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有關橋的諺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關橋的諺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有關橋的諺語

第1篇: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感染;橋本甲狀腺炎;關系

橋本甲狀腺炎屬于一種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是甲狀腺疾病中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其病因與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晰,基因與感染等環境因素均可引發本病。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可能是引發橋本甲狀腺炎病因之一,然而也存在不同意見。Hp是寄生于人胃部的一種革蘭陰性桿菌,而人體的多種疾病均與其有關,如慢性胃炎、胃癌、心肌炎、婦科疾病等。Hp感染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在發達國家中約有50%人群有Hp感染[1,2]。本研究通過測定橋本甲狀腺炎患者的Hp感染率以及抗Hp治療對患者的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TPOAb)與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滴度的影響,試圖探討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橋本甲狀腺炎的關系,現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橋本甲狀腺炎患者中隨機抽取180例作為觀察組,并選取100例健康人群最為對照組。所有入選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患者均符合2008年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頒布的《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中關于橋本甲狀腺炎的診斷標準,并經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證實。觀察組男73例,女107例,年齡30~56歲,平均(40.8±6.5)歲,對照組男75例,女105例,年齡30~57歲,平均(40.5±6.6)歲。排除消化道疾病及心肺肝腎疾病者、感染、糖尿病、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近3個月未服用過抗菌藥物及質子泵抑制劑者。

1.2方法 對兩組進行Hp檢查,統計出檢測為陽性的人員,對兩組進行對比。隨后將橋本甲狀腺炎患者中檢測為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進行抗Hp感染治療,非治療組不采取任何治療措施,6個月后檢測兩組患者的TPOAb與TGAb滴度兩個指標,并做對比。

1.3統計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量資料采取χ2 檢驗,顯著性水平σ=0.05。

2結果

經檢測后觀察組Hp感染率為66.67%,對照組為46.0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

Hp根治治療組與非治療組患者的性病、年齡、體重指數BMI、消化道癥狀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TPOAb與TGAb滴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Hp根治治療組治療后的TPOAb與TGAb滴度分別為(101.4±21.4)U/mL、(202.4±41.4)U/mL,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p根治治療組治療后的TPOAb與TGAb滴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

3討論

橋本甲狀腺炎的特異性抗體為TPOAb與TgAb,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包含遺傳傾向以及外界環境因素等,遺傳易感者暴露于感染等環境下會加大橋本甲狀腺炎發生的可能性。在環境因素中,細菌和病毒能模仿甲狀腺細胞膜上的抗原表型,在橋本甲狀腺炎的發生階段起到關鍵性作用[3]。我院位于離海較遠的山區,土壤、水及食物中碘含量不足,而碘是甲狀腺用來合成與分泌甲狀腺素的原料,缺碘就會使得甲狀腺素合成與分泌就不足,易引發甲狀腺炎。故我院橋本甲狀腺炎患者較多。

Hp是寄生于人胃部的一種革蘭陰性桿菌,寄居于胃粘膜,能影響人的免疫功能,因此有可能引發橋本甲狀腺炎。本研究結果也表明,橋本甲狀腺炎患者與正常人群相比,具有更高的Hp感染率,而橋本甲狀腺炎抗Hp抗體IgG、IgA和TPOAb、TgAb均呈現正相關。可見,Hp感染和橋本甲狀腺炎是相關的。本研究感染Hp的橋本甲狀腺炎患者在根除Hp治療后,患者的甲狀腺自身抗體TPOAb、TgAb滴度均出現明顯下降。

Hp感染有可能是橋本甲狀腺炎的誘發因素,主要是通過"分子模擬機制"發生的,Hp通過誘導和甲狀腺抗原產生的交叉免疫反應,激發自身免疫反應。Hp感染引發急性胃黏膜中性粒細胞的浸潤,若不能有效清除此類感染,這種急性細胞浸潤將被免疫介導的以單核細胞為主的浸潤逐步替代,促使炎癥細胞因子擴散,作用至遠處器官[4]。故Hp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出現關聯。

本研究結果顯示,橋本甲狀腺炎患者較正常人更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而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橋本甲狀腺炎患者經抗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后,有助于橋本甲狀腺炎的治愈。

參考文獻:

[1]Papamichael KX,Papaioannou G,Karga H,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endocrine disorders:is there a link?[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22):2701-2707.

[2]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甲狀腺炎[J].中華內科雜志,2008,47(9):784-788.

第2篇: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地方特色自然風光的諺語:1、九寨歸來不進溝,九寨歸來不看水

2、廬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數三疊——(指三疊瀑布)

3、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無——(被譽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市,有名泉七十二處,號稱“泉城”。在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首位,人稱“天下第一泉”)

4、七倍長江八倍巢,只抵洞庭半截腰——(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北連長江,南通四水,江湖交匯,水天相連,面積2432.5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巢湖,位于安徽省,為我國第五大淡水湖。七條長江、八個巢湖加起來的水量,只及洞庭湖一半。形容洞庭湖水量之豐富。)

5、細湖景致六座橋,一枝楊柳一枝桃。——(描繪了杭州細湖蘇堤的美景。蘇堤俗稱“蘇公堤”,貫穿西湖南北,筑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圃、跨虹六座石拱橋,以使內外兩湖湖水相通。堤上遍植楊柳,間植桃花,桃紅柳綠,相映成趣。)

6.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部的很多雪山的特征。)

贊美自然風光的諺語:1、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2、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3、華山自古一條道

4、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5、雁門關外有人家,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

6、九寨溝的水,張家界的山

7、不到文殊垸,不見黃山面

8、不到長城非好漢

名勝風景自然風光的諺語:1、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2、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3、九寨歸來不進溝,九寨歸來不看水

4、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無(被譽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市,有名泉七十二處,號稱“泉城”。在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首位,人稱“天下第一泉”)

5、細湖景致六座橋,一枝楊柳一枝桃。(描繪了杭州細湖蘇堤的美景。蘇堤俗稱“蘇公堤”,貫穿西湖南北,筑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圃、跨虹六座石拱橋,以使內外兩湖湖水相通。堤上遍植楊柳,間植桃花,桃紅柳綠,相映成趣。)

6,峨嵋天下秀,三峽天下雄。

7,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9,泰山天下雄 華山天下險

關于自然動物常識的諺語:泥鰍跳,雨來到。

泥鰍靜,天氣晴。

青蛙叫,大雨到。

雞進籠晚兆陰雨。

燕子低飛要落雨。

螞蟻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歸窠遲,來日好天氣。

魚兒出水跳,風雨就來到。

蜻蜓飛得低,出門帶 笠。

黑蜻蜓亂,天氣要旱。

關于自然常識的諺語:

早上勾勾云 大雨如傾盆

雞貓狗亂跳 地震要來到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關于自然天氣常識的諺語:云下山,地不干。

云絞云,雨淋淋。

黑云接駕,不陰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轉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漲一丈。

紅云變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曬死人。

日落烏云漲,半夜聽雨響。

日落胭脂紅,非雨便是風。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臺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來臨。

云自東北起,必有風和雨。

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

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

不怕陰雨天氣久,只要西北開了口。

云向東,有雨變成風,云向南,水漣漣,云向西,下地披 衣。

時雨時晴,幾天幾夜不停。

烏云攔東,不下雨也有風。亂云天頂絞,風雨來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臨。

東風急,備斗笠。

風靜悶熱,雷雨強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開。

雨后生東風,未來雨更兇。

第3篇: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摘要:習語是某一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 , 更能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信息。文章從地域環境。歷史背景。國俗語義。價值觀念這四個方面通過舉例對比的方法,分析了英漢習語產生的涵義,指出不同的語言承載各自不同的文化,使英語學習者了解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

關鍵詞:文化差異,英漢習語,民族特色

作者簡介:黃曉林(1963-),女,壯族,廣西田林縣人,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1)-21-0143-02

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悠久,擁有大量經過千錘百煉而凝成的習語,它們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廣義的習語包括成語、典故、俗語、諺語等,是一種歷史和文化沉淀的產物 ,具有鮮明的文化烙印,意義和結構比較穩定。每個民族都有體現本民族文化的習語。這些習語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歷史條件和社會現實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性。反映了該民族對世界、生活的態度和觀點,是反映各民族文化差異的窗口。學習、比較和研究英漢習語,可使人盡情地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魅力。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緣由,旨在幫助英語學習者對習語這一典型文化現象有著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地域環境差異

英漢習語中地理生態環境對一個民族的文化模式的形成。發展和 變有著重要影響。駱世平認為:文化的形成脫離不了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特定的地理環境科學造就了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文化又產生特定的表達方式。

1、地域生存環境差異

英國土地面積不大,但四面環海。航海對英國經濟的發展和海上霸主地位的確立起了重要作用。英國人在長期的海上生活中,把觀察到的現象和積累的經驗應用到語言中,形成了許多與海上生活息息相關的習語。如know the ropes原來指的是在帆船時代,船上眾多的風帆都是由一整套繩索系統來控制的,熟練的海員必須對這些繩索的功能了如指掌,才能在變化無常的大海上操作自如;后來他們把這一習語加以引申,用在其他地方表示知道竅門的意思。類似的源于海上生活的習語很多。如:

Let another’s shipwreck be your seamark.

別人的沉船,就是你的航標。(對應的漢語諺語: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As close as an oyster(對應的漢語諺語:守口如瓶)。

Many drops of water will sink the ship.

積聚成多會沉掉航船(對應的漢語諺語:水滴石穿)

Plain sailing(對應的漢語諺語:一帆風順)

上述諺語都能體現英國島國文化的特點。而與它們相對應的漢語諺語都有大陸文化的特點。中國的航海業未能成為國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航海有關的習語數量較少,漢語中的海多有神秘、遙遠、不可思議的意義。石、樹、緹、路、車都和陸地活動有關。這些表達方法,無論是英語的,還是漢語的,都是比喻用法。英漢語的鮮明區別在于英國人用航海經驗作為生動機智的諺語的源泉,而中國人卻從陸上活動的經驗中吸取營養、產生諺語。

2、山川物產的差異

英漢習語中也明顯地體現出山川物產差異。我國盛產竹子,漢語中有很多習語與竹子有關。如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竹報平安等等。例如;中國人常用“雨后春筍”來比喻新事物蓬勃再現。而且中國歷來文人賞竹、詠竹、慕竹之高潔與堅貞。如鄭板橋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詠竹名句,千古流傳。竹之神韻,修竹挺拔,高風亮節,清風拂影。反映了中國人的高尚情趣,凝聚了中華民族仁人志士虛心、堅貞、曠遠的文化心理。歐洲特別是英國不是竹子的產地,英國人在本土沒有見到過竹子。根本不知道竹子長的是快是慢,根本無法想象“雨后春筍”的氣勢。所以,在英語里沒有任何的聯想意義,也不可能有同竹子有關的習語。

二、國俗語義的差異

國俗語義是語義民族性的一種表現,它反映使用該語言的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民情風俗,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兩種語言中具有同一實體指稱意義的詞語,其國俗語義都往往大相徑庭。

漢語中有“狗急跳墻”比喻壞人走投無路時,不擇手段地蠻干;“狗仗人勢”比喻走狗、奴人依仗著主子的惡勢力欺壓老百姓。中國有句俗話說“掛羊頭賣狗肉”這體現出漢族褒羊貶狗的傳統特點。中國人一般都認為狗是比較卑賤的動物,所以狗常用來形容壞人壞事。而英語中有關“dog”習語有:a gay dog(快活人),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危難)。再如“老狗”和“old dog”表面上看是對應的詞語,但它們的國俗語義卻不同:前者是罵人語,后者含褒義,指“年事已高而經驗豐富的人”。這些都體現了東西方對狗的不同的傳統看法。

國俗語義差異還體現在英漢習語中設喻的喻體不同。如:英民族用獅子而漢民族用老虎來比喻權利,勇猛和危險。這是因為在漢文化中“虎”乃百獸之王,如“虎躍龍騰” “虎踞龍盤”等詞語中的“虎”都有“獸中王”的宏偉之意。“虎”用來比“勇猛威武”、“生龍活虎”等。

在習語方面,英漢的對應詞上也出現了一種不對等的部分對應,即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的卻是相同的國俗語義。例如,

“to rob Peter to pay Paul”和“拆東墻補西墻”,“the kiss of Judas”和“口蜜腹劍”,“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和“揮金如土”等等。

三、價值觀念的差異

中國人有著很強的家庭觀念,“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相比之下,英美的家庭關系松散。對于婚姻,英美人特別注意愛情這一前提,而中國人對愛情很含蓄、深沉、保守,很少有愛情方面的習語。

中國人比較崇尚集體主義價值觀,它體現為倡導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友愛和團結合作關系。漢語“獨木不成林,單絲難成縷。”體現的就是一種典型的集體力量。英美價值觀念是個人主義,崇尚個人相對社會的獨立自主性。諺語“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pie(不要多管閑事)”體現的就是英美社會奉行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它告誡人們不要多管別人的閑事,專心搞好自己的事才是上策。“Don’t expect strangers to do for you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self(不要指望別人為你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表明每個人是自主的,獨立的,而不應該依賴別人而生活。

英美價值觀體現在時間觀念上的守時,追求效率和樂觀態度。諺語“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雖形似漢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它側重于告訴人們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不斷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含有濃厚的經濟色彩,體現了進步觀中的財富無限論。諺語 “Punctualit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恪守時刻,為立業之本)”反映了人們對守時的重視,成為西方國家所崇尚的觀念,雖然漢語諺語也有“浪費時間等于謀財害命”之說,但總體上講,中國人的守時觀念相對較弱。

受個人本位價值觀念的影響,英美人士十分重視個人的隱私,故年齡、收入、宗教信仰以及私人住宅等均列入個人隱私范圍。英諺“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英國人的家是獨立王國)即為一例。從傳統上講,中國人的隱私觀念不強,生活中沒有英美人那么多的“秘密禁地”。

英美價值觀還體現在社會關系取向方面。中國傳統價值倫理原則的核心是一種具有民族特點的仁愛思想。孔子思想中的“仁”是道德的最高原則。這種原則就是要舍己利人,舍己愛人,而且強調這種愛應該是從無私的動機出發的。正因此才有相傳宋代王應麟《三字經》的總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種人性論觀點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發展的道路。西方古代哲人,尤其古代宗教先知是明確的人性本惡論觀點的代表者。基督教《圣經》和基督教神學中關于人性本惡論的觀點普遍地為西方人所接受。“Who sows ill reaps ill.”(誰種下災禍,誰就遭殃。)表達了人性本惡的觀念。

四、歷史背景的差異

社會歷史的發展對語言的影響是巨大的,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歷史文化的痕跡主要存于習語當中。英語習語背后都有一個歷史故事或傳說。如;“drop the pilot”原為航海用語,指船到泊或過了險區后,就叫領航員下船。1890年3月29日,英國《笨拙》(Punch)雜志刊登了一幅漫畫,畫的是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Bismarck)身穿領航員服裝,被解除職務。此人曾任首相等職,為德國在澳洲確立霸權地位立下汗馬功勞,后因與皇帝威廉二世意見不一,于1890年3月被解職。Drop the pilot便被用來表示成功后拋棄得力助手或功臣,相當于漢語的“過河拆橋”之意。

英語習語源自古希臘的較多:Achille’s heel “唯一致命的弱點”,cat’s paw直譯為“貓爪子”,源于《伊索寓言》,比喻“受人愚弄或被當做工具使用的人”;Pandora’s box直譯為“潘多拉的盒子”,意為“無窮的災難”;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直譯為“披著羊皮的狼”,意為“危險人物,貌善心毒的人”,源于《伊索寓言》、還有sour grapes“酸葡萄”(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聊以)。中國的習語許多是和特定的歷史內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相關聯的。如秦漢之際,山東出了不少丞相(蕭何、曹參、韋平、孔翟等),山西出了不少名將(白起、公孫賀、傅介子、成紀等),所以漢時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習語。三國時代的呂布,人美勇武,所騎的赤兔馬驕駿善弛,所以流傳“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一說。宋代的名將岳飛用兵“善以少擊眾”、“猝迂敵不動”,所以金兵中有此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家喻戶曉,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條習語“死諸葛走生仲達”。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英語文化的產生和發展與古希臘、羅馬文化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深地打上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烙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自成一體,古時幾乎沒有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

結束語

我們進行英漢 idiom(習語)文化差異性比較研究,是相對于英漢習語相同性而言。任何語言,它們之間一定會存在著相同的結構、表達方式。對其差異性的探討與研究,將有利于人們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準確理解和把握文化所賦予英漢諺語豐富獨特的內涵。在跨文化交際中,正確把握這兩種諺語必須建立在其文化的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準確理解其蘊涵的哲理以及幽默所在。

參考文獻:

[1]李紅.從英漢習語看民族文化特征[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

[2]黃碧蓉.翻譯視角下的習語文化差異探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

[3]劉振鐸.漢語辭書大全.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3.

第4篇: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2013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自籌經費項目“貴州省布依族數學文化調查研究”(項目編號:13zc169)

摘要:數字是觀念和符號的結合,來自于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探索以及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布依族在長期發展中也形成自己的數字文化觀。本文通過研究布依族在祭祀、日常生活、銅鼓、諺語等方面表現對“三”和“十二”兩個數字的崇拜現象,發現布依族對數字的崇拜源于稻耕文化下敬畏大自然、避禍避兇的心理慰藉和企盼平安吉祥、期盼美好生活的的民族文化心理;通過研究布依族數字崇拜這一現象發現,數字崇拜在其他民族文化中也存在,說明數字崇拜具有民族共通性。

關鍵詞:布依族;數字崇拜;共通性

數字是觀念和符號的結合,來自于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探索以及對物質世界的認識。由于受本民族文化心理、、語言崇拜和審美觀念等文化差異的影響,數字被賦予各種神秘褒貶吉兇和象征意義,具有濃厚的民族、歷史地方色彩和特別的文化內涵,承載著許多文化信息,能夠生動形象地顯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形成了各自的數字文化觀。所謂數字崇拜,是指人類在各自的社會活動中,表現出對某一個數字或者某一類數字特殊的好惡、褒貶、釋義和神化。布依族先民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數字文化,表現為對某些數字產生敬畏心理并崇拜它們,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對這些數字的崇拜。

一、布依族的數字崇拜

(一)布依族對“三”的崇拜

1.祭祀文化中的“三”。布依族祭拜時拿著3根香火叩拜3次;以前各個村子有銅鼓的時候,過大年祭拜祖先時還要敲銅鼓3聲請祖先下凡來過年。三聲銅鼓,叩拜三次,三根香火,表示布依族祭祀天神,地神、祖先三路重要的神,祈求平安、五谷豐登、人丁興旺、感恩祖先。

“祭山”是布依族人集體祭祀山神的一種活動,祭山后須“閑三”,即三日內不得進山采伐,下田勞作

超度亡靈中有一種儀式叫做“繞棺”,送死者上山的前一天晚上,孝子們沿著棺材順時針跪地繞三圈,表示給死者送行;然后再逆時針跪地繞三圈,表示不讓已被送走的鬼魂認出歸途,讓死者死心前去。送葬的第三天清早,所有直系親屬都要來為死者“復三”,拿著供品先到墓前祭奠以后即回孝家吃,這是親友們敬貢死者的最后一餐飯。這種祭祀活動,起到了凝聚族群意識,促進人們互助,遵循人倫綱常的穩定和睦作用。

潑水飯,有的病人家認為是什么餓死鬼纏住了病人,就用半碗冷飯加些冷水,用三張紙錢燒化在飯中,端到病人面前念各路兇殺鬼、餓死鬼等名字,叫他們吃完這個飯就不要來纏病人了,然后在病人頭頂轉三圈就拿到三岔路倒掉。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希望通過這樣的儀式能夠減輕病人的病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達到心理治療的作用。

百家飯,就是有的人認為病人命軟,招鬼欺侮,就要吃百家飯來讓自己強大命硬。于是到一百戶人家去討米,每家三粒,討齊后煮給病人吃。這種方式也體現布依族人民具有相互幫忙、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

“三月三”、“六月六”是布依族普遍的傳統節日,它們的淵源與祭祀和感恩有關。這個節日的名字也含有“三”或是“三”的倍數。這不能不說布依族對“三”這個數字的熱愛和崇拜。

2.日常生活中的“三”。北盤江沿岸的每一個布依族襯寨都有村寨神房。它是各家各戶祭祀的共同住所,布依族稱“報吉兜”。實際上是氏族神的象征。神房高約三米,用楠竹搭為三層,上層供酒六杯,中層供土布和織布梭子,下層供魚、公雞和豬肉,它是全寨最神圣的地方。

布依族居住的顯著特點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建筑多為干欄式樓房或半邊樓(前半部正面是樓,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其中的干欄式樓房一般分為三層,下層住牲畜,中層住人,上層裝糧食,且建筑一般分為三個開間。

布依族人家添小孩時,出生的第三天早上叫做“三朝”,就舉行生命降生慶賀儀式,同時算好吉日辦月米酒,通知外婆家和親戚前來祝賀小孩的降生。結婚后的第三天也叫“三朝”,新娘就要回門,回門的那天早上新娘就要給同姓家族的每戶人家挑水,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忙,二是為了讓新娘認識本家族的親戚。這兩種“三朝”,表達了人們期望過上美好的生活,子孫延綿不斷。

3.諺語中的“三”。諺語,布依語意為“古語”,和其它民間文學形式一樣,布依族的諺語也是豐富多彩的。和“三”有關的諺語也有若干。“人是三節草,不知哪節壞來哪節好”,“三窮三富不到老,十磨九難難出頭。”說明人生道路曲折漫長,提醒人們要有思想準備,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又比如“鳥看三下才飛,人要三思才行”,這個諺語的意思是做事要謹慎、小心穩妥。

(二)布依族文化中的“十二”

1.銅鼓中的“十二”。銅鼓鼓面正中有光體,其外十二角光芒,芒的周圍又有十二道同心圓的暈圈,每一芒代表十二地支中之一支,也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十二方位的大神均收入十二芒中。銅鼓的這種圖案設計與布依族古歌《十二重天、十二層海》對大自然天體的崇拜和幻想的反映。因為布依族先民懷著敬畏驚恐的心理去征服大自然時,只有通過神話去壯大自己的勇氣。

2.布依族祭祀中的“十二”。在喪葬儀式中經常使用銅鼓。“銅鼓響過十二音,鼓聲傳到天庭,天神迎接亡魂,步步上天庭,一上一層天,二上二層天……十二層天走過了,從此永坐天庭,保佑人間享太平……”,從摩公念的這段歌詞,我們可以感悟到布依族非常崇拜“十二”,用“十二”聲銅鼓聲才可以超度亡靈上十二層天,才能感化神仙,到達理想的極樂境界。

祭橋,祭橋一般是久婚不育夫婦為求子嗣,先請摩公算好日子、地點,準備好祭品和十二尺布到指定地點舉行儀式,然后用石塊和木塊搭起一座簡易的便橋,方便路人通行。布依族人信奉“好人有好報”,認為為他人搭橋鋪路做好事,能給自己帶來福祉,實現自己的愿望。

3.日常生活中的“十二”。布依族在敲銅鼓時還唱到:長男在子方,次男在丑方,小男在寅方,長女在卯方,次女在辰方,小女在巳方,長婦(媳)在午方,次婦(媳)在未方,小婦(媳)在申方,長孫在酉方,次孫在戌方,小孫在亥方。由此看出布依族的方向分為十二個方向,按照十二地支來記。布依族趕集也是按照十二地支來趕,趕場日期按十二地支來排列,一個場十二天趕兩次,六天趕一場。場的名字一般以十二地支來記,比如候場、馬場等等。另外布依族的“荷包歌”必須唱足十二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個荷包。十二部對歌是布依族情歌的一種,內容是把平時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過程分為十二問答進行詳細描述。想象豐富,唱詞扣人心弦,可以連續唱七八天;又比如現在人們辦喜事封紅包也是十二或者是十二的倍數。比如十二元或一百二十元等。

二、布依族對數字崇拜的原因

通過以上布依族的數字崇拜的描述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布依族對數字的崇拜是源于稻耕文化下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體現了布依族人民期盼吉祥、向往美好的民族文化心理。

(一)布依族對“三”的崇拜源于稻耕文化演變出來的對“三神”的崇拜

布依族很早就進入農耕社會,以種植水稻而聞名,是我國最早從事水稻種植的民族之一。從事種植業特別是水稻種植離不開山、水、地、雨、太陽、河、樹等自然物,因此布依族崇拜的對象與水稻種植有很大關系,就產生了關于土地、山、太陽、水、樹、石頭的崇拜觀念

(二)布依族對“十二”的崇拜的原因

布依族對“十二”的崇拜可能源于古歌“十二個太陽”,布依的很多古歌反映了人對自然物的敬畏和對英雄的崇拜。而十二剛好代表十二個太陽,“十二個太陽”古歌里刻劃的卜杰造太陽、射太陽、布日月,剛烈威武,神通廣大。也可能和布依族先民認為天有十二層,海有十二層有關,因為古歌《十二重天和對十二層海》記載,人死了之后就能夠到十二層天去,脫離人世間的痛苦,于是就形成了對“十二”的信仰和崇拜,現在保存下來的很多儀式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和十二產生關聯。

另外,對吉祥數字的崇拜是一種趨吉避害的心理表現,尤其是民族弱勢族群面對生活的無奈時一種心里安慰

三、布依族的數字崇拜與其他民族數字文化的共通性

雖然數字有適合自己的文化圈,但這些圈子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各種文化中的“三”與布依族文化中“三”的比較

在西方人的意識中“三”代表一個完美的整體。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的統一,產生了神圣的“三一思想”;漢文化認為“三”是一個十分神圣、圓滿的數字。因此許多重要的思想觀念都與“三”有關,比如老子的《道德經》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三”衍化而來的;將日、月、星歸納為“三辰”;天、地、人稱為“三才”。而苗族民俗宗教活動特別是祭祀活動,要用三杯 (或碗) 酒,三條魚,三碗肉,三元錢或者三的倍數量都屬于圖吉利,表示尊敬。“三”在佛教中發揮著統合觀念、組構思想的結構素作用,構成佛教世界觀基礎的是三世說和三生說為輪回思想和報應思想奠定了條件。由此可見,“三”在很多文化里都是受到崇拜的,具有民族共通性。

布依族對“三神”的崇拜與易經中的“三才觀”――天、地、人不謀而合。也是“天人合一”的體現,是基于古代農業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二)各種文化中的“十二”與布依族文化中“十二”的比較

從各種文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人們崇拜“十二”,在希臘神話中有進入萬神殿的“奧林匹斯十二主神”;在傳統的猶太教習俗中,女孩到了十二歲要舉行成人禮;佛教中,對于輪回的解釋稱作十二因緣論;漢文化把“十二”作為陰數之極,因此與十二有關的事物也很多,比如易書《乾坤譜》中的”十二”數指的是乾卦六爻,坤卦六爻;十二地支;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十二生肖;金陵十二釵等。而布依族也把“十二”作為吉祥數字,比如十二個太陽,十二重天,十二層海;方向有十二個;銅鼓有十二道光芒等,銅鼓鼓譜有十二則等。“十二”不僅出現在布依族神話古歌中,也出現在各種儀式和文化載體中,寓意是希望子孫后代興旺發達。

通過比較各種文化對“三”或“十二”的崇拜,我們可以斷定,人類對數字的崇拜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人們認為數字是世界的本源。同時也隱含著布依族先民不是封閉地發展自己,而是與各族人民不斷交往融合、發展友誼、互通有無、相互學習交流,布依族文化才不斷發展得以延續到今天。

參考文獻:

[1]白春陽.中西方數字文化差異[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第11期:P50-53

[2]俞曉群.數一一一種神秘的文化現象[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第14卷地4期:P148-157

[3]肖毓.論布依族祭祀的文化特征[J],興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P18-22

[4]貴州省布依學會.布依學研究(之九)[C],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8月:P147

[5]馬啟忠.布依族文化研究[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P105

[6]戴杰.當代中國數字崇拜的文化解讀[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P73-76

第5篇: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因此,在童話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要始終以童話故事的讀者――兒童為中心,從孩子的視角欣賞原作,從而實現第一個“視界融合”,即譯者和原作的溝通。為實現第二個“視界融合”――譯本和目標讀者的溝通,譯者應起到橋梁和媒介的作用,重視兒童的閱讀需求。并且,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的選擇也應以兒童讀者為中心。

而翻譯之所以不那么容易,還因為語言反映文化,承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并受文化的制約。一旦語言進入交際,便存在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和表達問題。這就要求譯者不但要有雙語能力,而且還有對雙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識,特別是要對兩種語言的民族心理意識、文化形成過程、歷史習俗傳統、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風貌特性等一系列互變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選取《愛麗絲夢游仙境》的三個中譯本,其中,趙元任主要采用了歸化的策略,一方面為了迎合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因為時代的局限。例如,他將“housemaid”,“fairytales”,“yer honour”,“you coward”and “curtsey”分別譯為“丫頭”,“仙人傳”,“老爺”,“賤奴才”和“請安”,這是舊中國時期的一些用法,為那個時代的兒童所熟知。但是對于現在的讀者尤其是孩子,就有些陌生了。再如,在第二章中,趙元任將“Christmas”譯為“過年”,目的是為了使它更容易被那個時代的兒童讀者所接受,因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幾乎無人知曉西方的圣誕節。然而,“視界期待”總是在不斷的變化。時代在變遷,文化在融合,很多中國人也開始慶祝西方的圣誕節。因此,當今的中國兒童對于“圣誕節”沒有絲毫的陌生,可以直譯。此外,今天的孩子可以通過電視機、收音機、網絡等多種渠道了解異域文化,所獲取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孩子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可以從另一種文化中獲取愉快的經歷和體驗,而不僅僅是新的術語或表達。因此,在文化元素的翻譯中,異化更勝一籌,能更好地開闊孩子的視野。

吳鈞陶的版本中用了異化加腳注。何文安,李尚武在譯本也采用了異化,并且試圖將注解自然地融入行文中。選擇歸化或異化策略終究還是取決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個譯本都遵循了這一點。譯者始終以兒童讀者為中心,譯本力求符合孩子的審美和理解力。讀者在文本意義的實現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本只有被讀者所接受和理解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三個版本在文化元素的翻譯中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

一、名字

原著中很多專有名詞是由首字母大寫得來的,比如:the White Rabbit,the Duchess,the Mouse, Cheshire―Cats,the Hatter,the March Hare,the Crab,the Magpie,the Canary,the Cat,the Dormouse,the Duck and the Dodo,the Lory and the Eaglet,等等。分別譯做“白兔子”,“公爵夫人”,“老鼠”,“赤縣的貓”,“帽匠”,“三月兔”等。其中,“赤縣的貓”和“三月兔”聽起來很陌生,中國的讀者會疑惑究竟是什么樣的貓和兔子。原著中的Ches-hire-Cat指的是一種奶酪,包裝上印有一只咧嘴笑的貓,諺語“togrin like a Cheshire Cat”就來源于此。這種諧趣是沒法譯出的。趙元任先生為了押頭韻,將“Cheshire-Cats”譯為“歙縣貓”,但是這種譯法會誤導讀者,以為英國也有個“歙縣”(在安徽省)。所以這里采用直譯更妥當。而“三月兔”則跟另一則諺語有關“as mad as a March Hare”,因為三月是兔子的期,這期間兔子會變得焦躁不安。這層含義對于理解原文并無影響,因此可以忽略,采用直譯。

原著第四章提到兩個名字:Pat和Bill.倆人都是白兔家的工人。比爾是只小蜥蜴,他的工人身份體現在他的語言中,而中文中的“比爾”只是男孩的名字,沒法體現他的身份。

Pat和Bill出現在同一個場景中,但書中沒有交代他是什么動物。“Pat”是典型的愛爾蘭男子的名字,這層含義體現在他的愛爾蘭方言中:

“Sure then I’m here! Digging for apples.yer honour!”

“Sure,it’s an arm,yer honour!”(He pronounced it“arrum”.)

“Sure,it does,yer honour:but it’s an arm for all that.”

“Sure,I don’t like it,yer honour,at all,at all!”[1]

典型的愛爾蘭方言每句話以“sure”開頭,用“yer”代替“your”,將“arm”的音發為“arrum”,等等。趙元任將“Pat”譯為“八升”,“yer honour”譯做“老爺”,“arrum”“胳巴膀子”。在另外兩個版本中分別譯做“佩特”,“大人”,“加巴子兒”;“帕特”,“主人”,“胳布”。從譯文中,讀者可以體會Pat的英文不是很標準,操著一口方言,但無從知曉哪種方言。在這個例子中,譯者只能舍棄文化信息的傳遞,從發音上盡可能的接近原作。

二、諺語

最后,對比下兩條諺語的翻譯。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2]

“Take care of the sense,and the sounds will take care of themselves.”[3]

“近豬者黑,近麥者白。”

“不以字達辭,不以辭達意。”[4]

“羽毛一樣兒,鳥聚一塊兒。”

“意義小心照顧,聲音不費工夫。”[5]

“毛色相同的鳥兒總在一起。”

“只要意思對,聲音自然正。”[6]

三個版本中,趙元任采用了歸化法,形式押韻,但是內容太具有中國色彩:后兩個版本都采用了異化,并且吳鈞陶的版本加入了腳注,更能幫助讀者了解諺語的來源。在諺語的翻譯中,筆者認為異化優于歸化,因為前者更加忠實于原作的文化內涵和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 Carroll, Lewis.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M].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3:63.

[2][3]Carroll, Lewis.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M].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2001:110.

[4]劉易斯?卡羅爾.阿麗思漫游奇境記[M].趙元任,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75.

第6篇: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一 、在字母教學中運用三位一體教學法,擴展新的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初步學習英語的能力,從而來激活教材,激活學生。

    在字母教學中,為便于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字母,使字母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學中,擴展各類與現時生活密切相關的縮寫詞,特別是生活中的熱點如KFC,CCTV,PRC,Am,Pm,WTO,IC,KTV,DIY等等,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練習了字母的發音,又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活躍了思維,課下積極搜尋自己身邊的英語縮略詞,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大為增強。

    二、 詞匯教學中,適當擴展詞匯的內涵與外延,增強英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架起詞匯學習與跨文化交際的橋梁,從而激活教材,激活學生思維。

    例如,在動物詞匯教學中,適當擴展在 中西文化中,人們對dog, tiger與dragon, horse與 ox, sheep與 goat等的不同的看法和 用法。 "dog"在外國被視為與人一樣尊貴的動物;因而有"love me,love my dog"之 說,而"dragon"在中國雖被認為是吉祥之物,但在外國卻是邪惡的化身; "sheep"在 英語中表示好人,能干的人,而 "goat"表示壞人和不能干的人。在顏色詞匯教學中,在學生掌握了各種顏色后,我說:"I'm in the pink "(身體健康),學生立即望我身 上看,卻沒有找出"pink"(粉色)的東西,學生立即產生了疑問,好奇心大大增強,疲 憊的心情為之一震,情緒高漲,我說pink在英文中表示身體健康,同樣,blue表示心情灰 暗,心情不好。在講解器官的單詞后,適當引入有關的諺語或俚語,如green eye表示某 人得了紅眼病,嫉妒別人,而green hand表示新手。 另外,在詞匯教學中,增強英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在學了"left,right" 后,告訴 學生這是體育口令的"一、二、一",在學生學了east,west,south,north后,讓學生說 "east,west, north,south ,home is best."(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窩) 在學 習了"player,team "后,讓學生說:"One player doesn't make a team."(字面意 思是一個球員組不成一個球隊,言外之意是團隊不是靠一個人來取勝的,教育學生要有集 體觀念。)

    三,利用俚語,諺語,小詩來擴展語法點教學,激活教材,激活學生思維。

    例如在學習better的過程中,讓學生說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個臭皮匠,抵上一個諸葛亮)。在學習比較級,最高級good,better,best 我讓學生說小 詩good,better,best; 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becomes better,better becomes best. 而小詩The birds are singing, the flowers are smiling.We little friends are running and jumping.練習現在進行時。在教學be going to 的句型中,讓學生一邊 打節拍一邊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朗讀小詩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re are you going to be?

第7篇: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年前,我們應上海人民出版社之約,編寫了《壽星列傳――古今中外百歲壽星的養生經》一書,為此,我們查閱了數十位百歲壽星,發現在百歲壽星中,很少有大腹便便的肥胖者,收入《壽星列傳》的100位百歲壽星,體型清瘦者占60%以上。我們走訪的數十位百歲壽星,也是絕大多數為“老來瘦”的。單以上世紀80年代后歷屆上海最年長的人瑞孫小狗――蘇局仙――曹建新――嵇如江――孫瑞慶――沙云瑞――陸澗蘋而言,大多也是清瘦者。如享年111歲的沙云瑞老太(2002年去世),是本世紀初上海市第一人瑞,她身高約1.6米,體重50公斤多一些。

“老來瘦”的百歲壽星,古今中外不乏其例。西晉時期117歲的高僧佛圖澄,身材頎長,史稱“年雖耄耋,但形如云松,飄然有神仙之貌”,晚年還輔助后趙政權,參議軍政大事,被尊為“大和尚”、“國之大寶”。俄羅斯的高加索地區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地區,這里的百歲老人比例很高。居住在高加索地區阿迪格山村的百歲農民哈吉基邁德?庫費莫維奇?亞加諾夫又長又瘦,但身板硬朗,動作麻利,誰也看不出他已是一位百歲老人了。他135歲再婚,妻子才25歲,是他的第九房妻室,這也許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年長的新郎了。當代百歲壽星中的清瘦者更是比比皆是。吉林省蛟河市新農鄉106歲的老壽星齊墨龍面部清癯,雙眼分外有神。他說,他的長壽和他一生堅持勞動有關。老人的一生是在田園中度過的。百歲以后,他還在自家的園子里做一些鋤草之類的農活,可以說是他的勞動造就了他清瘦而又硬朗的身體。

天津市紅橋區如意巷大街 105歲的賀永慶也是一位身體瘦朗的老人。他身高1.6米,體重57公斤,飲食大多以雜糧為主,定量定時,早中晚三餐飯量遞減,且不亂吃零食,平時還喜歡散步。現代醫學表明,老人適度節食,不僅能延緩衰老,防止肥胖,而且還可減少腫瘤的發生,保護機體各系統的器官。老人長年堅持科學飲食,難怪肥胖對他也“敬而遠之”了。貴州省務川自治區茅天鎮仡仡族 147歲的“中國長壽之王”龔來發身高僅1.4米,體重30多公斤,但身板硬朗,精、氣、神十足。他曾自豪地說:“別看我長得瘦小,但我的長壽還真離不開它呢!”使人驚奇的是,。身材瘦小的龔老在 129歲時,竟返老還童,長出滿口新牙,令人稱奇不已。

百歲伉儷中的“老來瘦”者也不乏其人。廣西省博白縣沙河鎮沙河村的梁志德(103歲)、張華玉 (101歲)夫婦雙方體型均顯得清瘦干練,但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思維敏捷,談吐風趣。他們的飲食以紅薯、南瓜等雜糧及其他清淡食物為主。60歲以后,幾乎每天都吃以豬肉、炸豆腐和黃瓜皮一起拌的混合菜。

第8篇: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一、學會積累

知識就是積累,要想學好語文必須注重知識的積累。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完成知識儲備,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1.課內積累

除了一般常規的詞語、成語、名句、古詩、文言文積累外,還要求學生在學完文質兼美的范文后,摘抄背誦文中好的或有啟發性的句子或段落。

2.課外積累

可讓學生準備3個筆記本。一本記錄每堂的前5分鐘演講。找學生演講有趣的、有益的小故事,其他人做概括的記錄,花的時間不多,只要長期堅持,定收獲不小。

另一本為摘抄本。每天規定學生不少于30分鐘的課外閱讀,摘抄自己欣賞的文段,加以點評。教師可酌情推薦一些書籍,如中外名著、經典散文、詩歌、戲劇等,每周抽一節課或用自修課進行讀書交流活動,由學生上臺朗讀交流,說說自己的點評、見解,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生生互動,互相促進,共同積累。

第三本是剪貼本。學生在閱讀時,如遇到一些好的素材、資料,要注意搜集,如果允許的話,可把這些資料剪裁掉,粘貼在本子上,儲備自己的“文庫”。

這樣積累的方式,教師要正確的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積累的興趣,如成語接龍,背誦古詩、名句比賽等活動。總之,通過這些活動,養成學生讀書看報的習慣,積累豐厚的文學文化素養,為以后的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

二、與課文相關的延伸性作業

1.課前延伸作業

要求學生在學習每課之前,結合課文內容,到學校圖書館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搞好課前預習。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情況,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課后延伸性作業

學習了課文,理解了相關內容,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延伸性地閱讀有關資料,作一些探究,依然是語文學習的內容。如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后,可以結合中華古詩文背誦活動,設計以下題目:自古以來,月亮在中國人的意象里就是一個美好團圓的象征,中國人尤其喜愛月亮,詩人對月亮更是情有獨鐘,請你利用身邊的一些媒介查找一下,人們還常用哪些詞來稱呼月亮?注明作者、出處、原詩句,也可以輯錄有關詠月的詩句,擴大學生的視野和閱讀量。

三、開闊性作業

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完課后,留下大量的作業,形成了所謂的題海戰術,這些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他們機械被動地接受,毫無創造可言,這嚴重地摧殘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所留作業要靈活,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張揚。

1.在活動中,主動完成作業

這類作業就是開展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在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中學習語文,形成語文綜合能力。如看新聞聯播,寫一周新聞評述;看《開心辭典》《智點千金》等擴展知識面;看《探索發現》激發求知欲;收集廣告語,進行廣告創意,設計廣告語等;度假旅游,細心地觀察生活,寫游記等。這些都能提供寬松、和諧的氣氛,學生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揮,又能增長才干。

2.研究性作業

第9篇:有關橋的諺語范文

《初中語文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需要培養的是探究知識本質的主動性、自主性。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自學、質疑、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并獲得語言文字綜合訓練的閱讀實踐活動。它的核心是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主動、創造性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它能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效地促進自身的發展,是真正有效的學習。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激發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中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憑著興趣學習的,對學習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趣味導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

教學中或引用詩詞、成語、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對聯、俗語、名人故事等,激發興趣,豐富知識;或借教具、助領悟,如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可先讓學生聽崔健的《父親》,在聽歌時讓學生思考父親給自己的感覺,悠揚的旋律會讓學生想起生活中的情節,感人的歌詞會在學生內心深處激起層層波瀾。聽完歌曲自然就會積極談論自己的感受。這樣,讓學生對課文有興趣,對解疑有信心,學習主動性自然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巧妙構思,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情境,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學習的意識中。

二、營造氛圍,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培根認為:“一切天性與諾言都不如習慣更有力量”。①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助于學生學習的進步與提高;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發展智力,并對日后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之受益終生。新課程強調將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人公的地位。教師應該努力創設情境,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積極地探究。教師盡最大努力創設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為創造性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

三、教給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方法是學習的鑰匙”。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②教師的責任就在于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見,培養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教師要善于“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能掌握一些學習的基本方法,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知道運用已有的條件去尋找解決問題、認識新事物、產生積極聯想的途徑,這是教給他們的一個發展受用的財富。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能指出一條路,學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師能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識;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地去實踐運用。比如:字詞學習的方法、語言積累與運用的方法、閱讀的方法:或聯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內容,或用肢體動作演示理解,或動手實踐等等,學生積累了這些學習的方法,才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主動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對課文學習,可以先總體泛讀,然后擇其重點段精讀,品詞析句領悟審美;可以從審題入手,通過設疑直奔主題,有的可讀后存疑,通過查找資料,上網獲取信息,閱讀課外書來提高語文素養;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包括《讀者》、《故事會》、《演講與口才》、《語文報》等鮮活的報刊,在閱讀時指導學生寫讀后感和隨筆等等。學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就可以去廣泛地自學,把課內的學習主動遷移到課外去,并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來解決新問題,加以創造性的發揮。

可見,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真正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語文自主性學習能力的關鍵。

四、開展活動,構建自主實踐的平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深夜影院 | 香港台湾经典三级a视频 | 国产精品jvid在线观看 | 国产超清在线观看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 91视频国产精品 |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中国 一级做a爰性色毛片 | 成年人视频在线免费 | 日本欧美做爰全免费的视频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 日本午夜vr影院新入口 | 美女黄网站人色视频免费国产 | 美女视频很黄很a免费国产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精品66 | 久久久久依人综合影院 | 欧美一级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 欧美 成人 | 国产一级片毛片 | 欧美激情亚洲色图 | 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 |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看爽爽爽 | 黄色wwwxxx| 亚洲字幕 | 成人18免费 | 亚洲成人第一 | 岛国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高清欧美日本视频免费观看 | 女人被男人躁得好爽免费视频免费 | 久草在线中文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国产视频a | 国产福利最新手机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一二三区 | 一色屋色费精品视频在线看 |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