隔離防火等情況下,盡量互不干擾,互不影響,并貼上標簽,方便查找和使用。我們應該知道常識易爆混和物。
實驗室中不僅經常使用易燃、易爆、自燃以及強氧化劑等類藥品,而且還要經常進行加熱、灼燒、蒸餾等實驗操作,存在著火的可能,因此要了解和掌握有關防火、滅火的知識和技術。
(1)防火
加熱易燃試劑時,必須用水浴、油浴等加熱,絕不能用明火。如果加熱溫度有可能達到被加熱物質的沸點,則必須加人沸石,以防爆沸。
使用易揮發可燃試劑(如乙醇、乙醚、丙酮等)時,要盡量防止揮發,保持室內通風,絕不能在明火附近傾倒、轉移這類試劑。
配置滅火器材,定期檢查其性能。
(2)滅火
實驗室如果著火,應根據情況進行滅火,常用的滅火劑有水、沙、二氧化碳滅火器、四氯化碳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和干粉滅火器等。可根據起火的原因選擇使用:①金屬鈉、鉀、鎂、鋁粉、電石、過氧化鈉著火,應用干沙滅火;②比水輕的易燃液體,如汽油、笨、丙酮等著火,可用泡沫滅火器。③有灼燒的金屬或熔融物的地方著火時,應用干沙或干粉滅火器。
4、各種有毒氣體的中毒癥狀和安全防護措施
有毒氣體的中毒癥狀及防護措施見表1
5、在實驗教學中充分關注安全
對于實驗教材中不利于安全或者是沒有詳細說明安全事項的實驗,實驗老師一般會結合學生的實際,在不影響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前提下,盡量開展綠色實驗,或者補充說明注意事項,使實驗過程既安全又環保,還有利于師生身體健康。
比如:《有機化學》實驗中,很多實驗我校都作了一些改動。蒸餾的操作實驗中,為了使學生安全學會操作,我們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先用水來自制蒸餾水,第二步才用試劑進行課程規定的實驗。這樣在學生做第一步的時候,基本上是安全的,方便學生在掌握基本操作和熟悉儀器的基礎上,有效地進行第二步的實驗。而且這個實驗我們把酒精燈改成電爐,把圓底燒瓶改成平底燒瓶,學生安裝起來更方便,實驗效果更好。類似這樣的改動很多,有些是學生提出的,從而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鼓勵了學生動手的積極性。
6、實驗課后的廢液安全排放問題
實驗室中各類酸、堿的用量很大,一般的廢液濃度小,可以直接排放。濃度較高的酸堿廢液,分開存放,定期將廢液中和至ph值在6. 5一8. 5之間后,再經稀釋可安全排放。
7、結語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權益,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
二、活動范圍及主題
(一)活動范圍: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含民營醫療機構)。
(二)活動主題:“持續改進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三)活動目標: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和諧醫患關系,核心是“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切入點是“萬里行”。
三、活動原則
(一)內涵建設與社會宣傳相結合。醫療機構要強化醫療質量管理,突出內涵建設,加強醫務人員醫療安全教育和質控管理人員培訓。同時,切實履行社會職責,充分動員媒體力量,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向人民群眾普及科學防病治病和正確擇醫、就醫等方面的知識。
(二)全面梳理和重點整治相結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梳理和排查醫療機構臨床科室、輔助科室、實驗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門的質量和安全隱患,查找醫療質量管理漏洞、薄弱環節,重點整治違法違規執業行為,打擊非法行醫,查處虛假宣傳。
(三)醫院自查與行政督導相結合。醫療機構按照本方案,對本機構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薄弱環節和漏洞進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認真落實。縣衛生局在醫療機構開展自查、整改的基礎上,對轄區內醫療機構進行督導檢查。各級醫療機構做好迎接衛生部、省衛生廳、州衛生局抽查。
(四)當前任務與長遠建設相結合。在2009年“萬里行”活動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探索完善適合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四、組織管理
縣衛生局成立“萬里行”活動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全縣“萬里行”活動實施方案,組織實施并指導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醫政股,負責綜合協調,組織督導檢查。
組長:*縣衛生局副局長
副組長:*縣衛生局醫政股股長
*縣衛生局辦公室主任
成員:*縣衛生局疾控股股長
*縣衛生局基婦股主任科員
*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所長
*縣紅十字會專干
醫療機構根據活動的具體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計劃,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各項活動順利實施。
五、活動內容
“萬里行”活動重在宣傳教育和制度建設,以查促建、糾建并舉,與醫院管理年活動、“平安醫院”創建工作相結合,以醫療安全教育、醫療安全檢查和輿論宣傳引導等多種形式,促進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醫療環境和醫患關系。
(一)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強化醫務人員和群眾的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意識。
1.各級醫療機構要加強對醫務人員醫療質量、安全教育和相關技能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醫療風險、安全責任意識;要加大對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和全體工作人員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質量安全觀念,提高質量管理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2.開展公眾就醫知識宣傳教育。各級醫療機構結合實際開展宣教工作,采取現場講座、展覽展示、專題報道等多種宣傳、培訓形式,引導群眾正確認識醫學科學和醫療風險,正確擇醫、就醫,提高群眾醫療安全意識和甄別假醫、假藥、虛假宣傳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權益。
3.圍繞“萬里行”活動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報道活動。
(1)充分發揮報刊、網絡、廣播、電視等媒體的積極作用。各級醫療機構要主動協調媒體做好本單位“萬里行”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
(2)加強輿論引導,突出管理、突出質量、突出安全。大力宣傳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績,宣傳開展本次活動的意義、要求和好做法、好經驗,宣傳管理規范、質量可靠、群眾滿意的先進典型,營造有利于促進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改善醫患關系的輿論氛圍。
(3)加大對非法行醫、虛假醫療宣傳的打擊力度,對非法行醫、虛假醫療宣傳等行為予以通報、曝光等。
(二)以貫徹實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為重點,認真做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等項工作。
1.認真貫徹實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建立醫療技術準入和管理制度,促進醫學科學發展和醫療技術臨床合理應用水平,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重點要求:
(1)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作為本機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建立健全本機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建立醫療技術管理檔案。對開展的第一類醫療技術進行技術審核,嚴格管理;同時做好第二類和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前第三方技術審核的準備和申請工作。
(2)醫療機構對已經開展的醫療技術進行全面梳理,重點清理以下3類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較多倫理問題的;二是須由衛生行政部門準入方可臨床應用的;三是未取得相關診療科目的。
(3)醫療機構建立手術分級管理制度,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對醫師的專業技術能力進行審核并通過后,方可授予相應的手術權限,并實施動態管理。
2.貫徹實施《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關于加強全國合理用藥監測工作的通知》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積極推進臨床合理用藥。重點要求:
(1)醫療機構要認真落實處方點評制度,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對不合理用藥及時予以干預。
(2)醫療機構要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規定,建立健全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切實采取措施推進合理用藥工作。
(3)以嚴格控制i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管理。加強臨床微生物檢測、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監測工作,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預警機制。
(4)認真做好合理用藥監測工作,監測醫院要按照監測工作方案的要求,認真、及時、準確做好數據的收集和上報工作。
(5)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藥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認真落實。
(6)縣人民醫院要逐步創造條件,建立靜脈藥物配置中心,集中統一配制藥物,保障藥物的安全、有效、經濟。
3.繼續推進與落實“病人安全目標”。
(三)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對醫療機構內實驗室生物安全、質量控制和管理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檢查制度建設、硬件設施、人員管理、應急處置、執行落實等方面情況。
(四)全面排查安全生產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作業環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重點整治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責任落實、勞動紀律、現場管理、事故查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重點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組織領導、管理機構、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標準等,明確人員配置要求,認真組織落實。
2.加強對安全生產重要設施、裝備、關鍵設備和裝置的日常管理維護、保養并保障安全運行,防止漏電、漏氣、漏水;完善勞動保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
3.確保消防通道暢通,無障礙物,消防設備齊全,標志醒目,專人管理,設有消防預警系統。
4.加強應急管理,完善各類應急預案的制定、應急救援物資的配備和維護,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5.加強對放射科、醫用氧艙、同位素室、氧氣供應室、危險品倉庫、配電室、壓力容器及電梯等重要部門的安全管理。
(五)貫徹執行《臨床用血管理辦法》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進一步規范臨床用血管理,保證臨床用血安全。
(六)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相關技術規范,加強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七)貫徹落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和《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開展縣鄉醫療機構運行病歷質量評比活動。
六、活動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2009年6月—7月)。
完成“萬里行”活動的準備、動員和組織發動工作,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1.縣衛生局下發活動方案,對2009年“萬里行”活動進行部署。
2.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認真組織學習實施方案,細化工作計劃,開展“萬里行”活動的準備、動員、和組織發動工作。
(二)組織實施階段(2009年8月—2010年4月)。
1.貫徹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按照統一部署,全面開展“萬里行”活動。加強管理,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并組織媒體開展宣傳報道活動。對自查中發現問題的要立即整改,對嚴重違反有關規定,或造成醫療質量、安全事件的人員要嚴肅處理。
2.檢查指導。縣衛生局組織對轄區內醫療機構開展“萬里行”活動情況進行指導、檢查,及時總結和推廣“萬里行”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進,確保成效。及時將本轄區內開展“萬里行”活動的進展情況和檢查結果、活動總結上報州衛生局。
3.督導抽查。州衛生局對縣衛生局和醫療機構“萬里行”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或抽查,并通報檢查或抽查結果。
(三)總結交流階段(2010年5-6月)。
認真總結開展“萬里行”活動的經驗和成效,部署2010年度“萬里行”活動,進一步建立健全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七、工作要求
(一)強化質量意識,切實加強領導。
醫療質量是醫院的立院之本,是醫院管理的核心,關系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醫療機構的聲譽和影響,關系衛生系統的公眾形象。開展2009年“萬里行”活動,是衛生系統堅持以人為本、貫徹科學發展觀、改進醫療質量管理,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強化質量、安全意識,明確醫療機構負責人為醫療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責任人,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加大檢查、指導力度,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二)重在質量建設,消除安全隱患。
醫療機構要重視內涵建設,從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訓、教育、檢查相結合,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內部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同時要加大對重點部門、重點區域、重點環節和重點人員的管理、檢查力度,對醫療技術、醫療服務、建筑、設備、設施、危險物品及要害部門中的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梳理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消除安全隱患,防范醫療事故,杜絕醫療差錯。
(三)明確活動目標,發動社會參與。
作為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的大學圖書館加快了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的建設步伐,主動開發信息資源,積極開展信息服務。在網絡環境下,電子閱覽室如何開展信息服務,這是圖書館界目前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1.資料的查閱和下載
閱覽是電子閱覽室最基本的功能。讀者在電子閱覽室應當能訪問光盤服務器、局域網服務器以及Internet。閱覽方式有光盤閱覽、網絡閱覽等。光盤閱覽和下載。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非印刷資料已是人們獲得社會知識和信息最簡單最快捷的途徑,以光盤為代表的電子出版物具有儲存量大、收藏方便、使用方便等多種優點,已經為讀者所接受和喜愛。
網絡閱覽和下載。Internet上有極大的信息量,使讀者可以獲取和下載網上信息和資料。從而在信息獲取上最大限度地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大大提高了閱讀的豐富性、時效性。
2.信息檢索
信息檢索是電子閱覽室重要的功能之一。由于信息的瞬息萬變,科研人員已不再把時間浪費在查詢繁瑣的檢索工具書,而逐漸依靠計算機進行檢索。目前圖書館的信息資料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本館自己產生的如期刊數據、書目數據、全文數據等;二是來自本館以外的數據,如與其他圖書館交換或購買的數據以及購置的電子出版物;三是Internet的網絡文獻,包括聯機數據庫、聯機館藏目標庫等。所以電子閱覽室可以隨時隨地直接檢索、任意瀏覽和自由選擇館內、國內乃至全球網絡上的計算機情報、資料檢索服務。開展科技查新、定題服務、跟蹤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檢索業務。其方式可以由工作人員、也可以由讀者自己進行檢索。
此外,無論是信息檢索還是資料閱讀,讀者需要能夠熟練掌握其操作方法。而電子閱覽室強大的計算機設備,又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良好條件。可以隨時為讀者提供地址查詢、信息導航、娛樂與欣賞、新技術研究等服務。
二、電子閱覽室的管理
高校電子閱覽室一般都對學生開放。由于學生使用頻繁,管理工作困難較多,經常會出現軟硬件損壞故障和計算機部件失竊的情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
1.建立各項規章制度
電子閱覽室是為學生服務,那么就離不開對上機學生的管理。管理機器難,管理上機人員更難。這是電子閱覽室管理中的難點。管理工作繁重而復雜,好的上機環境需要管理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來營造,需要制定一個好的規章制度并做好學生工作,使之自覺遵守。學生應服從管理老師的管理,進入電子閱覽室后,應保持安靜、整潔,不大聲喧嘩、隨意走動,不隨意吐痰、亂扔雜物。不攜帶水、食品及與無關的物品進入。不隨意插拔室內的設備,不私自開關電源;下機時,正常關閉主機、顯示器、擺好桌椅。管理老師要經常巡視機房和時時進行檢查,對有違規行為的學生要進行嚴厲的批評與教育,對刻意進行破壞,造成硬件損壞的應照價賠償并給予適當的處罰。嚴禁學生使用違禁軟件。要做好學生的工作光靠管理教師是不夠的,這需要平時的教育和學校各部門的配合。
2.計算機管理和維護
由于灰塵、溫度、使用時間、機械磨損等因素,計算機經常出現硬件故障,處理不及時,會給電子閱覽室工作帶來影響。為了滿足每個學期工作的需要,在學期開學前應對全部計算機軟、硬件逐機檢查。
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參差不齊,經常會有意無意刪除系統文件或應用軟件,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病毒一直是計算機管理的一大難題,病毒一旦傳入電子閱覽室建立的局域網內,輕者機器運行速度減慢,嚴重時會導致整個局域網癱瘓,影響正常閱讀。在管理硬件方面,設立專職維護人員,由其負責軟、硬件的日常維護。正確用好CMOS加密,使惡意破壞分子,無法進入和修改。使用還原卡保護啟動盤上的系統文件;使用Ghost軟件,經常做軟件備份和恢復。在管理軟件方面,電子閱覽室當值教師發現計算機出現故障,應及時登記,通知維護人員進行進行檢查維修,維修人員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位。
3.實現自動化管理
電子閱覽室面向全校學生,有空余的機位時學生可以自由上機,因此每個人進入和離開的時間都是隨機的,這種情況如何進行管理?用傳統的收機票、或單獨設立一套收費系統的辦法顯然是不太好的管理方法,必須對機房實行自動化管理。我認為學校應該建立校園IC卡管理系統,它使學生在校園里享受一卡通帶來的方便!如:它集學生食堂用餐、校園內超市購物、學生公寓用水和用電、電子閱覽室閱讀、開放式計算機房上機等等。它應該將每個人的各種消費數據及時的通過校園網,匯集到校園IC卡管理系統中心,實時增減。學生只需手持校園IC卡,就可自由出入學校各種消費場所,而無須登記、繳費等繁瑣手續。這樣才可以極大的方便學生。
4.安全管理
用電安全一直是電子閱覽室管理的重中之重問題,應配備獨立供電線路,并安裝地線,不要與照明、空調等用電設備共用線路。無論電網質量好壞,服務器都應配備交流穩壓電源或UPS。
用電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定期檢修線路。無論電子閱覽室電纜布線和電源插件板是否完好,由于存在老化問題,都應該在5年左右徹底更換一次。只有這樣才是避免引起火災的有效措施。同時也要注意特殊天氣時的用電安全,在遇到雷電等特殊天氣時,最好暫時關閉電源。根據電子閱覽室大小配備滅火器,以備發生緊急情況時使用。
計算機的安全問題,一直是一個討論的話題。計算機和配件失竊在高校中計算機實驗室和電子閱覽室時有發生,這就要求管理教師提高警惕。下班前一定要反復檢查電源關閉情況,檢查好門窗,不讓盜竊分子有可乘之機。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安裝防盜門、防盜監控系統和留守值更人員等措施。為每一臺主機箱加鎖,使用扣線把鍵盤、鼠標線鎖住。該舉措能較好地防止人為的損壞和偷盜公共資源的行為。
學生的安全問題尤為重要,要嚴格管理。禁止學生亂動電源,張貼危險警示。嚴禁學生在室內及周圍吸煙,對于一些可能發生的特殊情況,事先都要有應急預案,盡量避免對學生造成傷害。
三、結束語
由于Internet的發展,使電子閱覽室的功能必然越來越多,越來越受人們歡迎,我們作為圖書管理人員,理應想方設法為教學、為科研、為師生員工搞好服務。而前搞好服務的前提條件是,努力提高我們自己學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管理能力,這是管理好電子閱覽室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才能發揮電子閱覽室的最大功用,為廣大教職員工搞好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洪斌.談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江蘇省高教研究,2007,1.
[2]海特,雁騰.快速操作Internet教程.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4.
關鍵詞:潰壩;應急避難;風險人口;數值模擬
中圖分類號:TV69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4)06-0177-04
潰壩屬典型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一旦發生,將對下游生命、財產、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等造成災難性破壞和沖擊。目前,我國共有水庫98 002座,數量居世界首位。1980年以后,盡管通過建立健全法規、加強監督檢查、落實責任制等一系列舉措加強了水庫大壩安全管理工作,仍不時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潰壩事故發生。1954年-2013年初,我國共有3 524座水庫潰壩,其中部分水庫潰壩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但也有部分水庫潰壩傷亡很小,甚至成功避免了人員傷亡。2004年春節期間,新疆八一水庫大壩潰決,但因管理人員提前發現險情并及時通知下游轉移了1.38萬人,最終沒有造成人員死亡;2008年6月,廣東從化市魚洞水庫壩體出現裂縫,市政府緊急疏散了下游8 000民眾,并拆除出險壩段進行泄洪,將水位降低到安全高度,險情得以緩解;2009年7月,廣西羅城縣卡馬水庫面臨潰壩危險,通過開挖臨時泄洪通道和降低溢洪道底板高程,同時緊急轉移下游數萬群眾,避免了重大災難發生;2013年2月,山西省洪洞縣曲亭水庫灌溉輸水洞破裂漏水,導致下游壩體出現管涌,壩體垮塌長度近300 m,但由于緊急疏散了下游群眾,無人員傷亡。
由此可見,在潰壩發生前對風險人口進行轉移是降低潰壩生命損失的有效手段。然而,臨時的應急避難決策也有可能導致應急響應不足或應急響應過度。為此,了解潰壩影響區、風險人口的分布,合理規劃避難場所,是避免或減少潰壩生命損失的有效手段。目前,潰壩應急避難研究關注的關鍵技術包括潰壩數值模擬、風險人口分布預測、應急避難場所規劃、應急撤離時間估算等四個方面。
1 潰壩數值模擬
潰壩數值模擬包括潰口模擬和潰壩洪水演進模擬兩部分內容,是應急避難需求預測的重要手段。
1.1 潰口模擬
潰口模擬包括潰口形狀的模擬和潰口流量過程的推算,為下游演進模型提供上邊界條件。根據壩型不同,大壩的潰決可分為瞬時潰壩和逐步潰壩兩種形式。
土石壩的潰決方式為逐步潰決。導致土石壩潰決的主要原因是漫頂和滲透破壞。雖然土石壩潰決研究可采用數值模擬、水工模型試驗、離心模型試驗等多種手段,但由于受試驗條件限制,實際工作多以數值模擬為主。目前國內外研究主要關注潰口位置和形狀、潰口發展規律的數值模擬。國外潰壩數值模擬模型主要包括H-W模型[9]、BRDAM模型[10]、P-T模型[11]、Lou和Nogueiga模型[12]、BEED模型[13]、Fread系列數學模型[14]、“陡坎”模型[15-16]、HR-BREACH模型[17]。我國潰壩數值模型主要有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數學模型[18]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系列模型[19]。
混凝土壩潰決方式為瞬時潰決,又可分為瞬時全潰、橫向局部潰決、垂向局部潰決等方式。潰口峰值流量及潰壩過程可采用經驗公式進行計算[5- 7]。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與一般土石壩潰決過程的區別在于:面板在未被沖毀的下游壩體支撐下仍起擋水作用;隨著下游壩體沖刷的積累,面板懸空長度不足以承受面板自重和水荷載的共同作用而折斷,潰口處水流流量突增,潰決過程突然加速;其后,隨著水頭逐漸減少,潰口流速、流量及沖刷也逐漸減小,面板又起到擋水作用;如此往復,直至最后穩定在某一平衡位置。有學者推導了潰壩洪水流量過程的計算公式,并利用材料力學公式給出了面板折斷條件[20-21]。
1.2 潰壩洪水演進模擬
潰壩洪水演進模擬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潰壩壩址流量過程線推算演進至下游沿程各處的水深、流速、洪水到達時間、淹沒歷時等,存在兩個技術難點。
其一是對間斷的捕捉。大壩潰決時,水庫蓄水突然下泄,造成下游水位陡漲和庫水位驟降。間斷捕捉主要方法有激波擬合法和激波捕捉法。激波擬合法是在光滑流動區對圣維南方程組求解,而在涌波兩側則通過間斷條件將水流正確地銜接起來。這類方法要不斷追求運動間斷,雖然精度較高,但其計算復雜,編制程序不便。激波捕捉法的基本出發點是采用計算方法所固有的數值耗散效應自動捕捉間斷,不論解中是否存在間斷,可以不加區別地統一進行計算,不必進行激波擬合的特殊處理。
其二是對動邊界的處理。潰壩計算域大部分為干底,地形復雜,且緩、急流同時存在并相互轉化。對動邊界主要的處理有兩種思路:追蹤邊界的準確位置和關注動邊界所在的網格。但追蹤邊界點的準確位置較為復雜,通常采取后一種思路,就是把可能最大的區域作為固定計算域,在所有網格上進行同樣的計算。
潰壩洪水演進過程一般可以用守恒形式的二維淺水動力學模型來描述,數值解法主要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有限體積法。多年的研究表明,具有TVD特性的有限體積算法被認為是模擬潰壩洪水流動較為成功的計算方法之一[22]。目前,該方法已廣泛應用于潰壩洪水流動過程的數值模擬。
2 風險人口分布預測
風險人口指大壩潰決影響區內直接暴露于某一深度洪水區內的所有人員。參照國外的經驗,這一洪水深度可取為0.3 m[23]。風險人口分布是影響潰壩應急避難需求最為關鍵的因素。風險人口分布包括風險人口的數量、空間分布和時間分布。目前,人口數據多來自于各級政府的統計數據,是以行政邊界作為統計單元的,但是對于潰壩風險人口統計,某個行政單元內可能只有部分人口屬于風險人口,因此,應以各行政區劃統計人口為基礎,推求潰壩淹沒范圍內的風險人口。
人口估計的主要方法是利用面積內插模型。在面插值的過程中根據是否使用輔助數據把面插值分為沒有輔助數據的面插值和有輔助數據的面插值兩類。在插值的過程中可認為人口密度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人口密度各異[24-27]。GIS和RS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口數據格網化已經成為研究人口空間分布的熱點。人口數據格網化是按一定的數學模型將以行政區為單元的人口統計數據展布到一定尺寸的格網中,實現統計單元由行政單元向網格的轉換。目前人口數據網格化模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應用面積內插與統計分析原理,進行人口數據網格化,代表模型有面積權重模型、核心估算模型;另一類是通過建立人口空間分布影響因素與人口數據之間的函數,進行人口數據網格化,代表模型有土地利用類型影響模型、重力模型、多源數據融合模型等[28]。在資料充分的情況下,還通過對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解譯和外業核查,獲取建筑物的高度、樓層數等信息,進而得到潰壩風險人口分布情況。外業核查主要是完成建筑物使用性質校正、樓層數校正、家庭戶數校正,以及家庭人口數、出行狀況等信息收集。
人口時間分布主要體現在不同的時間情境下,風險人口的動態分布。潰壩避難需求預測應根據潰壩時間的不同,結合人口空間分布信息對人口時間分布進行分析,以滿足潰壩應急決策的要求。對于企事業單位和學校來說,潰壩發生在節假日和周末或工作日的非工作時間,其風險人口數量遠少于工作時間的風險人口數量;而對于居民住宅或風景區來說,情況與上述相反。此外,風險人口的分布還與季節有關,比如部分農村地區在平時外出務工人員較多,而在農忙時節則大部分回到家中;位于風景區上游或風景區內的水庫在旅游旺季(如北京的密云水庫夏季為避暑勝地)其風險人口數量相比平時大幅增加。
風險人口的時間分布,不同地區差異很大,很難建立采用統一的模型,目前研究成果大多為通過研究區域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典型調查的方式,分別采用分段函數表達人口時空分布的[29]。若水庫潰壩風險區內人口較少,可以通過典型調查的方式獲取人口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分布情況。
3 應急避難場所規劃
對應急避難場所進行科學選址,不僅利于政府的管理,更可避免或大幅減少潰壩造成的生命和經濟損失。多年來國內外的學者研究了各種選址模型解決選址問題,包括靜態選址問題和動態選址問題。描述靜態選址的數學方程主要有三大類:P-中位問題模式、P-中心問題模式、區域性覆蓋問題(LSCP)模式。上述模型可以在數學方程中加入設施的最大與最小規模、最長旅行距離等限制條件。P-中位問題模式是把公共設施區位問題抽象為在N個可能的地點中選取P個地點建立公共設施,使得總加權距離最小,其最優解趨向于把服務設施設置在靠近服務需求大的需求點的位置;P-中心問題模式從設施服務的“公平性”出發,目標是確定P設施各個服務需求點的(加權)最大距離為最小;區域性覆蓋問題模式是在公平原則下追求最佳區位配置,以設施數最少為目標,最大服務距離為限制條件,確保所有的需求點均能在設施最大服務距離內[30-32]。
雖然目前針對潰壩應急避難場所選址的研究成果還不多見,但是防洪應急避難選址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這些研究根據洪水模擬的結果,選擇安全高程以上的區域作為避難場所備選集合;結合洪災發生區的自然地理條件,選取避難場所容量、撤離距離、撤離時間、交通情況等因素作為評價指標對避難場所進行評價,最終得出規劃方案。評價方法多采用層次分析、模糊綜合評價等方法,而點線結合論是防洪應急避難研究中較為成熟的理論之一。其基本思路是將研究區域內的道路抽象為“線集”,將淹沒單元和避難場所抽象為“點集”,基于洪水演進計算結果,結合路權計算模型和Dijkstra算法,對影響區的避難遷移路線進行設計,研究避難方案和對策。
潰壩雖然是突發事件,但事先一般都會進行預警,其發生發展也有一個過程。警報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著風險人的避難選擇。警報時間充分時,風險人口可以轉移到生活條件較好的避難場所;若警報不充分甚至無警報時,風險人口轉移目標是最快到達就近的安全避難場所,待洪水退去之后再考慮轉移到條件較好的避難場所。
潰壩應急避難方式與潰壩發生時間、預警時間息息相關。應在了解風險人口的數量和分布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應急避難的緊迫性和安全轉移的可能性,以盡量減少風險人口的遷移次數為目標,研究警報時間長短對潰壩應急避難方式選擇的影響。
4 應急撤離時間估算
潰壩應急撤離時間由撤離活動的產生時間和撤離活動所用時間兩部分組成。撤離活動的產生時間(tEGT)是指政府部門發出撤離警報與居民接到警報后開始從受災點撤離至安置點的時間間隔,其長短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很難統一量化,一般通過實地調查或者概率統計的方式得到。因此,目前應急撤離時間的研究內容多為撤離活動所用時間,其長短主要取決于撤離路況和撤離方式。撤離方式可以分為車行和步行兩種。
(1)步行方式。其撤離速度不受路況影響,所用時間可以根據撤離距離和步行平均速度進行計算。根據相關研究[33],平坦地區步行撤離速度為5 km/h,老人為4 km/h,兒童為2 km/h。
(2)車行方式。所用時間取決于每個路段的路徑路權和選擇的撤離路徑。撤離路徑路權是指通過某一撤離路段的行駛(遷移)時間,包括車輛在轉移道路上的行駛時間和車輛在交叉口等待延誤的時間兩部分。路權以路阻函數表示。美國聯邦公路局提出的路阻函數應用較為廣泛,具體形式如下:
式中:t為叉口之間的路段行駛時間(min);t0為交通量為零時的路段行駛時間(min);V為路段機動車交通量(輛/h);C為路段實際通行能力(輛/h);α、β為參數,建議取α=0.15,β=4。
影響行駛時間(或行駛車速)的因素除了機動車的交通負荷外,還有非機動車的交通負荷[34],因此,在混合交通情況較為嚴重的狀況下,一些學者采用半理論、半經驗的方法[35]的路阻函數求解法。該方法的思路是:先根據流量、車速、密度三參數關系確定路阻函數的理論模型,其中只考慮機動車交通負荷影響;然后對理論模型進行非機動車交通負荷、車道數、車道寬度、車流間斷(交叉口)等影響修正。計算公式為[36-37]
式中:t(i,j)為路段[i,j]上的行駛時間;L(i,j)為路段[i,j]的長度;U0為交通量為零時的行駛速度,確定方法見文獻[38];Q(i,j)為路段[i,j]上的交通量;Km為路段阻塞密度。
5 結語
潰壩風險人口應急避難研究涉及水力學、土力學、泥沙運動力學、人口學、交通學、地理信息系統、風險分析、水文學、社會學等學科。本文從潰壩數值模擬、風險人口分布預測、應急避難場所規劃、應急疏散時間需求等四個方面分析了潰壩風險人口應急避難研究現狀。其中,潰壩數值模擬是潰壩風險人口應急避難研究的基礎性工作,風險人口分布預測是進行應急避難場所規劃的前提,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和應急撤離時間估算是制定有效應急避難方案的關鍵。潰壩避難需求預測研究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應多吸收洪水、地震等突發事件避難的相關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孫繼昌.中國的水庫大壩安全管理[J].中國水利,2008(20):10-14.(SUN Ji-chang.Dam safety,Management in China[J].China Water Resources,2008(20):10-14.(in Chinese))
[2] 蔣金平,楊正華.中國小型水庫潰壩規律與對策[J].巖土工程學報,2008,30(11):1626-1631.(JIANG Jin-ping,YANG Zheng-hua.Laws of dam failures of small-sized reservoirs and countermeasures[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8,30(11):1626-1631.(in Chinese))
[3] 盛金保.小型水庫大壩安全與管理問題及對策[J].中國水利,2008(20):48-50.(SHENG Jin-bao.Safety and management of small dams: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J].China Water Resources,2008(20):48-50.(in Chinese))
[4] 盛金保,王昭升,周克發.潰壩生命損失評估、預警及應急方案研究總報告[R].南京: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09.(SHENG Jin-bao,WANG Zhao-sheng,ZHOU Ke-fa.Research on evaluation and warning and emergency plan of dam-break loss of life[R].Nanjing: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alic Engineering,2009.(in Chinese))
[5] 謝任之.潰壩水力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XIE Ren-zhi.Dam-break Hydraulics[M].Ji nan:Shandong Technology Press,1993.(in Chinese))
[6] 李雷,王仁鐘,盛金保,等.大壩風險評價與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59-64.(LI Lei,WANG Ren-zhong,SHENG Jin-bao,et al.Dam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M].Beijing:China Waterpower Press,2006:59-64.(in Chinese))
[7] 方崇惠,方.瞬時潰壩最大流量計算新通式推導及驗證[J].水科學進展,2012,9,23(5):721-727.(FANG Chong-hui,FANG Kun.Deriv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a new generalized formula set for ealculating maximum instantaneous dam breach discharge[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12.9,23(5):721-727.(in Chinese))
[8] CRISTOFANO E A.Method of computing erosion rate for failure of earth-fill dams[R].Denver:Bureau of Reclamation,1965.
[9] HARRIS G W,WAGNER D A.Outflow from breached earth dams[R].Salt Lake City: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Utah,1967.
[10] BROWN R J,ROGERS D C.BRDAM users manual[M].Denver:Water and Power Resources Service,U.S.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1981.
[11] PONCE V M,TSIVOGLOU A J.Modeling gradual dam breaches[J].Journal of Hydraulic Division(ASCE),1981,107(7):829-838.
[12] NOGUEIRA V D Q.A mathematical model of progressive earth dam failure[D].Fort Collins: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1984.
[13] SINGH V P,QUIROGA C A.Dimensionless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dam breach erosion[J].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1988,26(2):179-197.
[14] FREAD D L.BREACH:An erosion model for earthen dam failure[R].Silver Spring: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 Report,MA NOAA,1988.
[15] HANSON G J.Preliminary results of earthen embankment breach tests[A]// ASAE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C].Milwaukee,2000.
[16] ROBINSON K M,HANSON G J.Headcut erosion research[A]//Proc.7th Federal Interagency Sedimentation Conf[C].Reno,2001.
[17] Mohamed M A A.Embankment breach formation and modeling methods[D].England:Open University,2002.
[18] 張保蔚,黃金池.土壩漫頂逐漸潰口模式研究[J].中國防汛抗旱,2007(3):28-31.(ZHANG Bao-wei,HUANG Jin-chi.Research on Gradual Development of Earth Dam Overtopping[J].China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2007(3):28-31.(in Chinese))
[19] 陳生水.土石壩潰決機理與潰壩過程模擬[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CHEN Sheng-shui.Dam-break mechanism and process simulation of earth and rockfill dam [M].Beijing: China Waterpower Press,2012.(in Chinese))
[20] 李雷.溝后面板壩潰決過程初步模擬分析[A]// 溝后面板砂礫石壩破壞機理及潰決過程研究論文集[C].南京,1996:68-74.(LI Lei.Preliminary Simulation Analysis on Dam-break Process of Gouhou Faced Rockfill Dam [A]// Memoirs of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fracture and dam-break process of Gouhou faced gravel dam[C].Nanjing,1996:68-74.(in Chinese))
[21] 陳生水,鐘啟明,曹偉.黏土心墻壩漫頂潰壩過程離心模型試驗與數值模擬[J].水科學進展,2011,22(5):674-679.(CHEN Sheng-shui,ZHONG Qi-ming,CAO Wei.Centrifugal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breaching process of clay core dams due to overtopping [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11,22(5):674-679.(in Chinese))
[22] 夏軍強,王光謙,LIN Bin-liang,等.復雜邊界及實際地形上潰壩洪水流動過程模擬[J].水科學進展2010,5,21(3):289-298.(XIA Jun-qiang,WANG Guang-qian,LIN Bin-liang,et al.Two-dimensional modelling of dam-break floods over actual terrain with complex geometries using a finite volume method [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10,5,21(3):289-298.(in Chinese))
[23] 呂安民,李成名,林宗堅,等.基于GIS的人口信息提取[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5(2):1189-1192.(LV An-min,LI Cheng-ming,LIN Zong-jian,et al.Population data abstraction based on GIS [J].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45(2):1189-1192.(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