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火山旅游資源的獨特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1 阻力面理論的基本含義
景觀生態學家俞孔堅博士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生物物種遷移過程中的阻力面概念,并建立了判別模型,俞孔堅博士用阻力面理論來識別景觀生態安全格局的狀態。在阻力面理論中物種對景觀的利用被看作是對空間的競爭性控制和覆蓋過程,而控制和覆蓋必須通過克服阻力來實現,即阻力面反映了物種的空間運動趨勢[1]。
2.2 地阻力面理論分析
在旅游開發建設中引入的阻力面概念,則應當是反映具有相當價值的旅游資源點、資源區克服阻力實現開發建設規劃,不斷擴大規模,參與旅游市場競爭的能力在空間的運動趨勢。因而,建立這樣的阻力面的旅游地最小累積阻力模型(TMCR)的因素則應從資源點、資源擴展阻力及其因子等幾方面考慮。旅游地最小累積阻力模型公式如下:
附圖
式中:TMCR——某個地區內所有資源點擴散到空間某一點的最小累積阻力;
f——某個待定的正函數;
D[(K),ij]——以資源點i為圓心,以其中心開發建設的景區j向外輻射的半徑;
R[,i]——以資源點為主要開發對象的景區j在開發建設中的阻力,由當地的基面特性和資源點本身的擴散能力(市場競爭力)決定;
n、m——分別是資源點和景區類型的數目。
K[,i]——從源j到空間某一點的路徑數目。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確定模型中的R[,i]值時,要考慮兩個方面因素的情況,一是當地基面特性,二是資源點本身的 擴散能力(市場競爭力),其包括的具體影響因子可如圖1所示。
附圖
圖1 影響資源點本身的擴散能力(市場競爭力)因子分析
Fig.1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apability completion
2.3 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分析
在旅游區規劃設計過程中,通過對影響阻力面的各個構建各因子D[(k),ij]、R[,i]、及n、m、K[,j]等的分析確定,利用旅游資源點的最小累積阻力模型(TMCR)來確定阻力特征,再用相等的阻力特征值繪制旅游地等阻力線圖(圖2),旅游地等阻力線圖可以很好的表明旅游資源點、資源區在擴大規模和參與旅游市場競爭能力中其空間阻力的分布狀態,在旅游地的規劃和開發建設中通過對旅游地等阻力線圖的分析可以找出旅游資源點或資源區的運動趨勢。從旅游地阻力線圖中可以得到以下結論:資源點或資源區的擴散阻力在源區呈區域性下陷(圖中的大面積黑色區域,已經將源包含在其中);在空間擴散最難的區域,其阻力最強,等阻力線分布類似于地形圖中的山脊區域,區域阻力線分布集中且呈蜂狀突起;在兩下陷區域之間有低阻力分布區域,類似于地形圖中的山谷區域,等阻力線分布稀疏或沒有分布,可用谷地線相連,即旅游地阻力線圖中的源間通道;兩峰之間可用代表高阻力面的脊線相連[2]。
在指導實踐上方面,可以根據阻力面進行空間分析,以判別資源點和資源區的在空間運動過程中的區間連接線、輻射道和戰略點[3];根據旅游地阻力線圖進行空間分析,可建立一組與景觀生態安全格局相對應的旅游地規劃要素,即:
以上述分析為基礎而進行景區規劃,可以達到地方旅游地合理開發的目的,其中,旅游地阻力面理論的實踐意義可具體體現為以下幾方面:①旅游區的功能分區規劃;②旅游線路的設計;③旅游服務基礎設施的建設;④旅游產品的建設布局;⑤旅游區的范圍界線。
3 旅游地阻力面理論在旅游開發實踐中的分析
本文采用我們參與完成的黑龍江省計劃委員會和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項目“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火山地質遺跡國家級保護區總體規劃”中,旅游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的研究為基礎,對旅游地阻力面理論加以點滴應用,以闡明該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意義。
3.1 指導區域旅游空間結構優化的作用
按照旅游者的市場需求,結合旅游資源的分布特點,有效地組織合理的空間結構和旅游線路,是區域旅游開發和規劃過程中需要加以解決的重要之一,而阻力面理論的構建正是基于對當地旅游資源開發阻力的空間分析。在旅游地阻力線圖中,其點、線、面三類空間要素均可成為區域旅游空間結構要素的選擇基點,為優化區域旅游空間結構提供分析依據。
附圖
五大連池保護區(風景區)面積為1,060km[2],按其資源的地域組合特征來看,可分為7個景區[4]。其中,藥泉湖景區、藥泉山景區、老黑山景區和火燒山景區之間相距較近,是整個風景區的核心景區,的開發層次較高,也是旅游者必然游覽之景區。而旅游資源品質相當的南北格拉球山景區、龍門山景區、筆架山景區和兩個以火山堰塞湖為基礎的水域景區等,或由于旅游資源開發水平較低,或由于距核心景區較遠等因素,而旅游客流很少,在浪費了旅游資源合理利用價值的同時,嚴重了風景區旅游業的。例如,南北格拉球山景區的旅游資源在火山地質景觀中實數罕見的景觀類型,對五大連池這一以火山地質景觀資源為旅游資源基礎的風景區,其“火山地質博物館”的美譽就是產生于火山地質景觀的典型性、系列性和完整性,旅游資源的開發不足嚴重影響了風景區的景觀形象,減少了風景區的旅游容量,降低了游客的滯留時間,影響了風景區的開發效益。如何降低景區開發劣勢,合理的開發這一景區,旅游地阻力面可為其提供聯系中心景區的最小阻力線和最佳戰略點提供依據(圖3)。在戰略點設置具有吸引旅游者游覽參與的景觀,以有利于旅游活動的空間擴散,如可設置火山活動模擬演示館。戰略點的景觀建設,在空間上將南北格拉球山景區和核心旅游區連接了起來。
3.2 優化旅游路線,提高旅游產品豐度
旅游產品是地區旅游規劃的核心所在,其獨特性和豐富程度是吸引客源和發展地區旅游產業的關鍵。阻力面通過對各影響因子定量分析而確定的區域旅游發展阻力線圖,可為旅游資源實現產品開發提供指導。就線狀空間的利用而言,有兩種重要的線狀空間區域有待發現和利用,其一,旅游區域內景點與景點之間、景區與景區之間所形成的最小阻力線作為設計旅游線路的選址依據;其二,源間通道的選定為考察地文景觀資源提供了最好的路線,以便于風景區的進一步開發建設旅游產品設計新的,例如,源間通道的地文為森林景觀則可設計為林間浴場或狩獵觀鳥道;再如源間通道為是河流等水域景觀的則可設計漂流項目;如果地文景觀為陡峻的山體則可將其設計為探險攀登旅游產品。這兩種旅游空間區域的發現,為旅游路線的設計和旅游產品的開發提供了有利的依據,使旅游路線設計即達到了連接景點與景點、景區與景區的作用,同時又豐富了該旅游路線上的旅游產品,提高了景區整體旅游產品的豐度。
在五大連池風景區,巖漿流動形成的五個火山堰塞湖,湖面清澈、兩岸風景秀麗,有溫泊和灰鶴濕地等高品位的旅游資源,又與火山景觀形成完好的景區空間結構,然而由于水域景觀長期沒有得到相應的開發,使相當的水域已遭到周邊農業污染和沿湖水土流失的破壞。運用旅游地阻力面理論來分析,可將五個湖泊作為五個旅游資源點——源,源之間有天然流水通道,將各源之間的流水施以少量工程便可開發出一條以船為工具的優質旅游路線,將旅游接待區、水域觀光娛樂景區、老黑山景區、南北格拉球山景區有機的連接成一體,沿源間通道可建設的旅游景點、景區主要有:溫泊云霧奇觀、垂釣樂園、連池礦泉水上餐廳、湖濱浴場、灰鶴濕地以及野外度假區等,在湖的兩岸還可以開發大量的湖濱園林或其它人造景觀,這不但豐富了旅游產品,增加了旅游路線,同時開辟了其它旅游產品的新的觀賞角度,有力地提升該風景區的旅游產品品位。
3.3 建立風景區間的聯系形成旅游體系
按照等級一尺度理論,地方旅游區僅是更大時空尺度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1],在對區域旅游開發規劃的和管理中,不僅要注重風景區內旅游資源和產品的空間特性研究,而更應注重某風景區與相鄰地域其它風景區或旅游影響要素間的關系研究,以及旅游區與旅游區之間的關系研究。在更為廣泛的時空尺度上進行旅游區的規劃設計和開發建設,并將不同層次的旅游區連接成為一個整體的旅游空間網絡體系。
阻力面可將不同等級和不同空間規模的風景區或區確定為不同的因子層次,確定其模型中的因子等級尺度,并根據實際區域范圍的大小進行分析,設計出更大空間的旅游區域體系,并用以指導具體風景區的旅游規劃和建設。在小尺度上研究景區內各資源點,例如,五大連池風景區內的一個泉眼、一個火山口、一片石海等的空間阻力特征;在中尺度上則可將風景區內不同的景區作為點要素來考慮,例如,五大連池風景區內的10個景區,以景區與景區所形成的空間阻力面特征分析來實現整個風景區的各景區之間的空間結構優化組合關系,制定出整個風景區旅游業建設的理論依據;在大尺度上著眼于五大連池風景區與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其它風景區間的主力特征分析,建立以風景區為區域單位的旅游源之間的點狀要素,其阻力面特征分析則是用來研究更大空間范圍區域或國家之間旅游空間結構特征。這樣不同尺度旅游空間阻力面分析一方面為確定空間范圍內旅游發展的構建基礎,另一方面也為各確定區域的比較優勢分析提供建設依據,同時有利于建設更大空間的旅游網絡體系,該研究策略的對以省或國家為區域單位的旅游發展規劃的制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結論
旅游地阻力面理論將旅游資源點看作是具有可擴張性發展的能動主體,實現這種資源的擴張價值則需要克服以當地基面特征和資源本身競爭力兩要素所決定的阻力來完成。從不同空間尺度進行分析,則特定范圍內的旅游空間結構可以通過旅游地阻力面分析得到體現,其發展趨勢也可以通過對阻力面的分析得到預測和調控。因而,可以得出結論,旅游阻力面的研究可以在旅游規劃和開發實踐中起到優化資源配置和合理設計旅游地空間結構的指導作用。本文對于旅游地阻力面的論述僅僅是該理論初步的提出和探討,在模型的構建和因子的選擇上仍有待完善,而其意義則需在實踐中得以檢驗。
附圖
圖2 旅游地阻力線圖
Fig.2 equal resistance side
附圖
圖3 五大連池格拉球山景區的阻力面空間分析示意圖
Fig.3 The analysis of the resistance side between the central beauty spot and Gelaqiushan in Wudalianchi
【】
[1] 徐海根.保護區生態安全設計的理論與[M].北京:環境出版社,2000.29-37.
地質沉積與構造運動是形成不同地形地貌旅游資源的根本因素。沉積物在沉積時或沉積之后,由于物理、化學及生物的作用,沉積巖各組成部分的空間分布和排列方式不同而構成不同景觀,是重要的旅游資源。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處于東經100°03′~103°52′,北緯26°03′~29°18′之間,西緣木里藏族自治縣與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的恰朗多吉峰接壤;東臨金沙江谷地;北起大渡河與雅安地區接壤;南及金沙江;東北與樂山、宜賓兩地為鄰;境域東西寬360km,南北長約370km。1廣袤的涼山大地承載著多種多樣的沉積與構造景觀,壯觀而又奇特,是涼山自然旅游資源形成的底本,又是深刻影響各族人文旅游資源品位和種類的重要因素,可以長期為鄉村旅游業開發利用,而在開發沉積與構造旅游資源的過程中,分析其稟賦,擇優選擇其開發途徑,是變這類旅游資源為旅游資本,獲得良好產業效應的重要因素。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抉擇。
一、涼山沉積與構造旅游資源的獨特稟賦
(一)涼山沉積與構造景觀得天獨厚。分布在涼山境內的“攀西古裂谷”和“康滇地軸”地質構造帶構造復雜,使州境賦存著《旅游資源分類表》中“AB亞類沉積與構造”所列的全部7種旅游景觀基本類型,且單體景觀數多量豐。如碧雞山――木佛山斷層、竹核斷層、丁央斷層、雅礱江流三曲地帶等是斷裂巖層廣泛出露,形成奇形怪狀的典型斷層景觀;水打坪背斜、馬頸子向斜、鹽源弧形構造是地層在各種內力作用形成的褶曲景觀;布拖縣沙洛鄉螺旋巖村的巖層被扭曲產生螺旋狀褶曲;會理黎溪區蓮花石村境內巖石因扭曲斷裂形成蓮花狀褶曲;木里麥日鄉公母巖、會理的秀氣龍盤、鹽源左所村八仙坪蓮花等皆是奇特的節理景觀。昔格達組標志地層、馬湖地質公園等更是世所罕見的地層剖面;木里縣呷洛村神仙洞內,鈣化的石頭似、似石塔、石獅、石貓等是奇特的鈣華景觀;金、銀、銅、鐵、錫、水晶、鹽、滑石、芒銷等84種礦藏的礦點礦脈遍布涼山。
(二)涼山的沉積與構造景觀自然審美與人文內涵結合良好。單體景觀天生形態獨特,似物象形,村民根據其形象附會出諸多相關神話、傳說,其主題往往蘊含著各族村民的價值理念,寄托著村民的愿望,反映著當地環境特征。如相嶺雙龜是小相嶺兩處巨大龜型山石前后相連,人稱雙龜山。左面有三尊酷似人形的巨大“念經石”。山溝中有迎客松、“詩人天問”、“靈猴望月”、“泥牛喘月”、“商婦望歸”等奇巖古樹,構成“盆景溝”,又與萬畝草甸和形如龍脊的望天坡組合成佳景,是可供附近鄉村游客登山休憩、觀山賞景、拍照留影、體驗彝族風情、品嘗山珍野菜的旅游目的地。公母山、公母巖,是象形的自然地貌與中國生殖文化天人合一的奇觀,賦藏著地質學、人類文化學多學科知識,反映著中國傳統的陰陽觀,揭示出陰陽平衡則村寨安康的哲理。宛若仙境自然景區內的分布著彝、藏、漢、傈僳族等十多個民族和摩梭人等人口,各族都有豐富而獨特的民族文化積淀,構成多姿多彩的旅游資源。
(三)涼山沉積與構造景觀科學技術內涵豐富。沉積與構造景觀是地殼受地球內營力作用,不同質點受到強烈擠壓、拉伸或扭動,巖層原始產狀被改變的結果,所產生的褶皺、斷裂或扭曲等,記錄著各地的地質構造運動過程,是地球幾十億年演變留下的一部“石頭大書”。每個地層代表著它形成的地質年代地殼的成分結構,具有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價值和觀賞價值。能讓游客既得到觀賞審美享受,又能認識一些科學事物,學到新的科學知識,受到教育啟迪。
(四)涼山諸多沉積與構造景觀是高品位的旅游資源。不少單體景觀具有高度的奇特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雷波馬湖地質公園多達14種成因類型的地質遺跡,深切于近1000m的金沙江大峽谷中,一層又一層的地質剖面清晰可觀。有上、中、下三層龍湖溶洞,有時間跨度達6億多年的完整地質剖面,都是品位極高的旅游資源;又如2013年在昭覺三岔河鄉三比羅嘎村新發現的恐龍游泳足跡,一個上萬平方米的陡峭巖壁上,有距今1億至2億年的近千個恐龍足跡,包含多種類白堊紀恐龍以及蜥腳類、獸腳類、翼龍類腳印化石,發現至少12條恐龍行走足跡,應是中國至今發現的最大面積的恐龍足跡群,且多種類恐龍腳板印在同一巖層上,更為罕見;鹽源縣的公母山,公石、母石兩大節理景觀在同一山凹內天然生成,形象逼肖而名揚海內外;昔格達組標志地層、三渡水斷崖都是天下無雙,不可復制的景點景區,科研價值及觀賞價值都非常高。
(五)數不清的礦點礦脈證明涼山礦藏“得天獨厚”決非虛言,不少沉積巖是生產旅游紀念品的寶貴原料。涼山是中國的重要黃金產地,肉眼能見金礦脈礦硐密布的金礦就有40多個,鴨嘴金礦、龍達金礦、麻哈渡金礦等是著名采黃金點。鹽源瓜別鄉洼里金礦被稱為西南第一金山,歷來以產塊金聞名2。20世紀初掘得40兩到100兩的天然金塊就有近20塊。特別是清宣統元年(1909)洼里工人葉文煥采獲巨大自然金一塊,重496兩(31斤),1913年將其殘存小半拿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轟動天下3。
白銀、南紅瑪瑙、苴卻石、水晶石、大理石、黃蠟石等,兼有觀賞、實用、收藏價值。如涼山水晶石有無色、黑、紫、黃等顏色。體積大小不一,長短粗細各有不同,形狀卻天生一致為棱錐體,每一塊水晶石中段是六棱柱體,兩端分別是六面棱錐體,三者渾然一體構成一個18面透明體,光線折射,閃爍多彩。往往有幾十個六棱柱體聚為一團的“水晶石山”,更是奇特美觀。
(六)諸多生物化石點是地球歷史的見證,是研究生物起源、進化的科學依據,又是重要的地質遺跡和不可再生自然遺產。如專家們根據雷波縣古生物地層發現的六個孢粉組合帶各個地層的孢粉類型、數量變化推斷:從1.6萬年前的晚更新世晚期至今,雷波小海子一帶雖然經歷了冰后期的轉暖期――寒冷――溫冷到溫暖――溫暖微干――溫涼――溫暖冰期變化,但這里受黃茅埂高山阻隔和金沙江河谷干熱氣候影響,氣候變化波動較小。
總之,涼山各地的沉積與構造景觀多樣,壯觀奇特,是當地自然旅游資源形成的底本,又是深刻影響各族人文旅游資源品位和種類的重要因素,可以長期為鄉村旅游業開發利用。
二、涼山鄉村沉積與構造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一)斷層景觀出露廣泛,凡交通方便之處的斷層景觀都得到實質性利用。斷崖絕壁令人贊嘆,斷出的冷泉、溫泉都為所在鄉村添景,吸引路人駐足,吸引游人前往。古今皆有影響的是雅礱江流三曲地帶錦屏山秀麗河灣,雷波馬湖地質公園中的彝、漢新村,具備了較好的旅游接待能力,以竹核斷層形成的竹核大小溫泉為代表的溫泉鄉村大多有客自遠方來等。
(二)姿態萬千節理景觀外形奇特,又富人文內涵,最具吸引力,開發利用最好的是鹽源公母山,但創造的主要是景點門票收入,所在鄉村的餐飲、民俗文化、購物等收益較少。一些獨特性很高的節理景觀因受交通制約尚待開發,如木里縣里多村有自然天成的蓮花僧石像。傳說蓮花僧追捕兩個妖魔到了里多村,兩妖魔跳進河里一直不出來,蓮花僧就把自己的像刻于山頂鎮守妖魔。景觀形象奇特,又賦神話傳說和藏傳佛教文化內涵,旅游吸引功能強,但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影響,尚未創造較多的旅游收益。
(三)眾多的礦脈礦點引人關注,但很少有專門的旅游產品,象南紅瑪瑙近年來市場銷售紅火,但多處于村民自發的無序開發狀態。
(四)大多數生物化石點的化石已異地保存,新發現的昭覺恐龍游泳足跡化石引起中外專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視,已采取了相應保護措施。
三、市場定位與開發思路
將本類鄉村旅游市場定位于面向大眾游客,分類開發與綜合開發并舉的開發思路。小長假及寒暑假游客為主體,調查各鄉村沉積與構造景觀特色,選定本村本寨鄉村旅游主題,設計既能突出景觀特色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鄉村旅游產品。重點開發休閑觀賞游、科學考察游、科普教育游、紀念品購物、特色餐飲等旅游活動項目。
四、根據資源特色優勢,分類設計打造沉積與構造鄉村旅游產品,是可行的開發途徑。
(一)設計打造休閑觀賞類鄉村旅游產品。奇形怪狀的斷層景觀、地層剖面景觀壯美、偉岸。在秀麗河灣,斷頭山、斷尖巖、橫斷山等,刀劈斧削般的斷崖景觀展示著自然力的強大;螺旋巖村、黎溪區蓮花石村等地的那些被扭曲成螺旋狀、蓮花狀、羽冠壯的褶曲,莫不有鬼斧神工之妙。讓游客到鄉村休閑時能觀賞到這些景觀,體味自然地貌奇特之美,攝影錄像,把神奇與壯美帶回家。
(二)根據鄉村實際,以各鄉所藏沉積與構造景觀為主景,設計打造旅游審美與科學考察結合、審美與科普教育結合的鄉村旅游活動項目。明確研究沉積巖的原生構造,可以確定沉積介質的營力及流動狀態,從而有助于分析沉積環境,或確定地層的頂底層序等作用。附近鄉村可建成為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的地質考察服務基地,提供食宿、導游和后勤保障、安全服務,幫助他們完成不同主題的調研。
(三)設計實施以沉積與構造為主題的旅游項目,為普通游客提供觀賞休閑游,為中小學生組織科普學習實踐的夏令營旅游。幫助游客認識礦藏實物和了解相關科普原理。如認識銅礦,了解涼山銅礦分為火山沉積變質型、沉積變質―熱液富集型、沉積型、熱液型四個類型;認識鎳礦并懂得鎳是機械制造業、航空工業、國防工業不可或缺的有色金屬;明白石灰巖是制造水泥、石灰的原料和煉鋼添加劑;芒硝是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鈉,用于制革、玻璃、制堿工業等,也是瀉熱潤燥,清火消腫的中藥材,常用藥西瓜霜就是芒硝和西瓜配制而成的;懂得重晶石即硫酸鋇,是鉆井、提煉鋇以及醫學造影的重要原料。
(四)以沉積與構造景觀開展熱愛祖國河山教育的旅游活動。以礦石聚集地旅游體現涼山礦產得天獨厚;以節理、地層剖面景觀讓游客深刻體驗祖國山河之美,激發愛國愛鄉之情;以裂谷理論和攀西大裂谷成因展示涼山地質構造的古老性和奇特性,如鹽源鹽礦被譽為“埋藏著的一顆巨大無比的白珍珠”,巖鹽層厚達6000m,總儲量27億頓。若將這些巖鹽砌成一米見方的鹽墻,繞地球三周尚且有余;又如涼山歷代所產砂金、塊金知名于世界。1939年國家銀行收購黃金314917兩,其中1/3收購自涼山,有力地支持了。4
(五)繼承涼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掘創新傳統手工藝技術,利用涼山特產的礦石資源,設計制作涼山文化內涵豐富,具有較強裝飾性和較高收藏價值的特色旅游紀念品,豐富鄉村旅游購物內容。組織涼山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把傳承技藝與制作工藝品相結合,發揚光大布拖銀器制作、會理苴卻硯制作等技藝,利用黃金、白銀、南紅瑪瑙、大理石、水晶石、黃蠟石等制作涼山特色的首飾用具,如水晶眼鏡、項鏈、手鏈和室內擺件、苴卻石硯臺等旅游紀念品。
一、城市品牌的作用力
品牌的影響意義深遠,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強勢品牌的市場份額遠遠高于其他品牌,全球3%的強勢品牌占領著40%以上的市場分額。而在另一些特定市場,處在領導地位品牌的平均利率是位居第二品牌的4倍;有的甚至高達6倍之多。品牌的原則也適用2/8定律,大多市場80%以上的份額由強勢品牌占據,剩下20%的市場由無品牌主體分食。可見,沒有品牌就沒有競爭力、沒有品牌就沒有市場。一個企業是否擁有強勢品牌決定這個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一個城市是否擁有強勢品牌直接影響外來投資、游客、消費者的決策。
城市的資源就是城市的產品,當城市品牌化之后,城市的形象更加生動、具體、形象,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讓人們知道并了解這個城市,并將某種形象和聯想與這個城市的存在自然相連,讓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個元素之中。讓城市的競爭力和生命力與城市同生共存。
二、城市品牌內涵
我們說,一個城市的自然環境、經濟實力、人文景觀、建筑特色和歷史風貌形成這個城市的特色,將這種城市特色定位包裝就形成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公共關系、城市文化、CIS,城市品牌是凝聚城市的靈魂,其內容由高度概括、高度凝煉的反映城市價值的信息構成,這些內容與城市環境中包括外來游客在內的各種主體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城市的名稱、標志、市徽、市花、吉祥物、宣傳口號僅僅只是城市品牌的基本表現形式。這些表現形式以及一切以宣傳城市的活動均應服從并服務于城市的品牌內容。所以,要打造一個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就要先從豐富并發現這個城市的旅游價值入手。
三、旅游城市定位方法論
一般意義上說,城市的旅游價值由四個方面構成:城市自然環境、城市景觀環境、城市社會環境、城市物產環境。豐富并完善這四個環境要素的過程其實也就是豐富品牌內涵、提煉品牌核心價值的過程。下面,我們結合案例來闡述城市品牌概念提煉的來源和豐富品牌內涵的手段。
定位途徑一:從城市自然環境提煉
案例:貴州貴陽
城市背景:貴州貴陽是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屬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歷史悠久,氣候適宜,民俗文化眾多,那里四季如春,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樹木常青,之前他們以第二春城宣傳推廣自己的城市形象。
概念提煉:和產品一樣,城市營銷也離不開其獨特的銷售主張,貴陽有60%的森林覆蓋率,“森林之城”的概念定位遠比“第二春城”的賣點更具其獨特性、唯一性。
概念內容豐富舉措:
1、 城郊實行300公里的第二環城林帶。加快實現“森林之城”的步伐。
環城林帶建設需要的資金運用市場機制,將造林工程向社會公開招標,吸引民間資金先期投入林帶建設。
2、城內實施生態綠化工程,凈化市內河道,修建綠色走廊。
3、用圍棋文化做載體將“森林之城”傳播。
定位途徑二:從城市景觀環境提煉
案例:格林納達(Grenada)
城市背景: 格林納達(Grenada)是加勒比海一個火山島,其傳統經濟為農業,大多資源均未被開發商開發,之前這個小島城市是用該小島的物產資源--“香料”來推廣自己,宣其為一個“盛產香料的小島”,顯然,這個賣點很難招攬游客。
概念提煉: 區別于加勒比海的其他島嶼,這個小島的一切均處于未被開發的原始狀態,沒有游客、沒有高層建筑、沒有大飯店,也正因于此,它能最原始地表現加勒比地區的風貌,是一個完全沒有受到破壞的小島。由此,“加勒比海原貌”的概念成為該小城的獨特賣點。
概念支持: 沒有一座建筑會比棕櫚樹更高;瀑布是天然而非人造;海灘沒有受到開發商污染。
定位途徑三:從城市社會環境提煉
城市的社會環境、歷史沿革也可以作為一個城市的獨特賣點,這里我們以香港為例,城市背景: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地理位置優越,是世界著名的采購中心和商業中心,但這個城市依然面臨國際投資價值和旅游價值的競爭危機,面對危機,需要香港站在全球和未來的角度重新塑造一個適合未來發展的國際化品牌,確立其在國際社會的定位。
品牌定位:“香港是一處融合機遇、創意和進取精神 的地方,動力澎湃,朝氣勃勃。既是運輸樞紐,也是文化匯聚之都,又位處亞洲最優越的策略性位置,人才薈萃,成就耀目,稱其為“亞洲國際都會”再確切不過。
品牌形象標志:“飛龍”形象由香港的英文縮寫H和K融入設計圖案中,龍身的線條以中國書法表達,飛龍的流線型姿態予人前進感和速度感,象征香港不斷蛻變演進。
定位途徑四、從城市物產環境提煉
案例:景德鎮
城市背景:景德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生態環境等,而最具世界影響力和吸引力的。當屬其陶瓷資源。
品牌定位:“瓷都”
四、城市包裝工具論
品牌塑造必須凸顯品牌氣質。法國巴黎有的是浪漫氣質,美國紐約有的是商人氣質,意大利的羅馬有的是古典氣質。城市的氣質由表及里,內外的和諧統一成就一個城市的品牌氣質。
如果說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是為城市的內氣質,那城市外的建筑、景觀、廣告宣傳、活動表現便為城市的外氣質了,城市內氣質需要長久的積淀,城市外氣質需要的是經市場調查后的科學包裝。
五、城市營銷機構論
城市品牌運營商
城市品牌經銷商
六、幾種城市品牌建設誤區
1、將市政建設等同城市品牌建設
城市的旅游資源為城市品牌的塑造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但是,不少以旅游經濟為城市品牌基礎的大中型城市普遍有個誤區,就是誤將市政建設和改造等同城市品牌的建立,一兩項工程、幾個概念住宅小區、幾個城市廣場遠不能說明一個城市的氣質,體現一個城市的內涵,城市的市容市貌只如人的衣著外貌的改變,但縱然再多的修飾如果其言談舉止思想性格和外表格格不入就會給人一種穿著雨靴跳巴蕾,梳著云髻拿大頂,穿著棉襖跳探戈的滑稽感覺。
[關鍵詞] 地理教學 版圖教學 電教媒體
一、版圖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必要性
地圖具有表現地理空間信息的獨特功能,它作為記載、傳輸地理信息的特種文化工具,被稱為“地理的第二語言”。版圖教學是教師以地理學科為依托,以地理教學內容為指導,師生之間開展的以獲取、分析、處理和應用地圖信息、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各種為終身學習服務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學活動。版圖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創設一個形象、具體、生動、豐富的教學素材背景,既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學習的印象,又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新課程一個明顯特點是圖多文字少,如何通過讀圖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能力,達到掌握知識目的,是當前課改一個重要課題。新高中地理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不把考試置于課程的核心,而是把每一位學生發展的獨特性置于核心。隨著新一輪地理課程改革的進行,版圖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發揮出很大的作用。作為現代信息技術,其快捷的地理信息的組織方式、地理信息的存儲方式、課堂教學的互動性等,使地理課堂生動而又直觀;而傳統版圖板畫則在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和空間概念的形成等地理基本素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傳統地理版圖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傳統的地理版圖教學是指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結合課文內容和教學目的設計,依靠自己的熟練技巧用各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的簡略地圖以及將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及演變過程等用各色粉筆描繪出的黑板畫。
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非常靈活,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行設計,也可以把文字變為圖形,還可以把復雜的圖形簡化成略圖,從而彌補地理掛圖、地圖冊和課本插圖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的缺陷,在揭示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簡化原圖、突出地理事物特點和規律、輔助教學等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同時教師可以賦予圖形一定的趣味性,比如我國的輪廓圖畫成只報曉的雄雞;意大利的輪廓圖畫成一只漂亮的長筒靴和一個足球;法國的輪廓圖畫成六邊形;黑龍江省的輪廓圖畫成一個展翅欲飛的天鵝;廣東省的輪廓圖畫成一只把長鼻子伸向南海的大象,通過這些活動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隨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而轉移,激發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的雙邊活動。
新版的教科書中,圖像比重在不斷增加,考查學生讀圖、析圖、繪圖方面能力的內容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版圖教學的缺陷則凸顯出來,首先是其容量的局限,不利于大范圍的圖示講解,比如其如復習課時,畫一張圖只能復習一個知識點,未能全面多方面的復習;地理教學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在有限的黑板上難以充分展示出來,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內容豐富的板圖、板畫往往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這樣影響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另外,這種圖示不能以聲、像效果展示出來,在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上及身臨其境的感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也難以模擬演示宏觀和微觀的動態變化過程。
三、現代地理版圖的優勢與不足
電教媒體輔助教學是當代教學手段的重大變革,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它對實現地理教學過程最優化起著重要作用。現代版圖教學則是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電教媒體,通過幻燈、投影、電影、錄相、計算機等現代化的視聽工具將地理學科中的各種圖像材料應用于教學過程的教學形式。
現代版圖教學的表現手法非常廣泛,既可表現地圖畫面,說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結構和組合的特點,又可以活動畫面直觀地表現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使學生對所學的教材得到充分的感知,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加深了對所學教材的理解和記憶,再加上聲音的配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可視性強,提高了他們的求知欲。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充分地調動學習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器官,學習的效率才會提高。而且,這種教學具有很大的可控性,既可把圖示放大也可縮小,既可放慢也可加快,既可分解也可組合,從而突破了課堂教學在時間、空間、微觀及宏觀的限制,可獲得最佳學習效果。比如傳統地圖上等高線表示地貌形態,學生很難看懂,而利用電子地圖的等高線和高程點可以生成數字高程模型,將地表起伏以數字形式表現出來,可以直觀立體地表現地貌形態。
但是,現代版圖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過多的視聽材料和擴展資料容易沖淡課堂教學的主題,造成感性材料的堆砌,把地理課變成電教表演課,一閃而過的圖像讓學生當時興趣十足,放完之后記住的內容則少之又少,而且圖片課件是事先設計好的程序,課堂上難以根據學生思維的變化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預設和生成上不夠靈活。而且這種教學對硬件設施的要求較高,雖然近年來計算機等設備在中學配備的數量逐年增加,但計算機在城區郊區各類學校分布不均,校際差異較大,城區數量較多,遠郊區特別是廣大農村學校不足,重點中學較多,一般中學不足,硬件條件的不足從客觀上限制了電子地圖的應用。
四、如何優化地理版圖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這兩種教學手段有利于學生地理表象的形成,因此,教師要研究教學內容的特點,實現板圖板畫與電教媒體二者的有機結合,針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采用適合的教學方式。
1.服從教學內容需要
任何輔助教學手段都必須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進行設計,包括內容、出現時間、版面安排等。地理學科抽象概念多,需要理解記憶的概念、現象、規律和數據多,尤其在自然地理部分適合采用傳統版圖的教學內容較多,比如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軌道、黃赤交角、大氣垂直分層、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分布等等都很適合采用傳統的版圖。而在人文地理部分,適宜用電教媒體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的內容則更多,比如農業區位因素、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點、工業區位因素、城市化及其進程、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不同城市地域結構的特點、文化景觀的形成、旅游資源及其特性、旅游景觀欣賞的基本要求等等內容都非常適合采用多媒體版圖教學。
2.畫圖教學時的注意要點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科學地設計出填繪的內容及形式,采用各種象征符號和形象符號、圈、點、線條以及示意圖法和動態圖法迅速畫出板圖板畫,從而保證圖簡略明確、爽目美觀、生動形象、迅速準確,富于表現性。一幅版圖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要目的明確,特征突出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如繪制沙丘要突出迎風坡較緩、背風坡較陡的特點;沙漠植物要突出根系發達而莖短葉小的特點;繪制中國鐵路線略圖時,只需要繪出干線與樞紐城市,其他地理事物即可簡略或不畫;繪制熱帶草原的稀樹高草景觀要突出樹干粗樹冠較大的特點等。另外,教師繪圖時需注意做到色彩鮮明,美觀醒目,用筆要簡練,不可過于細碎,線條要清晰有力,其輕重與濃淡都應以后排學生能看清為準。教師還要注意畫圖時間不宜過長,而且在畫圖過程中要與教學語言配合,使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要與直觀教具配合可使立體與平面相互印證,與畫片配合加深空間概念,使板畫更形象突出,從而創造一種自然、輕松的學習氛圍,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同學們在興趣中不知不覺地積極學習。
3.電教媒體版圖的注意要點
電教媒體引入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掌握電教理論的基礎上,必須熟悉各種媒體的特性,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技巧,并學會排除干擾因素,細致地策劃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確定整體教學過程的具體策略。比如講授“地質災害”一節時,教師可以針對火山、地震部分的教學內容,呈現出火山爆發、地震造成房屋倒塌等影像材料,然后進入教學互動,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再比如進行“中國旅游”教學時,可以布置學生利用互聯網上的電子地圖和其他資源(旅游區的介紹、圖片、視頻等),進行一次模擬旅游。教師選擇若干旅游目的地,學生自由組合,分為若干小組,利用網絡資源,自己選擇出行路線、交通方式、旅游景點、住宿安排等。將搜集的信息整理后,每組由一名學生匯報自己的旅游方案,全班進行討論。總之,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電教資料的內容確定某節課的具體教法,教師必須對照電教資料內容自己多次反復觀看,從而了解其內容及其系統性,了解學生應注意哪些內容,教師應該強調什么內容,讓學生從觀看中找答案,克服視頻、投影中內容“一晃而過”的缺陷。
4.兩種版圖教學有效結合
現代版圖與傳統版圖的最佳組合標準是新組成的媒體群必須能夠突出地理學科特點,必須能夠實現學科教學的整體目標。地理教學中有些傳統的教學模型或實物標本、板圖板畫等直觀手段還是有電教媒體無法替代的優勢,所以必須做到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包括許多環節和步驟,需要多種媒體配合,形成最優化的組合,以加強學習效果。如幻燈長于表現真實的典型的景觀,投影適宜表現各類簡化的地圖,而視頻動畫的優勢又在于表現運動中的地理事象,教師應在教學的不同環節,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比如教師講授中國行政區劃時,可以先通過傳統版圖讓學生獲得基本知識點,然后則可以用電子地圖編制練習,讓學生隨堂進行,檢測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填注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省會等,起到鞏固課堂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