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網絡經濟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經濟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經濟的特征

第1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一 網絡經濟是充分信息的經濟

任何事物都有表征它的相應信息,不論這些信息是外在的還是內含的,如果不經過整理和提煉,則以雜亂的方式存在著,并不利于人們認識和掌握。人們要獲取事物的信息就需要總結、提煉和傳遞。在前網絡時代,人們的信息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信息的獲得與傳輸的成本很高,信息的處理能力不強。實際上這一直是困擾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在網絡經濟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飛躍,為改變這種情況提供了技術基礎,技術迅速傳播和對經濟活動的全方位滲透使得人們的信息能力空前提高,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成本極大降低。這樣就把我們的經濟帶入了充分信息狀態。這種充分信息狀態來源于:一是事物信息化,信息化過程就是表征事物的信息轉化成可以通過計算機處理和網絡傳遞的數字信息(模擬技術也曾經廣為使用,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數字技術替代)。另一方面是信息的網絡化傳輸(網絡化生存),互聯網的最基本意義是信息流的低成本交互傳遞。網絡使得信息的傳輸方式發生了變革,信息從其它的低效率的載體轉移到了網絡上。隨著網絡的傳輸能力的提高,信息在網絡上廣泛傳遞,人們在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信息瓶頸被突破。正是由于信息化的深入和網絡化傳輸能力的不斷提高讓世界走向充分信息的狀態,不受信息商品的價格約束和其他人為限制的情況下,信息的獲取將變得越來越容易。在網絡經濟中事物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網絡化傳輸的發展步伐是并行的,而且是互相促動的。網絡經濟也可以理解為是世界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網絡化(傳輸)。

二 網絡經濟是信息的累積、序化與整合

充分信息是一種狀態,是趨向于完全的信息的發掘和反映。但是信息的充分并不直接代表信息的有序組合,并不必然產生人們對信息利用效率的提高,并不必然對應著信息價值在經濟活動中的實現。簡單的信息堆積是沒有意義的,要讓網絡中流淌的信息發揮作用,體現價值,就必須把網絡上積聚的大量信息進行整合、排序,以便能夠為生產生活有效服務,這樣網絡經濟的生命力和意義才能體現出來。網絡經濟首先是不同信息主體提供的大量信息的積累,然后是信息的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也就是信息的序化和整合。信息的序化是通過各種信息工具來進行的。例如,網絡中的搜索引擎,逐漸地具備對信息的整理和分辨的能力,可以幫助人們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尋到符合需要的信息。例如,網絡商店的信息系統對消費者的購買活動留有記錄,消費者下一次購買的時候,網絡會根據消費群體以及個人的愛好,提供新的相關的商品或者是服務的信息,輔助消費者進行選擇,其中有些信息是非常有價值的。這兩個例子僅僅是眾多網絡信息工具中的點滴而已。

網絡經濟還處在發展的一個初級階段,人們對網絡的利用和駕御還沒有達到游刃有余的程度,還有廣闊的空間有待于開拓。隨著網絡經濟的日益深入,人們對網絡上的信息的利用能力將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有效的信息工具將把網絡上積累的大量信息進行排序、整理。表現在人們面前的將不再是雜亂的信息,而是一個清晰、可達的電子風景圖。這種信息的有序組合對物質生產的引導作用將比無序信息的作用高效許多,信息的價值將被放大,從信息的網絡積累、聯結和自序中將體現出信息對生產力提高的巨大作用。

三 網絡經濟是“標準”與“規則”經濟

網絡經濟是不同信息主體的有序聯合,各個主體之間要通過網絡進行順暢的信息傳遞與成功地聯合協作,并且實現經濟功能則要求:

第一,必須遵循統一的或者稱為一致的技術標準。因為只有在統一的標準下,各個信息源所提供和發出的信息才能被網絡所接納,才能被其他網絡主體所接收。而不符合統一的技術標準的信息就會被排斥在網絡之外。網絡經濟的形成過程,從一個側面來看就是網絡中的標準和協議的形成和確立的過程。不同的國家和不同地區的網絡之所以能夠互聯互通就是因為它們都遵循統一的技術標準。在統一的技術標準下,網絡上的多個主體傳遞的不同信息能夠順暢地聯結,網絡因此具備了空前的容納能力。 

第二,遵循統一的信用規則。網絡中信息傳遞上的統一標準是網絡主體在技術上一致性的表現。在經濟活動中,各主體的活動必須是一種符合統一信用規則的行為,這是網絡主體在經濟活動中一致性的表現。為了使得網絡經濟活動順暢進行,人們在經濟活動中逐漸確立了網絡經濟中的制度和規則,這種規則的確立對于規范網絡中的經濟行為起到了關鍵作用。盡管這種經濟規則是以網下世界的信用體系為基礎的,但是因為網絡本身所具有的虛擬性則對網絡經濟行為的信用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經濟本身實際上就是人類信用制度的最高體現。網絡經濟中的信用制度體系的建立還在不斷的完善之中。

技術標準與高信用程度是網絡經濟與網下經濟相比更為突出的要求,也是其更為突出的特征。 

四 網絡經濟是非排他的共享經濟

網絡為信息的大量匯聚提供了一個平臺,所以人們有可能把自己占有的信息資產上傳到網絡上。眾多的信息源發出的信息匯聚到網絡上就形成了巨大無比的信息庫,在這里信息是所有的網絡參與者共有的。網絡對于信息共享所起的巨大作用可以從“網絡蘋果定理”中證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我們每個人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但是你有一條信息,我有一條信息,我們交換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有兩條信息。擴展一下,一萬人在一起,找不同的人互相交換蘋果,最后每個人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一萬個人每個人拿一條信息在網絡上相互交換,我們就發現每個人就有了一萬條信息。網絡就是讓億萬個人交換“信息蘋果”的場所。在這里信息與實物產品的差別清晰體現。一般的實物商品的使用的排他的,一個面包被甲吃掉了就不可能再被乙吃掉;對于公共物品,薩繆爾森曾指出消費時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這就是說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產品,不管該提供者是否愿意讓其他人也消費該產品,但是在該公共產品的效應覆蓋范圍和區域內,任何人都能夠“消費”該產品。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在同一時刻上,同一場所上,公共物品的使用也是唯一的,一個公用電話邊已經有一個打電話的人,別人就不能在用這個電話了,盡管這是公用電話。我們共同的道路,如果你在走,我只能走在你之后。(大海中的航標燈是特例中的特例)。與實物資源不同,信息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擺脫實物經濟中物質稀缺性、唯一性的束縛,人們會發現網絡世界中的開放信息資源是屬于每個使用者的,而且網絡上的信息資源的使用對于每個人來說是平等的,是信息的共享。而網絡將這種共享性放大到最大。 

從信息使用的技術角度來看,通過網絡這個巨大的信息平臺上,人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非競爭、非排他地瀏覽和使用信息。由于技術的發展和網絡設施的容納能力的增強,還有網絡所形成的服務能力的增強(可以展望的遠景),這一點正在實現。在網絡設施還不夠強大的時候,也會發生網路的擁擠,但是這種網絡世界中的對別人使用的排斥度要大大小于現實的物質產品。

五 網絡經濟是快節奏經濟

在前網絡時代,因為信息傳遞的手段和條件的不同,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發出者之間存在著時間滯后,這樣必然讓經濟活動的速度變緩。即使是在技術能力上限的約束下,人們要選擇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還要花費很大的成本。當網絡融入經濟生活中的時候,人們利用網絡可以以接近于實時的速度傳遞信息,信息運行的時間耗費可以看做零,信息傳遞“零時滯”。應用網絡的信息傳遞,時間的耗費不會發生在信息流的運動上,經濟活動的時間耗費只會出現在物流的運動和人們在發出信息前的思考和決策上。另外,經濟主體在經濟決策上利用信息工具提高了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的效率,也提高了決策的效率??梢哉f信息網絡對經濟運行的每一個環節上都發生了作用,使得整個經濟運行的節奏大大加快了。當然,網絡對時間的節約不會明顯地體現在某一個具體的產業和領域內,而是以一種滲透的方式進入各個行業、各個企業,影響到眾多的主體。但是,它對人類社會效率和效益的提高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因為時間是人類的終極財富。

六 網絡經濟是互動經濟

互動就是指不同主體間之間根據對方發出的信息要求進行反饋。網絡作為巨大的信息平臺,含括了眾多的主體。每個主體都是網絡中的一個端點,每個端點實際上就是一個信息源,都在搜尋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發出表達自身要求的信息。因為信息主體之間為達成一定的經濟契約而相互關聯,所以這種信息傳輸會對其他主體的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信息主體之間依據對方的信息表達,進行反饋行動,這就形成互動。

網絡出現前的信息傳遞總是從具有強大的信息能力的強信息主體發出信息開始。普通人所表達的信息(也就是自身的意愿),受到信息能力的局限,他們在這個世界中擁有的是極小的信息能力,是弱信息主體,更多的情況下僅僅只是一個信息的接收者。這是因為:第一,他們發出的信息只是一種簡單的描述,因為信息復雜就難以傳遞了。第二,傳遞到預期的對象,需要很高的信息傳遞成本。在這種約束下,信息的傳遞是困難的。當網絡出現之后,與以往的信息流動方式相比較,信息傳遞效率提高,信息傳遞成本下降,提供了可行的信息互通渠道,這樣,每個信息主體都有能力表達自身的意愿。從信息的接收者來看,其處理信息和根據信息進行反饋的能力普遍增強。所以不同主體間開始有能力根據信息的接收進行反饋,這樣形成了網絡經濟條件下的互動特征。例如,你可以從中央電視臺的央視國際網站(cctv.com)中,選擇任何一個頻道庫中收藏的任何節目觀看,而不是原來電視臺放什么就得看什么。在不久的將來,在收看這個電視節目的時候,觀眾還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電視劇的下一步發展,你可以選擇一個喜劇的圓滿結局,也可以選擇一個悲劇的傷感結局。這就是互動經濟的魅力。互動經濟是一種雙向經濟,一方要有表達自身意愿的能力,另一方要根據對方的信息來進行及時反饋,雙方可以及時地進行信息交換并進行反應。在一對互動中,雙方的要求都得到表達,都可能得到實現,這有利于動態地修正預先設定的目標與現實效果之間的偏差。

七 網絡經濟是個性經濟

在前網絡時代,由于沒有有效的信息流的交互傳遞,顧客與商家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商家與商家之間存在著信息不暢通,服務的對象和服務提供者之間存在著信息鴻溝。對于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商家只能通過物流方式如市場調查等手段來獲悉,這對于信息鴻溝的填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提供的服務和商品僅能是標準化和單一式的。隨著網絡進入人們的生活,個人也可以實現大量、快速、準確的信息傳遞,個人的信息處理能力(辨別、選擇、整合消化、有效利用)得到極大的提升。每個人作為信息網絡的一個端口被聯絡到了一起。在這種信息能力普遍提高的基礎上,每個人都能夠進行信息的交互傳遞,使得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了信息溝通渠道,商家可以以較低成本獲得個性化的需求信息。這是網絡為個性經濟提供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網絡經濟為個性經濟的實現提供了市場條件。經濟學家汪丁丁在他的《網絡經濟的三個經濟學原理》一文里曾對網絡經濟時代的企業生產方式所適用的三個經濟原理進行了闡釋,其中他談到,由于信息在網絡經濟里傳播的成本越來越低,使“大規模的量身訂制(mass-customization)”成為可能。因為在傳統經濟里,為特定客戶“量身訂制”是很昂貴的,通常意味著特權價格(包含一部分搣炫耀性消費攠價格)和超額利潤。但是網絡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因為網絡使得產品市場得以無限擴展,從而使企業能直接面對全球范圍內的顧客,而且最重要的是集結這一全球市場所需要的費用正隨著網絡經濟的飛速擴展而迅速下降。這樣,對于產品的可選擇性而言,顧客數量的極大擴展使得某類產品的可選擇性與顧客群體數量之比率大大降低了,企業對某類產品的所有類型的個性化制造的成本因而能夠極大降低。例如,對某種產品而言,可能共有幾十種可選擇的式樣方式,這時如果只有一個顧客,那對企業來說,要完全滿足他的所有需求(即為他生產幾十種樣式產品)的成本是很大的;而當顧客群體極大地擴大后,如果面臨同樣的產品的幾十種選擇,那么,企業分別滿足所有顧客對產品的幾十種要求的成本均分到每個顧客身上就很低了,這就是個性化的規模經濟,這就是網絡為個性經濟提供的市場條件。

信息網絡所提供的個性化服務的低成本的可能性,在前網絡經濟中是不可能做到的。生產者以網絡為信息紐帶,及時通過網絡了解潛在的顧客個性化要求,通過網絡獲得消費者對產品的測評和建議,然后把生產要素按照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愿望進行個性化配置,有的放矢地、迅速、有效地改進相應的服務,提供個性化的商品。網絡經濟中生產者可以把服務具體細化到每個類群,甚至每個個人。這種垂直縱深的個性化服務是網絡對傳統生產和消費習慣的革命性沖擊,深刻地體現了網絡經濟的力量。

八 網絡經濟是全球化經濟

網絡使不同的信息主體之間的距離和時間都趨近于零。網絡克服了信息傳遞上的物理距離,使不同地點之間的地理距離的遠近變得無關緊要,把空間因素的對經濟活動的制約降低到最小限度。網絡又克服了信息傳遞上的時間約束,把遠距離的信息交流的時滯降到最低。這正是網絡所具有的強大的信息傳遞能力的體現。另外由于網絡的強大的信息容納能力,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經濟活動以及其他活動涵括進來,這樣就把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 這種全球化趨勢在前網絡時代是不可能出現的。網絡使整個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進程大大加快,讓分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使得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強。網絡是全球化的物質基礎,全球化是網絡技術推動(不是唯一推動)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網絡經濟和經濟全球化互為表現形式。就像Randolph Court所說的,網絡經濟形成后所帶來的經濟“全球化意味著你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發現你的客戶、供應商、貿易伙伴以及雇員。如果一個公司擁有下屬工廠的話,那么,無論這個工廠建在馬來西亞還是墨西哥。都如同位于公司總部后面的樓里一樣。不管這個工廠位于何處,它都可以從別的國家購進原材料和零部件。”

第2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網絡系統復雜性競爭特性

中圖分類號:TP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20063-01

通過系統的本質角度來探討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復雜性,依據子系統組成、種類數量及其相互的關聯關系的復雜程度,可以將系統分成兩類:簡單系統和類巨系統。因為系統數量組成比較少的簡單系統很少,計算機網絡大多數情況下表現出明顯的復雜性。

一、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復雜性問題

我們把因特網(Internet)、廣域網(WAN)、局域網(LAN),城域網(WAN)等一些在計算機系統、通信系統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稱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復雜性有:1. 開放系統。眾所周知互聯網是集共享性和開放性于一體的開放系統。互聯網因為受到其他環境因素的滲透而減緩了其發展,但是互聯網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也影響了外界環境。2. 成員群體數目巨大。計算機網絡中的各種各樣的用戶與節點構建了復雜系統的成員總體。這些成員(Agent)主要包括用戶終端、交換機、網關、路由器等各種終端設備以及中繼設備,這些設備種類繁多、數量龐大。3. 成員間相互關聯、作用。因為系統中成員與成員之間存在著某種不確定的關聯和作用。但是網絡協議龐雜的系統是缺乏集中的控制力的。

二、局域網內系統成員的競爭問題

局域網成員數量通常情況下多于網絡共享設備、信道等資源的個數。在可以使用的資源數量不足,使得想要使用網絡資源的成員過多的時候,相應的在這些成員與成員之間就會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關系。它們爭奪信道和網絡共享設備的使用權。局域網內對成員進行了沖突解決和有序控制來達到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的目的。

(一)有序控制。有序控制使得成員間只存在合作關系,避免了沖突的發生。有序控制的實質是預防沖突的發生。常見的有序控制方式有:1. 輪詢:控制程序會按照某種順序依次詢問系統成員對網絡資源的需求,如果需要,則被詢問的成員可以立刻使用;反之就詢問下一成員。通常包括有限定式、窮盡式、門限式、混合式等服務方式。2.預約:需要使用網絡資源的成員通過預約使用,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使用。包括分布式預約和集中預約。3.令牌控制:通常應用在環形局域網中。令牌作為一個通行證在網內流動,有發送請求的成員通過捕捉閑令牌,把信息放在令牌后發送出去。主要包括單令牌與多令牌兩種方式。4.時槽方式:信息的傳輸時間分為固定大小的幾段在環網上傳輸,通常其中的一段叫做一個時槽,用戶成員必須通過使用自己對應的時槽才能發送信息。主要包括固定式槽環和隨機式槽環兩種。5.其它方式,例如寄存器插入、信道復用等有序控制方式。

(二)沖突解決。一些局域網采取沖突解決方式而不采用有序控制,這樣主要有以下四種:1. 后退:發生沖突后拒絕進行服務,使得所有待發信息全部后退1個時間,然后再來競爭,只有無沖突時的成員才能接受服務。2. 淘汰。通過網絡仲裁機構來實現。仲裁機構從請求服務的用戶成員中隨機選取一次能夠服務的數目,其余的成員要延遲到下次再請求服務。3. 限制:也就是沖突限制方式。通過限制請求服務中參加競爭的用戶成員數量,每次讓部分用戶成員產生的信息參與競爭,這樣使信息發生沖突的可能性變小。4. 排序:對發生沖突的用戶進行排隊

后,按照排好的順序逐一接受服務。排隊辦法主要有先來先服務(FIFS),優先級服務等等。

三、路由器級或域間級的競爭問題

快速局域網傳輸的大量信息抵達信息速率較慢的局域網時,因為帶寬限制形成瓶頸,從而產生競爭帶寬引起的沖突。路由器級/域間級的沖突解決策略分兩大類,一類為“預防機制”,另一類是“沖突解決”。“預防機制”是在沖突發生前通過一系列措施避免有可能發生的沖突?!皼_突解決”則是在沖突發生后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化解沖突,實現成員之間的合作。

(一)預防機制。預防沖突的TCP協議算法包括“擁塞避免”和“慢啟動”?!奥龁印蓖ㄟ^探測網絡的帶寬,使得用戶節點適量的發送數據使得流量在可控制的范圍,避免瞬間的大量數據引發的沖突。這里我們引入了所謂的“慢啟動閾值”,慢啟動閾值的意義在于,數據發送量低于閾值時,TCP選擇慢啟動算法,否則選擇“擁塞避免”算法,使用戶端的發送速率降低。降低沖突發生次數還可以采用提高路由器性能的方法。通過設置適當的緩存容量、提高運算速度以及采用路由器集群結構。路由器集群結構可將多個路由器用內連網絡合并于一體,采用負載均衡技術,分解大量的輸入端數據給多個路由器。當前Diffserv體系結構避免內部沖突的方法主要是在邊界節點嚴格控制進入區域的數據流量。采用動態反饋機制:1.內部節點到邊界點的反饋。內部節點捕獲周邊詳情,并且通報邊界節點,邊界節點根據反饋信息調控進入區域內的總數據流量;2.邊界節點到邊界節點的動態反饋。區域的邊界出口節點把數據傳輸速率反饋給邊界入口節點,入口節點依據這個速率調控進入區域內的數據傳輸速率,最后達到入口速率等于出口速率,來避免區域內發生擁擠沖突。

(二)沖突解決?!皝G棄”數據包是所有交換節點都支持的一項操作。當大量的數據包爭奪有限的輸入、輸出緩存或輸出帶寬時,因為資源“供給”小于“需求”引起沖突,就需要丟棄一些數據包。然而到底丟棄哪些數據包、什么時間丟棄要根據不同的算法:1.DropTail(丟尾)算法。當緩存隊列長度高于緩存大小時,丟棄隊列尾部的數據包。2.RED(隨機早期檢測)算法。采用一定概率丟失或標記報文來通知端節點網絡沖突的情況。3.基于RED算法的ARED算法。根據網絡載荷的情況來調整maxp。當avg queue小于minth,就減小maxp;當avg queue大于maxth,就增大maxp。4.基于RED算法的SRED算法。采用預計網絡中TCP連接的數量來調整報文的標記/丟失概率。5.基于RED算法的BLUE算法。采用鏈路空閑和緩沖溢出的狀況來調整報文的標記/丟失概率。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計算機網絡復雜系統的競爭特性進行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復雜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競爭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系統內部競爭可以說是普遍存在,既然存在資源共享,就必然有競爭。競爭就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繁忙的沖突高峰期容易出現擁塞,我們要設法避免沖突發生;在沖突的低谷期的競爭能夠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所以我們要根據需求和競爭的特性來改進沖突的解決策略,在化解沖突的同時,實現成員間的有序合作。2.利用競爭的時間性提高系統效率。避開競爭-沖突高峰期,更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避免擁塞發生。

參考文獻:

第3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 多網絡; 差異化入侵特征; WinPcap函數庫; 檢測平臺

中圖分類號: TN711?34; TP3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10?0149?04

Abstract: Since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intrusion feature detection method has low detection accuracy, a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Libnids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system segments the multi?network environment into different logical areas. Each logical area contains different analysis nodes, and each node is composed of the data detection unit, analysis and detection unit, and management control unit. The WinPcap function library is used to acquire the data package, according to which, the WM pattern matching algorithm and protocol analysis matching detection model are used to detect the differentiated intrusion feat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high detection rate, low false alarm rate and low missing report rate.

Keywords: multi?network; differentiation intrusion feature; WinPcap function library; detection platform

0 引 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攻擊問題也逐漸增加,而當前多網絡技術也成為快速發展的趨勢,多網絡技術廣泛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因此,為了確保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尋求有效的多網絡入侵特征檢測方法,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1?3]。傳統的網絡入侵特征檢測方法,僅分析了不同網絡層間的點對點數據檢測過程,未分析多網絡環境下各應用層間的差異性較大產生的分類屬性差異模糊的問題,導致網絡入侵特征檢測準確性降低[4?6]。

1 基于Libnids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的研究

1.1 系統總體邏輯結構設計

本文采用具有_放性的可用于網絡入侵檢測開發的專業編程接口Libnids(Library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在Windows 操作系統平臺下設計了分布式網絡入侵檢測平臺。通過網絡安全開發包Libnids提供的編程接口,可設計出結構化強的分布式網絡入侵檢測系統,實現多網絡環境下的差異化入侵特征檢測,其邏輯結構如圖1所示。

將總體、入侵檢測系統分割成三個不同的邏輯子網,各子網中設置不同的分析節點,各節點由數據探測部件、分析檢測部件和管理控制部件構成。

1.2 分析節點的邏輯結構設計

設計的入侵檢測系統是融合狀態檢測、入侵分析和檢測等功能的,適用于多網絡環境的差異化入侵特征的檢測系統。采用“分而自治”的思想將總體多網絡環境分割成不同區域,將各區域看成不同的分析節點,各節點中有一個管理控制部件、多個數據探測部件和多個分析檢測部件。數據探測部件采集網絡數據包,過濾其中的無價值數據,采集有價值數據,同時反饋給相應的分析檢測部件。

分析檢測部件對數據探測部件反饋的數據進行模式匹配以及協議研究,明確是否存在差異化入侵特征將結果反饋給管理控制部件進行存儲。管理控制部件同其他分析節點進行信息的溝通,采用圖像界面顯示出數據包信息和差異化入侵特征信息。各分析結點的邏輯結構如圖2所示。

2 基于Libnids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的功能實現

2.1 數據探測部件利用WinPcap實現數據包的采集

數據探測部件是總體系統的基礎,其由數據包采集模塊和過濾器模塊構成,采集多網絡環境中的差異化網絡數據包,并刪除其中的無價值數據,將有價值數據反饋給所屬的分析檢測部件。設計的數據探測部件在Windows平臺下利用WinPcap函數庫實現了數據包的監測和采集,并進行初步過濾,為網絡差異化入侵特征的檢測提供基礎。

多網絡環境能夠分割成不同的區域,各區域也就是一個局域網,這些局域網間采用廣播信道通信途徑進行通信,該通信方法確保多網絡環境匯總傳遞的數據包,可被相同區域中的全部站點接收,并且不同站點的網卡能夠實現數據包的發送以及接收。在Windows平臺下網絡數據包采集程序的結構如圖3所示。

采集到的海量數據包中含有較多的不必檢測的數據包。為了提高入侵檢測分析模塊的分析效率,需要采用過濾器模塊過濾出制定種類的數據包。過濾器模塊調用WinPcap的函數,對HTTP,TCP,UDP,KMP,ARP以及IP數據包進行過濾,完成網絡數據包的采集,具體的流程如圖4所示。

2.2 分析檢測部件的設計和實現

2.2.1 入侵檢測分析模塊的設計

入侵檢測分析模塊是系統的關鍵部分,系統通過協議分析技術和模式匹配技術,對網絡數據包進行分析,進而判斷多網絡環境中是否存在差異化入侵特征,入侵檢測分析模塊的基本結構如圖5所示。

2.2.2 模式匹配算法的選擇

WM算法包括預操作和檢索兩個過程,預操作過程對模式串L進行操作后,形成SHIFT表、HASH表和PREFIX表。其中SHIFT為無價值字符表,可保存文本中全部塊字符的移動距離;HASH可保存同匹配窗口中末位塊字符散列值一致的模式串;PREFIX表包括同匹配窗口中第一塊字符散列值一致的模式串。檢索過程采用上述三個表對匹配串T進行遍歷分析,完成差異化入侵特征的檢測,具體的實現流程如圖6所示。

2.2.3 分析匹配檢測基本流程與實現

完成數據包的解析后,需要對網絡協議進行分析和匹配檢測,具體的流程如圖7所示。

通過上述描述的協議分析匹配檢測方法,對獲取的網絡數據包進行檢測時,可通過Libnids關聯的函數對不同的網絡入侵特征進行檢測,具體的流程見圖8。

2.3 通信模塊的設計與實現

連接申請后塑造連接和遠程通信接口,完成信息交互。通信模塊進行通信的工作流程如圖9所示。通過SSL協議完成多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傳遞,可確保不同分析節點的通信模塊間通信的安全性。

SSL為安全協議,其具備信息加密、數字簽到等功能,可依據TCP協議中提供的穩定端到端安全服務,確保客戶/服務器應用間通信的安全性。系統要求程序間的通信,在SSL協議進行完數據加密、會話密銷的控制后,再進行通信,并且對程序通信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進而提升總體通信的安全性。

3 實驗分析

實驗采用不同的攻擊工具進行相應數量的攻擊模擬,分析本文系統的入侵檢測系統在多網絡環境下的入侵檢測效果,并設置在40 Mb/s網絡流量下的入侵檢測虛警率應小于2%,漏報率小于1.8%。本文系統的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分析表1可以看出,本文設計的入侵檢測系統的檢測率高于95%,并且虛警率以及漏報率都符合設置的規范要求,說明本文系統能夠實現多網絡環境下的差異化入侵特征的準確檢測。實驗對基于關聯規則的入侵檢測系統,在相同的網絡環境下,通過相應的攻擊工具進行同數量的攻擊模擬的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

對比分析表1和表2 可以看出,本文系統的入侵檢測率高于關聯規則方法,并且本文系統的虛警率和漏報率均低于關聯規則方法。因此說明,本文系統的入侵檢測性能較高,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4 結 論

本文設計并實現了基于Libnids分布式入侵檢測系統,在該系統實現方面,利用WinPcap函數庫完成數據包的采集,依據采集的數據包,通過WM模式匹配算法和協議分析匹配檢測模型,進行差異化入侵特征的檢測。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具有較高的檢測率、較低的虛警率和漏報率。

表2 基于關聯規則的入侵檢測系統測結果

參考文獻

[1] 王輝,陳泓予,劉淑芬.基于改進樸素貝葉斯算法的入侵檢測系統[J].計算機科學,2014,41(4):111?115.

[2] 程建,張明清,劉小虎,等.基于人工免疫的分布式入侵檢測模型[J].計算機應用,2014,34(1):86?89.

[3] 張雙雙,王延年.節點分布不均勻的無線傳感網絡低功耗算法[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5,29(6):720?723.

[4] 譚愛平,陳浩,吳伯橋.基于SVM的網絡入侵檢測集成學習算法[J].計算機科學,2014,41(2):197?200.

第4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雷達三維目標回波;均值濾波器;神經網絡

【Abstract】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for feature extraction from the radar echo data, proposed a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mean filter and Kohonen neural network to resolve it.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e paper is feasible, the results is more stable and more accurate, apparently has an advantage over the ordinary self-organization neural network. To validate this method by applied to two groups of real radar data set. Result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actical with ninety percent accuracy.

【Key words】Three dimensional radar echo; Mean filter; Kohonen neural network

0 引言

由于軍事領域的需求推動,雷達技術有了較大的提升。其主要技術是利用目標對電磁波的散射特性來發現并測定目標的空間位置[1],而傳統的雷達回波只能以二維的形式展現,不能很好的對回波的細節進行研究。Matlab具有強大的圖像、圖形處理能力,可以更好的展現雷達回波數據和圖像的細節情況[2],在雷達目標回波技術中,準確識別各類信號是關鍵所在。而目標識別作為當前研究的熱點,關鍵是提取回波信號的特征信號,也就是說必須除去回波的噪聲。

本文在均值濾波的方法和自組織神經網絡的結合下,研究了三維雷達回波的特征抽取和分類[3]所以利用神經網絡技術對雷達回波信號進行分類和抽取,對雷達準確識別各類信號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4]。

1 Kohonen網絡和均值濾波器的原理及算法

1.1 Kohonen自組織映射網絡原理及算法

Kohonen自組織映射網絡,是由全互連接的神經元陣列組成的神經網絡[5]。該網絡由輸入層和輸出層構成。輸入層通過權向量將外界信息匯集到輸出層各神經元,其形式與BP網相同,節點數對應于一個r維的輸入矢量x=[x1,…,xr],其中r為輸入數據的維數。輸出層也是競爭層,它最典型的結構是二維形式,假定共有m*n個節點,每個節點分別對應一個r維權矢量m=[m1,…,mr]。該網絡采用的是Kohonen算法,算法的主要過程為:

(1)初始化網絡、學習速率lr、鄰域半徑r0,隨機初始化輸入層節點與競爭層節點的連接權值Wij(i=1,…,n;j=1,…,m)。

(2)輸入訓練樣本X,計算樣本與每個輸出節點之間的距離dj(本文選用歐氏距離),找出距離最小的對應節點,則該節點稱為獲勝節點v,距離計算為:

(3)確定獲勝神經元v的鄰域

Nv(j)=(jfind(norm(posj,posv)

式子中的posv posj分別為神經元v和j的位置;r為領域半徑。

(4)根據權值學習規則修正權值,權值的改變量為

d?棕=lr*a2*(x′-?棕)

其中lr為學習速率,函數a2由輸出a、神經元之間距離d和自定義的學習鄰域大小r決定:

a2(i,q)=1, 如果a(i,q)=10.5, 如果a(j,q)=1且D(i,j)0, 其他≤r

(5)重新輸入,重復以上(2)-(4)步驟直至訓練結束

1.2 均值濾波器原理

實際采錄數據信號中常常有各種干擾噪聲,這些噪聲會對數據的分析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本文根據回波數據所展示的三維圖,引入了一種空間域濾波方法,均值濾波器。均值濾波器的基本原理是把圖像中一點的值用包含該點的一個鄰域中各點值的均值代替。這種濾波可以用來減弱實際采樣數據中的各種干擾。

這個鄰域一般被稱為窗口,是一個滑動的二維窗口,在應用窗口時其尺寸一般從小逐漸增大,直到達到要求的濾波效果。均值濾波器對異常值敏感度較低,因此它可以在不減小圖像對比度的情況下減小異常值的影響。

2 Kohonen網絡和均值濾波器結合設計

本文用均值濾波器和自組織競爭神經網絡結合設計了一種雷達回波信號提取的方法,在進行均值濾波前需要先把數據由原來的矩陣形式轉化為一維的形式。主要步驟如下:

(1)數據預處理。將數據中的實部虛部轉化為模的形式。

(2)均值濾波。將上述數據用均值濾波器進行濾波。

(3)將(2)中濾波后的模矩陣首尾相連排成一維的矩陣,把對應的實部虛部同樣的分別排成一維矩陣。將這三個一維矩陣合并為一個三行或者三列的矩陣,并做歸一化處理。

(4)Kohonen自組織映射網絡分類。把處理好的矩陣通過自組織競爭神經網絡進行分類,選出其中平均值最高的一組作為目標值(大目標識別)。

(5)結果分析。把選出的分類結果數據還原成矩陣形式,只選用模的矩陣。對比原始數據中目標信號元素個數S,找出準確覆蓋元素個數Y和無效的元素個數N。定義有效信息率?琢和冗余信息率?茁函數:

(6)實驗操作。首先,采用一組仿真數據進行無濾波的Kohonen網絡分類;下一步,按上述方法進行一次濾波后的Kohonen網絡分類,查看?琢和?茁的結果是否有較大的提升。根據結果表現的理想程度決定是否進行實際數據實驗驗證。

3 仿真實驗

模擬雷達實際數據的實部與虛部的模矩陣作為三維圖的高度,三維圖的另外兩維均使用單位坐標系(實際信號和此方法一致)。隨機生成一個111*111的矩陣作為草坪信號的模,人為添加四個較大的目標作為車輛信號的模。按照流程設計,首先用單一的Kohonen網絡進行分類,篩選出其中模最大的一組數據圖像,其中包含人工輸入的目標信號。

下一步,在進行自組織神經網絡信號提取之前加入均值濾波器進行濾波,再進行Kohonen網絡分類,同樣選用其中模最大的一組數據。這兩次運行可以得出表1所示結果。

表1 仿真實驗濾波前后的分類結果對比

從表1中可以看出,濾波后的有效信息率比濾波前高了約4倍,冗余信息率減少約50%,經過均值濾波的分類結果明顯比單一的自組織分類結果顯示出的目標更明確,噪聲顯然減少。

以上結果非常理想,考慮到仿真實驗的人為性因素,下面用實地采錄的兩組數據來驗證方法的可行性。

4 三維回波實際信號提取驗證實驗

采用兩組實際數據測試。第一組數據目標為四個實驗人員,雷達回波信號數據為111*121的虛數矩陣;第二組數據將四個實驗人員去掉,目標為車輛,雷達回波信號數據為96*121的虛數矩陣。

按照流程設計,首先進行單一的自組織競爭神經網絡分類,其分類結果可以看出,單一的進行Kohonen網絡分類所選出的結果已經把大部分的非目標除去,剩下的圖像中明顯還含有小部分噪聲,會對識別結果造成一定的干擾。

下一步,進行濾波后的Kohonen神經網絡分類。結合第一次的運行結果和原始圖像做對比,第二次的運行結果更為精簡和明確,圖像中基本不存在小型的信號凸起干擾。

根據之前定義的?琢和?茁來對圖像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數據和圖像均顯示這兩次試驗中,經過濾波處理的數據均比未出理過的數據所分類呈現出來的結果更精準,基本把噪聲全部去掉,該方法具有很穩定的適用性和很好的提取效果。

表2 兩組實際數據濾波前后的分類結果對比

5 結論

本文將均值濾波與神經網絡相結合用于雷達三維回波信號的特征抽取,充分發揮了這兩種方法的優勢,通過仿真實驗和對實測數據的提取,證明該方法是切實可行的。通過該方法所抽取的特征有效率信息率提高約3到4倍,冗余信息率減小約1倍,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很高的分類精度,其性能較傳統的自組織神經網絡分類器有很大提升。

【參考文獻】

[1]孟祥青.雷達目標回波信號特性分析及仿真[D].河海大學,2007.

[2]劉煥乾,胡燕,劉寶豐.基于Matlab實現的雷達回波三維顯示[C]//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探測與儀器委員會、中國氣象學會雷達氣象學委員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第三屆氣象綜合探測技術研討會分會場論文集.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探測與儀器委員會、中國氣象學會雷達氣象學委員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2009:5.

[3]查品德.毫米波雷達回波去噪與特征提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

[4]劉璇.基于無源雷達的動目標回波仿真與定位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

第5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網絡經濟;政府職能轉變;影響;意義

[中圖分類號]F045.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3)08-0137-02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人類進入了以信息產業和新興服務業為主導的網絡經濟時代。黨的十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戰略,強調“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 因此,正確認識和把握有關網絡經濟的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網絡經濟的內涵和特征

(一)網絡經濟的內涵

所謂網絡經濟是一種嶄新的經濟形式,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從狹義的角度分析,網絡經濟是專指與計算機網絡,特別是與互聯網有關的經濟。

從廣義的角度分析,網絡經濟不僅指計算機網絡中的經濟活動,還包括建立在計算機網絡基礎上的經濟活動,即與網絡有關的一切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經濟活動。它以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以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網絡產品為主要內容,以高科技為支柱,以知識和技術創新為靈魂。隨著高速、寬帶的現代信息網絡的發展和完善,人類社會的生產、流通、娛樂、教育等各種經濟與社會活動越來越多地轉移到網絡上來進行,世界范圍內的物流、資金流等蓬勃發展,從而導致網絡經濟的崛起。

(二)網絡經濟的特征

網絡經濟一經出現,就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與傳統經濟相比,網絡經濟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性。網絡經濟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原因要歸于網絡的建立,而網絡的核心就是信息。創造信息和享受信息正是我們所處時代的主要特征。托夫勒說:“如果前工業社會的財富是土地,工業社會的財富是資本,那么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的財富就是信息。誰具備了先進的信息技術,誰就能獲得更多的信息,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財富。反之亦然?!?/p>

2.虛擬性。網絡經濟不同于物理世界的金融經濟,它的突出特點是貨幣從有形走向無形,是一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虛擬經濟。在網絡經濟中,經濟活動被數字化和虛擬化,這使得買方與賣方在空間上相互分離,交易和消費在時間上相互分離,由此也導致了網絡經濟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一方面,消費者對商品的預期可能會與商品實物發生錯位;另一方面,信息交易不可逆的特征給消費者造成很大的不便。

3.全球性。這一特征又可稱為網絡經濟的開放性,是指網絡經濟打破了以往國家、地區等地域限制,發展為一種全球化的經濟形式。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使網絡經濟活動不再受時空的約束,各國間的相互依存性也空前加強,大大加快了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但正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席卷全球一樣,網絡經濟的全球性在給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挑戰。

二、網絡經濟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影響

網絡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它的興起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廣泛而根本的。在網絡經濟的沖擊下,市場信息流動速度加快,企業的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等都發生了重大變遷。為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一方面必須始終發揮引導經濟、管理經濟、調控經濟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應用現代化的手段來管理經濟,使得宏觀調控有可能利用網絡信息的導向作用對各利益主體的經濟行為加以掌控和規范,從而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網絡經濟促使政府職能定位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首先,政府必須重新審視與定位自己的職能。在網絡經濟條件下,我國政府仍然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正確認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與作用,強調市場在解決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優先性,重構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若過分強調政府作用,就會導致政府超越自己的能力,造成政策失靈的嚴重后果。

其次,政府應積極利用網絡經濟快速發展的契機,加強和改善傳統的物質基礎設施,大力建設新興的信息基礎設施,為政府職能的重心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提供技術支持。 政府只有在擁有較為健全的計算機網絡設施和信息系統、擁有較強的技術優勢的前提下,才能夠有效利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利用信息服務設施,打破時間、空間的約束,及時地對市場出現的問題進行治理,從而構建一個更高質量服務型政府。

(二)網絡經濟促使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由微觀向宏觀轉變

傳統的政府在行使經濟職能時,大都是以計劃和行政手段對市場進行干涉和管理,阻礙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市場功能難以充分有效發揮,其突出的特點是自上而下的強制性手段。這種管理方式存在諸多問題,極大降低了政府經濟運行效率,這也是當前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難題。

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政府通過網絡可以更全面、更及時地獲取信息,有效地監督各項經濟指標的運行,還可以模擬現實經濟進行模型試驗,從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經濟調控的水平。網絡平臺的建立使得政府管理不再需要處理和投遞信息的中間管理層,這不僅有利于消除官僚型組織結構的弊端,還有利于各政府部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時掌握市場信息與動態,從而制定出正確的政策法規、方案議案等,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行使方式由原來的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轉變。

(三)網絡經濟促使政府與群眾的關系更加密切

在網絡經濟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政府機構的信息系統建設得以逐步發展和完善,各級政府部門都具備了對外提供信息和應用服務的條件,這就為政府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實現多元化提供了條件。

我國政府以往提供社會服務都傾向于“一刀切”——由中央統一劃定,各級地方政府執行,而群眾作為國家主人,卻只能被動地接受,不能有效地依據自身利益與要求提出意見和建議。如今,政府拓寬了公共服務的空間,增加了溝通渠道,使得公眾可通過網絡形式參與政府的重要議題討論,保證了政府與群眾的密切聯系,極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以及決策的科學性。

三、網絡經濟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意義

(一)增強政府對經濟活動的預見性,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水平

經濟預測是政府通過搜集各種數據,對經濟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對經濟發展前景進行合理規劃的過程。對經濟的指導是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而政府的經濟指導方針和措施正確與否,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網絡經濟加快發展的趨勢下,政府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科學預測經濟發展趨勢,及時全面地掌握各類信息,為政府科學高效決策提供了保證。

(二)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我國政府傳統的組織架構可以說是一種純行政性的層級制結構,分為高層決策者、中間管理者和信息傳遞者以及基層執行者,相應的工作方式也是由上一級部署下一級的層級,導致政府機構臃腫,工作效率低下。在網絡經濟下,政府網絡系統的建立為改革傳統體制提供了契機。

在信息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的時代,提高信息傳遞和交流的速度無疑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網絡經濟時代,政府可以利用計算機和其他各種先進的設備實現辦公自動化,改變傳統行政業務流程,政府工作人員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網上和公眾對話交流,完成政府的采購與招標等等,而且還有利于各級政府部門之間在網上進行信息交換和信息資源的共享,這樣不僅精簡了行政機構,降低了服務成本,工作效率也會成倍提高。

(三)強化政府與公眾的聯系,加快了民主化進程

黨的十報告指出,社會主義的生命是人民民主。我國政府的科學決策更需要充分發揚民主。政府辦公網絡信息化的實現,為各階層人民群眾參政議政以及直接與政府互動創造了條件,有助于擴大民主、集思廣益,強化政府與公眾的聯系,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政府通過網絡實現了政務公開,為公眾與政府對話提供了廣闊空間,使公眾積極參與到政府的決策中來,并有效監督政府的各項工作,切實行使自身權利。

[參考文獻]

[1]濮小金,司志剛.網絡經濟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第6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一、網絡經濟的定義和特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經濟也逐步興起,其屬于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主要是建立在計算機網絡的條件下,可以說網絡經濟的核心內容就是現代信息技術,同時也是一種經濟形態。網絡經濟的涉及范圍較廣,除了一些通過利用網絡科學技術進行宣傳推廣、改造以及宣傳的部分傳統產業,也涉及到那些通過采用計算機技術為媒介而逐步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產業。所以說,網絡經濟沒有獨立地存在于傳統經濟模式之外,也不是一種“虛擬”形式的經濟模式,而是一種借助計算機技術為核心支撐的現代高級經濟發展模式,是建立在傳統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模式。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為我們的現代經濟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從而引領了全球經濟的大發展。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通過應用網絡來進行商業活動,從而誕生了網絡經濟。目前,全球很多國家的許多企業都已經逐步開始借助網絡來開展諸如資源整合、產品銷售以及企業管理及生產等活動。

二、網絡經濟的意義

網絡經濟不僅改變了目前的傳統經濟模式,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管理理念。隨著目前全球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幾乎已經實現了全球的全面覆蓋,這就使得信息資源變成了一種能夠實現“無國界共享、傳播以及擴散”的共享資源,這就說明網絡經濟已經為新型的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的時代特征是生產經濟逐步過渡于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所以能夠預見在未來網絡經濟必然能夠成為全球經濟的核心。除了對全球經濟的引領,網絡經濟還改變了我們的實際生活,例如交易方式以及支付方式受其影響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網絡經濟條件下,一些人的商務活動可以便捷地借助網絡就能迅速完成,大大地降低了商務活動對商務環境的依賴性,大大地降低了商業限制,明顯提高了企業的利潤,促進了企業的經濟模式改革,同時還明顯地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總之,網絡經濟為全球經濟活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三、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所產生的影響

1.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的正面影響

(1)網絡經濟明顯降低了國際經濟貿易的成本。對于傳統的國際經濟貿易模式,一般的交易過程開展要按照比較繁復的程序,這就明顯延長了實際的交易時間,從而提高了成本;但是網絡經濟可以讓人們通過一些電子商務平臺就實現了交易雙方的操作,大大地降低了實際交易過程中的成本,凸顯了綜合效益;

(2)網絡經濟可以按照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服務,這是一種新型的貿易形式。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必須要通過靈活的經營來充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這樣就能夠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而且網絡經濟能夠讓企業借助互聯網及時地了解客戶需求,這種營銷方式拉近了交易雙方的關系;

(3)網絡經濟的發展大大地打開了國際市場,使得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強度明顯提高,使得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貿易變得更加方便,同時獲得了強大的經濟效益;

(4)網絡經濟信息的及時性可以使得產品的宣傳變得更有競爭優勢,另外目前的網絡支付方式也促使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

2.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的負面影響

(1)網絡經濟明顯加大了國際經濟貿易的風險。當前的網絡經濟迅速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層出不窮,但是其一些弊端問題也不斷暴露,在實際的國際貿易開展過程中,相應的支付風險也明顯提升,從而使得國際貿易的風險性提高;

(2)目前涉及到網絡經濟的犯罪行為也逐年增加,這表明了目前基于網絡經濟下,國際貿易風險仍然較高;

(3)網絡經濟明顯導致國際經濟貿易的物流弊端逐漸暴露,物流屬于網絡經濟下的國際貿易形式的基礎,而目前我國的物流體系沒有發展完善,極大地影響了貿易開展的速度以及質量等,不能充分滿足國際貿易的實際發展需要;

(4)在網絡經濟不斷發展的環境中,盡管我國的國際貿易規模等不斷發展,但是具備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方面的專業性人才缺乏,無法滿足目前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結束語

總之,在當前網絡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發展進程不斷加強,以網絡科技為核心的電子商務不斷興起,可以說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國際競爭力的標志。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加強對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使我國在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主動地位,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經濟貿易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麗峰.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14):147-148.

[2]蘆笑丹.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及我國對策[J].貴州農村金融,2011(9):12-13.

[3]張楊,王櫟,張艷菁.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和對策[J].現代商業,2012(36):92-93.

第7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然而,人們震驚地看到:科學家在短短的年代中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上給予了世界一個因特網絡,給予了網絡經濟的運作平臺,網絡經濟如此迅猛地在全球展開,然而經濟學家卻還沒有來得及對其進行那怕是粗淺的研討!這便是我們選擇這一課題的意義與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在實證調研方面,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從1999年開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傳播政策研究中心啟動“全球互聯網項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中國互聯網中心CNNIC自1997年起開展互聯網調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調查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中心從1999年夏天開始準備加入“全球互聯網項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長沙實施了問卷調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會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個前言與五部分內容,前言是對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約定與說明;第一部分“世紀之交:互聯網引致網絡經濟”;第二部分“石破天驚:互聯網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聯共享:認識網絡經濟新本質”;第四部分“論道經邦:點解網絡經濟面臨的難題與對應措施”;第五部分“傳承經典:網絡經濟對傳統經濟理論挑戰探微”。

“互聯網”、“網絡”概念,無疑是世紀之交的第一關鍵詞。迄今為止,互聯網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種事件無法比擬的。它是空間拓展遠遠超越時間的一個典范。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數為8700萬,上網計算機達到3630萬臺,躋身于世界第二網絡大國。全世界億萬個終端同在一個互聯網上傳遞交流信息、運作種種事務,剎時間,前所未有的網絡企業、電子商務、網上銷售、網絡教育、電子貨幣、網上資訊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聯網上展現,形成一種基于國際互聯網的壯觀經濟現象,真可謂石破天驚。網絡如此快捷地結緣經濟,新的網絡經濟現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開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務模式、新的經濟機制如此快捷地被創造出來。在15世紀,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長僅0.1%,在此后5個世紀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紀下半葉接近3%,而2000年美國在這一年就上升22%。這就是信息經濟、網絡經濟時代的輝煌,就是計算機網絡時代的輝煌!事實上,世界正在進行一場計算機網絡經濟革命,這場革命給予了每個國家、每個區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一個千載難逢的挑戰與機會。盡管經歷了世紀之初網絡經濟的“寒夜”,但如今網絡經濟的輝煌再次閃耀。

網絡經濟之所以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其根源在于國際互聯網的革命性意義,那么它究竟給予我們何等昭示?第一,互聯網絡顯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一個虛擬而又真實的世界,一個嶄新的統一的網絡國際社會,大體可以從以下9個方面理解網絡的神奇:無差別化,數字化,互聯實時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資源共享化,虛擬化,高速化,全球一體化,綜合化。第二,基于這樣的特征,它最終將成為帶動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新引擎,它曾經創造了這樣的奇跡,而今經歷了重新融合后的網絡經濟正在創造新的奇跡。第三,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國際互聯網絡及其網絡經濟,之所以說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為重要的產業革命事件,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來透視它震撼全球的影響力:一是它的影響廣度,它幾乎布線于全世界各個角落;二是它的影響深度,它在微觀上改變著人類行為各個方面,在宏觀上改變著現行社會體制、結構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三是它的影響速度;四是它的影響長久度。第四,基于當代計算機、光纜通訊技術之上的網絡經濟,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為偉大的產業革命,它事實上已經構成第三次產業的科技基礎。幾乎可以說,正是網絡經濟的出現與形成,使得自上個世紀初葉出現的三次產業分化真正完成。可以預料,扎根于新技術基礎之上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將前程似錦。第五,互聯網產生的信息服務社會。如果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資本社會,那么互聯網產生的則是信息服務社會,或者說是信息社會。正是互聯網產生的上述革命性意義,它給予了互聯網絡下的新經濟獲得新的本質,或者說發生著本質性嬗變。第一,一種嶄新的網絡企業誕生。所謂網絡企業,是互聯于因特網絡中的各類企業,是由于網絡經濟拉動起來的企業系統。在網絡經濟中的企業,已經可以完全實現:“無論你在天涯海角,企業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網絡企業為基礎迅速形成網絡經濟,網絡經濟由于互聯網的特征而有力地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網絡企業的誕生,大量網上經濟活動的涌現,從而形成了一種史無前例的“網絡經濟”現象。所謂網絡經濟,是指建立在由現代通訊網絡、電子計算機網絡所形成的信息網絡基礎之上的一切經濟活動,即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發生的經濟行為以及網絡的上游、下游經濟活動。第三,比之傳統經濟,網絡經濟具有如下新的本質:它是人本經濟,它是和諧經濟,它是可持續經濟,它是低成本經濟,它是互惠經濟,它是一體化經濟。第四,在這個新興的經濟體系中,智慧資本、知識資本最終獲得了自己的歷史地位。因為,知識經濟時代價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點在于智慧勞動。第五,在計算機與互聯網的平臺上,體現不出人們的社會差別(階層、民族、區域、地位、性別、身份、年齡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時空界限,將勞動者之間的差別簡化為人們能力的差別,簡化為人們利用自己的知識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價值、服務企業的差別。這便為勞動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無拘無束的時空,就是說,勞動者邁向自主勞動的路途坦蕩。第六,網絡經濟的發展,將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次上打造出新的經濟機制,而且最終會形成一整套與新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新機制系統。

基于以上對互聯網及其引致的網絡經濟的探討,我們對網絡經濟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是,目前網絡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很多,處境也是十分困難的。本研究論文中,作者對其中最為緊要的幾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應對策略或者政策建議。第一,作者告誡,網絡經濟發展到今天,如果想減少市場的盲目性帶來的損失,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必需也必須介入了。必須制定給網絡經濟基礎產業中的每一塊均衡發展的政策,也就是說,政府應該通過政策來調節網絡經濟豐厚利潤與趕超利潤的分配。第二,針對我國大批網絡企業不能贏利的根源,作者強調,網絡信息產品的商品化是關鍵,為此建議:對信息、網絡產品要區別對待。軟件、專用信息、經過研究加工過的信息,必須將其產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給出產品的邊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獨有性。而對公眾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產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強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眾信息為平臺,提高點擊率即贏得人氣后,再以廣告銷售、網上產品銷售為盈利點。第三,互聯網經濟決不是一個產業的“專利”,不是技術的副產品,更不是個別產業部門的特權?;ヂ摼W將引發各行各業的變革,因為必須明確認識到,發展網絡經濟必須發揮傳統產業的作用,只有當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了,網絡經濟才找到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第四,雖然網絡經濟是一種創新經濟,但決不能忽視自身的創新,而且網絡經濟的生命就在于不斷創新。第五,作者還對新近發表的“第1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若干重要數據進行了解讀,并藉此給出了若干政策建議。比如,加快農村與西部互聯網絡的發展,政策要傾斜;對.CN域名的開發戰略要再認識;要加強對網絡安全的關注,加強研究投入;提高對網絡信息利用的深度;網絡企業要以誠信取勝。

第8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飛速發展的網絡經濟需要應對日新月異的商業模式變革。互聯網的本質是聚合、交流與分享,正是基于這一本質,網絡經濟自起步以來就不乏強勁的活力與創新力。在市場作用力的推動下,網絡經濟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且集中體現出幾大特征。

“注意力經濟”和“創意經濟”是網絡經濟商業模式變革最重要的兩大特征。在當今網絡時代,時間和有效用戶量是最重要的稀缺資源。如何瞬間吸引更多用戶的眼球并“黏住”用戶,成為當前網絡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從早期的門戶、搜索類網站到方興未艾的電子商務、微博,再到LBS和團購,技術和商業模式永無止境的創新是網絡經濟產業的生命線。

在互聯網世界,“免費”能夠盛行的原因在于:免費客戶能帶來流量,流量創造價值,從而吸引付費客戶加入,由此,“禮品經濟”便應運而生?!岸Y品經濟”是將網絡廣告、免費禮品和營銷結合起來,針對特定人群發特定廣告,并且配以多元化的用戶體驗和社區口碑來引導客戶購買產品。

由于工作與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時間呈現“碎片化”傾向?!拔r代”的特征要求互聯網從業者處理好如何滿足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快餐式消費的需求。另外,“眾包”也是網絡經濟商業模式變革的特征之一,即借助大眾的智慧進行協作生產。蘋果的開放平臺、維基百科、開源軟件以及其他眾多企業的設計平臺等,都是“眾包”模式。事實證明,“眾包”的確很受網友青睞。2007年,蘋果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只有0.3%,自推出開放平臺后,2009年其市場占有率一躍至16.6%。

網絡經濟商業模式變革的另一個特征是“跨界滲透與融合”。信息技術的黏合劑使產業間的界限變得模糊,技術間的相互滲透不僅更加容易,也顯得更為必要。例如,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崛起,以及電信運營商向移動支付領域的轉型,使銀行的傳統核心業務支付領域面臨威脅。

第9篇:網絡經濟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網絡經濟特點原則

網絡經濟就是指以Internet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網絡融入經濟活動當中之后,所帶來的高效率的經濟運行態勢。要認清網絡經濟作為一個經濟形態的內涵就需要把網絡時代的特征和前網絡時代相區別,只有從這個比較當中才能發現網絡經濟的深刻含義。

一、網絡經濟的特點

1、網絡經濟是充分信息的經濟

任何事物都有表征它的相應信息,不論這些信息是外在的還是內含的,如果不經過整理和提煉,則以雜亂的方式存在著,并不利于人們認識和掌握。人們要獲取事物的信息就需要總結、提煉和傳遞。在網絡經濟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飛躍,為改變這種情況提供了技術基礎,技術迅速傳播和對經濟活動的全方位滲透使得人們的信息能力空前提高,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成本極大降低。這樣就把我們的經濟帶入了充分信息狀態。

2、網絡經濟是信息的累積、序化與整合

充分信息是一種狀態,是趨向于完全的信息的發掘和反映。但是信息的充分并不直接代表信息的有序組合,并不必然產生人們對信息利用效率的提高,并不必然對應著信息價值在經濟活動中的實現。簡單的信息堆積是沒有意義的,要讓網絡中流淌的信息發揮作用,體現價值,就必須把網絡上積聚的大量信息進行整合、排序,以便能夠為生產生活有效服務,這樣網絡經濟的生命力和意義才能體現出來。

3、網絡經濟是“標準”與“規則”經濟

網絡經濟是不同信息主體的有序聯合,各個主體之間要通過網絡進行順暢的信息傳遞與成功地聯合協作,并且實現經濟功能則要求:

第一,必須遵循統一的或者稱為一致的技術標準。因為只有在統一的標準下,各個信息源所提供和發出的信息才能被網絡所接納,才能被其他網絡主體所接收。而不符合統一的技術標準的信息就會被排斥在網絡之外。

第二,遵循統一的信用規則。網絡中信息傳遞上的統一標準是網絡主體在技術上一致性的表現。在經濟活動中,各主體的活動必須是一種符合統一信用規則的行為,這是網絡主體在經濟活動中一致性的表現。

4、網絡經濟是非排他的共享經濟

網絡為信息的大量匯聚提供了一個平臺,所以人們有可能把自己占有的信息資產上傳到網絡上。眾多的信息源發出的信息匯聚到網絡上就形成了巨大無比的信息庫,在這里信息是所有的網絡參與者共有的。從信息使用的技術角度來看,通過網絡這個巨大的信息平臺上,人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非競爭、非排他地瀏覽和使用信息。由于技術的發展和網絡設施的容納能力的增強,還有網絡所形成的服務能力的增強,這一點正在實現。在網絡設施還不夠強大的時候,也會發生網路的擁擠,但是這種網絡世界中的對別人使用的排斥度要大大小于現實的物質產品。

5、網絡經濟是快節奏經濟

當網絡融入經濟生活中的時候,人們利用網絡可以以接近于實時的速度傳遞信息,信息運行的時間耗費可以看做零,信息傳遞“零時滯”。應用網絡的信息傳遞,時間的耗費不會發生在信息流的運動上,經濟活動的時間耗費只會出現在物流的運動和人們在發出信息前的思考和決策上。

6、網絡經濟是互動經濟

網絡作為巨大的信息平臺,含括了眾多的主體。每個主體都是網絡中的一個端點,每個端點實際上就是一個信息源,都在搜尋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發出表達自身要求的信息。因為信息主體之間為達成一定的經濟契約而相互關聯,所以這種信息傳輸會對其他主體的行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信息主體之間依據對方的信息表達,進行反饋行動,這就形成互動。

7、網絡經濟是全球化經濟

網絡使不同的信息主體之間的距離和時間都趨近于零。網絡克服了信息傳遞上的物理距離,使不同地點之間的地理距離的遠近變得無關緊要,把空間因素的對經濟活動的制約降低到最小限度。網絡又克服了信息傳遞上的時間約束,把遠距離的信息交流的時滯降到最低。這正是網絡所具有的強大的信息傳遞能力的體現。另外由于網絡的強大的信息容納能力,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經濟活動以及其他活動涵括進來,這樣就把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這種全球化趨勢在前網絡時代是不可能出現的。

二、網絡經濟的重要原則

網絡經濟有著與傳統經濟迥然不同的特征、原理和規律。在網絡經濟中,企業必須順應環境的變化,采取全新的競爭原則和競爭策略,方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1、主流化原則:在網絡經濟中,最初建立數字產品和基礎設施的費用很大,繼續擴張的成本卻很小,由此產生了新的規模經濟。而且,每生產一個產品,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企業從生產中獲得了經驗,不斷改進生產流程和技術方法,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一些。因此,爭奪市場份額或爭奪顧客,對企業來說是取得競爭優勢的必由之徑。主流化原則可以推廣為:企業降低價格、鎖定特定的用戶群,發展長遠的顧客。

2、個人市場原則:在傳統經濟中,通行以全體顧客為對象的大批量生產、大眾化銷售方式。在網絡經濟中,出現了“柔性生產”技術。由于互聯網的互動作用,企業易于了解消費者的個人偏好,可以借助于網絡和計算機,適應個人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或服務。

3、特定化原則:與個人市場原則密切相關的是特定化原則,即挖掘個人市場,然后瞄準市場中某類特定顧客。公司必須首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個人習慣、偏好和品味,據此生產出符合個人需要的產品。然后,公司找出同類型的大量潛在客戶,把他們視作一個獨立的群體,向他們出售產品(服務)。為了吸引特定顧客的注意力,公司應迎合他們共同的人生經歷、價值觀念和興趣愛好,創造一個虛擬社會,喚起一種社區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选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最新国产大片高清视频 |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 神马最新午夜限制片 | 国产亚洲精品影达达兔 | 欧美亚洲免费久久久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 五月色婷婷综合开心网亚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捅视频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免费观看的毛片手机视频 | 欧美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网| 国产福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看 | 性做久久久久久 | 国产成年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在线网址 | 国产a国产片 | 老司机午夜在线视频免费观 | 美女毛片儿 | 女人把腿劈开让男人桶的网站 | 久久久免费观成人影院 | 国产成人a福利在线观看 | 午夜大片免费男女爽爽影院久久 | 亚洲综合p |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高清 | 久久99爱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看片中文字幕不卡 | 日美三级 | 亚洲天堂毛片 | 国产亚洲一区在线 | 成年人免费视频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 日韩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