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的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61-01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壽命的延長,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1]。目前,據我國部分地區調查50歲以上人群中約20%有骨質疏松現象。近年來,老年人骨質疏松后遭遇輕微暴力致肱骨遠端骨折的發生率日漸增高。老年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手術風險大,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療。隨著內固定技術及理念的發展,近年來這類骨折主張積極的手術治療,采取及時、有效、系統的護理措施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31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肱骨遠端骨折患者,根據老年患者的特殊性,進行針對性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將術后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31例,男9例,女22例;年齡62~83歲,平均71.4歲。左側13例,右側18例。損傷原因均為平地摔傷所致的閉合性骨折,且無合并神經血管損傷。合并基礎疾病:高血壓病21例,2型糖尿病10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5例;17例同時伴有2種以上基礎疾病。受傷至手術時間平均2~13天,平均4.3天。術前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行髖部或腰椎骨密度(BMD)測定,確診為骨質疏松癥患者。予以完善各項檢查,在臂叢神經阻滯下行骨折切開復位解剖型接骨板內固定術。
1.2 治療結果。所有患者隨訪11~24個月,平均14.6個月。18例均達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時間平均15.2周。術后未發生感染、內固定松動、骨折不愈合等并發癥。最后一次隨訪時采用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系統[2],優21例,良7例,可3例,優良率達90.3%。
2 護理
2.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患者神志情況、生命體征和氧飽和度變化,觀察創口滲血情況,了解患者的主訴,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2.2 患肢護理。術后注意觀察患肢末端血運循環、局部腫脹程度、感覺活動情況。觀察橈側半掌面皮膚的感覺有無減弱或消失,判斷有無正中神經損傷。查看橈動脈搏動是否減弱,以了解是否有肱動脈損傷。如肱動脈受壓或損傷,可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密切觀察是否有劇痛、患肢蒼白、肌肉麻痹、感覺異常等。如出現上述表現,立即松開繃帶,并報告醫生,行切開減壓術。本組無發生肢端血運障礙或神經損傷。
2.3 疼痛護理。找出引起疼痛的原因:手術切口疼痛在術后3天內較劇烈,以后遞減。組織缺血引起的疼痛,表現為劇烈疼痛且呈進行性。為此,使用連續臂叢阻滯鎮痛方法,手術結束后建立靜脈通路,接電子鎮痛泵,觀察置管局部有無紅腫、液體外滲現象,2天后拔管。本組6例出現切口疼痛明顯,遵醫囑使用止痛劑后好轉。
2.4 骨質疏松護理。現有的預防骨質疏松措施中,補鈣是最簡單、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膳食來源達到鈣攝取是最理想的辦法。奶制品是最佳來源,其他如蔬菜、堅果、青魚、蛋等。適量曬太陽,通常不會引起維生素D缺乏,而且可增加鈣的吸收。戒煙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鈣劑服用的最佳時間在晚上睡前比較好,因為甲狀旁腺介導的骨吸收主要發生在晚上空腹時,但也有例外。常用的鈣劑有:阿侖磷酸鈉,服用后30分鐘內不能平臥,宜早晨空腹,并以一大杯水送服。鮭魚降鈣素:使用前詢問過敏史,并做藥物皮內試驗,注射后可有面部潮紅,惡心不適等反應。運動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丟失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戶外運動。如堅持步行,每次500~1500米,每日1~2次,應力所能及。
2.5 基礎疾病護理。老年患者身體機能降低,預防壓瘡及肺部感染方面,需加強翻身叩背做深呼吸鍛煉,做好床鋪清潔干燥等基礎護理。對高血壓患者每小時監測血壓,遵醫囑使用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130/90mmHg左右,避免血壓過低致腦梗塞。對糖尿病患者,監測餐前血糖,每日三次,遵醫囑使用降糖藥,告知低血糖反應的表現及緊急處理方法。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予持續低流量吸氧,指導縮唇呼吸。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應注意生命體征變化,避免情緒激動。本組患者基礎疾病情況基本穩定。
2.6 預防再跌倒。運用《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分表》,評分4分或4分以上為高危,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避免引起再跌倒的相關因素,減少跌倒的發生。如改變時動作應緩慢;生活用品宜放置易取的地方;避免濕滑地面及褲管過長;出現頭暈時,應就地坐下或靠邊扶墻,并呼叫幫忙。本組術后無1例發生跌倒現象。
2.7 功能鍛煉。Pajarinen等[3]指出,功能鍛煉對于功能恢復的結果起著關鍵性作用。向患者介紹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以及不合理的功能鍛煉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鍛煉時宜遵循由輕到重、由大到小、循序漸進、逐步適應的原則[4]。術后當天:做握拳活動,盡量伸屈五指,進行手指關節、掌指關節、肩關節活動及鍛煉前臂肌肉的主動舒縮,促進消腫。術后2~3天,進行肘腕關節屈伸活動。正常的手握著患肢的腕部輔助完成肘關節屈伸運動,肩關節內收外展等練習,此時因肢體疼痛和腫脹,患者往往不能堅持鍛煉,禁止反復粗暴屈伸肘關節,以免引起再度損傷或骨化性肌炎,加重關節僵硬。術后3~4周,逐漸增加活動范圍和強度,從0°~20°開始,最大不要超0°~90°。手術后6周后,以增加肘關節主動活動范圍及恢復肌力為主,不負重,患肘主動屈伸活動,10次為1組/d,伸肘達0°,屈肘達110°~140°。術后3月進行抗阻力練習,加強主被動訓練。患者出院后易對功能鍛煉產生松懈情緒,特別是疼痛稍有減輕,關節活動度有所改善,易放棄訓練而中斷康復治療,影響肘關節活動度的恢復[5]。因此要將鍛煉方法注意事項詳細向家屬及病人說明并示范,由家屬督促協助進行功能鍛煉。
2.8 心理護理。因為意外受傷,所以沒有心理準備,加上疼痛等,導致老年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應向患者耐心講解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及術后注意事項。
3 小結
老年骨質疏松性肱骨遠端骨折術后,密切觀察患肢肢端血運及感覺情況,做好疼痛護理、心理護理,加強骨質疏松及基礎疾病護理,及時采取再跌倒的預見性措施和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對手術療效和肘關節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景娥,劉慧卿,馮桂敏.骨科疾病護理.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380
[2] Morrey BF,Adams RA.Semiconstrained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elbow[J].J Bone Joint Surg(Am),1992,74(4):479-490
[3] Pajerinen J.Bjorkenheim JM.Operative treatment of type C intem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al:results after a mean follow up of 2 years in a series of l8 patients[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2,11:48—52
關鍵詞:護理模式;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老年患者;應用效果
目前我國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群體的比例也在不斷地上升,在臨床當中老年患者的疾病發病率也不斷地上升[1]。骨質疏松癥狀在臨床當中有較高的發作率,患者的骨骼質量會發生一定的變化,變得非常脆弱且容易碎裂,很容易導致患者疼痛、活動受到限制等,加上老年患者身體機能較弱,很容易滑倒導致骨折[2]。在本文當中將就此種疾病的護理進行探究分析,如下所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擇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當中接受治療的存在骨質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癥狀的老年患者100例,其中包括54例男性患者以及46例女性患者,年齡65歲~85歲,平均(70.12±5.23)歲。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參照組兩組,每組50例患者,保證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沒有明顯的差異,可以進行對照分析。
1.2方法 對參照組行以常規性的骨科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對飲食結構進行調整、對患者心理進行疏導、協助功能性鍛煉以及健康知識指導等。
對實驗組則在此基礎之上加以行循證護理的模式,首先安排骨科護士長以及資深護士小組,建立起循證護理團隊,隨后,骨科護理主任針對該團隊的成員展開循證護理知識的相關培訓,確定循證護理的方式,結合患者實際臨床癥狀所具備的特殊性,輔以護理人員本身的多年臨床實踐經驗,設計出切實有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計劃。按照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承受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另外,在手術之后,叮囑患者多飲水,避免出現泌尿系統結石癥狀,并且適當避免發生壓瘡。
在患者康復離開醫院之后,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保持6個月。同時叮囑患者每個月進行一次復查。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骨折的愈合效果以及發作并發癥的概率,對護理效果做以系統的分析并記錄。衡量骨折愈合效果標準如下:①痊愈:在手術之后6個月,進行X線檢查的時候發現,骨折線消失,且各個關節的功能均恢復;②好轉:手術之后6個月,行X線檢查的時候,骨折線雖然可以見到,但是愈合比較好,且關節功能明顯緩解;③無效:手術之后6個月,X先檢查發現骨折線非常清晰,效果不佳。本文當中,整體有效率為痊愈率和好轉率的總和。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對數據進行處理,對計數資料使用(n,%)來進行表示,并行以卡方進行檢驗。本文認為P
2結果
實驗組的患者在各項指標上明顯地好于參照組(P
3討論
在本次針對不同的護理干預模式對于存在骨質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癥狀的老年患者所起到的效果展開的探究當中,行以不同的護理干預,實驗組的患者在各項指標上明顯地好于參照組:①骨折愈合效果:實驗組94%,參照組76%;②不良反應概率:實驗組4%,參照組22%。兩組數據分別進行對比,均呈現明顯差異,P
循證護理能夠令患者的身心健康都進入到最適合治療的狀態當中,令患者能夠盡快康復,還能夠增進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提升滿意程度,提升治療的依從性[4]。
從整體上來看,老年患者發生骨質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癥狀屬于是臨床當中比較常見且比較多見的骨科疾病,它擁有較低的愈合率以及較長的恢復時間等,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質量以及身心健康都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在治療的過程當中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導致老年患者的恢復也更加緩慢,護理工作變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實行循證護理的過程當中,作為護理人員,需要充分地掌握護理工作當中的細節,提升護理質量的水平。
綜上所說,在臨床當中,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對于存在骨質疏松性的股骨骨折癥狀的老年患者來說效果比較好,能夠降低并發癥概率,安全有效,值得進行更加廣泛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楊霖丹,吳金鳳,吳振嬋.兩種護理模式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比較[J].按摩與康復醫學旬刊,2011,02(09):131-132.
[2]崔穎,王濤.不同護理模式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05(19):135-137.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2(b)-0169-04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in the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ZHANG Ling HUA Jin-chang BAI Wei-yi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Yuebei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in the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6) and observation group (n=60).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edical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edical 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mastering level of the knowledge of osteoporosis,health attitude and health practice were recorded and evaluated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intervention and one year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osteoporosis knowledge questionnaire,the scores of osteoporosis health attitud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cores of osteoporosis related health practice questionnai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One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Health education;Osteoporosis;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已成為世界第7位,中國第4位常見病,給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1-2]。該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受到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3]。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飲食調節、補充鈣劑和運動治療是預防骨質疏松癥的三大原則[4]。恰當的護理干預可對骨質疏松癥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起到積極的意義。傳統的護理干預主要以宣傳冊、宣傳貼畫,組織參加講座,出入院口頭教育等方式進行,內容主要包括骨質疏松分類,主要癥狀,危害,健康指導[5]。而傳統護理干預模式在患者對骨質疏松相關知識的掌握、健康信念及健康行為的長期效果作用較差。因此,本研究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的骨質疏松癥患者11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6)和觀察組(n=60)。對照組男23例,女33例;年齡62~83歲,平均(74.2±9.1)歲。觀察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61~84歲,平均(73.7±9.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病例選擇
入選標準:①年齡在60~90歲的中老年患者;②平均骨礦密度值≤-2.5 SD,無論是否有過骨折;③疼痛呈彌漫性,無固定疼痛部位,嚴重者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難;④X線檢查提示有骨質疏松征象。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者;②結締組織疾病者;③嚴重系統性疾病者;④精神異常者;⑤不能理解配合者。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根據自身情況應用藥物治療和傳統護理干預,形式包括宣傳冊、宣傳貼畫,組織講座,出入院口頭教育,內容包括骨質疏松分類、主要癥狀、危害、健康指導,時間為30 min,通過短信或電話隨訪。
觀察組患者在根據患者情況應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組織患者參加骨質疏松知識講座:并邀請患者家屬一同參加。②發放骨質疏松知識手冊:內容包括骨質疏松分類、主要癥狀、危害,以及骨質疏松癥的參考食譜,常見食物的營養素含量等。③播放骨質疏松相關知識視頻:內容包括脊柱核心穩定性康復訓練、腹橫肌訓練、多裂肌訓練、半橋運動訓練等,將視頻上傳至優酷等網站。④心理健康干預:患者入院時,由專業培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有針對性與患者溝通,并在后續的隨訪中重復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使患者增強治療的信心。所有患者與于干預前、后及干預1年后行骨質疏松知識掌握情況、健康信念情況即健康行為情況評估。
1.4效果評定
①骨質疏松癥知識掌握情況。采用骨質疏松癥知識問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test,OKT),由Kim[6]研制,陳玉平[7]翻譯的中文版。包含26個問題,每題1分,答對計分,答錯不扣分,分值0~2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對骨質疏松癥知識掌握情況越好。
②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情況。采用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問卷(Osteoporosis Health Belief,OHB),由Kim[8]研制,陳玉平[9]翻譯的中文版。包含7個部分,每個部分6道問題,共計42道題目,量表采用5級評分法(1~5分),各題目分相加為分量表的總分。
③骨質疏松相關健康行為情況。采用骨質疏松相關健康行為問卷,由吳雪等[10]編制,包含3個部分15道問題,量表采用3級評分法(0~2分),各題目分相加為分量表的總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行為情況越好。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及干預1年后骨質疏松癥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骨質疏松癥知識問卷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得分均高于干預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兩組得分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及干預1年后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問卷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得分均高于干預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A1年后,兩組得分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及干預1年后骨質疏松相關健康行為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骨質疏松相關健康行為問卷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得分均高于干預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兩組得分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兩組患者干預后1年內骨折發生率的比較
干預后1年內,對照組患者骨折發生率為16.07%,觀察組骨折發生率為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知信行”模式理論指出,改變健康相關行為,知識是根本,信念是“推動力”,行為是目標[11]。同時劉璐等[12]的研究,骨質疏松癥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影響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和骨質疏松相關健康行為,國內外對于骨質疏松健康教育正在逐漸開展[13]。本研究運用綜合護理模式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進行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經過不同模式護理干預后,盡管在干預結束早期兩組患者的骨質疏松知信行評分差異不明顯,但在干預后1年,觀察組患者的骨質疏松知信行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由于傳統的護理干預模式為患者提供的知識和幫助不夠全面,不夠持久,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短期內效果尚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對骨質疏松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同樣也會引起患者對治療的信念不夠堅定。甚至有的患者在飲食行為和運動行為方面,又回到干預前的狀態。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模式,不僅可以為患者提供專業、系統的骨質疏松知識,而且還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預,醫護人員有針對性的與患者溝通,并在后續的隨訪中重復評估患者心理狀況,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使患者增強了治療的信心。考慮到患者年紀偏大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影響,對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綜合護理干預將骨質疏松相關知識視頻上傳至網絡,患者及家屬可隨時觀看。為了增加患者的依從性,綜合護理干預模式還將患者家屬納入到干預中,通過患者家屬的督促,增強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健康行為。以上幾方面協同干預,改變了骨質疏松患者的知信行。
關鍵詞: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生活質量 健康測量
中圖分類號:R592 文獻標示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08)4-0023-03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在總人口比例中的增加,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高度的致殘性,嚴重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康復,不能只注重于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還應著重于病人的心理和社會機能的評估和干預,提高其生活質量。現對127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與分析,了解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的生活質量并探討其相關因素,為實施干預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抽取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院等共5所醫院的骨科、內分泌科和老年病科門診及住院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住院病人共127例,時間為2002年1月¬---2003年12月。
1.2 病例納入標準
1.2.1 符合本病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標準患者;
1.2.2年齡50~70歲之間(含50歲和70歲),男女均可;
1.3 病例排除標準
1.3.1 年齡在50歲以下或70歲以上,過敏體質;
1.3.2 長期同時服用其它影響骨代謝的藥物,不能立即停用者;
1.3.3 新鮮骨折,晚期畸形,殘廢,喪失勞動者;
1.3.4 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3.5 嚴重多處骨折。
1.4 診斷標準
參照衛生部頒發的《中藥新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7年,第三輯),《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1999年3月,中國老年醫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制定,第二稿1999年10月22日在昆明通過)。
1.4.1 診斷原則
診斷以骨密度減少為基本依據,參考年齡、病史、骨折和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考慮。
1.4.2 診斷基本手段
骨密度減少以骨礦含量測定和脊柱腰椎X線片,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狀骨X線片相結合判斷。
1.4.3 診斷標準
骨礦含量診斷標準和峰值骨密度丟失百分率及分級標準(主要用于女性成人、男性參照執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結合我國國情,以漢族婦女DEXA測量峰值骨量(M±SD)為正常參考值。必要時檢測骨質疏松的療效性指標:(1)相關癥狀及體征;(2)堿性磷酸酶及尿羥脯氨酸,空腹2小時尿鈣/肌酐;(3)X線骨質改變:觀測腰椎骨正側位片;(4)骨密度檢測:雙能X線觀測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或超聲骨密度檢測儀觀測跟骨骨密度。
>M-1SD正常
M-1SD~2SD骨量減少
1.5 調查方法
1.5.1 調查工具 采用健康測量量表SF-36(TheMedica lO utcomc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的標準版本[1]。此量表包括功能狀態、健康滿意程度和健康總評價3大方面9個維度共36個條目。為了便于比較,對各維度的初得分進行了轉換,得到終得分,終得分0分~100分。另外使用了“患者一般狀況量表”,包括病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發病前與何人居住、看病費用等。
1.5.2 調查方法 調查員為5所醫院的骨科、內分泌科和老年病科的醫師。調查前針對調查內容及方法對調查員進行了統一嚴格的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進行正式調查。所有調查均取得病人的知情同意。調查時由調查員逐條詢問并記錄。調查表收集后,由課題負責者隨機抽樣進行復核,對不符合納入標準者予以排出。
1.6 統計學方法
所有合格的調查表,使用雙輸入法錄入Epidata數據庫,以確保資料錄入的可靠性。并使用Excel for Windows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本次共調查127例。男32例,女95例。年齡(62±11)歲,最小年齡54歲,最大年齡70歲。婚姻:已婚者121例,未婚及離異者4例,喪偶2例。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學29例,中學50例,大學39例。職業:干部42例,教師6例,醫務工作者6例,工人45例,農民22例,其他6例。其中27例已離休或退休。
2.2 患病情況
原發性老年性骨質疏松癥82例,繼發性老年性骨質疏松癥45例。合并癥:糖尿病35例,心臟病29例,高血壓37例,心理障礙6例,其他疾病11例。
2.3 SF-36評定結果
127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的生活質量各項目分值及其總評分見表1。將生活質量與年齡、性別、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看病費用、骨折、疼痛、是否大量飲茶、是否吸煙、是否飲酒、家人對病人的關心程度、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類型、患其他病的情況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現骨折、疼痛、大量飲茶、家人對病人的關心程度和健康變化狀況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有顯著意義,回歸分析結果見表2。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生率亦增加,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與年齡、性別、地區、體質、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
本項研究結果顯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的生活質量各項目分值,除身體疼痛外,其余項目及其總評分均明顯低于我國正常人群的生活質量評分[2]。尤其是功能狀態和精神健康方面。多數研究認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后病人的生存質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影響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生存質量的因素有性別、發病年齡、發病部位、社會心理障礙、精神狀態、經濟條件、各種治療干預措施、康復、護理應用等。經相關分析發現:骨折、疼痛、大量飲茶、家人對病人的關心程度和健康變化狀況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有顯著意義。咖啡因有促進尿鈣排泄、導致負鈣平衡的作用,如長期存在最終導致骨礦物降低,茶也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有報道長期飲茶可使BMD明顯降低[2],本文長期飲茶組的生活質量相關指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因此長期飲茶也是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之一。疼痛能迫使患者減少運動,或運動量減少,而運動是預防老年性骨質疏松重要途徑[3]。家人對病人的關心程度和健康變化狀況均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日常情緒,進而可影響起居飲食,對患者生活質量直接相關。
我們認為:吸煙、飲酒、飲茶、攝入高鈉飲食、少運動、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可導致骨質丟失,加重骨質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危險因素,應采取相應措施,減輕骨質疏松,避免老年人發生骨折。所以,加強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和康復護理及宣教,改善病人的軀體功能,勸告其適度運動、戒飲濃茶,鼓勵家屬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是提高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病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Ware J E.SF-36health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Boston MA:The Health institute,1993.465~470.
[2] 羅興華,李鳳英,廖八根,等.廣州市老年人生存質量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9):2920~2921.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中醫藥治療進展;綜述
中圖分類號:R6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5-0090-03
[WT5HZ][JZ]Study 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WT5BZ][JZ]CHEN Zi-yi, ZHAO Zhong-wen
[WT5"BX][JZ](1.School of Postgraduat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Fujian;[JZ]2.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001, Fujian)
[WTHZ]【Abstract】[WTBZ]The high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in the world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fractur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has a unique advantage. A series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making a significant progress. The liter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from single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treatment in the paper, in which the progres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ommon osteoporosis are specifically discussed so as to give readers an inspiration and new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WTHZ]【Key words】[WTBZ]osteoporosis,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summarization
骨|疏松癥(OP)是指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細結構退化破壞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骨的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骨質疏松癥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又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Ⅰ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種。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指繼發于其他疾病或者某種藥物治療導致的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癥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疼痛、脊柱變形和發生脆性骨折。中醫根據其臨床癥狀體征,與“痹癥”、“腰痛”相類似,將其歸于“骨痿”、“骨枯”、“骨痹”范疇。近年來中醫藥治療骨質疏松癥取得很大進展,現綜述如下。
1單味中藥藥理分析
單味中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療效確切,藥理機制得到證實,近年來不斷開展的藥物研究為此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證據。臨床常用防治骨質疏松癥的中藥有補骨脂、羊藿、杜仲、骨碎補、菟絲子、續斷、鹿茸、阿膠、黃芪、人參、枸杞、龜甲、葛根、牛膝、狗脊等。補骨脂作為臨床治療OP的常用藥,近年研究層出不窮,藥物有效成分被不斷挖掘。邵航等[1]在其藥理研究實驗中發現補骨脂含有香豆素類、黃酮類和單萜酚類等多種活性成分,而其中主要的抗骨質疏松的活性物質為香豆素類成分。張樂其等[2]從提取方法、誘導成骨機制、調節骨代謝通路、應用前景等方面研究其中藥單體柚皮苷,證實柚皮苷在臨床上修復骨缺損具有重要地位。黃酮類物質被稱為“植物雌激素”,能夠同時作用于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具有改善骨代謝,促進成骨細胞生成,抑制破骨細胞分化的作用。劉舵等[3]從寧夏枸杞中粗篩出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較高的黃酮類物質,且通過急性毒性實驗證實其毒性極小,能緩解切除卵巢大鼠的骨結構的退化,對防治骨質疏松有一定作用。賴青海等[4]實驗發現肉蓯蓉能通過提高性激素水平,抗氧化作用,調節鈣磷代謝平衡,補充礦物質元素等方面影響成骨細胞、破骨細胞活性,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對單味中藥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細胞分子深成面水平,研究其對成骨與破骨細胞的影響、調節體內激素及微量元素、誘導干細胞成骨分化等預見其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效果。貝家欣等[5]總結近年研究指出人參皂苷可通過調節護骨素(OPG)、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RANKL)以及基因p2和p27的mRNA的表達來促進成骨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且可抑制破骨細胞的形成,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增殖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任輝等[6]通過動物實驗得出龜板可能通過降低骨轉換有效改善激素性骨質疏松,其中CTSK可能是其作用靶點之一。[HJ1.8mm]李淑惠等[7]研究表明以丹參酚酸B和丹參素為代表的丹參水溶性酚酸類成分在調節骨代謝方面起作用,涉及Wnt/β-cate-nin、ERK、BMP、OPG/RANKL/RANK以及 FoxO介導的氧化應激等多種信號通路調節機制。
2中藥復方制劑
21中藥復方制劑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
211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MOP在臨床中最為常見,故對PMOP中醫藥治療的各方面機制研究也最為廣泛。吳海洋等[8]在單味中藥方面,從骨測量指標、細胞因子變化、基因水平等方面進行評估,重點探討了羊藿、杜仲、骨碎補對PMOP的療效;在復方中藥方面,以普遍認為的腎虛病機為主線,總結了補腎法在臨床中應用。王劍等[9]通過對去卵巢骨質疏松癥大鼠采用自擬方補腎壯骨中藥復方(羊藿、牡蠣、鹿茸)治療觀察得出,補腎壯骨中藥復方可能通過上調骨組織Dlx5 mRNA及蛋白表達而有效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展磊等[10]對110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鈣爾奇D聯合補腎活血中藥治療,實驗發現補腎活血中藥可緩解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疼痛癥狀,其機制可能是通過降低血清OPN、PINP和β-CTX濃度,提高25-(OH)D水平實現的。高璐等[11]研究補腎中藥復方(鹿茸、牡蠣、羊藿),通過對血生化指標測定、骨密度檢測及RT-Real Time PCR分析,得出補腎中藥復方具有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的作用,其機制與調控 MEK1、ERK2 基因表達有關。為試驗新的實驗模型,模擬出與臨床更加接近的病理過程,劉梅潔等[12]將去卵巢和灌胃給予大黃2種方法合用,造成大鼠脾腎兩虛型骨質疏松癥,其病理過程與人類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相似,能反映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的發病特點,為臨床實驗建模打開了新的思路。
212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老齡化趨勢催生了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群體。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病因病機特點除了著眼于腎虛和脾虛外,還應考慮其氣血虛弱特點,復方中當歸、黃芪等益氣養血中藥被廣泛運用。俞延軍等[13]擬益腎活血湯(當歸10 g,熟地、杜仲、槲寄生、牛膝、羊藿各20 g,紅花、桃仁各6 g,續斷15 g,延胡索30 g)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經治療測定患者骨密度增加,四肢疼痛得到基本緩解。劉玉紅等[14]將骨康方(補骨脂30 g,肉蓯蓉、羊藿、菟絲子、熟地黃、白芍,丹參各15 g,黃芪20 g,當歸10 g,大棗5枚)進行辨證加減,細分陰陽,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起到了更好的療效。張翔等[15]在常規口服西藥的基礎上聯合接骨湯(當歸、黃芪、炒白芍、續斷、申姜、威靈仙、天花粉、熟地、木瓜、土鱉蟲、自然銅),以補腎壯骨為主,健肝脾化瘀血為輔,提高了骨密度,有效地減輕了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痛。蔣玲玲等[16]采用中藥復方益腎健骨湯(黃芪30 g,雞血藤30 g,補骨脂15 g,骨碎補12 g,菟絲子12 g,狗脊12 g,川續斷12 g,川芎12 g,葛根12 g)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治療后,顯效率和有效率都相對高于采用單純西藥治療。
22中藥復方制劑治療繼發性骨質疏松癥
221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DOP的中醫病機認為與“瘀”和“虛”關系最為密切。馬如風等[17]探討DOP的主要病因病機在于機體肝脾腎虧虛和氣虛血瘀,補腎滋陰、益氣活血的中藥復方在預防和治療DOP時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中藥有黃芪、丹參、地黃、羊藿等。李環宇等[18]分析了糖尿病骨|疏松的中醫病機,認為與脾腎虧虛和血瘀關系最為密切。同時總結得出,在防治DOP近10余年的研究中,較為重視對補腎健脾類中藥的使用,而對活血化瘀藥的研究尚為少見。加味青娥丸化裁自古方青娥丸,方含補骨脂、胡桃仁、鹿角膠、杜仲、丹參、黃芪、山藥、牡蠣、龍骨,能改善治療DOP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血清鈣磷含量、空腹尿 Ca /Cr 比值,整體調節機體的骨代謝平衡[19]。呂維名等[20]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以阿法骨化醇膠丸及碳酸鈣咀嚼片加用口服復方地龍片(黃芪、川芎、地龍、牛膝),在緩解2型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痛及神經肌肉疼痛方面有顯著效果。
222激素性骨質疏松癥隨著糖皮質激素在臨床中的廣泛運用,GIOP人數逐漸上漲,已成為繼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后OP的第三大人群。中藥抗 GIOP 的作用機制多從調節骨組織中的蛋白表達,促進 OB 的增殖與分化,抑制 OC 活性及數量,促進骨基質合成,提高性激素水平,調節鈣磷代謝等方面展開。補腎中藥方(鹿茸、羊藿、牡蠣)可明顯上調 GIOP 大鼠骨組織成骨轉錄因子Osterix、Runx2 mRNA 及蛋白表達,促進 OB 分化、成熟和骨形成[21~22]。徐曉東等[23~24]從分子水平研究了骨形態發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 PPARγ2 的 mRNA 和蛋白表達,創新使用納米鈣補腎中藥,使其上調大鼠骨組織中 BMP6 / BMP7 mRNA 和蛋白表達,下調骨組織中 PPARγ2 的 mRNA 和蛋白表達以達到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的效果,對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朱輝等[25]指出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為腎精虧虛、脾虛不運、血行瘀滯所致,設計實驗組進行對比,發現補腎中藥能抑制骨吸收,與健脾、活血法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朱冰等[26]建立GIOP大鼠股骨閉合骨折模型,采用中藥復骨方(骨碎補、杜仲、續斷、千年健、紅花、歸尾、川芎)進行治療,實驗發現GIOP骨折大鼠經復骨方治療后,最大載荷、最大應力等均有增高,股骨密度提高,骨形態參數改善。
3其他治療
中醫藥療法博大精深,針灸推拿、中藥涂擦、熏蒸、足療等非口服療法展現了其多樣性,既與中藥相輔相成促進療效,又發揮其特長,為患者提供多種治療選擇,量身定做專屬的診療方案。牛國平等[27]進行隨機對照試驗,對照組采用利塞膦酸鈉治療,治療組采用中醫針灸推拿治療。發現針灸推拿法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度及日常活動功能,有利于骨密度的補充。崔沐群[28]針對骨質疏松患者腰背痛這一癥狀,將抗骨質疏松藥物結合針灸、蠟療進行治療,發現結合針灸與蠟療可以提高患者的骨質密度,極大地改善骨質疏松患者的疼痛狀況。唐旭麗等[29]對80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方法,對照組給予肌肉注射鮭魚降鈣素加口服凱思立D治療,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加用十一方藥酒及藥渣進行涂擦聯合燙療。實驗結果表明中藥涂擦聯合燙療能更好地改善老年骨質疏松。李文華等[30]依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經絡傳導學說以及藏象學說,以現代足部反射區理論為指導,發現中藥足療在治療骨質疏松癥比口服阿侖膦酸鈉片更能減輕骨痛癥狀和提高骨密度值,療效更確切。梅群超等[31]采用理療之薰蒸療法,利用溫經通絡、活血行氣中藥煮沸后產生的蒸氣薰蒸腰背疼痛部位,在藥物和熱力的共同作用下達到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目的。
4小結
近年來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為中醫藥治療骨質疏松癥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中醫藥作用的多靶點性與臨床骨質疏松癥多病因誘發的復雜性相契合,具有很大的優勢,且針灸、推拿、理療等方法又彌補了單純中藥應用的不足,效果均較好。但也還存在著不足:由于骨質疏松癥患者多為老年人,多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等,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因此應該強調中醫辨證論治的個體化治療,在經驗方、有效方的基礎上加減運用。另外,動物實驗的造模也可多加探討,以期為后期得到更好的實驗結果鋪好基石。我國風濕病專業起步較晚,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研究及診治均存在諸多不足,加強風濕病相關骨質疏松癥的中西醫認識和研究對今后的治療將有重要啟發。
參考文獻:
[1]邵航,俐補骨脂抗骨質疏松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5,23(3):69-71
[2]張樂其,霍光,柳毅,等中藥柚皮苷誘導成骨作用的研究進展[J].口腔醫學,2016,(03),277-280
[3]劉舵,楊永利,雷婷,等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急性毒性及對切除卵巢大鼠骨質疏松的防治作用[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6,(04),396-401
[4]賴青海,王琳琳,丁輝,等肉蓯蓉治療骨質疏松癥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8(1):74-76
[5]貝家欣,夏海珊,盧家淇,等人參皂苷 Rb1 抗骨質疏松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6,21(8):950-955
[6]任輝,張志達,梁德,等龜板改善激素性骨質疏松大鼠骨量、骨微細結構、骨生物力學和骨代謝的機制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志(原中國醫藥學報),2016,31(5):1858-1862
[7]李淑惠,梁燕龍,楊亞軍,等丹參水溶性成分影響骨代謝的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6,32(7):902-905
[8]吳海洋,索歡,王平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臨床中藥治療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5,(02),241-244
[9]王劍,鄭洪新,張錦萍,等補腎壯骨中藥復方對去卵巢骨質疏松癥大鼠骨組織Dlx5 mRNA 及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5,21(10):1238-1240
[10]展磊,魏秋實補腎活血藥對絕經后骨質疏松婦女血清骨代謝因子的調控作用[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6,(09),1128-1132
[11]高璐,洪新,尚德陽,等補腎復方對去卵巢大鼠MEK1、ERK2基因表達的調控作用[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05),471-475
[12]劉梅潔,李鴻泓,王少君,等骨質疏松癥脾腎兩虛型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建立[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08),836-838
[13]張翔,敖勇峰,劉耀忠,等中藥接骨湯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48例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58):166
[14]蔣玲玲分析中藥復方益腎健骨湯在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大家健康,2016,10(6):51
[15]俞延軍,李濟軍自擬益腎活血湯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32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4,49(11):817
[16]劉玉紅,趙可偉骨康方加減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4,46(8):251-252
[17]馬如風,郭魚波,王麗麗,等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和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4(8):3-4
[18]李環宇,張林從“虛”“瘀”防治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的方藥研究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15,26(2):417-418
[19]鞏振東,李翠娟加味青娥丸治療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2(9):1391-1402
[20]呂維名,許榮,肖麗霞,等中藥復方地龍片聯合骨化三醇治療糖尿病伴骨質疏松癥疼痛療效觀察[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7):617-619
[21]王劍,鄭洪新,宗志宏,等補腎益髓中藥對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大鼠骨組織 Runx2 的 mRNA 及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2):120-125
[22]王劍,鄭洪新,宗志宏,等補腎、健脾、活血中藥對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大鼠骨組織 OsterixmRNA 及蛋白表達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4):801-806
[23]徐曉東,鄧洋洋,鄭洪新糖皮質激素誘導腎虛骨質疏松癥大鼠骨組織中 BMP-6 / BMP-7mRNA及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32(3):472-474
[24]徐曉東,鄧洋洋,鄭洪新糖皮質激素誘導腎虛骨質疏松癥大鼠骨組織中PPARγ2的mRNA及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1),25-27
[25]朱輝,鄭洪新,林庶如,等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大鼠模型制備及中藥的干預作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8):30-32
[26]朱冰,李敏研,劉智,等復骨方促進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大鼠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8),14-18
[27]牛國平,崔書欣,康斐針灸推拿法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5,30(10):1527-1529
[28]崔沐群針灸結合蠟療治療骨質疏松癥腰背痛臨床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醫學,2014,10(19):90-91
[29]唐旭麗,鄧旭,鐘毅,等中藥涂擦聯合燙療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疼痛的影響[J].河南中醫,2016,36(9):1588-1590
骨質疏松主要表現為疼痛、脊柱變形和關節增生、發生脆性骨折。 疼痛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骼肌疼痛, 嚴重者可有身高縮短及脊柱駝背畸形、脊柱壓縮骨折。骨質疏松引起的脆性骨折常見部位為胸、腰椎,髖部、橈尺骨遠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發生骨折;嚴重的脆性骨折在受傷區反復多次骨折;危害性很大,導致病殘的增加,自理能力、生命質量明顯下降,而且嚴重的骨質疏松及骨折的治療和護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家庭、社會的巨大經濟負擔。
預防骨質疏松,是中老年人群普遍面臨的問題,改善生活環境和糾正不良飲食生活習慣,防治結合,可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時間,改善骨質疏松癥狀以及避免骨折事件。因此,普及骨質疏松知識,做到及時預測骨質疏松及其骨折風險、早期診斷并采取規范的飲食與藥物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骨質疏松的風險評估
1.1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
1.1.1 固有因素:老齡、女性絕經、母系家族史。
1.1.2 非固有因素:低體重、性激素低下、吸煙、過度飲酒、飲過多咖啡、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營養失衡、蛋白質過多或不足、高鈉飲食、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應用影響骨代謝藥物。
1.2 骨質疏松的風險評估
評估骨質疏松風險的方法較多,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IOM)骨質疏松癥風險10項1分鐘測試:(1)您是否曾經因為輕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會傷到自己的骨骼;(2)您父母有沒有過輕微碰撞或跌倒就發生髖部骨折;(3)您是否經常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強的松”等激素類藥物;(4)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輕時降低了3cm以上;(5)您經常大量飲酒嗎;(6)您每天吸煙超過20支嗎;(7)您經常腹瀉嗎?(消化道疾病或腸炎引起);(8)女士您是否在45歲以前就絕經了;(9)女士您是否曾經有過連續12個月以上沒有月經(除了懷孕期間);(10)男士您是否有過陽痿或缺乏這些癥狀。只要其中有一題回答結果“是”,即為陽性,考慮為骨質疏松。
1.3亞洲人骨質疏松自我篩查工具(OSTA)
1.3.1. OSTA指數 = (體重-年齡) ×0.2 風險級別 與 OSTA指數 低 > -1;中 -1~-4; 高 < -4。
2 骨質疏松的診斷
目前尚缺乏直接測定骨強度的臨床手段,因此,骨密度和骨礦含量測定是骨質疏松癥臨床診斷以及評價疾病程度客觀的量化指標。另脆性骨折是骨強度下降的明確體現,也是骨質疏松癥的最終結果和合并癥,發生了脆性骨折,臨床上即可診斷骨質疏松癥。
2.1 骨密度T 值檢查 骨強度是由骨密度及骨質量所決定,骨密度約反映70%的骨強度,若骨密度低同時伴有其他危險因素會增加骨折的危險性。因目前尚缺乏較為理想的骨強度直接測量或評估方法,臨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測量作為診斷骨質疏松、預測骨質疏松性骨折風險、監測自然病程及評價藥物干預療效的最佳定量標準。 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T值=(測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標準差。T 值>-1正常;-1~-2.5骨量低下;< -2.5骨質疏松。
2.2 Z值檢查 Z值 = (測定值- 同齡人骨密度均值)/同齡人骨密度標準差;T值用于絕經后婦女和50歲以上的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對于兒童、絕經前婦女和50歲以下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議用Z值表示。
2.3 實驗室生化檢查 血清鈣、磷、25(OH)維生素D3、PTH等。
3 飲食與生活方式保健
3.1調整飲食生活方式:(1)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2)適當戶外活動和日照,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3)避免嗜煙、酗酒,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種措施,注意是否有降鈣藥物;(5)加強自身和環境的保護措施(各種關節保護器)等。
3.2飲食基本元素補充:(1)鈣劑:我國營養協會制定成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800mg(元素鈣)時獲得理想劑量,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mg。目前的膳食營養調查顯示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得鈣400mg,故平均每日應補充鈣劑約500~600mg。(2)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降低骨折風險。維生素D缺乏會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骨吸收,從而引起和加重骨質疏松。成年人推薦劑量200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攝入和吸收障礙,故推薦劑量為 400~800IU/d。維生素D用于治療骨質疏松時,劑量應該為800~1200IU/d,可檢測25(OH)D血濃度,以了解維生素D的營養狀態,適當補充維生素D。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建議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等于或高于30ng/mL(75nmol/L)以降低風險。
4 藥物治療
4.1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需考慮藥物治療:(1)確診骨質疏松者(骨密度:T≤-2.5者),無論是否有過骨折;(2)骨量低下患者(骨密度:-2.5
4.2藥物選擇 抗骨質疏松的藥物有多種,作用機制也有所不同。或以抑制骨吸收為主;或以促進骨形成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機制的藥物。臨床上抗骨質疏松藥物的療效判斷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質量,最終降低骨折風險。(1)雙膦酸鹽類(Bisphosphonates);(2)降鈣素(Calcitonin);(3)雌激素類;(4)甲狀旁腺激素(PTH);(5)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6)鍶鹽。
4.3治療方案選擇
4.3.1老年男性治療選擇:鈣劑+活性維生素D;鈣劑+活性維生素D+雙磷酸鹽;鈣劑+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鈣劑+活性維生素D+PTH;雙磷酸鹽與PTH序貫治療;
4.3.2女性60歲前圍絕經和絕經后可用雌激素補充治療、維生素K2治療;另選擇:鈣劑+活性維生素D;鈣劑+活性維生素D+雙磷酸鹽;鈣劑+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鈣劑+活性維生素D+PTH;雙磷酸鹽與PTH序貫治療等。
4.4注意事項
對一些潰瘍患者、高鈣血癥、腎功不全、骨惡性腫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藥物特殊要求者慎用或禁用。
關鍵詞:骨質疏松性骨折;優質護理;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突破,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直接導致了我們現在逐步跨入老齡化社會的局面。我國60以上老年人口估計約1.73億,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21億,其中25%~70%將患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退化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骨強度下降,極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中老年退行性疾病中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在全球常見病中居第六位。骨質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癥狀,一旦發生骨折愈合難,且很容易并發一些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導致老年患者行動障礙,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有關質疏松性骨折的護理方法有很好的研究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有受試者均為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住院患者120例,臨床診斷均為骨質疏松性骨折,需要臥床休息。其中男59例,女61例;年齡58~84歲,平均年齡為(71.30±1.48)歲。患者的入選條件:①患者神志正常,無智力及精神類的疾病;②能夠積極配合醫師完成全部療程的患者;③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同意配合。所有的研究都得到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的受試者都簽有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根據患者在院期間所接受的護理方式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患者接受一般常規護理,試驗組患者接受優質護理。
1.2.1對照組護理內容 ①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低流量吸氧、心電監護、嚴密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變化;②觀察骨折部位是否有異常現象;③叮囑飲食注意事項。
1.2.2試驗組護理內容 除了對照組護理內容外,還需要增加如下護理內容:①健康教育:多數患者入院后均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除創傷造成的痛苦外,大多還擔心生活不能自理。這時應一方面每天在床邊與患者交談,解除其緊張情緒,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對患者治療后的注意事項及如果不注意可能發生的危害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增強患者的配合意識;②根據患者的飲食特點,制定飲食套餐食譜,進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食物,及高纖維素飲食促進胃腸功能和預防便秘;③正確指導和幫助患者滾動翻身,用手扶住患者的肩部和髖部同時翻身,當患者側臥時,背部要用枕頭頂住,避免上下身的臥位不一致而造成胸腰部脊椎的扭轉。在床上進行適當功能鍛煉,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肌肉萎縮;指導患者行縱向翻身和按摩尾骶部,預防壓瘡;④鼓勵患者多喝水:骨質疏松性骨折多為老年患者,長期臥床,全身骨骼缺少適當的活動,骨骼處于脫鈣狀態,大量鈣從骨骼內游離出來,易發生泌尿系結石,故應鼓勵患者飲水2000~3000ml/d,使排尿在1500ml/d以上,以利于尿液的稀釋,避免結石形成[1]。
1.3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輸入SPSS 11.5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剔除奇異值后結果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x±s)。對兩組間的基線數據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所有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作t檢驗,分析兩組之間的差異性,P
2 結果
2.1基線指標比較 對照組和試驗組的年齡、身高、體重3個方面經統計學處理,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骨質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經占骨折患者的3.58%[2,3]。因為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使得骨折的治療及預后難以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傳統的護理模式只重視叮囑注意事項而忽略了患者的執行程度,因而使得護理效果大打折扣。
在實施優質護理的過程中心理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數患者在進行手術后由于對自身的病情不能科學地認識,因此會產生心理壓力及恐懼感等一些負面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該向他們詳細地闡述其病情。同時告知患者在康復期間應該注意的事項,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讓他們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另一方面可以構建護理小組使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編號并做到一一對應,將責任制度落實好。通過分組專項護理來提高護理效率及質量,讓患者得到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在護理過程中對病房環境進行合理布置,對患者的作息時間進行規律規范性設定。適當延長晨間護理時間,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及時處理傷口滲液,給予適量抗生素防止患者出現感染癥狀。對患者受壓部位進行局部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給予針對性飲食護理,讓患者多食用高蛋白、易吸收的食物。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并讓患者積極配合復診。
從本文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優質護理的患者在預后及并發癥發生情況低于一般護理,提示舒優質護理可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治愈率,更易讓患者滿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鐘杰琴,戴惠芬.老年骨質疏松的預防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雜志,2004,20(5):44-45.
[關鍵詞]經皮椎體成形術;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8-138-02
經皮椎體成形術為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常用術式,加強術后護理干預是提高預后的保障[1-2]。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均為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的椎體壓縮性骨折并合并有骨質疏松的患者,分組就常規護理與術后整體護理干預進行比較,現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齡53~68歲,平均(56.2±2.3)歲。均合并有骨質疏松癥,單純椎體壓縮骨折,由輕微外傷所致。其中T11骨折10例,T12骨折20例,L1骨折24例,L3骨折26例。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研究通過倫理委員通過及患者知情同意,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采用骨科常規方案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強術后整體、全面的護理干預,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 心理護理 以患者對預后過分擔心,手術新項目、新技術知識缺乏,加之創口疼痛,以產生焦慮、抑郁、悲觀等負性心理。護理人員需主動與其溝通,加強術后巡訪,就手術已成功完成的信心告知,并講解術后需配合的事項、康復要求、骨折基礎知識,以消除焦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情緒。同時需取得家屬配合,給予患者更多關愛,以提高遵醫依從性[3]。
1.2.2 密切病情監測 術后6h需加強心電監護,對血氧飽和度、脈搏、呼吸頻率、血壓水平進行監測并記錄。觀察局部疼痛情況,有無穿刺部位敷料滲血,動脈搏動,雙下肢血液循環、運動、感覺情況等,檢查雙下肢有無感覺運動障礙、麻木等不適,對患者有無呼吸異常、痰中有無帶血加強觀測。加強觀察有無肺栓塞、骨水泥外漏至神經受壓的異常并發癥,及時發現并向醫院報告處理[4]。
1.2.3 干預 術后可協助患者側臥或仰臥于硬板床,保持6~12h臥床休息,手術結束后1h可采取仰臥位,為骨水泥在注入椎體內進一步聚合反應創造條件,促使完全硬化,術后2h強度達最大值,可降低穿刺部位出血等相關并發癥。
1.2.4 穿刺部位感染預防及疼痛護理 穿刺部位感染在術后3~7d較易發生,需對穿刺部位有無紅腫情況及滲血、滲液情況進行觀察,于創口覆蓋的創可貼在術后24h需更換,若有滲液或滲血需及時進行更換,遵醫囑行2~3d的抗生素治療,體溫檢測,3次/d。疼痛多與骨水泥滲漏無關,呈漸進性加重,可能為椎體在骨水泥注入后造成缺血,或骨水泥產生相關炎癥反應相關,需取非類固醇抗炎藥進行治療[5]。
1.2.5 功能鍛煉 (1)因手術在局麻下完成,術后6h即可開展訓練,就雙下肢直腿抬高運動方法向患者指導,患者取平臥位,伸直膝關節并主動抬腿,抬腿次數和幅度逐漸增加,以不感疲勞和穿刺部位疼痛為宜;(2)為鍛煉股四頭肌力量,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抗阻力伸膝運動,術后6~12h即可開展,阻力漸趨增加;(3)依據患者手術及機體情況,術后1d起,即可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嚴重心肺疾病及老年、肥胖者避免行俯臥位鍛煉,以免發生意外。手術次日可離床活動,漸增加活動量,預防尿潴留[6]。
1.2.6 出院指導 多食含鈣食品,多曬太陽,以加快鈣質吸收,長期慢性腹瀉者,需積極治療,以防骨質疏松,避免外力引發的骨折。加強安全宣教,注意交通安全,避開擁擠場所,防止椎體過度負重,減少意外發生。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展開調查,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并觀察感染、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率。對兩組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定,0分代表疼痛,10分為疼痛難以忍受。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40例患者中,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40例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對照組為20%,兩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整體護理為新興醫學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除重視患者疾病外,還需考慮物理因素、心理狀態、患者所處的環境等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其概念包括:以護理程序為臨床開展工作的核心,以現代護理觀為護理行為指導,將護理管理和護理操作的各個環節系統化。為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患者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基礎,充分考慮患者權益和醫院和社會效益的框架,對護理管理和臨床護理系統科學的運用,以使患者精神、生理、文化、社會、心理各個方面需求得到滿足的保障,充分體現了社會文明進展狀況,具有非常積極的臨床意義[1]。
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具有較高并發癥發生率,好發于高齡患者,腰背部在骨折后疼痛迫使患者長期臥床,明顯降低了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步入老齡化,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逐年增多,也加大了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比率。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療的方式進行處理,但無明顯效果,預后較差[7]。依據外科手術行骨干水泥注射的經驗,1984年法國學者Galibert等首先在頸椎海綿狀血管瘤中應用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治療,鎮痛效果滿意[2]。其作用機理為在影像設備監視下,給予骨水泥經皮椎體穿刺注入以使椎體強度增加,對病變的椎體起到穩定作用,有效防止了椎體塌陷發生,進而使疼痛減輕,在合并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中更為適用,效果顯著[8]。就PVP的生物力學效應進行分析,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對已骨折的骨質疏松體PVP有強化作用,可顯著改善預后,預防椎體進一步變形和塌陷,改善功能,并對疼痛改善有緩解效果[9]。其中術后整體護理干預是提高手術質量的關鍵環節。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加強術后心理護理、干預、穿刺部位感染預防及疼痛護理,功能鍛煉指導及出院指導,結果顯示,觀察組40例患者中,護理滿意度為100%,對照組40例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對照組為20%,兩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加強術后整體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率,加快康復進程。
[參考文獻]
[1] 陳冠廷,王華凡,崔向科.經皮椎體成形術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3):74-75.
[2] 王淑芳,易春芬,王愛華.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骨質疏松壓縮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3):59-60.
[3] 王曉暉,張旭橋.經皮椎體成形術配合自擬補腎強腰方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3例[J].中醫藥導報,2012, 18(10):102-103.
[4] 樂瑜.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你,2012,33(33):7322.
[5] 王晶,李貴濤,孫鴻濤,等.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疼痛療效分析[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2, 33(6):410-412.
[6] 莫秋平.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脊柱壓縮性骨折的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1):309.
[7] 鄧葉虎.椎體成形術治療創傷性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6):18-19.
[8] 張雪梅.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的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12,29(7):621.
關鍵詞:血液透析; 跌傷; 原因分析; 護理
【中圖分類號】R67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039-01
跌倒指患者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包括雙腳) 意外地觸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體。國外許多學者進行大量的研究, 認為跌倒是一種社會流行病,是環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1]。5%~15% 的跌倒會造成腦部損傷、軟組織損傷、骨折和脫臼等傷害[2]。跌傷的危害性大,不但造成患者心理、生理的障礙,而且增加了家屬經濟上的負擔。血液透析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無論在透析過程中還是在家中,因慢性疾病的并發癥,如骨骼的變化、高齡、貧血、直立性低血壓等,其發生跌倒的危險性可能較正常人高[3]。透析治療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各種并發癥如低血壓、肌肉痙攣、皮膚瘙癢等;透析結束起床穿鞋時可能會發生直立性低血壓等,以上種種因素均增加了發生跌倒的危險性。據文獻報道[3],維持性血透患者在透析過程中、非透析時間分別有83.7% 和72.9% 處于跌倒低度危險,而分別有15.32%和12.6% 存在跌倒高度危險,說明無論是否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是跌倒的危險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以便做出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對本血透中心9 例維持性血液透析跌傷的老年患者資料進行回顧型分析,現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血透中心共發生9起患者跌倒意外事件,男6例,女性3例,年齡54~85歲;均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2~3 次/周,每次4h。其中2例無任何損傷,4例發生局部擦傷或軟組織挫傷,3例發生骨折。
2 跌傷的原因分析
2.1 年齡因素:據報道每年有1/3的65歲以上老年人、1/2的80歲以上老年人都經歷過跌倒事件[4]。本組跌倒患者都為老年患者,原因為老年患者體質虛弱、視敏感減退、反映遲鈍、行走速度、易致體力不支而跌倒。
2.2 患者自身疾病因素:①骨質疏松:骨質疏松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是因為骨量下降、骨微結構發生破壞,導致了骨的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它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會產生疼痛、易骨折、駝背等臨床表現。②腦血管疾病大多數患者都是老年人,而高血壓是造成腦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降血壓藥物容易造成患者性低血壓,心排出量減少,腦組織供血供氧不足導致頭暈,造成跌傷。③貧血:維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有輕中度貧血,可使全身各系統器官的功能受到危害,貧血容易引起頭暈、目眩甚至暈厥,從而造成跌傷。
2.3 環境因素: 環境是導致跌倒發生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地面濕滑、室內光線不足、房間擺設不合理、地面不平整等。
2.4 安全意識:護理人員對預防患者跌倒不夠重視,在平時的護理工作中沒有加強這方面的健康教育,以致維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3 護理干預措施
3.1 健康宣教
3.1.1 護理人員應向老年患者及家屬提供健康教育,同時醫院也應為所有工作人員提供教育使他們具有預防跌倒的意識,能辨別高危人群,熟悉掌握護理干預技能。采用口頭宣教、墻報、宣傳小畫冊、錄象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屬宣傳預防跌倒的安全知識,增強患者對預防跌倒相關知識的了解。舉辦預防跌倒知識講座,講解透析患者的跌倒原因包括內在危險因素(疾病、年齡、認知缺損、心理因素、平衡能力下降、身體活動能力下降、視聽能力障礙以及使用鎮靜催眠藥、精神興奮或抑制藥、抗驚厥、抗高血壓藥物等)及外在危險因素(光線不足、房間小、房間擺設不合理、地面不防滑、不平整、及樓梯廁所浴室設施不合理,衣服或鞋襪不合適等)。宣教要持續性進行,不是一過性的說教,應該是一個持續的、連貫的、循環的過程。還要改善患者的生活環境,保證患者步行、活動等生活起居的安全性。
3.1.2 體育鍛煉:是一種預防跌倒的最簡便安全、迅速有效、并能被廣泛接受的方法。大量研究證實太極拳對于預防跌倒的效果十分顯著,值得推廣。對骨質疏松患者進行健康宣教,用授課指導的方式將骨質疏松的相關知識,譬如危險因素、病因、預防措施、治療方法、功能鍛煉、預后等教于患者及其家屬,讓患者及其家屬對骨質疏松有正確的認識,明白只有長期堅持治療和功能鍛煉,運用正確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抵御骨質疏松[5, 6],預防跌傷的發生。
3.1.3 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對跌倒有預防的作用,尤其對維持性透析老年患者有重要意義。一般對具有跌倒危險的透析患者需要進行的實驗室檢查包括:全血細胞記數、血尿素氮、肌酐、血糖測定等,以排除貧血、低血糖癥、高血糖等可能引起跌倒的潛在疾病。跌倒與暈厥有一定的關系,對于有暈厥史的患者需要進一步做心腦血管方面的檢查,包括神經影象學檢查、超聲心動圖和動態心臟監測。
3.1.4 害怕跌倒的心理護理:害怕跌倒的心理,在有跌倒史和沒有跌倒史的患者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它于患者的軀體、心理和功能的改變密切相關,是比跌倒更常見、更嚴重的健康問題[7]。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溝通,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鼓勵患者保持樂觀情緒,在自身能力和控制跌倒方面充滿信心,鼓勵他們由自我恐懼轉變為積極減輕害怕,主動提高自身身體水平來控制跌倒。
3.1.5 合理使用藥物:加強醫患溝通,對使用可能增加跌倒危險藥物,要經常檢查是否仍有使用的必要,盡可能限制多種藥物合用,避免低血壓、低血糖的發生。
4 小結
維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因跌倒而導致意外損傷(如皮外傷出血、局部血腫、骨折等),不僅讓患者增加經濟負擔,還給患者帶來機體創傷、功能狀態衰退、心理創傷,甚至危及生命。對患者跌倒的護理重在預防,針對跌倒因素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正確評估透析患者身體狀況,采取有效的認知行為干預措施,創造適合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環境,可有效的減少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發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肖春梅, 周巨林, 李陽, 等.老年人跌倒相關因素的國外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 2007, 4(6): 1014-1015
[2] 李林濤, 王聲勇, 荊春霞.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1,5(3):227-229
[3] 孫慧娟.血液透析患者跌倒危險的評估與干預措施[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56-59
[4] 徐建鳴.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最新護理實證[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7):38~39
[5] 徐永能.老年性癡呆病人家居安全的護理干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