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生物化學研究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化學研究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化學研究方法

第1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DNA生物傳感器;切刻內切酶;量子點;電致化學發光;信號放大

1 引 言

近年來,隨著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低濃度特定DNA序列的超靈敏檢測在臨床診斷、基因突變檢測等生物學研究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意義[1~4]。與熒光法[5]、石英晶體微天平法[6]、比色法[7]等眾多的DNA檢測方法相比,電化學發光法因其方法簡單、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和選擇性好而得到了廣泛應用[8~10]。

目標放大和信號放大是提高DNA檢測靈敏度的兩種常用方法。傳統的目標放大方法如聚合酶鏈式反應(PCR)[11]、依賴核酸序列的擴增技術(NASBA)[12]等因高的放大效率、靈敏的檢測效果而被廣泛應用[13]。然而這些方法一般都需要特殊的設備或昂貴的檢測儀器,存在耗時、易污染、成本高、操作不便等缺點[14]。相比之下,通過目標物提高檢測靈敏度的信號放大技術,快速、簡便,已成為超靈敏檢測DNA的研究熱點之一[15~18]。切刻內切酶信號放大是近年來逐漸采用的低濃度核酸的檢測方法[19]。探針DNA與目標DNA結合成雙鏈時,形成切刻內切酶的識別位點,內切酶對探針DNA進行剪切,使得目標DNA被釋放出來,并進行循環利用,實現檢測信號的放大[20~24]。

電化學發光法不僅具有化學發光分析的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寬和儀器簡單等優點,而且電化學分析控制性強,選擇性好[25]。量子點作為一種新興的納米材料,因其獨特的光學性質,如高穩定性、不易分解、熒光壽命長等[26],已被作為生物傳感器的標記物和信號探針[27]。近年來,利用量子點高效及穩定的電化學發光性能研制的電化學發光生物傳感器備受關注[28~31]。然而,將量子點優異的電化學發光性能與切刻內切酶的特異性相結合,進行目標物測定的研究至今未見報道。

本研究基于切刻內切酶的信號放大和量子點高效的電化學發光性能,建立了超靈敏檢測DNA的方法。通過自組裝方式將捕獲DNA(cDNA)固定在電極表面,靶DAN分子(tDNA)與其特異性雜交形成雙鏈,利用切刻內切酶對形成的雙鏈中的cDNA進行識別和切割,釋放出tDNA序列,參與下一輪的雜交和酶切。本傳感器制作簡單,靈敏度高,選擇性好,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與試劑

MPIE 型電致化學發光分析系統(西安瑞邁分析儀器有限公司),采用三電極系統:工作電極為金電極(直徑2 mm),參比電極為Ag/AgCl(飽和KCl)電極,對電極為鉑絲電極。PGSTAT128N Autolab 電化學工作站(瑞士萬通有限公司);UV2400P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F7000 熒光儀(日本日立公司)。

氯化鎘(CdCl2?2.5H2O)、碲粉(Te)、硼氫化鈉(NaBH4)、巰基乙酸(TGA)、巰基乙醇(MCH)、N羥基琥珀酰亞胺(NHS)、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亞胺(EDC)購于上海Aladdin公司;切刻內切酶Nt.BstNBI(New England Biolabs有限公司);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二次蒸餾水。DNA序列均購自于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使用時用TE緩沖液(10 mmol/L TrisHCl, 1 mmol/L EDTA, 100 mmol/L NaCl, pH 8.0)進行配制和稀釋,堿基序列如表1所示。

2.2 水溶性量子點的制備

CdTe水溶性量子點合成方式參考文獻[32]的方法并稍做改進。將250 mL 0.0025 mol/L CdCl2溶液倒入三口燒瓶中,磁力攪拌,通氮氣除氧15 min,接著加入100 μL TGA,并用NaOH調節至pH≈10,繼續通氮氣10 min,封口。

量取3 mL二次蒸餾水倒入另一個50 mL 三口燒瓶中,同樣通氮氣除氧。稱取0.36 g NaBH4和0.144 g Te粉加入水中,在65℃水浴和磁力攪拌下反應,直到黑色Te粉完全消失,得到紫色透明的NaHTe溶液。將得到的溶液倒入上述含有CdCl2溶液的三口燒瓶中,95℃水浴中攪拌回流2 h,得顏色透明的CdTe水溶性量子點。

2.3 電化學發光DNA生物傳感器的制備

將金電極用0.05 μm Al2O3拋光至鏡面,分別置于50% (V/V) HNO3、無水乙醇、水中超聲清洗后,浸入含有1 μmol/L cDNA溶液中過夜,cDNA通過SAu鍵自組裝在電極表面。將修飾電極浸入到巰基乙醇溶液中,避光孵育1 h,封閉其非特異性結合位點,分別用0.1 mol/L PBS緩沖液和0.5 mol/L NaCl溶液清洗,制得電化學發光DNA生物傳感器。

15 Hu Y H, Xu X Q, Liu Q H, Wang L, Lin Z Y, Chen G N. Anal. Chem., 2014, 86(17): 8785-8790

16 Lin C S, Chen Y Y, Cai Z X, Luo F, Wang Y R, Chen X. Electrochim. Acta, 2014, 147: 785-790

17 Chen J H, Zhang J, Guo Y, Li J, Fu F F, Yang H H, Chen G N. Chem. Commun., 2011, 47(28): 8004-8006

18 Zhou F L, Li B X. Anal. Chem., 2015, 87(14): 7156-7162

19 Kiesling T, Cox K, Davidson E A, Dretchen K, Grater G, Hibbard S, Lasken R S, Leshin J, Skowronski E, Danielsen M.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18): e117

20 Zou B J, Cao X M, Wu H P, Song Q X, Wang J P, Kajiyama T, Kambara H, Zhou G H. Biosens. Bioelectron., 2015, 66: 50-54

21 Zhang K, Wang K, Zhu X, Zhang J, Xu L, Huang B, Xie M. Chem. Commun., 2014, 50(2): 180-182

22 Xu W, Xue X J, Li T H, Zeng H Q, Liu X G. Angew. Chem. Int. Edit., 2009, 48(37): 6849-6852

23 Luo F K, Xiang G M, Pu X Y, Yu J C, Chen M, Chen G H. Sensors, 2015, 15(2): 2629-2643

24 Li N, Gao Z F, Kang B H, Li N B, Luo H Q. RSC Adv., 2015, 5(26): 20020-20024

25 Blackburn G F, Shah H P, Kenten J H, Leland J, Kamin R A, Link J, Peterman J, Powell M J, Shah A, Talley D B. Clin. Chem., 1991, 37(9): 1534-1539

26 Michalet X, Pinaud F F, Bentolila L A, Tsay J M, Doose S, Li J J, Sundaresan G, Wu A M, Gambhir S S, Weiss S. Science, 2005, 307(5709): 538-544

27 Huang H P, Zhu J J. Biosens. Bioelectron., 2009, 25(4): 927-930

28 Hai H, Yang F, Li J P. RSC Adv., 2013, 3(32): 13144

29 Hai H, Yang F, Li J P. Microchimica Acta, 2014, 181: 893-901

30 WEI XiaoPing, YANG Feng, DING Fan, LI JianPi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14, 42(7): 942-947

魏小平, 楊 峰, 丁 [, 李建平. 分析化學, 2014, 42(7): 942-947

31 HAI Hong, YANG Feng, LI JianPi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12, 40(6): 841-846

海 洪, 楊 峰, 李建平. 分析化學, 2012, 40(6): 841-846

32 Yu W W, Qu L H, Guo W Z, Peng X G. Chem. Mater., 2003, 15(14): 2854-2860

33 Jie G F, Liu B, Pan H C, Zhu J J, Chen H Y. Anal. Chem., 2007, 79(15): 5574-5581

34 Herne T M, Tarlov M J. J. Am. Chem. Soc., 1997, 119(38): 8916-8920

35 Hu R, Liu T, Zhang X B, Huan S Y, Wu C C,Fu T, Tan W H. Anal. Chem., 2014, 86(10): 5009-5016

36 Li F, Yu Y Q, Li Q, Zhou M, Cui H. Anal. Chem., 2014, 86(3): 1608-1613

第2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 高級生物化學 教學 理論 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49 

在工科院校中,“高級生物化學”是微生物學、發酵工程和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研究生的重要基礎課程,是連接“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橋梁。它既是本科“生物化學”課程的提高和深華,又是研究生階段 “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的基礎。課程的目的是強化和拓寬研究生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多角度地認識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和現象,并在此基礎上強化生物化學的實驗理論、技能和分析能力,為研究生研究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奠定基礎。在工科院校中,“高級生物化學”課程主要涉及蛋白質結構功能、蛋白質穩定性、蛋白質合成與運輸、基因與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章節的內容。近年來,生物化學領域的新進展、新發現層出不窮,高級生物化學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極其活躍的帶頭學科。對于一些應用型的工科院校,高級生物化學課程將蛋白質化學和組學相關的基礎理論及前沿進展傳授給學生,培養善于理論學習,長于工程實踐,勇于集成創新的應用型生物技術人才。 

1教材中英文結合 

目前高級生物化學學科發展迅速,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目前唯一的高級生物化學教材是李關榮主編的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高級生物化學》,①內容涉及蛋白質結構、功能、尋靶、基因與染色體、基因技術、生物膜與跨膜轉運、生物信息轉導、基因表達調控、代謝調節策略等,偏重理論知識的講授。相對高級生物化學,生物化學課程的教材則很多,包括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于曉虹主編的《生物化學》③(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面向21世紀精品課程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育規劃教材),劉國琴主編的《生物化學》④(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等。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內容全面,講解細致,一直作為本科教學的典范,在本科院校的生物化學課程中廣泛采用,但作為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材,該教材一來與本科教學重復,二來內容過于基礎,缺乏前沿性。于曉虹主編的《生物化學》,內容著重闡述人體基礎生物化學知識,為遠程專升本教材,內容與本科教材有所區別,編寫著重符合這專升本學生的需要,不適合作為研究生的教材。劉國琴主編的《生物化學》是面向生物學專業本科生編寫的理科教材,內容包括三部分:首先,重點討論了蛋白質、核酸、酶、糖類和脂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以及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同時介紹了這些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生物化學性質及相關分離、分析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特點;其次,對糖類、脂質、氨基酸、核苷酸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及其代謝調節進行了系統、概要介紹;最后,主要以原核生物為例討論了從DNA到RNA再到蛋白質的遺傳信息流的分子機制。該教材內容上和王鏡巖主編的《生物化學》有相似之處,適合選作生物學專業和生物技術專業教材,也適合生命科學相關學科,如醫藥、食品、農林等領域本科生使用。 

除了以上教材,David Hames編著,王學敏等翻譯的《生物化學》⑤(第3版·中譯版)全書共13章,分別是:細胞結構與成像、氨基酸與蛋白質、酶、抗體、生物膜與細胞信號、DNA的結構與復制、RNA合成與加工、蛋白質合成、重組DNA技術、糖代謝、脂質代謝、呼吸和能量、氮代謝。該書屬于精要速覽系列叢書,是國外暢銷教材,該書結構新穎,視角獨特,重點明確,脈絡分明,圖表簡明清晰,適合作為工科院校研究生教材。同時,由于研究生教學對于英語的閱讀能力也具有較高要求,因此還可配合英文版作為課外閱讀教材,也便于雙語教學和國外客座教授的講學。 

2教學模式以啟發式引導為主線 

高級生物化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加入形象生動的flash動畫,使學生對生物化學相關蛋白質、核酸等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分子作用機理等概念的理解更為深入;同時通過大量生物化學相關小電影的優美畫面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濃厚興趣。在課堂教學導入部分采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通過案例進行啟發教學的模式,在此環節,提問可引發學生自主思考,通過學生的各種答案教師引出需要講授的內容,該方法可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摒棄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模式,把學放在首位,對特定原理的學習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方法。 

在老師講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引入課堂討論環節,議題與生物化學基本理論和概念充分結合,與本學科的發展與應用緊密聯系,通過對前沿問題的討論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發揮主觀能動性,為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課堂討論環節,老師可安排討論的題目供學生選擇,也可由學生根據興趣自由選題,然后公開宣講,老師和同學既是聽眾,也是討論的參與者,通過提問、討論和解決問題,拓寬學生的眼界和思路。老師應及時對討論過程進行點評,一方面充分肯定學生顯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一方面對思維中的不足進行糾正。課堂討論環節可培養學生創新創造、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促使老師自我知識不斷豐富和補充。 

與此同時,將學術報告引進課堂,每個班級的生物化學課程均邀請1~2位國內外生物化學領域的知名專家為研究生做學術報告。這些多樣的學術報告,既讓研究生了解了生物化學學科的前沿進展,又讓學生有了學術交流的機會,還可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科學精神。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高級生物化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累積了海量的生物信息資源,將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級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中強調互聯網資源運用的重要性,通過學生網絡應用的親身體驗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常用數據庫進行介紹,提高學生信息收集和辨別的技巧和能力。例如,目前大多數的蛋白質序列結構和功能方面的信息都可以直接從網絡公共數據庫中得到,其中最常用的核苷酸序列數據庫包括GenBank、EMBL、DDBJ 等,這些數據庫中還同時包括了大量與序列直接相關的注釋信息,方便學生從中獲得需要的知識。另外,蛋白分析專家系統ExpertProtein Analysis System(簡稱ExPASy,http://expasy.ch,隸屬于瑞士生物信息學研究所,國際上蛋白質組和蛋白質分子模型研究中心)可為用戶提供大量蛋白質信息資源。因此,在高級生物化學的教學中首先詳細介紹一些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再通過具體舉例使同學掌握基本的查詢方法和結果分析方法,并通過布置課后作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更好地掌握數據庫的運用方法。 

4開放式實踐教學貫穿始終 

高級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對于初涉該專業的研究生而言較難理解,在理論教學中穿插大量實例是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必由之路。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教師親身經歷的實驗事例,例如根據工科院校背景重點講解酶制劑的分子改造實例,使學生通過實例學習更好地掌握該課程的精髓,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實踐教學方面,由于在本科階段生物化學課程的講授中已按排了生物化學基本單元操作實驗,如蛋白質的兩性反應和等電點的測定、凝膠過濾層析測定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總含氮量的測定—微量凱氏定氮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核酸含量、糖化型淀粉酶活力的測定及、酶作用的專一性、酶的激活和抑制、碘乙酸抑制糖酵解、底物濃度對酶活性的影響—蔗糖酶米氏常數的測定、蛋白酶活力的測定、酵母蔗糖酶的純化及其酶性質的研究等。因此在高級生物化學的實踐教學中,不再安排單獨的實驗單元操作,而采取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即選定相關學院生物化學方面相關老師所在的實驗室作為開放實驗室,對有興趣的學生進行時間、空間、內容和方法均開放的培訓,通過一些小實驗的自我設計和驗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開放性實驗,使研究生對于整個實驗的設計和操作更為理解,可為研究生進一步的課題選擇奠定基礎。 

5 結語 

第3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目的分析目前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的困境,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方法分析近幾年我院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的困境,顯示課程學時偏少、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存在畏懼心理、教材混亂、教學方法固定、師資不平衡等因素,均可對醫學院校護理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結果針對上述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困境的思考,建議學校可采取激發學習興趣、優化與重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及手段和歸納總結法等多種方法,進而提高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以便提高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結論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尋在課程學時偏少、畏懼心理、等多種負面影響因素,對此,采取針對性措施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的興趣和掌握程度。

[關鍵詞]

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思考

生物化學是護理專業學生必學科目之一,在整個專業學習過程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后面的專業核心課程學習[1]。但顯示情況是,由于各種原因,生物化學教學的發展收到抑制,學生的學習質量不斷降低。因此,分析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的困境,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對生物化學的一線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1存在的問題

1.1課程學時偏少

隨著目前社會和護理行業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護理教育不僅增加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心理護理等多門新型課程,還加大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護理專業學生在生物化學方面的課時也越發緊張,導致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內容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增加了學習難度,學生無法深入學習。董芳娟[2]的研究報告顯示,忻州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生物化學占各全部總學時的比例為2.64%,有56.41%的護理專業學生能大部分生物化學教學內容。而在2013年,生物化學占各全部總學時的比例為1.10%,而能大部分掌握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學生比例僅為32.13%,兩年的大部分掌握學生占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報告指出學時的縮減程度與學生對生物化學的掌握程度有明顯的相關性,學時縮減程度越多,學生對生物化學的掌握程度越低。

1.2學生的畏懼心理

生物化學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學科,且還具有知識架構龐大、復雜,知識點眾多等特點。學生必須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大量的知識,這種情況下,學生極大可能會產生畏懼心理。這種心理問題將進一步導致學生學習質量降低[3]。

1.3教材混亂

目前,我國教育部門尚未對護理部門統一規劃教材,而是教師或學校自主選擇教學教材[4]。這種情況下,學校一方面可能會使用自己出版的教材,導致教材雖然貼合院校實際情況,但存在教學內容刪減較多,學生對知識理解不夠透徹,無法滿足護理行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即使學校使用傳統教材,具有教學內容豐富、基礎知識點經典等優點[5]。但隨之而來的是教學知識點落后、教學知識結構龐大、理論性過強、理解難度較大等缺點。第三種情況是學校選擇權威性外校編纂的教材,可能會出現與本校實際情況不符、教學專業偏差性較大等缺點。且教學教材混亂,也會導致教師對教材只有粗略的了解,上課時講的內容還是原來教材或老師認為經典教材的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6]。

1.4教學方法固定

中國絕大多數院校現行的教學方法仍是以老師講課、學生聽講的傳統教學方法為主,缺乏新意,無法引起學生興趣。對于此,有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模式或多媒體結合傳統教學模式但由于生物化學知識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較低等因素,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優點并未有明顯的體現。一項關于生物化學影響因素的研究[7]指出的,有43.8%的學生認為生物化學內容難學,有53.1%的學生認為無法跟上老師的教學思維。感覺到學習吃力,這真實的反應了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教學困難矛盾。

1.5師資不平衡

優秀的師資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質量,而在護理專業的生物化學教學中,由于社會對護理的輕視和對醫學的重視。當前大部分院校都將優質教師投放在醫學專業教學中,護理專業分配的教師多為年輕、教學質量不佳或偏向行政管理的教師,師資力量不足。

2對策

2.1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知識的向導”,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課期間認真聽講,課后積極主動的進行自主學習。對此,建議:(1)在第一次上課前,首先向學生闡述生物化學對其日后工作和考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從現實生活取例向學生講述生物化學在日后工作中的應用,引起學生對生物化學這門課的重視。(2)教學最好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處進行導入,讓學生自然而言的進入生物化學的教學中。(3)利用大家熟知或感興趣的話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利用“三聚氰胺事件”引出蛋白質的相關內容,利用女生的減肥心理引出脂代謝的相關內容,以及利用“夜盲癥”“敗血病”引出維生素的相關內容[8]。

2.2優化與重組教學內容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以學生能熟練進行護理操作為主要目標。且對于生物化學的教學,也是以“實用”和“夠用”為度。基于此,建立學校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和內容進行調整。如整合和優化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選取與護理專業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對相關性不大的內容進行簡略講解。如此既可以保證學生對生物化學知識的了解,又能在有限的時間里保證學生掌握實用的知識。第二,學校還可以打破教學上固定的教學順序,現教學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與功能等靜態內容,在教學物質代謝過程與調節機制、能量代謝等動態內容,最后再進行肝臟的生化特點、肝功能的改變與臨床之間的關系等具體到人體臟器功能的內容。調整授課進程符合學生的學習思維順序,提高其學習效率[9-12]。

2.3優化教學方法及手段

優秀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因此,探索好的教學方法對護理專業的生物教學有重要意義。因此,建議學校可引進多種適宜的新型教學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學法采用問題導出討論的教學模式,既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有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選取現實生活中實際發生的、與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生活及疾病案例進行分析探討。如利用痛風癥的致病機制講解嘌呤核苷酸的代謝,利用其治病機制講解核苷酸代謝的相關理論,利用“三高疾病”講解營養代謝物相關聯系。通過案例教學法,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還能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13]。除了教學模式的改變,老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將生物化學內晦澀難懂的知識點利用動態圖形直觀的表現出現,簡化學生的教學內容,利于其理解和記憶。

2.4歸納總結法

生物化學的知識點不僅多,還比較零散,但多個知識點之間又彼此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學時很難將所有知識點完全串聯起來,了解每個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因此,課程完成后,老師可借助知識點關系網圖,將三大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直觀的展現給學生,幫助其進行領悟,并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其次,知識點關系網可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繪制一次知識點關系網相當于將生物化學的知識再次復習一遍[14-16]。因此通過知識點關系網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知識點關系網圖。

3小結

生物化學教學是醫護專業學生的重要課程之一,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而言,熟練的掌握生物化學知識對其日后從事護理工作的基礎。因此,分析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的困境,并針對困境提出適宜的解決方案對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顯示,現在醫學院校的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存在課程學時偏少、學生對生物化學教學存在畏懼心理、教材混亂、教學方法固定、師資不平衡等多種教學困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影響教學質量。對此,建議學校通過利用多種措施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與重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及手段、歸納總結法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老師的教學質量。

作者:蔡洲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田野,呂學儒,李樹香,等.基于護理崗位需求的高職生物化學教學改革[J].護理研究,2013,27(19):2018-2019.

[2]田野,呂學儒,趙蘊珍,等.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材改革探討[J].護理研究,2013,27(29):3294-3295.

[3]金國琴,姚領愛,胡海燕,等.本科護理學《醫用化學與生物化學》教材建設和教學建議[C].//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中醫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2013年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25-28,148.

[4]楊平,王成杰,許曉宇,等.生物化學教學方法初探[J].青島醫藥衛生,2012,44(5):390-391.

[5]呂會茹,李姣鋒,牛小艷,等.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的應用探索[J].全科護理,2016,14(17):1827-1829.

[6]夏春梅.基于認知理論的醫學雙語教學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27.

[7]楊曉云,李桂芝,楊曉,等.醫學生物化學課程雙語教學的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32(6):868-869.

[8]師忠芳,袁芳.實驗教學對醫學及護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3):2964-2965.

[9]丁珍珠,金瑞華,鄭潔,等.護理專升本教育形式課程設置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5):228-230.

[10]施文艷,陸璐,王以薇,等.高職護理生物化學實驗考核方法的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4):245-246.

[11]李彬,陳永春,劉昆,等.開設醫學生物化學綜合性實驗的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11):1117-1119.

[12]梁樹才,尹麗,李先佳,等.PBL在醫學高專《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9):896-899.

[13]劉松梅,彭永祥,周新,等.案例教學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與診斷》課程中的實施[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12):1219-1222.

[14]尹麗,于海英,蔡智慧,等.思維導圖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3,33(4):571-573.

第4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科學素養;培養和提高;對策

生物化學(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分子結構以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化學變化的基礎生命科學。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故被稱為生命的化學。隨著21世紀高校素質教育的開展與推進,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已經成為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特別是對生物化學教學來說,更應重視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1當前大學生生物化學科學素養現狀

1.1生物化學科學素養的概念。生物化學科學素養是指學生參加社會、經濟、生產實踐及個人決策等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科學概念與科學探索能力,具體包括科學知識、技能、方法及科學品質。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對于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生物化學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1.2當前大學生生物化學科學素養的現狀。首先,生物化學專業的學生對專業科學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基礎知識扎實,對生物化學技術的發展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但由于對前沿科學技術知識、研究方法了解甚少,實踐技能薄弱,學生對于生物化學科研精神的理解不夠深刻。從相關調查數據中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雖然知道生物化學的特點,但對高新技術的應用與研究認識不足。有將近50%的學生盲目地跟隨專家或者他人的觀點,在探索求知上缺少自己的看法,視野狹窄、目光短淺,受科學功利主義影響大,缺少實驗、實踐求證精神。高校教學只重視生物化學的常規教學,科研活動少,培養學生科學技能的課程設置比較少,學生參與度低,很難提高科學技能,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其次,生物化學的科學結論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科學素養問題包括3個方面:(1)普遍存在抄襲他人實驗報告結果的現象。例如,在生物化學教學的關于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測定的實驗中,在一個班級中,幾近50%的學生出現實驗報告數據類似或相同的現象,實驗結果盲目接近理論值;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學生不知道如何分析,沒有真正理解實驗原理,只是一味地重復實驗操作。當前,在中國學術界中,剽竊風氣和抄襲現象嚴重。有的學生抄襲部分內容,甚至全部抄襲,將別人的文章拿來,署上自己的名字和單位后直接發表。學術界的抄襲行為與實驗教學中的抄襲現象有很多相似性,這種抄襲行為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創新動力,不僅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影響國家科技水平的提高[2]。(2)偽造數據的現象比較多。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活性測定實驗中,需要以實驗結果展示實驗,很多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獲取測量值的標準范圍,并以此為依據推出實驗檢測數據。在當前生物化學實驗之前,學術界部分人員就已經預設了實驗目標,如果實驗數據與預設目標不相符,實驗人員可能會以預設目標為基準,修改實驗中的數據,確保實驗體系的完整性和所發表文章的良好影響。這種偽造實驗數據的現象一般不會被發現,但會對其他科研人員產生誤導,對生物化學科學的研究與探索產生不利影響。(3)部分學生為了獲得高分,在實驗課中與老師拉近關系。在學術界,有的人為了評職稱或者立項評獎,不惜通過請客、送禮的方式達到目的。如果不能及時制止這種風氣,培養的所謂“科技人才”也是不合格的。

2生物化學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意義

2.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物化學教學的主要方向是為社會發展培養綜合性技術人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戰技能,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和科學方法發現和解決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方法不斷創新、判斷和決策的能力,最終為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人才。2.2有助于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發展,生物化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此,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積極創新教學觀念,設置新的教學模式,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規劃。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創設濃厚有趣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創新的能力。2.3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現代社會需求變化的認識。信息化社會科技突飛猛進,知識創新與應用日益凸顯,生物化學專業的學生想要更快地融入社會、更好地勝任崗位需求,就必須正確認識現代化社會需求的變化,全面提高科學素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現代社會不斷提出新的科學研究課題,迫切要求高校生物化學專業為科學界培養所需的人才,學生只有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才能順應時展需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3]。2.4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讓學生秉承科學探索精神,以科學探究的精神學習,除了學好生物化學知識外,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自然和社會環境,在未來的就業中具備科學探索精神,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3生物化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于生物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3.1課堂教學中加強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融合。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作研究,研究對象非“實物”,理論知識內容晦澀難懂,代謝反應復雜錯綜,知識體系專業性強且更新迅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深奧抽象的內容與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有趣的生活場景或者具體事例相聯系,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動態化,激發學生不斷探索研究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生物化學中講解“蛋白質”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由細胞組織聯想到人類社會,細胞中的各類蛋白質遍布細胞的各種膜區和組分,參與到人體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細胞蛋白質的分選就像人與社會的關系,社會生活與工作中,每個人基于自身特點在不同的工作崗位發揮自己所長,共同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4]。總之,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運用發散性思維,將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并采用多媒體手段,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象生動,更易于理解。3.2以創新發展的眼光,在教學中引入具有前沿性的學科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不斷創新發展,推動生物化學的快速發展,教學內容也不斷更新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入具有前沿性的學科內容和熱點,引進國際上先進的科學成果和科學技術。同時,以科研引導促進教學發展,培養科學研究型人才,使學生在掌握生物化學基礎內容后,鍛煉其解決科研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將科研成果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以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啟迪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精神。3.3增加生物化學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的比例。不同于其他的實驗課,生物化學實驗是獨立于生物化學理論之外的一系列技術方法,涉及的許多實驗技術可以延伸到生命科學的眾多領域。利用這些技術方法甚至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科研項目,這是其他實驗課不具備的優勢。然而舊的實驗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這一優勢,設計實驗過于單一,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只是機械被動地按照實驗講義完成實驗,很少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參與度低。綜合性實驗注重知識的綜合應用,具有較為復雜的實驗原理與實驗步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工作原理、正確使用實驗儀器,鍛煉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性實驗是學生基于實驗項目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實驗材料的準備、實驗所需的試劑及實驗的進程,都是基于自己的時間安排。設計性實驗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當前,高校生物化學因為課時少、實驗條件有限,實驗主要是基本操作和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與設計性實驗的安排少,甚至沒有安排,這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能力[5]。3.4遵循“科學性、可行性、實用性”的原則。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按照相應原則有計劃地提高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確保選擇實驗材料的自主性,在綜合設計實驗中鞏固已經學習的理論知識和掌握的技術,并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整理和分析,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采取“科學分組”的形式探討生物化學前沿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采取“科學分組”的形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針對生物化學的研究領域和應用自由探討,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互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了解生物化學的意義。針對一些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也采用分小組的形式,每個學生擔任不同的職務,共同完成課題工作目標。例如,實驗課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驗課的設計、準備以及收尾工作中,即完成實驗設計后,小組成員按順序提前一天到實驗室進行實驗準備,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器材的配齊和清洗、實驗試劑的配制和分裝等準備工作。實驗準備是完成整個實驗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可以在這期間學到更多的統籌配置以及相關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科學分組不僅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有助于拓展理論與實驗教學。此外,在教學中,教師應有計劃地將一些科研計劃介紹給學生,鼓勵學生參與到研究活動中,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文獻資料,了解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鼓勵學生撰寫相關的文章。3.5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生物化學研究范圍廣,與人類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對此,在教學中應聯系生活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相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不斷探索創新的精神。組織豐富的生物化學課外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調查或者實習等途徑,讓學生深入自然和社會生活,積極探索與創新,并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為學生創造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科學素養。3.6加強培養學生的學術道德。首先,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針對相關學術不端行為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強調生物化學這門學科對于生命科學的重要影響,既重視理論課程,也同等重視實驗課作為理論課的深化與延伸作用,加深學生對生物化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其次,向學生宣傳和普及抄襲和偽造數據的危害,這種抄襲他人研究數據的行為嚴重危害到他人的權益,應大力倡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意識到只有通過自己努力研發獲得成果,才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再次,嚴格管理實驗過程。第一,加強實驗過程的監管,防止學生抄襲偽造實驗數據;第二,加強對實驗數據記錄的管理,堅持處理數據的嚴謹性,將原始數據一次性記錄在實驗記錄本中,避免抄寫過程中對原始數據的涂改;第三,書寫實驗報告時,重點強調實驗結果討論部分的內容,對于實驗結果不理想的學生,認真分析其實驗數據,幫助他們尋找和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當發現抄襲偽造實驗數據的現象時,要及時批評和教育[6]。最后,針對實驗課種類多、內容單一、時間少的問題,積極改進實驗課內容,將相近的內容整合簡化,以節省更多的實驗時間。同時,將實驗課的時間集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完成實驗,為防止抄襲實驗數據,可以通過多樣化、差異化的實驗來測試樣品[7]。

4結語

第5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研究生平臺課;高級生物化學;科研能力和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3-0215-02

一、高級生物化學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本科生物化學或基礎生物化學是生物類和相關專業課程體系中最重要、最抽象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其原理、技術和方法已廣泛滲透到了眾多其他相關學科,并日益推進這些學科的發展和進步。研究生平臺課高級生物化學是介于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之間的一門平臺基礎課。它既是本科(基礎)生物化學的提高和深化,又是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等的基礎。課程旨在讓學員在已有生物化學及相關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和拓寬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高層面、多方位地認識生物化學的基本原理、事實和現象,強化生物化學實驗理論、技能、分析能力。促進學員相關研究的合理實驗設計,提高其科研素質,培養其良好科學精神。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推進,研究生教育日益發展,生物化學在相關學科中的不斷滲透,其研究手段日益普及,愈來愈多的研究生專業培養方案將“高級生物化學”課程列入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研究生高級生物化學課程的高校和專業也越來越多,研究生收益面愈來愈大。目前,高校科學研究的主體是研究生群體。大多數研究工作都是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具體實施研究完成的。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科研素質直接影響科研的發展。因此,在研究生高級生物化學的課程教學中,如何以科研能力培養為導向,強化其科研素質,是本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一直是我們多年高級生物化學平臺課教學實踐中積極關注、思考并不斷實踐探索的問題。

二、高級生物化學課程中科研能力培養

1.課程內容選擇的基本原則。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我們確定了三個基本原則。①根據學員基礎確定教學大綱,目前,西南大學每年選修高級生物化學課程的研究生(主要為碩士生,少數博士生和海外留學生)約240人。涉及西南大學12個學院和研究所近20個專業。學員來源背景多樣,基礎差異較大,專業差異對課程要求不同,因此我們根據學員的基礎生物化學知識背景確定了切實可行、符合實際的教學大綱。②優選內容,自成體系,當前國際公認的生物化學權威教材是《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David L. Nelson and Michael M. Cox Eds)和《Biochemistry》(Lubert Stryer Eds)。前者主要是本科生教材,后者主要為研究生教材。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從這兩本教材中精選內容,主編出版了《高級生物化學》中文教材(李關榮,王貴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并制作了相應的英文教學課件。內容設置了5個模塊:蛋白質結構、功能及研究技術模塊、基因結構及研究技術模塊、生物膜、跨膜轉運與信號轉導模塊、基因表達與代謝調控模塊,以及機動專題模塊。設置前兩個模塊,是因為生物重要大分子核酸(基因)和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研究是生物學研究的重大而永恒的主題,而本科生物化學講得很膚淺,在理論和技能上都不能很好地滿足研究生從事相關科學研究的需要;第三個模塊的選擇,主要是因為在本科階段對生物膜結構及跨膜運輸沒有系統講述,信號轉導很少觸及,而這部分內容與生物對逆境的響應、抗逆性的形成密切相關,也是逆境、抗性生理等的主要研究方面;第四個模塊的基因表達與代謝調控是非常復雜而綜合性很強的內容,學員在本科階段沒能很好理解;機動專題模塊旨在補充最新進展或靈活擴展教學內容,主要反映生物化學的迅猛發展,針對學員的具體情況和發揮任課教師的創造性的開放性方面。五個模塊的內容相互關聯,自成體系。經近些年的使用,效果很好,頗受學員歡迎。③在本科生物化學基礎上實現“補缺”、“提升”、“納新”、“系統”和“雙語”,“補缺”指的是補充那些在本科生物化學(包括實驗)教學中由于課時限制沒有學習而又很重要的內容,如蛋白質尋靶、生物膜和跨膜轉運、生物信號轉導、蛋白質研究技術等章;“提升”指的是對本科生物化學中粗淺涉獵的重要內容進行拓展和強化,如蛋白質的結構、蛋白質功能等章;“納新”指的是納入新的生物化學知識,如代謝調節策略、生物信號轉導等;“系統”指的是整個課程教學內容的關聯性以及每章內容的系統性;“雙語”指的是教材為中文,課堂展示為英語,講授為雙語,使學員能夠用雙語學習、雙語思維,培養其閱讀英文科技文獻的能力。這些特點使得高級生物化學有別于本科基礎生物化學。

2.強調研究技術的原理、方法和用途。①強化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理論的教學,如開設蛋白質研究技術、基因研究技術兩章,設置重組DNA技術一章供學員自學。在生物膜和跨膜轉運一章中,介紹了膜研究技術和酶學技術在膜轉運中的應用等。②編制中英對照《高級生物化學習題詳解》,編制了《高級生物化學習題詳解》,含110多道復習思考題,以供學員復習思考,強化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知識。③采用興趣教學法,聯系生活和研究生研究實際,生物化學內容復雜、抽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量地列舉反映生物化學基礎知識的生活事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難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學過程中還積極關注學員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幫助學員分析研究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和某些實驗現象,指出可能的解決辦法。

三、強化學員科學研究思維,培養學員科學精神

1.注重生物化學發展史的教學。特設生物化學重要人與事(Biochemistry:Key Events and Personages)一章內容。系統介紹了近80位對生物化學做出重要貢獻的生物化學家(大都是Nobel獎得主)的生平、科研經歷、主要貢獻等。增進了學員對生物化學重要原理的理解,培養了學員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

2.巧用課程論文,引導學員閱讀學科前沿文獻。根據多年高級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積累,課程組制作了《生物化學前沿研究導讀論文集》,共收集近5年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200余篇(PDF),供學員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和興趣選讀,指導學員閱讀前沿研究英文近刊,了解學術前沿,培養其英文文獻閱讀能力,彌補其在大學階段專業英語的不足,為今后撰寫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奠定基礎。

3.嘗試將學術報告引進課堂。適當將學術報告引進高級生物化學課堂,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做法。根據具體情況,每年我們都邀請相關學術專家對當年學員做1次學術報告。如2011年邀請了英國University of Bristol 的病理學和微生物學Xiaoli Xiong博士為190余位學員做了題為“Structures of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Protein Qnr and its Mechanistic Implication:Conserved Loops Directing Its Protection Activity”的精彩的學術報告;又如2012年邀請了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的Huangquan Zheng教授對學員進行了題為“From root hairs to corticospinal neurons:The tubular ER network and directional cell growth”的學術報告;再如2013年邀請了加州大學Davis分校知名教授、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William J Lucas做了題為“Series Lectures on Research Paper Writing for High-ranking Journals” 的報告。主要內容包括Scientific Journals & YOU,Ethic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 Publishing,Code of Conduct & Ethical Principles in Science, Misconduct in Research,Preparing to Write Your First Manuscript:Things You Should Not Do,等等。這些多樣的學術報告,既讓學員了解了學科前沿知識,又讓學員得到了學術交流鍛煉,還培養了學員的科研思維和科學精神,效果顯著,學員反響強烈。

4.專設高級生物化學機動專題模塊,以適應生物化學的迅速發展。如先后特設“螺旋與生命”(Helix and life)、“大腸桿菌對生物化學的貢獻”(The Contribution of E. coli to Biochemistry)、“從孟德爾到莫里卡”(From Mendel to Monica)、“現代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沖擊”(Impact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on Human Society and Life)、“生物化學重要人與事”(Biochemistry:Key Events and Personages)等。可選擇這些內容與學員探討,或供學員自學思考。

在受益面大的研究生平臺理論課高級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質,是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根據學員的知識背景和專業需求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大綱,優選教學內容,彌補和拓展學科知識,自成體系;強化課程的實驗技術理論的解析,有針對性地引導學員閱讀學科前沿文獻,適當將學術報告引進課堂,對于培養學員的科學思維能力、學術交流能力和科研設計能力至關重要。這些課程教學改革,有助于正在成長的青年科學家良好學術道德、科學規范和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的習成。

第6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醫衛類高職院校;生物化學;教學反思

醫衛類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肩負著為基層培養技術技能型醫衛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推動“健康中國”與“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1]。生物化學是醫衛類高職院校各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之一,但因其內容抽象、知識繁雜,學生學習難度大、興趣低,導致生物化學教學實效偏低,并直接影響到了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2]。教學反思是教師以提升教學實效為目的,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維度來分析和審視教學活動的開展,并在后續的教學中結合反思進行合理調整的一種教學研究方式,對教師自身職業發展與教學實效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因此,結合醫衛類高職院校的特點,有效開展生物化學的教學反思,對于教學實效的提升、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意義。

1開展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

1.1對教學實效提升的重要意義。教學效果的提升不僅需要教師扎實的專業知識,也需要教師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教學定位,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因此,有效地開展教學反思對于教學實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通過教學反思可幫助教師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結構、專業學習興趣、思想特點以及專業培養目標等多方面的內容,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準備,并進行課中引導以及課后拓展,有效地提升教學實效;另一方面,通過教學反思可幫助教師逐步認清教學規律,教師不僅可以將自身教育教學放在這一教學規律中去比對,發現缺陷和不足,并及時調整和修正,而且還可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靈活運用這些規律來提升教學實效。1.2對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研究能力是決定教師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積極地開展教學反思能幫助教師迅速地發現自身的不足,總結成功的經驗,對教師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通過教學反思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樹立自我批評、自我評價、自我指導的意識,還能幫助教師樹立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從理想信念的根源上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另一方面,通過教學反思還能進一步培養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能迅速發現教學內容選擇以及教學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在查閱資料、請教專家、研究學生等過程中無形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能力。此外,教學反思能幫助教師不斷嘗試換個角度,換個身份去思考,并不斷采用新的方式、理念、措施來解決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這一過程能幫助廣大教師找到努力的方向、前進的動力,進而有效地化解教師的職業倦怠。1.3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它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來進行指導,也需要職業院校的廣大師生共同實踐。教學反思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一方面,積極開展教學反思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具體實踐,教師開展教學反思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教學實效的提升,進而推進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這是對職業教育改革理念最直接最具體的踐行;另一方面,廣大職業院校教師還能通過撰寫反思日記、教研文章,開展教學研究等方式將自身的體會、收獲上升至理論的高度,并形成較為系統的職業教育理論,這些理論大多專注于某一特定的群體或某一特定的學科,不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職業教育改革的實踐理論。

2反思的具體內容

2.1對教學對象的反思。教學對象是教師教學活動組織的重要參與主體,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興趣與思想動態是教學反思的重要內容。通過筆者的研究與反思發現,醫衛類高職院校學生具有以下特點:首先,他們是大學生,具有大學生普遍的特點。他們思想前衛,思維活躍,敢于嘗試,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但心智不成熟,自我意識突出,容易迷失自我。其次,他們又是高職院校的學生,表現出了文化基礎薄弱,生物、化學知識結構不完善,專業學習興趣較低,學習能力欠缺。最后,他們是醫衛類的學生,畢業后將直接從事與人民生命健康相關的工作。相比其他專業的學生,社會對他們的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充分地利用學生的優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與學習能力,在教會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應成為生物化學教學組織的重點之一。2.2對教學內容的反思。生物化學是醫衛類高職院校各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之一,是一門內容抽象晦澀,知識點密集,學科交叉復雜,知識信息發展迅猛,且具有很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學科。通過筆者的研究與反思發現,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生物化學主要是從分子水平來討論生物體的結構組成、物質轉化以及代謝調控,其中涉及的分子種類繁多、代謝調控途徑多變,專業術語抽象,導致學生學起來枯燥,教師教起來辛苦。第二,生物化學中繁多的分子種類、多變的代謝途徑決定了其與生物學、化學、生理學、藥理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學生某一知識結構的欠缺都將給生物化學學習帶來巨大障礙,教師也容易在教學組織過程中不能準確把握重點。第三,當今時代是生物信息的時代,大量的生物化學技術、理論層出不窮,對生物化學的學習和教學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如何將抽象晦澀的生物化學內容變成形象具體的知識,如何對密集的知識點進行合理歸納,對復雜的學科交叉進行有效梳理,對學科最新進展進行及時傳遞也應成為生物化學教學組織的重點之一。2.3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有效提升教學實效最為直接的手段,生物化學“教學雙難”的特點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筆者的研究與反思發現,在生物化學的教學方法上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對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的研究關注太少。在教學準備、課堂教學組織以及課后教學成果鞏固的過程中往往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忽略了教學方法的研究,導致知識傳遞的有效性欠佳。其次,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用活。通過反思,筆者發現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少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研究與優化,基本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的層面,這不僅導致了教師教起來累,學生學起來難,而且進一步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最后,現代的教學方法沒有用新。通過反思筆者使用的現代教學方法,最常見的就是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展示,較少使用現代技術組織討論、布置作業、引發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現代教學方法的效率,導致現代教學方法的優勢不能充分發揮。因此,積極開展對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研究,用活傳統教學方法,用新現代教學方法也應成為增強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2.4對教學效果的反思。傳遞專業知識與思想價值是教學工作開展的核心要義,也是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通過對教學效果的反思發現,大多數學生能較為深刻地掌握生物化學的重要知識點,能夠順利地通過考試,但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學生對于生物化學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無法深刻理解,大多數學生認為掌握專業知識是生物化學課程的唯一目標,對于教師所傳授的專業知識大多認真對待,但對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大多抱著一種聽故事的心態來對待,這就導致了傳遞思想價值的教學目標難以達成;另一方面,學生生物化學學習方法未掌握,大多數學生在生物化學學習時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知識點的記憶,既不會“巧記”也不會“類比記”更不會“理解記”,由于生物化學中生僻晦澀的詞匯相對較多,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正是由于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生物化學學習,導致學生生物化學知識體系難以形成,學生掌握的大多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識點,并未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網絡結構,并導致了“考前突擊,考后全忘”現象的發生。

3提升生物化學教學實效的策略

3.1樹立反思意識,在深入開展反思中提升教學實效。一是要加強教學反思理論學習。教學反思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有意識的探究,掌握教學反思的基本理論是確保教學反思效果達成的必備條件。教師作為反思的主體,一方面可以通過大量閱讀、查閱文獻、參加培訓等方式來系統掌握教學反思的內涵、特征、形式以及教學反思的具體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可通過積極開展教學反思研究來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從而站在更高的視角、更廣闊的視角來進行教學反思。二是要注重教學反思能力提升。開展理論的研究就是為了指導實踐,教師可以通過積極撰寫反思日記、做好教案批注、加強同行交流、邀請專家指導等方式來訓練和提升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三是要強化教學反思結果運用。教學反思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注重教學反思結果的運用,在反思的基礎上通過及時地優化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設計、完善教學方法等方式將無形的教學反思實踐轉化為有形的教學實效提升。3.2注重學情研究,在全面了解學生中提升教學實效。學生是教學活動最為關鍵的主體,學情研究是教學反思開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進行教學組織與管理的必要前提,更是教學實效提升的有效保證。在開展教學反思的過程中,一是要注重學生知識結構的研究。對于醫衛類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大多知識結構不完善,在生物化學的學習過程中缺少必要的生物學知識與化學知識儲備,因此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要注意由淺入深,從基礎的知識來引出生物化學知識點,從常見的案例來引導專業的思考;另一方面要注意將抽象晦澀的理論轉化為具體通俗的語言與案例,不僅能讓學生充分理解,還能讓學生記憶深刻。二是要注重學生專業興趣的研究。有研究表明[4],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在專業選擇“跟風”,學生專業學習興趣低下,這不僅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更是嚴重阻礙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在進行生物化學教學組織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采用案例教學,并將社會關注的問題引入課堂來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比如將“毒奶粉事件”引入蛋白質的標志性元素“N”的講解,將“毒疫苗事件”引入蛋白質變性的討論。三是注重學生課堂表現的研究。學生課堂表現最能反映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學生眼神充滿歡欣,說明知識點都懂了,沒有必要過多解釋或強調,但學生充滿疑惑的眼神則說明還不是太明白,教師就應該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選擇是否合理,語言的表達是否通俗準確。3.3開展專業研究,在優化教學內容中提升教學實效。專業是課程開設的基礎,任何形式的教學反思都應為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服務,開展專業研究是生物化學教學反思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內容優化的基本途徑。一是要研究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總目標,但是對醫衛類高職院校來說,不同的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還是略有不同的,因此對待不同的專業在教學內容上也應有所取舍才能提升教學實效。對于護理類專業要淡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要注重學生動手技能的培養,對于臨床專業則要將與生物化學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治療作為學習的重點,而對于藥學類專業則要關注生化類藥物的作用機理。二是要研究專業的就業去向。學生就業去向的不同決定了他們所需的專業技能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將來需要從事與人打交道的專業可能需要提升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要幫助他們學會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對于將來從事技術性較強工作的學生則要培養他們刻苦鉆研的精神。此外,還要研究專業的發展趨勢,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適當融入一些本專業的前沿知識,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迅速適應社會和專業的發展。3.4拓展教學方法,在豐富教學方法中提升教學實效。生物化學“教學兩難”的局面對生物化學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拓展教學方法應成為生物化學教學反思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要加強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教師在進行生物化學教學準備、教學組織以及教學總結的過程中都應該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通過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其他課程的一些成功的經驗,來不斷地充實和完善生物化學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廣泛閱讀、撰寫教研論文等方式來對生物化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二是要用活傳統教學法。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傳統教學法仍是生物化學教學的主流教學方法,但如何用活傳統教學法也應成為優化教學方法的重要備選項。一方面要用活講授這個主陣地,在課程講授的過程中通過采用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合適的案例來讓傳統教學法煥發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用活板書,相較多媒體課件,傳統板書具有啟發性、靈活性、放大性等多種特點,教師可以通過表格式、對比式、簡筆畫等方式來系統地呈現出生物化學的知識結構。三是要用新現代信息教學法。現代教學方法有利于將晦澀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形象具體的知識,對于學生知識的理解、學習興趣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何用新現代信息教學法也應成為教學反思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時不應將現代信息教學法停留于多媒體課件教學,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組織討論、啟發學生思考。3.5挖掘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開展中提升教學實效。醫衛類高職院校學生將來大多要從事與人民生命健康相關的工作,因此對其政治思想的要求顯著高于其他行業。傳遞思想價值雖不是生物化學課程的主要目標,但其中卻蘊含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所以生物化學也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的過程中應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比如可以通過我國對生物化學發展貢獻的介紹來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對胰腺炎發病機理的介紹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對“毒奶粉”“毒疫苗”事件的介紹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另一方面在“課程思政”的開展中也應該注重加強協調互動,通過加強與輔導員的溝通交流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加強與思政課教師的交流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讓生物化學的“課程思政”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確,進而形成“課程思政”的育人合力,提升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黃澌.醫衛類高職院校在“健康長沙”戰略實施中的作用發揮研究[J].科教導刊,2019(9):7-8.

[2]郭赟婧,方敏,陳曉姣.現代醫學模式下醫衛類高職生物化學課程改革實踐及反思[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7):24-26.

[3]苗培周,曹雪梅,耿會賢.師范生教學反思能力現狀分析與培養策略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3):33-35.

第7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 雙語教學 措施

生物化學是當今發展最為迅速的前沿學科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生物化學理論及相關技術涉及農學、食品、園藝、植物保護、土壤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林學、醫學、藥物學等各個領域。在我校培養的本科生中,需要修讀生物化學課程的就有近40個專業之多。

21世紀既是生命科學的世紀,更是信息化的世紀。新時代的到來,要求高等學校的教學工作做到與時俱進。本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強調各大學要逐漸推廣雙語教學,明確要求各高校在10%左右的專業課中使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將生物化學課程的核心知識、基本理論以及最新的研究和應用技術傳授給學生,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得不研究的課題。毫無疑問,應用雙語教學能使我們的教學工作適應時代的發展,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吸引學生努力地追蹤學科發展的動態和進展,也有助于使學生更快速地接觸到國外生物化學的最新理論和技術,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幾年來,我們在生物化學教學實踐中嘗試了雙語教學的方法,不斷摸索經驗,為繼續完善雙語教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1 生物化學的課程特點

生物化學是生物領域的主體課程。要學好生物化學這門課程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生物化學課程有以下若干特點。

1)生物化學知識體系龐大,內容復雜抽象

生物化學主要討論生物分子的結構、生命物質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生物分子的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的關系等。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的最重要基礎學科。生物化學的知識點密集,信息量大。有人認為生物化學的知識是個無底洞,其實這種比喻一點也不過分。由于生物化學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探討生命的本質,其研究范圍涉及生命過程的所有環節。而生物分子種類繁多,代謝途徑多變,反應機理復雜,內容抽象,多數人學習起來都感覺枯燥乏味。因此使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程學習產生一種“斬不斷,理還亂”的感覺[1]。

2)知識點交叉聯系,系統性和邏輯性強

生化物質的代謝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生化物質多種多樣,每種物質代謝均包括合成與降解。而降解和合成的途徑各有不同的方式;任何一種代謝方式又由多個化學反應構成;每個化學反應都由一種特定的酶催化;每種特定的酶又有不同的同工酶分子形式;每種同工酶又有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不同的同工酶催化反應所要求的條件不同,其催化的機理各異。各種代謝反應又互相交叉,所有代謝反應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狀系統,分支點多,物質的相互轉變體系復雜。如此等等,足以說明生化代謝是錯綜復雜的。但是,盡管如此錯綜復雜,生物體的各種代謝途徑卻是有條不紊的,各種代謝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表現出極強的邏輯性。

3)學科發展迅速,新的實驗方法不斷出現,新的研究領域不斷開拓

隨著21世紀生命科學新紀元的到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2],生命科學推進到以核酸、蛋白質及其他重要生物大分子為中心的分子生物學時代[3]。生物化學作為生命科學中領頭學科之一,其知識已滲透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尤其是生物化學的各種現代實驗技術和研究方法迅速向各學科滲透,使生命學科的各個領域的研究充滿活力,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細胞學、遺傳學、神經解剖學、醫學、藥物學等學科的飛速發展都與生物化學的眾多研究成果緊密聯系。可以說,生物化學的發展是生物學各領域發展的領頭羊。

如此看來,高等學校的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體系的完善,是培養現代化生物科學人才的重要措施。

2 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實施雙語教學是我國教學改革的主流方向。國內有識之士都紛紛強調在高等學校本科生部分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生物化學作為生物科學領域的重點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尤為必要。

1)雙語教學是培養國際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當今的社會,科學技術發展一日千里。世界上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項新技術產生。同樣,生物化學領域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各種新的實驗方法和新的研究手段不斷涌現。我們要培養的面向世界的復合型優秀人才應當具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能夠隨時了解學科的新進展,隨時掌握國際上的最新的實驗方法和最先進的研究手段。而這些新進展、新方法、新手段等信息大多來自英文的報道。世界上權威的生物化學期刊、書籍、網絡信息、數據庫等基本上都是使用英語出版;國際學術會議也是使用英語進行信息交流。雙語教學可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可以引導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主動或被動地接觸和應用英文,掌握生物化學學科的英文術語,因而可提高學生閱讀英文專業原著的興趣,有利于其國際交流能力的提高。深化開展雙語教學,使學生更快速地接觸國際生物化學的最新理論和技術,追蹤學科發展的動態和進展;可見,雙語教學是培養國際型人才的重要途徑[4]。

2)雙語教學是促進學科教育發展與世界接軌的需要

以信息、信息、知識和經濟全球化為特征的當今時代,國際間學術交流和合作辦學日益頻繁。高等學校的教師與國際上有關院校的交流越來越多。同樣,本科教育也要與國際上的教育接軌。我校每年都派出部分本科生到日本、泰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家進行短期訪問、交流和學習。其它國家的本科生也經常來我校進行短期學習和交流。雙語教學同時使用中文和英文進行教與學,一方面促使教師以最快的速度準確地接收和理解學科最新的信息和核心理論,并及時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及時接受國際先進的科學理念和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又促進了學生從觀念上和知識格局上融入了國際行列,從而使自己逐漸成為高素質的開放型、開拓型優秀人才。

3)雙語教學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需要

教師的英文水平直接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開展雙語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驗技能,還必須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漢語與英語進行授課。要達到這種水準,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壓力和挑戰。面對這種壓力,教師在擴展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刻苦地提高個人的英語運用能力。壓力就是動力。在上課中教師不斷重復說專業詞匯,在學生提問中不斷使用英語。這種實踐將使教師的專業英語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這樣,教師在英語口語、閱讀英文文獻、提煉英文信息、撰寫英文論文等教學和科研中就會得心應手。因此,通過雙語教學的訓練,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英語水平,又能使教師快速掌握學科發展的前沿,從而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3 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的方法探索

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的開展并非易事。幾年來,我們在雙語教學中不斷探索,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逐漸掌握了一些教學規律。

1)雙語教材:學生的學習是離不開教材的。既然是雙語,就必須具有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雙語教學是在某一個專業的全體學生中實施的,而不是優選出幾個精英學生來進行雙語教學的。如果只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對于一些英語水平稍差的學生就不容易順利閱讀原著,不能正確理解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不能正確掌握基本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就會害了一些學生。相反,若只有中文教材,學生沒有閱讀英文原著的機會,專業外語能力也就無法提高。因此,我們采用了一本中文教材和一本英文原版教材。這樣,在講授每一章后,學生可以綜合閱讀中文和英文教材,對照參考,從而收到較好的效果。

2)必須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好處是公認的。首先,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預先將要講授的內容做好課件,上課時通過電腦設備在課室中投影出來,這樣就避免了傳統教學在黑板上書寫速度慢、浪費時間、又打斷教學思維的弊端。其次,多媒體教學既提高了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又不影響授課的連貫性。第三,在同等的時間內,多媒體教學傳授的內容比傳統教學方法傳授的內容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的信息量。第四,能夠化抽象為具體,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4,5]。第五,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是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的必備手段。

3)引進國外英文版圖片:生物化學的教學離不開圖片。為了搞好雙語教學,我們特地從國外有關學校引進了一批生物化學的彩色英文版圖片。這批圖片制作精美、色彩鮮艷,用英文標示。在教學中,每一章都采用相應的彩圖,大大地加深了學生對相應知識的了解,加深了學生生化知識的英文語感。

4)引進英文動畫視頻:為了創造直觀和生動的教學效果,我們從國外有關院校引進了一批制作精美的動畫片。這些動畫片用英文原聲解說,有利于學生鍛煉專業英語的聽力。配合每一章節的相應知識點,播放相應的英文動畫片。清晰規范的英語講解,配上動聽的音樂,學生就能非常容易地理解有關內容,大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高度集中,就連打瞌睡的機會都沒有了。教學效果就成倍提高。

5)期末考試使用雙語試卷:在進行了雙語教學以后,期末考試使用雙語試卷。即是部分試題使用中文,部分試題使用英文。其中純英文題占總分20-30%。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這種試題比例是較合適的。

4 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的一些體會

雙語教學是教學改革中的一項新生事物,只有勇于實踐、不斷摸索、總結經驗,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我們的體會有:

1)雙語教學應在高年級進行:進行雙語教學,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因而應該在高年級開展。一、二年級的學生正在學習基礎英語,此時對于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難于接受。在低年級強硬實施雙語教學難于有好結果。因此,雙語教學應該在三、四年級進行。

2)時間必須保證:雙語教學既有中文,也有英文,學習起來其難度要比單用中文教學大得多。因此實施雙語教學的課程,其學時數應該適當增加。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各學校的教學條件會越來越優越,雙語教學這個新生事物必將越辦越好。

參考文獻

[1] 李慶章,高學軍.動物生物化學的課程特點與學習方略[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76-77.

[2] 中國科學院遺傳學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暨華大基因中心.“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0,27(4):339.

[3] 編者.21世紀的生命科學——鄒承魯教授訪談錄[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0,27(1):3-5.

第8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生物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不論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知識還是代謝相關知識的獲取,都離不開系統的實驗研究。在教學中,怎樣體現生物化學實驗課程對理論教學的補充,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許多問題需要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生命科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生物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實驗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在近年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從實驗方法更新、實驗前準備、實驗過程控制、實驗外開放實驗室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

一、依托現代化實驗手段,更新實驗方法

我校生物化學實驗課程長期使用王秀奇等主編的《基礎生物化學實驗》,由于教材出版多年,實驗雖然經典,但有些技術手段顯然已經跟不上科技進步的腳步。例如在花椰菜核糖核酸提取鑒定、酵母核糖核酸提取實驗中,反復使用到布氏漏斗分離沉淀,而我們根據實驗條件,更新為離心機分離沉淀。在取用液體時,移液管的使用是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但對極少量的液體取量,我們為學生提供了移液器。這些新儀器的使用,增加了學生對生物化學實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將準備實驗作為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基本內容

在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準備實驗,講授實驗,然后學生操作、記錄結果、撰寫實驗報告,學生按照既定程序完成實驗任務,并不能真正理解實驗的全過程。于是我們要求學生走進實驗教學的幕后,了解并協助甚至主動承擔生物化學實驗的準備工作,并作為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在實驗準備中,學生獨立預習實驗的原理、方法、操作及相關試劑配制,獲得更多的基本操作訓練的時間與機會,如玻璃儀器的清洗,不同試劑配制、移液管、移液器、烘箱、高壓滅菌鍋、離心機、分光光度計、電泳儀的使用。通過實驗準備環節的訓練,學生更加理解實驗的完整性,提高實驗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許多院校也逐漸將實驗準備引入到教學中,并逐漸成為高校實驗課程教學的一種模式。

三、實驗中加強基本能力的訓練

生物化學實驗對實驗基本操作技能有較高要求,尤其在取用液體,樣品處理等方面,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實驗失敗。通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強化基本實驗技能,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基本的科研能力,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我們要求學生課前認真預習,參與實驗準備;另外盡量發掘上課效率。例如,在學生實驗操作時,充分巡視課堂,及時糾正實驗操作中的問題,和學生探討實驗中可能的失誤,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讓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并當場給出評語,方便學生總結。對學生失敗的實驗,一方面鼓勵學生仔細回顧操作過程,分析失敗根源;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機會重新實驗。

四、開放實驗室,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探索

第9篇:生物化學研究方法范文

生物化學課是高職院校教學重點內容,對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多方面價值意義。隨著高職教育體制深化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弊端日趨顯現,擬定符合高職教育體制標準的授課模式,才能推動技術型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生物化學是一門實用性的醫學基礎課,實際教學過程面臨著諸多問題,限制了大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綜合考察課堂教學實況,努力為學生建造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1]

二、生物化學理論

生物化學是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質的邊緣學科,其任務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從早期對生物總體組成的研究,進展到對各種組織和細胞成分的精確分析。隨著社會理論研究工作深入開展,生物化學理論成為學術界研究重點,綜合生物學、化學等理論知識,共同探討相關知識體系,對社會科研與發展具有實質性意義。此外,生物化學作為生物學和物理學之間的橋梁,將生命世界中所提出的重大而復雜的問題展示在物理學面前,產生了生物物理學、量子生物化學等邊緣學科,從而豐富了物理學的研究內容,促進了物理學和生物學的發展。

三、生物化學理論教學難點總結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校內專業設置與教學活動必須圍繞技術領域開展,以先進理論知識為中心實施教學活動。生物化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由于涉及內容面域廣泛,課堂教學活動存在諸多難點,限制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教學思想。高職院校重點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科教育以實用性為準則,共同培養不同專業領域人才。生物化學理論教學中,無論是學校或教師人員,均沒有建立符合學科教育準則的思想理念,限制了大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例如,醫學專業知識涉及面廣,生物化學課知識學習難度大,尤其在實驗課中要實際操作,許多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產生“排斥”心理[2]。第二,教學方式。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缺少方法與平臺,大學生個人潛能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阻礙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生物化學不僅涵蓋了多個領域的知識,對教師授課方法也具有特定要求,否則將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其中,“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尚未普及應用,學校長期單一注重生物化學理論教學,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得不到培養,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3]。第三,教學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有理論知識必須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檢驗,才能體現出理論知識的應用價值。目前,高職院校開展生物化學理論教學活動,大多依賴于理論知識教授,對知識應用培訓、理論知識操作、課堂實踐指導等方面缺乏引導,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四、“理論課”教學實踐改革對策

生物化學理論系統十分抽象,每一個知識領域涉及學科內容廣泛,大大增加了教師日常授課的難度。與此同時,高職教育對人才培養標準逐年增加,高職學生必須努力學好理論知識,才能對后期實踐操作提供科學指導。高職教育以實踐技能為培養目標,這些都依賴于理論知識學習與理解,“理論課”是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關鍵內容。第一,增強認知。從思想上增強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的認知能力,為課堂教學活動創造有利條件。生物化學通過對生物高分子結構與功能進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體物質代謝、能量轉換、遺傳信息傳遞、光合作用、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激素作用、免疫和細胞間通訊等許多奧秘。教師積極培養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認識能力,可使其對生命本質的認識躍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第二,關聯學科。任何一門學科都是相互關聯著的,生物化學教學也要注重科目之間的連貫性。例如,生物學中一些看來與生物化學關系不大的學科,如分類學和生態學,甚至在探討人口控制、世界食品供應、環境保護等社會性問題,都需要從生物化學理論角度入手,深層次挖掘理論知識之間的內涵。對涉及到學科知識的相關內容,教師要懂得把握理論之間的連貫性,共同構建新型學習平臺。第三,聯系實際。現實生活是知識的來源,生物化學理論與實際生活存在密切關聯,從社會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是不可缺少的。現階段,生物化學是在醫學、農業、某些工業和國防部門的生產實踐的推動下成長起來的,反過來,它又促進了這些部門生產實踐的發展。因此,教師可結合社會發展實況,對生物化學理論進行詳細講解,提高了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知水平。

五、“實踐課”教學案例綜合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老外3p爽粗大免费视频 | 久久久久毛片成人精品 | 亚洲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三级 | www.成年人| 亚洲图片 自拍 | 日本特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 欧美亚洲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久久久9999久久精品小说 | 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 hd欧美xxx欧美极品hd | 欧美激情视频一级视频一级毛片 | 成年人网站在线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影院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 亚洲在线久久 | 手机在线播放视频 | 特黄特级a级黄毛片免费观看多人 | 国产成人综合怡春院精品 | 欧美一区二区aa大片 | 久久精品综合免费观看 | 免费一级毛片正在播放 | 亚洲天堂久久新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一区 | 亚洲视频区 | 欧美丰满大乳大屁股毛片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 久草视频网站 | 国内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 作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性视频福利在线看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 韩国美女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 最新9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 | 黄色美女视频免费看 | 国产自制一区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