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城市空中森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空中森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市空中森林

第1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2016年4月22日下午,其設計者斯坦法諾?博埃里(Stefano Boeri)先生再次來到現場,出席其新書《一座垂直的森林》中文版會。

其實這本由同濟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博埃里新書,不僅僅是中文版。精確地說,應該是中英文雙語,外加圖文并茂版。某種程度上說,這本書就是一件裝置藝術品。恰如當天與會的《時代建筑》主編支文軍所言,“意大利人對藝術品質的追求,在圖書出版領域也充分體現。”

《一座垂直的森林》,主要解讀的是博埃里的作品――在米蘭的天空下,冉冉升起兩棟披著植物外衣,具有生命的高層建筑,大名就叫――垂直的森林(Vertical forest)。它們不僅僅是供人類棲息的建筑,還是其他生物諸如鳥類、昆蟲的家。

這一項目在2014 年獲得IHP 國際高層建筑大獎之后,又榮膺2015 年CTBUH 世界最佳高層建筑大獎。

米蘭的垂直森林是否有可復制性?是否能將鋼筋水泥的城市變作綠色森林?且聽米蘭理工大學教授、前米蘭副市長、2015 年米蘭世博會總規劃師博埃里教授和他的朋友們娓娓道來。

走向未來的空間

“本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信息量極大,適合所有關注綠色建筑、生態城市和未來生活方式的人士一讀。”這是書的版權頁上的一小段話,算是推介,也證明了這本書的作者雖是建筑藝術領域的頂尖專家,但他的創意完全可以和普羅大眾分享。

作為一幢革命性的建筑,垂直森林誕生在時尚設計之都米蘭,是并不意外的事。其竣工于米蘭世博會前的2014年10月17日。從2011年開始建造而論,這一對世界首例綠色公寓姐妹樓建造周期是3年。但假若從2007年博埃里動心起念算起,其孕育期,長達7年之久。終于,高度分別為365英尺(約111.25米)和260英尺(約79.28米)的樓房落成了,人們看到的是沿著外墻體層層種下的共730棵喬木、5000株灌木和1.1萬株草本植物。

說起如何想到設計垂直森林,博埃里直言:“那源于一次植樹活動。當時突然想到,為什么不能將平鋪的森林立起來,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建造一處人與自然共同的家呢?”

其實,有這樣念頭的人又何止博埃里一人?生活在上海的人們,但凡1970年代之際與之前出生的,誰又沒有這樣的記憶呢――那爬山虎攀爬到二樓、三樓的水泥墻上,繞著窗框慢慢向上生長。這樣的生長周期雖然漫長,乃至誕生了一句上海罵人的話“牽絲攀藤”,形容一個人動作太慢,但爬山虎的韌性強,每每能從春季萌芽,長滿一個夏天。

如今,仍能看到零星的老建筑上有這樣的景況。比如位于天目東路80號的上海鐵路局大樓,每年夏季外墻上的爬山虎都能爬上三樓甚至五樓。

但問題是――首先,爬山虎上墻,只能保證一季的綠色,同時在諸如枝葉修剪、防蟲等領域無法深入展開。最重要的是――爬山虎不可能攀爬到幾十層樓上。而且,爬山虎只能保證樓宇的一部分綠色,而無法做到灌木、喬木、草本植物等等組成一個微型生態圈或者說一座垂直的森林,更無法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當然,不能否認的是――正因為有了爬山虎,讓生活在上海的人們更能理解博埃里,爬山虎影響到如今人們對垂直的森林的接受度。

與單一的爬山虎不同,博埃里的理念,貫穿到垂直的森林中,是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城市理念、建筑理念成為現實的一個過程。

如今的垂直森林,甚至催生了一份頗具幸福感的職業,亦即“空中園丁”。他們每隔四個月才工作一次。其幸福感從凌晨4點開始,不僅能從高空森林中見證整座城市的蘇醒,還可以在數千棵樹木和植物間攀援、下落,幫植物枝條修理身姿,順便叫醒蝸牛、甲殼蟲和鴿群……。那就是所謂“空中園丁”。不僅僅要懂植物學、園藝,更要學會在空中保護自己。他們要在樓頂牢牢固定好安全繩,然后在不同樓層間的陽臺上跳躍,逐層而下。

在完成工作以后,《一座垂直的森林》中英雙語版的編輯呂煒如此感嘆:“步入近現代以后,建筑的發展與社會變革一樣突飛猛進,我們往天空伸展,我們往海上筑路,老去的建筑崩塌,而更多的新建筑在崛起。建筑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從矮到高,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從直線到曲線。但是當太多的鋼鐵巨塔插向云端,水泥路面鋪滿腳下的時候,一個個物種開始消失,天空和海洋開始褪色,環境越來越糟糕和陌生。我們突然發現文明的進程似乎已經偏離了航向,人類在邁步向前,而大自然退向地平線的遠方。在當今,城市的發展模式抵達臨界點,舒適度生存度急劇下降,人造的環境又怎么比得過上帝的作品?我們不可能拆毀城市驅散人群來返還大自然的原貌,但任何族群的進步發展,都不應該以破壞和犧牲為前提。”

在呂煒看來,在清晨的鳥鳴聲中醒來,夜晚聽著風吹樹葉的聲音入眠,假如室外還有個長得像羅伯特?巴喬般的意大利男人在空中修剪樹枝,那才是生活本來的面目,更是面向未來的生活。

而如今博埃里的垂直森林,很可能將是建筑藝術領域走向未來的一種嘗試,甚而成為未來建筑的一個重要流派,影響到更多人。

靈感來源于藝術家植樹項目

博埃里所謂“一次植樹活動”,亦即一座垂直的森林之靈感來源,往深了說,源于1972年。這在這本書中有一個章節仔細回憶。

博埃里如此寫道:“1972年,我16歲。那時候的我,并沒有意識到,在米蘭城,我所生存的的城市街道上,出現了一位怪異人物的蹤跡。他就是奧地利藝術家百水先生。他手握著一棵樹苗,宣揚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建筑理念:圍繞著樹木,建造房屋、庭院和房間。”

那一次,博埃里看到在離斯卡拉歌劇院僅幾步之遙之處,百水先生手握著一株橡樹苗,進行一個關于有機建筑的實驗。作為高中生的博埃里,正在米蘭的同一條街道上,在國會門口,參與左派社會運動的示威活動。“但那時,我并不是為了生態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確切地說,是為了社會不平等、教育權利和‘帝國主義’那一類更重要的問題在抗爭。”博埃里事后如此解釋。

然而,在做成垂直的森林之際,博埃里已經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師、策展人、評論家及教育家。2011 年至2013 年,他擔任米蘭市副市長,主管文化和時尚,并是2015 米蘭世博會總規劃師,也是該世博會“給養地球:生命的能源”的主題命題人。

如今的博埃里先生同時是米蘭理工大學城市學教授,曾執教于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荷蘭貝拉罕建筑研究所、莫斯科斯特來卡等國際著名建筑院校。2004 年至2007 年,他曾擔任《Domus》 雜志主編。那時候,他來到同濟大學訪問,與中國《時代建筑》雜志主編支文軍成為了好朋友。后來,支文軍成為了同濟大學出版社社長,并力主引進博埃里的著作。支文軍透露,博埃里的相關著作正在同濟大學出版社接下來的出版規劃中,未來將有更多博埃里的書的中文版面世。有意思的是,支文軍在博埃里新書會上的身份,又一次回到了《時代建筑》主編的位置。

從博埃里與支文軍長達十多年的友誼可以看出,博埃里喜好交游的性格,讓他的作品能夠更好地面世。支文軍在會現場則表示,這本書的出版對中國城市建筑來說,意義重大。

米蘭垂直森林項目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建筑項目,而是由植物學家、昆蟲學家、風動力學家和材料學家聯合的科技團隊構筑而成。

博埃里還是個講故事的能手。在垂直的森林完工后,博埃里建筑事務所從與建筑依存而生的動植物的角度講述了七個童話故事。其中之一――筑巢的鸚鵡一家。其最初并沒有受到屋主的歡迎,但是在它們的寶寶誕生后,有了新的變化,它們自述道:“樓上的卡斯托迪家和塞雷蒂家,照顧著我們孩子的成長。我們看到他們,有時會在我們進食的時候,悄悄撥開窗簾盯著我們看,只是為了不打擾我們。”

從米蘭到上海

說起垂直的森林之誕生,博埃里回憶:“2007年初,在新興石油與金融資本的搖籃――迪拜,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建造一棟四周被樹木環繞的塔樓。當時,作為《Domus》雜志的主編,我正在跟蹤報道這座正瘋狂建設摩天大樓的沙漠城市。所有的建筑表皮都由玻璃、陶瓷材料或金屬構成。所有的建筑都反射著陽光,成為一個個巨大的加熱器,炙烤著空氣,炙烤著地面上的行人。當時,我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任教。扎埃拉?波羅在哈佛的一份校刊《哈佛設計雜志》第一期上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其中提到,2000年后新建的高樓中有94%的建筑外立面被玻璃覆蓋。玻璃表皮、金屬外觀及人造礦物立面的建筑,在城市中越來越普遍。”

從2006年開始,博埃里接手為米蘭市中心設計兩棟塔樓。因為迪拜之行,博埃里產生了至今他仍認為是“一個沖動怪異的想法”――創造兩棟生態友善的塔樓;它們不被玻璃,而是被樹葉覆蓋,不僅是灌木的樹葉,更重要的是喬木的樹葉。

博埃里在會現場表示:“之所以米蘭能誕生垂直的森林這樣實驗性的建筑,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米蘭,作為一座歷史城市,對未來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而垂直的森林,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的感覺,是綜合的復雜性空間。”

如今,在上海九江路501號,我所見到的九江路“德必外灘”項目改造,頗有博埃里垂直森林的理念。在不變更原有遺跡面貌的同時,將建筑打造成充滿生機的綠色地標。建筑內部的空間設計采用了多種中意文化交流的構想。這些構想在空間設計中互相共鳴,營造了與建筑外觀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建筑的大堂被完全打開,而大堂內部采用了定制的玻璃柱,完美連接了中庭四周,光線透過這些玻璃豎柱,干凈地灑在中庭中,如同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師特拉尼(Terragni)希望為但丁紀念館設計的天堂玻璃柱一般。這種具有“透明建筑學”的處理方式,為整個建筑營造了一種近乎“純凈”的體驗效果。

作為《一座垂直的森林》一書的中文版譯者――胥一波,是米蘭理工大學空間規劃學博士。他的本科學位是同濟大學建筑學,然后在米蘭理工大學修讀碩士、博士,在海外期間曾任職于米蘭的齊諾?祖奇事務所(CZA),鹿特丹的大都會建筑事務所(OMA),目前是博埃里建筑事務所(SBAChina) 中國區合伙人。可以說,胥一波深受博埃里影響。提及博埃里的作品,胥一波感嘆道:“在我們中間總有一些真正的勇士和智者在思考未來,而這些對未來的美麗描繪就應該被一一呈現。”

第2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湖北省宜城市城關中學七(12)班

吳建制

大森林是動物們的家。“啾啾啾。”是小鳥在吟唱大森林的幸福,“呱呱呱”是小青蛙在歌頌大森林的和諧……小鹿歡快地奔跑,小鳥自由地飛翔,棕熊憨厚的微笑。多么美麗的家園!

一天,我自由的在瓦藍的天空中飛翔,看見一大批四腳動物和各種機器行走在大森林的邊緣。我沒有太在意。“飛飛,飛飛!”靈靈擋住了我的去路,“飛飛,聽說今天晚上要舉辦森林歌詠比賽,你嗓子這么好,去參加吧,冠軍是一大桶蟲子呢!”

哇,一大桶蟲子,要夠我吃一個星期呢!

“今晚什么時候開始?“我迫不及待地問。

“八點三十分準時開賽!”靈靈說,“拜拜,我走哪!”

我在天空中一邊歌唱一邊飛翔。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了。森林歌詠比賽在森林中心舉行。各種小動物都在這兒。兔子兄弟在洞里捉迷藏,飛鼠小兵在樹枝間穿梭。這次大賽的主持人是德高望重的白馬大叔,參賽選手有小夜鶯、杜鵑、小青蛙、小跳鼠等等。

比賽在小夜鶯的甜美嗓喉中拉開帷幕。

“各位動物們,現在,我們森林歌詠比賽正式開始!”白馬大叔清了清嗓子說。

第一個上場的是杜鵑,正當大家鼓掌的時候,一聲尖厲的槍聲劃過天空。

“快跑!”白馬大叔趕緊說,“大家跟我來。”

一大群動物跟隨著白馬大叔浩浩蕩蕩地向東北方向前進。

幾聲槍聲響過,幾只小鳥便應聲落下了。

到了安全地帶,白馬大叔說:“我們的領土被人類侵犯了。”

人類?難道就是那些四腳動物?

“我們必須向大瀑布進發!”

說完,我們浩蕩地向大瀑布進發。

第3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城市是人口、商業、工業、交通高度集中的區域,由于人類的活動和工業生產排放出大量的熱量,使城市氣溫比周圍郊區氣溫高,這一新現象就稱為“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熱島最早見之于科學記載的,是1818年英國出版《倫敦氣候》。作者L·赫華德對城市氣候的兩大發現,就是倫敦市中心氣溫比郊外高(各月平均分別高0.5℃—1.2℃),以及城鄉溫差夜間比白天大。隨著世界各地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稠密化,“城市熱島效應”變得日益突出。

城市熱島效應的產生因素及危害:

城市熱島主要是由以下幾種因素綜合形成:①人口高度密集、工業集中,大量人為熱量噴發。②高聳入云的建筑物是氣流通行的障礙物,造成的地表風速小且通風不良。③城市綠地的缺少。④人類活動釋放的廢氣排入大氣,改變了城市上空的大氣組成,使其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及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增強。據統計,熱島的80%歸咎于綠地的減少,20%才是城市熱量的排放。由此可見綠地對城市的重要性。

城市熱島的危害主要表現在:①“熱島效應”引起自然環境和植物生態發生變化,夏季城市更加悶熱,“熱島效應”使大氣中的粉塵增多,威脅市民的健康。②“熱島效應”的產生不僅使人們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中暑人數增加,夏季高溫導致火災多發,加劇光化學煙霧的危害。③產生熱島效應后,阻礙城鄉空氣交流,新鮮空氣進不來,有害氣體排不出去,煙塵、二氧化碳、汽車尾氣等污染物便會在地表空氣磨擦層長時間滯留,形成灰蒙蒙的大氣狀態,誘發多種疾病。

利用綠色植物,減緩城區熱島效應的方法和措施。

城市綠化建設應遵循科學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則,綠化、規劃、環保、城建部門聯手,使過去的“見縫插綠”變成今天的“規劃建綠”。在規劃建綠中,依據生態學理論,結合大型城市的特點,逐步形成平面綠化和空間綠化相結合,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綠化同步發展,城鄉一體化的大型城市綠化發展特色,具體方法和措施如下:

(1)加強綠廊建設由于道路處于交通污染嚴重的環境下,更應進一步加強對道路綠化的建設,道路綠化帶及河流綠化帶屬于人類塑造的一種特殊的綠廊,直觀地看,廊道(綠化帶)的樹冠阻擋了陽光和風,達成了微環境條件,除改變小氣候外,還起分割屏障,連通的作用,在規劃市區外緣,根據地形和可能條件,設置營造寬展的城市防護林帶,并和鄰縣的農田防護林網相聯結,在規劃市區內,要在居住區、集團之間營造隔離林帶,特別是工業區和居住區必須盡可能設置一定寬度的衛生防護林帶。在這方面,上海市已做了不少努力,提出并著手建設長97km,寬500km的外環線綠化帶,并且注意綠色廊道的相互連通。這樣,夏季就可以利用綠色廊道引涼風入城,消除一部分熱島,而冬季,大片樹林可以減低風速,發揮防風作用。

(2)在市中心創建大型綠地——“綠心”大型綠色地帶給我們最大的生態效應——減緩城市熱島效應,氣象專家認為,綠地是城市的天然的“空調”和“空氣清潔器”,夏季林區的太陽輻射量為非林區的66%,平均輻射溫度可降低14.1%。的街道氣溫如40℃的話,公園林地可降低5.64℃,僅為34.36℃。例如,在上海市中心的黃浦區、盧灣區、靜安區是上海“熱島效應”最強的地區,而三區的交匯處更是一直受到氣象部門關注的“特高溫區”,在此規劃建設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綠地等于為城市打開一扇“天窗”。一期工程竣工后,市氣象局對該地塊測試表明,在7、8、9三個月間,白天氣溫與同期相比,平均下降0.6℃,晚上氣溫平均下降1℃多。有專家推算,面積7萬平方米的延中綠地一期工程在每小時吸收的熱量相當于1385臺兩匹空調的工作量。目前,面積23萬平方米的延中綠地已經建成,緩解“熱島效應”的范圍達到4.5平方公里。可見,延中綠地的建設對緩解上海市中心“熱島效應”已經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并且在上海建成的和在建的綠地中,面積過萬的信手拈來,7萬平方米的徐家匯公園,10萬平方米的陸家嘴中心綠地,13萬平方米的虹橋花園,23萬平方米的延中綠地,140萬平方米的浦東世紀公園……這些都是上海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緩解中心城區熱島效應,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所作出的重大措施, (3)加強屋頂綠化對城市屋頂進行綠化是美化城市環境,削減城市“熱島效應”的有力措施。如果從空中向下俯視城市,大都是“素面朝天”的水泥屋頂,很少見綠。這樣的屋頂對光熱日儲夜放,不僅使江城夏季燥熱難當,而且空中俯瞰,更是有礙觀瞻。很顯然,屋頂綠化潛力巨大,可以成為城市綠地的重要增長點。其對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城區熱島效應以及美化城市的環境景觀,改善生態效應都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屋頂花園在國外已不再是“空中樓閣”,美國芝加哥為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正推動一項屋頂花園工程來為城市降溫,日本東京明文規定:新建筑與地面面積只要超過1000平方米,屋頂的1/5必須有綠色植物覆蓋,否則開發商就得接受罰款。國內深圳、長沙、蘭州等城市也把城市樓群的屋頂作為新的綠源地。(4)發展針對性強的垂直綠化,凡有條件的地方,都要下大力度繼續拆墻透綠,把綠色亮出來。廣泛栽種爬墻虎、常青藤等攀援植物,研究材料表明,有垂直綠化的墻面表面溫度比清水紅磚表面溫度低5.5℃~14℃,并且可減少墻面熱輻射1464千卡/平方米·小時。

充分利用綠色植物來減緩城區熱島效應較典型的例證就是廣州市。廣州城外遠郊森林圍城,市區綠化遙相呼應。從“一年一小變”開始規劃建綠、動遷造綠、見縫插綠、破墻透綠、環城圍綠……地面綠化的同時,空中也建設立體性綠化。技術人員根據對遙感影象圖和城市氣象觀測數據綜合分析發現,近幾年來,廣州城區“熱島效應”已有減弱跡象,溫差大于1.2℃的熱島面積已停止擴大,溫差大于1.6℃的熱島面積已有縮小趨勢,鬧市區的“熱島效應”明顯降低,特高溫區減少。

總之,各大城市應當應用“生態系法”,以減緩熱溫為主,規劃生態軸、生態綠心、生態環和放射生態走廊相互聯系的“環狀——放射”型框架結構,創造新的城市綠地體系。并運用航空紅外遙感技術資料的熱島分布,因害設防,在中心城區按照服務半徑和防災、消防功能要求布局綠地;按城市組團要求設置結構性綠地;在主城造人工森林、綠色廊道 、楔形綠地成為新鮮空氣的庫地和通道,走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形成樹木成蔭、成林、成片、成景,碧水藍天的空間綠色城市。從而有效地緩解城市熱島的影響。 參考資料:

【1】 盧大遠,萬遠翔等著。城區熱環境污染.武漢市環境質量報告書

【2】 繆義民,賴寶清著。對屋頂綠化中幾個常見問題的認識與探討。中國園林.2001(4)

第4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關鍵詞: 宮崎駿動畫;環保理念;環保價值;自然;并存

0 引言

工業文明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已經影響到當今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已經適應了以往農業文明下生活方式的人們來講,傳統的道德和倫理依然深深地根植在人們的內心。在新的環境下,特別是城市文明的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問題——環保問題,這也是諸多文藝家所關注的現實問題,進而他們希望通過用藝術的方式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宮崎駿正是一位善于用藝術作品來表達思想的藝術家,在他的動畫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宮崎駿的環保理念有五個層次:關注、憂慮、困惑、回歸和反思,這是他對環保問題的獨到見解。宮崎駿在動畫作品里對人類與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入思考,表達著自己對于環境保護的珍視與渴望。

1 關注自然

日本地處狹窄的海島,土地貧瘠,資源相對匱乏,但是它卻是一個森林大國。日本國土面積僅3778萬公頃,森林面積卻有2512萬,森林覆蓋率高達66%,其中的48%是天然森林。這就意味著日本全部森林的1/3是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的原始森林。森林,在日本人心中有著無比崇高的地位,這不僅僅是因為森林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森林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精神的寄托,已經深入到每個日本人的血液里。日本人將這種森林文化與結合,衍生出一種森林信仰,他們認為樹木是神所附體的地方,神圣的地方不能沒有森林,森林是不能隨意砍伐的。宮崎駿深受森林文化的影響,在他的動畫作品中,森林、大樹這種代表大自然的符號反復出現,宮崎駿用郁郁蔥蔥的“森林”象征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用樹木的枝繁葉茂象征著人類旺盛的生命力。

動畫電影《風之谷》是宮崎駿一部關注自然的影片。他幻想在產業文明崩潰1000年后,人類的文明因“七日之火”而消失殆盡,地球上森林變成了可怕的腐海。腐海里生活著成群結隊的巨蟲、參天的古樹、色彩斑斕的植物和漫天飛舞的孢子。這里看上去很美,可人類無法在這里生存,因為巨蟲可以吞噬人,孢子有毒。地球上僅存的人類只能生活在腐海的一角“風之谷”里。“風之谷”里沒有發達的現代科技,也沒有現代社會沉重的污染。這里的全部動力來自于對自然風的利用,也靠海風的吹拂擋住有毒孢子的飛入。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幸福快樂的生活。人類回到了最初原始的狀態,回到了與自然和平相處的境地。這種平靜的生活來源于人類對大自然的尊重。而可怕的腐海其實是由人類的污染所造成,自然對人類野蠻行為的懲罰。宮崎駿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災難主要是由人類自己的活動所造成的,只有尊重自然、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才能擺脫困境。

2 對環保的憂慮

工業革命以后,日本社會和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城市、工礦、交通、農業急劇擴張,人類對自然的直接依賴開始減弱,開始大規模地開發自然,日本天然的森林植被遭到極大的破壞,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在這一社會背景下,宮崎駿的動畫作品重點表現了科技和工業對自然的破壞,同時表達了他對自然環境深深的憂慮。

動畫電影《天空之城》是以19世紀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為故事背景。影片中高架鐵軌上的舊式火車、黑漆漆的礦洞、飛空艇、橡泥塑的機器人等都體現著這一時期的味道。宮崎駿用科幻式甚至有點神話的手法設計了一個超越地上文明不知幾千年的空中文明之城——天空之城。主人公希達的祖先很早就離開了這個科技發達的天空之城,在地面上過起了隱居的生活。希達在善良勇敢的男孩帕索的陪同下,尋找自己失落的故鄉,幾經波折,他們到達了天空之城,希達終于明白人類離開天空之城回到地面的原因。在與穆斯卡爭奪飛行石時,希達感慨地說:“如今我明白拉普達滅亡的原因,如谷之歌,扎根土里與風共存、與種子越冬、與鳥歌頌,盡管有可怕的武器,操作很多可怕的機械人,離開泥土就活不成。”這句話很耐人尋味,也表達了宮崎駿的環保理念: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和人類如何發展,人都不能離開自然,不能離開孕育人類的土地。人類應該與自然和睦相處,扼制生態的惡化,保護生存的環境,人類自己才能夠平衡、和諧的發展。人與自然的主題在此進一步體現。最后,拉普達解體,而使拉普達漂在空中的巨大飛行石結晶載著拉普達的生命之樹,上升到天空的盡頭……。宮崎駿在影片最后埋下伏筆,同時告誡人們:在機械和鋼鐵的世紀里,面對著的其實是未定的將來。暗示著他對于未來的憂慮:當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人類是否還有能力控制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3 回歸自然

第5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近年來,報端屢見:無數的樹木被砍伐,無數種動物瀕臨滅絕,臭氧層出現一個又一個空洞……地球原本美好的環境不復存在,從而引出一個嚴肅的話題——人類面臨了自己的生存危機,被逼著去尋找除地球之外的人類第二家園。

古代的人類也許是還匍匐于自然神、宗教的腳下,對大自然無能為力。但自從英國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人類第一次認識了自身的潛在能力,儼然以大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他們按照自己的好惡隨意改造大自然,毫無顧忌地開發大自然;他們為擴大耕地面積而大量砍伐森林,為發展工業而大量開采石油,為獲取勞力而大量繁衍后代。雖然經過如此作為,科技迅速發展,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其代價是相當大的。尤其是在經受了二次世界大戰的無情摧殘,日、德、意等國為奪取世界資源和市場發動戰爭之后,人類遭到了大自然無情的報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空氣污染,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溫室效應又導致兩極之冰雪慢慢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類有理由去尋找一個沒有遭到破壞的第二家園。

當然理由還不僅在于此,工業化發展的結果必定會污染環境、耗用資源。發展是無限的,而資源是有限的。當地球上的資源耗盡的時候,人類將怎樣生活呢?當前土地資源的有限與緊缺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重要,土地資源作為一種很有限的資源正在引起人類的高度重視。怎樣才能有效保護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我國來說,由于森林的被無序砍伐,大西北可耕地的沙漠化越來越嚴重,正以每年60多平方千米的增長速度在侵蝕土地。由于森林無序砍伐,同樣造成水土流失。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得黃河在下游地區的洛陽附近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上河”。再加上近年來城市周遭的農村城市化,在原本肥沃的土地上建起了公寓別墅,致使沃土良田大量消失。這是人們在為自己日益增長的人口尋找出路,可這是長久之計嗎?失去了肥沃的土地,向哪里要糧食去?向沙漠?向國外?其實人們正走在一條日益艱難的孤獨的小路上。看起來是成功,其實都是一個一個的失敗。奉勸我們的某些領導者和土地開發商們,不要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來滿足一時的私欲,想想人類的后代該怎樣生活吧!

再讓我們抬起頭來看看這日長夜大的城市吧!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越造越高,近百層的并非獨一無二,至于二三十層的,一幢幢,一排排,氣派非凡。這是人類為改善生活質量的另一絕作,是為了解決我國的直接土地居住面積不能滿足人口增長速度這一難題而借助空中樓閣來填補空缺的好辦法。然而這樣做真的是改善了生活質量嗎?生活在這樣的水泥森林中是否壓抑?當年“9•11”事件中被毀的姐妹樓為什么不恢復原狀?樓層高度是無限的嗎?再者,成批的高樓大廈所造成的熱島效應對生活會產生什么影響?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得不使我們的決策者決心限制高層建筑的建造。 擴大城市居住面積,向空中要面積,是能解決一些問題,然而,這也是會達到飽和狀態的。因此,無論從環境問題,還是資源問題上以及居住面積上來考慮,我們應該積極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家園。

——也許這并非杞人憂天。

第6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廣州是一個擁有2200多年歷史、人口超過1000萬、面積達7434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城市。歷來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文化名城和經濟重鎮。

同時,廣州又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改革開放30年來,全市國民經濟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經濟總量連續15年位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7050.78億元,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突破1萬美元。

面對大好形勢,廣州的決策者們沒有陶醉。相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他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排頭兵”的標準審視自己,以超前眼光和過人膽略致力于構建一個全新的生態文明新廣州,并為此付出了艱巨努力。

2002年,他們便按照“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的建設目標,確立了“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發展理念,制定了《廣州市生態城市建設規劃》,把發展城市林業、改善城市生態列入了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始著力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中心城市森林生態體系。

近幾年來,“森林圍城、森林進城”戰略成為了廣州市上上下下工作的一個重點,通過這個戰略,使得城市森林建設全方位推進,全市森林總量不斷增加,森林布局漸趨合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經過多年持續不斷地努力,一個嶄新的森林羊城新形象日益清晰。

讓我們用長鏡頭去掃描一下廣州的城市森林發展現狀。

在離中心城區較遠的東部與北部山丘地區,大規模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自然保護區保存完好。茂密的純自然狀態下的復合林嶂巒疊翠。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三個大面積的生態公益林森林組團,生態公益林的總面積達239萬畝。

在城區山地以及離城區較近的丘陵地區、低山區,50個總面積為112.5萬畝的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星羅棋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0.1%。從高處看,就像50塊鑲嵌在廣州大地上的翡翠,十分醒目。

往南望,珠江入海口的淺海灘涂保留和種植了多片紅樹林。150公里的海岸線上,可綠化地段的93%密布著各式各樣的海防林。海鳥、淺灘、紅樹林,構成廣州獨特的濱海城市森林景觀。

從瀕海到市區的過渡平原農區,農田與村莊被23.5%林木覆蓋率所映襯,總長243公里寬4~6米的農田防護林網編織得蔚為壯觀。

在廣大鄉村,14萬畝鄉村風水林被保護和修復得十分完整。全市1257個中心鎮、村絕大多數掩映在綠樹叢中,村內居民區綠化覆蓋率平均達到35%以上。

在城鄉結合部,建成了魚窩頭、天鹿湖等13個近郊大型森林片區,森林面積9.54萬畝;建起了119個森林景觀節點,面積2.34萬畝;同時,對原有林區內的640個采石場進行整治復綠。它們彼此呼應,在城市建成區604平方公里以外近郊區1350平方公里以內形成了一條總面積為29.73萬畝的巨大森林綠環。

在城市與郊區連接處,建設了公路、鐵路、河流主干林帶16條,總長度499公里。這些主干林帶,最寬處100多米,最窄處也有20米,森林總面積達到16.1平方公里。從空中看上去,如16條粗粗的綠色紐帶,將城里的綠色與城外的綠色緊緊相連。新近到過廣州的人都會贊嘆,新機場高速公路的綠化美化真是太漂亮了,一點也不遜于發達國家。

在中心城區,2003年以來,新建和改造了33個綠化廣場、55個城市公園、121條道路與河涌綠化帶,補植各種樹木6.1萬余株。同時對105座立交橋、人行天橋、高架橋實施立體綠化,總綠化里程達到90多公里。

在綠化用地緊張的舊城區,結合舊城改造,采取見縫插綠、破墻透綠、拆違拆舊建綠等系列措施,實施市民出門500米見綠工程,重點推進社區公園、村鎮公園、小游園和綠化廣場建設。目前,全市共有城市公園191個。花園式、園林式居住小區585個,占全市居民小區的61.1%;花園式、園林式單位739個,占全市獨立庭園單位的61.3%。

在新城區的建設中,廣州堅持規劃先行的辦法,高標準、高水平建造綠林。除留足山體、水道等開敞空間綠地外,每一條道路要建20~40米寬的道路林帶,居民區與居民區之間、廠區與廠區之間都要建設防護隔離綠帶,使新城區的綠地率達到45%以上。漫步在330平方公里的南沙新城、43平方公里的大學城、37平方公里的科學城等新建區,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城市森林公園。

第7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森林中,住著一只活潑可愛的小鴿子。它整天與同伴們嬉戲玩耍,日子過得無憂無慮。

有一天清晨,小鴿子出來晨練,見一群大雁從天空中掠過。小鴿子上前問道:“大雁姐姐,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美麗,帶我去旅行旅行!”“小鴿子,別冒這個險了,外面架起了工廠,燒毀了上萬棵樹木!”“那我更應該去阻止,我不想讓城市變得骯臟、丑陋,再見。”小鴿子背上旅行包,向外面的世界飛去。

它飛過青山,不由地贊嘆道:“多么雄偉的山川,真美啊!”

它飛過大海,不由地贊嘆道:“多么寬廣、蔚藍的大海,真美啊!”

當它飛到城市時,臉色由晴轉陰。這里煙霧濃濃,煙氣熏熏。看,河伯伯在拼命地掙扎,它的皮膚上不知什么時候沾上了一層灰;再看,樹爺爺們臉色蒼白,它們正在一棵一棵地消失。小鴿子的心中萬分痛苦,“我要去阻止它們!”小鴿子鼓起勇氣,沖向工廠。它把從森林里摘來的樹葉一片一片往下扔。工人們并不理睬樹葉,只是把它們一片一片撿回垃圾桶。小鴿子沒有放棄,繼續扔著。恰好廠長走過,他撿起綠葉,懊惱地拍了拍頭腦:“我們城市缺少的就是綠色,我們太不應該了!”他向政府提議:多一份綠色,多一份健康。小鴿子焦急的心情立刻舒暢起來。

它回到森林,把經過告訴大雁姐姐,它們都連聲說道:“小鴿子,你真棒!”

開化縣天地外國語學校

第8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于是,我們從天氣開始,把話題轉向了遙遠的有著浩瀚森林的“中國冷極”―根河。

一說起根河的風土人情,溫文爾雅的王晶副市長充滿了自豪感,這個民俗獨特的神秘城市被她講述得行云流水。

根河是惟一的純林業城市,地處呼倫貝爾盟東北部。這里有中國少數民族中惟一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是中國最后一個狩獵部落。這里最低氣溫“-52.6℃”,有“中國冷極”、“中國圣誕老人出發地”、“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的美譽。來到這里,你可以進行尋根找北之旅,可以走走中國最后的使鹿部落的遷徙之路,也可以深入大興安嶺森林深度游,穿越北緯50 °旅游景觀帶,體驗高緯度冰雪民俗和浩瀚森林。

神奇完好的生態,得天獨厚的風光,神秘獨特的民俗,完全符合了人們趨向自然、挑戰極限、獵奇探秘的消費心理,每年到根河的游客趨之若鶩。近十年來旅游增長速度為42%,成為根河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但旅游資源的相對分散和區域內交通運輸落后的現狀也制約了根河市旅游業的發展。王晶介紹說,從呼倫貝爾市西部的草原風情旅游區到東部的大興安嶺森林、民族風情旅游區,距離大多超過500公里,使用地面交通方式需要4~10小時,坐火車從海拉爾至根河需要8個小時。不利于吸引外部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使外地游客難以在3~5天的時間內系統游覽呼倫貝爾不同風格的旅游景點,出現“旅長游短”、“走馬觀花”,以及游客疲憊不堪等現象。

“我們就考慮不止用陸路交通,也考慮航空,建立呼倫貝爾立體交通網絡。呼倫貝爾25萬平方公里,它只有兩個民用機場,到了夏天井噴式的游人往里涌,機場根本就不夠用,到了海拉爾就輸不出去了,只有靠車從各個地方運出去。所以我們考慮能不能直接用飛機轉出去,但用大飛機轉不現實,因為修建大機場需要很長的周期和很高的成本。但我們還有4、5個林用和農用小機場,我們當時考慮把他們修一修用作民用來輸送游客。”

王晶他們的想法和民航局的規劃設想一拍即合。國家民航局2008年底就出臺相關政策,利用現有的農林航空設施發展客貨運輸,其中涉及的短途就是用小型運輸機把客人輸送出去。

“我們時機很對”。根河利用國家拓寬通用航空服務領域的有利機遇,在不影響航空護林職能和完善基礎設施的前提下,擬將根河航空護林機場擴建為林民合用機場,開展短途支線客貨郵業務。通過積極爭取,在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幫助下,2011年4月18日,中國民航局批復根河林業機場為拓寬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

民航局局長李家祥對此事非常關注,去年8月份他來到根河考察,現場一看也很高興。他說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我們把原先的機場進行完善,把地面運營管理交給了內蒙古機場集團公司,空中這塊由哈爾濱飛龍公司來管。去年,我們很順利的完成了試航,今年6月份開始正式施行。所以我認為根河開了一個小飛機、小機場、空中巴士的先河”。

據王晶介紹,今年呼倫貝爾還要修建兩個這樣的小機場,現在訂的機型是中航工業國產的運12-E,載客19人。在“十二五”期間,整個要組建4個這樣的機場群,這樣內蒙古上空會有很多這樣的小飛機在飛。呼倫貝爾市基本上實現縣縣都要通這樣的小機場。王晶說,縣縣通是李家祥局長去年在根河考察時說的。 他說在日本在美國村里面都有機場,飛機可以直接飛到村子里。但眼下,當地政府就是想把前期的試點搞好再去推廣。

“能成為低空開放試點城市我們很幸運,現在就要把機場網絡建起來。未來呼倫貝爾的小飛機就像空中巴士似的,飛起來很快捷。這一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我想,如果我們這種模式能夠做起來,比如私人飛機主,只要你想旅游很直接就飛進來了,因為根河是試點。除此之外,我們還想開展直升機的空中旅游,低空看草原,特別美。”

根河防空護林站也準備積極參與,他們想買一些直升機參與直升機旅游,這也是一個新的旅游方式。彌補了原來交通不便利、機場飽和、游客沒法很快捷地到達目的地的缺陷。

“這里有民俗、有口岸、有原生態風光,旅游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如果我們把交通解決后,那各個旗縣也就能真正把旅游帶起來,尤其是在牧區和林區。所以呼倫貝爾的旅游如果發展起來能起到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其他的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也就都帶起來了。我們的通航試點就能達到最終目的。”對于根河的通航發展王晶心里有一個清晰的藍。

第9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植樹節演講稿——把綠色送還大地范文

把綠色送給大地“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溫暖的季節;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春天更是播種的季節!你們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嗎?(植樹節)

對!樹木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規定了植樹節、造林日、綠化周(月)的。我國也是開展植樹節較早的國家之一。那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要植樹造林嗎?正像一個健康的人,人體的各個器官、各種機能之間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某個環節失去了平衡,人就會生病。自然界也一樣,自然界中的人類、生物和氣候、土壤、水等環境條件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這種關系本來是保持著平衡的,一旦失去了生態平衡,便會產生種種不良后果。而森林是保持生態平衡的衛士。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風吹雨沖,水土就不易流失。大風遇到了防護林帶,會被大大減弱;雨水沿著樹干慢慢流到地上,被枯枝落葉、草根樹皮所堵截,能滲透到地下而不會迅速流走。在少雨的季節里,這些儲藏在地下的水,一部分匯成溪流,流出森林,滋養農田,一部分經過樹根的吸收、樹葉的蒸騰,回到空中,又變成雨。森林讓氣候變得穩定正常。 那么,假如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森林了,那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如果世界上真的沒有了森林,陸地上90的動植物會因沒有森林蓄水,而面臨干旱的威脅;450萬種生物將死絕。

生物釋放的氧氣將減少60,地球將會急劇升溫,許多地區的風速將會加快60~70,億萬人將死于風災。

人類失去了森林,既沒柴燒,又沒建材、藥材,經濟生活將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許多地區將發生水災,大批農田、城市被淹,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加之太陽輻射增強,人類將無法生存。 如果在我們的周圍,在高大的樓房之間,擁有一片又一片的綠地,種下一棵又一棵能成蔭的綠樹,你就會仿佛走進了綠洲,不再覺得枯燥和單調,心情開朗,生趣盎然。研究證明,在城鎮的住宅小區,多栽種一些植物,會給人類帶來莫大的益處。為此,大隊部向全體隊員發出倡議,開展“我和小樹交朋友”活動。

我們的口號是:人人有護綠的區域,個個有認養的樹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 | 国产成人福利美女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福利片v国产片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 欧美 亚洲 丝袜 清纯 中文 | 国产福利精品在线观看 | 97成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 免费公开视频人人人人人人人 | 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精品视频网 |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 高清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 思99re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 99久久精品男女性高爱 | 免费观看女人一摸全是水 | 免费看美女无遮掩的软件 | 免费a级毛片大学生免费观看 | 精品视频99 | 日本妞xxxxxxxxx69| 爽爽窝窝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 大尺度福利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色婷婷91 | 成年人免费网站视频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欧美aaaaa| 日本欧美片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 日本理论片午夜论片 | a级成人高清毛片 |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99re7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毛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