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嫁接的技術要點和注意事項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加強 生物課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所以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歷史等原因,我國的生物實驗教學起步較晚,以致重知識、輕實驗,重理論、輕實踐,學生的“高分低能”現象至今仍相當嚴重。隨著教育的改革,在新編九年制義務教育生物教學大綱中,注重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教材內容突出了實驗內容多,實驗形式多,實驗要求多的特點。
一、生物課內實驗的教學
1、首先要加強組織紀律教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是上好實驗課的保證,為了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實驗順利進行,必須向學生強調遵守實驗室守則和實驗規則的重要性。并要向學生講清道理,反復教育,使學生明白并自覺遵守,保證實驗室內環境安靜。要求學生不到下課時間,不準擅自離開實驗室。如本人實驗完畢或有事要離開,須報告教師。總之,要養成有組織,有紀律的實驗習慣和良好作風。
2、預習好實驗內容,明確實驗過程
只有讓每個學生弄清了每個實驗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實驗目的和每個實驗的全過程,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進入實驗室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同時對于難度較大的實驗,教師要事先進行實驗難點和要點的講解,以使學生掌握要領,使實驗達到預期目的。如制作臨時裝片,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師可事先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時培養好骨干,再由這些骨干學生去輔導帶動其他同學做好實驗,在練習使用顯微鏡時,就要特別強調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領。如順時針調節粗調節輪時,使鏡筒緩慢向下,這時頭應向左側偏下,眼光與裝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別注意物鏡下降的位置,當物鏡靠近裝片時停止。這時用左眼從目鏡觀察,同時右眼也要睜開,用右手逆時針方向轉動調節輪,使鏡筒慢慢上升,直到對準焦點,看清物像為止。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來回調節,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萬不能違反操作規程,下降鏡筒時,一定要從旁注視物鏡,防止物鏡碰到蓋玻上,損壞玻片標本和物鏡。教師也可以用兩臺顯微鏡示范,一臺是已經對好光了的,另一臺則是已找到標本清晰圖像的,讓學生觀察后做模仿。
3、要有實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學態度
要求學生在做實驗的同時,一定要做好記錄,如果一個實驗小組兩人,則一人做實驗,一人記錄,下一次實驗互相對調。實驗繪圖要求學生實事求是照看到的實際畫,在實驗課中完成。如在解剖鯽魚時,有的同學發現魚的心室和動脈球的搏動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學掛圖中,心室位于心房下側,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動脈球,這就要按實際看到的畫。培養了學生獨立探索和實際操作、制作能力,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4、要關心愛護教學儀器,節省實驗材料
在做每個實驗前后,要求學生一定要養成洗手的習慣,以免實驗時沾污實驗儀器和試劑、樣品、標本,從而引起實驗誤差,同時還要求學生不應做與本實驗無關的動作,以免損壞實驗儀器,甚至發生意外事故。要節約實驗材料,如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只要取一張洋蔥表皮就夠了,不必取大塊,另外如擦鏡紙、吸水紙,大頭針和各種試劑等也要節約使用。嚴禁將教學器具如鑷子、放大鏡、剪子等帶出實驗室。
5、做好實驗小結,啟發學生自我評價
實驗結束前,用3—4分鐘時間讓一些實驗認真、觀察細致、操作熟練、清楚實驗步驟和實驗目的、正確掌握了實驗技能、并實驗成功的同學簡單談談收獲、體會。也可由教師或者同學給予肯定評價和鼓勵。反之,一些實驗做的不好的同學或看不到實驗結果的同學可談談失敗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訓。如有的同學也可能是因為怕麻煩、怕臟、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實驗,以至實驗效果不好或無結果,為此教師也要幫助其克服怕麻煩、怕臟、怕腥味的嬌慣心理,自覺做好實驗。最終要使學生懂得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觀察、標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學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6、要始終保持實驗室整潔衛生
要養成整齊清潔的實驗習慣。實驗過程中不得亂丟紙屑、雜物。實驗結束后要清理實驗儀器,把儀器放回原位,清潔實驗桌(臺)凳。對于貴重儀器如顯微鏡要求學生做到,實驗完畢用軟布認真擦凈其各個部分,鏡頭(目鏡和物鏡)必須用擦鏡紙輕輕地擦,擦完后轉動轉換器將兩個物鏡置于兩側,再將鏡筒下降,目鏡、物鏡放入鏡頭里的規定位置,反光鏡鏡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塵,罩上鏡罩,把顯微鏡放回箱內,固定螺絲要擰緊,鏡箱要鎖牢,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個實驗室的安全檢查。
二、生物課外實驗是生物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生物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課外實驗也就成為生物教材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多種原因,不少教師未能充分重視課外實驗的教學,所以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筆者認為,應該重視生物課外實驗的教學,其理由如下:
1.課外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由于課外實驗是在課堂之外進行的,所以實驗方案設計、實驗器材使用、實驗對象管理、實驗現象觀察和實驗結果分析、整理等環節均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也需要學生獨立解決,所以與課堂實驗相比,課外實驗更能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2.課外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課堂實驗由于受時間、空間、人數、器材等的限制,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機會大為減少,而課外實驗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學生家庭中進行,或者天地較為廣闊,或者參與實驗人數較少,再加上實驗延續時間較長,所用器材一般簡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這就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3.課外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
生物學知識和人的生產、生活實踐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許多課外實驗的進行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變成自己的本領,掌握一定的技術及實際工作能力。如通過開展“向日葵人工輔助授粉”“植物營養繁殖的操作”等課外實驗,學生不僅印證和掌握了有關知識,而且還學會了人工授粉、扦插、壓條和嫁接等實用技術,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課外實驗有利于鞏固和深化課內知識
由于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許多生物學知識的教學無法在課堂實驗中完成,單靠課內講授又不夠具體、直觀,所以學生較難掌握。如“種子萌發過程”“根的向地性生長過程”等教學內容,在課堂實驗的有限時間內無法看到結果,課堂講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學生聽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對于這樣的內容,如果課后再輔之以課外實驗,既可克服時間限制,學生的觀察也會更具體、更直觀,當然也有利于鞏固和深化課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