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

第1篇: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獼猴桃;魯山香;品種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3.4文獻標識號:B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3-0111-02

淄博市博山域內氣候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土壤適宜,是山東省發展優質獼猴桃的主要栽培區。“魯山香”是當地果農從獼猴桃栽培種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經過本地氣候鍛煉和生產過程中的馴化表現出優良的特性,已成為博山區獼猴桃大力推廣栽培的主要品種。

1 主要性狀1.1 果實性狀

“魯山香”屬于中華獼猴桃,果實橢圓形,果皮呈均勻的黃褐色,富有光澤,表面短毛而不易脫落,果臍小而圓并且向內收縮,平均單果重100 g左右。果肉翠綠色,果心小,中軸胎座質地柔軟,肉質鮮嫩可口、汁多,味甜而微酸,含可溶性固形物16.22%,總糖15%~17%,總酸1.2%,每100 g果肉含維生素C 400 mg,且具有濃郁清香,口感好,余味濃。 1.2 生長結果習性

“魯山香”生長勢強,樹冠成形快,定植第三年掛果,少數單株在肥水條件好的情況下第二年可開花,早果性強。第三年平均單產(666.7m2產量,下同)100 kg,第四年300 kg,第五年進入盛果期,平均單產750 kg,第六年以后平均單產控制在2 000 kg,高產時單產可達3 000 kg。果實耐貯性能良好,常溫下可貯藏15~20天,冰箱恒溫條件下可貯藏1個月,在充N2 的氣調庫中可貯藏4個月。1.3 物候期

“魯山香”為中熟品種,從開花到成熟,生長期為125天。2月中下旬傷流,3月中旬萌芽,3月下旬展葉,5月上旬開花,5月中旬果實進入迅速膨大期,至6月中旬果實開始緩慢生長,此期果實明顯增大,8月中下旬果實進入第二次膨大階段,9月下旬果實成熟,11月中下旬落葉休眠。

2 栽培技術要點2.1 園地選擇

第2篇: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獼猴桃;栽培技術;優質;閩西北

0引言

獼猴桃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好評。福建省是種植獼猴桃較多的地區之一,閩西北則更是盛產獼猴桃的地區,該地區的獼猴桃在福建省乃至全國都稱得上是名優產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介紹了閩西北獼猴桃優質栽培技術。

1種植地的選擇

獼猴桃適宜在陽光充足、溫暖潮濕以及肥料充足的地方生長,因此,要根據獼猴桃的生長特性來選擇種植地點。切記不能將種植地點選在缺乏水資源、光照,冬季早晚霜嚴重的地區,這些都不利于獼猴桃的生長。同時,要選在土質疏松肥沃、土層較厚和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最好是選在土壤酸堿呈中性的地區最為合適,如山地的森林土、黑沙土壤、紅土壤和輕質土壤等[1]。

2良種選擇

獼猴桃品種應按照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貯運性和口感等原則來選擇。選擇品種純正、無病蟲害的一級健壯嫁接苗進行栽種。嫁接苗要求主側根數達3條,長度25cm以上,基部粗度0.5cm以上,副側根數達5條,長度15cm,基部粗度0.3cm以上,接合部處粗度0.9cm以上,接合部愈合良好。可以選擇金魁、米良1號、廬山香、皖翠、徐香、素香、山峽1號、武植3號和建科1號等優良獼猴桃品種。

3適時定植,合理密植

獼猴桃一般都是在秋季栽植。栽種方式在平地以南北行、山坡地以等高線為最佳。幼苗行株距保持在2m×4m,栽植密度1395株hm2,并選用與主栽品種在花期相遇并能夠互相授粉、商品價值高的品種作為授粉樹,主栽品種與授粉樹的搭配比例控制在1∶10~1∶8[2]。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栽種前應先對根系進行修剪,并將修剪過的根系用生根粉液或清水浸泡24h,然后將苗根蘸用3%的氮、磷、鉀肥與5%的有機肥泥漿混合液體后進行栽植。此外還要及時檢查苗株的成活率,及時補植。

4搭建棚架

獼猴桃棚架目前是應用比較廣泛的“T”字形小棚架,主要由立柱、橫梁和鐵絲3部分組成。在種植行間,每3株獼猴桃之間架設起寬1.5m的“T”字形鋼管支柱橫梁,支柱需要入土0.7m、地面上的高度要達到1.9m[3]。在橫梁上拉出5道具有相同間距的螺紋鋼絲,中間的一道鋼絲需要正對種植行。根據測試數據,中間的3道螺紋鋼絲的負荷量可以達到392Nm,每個種植行兩端的支柱需要適當留長與加粗,然后再通過回拉式來加固牽引支柱,防止兩端支柱拉斷倒塌。

5肥水管理

獼猴桃根系為肉質根,為避免發生燒根現象,要盡量不施用高濃度的化學肥料,施肥時要以挖淺溝的方式在離獼猴桃根系稍遠的地方施入。對于幼齡獼猴桃應勤施薄肥,以氮肥為主并配合使用磷鉀肥,一年保持施肥數量5~6次為宜,成年樹種每年應追施肥料3~4次。萌芽前期施尿素225kghm2或過磷酸鈣300kghm2作為催芽肥,并適量澆水;萌芽后葉片展開時,為促進春梢與結果樹更加充實,每株應施2kg三元復合肥(15-15-15,45%)[4];開花期噴施適量的磷酸二氫鉀與0.2%的硼砂進行根外追肥,以促進枝葉生長與花器發育;果實膨大期追施三元復合肥300kghm2,以促進果實增大與花芽分化。獼猴桃怕旱也怕澇,因此,不僅澆水要適度,還要做好排水工作,確保樹盤根部潮濕但不積水。生長期做好施肥灌水工作,高溫干旱期及時灌水,雨季做好開溝排水工作。在冬季封凍期、萌芽前和開花前3個階段都需要澆水,花后60d的果實膨大期要確保土壤有充足的水分供應。

6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關系到獼猴桃是否優質、高產的關鍵措施,合理整形修剪對幼樹早結果,成齡樹多結果和結好果,以及延長老樹的結果壽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整形方式應按照搭架方式來確定,應充分利用架面,確保枝條能夠均勻分布。修剪分為冬、夏剪,夏剪是在萌芽后到冬季落葉前進行,將母枝上多余的營養枝與芽抹掉,確保每個花蕾保留2~3片正常葉即可,從而促發分枝。冬剪是在落葉后10d到傷流期前14d內進行,主要以縮剪、疏剪為主,將多余的直立枝疏剪并適量短截,將細弱、過密、交叉、重疊和病蟲枝條剪掉,從而達到早結果、多結果和結好果的目的[5]。

7病蟲害防治

獼猴桃常見的病蟲害有腐根病、潰瘍病和蝽象、金龜子、桑盾蚧等。病蟲害的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綜合利用物理、生物和化學等防治措施,提倡使用無公害農藥。對于腐根病的防治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灌根,對于潰瘍病的防治可以在主干上涂刷50%甲基托布津50~100倍液,對于蝽象、金龜子、桑盾蚧和東方小薪甲等蟲害則可以使用功夫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來防治。

8適時采摘

果實8分熟是最佳的采收時期,此時的果實充分長大并未出現軟化的現象,具有較好的耐貯藏性。獼猴桃采摘應選擇在天氣晴朗無露水的上午或是傍晚,采摘時要做到輕采、輕放,避免堆壓、碰傷,最好的采摘方式是邊采邊進行分級包裝入庫。采摘當天最好使用高錳酸鉀等藥劑做好防腐處理。

參考文獻

[1]文星剛,鄭海峰.淺談獼猴桃種植管理的有效方法[J].農業與技術,2013,33(6):92,94.

[2]伍成芬,劉道軍.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研究[J].北京農業,2014(21):63.

[3]李云亮.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0):142.

[4]莫苗根.獼猴桃無公害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8):106-107.

第3篇: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西瓜原產于非洲,漢代時從西域引入我國;菠蘿原產巴西,明朝時傳入;木瓜原產墨西哥,明末清初傳入我國;甘蔗原產地是印度,椰子原產地是菲律賓,香蕉原產地是非洲,梨原產地是歐洲……

可以說,原產于我國的水果屈指可數,但是獼猴桃卻是其中之一。

中國是獼猴桃的故鄉,歷史源遠流長。早在2000年前《詩經?毛詩卷第七》中有:“隰有萇楚,猗儺其枝;……隰有萇楚,猗儺其華;……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其中“萇楚”就是現今的獼猴桃,詩的意思是說:在潮濕的地方生長著獼猴桃,它的枝蔓輕柔搖曳,它的花和果實婀娜美觀。

2003年6月中旬,西安考古研究所在西安挖掘西漢早期的貴族積炭墓時,出土了2000多年前的西漢美酒。據鑒定,該酒由獼猴桃釀成。這足以證明陜西不僅是獼猴桃的原產地,而且是最早庭院栽植、人工栽培和進行獼猴桃加工利用的省份。

“目前全球獼猴桃種植總面積200多萬畝,中國占到150萬畝,全世界的獼猴桃種植主要集中在意大利、新西蘭和中國等十幾個國家,隨著消費者對獼猴桃營養價值的認可,獼猴桃在世界上已屬暢銷水果。”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究員、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主圃主任鐘彩虹介紹道。

作為全國獼猴桃科研、產業推廣的先鋒者,在獼猴桃這個領域,鐘彩虹一干就是24年,已經48歲的她在追逐夢想的時候結緣獼猴桃,將自己最美好的時光全部獻給了這項事業。24年來,她奔波在貧困山區的田間地頭,和地里的果農們一同灑下了辛勤的汗水。直至今天,鐘彩虹在全國獼猴桃產區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2個,其中涉及8個國家級貧困縣、1個省級貧困縣,培訓中層技術人員5000余人次、基層一線田間操作人員4.2萬余人次,贏得了農戶、企業、政府的廣泛贊譽。

“中國獼猴桃比新西蘭的口感好”

在2015至2016年間,新西蘭佳沛公司銷售了1.29億件奇異果,收入達到19億紐幣。公司首席運營官Simon Limmer表示:“我們一直在努力實現最佳的出口搭配。在2000年,佳沛的奇異果50%是出口至歐洲,21%是到日本,如今這兩個出口目的地的占比分別下降至43%和16%。我們預計到2020年,中國和亞洲市場的需求增加將會降低行業對歐洲和日本市場的依賴。中國屆時將成為新西蘭奇異果的最大出口市場,甚至超越日本,預計出口占比達到22%。”

其實,奇異果就是獼猴桃,在國內,部分消費者比較認可新西蘭奇異果。可以說新西蘭自上世紀初從我國引種,經不斷人工馴化、培育出“Hayward”(海沃德)后,帶動了這一新型果樹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也讓中國人對獼猴桃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和了解。

中國不僅是獼猴桃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各類奇異果的最大種植商,目前中國種植獼猴桃的面積占到了全球的70%,僅僅陜西的種植面積就已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而位于北緯30度的四川省蒲江縣,是世界公認的獼猴桃最佳種植區。

“大家不要迷信新西蘭的奇異果,認為當地種出來的所有果子都是品相佳、味道好。我去實地考察過他們的獼猴桃園,其實和我們的一樣是參差不齊的,好的特別好,差的特別差。只不過他們給產品做了分類,把最好的果子投放到了我們中國,當然價格也不便宜!”鐘彩虹說,“其實我們國家獼猴桃的高端品種的口感和新西蘭沒有差別,有的甚至還高過它。如果做好采后的分選、包裝和冷藏,我們在市場上會更具競爭力,因為我們有價格優勢。”

在新西蘭,種植獼猴桃的總面積只有15萬畝,即使平均畝產3噸,年產值也只能達到45萬噸,所以佳沛這樣的企業完全有能力將獼猴桃產業做強,而在中國,種植面積是新西蘭的十倍,產量也是數倍,種植區域不同,人文環境不同,要想靠一個企業去做好統籌管理,確實有些異想天開。

鐘彩虹說:“對于新西蘭獼猴桃的種植和銷售模式,我很認同,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到每個縣都會讓他們參照新西蘭的運作模式,因為一個縣的種植面積不會太大,大約五到十萬畝,一個縣里聯合起來一起做,由一個企業統一管理,將新西蘭的模式與本地實際狀況相結合,就一定能樹立自己的品牌,倘若每一個縣都有自己的品牌,都有自己的一類果,那我們的獼猴桃就有了中國名片。”

“做育種要耐得住寂寞”

1992年,大學學習果樹專業的鐘彩虹被分到湖南省農科院進行獼猴桃項目的科研工作,或許就連她自己也沒有想到,接觸獼猴桃,一研究就研究到了今天。

那時候,中國獼猴桃產業正處于低谷,原因來自各方面:農民種植水平不夠,導致果實口感不佳,消費者對獼猴桃的認識不足,購買力低,產品賣不上價,農民更愿意種蘋果、柑橘這樣的暢銷水果,于是乎,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沒人愿意買,也沒人愿意種!

“我在農科院主要做的就是獼猴桃的育種栽培,育種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可能剛開始就能和團隊做出一個新品種,我們都是在前一輩人研究的基礎上來審定的。像‘風月’,確切來說它是80年代野生資源調查時發現的,直到2002年才審定,這其中經歷了20多年的時間。‘翠玉’也是一樣的,它是1996年從野外發現幼株,到最后2002年審定,整整花了七年的時間,這還都是審批層面的。2004年的‘楚紅’也是1997年在野外發現的,這都是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有的結果。”鐘彩虹說。

在農科院做育種栽培14個年頭,因為有栽培,鐘彩虹每年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在農田里和農民們一起勞動,她會給老百姓們講解如何科學種植獼猴桃,遇到問題應該怎樣解決,當然,老百姓遇到什么農業問題都會“考考”她,因為在他們眼里,鐘彩虹就是“大專家”。

2007年,機緣巧合,38歲的鐘彩虹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力邀下,辭去農科院的工作,只身一人來到武漢,負責獼猴桃產業推廣和技術培訓。至此,她的人生和獼猴桃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今天,“蒲江獼猴桃”早已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定,成為蒲江的標志。那里種植面積將近10萬畝,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優質黃肉獼猴桃生產基地。

而在十年前的蒲江,這里零星種植的獼猴桃只有幾百畝,獼猴桃產業化的“困局”令新成立的四川中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退兩難。面對其負責人的無助求援,時任武漢植物園主任的黃宏文決定派“新兵”鐘彩虹前往蒲江進行緊急救援。

鐘彩虹說:“對于我來說,其實挺困難的,因為之前我給別人作基地指導,給他們做規劃、建園,最大的也只有2000多畝,而蒲江這里有一萬畝。但是我喜歡挑戰。”

來到蒲江后,眼前的狀況遠比想象中復雜。一方面,當時引種的獼猴桃品種,因受到新西蘭專利保護,未經授權根本就不能種植,這無異于要另尋新品,從零開始;另一方面,當地的獼猴桃產業缺乏整體有效的規劃,不僅沒有技術標準,也沒有專業人才,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從零起步。

擁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鐘彩虹知道和農民打交道,只有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才能打消他們的疑慮、贏得他們的信任。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支持下,鐘彩虹引入獼猴桃明星品種“金艷”,在蒲江進行示范種植。

“2007年,我們的園區規劃做了整整一年,要知道這就是個示范樣板。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示范田的效果很好,好到第二年初果期畝產就達到800斤,按每斤出園價13元計算,利潤非常可觀,而按這個趨勢預計,第四年盛果期即可穩定畝產4000斤左右,每畝利潤可高達4萬元。因此,當地的老百姓對這個品種和技術都很有信心。”鐘彩虹說。

就這樣,在蒲江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獼猴桃的種植中來,通過大力實施獼猴桃規模化、科技化、市場化發展,蒲江縣現有獼猴桃標準化種植面積達10萬畝,投產面積7.36萬畝,這里成為了金艷獼猴桃的故鄉,也是全國唯一大量種植金艷的地方。2010年,“蒲江獼猴桃”被授予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蒲江縣成為全球最大的優質黃肉獼猴桃產業基地。

扶貧路上的“燃燈者”

蒲江在獼猴桃路上豐收了,不少地方也跟上了種植的步伐,僅“金艷”這一個品種,截至2016年,全國種植的面積就達到17萬畝。大規模種植之后,鐘彩虹愈發感到后期栽培技術的欠缺和人才儲備的不足。

2007年,鐘彩虹聯合四川中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決定開展第一期獼猴桃栽培技術培訓,經過3年系統培訓后,首批結業的學員后來陸續成為全國各地獼猴桃產業的骨干,而這一期培訓班現在活躍在全國獼猴桃的產業界。

“第一場培訓就是在蒲江做的,然后是邛崍、都江堰、彭州……這種培訓機制下,大家的水平都提高得很快。我們從基礎理論講到最后的栽培技術,都是系統化的培訓。將來他們再學習新的技術就有判斷力了!我們需要他們對科技學習的積極性。”鐘彩虹說。

與培養技術人才相比,鐘彩虹更喜歡深入田間地頭,和一線的果農一起勞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產業發展給農民的觀念和生活帶來的變化。因為她現在負責的基地較多,所以她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路上或者田間。

鐘彩虹說:“老百姓很實在的,跟他們說話和給學生上課是不一樣的,你不能拿著跟學生上課的理論去跟他們講,那是講不通的,你要學會他們的溝通方式,知道他們的需求,比如我說30厘米深,他們不懂,你得說30公分他才知道。”

這些年,在地方政府和農民的需求牽引下,鐘彩虹帶領她的團隊不斷開拓著新的示范基地。他們相繼在四川、貴州、安徽、湖北、河南等地的貧困縣建立了獼猴桃示范基地。幾乎每一個基地的建立,都是當地政府、企業和農民的主動求援,針對他們在機械照搬蒲江模式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鐘彩虹和團隊總是能做到因地制宜、撥亂反正,把農民的損失降到最低。

2013年11月3日,調研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扶貧工作,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

鐘彩虹先后數次帶著花垣縣相關部門和農民企業家前往蒲江等地實地考察,為花垣縣提出了種植“金梅”、“金艷”、“金桃”、“東紅”等獼猴桃新品種的建議和規劃,并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撐。目前,花垣基地獼猴桃種植面積已達1000畝,并完成新增2000畝基地的土地流轉,計劃于2018年投產。同時,計劃通過3000畝核心基地的建設和示范,在全縣帶動發展獼猴桃產業1.5萬畝,形成花垣縣的新興農業產業,為精準扶貧提供現實路徑。

近年來,在科學研究上,鐘彩虹和團隊是成功的。武漢植物園不僅擁有世界最大的獼猴桃種質資源圃,在獼猴桃分類學研究、野生資源評價及利用、雜交育種等領域也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獼猴桃研究中心。

第4篇: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 病原; 發生規律; 防治

中圖分類號:S66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12)02-0262-07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

GAO Xiao-ning, ZHAO Zhi-bo, HUANG Qi-ling, QIN Hu-qiang, HUANG Li-li*

(State Key Labrotary of Crop Stress Biology for Arid Areas?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 China)

Abstract: Bacterial canker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kiwifruit production. Due to fast spread, strong pathogenicity and difficult control, the disease has seriously hampered the development of kiwifruit industry. To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of disease, in this paper, we integrated the published information of inter- and intra-nation regarding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and gave a detail introduc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significance, etiology, genetic diversity, molecule detection, resistance mechanism,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isease, etc.

Key words: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Pathogen; Regularity; Control

獼猴桃又名奇異果,因其特有的營養價值享有“水果之王”、“世界珍果”之美譽。200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栽培獼猴桃,世界獼猴桃栽培面積為17萬hm2,總產量為216萬t,其中中國獼猴桃栽培面積及產量最大,分別占世界份額的53%和38%、意大利次之,新西蘭位列第三[1]。我國獼猴桃主要分布于陜西、四川、河南、貴州、浙江、江西等省份,其中陜西栽培面積4.2萬hm2,產量83.62萬t,分別為全國的61%和46%。細菌性潰瘍病是獼猴桃的毀滅性病害,其發生具有適生范圍廣、發生迅猛、致病性強、根除難度大等特點,可在短期內造成大面積樹體死亡,已被列為我國森林植物檢疫性病害,是目前獼猴桃生產中面臨的重大問題。該病害自被報道以來,國內外研究學者已經從病害的分布與危害、病原特點、發生規律和防控措施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筆者現對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概況作一概述。

1 分布及危害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自1980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2]和日本神州靜岡縣[3]被發現,現已在世界很多國家陸續發現該病害的分布及危害,如中國(1985)[4]、意大利(1992)[5]、伊朗(1994)[6]、韓國(1994)[7]、法國(2010)[8]、葡萄牙(2010)[9]、智利和新西蘭(2010)[10]等。該病害在報道的國家都曾造成了嚴重的產量和經濟損失,比如上世紀80年代在日本靜岡市初次發生時,35%的種植面積受到侵染,造成許多果園毀園[3]。我國首先于1985年在湖南東山峰農場發現此病,發病面積為13 hm2,當年造成獼猴桃植株成片死亡,此后該病連年流行,致使133 hm2人工栽培獼猴桃基地瀕臨毀滅[11]。1989年,四川三溪口林場發生此病,當年被害面積達5.93 hm2,數月內園中6000多株結果樹全部病死,產量由1988年的15萬kg猛跌到5萬kg[12]。

近年來,隨著獼猴桃栽培面積的不斷增加,潰瘍病快速蔓延,自2005以來已在世界主要獼猴桃栽培地造成嚴重危害,已成為獼猴桃栽培過程中最具毀滅性的病害,嚴重威脅世界獼猴桃的安全生產。據報道,2006―2009年間在韓國濟州島的Hort16A品種上潰瘍病發生大流行,從2006年發病率低于1%,到2009年調查的11個果園中4個果園發病率100%[13]。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世界第二大獼猴桃生產國意大利,2008―2009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意大利中部及北部的獼猴桃主栽區的2~8年生的品種Hort16A和金桃上,潰瘍病的發病率為50%~80%,該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200萬歐元[14]。在我國該病害已經在安徽、四川、湖南、福建以及陜西等省的獼猴桃栽培區域發生,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陜西省作為獼猴桃人工栽種起步早、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省份,在1992―2002年的10年間,潰瘍病的發病面積從0.13 hm2 擴大到311.5 hm2,平均發病株率從3.6%迅速增加到20%以上[15]。本研究小組2009年春季調查發現,該病害在陜西省普遍嚴重發生,病株率普遍達到30%以上,嚴重果園達到80%以上,而且所有品種、砧木,不同樹齡、地域的果園均受感染,很多果園因死樹率太高而導致農民砍樹毀園,損失慘重。

2 癥 狀

該病害可危害樹干、枝條、嫩稍、葉片及花等部位。感病后樹干或枝條皮層組織變軟,隆起,后病部龜裂,并從傷口、皮孔、芽眼、葉痕、樹枝分叉處等部溢出乳白色黏液,后變為黃褐色,在寄主傷流期常與傷流液混合后呈紅褐色或銹紅色;剝開皮層可見韌皮部腐爛,木質部黑褐色,病組織下陷呈潰瘍狀腐爛。嫩枝感病后其上子葉焦枯,卷曲,花蕾萎蔫,不能張開。葉片發病后先形成紅色小點,可見不明顯的黃色暈圈,后形成不規則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并可見2~5 mm的明顯黃色暈圈[14-15]。

獼猴桃潰瘍病發生后,不僅降低獼猴桃的產量,而且導致果皮越來越厚,果味越來越酸,果色越來越差,果形不一致,果實變小,果品品質下降,樹勢變差,使產量和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3 病原菌

3.1 分類地位

國內外對獼猴桃潰瘍病病菌的分類地位已有很多研究報道。1983年美國的Opgennorth等[2]經過常規的病原研究,根據病原菌的形態特征、生理生化測定及病害的癥狀表現確定該病的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死李致病變種(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orsprunorum)。1984年,日本曾報道丁香假單胞丁香致病變種(P. syringae pv. syringae)為獼猴桃潰瘍病的病原菌。隨后1989年日本學者Takikawa等[16]依據病害的表現癥狀,除枝干外,花和葉也表現癥狀,寄主范圍不廣泛以及病原菌的理化特征,重新將病原菌定名為丁香假單胞獼猴桃致病變種(P.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1994年,意大利[5]及韓國[7]研究者同樣認為本國獼猴桃潰瘍病病菌同為P. syringae pv. actinidiae;然而同年伊朗學者采用同樣的方法對該國獼猴桃潰瘍病菌鑒定為P. syringae pv. syringae[6]。國內的研究學者對我國不同省份的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菌進行了系統研究。王忠肅等[17]和承河元等[4]分別對四川和安徽的獼猴桃潰瘍病進行病原鑒定,也認為其病原為P. syringae pv. actinidiae。朱曉湘等[18]將湖南的病菌鑒定為P. syringae。梁英梅等[19]對陜西關中的5個獼猴桃潰瘍菌株,經致病性測定、菌體形態、培養性狀、生理生化及血清學反應等系統研究,確定陜西關中地區獼猴桃枝干潰瘍病的病原為P. syringae pv. actinidiae。

3.2 寄主范圍

現有的報道[3,5,7,13-14,17-19]認為潰瘍病菌能夠侵染獼猴桃屬(Actinidia)的多種寄主,包括美味獼猴桃(A. deliciosa)、中華獼猴桃(A. chinensis)、軟棗獼猴桃(A. arguta)及狗棗獼猴桃(A. kolomikta)。此外,Takikawa等[16]采用注射接種梅花(Prunus mume)、桃(Prunus persica)也可出現明顯癥狀,但Ferrante等[20]的致病性測定結果顯示其對桃樹無致病力。國內的研究結果表明該病菌還可感染桃、大豆、蠶豆、番茄、魔芋、馬鈴薯及洋蔥,但不能侵染玉米、高粱、油菜、白菜、蘿卜、胡蘿卜和芹菜[18]。

3.3 分子檢測

前期對病原菌的研究主要通過癥狀、形態、生理生化反應等方法開展,這些方法耗時費力,且穩定性不高,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基于細菌染色體分子鑒定及檢測方法,因其靈敏度高、專化性強,使細菌的快速鑒定與檢測成為可能。Koh等[21]通過對Psa的RAPD分析,設計的引物KNF/KNR能夠從Psa特異性地擴增到492 bp的單一條帶;隨后,Rees-George等[22]根據獼猴桃潰瘍病菌ITS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PsaF1/F2及PsaF3/F4可以用于Psa的快速篩選及準確鑒定,同時亦可用于檢測寄主組織的帶菌情況,其靈敏度為7.5×103CFU。上述研究建立的基于PCR技術的病菌分子檢測技術對獼猴桃潰瘍病菌的準確鑒定、早期診斷、侵染中群體動態監測以及越冬越夏期的病菌檢測等具有重要意義。

3.4 遺傳多樣性

對于獼猴桃潰瘍病菌的研究前期主要集中于病菌的分類地位的研究,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病害發生的不斷蔓延,開始對病菌群體多樣性進行研究。2005年Lee等[23]從表型特點(不同抗生素和銅制劑敏感性)和基因組學(攜帶質粒特點、RAPD分析)上對來自日本和韓國的獼猴桃潰瘍病菌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地理來源的菌株對銅制劑表現出相似的敏感性,而對鏈霉素的敏感性卻明顯不同,其中來自日本的大部分菌株均對鏈霉素表現較高的抗性水平,但菌株的抗性水平與其致病力大小無顯著相關性;RAPD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地理來源Psa菌株被聚為不同類群,從而表明日本及韓國的獼猴桃潰瘍病菌具有不同的系統發育起源。Ferrante等[24]采用rep-PCR技術系統分析了2008―2009年在意大利中部的Latina和Ravenna的不同獼猴桃品種、不同發病部位分離獲得的101個Psa菌株的遺傳多樣性,結果顯示菌株BOX和ERIC引物對參試菌株基因組DNA樣品進行Rep-PCR擴增,獲得的指紋圖譜相同;對101個菌株的4個看家基因gapA、gltA、gyrB和rpoD的多位點序列分析結果發現菌株間表現出明顯的遺傳多樣性;在參試菌株中都能檢測到效應蛋白基因hopA1,但均未檢測到編碼毒素的基因;所有菌株對卡那霉素、硫酸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四環素、硫酸鏈霉素、氧氯化銅、氫氧化銅和硫酸銅均未表現出抗性。此外,在該研究過程中還對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韓國和意大利的Psa菌株與2008―2009年報道的意大利Psa菌株進行了系統比較發現,目前意大利流行的Psa菌株與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韓國和意大利的Psa菌株在Rep-PCR指紋圖譜、編碼毒素基因以及對抗生素的抗性等方面表現明顯不同。上述的研究結果均表明不同地理來源和同一地區不同流行年份的Psa菌株出現變異。

3.5 病菌的噬菌體

噬菌體可用于植物病原細菌種類和菌系的鑒別、預測病菌的消長、檢測種子苗木的帶菌及病菌存活情況,在植物病害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雷慶等[25]首次報道了獼猴桃潰瘍病菌噬菌體,并明確了噬菌體的生物學特性。獼猴桃潰瘍病菌的噬菌體熱穩定性較弱,在65 ℃下10 min 內即可全部失活;在pH值4~9 的范圍內可穩定存在;紫外線下照射12 min ,噬菌體幾乎全部失活;噬菌體的最佳感染復數為0.1;感染指示菌的潛伏期約60 min,爆發期約70 min,裂解量為123。

4 發生規律

4.1 病害循環

獼猴桃潰瘍病菌主要在病組織中越冬,也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26]。病菌主要依靠風雨在田間進行傳播,當旬平均溫度為10~20 ℃時有利于病害的擴展,最適宜的溫度為15 ℃,溫度超過25 ℃將停止擴展,不再出現新的病斑。大量的田間調查結果表明,病害發生始期一般在植株處于休眠期,潰瘍病菌開始由植株的氣孔、皮孔、傷口(蟲傷、凍傷、刀傷)等侵入植株體內;在植株傷流開始后,病菌于寄主體內進行潛育增殖擴展, 病疤數量顯著增加;萌芽前,進入發病高峰,除主干受到嚴重危害外,主枝和側枝上的發病率快速增加;在抽梢至傷流止時,病害的擴展逐漸減緩,隨著氣溫的升高,病斑基本停止擴展,并且病斑周圍出現愈傷組織[27]。

4.2 影響因子

4.2.1 品種對病害發生的影響 獼猴桃栽培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很大,不同生育期抗病性存在一定差異。王振榮等[28]通過對各獼猴桃品種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查發現,金魁品種、FT79-2 品種與獼猴桃植株雄株較為抗病,FT79-3 、FT79-1 、FT79-5與海沃德品種感病,其中FT79-5稍感病、FT79-3為高感病品種。李淼等[29]對安徽省主栽獼猴桃品種對潰瘍病進行了鑒定,認為金魁和兩種雄株中華軟、美味硬最為抗病,早鮮次之,魁蜜稍抗;華美2號、海沃德中感;秦美、金豐最感病。申哲等[30]的調查結果表明,在陜西周至、眉縣及楊凌地區的3個主栽品種對潰瘍病的抗性表現為秦美抗病能力高,亞特次之,海沃德最低。意大利、新西蘭及韓國的調查發現,中華系列獼猴桃金桃、Hort16A在當地感病程度明顯高海沃德。

4.2.2 樹齡對病害發生的影響 李有忠等[27]、李瑤等[31]、申哲等[30]通過對多地不同樹齡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的發病情況調查,表明潰瘍病的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均隨樹齡的增加而增大。這是因為樹齡大、病源多,并且隨著樹齡的增大, 獼猴桃陸續掛果進入盛果期,樹體的營養消耗大,樹勢逐漸衰弱, 對病害的抗性降低,從而有利于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生。

4.2.3 氣候對病害發生的影響 1)溫度的影響: 溫度與潰瘍病的發生危害關系密切。溫度對潰瘍病始發期的早晚、病害的擴展蔓延速度及發病程度和病害停止蔓延都起著關鍵作用。低溫是促進獼猴桃潰瘍病發生的關鍵因素,高溫是阻礙其流行的關鍵因素;當旬平均溫度為10~20 ℃時有利于病害的擴展,最適宜的溫度為15 ℃,溫度超過25 ℃將停止擴展。此外,極端低溫(-12 ℃)出現的遲早和低溫程度決定著潰瘍病發生的遲早和危害程度[28]。調查還發現潰瘍病的發生與無霜期的長短有著一定的關系,無霜期持續時間短,則發病嚴重,無霜期持續時間長,則發病輕,這是因為霜凍時間長,樹體容易受凍傷,樹勢也就相對衰弱,從而對病害的抗性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和危害。1991年的嚴重持續霜凍,使長安縣太乙宮的獼猴桃園內的潰瘍病增加了2.3倍;1997年早春的霜凍不僅使獼猴桃花芽被大量凍死,而且也導致了潰瘍病的加重[27]。2)降雨的影響: 獼猴桃潰瘍病屬細菌性病害,其田間傳播媒介為雨水,雨水多易使癥狀加重,菌量增加。李瑤等[32]對安徽岳西地區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流行分析表明,影響該病發生程度的生態因子是3月中下旬降水和1月份均溫,其主導因子為冬季及初春旬均溫和降水量的相對變差。

4.2.4 栽培措施對病害發生的影響 田呈明等[33]對陜西獼猴桃種植區的栽培管理技術措施與獼猴桃枝干潰瘍病發病關系的研究發現,栽培管理措施及水平、修枝強度與時間、冬灌以及施肥的種類及數量都將直接影響潰瘍病的發生程度。

5 獼猴桃對潰瘍病菌的抗性機制

5.1 獼猴桃的形態結構與抗病性的關系

已有的研究發現植物固有的一些結構因子如表皮毛的數量、覆蓋表皮細胞上的蠟質和角質層的厚度、氣孔和皮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構成了植物防御病原物侵染的第一道屏障,往往與植物的抗侵入有關。李淼等[34]對安徽省主栽獼猴桃品種金魁(高抗)、早鮮(中抗)、魁蜜(抗病)、華美2號(感病)、秦美(中感)和金豐(高感)的形態結構與抗潰瘍病的關系,發現感病品種的皮孔密度和長度及氣孔密度、長度和寬度都明顯高于抗病品種,抗、感病品種間皮孔、氣孔排列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相關分析表明,皮孔長度和氣孔長度與寄主的抗病相關性最高,相關系數(r)分別為0.927 8和0.979 4。

5.2 獼猴桃的化學因子與抗病性的關系

國內外的研究發現酚類物質與植物病害發生相關,大多數植物酚類物質及其氧化產物都能強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被認為是抗病性的機制之一。李淼等[35]的研究結果發現: 不同抗性獼猴桃品種感病前健康枝條、葉片中酚類物質含量存在一定差異,抗病品種的總酚含量顯著高于感病品種;自然感染潰瘍病后,抗、感病品種葉部酚類物質含量均有一定增加,其積累速度抗病品種顯著大于感病品種。由此可見酚類物質對獼猴桃品種抗潰瘍病具有一定作用。同時研究還發現抗病品種中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感病品種,受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種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降低,感病品種的含量增加。

此外,李淼等[34]的研究還發現,一年生枝條和葉片中POD酶活性與品種抗性有密切關系,病菌侵染后,POD酶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種中酶活性提高倍數高于感病品種。

6 防 治

獼猴桃潰瘍病為一種毀滅性病害,一旦發病,防治難度極大,因此防治技術研究一直是獼猴桃潰瘍病研究中的重要課題。國內外對病害的控制技術已有大量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6.1 農業防治

前期的調查發現栽培管理措施及水平直接影響潰瘍病的發生程度,因此對于該病害可以通過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及合理修剪等栽培措施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及蔓延。在陜西關中地區一般應在11月底以前結束冬灌,次年的4月中旬以后開始當年的第一次春灌,5-10月可根據地墑隨時灌溉;單獨施用氮肥時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的發病率較高,而合理施磷肥或鉀肥則可提高樹體的抗病性,減輕病害的發生;夏剪以摘心、疏枝、疏果為主,避免“大小年”,以保持旺盛的樹勢;冬剪應掌握好幼樹重成年樹輕、大年重小年輕的原則,以促進枝梢生長,并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33]。

6.2 化學防治

國內研究學者開展的有關該病害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室內及田間化學藥劑的篩選、藥劑防治時期和關鍵技術。研究結果表明95% CT原粉、農用鏈霉素、90% 鏈?土霉素、DTMz、加瑞農及可殺得等藥劑對潰瘍病菌具有較好的抑菌及防治效果;對其防治技術的研究中認為收果后或入冬前期噴施鏟除性殺菌劑,鏟除潛伏病菌,在立春后至萌芽前施用內吸治療性殺菌劑抑制病菌擴展,預防發病,在萌芽后至謝花期噴施滅殺性殺菌劑,控制病情[31,36-38]。此外,魏海娟等[39]還探討了植物源農藥多羥基雙萘醛(WCT)對該病害的防治效果及機制,發現WCT對獼猴桃潰瘍病菌的生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可誘導寄主產生抗病性,進而減輕病害的發生。

國外對于該病害的藥劑防治主要依賴于銅制劑和鏈霉素[3,23],但是這些藥劑的過量使用已經導致病菌產生了抗藥性。日本及韓國學者對病菌抗藥性的分子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分別克隆獲得了該病菌的抗銅及抗鏈霉素的基因[40-41]。然而有關中國獼猴桃潰瘍病菌的抗藥性問題卻未見報道。

6.3 生物防治

目前,獼猴桃潰瘍病的生物防治僅處于萌芽階段,主要的研究仍集中于有益微生物的篩選及田間防治的試驗階段,對其防病機制等還缺乏系統的研究,也未見應用于生產的生物制劑。盛存波等[42-43]采用皿內拮抗實驗從115株芽孢桿菌中篩選獲得了對獼猴桃潰瘍病菌具有較強的抑菌活性的菌株B56-3,對其田間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噴霧和病斑刮除涂抹相結合的方法對潰瘍病的防治效果較佳,稀釋100倍的B56-3 發酵濾液的治療效果和病斑治愈率分別可達86.5 %和91.4 %。申哲等[44]從植物內生放線菌中篩選到一株鏈霉菌gCLA4,該菌株的粗體活性物質100倍稀釋液采用病斑涂抹的方法施用,對獼猴桃潰瘍病的治療效果優于化學藥劑施納寧,可達到64.9%。

7 存在問題及展望

綜上所述,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是國內外獼猴桃栽培區發生頻繁、危害嚴重的毀滅性病害,雖然國內外研究學者已經從病原、發生規律和防控措施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該病菌的潛伏侵染特性、危害部位的特殊性(樹干皮層)、果樹的多年生特性、病菌致病過程的特殊性(毒性,弱寄生性等)等,國內外缺乏對病原菌致病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即對病菌的主要侵染部位、病菌如何破壞寄主細胞、如何在寄主體內進行繁殖等問題尚不明確,使得人們至今對獼猴桃與潰瘍病菌的互作機制仍不明確。此外,獼猴桃潰瘍病可通過帶菌種苗進行遠距離傳播,為我國森林植物檢疫性病害,并且在發生過程中具有潛伏侵染的特性,靈敏可靠的檢測技術對于病菌的早期診斷、流行監測及病害的早期預防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現有的研究報道中有關該病菌的現有檢測技術,還未能在田間進行成功應用。

因此,開展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菌致病特性、病菌與寄主的互作機制以及病菌的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將為揭示該病害的成災規律提供基礎,從而對病害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LEI Yu-shan, WANG Xi-rui, YAO Chun-chao.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kiwifruit without social effects of pollution[M]. Yangling: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ess, 2010.

雷玉山,王西銳,姚春潮. 獼猴桃無公害生產技術[M]. 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0.

[2] OPGENORTH D C, LAI M, SORRELL M, WHITE B. Pseudomonas canker of kiwifruit[J]. Plant Disease, 1983, 67: 1283-1284.

[3] SERIZAWA S, ICHIKAWA T, TAKIKAWA Y, TSUYUMU S, GOTO M. Occurrence of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 in Japan: description of symptoms, isolation of the pathogen and screening of bactericides[J]. Annals of the Phtopathogical Society of Japan, 1989, 55: 427-436.

[4] CHENG He-yuan, LI Yao, WAN Si-kun, ZHANG Jian, PANG Qing, LI Guo, XING Jia-hua. Pathogenic identification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in Anhui[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5,22(3): 219-223.

承河元,李瑤,萬嗣坤,章健,龐慶,李果,邢家華. 安徽省獼猴桃潰瘍病病菌鑒定[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1995,22(3): 219-223.

[5] SCORTICHINI M. Occurrence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on kiwifruit in Italy[J]. Plant Pathology, 1994, 43: 1035-1038.

[6] MAZAREI M, MOSOFIPOUR P. First report of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 in Iran[J]. Plant Pathology, 1994, 43: 1055-1056.

[7] KOH J K, CHA B I, CHUNG H J, LEE D H. Outbreak and spread of bacterial canker in kiwifruit[J]. Kor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994, 10: 68-72.

[8] VANNESTE J, POLIAKOFF F, AUDUSSEAU C, CORNISH D, PAILLARD S, RIVOAL C, YU J. First report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the causal agent of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 on Actinidia deliciosa in France[J]. Plant Disease, 2011, 95: 1311.

[9] BALESTRA G M, RENZI M, MAZZAGLIA A. First report of bacterial canker of Actinidia deliciosa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in Portugal[J]. New Disease Reports, 2010, 22: 10.

[10] Anonymous. 2011. Chile: PSA detected in kiwi cultivations. Fresh Plaza[EB/OL]. 23/3/2011. 省略

[11] FANG Yan-zu, WANG Yu-dao. The investigation of kiwifruit disease in Hunan[J]. Sichuan Fruit Sci-tech, 1990(1): 28-29.

方炎祖,王宇道. 湖南獼猴桃病害調查研究初報[J]. 四川果樹科技,1990(1): 28-29.

[12] LIU Shao-ji, TANG Xian-fu, WANG Zhong-su, CHEN Chao-jian, WU Bo-le. Studies on laws of occurrence of in Cangxi of Sichuan[J]. China Fruit, 1996(1): 25-26.

劉紹基,唐顯富,王忠肅,陳朝建,吳伯樂. 四川省蒼溪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生規律[J]. 中國果樹,1996(1): 25-26.

[13] KOH Y J, KIM G H, JUNG J S, LEE Y S, HUR J S. Outbreak of bacterial canker on Hort16A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in Korea[J]. 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10, 38(4): 275-282.

[14] BALESTRA G M, MAZZAGLIA A, QUATTRUCCI A, RENZI M, ROSSETTI A. Current status of bacterial canker spread on kiwifruit in Italy[J]. Australasian Plant Disease Notes, 2009, 4: 34-36.

[15] LIU Li-zhen, CHU Dong, LI You-zhong, WANG Ting-wei, SONG Xiao-bin, WANG Pei-xin. Risk analysis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J]. Journal of Cata Strophology,2007,22(4): 91-94.

劉麗珍,初冬,李有忠,王廷偉,宋曉斌,王培新.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的危險性分析[J]. 災害學,2007,22(4): 91-94.

[16] TAKIKAWA Y, SERIZAWA S, ICHIKAWA T, TSUYUMU S, GOTO M.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pv. nov.: the causal bacterium of canker of kiwifruit in Japan[J]. Annals of the Phtopathogical Society of Japan,1989, 55: 437-444.

[17] WANG Zhong-su, TANG Xian-fu, LIU Shao-ji. Identifcaton of the pathogenic bacterium for bacterial canker on actinidia in Sichuan[J].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2,14(6): 500-503.

王忠素,唐顯富,劉紹基. 獼猴桃細菌潰瘍病(Actinidia bacterial Canker)病原細菌鑒定[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2,14(6): 500-503.

[18] ZHU Xiao-xiang, FANG Yan-zu, LIAO Xin-guang. Study on the pathogenic of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J].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e Science, 1993(6): 31-33.

朱曉湘,方炎祖,廖新光. 獼猴桃潰瘍病病原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1993(6): 31-33.

[19] LIANG Ying-mei, ZHANG Xing-yao, TIAN Cheng-ming, GAO Ai-qin, WANG Pei-xin. Pahogenic indentification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in Shaanxi[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0,15(1): 37-39.

梁英梅,張星耀,田呈明,高愛琴,王培新. 陜西省獼猴桃枝干潰瘍病病原菌鑒定[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0,15(1): 37-39.

[20] FERRANTE P, SCORTICHINI M. Identfication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as causal agent of bacterial canker of yellow kiwifruit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in central Italy[J].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09, 157: 768-770.

[21] KOH Y J, NOU I S. DNA marker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Molecules and Cells, 2002, 13(2): 309-314.

[22] REES-GEORGE J, VANNESTE J L, CORNISH D A, PUSHPARAJAH I P S, YU J, TEMPLETON M D, EVERETT K R. Detection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imers based on the 16S-23S rDNA inter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and comparison with PCR primers based on the other gene regions[J]. Plant Pathology, 2010, 59: 453-464.

[23] LEE J H, KIM J H, KIM G H, JUNG J S, HUR J S, KOH Y J.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orean and Japanese strains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causing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J]. The plant pathology Journal, 2005, 21(2): 119-216.

[24] FERRANTE P, SCORTICHINI M. Molecular and phenotypic features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isolated during recent epidemics of bacterial canker on yellow kiwifruit (Actinidia chinensis) in central Italy[J]. Plant Pathology, 2010, 59(5): 954-962.

[25] LEI Qing, YE Hua-zhi, YU Zhong-shu. Primary study of bacteriophage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e Science,2007, 35(19): 5995-5996.

雷慶,葉華智,余中樹. 獼猴桃潰瘍病菌噬菌體的初步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7, 35(19): 5995-5996.

[26] WANG Wan-neng, XIAO Chong-gang, WANG Zhong-su. Research of overwintering of the pathogen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2,24(5): 431-432.

王萬能,肖崇剛,王忠肅.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病菌越冬場所的研究[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24(5): 431-432.

[27] LI You-zhong, SONG Xiao-bin, ZHANG Xue-wu. Studies on laws of occurrence of bacterial canker in kwifruit[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0,15(2): 53-56.

李有忠,宋曉斌,張學武.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發生規律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0,15(2): 53-56.

[28] WANG Zhen-rong, GAO Tong-chun, GU Jiang-tao, HU Hong-yun, WANG Mei, QIAN Zi-hua, FANG Shu-miao,CAI Yun, CHU Lin. Main factors affecting kiwi fruit canker[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e Science, 1998,26(4): 347-348,351.

王振榮,高同春,顧江濤,胡宏云,王梅,錢子華,方書苗,蔡云,儲琳. 獼猴桃潰瘍病主要發病條件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1998,26(4): 347-348,351.

[29] LI Miao, TAN Gen-jia, LI Yao, CHENG He-yuan, HAN Xiang, XUE Lian, LI Li.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kiwifruit cultivars to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and the cluster analysis[J]. Plant Protection, 2004,30(5): 51-54.

李淼,檀根甲,李瑤,承河元,韓翔,薛蓮,李麗. 不同獼猴桃品種對細菌性潰瘍病的抗病性及其聚類分析[J]. 植物保護,2004,30(5): 51-54.

[30] SHEN Zhe, HUANG Li-li, KANG Zhen-sheng. The investigation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in guanzhong zone of Shaanxi province[J].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2009,18(1): 191-193,197.

申哲,黃麗麗,康振生. 陜西關中地區獼猴桃潰瘍病調查初報[J]. 西北農業學報, 2009,18(1): 191-193,197.

[31] LI Yao, CHENG He-yuan, FANG Shu-miao, QIAN Zi-hua. Ec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prevalence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and bacteriostatic action of bacteriocides on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Chines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1,12(3): 359 -362.

李瑤,承河元,方書苗,錢子華. 獼猴桃潰瘍病流行的生態因子及藥劑對病菌的抑菌作用[J]. 應用生態學報,2001,12(3): 359-362.

[32] LI Yao, CHENG He-yuan, FANG Shu-miao, QIAN Zi-hua. Prevalence forecast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Chines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1, 12(3): 355-358.

李瑤,承河元,方書苗,錢子華.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流行預測初探[J]. 應用生態學報,2001,12(3): 355-358.

[33] TIAN Cheng-ming, LIANG Ying-mei, GAO Ai-qin, ZHANG Xing-yao. Control technique of kiwifruit limb bacterial canker on the basis of cultivated measures[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0,15(4): 72-76.

田呈明,梁英梅,高愛琴,張星耀. 基于栽培管理措施的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防治技術[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0,15(4): 72-76.

[34] LI Miao, TAN Gen-jia, LI Yao, XUE Lian.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kiwifruit cultivars to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 2005,32(1): 37-42.

李淼,檀根甲,李瑤,薛蓮. 獼猴桃品種對細菌性潰瘍病的抗性機制[J]. 植物保護學報,2005,32(1): 37-42.

[35] LI Miao, TAN Gen-jia, LI Yao, DING Ke-jian, CHAN Zhu-long, LING Yu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phenolics, soluble proteins in plants of kiwifruit cultivars and their resistance to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Plant Protection, 2009,35(1): 37-41.

李淼,檀根甲,李瑤,丁克堅,產祝龍,凌云. 獼猴桃品種酚類物質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與抗潰瘍病的關系[J]. 植物保護,2009,35(1): 37-41.

[36] LI Yao, CHENG He-yuan, QIAN Zi-hua, FANG Shu-miao. Study on control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1,28(2): 139-143.

李瑤,承河元,錢子華,方書苗. 獼猴桃潰瘍病防治研究[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1,28(2): 139-143.

[37] ZHANG Feng, CHEN Zhi-jie, ZHANG Shu-lian, ZHAO Jie, LI Jun, CHEN Lin. Studies on bacteriostatic control techniques against bacterial canker in kwifruit[J].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Nat. Sci. Ed., 2005,33(3): 71-75.

張鋒,陳志杰,張淑蓮,趙杰,李軍,陳林. 獼猴桃潰瘍病藥劑防治技術研究[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5,33(3): 71-75.

[38] LONG You-hua, XIA Jin-shu. Indoor screening and field trial of bactericides against kiwifruit canker[J].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0,38(10): 84-86.

龍友華,夏錦書. 獼猴桃潰瘍病防治藥劑室內篩選及田間藥效試驗[J]. 貴州農業科學,2010,38(10): 84-86.

[39] WEI Hai-juan, LIU Ping, YANG Yan, WU Yun-feng. Antimicrobial inhibition of polyhydroxy dinaphthaldehyde extracts(WCT) on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in kiwifruit[J].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Nat Sci Ed, 2011,39(1): 126-130.

魏海娟,劉萍,楊燕,吳云鋒. 多羥基雙萘醛提取物對獼猴桃潰瘍病菌的抑制作用[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1, 39(1): 126-130.

[40] NAKAJIMA M, GOTO M, HIBI T. Similarity between copper resistance genes from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and P. syringae pv. tomato[J]. 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2002, 68: 68 -74.

[41] HAN H S, NAM H Y, KOH Y J, HUR J S, JUNG J S. Molecular bases of high-level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in Pseudomonas marginlis and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The Journal of Microbiolgy, 2003, 41(1): 16-21.

[42] SHENG Cun-bo, AN De-rong, LU Yan-wen, QUAN Xin. Research on isolating and screening one strain Bacillus on kiwifruit canker disease[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5,21(12): 346 -348.

盛存波,安德榮,魯燕汶,全鑫. 一株抗獼猴桃潰瘍病的芽孢桿菌分離和篩選研究初報[J]. 中國農學通報, 2005,21(12): 346-348.

[43] SHENG Cun-bo, AN De-rong, LU Yan-wen, CHEN Li, WANG Ling-ling. Study on control effect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by biocontrol strain B56-3[J].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2006,15(3): 75-78.

盛存波,安德榮,魯燕汶,陳麗,王玲玲. 生防菌株B56-3防治獼猴桃潰瘍病的初步研究[J]. 西北農業學報, 2006,15(3): 75-78.

第5篇: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 獼猴桃;生產;問題;解決辦法;安徽岳西;主簿鎮

中圖分類號 S66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4-0089-02岳西縣主簿鎮地處皖西南大別山腹地,平均海拔750 m,屬高寒山區,年平均氣溫13.1 ℃,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 010 h左右,雨水充沛。當地種植獼猴桃超過133.33 hm2,年產鮮果逾2 000 t。獼猴桃是一種營養價值豐富的水果,有“水果之王”之稱。據美國大學食品研究中心測試,獼猴桃是營養最豐富、最全面的水果,含10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包括鈣、磷、鐵、胡蘿卜素等多種維生素,有抑制誘發癌癥基因突變、抗糖尿病的潛力。

1 岳西縣主簿鎮獼猴桃生產存在的問題

主簿鎮的獼猴桃大多是20世紀90年代種植,當初建園時面積逾400.00 hm2,現在為133.33 hm2。當地的市場消費主要依靠外地調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品種搭配不合理

當地獼猴桃主栽品種選擇不當,品種不對路,品種結構不合理,果實品質差,豐產性不強,產量較低。建園初期主要品種是江西省農業科學院選出的早熟品種F.T.-79-5,8月下旬至9月初成熟,耐貯性貨架期只有10 d左右,由于冷庫設施條件差,沒有加工工廠,造成大量果實堆積腐爛。

1.2 肥水管理不當

當地很多果農沒有采取科學的水肥管理措施,導致果園雜草叢生,果樹營養不足,嚴重影響了產量和品質。

1.3 整形修剪不合理

獼猴桃生產中的修剪技術是一項技術性強、操作相對復雜的管理工作,修剪時應以品種、樹齡、長勢、修剪反應、樹體結構、花芽量、自然條件和綜合栽培為依據。而當地的果農修剪時不能因樹而異,冬剪時間偏早或偏晚,不及時處理剪下的枝條,生拉硬套地修剪枝組,不合理的修剪方法導致獼猴桃樹形紊亂,植株生長質量較差。

1.4 花果管理不當

獼猴桃沒有明顯的生理落果現象,而多數種植者一味追求總產和經濟效益,沒有進行合理地疏果,導致樹體普遍超載,造成樹體早衰、大小年明顯、病蟲害加劇、商品率降低[1]。

1.5 病蟲害防治不及時

生產中常出現治蟲不治病、不重視預防病害等問題,導致獼猴桃樹病蟲害發生嚴重。果農沒有根據植株病蟲害的發生程度用藥,而是直接噴用傳統的農藥品種,防效較差。由于沒有及時采用技術員推薦的新藥,以致延誤防治時間。

1.6 采后貯藏保鮮跟不上

果農為了市場利益而提早采收獼猴桃,而當地又缺乏貯藏保鮮條件,導致采收的獼猴桃品質下降。

2 解決辦法

2.1 合理搭配優質品種

選擇魁蜜、早鮮、紅陽、鄂獼猴桃2號、鄂獼猴桃3號、金農等早熟品種,金魁、秦美、徐冠、93-01、新觀2號、鄂獼猴桃1號等晚熟品種。在搭配比例上,以晚熟耐貯藏的品種為主,搭配少量早中熟品種。

2.2 科學建園

選擇好園址,合理規劃。園地選擇在海拔1 200 m以下的平地或坡度小于25 °的坡地,宜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滲水性好、保水能力強的砂壤土地[2]。對于原有果園加強管理,品種不當的實行高接換種。

2.3 加強肥水管理

獼猴桃植株年生長量大,枝葉繁茂,結果多而早,消耗大量的養分,要搞好以下各階段的施肥: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追施催芽肥,施用復合肥和尿素,占全年施肥量的1/2~2/3;花后追施促果肥,落花后25~35 d,株施磷酸二銨0.25~0.30 kg;盛夏(6—7月)追施壯果肥,追施1次磷、鉀肥,配施鈣肥,增加果實的耐貯性;采果后(9—12月)施秋冬肥,主要施用有機肥,株施20~30 kg,增施復合肥,溝施或擴穴施。

水分管理比較簡單,主要是在生長季做好排澇工作,防止積水。秋、冬季比較干旱,在土壤封凍前澆1次全園水,切忌澆“地皮水”。一次澆透,可提高土溫,防止冬季根系凍傷。

2.4 中耕除草培土

獼猴桃樹盤內肥沃潮濕,特別容易滋生雜草。松土除草要經常進行,一般選在雨后進行,松土深度5~10 cm,以不傷根為度,在中耕除草的同時及時培土保根。

2.5 整形修剪

對于幼樹,以培養樹體骨架結構為主,促使樹體盡快按照所選用的樹形方向發展,大力培養結果母蔓和結果母蔓枝組;對于盛果期樹,以維護樹體骨架結構為主,促使樹體由旺轉為中庸,平衡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對于衰老樹,以去弱留強限制花量、更新復壯為主要目的。

2.5.1 冬剪。最好在獼猴桃落葉后進行,一般宜在12月至翌年2月中旬樹液流動前進行。主要是科學、適度地對獼猴桃結果母枝進行修剪,對枝蔓進行更新修剪。①結果母蔓修剪方法。幼樹枝梢較少,其母枝可留長些。結果盛期的母枝宜留長,衰老和老齡樹的部分母枝應重截。對于發育枝,一般10節以上要剪截;對于徒長性結果枝,在結果部位以上留5~6個芽短截;對于長、中、短果枝,在結果部位以上留4~5個芽短截[3]。②枝蔓更新。經過1~2年后,冬剪時可將結果枝回縮到新選留的結果母枝,達到更新的目的。結果母枝更新量以1/4~1/3為宜。長勢弱的短果枝品種應年年更新,長勢強的長果枝品種一般2年更新1次。

2.5.2 夏剪。一般在4—8月進行。①除萌抹芽。從春季開始,主干上常會萌發出一些由潛伏芽長成的生長勢很強的徒長枝,根蘗處也常會生出根蘗苗,這些都要盡早抹除。從主蔓或結果母枝基部的芽眼上發出的枝條,常會發育成為下年良好的結果母枝,可根據著生位置和需要進行取舍。由主蔓上潛伏芽發出的徒長枝,枝條很不充實,一般應予以疏除,如果需要培養成下年的結果母枝,可留2~3芽短截,重新發出二次枝后,如果長勢緩和、枝條充實,則可成為良好的預備枝。結果母枝上抽生的2~3芽,一般只留1芽,多余的芽及早抹除。抹芽一般從芽萌動期開始,大約每隔2周進行1次,如抹芽及時、徹底,就能避免營養浪費,并減少其他環節的工作量。②摘心。夏季獼猴桃的生長勢很強,生長速度快,生長量大,要及時進行枝蔓梢頭摘心。對生長旺的幼樹及時摘心可為提早結果打下基礎。同時,可使新梢發育充實,有利于安全過冬。生長旺盛的結果枝從最頂部結果部位以上留7~8片葉摘心;第1次摘心后萌發的第2次枝,留3~4片葉摘心;第3次萌發的留2~3片葉摘心;生長弱的結果枝不摘心。徒長枝如作預備枝或更新枝使用,則留4~6片葉后摘心;發育枝留12片葉左右摘心;摘心后只保留1個副梢。③疏枝。主要是疏除由基部萌發的所有徒長枝、部分主蔓上萌發的徒長性發育枝、切病蟲枝、過密枝、衰弱枝、機械性損傷枝,以及臨時性母枝上萌發的部分結果枝。結果母枝上10~15 cm保留1個新梢。一般在新梢長30~40 cm時就應進行。

2.6 花期管理

4上中旬進行放蜜授粉。配置相適宜的授粉樹,雌雄樹體比可為5~8∶1。在開始現蕾時疏花疏果,可以把側花蕾、結果枝基部的花蕾疏掉。獼猴桃留果量因樹種、品種而異,一般葉果比4~7∶1,盛果期每株產果25~30 kg。同時,注意適時進行綁蔓,將結果母蔓和結果蔓均勻地綁縛在支架或鐵絲上。

2.7 病蟲害防治

實行無公害生產,從生態學、環境學、經濟學的觀點出發,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科學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協調好各種防治措施,把病蟲危害控制在經濟學允許的水平之下,使有害物質的殘留量嚴格控制在國家規定的食品衛生標準內[4]。

2.8 采后處理

根據市場行情,適時采收,對采摘的獼猴桃分級包裝處理。如果需要運至外地市場,應完善貯藏條件,科學保鮮。

3 參考文獻

[1] 楊文鈺,屠乃美.作物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 王西銳,李永武,雷玉山,等.華優獼猴桃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2,58(2):261-263.

第6篇: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1. 發病癥狀

該病以為害1~2年生枝梢為主,一般不為害根和果實。枝梢受害部位首先呈水漬狀,或從芽眼、皮孔溢出白色黏質菌膿,隨后變成黃色或紅褐色菌液,流經部位的樹皮腐爛,深入髓部。葉部癥狀為2~3毫米深、褐色帶黃色暈圈的不規則形斑。花蕾受侵染后變褐枯死,受害輕的花蕾雖能開放,但果實小,易脫落或成畸形果,無商品價值。

2. 發生原因

一般認為,獼猴桃潰瘍病由丁香假單胞桿菌引起(王西銳等,2013)。實際生產中,只要是影響到樹體健康的因素都會引發潰瘍病,從浙江省的相關調查看,該病的發生與樹齡、負載量、海拔高度、管理水平、排灌能力和立地條件等均有關(張慧琴等,2013)。

3. 綜合防治方法

①預防。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預防重于治療。一是苗木種植前進行檢疫,不從疫區調苗,不從病園采集接穗。二是冬季及時做好清園工作,剪具要嚴格消毒等,嚴格控制病菌傳播。從2月開始逐園逐株檢查,發現病株及時燒毀處理;用1∶2∶10波爾多液刷白樹干,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噴農用鏈霉素。三是在氣候條件適合病菌侵染(春季發病期至展葉后、秋季氣溫低)時或采果后、落葉后,以及修剪等大的農事操作后、風雨雹后,應及時噴霧藥劑進行預防,葉片正反面、枝蔓、主干都要噴到。藥劑選用葉枯唑、加瑞農(春雷王銅)、銅制劑、春雷霉素、中生菌素、農用鏈霉素、菌毒清、噻霉酮等,幾種藥劑交替進行(張慧琴等,2013)。

②藥物治療。潰瘍病菌不能分解角質層,病菌一旦進入皮層,角質層反而會保護病菌使其免于接觸藥劑(王西銳等,2012),因此,應縱向劃開樹皮角質層,涂抹滲透性強、促進愈合效果好的藥劑,該方法可直接作用于皮層內的菌體,保護健全枝蔓不受侵染,并使已發病病斑不再擴展。此種操作目前效果較好的藥劑為涂抹型噻霉酮,另加30~50倍氯吡脲增強愈合作用。劃治應在有病斑的枝條周遭進行,特別是病斑背面,劃治可以有效阻止病斑向健部擴展,確保上部枝蔓不致枯死。劃口劃至病斑上下各30~40厘米,防治效果更好。須注意的是,傷流期不能采取劃治措施。

4. 防治建議

因金華地區紅陽獼猴桃栽培面積相對較小,且大部分栽培歷史也較短,樹齡較小,僅極少數田塊出現個別植株發病死亡的現象,采取將病株整株挖除燒毀的方法后,病情未曾蔓延。但是,當前浙江省各地獼猴桃園都陸續有潰瘍病發生,對金花市具有潛在的毀滅性威脅,因此,必須加強預防,除了上文提到的預防方法外,還應提倡保健栽培,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一是科學修剪,確定合理的留枝量,并做好除萌、摘心、疏枝和綁蔓等生長管理工作,改善果園內通風透光條件,避免枝梢郁閉;二是科學施肥,施足基肥,全年施好催芽、壯果和采后3次追肥,以有機肥為主,平衡施肥,并做好葉面追肥,培養健壯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三是注意排水,對于排水不暢的果園,要挖深溝,降低地下水位,確保雨季不漬水;四是合理掛果,根據樹勢做好疏花、疏果工作,確定適宜負載量,避免樹勢早衰。

第7篇: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獼猴桃產業;產業升級;周至縣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2)02-0073-05

周至縣獼猴桃產業是陜西的一個特色產業,也是一個優勢產業。周至縣被稱為“獼猴桃之鄉”,是我國的獼猴桃標準化管理示范縣,其生產的獼猴桃也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獼猴桃種植總面積已達近32.1萬畝,年產量達25萬噸,總產量占到全省的50%,年產值達2億多元,全縣有15萬人從事獼猴桃及其相關產業,僅獼猴桃一項,全縣年人均純收入增加了300多元。但如何更進一步使產業進行再擴大、再提升,是現存區域性產業中一個重大問題,本文通過對周至縣3個鎮(啞柏鎮、馬召鎮和樓觀鎮),4個村(西樓村、周一村、西富饒村、槐花村)120戶問卷調查和入戶訪問,試圖運用產業經濟學中的特色農業、規模經濟、“雁型模式”等理論,探明制約周至縣獼猴桃產業升級的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以加快周至縣獼猴桃產業升級。

一、調查區獼猴桃產業現狀

(一)調查區基本情況

周至南依秦嶺,北瀕渭水,地處陜西八百里秦川腹地,位于東經107°39’-108。37’和北緯33°42’-34°14’之間,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2°,降水674.3毫米,日照1993.7小時,無霜期225天。周至自然條件優越,是關中平原著名的大縣之一,史稱“金周至”。近年來,周至縣抓住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堅持以開放、開發、發展為主線,以獼猴桃、旅游、水、礦產為重點的四大支柱產業初步形成,果品、刺繡、養雞、養豬、肉牛五大多種經營基地相繼建成,交通、郵電、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走出了一條具有周至特色的地方經濟發展新路子。

(二)調查區獼猴桃產業概況

獼猴桃是周至縣的主栽果樹樹種,經實地調研發現,該地區的獼猴桃栽培品種以晚熟的秦美為主,近年來有品種改良趨勢,很多農戶已將部分秦美苗子嫁接為海沃德,如馬召鎮的西富饒村,從2004年開始,以每個接穗0.03元的價格引進海沃德,采取高接換頭的形式將300畝秦美品種換成了海沃德,通過逐年更換,全村海沃德獼猴桃現已發展到700多畝,改變了過去單一種植秦美的生產現狀,啞特由于產量不高,果味不好已逐漸退出市場,種植農戶占較少比例。目前,周至縣已建成高標準千畝獼猴桃新品種示范基地6個:終南鎮大莊寨村千畝“黃金果”示范基地,樓觀鎮界尚村千畝“翠香”獼猴桃示范基地,樓觀鎮周一村千畝“大葉紅陽”示范基地,集賢鎮趙代村千畝“西選二號”示范基地,馬召鎮西富饒、東火村2000畝“海沃德”示范基地,廣濟鎮南陳村千畝“華優”獼猴桃示范基地等。

目前周至已興建獼猴桃專貯庫1500座,貯藏能力10萬噸,且以基地鄉鎮為主,形成了冷庫集群,庫容量2940噸。獼猴桃加工企業發展迅猛,現有果品深加工企業38家,除原秦美、美好、萊富、養石等較大規模的果品加工企業外,近兩年新增加工企業27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新世紀綠色食品公司、忠義食品公司、山美食品公司、純美果品公司、鑫綠果品公司等。近年來,周至獼猴桃出口東南亞及歐洲26個國家和地區,根據有關統計,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周至縣獼猴桃銷售量為15萬噸,比2009年增加10%,銷售金額為5億元,比2009年增加3倍以上。品種主要有秦美、徐香、華優、金香、海沃德。

二、周至縣獼猴桃產業升級中存在的問題

(一)獼猴桃產業升級中的品種與品質問題

1.農戶種植的獼猴桃品種較為單一、結構不合理。按照成熟期,獼猴桃品種可以劃分為早熟品種(9月上中旬)、中熟品種(9月下旬)、晚熟品種(10月上中旬)、極晚熟品種(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通過實地調研,周至縣早熟品種如紅陽、華優,價格可賣到3-14元/公斤;其次為中晚熟品種海沃德:2-5元/公斤;晚熟品種秦美只賣到1.2-2.8元/公斤。品種問價格差異之大,一個方面是受到不同時期市場銷量的影響,另一方面體現了特色果品高質高價的市場規律。比如紅陽獼猴桃,紅心且風味獨特,這種具有特色的水果是走親訪友贈送的好禮品。但周至縣目前的生產實際是傳統的秦美品種占84%,上述暢銷品種種植比例很小,只占15%。雖然周至縣已建立6個標準千畝獼猴桃新品種示范基地,努力嘗試發展新品種,但如今新品種普及率還是很低,種植發展緩慢。同時,獼猴桃樹齡大多相近,盛果、采摘期集中在十月上旬,大量鮮果同時上市,給銷售、貯存、加工都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容易造成獼猴桃價格下跌,導致果農增產不增收,挫傷果農的積極性。因此,以秦美為主的獼猴桃品種結構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到了非調整不可得時候了。

2.果品質量差,與綠色食品有差距。果品質量就是產業的生命線,優質的果品是進行倉儲、加工、運輸以及銷售環節的必要前提。要想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雖然目前全縣已有10萬畝取得綠色認證,1萬畝獼猴桃取得歐盟有機認證,但由于獼猴桃栽培技術落后,優良品種缺乏,使產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果農依舊大量使用農用化肥與農藥,每年農藥和化肥支出費用較高,這不僅影響獼猴桃價值,而且也加大獼猴桃種植成本。在調查過程中,一位農戶告訴筆者,雖然他們知道國家和縣局倡導和要求實施無公害栽培技術,使用有機肥,但僅有個別農戶遵守,由于有機肥生產出的獼猴桃果個小,價錢差于化肥生產出的獼猴桃,受銷售導向和經濟利益的驅使,原本施有機肥的果農也重新使用化肥及農藥,開展綠色、有機種植便成了一紙空文。大量使用農用化肥,不僅使果品的化學殘留物超標,而且不能適應國外對綠色食品的要求,嚴重阻礙了產品的出口。

(二)獼猴桃產業升級中的銷售問題

通過對周至縣獼猴桃銷售途徑的調查可以得出,當地不存在通過農貿市場、自己走街串巷銷售的途徑,極少數農戶通過當地批發市場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各占5.9%)這兩個途徑銷售,幾乎所有的農戶都通過商販收購的方式進行銷售,所占比例高達94.1%,通過加工企業銷售的農戶占20.8%,并且大部分為偶然性的非合同方式,通過與農戶訪談,了解到匯源果汁和啞柏鎮陽化出口加工公司曾與當地農戶進行過交易,但持續時間與交易量都很小。周至縣獼猴桃銷售方式單一,缺乏寬敞的交易平臺,農戶基本上是通過商販在自己家里成交,沒有公開的交易市場,影響整個產區的收購價格,損害廣大果農的利益。

另外,通過集體銷售途徑占15%,經了解通過集體銷售是進幾年來新出現的銷售方式,反應在當地主要是指三家左右的農戶聯合起來進行銷售,雖然集體銷售方式在銷售途徑中普及率較低,但說明了農戶已經開始有這樣的意識。因此,由以上分析可得,目前周至縣獼猴桃產業的銷售模式如圖1所示。

(三)獼猴桃產業升級中的專業合作組織問題

2010年筆者調查的120個樣本農戶中,有76.5%的農戶認為有必要成立自己的專業合作組織,23.5%的農戶認為沒有必要,這表明周至縣農民希望建立合作組織,以利于農戶之間的技術和經驗交流,便于政府或加工企業對其提供統一的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增強周至獼猴桃市場競爭力。

周至縣農戶在建立自己的合作組織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如圖2所示)。54%的農戶認為是由于人心不齊,筆者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地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經營所致。另外有39%的農戶認為缺乏帶頭人,46%不知道如何組織,這與種植農戶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創新意識有很大的關系。剩余46%的農戶認為政府在關于農戶經濟組織方面的支持力不夠,是導致合作組織長期不能建立的一個關鍵原因。

另外,筆者發現周至縣的家庭經營制度,使得人們養成了分散經營的習慣,許多農民心中仍舊習慣于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經營理念。這種意識和傳統,在一定程度上“把家庭經濟的發展局限在家庭成員的努力勞作上,合作往往是暫時的,不情愿的選擇”,另外數量少、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也不夠強、松散型多、緊密型少等問題也制約農村合作組織的發展,影響其作用的發揮。

(四)獼猴桃產業升級中的科學技術問題

1.科技貢獻率低。從農戶的基本情況可以得到,從事獼猴桃種植的農戶的年齡集中在40-65歲之間,所占比例約為84%。由調查問卷得出,種植獼猴桃的農戶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其中初中文化水平的農戶有78位,占總人數比例的64%,而高中以上學歷人數僅占總人數的31%,還有一部分是小學文化水平。家庭承包經營式的生產活動使他們形成了觀念上的保守、目光上的短視。他們缺乏接受新事物的迫切性,面對新技術,他們認為學習既費時又花錢,即使技術學到手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是未知的,并且不少人對未經親自實踐所證實的經驗和技術(人工授粉等技術)持懷疑態度,先入為主的觀念很深。自1992年以來,秦美、啞特等品種現在已然成為人們的首選品種,而對新開發的品種則持觀望態度。

2.科學技術普及程度差。筆者通過120份調查問卷得出周至縣超過半數農戶(52.9%)認為當地沒有農業科技宣傳,選擇適中的為11.8%,選擇沒有宣傳和較少的百分比之和均高于選擇適中和很多百分比之和(64.7%>35.5%),說明農業科技宣傳次數在當地較少、范圍較窄,以致一部分村民沒有接受到任何科技宣傳,也反映出了科教興農戰略落實不到位(見表3)。

對于“生產中有無科技人員現場指導”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進行統計,82.4%的農戶選擇沒有科技人員現場指導,僅有17.6%的農戶認為有或者很少有。綜合表3可知,周至縣農村科技普及程度還較低,有待進一步改善。

3.科學技術推廣渠道窄。如圖3所示,周至縣120個樣本中,農戶生產技術來源最多的是通過鄰居和朋友(70人),其次是自己摸索(27人)和通過媒體(21人),如電視、廣播、報紙書籍和網絡等,這些渠道均屬于主觀渠道,而由農業推廣部門、專業協會等客觀渠道提供的生產技術非常少(分別為14人和8人),說明當地科技部門并未充分發揮其作用。

同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困難的解決途徑這一調查中,有一部分的村民選擇“靠親戚和鄰里”(25%),大多數的村民選擇了“靠自己”(56%),選擇“農業推廣站技術人員”人數和“村組集體組織”人數相比較少(6.3%和12.5%),選擇靠自己和親戚朋友的益處雖然詢問方便,經濟實惠,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如詢問結果不夠準確、僅憑以前經驗、較為主觀、缺少權威性和科學性,這也就一定程度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綜合來看,科技推廣的渠道還是比較多的,但宣傳權威知識的推廣渠道有待進一步增加和改善。

(五)獼猴桃產業升級中的政策或政府職能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政府很少有政策鼓勵獼猴桃生產,即使有政策也很少實施,如每畝地補助80元,但農戶反映這項政策并未落實,很多農戶至今還沒有收到補貼。調查的120個樣本中,76.5%的農戶一致認為政府在其獼猴桃種植和生產中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幫助。政府服務職能發揮不充分還體現在政府較少提供科學技術方面的指導,這直接導致了周至獼猴桃種植的科技含量低,進而嚴重影響了其銷售規模。

三、加快周至縣獼猴桃產業升級的對策及建議

(一)合理布局,加快品種結構調整

從品種搭配來看,獼猴桃同其他果樹品種一樣,不能光看價格都去栽種早熟品種。在品種結構的布局上,控制壓縮“秦美”,擴大栽植國際知名品種“海沃德”,適當發展早熟品種“翠香”和“西選二號”,搭配發展中新品種“華優”、“大葉紅陽”、“黃金奇異果”等,積極培育和引進適宜周至栽植的早、中、晚熟品種,開發適宜鮮食和加工的新品種,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始終保持周至獼猴桃品種開發在國內和國際的領先地位。

(二)以質量為先導,實施國際果品標準,開展有機生產

周至縣有關部門和種植戶如果要在獼猴桃生產和銷售上有一定的增長,必須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花大力氣提高獼猴桃果品的質量,增加果品優質率,提高市場競爭力。這就要求農戶優化配方施肥,大力推廣有機肥和生物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

(三)建立獼猴桃生產合作組織,提高產業化程度

在獼猴桃種植過程中,分散的種植戶勢單力薄,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建立合作組織是扭轉小戶分散經營的弊端、增強抗風險能力、獼猴桃銷售能力的關鍵步驟。從周至的獼猴桃產業來看,建立農戶合作組織有利于農戶之間的技術和經驗交流,同時便于政府或加工企業對其提供統一的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以增強當地獼猴桃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培育市場,拓寬銷售渠道

打破現有的由商販上門收購的單一的銷售模式,將農戶與市場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拓寬獼猴桃銷售渠道,如進行網上銷售、在各大中小城市設立專賣店等,外聯市場,內聯農戶。此外,進一步完善鄉村信息網絡系統的硬件設施建設和軟件服務工作,為獼猴桃的生產和銷售架起信息橋梁,連接內外,發展周至獼猴桃產業。由于建立合作組織是提高獼猴桃銷售的關鍵因素,綜上所述,得出周至獼猴桃應建立的銷售模式如圖4所示。

(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貢獻率

大力推進農業科技推廣、增加科技的入戶率;實施大面積推廣與建設科技推廣示范、產業化示范基地并重發展的原則;貼近農民實際,改進培訓方式;開展多層次教育,提高農民素質。

第8篇: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1―2013年,在寶雞市高新區釣渭鎮金臺村進行。該園栽培管理水平中等,品種為10年生徐香,南北行向,株行距3米×4米,大棚架,生長結果正常,獼猴桃潰瘍病發生較為嚴重。

供試藥劑:46.1%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上海生農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生產;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華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設置 3個處理,3次重復,每小區90株獼猴桃。不同時期每小區選30株用46.1%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全株噴霧,隔7天1次,連續3次;30株用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全株噴霧,隔7天1次,連續3次;其余30株不施藥。各處理用藥時間分別為:11月上中旬;1月上中旬;5月上中旬;對照(CK)不施藥,僅按當地優質獼猴桃生產技術進行施肥和管理。

1.3 調查統計方法

試驗前調查每小區90株樹上所有病斑,并掛牌進行標記,噴藥后分兩次調查,計算效果。計算公式為:

防治效果/%=(藥前病株數-藥后病株數)/藥前病株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表數據分析看出,獼猴桃潰瘍病的發生隨時間的推移呈上升趨勢。藥劑防治時期不同其防效差異較大,防治時間越早防效越好。結果顯示:11月上中旬施藥防效最好為80%~83%(表2),1月上中旬防效次之為71%~75%(表3),而5月上中旬施藥防效不明顯僅44%~50%(表1),相同時期兩種農藥的相對防效差異不明顯。

第9篇: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范文

一、品種主要性狀

1. 果實經濟性狀

秦美獼猴桃果實橢圓形,縱徑平均7.2厘米,橫徑平均6.0厘米;果皮果點密,密被黃褐毛,易脫落;平均單果重102.5克,最大單果重160克;果肉翠綠色、、香味濃,品質佳,甜酸可口;每百克鮮果肉含維生素C 190~354.6毫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充分后熟后可達10.2%~17%),富含17種氨基酸和硒、鍺等營養元素;以鮮食為主,兼可加工;較耐儲運。

2. 生長結果習性

秦美獼猴桃植株長勢較強,萌芽率在60%~70%;以中、短果蔓結果為主,花芽主要集中在枝蔓3~7節葉腋間,具有2~3年的連續結果能力;結果早、產量高,定植第二年開花結果,第三年平均株產6.7千克,最高株產50千克;盛果期畝產3000千克以上;樹勢穩定,易管理;生長期未發現嚴重病蟲害,樹體耐寒性、抗旱性較強。

3. 物候期

在黃河流域,秦美獼猴桃4月上旬開始萌芽,4月中下旬展葉,4月下旬現蕾,5月中旬花蕾開裂進入初花期,5月中下旬進入盛花期,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果實發育期135天左右),11月下旬落葉。

二、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 園地選擇

秦美獼猴桃喜溫暖濕潤氣候,根系肉質化、較為脆弱。最適合在年均氣溫11.3~16.9℃,交通便利,通風透光、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1%以上)、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灌方便、土壤pH值5.5~7.5且無污染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建園。秦美獼猴桃適應性強,耐寒抗旱,在平原、山地、丘陵栽培均表現良好。忌在地下水位不足1米的低洼地、漫灘地建園。

2. 苗木選擇與處理

苗木選用蔓長1米以上、有4~5個飽滿芽,根頸粗0.8厘米以上,有4~5條長15~20厘米的主根、5~6條長15厘米以上的側根,嫁接口愈合完好,無病蟲害的健壯嫁接苗。定植前對苗木根系進行適當修剪,用0.1%高錳酸鉀溶液蘸根消毒,杜絕根腐病等根系病害的發生與傳播。

3. 栽植

①整地改土。栽植前按規劃的株行距,沿南北行或等高線挖大穴或開條形溝整地改土。挖穴規格為0.8~1米見方,挖溝規格為寬0.8米、深0.6~0.8米。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4米3(或株施30~50千克)、過磷酸鈣60~110千克(或株施0.5~1千克),與表土混勻后施入。溝(穴)內填土至與地面持平,灌透水沉實。

②選定植季節。春秋兩季均可栽植。以秋栽(11月下旬落葉后)成活率高,當年萌生新根,翌年不緩苗;春栽(3月中下旬萌芽前)苗木生長則差些。

③配授粉樹。秦美獼猴桃為雌雄異株,一般按6~8U1的雌雄比例配置雄株授粉樹(秦雄401等),以提高坐果率,增加單果重,促使果型大小整齊一致。

④栽植密度與配置方式。根據立地條件,平地采用“T”形架整形,按長方形配置,一般行距為4米,株距為1.5米、2米或3米,每畝栽植55~110株;山地、瘠薄地采用“T”形架整形,按正方形配置,一般株距、行距均為3米,每畝栽植74株;氣候濕潤地或半山區采用籬架整形,按三角形配置,株行距可加密為1.5米×3米、2米×3米或3米×3米,每畝栽植74~148株。

⑤定植要領。定植時,在整地改土后的定植點挖40厘米見方的,放入苗木,舒展根系,埋土、提苗、踩實,定植深度以根頸部露出地面5~10厘米為宜(勿埋嫁接部位),踏實后圍好樹盤,灌定根水,扶正苗木后培土。

⑥栽后管理。定植后,基部一般剪留3~4個飽滿芽定干。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成活;新蔓長出后,插竹竿縛引其向上生長。夏季高溫季節,在苗側套作玉米遮陰,樹盤用干草或碎作物秸稈覆蓋保墑,以利幼苗生長。新蔓長50厘米時,在距樹干40~50厘米處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銨,每次株施100克(尿素和磷酸二銨各50克),每隔20~30天1次,連施4~5次。翌年春季,順行每5~6米立1個水泥柱搭架,柱頂綁橫桿、拉鐵絲形成架面,架高1.8米。于接近地面處每株留主蔓2個,其余側蔓留80厘米摘心,促蔓加粗生長,充實蔓芽,以及早成形、開花結果;幼樹嚴格控產,以避免引起早衰。

4. 土肥水管理

①土壤管理。在第二至第四年冬季,結合清園,在樹盤挖寬50厘米、深50~80厘米的溝進行擴穴,將枯枝落葉、雜草等與表土、有機肥分層依次填平,以改善土壤結構。從第五年冬季開始,每年進行全園深耕,耕深20~30厘米,先將要施用的基肥施在樹盤周圍,再翻耕,里淺外深,勿傷根系。每年5~9月中耕除草4~5次,灌水后淺鋤;6~8月高溫季節,樹盤覆草。也可以間作代替撫育,幼樹期套作豆類,大樹期套作大蒜等。

②施肥管理。秦美獼猴桃對氮肥需求量大、鉀肥次之、磷肥少些,氮、磷、鉀吸收比例一般為1U0.5U0.8。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幼樹株施腐熟有機肥50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硫酸鉀0.25千克,成年樹株施腐熟有機肥50~75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硫酸鉀0.5千克;幼樹溝施,成年樹全園撒施。生長期采取溝施方式追肥3次,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40%。3月上旬發芽前追萌芽肥(株施尿素0.2~0.3千克),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果實膨大期施花后促果肥(株施磷酸二銨0.3千克、三元復合肥0.25千克),6月下旬至7月上旬施壯果肥(株施硫酸鉀0.3千克、過磷酸鈣0.2~0.3千克、三元復合肥0.5千克),與表土充分混合后施入。葉面噴肥從6月上旬開始,噴施0.5%磷酸二氫鉀、0.3%~0.5%尿素溶液及500倍氨基酸溶液,每15天1次,連噴2~3次。

③水分管理。灌水原則是“濕而不澇,干而不裂”。北方產區一般每年灌水4~5次(萌芽水、花前水、幼果膨大水、封凍水),每次施肥后灌透水;8月下旬后不旱不灌水,干旱時灌透水,保持土壤濕潤、疏松透氣。秦美獼猴桃忌澇,雨季遇積水須及時排澇。

5. 樹體管理

①整形修剪。架形主要有“T”形架、籬架、棚架等,秦美獼猴桃常用“T”形架。整形時,引雙主蔓上架后,順行向相反方向延伸,培養主蔓骨架;主蔓每30~40厘米留1側蔓,側蔓每15~20厘米留1結果枝(每主蔓25個左右);待相鄰兩樹主蔓接上頭,即形成“T”形架樹形。修剪主要包括夏剪(5月中旬至8月下旬)、冬剪(11月落葉后至翌年1月底)。

a.夏剪主要采取抹芽、摘心等方法,促進枝蔓成熟及花芽分化。抹芽主要是抹去主干、主蔓、側蔓上的密集芽,雙生芽和三生芽只留1個,結果母蔓上根據空間在7~8個芽中選留4~5個芽培養成結果蔓。摘心的對象是結果蔓、生長蔓,于花前10天進行,旺蔓重摘心促發新蔓,一般蔓輕摘心積累營養,結果蔓從花序以上5~8節處摘心,弱果蔓不摘心;發育蔓留0.8~1米摘心,摘心后萌發的副蔓留2~3片葉反復摘心。

b.冬剪主要采取短截、回縮、疏除等方法,調節樹勢、促發新蔓、更新復壯、豐產穩產。短截適用于徒長蔓(長2~3米,不結果)和徒長性結果蔓(長1.5米以上,結果2~3個),從12~14芽處短截。回縮適用于各類結果蔓,長0.5~1.5米、坐果5~7個的長果蔓,從盲節后7~9芽處回縮;長0.3~0.5米、坐果4~5個的中果蔓,從盲節后4~6芽處回縮;長0.2米以下、坐果3~4個的短果蔓,從盲節后2~3芽處回縮。疏除適用于不結果且無空間的發育蔓、衰弱蔓、病蟲蔓、交叉蔓、重疊蔓和過密蔓,均從基部疏除。

②花果管理。主要是輔助授粉與疏花疏果。人工輔助授粉方法主要有:大果園采用花期果園放蜂傳粉、采集雄花粉配制花粉懸濁液(花粉用量29克/千克)對雌花噴霧授粉,小果園采用摘下雄花點雌花柱頭等方式。疏花從疏花蕾開始,連續進行3次:首次疏去兩側花蕾、過小蕾和密集處花蕾,再疏基部花蕾,最后疏頂部花蕾,總的留花量比計劃留果量多留30%左右。疏果于盛花后15天開始,先疏去畸形果、傷殘果、病蟲果、小果和兩側果,再根據留果指標,疏除結果蔓基部、梢部果,多留中部果;強壯蔓留5~6個果,中庸蔓留3~4個果,弱蔓留1~2個果。葉果比保持在9U1以上。

6. 病蟲害防控

秦美獼猴桃常見蟲害有蘋毛金龜子、蘋果小卷夜蛾、茶翅蝽、紅蜘蛛等,常見病害有根腐病、潰瘍病、根結線蟲病、褐斑病等。采取農業、物理、化學和生物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措施防控。休眠期清園,落葉后將病枝、病皮、病葉、病果等集中燒毀或深埋,全@翻耕,降低病蟲越冬基數;春季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鏟除病原菌;生長季,利用昆蟲的趨光、趨色、趨味特性,采取懸掛殺蟲燈、粘蟲板、性誘器、糖醋液等方式誘殺成蟲;發病初期噴內吸性殺菌劑防治。化學防治時,要選擇植物源、礦物源及生物農藥等低毒高效農藥,實施精準防治,注意交替用藥、在農藥安全間隔期用藥,確保防控效果與果品質量安全。

7. 采收管理

①采收期的確定。秦美獼猴桃采收指標為:果實呈棕褐或褐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北方最佳采收期為10月上中旬。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 | 国内精品久久影院 | 日韩美女在线看免费观看 | 久久亚洲国产的中文 | 奇米色88欧美一区二区 | 天堂亚洲网 | 国产中的精品一区的 | 日韩精品一级a毛片 | 青草福利在线 | 免费久久精品 |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 | 久久久网站 |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 99re9精品视频在线 | 91不卡在线精品国产 | 91视频久久久久 | 欧美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 99九九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高清 |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捅爽 | 国产黄网|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动漫 |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免费黄色片 | 国产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中国老太性色xxxxxhd | 巨大热杵在腿间进进出出视频 | 久草在线资源 |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w | 碰碰久久 | 亚欧在线视频 |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视色 | 日韩综合久久 | 毛片免费观看成人 |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 又黄又www | 日本aa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