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化學實驗基礎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實驗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福建省晉江市新僑中學 洪永健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驗證化學知識的主要標準,是學生獲取經驗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自主建構化學觀念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中學化學教學正由“重知識傳授”逐漸向“重觀念建構”轉變,即課堂教學不但要傳授事實性基礎知識,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和發展觀念的能力。實驗探究最大的優勢: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形成和發展,自主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在實驗復習中,要善于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儲備,巧設實驗情境,以實驗為載體引出驅動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自主分析、自主歸納、自主解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到知識的發生和發展變化過程,自主建構化學基本觀念。本文以“NaOH變質再探究”為例,具體闡述在初中化學實驗復習中如何設計觀念建構教學。

一、教學設計思路

宋心琦教授認為:教育最終讓學生受益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影響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學科思想觀念。學生能否牢固、準確、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學觀念,應當是中學化學教學的第一目標。化學觀念引領下的實驗復習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化學基礎知識和實驗基本技能的掌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復習課煥發新的活力。在初中化學實驗總復習時,為更好地整合實驗探究和酸、堿、鹽的知識網絡,筆者設計了“NaOH變質再探究”教學內容,通過實驗探究和觀念建構兩條主線進行設計和教學,以探究NaOH變質的相關問題為明線,以建構變化觀、分類觀、實驗觀、微粒觀、價值觀、定量觀等化學觀念為暗線,雙管齊下統領整節課堂。

在實驗探究設計中,緊緊圍繞NaOH溶液變質引導學生提出相關問題:①如何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②如何檢驗NaOH溶液的變質程度?③部分變質NaOH溶液中的雜質如何除去?④如何測定NaOH的變質程度?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大量思考、討論,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自主進行合作探究、自我評價、自我完善。學生在一系列問題的驅動下主動探究,在經歷一次次科學探究體驗的同時,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觀念的有效建構需要學生在真實、有深度、有挑戰性的情境中,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通過參與具有驅動性的問題和活動,主動與同學合作去探究和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和隱藏在知識背后的重要思想和觀念。基于觀念建構的教學設計就要注意情境設計、問題設計和小組活動設計的融合。要根據學生的現有學力,不斷打磨、搭建問題支架,提出的問題要層層深入、層次鮮明,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主動深入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和建構觀念。

二、教學設計方案

1.復習引入。

【情境創設】在化學實驗會考做“酸與堿的性質”實驗時,有少數學生發現往預先滴了無色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時,除了看到紅色溶液逐漸褪去外,還看到試管中出現少量氣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異常現象”呢?

【實物展示】一瓶久置的NaOH試劑瓶,讓學生觀察瓶口的白色固體。

【趣味實驗】CO2與NaOH溶液反應使氣球脹大。

【引導小結】NaOH溶液會吸收空氣中的CO2而變質生成Na2CO3。

設計意圖:通過實事實物、趣味實驗引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喚起其對學過知識的回憶,促進對“物質變化觀”的建構。

2.探究活動1:如何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

【教師提問】我們知道,NaOH溶液容易吸收CO2而變質,那如何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問題的關鍵是要檢驗什么物質(或什么離子)的存在?

【學生活動】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①加鹽酸,觀察是否產生氣泡;②加Ca(OH)2溶液,觀察是否出現沉淀;③加CaCl2溶液,觀察是否出現沉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探究實驗的關鍵:檢驗是否有Na2CO3的存在,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利用碳酸鹽的性質來解決問題。通過交流討論和設計方案可幫助學生建構變化觀、分類觀、微粒觀和實驗觀。

3.探究活動2:如何檢驗NaOH溶液的變質程度?

【教師追問】如果有變質,那是完全變質,還是部分變質?完全變質與部分變質的物質成分有什么不同?這個實驗的關鍵地方是檢驗什么物質(或什么離子)的存在?

【學生活動】交流討論,提出方案,修改、完善方案,最后確定:先加入足量中性的CaCl2溶液,以除去影響檢驗NaOH存在的Na2CO3,過濾后,取濾液再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觀察是否有變紅色(或CuSO4、FeCl3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設計意圖: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其思維處于興奮狀態。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的問題,關鍵處不同。在利用物質性質證明物質存在時,要全面考慮,不可片面下結論。讓學生體會到很多探究實驗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要多步進行的,學生的微粒觀、實驗觀就在體驗中形成。

4.探究活動3:部分變質的NaOH溶液中雜質如何除去?

【教師設疑】生活中很多東西變質后就失去了使用價值,溶液部分變質后就都沒有用了嗎?怎樣才能把變質生成的Na2CO3除去?

【教師啟示】除雜時應遵循“不增、不減、可行、易分”原則。

【布置任務】從鹽酸、CaCl2、Ca(OH)2中選取可行物質進行除雜,說出實驗操作方法。

【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鹽酸、CaCl2不可用的原因,完整、規范說出除雜操作過程。

設計意圖:“部分變質的溶液是否像生活中許多變質的東西一樣失去使用價值呢?”這種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追問,可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接下來學雜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就會興趣高漲,效果好,同時學會充分利用資源,節約資源,培養學生正確的化學價值觀。

5.探究活動4:如何測定NaOH的變質程度?

【布置任務】工業燒堿(NaOH)具有較好的殺菌消毒作用且廉價易得,但工業燒堿若保存不當容易變質而混有碳酸鈉。某化學學習小組同學圍繞工業燒堿樣品純度測定問題,展開了討論與探究。

(1)利用Na2CO3與稀H2SO4反應產生CO2,通過CO2 質量的測定,確定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從而計算出樣品純度。實驗設計如下圖所示(固定裝置省略)。

第一,反應前,應先關閉彈簧夾c,打開彈簧夾a、b,通入過量的空氣,以排盡裝置A、B、C中含有的______;反應結束后,為讓產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被裝置D吸收,應關閉彈簧夾______,打開彈簧夾______(選填“a”、“ b”或“ c”),繼續通入足量的空氣。

第二,裝置C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若沒有安裝裝置C,則測得工業燒堿的純度將______(選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第三,寫出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任寫一個)。

(2)利用Na2CO3與CaCl2反應生成CaCO3沉淀,通過測定沉淀質量,確定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從而計算出樣品純度。該實驗中CaCl2溶液要過量的原因是 。充分反應后,要經過_______(填操作名稱)、洗滌、烘干、稱量,得到CaCO3沉淀的質量。利用沉淀法來測量樣品純度還可選擇以下 _______試劑(填序號)。

A.NaCl B.Ca(OH)2 C.Ba(OH)2 D.CuSO4

【學生活動】讀題、審題,交流討論探究目的、探究方法、探究流程。

【教師點評】要測定變質NaOH中各成分的含量,通常選用能與Na2CO3反應生成氣體或沉淀的物質來實驗,通過測定氣體或沉淀的質量來計算Na2CO3的含量,從而得出NaOH的含量。

設計意圖:別出心裁的引導過程,螺旋上升、定性到定量的驅動問題設計,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入定量觀,為初高中銜接打下一定的基礎。

三、教學設計反思

1.有關酸、堿、鹽知識網絡的建構是教學難點,也是重點,多數學生在理解、應用、建構知識體系時出現困難。本節課巧設實驗探究情境,充分整合了實驗探究和酸、堿、鹽知識,在探究有關NaOH變質問題時,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有效整合、應用進去了,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自然、高效地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應用,自主建構化學基本觀念。

2.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是知識的建構,還是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討論,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中只是及時點撥、引導與鼓勵,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大大增強,氣氛活躍,效果良好,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

3.不足之處:本節實驗復習課牽涉的知識點多,實驗探究能力要求高,少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合作探究無法開展;受課堂時間影響,定量測定NaOH變質程度的探究、分析無法深入,讓學生很好地建構定量觀的意圖不能較好實現。

4.觀念是在大量的事實、概念、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提煉出來的一種總觀性的認識。觀念建構不是一個簡單被告知、強加的過程,而是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以及在反思、評價活動中感悟自省而逐步達成,即觀念需要在教師的價值引導與學生的自主建構中形成。隨意創設沒內涵、沒層次、沒價值的問題、情境和活動是很難讓學生深入理解、概括提煉知識,很難讓學生建構出有價值、有深遠影響的化學觀念。幫助學生建構化學基本觀念需要教師精心創設驅動性或開放性問題、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富有吸引力的探究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思索、深入理解,在化學知識不斷豐富和反復提煉概括中逐步建構化學基本觀念。要從事實性知識提煉成化學觀念,絕非是在大腦中堆積大量事實性知識就可以形成的,也絕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把教學活動設計與觀念的建構緊密聯系起來,需要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積極參與。教師在基于觀念建構的教學中采取的教學策略及據此所展開的教學活動應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5.李嘉誠曾說過,“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在化學復習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以學科觀念來豐富認知結構,讓化學課堂教學“返璞歸真”。

參考文獻:

[1]宋心琦,胡美玲.對中學化學的主要任務和教材改革的看法[J].化學教育,2001,(9).

[2]李小靜.將學科觀念的培養貫穿于教學設計之中[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12).

[3]畢華林,盧巍.化學基本觀念的內涵及其教學價值[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6).

第2篇: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知識可視化;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5)07-0002-0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7.001

當今世界,人們處于被視覺信息包圍的時空中。現代視覺環境不斷改變著人們的認知模式,原先由文字承載的人們的感知和經驗正在越來越多地被用圖像、圖形、圖表、視頻、動畫等可視化的方式表達和傳播。2006年,美國學者米歇爾(Mitchell,W.J.T)說:人類歷史中正在發生一個重要轉向――圖像的轉向(W.J.T米歇爾,2006)。[1]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知識可視化研究,并迅速對教學產生了影響。

一、知識可視化的定義和理論基礎

1. 知識可視化的定義

知識可視化的定義最早出現于2004年。瑞士盧加諾大學的馬丁?愛普(Eppler,M. J.)和雷莫?布克哈德(Burkard,R. A.)在他們共同編寫的《知識可視化:一個新的學科及其應用領域》中首次定義知識可視化的概念,他們認為:“一般來說,知識可視化領域研究的是視覺表征在改善兩個或兩個以上人之間知識創造和傳遞中的應用。這樣一來,知識可視化是指所有可以用來建構和傳遞復雜見解的圖解手段(Eppler & Burkhard,2004)”。[2]他們將“視覺表征”概括為6種類型:啟發式草圖,在小組間產生新的見解;概念圖,結構化信息并展示其關系;視覺隱喻,映射抽象數據使其易于理解;知識動畫,動態的、交互的可視化技術;知識地圖,結構化專家知識并提供導航;科學圖標,可視化知識域(Eppler & Burkhard,2004)。[3]任悅(2007)認為“視覺表征”,是指“將抽象化、概念化的東西以視覺化的方式再現和表述。”[4]常用的視覺表征形式有:圖像、圖形、圖表、視頻、動畫等。

2009年,趙國慶在對馬丁?愛普等2004定義進行深入分析后,給出了知識可視化定義的新表述:知識可視化是研究如何應用視覺表征改進兩個或兩個以上人之間復雜知識創造與傳遞的學科。[5]強調了知識可視化是一門學科和研究領域、知識可視化主要應用于復雜知識創造與傳遞,認為簡單知識僅僅依靠語言文字就能傳達,沒有借助知識可視化技術的必要。

2013年,馬丁?愛普在接受趙慧臣和王淑艷專訪時,對知識可視化做出了更簡潔明確的說明:知識可視化指應用視覺表征手段,促進群體知識的創造和傳播(趙慧臣,王淑艷,2014)。[6]

從教學應用的角度看,知識可視化的實質是將抽象的知識、概念及過程以圖解的手段表示出來,形成能夠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視覺表征,從而促進學習的發生、知識的傳播和創新。

2.知識可視化的理論基礎

知識可視化的理論基礎之一是雙重編碼理論。雙重編碼理論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同時以視覺形式和語言形式呈現信息能夠增加記憶和識別。該理論于1986年由佩維奧(Paivio,A.)提出,該理論設想有兩個認知子系統,一個專門用于表征和處理非語言對象如表象,另一個則專門用于處理語言對象。佩維奧指出:人類的認知是獨特的,它在同時處理語言和非語言對象時非常特別。語言系統直接處理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同時充當非語言對象、事件和行為的符號功能,任何的表征理論都必須符合這一二重性(趙國慶,黃榮懷,陸志堅,2005)[7]。

佩維奧做過的一個試驗發現,如果給被試以很快的速度呈現一系列的圖畫或字詞,那么被試回憶出來的圖畫的數目遠多于字詞的數目,這個試驗說明,表象的信息加工具有一定的優勢。也就是說,大腦對于形象材料的記憶效果和記憶速度要好于語義記憶的效果和速度。佩維奧還假定有兩個不同類型的表征單元:imagens和logogens,imagens用于表征心理圖像,logogens用于表征語言實體。imagens是以關聯和層次的形式組織的,而logogens是以部分整體關系組織的。雙重編碼理論定義了三種類型的加工:⑴表征性的,語言和非語言表征的直接激活;⑵調用性的,通過非語言系統激活語言系統或反過來通過語言系統激活非語言系統;⑶聯合加工,在語言系統內部或非語言系統內部的表征的激活。一個任務可能需要三種加工中的一種或全部。從雙重編碼理論可以看出,知識可視化將知識以圖解的方式表示出來,為基于語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輔助和補充,大大降低了語言通道的認知負荷,加速了思維的發生(趙國慶,黃榮懷,陸志堅,2005)。”[8]

馬丁?愛普還指出:視覺空間推理、適應性結構化等也是知識可視化研究的理論支持(趙慧臣,王淑艷,2014)。[9]

知識可視化是在科學計算可視化、數據可視化、信息可視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研究領域,其理論基礎的研究還不是很充分,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知識可視化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視覺表征、知識傳播與創新,涉及人際間知識的傳遞和建構,因此,已有的學習理論、傳播理論、腦科學理論等在探討知識可視化理論基礎時也可資借鑒。

二、知識可視化在教學中的應用

1. 知識可視化教學應用的普適性

知識可視化領域研究的是視覺表征在改善群體間知識創造和傳遞中的應用。知識可視化的目標在于傳播知識,并幫助他人正確地重構、記憶和應用知識,由此可見,知識可視化的教學應用具有普適性,并不只限于特殊的學科或領域。

知識可視化幾乎可以應用在所有學科的教學中,王淑芬(2014)認為:傳統課堂中師生對世界感知和經驗的積累以文字為主的時代一去不返,而以視覺圖像為主導的信息時代勢不可擋,單通道的文化傳播正在被多通道的信息交互所替代。知識可視化將促進課堂教學范式由傳統向現代轉變,并體現在教學內容視覺化呈現、教學方式視覺化表達、教學情境視覺化創設和解決問題視覺化建構等方面。[19]

2014年馬丁?愛普談到知識可視化在教學中的應用時說:“知識可視化的優勢可體現在社會、情感和認知三方面。在社會方面,它有助于推動知識在生產者和學習者之間的傳播;在情感方面,它有助于從文化情感層面促進知識創新和遷移;在認知方面,它有助于促進學習者記憶、應用新知識。對教學而言,借助可視化手段的幫助,教師和學生可更輕松、更快捷地傳播、共享知識(趙慧臣,王淑艷,2014)。”[11]

Gianquinto和Rodd則認為,可視化是“認知和情感”。Gianquinto指出,視覺體驗和想象可以生發性情,形成可視化的意念并構成知識。Rodd指出,性情并不局限于認知的本質,它包含情感的因素(或情感和知覺的關系)。因此,性情是受情感影響的,它基于圖形的可視化(王淑芬,2014)。[12]

這樣看來,知識可視化的教學應用的普適性就十分明顯了,在運用知識可視化進行知識傳播時,可以借助視覺表征作為語言文本的補充,深化對語言文本的認識;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視覺表征形式,促進知識的創新、傳播和共享,還可以從文化和情感層面促進知識的傳播和創新。

2. 知識可視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1)已有研究

知識可視化思想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由來已久,但作為特定的研究領域則剛剛起步。介于此,筆者以知識可視化的核心概念“視覺表征”和“初中化學”為題名或關鍵詞,在萬方數據庫進行精確匹配搜索,剔除其中不是涉及初中化學教學的論文,所得數據列表如下:

對所得論文進行梳理,可以發現:

思維導圖的研究相對最多。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從教師的角度和學生的角度論證了思維導圖既是一種好的教學策略又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使用主要是:設計導學案,提高預習效率;整合知識,簡化板書;建構知識網絡,提高復習效率;用于化學探究,培養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等。但張麗(2012)在其碩士論文中提到,思維導圖“對不同層次學生影響不同,對不同化學知識內容的教學影響效果不同。”[13]孫婷(2014)也提到思維導圖教學策略“要與其他策略相結合。”

概念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在于概念教學和化學知識的復習。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使用概念圖,概念圖只適合用于概念較為集中的知識領域。

動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兩大方面:揭示物質的微觀結構、反應的微觀實質,幫助學生想象和理解微觀世界;演示可能發生意外的錯誤操作,幫助學生強化正確的操作。

圖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在于創設情境、發散思維和學生實驗前的實驗裝置圖教學。

圖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在于濃縮課本知識,便于學生對比、辨析和記憶。

這些研究表明,化學教學中的視覺表征主要有思維導圖、概念圖、動畫、圖像、圖表等形式,許多教師會在化學教學中采用圖像、圖形、圖表、視頻、動畫等輔助教學,基于化學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實驗、實物模型等也在化學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中,對思維導圖和概念圖的研究相對比較深入,但通常缺乏從知識可視化角度對以上教學策略的深入剖析和認識。知識可視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2)筆者的嘗試

在對知識可視化的定義、理論基礎和應用現狀有了初步了解后,筆者開展了知識可視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教學實踐。

開學第一節課,筆者對所教班級進行了“大腦半球優勢”和“學習感覺偏好”的問卷調查,并將數據用excel進行處理,得出對應的餅圖和柱形圖。發現學生中大腦雙側平衡和右半球優勢的占絕大多數,視覺偏好和觸覺偏好的學生人數也是最多的。針對這樣的學生現狀,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可視化的教學策略。

剛開學時,講的知識較少,課后沒有作業,筆者將思維導圖介紹給學生,說明用途、教給畫法。課堂上或討論、或實驗,課后學生用思維導圖整理筆記并上交,教師利用課間逐個點評,為學生熟練使用思維導圖復習打下基礎。筆者曾在課堂上嘗試手繪思維導圖作為板書,學生熱情不高,訪談中學生說:還是課后畫好,課堂上要畫要寫,還要換不同顏色的筆,比較麻煩,而且在筆記本上畫容易受原本格子的限制,不利于畫面的布局。因而在使用了一節課后停止。之后的教學中主要用于單元復習。每一章講完后,在周五的課上討論決定本章思維導圖的框架,學生利用周末完成,周一的課上簡單點評,并評出最佳的3~4幅作品給予獎勵,然后隨堂檢測復習效果。這樣的處理,學生反映良好,說:復習課再也不那么枯燥了;自己也知道化學該怎么去復習了;復習的時候也不那么容易分心了,竟然能連續三個小時集中精力完成思維導圖,覺得很不可思議;內容集中到一張紙上,查找和記憶都方便多了。但也有學生一直不習慣使用,他們認為自己沒有畫畫的天賦,畫得不好看,而且至少要換三種顏色的筆來寫很煩,還有個別學生認為再畫一遍跟重抄筆記沒有區別,因而不愿意使用。

概念圖的使用主要是在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和第六章“溶解現象”中,這兩章概念比較集中,概念圖能很好地向學生展示概念的來龍去脈和概念之間的關系。新授課時使用是在學生概念形成后,用小概念圖幫助學生將概念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復習時再引導學生將小概念圖組合成大概念圖,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相對于自己畫概念圖,學生更喜歡填空,他們認為,自己畫的不如老師利用軟件設計的美觀,填空的概念圖使用很方便。

動畫、圖片、漫畫、實物模型在微觀知識的講授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動畫可以揭示電子的得失和化學反應的實質;原子結構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元素的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有關”;漫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氯化鈉的形成,學生還可以利用自己想象的漫畫記憶元素化合價;實物模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O2和CO2 結構的不同,從而知道雖然都有“O2”,但是意義大不相同。

化學實驗,尤其是對比實驗在“身邊的物質”的教學過程中功不可沒,通過實驗的對比,學生很容易得出正確的結論。如用石蕊浸泡的紙花進行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引導學生得出“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變紅”的結論,比教師費力地去強調效果好得多。

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表格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大有用武之地:①對比數據,利于概念的形成。如講授元素的定義時,可用表格列舉三種氫原子和兩種碳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根據數據學生容易得出“元素是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結論,便于概念的理解。②縱橫對比,辨析概念。如元素和原子,通過列表能清楚地向學生展現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系。③濃縮要點,簡化筆記。如講授“常見的堿”的內容時,對于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研究都是從俗稱、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幾個角度去進行的,教學中筆者對課本上的表格進行了改進、豐富,將相關的知識全部濃縮于一張表格中,便于學生比較和記憶。④復習時歸納相近知識,便于發現規律。如二氧化碳、氧氣、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有相似之處,也有一定要區分的特別之處,可將其歸納在一張表格中,便于學生發現其中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選擇的規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

三、對基于知識可視化的教學策略的思考

腦科學的研究表明:人類種族的成功可以部分歸因于腦對新鮮刺激的持續不斷的興趣和好奇,當新鮮刺激出現時,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會暫停所有不必要的活動,將注意力高度集中,以便及時采取行動;反之,相同的或可預期的刺激反復出現,腦對環境刺激的興趣就會降低,隨即轉向其他新穎刺激,這就是常說的注意力分散。

2011版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得到發展。

筆者認為,知識可視化的提出,順應了信息時代的發展對知識傳播和創造方式改變的需求。視覺表征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精細化分析為豐富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的內涵和教學范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途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深入研究:(1)根據知識的不同類別,研究相應的視覺表征。(2)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研究相應的視覺表征。(3)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研究相應的視覺表征。同時,在以上研究中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實驗,盡可能多的獲得質性的或量化的證據,用證據來得出結論。

參考文獻

[1] (美)米歇爾著.陳永國,等譯.圖像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

[2] Eppler,M. J. & Burkard,R.A.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Towards a New Discipline and its Fields of Application,ICA Working Paper #2/2004[R]. University of Lugano,Lugano,2004

[3] 任悅.數字時代視覺表征的變化[J].國際新聞界,2007,(2)

[4] 趙國慶. 知識可視化2004定義的分析與修訂[J]. 電化教育研究,2009,(3)

[5] 趙慧臣,王淑艷.知識可視化應用于學科教學的新觀點――訪瑞士知識可視化研究開拓者馬丁?愛普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4,20(2)

[6] 趙國慶,黃榮懷,陸志堅. 知識可視化的理論與方法[J]. 開放教育研究,2005,(1)

[7] 王淑芬.網絡技術下知識可視化的課堂教學范式重構[J]. 課程?教材?教法,2014,(7)

第3篇: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摘要:現有的高職高專有機化學實驗課程體系中存在許多問題,已經無法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的需要。針對這一情況,文章從五方面探討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改革;探索

目前,高職高專有機化學實驗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缺乏高職高專教育特色,表現出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是實驗教學內容偏多,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不適合高職高專培養目標。另外,部分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手段陳舊,不能適應現代科學的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中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自覺不自覺地采用了傳統的中學實驗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學校對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夠。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課程成績主要由理論考試成績來決定,使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作用不夠明顯,造成部分學生高分低能現象。因此,高職高專化工類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的改革勢在必行。下面就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中的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有機化學實驗采用“實驗模塊”,突出學生能力培養長期以來,高職高專的有機化學實驗未能完全突破理論課程體系的制約,不能按照自身規律進行系統性、科學性教學,處于從屬地位。評定學生有機化學課成績時,主要以理論課的考試成績為依據,未反映也難于反映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因此,教師和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另外,實驗課的內容設置多為驗證性實驗,無法調動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的興趣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鑒于這種情況,必須打破現有化學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實行“實驗模塊”教學,使有機化學實驗不再附屬于理論課,而是實行單獨考核,建立與之符合的高職高專學生培養目標,以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突出能力培養,使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更符合化工類高職高專學校實際。

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實驗模塊”與理論課相互滲透,統一考慮實驗設置,優化實驗內容,淘汰了一些驗證性實驗,增加了操作應用性實驗,適當設置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對原有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以及方法做了積極的探索和改革,設置為期一周的綜合實驗周。在實驗周里,學生可以自選題目,突破學科的范圍,與其他化學實驗手段相結合,查閱資料,確定實驗方案,經教師批閱審核后,再進行實驗操作。

采用微型化實驗,增強節約和環保意識貫徹環保理念,用安全、無毒、低廉、易處理的藥品代替有毒、危險、價高且不易處理的藥品。現代科學的發展已進入超小規模領域,微型化成套合成實驗儀器的出現,為微型化實驗提供了可能。微型化實驗具有現象明顯、反應快速、節省藥品、減少環境污染和強化學生動手能力訓練等特點,已被不少院校采用。在保證同樣的教學效果情況下,同時傳授環保、經濟的教育理念。過去在有機實驗中盡管學生所用的化學試劑很多,每次排放污染物量不算大,但這種“聚沙成塔”的污染成分復雜,每次排放的污染很少處理,累計效應不應該忽視。采用回收再利用,連續使用各類實驗的產品,不僅可以節約經費,而且可減少對環境的廢物排放。

采用CAI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迅速發展,計算機模擬有機實驗成為現實。有機化學實驗CAI課件將過去單一教學轉化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促進了實驗教學手段現代化,達到了實驗內容系統化,操作規范化。使用CAI課件,可隨意調出各個不同實驗,顯示其實驗過程,使學生對整個實驗有一個全面了解,便于理解、預習和復習。利用CAI課件既可以推導實驗步驟,又可以檢索、查閱有機化合物的各種物性常數,縮短實驗時間。對于比較復雜、難度較大、對身體有危害的實驗,可以通過計算機生動逼真地演示模擬實驗。這種現代化輔助實驗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實驗的趣味性,拓寬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大大提高實驗課的質量,增強實驗教學的效果。

嚴格實驗教學管理,全面評價實驗成績制定“實驗模塊”教學考核辦法。“實驗模塊”教學成績的考核,應該全面、客觀、公平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驗情況,尤其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模塊”成績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時成績占40%,操作考試成績占30%,卷面成績占30%。平時成績主要反映學生課前預習、實驗過程和實驗報告等方面的情況。操作成績主要測試學生對常用實驗儀器的使用情況。卷面成績主要測試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等的掌握情況。

通過對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使我們正確認識化工類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觀、質量觀,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程教學改革特點,推動高職高專教育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陳玉華,等.關于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思考[J].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1,(6):51-54.

[2]張秀山.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嘗試[J].周口師專學報,1997,(6).

第4篇: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 公共基礎課 標準分 教學質量 評價系統

一、引言

教學質量的評價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綜合評價。對教學質量的客觀評價一直是困擾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的瓶頸問題。因此,我們研發了以標準分為主要指標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從學員的考核成績這一角度評價教學質量,它只是綜合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該系統借助于我院考試中心“評卷系統”數據庫,面對基礎課的教學任務,以學員入學時各科摸底成績為常模,將學員入學后各科考核成績的百分制原始分轉化為標準分[1][2],通過統計計算和量化分析,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學員的學習效果,并顯示其在群體中的位置及進步幅度;能夠直觀地評價教員的教學效果,并診斷出其在教學中的缺陷;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能夠評價學員隊的管理水平對教學質量影響的程度。

對教學質量的量化分析,可為教員提供有效的反饋信息,促進教員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可使教學管理人員科學地了解教學情況,加強教學監控和管理;可使學員發揮主體意識。[3]

由于標準分具有單位統一、分數等距、加減合理等優點。它不僅具有排序的功能,而且能反映出序間距的大小。因此,利用標準分可比較客觀地評價學員、評價教員、評價班級,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評價的公正性和科學性,減少評價中的主觀性和片面性。[4]

二、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的總體設計

教學質量的評價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普遍采用原始分評價學員的學習效果,督導專家和學生反饋來評價教員的教學質量,且定性得多,定量得少,這對院校的教學管理帶來諸多困難,其客觀性、公正性也常常受到質疑。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以學員、教員填寫紙質評價表格的方式進行,師生參評率低,統計工作量大,存儲與查詢困難,浪費大量人力物力[3]。我們研制的基于標準分為主要指標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目的在于自動地完成數據輸入、統計匯總和量化分析,并將相關信息連接到校園網上,便于學員、教員和管理人員依據權限隨時上網查詢。其指標的構建著重考慮了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一)評價的整體性

教學質量與教、學、管三個方面密切相關,因此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必須對這三個方面進行全方位地綜合評價,通過量化分析,可以及時、準確、有效地提供用戶所需信息,實現數據、信息、知識的轉換[5]。

(二)評價的診斷性與導向性

進行教學質量評價,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評價系統不僅要反映教學效果、判斷管理水平和學員的進步情況,還要診斷教學的缺陷,明確學員努力的方向和教員改進的目標。

(三)評價的直觀性

統計分析的評價結果經該系統以學員個性化成績單、教員教學質量反饋單和學科成績反饋單等量表提供給有網絡權限的相關人員查閱,直觀地給出縱向和橫向比較的量化結果。

三、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的項目分析

該系統是利用開發軟件Powerbullder9.0實現的,在保留了傳統的百分制原始分的基礎上,通過原始分到標準分的自動轉換,解決了標準分由于計算復雜、理解困難而遲遲不能推廣使用的困難,發揮了標準分在評價教學時其科學合理的優點,有利于統計分析,結果簡明直觀,容易被廣大師生和教管人員理解和接受。

(一)系統的操作界面

當打開瀏覽器進入到用戶登錄界面后,首先選擇“您的身份”(學員、教員或管理人員),然后依次輸入“您的賬號”和“您的密碼”,就可登錄到指定的頁面。

(二)統計結果的量化分析

科學的決策依賴于數據。該系統針對學員、教員和管理部門自動生成三個統計量表,其功能簡述如下。

1.學員個性成績單

學員個性成績單是提供給學員客觀評價學習效果的量表。學員可依據權限從學員個性成績單中查詢自己某學期各門課程的考核成績,這既尊重了學員獨立的個性,又開闊了學員縱觀全局的視野,如圖1所示。

該成績單包含各科成績的原始分、標準分、等級分、班級排序和年級排序等信息,學員不僅可以明確自己完成教育目標的情況,還可直觀地顯示其在群體中的位置,如果與上次考核的標準分進行比較,就可反映出各科學習的進步程度,這樣就可有的放矢地調整學習計劃,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原始分數含有的信息較少,而標準分數包含的信息較多,利用標準分能較好地反映出某一考生各科成績在全體考生中的排位及位距,能使學員對自己的學業有正確的定位,明確自己的優勢科目和弱勢科目。利用學員個性成績單可以對同一學員、不同學科的成績做橫向比較和評價(圖1),從原始分來看,該學員在期末考試中,大學物理為80.0分,概率論為71.3分,初看上去其物理成績要好于概率論,但從班級標準分來看,該學員大學物理為-1.2,概率論為1.1,其概率論成績高于大學物理,因為標準分單位統一,這種比較是科學合理的,這從其班級占位中可充分體現出來,在班級中該考生在群體中的占位,概率論的成績在102人中排在53位(53/102)高于大學物理成績(87/102)。實際上,高等院校的考試基本建立在目標參照系與常模參照系相結合的基礎上,因此,學員不僅通過原始分檢驗自己完成學業的程度,而且通過標準分的相關信息找出自己與同學間的差距,以此激勵自己努力學習,形成一股學習動力,這也是學員最為關注的問題。另外,利用學員個性成績單還可以對學員不同時期的成績作縱向比較,并對其發展變化做出評價,譬如某生在三次數學測驗中的原始分分別為76、80、87,其標準分分別為1.15、0.8、0.6,由此可知該學員原始分雖然呈上升趨勢,但其學習成績在群體中呈下降趨勢。

2.教學質量反饋單

教學質量反饋單是為任課教員而設計的,是評價教學質量、診斷教學缺陷的信息量表,各任課教員可以依據權限查詢自己所承擔的教學班的總體狀況,即班級平均分、年級平均分、班級標準分、等級分和占位等信息,如圖2。每次測試之后,教員所關心的不僅是所教班級的總體情況,還希望了解更多的細節,比如同以往考核相比,這次成績有無進步、學員對考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他們的薄弱環節在哪里等。明確哪些知識點學員掌握較好,哪些知識點有待加強,為教員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實際上,即別是從整體上看自己任課的班級成績較好,也并不表明該班學員各個知識點都掌握得好,因為每個教員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這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只有通過考核結果的量化分析才能夠顯現出來。我們選取了五系四隊大學物理期末考試成績的試題加以分析,從總體上看,該班的成績在16個教學班中排位為第七名,但從試題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該班第一題的成績在16個教學班中排位為第十五名(圖2),而第六題的成績則為第十六名(最差)。這表明,雖然該教學班大學物理的整體成績在年級中屬中等,但是第一題和第六題所包含的兩個知識點,該班相對于其他班級的學員掌握得較差,這就提醒任課教員在后續的授課中,必須加強對這些知識點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學質量反饋單對教學質量具有較好的診斷和導向作用。

3.學科成績反饋單

學科成績反饋單可為教學管理部門提供學員隊和教員的綜合評價信息,便于統計分析和宏觀管理,如圖3。由于生源不同,知識的起點不同,僅憑學員的卷面成績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學效果,也不能有效地反映通過教學使學員的進步程度,因此必須與常模比較做綜合分析。

(1)評價學員隊的管理水平

教學質量不僅與教員的教、學員的學密不可分,而且與學員隊的管有直接聯系,管理出效果。事實一再證明,同一名教員,擔任不同班級的合班課,在學員入學成績基本相當的情況下,經過一學期的學習,由于學員隊的管理水平不同,學員的學習效果有著顯著的差別。由圖3可知,李教員承擔五系四隊和五隊的合班課,考試結果表明,在統考的16個學員隊中,四隊的年級占位為7/16,而五隊的年級占位為13/16,如此大的差距從一個側面可以說明學員四隊的管理水平較高,學風正,學習效果好,而學員五隊的管理水平較低。

應該指出的是,對一門課的評價也許不能說明太大的問題,但對一個學期或者幾個學期各門課進行綜合分析,就可反映出各學員隊管理水平的高低,見表1。

表1以三個學員隊為例,對某學期5門課程的綜合評價情況,雖然各隊各門課的成績參差不齊,但統計結果一目了然,綜評結果表明,一隊管理水平最低,二隊管理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學員隊,三隊管理水平一般,屬中游偏上。

(2)評價教員的教學質量

對教員課堂教學水平的評價非常困難,通常依靠督導組聽課和學員問卷來完成,由于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其客觀性和公正性常受詬病。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更加科學地掌握教員的教學質量狀況[6]。實際上,教員的教學水平體現在教學質量上,而教學質量又體現于學員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目前的高校考核模式,最終反映在學員的各種考核成績上。因此,班級標準分可同時反映出教員的教學水平(若一名教員擔任幾個教學班,則對應教員的標準分只要將其求和取平均即可),通過標準分的量化分析,既可以比較擔任同一教學班的幾名教員的優劣(參表1),又可以比較擔任同一門課程的幾名教員的教學效果,見表2。

表2列出了擔任大學物理課程的三名教員三個學年6個學期,所教班級的大學物理考核成績標準分統計表。綜評結果表明,劉教員的教學質量最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張教員的教學質量較好,但呈逐年下降趨勢;而王教員的教學質量較低,需要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當然,對學員隊管理水平和教員教學質量的評價不可能僅憑幾次測驗就得出結論,需要結合歷史數據加以比較分析,也許某一次、某一科的成績不能說明問題,但長期跟蹤評價將會由現象反映出本質。

四、結語

該系統致力于創建一個基于數據庫對教學質量進行量化分析的評價平臺,實踐表明,該系統可以實現我們的總體設計目標。但是,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是個困難的工作,需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基于標準分為主要指標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雖然可以實現對教學質量的某些評價與診斷,但也只是對學員掌握知識程度的量化分析,而評價教學質量不僅要評價學員掌握的知識,更應該評價學員獲得的能力。因此,該系統只是為定量評價教學質量做初步的嘗試,還有許多工作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孝玲.教育測量[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77-180.

[2]紀健.標準分數在學生成績評定中的必要性[J].考試周刊,2011(18):5-6.

[3]李富蕓,符謀松.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計算機,2008(12):161-162.

[4]王彭德,李國虹.標準分在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0(1):15-16.

第5篇: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 化學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3-0050-02

高職教育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高職醫學院校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培養面向衛生檢驗與檢疫行業(領域),從事衛生檢驗、檢疫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化學是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高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化學教學要根據職業發展需要設置課程體系。化學實驗實踐性強,對培養學生基本的實驗技能、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筆者結合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的工作任務和崗位能力,嘗試進行化學實驗的改革,著力建立有專業特色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 分析現狀,明確實驗培養目標

化學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與衛檢專業的后續專業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也為今后從事的專業崗位工作打下基礎。現有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大多沿用著以往的課程標準,驗證性實驗過多、綜合性實驗較少,化學學科性過強、與專業對接程度較弱,缺少針對性和實用性,缺少高職化學課程特點和衛檢專業的特點;同時高職醫學院校學生的入學起點較低,生源中有理科生、文科生、三校生,各類生源參差不齊,學生的化學實驗動手能力也有較大差別,以往的化學實驗考核方法已不能全面地提升學生的能力,因此需要建立有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特色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

根據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特點及崗位勝任力的要求,化學實驗教學應堅持“需用為準,夠用為度,應用為先”的原則,使學生掌握衛檢專業所需的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技術,樹立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培養專業的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

二 建立符合職業技能要求的化學實驗教學體系

1.改革現有的實驗內容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現有的化學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實驗內容各自獨立,教學目標分散,針對性不強,缺乏與職業技能密切相關的內容。根據對職業崗位能力的分析,結合化學實驗的特點,將實驗內容進行整合,構建一體化的實驗教學體系。新實驗教學體系融合了學生從業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基本要求,使學生實驗能力的訓練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操作水平。新實驗體系模塊設置見下表。

新的實驗體系注重了化學實驗之間的相互融合,減少了一般性的驗證實驗。基礎實驗模塊中培養學生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任務引領模塊中選擇與職業工作相關的實驗內容,學生在領取工作任務后獨立完成查閱資料、制定檢驗方案、配制試劑、實驗測定、數據處理等工作環節,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改變過去教師講解原理、步驟、注意事項而學生“照方抓藥”的狀況。綜合實驗模塊通過學生小組或團隊合作,共同完成有機合成、提取、分離等操作實驗,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2.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中的教師實驗教學演示中,由于人數較多,即使圍在教師周圍觀看,觀察也不夠全面,有些站在后面的學生甚至根本無法看到。多媒體具有直觀性、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特點,將多媒體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可提高實驗課堂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展示,可以播放視頻錄像、多媒體課件,將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規范、儀器的安裝過程、精密儀器的使用方法等展示給學生,使實驗操作直觀明了,學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隨時進行回放、放大,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強度、提高教學效率,也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實驗熱情。

3.改革實驗考核方法

以往的實驗考核主要依據學生的平時實驗情況,實驗成績的評定為:實驗態度(30%)+實驗操作(30%)+實驗報告(40%)。學生實驗操作中由于人數近50人,教師與實驗員只能粗略評價學生的態度和操作能力,學生的實驗熱情不高,減少實驗規定測定次數,甚至編造實驗數據,抄襲他人實驗結果,使得考核結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因此要制定科學的評分體系進行實驗考核。新制訂的實驗考核方法包括三個部分:(1)平時實驗表現(50%),包括學生的出勤率、實驗預習、實驗操作規范程度和實驗報告;(2)獨立操作考核(30%),期末進行,從任務引領模塊實驗內容選擇三個工作項目,考核時由學生抽簽獲得工作任務,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實驗要求,并隨機抽題回答與實驗操作有關的問題;(3)綜合實驗考核(20%),在綜合實驗模塊中進行,學生分小組實驗,考核團隊的合作成果(合成的產率、提取的質量等),根據實驗結果排序打分。

4.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

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創新教育的特殊形式和有效載體,同時也是對創新教育質量進行檢驗的良好手段。實驗技能競賽分為初賽、決賽,主要考查學生實驗方法和試劑的選擇、技能操作、數據記錄與處理、實驗結果分析。進入決賽的學生可以選擇指導老師進行輔導,從院級競賽中獲獎學生中選拔參加市級、省級的大學生化學技能競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競爭意識,對實驗教學的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對實驗教學體系、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師發現學生參與實驗的主動性有所增加,實驗室開放、技能競賽的參與人數也越來越多,后續專業課程中對學生操作的反饋評價也較高。今后還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體系,以適應高職衛檢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陳朝暉.職業院校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16):245

第6篇: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項目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7-4128-02

近年來,高職院校因為得到了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高度關注,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高職教育已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別于本科式的理論教學模式,高職教育則是以學生的未來職業崗位要求為依據來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項目式教學恰好符合了高職教育立足崗位要求的特點,從相關行業和企業引進實際的項目,并以項目為載體、以學生未來崗位任務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學生通過參與項目的設計、制作過程來獲取相應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項目式教學模式是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一個重要體現。

《計算機文化基礎》作為高職院校非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操作課程,其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本門課程教學,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并將計算機操作與專業相結合,培養出能夠進行辦公以及現代化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課程體系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常用辦公軟件操作及因特網基礎知識,并向學生介紹計算機前沿發展領域的知識。該門課程的課程性質主要是為后續課程和學生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提供基礎保障。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所采用的依然是傳統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有很多缺陷。一方面,由于高職學生有的來自鄉村、有的來自城市,知識背景跨度較大,對于計算機知識和操作的起點也不同,基礎好的同學會覺得課程過于簡單,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尚未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會認為課程進度較快,對于計算機知識的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喪失學習的信心;另一方面,傳統教學模式陳舊,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在理論知識階段學的知識不能靈活應用于實踐操作中,有些學生甚至產生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無用的想法。

《中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 2007》(簡稱 CVC2007)提出,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目標“必須面向職業、面向應用,要滿足不同領域對高素質信息技能型應用人才的基本需求。”作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專業相結合,引導學生利用學到的計算機技能服務于未來的職業崗位,達到“學以致用”。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一個完整的項目為載體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以結成小組或集體的方式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則主要負責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改變了以往的被動、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法相比,項目教學法將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將“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將“課堂教學”轉變為“項目活動”,學生在整個項目過程中一直處于活動主體地位,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教學過程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和技能,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充分了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能力為本”、“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

1 項目教學法應用于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可行性

1)項目教學法應用于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

哲學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信息社會高職學生的專業發展和未來職業規劃,因此高職教育教學方法必須適時的革新。項目教學法所體現的“工學結合”、“能力為本”教學思想對于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一種更為有效的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項目教學法在整個操作過程中以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群工作流程為線索,融合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所要求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使學生在自我主導的情況下應用知識解決項目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樣學到的知識更有針對性,也更扎實。

2)項目教學法與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適配性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高職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理論知識相對較少、實踐和應用性則非常強,這也為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提供了可能性。項目教學法能夠更好的將學生通過項目組織在一起,學生在團結協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學習特長,也可以通過學生的互助學習來提升計算機操作技能,在知識能力目標達到的同時,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鍛煉。項目完成后,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高速度。

通過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引進或設計綜合實訓項目,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職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學生在實施項目過程中,不再是將學到的知識簡單的重復應用,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遇到的問題,從而創造性的開發出新產品。

2 項目教學法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

1)提高了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實踐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項目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將《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相結合,讓學生去完成與專業相關的任務,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而且對專業知識進行了學習和深化。同時,也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的能力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實踐性、應用性強,理論知識相對較少,這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提供了可能。項目教學中,以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本門課程的培養目標,學生可以自行確定選用什么樣的理論或方法來解決問題,自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另外,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每一位學生不僅要了解自己的狀況,也要了解他人的信息,并及時地與他人進行溝通。項目教學可以使同學在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共同得到提高,體會成就感。這對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團隊精神的培養大有益處,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與他人的愉快合作、順暢溝通。

3)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

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教師設置的項目任務更能突出學生未來職業崗位上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所以能夠更好的將學生在本門課程學到的知識與未來職業崗位需求結合在一起,實現“工學結合”。通過在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學生不僅能學到專業知識,同時業務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個人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相比傳統教學更早一步獲得了工作經驗,提前與社會進行了溝通,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因此,項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幫助學生適應未來職業要求的教學模式。

3 項目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應用的前景

目前,項目教學法在部分高職院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前面也論證了項目教學法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但是對于不同的專業,項目教學的具體實施方式也是不同的。各專業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在應用項目教學前,要綜合考慮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技能要求、項目教學實施的可行性、項目教學所預期的效果等因素,在系統的分析論證的基礎上制訂項目教學的整體方案,然后進行項目教學的準備、實施。項目教學法應用于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它所體現的“工學結合”、“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必定會在我國高職院校基礎課程中被更為廣泛的應用,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提升。

總之,對高職院校來說,項目式教學能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出更符合職業需求的學生,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對于老師能更好的展開教學活動,而且對于學生能極大的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實行項目式教學可能成為高職院校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徐涵.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征及對教師的要求[J].職教論壇,2007(3).

[2] 戴士弘.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第7篇: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痛風;關節炎;中醫藥療法;除濕化瘀湯

痛風(Gout)是一種嘌呤代謝障礙性疾病,并與泌尿系結石、代謝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痛風的發病率逐年增多,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前提與生化基礎,因此降低血尿酸水平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重要措施。我們以自擬除濕化瘀湯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及高尿酸血癥,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美國風濕病協會制定的痛風關節炎診斷標準(1977)。中醫診斷標準:濕熱夾瘀證癥型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1.1.2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

1.1.3 病例排除標準:繼發性痛風者,伴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肝心腎腦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者;晚期關節炎重度畸形、殘廢喪失勞動力者;本次發病后2周內已使用其他治療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的中西藥物;未按規定用藥或資料不全無法判斷療效者;過敏體質及對本藥敏者;中醫辨證不符合濕熱夾瘀者。

共治療符合上述標準的門診或住院患者60例,均為男性患者,按隨機原則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并發癥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低嘌呤低脂飲食;伴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發癥者維持原方案治療(停用阿司匹林、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飲水量>2000ml/日等基礎治療。

1.2.1 治療組:自擬除濕化瘀方(由土茯苓15g、萆20g、薏苡仁10g、丹參10g、益母草15g、金錢草15g、黃芪10g等組成)。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早晚各1次,連用2周。

1.2.2 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療法:口服秋水仙堿,每天口服0.5mg,出現腹瀉和嘔吐者,給予對癥治療,反應嚴重者停服;關節疼痛緩解后,改為每隔1天口服0.5 - 1mg,連用1周口服別嘌呤醇片,3次/日,0.1g/次,連用2周。

1.3 療效標準

依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顯效:主要癥狀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血尿酸(

1.4 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尿酸、血沉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尿酸、血沉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5.

與治療前相比:p

2.3 兩組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4例出現消化道不適,1例轉氨酶升高(停藥后消失);對照組中有1例出現輕度皮疹,2例出現轉氨酶增高(停藥后消失),1例出現血肌酐升高,3例出現消化道不適癥狀,其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治療組(p

3 討論

近年來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痛風性關節炎及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目前西醫治療高尿酸血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馬龍等;二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片。但上述藥物的長期應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過敏性皮疹,藥物熱,肝腎功能損害,胃腸不適,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等。因此研究、開發既具有降尿酸作用,并且副作用小的中成藥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自擬方除濕化瘀湯中,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本草綱目》:“健脾胃,強筋骨,去風濕,利關節,止泄瀉,治拘攣骨痛…”;萆利濕去濁,祛風除濕,《本經》:“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濕周痹,惡瘡不廖,熱氣”;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本草綱目》:“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痹者用之…。”《本經》:“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金錢草利水通淋,除濕;丹參活血祛瘀;黃芪補氣升陽,利水消腫。以上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化濕,清熱化瘀之功。土茯苓及落新婦苷的抗炎、利尿和鎮痛作用,落新婦苷還具有明顯的抗痛風性關節炎作用[1]。萆的有效活性成分萆總皂苷具有明顯的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及抗炎作用[2];土萆中甾體類化合物在本植物中含量也較高,這可能與其抗炎抗風濕作用有一定關聯[3];金錢草含有大量酚性物質如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丹參中的部分水溶性成分丹酚類(如丹酚酸A、丹酚酸B等)主要作用為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清除中性粒細胞釋放的氧自由基,羥自由基清除活性;通過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時炎癥遞質的表達,達到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目的[4]。有實驗表明,薏苡仁其活性成分薏苡素也稱薏苡酰胺有溫和的鎮痛抗炎作用。黃芪[5];活性成分之一的黃芪多糖可降低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水平、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及胰島素敏感指數等作用。

臨床觀察表明,除濕化瘀湯治療急性痛風關節炎和高尿酸血癥,療效肯定,既能改善癥狀,又能降低血尿酸、血沉,與西藥比較無顯著差異,而且毒副作用相對小,便于長時間治療,患者容易接受,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白嘉. 土茯苓及落新婦苷抗炎、利尿、鎮痛作用研究[J]. 中藥藥理與臨床, 2004, 20(1): 11-12.

[2] 陳光亮, 徐叔云, 等. 萆總皂苷合用牛膝總皂苷降血尿酸和抗炎作用的組方合理性研究[J].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07, 23(11): 1467-1471.

[3] 王濤, 李書淵, 郭曉玲. 土萆的化學成分研究[J]. 中藥材, 2007, 30(9): 1091-1094.

[4] 聶桂麗, 郭茂娟, 李燕平, 等. 丹參單體對腫瘤壞死因子損傷的血管平滑肌細胞炎癥介質IL-1β表達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7, 27(9): 823-824.

第8篇: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內鏡下治療

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消化道疾病,該病癥具有發病急、病情嚴重的特點[1]。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內鏡下治療成為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選治療方式,采用合適的方法,選準恰當的時機,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現針對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誘因及內鏡下治療時機與方法進行臨床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0例,男324例,女276例,年齡23~88歲,平均年齡(52.4±5.7)歲,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且進行內鏡治療,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根據治療時機將患者分為48 h內和48 h外兩組,對兩組患者的治療陽性檢出人數進行記錄。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藥物組、鈦夾組、電凝組和綜合組四組,所有患者進行基本止血,使用腎上腺素沖洗病灶部位,以保證術野清晰。藥物組患者在注射針的輔助下,對病灶出血周圍部位每次注射2 ml的1∶10000腎上腺素與生理鹽水混合液,鈦夾組患者使用鈦夾和鈦夾釋放器進行治療,找到患者出血部位后進行止血。電凝組患者使用氬離子凝固器,在內鏡輔助下將氬離子凝固器的探頭送入到出血部位上方,并使用氬離子束傳出的電進行止血,安全性較高。綜合組患者即使用以上治療方法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進行止血。

1.3評定標準[2] 經過治療后患者停止出血,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無吐血和黑便且大便檢測結果為陰性,此時為治療有效。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對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以百分比(%)為單位,對比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內鏡下治療時機 600例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內鏡治療時間48 h患者330例。其中,48 h內內鏡治療出現出血癥狀患者120例(44.44%),48 h外內鏡治療出現出血癥狀患者77例(23.33%),經統計學對比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內鏡下治療方法 對于低危和中危患者來說,四種治療方式差別不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上消化道疾病發生病變造成的,尤其是上消化道腫瘤、消化性潰瘍是引起該病最常見的疾病。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為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腫瘤、急性胃黏膜病變、食管賁門粘膜撕裂、反流性食管炎等,相關文獻報道,消化性潰瘍占總病因的75.4%[3]。另外,老年人群經常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青年和中年人群過度飲酒、疲勞、情緒波動大等,都是導致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誘因。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內鏡治療止血已經成為臨床中的首選治療方式,能夠有效診斷出血病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可知,48 h內內鏡治療陽性檢出率為44.44%,48 h外內鏡治療陽性檢出率為23.33%,兩組對比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使用腎上腺素注射治療,其操作簡單、方便快捷,止血的成功率也相對較高,但是存在再次出血的缺點,尤其是針對病情嚴重的患者,止血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需要配合其它治療方式,臨床治療多選擇與鈦夾止血治療互相配合,從而更好的止血。電凝是一種非接觸式的止血方式,避免粘連影響治療的效果[4],治療面積較廣,同樣,針對病情嚴重的患者來說,極易在治療過程中造成穿孔,加重病情。綜合治療是指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治療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各種治療方式的優點,使治療效果最大化。低危和中危患者中四種治療方式差別不大,但高危患者中的綜合組治療有效率為92.56%,藥物組治療有效率為53.85%,鈦夾組治療有效率為83.04%,電凝組治療有效率為62.5%,綜合組明顯高于其它三組,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

綜上,內鏡下治療能夠有效治療急性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明確病因和誘因的基礎上,掌握有效治療方法,把握治療時機,從而有效止血,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都超群,張立瑋,喬維臣,等.急診內鏡在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8):920-922.

[2]何玉環.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內鏡治療的效果評價[J].海南醫學,2014,25(21):3146-3148.

第9篇:化學實驗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動手能力;實驗教學;功能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教育愈加要求高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高中化學是一門科學性較強的實驗性學科。通過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入實驗性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參與實驗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在動手進行實驗操作時的自信心,從而可以達到提升培養和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綜合能力等綜合能力。

1.合理規劃課程,注重實驗基礎知識講授

實驗基礎知識是學生開展化學實驗的基礎和前提,為了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確保學生可以順利開展化學實驗,教師必須要在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化學實驗操作方面有關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目標來引導學生合理開展高中化學實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為學生貫徹實驗基礎知識方面內容的時候,教師必須要深入了解實驗室中所涉及到的化學試劑、化學藥品等的基本內容以及相關化學實驗的具體流程,同時還要注重加強化學理論課與實驗課部分知識之間的結合度,這樣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和把握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另外,化學教師應充分注重實驗在高中化學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便使學生在參與化學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化學實驗的規范操作內容。

課堂還可與多媒體技術等相結合,例如進行一些化學課程相關的較為著名的實驗,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行有針對性與有目的地教學。進行化學實驗性教學也可充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實踐活動可從目標設計、進度安排、寫實驗報告等方面著手。由于在如今的高中教育體系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敏銳的思維能力愈加重要,培養全面綜合性人才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學生的化學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實驗操作能力等各有差異,所以教師需顧及到全體學生的利益,運用多種教學形式,使基礎不同的學生均可在化學課堂與實驗中學習到知識。比如可以基于學生的化學學習基礎,采用差異化或者層次化的實驗教學方式來踐行化學實驗教學。另外,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擅于培養學生需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實驗中存在的問題的能力,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趣味性實驗及實踐活動來加強高中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吸引力,培養其實驗探究能力,動手操作分析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力。實驗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劃指導,教師需合理規劃教學目標,需培養學生與化學實驗實踐活動的親近感。例如,針對“碘遇淀粉變藍”這一實驗現象,為了激發學生該部分化學知識的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白紙顯字”這個小實驗,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積極鼓勵學生,調動實驗興趣與熱情

教師在化學實驗與理論知識講授的過程中,需注重積極鼓勵學生,尤其是當其進行實驗存在操作失誤時,教師應該保持耐心地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使他們真正明白自己在實驗中出錯的地方及其相應的改正對策,以便可以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和步驟。另外,教師還要重視實驗操作基本知識的講解,使學生在充分了解和掌握這些實驗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多為學生組織一些踐行化學實驗操作的機會,使他們可以通過實驗操作來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這就要求高中化學實驗教師將一些趣味性化學教學內容引入到化學實驗理論課和實踐課中,以便逐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探索性思維和研究性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操作技能。因此,在開展化學實驗操作之前,教師可以先進行規范的實驗示范操作來確保學生可以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流程,尤其是要注意將實驗注意事項灌輸給學生,以便可以確保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從而真正借助化學實驗來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此外,教師還需擅于調動課堂與實驗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多給予學生自信。增強化學學科情感與學科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心目中的化學學科魅力。化學實驗中出現操作失誤不可避免,需積極鼓勵學生,否則不良情緒會降低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教師還需合理安排實踐活動的進程,結合高中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學習熱情,使實踐活動具有意義。因此教師應合理布置實驗活動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水平。對學生進行實驗實踐活動的評價應合理客觀。另高中學生從化學實驗學習角度全面評估自己,增強自信心。例如,驗證電解質導電的“西紅柿發電”實驗、硫酸脫水的“黑面包”實驗等均具有很強的趣味性,這些均可以成為調動學生參與化學實驗學習熱情的重要素材。

3.加強實踐操作,提升化學實驗操作技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欧美 | 国产老妇k |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 日韩欧一级毛片在线播无遮挡 | 午夜国产片 | 免费公开视频人人人人人人人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成人在线视频免费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 色播亚洲 | 日本特黄乱人伦片 | 成 人免费视频l免费观看 | 日韩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 | 亚洲自拍偷拍网 |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 亚洲精品98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真真人女人特级毛片 |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日本高清免费视频www | 欧美成人免费公开播放 | 成人男男黄网色视频免费 | 在线播放性xxx欧美 在线播放亚洲视频 | 奇米四色综合久久天天爱 | 一个人看的日本免费视频 | 欧美69free性videos|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级毛片视频无遮挡免费 | 国内精品a |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 一级国产精品一级国产精品片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线影视 | 三级大片网站 | 日产一区2区三区有限公司 日产一区两区三区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 |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生 | 网站在线看 | 国产视频久久 | 2021国产精品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