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話題作文題目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Sample : Pollution around us(保護環境)
In recent years our life is becoming better and better.
But our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 It’s very bad for our life. Now many people have air-conditioners and cars, they produce (give off ) waste gas. More and more trees are being cut down. There are so much sand on the earth (leaving only sand ) . We often see factories pour waste into rivers or lakes. Water in the river is quite dirty. We haven’t enough clean water to drink in cities. Now we are in danger. It’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ell.
I think if everyone tries his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world will become much more beautiful , and our life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
假定你是李華,最近你們班就“低碳”生活方式進行了討論,你的美國朋友 Jack來信向你詢問討論情況,請你用英語寫封回信,簡單參照作文地帶介紹的以下討論結果: 1.節水節電; 2.垃圾分類; 3.少用紙巾,重拾手帕; 4.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坐公交車。
參考詞匯:低碳low carbon , 紙巾tissue ,垃圾分類sort out rubbishes ,手帕 handkerchief , 電electricity
注意:詞數60字左右(不含開頭和結尾所給出的字數);可適當增加細節了,以使行文連貫;開頭已為你寫好,不計入總詞數。
Dear Jack,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sking about our discussion on low carbon lifestyle. Here is something about it.
Everyone knows that w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in order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
第一類是單一要領題。如北京的《安》、重慶的《自嘲》、廣東的《紀念》,粗看像是命題作文,但是卻比命題作文的范圍更廣、寫作空間更大,此類題需要考生以辯證思維方式來思考。以《自嘲》為例,說到底其實就是要求學生講述一個“釋然與頹然的關系問題”。要知道,自嘲作為一種對生活敬畏、自謙的人生態度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一旦過分,失去了一個度,就會轉變為自卑和頹廢,而考生在這篇作文里就應當對這兩者的關系進行辯證的描述和分析。
第二類是關系類話題。這是今年作文題的主導,比如江蘇卷的作文題“鳳頭、豬肚和豹尾”,還有全國卷的作文題表現“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兩者的關系。但無論是第一類的單一概念題還是第二類的關系類話題,都有一個關鍵,即“關系”。做這類作文題,最保險的就是采用兩分法,以展現辯證思維的品質。學生對待話題作文只需把握14字要訣:化抽象為具體、化虛為實、化大為小。
形式交融是趨勢 今年全國各地高考語文作文題,命題方式豐富多彩,一些很久未在高考中露面的文體、要求又出現了。但這些命題又都切合學生年齡段及認知特點,既是對以前生活的盤點,又是對未來生活的思考。概括起來,今年全國高考作文呈以下幾大特點:
一、各種形式的作文相互滲透。如全國卷(Ⅱ)作文題為《忘記與銘記》,這是一道命題作文,同時也是一個關系型的話題作文。全國卷今年是一道材料作文,但仔細分析會發現《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又和關系型話題作文相近。福建卷是一道看圖話題作文。各種形式的交融增加了審題的難度。
二、話題作文中以關系型與材料型為主。全國卷三套作文題都是關系型話題作文,江蘇、浙江、福建等省都是材料型話題作文。
三、今年部分省份對作文文體提出明確要求。重慶、北京卷明確要求寫議論文或說明文,湖南卷要求寫議論文或記敘文。2004年全國高考卷中僅有上海、北京卷跳出純話題作文的框框,受到了好評。今年全國純話題作文題數量大大削減,從中可以看出形式滲透作文,甚至命題作文可能會成為未來幾年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今后幾年的考生在復習備考時,應注意不同類型作文的審題訓練,各種文體都要訓練,特別是很多考生都不太擅長的議論文。
著眼題型,整體把握。
考場作文的題型,不外乎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等幾種不同的形式。審題立意,要針對不同題型的特點,進行有效的分析。
話題作文里的材料不只是簡單的話題的引語,還是考生進行審題立意的提示語。考生要善于從話題材料里解讀清楚命題者的相關意圖,分析清楚話題里對作文范圍與立意等做出的相關限制。
命題作文給定題目后,考生就要根據作文題目中所含的有關字詞來確定文章的體裁是屬于哪一種文體。
半命題作文只給出一半題目,另一半由學生自行確定。給了學生一定的自主命題權,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特長、擅長的文體,通過巧妙的補充,從有利于自己表達的角度來審題立意。
給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與命題作文的審題立意有著較大的區別,關鍵在于這里多出了材料,審題立意必須依據所給材料進行,從材料中提煉主題來進行寫作。
總體上根據題型特點來審題,確定文章體裁。一般情況下,每種體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標志”,抓住了顯現體裁“標志”的關鍵詞語,就可以確定所給題目屬于哪種體裁,應寫成什么體裁的文章。
緊扣題眼,突出中心。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題目有“題眼”。所謂“題眼”就是作文題目的關鍵之處。審題就是要分析題目,通過對題目結構,尤其是對題目中關鍵字詞即“題眼”的分析,來確定作文的內容、范疇而立意。抓住了題眼,就抓住了題目的核心與重點。對話題作文,要仔細閱讀文題中的材料,迅速捕捉題目里反復出現的關鍵字眼,扣緊關鍵詞,從一個小的角度切入,明確重點,確立中心;對半命題作文,要認真分析其表達形式,理解要求,仔細斟酌后進行補題,一般情況下你所填上去的就是最關鍵的;對材料作文,要細致解讀材料,品析內涵,提煉主題,確立立意角度。
深入推敲,巧妙切入。
明確了文章體裁及字數的要求,抓住了題眼,下面就要審材料了。要善于運用不同的思考方法,確立好寫作的方向。是要回到文題中來,細審關于擬題、取材、格式等方面的要求,作文過程中不容違反的規矩,其他特別的要求。要進一步明確,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審明范圍,即要明確我們所選材料的時間、空間、數量及人稱、范圍上有什么限制。認真思考,選擇最能表現主題的材料。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釋義法:較適合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就是扣準題眼,根據該詞語的詞義來發散思維,確定主題。比如命題作文《戰勝挫折》。“戰勝”就是克服,超越。“挫折”就是困難的意思。關鍵是戰勝挫折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你要寫的文章。
關鍵詞:話題作文;人文特質;開放;創新
作者簡介:王世蓮,任教于云南省嵩明縣嵩陽一中。
隨著中考語文改革的深化,話題作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原因是,相對于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而言,話題作文的寫作形式和寫作要求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寫作空間和較多的選擇自由;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提供了吐露真情、抒發真意的作文舞臺,并成為高考﹑中考作文命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話題作文的這種開放性的命題形式能讓學生述自得之見﹑言自明之理﹑抒自然之情,具有鮮明的人本色彩,有利于培養和檢測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正是推行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并適應了教育的現實要求和未來走向。
話題作文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自然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2000年3月,國家教育部出臺了《關于2000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的指導意見》,在這個重要文件里,明確提出“作文要減少審題障礙,淡化文體要求,鼓勵學生寫真情實感。”為落實這一精神,在中考作文命題和平時訓練中采用話題作文就成為一種大趨勢,所以,話題作文的崛起就成為一種必然。
話題作文是只提供話題而不限定主題、標題,也不限定文體的作文。2003年昆明市中考作文題借鑒高考題的首創,明確提出“三自”方針,即“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它是讓學生在同一個談話中心下,敘述各自的不同生活經歷,表達各自不同的生活體驗,或發表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場產生的觀點和見解等。甚至可以合理地在現實基礎上虛構故事、描述想象和聯想等。話題作文的這種開放性特點為學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寫作才能、表現個性和努力創新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話題作文的開放性特點作一簡略論析:
一、主題開放
命題作文一般只提供一個中心主旨(又叫主題、立意、中心思想等),并有明確的審題要求,必須緊扣題意。其作文中心是固態的,強制性的。學生一旦走題,就可能導致全文的寫作失敗。
材料作文要求學生必須根據材料去確定作文主旨,即提煉出中心思想,作文中必須對其進行分析歸納,然后自選角度聯系實際,展開議論,做出結論。這樣,這類作文的寫作就逐漸形成“引——議——聯——結”的固定模式。即先引用材料、議材料現象,接著聯系生活實際,最后總結歸納。這種固定模式就好像給學生寫作畫了一個圈,設了一些坎。并且材料中深藏不露的寓意也因學生差異而難以完全正確悟出。屬于重復考驗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真正完全挖掘出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且因兩類作文的主題單一而寫出的作文就沒有真正表現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更何談直抒真意。
總的來說,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主題是固定的,而話題作文的主題具有不惟一性,有極大的開放性特點,學生的作文主題只要是由話題中生發而來即符合作文題意。作文主題強調的是“有關”,其立意和寫作角度有較大的自由度和開放性。且因不設置閱讀障礙,所以話題作文的提示材料或引子都淺顯直白,明確易懂,基本上不對作文的立意構成多大的限制。它的功能是為學生正確理解話題搭一座橋,不設坎。話題作文主題的開放性為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給學生在作文當中主題方面的創新提供了基礎和可能。在作文當中,學生可以對主題做正面拓進,或圍繞話題尋找不同的立足點,力求新穎;或對主題作深入剖析,以深刻取勝。同時也可以運用逆向思維,在與絕大多數人立意相反的思維方向尋找主題。“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從而寫出立意新穎、見解獨到、別具一格的文章出來。
如話題“誠信”,學生既可以談誠信的重要性,也可以談社會上的“誠信危機”,即正面頌揚或記敘事件,表明對“誠信”所持的態度:誠信重于一切。也可以進行逆向思維,選擇一個與眾不同的主題:在特殊情況下,某些特殊的領域,“不誠不信不為過”。這種獨出一格的創新主題能讓讀者眼前一亮、豁然開朗。
話題作文最突出的特點,是它呈現出全方位的開放態勢,即在寫作主旨等方面盡可能地削減限制條件,不限立意,不限取材,給學生施展才華、特長留下廣闊的空間,放開了以往其它作文樣式的種種桎梏,創設了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展示平臺。話題作文主旨的開放性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發現,激發學生的思維,激勵并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是語文命題觀念的更新和理論上的發展,是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文體開放
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往往只限定一種文體(又叫體裁、形式等),不準越雷池一步。而話題作文的開放性要求“文體自選”,決定了其文體的豐富多彩,結束了話題作文之前只有記敘文、議論文這兩種單調文體的情況。話題作文的開放性特點,使學生作文的可寫性增強,表現形式靈活多樣。圍繞主題,文體可選中學生必須掌握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可選應用文,如書信、新聞、特寫、報告等。選文學作品如小說、散文、劇本等。還可選雜文、寓言故事、童話、傳說。選詩歌可寫自由詩,甚至格律詩、詞、散曲等。無論學生選何種文體,哪種形式,只要言之有理、論之有據、敘之有序、抒之有情、說之有法,都可以視為作文中的上乘之作。如以診斷書寫成的《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一文,病歷報告本來是醫學界的一種實用文體,但被作者運用到作文中獲得了很好的表達效果。作文通過“望診”、“把脈”、“透視”、“血樣采集”、四種形式,由表及里地刻畫出喪失誠信者的某些特點,形象、直觀、引人深思。然后又通過“基因鑒定”,含蓄地揭示喪失誠信的原因,給人以很好的啟示。最后,“治療方法”和“醫生建議”則提出了恢復誠信的基本方法,使讀者對恢復誠信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作為醫生的這種專用文體,它言簡意賅,主要用于對患者病情的記錄和相應的可行性治療方案的提出。而正是因為它直奔主題、不拖沓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借鑒。如果選用該文體時操作恰當、運用得體,能最大限度地呈現學生的奇思妙想,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領略空間。
話題作文開放其文體,淡化其要求,不限制學生具體選哪一種文體,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繁多的寫作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選擇最得心應手的文體來寫作。
選擇文體的思路是:如果邏輯思維縝密,平時好發表議論,并且判斷準確,說理雄辯,就可以選議論文來表達自己的主題。作文要求深入剖析,以思想的深刻、議論的精辟來發人深省。如果視野開闊、聯想豐富,長于記敘、描寫、會編故事,就可以選記敘文、散文、小說等文體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要求要具體生動、形象豐富,以細節的描寫來感人至深,以意境的刻畫來打動讀者,耐人尋味。如果平時喜好古今詩詞,對詩歌的創作又頗有心得,不妨選詩歌來抒自己的摯熱之情,表自身豪放之慨。如果思維清晰、細密、說話有條理,而且又擅長解說,也完全可以選說明文。
總之,如果議論文失去了深刻的理性美,記敘文失去了動人的感性美,散文失去了耐人尋味的意境美。就違背了話題作文文體的開放性特征。更進一步說,學生要會在文體開放中追求形式完美、創新,強化個性特色,這是話題作文個性特色的標志之一。其實,話題作文的開放性,在另一個意義上說就是鼓勵創新,并且為創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當然,創新、新穎不是棄文體要求而不顧,而是指話題作文文體特色鮮明,滋味足,耐品嘗。
總的來說,話題作文文體的開放性特點,給廣大學生足夠的筆墨自由,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善于舞蹈的舞蹈,長于唱歌的唱歌,慣于用刀的用刀,精于使槍的使槍……每個人都能發揮優勢,選擇特長、展示特長,在寫作舞臺上各呈風采。
三、題目開放
話題作文主題和文體的開放性決定了其標題(題目)的寬泛靈活性。和題目單一的命題作文,桎梏較多、限制較大的材料作文相比,話題作文題目的開放性體現在可引用、化用某些詩詞名句、俗語、書名、影視劇名稱,也可借用某些公式,甚至可以使用其它語言中淺顯易懂的詞、句,如英語、日語等來作為話題作文的題目。“題目自擬”的寬泛空間給學生創設了標題上的別出心裁,追求“題不驚人死不休”的擬題思想。所以,話題作文的標題往往能展示學生的個性,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較好的發揮。這種發散性思維的訓練,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特質,更好地體現了對學生意志和興趣的尊重。這更表明話題作文的開放特點有其科學性和進步性。話題作文的立意開放,能讓學生圍繞話題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文體開放,能讓學生根據題意和內容自選適合自己特長的文體;而題目開放,能給學生以較大的展示個性和才華的自由空間,在這個自由空間里,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廣泛的作文題材范圍、開放的立意要求和體裁選擇,能把學生思維由單一引向多向,給了學生一方縱橫馳騁的擬題天地。導引學生關注社會,多讀書,多看報,從生活中吸取豐富的營養,使自己擬定的文章眼睛——題目“明亮”起來。這充分體現了話題作文擬題空間的開放性。
其實,不只是引用歌詞詩句、名言俗語等能體現話題作文題目的開放性。巧用數字、運用科學術語、改變句式、運用標點、運用懸念、巧用修辭格等同樣也能體現出話題作文題目的開放特點,使其標題在開放中新穎靚麗,并通過題目展現學生獨特視角,張揚學生獨特個性。
四、正確理解話題作文的開放特點
話題作文的“三自”方針體現了它的開放性,給了我們最大的寫作自由空間。但要注意,話題作文的開放不等于毫無限制、隨心所欲、任意發揮。如果對其開放空間理解、運用、發揮不當,寫作時仍然可能造成嚴重失誤。所以,我們在訓練的前提要正確理解話題作文的“三自”方針的具體要求。“立意自定”是以正確審題為前提的,即是在正確解讀材料、提示和要求的基礎上明確話題的內容和范圍。話題作文的材料雖然淺顯易懂,既沒有什么文字障礙,也不要求從中挖掘出什么微言大意,所以審題難度不大。但這并不等于可以不認真審題。準確認知,全面把握話題中所有文字,包括材料、提示、要求、注意事項仍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立意開放”的前提。“文體開放”不等于“快餐拼盤”、“四不像”,即記敘文議論化,議論文記敘化,散文雜感化。體裁開放的前提是不論你選何種文體,都必須符合所選文體的要求。比如選議論文,就必須具備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選記敘文,必須具備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反之,如果選小說卻沒有具體的人物、情節、環境的描寫;寫詩歌只是分行排列,既不押韻又毫無詩情畫意,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話題作文開放文體不等于不講究文體,不要文體。它是要求學生選最得心應手的、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體現其主題的一種文體。一旦確定了要寫哪一種文體,就必須遵循這種文體的基本規律行文,突出文體本來應有特色。
“題目開放”,是給學生又一個創造的空間,表現個性的機會,如能充分利用,能給作文配上一個生動傳神、畫龍點睛、寓含哲理的題目,會使整個作文增色不少,甚至提高一個檔次。但其開放的前提是:題目應與內容和形式相吻合,即題目要呈現出文體特色。如議論文應盡量擬論點型題目(如“以誠為本,以信為業”);記敘文的題目最好是對事件的精煉概括(如“誠信飄流記”);散文題目應盡量有詩意,有文學味,避免枯燥直白(如“歸來兮,誠信!”)。但還有一點,無論標題如何精彩切題,在邏輯上都必須符合這個條件:作文題目所涉及的概念的外延,一定要比話題概念的外延小,而且一定要包容在話題概念之中。當然,也不能用話題作標題。
五、話題作文開放性特點所帶來的局限
話題作文的開放和走俏,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它的命題內容聯系現實非常緊密,有很強的時代感。由于題材源于現實、緊貼現實,且不少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所以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種題型把寫作的視野由學校引向社會、知識由書本引向實踐,思維由單一引向多元化,所以學生寫作興致很高,好文章精彩紛呈。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在實踐過程中,話題作文也不可避免地顯現出它的局限性。話題作文的開放性解放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寫作空間。但另一方面,它題材寬泛、限制偏少、內容不設防線的特點也顯現出來。多方開放性提示造成門戶洞開、來者不拒的局面,出現了“話題作文是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的戲說。作文的多、亂、雜,很難說哪個在話題之內,哪個偏離了話題,結果讓一些宿構、套寫、抄襲的文章鉆了空子,造成了同一環境的不公平性。
從上述一系列問題來看,話題作文的開放性特點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展示平臺,學生在這里可以放膽抒情,放手寫作。但在實踐中出現開放無“邊”的局限性,致使出現一些弊端。我們要正確認識話題作文的特質,把握其寫作的規律,查缺補漏,這對促進作文教學改革有著既現實又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湯素蘭.新話題作文[Z].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5.
[2]李景陽,李金國.新作文高考特快[Z].臨汾:山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孫軍業,戴建國.高考話題作文例法辭典[Z].北京: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2.
問題一主題立意偏離材料
有些應試作文的命題屬于“給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聯系所給材料進行作文。它一改連續幾年來高考作文采用的“話題作文”形式,因此,很多考生想當然的就將今年的“給材料作文”寫成了“話題作文”,在作文立意方面,完全脫離了題目中材料所給出的詩歌的寓意,可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是造成很多文采不錯的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問題二堆砌事例言之無物
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大一部分考生都寫了議論文,而在很多考生的作文中,選擇的事例、論據往往是為了湊足字數選用的,多個論據在形式上、內容上都屬于一個層次、一個類別,沒有有機的聯系,有的甚至與論點本身都缺少必然的聯系,這就使得考生的作文表現出空洞、言之無物的問題和不足。“說自己的話,抒自己的情”,這樣基本的要求很多考生都做不到。
問題三認識膚淺停留表面
作文題目除了考察考生的寫作能力之外,還考察考生認識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很多答卷反映出,考生對材料的認知還只是停留于表面現象,甚至理解為了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方面,這類作文在今年的高考中并非個別現象。
問題四細節方面丟分嚴重
除了以上幾點,很多考生失分是很“冤枉”的,主要是由于考生的“不拘小節”造成的。比如段落不分,本來好好的作文,卻從頭到尾一大塊,失去了清晰度和層次感,自然就會失分。還有像標點符號一“逗”或一“句”到底、漏寫標題、字跡潦草、異體字和不規范的杜撰、生造字充斥文章,字數不足等也會丟冤枉分。李潔
扣題寫作可以說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務。命題者希望通過題目設定若干限制,借此來考查學生審題時是不是領悟了這些限制。寫作時是不是鎖定在這些限制之內。因此,在作文評分標準中,對扣題寫作給予了特別關注:切題一般可以分成切合題意、符合題意、基本符合題意、偏離題意或文不對題四個等級。以2007年中考為例,北京、黑龍江、河北、四川、陜西、云南昆明等數十個考區,分別將“切合題意”、“符合題意”列為一類文、二類文的首要標準;天津、上海、安徽、內蒙古呼和浩特、廣西桂林等十余個考區,將“切題”作為一、二類文的首要標準。諸如此類表述的,還有湖南長沙考區的“寫作范圍符合題目要求”,黑龍江哈爾濱考區的“緊扣題目要求”,等等。比較中發現,這種表意相同的要求全部處在各個評分標準的最前頭!命題者對于扣題寫作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從評卷的角度來看,作文試題有什么要求和限制,考生的作文是不是符合這些要求,是不是合乎這些限制,總是評卷者最為關心的“第一關口”――如果這一關沒有過,就是文章偏題了,那么,你的立意再新、結構再巧、文筆再好,他們最多也只能給予你及格的分數。一般來說,作文試題的要求限制,既包括對文章字數、體裁等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對文章選材、立意方面的限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話題作文這種開放性增大、限制性降低的文題形式比較流行的時候,有些同學淡化了審題、切題的意識,這是非常危險的。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任何作文題目都有限制,扣題寫作是不可更改的“定律”!
誤區提醒
不少考生因為沒有認真審題,結果下筆千言,內容離題萬里,導致考場作文出現了致命的失誤。從閱卷老師反饋的信息來看,此類失誤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混淆概念,扣題不緊。專家反映,此類問題較為普遍。如2007年湖南長沙市中考作文題為“留點感激在心中”,不少考生不假思索,沒有區分“感激”與“感謝”、“感動”的意義與情感的差別。從閱卷看,30%左右的考生寫成了普通的“感謝”或“感動”類題材文章,根本沒有交代出“留點感激在心中”的原因,更談不上對“感激他人”這一美好情感的謳歌與贊美了。此類文章寫得再美,也只能判為“符合題意”或“基本符合題意”,無法步入“切合題意”的一類文行列。
二、忽略要求,偏離題意。中考作文題中往往隱藏著一些重要的信息,如果不加重視,讓關鍵詞語在眼皮下滑過去,就會釀成大錯。2007年河南省課改區中考題為“那一次,我很(快樂、內疚、受啟發)”,按理說,半命題作文的補題一般都是只引導,不限制,可命題者偏偏匠心獨運,要求考生“從括號里的三個詞語中任選一個,填寫在橫線上,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考生審題時忽略了這一要求,拋開所供的內容,另擬題目,嚴重偏離了命題要求。又如不少考區要求文章“聯系自己的成長經歷”,可不少考生偏偏用童話或寓言寫作,致使文章內容偏離了考題要求。
提升點撥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作文題,題目和材料中都隱含著命題者的基本意圖,考生要善于從關鍵詞中提取重要信息,準確把握命題意圖。同時還要仔細閱讀分析題目中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包括寫作要求中的每一項內容,確保無一遺漏,力求瞄準靶心,命中十環。具體來說,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來到作文輔導班,只見屋里一片寂靜,有的同學在拼命的看著以前的筆記,有的同學在苦苦地哀求老師出個簡單的作文題目,還有的同學盯著黑板出神。我坐在座位上,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老師出個刁鉆古怪的題目。
上課了,老師笑里藏刀地看了我們一眼,眼神里似乎“暗藏殺機”。只見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刷刷”幾筆寫下幾個字:“請以‘和’為話題作文。”唉,又是話題作文,我一下子攤在桌子上,思考怎么應對這么難的題目,同學們也皺著眉頭,筆桿煩躁的敲著本子,半天寫不出一個字來。
我絞盡腦汁,可還是想不出來怎么寫,心里暗暗埋怨老師:“唉,非出這么難地題目。”
老師似乎看出我們的心思,終于語重心長的說:“同學們,記住:面面俱到造成面面平庸。作文其實不難,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觀察生活。”
關鍵詞:話題作文;主體性;研究
話題作文是以給出的一段材料為中心,這段材料也即為話題中心。考生圍繞這段材料展開想象,以不限題目、體裁及內容的形式進行寫作。話題作文一般不含有觀點,立意自定,這樣就可以有效激發考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揮自我的主體性。考生在話題作文的創作上,一般都可以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樣就可以使考生在作文寫作上更加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但是,話題作文不代表可以不加限制的隨意書寫,話題作文看似完全開放,但給出了材料,就意味著考生在寫作文時不可以超出話題的范圍,這其實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考生太過隨意的發揮。根據總結,目前話題作文的組成結構主要包括四部分,即材料、提示語、話題以及注意事項。
一、話題作文的基本特點
提起話題作文的基本特點,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由張偉明所總結的“三自”特點,即“自主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話題作文的“三自”充分表現了對考試“自我”的尊重及對其展示自我提供了絕佳的平臺,是考生自我行為的充分施展,體現了話題作文的主體性,這也是話題作文有別于其他類型的作文的重要區別。但話題作文的“三自”特點并不是從一開始就固定的,而是經過幾年的演變而逐漸出現固定的形式,然后一直沿用至今。話題作文的發端始于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當時作為話題作文的第一次登場,出題人員對話題作文的寫作給出了詳細的解釋“寫作時可以大膽想象,內容只要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有關就符合要求,具體的角度與寫法可以多種多樣,比如編述故事,發表見解,展望前景,等等”。這種解釋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就使得考生對話題作文這一新型的作文題材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且99年的作文寫作要求中就明確指出了“題目自擬”,2001年高考作文明確指出了“文體自選”與“立意自定”,至此話題作文的“三自”特點得到確定,并一直沿用至今。
二、話題作文的主體性研究
主體性代表了人作為世界的中心,能夠自由、自主、主動、能動與有目的地進行活動的地位和特性。在人與世界萬物的關系中,人是作為主體而存在的。人所特有的“自律性、能動性、超越性”就決定了人是有別于世界中其它的生物而占據主體的能動地位的。但是在現實社會中,人與主體并非完全等同。在現代教育中,也并非每一個學生都能作為主體接受教育,但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的教育學者主張應尊重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性。作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早就被《新課標》明確指出,在作文寫作上,應充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揮空間,保證他們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減少命題作文的出現。
那么,話題作文究竟在哪些方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呢?
1.話題作文為學生提供了自主、自由地選擇寫作對象的平臺
在以往的命題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學生一般被所命的題目所羈絆,無法充分使用自己的自主選擇權。在話題作文中,其“自主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的“三自”特點就巧妙的將寫作對象的選擇權交還給了學生,學生可以寫自己想寫的人或事,物或景,寫那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無法表達和抒發的事情。話題作文的力量就是讓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選擇的主體,而并非只能單純地被動接受既給的寫作范圍。
2.話題作文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展現“自我”
在話題作文還未出現以前,多數學生在寫作文時,是套用自己所準備的格式與內容,考試時將格式機械地套用在作文中,這就使得學生基本沒有了自主創作的過程與欲望,造成了學生主體性的缺失。話題作文的“三自”特點,就是對學生“自我”的肯定,是對學生展現自我提供的絕佳的平臺。在話題作文的創作過程,學生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展現他們的內心世界。
3.話題作文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話題作文的寫作上,學生不用拘泥于各種條條框框的要求,不用局限于某個文體,某個題目,甚至是某種內容。單單作文題目的自我設定,就可以使學生在其上發揮豐富多彩的想象力。話題作文的“三自”特點,就是在弱化出題者對學生的影響,而是由學生自己“掌控大局”,學生在創作話題作文時,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進行表達,賦予了學生更多的創作空間。話題作文很好地打破了傳統命題作文對學生的束縛,使其從被動的地位中走了出來,并充分發彰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三、結束語
話題作文的魅力在于,其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其在被動式的傳統教育中得到解放。總之,話題作文是作文界的一次重要的革新,它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提高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必將會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到高考的作文選題中。
參考文獻:
[1]劉繼華. 話題作文的主體性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2]高靜,任遠. 對近幾年高考話題作文的主體性的審視與研究[J].宜賓學院學報,2012,0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