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慢性病綜合防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慢性病綜合防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慢性病綜合防控

第1篇: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摘要】慢性病是當前人類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病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因,占總體死亡的80%以上。因此提高慢病防控能力,有利于家庭、社會和諧發展。自2009年我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啟動后,經過各級專家的反復跟進培訓,我縣醫生的慢病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基層醫療單位的就醫環境和綜合服務也逐步得到了居民的認可,慢病防控能力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慢性??;預防與控制;能力

【中圖分類號】R19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1065-021.慢性病防控現狀

基層目前開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圍繞項目在所轄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管理,腫瘤篩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療等項目工作。慢性病危險因素的監測我縣還未開展。就慢性病防控評估能力看,我縣整體評估能力薄弱,截至調查之日,我縣尚未開展過慢性病防控評估,慢性病工作開展的局限性和短期性,限制了慢性病評估的有效實施。

從基線調查、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入手,通過開展“家庭主婦培訓班”、“小手拉大手”、“健康一二一”和發放限鹽勺、控油壺等活動對轄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達到預防與控制各種慢病的目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逐步被群眾認識和接受。2.慢性病干預

慢性病干預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手段。慢性病干預的覆蓋面越廣,人群受益率越高,慢性病防控工作效果越好。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發現管理工作開展的遠遠不夠。需要加大慢性病干預工作點,擴大干預范圍,創新干預方式,加強干預力度。我縣慢病工作的開展主要是以國家經費補助項目或自治區科研項目的支持為依托開展。基層目前開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圍繞項目在所轄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管理,腫瘤篩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療等項目工作。

2.1高血壓、糖尿病的干預。各單位對轄區內所有35歲以上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為管理目標人群,并且在以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為契機,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篩查、評估登記建檔管理和隨訪,并制訂了高血壓、2型糖尿病篩查、評估、確診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個案實行一人一病一檔案,每個檔案中有個人信息表、個人體檢表、每次隨訪記錄表等。

2.2精神衛生工作的干預。精神衛生工作作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造成的個人、家庭、社會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今年來,針對精神疾病的衛生關注度和防治管理逐漸被納入到慢性病的重要工作范疇。2009年,國家醫改工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納入9類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當中。寧夏地區為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自2010年起,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全面納入到疾控工作的常規性工作任務當中。2010年我縣開展實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轄區覆蓋率基本為100%,然而因地區在精神衛生??频陌l展上缺少配置,我縣普遍存在專業精神專科醫師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員短缺問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未得到有效提高。開展精神衛生工作的專業人員隊伍并未得到壯大,疾控機構中開展精神衛生工作的人員普遍缺少專業的精神疾病專業知識,加之諸多的疾病控制工作內容的統攬一身,難以保證精神衛生專業防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總之,慢性病的管理缺少長期的、規范的、具有順暢工作流程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實現慢性病長遠的預防控制管理水平,則需要制定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指南,在如何有效發揮疾控機構工作人員能力和基層百姓的參與性上進行深入思考。

2.3其他。2009年9月,隆德作為寧夏的試點縣,首次開展實施中央補助地方婦女子宮頸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隨后在2010、2011年增加腫瘤隨訪登記、食管癌/賁門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2012年又啟動了婦女乳腺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在項目支持下,推動了一部分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內容的開展,惠及廣大群眾。

較之結核病、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和免疫規劃工作,隆德縣慢性病防控工作缺乏豐富的經驗、規范化的流程和科學指導的工作規范。慢性病工作涉及內容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健康需求的增多,除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防治外,對于腫瘤防治、營養保健、口腔衛生等健康需求日益增大,慢性病防控工作任務越來越重。以隆德縣現有的疾控隊伍力量和慢性病防控機構、人員建設現狀來看,滿足人群諸多的慢性病防控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3.建議

3.1政府制定政策,落實防治經費,形成以衛生部門為主,協調各部門共同努力的“大衛生”新格局是關鍵。

3.2發展一支戰斗力強的慢病防治工作隊伍是保障;主動協調好涉及鄉鎮村領導和部門關系外,參與工作的鄉村醫生建立和管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給予一定的補助,形成“大衛生”的局面。

第2篇: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關鍵詞: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區

選擇某社區醫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診的220名慢性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檢查結果及問卷調查結果深入社區,通過開展講座和家庭隨訪的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對研究對象干預前后檢查指標、生化指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對象的健康意識有了明顯的進步,研究對象的體質指數(BMI)、腰圍、收縮壓與舒張壓、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標改善,明顯優于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加強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險因子,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進一步探究利用。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在本社區醫院登記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對象的年齡均在65歲~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2±3.2歲。

2.方法

積極組織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動,耐心介紹慢性病相關知識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同時,定期對患者進行家訪,了解患者生活狀況,分析疾病相關危險因素,制定個體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觀察

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在病情觀察中做到耐心細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習慣,推測影響患者健康狀況以及誘發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據患者的個人體質以及生活習慣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并落實到護理實踐中。

(2)心理護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長,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加強對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護理至關重要,要重點關注有嚴重消極心理的患者,社區護士要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也可以邀請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與其交流,分享經驗,減輕患者的壓力,重新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組織健康教育講座,向患者介紹慢性病的相關知識,向患者介紹患者慢性病的臨床表現和常見誘因,教會患者注意監測并觀察慢性病常見急慢性并發癥,并及時做好相應處理。強調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須要遵守的原則,如高血壓患者必須遵循低鹽飲食的原則,保持情緒穩定;糖尿病患者必須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此外,社區護士必須耐心細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4)自我管理的指導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對于糖尿病患者,應詳細講述監測血糖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并對相關檢查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如患者出現面色蒼白、乏力、饑餓感等不適感,建議立即測量血糖情況。讓患者復述注意要點,確保患者理解相關知識。

(5)干預后處理

對研究對象生活方式干預1年后,再次進行體檢,指標主要包括體質指數、腰圍、血壓、總膽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并比較干預前后體格檢查、生化等指標。通過問卷的方式對患者干預后的生活方式進行比較,使用SPSS18.0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方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由表1可知,干預后在研究對象BMI、腰圍、血壓等指標改善明顯,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表2可知,干預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標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相關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發生、發展、病變等全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此可見,加強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發展,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霞,杜文清,陳虹等.社區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識的干預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學,2012,24(7).

[2]陳育德,趙文華.加強綜合監測與干預應對慢性病的挑戰[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0,44(4):286-287.

[3]張麗娟,馬志紅,周瑩,等.強化生活方式對早期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4):432-433.

第3篇: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2016年,移動醫療依舊熱度不減。

不同的是,更多企業將目光轉向了慢性病醫療健康管理領域。

8月27日,在由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創業黑馬集團承辦、《支點》雜志社協辦的第30期“光谷?青桐匯”移動醫療專場上,從事慢性病管理的邁德同信(武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德科技”),引發投資人熱議。

講述人 邁德科技綜合部經理唐甜

項目概況

邁德科技2011年成立,注冊資金1200萬元,是位于武漢光谷生物城的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定位于做慢性疾病防控和管理的產業生態建設者。慢性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當前慢性病患者高達2.6億人。

最初,邁德科技是一個面向基層醫生和患者的在線醫學教育產品和信息服務互聯網平臺。一方面,收錄糖尿病、甲狀腺、腎病、腫瘤等慢性病領域權威專家的臨床經驗和案例;另一方面,集聚慢性病領域的權威專家,以線上授課的方式,培訓基層醫生和患者在慢性病領域的專業知識。主要產品有醫師助手、空中課堂等慢性病教育軟件,以及多種慢性病治療和防控書籍,醫生和患者主要通過付費方式購買。

目前,在慢性病移動醫學教育的基礎上,公司為基層醫生和患者用戶提供慢性病防治相關的實體產品。因為基層醫生在管理患者的過程中,可發展患者購買邁德科技的快消品和醫療器械;而患者也可自行在線上或線下購買產品。快消產品主要有低糖衛士、清吟衛士、足浴燈等,大部分是自主研發。醫療器械除了基層醫療健康管理一體機是自主研發外,其他都是的世界500強企業產品。邁德科技有12項專利、13項軟著、13項注冊商標。

未來,公司還將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鶎俞t生為患者開的處方,患者瀏覽的醫學知識及購買的產品,都會有大數據積累。這樣就能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為他們提供精準的個性化診療方案。

總的來說,邁德科技通過權威專家吸引種子醫生,種子醫生吸引優質患者,優質患者再影響患者圈,從而實現銷售慢性病防治產品和醫療器械的目的。

市場情況

2016年上半年,邁德科技醫生用戶29316人,患者用戶389286人,營業收入1617.18萬元。其中,實體產品銷售占營業收入的30%以上。這說明,醫患教育直接推動了實體產品銷售。今年預計營業收入可突破5000萬元,實體產品銷售可占營業收入的50%。

融資需求

邁德科技已經過了兩輪融資,第一輪融資金額為1408萬元,第二輪融資金額為1780萬元。第三輪融資需求為3000萬元,出讓10%股權。

投資人點評

需要把C端生意做成更多B端生意

陶天宇 創業黑馬投資學院投資人關系經理

邁德科技的技術含量很高,有自己的研發團隊,研發的產品很有價值。雖然現在慢性病管理的產品很多,但大多數都是國外產品。在中國的醫療創業項目里,具有專利技術的臨床藥物產品,是比較寶貴的資源。

邁德科技所選的路徑也很好。主要通過線上和醫生的導流,帶動線下快消品和醫療器械的銷售,后期還會做一些慢性病系統化管理的增值服務,前景非常不錯。不過,在導流吸引患者用戶方面,還要有更多的途徑,如何把C端的生意做成更多B端的生意,比如和醫院、健康公益組織等渠道進行合作,就能吸引更多患者用戶。

還得加大自主研發力度

陳磊明 天使匯武漢首席代表

邁德科技最大的優勢在于點抓得非常好,慢性病確實是移動醫療的重點。但是,邁德科技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的產品其實并不多,大多數產品是商生產的。邁德科技的產品做得還不錯,只是毛利率很低。慢性病這么大的市場,邁德科技去年全年的營業收入也就1000多萬元,其實并不算多。從這點來看,邁德科技的3000萬元融資,估值有點過高。

如果所有產品都有自己的知識產權,那么邁德科技被復制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因為自主研發的產品和技術能形成行業壁壘。而且,當產品足夠好,再去做運營和推廣,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邁德科技還得在自主研發產品上多下些功夫。

對患者的黏性有待增強

吳芹芹 深圳追夢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經理

和其他疾病一樣,慢性病的診療也分為診前、診中和診后。從慢性病患者的角度來說,邁德科技主要涉及的是診后的管理環節。

慢性病的管理周期很長,大部分患者能夠久病成醫。社會上有很多提供健康知識的平臺,所以邁德科技對患者的黏性不夠強,發展得也不夠好。再加上很多慢性病管理方面的知識,在電視、視頻里也能看到。所以,邁德科技針對慢性病患者的教育,并不足以讓他們產生很強的依賴性。

第4篇: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1 監測目的

通過持續居民死亡情況的監測和分析,掌握西山區居民的病傷死亡變化趨勢、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的分布,評價西山區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影響因素,為制定疾病預防控制對策和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2 監測方法

2.1監測對象

發生在西山區轄區內的所有死亡個案均為死因登記報告的對象,包括在轄區內死亡的戶籍和非戶籍中國居民,以及港、澳、臺同胞和外籍公民。

2.2死亡信息收集

通過醫療衛生機構收集本單位內死亡個案信息,由診治醫生做出診斷并逐項認真填寫《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家庭或其他場所死亡個案由所在地的鄉村醫生(社區醫生)根據死者家屬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體征和/或醫學診斷,對其死因進行推斷,填寫《居民死亡原因調查表》,涉法死亡個案,由公安司法部門判定死亡性質并出具死亡證明,由轄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填寫《居民死亡醫學調查表》,各級死因監測管理人員收集《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或《居民死亡醫學調查表》進行審核、確定根本死因、編碼和錄入國家死因系統,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網絡審核。

3分析方法

3.1人口資料

本報告所使用的人口數據為西山區戶籍人口數,由區公安部門提供。

3.2死亡資料

本報告所使用的數據為:按照戶籍地址,死亡時間在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范圍內,并在市、區兩級疾控中心已審核條件下導出年度數據和主要內容。以2000年全國人口構成進行標化率計算。

3.3統計學分析

采用死因監測數據清洗與分析工具和Excel 2007對西山區2012年居民死亡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4死因監測資料分析

4.1總體死亡情況

4.1.1死亡一般情況 2012年監測報告死亡個案3404例,其中男性和女性死亡數分別為1974例,1430例。

4.1.2死亡水平 2012年西山區居民死因監測報告死亡個案3404例,死亡率為662.58/10萬,以2000年全國人口構成進行標化率計算標化率為335.96/10萬,其中男性死亡數為1974人,死亡率為769.58/10萬(標化率為419.97/10萬);女性死亡數1430人,死亡率555.89/10萬(標化率為297.04/10萬)。(見圖1和表1)。

2012年通過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報告的死亡病例共3404例,其中,男性1974例(占58%),女性1430例(占42%)。

4.2三大類疾病死因分析 2012年西山區死因監測中,慢性病死亡占全部監測死亡病例的93.36%,傷害死亡占3.97%,診斷不明占0.50%,而感染性、母嬰及營養缺乏性疾病死亡占2.17%(見表2)。

從三大類死因年齡構成看,0~14歲組主要死因是感染性、母嬰及營養缺乏性疾病和慢性病;15~44歲組主要死因是慢性病和傷害;45~64歲組主要死因是慢性病和傷害;>65歲組也是慢性病和傷害,但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病死亡所占比重增大,傷害死亡主要集中在15歲年齡以上組。(見表3)

4.3分性別的死因順位

2012年西山區居民男性和女性前十位死因順位見表4。

5 發現和建議

5.1主要發現

2012年西山區粗死亡率>6.00‰以上。死因監測中,慢性病死亡占全部監測死亡病例的93.36%,傷害死亡占3.97%,感染性、母嬰及營養缺乏性疾病死亡占2.17%,而診斷不明占0.5%。三者的死亡率依次為618.60/10萬、26.28/10萬、14.40/10萬。在慢性病中以循環系統、呼吸系統、腫瘤、消化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占全死因的85.46%。

5.2 主要建議

5.2.1 加強質量控制

通過死因網絡數據分析表明,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存在報告不及時、醫療機構根本死因鏈填寫不準確、編碼錯誤等少數問題,影響死因數據質量和分析與利用。各死因監測機構要進一步加強死因監測網絡報告組織領導,認真督促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死因監測網絡報告及死因漏報調查工作,嚴格落實考核、通報制度,加強以公安、統計、民政(殯葬)等部門的溝通、合作的協調機制,為疾控部門開展死因監測網絡報告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強人員培訓和督導,確保死因監測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監測質量。

5.2.2 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已迫在眉睫

監測結果顯示,慢性病死亡率為618.60/10萬,占全死因的93.36%。慢性病防治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實行全員覆蓋的醫保,適當提高農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繳費額度,針對不同年齡設計不同的年繳費金額,制訂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合理調整和利用衛生資源,提供開展工作所必需的人財物和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專項經費,同時要協調政府各職能部門、社會以及社區各部門的廣泛參與,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環境和條件,保障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根據慢性病流行病學的特點,建立一個以社區為基礎的衛生服務體系,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是解決慢性病防治管理的有效措施。發揮媒體作用,增加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的公益性宣傳,使人們盡可能做到不吸煙、不酗酒、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等的行為干預,降低慢性發病率,減少死亡率。

第5篇: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摘要】本文從慢性病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圍、導致慢性病的各種危險因素、預防措施等方面闡述了慢性病的幾個問題。采取三級預防策略以及以健康促進為主導的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策略,是我國慢性病的預防與控制原則。

【關鍵詞】社區;慢性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三級預防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各國的疾病病譜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疾病逐漸由過去的生物因素引起的傳染病,轉變為非生物性因素或生物因素較少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新華網北京2009年2月27日專電(記者吳晶晶、周婷玉)衛生部27日公布的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我國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為20%,以此推算,全國有醫生明確診斷的慢性病病例數達到2.6億。這說明由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導致的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影響人們健康和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

1 慢性病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圍

慢性病又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指以生活方式、環境危險因素為主引起的一類病程較長、病因復雜且有些尚未被確認的疾病總稱。慢性病是一種長期性的狀況,表現為正常生理的功能逐漸地、進行性地減退,需要治療和護理。就我國而言,慢性病的研究和防治主要包括腫瘤、心腦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病、糖尿病、職業性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等。

2 導致慢性病的各種危險因素

慢性病的病因十分復雜,數目多,范圍廣,暴露方式形形,交織作用縱橫交錯,只有了解慢性病的病因,才能深入探討致病機制,提出針對性防治措施。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有上百種,甚至更多,但常見的有10多種,最主要危險因素有不合理的膳食、吸煙、體力活動不足、病原體感染、遺傳和基因、職業暴露、環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2.1 吸煙 吸煙至少可以引起20多種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唇癌、口腔癌、咽喉癌、胰腺癌、慢性阻塞性疾病,甚至新生兒低體體重等。WHO統計,2000年全世界吸煙引起的死亡約490萬人,占總死亡的8.8%。

2.2 飲酒 過度飲酒與很多癌癥、肝臟疾病、心血管疾病有關。大量飲酒的人群中,肝癌的死亡率增加50%,中度嚴重飲酒者中,高血壓的患病率遠高于正常人群;酗酒還可以增加腦出血的危險性。

2.3膳食因素和肥胖癥 慢性病的發生與膳食方式及結構關系密切,與膳食有關的血脂水平,肥胖也有很大關系,與發病有關膳食因素主要有脂類維生素與纖維素等。如WHO 2002年估計高膽固醇每年引起約440萬死亡,占死亡總數的7.9%。膳食中的微量元素、食鹽、食物的加工與烹飪及進食方式等,也與慢性病的發生有關。

2.4缺少體力活動 由于現代交通工具的不斷更新,工作和生活條件改善,缺乏體力活動是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與冠心病、多種癌癥、骨質疏松等有關。

2.5 病原體感染 病原體感染與慢性病的關系也很密切,如研究發現有15%~20%癌癥與病原體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有關。幽門螺旋桿菌在胃部的慢性感染引起胃潰瘍,也是胃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乙肝與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2.6遺傳與基因 幾乎所有慢性病的發病均有遺傳因素的參與,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家族史是癌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分子流行病學、遺傳流行病學和人類基因流行病學對慢性病的很多易感基因或相關基因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

2.7多種危險因素的綜合作用 慢性病的發生與流行往往是多個危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研究多個危險因素間的相互作用,研究它們對疾病發生的協同作用與方式十分重要。不僅能了解疾病的危險因素及其之間的作用,而且能為正確制定疾病的預防策略和綜合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3 慢性病的預防措施

許多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是相同的,并且與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密切相關,如果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減少慢性病帶來的危害和損失。我國對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采取以一級預防為主的三級預防策略以及以健康促進為主導的慢性病社區綜合防治策略。

3.1 一級預防 又稱病因預防,在疾病尚未發生時針對病因所采取的措施。即“防病于未然”。一級預防是預防控制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它包括健康促進和健康保護兩方面內容。健康促進是通過創造能夠促進健康的環境,使人們避免或減少機體對病因的暴露,改變機體的易感性,使機體免于發病,降低發病率,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環境保護和監測等。健康保護是對易感人群實行特殊保護措施;避免疾病的發生,如礦工采用濕式作業來減少塵肺的發生,控制吸煙來預防肺癌,接種乙肝疫苗宋預防乙型肝炎等。目前我國的一級預防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3.2 二級預防 又稱臨床前期預防,即在疾病的臨床前期做好早發生、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預防,以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惡化,防止疾病復發或轉為慢性。大多數慢性病因不明,要完全做到一級預防是不可能的,由于慢性病發生和發展的時間比較長,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可行的。如黏膜白斑及皮膚慢性潰瘍易發展成為皮膚癌,宮頸糜爛易發展為宮頸癌等發現并及時治療各種癌前期病變,屬于腫瘤的二級預防。產前檢查發現胎兒染色體異常而早期做出診斷,進而終止妊娠,屬于遺傳病的二級預防。

第6篇: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關鍵詞:慢性??;患??;控制;調查分析

隨著全國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生活方式的逐步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廣泛流行,已對人民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慢性病都已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死亡原因和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云南省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04~2005年云南省居民死亡率為655.61/10萬,慢性病占總死亡的74.85%。因此,及時掌握慢性病患病及控制情況,可以更好地采取措施,制定慢性病防治規劃和干預策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轄區內18歲以上常住居民(居住6個月及以上的居民)。

1.2方法 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轄區15個鄉鎮和4個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38個自然村(居委會)18歲及以上的常住居民。

1.3統計方法 以年齡和性別作為分層因素,使用統計軟件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

2.1.1性別 此次調查男性1178人,占49.14%,女性1219人,占50.86%,男女性別比為1:1.04。

2.1.2年齡 被調查的2397名居民中,18~39歲、40~59歲、60歲及以上年齡組居民分別有1071人、965人、361人,所占比例分別為44.68%、40.26%、15.06%。

不同性別各年齡組被調查居民人口數中,男性居民所占比例最高的是18~39歲年齡組,占44.74,而女性所占比例最高的也是18~39歲年齡組占44.63%。見表1。

2.2主要慢性病及患病情況

2.2.1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被調查的2397人高血壓患病率20.53%、知曉率59.35%、治療率77.40%和控制率9.39%。見表2。

2.2.2糖尿病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被調查的2397人中糖尿病患病率4.13%、知曉率48.48%、治療率78.72%和控制率31.31%。見表3。

3討論

從調查可看出高血壓、糖尿病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高血壓、糖尿病的控制率均偏低。一個地區高血壓、糖尿病控制率的高低,關系到該地區慢性病管理情況質量的好壞。研究表明,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可有效地改變慢性病患者的不健康行為。而知曉慢性病藥物治療需要終身服藥,知曉規律服藥,加強鍛煉,生活規律對高血壓、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因此,要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宣傳教育。

第7篇: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為什么有爭議呢?我想是因為不合理,不夠科學。按照這項指導推薦的量,一句話:只能越吃越胖,越吃慢性病越多。

最新數據統計:我國成人高血壓病患病率為18%,患病人數將近兩億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確診患者2.6億,慢性病導致死亡已經占到我國總死亡85%,慢性病為何會井噴?主要原因包括社會老齡化、城鎮化加劇,人們的飲食習慣不當,再加上不愛運動,這些方面綜合起來就造成了慢性病致死突然呈現井噴。所以我國慢性病的防控已經“刻不容緩”。這些因素中,營養過剩、生活方式不合理是引起慢性病的元兇。

在這項指導未出臺之前,中國營養學會就出臺了一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告知老百姓一日三餐要吃多少種食物,和食物的大概數量。

中國營養學會是營養專業學術團體,101名理事是來自國內醫學院校、疾控系統、醫院以及科研單位等營養領域的優秀人才。中國營養學會2007年接受衛生部委托,組織專家組修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并于2008年1月衛生部以1號令的形式?!吨袊用裆攀持改稀芬匀珖鵂I養調查的科學證據為基礎,密切聯系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的實際,建議居民選擇平衡膳食、注意食品衛生、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保持健康體重,對各年齡段的居民攝取合理營養,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帶來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為居民提供最根本、準確的健康膳食信息,指導居民合理營養促進健康。該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應該吃谷類食物250g~400g;蔬菜和水果分別為300g~500g和200g~400g;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150g~225g(其中魚蝦類75g~100g,畜、禽肉50g~75g,蛋類25g~50g);鮮奶300g的奶類及奶制品和相當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g或30g,食鹽不超過6g。同時強調足量飲水和增加身體活動的重要性,建議成年人每日至少飲水1200ml(約6杯),每天進行累計相當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最好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中國營養學會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宣傳教育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促進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兩個推薦一比對,明顯發現第一個公布的指導方案能量過剩,油多了一半,蔬菜、水果的量少了。為了控制能量攝入過高,帶來肥胖危害。所有的營養專家都在強調控制油脂攝入,如果是一天炒菜當中擁有50克的話,外加一些零食中的脂肪,會大大超標。舉例一下,一個人原先是一天攝入25克油炒菜,25克的油產生225千卡,如果是一天50克的油量那就是攝入了450千卡,一天多攝入225千卡,一年365天就多攝入82125千卡,這得用多大的運動量來消耗??!如果運動量不夠的話,那就直接導致肥胖,肥胖引起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而蔬菜、水果基本含能量很少,又是調節生理、促進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因此需要多攝入。正因為能量吃多了,慢性病導致的多了,各種癌癥也隨之來了。

很多人談癌色變,可是很多人沒有想到起碼40%都跟生活方式改變緊密相關。而我們可以做到比如說控煙、減鹽,鹽別太多,尤其北方,合理膳食和身體活動,簡稱就是管住嘴、邁開腿;限酒,別那么玩命喝;享受基本藥物與技術;比如高血壓超過指標該控制就控制,不影響壽命;定期體檢,別三五年再去,小病變成了大病。

目前很多慢性病跟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之后,大家由餓突然變成了可以吃得很飽,于是中國人現在依然吃得特飽,都百分之百的飽或者百分之一百二的飽,其實吃到七成飽、八成飽沒有問題,您問問自己有多久沒有餓過。

中國人營養過剩,導致慢性病增多,也跟營養直接過剩和不運動,導致的營養沉積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真的希望您邁開腿、管住嘴,干嘛不多活好多年,讓自己的家庭不付出那么多的代價,其實國家也因此不付出那么多的代價。

慢性病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70%。各種疾病的經濟負擔加起來差不多占了整個國民經濟(GDP)12%左右,這個12%中間增加最快和主要所造成的就是慢性病。

去年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稱:“慢性病已成為中國的頭號健康威脅”,報告中推算2010年至2040年間,如果每年能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其產生的經濟價值相當于2010年國內經濟生產總值的68%,或多達10.7萬億美元,而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顯然意味著巨大的損失。

到農村去看,現在農村很多這樣的病例,給家庭帶來勞動力損失,家庭為了治療病人需要家庭的護理,所以帶來了很多勞動力損失。

第8篇: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關鍵詞】 標準化溝通; 社區; 慢性病管理; 應用

doi:10.14033/ki.cfmr.2016.30.0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0-0163-02

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加,慢性病防治成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1]。由于慢性病患者需要堅持服藥治療,調整生活方式指導,醫患之間交往頻繁,本社康中心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優勢,開展標準化溝通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提高了社區居民慢性病知曉率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現針對標準化溝通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慢性病的社區綜合防治提供科學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懷德社康中心成立于2006年7月,本社區現有人口32 360人,選取2014年12月31日登記在深圳市寶安區衛生信息系統管理的慢性病患者1037例,其中高血壓患者782例,糖尿病患者196例,腦卒中患者15例,精神病患者21例,肢體殘疾患者23例;年齡60歲以上825例,60歲以下212例;大學本科45例,大專98例,中專208例,高中205例,初中305例,小學138例,文盲38例,在開展慢性病管理的第一季度,由于社區醫務人員缺乏溝通技巧,出現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率,血壓、血糖控制滿意率等多項指標不達標的情況,據此,本中心對社區醫務人員進行了標準化溝通的培訓,將標準化溝通運用到社區慢性病管理工作中。

1.2 標準化溝通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

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社區居民的支持,良好的溝通尤為重要,可以與社區居民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使醫患之間相互理解與信任,這是推動社區慢性病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原動力。筆者所在中心自2015年3月開始對本中心醫務人員進行了系統的標準化溝通五步工作法培訓,具體如下。

1.2.1 問候 主動迎接患者,用真誠的微笑,使患者感受到社區醫務工作者的友好和尊重,這是相互理解,建立良好溝通關系的前提;通過培訓學習,使醫務人員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首先微笑問候患者,尊重患者的價值觀、人格和權益,對慢性病管理工作多一份自信,社區的慢性病患者也對管理者多一份信任。

1.2.2 介紹 給予尊稱,對患者恰當的稱呼是社區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環節,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針對不同的群體采用不同的稱呼,向患者介紹自己的姓名、職稱、已經接受的專業培訓等,這大大增強了慢性病患者和社區醫務人員的感情,通過培訓提升服務理念,著重介紹自我及其醫療團隊成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是做好醫患溝通的基礎。

1.2.3 過程 醫患溝通是信息的傳遞過程,及時讓患者對所患病情和服用的藥物有更多的了解,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做到規范治療和干預,強調飲食、運動、心理健康對慢性病的影響,普及健康知識,指導患者改變膳食習慣,適宜運動,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患者的言語、行為中的積極面或長處予以鼓勵,從而使患者認識到自身的潛力,通過自己努力和醫生的幫助,可以提高生活質量,這是促進患者保持樂觀心態的基礎。

1.2.4 解釋 醫患溝通是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進行的,大多數患者及家屬對醫療知識了解程度低,而對于治療的預期較高,要詳細向患者講授慢性病的病因、治療及自我保健等系統知識,介紹所要接受的檢查、治療的目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會更加焦急和迫切的了解治療的進度,要教會患者合理安全使用藥物,讓患者清楚地知道可能出現的不適感及注意事項等,預防或延緩并發癥的出現,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勸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進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并重視健康教育信息溝通的雙向性,多去溝通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患者自身行為的改變。

1.2.5 致謝 最后要向患者做出感謝,大多數醫生已習慣于患者的感謝,要對每一個走入診室的患者表達,感謝他們的配合和理解,需要更多的人文素養積累和良好的職業精神。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本研究所得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

2 結果

標準化溝通后,慢性病知識掌握率及血壓、血糖控制率均高于標準化溝通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標準化溝通是對社區醫務工作者提出的時代要求

S著我國醫療體制不斷改革與深化,社區居民對于社區衛生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作為社區居民最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形式,更多的是通過深入居民家庭建立互信,開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標準化溝通方式,能降低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根據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求,慢性病患者更加希望得到人性化的、朋友般的醫療服務;作為居民醫療保健和衛生服務的主體應不斷地調整工作模式和服務意識,切實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有效、方便和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通過本中心醫務人員用標準化溝通方式對慢性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慢性病患者對慢性病知識的掌握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慢性病的建檔率達到95%、規范管理率達到85%,大多數患者能堅持合理膳食和適量運動,保持心理平衡,有效地控制了血壓、血糖的變化,防止了并發癥的發生或發展,提高了生存質量。

3.2 標準化溝通能推進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

社區衛生工作包括六位一w的服務,從總體上來說,不良生活行為應該是中國人健康最大的危害[2],健康教育是促進人們改變不良生活行為的有效方法。對于醫療、康復服務過程來說,健康教育也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3]。為此,采用標準化溝通,可以使醫患之間相互理解,在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做相關內容的調查時,有很多居民采取回避的態度,只有相互信任才能配合做好慢性病建檔和隨訪工作;良好的溝通,不僅能夠減輕患者身心痛苦,對治療發揮積極的作用,還能夠調動患者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促進其康復;醫患溝通時醫務人員一定要時刻規范自己的態度,按照不同患者的特點進行恰當溝通。對于文化素養較高的患者,可以用得體而大方的態度和語言來與患者進行溝通,對于文化素養較低的患者,可以用通俗而易懂的態度和語言來與患者進行溝通[4]。標準化溝通促使醫務人員與居民建立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實現預約門診,社區首診,有效轉診,有效的“防治一體”管理模式,使慢性病干預和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3.3 標準化溝通可以避免醫患糾紛的發生

社區衛生工作有很多內容(居民健康檔案的信息采集、家庭訪視地址等)涉及到居民和慢性病患者的個人隱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隨著人們的文化素養與法律意識的逐漸提高以及社區醫務人員只關注患者的治療,忽視患者的權益,而引發醫療糾紛[5]。醫療糾紛通常是溝通不暢導致的,標準化溝通是最大限度減少醫患矛盾的方法,通過標準化溝通在社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定期對慢性病患者進行隨訪,組織健康體檢和健康宣教活動,使其感到溫馨、親切,消除陌生感,這些工作的開展增進了醫務人員與社區居民和慢性病患者的感情,避免了由于溝通不當而導致的各種醫療糾紛的發生。

3.4 標準化溝通可以促進社區衛生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目前慢性病主要是家庭治療,患者對疾病認識不夠,管理效果甚微。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在社區開展慢性病的預防和管理具有明顯優勢,用標準化溝通與社區居民建立的良好關系,采用細心、耐心而尊重平等的態度與患者進行密切溝通,使慢性病患者能夠感知到社區醫務人員對其的關心和尊重,增加醫患間的信任,這是社區醫務人員開展社區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重要技能,能提高患者依從性及滿意度,普及衛生科普知識,倡導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升治療效果,促進社區衛生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3.5 體會

通過應用標準化溝通對社區慢性病患者進行管理后發現,良好的溝通技能是提高慢性病患者管理率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進程,慢性病已經成為極其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特別是60歲以上老年人群,生活重心由事業向家庭轉移,心理方面存在巨大轉變,因此急需得到心理護理的基層社區醫療服務[6]。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同樣也對社區醫務人員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只有加強對醫務人員標準化溝通技能的培訓才能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進一步提高社區慢性病患者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時提升社區醫務人員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李杭生,管水好,潘瑋,等.永安市創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的做法與體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7):97-98.

[2]楊秉輝.臨床醫生要以健康教育為己任[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6):483-484.

[3]毛群安.健康教育應與醫療衛生服務有機結合[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3):195-196.

[4]安琦,李桂琴.內科護理護患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3):97-99.

[5]高云燕,趙福梅.運用溝通技巧做好社區慢性病患者的護理[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1):120-121.

第9篇:慢性病綜合防控范文

【關鍵詞】 主要疾病;死亡率

Analysis of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among urban populations in China

YAO Jian-yi,MIAO Shu-jun,JI Xue-mei,et al.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among urban population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07,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trend of main diseases’ death in China,and to provide som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from 1990 to 2007.Results The three main leading diseases for urban population’s death in 1990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heart diseases,respectively; in 2002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respiratory diseases,respectively; in 2007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heart diseases,respectively; cancer and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s been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urban populations.Conclusion Cancer and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urban populations,the risk factors could be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and diet,etc; public health strategy in China is "Prevention first,and combin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target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Key words】 Main diseases; Death rate

近年來,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率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為主,已經成為我國居民首要死因之一,其死亡率位于世界較高水平[1,2]。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環境狀況等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齡化、環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等諸多因素,城鄉居民健康行為和疾病模式也發生了變化[3],與之

作者單位:10005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處理辦公室(姚建義 張偉東);天津市寧河縣中醫醫院(苗樹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紀雪梅)

相關的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也發生了變化。本文旨在掌握主要疾病的死亡率特征,為國家制定疾病預防控制規劃、預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主要疾病死亡率數據來源于相關年度我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調查以及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人口資料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

1.2 統計學分析 利用Excel完成數據錄入。SPSS 1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狀況 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是我國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總數的28.53%),死亡率為176.23/10萬, 其次為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障礙, 2007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的疾病占城市居民總死亡率的91.28%。2002年和2003年度我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3位均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2002年和2003年居民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分別占城市居民總死亡率89.34%和90.10%;自2002年起,我國首次采用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編碼ICD-10統計4,2002年之前的1997年和1990年我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三位均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1990年和1997年居民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分別占城市居民總死亡率91.33%和91.76%。詳見表1。

表1

1990~2007我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統計

位次

200720062003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

1惡性腫瘤176.23 28.53 惡性腫瘤 90.67 27.25 惡性腫瘤134.54 25.47

2腦血管病111.47 18.04 心臟病 52.97 17.66 腦血管病105.40 19.95

3心臟病100.61 16.29 腦血管病51.69 17.10 呼吸系統疾病 77.29 14.63

4呼吸系統疾病 80.94 13.10 呼吸系統疾病 38.89 13.06 心臟病76.23 14.43

5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37.63 6.09 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25.33 6.10 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32.55 6.16

6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20.38 3.30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0.33 3.32 消化系統疾病 19.31 3.66

7消化系統疾病 17.46 2.83 消化系統疾病 9.65 2.94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4.05 2.66

8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7.93 1.28 其他疾病 6.46 2.41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7.08 1.34

9神經系統疾病5.86 0.95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4.52 1.37 神經系統疾病4.81 0.91

10精神障礙5.35 0.87 診斷不明 4.50 1.29 圍生期病2.14 0.89

合計91.28 92.50 90.10

表1

續表

位次

200219971990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

1惡性腫瘤135.38 23.53 惡性腫瘤135.39 22.71 惡性腫瘤 96.69 21.88

2腦血管病100.61 17.49 腦血管病134.88 22.63 腦血管病88.29 20.83

3呼吸系統疾病 89.90 15.63心臟病99.99 16.77 心臟病 66.21 15.81

4心臟病84.12 14.62 呼吸系統疾病 84.00 14.09 呼吸系統疾病 68.37 15.76

5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50.42 8.77 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36.84 6.18 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 34.98 6.91

6消化系統疾病 19.60 3.41 消化系統疾病 18.51 3.10 消化系統疾病 17.74 4.02

7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4.10 2.45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5.84 2.66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8.01 1.74

8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9.68 1.68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8.88 1.49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6.90 1.58

9神經系統疾病5.23 0.91 精神障礙6.91 1.16 新生兒病 5.77 1.51

10圍生期病4.87 0.85 神經系統疾病5.77 0.97 其他疾病 4.95 1.29

合計89.34 91.76 91.33

2.2 性別差異

2006年男女城市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均為惡性腫瘤,男女前3位主要致死性疾病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以及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1990年男女城市居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男女前3位主要致死性疾病分別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心臟病。1990年和2006年男性居民死亡原因前10位的疾病分別占城市男性居民總死亡率92.46%和92.78%,1990年和2006年女性居民死亡原因前十位的疾病分別占城市女性居民總死亡率90.83%和92.11%。(表2)。

表2

1990年、2006年我國城市居民不同性別主要疾病死亡率統計

位次

19902006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

1惡性腫瘤122.1224.98惡性腫瘤110.7930.45

2腦血管病102.0720.35腦血管病53.6716.34

3呼吸系統疾病81.7816.29心臟病52.6116.11

4心臟病80.9413.10呼吸系統疾病40.9512.91

5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41.047.58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32.546.87

6消化系統疾病20.674.21消化系統疾病11.563.14

7新生兒病17.161.62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8.572.53

8泌尿生殖系統疾病7.691.55其他疾病5.191.77

9肺結核7.591.54診斷不明5.391.37

10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7.161.27泌尿生殖系統疾病4.591.29

合計92.4692.78

續表2

位次

19902006

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死亡原因死亡率(1/10萬)構成比

1腦血管病76.6621.39惡性腫瘤68.3723.02

2惡性腫瘤73.6418.16心臟病53.1019.71

3心臟病60.3917.73腦血管病49.1318.11

4呼吸系統疾病57.7616.59呼吸系統疾病35.6913.26

5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28.556.11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17.915.09

6消化系統疾病14.903.80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12.284.35

7內分泌、營養和代謝及免疫疾病8.902.30其他疾病7.863.25

8其他疾病5.051.78消化系統疾病7.682.67

9泌尿生殖系統疾病6.381.6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4.361.48

10新生兒病14.261.36診斷不明3.541.17

合計90.8392.11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城市居民首要死亡原因為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僅次于惡性腫瘤的頭號殺手,而且呈持續的增長趨勢,2007年城市前3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這三項就占總體疾病死亡原因的62.86%。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將成為城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環境狀況等的變化,也將影響疾病模式的變化[5-7],與之相關的主要疾病的死亡率也發生了變化。

自2002年起,我國首次采用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編碼ICD-10統計[4,8],ICD-10在分類軸心上強調以病因為主,盡管我國推廣應用ICD-10已多年,但由于種種原因使廣大的醫務工作者以及編碼和統計人員在執行和使用ICD-10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規范、甚至不正確的做法,可能導致各地統計上報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下降,因此在處理相關數據時需要結合相關的較為嚴謹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

根據對2008年全球疾病負擔的估計:慢性病占43%,中國更是達60%[2,5]。慢性病發病的高發人群是成年人,導致大量勞動力損失,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負擔。雖然現在慢性病的主要患患者群仍是中、老年人,但年輕人比例逐漸上升,美國是慢性病防治做得較好的國家,它總體的慢性病比例在下降,但其年輕人的比例卻呈上升趨勢。足見,慢性病的低齡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9]。

我國近年已經制定并完善了防治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工作規劃,提出了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一些主要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在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開展了社區綜合防治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今后應該加強在我國公共衛生設施相對落后的地區以及老少邊窮地區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擴大健康教育的普及范圍,擴大宣傳面和宣傳力度,這對于倡導健康行為,降低腫瘤以及其他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全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olin D Mathers,Cynthia Boschi-Pinto,Alan D Lopez,Christopher JL Murray.Cancer incidence,mortality and survival by site for 14 regions of the world.Global Programme on Evidence for Health Policy Discussion Paper No.13 2001.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04 update.Geneva,2008.

[3] 全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2005-2010).衛生部,2004.

[4] 董景五.推廣應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次修訂本(ICD-10)”的幾點體會.中國臨床康復,2002,6(20):3038-3039.

[5] 中國慢性病報告.衛生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6.

[6] Yang G,Kong L,Zhao W,Wan X,Zhai Y,Chen LC,Koplan JP.Emergenc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Lancet,2008,8,372(9650):1697-1705.

[7] Wang L,Kong L,Wu F,Bai Y,Burton R.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Lancet,2005,366(9499):1821-18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黄色在线观看 | 国产短裙黑色丝袜在线观看下 | 日韩美女在线看免费观看 | 99久久99视频 | 国产精品白浆流出视频 | 亚洲国产在 | 欧美粗又大gay69视频 | 久久曰视频 | 成年免费a级毛片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岛国片 | 国产香蕉成人综合精品视频 | 69凹凸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一区 |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视频 | 九九精品免费观看在线 | 国产精品第五页 | 波多野结衣在线免费视频 | 欧美一级毛片高清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欧美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 a级毛片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a级免费 | 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观看成年人视频 |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 嫩草影院ncyy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a级片 | 亚洲撸| 欧美成人www在线观看网页 | 麻豆国产96在线 | 中国 | 一级毛片在线完整免费观看 | 国产乱子伦真实china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 | 高清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亚欧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特级深夜a级毛片免费观看 特级生活片 | 久久精选视频 | 成年人免费看视频 | 色伦网 | 视频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