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保健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小學生;口腔衛生;防治
為了解我市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現狀,筆者2009年10月對城鄉8所中小學學生口腔衛生狀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對象選擇城區和郊區中小學各4所,學生共5463人,用檢查其牙菌斑方法對中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進行檢查。
1口腔衛生現狀
1.1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
受檢的2855名小學生中,口腔良好者占37.3%(1065/2855),一般占23.4%(669/2855),口腔不良的占39.3%(1121/2855)。城區受檢的1532名小學生中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占39.4%(603/1532),一般者占26.7%(409/1532),不良者占33.9%(520/1532)。城郊受檢的1323名小學生中,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占34.9%(462/1323),一般者占19.7%(260/1323),口腔不良者占45.4%(601/1323)。城區與城郊小學生口腔衛生狀況比較,經 檢驗,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中學生口腔衛生狀況
受檢的2608名中學生中,口腔衛生良好者占34.2%(892/2608),一般者占26.0%(678/2608),不良者占39.8%(1038/2608),其中城區受檢的1386名中學生中口腔衛生狀況良好者占40.2%(557/1386),一般者占23.9%(331/1386),不良者占35.9%(498/1386);郊區受檢的1222名中學生中口腔衛生良好者占27.4%(335/1222),一般者占28.4%(347/1222),不良者占44.2%(540/1222)。城區與城郊中學生口腔衛生狀況比較,經 檢驗,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口腔疾病防治對策
2.1強化行政干預,把齲齒病防治工作列入學校健康教育之中。
首先必須提高各級領導的認識,使領導重視,用行政干預手段把齲齒病防治列入學校健康教育之中。
2.2建立健全保障網,培養一支業務素質高的防齲保教隊伍。學校防齲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壞關鍵在于施教者——保健教師,由于各種原因學校的保健教師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農村學校有的沒有保健教師,有的保健教師名不符實,未受過專業培訓,這種狀況無法適應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須建立健全保障網,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學校衛生室(保健教師)。在此基礎上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或中小學保健所負責保健教師的定期業務培訓,培養一支業務素質高的防齲保教隊伍。
作者:呂健 王萬春 姜輝 于艷玲 曹奕 鄧婧
【摘要】 目的 探討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的指導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12歲兒童3個班,共180人,分為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指導組(簡稱模式指導組)60人,醫生指導組60人,對照組60人,通過指導前后牙齒菌斑指數測定和問卷知識知曉情況的調查,探討該模式的指導效果。結果 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9.79、12.43,P
【關鍵詞】 兒童;農村人口;口腔衛生;工作模式;衛生保健調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working mode on oral hygiene guidance for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sisted of 180 12yearold children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workingmode guidance (WMG) group, doctor guidance (D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 was appraised via detection of dental plaque index (DPI)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and a questionnaire on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Results The DPI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both by doctor and working mod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9.79,12.43;P
[KEY WORDS] child; rural population; oral hygiene; working mode; health care survey
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兒童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與發達國家比較有較大差距。這與我國農村經濟基礎較差,衛生宣教落后,兒童基本沒有口腔衛生的保健意識有很大關系。因此,建立一種可行的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迫在眉睫。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創建了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包括教育視頻、展板、幻燈、教案、講稿、手冊以及教師培訓等內容),本模式通過專業醫生對幼兒園、學校教師進行相關培訓,由教師以生理衛生課的形式對農村兒童開展口腔衛生指導,以期達到改善我國農村兒童口腔衛生狀況的目的。現將該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農村小學6年級12歲兒童3個班,共180人,分為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指導組(簡稱模式指導組)60人,醫生指導組60人,對照組60人。被調查者均知情同意。
1.2 口腔衛生指導工作內容
模式指導組和醫師指導組兒童分別由模式指導教師(參加過由當地教體局組織,專業醫生舉辦的農村兒童口腔衛生指導工作培訓)和口腔醫師以一節生理衛生課的形式開展口腔衛生指導。內容如下。①正確刷牙方法的教育:通過視頻、模型演示、幻燈講解、現場指導的形式向學生教授正確的刷牙方法,本模式指導方法采用巴斯刷牙法[1],并對磨牙頰側面以及全口牙舌(腭)側面的清潔做重點強調。②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的教育:通過各種講解、演示、指導,對牙刷、牙膏的選擇及刷牙的時間、次數等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進行教育。本研究入組者均免費提供相同品牌、質量的牙膏、牙刷。對照組不做口腔衛生指導。
1.3 口腔衛生指導效果評價
①牙齒菌斑指數測定:對3組學生在口腔衛生指導前1 d早7:30在學校現場刷牙后和指導后1周早7:30在學校現場刷牙后進行牙齒菌斑指數測定。菌斑指數計數采用QUIGLEYHEIN 菌斑指數的TURESKY改良法記錄[2]。分為0~4度,每位受測者利用菌斑顯示劑染色后檢查16、21、24、41的唇、頰面,44、36的舌面,個人記分為每個牙記分之和除以受檢牙數。②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的知曉情況: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刷牙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在學生2次菌斑指數測定同時,當場發放、回收調查問卷,統計3組學生問卷知識知曉情況。
1.4 牙齒菌斑指數測定質量控制
牙齒菌斑指數測定都是在自然光線下,均使用統一的平面口鏡和牙周探針,固定由1名經過培訓的醫師進行測定。每次抽取10%的受檢者做重復檢查,2次檢查符合率為96%~97%。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3]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以±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指導前及指導后3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 結 果
2.1 牙齒菌斑指數測定
指導前各組間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F=0.07,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牙齒菌斑指數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9.79、12.43,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后牙齒菌斑指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F=31.16,q=9.86、9.46,P0.05)。見表1。
2.2 問卷知識知曉情況得分情況
指導前各組間問卷知識知曉情況得分差異無顯著性(F=0.01,P>0.05);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問卷知識知曉情況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33.17、36.39,P
3 討 論
牙齒菌斑是一種附著在牙面的以細菌為主體的生態系,是造成齲病、牙周病的始動因子,大量研究表明,牙齒菌斑量多者患齲率也較高[4]。研究表明,機械性控制菌斑能有效地預防齲病[5],而刷牙,尤其是巴斯刷牙法是最常使用、最簡便易行的去除菌斑維護口腔衛生的方法[6]。在本研究中,通過傳授巴斯刷牙法和口腔健康指導,模式指導組、醫生指導組指導前后菌斑指數差異有顯著性,說明口腔衛生指導雖然投入較少,卻可以使人們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潔行為,是預防和控制齲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最有效最廉價的方法[7]。
實驗證明,每天刷牙2次,特別是睡前刷牙尤為重要,兒童有效刷牙,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降低兒童患齲風險[8]。因此,為提高兒童對去除菌斑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兒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開展刷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模式在兒童刷牙保健知識和刷牙行為知識的知曉情況調查的基礎上,開展相應指導,使兒童從根本上認識到刷牙的重要性,學會正確的刷牙方式。另外,本模式不僅通過教師講解,更重要的是重視刷牙的現場指導,由于口腔內磨牙頰側面以及全口牙舌(腭)側面往往被兒童刷牙時忽略,同時兒童空間想象能力較低,單純通過講解很難讓兒童理解刷牙的正確行為模式,達到理想的刷牙效果。本模式是在講解的基礎上,通過現場刷牙,由老師指導,讓兒童直接感受正確的行為模式,以起到積極的指導效果。
我國口腔病防治工作起步較晚,缺乏完善的口腔衛生指導模式,只能通過“愛牙日”宣傳這一單一形式,由專業口腔醫師不定期開展工作,導致這項工作不具有科學性和連續性,而廣大農村由于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造成廣大農村兒童口腔保健知識匱乏,口腔健康狀況較差。本模式是針對農村兒童創建的一種口腔衛生指導工作模式,學校教師經過簡單培訓就可完全承擔,由于學校教育有便于組織,形式固定的特點,因此易于開展推廣[910]。本研究結果顯示,模式指導組和醫生指導組在指導后牙齒菌斑指數、刷牙知識的知曉情況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充分說明通過本模式工作,教師可以和專業醫生取得一樣好的指導效果,為這項工作的充分開展提供了基礎。
本模式充分考慮到經濟落后地區教育設施不完善,指導所需要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可能無法發揮作用,特別制作了小型展板,供教師講課使用,使本模式能夠簡便易行,在辦學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也能夠順利開展。這種由教師在生理衛生課上通過講解和現場指導的形式開展的口腔衛生指導,具有有效、經濟、廣泛、持久的特點,我們下一步將進行更大范圍應用和推廣,對該種教育指導模式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為積極推動我國農村兒童口腔病防治工作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HARRIS N O, CHRISTEN A G. Primary preventive dentistry[M]. 3rd. Califomia: Appleton U Lange, 1991:3197.
[2]卞金有. 口腔預防醫學[M]. 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7778.
[3]周曉彬,紀新強,徐莉. PPMS 1.5統計軟件的功能及其應用[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09,45(1): 9193.
[4]劉天佳. 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學基礎[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3132.
[5]樊明文. 齲病學[M]. 貴州: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193.
[6]斐慧斌,吳雪. 對正畸治療患者實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 中華護理雜志, 2008,43(10):918919.
[7]顧興成. 鄒城市學齡前兒童及中小學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觀察[J]. 中國鄉村醫藥雜志, 2003,10(4):47.
[8]JACKSON R J, NEWMAN H N, SMART G J, et al. The effects of a supervised tooth brushing program on the caries incr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itially aged 5-6 years[J]. Caries Res, 2005,39(2):108115.
兒童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礎,我國兒童齲病患病率高,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國5歲兒童、12歲兒童、35歲-44歲人群組、65歲-74歲人群組的齲齒患病率分別是66.0%、28.9%、88.1%和98.4%。其中,5歲兒童齲齒患病狀況處于世界較高水平,且口腔健康知識和行為養成率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口腔衛生服務能力較弱,兒童口腔衛生工作亟需加強。
我縣于2011年開始實施該項工作,通過有組織地開展群體口腔疾病預防干預,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促進了我縣兒童口腔健康,提高了兒童口腔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帶動了口腔疾病防治隊伍建設。但口腔疾病防治的嚴峻形勢迫使我們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1 現狀
兒童口腔疾病防治是業務廣泛,多學科、跨部門的工作,具有很強的社會性、綜合性。中央財政從2008年起設立了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支持在項目地區建立兒童口腔衛生工作機制,開展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層口腔衛生專業人員培訓,對適齡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和窩溝封閉等。項目對探索適合我國中西部地區特點的口腔衛生工作模式,增強中西部地區口腔衛生保健服務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健康狀況,提高兒童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口腔干預不僅是在防治的方法,還體現組織管理、宣傳動員等方面,是社會化的工作體系,綜合性防治措施。
1.1 覆蓋范圍較少 我縣開展的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由于受經費和醫療水平的限制,導致該項工作不能全面覆蓋,受益人群較少,大部分兒童仍不能得到較好地口腔衛生保健服務。
1.2 口腔衛生保健工作發展不平衡 由于受領導重視程度、技術條件,地區經濟狀況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我縣各地也存在口腔衛生保健工作不平衡,部分地區缺乏長期有效地工作機制,網絡建設、服務內容和質量都處于較低的水平。
1.3 口腔專業醫務人員和設備缺乏 目前全縣67個公立醫療衛生單位,能從事口腔治療的單位只有15個,有資格人員25人,且相應醫療設備不足,遠遠無法滿足我縣口腔衛生保健的需求。部分醫務人員技術水平低、主動性和責任心不強,對工作方法、工作內容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影響項目的開展。
1.4 口腔疾病綜合干預單一 口腔綜合干預還只停留在單一的宣傳和窩溝封閉的方式上,未更深入開展干預工作,雖然項目的實施為我縣在口腔疾病預防提供了許多可借鑒的經驗,但相對日益增長的口腔衛生保健需求來說,無論從內容、形式還是服務的質量還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 對策
2.1 加強組織領導 在實施過程中各相關單位或部門應充分認識當前口腔綜合干預項目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政府為主導,有關部門各盡其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組織管理體系,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規劃。充分發縣級醫院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逐步建立以衛生行政部門為主導,縣級醫院為技術主體,各鎮鄉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依托的口腔衛生服務體系和網絡。
2.2 加強口腔醫師和相關工作人員培訓力度 加強基層口腔醫師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引進,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各級已經從事口腔綜合干預的人員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培訓內容要符合實際工作需要,要讓基層管理人員明白做什么、怎樣做,使他們掌握工作方法、程序,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技術水平,同時在全科醫生培訓中增加口腔防治內容。
【摘要】口腔衛生保健包括預防和診療兩個方面.兒童口腔衛生保健是一個重要的內容.本文以口腔科兒童為對象,依據臨床經驗與記錄,從兒童心理表現角度談診療兒童齲病的對策、方式和意義.
【關鍵詞】口腔 齲病 患兒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口腔衛生保健知識得到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兒童口腔衛生保健的重要性以及牙病早期治療的必要性,因而,口腔科兒童就診率呈上升趨勢,臨床初診患兒的診治問題不可避免的成為口腔衛生保健的研討課題之一。根據筆者的臨床診治記錄,初診患兒年幼無知,大都是被動就醫,由父母送往醫院就醫。多數牙痛患兒怕牙鉆,怕疼痛,睡床表現為恐懼,有的甚至拒絕檢查和治療,給診治工作帶來~定困難。筆者自2010―2011年間診治了患有上述恐懼癥的牙疾患兒50例,治療效果良好。現將臨床診治體會概述如下,旨在拋磚弓|玉,與同行共勉,今后更好地開展兒童口腔衛生保健工作。具體診治情況如下所述:
1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2010―2011年間,來我院口腔科就診的1一12歲患有齲病牙疾患兒性別比例如下:女性為29名,男性為21名,總計50名。
1.2 分組方法將患有恐懼癥的牙疾患兒分為二組。第一組為未滿3歲的幼兒;第二組為3――6歲的幼兒。這種依據年齡分組法有助于根據兒童在不同年齡的患齲情況進行有效的診治。
1.3診治方法
1.3.1 第一組患兒未滿3歲,基本上無法進行有效的醫護溝通,針對此類患兒,臨床上均表現為齲洞面積較小,但患兒配合較差,針對此類患者我們應耐心地逗樂,真心關愛,有時以簡單的童話故事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對醫治者和治療器具的恐懼心理,從而開始配合診治。當然,患兒恐懼心理的消除時間是有限度的,醫治者務必見機行事,簡捷、輕巧地進行診治,既要手法穩準,又要動作靈快,在十分短暫而相對安靜的情況下結束診治,要盡量避免重復治療,以免強行手段對幼兒造成誤傷以及不良的心理創傷。
1.3.2 第二組患兒由于年齡的增長,此類患兒多數已經具備較好的理解溝通能力,能夠較配合醫生的治療。此類患兒 多數齲病范圍較大,需要治療的時間較長。對于這批患兒,我們采取鼓勵的方式,讓其觀看其他患者的就醫診療過程,有條件時,讓其觀看同齡人的診治情況,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開導,演示口腔器械,循循善誘,消除其顧慮,最終同意接受診治,達到醫治目的。
2討論
2.1 0――6兒童對于口腔治療普遍存在恐怖心理,因此,在口腔科的診治中,出現不配合的情況是十分自然的,醫治者應耐心講解,及時給予關愛,通過正確的語言與和藹的態度去感化患兒的恐懼心理,使其打消顧慮,接受治療。
2.2 我們應該為0――6歲兒童創造一個適宜的輕松的就醫環境,減輕他們的就醫恐懼心理,例如播放兒童喜愛的動畫片及卡通歌曲,讓他們在輕松的就醫環境下轉移其注意力,以提高診治效果。
2.3 對于那些暫時不配合的患兒,我們在耐心講解和細心呵護下仍拒絕其治療者,我們有必要向家長和患兒交代治療時以及治療后可能出現的癥狀,讓他們作好思想準備,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消除緊張情緒,以便達到行為控制的目的,從而積極配合,主動接受治療。
2.4 對于個別脾氣倔強,勸說無效的患兒,我們也要耐心聽取其哭述,答復各種問題,爭取以情動人,轉變其態度。
3.總結
眾所周知,口腔疾病重在預防,尤其是兒童,患齲面積的大小及深度影響治療的時間及進度,加之患兒的恐懼心理使得治療方案無法正常進行,從而加重患兒的齲壞程度。事實說明,通過和家長溝通,宣傳預防口腔疾病知識是十分必要而又有效的方法,相關口腔保健知識不斷滲透到家長的思想意識中。除此之外,我們通過張貼圖片、宣傳畫和觀看電視等方式,也使預防口腔疾病的知識得到有效的普及,從而,增強了家長的相關預防意識,為我們營造預防口腔疾病氛圍,提高診治效果做出了積極的鋪墊。
參考文獻:
1. 文玲英,楊富生. 臨床兒童口腔科學[M]. 1版. 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1
2.Axelsson P. Diagnosis and risk predict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M]. Chicago: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Inc,2002
3. 卞金有. 預防口腔醫學[M]. 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關鍵詞:兒童齲齒;綜合口腔護理干預;預防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接受口腔檢查的80例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兒童均年滿三周歲,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礙、口腔炎癥、齲齒及其他器官系統疾病等癥狀,該項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本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兒童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將80例兒童以隨機抽取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40例兒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范圍為:3.0~8.0歲,平均年齡為(4.3±1.6)歲,體重為:12.3~21.5kg,平均體重為(17.2±2.4)kg;觀察組40例兒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范圍為:3.5~7.8歲,平均年齡為(4.1±1.7)歲,體重為:12.1~21.7kg,平均體重為(17.4±2.5)kg,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身體素質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40例兒童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引導兒童進行常規的防齲操作和引導兒童家屬按照日常的護理習慣對兒童進行口腔護理。觀察組40例兒童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口腔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如下:全面體檢評估口腔情況,首先護理人員應該對兒童進行一個全面的體檢檢查,充分了解兒童的身體狀況以及口腔齲齒狀況。另外,護理人員還要詳細向兒童家屬進行詢問,了解兒童日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分析兒童齲齒產生的原因[3]。防齲操作過程護理,在防齲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采用無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對兒童口腔進行檢查,在咬脫過程,需引導兒童低下頭,用牙齒將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畢后半小時內不得進食水和食物,若兒童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不配合、亂動現象,護理人員還需采用兒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語言為其講解防齲的重要性或為其播放歡快的音樂或動畫片來轉移其對操作不適的轉移力量。并引導家屬每半年帶兒童進行一次口腔檢查,以及時發現其口腔問題。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加強對兒童家屬的健康教育,如為兒童家屬發放口腔保健宣傳手冊或組織其開展口腔健康知識講座等,在宣教過程中,需注意詳細向家屬講解口腔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并介紹各類口腔疾病的危險因素以及對兒童構成的威脅。同時,護理人員要指導兒童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并選擇兒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采取兒童感興趣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比如以圖片、動畫的形式來提高兒童的配合度,并促進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為兒童提供針對性的飲食指導護理,齲牙的發生與兒童偏食、喜愛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飲食習慣具有密切的關聯,為此,護理人員需引導家屬嚴格控制兒童的零食量,并引導其盡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飲和垃圾食品,對兒童的偏食不良習慣習及時糾正,同時,家長還要多鼓勵兒童使用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水產品、鮮奶類等具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⑤引導家屬做好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和監督工作,由于兒童的自控能力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需引導和督促其養成良好的口腔習慣,如飯后及時漱口,每天至少刷牙兩次,另外,家屬還可以詳細記錄兒童的行為習慣,對于兒童的一些不良習慣應該耐心指導兒童糾正。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配合度以及經護理干預后的正確刷牙率、齲齒發生率、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和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配合度評價標準為:完全配合: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欣然接受并積極配合;配合:兒童勉強完成防齲操作過程;不配合:兒童拒絕接受防齲操作或操作過程中出現嚴重哭鬧現象,影響操作的正常進行,總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總例數×100%,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評價標準,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配合度對比觀察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總配合率(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7.5%),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兒童正確刷牙率、齲齒發生率及對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對比觀察組兒童(n=40)正確刷牙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n=40)正確刷牙率(72.5%),觀察組兒童齲齒發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0.0%),觀察組兒童對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兒童(或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兒童(或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97.5%)明顯高于對照組(75.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鍵詞:社區兒童保健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490-0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社會醫療體系中扮演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了兒童保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根據兒童的生長發育規律和兒童的常見健康問題,必須及時進行兒童保健,對兒童疾病和健康問題進行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社區兒童保健的現況分析:社區兒童保健是對社區范圍內的兒童進行持續性、整體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證兒童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社區是兒童生長的主要場所之一,社區兒童保健工作的好壞,與兒童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息息相關,[2]為兒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務,是整個社會對衛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每個社區都應配備具有醫師資格的專職兒童保健人員,定期接受相關保健知識的培訓,每年對社區兒童進行身高、體重、心肺檢查等,為兒童家長提供健康咨詢,為社區內兒童提供醫療保健。
0-6歲兒童健康管理:
1新生兒家庭訪視
1.1新生兒出院后1周內,醫務人員到新生兒家中進行新生兒家庭訪視,同時進行產后訪視。了解出生時情況、預防接種情況、新生兒疾病篩查情況等。觀察家居環境,重點詢問和觀察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臍部情況、口腔發育等。為新生兒測量體溫、記錄出生時體重、身長,進行體格檢查,同時建立《0~6歲兒童保健手冊》。根據新生兒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家長進行母乳喂養、護理和常見疾病預防指導。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種卡介苗和第1劑乙肝疫苗,提醒家長盡快補種。如果發現新生兒未接受新生兒疾病篩查,告知家長到具備篩查條件的醫療保健機構補篩。對于低出生體重、早產、雙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兒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訪視次數。
1.2指導按需哺乳并介紹母乳喂養的優點:母乳成分合理,能夠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增強嬰兒免疫力。此外喂養簡便、安全衛生、溫度適宜,還能增加母嬰感情交流,并利于母親產后恢復與身體健康,指導產婦從觀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養。
1.3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預防。
1.3.1此病是由于維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常見于3個月-2歲小兒,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是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國北方佝僂病發病率明顯高于南方,可能與北方冬季日照短,嚴寒季節缺少戶外活動有關。其早期表現為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癥狀,如易激惹、煩躁、夜間驚啼等,常伴有多汗,尤其是頭部,致使小兒常搖頭擦枕,出現枕禿,嚴重者可出現骨骼改變,如雞胸、肋外翻等。故一旦發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診。
1.3.2指導產婦為預防佝僂病,出生后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并應加強室外活動,每日不少于1小時。此外,生后1-2周開始,作為預防,應每日口服維生素D400-800IU,直至2周歲。
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
新生兒滿28天后,結合接種乙肝疫苗第二針,進行隨訪。重點詢問和觀察新生兒的喂養、睡眠、大小便、黃疸等情況,對其進行體重、身長測量、體格檢查和發育評估。對體重增長不足500g者應查找原因,按體弱兒進行管理。
3嬰幼兒健康管理
3.1滿月后嬰幼兒在3、6、8、12、18、24、30、36月齡時,分別進行隨訪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詢問上次隨訪到本次隨訪之間的嬰幼兒喂養、患病等情況,進行體格檢查,做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進行母乳喂養、輔食添加、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在嬰幼兒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測。在6、12、24、36月齡時使用聽力行為觀察法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在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癥,若無,體檢結束后接受疫苗接種。
3.2幼兒膳食指導:4個月左右可以添加輔食,添加的原則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需選擇細軟食物,同時注意均衡選用魚、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避免小兒挑食。
4學齡前兒童健康管理
為4~6歲兒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詢問上次隨訪到本次隨訪之間的膳食、患病等情況,進行體格檢查,生長發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血常規檢測和視力篩查,進行合理膳食、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每次進行預防接種前均要檢查有無禁忌癥,若無,體檢結束后接受疫苗接種。
5加強流動兒童管理
流動兒童住處多為租住,更換頻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長留的電話已經更換,不及時通知,容易失去聯系;有些家長文化層次低,保健意識差,不好溝通;這些情況最終限制了兒童保健工作的連續性。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保健知識,社區醫生要深入到社區,摸清流動兒童底數,了解其去向,保證他們得到優質、連續的兒童保健服務。[3]
6開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是宣傳普及衛生保健知識,提高家長對兒童保健工作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保健的內容不同,教育的內容就不同。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比如舉辦知識講座、觀看光碟、出板報、發傳單等。
7健康問題處理
對健康管理中發現的有營養不良、貧血、單純性肥胖等情況的兒童應當分析其原因,給出指導或轉診的建議。對口腔發育異常(唇腭裂、高鄂弓、誕生牙)、齲齒、視力低常或聽力異常兒童應及時轉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兒童保健工作對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衛生保健也日益受到社會、家長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因此需要基層醫務工作者通過優質、熱情、周到的服務做好兒童保健工作,促進與兒童家長的交流溝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為保障兒童身心健康,作出應有的貢獻。[3]
參考文獻
[1]田愛紅.社區兒童保健服務對兒童健康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08,15(11):1932-1933
關鍵詞:兒童;體檢;疾病;發生率
我院兒童保健科每年對所轄區內幼兒園的學齡前兒童進行一次生長發育的檢查,經過對學齡前幼兒的體檢,將體檢結果進行分析,基本掌握了學齡前兒童的健康及營養狀態,現將2011年幼兒園2560例學齡前兒童體檢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新塘街道托幼園所共有3~6歲學齡前兒童2591例,其中對2560例兒童進行了體檢,體檢率98.8%,男1371例,女1189例。
1.2方法 采用兒童稱測量體重、身高。體重身高評價采用標準差法,體格生長五等級評估法,正負一個標準差為中,1~2個標準差為中上,>2個標準差以上為上,
2結果
2.1患病種類在2560例兒童中患病情況依次為齲齒890例,占34.77%;單純扁桃體炎90例,占3.52%;淋巴結炎87例,占3.39%;心率不齊18例,占0.70%,心臟雜音14例,占0.55%;肺部疾病28例,占1.09%,皮膚斑丘疹25例,占0.97%,包莖210例,占8.2%,佝僂病后遺癥22例,占0.86%;肥胖147例,占5.74%,貧血29例,占0.11%,低體重24例,占0.94%,生長發育遲緩34例,占1.33%。
2.2營養狀況選用Kaup指數=[體重(kg)÷身長(cm)2]×104[1]。在2560例兒童中,Kaup指數10~13(營養失調)有58例,占2.27%;Kaup指數15~19(正常)有1835例,占71.68%;Kaup指數19~22(優良)有520例,占20.31%;Kaup指數>22(肥胖)有147例,占5.74%。
3討論
3.1齲齒齲齒占34.77%,較為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健康。口腔保健是根據兒童在牙齒生長期的特點,宣傳口腔保健的重要性,普及口腔保健知識,提高家長和老師的保健意識,保障兒童口腔健康。①提倡定時飲食,少吃甜食,均衡營養②訓練兒童早晚各刷牙一次,飯后自覺漱口,4歲起可使用含氟牙膏,但量要小于豌豆大小且防止誤吞。③定期檢查,發現齲齒及時修補。④指導家長用牙線及時處理孩子牙縫中的食物。⑤鼓勵幼兒進食含膳食纖維食物,促進頜骨發育。⑥預防口腔疾病,加強窩溝封閉,以預防齲齒,此為預防磨牙窩溝齲齒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保護幼兒牙齒的健康發育。減少成年期的慢性疾病的形成至關重要。
3.2營養狀況在2560例學齡前兒童中,缺鐵性貧血及佝僂病患病率不高,血紅蛋白均在正常水平,佝僂病后遺癥22例,占0.86%,Kaup指數15~19(正常)有1835例,占71.68%;Kaup指數19~22(優良)有520例,占20.31%,顯示營養狀況均處正常及優良水平,說明人民群眾經濟生活條件大有改觀,生長發育良好。Kaup指數>22(肥胖)有147例,占5.74%。顯示營養過剩,應該調整飲食結構配比,葷素搭配,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合理配制營養。加強運動,選擇合理的適合學齡前幼兒的運動方法,切忌盲目過量的運動,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Kaup指數10~13(營養失調)有58例,占2.27%,可見仍需加強營養膳食的指導,參照常用食品主要營養成分表中的配比,建立健康的膳食營養寶塔,進行早期干預。幼兒早期的營養與健康狀況關系到成年期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3.3包莖占8.2%,比例稍偏高,包莖疾病會影響幼兒生殖器的健康發育,以致影響成年以后的生殖器健康,危害較大,特別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應該建議家長到小兒外科復查,擇期手術。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關鍵階段,定期兒童生長和發育監測可以早期發現生長和發育的偏異或相關疾病,早期干預或進一步診斷,治療,提高兒童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質的目標。進行兒童體格營養生長發育的監測,指導預防兒童營養不良,體重低下,生長遲緩,消瘦,肥胖和營養缺乏性疾病等,提高兒童體質,并從源頭控制成人期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通過倡導兒童發育監測,早期篩查并干預運動發育遲緩,語言和言語發育遲緩,社交障礙等各種發育偏異,針對家庭護理,喂養,教養和環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以促進兒童健康。
總之,學齡前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此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此期的營養狀況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整體素質,因此要樹立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科學理念,提高防病治病意識,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及生活習慣,以保證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蔡東聯.實用營養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65.
【關鍵詞】兒童 保健 預防
1 兒童保健的重要性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是成人的基礎,不少成人的軀體疾病、心理異常、性格行為等問題,都與小兒時期身心健康有關,然而兒童時期缺乏自衛能力,其健康易受營養、疾病、外界環境的各種因素影響,是最易受傷害的人群,因此,為保證兒童身心健康,防治各種疾病,進行早期教育等,是兒童保健的主要任務。嬰兒期保健重點為合理喂養、早期教育、體格鍛煉、疾病的預防。幼兒期保健重點為合理安排膳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早期教育、預防發生意外傷害等。
2 兒童定期健康檢查的時間為:
2.1 一歲內每三個月檢查一次(即42天、3個月、6個月、9個月、1歲)。
2.2 一至 三歲每六個月檢查一次,三歲以上的兒童每年體檢一次。
3 體格檢查內容
3.1 生長發育檢測,查前閉合情況,測量頭圍,頭圍的大小與腦和顱骨的發育,是評價腦和顱骨發育的指標。
3.2 新生兒行為神經檢測:
3.3 新生兒聽力篩查。
3.4 嬰兒發育篩查DST,測量身長、體重是反映小兒營養狀況最易獲得的指標。
3.5 兒童氣質評估,
3.6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微量元素檢查。
3.7 口腔保健,視力保健:了解牙齒萌出情況及有無齲齒,口腔疾病等
3.8 早期教育,入托能力評估
4 家長觀察自己的孩子健康狀況的內容
4.1 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4.2 孩子的身高是否達標,體重是否正常?未來的身高怎樣?
4.3 孩子的各種行為正常與否?
4.4 孩子的血常規是否正常,是否貧血?是否有微量元素缺乏?
4.5 如何更好的做到科學喂養。
5 兒童保健方法
5.1 嬰兒添加輔食的原則和順序 :
5.1.1 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增加食物種類要習慣一樣再加一樣。
5.1.2 年齡在4個月以內的嬰兒要純母乳喂養,
5.1.3 4~6個月要添加菜汁、米糊、營養米粉、爛粥等。蛋黃、魚泥、菜泥、果汁、水果泥、動物血、豆腐,用匙喂養。
5.1.4 7~9個月添加蒸蛋、爛面、烤饅頭片、餅干、碎菜、血末、肝泥,以訓練咀嚼。
5.1.5 10~12月厚、軟飯、掛面、饃頭、面包、碎肉、豆制品。
5.2 小兒各時期神經精神發育和動作發育
1個月,伏臥會抬頭,鈴聲使全身活動減少。
2個月,能微笑,眼隨物轉動,直立位及俯臥位時能抬頭。
3個月,聽聲頭轉向聲源,握住撥浪鼓,兩臂會撐起。
4個月,抓面前物體,自己弄手玩,較有意識的哭和笑,扶著髖能坐。
5個月,伸手取物,扶腋下能站得直,會翻身,咿呀學語
6個月,能獨坐一會,用手搖玩具,能認陌生。
7個月,能聽懂自己名字,會獨坐。
8個月,認識物體,會爬,會自己會起來躺下去,扶欄桿站起來,會拍手。
9個月,說“再見”會揮手,說“謝謝”會點頭,會扶站。
10~11個月,能摹仿成人的動作,能獨站片刻,扶椅或推車走幾步,拇食指對指拿東西。
12~15個月,會主動叫“爸爸”“媽媽”,獨走穩。
15~16個月,能指出身體的部位,能疊
瑞爾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鄒其芳先生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說,幾乎人人都知道外表和儀態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但是對牙齒健康的認識程度遠遠不夠。一張嘴就給人留下好印象,這才是制勝的關鍵一步。鄒其芳認為,明眸皓齒已不再是絕代佳人的專利,牙齒保健每個人都可以做,當前的關鍵在于如何提高意識。
牙齒問題很嚴峻
長期以來,由于口腔健康觀念淡薄,中國口腔病患病率達97.6%,牙周病的患病率高達80%以上,錯頜畸形50%,需要專業干預而未經治療的比重為94.5%。據統計,我國現有100多家公立口腔專科醫院,一般的綜合性醫院也都設有口腔科,另外還有非公有制的盈利性牙科診所或醫院,但相對于龐大的病患基數來說,這些醫療資源仍是杯水車薪,遠不能滿足所有需求。
發展階段偏低 鄒其芳坦言,就整體牙醫行業而言,目前中國只能算是初級階段。根據全國第二次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從未看過牙醫的人超過60%,只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清潔的習慣,這與美國64%的人每年至少進行兩次口腔檢查的狀況相差甚遠。
供給嚴重不足 就最常見的口腔疾病齲齒來說,全國人口的齲齒總數約為25億顆,現有的醫生以目前診治水平來治療,要治療完所有齲齒至少需要200年。
知名品牌少 目前,除了瑞爾,目前全國只有四五個口腔醫療連鎖服務品牌,所有這些品牌的門診連鎖加起來,總數也不超過80家。
鄒其芳認為,中國的牙醫行業明顯滯后于經濟的發展,今后10年,將是一個大發展時期。
關乎居民素質
對大多數國人來說,牙醫是一個新概念,而且認為只是關乎牙齒,并不值得關注。在西方國家,牙醫不但是一種地位尊崇的職業,企業福利甚至國家救濟更把牙醫項目作為重要內容。鄒其芳舉例說,在北歐,每700人就有一個牙醫。在美國,1500~1600人中就有一個牙醫。亞洲四小龍國家大約是每4000人有一個牙醫。而在中國,每2萬人才有一個牙醫。
同樣,美國人平均每年在牙醫方面的費用約為300美元,中國人則約為3~4美元,兩者相差近100倍。這說明經濟越發達,綜合國力越強,對牙醫的需求就越高,就更加重視對口腔健康的投資,口腔保健業也就越發達。
鄒其芳指出,牙醫的發展水平與文化修養、生活品味密切相關。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主要反映在在哪些方面?主要有兩個,一是經濟發展水平,二是居民素質,而這均通過牙醫相關行業的發展得到了充分體現。
現出你的靚牙來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他們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識。而有部分消費者,他們初步認識到了口腔健康的重要,但不知道如何做,或者在具體認識上存在偏差。針對這兩種情況,鄒其芳分別提出建議。
形成意識是關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的問題已不是經濟而主要是意識問題,消費者沒有把牙醫保健放在相應的重要位置上。其實牙科人人都可做,而且做起來簡單不貴。
美國家長就有很強的意識,從小孩子兩三歲開始帶他去見牙醫,不是為了看病,是為了培養良好習慣。目前國內孩子對看牙醫都有一種恐懼感,這需要從小做出改變。
鄒其芳認為,改變中國牙科的現狀,是每位口腔工作者的重要責任,每個人都有義務向患者介紹口腔保護的重要性。作為口腔醫務工作者一定首先要重視自己的牙,這樣才能充滿自信地跟別人講保養口腔牙齒的重要性。為什么許多人吃完飯都要剔牙?因為牙有問題。如果注意保養,用牙線,有良好的護齒習慣,就可以免去這種尷尬。
鄒其芳喜歡將買車與牙醫作對比,他逢人就講。買輛新車3年不保養,還可以照開不誤,但出一次問題就可能把3年保養的錢加起來還不止。牙也是一樣,一個人可能40年不見牙醫,等40年以后要付的錢就可能把每年保養的錢加起來乘上倍數還不夠。口腔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口腔疾病是不可逆轉的,只能靠平時的維護。所以想要將來活得好一點,今天就要開始注意牙齒。
看牙醫其實很簡單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一年只需要見牙醫兩次,洗牙100~400元,次,通常40~60分鐘即可做完。洗牙也稱牙齒潔治,是由醫生用超聲波潔治器去除牙齒表面的牙石和菌斑,由于某些牙石形成時間太長顆粒較大,初次洗牙的部分消費者會有牙酸牙脹或者牙齒松動的感覺,屬于正常現象。
消費者可選擇正規的品牌場所,以享受優質服務。在這里,即使是口腔治療中最基礎的洗牙護理,也會安排經驗豐富的全科醫生來做。品牌場所非常重視洗牙前的溝通,有助于注意一些關鍵點,使洗牙過程達到無痛、舒適。充分的溝通交流還會減輕消費者的恐懼心理。
鄒其芳介紹說,當前做牙醫的消費者主要偏重于中高端群體,如政府官員、企業高管、演藝界人士以及外籍人士等。瑞爾齒科已經在高端口腔醫療市場贏得不菲聲譽,平安健康險、中國人壽、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和德勤中國等都是瑞爾齒科的簽約合作伙伴,消費者超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