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健康知識宣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的]
探索微信在中醫健康教育路徑中的應用效果,使肝硬化病人隨時獲得直接有效的中醫健康教育知識。[方法]將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肝硬化病人隨機分為兩組,給予相同的對癥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宣教;觀察組在其基礎上結合現代通訊工具微信按中醫健康教育路徑開展健康教育;觀察兩組病人并發癥發生率、病人滿意度、健康宣教合格率及病人住院時間的差異。
[結果]
應用微信按中醫健康教育路徑對肝硬化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取得較好效果。
[結論]
微信是幫助和促進護理人員對肝硬化病人進行中醫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
中醫健康教育路徑;微信;肝硬化
肝硬化病程長,病情反復,并發癥多,病人的負性心理重,依從性普遍較差,及時有效的護理健康教育對本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中醫健康教育路徑是一個規范化的工作流程,對發揮中醫特色優勢,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本課題結合微信公共平臺的健康宣教方式,以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觀察微信在中醫健康教育路徑中的作用,探索“簡、便、廉、驗”的健康教育方法,用于指導臨床。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科住院的100例肝硬化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宣教+對癥治療,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宣教+對癥治療+微信宣教。
1.2.1.1常規護理宣教
內容包括介紹主管醫護人員、住院須知、住院環境、陪護制度、作息制度、用藥注意事項、飲食宜忌等方面。
1.2.1.2對癥治療
兩組病人均根據病人情況給予護肝、調節免疫、抗病毒、抗肝纖維化治療。
1.2.1.3微信宣教法
①制定中醫健康宣教路徑,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根據病情、疾病不同階段、中醫辨證的護理要點,制定出電子版以中醫護理為主,與醫療同步的健康教育路徑,肝硬化病人健康教育路徑圖:在入院當天、入院第3天~第5天、入院第6天~第10天(深入宣傳教育)、出院時(電話或微信隨訪)。②信號及微信發送時間,病區配置免費無線wifi及科室二維碼,護士站配置小平板,每位入院病人(家屬)以自愿為原則,加入護理責任組的公共微信圈,所有發送中醫宣傳教育及個性化輔導資料的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信息均由本科室專家審核通過后統一制作認可,宣教內容措辭嚴謹、風格輕松、語氣和藹、通俗易懂,由責任護士將電子版宣傳資料內容根據宣教路徑按時發送。③回復,針對不同病情、個性及其他個人原因回復以私聊狀態完成,涉及與病情有關及法律分歧應由責任護士或主管醫生當面解釋。
1.2.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2.2兩組病人滿意度、健康宣教合格率的比較
2.3兩組病人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住院時間45.3d±14.2d,觀察組住院時間31.1d±11.8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52,P<0.01)。
3討論
3.1健康教育是護理人員的根本任務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同時由于該病病程長,病情反復,醫療費用負擔重,隨著病情的加重,生理機能的損害、社會角色缺失等,導致其心理壓力較重,負性心理較明顯[1]。因此,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通過中醫健康宣教路徑讓肝硬化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擁有和保持一個良好、積極的心理狀態,對提高病人依從性、促進疾病的恢復、提高肝硬化病人的臨床療效、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肝硬化病人的生存質量尤為重要[2-3]。應用健康教育路徑[4]對建立良好醫患關系、提高病人臨床療效與生存質量、培養年輕醫務工作者等方面顯得十分必要。同時它也是今后醫療改革的趨勢所在。
3.2互聯網在醫療市場應用的思考
隨著科技進步和新興產業的完善,互聯網的發展在醫療市場日新月異,如12580的預約就診;化驗檢查結果的信息化發送;院內檢查結果共享;醫院管理信息平臺;醫院官網等使現在的醫院在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服務效率和醫療安全新的醫院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有了依據。醫院的發展需要掌握病人及家屬對健康的需求,通過組織、人才、思考、戰略的調整應用互聯網的互動、專注、極致、口碑、快的特點[5-6],使醫院的發展逐步成為“我的醫院”“我的醫生”“我的護士”,今后還應逐步完善視頻資料,滿足對高智能手機操控能力不足的病人。
3.3微信在肝硬化病人中醫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微信及微信圈具有傳播快、易保存、可分享、熟人之間可信度高和社會人群歸屬感。按照中醫健康宣教路徑表制定的標準化治療護理流程,確保治療和護理的連續性,更能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服務,提高臨床療效。應用中醫健康教育路徑是達到健康教育根本目的的保證[7-9]。結合微信對肝硬化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病人的負性心理控制程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的病人,使病人更易于接受健康知識,提高了病人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以及參與治療、護理過程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從性及臨床療效;有利于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節省住院醫療費用及提高生存質量;有利于豐富護理學的內容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作者:譚柳純 顧春妮 黃雪霞 田麗玲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1]田麗玲,譚柳純,黃雪霞,等“治未病”理論干預在肝硬化患者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8):113.
[2]盧玉梅,胡昌盛,陳麗萍,等.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中醫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5,21(4):95-97.
[3]顧春妮,羅崗.健康教育路徑在婦科門診LEEP刀患者中的體會[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6(6):135-136.
[4]周保利,英立平.臨床路徑應用指南[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1-4.
[5]鐘殿舟.互聯網思維[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1.
[6]邁爾-舍恩伯格,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7]靳愛平.中醫健康教育路徑與傳統健康教育對肛腸手術病人應用效果的比較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09,28(3):124-125.
眾所周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社區管理富有成效。社區居民對高血壓、糖尿病的認知度較高,大家都知道測血壓、測血糖可以診斷高血壓和糖尿病。但是,很多居民卻并不知道COPD是什么,對于“通過肺功能檢查可以診斷COPD”的認知程度更是顯著偏低。相反,很多人(尤其是煙民)對慢性咳嗽癥狀不予重視,得了COPD也茫然不覺,認為這是吸煙或年齡增大所引起的正常現象。從而導致病情一再延誤,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廣大社區醫生對COPD的認知度、管理和醫療水平的顯著欠缺則更應該引起重視。據北京中醫藥大學馮淬靈等[2]2011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6.1%的社區醫生不清楚COPD穩定期的治療方案,不能給患者提供規范治療。僅有40%的社區醫生對COPD患者進行健康教育。55.8%的社區醫生沒有參加過COPD專業知識培訓。23%的社區醫生了解COPD病情嚴重程度分級。8.6%社區醫生掌握目前常用的吸入劑使用方法。”這表明,社區醫生的專業素質與管理能力也是制約目前有效開展COPD患者社區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2改進COPD社區管理工作的對策建議
如前所述,COPD的社區管理存在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而提高社會對COPD的認知度,加大社區醫生的規范培訓力度是當前有效、系統開展COPD社區管理的因應之策。
2.1切實提高社區醫生的專業素質
2.1.1開展社區醫生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其臨床醫療水平
專業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專業知識的補充和更新。開展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可以依據社區醫生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培訓的內容、靈活選擇培訓的方式。比如,可以將臨床醫療技術、專業治療新進展、康復醫學和心理醫學列入培訓的內容;可以選擇集中短期培訓、業余時間培訓、脫產學習、網絡培訓等多種方式。
2.1.2不斷改善社區醫療環境,逐步提高社區醫生待遇
“人”和“物”的因素決定著“事”的演進。社區的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功能要得到充分發揮,就離不開社區醫療環境的不斷改善和社區醫生待遇的逐步提高。具體到COPD的社區管理,必須完善包括肺功能儀在內的基本醫療設備,提高相關醫療從業人員的福利待遇,讓他們能夠安心、快樂地投身到這一工作中來。
2.2有效實施COPD的社區分級管理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 臨床護理路徑; 產婦
臨床護理路徑是針對某種疾病(或手術),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定標準化治療護理流程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2011年筆者所在醫院借鑒國內外的模式在各臨床科室開展中西醫結合臨床路徑的研究,本科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在產科常見病中開展了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5月,抽取筆者所在醫院產科計劃性剖宮產80例產婦,隨機分為兩組,兩組產婦年齡22~35歲,孕周38~40周,產前、產時、產后均無并發癥。產婦年齡、孕周、胎次、手術方式、麻醉方式以及文化層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實施產科常規整體護理,試驗組實施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
1.2 病例選擇標準 診斷為足月妊娠行剖宮產術,除外子宮肌瘤剔除、卵囊剔除及結扎術;未曾試產,選擇日期行第一次子宮下段剖宮產術,除外疤痕子宮。
1.3 方法
1.3.1 成立臨床路徑小組 由科室主任、護士長、科室骨干組成,決定病種,確定臨床路徑表的框架與格式,參與實施臨床路徑的評估與評價,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3.2 護理人員培訓 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分層次培訓,培訓臨床護理路徑相關知識,路徑內容、路徑流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1.3.3 路徑內容及表格制定 運用護理程序評估設計、計劃并分析和運用收集的資料制定出適合本科的護理路徑[1],查閱相關的產科中醫護理常規及西醫護理常規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1)護理版:以時間為橫軸,以術前指導、檢查、手術治療、中西醫治療、監測和評估、母乳喂養指導、新生兒護理指導、中醫辨證調護、中醫特色護理、膳食指導、養生康復指導等理想護理手段為核心內容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2)患者版:詳細制定每天的醫療護理內容及需要產婦配合的事項,保證產婦的知情權與參與權[2]。
1.3.4 路徑實施 孕婦入院宣教時詳細介紹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內容,并發放患者版路徑表,讓其了解她入院后所得到的護理與指導,讓她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管床護士根據路徑表的時間進行相應的護理與宣教,并每天與夜班護士交接,交待需要繼續完成的工作。路徑表上有四種標示:(1)已執行:產婦完全了解,達到預期結果;不了解,需要重新指導及追蹤;部分了解,待追蹤。(2)無此需要。(3)未執行,變異。(4)需要進一步處理及記錄。護士根據產婦情況在相應欄目上打鉤,每班簽名。護理組長每天檢查路徑表,指導護理及反饋產婦意見,護士長不定期檢查,定期組織討論修訂整改,解決遇到的問題。
1.3.5 效果評價 評價每個產婦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護理質量、產婦滿意度。健康知識掌握評分為自制調查問卷,內容有:術后活動、疼痛的護理、會的護理、產后飲食調護、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新生兒護理知識、新生撫觸技巧、穴位按摩相關知識、產后情志調適、產后養生康復指導等10個指標,每個指標有3個答案(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別計分為3分、2分、1分,總分為30分,在產婦出院前給予調查問卷,得分愈高,說明對健康知識掌握得愈好。25~30分為優,20~24分為良,15~20分為中,15分以下為差[3];護理質量包括基礎護理、患者安全護理等,按醫院質控標準打分,總分100分,其中生活基礎護理40分,病人安全護理60分。根據產婦是否符合病情和治療要求,舒適、安全,各管道是否清潔、通暢,按要求更換、護理等各項生活基礎護理是否落實,以及病情觀察、治療是否及時、到位、準確,采取的護理措施是否正確、及時滿足產婦的需要等安全護理進行評分,每項指標分符合、不符合1~2處,3~4處,5處以上等標準,總分90~100分為優,80~90分為良,60~80分為中,60分以下為差;滿意度調查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在產婦出院前發放。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進行檢驗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因兩組護理路徑不同,使產婦在產后飲食調護、護理、母乳喂養知識、新生兒護理技巧、產后養生康復護理等方面知識掌握存在明顯差異,試驗組健康知識掌握優良率明顯優于對照組。試驗組產婦對宣教內容理解透徹,并能滲入到自我康復護理及新生兒護理當中。見表1。
2.2 兩組產婦護理質量比較 試驗組產婦生活基礎護理、患者安全護理等按照護理路徑圖表提供有時間、有效的照顧,使治療、護理有序的進行,減少漏項,護理質量評分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2.3 兩組產婦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1 兩組產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n,n(%)]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sup>6.2745,*>/sup>P
表2 兩組產婦護理質量比較[n,n(%)]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sup>8.5375,*>/sup>P
表3 兩組產婦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n,n(%)]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sup>11.1137,*>/sup>P
3 討論
3.1 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是要求每班護士按照當日護理路徑的內容監測、評估分析病情變化,辨證施護,并將情志調護與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對產婦的生活基礎護理、安全護理能做到定時、定量、定質、定人護理,有效地保障了環節質量,使護理計劃有效落實,真正為產婦提供及時、高質量的護理[3]。
3.2 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以人為中心、整體的、辨證的護理模式[4],本院研究的中醫院產科中西醫結合護理路徑是把中醫護理加入到臨床路徑中,充分體現中醫特色護理、辨證施護在產科護理服務中的優勢。
3.3 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有嚴格的時間性,可使護理人員有序地、有計劃地、有預見性地進行治療護理,把被動服務變成主動服務,可大大培養了護士的自主性、自律性,增強了成就感。
3.4 臨床護理路徑充分體現產婦的知情權,使產婦預知每天的治療與護理,主動配合,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5 中西醫結合護理路徑按照護理程序系統、有序的進行健康教育,使產婦系統掌握母乳喂養相關知識、新生兒護理知識、產后養生康復調護知識。而且在護士與產婦教與學的實踐過程中,使產婦感受到了護士對她的關懷和愛護,大大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產婦的滿意度。
本研究發現,在中醫院產科開展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整體護理的基礎上把中醫特色護理加入到臨床護理路徑中,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可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改進護患關系,可提高護理質量,提高健康教育達標率,提高產婦滿意度。筆者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借鑒國內外經驗,找出適合本地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各級中醫醫院推廣實施,創自己的品牌、發揮中醫特色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袁劍云.臨床路徑:醫院的生存與發展策略.中國衛生政策,2002,21(8):13-17.
[2] 莊翠芳,方芳,張國妹,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產科的應用.上海護理,2008,8(4):54-55.
一、活動時間與地點、時間:
2018年5月16日(周三)9:30-11:00
地點:xxxx廣場
二、主辦單位
xxxx衛計委
三、承辦單位xxxx、xxxx、xxxxxx。
四、活動內容
1.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服務內容宣傳;
2.家庭醫生服務協議現場簽訂;
3.健康知識宣教,發放宣傳手冊、折頁;
4.健康咨詢、專家義診、免費檢測血壓、血糖。
五、分工安排
1.協調xxxxx安排活動現場和桌椅板凳(桌子14張,板凳60個);
2.活動通知,組織社區居民參加活動;
3.xxx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組織一支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含醫生1人,護士2人,公衛人員1人),醫生負責政策宣傳、健康咨詢和簽約,護士負責測量血壓和血糖(1人測血壓、1人測血糖)、公共衛生服務人員負責健康宣教、建檔等,參加活動的工作人員及專家信息。準備宣傳資料: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宣傳折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宣傳折頁、機構簡介等,宣傳展板(簽約政策、基本公衛政策、機構簡介、簽約服務包等)布置現場;準備紙質健康檔案、簽約協議書或簽約服務手冊(蓋好單位公章)、血壓計、采血針、棉球、醫用酒精、血糖試紙、血糖儀、醫廢放置筒等材料;
4.xxx社區衛生服中心組織醫療專家團隊負責義診、現場健康咨詢,攜帶相關器材;
5.xxxx中心組織1名工作人員(提供并發放慢病健康教育資料、對春夏季傳染病預防進行宣教),自行準備并現場發放小禮品(環保袋、中醫藥保健藥囊等)。
6.打印席卡:機構名稱,心血管科、內分泌科、中醫科專家的單位、專長、姓名;
7.背景板:“第八個“世界家庭醫生日”——家庭醫生:我承諾,我服務”,主辦單位、承辦單位。
8、橫幅:四塊,兩塊掛在廣場的入口處大樹之間:“讓醫生走進家庭,讓家庭擁有醫生”,兩塊放在活動現場的桌子上“簽約服務千萬家,勠力同心護健康”“以及“實施國家基本公衛服務,造福社區居民身心健康”。拱門:在廣場入口處:“第八個“世界家庭醫生日”——家庭醫生:我承諾,我服務”。氫氣球橫幅兩個:放在廣場兩側:“讓醫生走進家庭,讓家庭擁有醫生”;“我有一個家庭醫生朋友,”
9、展板:xxxx中心提供三塊展板的內容,分別是:a、中心機構簡介,要有機構微信公眾號;b、機構家庭醫生簽約包介紹,特別是個性化簽約服務包;c、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國家基本公衛項目一覽表;家醫簽約知識小問答,把健康鎮江微信公眾號放上;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政策小問答;慢病防控宣傳;春夏季傳染病防控宣傳,展板內容電子檔5月9日下班前傳至xxxx。
五、注意事項
1.請各單位于5月11日前將參加活動的人員名單回執報至xxxxx衛計委基層衛生處,并通知相關人員于活動日上午8:30前到達服務地點集中,不得遲到早退;
2.請各單位準備好相關材料、器材并帶至活動現場,醫務人員著工作裝并佩戴工作牌。
3.請各單位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參加并在活動現場負責組織協調本單位工作。
隨著市場經濟及工業、農業、國防及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發展,日常生活中手指(足趾)外傷性離斷成為外科常見急癥。病人要求再植心切,對再植成活手指(足趾)的功能要求越來越高。斷指(趾)再植的成功與否對病人至關重要。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8年1月,采用顯微外科技術修復斷指(趾)患者36例,通過精心護理和全面健康知識宣教,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 本組36例,斷指30例,斷趾5例,足趾搬家(足趾移植為手指)1例。男26例,女10例,年齡最大56歲,最小2歲,平均24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2人,初中以上34人。成功31例,3例因手指損毀嚴重術后壞死,2例因依從性太差導致不成活。
2.方法 所有病人術后回病房,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即向病人和家屬逐漸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知識宣教,直至病人和家屬理解與配合。
宣教要點
1.臥床時間及 術后需要絕對臥床休息7~14天,臥床期間可平臥及健側臥位,嚴禁患側臥位,以防患側血管受壓影響患肢血液供應。禁坐位及下床,以防患肢血管壓力的改變而致再植指(趾)血供不良。患肢制動并根據術中情況放置肢體高度:動脈吻合質量較差者肢體平放,靜脈吻合欠佳者患肢抬高于心臟,動靜脈吻合質量均好者,患肢平心臟或高于心臟水平。
2.居住環境與局部溫度 病室應保持空氣清新、安靜、舒適,室溫保持在22~26℃,相對濕度50%~60%,因低溫可致血管痙攣,溫度過高則加速組織耗氧代謝,局部持續用60~100 W帶反射罩的燈燈烤,溫度保持在28~32℃。避免空調冷風直吹,冬天注意保暖,特別是患肢保暖。有條件給病人安置單間,盡量減少人員探視。
3.飲食及二便要求 病人飲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粗纖維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如過冷的食物、飲料、海鮮、辣椒、酒類等。可進食瘦肉、雞肉、雞蛋、牛奶、果汁、新鮮菜等,室內禁煙,因卷煙中的尼古丁等易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又是血小板吸附劑,易造成吻合血管栓塞與痙攣[1],臥床期間臥位排便,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每日腹部按摩及做縮肛活動2~3次,每次5~10分鐘。必要時遵醫囑用緩瀉劑;保持排尿順暢,必要時可留置尿管3~5天。
4.情緒與精神狀況 病人情緒應保持穩定,盡量減少人員探視和探視時間,讓病人充分休息,避免情緒過分激動引起血管收縮,有疼痛應及時與醫護人員聯系,遇再植指(趾)有異常變化,醫護人員應及時處理。
5.血管危象的表現和處理 ①動脈危象:若患指(趾)顏色蒼白,指(趾)腹張力低,發涼、干癟,皺紋加深,毛細血管反應速度減低或不充盈,表明發生動脈危象[2],可因血管痙攣或血栓形成引起,引起血管痙攣的因素有低溫(加強保溫),疼痛(給予止痛劑),情緒激動(保持室內安靜,心情放松)等。血栓形成可因紅細胞凝集性高,對血管的附著性強,血液黏稠度高(用抗凝藥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經解痙、抗凝等處理觀察半小時血運未恢復,需進行手術探查。②靜脈危象:若再植指(趾)顏色暗紫,指(趾)腹張力高,指(趾)皮溫低,有張性水泡,毛細血管反應速度快或消失,說明有靜脈危象[2],要抬高患肢,拆除過緊敷料,肌注罌粟堿和靜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時需在再植指(趾)側作切口,用針刮保持切口持續滲血,減輕指(趾)張力,以利恢復指(趾)血循環,根據情況持續放血3~7天,由于再植指(趾)無神經支配,持續側切放血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影響,不會引起疼痛。
6.應用罌粟堿 罌粟堿為非特異性血管擴張劑,對平滑肌有舒張作用,對腦血管、冠脈血管、周圍血管有較好的松馳作用,它有解痙、鎮痛、溶解血栓、抗凝、降低毛細血管脆性的作用[3],從而改善周圍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目的。但長期注射易引起注射部位發紅、腫脹、疼痛、硬結、甚至臀部肌肉大面積腫塊,注射時應每次更換注射部位,注射后用新鮮馬鈴薯切片外敷注射部位1小時,以預防注射部位的肌肉硬結[4]。
7.功能鍛煉及出院指導 術后第2天病人可做再植指(趾)主動輕微屈伸鍛煉,7~14天行被動屈伸功能鍛煉,3周后逐漸加強主、被動功能鍛煉,同時可行局部外敷、理療、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粘連,促進功能恢復。患肢保暖,避免凍傷、燙傷,加強營養,禁煙酒或不到吸煙環境至少1個月,加強再植指(趾)功能鍛煉,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來院復查,如有異常隨診。
護理體會
再植指(趾)成活率的高低與再植技術、醫護人員的觀察及精心護理密切相關,但病人和家屬的理解與配合亦至關重要。通過有計劃的健康教育,不僅使病人和家屬在住院和陪護期間,掌握較為豐富的相關疾病健康知識,有助于其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而且增加了護患溝通,增進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同時也提高了護理人員專業理論水平。
參考文獻
[1]馬春風,高愛英.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89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2):50.
[2]程國良.手指再植與再造[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8.
(武勝縣中醫院骨科四川武勝638400)【摘要】目的 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改善服務態度與護理質量,提高患方滿意度,以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方法 按照"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精神,優化工作流程,改變工作模式,轉變服務理念,落實基礎護理,強化健康教育,提高技能水平與質量監督管理。結果 開展優質護理后提升了護士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護理質量與患者、醫生、護士的滿意度。【關鍵詞】病房;優質護理;措施【中圖分類號】R3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4-0337-01 我科在認真貫徹衛生部開展的"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中,積極遵循"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滿意為標準"的宗旨并借鑒重醫附二院"三全護理"中的全人、全程、全心(接待熱心、治療細心、護理精心、解釋耐心、管理病人責任心)理念,結合"三好一滿意"活動與我科實際,處處體現人性化護理,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護患糾紛也因此減少。現體會如下:1 方法1.1 改善住院環境與改變服務態度:保持病區整潔美觀;規范儀表與言行;免費提供電話、輪椅、平車、便凳、針錢;24小時供應開水、微波爐;發放專科健康資料;入院時熱情主動送病人至病床,積極配合醫生體檢后主動自我介紹并收集患者資料、行入院宣教;鼓勵病人表達顧慮與需要,減輕其孤獨感與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力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信賴關系。1.2 轉變服務觀念:加大宣傳力度,不定期組織學習優質護理相關文件,讓護士逐步了解優質護理的服務內涵是做"精"專科護理,做"實"基礎護理;熟悉新修訂的各種制度、職責、工作流程,使其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做生活護理并不意味著地位低下,而是只有切實做好這些基礎護理工作,才能更利于疾病的康復。1.3 加強管理:(1)加強理論與技能培訓:強化業務學習,提高理論水平與護理技術,選派一名安全意識、理論與操作皆強的護士定期對科內護士予以集中培訓后由護士長不定期抽查考核情況。(2)簡化護理文書書寫:科內自行設計了相關的簡明、易懂的表格式護理文書與級別巡視卡,每天書寫時間均少于半小時,大大減少了記錄時間,從而將更多的精力與時間轉為為患者提供更直接的護理服務。(3)增加透明度:提供每日費用明細清單;發放科內滿意度調查表;設置反饋意見箱;分級護理服務內容、項目及工作標準、收費定價、投訴電話在病區醒目位置公示上墻;宣傳欄內公示護士分組情況與主題活動;所有護理文書均掛于病房內;上述措施均使護理服務的同時能得到病人監督,從而促使護士加強了責任心,更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1.3.4 安全管理:(1)組織學制度:強化安全意識、及時分析不安全隱患并提出整改措施,不定期抽查并記錄。(2)嚴把重點環節關:重點時段:節假日及中、夜班合理搭配、彈性排班。重點病人:危重、疑難、手術、輸血、特殊用藥、管道護理、高危、老年病人等均應評估現存與潛在風險,重點交接。重點員工:新上崗者、護生及責任心不強者指定專人行崗前培訓與帶教,做好傳、幫、帶工作,以培養其操作技能與溝通技巧。1.4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加強護理質量控制:成立護理質控小組,落實各級人員職責,根據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定期檢查、整改并征求病人意見,以持續改進護理質量。(1)實行組長負責制:根據職稱、工作能力將護士優化組合后分為兩組。排班時注意小組之間人員層次的合理搭配,確保護理質量和醫療安全[1]。每組均選派組長、副組長各一名帶領下級護士完成本組病人的治療、護理工作;組長每天下班前負責檢查本組護理工作與病房內各種記錄完成情況,清點組上病員并交班,同時安排好次日責任護士的床位分管情況;組長不在時由副組長負責。(2)實行護士全責制:每名責任護士負責8-10名病人,對所分管病人從入院到出院期間的一切治療、護理、病情觀察、各種宣教、健康教育、出院隨訪工作提供連續、全程、個體性的護理服務,真正做到"8小時在崗,24小時負責",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3)實行輔助護士負責制:尊重病人作息習慣,在責任護士指導下負責晨晚間護理、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讓病人得到實實在在的護理服務.(4)實行雙班制:改變排班模式,實行改良的APN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并增加護理加強班,加強了晨晚間、午間護理,以保證重點時段能切實做好基礎生活護理。(5)優化服務流程:重新制訂各班職責與操作流程,規范護理行為,做到從病人入院到出院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專業化的無縫隙優質服務,滿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深化整體護理的有效途徑[2];同時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隨時巡視并主動詢問患者需求與想法,真正做到人性化護理。
1.5 細化健康教育:各組長與責任護士選擇合適的時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行各種宣教、健康指導、康復鍛煉、出院隨訪,了解并掌握所管病人的病情、治療、現存護理問題、護理措施。組長與護士長不定時抽查患者掌握的程度。1.6
規范護理執業行為:按照《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要求,認真執行《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積極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體現中醫特色專科護理,提高中醫護理水平。1.7
實施績效考核制度:制訂績效考核辦法,護士長與質控組定期考核、評價。護理組長負責每天登記基礎護理工作量,月底統計后由護士長依據工作量、服務質量、患者滿意度給予綜合考評后并結合院內所制定的獎金發放系數,對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不達標者給予處罰。通過獎懲措施的執行來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服務意識與護理質量;同時將考評結果與年終考評、晉級晉升掛勾。2
結論2.1 提高了護士的滿意度 將績效考核納入護理管理已經成為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合理的評價護士績效可以提高護士自身的滿意度[3]。績效制度的實施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原則,護士的價值與勞動被社會認可與尊重。2.2 提高了醫生滿意度 責任護士掌握分管病人的病情、治療情況,能及時落實治療與護理措施,病人的治療得到了保障,減少了醫患間的糾紛。2.3 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強化了主動意識,每位病人從入院至出院均有一名責任護士負責所有治療、護理,病人有需求時能立即得到幫助。2.4 醫護、護護協作加強 醫護人員因為共同的病人而加強了溝通,營造了溫馨和諧的工作氛圍;護士分組后使工作的目的性更強,工作效率與積極性大大提高,加強了各組員間合作意識。2.5 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通過反復講解入院須知、治療方法、護理措施,飲食要求、藥物性能、安全防范及功能鍛煉法,使患方更能熟悉健康知識,從而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積極參與到疾病的康復過程中來,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同時護士專業知識與整體素質大大提高。2.6 提高了護理質量 通過開展優質服務,轉變了服務理念,為病人提供專業、人文、全面、全程的服務,提高了護理質量,同時也提升了護士形象與醫院的地位。參考文獻[1]鄧金平,劉麗群,賈健平,等.組長負責制分層級管理模式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活動"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2011,6(11):30-31。[2]陳湘玉.傳承護理專業發展進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12-313。[3]孫燕,葉文琴,曹潔.護士績效研究現狀及成立我國護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想[J]。護理研究,2010,24(3):661-663。
[關鍵詞] 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盆腔炎;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 R19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5(a)-0108-03
Effect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ZHANG Zhi-hu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Huwei Health Center of Dongxiang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Dongxiang331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5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of 29 cases.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rate and the degree of health knowledg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rate and the degree of health knowledg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applied in patients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an effectively promote patient′ awareness an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reatment,the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whil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Effect influence
盆腔炎指女性盆腔的生殖器官、周圍盆腔腹膜及結締組織出現炎癥。盆腔炎的起病通常十分急速,病情也相對嚴重,常伴有高熱、失眠、頭暈、頭痛、周身不適、寒戰、食欲不振及下腹疼痛等臨床癥狀,而下腹部的脹痛感往往在患者進行、過度勞累或是月經前后明顯加重。本文選取本院婦產科住院治療的58例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常規對癥護理與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觀察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盆腔炎患者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療的盆腔炎患者58例,年齡23~45歲,平均(32.3±3.5)歲;其中3例為本科學歷,19例為大專學歷,21例為中專學歷,15例為小學學歷。所有患者均符合盆腔炎的診斷標準。將58例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9例,兩組的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對癥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具體對策如下。①熟知患者的病癥情況: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有效資料進行研究,包括患者年齡、發病時間、住院次數、主要癥狀及文化程度等[1-2],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患者對自身病癥的認知程度與護理配合度,以此為標準給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護理干預;②健康宣教:安排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并由醫院的科室統一規范健康宣教的內容,護理人員再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針對個人的健康宣教內容和計劃,通過給予患者耐心的講解,傳授給患者心理調節、藥物治療與飲食習慣的方法和相關知識[3-5],并采取圖文宣傳方式,在醫院的宣傳冊或宣傳欄上印制盆腔炎的疾病原因、治療方案與防御措施,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③飲食指導:針對盆腔炎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注意飲食質量,進食以易消化、營養較高和高蛋白質食物為主,從而加快身體康復;④心理護理:由于盆腔炎患者會產生恐慌感與焦慮感,所以必須給予盆腔炎患者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針對患者的焦慮情緒,護理人員應加強重視,以和藹可親的語氣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其適應住院生活,取得其信任,從而主動配合治療[6];⑤運動指導:盆腔炎患者住院期間,應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盡量取半臥位,還應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活動類型,以慢步行走、打太極、球類運動及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為主,禁止進行劇烈運動[7-8],在運動時間的選擇方面,以飯后1 h為最佳,根據循序漸進的準則,不斷提升機體的抵抗能力;⑥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應囑咐其注意日常的個人衛生,定時清潔會,防止出現感染癥狀,所穿內褲應選擇棉質、透氣的為最佳,經常換洗并進行紫外線消毒,出院后,還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復診。
1.3 觀察指標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患者的護理工作滿意程度與健康知識知曉程度,設定100分為滿分,≥85分為達標,<85分為不達標。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程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健康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程度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盆腔炎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且已經成為各醫療機構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婦科炎癥疾病[9]。盆腔炎的類型非常多樣,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盆腔附件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結締組織炎、子宮炎等。盆腔炎的發病機制是患者陰道受可致病的微生物如葡萄球菌、厭氧菌、皰疹病毒及大腸埃希菌等感染,逐漸發展至感染宮頸,從而導致盆腔炎的發生。
當女性患上盆腔炎后,由于患者盆腔可能出現大量淤血,月經量也較正常時多,因此會對其情緒產生較大影響,輕則出現恐慌、焦慮或抑郁癥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輸卵管阻塞或月經失調等癥狀,導致不孕癥的發生,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工作與生活造成不利影響[10-12],因此,給予盆腔炎患者相應的治療和護理顯得十分重要。目前,針對盆腔炎患者,各醫療機構都會選擇在對癥治療時,予以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是盆腔炎患者護理中的重要環節,即通過有計劃和有組織的教育,給予患者灌輸盆腔炎的相關病理知識及健康的重要性,促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從而確保其日常生活的整體質量得以有效提升[13-15]。
本研究中采取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通過健康宣教、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和出院指導等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的有效實施,增加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工作滿意度及對健康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平等和諧的醫護患溝通使患者熟悉了盆腔炎的有關知識,對于自己的護理情況感到非常滿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屬的整體生活質量,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16-17]。
綜上所述,盆腔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可使其對自身病情的認知度得到有效提升,主動配合治療,護理效果十分顯著,還可改善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新英.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盆腔炎住院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102.
[2]韓桃.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盆腔炎住院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3,21(13):360.
[3]張艷.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盆腔炎住院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9):2089-2090.
[4]呂志敏.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9):237.
[5]馮雨婷.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盆腔炎住院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675-676.
[6]鄒霞.健康教育護理在盆腔炎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學信息,2013,26(20):374-375.
[7]師瑞霞.護理干預在盆腔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4):82.
[8]葉金梅,葉金喜.護理干預在婦科盆腔炎患者中的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2013,11(16):44-45.
[9]許小清.加減紅藤湯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16):1325-1326.
[10]李愛青.護理干預在盆腔灌注治療婦科盆腔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45-46.
[11]李嬋,阮國鋒,許曉晴,等.護理干預對盆腔炎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3):176-177.
[12]李利軍.護理干預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0,16(10):141-142.
[13]梁飛雁,李杰霞,張帶兄,等.按臨床護理路徑對盆腔炎住院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國校醫,2008,22(4):436,438.
[14]干國建.慢性盆腔炎的疼痛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外醫療,2011,30(27):156,158.
[15]羅艷,王若虹,徐蕓.健康教育在婦女保健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0):118-119.
[16]李春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0,7(30):79.
一、目標
通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提高我村父老鄉親們的衛生知識水平、健康意識以及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促進社會對健康的廣泛支持,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創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條件,以達到提高我村父老鄉親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內容
(一)充分發揮《高吳橋居民健康健康教育講座》的參與作用。
(二)每年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制訂相應計劃組織具體實施,進一步加強網絡建設,定期組織自我健康教育培訓,創建一個有益于宣傳健康知識的環境。
(三)加強我衛生室健康教育陣地建設。如宣傳欄每兩個月更換一次(每年出刊6期以上)。積極征訂健康書刊,對兗州區衛生局、新驛鎮衛生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資料及時張貼、分發。
(四)大力開展我村健康教育活動。
1、門診健康教育:鄉村醫生應有針對性開展候診教育與隨診教育。
2、家庭病床健康教育:①鄉村醫生在進行醫療活動時所運用的健康咨詢、健康處方等對病人及其親屬開展健康教育。②健康處方:對每位家庭病床病人或家屬至少發放一種健康教育處方,有針對性地對每位家庭病床病人或家屬開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宣傳陣地進行宣傳教育。
(五)積極開展社會健康教育活動。針對我村衛生室管轄內的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點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
(六)加強反吸煙宣教活動。積極開展吸煙危害宣傳,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等多種形式,經常性地進行吸煙與被動吸煙的危害的宣傳。
(七)完善健康教育執行過程中的各種活動記錄、資料,并對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評價與總結。
三、開展健康教育講座時間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點是節日食品衛生安全教育、家庭急救與護理。
二月份:教育重點是哮喘病、老慢支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三月份:結合三八婦女節、3.24結核病防治宣傳日,重點宣傳生殖健康知識、結核病防治知識。
四月份:結合愛國衛生月和4.25全國計劃免疫傳宣日,重點開展社區衛生公德、衛生法規和兒童預防接種知識教育。
五月份:結合國際勞動節和碘缺乏病宣傳日、無煙日。重點開展職業衛生、科學使用碘鹽、吸煙危害等知識教育。
六月份:結合國際兒童節、環境日、愛眼日、禁毒日。重點宣傳兒童保健,近視防治,環境保護,遠離等方面的知識。
七月份:重點開展夏秋季腸道傳染病,飲水飲食衛生知識教育。
八月份:結合母乳喂養宣傳周,開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識、科學育兒和社區常見病的宣傳教育。
九月份:結合全國愛牙日、老人節開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識、體育健身方面的宣傳教育。
十月份:結合全國防治高血壓日、世界精神衛生日,開展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和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
十一月份:結合全國防治糖尿病日,開展糖尿病防治、糖尿病合理膳食的宣傳教育。
十二月份:結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傳日,重點開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穿插四期與中醫相關的健康教育宣傳。
四、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率”的服務手段,是控制醫療費用,拉動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
(二)健全網絡、抓好自身培訓。
【關鍵詞】慢特病門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導人們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學會利用健康知識、檢查設施,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采取措施早預防。在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中,患者健康教育作為醫院內實施健康教育的一種形式和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慢特病門診是醫院的窗口,護士應在與患者接觸的有限時間內提供最有效的健康教育。
1慢特病門診留觀患者健康教育的目標
慢特病門診具有患者多、流動性大、護理人員少、工作量大等特點,因此慢特病門診留觀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慢特病門診護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根據邊學習,邊探索,建立了具有慢特病門診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體護理觀念有機地與慢特病門診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從而使之更完善、可操作性更強,使慢特病門診的護理質量得到提高。
2慢特病門診留觀患者健康教育的特點
2.1患者來源復雜性特點
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社會背景不同,因此應注意健康教育語言、形式的適應性。對于來自農村、年齡偏大以及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患者,健康教育做到通俗易懂、易接受,要點明確,健康教育的內容中少用或盡量不用醫學術語,遇到必須使用醫學術語時,則深入淺出,必要時舉例說明。而對于知識層次相對較高者則可講解相對深刻全面,也可以推薦患者相應的醫學讀物。
2.2通俗性特點
即健康教育語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患者病程長,情緒不穩定,老年患者較多,及患者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內容中少用或盡量不用醫學術語,遇到必須使用醫學術語時,則深入淺出,并輔以相應解釋,使健康教育達到最佳的效果。
2.3臨時性特點
慢特病門診留觀患者具有臨時性特點,有些急性病癥無危險者得到緩解即可出院,通過門診隨訪;而病情較重的患者經過短期的觀察后,即收住入院,這就需要護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響患者治療,又不延誤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2.4綜合性特點
慢特病門診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而大多數老年患者同時患有兩種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責任護士便會向患者傳授具有綜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內容,來消除患者因病重而產生的厭煩心理和自棄情緒。
2.5強化性特點
針對慢特病門診患者中年齡相對老齡化及家屬比較多的特點,我們采取了反復強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意識、表情,來判斷患者是否明白。
2.6禮貌性特點
針對慢特病門診患者的病程長,情緒不穩定,患者不能有效進行角色轉換的特點,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應表現出對患者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誠相待,耐心負責的態度,決不能自以為是或用說教的語言,切忌生硬等語氣。
3慢特病門診留觀患者健康教育的內容
3.1患者的權利與義務
主動介紹慢特病門診病室的環境,醫療保險方法,便民措施,衛生注意事項,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患者對治療護理工作的支持與配合。
3.2常見的健康教育知識
全面系統的介紹本科各種常見疾病的有關預防并康復知識。包括疾病的病因、癥狀、有關化驗檢查、飲食指導、運動療法、藥物療法、藥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導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見病多發病的健康教育內容。示范教育:為了讓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針對患者健康知識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淺程度,護士現場對患者進行宣傳示范,如幫助長期臥床患者叩背、拍胸,教會患者有效咯痰,指導糖尿病患者測試血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討論、切磋,從中得到啟發,從而提高每一位護士的示范宣教能力。
4慢特病門診患者的健康教育評價方法
4.1與患者交談的方式
責任護士、護士長采用與患者交談的方式了解和檢查健康教育執行的程度和質量。
4.2交接班時提問
在交班時請責任護士介紹所屬患者的基本情況,檢查責任護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責任心和工作能力。
4.3發表調查
定期向患者發放意見征詢表,通過收集信息,對存在問題分析原因、修正制定措施、促進管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在慢特病門診開展健康教育、進行人性化的高水平護理,可以提高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健康教育是建立健康行為的有效方法,對臨床各種治療有增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蓮嬌.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