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

第1篇: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關鍵詞:高校籃球 訓練理念 訓練方法 探究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233-02

目前,很多高校學生在課余時間都喜歡與同伴一起進行籃球運動,這種體育活動不僅僅能夠體現團隊協作精神,鍛煉身體。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籃球專業知識的興趣,對今后的籃球訓練奠定了良好的訓練基礎。當然,盲目的訓練是不可取的 ,在訓練的同時還要有科學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方法,都要做針對性的訓練,每一項訓練都應該有練習鞏固的過程。

1 高校籃球訓練科學性理念

1.1 訓練的個人針對性和訓練周期性

籃球這項競技性活動對每一項動作的要求都很高,運動員在打球過程中運球、投球、傳球等,每一項動作都需要經過嚴格訓練。然而每一個人的速度、反應能力、運動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作為籃球運動的教師要根據球員個人的行為特點身體素質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加強每一項的運動技能。所以針對性的訓練理念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能力進行對應的籃球訓練,融入科學的訓練方法,從而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籃球每一項的運動技能都需要周期性的訓練。無論是運球還是傳球都需要定期進行鞏固和練習。高校體育教師不同于專業教練,他們對待學生的方式不像專業教練那樣嚴格,并且大學生和專業運動員的素質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學校體育教師和學生要制定好適合的訓練計劃,以周期為單位進行賽前訓練和準備訓練,如果沒有比賽也要進行日常的周期訓練。周期性訓練包括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準備階段、比賽階段和調整階段。周期性訓練是非常科學的訓練方法,有效籃球訓練能夠更好地達到訓練效果。

1.2 訓練要具有規則性,要定期加大訓練壓力

高校大學生逐漸成熟,行為處事都具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因此在籃球訓練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對此很多體育教師采取開放式教學,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教學,一味地聽取學生的意見。然而這種訓練理念并不正確,籃球教練如果想要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就要有一套規范具有原則性的訓練理念。將每一位學生規范到訓練中去,讓他們意識到團體的重要性。每一項動作都有正確的規范動作,要按照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每一項動作都做規范化的示范,增加學生對每一項動作的正確認識。

大學生要想在籃球訓練中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就要定時定期的增加訓練壓力,每一項動作都要加強訓練,在日常訓練的基礎上增加時間和動作次數,以及增加學生的訓練壓力和訓練難度,當然,難度增加過程要循序漸進,根據學生本身的情況適當加入訓練壓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水平。

1.3 PK性和實踐性的訓練理念

競技性體育即增加運動的對戰性,每一項競技體育都逃脫不了對戰。籃球運動也是如此,在日常的訓練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習慣和適應與對手進行對戰。因此 ,對戰性的訓練理念也應該逐漸的存在于每一個訓練當中。籃球運動員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具備超強的反應能力和對抗能力,所以教師在日常訓練中要訓練他們上場如何應對自己的對手,如何在比賽中超越對手,超越自己。學生在競技中能否取得勝利也取決于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對抗能力。籃球教練要告知學生在比賽中掌握比賽機智,要提高自己的速度、應對能力和戰術技巧。另外,體育教師在日常訓練中也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性演習,自己組隊進行實戰演練,通過實戰總結實戰經驗,找尋自身的不足,從而為今后的比賽打下基礎。

2 高校籃球的科學性訓練方法

2.1 娛樂訓練法

“寓教于樂”是現如今中國教育最推崇的教育方式,在娛樂中學習。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學習的起點,只要學生對這項學習有興趣,那么就會自主開展接下來的諸項學習,將訓練娛樂化,所以教師應當在日常訓練中設置各種訓練游戲,比如在訓練中進行獎罰比賽,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這樣的訓練方法既擺脫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又擺脫了枯燥的訓練束縛。教練也可以根據日常訓練的難度和強度,增加“你攻我守”的游戲形式,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籃球競爭意識和反應能力。

2.2 八字訓練法

“八字”訓練法,主要包括持續、間歇、循環和組合這八個字。逐一理解,持續訓練法指的是針對某一項理解和練習困難的動作進行持續訓練,從而形成技術的穩定、強化與鞏固,促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而間歇訓練法則是對學生的訓練強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與正式比賽相媲美,運動負荷甚至比正式比賽的強度還要大,此類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籃球戰術執行的可靠性;循環訓練法與持續訓練法的訓練目的較為相似,都是對各項戰術進行提高,主要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運動素養為主;組合訓練法,是指教師結合多種訓練方法,對學生的身體系統以及肌纖維進行調動,結合科學訓練,提升籃球運動質量。

2.3 專業知識正確意識訓練法

在日常的籃球訓練中,教練需要對籃球的專業知識對學生進行反復講解,在學生運用技能的過程中,監督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做好每一項動作,在發現動作錯誤后,幫助學生進行動作糾正,刺激學生的神經,使學生能夠熟記于心,熟練于身,將動作和專業知識熟練掌握,使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訓練意識,在今后的訓練中,學生都會想起老師最開始的正確動作,從而糾正自己,達到最佳效果,增強自己的籃球技能。

2.4 增強反復訓練方法

現如今,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基本上可以承受籃球訓練的強度和壓力,在日常練中,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特定訓練,每一項訓練都需要對應的訓練方案,對各項戰術進行演練和演示,使學生能夠在增強反復中熟悉戰術,教練還可以增加創新式訓練,多樣化訓練方式進行增強和反復,從而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為今后的比賽提升實戰能力。通過加強反復訓練增強學生的身體整體素質,并且結合科學合理的籃球訓練安排,以提升學生的訓練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今高校體育教學逐漸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重視,籃球作為競技類、娛樂性的活動,需要體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合作,共同進步,學生要善于在教師制定的規范性教學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教師在日常訓練中通過學生的個人素質進行特定的訓練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籃球訓練中真正開發自己的潛能,拓寬自己的運動能力,提升籃球技能和實戰經驗。該文通過現如今籃球訓練的大環境分析了籃球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方法,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競技能力和實戰應對能力。通過多元化的訓練方法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優秀籃球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濤.關于高職學生籃球訓練的理念以及訓練方法的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8):37,45.

第2篇: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籃球身體素質

前 言

籃球運動是我國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我國現有的籃球運動訓練隊中,重點中學的在校運動員是從事籃球運動的后備軍之一。在中學期間運動員技術水平還沒有形成定勢,先發展好身體素質,再發展專項技術,運用到球場上能夠得到良好的發揮效果。所以在抓好中學生運動員球場技、戰術水平之前,先要抓好中學生運動員的基礎身體素質。

由于中學生運動員正處在各項身體素質發展較快時期,對于他們來說,抓好此期間的訓練有利于將來身體素質水平的全面提高,是發展各項技術水平的必經之路,也是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和激烈比賽的基礎。另外身體素質訓練的過程還是培養運動員堅韌意志品質的過程,優秀的運動員都具備較好的身體素質,所以正確發展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基礎身體素質是我們發展各項技術的前提。

同時本人多年參加系統籃球訓練,也是從中學生籃球運動員過渡到大學生在校球員,就身體素質對籃球運動員的重要性做一下分析,同時為發展中學生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問題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通過學習和查閱體育運動訓練方面的書籍,了解關于身體素質的前期研究結果,為分析中學生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特點等,提供理論依據。

1.2分析法

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對中學籃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進行分析。

2.中學生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特點

2.1身體素質概述

現代籃球運動闡述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在中樞神經系統得支配下,在運動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機能能力和運動能力。這種能力由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運動協調能力組成。

在運動生理學上,身體素質是這樣闡述的,人體在肌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及柔韌等的基本能力稱為身體素質。

2.1.1速度素質

研究表明:10-13歲為最好發展速度時期,中學生正處于發展速度素質最佳時期,中學生籃球運動員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此階段如果能夠正確發展,會出現一個質的飛躍,教練員應該針對中學生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科學系統進行訓練,這樣才能有效發展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速度素質。

2.1.2靈敏素質

在13-14歲中,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靈敏素質已經接近成人能力,此時期也是發展靈敏素質最佳時期,在球場上,運動員的判斷能力、反應能力等都有所體現,這時中學生籃球運動員已經有能力控制動作的力量、速度等,肌肉用力水平也已經基本達到完善,基本良好的靈敏素質在球場就可以體現出迅速起動、急停變向、快速轉變方向等能力,通過科學訓練方法來發展靈敏素質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1.3柔韌素質

柔韌性主要受年齡、性別、肌肉和韌帶的彈性、關節的解剖學特點以及體內外溫度、準備活動和疲勞程度等因素的影響,發展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柔韌素質此階段不是最佳時期,應該在此年齡階段上提前一個階段,此時期中學生運動員正處在青春發育期,身高、體重發生變化隨之柔韌性也發生變化,關節、骨、韌帶都趨向成人階段發展,所以,發展柔韌訓練時機不是最好,但在中學階段我們可以保持柔韌的訓練,同時與力量訓練相結合,使兩種身體素質共同發展。

2.1.4速度素質

此期間中學生籃球運動員彈跳素質正處于敏感期,肌肉富有彈性,運動興趣處于高峰期,根據中學生運動員模仿能力強、接受能力快和可塑性大的特點,不失時機地合理、科學安排彈跳素質訓練,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2身體素質對中學生運動員的作用

從當前中學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分析,身體素質在高強度、高速度、強對抗的實戰中,對于發揮個人技術水平,以及全隊的戰術指導思想起著決定性因素,尤其隨著運動員身高的不斷增長,更要與靈活、協調的身體素質結合。所以,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發展身體素質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2.3身體素質訓練的內容

2.3.1身體素質訓練的概念

身體素質訓練是指運動員基本身體素質發展的過程,其目的是全面發展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及運動協調能力等運動素質。提高身體健康水平,增強人體各器官和系統的機能能力。身體訓練分為一般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

2.3.2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人體運動時,肌肉收縮能力的表現。除產生張力以克服阻力使肢體發生位移運動外,還能表現出一定的動作快慢、持續時間、動作是否快速準確、協調和幅度大小等機能能力。

2.3.3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即在單位時間內迅速完成某一動作,或通過某一段距離的能力。它表現在反應速度、動作速度、移動速度三個方面,運動員具備了良好的速度素質,球場上更能領悟教練的指導意圖,在戰術跑動、前鋒下快攻、后衛突破分球等都能充分體會速度素質的優勢。

2.3.4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又稱“耐久力”或“支持力”。耐力是指人體在長時間內肌肉連續工作的能力;或指肌肉抵抗疲勞的能力;指長時間堅持運動的能力;或指耐受次極限負荷的能力,它是肌肉能力和心肺能力的綜合體現。

2.3.5柔韌素質

柔韌性素質是指人體的各個關節活動的最大幅度時肌肉和韌帶的伸展能力;或指人體大幅度完成動作的能力。它是由關節活動范圍的大小、肌肉、韌帶的伸展和彈性、肌肉緊張和放松的協調能力等決定的。柔韌性對于防止出現錯誤動作、避免傷害事故等有重要意義。

2.3.6運動協調能力

運動協調能力不是單純的身體基本能力,而是各種素質及因素的綜合表現能力。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有助于發展反應、啟動、急停、變換方向的速度,能更快地、精確地、省力地掌握各種復雜的運動技術,充分發揮機體的速度、力量和耐力,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

2.4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

在選擇和運用訓練的方法和手段時,首先要解決好中學生時期身體訓練中的一般身體訓練與專項身體訓練之間的關系,絕不能“急功近利”,應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理特點,從長遠利益出發,抓好全面身體素質訓練這一重要環節。

2.4.1速度素質

在籃球運動中所需要的速度,是短距離內快速的起動、控制身體重心的及時變化,它體現在快攻快守的攻守轉化,進攻與防守的速率,變換方向和各種曲線跑上,不斷提高速度素質,對提高各種動作技術的速度、快攻、緊逼防守等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主要訓練方法:小步跑、后踢腿跑、高抬腿跑、交叉步跑、后退跑、原地快速高抬腿突然啟動為加速跑、摸邊跑、接球上籃、運球上籃等。

2.4.2靈敏素質

籃球運動要求運動員在快速和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具備反應敏捷能力,應變能力和動作準確的能力。這就要求在訓練中,運用各種信號手段來提高運動員神經系統迅速集中和擴散的能力,使運動員能夠隨機應變,迅速做出不同的反應。

主要訓練方法:閃躲練習、十字交叉跳、判斷信號、搶先上籃等。

2.4.3柔韌素質

提高籃球運動員的柔韌素質,不僅拉長韌帶,加強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活動范圍,而且對個人技術的發揮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柔韌性好又可以減少運動員的損傷,從而延長了運動員的運動壽命,中學生時期雖已不是發展柔韌素質的最好時期,但保持柔韌素質訓練尤其重要,一般一周要進行3-4次柔韌素質訓練,長期積累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主要訓練方法:弓步壓腿、行進間正踢腿、體前屈、體后屈、俯背轉體等。

2.4.4彈跳素質

籃球比賽中,爭搶籃板球、搶斷球、跳投、蓋帽、補籃時既要跳得高,起跳速度快,又要跳得及時,還要有連續彈跳能力,這是爭取空間優勢所必須具備的條件。發展彈跳力的訓練,要力量訓練與速度訓練相結合,大肌肉群訓練與小肌肉群訓練相結合,還要準確掌握起跳的時機和判斷能力,能夠在不同情況下起跳,并能在空中交換動作。

主要訓練方法:提踵練習、多級跳、單腳跳、縱跳、蛙跳等。

2.5身體素質訓練的要求

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要針對個人特點、運動技術能力、和球場上位置去選擇給他安排訓練手段、練習次數和組數及負荷量、強度和密度,并與球場一些專項運動技術訓練融為一體。

中學生運動員訓練方法和組合手段要全面多樣化,避免單一,必須按照中學生運動員的生長發育特點進行訓練,訓練的運動負荷安排要全面、科學、合理,從而促使他們能健康的發展身體素質。

中學生籃球運動員選用的每一個訓練手段,要突出練習的用力結構及練習中的動作頻率、幅度、速度能力,球場上反應與判斷能力,身體做出協調動作的能力,及球場上奔跑、拼搶能力等,最大限度的達到中學生運動員比賽時的動作用力結構和動作節奏的要求相近或一致。

在對不同內容和不同性質的訓練課中,要處理好速度、靈敏、柔韌、彈跳等之間的素質關系。在各項身體素質訓練內容的安排中,盡量做到協調保持穩定一致。

在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整個訓練過程中,基礎身體素質是技、戰術訓練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訓練負荷數量、訓練負荷強度、訓練負荷密度的加大或減少,都要與專項技術運動能力協調一致,才能有效地促進技、戰術水平運動能力的不斷提高。

中學生籃球運動員訓練要特別注意負荷的強度,運動量不宜過大,導致運動過度疲勞,以免影響動作速率的發展,避免運動員受傷,同時加強運動自身的保護意識。

3.結 論

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基礎身體素質訓練,是訓練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努力提高球場上技、戰術水平能力是基礎身體素質訓練的最終目的。

中學生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訓練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征及場上位置的特征,其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也必然因人而異。其內容、方法、手段及組合特征,要依據中學生個人特征及整體目標的需要決定。同時,又是嚴格按照中學生運動員不同身體素質的自身改善的規律、不同的專項身體素質、及技、戰術運動能力形成的規律,提出訓練方法,選擇訓練手段,確定訓練內容,進行科學訓練。

基礎身體素質訓練是影響籃球運動成績的基本要素,它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可忽視,教練員應該在訓練中摸索中學生運動員的特性找出最適合他們的訓練方法進行練習,從而達到練習的最佳效果。身體素質的訓練,是一個多因素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多因素綜合的“整體訓練效應”問題,還需要教練員和科研人員進一步揭示它們的內在規律。

為了趕上世界發展籃球高水平的隊列,我們要從小、從中學生的籃球后備人才中主抓運動員的基礎身體素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在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上發展專項技、戰術水平,使運動員具備全面的運動能力,為我們國家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如萍、武巧玲.《少年籃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的訓練》[J].北京:少年體育訓練,2001年2期,2-3.

[2]王惠林、武國政.《對我國少年籃球運動員基本技術和身體素質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J].北京:中國體育科技,2000年5期,1-3.

[3]王家宏、金健秋等.《運動選材 運動訓練學 運動競賽學》[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151-175.

[4]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91-232.

[5]王樹金、翟強.《對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探討》[J].沈陽:沈陽體育學報,2002年,2.

[6]常為來、宮麗娜.《淺析青少年生理發育特點和體育教學衛生》[J].淮南:淮南職業技術學院,2001年第1期,3-4.

[7][美]特偉斯科特.《力量訓練的關鍵因素-爆發力》[J].北京:北京體育學報,1986年2期,3-4.

[8]王步標、華明、鄧樹勛.《人體生理學》[M].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463-497.

[9]楊亞琴.《素質練習》[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2月,1-77,90-119.

[10]南仲喜.《身體素質訓練指導全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1-224.

作者簡介:

第3篇: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摘 要 隨著運動員訓練水平與運動能力不斷提高,對運動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質在緊要關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訓練的內容也已成為運動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文中運用文獻資料法大量查閱了大量關于心理訓練的文獻。通過整理和歸納目前研究、發展動向,為運動員提供心理訓練的有益信息。

關鍵詞 心理訓練 運動員 方法

一、前言

隨著世界各國運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技鶚踔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雙方在最后階段,心理素質的優劣對最后的成績影響極大。國內外專家學者們越來越重視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問題。要提高運動成績必然要關注心理訓練的方法和手段,關注不同時期的心理訓練。

二、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方法

目前研究心理訓練方法的文獻比較多,針對不同的項目也有不同的訓練手段和側重點。根據田麥久學者的項群理論,將項目分為體能主導類和技能主導類的分類特點,收集整理不同項群項目的心理訓練方法。

(一)體能主導類項目心理訓練方法

1.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項群心理訓練方法

杜景強在淺談舉重運動員心理訓練一文中從兩方面來提高心理訓練效果,第一點是選材多用微機”和“心理測試專用計算機”等高科技儀器對運動員進行科學的、全方面的選材;第二點是在訓練中注重啟發運動員自身的性格欠缺,通過關注心理變化以及心理輔導,使運動員能夠彌補自身的性格欠缺,完善其性格,樹立信心,進行模擬心理訓練,安排虛擬的實戰訓練,使運動員可以在比賽中盡量少的收到周圍不利因素的影響,賽出好成績。

2.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群心理訓練方法

李朝陽在短跑運動員心理訓練初探一文中采取了一些方法來進行訓練,例如:自我暗示訓練法、放松訓練法、意志品質訓練法、集中注意力訓練法、視角表象訓練法、聽覺刺激訓練法、綜合訓練法、調節訓練法。

3.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群心理訓練方法

楊柳霞在中長跑運動員心理訓練方法的探討一文中介紹了幾種心理訓練的方法:環境更新法、自我暗示法、精神轉移法、想象訓練法、模擬訓練法,并且根據中長跑的項目特點介紹了不同時期運動員的心理表現及其訓練方法。

(二)技能主導類項目心理訓練方法

1.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群心理訓練方法

劉寶玉在影響武術套路運動員比賽情緒的心理訓練一文中談到武術套路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是取得最好成績的前提。武術套路的靈活多變、轉折起伏等復雜及高難的技術動作,不僅對運動員的體能、技術有要求,而且還要對心理能力、心理穩定性有極高的要求。表象記憶、情緒訓練是武術運動員心理訓練的重點。

2.技能主導類表現精確性項群心理訓練方法

李京誠、劉淑慧、李四化、李春雪針對射擊運動員比賽中的問題進行心理咨詢,采用生物反饋的心理技能訓練;編寫運動員音樂調節手冊,豐富心理調節手段和運動員業余生活,有效實施了賽前和臨場的心理支持工作,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對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

3.技能主導類表現同場對抗性項群心理訓練方法

劉玉林在籃球運動心理訓練方法初探一文中,針對項目特征,提出心理訓練的方法。將心理訓練的內容分為感知、表象、注意力穩定、注意力分配及轉移、意志和情緒訓練等。

4.技能主導類表現隔網對抗性項群心理訓練方法

王成鋼、蔡森為提高乒乓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采用了目標設置訓練法、模擬訓練法、表象訓練法、放松訓練法、注意力集中訓練、積極的自我暗示等方法。

5.技能主導類表現格斗對抗性項群心理訓練方法

李軍在對拳擊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研究中提出了對拳擊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方法,主要有表象訓練法、模擬訓練法、暗示訓練法、集中注意力訓練法等訓練方法,還有針對技術和戰術的心理訓練方法。

三、結語

文獻查閱總結得出:體能體能主導類項目的心理訓練方法注重運動員的耐力、心理承受能力,品格意志力的培養,這也與項目特點息息相關;技能主導類項目的心理訓練更注重技能心理訓練,在熟練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注重賽前、賽時的心理調節和自我暗示,保證穩定的、積極的心理狀態。

心理訓練對于運動員來講必不可少,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中,兩個勢均力敵的運動隊勝負的主要因素不是技術和身體素質上的差距,而是心理素質的對抗。心理訓練方法也將與時俱進,更加注重項目的特點和個人的需求來設置,使之得到最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杜景強.淺談舉重運動員心理訓練[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11:104-105.

[2] 王鵬,于占友,陳楠.淺談高校投擲運動員心理訓練[J].科技創業家.2014,05:171.

[3] 李朝陽.短跑運動員心理訓練初探[J].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1:73-74.

[4] 楊柳霞.中長跑運動員心理訓練方法的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03:86-87.

[5] 劉寶玉.影響武術套路運動員比賽情緒的心理訓練[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01:58-59+66.

[6] 李京誠,劉淑慧,李四化,李春雪.提高射擊運動員比賽心理調控能力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03:262-265+272.

[7] 劉玉林.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方法初探[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1,04:52-57+99.

第4篇: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有關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文獻,對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設計過程、研究方法的特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期望對未來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有所裨益。

關鍵詞 核心力量 研究方法 探討

核心力量訓練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核心穩定性的研究。Panjabi在1985年首次提出了脊柱穩定性(Spinal Stability)的概念。他認為脊柱穩定性涉及三方面的問題或系統:被動脊柱骨、主動脊柱肌肉和神經控制單元。1989年美國舊金山脊柱研究所(SFSI)在其設計的“動態腰椎穩定計劃指南”提出了中位脊柱的問題,也有人認為它是核心穩定性的最早來源。1992年,Panjabi又提出了核心穩定性的概念,認為人體的核心穩定是一種“穩定人體系統,以使椎間的中部區域保持在生理極限范圍內的能力”。20世紀90年代后期,一些歐美學者開始認識到軀干肌的重要作用,將這個以往主要用于健身和康復的力量訓練方法擴展到競技體育領域,他們從力學、神經生理學和康復等不同角度對軀干成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核心穩定性”的問題。此后,核心力量訓練慢慢被國內外的學者重視起來。

一、國內外核心力量訓練科研方法現狀分析

通過中國知網碩博論文數據庫,用“核心力量”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94篇學位論文,其中以“核心訓練”為關鍵詞28篇、“核心訓練方法”15篇、“訓練方法”8篇、“體能訓練”7篇、“力量訓練”6篇、“核心穩定性”5篇,“懸吊訓練”5篇、“專項體能”5篇。用“core strength”在EBSCO運動科學數據庫中檢索到學術論文7篇,用“core strength”和“core stability”在SCIDBS外文專題數據中檢索27篇文獻,本文僅從檢索到的論文中選取以實驗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章進行分析。

(一)國內外核心力量訓練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分析

國內針對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主要結合各個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健美操、高爾夫球等,主要探討核心區域穩定訓練對體育項目訓練成績的取得或者訓練效果的提高的影響,在所查閱的國內學位論文中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論文中突出的實驗法則主要是實驗室測量法和室外運動測量法。

國外關于核心力量的訓練研究主要以實驗研究為主,研究內容主要針對核心力量訓練對防止運動員損傷和運動康復的影響,數據的收集主要通過皮表肌電檢測儀器,只有少數論文是核心力量訓練結合體育項目進行研究。因此看來,國內外在對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上側重點有所不同。

(二)國內外核心力量訓練研究的實驗設計過程分析

1.受試對象的選擇

國內外關于核心訓練的實驗中的受試對象大都來源于普通在校大學生、大學生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等,實驗分組設計普遍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分組,即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單因素完全隨機等組前測后測設計。,

2.實驗過程

核心訓練方法的檢測主要是采用一定的訓練方法和手段設計,對核心部位的肌肉進行訓練的方法。一種是克服自身體重進行的各種身體支撐的動態和靜態的練習組合,一種借助相關運動器材,例如瑞士球、平衡盤、拉力帶等,使身體的靜態平衡被打,迫使身體由不平衡或不穩定的狀態到穩定狀態的訓練,進而提高身體的核心力量的鍛煉效果。國外的文獻中對實驗數據的收集集中在采用EMG對相應肌肉反應進行檢測收集,并結合肌肉參與的頻度范圍,對數據進行分析,突出核心力量訓練的基礎研究,而國內學位論文對核心力量的檢測主要通過一些訓練指標的測量進行統計,例如立定跳遠、原地縱跳高度、十字跑、20米起動跑等作為訓練過程的評定指標,通過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對比分析,分析核心力量訓練的效果。

3.數據收集處理分析

對數據收集的主要檢測儀器為Surface electromyography(EMG)皮表肌電檢測儀或者是針對特定項目的訓練設計的評價指標進行前測、后測得出數據,數據處理主要通過SPSS軟件或excel軟件,進行T檢驗、F檢驗、post hoc test(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后續檢驗)、單因素協方差分析的后續檢驗等。

4.結論的分析

國內外較多的都是運用統計方法對實驗組前后和對照組前后的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

二、核心力量訓練研究方法的特征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系統性

核心力量訓練是較為復雜的力量訓練,訓練過程中參與動員的肌肉群較多,且相關肌肉群之間頡抗或協同作用明顯,所以研究過程需要多學科交叉知識,如運動訓練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等。不管是選擇從某一角度研究還是從多學科交叉角度進行研究,都要求注重對研究對象的整體性、各因素復雜的相關性、研究主體因素的動態性等進行系統性的思考。

(二)實驗檢測的滯后性

核心力量訓練中的受試者,很難及時、精確對其相應指標進行檢測,即便有些儀器可以在運動過程中攜帶,但是都很難準確的反映受試者在運動當時真實的身體機能狀況。而對于更多的實驗研究中,受試者都是在訓練后測定相應的指標值,相對于運動員運動過程中的真實狀態勢必有一定的滯后性。

(三)實驗操作的復雜性

人體本身肌肉和骨骼結構的復雜性決定了在實驗過程中對相應肌肉檢測的復雜性,實施過程中除了要考慮肌肉的結構和運動所帶來的肌肉變化特征,還要考慮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對人體核心區域肌肉的影響, 并且現有儀器的靈敏性和難度系數也增加了實驗操作的復雜性。

三、核心力量訓練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感性方法多于理性方法

在以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獻中,更多的理論支撐來自于感性材料的收集,經驗的總結,以至于探索出的訓練原則和訓練規律缺少強有力的實驗數據支撐,雖然有一些生物學、生物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到了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中,但與國外的研究相比,理性和實證的方法還相對欠缺。

(二)研究方法的設計需要不斷完善

核心力量訓練實驗設計上除了要考慮運動訓練本身規律和特征,也要考慮項目的特征、技術的特征、肌肉的用力順序等,每一步的實驗設計都要與要與運動員實際的動作相符,才能保證實驗數據或者實驗結果的科學性。

(三)數據統計分析需要更加合理

在對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方法分析后發現:更多的研究者傾向于對統計數據差異性顯著水平的檢驗,過度追求顯著水平P

(四)實驗儀器的更新速度有待加快

在快速發展的現階段,更多其它學科先進的技術與手段應該及時大量的應用到運動訓練實驗當中。如三維跟蹤攝像;足底壓力分布測試三維化;數學力學模型;遙測技術和肌肉動力學測量技術等的使用,不僅能及時的測得所需要的生理指標,而且能使檢測的數據和處理的結果更加準確的預測客觀實際。

參考文獻:

[1] POP MH, PAN JABIM. Biome chanical definitions of spinal instability[J]. Spine.1985(10).

[2] SAN FRANCISCO, SPINE INSTITTE. Dynamic lumbar stabitization program[M]. San Franeisco Spine Institute.1989.

[3] PANJABI M. The stabilizing system of the spine, Function,dysfunction, adaptation, and enhancement[J]. J Spinal Disord.1992(5).

[4] Marshall PW, Murphy BA. Core stability exercises on and off a Swiss ball[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5.

[5] Brennan J. Thompson, Effect of Surface Stability on Core Muscle Activity During Dynamic Resistance Exercises[J]. Utah State University.2009.

[6] John D. Willson, MSPT, Christopher P. Dougherty,Core St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and Injury[J]. Jam Acad Orthop Surg. 2005(13).

[7] 陳小平.核心穩定力量的訓練[J].前沿動態.2006.

[8] 徐鷹.核心力量訓練對籃球運動員作用的影響和分析[D].吉林大學.2010.

[9] 周萍萍.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平衡能力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10] 武洪濤.核心力量訓練對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協調性影響效果的實驗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2.

[11] 李游.核心力量訓練對華東師范大學二級男子籃球運動員跳投命中率影響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12] 謝洪英.核心力量訓練對河北省青少年男子網球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2.

第5篇: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關鍵詞 籃球訓練 疲勞 恢復

一、籃球訓練中疲勞的特征

籃球訓練、比賽產生的疲勞屬于運動性疲勞。關于運動性疲勞目前有如下幾種學說:(1)“能源衰竭學說”,認為疲勞的原因是體內能源物質的耗盡。其理論依據是當體內的血糖濃度、CP儲備率下降的時候機體表現出運動不能維持很久并伴隨著疲勞的產生。(2)“堵塞學說”,認為疲勞是某些產物在肌組織中堆積造成的。后來這些物質被判定為乳酸,因為比賽、訓練中產生的乳酸在血液中分解的H+使肌肉中的PH值下降抑制磷酸果糖激酶(PFK),從而抑制糖酵解,使ATP再合成減慢;H+可以把Ca從原寧蛋白中置換出來,因而阻礙了肌肉收縮。這些不良現象會導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進而產生疲勞。(3)“內環境穩定失調說”,其理論依據是高乳酸濃度導致血液中PH下降、細胞外液水分及離子濃度發生變化,血漿滲透壓改變等都可引起疲勞。

二、籃球訓練中疲勞產生的原因

第一,運動性疲勞與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有關。影響籃球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因素很多:就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而言,力量、耐力、柔韌性好的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表現的抗疲勞能力普遍比體能差的運動員強,例如在力量訓練中,完成相同數量、強度的運動量時力量差的運動員首先表現出力不從心,出現疲勞現象;在耐力訓練中,好的有氧能力往往推遲運動員的疲勞時間,相同訓練量的前提下運動員的乳酸堆積由于個體乳酸閾的不同機體疲勞的生成速度也不同。就籃球運動員精神意志品質而言,精神意志因素首先影響腦細胞的興奮水平,近而影響神經系統對各器官的調節及其各器官系統功能的充分發揮。當運動員精神飽滿、情緒興奮時,身體雖然有一定程度疲勞,但自我感覺精力充沛,各器官功能的潛力得以充分調動;而當運動員精神萎靡、情緒低落時,身體往往并不十分疲勞,但卻感到筋疲力盡。

第二,運動性疲勞與運動員的訓練環境有關。籃球運動員的訓練環境包括訓練的地理環境、訓練的硬件環境以及訓練的人文環境。訓練的地理環境指運動員訓練地點的海拔、氣候、溫度等地理因素;訓練的硬件環境指運動員訓練的場館設施、訓練器材、生活飲居條件等因素;訓練的人文環境主要指教練員隊伍的理論素質水平和意志品質精神,運動隊的作風習慣,以及隊員之間的交流等因素。例如,在海拔高、缺氧的環境里訓練運動員容易疲勞;籃球館溫度、濕度以及空氣質量等環境不符合正常的訓練標準,容易導致運動員心理、生理上的疲勞;運動隊里低迷的訓練風氣、教練員對隊員的漠視以及對友間的不和諧關系,這些都可能是導致運動員疲勞的原因。

三、籃球訓練中恢復的手段

1、訓練學恢復手段:教練員在制定訓練計劃、安排訓練強度、量度的時候應充分考慮間歇的時間以及訓練方法、手段的應用,根據訓練周期的具體目的和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合理安排訓練,盡量避免訓練量的過度增加和訓練方式的單一給運動員生理、心理帶來的疲勞。在訓練中承受長時間、大強度的運動負荷后,運動員體內產生的一些代謝產物如不能及時得到排除,肌肉會因為長時間緊張而變得僵硬,而這些癥狀可以通過訓練后慢游得到解決,慢游可以使體內的代謝產物得以盡快消除,使肌肉得到放松。

2、醫學物理學恢復手段:醫學恢復主要包括合理的營養、藥物制劑的維生素、蛋白質制劑和運動飲料。通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和膳食、有針對性地服用營養補劑可以及時補充訓練中人體消耗的能源物質,以保證運動員訓練時ATP .ADP .CP及糖原的儲備量,是訓練后恢復的主要措施之一;物理學恢復包括理療、水療、火療、按摩、局部負壓、電脈沖作用等。通過這些手段可以使肌肉中的毛細血管擴張和后備毛細管開放,局部的血液供應得到加強,加速肌肉中積累乳酸的排除過程,降低訓練后的肌張力,減輕或消除肌肉酸痛,使肌肉、神經得到放松,促進食欲和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勞。

3、重視訓練后的心理恢復:在大強度的訓練比賽后,運動員的心理容易產生疲勞,采用心理恢復方法和措施加快工作能力的恢復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心理恢復法可以降低神經緊張程度,減輕心理壓抑狀態,加快消耗能量的恢復,從而提高運動能力。

四、結語

在籃球訓練的過程中,只有合理的掌握運動量的負荷和運動強度,才能使運動員在疲勞―恢復―提高的途徑上不斷提高運動成績。如果只追求訓練而不注重恢復,勢必會造成訓練過度,不但不會提高運動員的成績反而會過早結束運動員的運動壽命。所以,在籃球訓練中,訓練與恢復同等重要,在籃球強國的訓練計劃中訓練后的恢復在訓練總計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這也是我國籃球訓練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科學訓練、科學恢復、采用高科技手段使運動員在大負荷運動后超量恢復,是我國籃球教練員、籃球科研人員應注意和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籃球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2]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3]楊立平,俞金剛.生化指標在青少年籃球訓練監控及身體機能恢復中的實用價值[J].籃球季刊,2004,(01).

[4]孔慶瑋.恢復訓練在籃球運動中的重要性[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5,(09).

第6篇: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摘 要 籃球教學是體育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在籃球的訓練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籃球理論的最新動態,觀摩、借鑒各比賽中教練員的指揮和運動員的發揮,學習其他教師先進的訓練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本文結合自己在教學訓練中的經驗,對高中生籃球訓練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中生 籃球教學 訓練

一、籃球規則的學習是提高籃球訓練教學效果的首要任務

從現有體育課的籃球教學中可以了解到,目前,中學體育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籃球基本知識以及技戰術,如三步上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等,而忽視了籃球規則的重要性。假設一場中學生籃球比賽中,裁判吹了一個犯規,而球員不是很知曉規則,甚至模棱兩可,從而有可能導致防守松懈讓對方輕易得分。其實真正會打籃球的既懂技戰術又了解籃球規則,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全面而深刻理解籃球運動的內涵,打下較扎實的籃球知識。籃球規則的學習可以通過教師的課前講解和訓練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的穿插講解以及學生在教學比賽中的個人體會等等。

二、基本技術的訓練是提高籃球教學效果的根本

很多中學生隊員對籃球都很陌生,連最基本的運球、傳球、投籃都不會。因此,訓練難度很大。著重從籃球知識人手,對隊員們詳細講解了籃球的規則,使隊員們明白了籃球的自身特點;業余時間多參加社會成人組的訓練和比賽,通過觀摩和直接參與,加深對籃球的理解,使他們的腦海里有一個對籃球的初步印象,積累經驗。在訓練中讓隊員明白運球、傳球是籃球比賽中的關鍵技術,通過熟練掌握基本技術和嫻熟的基礎配合,使他們在比賽中能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一)對運球的訓練

運球在比賽中是非常重要的技術環節,在快速推進的進攻,帶球擺脫防守,上籃得分等等。可以說,一個隊如果在比賽中不會帶球,控制球,那么這支球隊肯定輸球。正是由于運球是籃球進攻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訓練中我首先對運球的手法進行教學,發現容易錯誤的使用手腕用力,而沒有用小臂按拍球,運球時喜歡眼睛看球,球感差,因而在訓練中要安排大量的運球練習,包括體側運球、運球急起急停、體前換手變向運球、“之”字型以及繞“8”字型運球,這些動作在比賽中都是比較經常使用到的技術動作。把運球練習結合到比賽中去,例如對隊員的運球時間進行比賽,最慢的隊員罰做俯臥撐或是做一個小懲罰,或是運球追逐跑。既提高了隊員的訓練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在練習中逐步提高球性,達到訓練的目的,一舉兩得。

(二)對傳、接球的訓練

傳、接球和運球一樣,是籃球競賽中運用最多的技術。它是進攻隊員在場上相互聯系和組織進攻的紐帶,是實現戰術配合的具體手段,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基本技術。傳、接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進攻戰術配合質量。因此要十分重視傳、接球的訓練。在訓練中要求隊員在傳、接球時要避免丟球,重點要求她們注意球的飛行路線、落點和接球的手法。傳球的手法主要有雙手和單手胸前傳球、單手肩上傳球。每節訓練課都要進行十五分鐘的傳、接球練習,主要是行進間的傳、接球上籃,還有原地的雙人雙球練習。在訓練中經常提醒隊員要時時注意自己的手型。傳、接球的訓練步驟應建立在正確的動作概念上,從原地傳、接球開始,再進行移動傳、接球的練習。使傳球、接球與腳步動作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對抗強度,提高傳、接球的運用能力。

三、培養中學生籃球意識的方法

籃球意識是指籃球運動員從事籃球實踐活動中經過大腦積極思維過程而產生的一種正確反映籃球運動規律性的特殊機能和能力。它是籃球運動員在長期籃球實踐活動的認識過程中提煉積累起來的一種正確心理和生理機能的反射性行動的總稱。簡言之,是籃球運動員對籃球運動比賽規律客觀實現的主觀反映。籃球比賽的特點是攻守轉換頻繁,場上對抗爭奪激烈。因此要求運動員要有精湛而全面的技術及應變能力,在能全面觀察場上情況的基礎上,對出現的情況迅速做出正確判斷,并及時采取恰如其分應變措施,即合理運用籃球意識能力。這一意識是籃球運動員最寶貴的“精髓”,是比賽中指導正確行動的活的“靈魂”。籃球意識問題已引起國內外籃球界的普遍重視,因為它直接關系到運動水平的提高。籃球意識屬于運動心理學范疇,但它的培養與提高必須與技術、戰術、心理訓練、作風訓練多方面相結合。所以,只有提高籃球意識,才能夠真正提高高中學生的籃球實戰水平。

參考文獻:

[l]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

[2] 張紅建.心理訓練在體育教學訓練中的運用[J].中國高等教育教學研究.

[3] 孫民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267.

第7篇: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關鍵詞: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 教練員 心理技能

一、引言

運動訓練學對運動員心理研究永遠落后于體能、技戰術研究,研究的水平較低。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情報收集系統功能的提高,網絡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科學的選材、訓練理論、方法、手段、設備得到廣泛運用和交流,運動員體能、技戰術、智能方面的差距不斷縮小,心理能力對比賽的影響越來越重要,運動心理學研究具有廣闊的空間和美好的前景。

運動員的心理能力與技戰術能力有著非常明確的關系,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和相輔相成的。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必要的心理技能可以有效地促進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和提高技戰術水平,同時也是運動員在比賽中正常或超常發揮的前提和保證。

運動員心理過程的特點同樣也對訓練及比賽行為有著巨大的影響,觀察力敏銳的選手善于在比賽中抓住戰機;想象力豐富的選手更富于創造性;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選手則在訓練和比賽中表現出堅韌不拔的精神。作為技戰能主導類集體對抗性項目籃球運動,運動員的心理能力的培養,必須從青少年開始,才能適應日后的高水平、高強度、高對抗的訓練和比賽。基層運動學校教練在平時的訓練中心理訓練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沒有在青少年關鍵時期給予必要的心理技能影響,錯過了培養心理技能的關鍵時機,導致業余運動學校籃球運動員的心理技能提高緩慢和水平低下,嚴重影響高水平運動員穩定發揮已具備的競技能力和競技狀態的形成,限制了運動素質、技戰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以無錫運動學校籃球隊、蘇州運動學校籃球隊、常州運動學校籃球隊、南京運動學校籃球隊、南通運動學校籃球隊、徐州運動學校籃球隊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與課題有關的書籍、文獻,并進行整理與歸類;借助互聯網廣泛收集籃球心理訓練方面的有關數據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訪談法:走訪北京、浙江、上海和江蘇等業余運動學校和相關專家學者,充分了解我國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心理學訓練情況。

(3)問卷調查法:設計運動員心理訓練情況調查問卷,對無錫、蘇州、常州、南京、南通、徐州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隊的教練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青少年籃球運動心理訓練存在的問題。針對無錫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隊運動員進行開放式調查,同時走訪一些著名教練,采用32個項目組成籃球運動員比賽應對方式量表,對運動員的直接行為、情緒宣泄、認知重建、逃避分量進行問卷調查,研究運動員的心理技能影響因素的相關性。

(4)實證法:在無錫體育運動學校,進行籃球隊運動員心理訓練的調查,運用運動心理技能能量表(PSIS)評定與運動員水平競技表現相關的心理技能的水平。

(5)數理統計法:應用EVIEWS分析軟件對實驗數據資料進行數理分析。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1.問卷調查結果

表1 無錫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情況調查(高級教練/金牌教練計劃、方案為準)

表2 蘇州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情況調查

表3 常州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情況調查

表4 南京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情況調查

表5 南通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情況調查

表6 徐州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情況調查

表7 無錫體育運動學校女子籃球運動員心理技能調查

表8 無錫體育運動學校女子籃球運動員《籃球運動員比賽應對方式量表》(32個項目)因素分析結果

因素1特征值=6.79 因素2特征值=4.87 因素3特征值=3.98 因素4特征值=3.44

因素1貢獻率因素=16.7% 因素2貢獻率因素=10.5% 因素3貢獻率因素=7.7% 因素4貢獻率因素=6.21%

表9 無錫體育運動學校女子籃球運動員(32個項目因素相關系數分析結果)

2.實驗結果與分析

(1)表1—6反映了六個體育運動學校的籃球教練首先思想上對心理技能的訓練不夠重視,甚至沒有意識到心理技能訓練的重要性。

(2)理論上缺乏研究,籃球教練沒有系統的心理技能訓練計劃,訓練實踐中沒有樹立心理訓練的目標,平時心理訓練內容單一,主要集中在球感、專項意識上;操作上缺乏具體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心理訓練的負荷強度低,訓練時間少,沒有保障。

(3)從表7得出,14歲、16歲水平的籃球運動員將“享樂/樂趣”作為了他們的主要目標之一;專注狀態的喪失和保持直接決定著運動員比賽的勝負。其次,關于目標設置和情緒控制的使用存在著有趣的差異。特別是12歲以下年齡組,情緒控制被視為首要的心理技能,而且目標設置在最下端。相反,對于年齡稍大的運動員,目標設置被視為一項重要的技能,與此同時情緒控制則下降到最下端。

(4)體育運動學校籃球教練員沒有針對青少年運動員階段身體發育和心理的特征,客觀分析和評估青少年心理技能的水平,沒有針對兒童少年心理特征。運動中的神經活動過程不穩定,興奮過程占優勢,興奮和抑制過程在皮質容易擴散,注意力不集中,做動作時不協調、不準確,易出現多余動作,建立條件反射快,消退快,重新恢復也快,所以應讓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控制情緒,而應急控制的能力是平時訓練的關鍵。

(5)在青少年生長成長的關鍵時機,籃球教練沒有給予運動員必要、適時、適度的心理訓練,沒有充分有效地運用運動心理訓練的行為、認知干預法,未能為日后成為高水平運動員在心理技能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6)表8、9相關系數最高的是第6個項目與分量2(情緒宣泄).61,最低的是第26個項目與分量表3(重新計劃).14,絕大多數相關在.30—.60之間。所有項目的區分度都較好,鑒別指數均在.20以上。

(7)情緒宣泄、直接行動在籃球運動心理訓練中起主導作用,應在訓練中進行必要干預。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在籃球運動,青少年時期是影響心理技能的關鍵時期,心理訓練應作為平時訓練的重要內容。

(2)青少年籃球運動的心理技能訓練應全面、系統、長期、專門化和有方向。

(3)運動員心理能力與其體能及技戰術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和相輔相成的。

(4)在籃球訓練中運用認知干預法和行為干預法是提高運動員心理技能有效的方法。

(5)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心理的情緒控制和應急控制尤為重要,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穩定或超常發揮競技能力的前提和保證。

2.建議

(1)根據籃球運動員年齡、生理和心理的特征,確定心理訓練干預的具體手段和方法。

(2)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以一般心理訓練為主,循序漸進地進行專門心理訓練,培養運動員良好的個性特質和心理技能,有效地促進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和提高技戰術水平。

參考文獻: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8篇: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摘 要 在現代高強度高對抗的籃球運動中,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對比賽的勝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保證運動員技戰術的正常發揮;反之,心理素質不穩定會導致運動員發揮失常。所以,在現代籃球的發展中不僅要培養運動員的技戰術,同時要加強心理素質方面的訓練。通過在日常訓練中對運動員進行籃球意識的培養、自信心的培養、堅強意志的訓練以及模擬訓練來加強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從而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

關鍵詞 運動員 心理素質 訓練方法

進入21世紀籃球運動將沿著智博謀深、兇悍頑強、積極快速、機敏多變的方向發展,高強度、高速度、搞體能、高技術仍然是新世紀球隊比賽的特點,呈現出智在充實、狠在兇猛、快在敏捷、巧在技藝、精在扎實、變在機動,他們的外延和內涵都將更加豐富,體現出新時代世界籃球運動的新特征。因此,在新時代的籃球運動中運動員不僅具有高超的籃球技術,同時還要具有過硬的心里素質。心理素質的培養對比賽的勝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只是個認識問題、理論問題,更重要的是個訓練問題、時間問題,必須從時間上去尋找盡心訓練的途徑讓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得到加強。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沈陽體育學院籃球專項的學生進行研究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文體育學術期刊和體育著作等文獻,獲取了近五年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借鑒其中的期刊和著作對本論文進行研究。

2.觀察法

在校期間對沈陽體育學院籃球專項的學生進行觀察。

3.訪談法

對沈陽體育學院的籃球運動員和教練員進行面訪座談,廣泛了解我院籃球運動員的信息,為本論文提供現實依據。

二、結果與分析

(一)籃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的意義

籃球運動員專項心理訓練是根據籃球運動的特點和競賽的需要,對運動員施加影響,促使其能在比賽極度緊張的條件下保持與提高自己的情緒狀態,具有自己調節的能力,以利發揮運動能力的心理過程。籃球專項心理訓練還可以改進球隊內部的相互關系,使隊員團結一致向著統一的目標努力,保證了球隊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從而在比賽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二)心理訓練的目的和任務

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目的在于發展運動員進行訓練和參加比賽所需的心理品質, 克服在訓練和比賽中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 激發運動員從事訓練和比賽的良好動機。心理訓練的任務是:促進和改善運動員的專門化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心智能力;適應能力,特別是比賽活動,保持情緒的穩定性和適應的興奮狀態;對完成技術動作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能調節和消除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的緊張狀態;能在瞬間做出準確的時空判斷和較好的“時機感”;有堅強的意志,在訓練和比賽中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克服困難而努力。

(三)籃球運動員意志品質的培養

培養籃球意志品質的方法就是要不斷的提高加大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程度的定向。培養籃球意志品質就要系統地增加難度與負荷來組織訓練。實踐證明,在訓練和比賽中,教練可以根據情況,設定困難程度,既要增加困難的難度,又能使運動員感到只有經過努力才能實現的可能,只有經過了匆匆困難的磨練才能發展意志品質。關于意志品質培養的方法有以下幾點:(1)確定目標,持之以恒。一名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就應該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正在訓練中要和意志的培養聯系起來。教練員則是通過周密的訓練安排,要求運動員認真刻苦的去完成訓練任務,有意識、有組織的培養運動員的意志。(2)提高難度,增加負荷。在訓練中,教練員針對運動員意志品質培養的要求,有目的、具可行性提高練習的難度,包括外界環境、人為地設置障礙、疲勞狀態、消極的情緒等,要求運動員通過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3)強化比賽因素,提高競技意識。競賽的對抗賦予了運動員相互間較量的意志磨練,以及球員對競賽勝利的追求,都需要他們運用和發揮自己的能力。所以就要充分發揮發揮運動員的競爭意識,利用比賽去動員他們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四)籃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方法

1.賽前心理訓練

賽前心理訓練是為比賽做好心理準備,克服心理的不適應性,提高比賽自我調節能力,為比賽打好基礎。教練員通過假想對手所要采用的戰術及相應的心理狀態,結合本方的戰術和人員部署及隊員之間的心里默契、可承受的心理負擔的實際,來確定心里訓練的內容,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出于優勢地位,產生積極地心理影響,增加抵御對方心理壓力的能力。

2.賽中心理訓練

比賽場上的心理調節訓練。在比賽中心理訓練目的就是發展和維持賽前的最佳心理狀態,并根據比賽中雙方心理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及調節手段。如在比賽中由于環境的變化、對方戰術的變化、雙方比分交替上升、比分落后太多等都會對運動員造成心理障礙。這就要求教練員在平時訓練中針對隊員內心的變化情況,并做好各種心理調節手段以備隨時運用。這就需要進行長時期的心理訓練,從而達到隊員與教練員之間形成一種默契。

3.賽后心理訓練

身體、技術、心理的全面恢復,比賽過后運動員的能量消耗過大,身體的能量供應也會出現不足的狀況從而技戰術的配合質量就會降低。所以,賽后的心理恢復是全方面的。仍然是要通過心理訓練的基本方法,結合隊員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調節。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心理訓練是現代化技術發展的需要,運動員心理訓練就是對心理活動施加影響的教育過程,使運動員具有提高運動水平所需要的心理品質,掌握自我調整能力,挖掘心理潛力,為在訓練和比賽中身體和技、戰術的正常或超常發揮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建議

1.籃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是一個教育過程,應遵循自覺自愿、重視個體差異、持之以恒的原則,要根據訓練、比賽的不同時期,有重點、有區別地進行心理訓練

2.籃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要有針對性,并且心理訓練必須與身體、技術、戰術等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 孫民治.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2] 李熾梅.籃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及極其訓練[J].體育心理.2003.4.

第9篇:關于籃球的訓練方法范文

摘 要 現代籃球比賽越來越激烈,比賽水平越來越高,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本文進一步研究了籃球運動員體能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標準。運動員必須提高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籃球專項需要的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進行科學訓練,加強對體能訓練科學方法的研究,然而優良的體能是籃球比賽取得勝利的法寶,是運動員技戰術運用的保證。本文在根據文獻資料法,闡述現代籃球運動項目特點的基礎上,對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原則做進一步探究。通過查找資料對體能訓練有了很大的了解,并通過專家訪談,提出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方法。

關鍵詞 籃球運動員 體能 運動訓練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四川省成都市各高中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教學訓練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利用Internet搜索有關論文文章和信息,并進行整理歸納。圖書館查閱有關于籃球運動體能研究的期刊、文獻等。

2.歸納推理法。將所有搜集到的資料和文獻進行歸納和總結,加以自己的想法進行改進、總結出自己的觀點。

二、體能訓練的概念

(一)體能訓練的概念

體能訓練是一種以發展機能潛力和與機能潛力有關的體能要素為目的大負荷訓練,是指人體在艱苦環境中,長時間、高強度、大負荷持續工作能力的訓練,而不顧及運動技術。體能訓練突出對人體各器官和機能系統的超負荷適應訓練,旨在產生體能和心理適應,以達到挖掘機能潛力,提高整體運動能力和培養頑強拼搏精神的目的。

(二)籃球體能訓練

隨著現代籃球比賽越來越激烈,比賽水平越來越高,對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沒有優良的體能作保證是很難取得比賽的勝利。籃球運動是一項以投籃得分為目的,攻防快速多變的速度力量型,對抗性體能――技能類項目。它不單純是技能類運動項目,而是對體能有很高要求的一個運動項目。籃球體能訓練要以速度力量型,對抗性身體練習為主,旨在保證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中能合理運用攻防技術并準確的投籃得分。

三、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原則

體能提高的刺激――適應理論與原則。“訓練適應”是指籃球運動員機體在訓練負荷和外界環境(自然環境和比賽環境)長期刺激的作用下人體器官和系統所產生的結構與機能改善。運動水平越高需要克服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程度越大,則神經肌肉和其他各系統產生機能適應所需要的訓練負荷越大時間越長。教練員應明確認識到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因為人的適應能力是無限的。嚴格要求艱苦訓練,才能產生優秀的運動員。

四、籃球運動體能力量訓練的方法

(一)最大力量素質訓練

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增大肌肉生理橫斷面,增加肌肉收縮力量;二是改善肌肉的內協調能力,提高神經系統指揮肌肉工作的能力,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參加工作。

(二)速度力量訓練

速度力量是力量和速度有機結合的一種特殊力量素質,訓練中多采用運動員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舉、負重高抬腿等,一般做6-8組,組間間歇時間較充分,但不宜過長,過長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下降,影響下一組練習。通常為2分鐘左右。

(三)力量耐力訓練

力量耐力主要有氧供能,其發展不僅依靠肌肉力量的發展,而且要依靠血液循環、呼吸系統機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以滿足長時間工作的肌肉所需氧氣和能源的供給。要想提高運動員肌肉長時間工作的力量,在訓練中用運動員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舉、挺舉、負重高抬腿、臥推等直到身體筋疲力盡。

五、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恢復

(一)合理的營養搭配

每位球員都應做到平衡膳食。這需要充足的水和果汁等形成的液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運動營養學家建議在每餐中要含以下比例的營養成分:60%-65%的碳水化合物,15%-20%的蛋白質,20%-25%的脂肪。科學的營養是消除疲勞恢復體能的最好方法之―。

(二)積極休息

在訓練后,可通過散步、游戲、聊天、聽音樂等進行積極放松。在運動時可根據疲勞程度適當改變運動負荷,以消除疲勞。

(三)良好的作息制度

睡眠是最有效的自然恢復方式。在每次訓練或比賽后要盡可能的創造良好的睡眠條件,熟睡時,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降低;體內分解代謝處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謝過程則相對較高,有利于能量的蓄積。同時,全身肌肉骨骼得到放松,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得到相應的休息。

六、結論

現代籃球比賽水平越來越高,要想充分發揮好技戰術水平就必須有優良的體能作保證。因此,在籃球運動訓練中就必須要科學地、系統地、長年地對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教練員必須深刻理解籃球運動員體能水平構成的主要因素,這是體能訓練創新和持續提高的前提與基礎。只有注重體能訓練的球員或隊伍,才能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籃球比賽,也很容易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楊世勇.體育訓練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7-42.

[2] 孫歡.NBA體能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01-106.

[3] 孫民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12-116.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视频高清片 | 男女免费视频 |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xxxx | 欧美色偷偷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日本高清精品 | 欧美三级黄色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不卡中文 | 亚洲一级在线 |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日产三级日本三级 | 在线看片a | 国产精品爱久久久久久久9999 | 欧美一级大尺度毛片 | a在线v | 亚洲影院国产 |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 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一级久久久久久久大片 | 全国男人的天堂网站 | 中国美女乱淫免费看视频 | 九九久久国产 | 97成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飘花国产午夜精品不卡 | 国产片在线天堂av | 97在线视频免费公开观看 | 亚洲成a人片毛片在线 | 精品成人 |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人人草97|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日本爽快片100色毛片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