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

第1篇: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根據衛生部、財政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意見》及《靈寶市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我鎮成立了陽平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領導小組,制定了《陽平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定標定責到人,明確責任,各項目實施責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項目運行計劃并能規范化運行。

二、健全制度,嚴格培訓,規范行為。

院統一制定并印制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手冊》200本,發放到每位職工和鄉醫手中。各項目實施辦公室制定了相關制度并上了墻,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為了規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6月25日我院特邀市局專業人員組織全院職工及各衛生所鄉醫,就《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內容進行了專題培訓,通過培訓,使所有村醫都基本掌握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各項內容,為在我鎮順利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更好地為廣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九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布置和進度情況。

1、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居民健康建檔是基礎,我們組織各項目實施人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為重點,在自愿的基礎上,通過組織下鄉入村體檢等形式,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做到了健康檔案內容詳實、填寫較規范。截止目前已經為10664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檔。我們將在11月下旬到12月份對全鎮一、二中學生全鎮幼兒園托幼人員安排進行體檢。

2、健康教育

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各項目責任人都能通過進村、上街宣傳,為轄區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并定期更新內容,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健康教育活動。截止目前,在主要街道設置健康教育專欄4塊,版面更新4次,開展下鄉健康教育視頻播放宣傳 次,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6次,舉辦健康知識講座12次,發放各類宣傳印刷品15萬余份。通過各項目責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斷的進行健康指導和干預,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一些群眾的不良衛生習慣,真正做到疾病從預防開始。

3、預防接種

為適齡兒童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腮風疫苗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發現、報告預防接種中的疑似異常反應,并協助調查處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預防接種工作的重點任務。為了做好此項工作,我們再一次確定了疫苗接種點,各接種點都具備了《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規定的冷藏設施、設備并按照要求進行疫苗的領發和冷鏈管理,保證疫苗質量。6月份對預防接種的人員(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或者鄉村醫生資格),進行了預防接種專業培訓。

(1)、冷鏈運轉工作 順利完成了10次冷鏈運轉工作,應接種兒童14450人,實種兒童13370人,接種率93%。其中:基礎免疫接種兒童10232人,實種兒童9574人接種率94%。卡介苗應種475人,實種 471人,接種率99%;新生兒HBV應種乙肝疫苗應種 1813人、實種 1755人,接種率97%,及時接種率100%;脊灰糖丸應種 2199人、實種2107人,接種率96%;三聯疫苗應種2195人、實種2089人,接種率95%;麻疹疫苗應種880人,實種841人,接種率 96% ,A群流腦疫苗應種1739人,實種 1428人,接種率82%;乙腦疫苗應種931人,實種883人,接種率95%。 加強免疫應種4218人,實種 3796人,接種率90%,其中脊灰糖丸應種547人,實種503人,接種率92%;三聯疫苗應種804人,實種736人,接種率91%;二聯疫苗實種199人,實種159人,接種率80%;麻腮風疫苗應種724人,實種683人,接種率94%;A+C群流腦應種832人,實種711人,接種率85%;乙腦疫苗應種837人,實種752人,接種率90 %。 甲肝疫苗應種278人,實種252人,接種率91%。

(2)、卡、證、冊 資料管理 2010年,我鎮繼續強化村級卡、證、冊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每月冷鏈運轉后,對村級計劃免疫工作進行考核,全年共對轄區32個村級接種點聯合監督檢84次。有力的保證了卡、證、冊填寫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至今,共建卡 475 人、建證475人、建冊 475人,錄入微機 475 人。

(3)、 麻疹查漏補種及強化免疫工作

為了控制麻疹疫情在我鎮的流行,我鎮在2010年5月26日至6月2日組織防保站人員和鎮區5個接種點的人員對鎮區和周邊3個行政村的所有兒童進行拉網式排查,共排查陽平鎮區和周邊3個行政村,7個年齡組(時間從2003年1月1日出生至2010年出生的所有兒童),共排查兒童743人(不含托幼機構目標兒童)(其中2009年10月16日以前出生為 664人,2009年10月17日至2010以后出生的為79人),在冊兒童本地漏種兒童 22人,流動兒童215人;摸底新發現本地兒童22人,流動兒童105人;其中需接種1劑次215人,需接種2劑次61人,合計 337針次。

為切實履行我國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到2012年中國消除麻疹的莊嚴承諾,根據《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和《2010年全國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方案》的要求,陽平鎮在鎮政府、衛生院的統一領導下,于2010年9月11—20日對8月齡至14周歲兒童開展了麻疹疫苗的強化免疫接種工作。全鎮8月齡至14歲兒童(即1995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兒童)應種為7477人(其中本地兒童6695人,外地兒童782人),除有禁忌癥的兒童未及時開展接種外,全鎮實際接種7119人(其中本地兒童接種6351人,外地兒童768人),接種率為97.6%,實現了上級要求的95%的目標 。

(4)甲型H1N1流感疫苗及其它疫苗接種

為應對常見傳染病流行,維持醫療衛生服務系統,公共服務系統的正常運轉,我鎮為在校學生進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種,共接種3571人,并為32個村級養殖戶接種甲型流感疫苗3704人。共計接種7275人。 開展了水痘疫苗接種工作。共接種兒童636人;完成了陽平轄區6-15歲兒童乙肝疫苗查漏補種工作。乙肝疫苗應接種6636針次,實際接種5604針次,接種率84%; 開展了流感疫苗接種工作。共接種3歲兒童792人份, 3歲以上兒童及成人3180人份,

4、傳染病防治

及時發現、登記并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配合市防疫站結防科對 結核病人進行治療管理,截止11月份,乙類傳染病例報告 例,丙類傳染病例報告 例,及時報告傳染病人 例,轉診結核病人 例,管理病人 例。為傳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兒童保健

為了很好的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我院婦幼醫生 于10月份到三門峽參加了為期3天的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培訓。通過培訓,使每個參加培訓的人員明確了目的,掌握了《規范》標準。 截止目前,0-36個月兒童建冊344冊,2010年出生344人,訪視344人。

6、孕產婦保健

按照靈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規定,每年至少為孕產婦免費開展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后訪視。對孕婦進行一般的體格檢查及孕期營養、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導,了解產后恢復情況并對產后常見問題進行指導。截止11月,各項目責任人已對所有孕產婦進行健康管理,孕產婦建檔479人,早孕建冊411人,早孕建卡率85.5%,產前健康管理率100%,產后訪視率100%。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在居民健康建檔的一開始,我們就將老年人作為了重點人群來健康管理。截止目前,65歲以上老年人登記在冊3912人,建立檔案2531人,對建立檔案老年人全部進行健康服務管理,管理服務率達65%。通過健康知識宣傳65歲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體格檢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并對他們進行體格檢查及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截止11月份,各項目責任人已登記管理高血壓患者1566人,登記管理糖尿病患者197人。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對轄區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截止目前,共為轄區69人精神病患者建立檔案。

四、加強督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開展以來,院領導對此項工作十分重視,多次對項目工作進行了督導。

7月1日,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下鄉調查體檢活動。院領導親自帶領體檢工作隊20余人進駐桑園開展調查體檢工作。

8月4日,召開下鄉調查體檢工作協調會,對體檢項目組合進行了重新調整:八項重組為四組,即血型血糖組、一般狀況組、臟器功能組、癥狀生活查體詢評組。同時,對人員安排、物品器械管理做了嚴格要求。

9月份,院班子成員就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及時發現了項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糾正,促進了項目工作的健康運行。

11月份,院成立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小組, 對我鎮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進行了全面督查,督導人員對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所做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同時,也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院 要求要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把檔案要建成活檔,更好的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鎮公共衛生工作從總體上已經步入了正常運轉的軌道,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

1.組織功能發揮不到位。三級公共衛生管理和服務網絡雖然已經基本建成,但仍然沒有充分發揮相應的功能作用,各項工作鎮村聯系不夠,銜接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質量。

2.措施不夠扎實。各責任人雖然積極地開展了公共衛生工作,但也發現個別同志認識不夠,工作流于形式,沒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有效的實施方案,對村衛生所的指導力度不夠,部分責任人的管理指導人員業務水平不高,很難起到有效的指導和督導作用。

3.健康檔案資料填寫不規范.個別健康檔案資料填寫不夠規范,健康檔案內容空項,錯誤較多,存在較多邏輯錯誤。

4.工作力度有待加強。從檢查中發現個別醫生的業務知識不夠全面,工作消極被動,責任心不強,缺乏主動上門意識。主要表現在:一是慢性病的篩查開展不到位,已經發現的慢性病人雖已建立了健康檔案,但符合要求的合格檔案的比率不高,內容不完整,記錄不真實等情況依然較為普遍,對慢性病的隨訪和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雖然和居民健康建檔同步進行了,但是,登記不詳細,管理不到位;三是健康教育講座的次數不夠,版面沒有及時更換,健康教育內容和形式單一,資料整理不全。

第2篇: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2010年1月26日。為落實“科技北京”行動計劃,推動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北京市政府在醫療衛生科技領域啟動了“首都十大危險疾病科技攻關與管理實施方案”。并具體分三階段組織實施。其中第一階段為2010—2012年、第二階段為2013-2015年、第三階段為2016-2020年。至今。一期工作目標已順利完成。3年來。通過聚焦市民健康的重大問題,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衛生局等相關委辦局形成聯動。密切合作、協同推進,以項目引導的方式集聚首都醫療衛生領域的優勢資源,搭建科技支撐體系。已形成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全過程的科技攻關與管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條醫療衛生科技創新之路,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向臨床轉化,讓科技更多地服務于民生健康。

加強頂層設計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關與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編制歷經一年多時間。針對重大疾病的篩選以及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環節的科技支撐工作進行了廣泛調研,在征求百余名醫療衛生領域知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討論,以“四高”為標準(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負擔、科技在疾病控制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程度高)篩選出嚴重影響市民健康的“十大疾病”作為醫療衛生科技工作重點。據悉。這十大疾病(即肝炎、艾滋病、結核、禽流感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等四類重大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宮頸癌和乳腺癌、抑郁癥、慢性腎病、脊椎和骨關節病等六類重大慢性病)患病率約占疾病構成的75%以上。死亡率約占死因構成的70%以上。

隨后,為充分調動首都優勢醫療機構科技力量。北京在全市范圍內遴選首都十大疾病領銜專家。建立十大疾病科技支撐體系。目前。已形成12位領銜專家和80余名核心專家組成的十大疾病專家團隊。以“3、5、2”模式構建了由88家各級醫療機構組成的研究示范網絡(每個疾病領域按3家三級醫院、5家二級醫院和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比例構成研究示范網絡)。實現了人才、信息、病例資源、成果等全要素整合。覆蓋“科技創新、技術評價、示范推廣”的全鏈條。為科技攻關工作持續開展奠定了基礎。

方案的實施使得北京在全國率先搭建了大規模疾病研究公共基礎平臺。其中“十大疾病臨床數據庫和樣本庫”是全國率先啟動的、遵循國際標準的臨床資源平臺,由京1213家醫科院所參與建設,目前約保存臨床信息2.8萬例、樣本23萬例,可為疾病診療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新藥研發與評價提供大量、高質量的原始性創新資源、基礎資源和技術支撐;“六類重大慢性病流行病學綜合調查研究”是全國首次大規模同步開展的集六類慢性病為一體的流行病學數據調查工作。可科學、全面地反映北京市六大慢性病發病、死亡以及危險因素等相關狀況。為首都慢性病防治規劃、政策和干預策略的實施及慢性病預防控制效果的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探索突破國際前沿

“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關與管理工作”實施以來,十大疾病的前沿創新研究始終瞄準國際前沿,取得了重要突破。先后篩選出以生物標志物為基礎的個體化治療、生物芯片、結構生物學、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等代表國際醫學前沿領域的十大研究方向并組織相關研究工作。

其中,清華大學施一公團隊在世界上首個解析了NAT家族蛋白UraA的晶體結構和枯草芽孢桿菌內蛋白酶體調節亞基MecA-CIpC復合物的晶體結構,在國際著名雜志《Nature》上2篇,其研究成果將為新型抗癌藥及老年癡呆預防藥物的開發提供重要靶點線索;北京大學饒毅團隊分析了ToM和共情兩種行為由基因控制的程度,提示基因與社會關系相互作用影響人類共情的神經機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程書鈞院士領導其團隊正在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基于肺癌自身抗體標志譜的、用于肺癌診斷和預后的檢測技術方法。對提高肺癌診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北京師范大學賀勇教授研究發現了阿爾茨海默病前期(輕度認知障礙)在全腦網絡水平上功能整合的下降,其在《Biological Psychiatry》,為理解該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和早期輔助診斷的影像標志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提升了我國認知神經生物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影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團隊發現并初步驗證了4個新型血液腫瘤標志物在血液病診治中的臨床價值。將急性白血病微小殘留病監測的通用性提高到90%以上。

同時,以創新能力建設為核心。落實“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以項目為依托,培養一批在國際醫學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醫學科學家,成為優秀學科帶頭人。共培養9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7位科技新星。以及一批高層次創新團隊。

推動科技惠民

2011年7月,制定并北京人健康標準——“北京人健康指引”34條,編輯出版《北京人健康指引》指導手冊;2012年初,由10位院士審定、推薦,1000余位專家參與編寫的《健康大百科叢書》與廣大市民見面;針對北京市居民慢性病威脅。開展口腔疾病防治、腫瘤防治、心血管疾病防治和腦血管疾病防治的陽光長城計劃等,2011年北京市18~79歲常住人口健康知識知曉率提高到73.7%。

一期工作開展以來。加強了成果產出和推廣。促進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以學術水平高、惠民效果好為標準。從已形成的科技成果里評選出“十大創新型科技成果、十大惠民型科技成果”。

肝炎領域。制定了我國慢性乙肝患者纖維化的診斷界值。被納入《中國乙肝防治指南2010更新版》,為今后臨床診斷乙肝纖維化提供了充實的科學依據。對乙肝藥物抗病毒治療方案進行衛生經濟學評價。為推動乙肝抗病毒治療藥物進入醫保目錄提供了數據支撐。制定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方案。使病死率從“十五”期間的51.7%下降至27%。

艾滋病領域,建立了中國首個大規模的MSM(男男同性戀)高危人群動態隨訪隊列及世界最大最全面的HIV急性期感染者隊列,研發了用于HIV感染的核酸集合檢測方法。使檢測成本從每份1000元降低至20元。采用國產抗病毒藥物,優化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價廉、效優、毒副作用低的艾滋病首選治療方案。寫入2011年新版《艾滋病診療指南》并在全國范圍推廣。節省相關醫療費用上億元。

結核病領域。建立抗結核藥物的血藥濃度檢測方法和監測平臺,參與國際多中心項目,開展氯法齊明及吩嗪類藥物等治療耐藥結核病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

新發突發傳染病領域。世界上第一次采用嚴格的循證醫學研究方法(RCT)評價奧司他韋和中醫藥對甲型H1N1流感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其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內科學年鑒》,獲得國際認同。成為“傳統醫藥走向世界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心血管疾病領域,搭建北京急性心梗信息監測平臺,獲得了北京人群急性心梗的發病率、死亡率等基礎數據。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重癥冠心病外科治療策略》共識方案。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心血管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在國際上率先報道“單導管”法和“2C3L”術式并系統建立了我國房顫導管消融的技術和方法。

腦血管疾病領域,制定“缺血性腦卒中診斷和診療質量控制規范”,并成為衛生部推薦性行業標準。

糖尿病領域,在全市36家醫院進行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篩查,建立了北京市糖尿病高危人群隊列,開發了生活方式管理軟件,從而對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規范及個體化的管理。

慢性腎病領域。建立IgA腎病患者信息網絡平臺。以此為基礎建立全國血液透析登記系統,為國家醫療政策和保障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為血液透析治療的質量控制與監督提供平臺。

精神疾病領域,制定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社區康復技術并向全市16個區縣進行推廣,成為我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度績效考核指標。

脊柱和關節病領域,制定的“脊柱外科導航技術臨床規范”、“椎間盤突出癥診療規范”已成為衛生部行業標準。導航技術的應用使脊柱外科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的手術精確性由41%~87%提高至97.16%。針對嚴重復雜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研發關鍵治療技術。使其畸形矯正率由國際上48%提高到70%以上,手術水平居于國際前列。

創新機制體制

以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為依托,加強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科技決策機制,強化科技計劃的頂層設計。強調醫學研究不同階段由不同科技計劃支持。實現了“基礎研究一前沿技術研究一臨床研究一成果推廣”全鏈條覆蓋。總體形成以“十大疾病”為重點,各研究鏈條有效配置、系統推進的工作格局。建立科技計劃項目儲備庫制度,實行“及時組織、及時議定、及時入庫、適時啟動”,形成常態化的項目組織機制。

第3篇: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大和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國家及省、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為指導,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目標,樹立健康也是生產力的新理念,培育健康文化,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推動全民健身行動,創建全民健康環境,打造健康型社會,以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促進社會的和諧。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切實發揮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組織協調作用,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其中,讓人民群眾成為活動主體,形成人人注重健康、人人追求健康的濃厚氛圍。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民生至上。把創建“健康城市”活動作為民心工程,緊緊圍繞全民健康來開展,真正讓全縣人民身心受益。三是堅持立足實際、注重特色。從與廣大群眾身心健康息息相關的關鍵環節和具體問題抓起,深入開展針對性、操作性、現實性強的活動,充分體現群眾意愿,體現地域特色。四是堅持城鄉統籌、協調推進。兼顧城鄉人群的實際特點和不同需求,統籌安排實施,逐步縮小城鄉健康距離,形成城鄉聯動,共促共進共享的居民健康發展格局。五是堅持開放創新、全面提高。加強交流,引進先進的健康理念、健康行為模式,全面提高健康水平。

二、活動目標和主要指標

通過5年的努力,到年,初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全縣人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城鄉健康環境明顯改善。主要指標為:

(一)健康環境指標

1.環保指標:全年二級及二級以上天數(全年API指數<100的天數)>85%;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0%;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

2.綠化指標: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進一步提高。

(二)健康服務指標

1.縣、鄉(街道)、村建立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2.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檢驗服務能力達到B級,具備職業衛生監測、評價服務資質;

3.建立比較完善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和醫療緊急救援體系,形成完善的職業病防治網絡;

4.建立食品藥品安全長效機制;

5.城鄉社區有較完善的健身活動場所;

6.建立比較完善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

7.建立比較完善的國民體質監測體系。

(三)健康人群指標

1.全縣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6歲左右;

2.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繼續下降;

3.慢性病防治知識人群知曉率、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率、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不斷提高;

4.人群吸煙率明顯降低;

5.居民健康行為形成率、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

6.居民保持中等以上強度運動的比例、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大幅度提高。

三、主要任務

實施六大工程、25個重點項目。

(一)健康教育工程

1.健康教育進家庭項目,向每戶居民免費發放《居民健康指南》,內容包括傳染病防治、營養膳食、居民健康素養等內容。(縣衛生局、縣委宣傳部負責)

2.健康教育進校園項目。中小學校開設健康教育課、學校設置固定的健康教育櫥窗,開展健康知識競賽、有獎征文、陽光體育運動、小手拉大手活動,帶動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追求體育鍛煉、文化娛樂的健康氛圍。(縣教育局、縣衛生局負責)

3.健康教育進醫院項目。各級醫療單位醫務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醫療救治的基礎上,要有針對性的為患者開具健康處方,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識、健康行為引導活動。醫學專家面向社會舉辦健康知識、衛生救護講座,提高目標人群對疾病的預防、控制能力。(縣衛生局負責)

4.健康教育宣傳項目。各鄉村、社區基層組織定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組織醫學專家深入社區舉行講座。(縣衛生局負責)

5.媒體健康宣傳項目。在媒體開設創建“健康城市”活動專欄,宣傳普及衛生知識;在縣廣播電視臺播放健康知識公益廣告片,開辦健康知識大講座;開設“就醫指南”、“健康講壇”等專欄,開展豐富多彩的健身娛樂宣傳活動,擴大健康教育引導覆蓋面。(縣衛生局、縣委宣傳部、縣廣播電視臺負責)

6.禁煙、控煙項目。從在校生和青少年抓起,廣泛開展禁煙、控煙干預活動,通過加強社會宣傳,提高廣大煙民禁煙、控煙自律意識;大力實施“無煙學校”、“無煙機關”、“無煙餐館”、“無煙家庭”等創建活動,在禁煙場所設置專門吸煙區。人群吸煙率在現有基礎上逐年遞減。(縣愛委會、縣衛生局、縣教育局、縣委宣傳部、縣廣播電視臺負責)

(二)健康服務工程

1.居民健康信息管理項目。為每人制定一個健康計劃、建立一個電子健康檔案。年,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到50%左右,到年為全部城鄉居民建立起健康檔案。每年對城鄉居民的健康現狀進行抽樣調查,科學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現狀。調查數據錄入微機數據庫,撰寫和轄區居民健康狀況報告。進一步強化政府衛生監管、建立健全衛生監督體系。(縣衛生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計生局負責)

2.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全面完成縣級醫院和城鄉基層衛生機構建設任務。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構筑20—30分鐘的醫療服務圈。支持沒有衛生室的行政村衛生室建設,實現全縣每個行政村都建有一個標準的衛生室,一個能看病的醫生,建立起基本藥物的保障機制,配備基本的診療設備。基本實現一般疾病不出村,常見病、多發病不出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門診量占醫療機構門診總量的比例明顯提高。建立完善醫療緊急救援體系,加強縣級醫院的緊急救援服務能力建設。

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行計算機網絡化管理,規范化運行,實現科學化管理。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制定居民慢性病報銷辦法,引導居民到社區看病就醫,實現“小病到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雙向轉診模式。(縣衛生局、縣人社局負責)

3.基層醫療衛生人才保障項目。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實施大學生村醫工程。通過對口支援、定向培養、轉崗培訓、在職教育、社會招聘等多種途徑力爭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縣發改局、縣衛生局、縣人社局、縣教育局負責)

4.慢性病干預項目。開展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干預措施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事業等活動。(縣衛生局負責)

5.職業相關疾病防治項目。對工礦企業管理者和各種作業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培訓,做好有毒有害崗位工人的體檢和健康培訓工作。職工健康體檢率、建檔率逐步提高。(縣衛生局、縣人社局負責)

6.精神衛生項目。深入學校、企業、社區,傳播心理衛生知識,引導及時心理咨詢,實施早期干預策略,消除焦慮、抑郁、悲傷、恐懼、憤怒和成癮等異常心理行為,引導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逐步提高。加快精神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培養,加快建設功能比較完善的精神衛生防治體系。(縣衛生局、縣教育局負責)

(三)健康飲食工程

1.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項目。對所有食品和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相對集中食品加工作坊、銷售企業、餐飲(集體食堂)單位、倉儲場所進行全面集中徹底清查,嚴厲查處和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食品生產經營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實行“五個一批”,即關閉取締一批、停產整頓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重組一批、派監督員入駐企業監控一批,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縣衛生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商務局、縣工商局負責)

2.建立食品藥品安全長效機制。在食品安全方面,建立食品安全聯合執法機制、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機制、食品安全質量保證機制、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機制、食品安全社會監督機制、食品安全責任追究機制等六個機制;在藥品安全方面,建立藥品安全質量保證機制、藥品安全檢測預警機制、藥品安全社會監督機制、藥品安全應急處置機制、藥品安全責任追究機制等五個機制,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縣衛生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商務局、縣質監局負責)

3.放心飲水項目。加強城鄉居民生活飲水衛生安全監測,建立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監督監測機制。集中式供水單位建檔率達100%。(縣衛生局、縣水務局負責)

4.安全飲食項目。以治理抗生素、雌激素、農獸藥殘留超標為重點,加強蔬菜、水果、肉蛋奶、飲品、食品添加劑的檢驗檢測,倡導食用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單位和食品經營單位的管理。全面推行餐飲單位量化分級管理辦法,A、B等級餐飲單位逐年提高。(縣衛生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商務局、縣農業局、縣工商局負責)

5.平衡膳食促進項目。倡導居民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實現“吃動兩平衡”。倡導少鹽少油飲食,倡導食用低鈉鹽、植物油。倡導集體食堂、餐飲單位對鹽油實行總量控制、總量遞減。倡導適量飲酒不過量,文明飲酒不勸酒,提高廣大群眾的自覺控制能力。為全縣每戶家庭免費發放一把定量鹽勺和定量油杯,發放控鹽、控油、控體重和酗酒有害健康的宣傳材料。(縣財政局、縣衛生局負責)

(四)健康信息服務工程

1.醫藥衛生信息化項目。加快以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為重點的衛生信息化建設。加快農村衛生信息化建設,提高公共衛生、醫療保障和衛生行政管理水平。突出抓好居民就醫“一卡通”,為每個人建立一份電子健康檔案。(縣人社局、縣衛生局負責)

2.醫院信息化項目。積極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推廣患者滿意度電子評價系統,加快遠程診療服務系統建設。(縣衛生局、縣人社局負責)

(五)健康文體工程

1.全民健身項目。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切實保障公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權益,廣泛開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動,提高全縣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科學生活方式。加快城市社區、行政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到年全民健身體育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經常性體育鍛煉人數明顯提高。倡導累加式、鑲嵌式等多種形式的運動方式和工間操,在公共休閑和鍛煉場所設置體育運動量的標識。(縣教育局、縣文廣新體局負責)

2.文化活動項目。每個鄉鎮、農村和社區都有固定的文化活動場所,各種群眾文化活動普及到每一個社區、鄉鎮和農村。創作健康教育劇目,定期舉辦農民秧歌大賽、社區居民歌詠大賽、中、小學生街舞、健身操比賽、國際標準大賽和交誼舞大賽等活動。(縣文廣新體局、縣教育局負責)

3.民間組織健康促進項目。以現有各種類舞蹈、歌唱等群眾健身團體為依托,發展一批新的有益健康的疾病康復類社團、健身中心、俱樂部等民間組織,全縣民間健康、文體活動組織覆蓋更多人口。(縣民政局、縣教育局負責)

(六)健康環境工程

1.碧水藍天項目。以我縣節能減排、企業治污減排、飲用水環境綜合整治、綠化攻堅行動等專項行為重點,不斷擴大綠化面積,改善我縣城鄉大氣、水環境質量,使環境、綠化等主要指標達到環保目標要求。積極推廣利用天然氣等清潔和準清潔能源技術,對燃煤鍋爐進行改造;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和普及,城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9.1%以上,管道燃氣使用率達到83%以上,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縣環保局、縣住建局負責)

2.廁所改造項目。大力推行“三格式”、“雙翁式”、“沼氣池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縣衛生局、縣農業局負責)

3.除害滅病項目。全縣城鄉每年集中開展兩次大規模的衛生整治和“消殺”行動,將蚊、蠅、鼠、蟑螂等蟲害密度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有效控制各類傳染病和蟲媒疾病的發生。(縣愛委會、縣衛生局負責)

四、方法步驟

第一階段(年6月-年8月):制定方案。根據市《實施方案》,制定我縣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年9月-年12月):組織實施。全面啟動實施創建“健康城市”活動,年12月底前,六大工程、25個重點項目實現階段性目標。推選出一批樣板項目、精品項目、特色項目,發揮示范作用。

第三階段(年1月-年):深化成果。鞏固和深化前階段活動成果。推廣先進健康模式,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的長效機制,推進此項工作持續向更深層次邁進,實現五年活動目標。

五、組織實施

(一)開展創建“健康城市”活動由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縣醫改辦會同衛生、財政、食品藥品監管等相關部門,對開展創建“健康城市”活動實施具體指導。

(二)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實施方案》對本部門開展“健康城市”活動作出相應部署,相應開展“健康縣(單位、鄉鎮、村)”活動,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第4篇: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為了切實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堵塞工作漏洞,扎實推進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我局于最近組織人員對全縣農村公共衛生工作進行了督查、考核、調研,現將情況通報如下:

一、我縣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進展情況

(一)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全縣各村居基本設立了健康宣傳欄,有計劃地刊出、張貼了健康畫報。向廣大村民廣泛宣傳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內容和要求,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鄉鎮、村兩極共設置宣傳欄881個,覆蓋率達97.2%。去年6月至今年6月累計發放宣傳資料26.8萬份,健康讀本25萬本,健康處方60萬張,宣傳資料入戶率達78%。

(二)認真做好各項學習培訓工作:去年7月份分2期對我縣530名責任醫生進行為期3天的業務培訓,邀請市里有關專家授課;今年5月份舉行了重點傳染病和高血壓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基本知識講座師資培訓;7月份又對全縣的責任醫生進行分片區培訓。

(三)加強食品、公共場所、職業衛生和飲用水的監督工作。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認真配合衛生監督部門做好監督檢查和樣本的采集等各項工作。

(四)認真落實《母嬰保健法》,切實加強孕產婦及兒童保健工作。各單位積極開展孕產婦及兒童系統管理工作,各鄉鎮孕產婦及兒童系統管理率均保持在95%以上。

(五)加強慢性病與老年人的動態健康管理工作。各單位能夠積極為農村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對發現的慢性病人能夠進行規范管理,定期進行隨訪和健康教育指導,慢性病人隨訪率保持在80%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去年和今年兩次考核評估,發現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問題如下:

(一)組織功能發揮不到位。縣、鄉、村三級農村公共衛生管理網絡和公共衛生服務網絡雖然已基本建成,但沒有發揮相應的功能作用,特別是部分鄉鎮政府、村兩委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認識不到位,認為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是衛生部門的事,與他們關系不大,沒有把衛生工作作為他們的本職工作來抓。個別衛生院項目工作的領導分工不明確,公共衛生辦公室人員的職責不明確,衛生院與鄉鎮政府及責任醫生與村衛生聯絡員的溝通和銜接不夠,沒有充分發揮參謀作用。

(二)措施不夠扎實。現在有關單位雖然都比較積極地開展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但個別單位的工作流于形式:沒有結合其自身實際制定出有效的實施方案、考核方案,也沒有根據社區責任醫生的服務人口、服務范圍、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及轄區居民的滿意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公共衛生專項資金分配方案;對衛生服務站、衛生室及責任醫生的指導力度不大,檢查、考核后沒有明確的反饋意見和整改措施;部分衛生院的管理指導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很難起到有效的督導;個別鄉鎮衛生院的服務模式還未轉變,基本上還是坐門診等病人或服務對象上門的服務模式,“六位一體”上門的社區衛生服務開展不到位。

(三)臺帳管理比較混亂。部分鄉鎮健康資料臺帳堆放雜亂,沒有設立專門的資料室、資料柜,公文不規范,歸檔不及時。

(四)工作成效不明顯。目前責任醫生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部分責任醫生的業務知識不夠全面,造成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不能有效地得到落實。個別責任醫生對公共衛生服務認識不到位,對責任醫生的職能定位不夠,工作消極、被動,工作責任心不強,缺乏主動上門服務意識。一些人口密度大的城區以及邊遠山區等工作開展難度大的地方,沒有責任醫生愿意承擔工作,導致各地工作開展不深入,成效不明顯。一是社區慢性病管理未能有效開展。責任醫生在提供公共衛生服務過程中,基本建立了所轄區服務對象的健康檔案,但符合省考核標準的合格健康檔案的比率不高。主要是健康檔案中家庭及個人情況、體檢記錄、平時診療服務情況、重點疾病的隨訪記錄等內容不完整或基本空缺。對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的開展不夠深入,一些干預措施沒有落實到人。除高血壓病外其他慢性病基本上沒有或很少開展隨訪管理。上門服務缺乏采取針對性健康教育干預措施,也沒有提供其他更多的實質,對農民的吸引力不大,農民滿意度不高。同時,縣、中心兩級機構在社區慢病管理中沒有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二是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沒有很好地掌握。個別單位沒有及時正確收集、核實、匯總和報告當地轄區人口出生、死亡,免疫規劃對象、兒童和孕產婦系統管理對象、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醫務人員傳染病報告意識不強,漏報、遲報現象嚴重,部分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雖已報告,但未寫報告記錄。三是流動人口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與管理并沒有完全納入到公共衛生衛生服務系統之中。除了預防接種外,其他公共衛生服務,還沒有納入到常規的公共衛生管理中,而這些工作的開展對于控制導致疾病發生和傳播的危險因素是非常關鍵的。四是結核病、艾滋病重點傳染病管理不到位。個別鄉鎮衛生院,對結核病病人督導管理分工不明確,隨訪制度未落實,出現無人督導情況。傳染性結核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未能進行有效的調查,以致易感人群的大致分布情況不能很好的掌握。部分鄉鎮尚未意識到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艾滋病防治宣傳未能有效開展。五是兒童和婦女保健工作不夠深入。兒童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指導不到位,補正、補種不及時,高危孕產婦的篩查追蹤管理不到位,導致孕產婦死亡率居高不下。六是合作醫療便民服務沒很好地開展。部分單位合作醫療制度、政策未上墻公布,宣傳資料入戶率、政策宣傳覆蓋率均不高;每季度未能公示本村參合人員報銷情況;參保人員名冊項目記錄不齊全、登記準確率低。七是基本醫療惠民服務工作不規范。技術操作規范雖已經制訂,但執行情況不理想;處方合格率不高,尤其是在新的處方管理辦法實施后;查閱部分健康檔案,重點疾病診療情況記錄基本上沒有。八是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大。個別鄉鎮健康教育宣傳欄尚未按要求設置,部分已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管理不到位;部分鄉鎮對健康教育資料檔案保存不規范,接收和發放記錄不完整,活動后無小結,上門宣傳教育未做記錄等,未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被動,內容和形式單一。

三、下步工作意見

(一)強化責任,明確職責。各有關醫療衛生單位要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分片包干、團隊合作、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確保責任醫生每月下鄉7天服務。各鄉鎮衛生院要建立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例會,每月由鄉鎮公共衛生管理員、責任醫生、專職公共衛生人員、村級聯絡員等參加,通報情況、協調工作。各單位要設立專門的資料室、資料柜,公文規范,歸檔及時。做好各種業務統計報表,及時分析匯總并上報。

(二)突出重點,以點帶面。一是重點社區建設。開展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沒有現成的成功經驗借鑒的情況下,每個鄉鎮在全面落實轄區公共衛生工作的同時,要重點突出兩個村(居)公共衛生工作,通過這兩個村全面深入的工作并總結經驗后,全面推進轄區公共衛生工作。二是重點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檔案建檔、上門隨訪服務、重點疾病的管理、責任醫生的業務培訓、防疫、婦幼等工作,提高農民滿意度。

(三)強化考核,加強指導。各中心院要加強對轄區鄉鎮衛生院工作的指導,特別在業務指導和管理方面,要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鄉鎮衛生院要根據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考核辦法和細則,制定本轄區責任醫生的考核辦法,并加強對責任醫生督查考核。要以提高群眾滿意率為目標,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疾病控中心、婦幼保健所、衛生監督所等縣級公共衛生單位,要加強業務培訓和指導,特別要根據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進一步規范鄉鎮衛生院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工作。

第5篇: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一、深刻認識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重要意義

第一,正確把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本內涵。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和干預措施效果,確定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針對主要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職業病等重大疾病和嚴重威脅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和處置需要,制定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通過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明確政府責任,對城鄉居民健康實施干預措施,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城鄉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第二,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必然要求。發展公共衛生事業、落實預防為主工作方針,是衛生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我省公共衛生事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是新老傳染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我省乙肝病毒攜帶者目前有420萬人,每年新發涂陽肺結核病人有2.2萬人,艾滋病、布病等傳染病、寄生蟲病流行形勢依然很重,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發傳染病也給社會和群眾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二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主要健康問題。我省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持續、快速增長趨勢。據專家估計,我省約有700萬高血壓患者,有140萬糖尿病病人,如不及早進行干預控制,將給國家、社會和個人造成極大的負擔。三是公共衛生服務城鄉差異明顯。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衡量國家健康水平的指標,在我省依然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農村高于城市。四是老齡化進程加快。據統計,2008年全省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已達到11.1%,高出全國3.4個百分點,老年人患病率高、病程長、行動不便等特點,給衛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于有效控制疾病流行、提高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的可及性、逐步縮小城鄉和地區間差異、改善居民健康狀況、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三,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公共衛生逐步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一項惠及城鄉居民的民生工程,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健康幸福。一是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利于改善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從理念到制度的重大變革。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重要舉措,對于改善城鄉居民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二是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利于提高衛生服務效率。我國人口眾多、衛生資源相對匱乏,優先發展公共衛生事業,將疾病預防關口前移,既體現了衛生工作的內在規律,又符合現階段中國國情,有利于提高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減輕國家、社會和個人的負擔,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三是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利于醫改重點工作的整體推進。人民群眾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十分關心,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啟動標志著醫改工作在貫徹落實上取得又一重要進展。啟動這項工作,讓人民群眾看到各級政府在切實履行承諾、扎實推進改革工作,有助于提振群眾對醫改的信心,從而理解醫改、支持醫改、參與醫改;也有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為全面推進醫改營造良好的氛圍,創造更好的條件。

二、認真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9個項目,按人群和疾病劃分,具體包括三類服務。

第一,針對全體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兩項服務: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等人群為重點,在自愿的基礎上,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檔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問題及衛生服務記錄等,健康檔案要及時更新,并逐步實行計算機管理。今年,全省城市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要達到70%以上,農村老年人等重點人群要達到15%以上,要通過服務外包的形式,實現全省城鄉居民健康“一卡通”。二是開展健康教育。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優生優育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向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要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并定時更新內容,廣泛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健康教育活動。

第二,針對重點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三項服務:一是兒童保健。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新生兒訪視至少2次,兒童保健1歲以內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二是孕產婦保健。為孕產婦建立保健手冊,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后訪視。三是老年人保健。對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服務。我省現有65歲以上老年人約428萬人,年內要完成全部免費健康檢查任務。

第三,針對疾病預防控制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四項服務:一是預防接種。為適齡兒童接種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針對性接種,發現、報告預防接種中疑似異常反應,并協助調查處理。二是傳染病防治。及時發現、登記并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非住院結核病人、艾滋病人進行治療管理。三是慢性病管理。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四是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對轄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通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全體居民提供,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也可提供。為落實這些任務,國家和省里已經安排專項經費。今年全省城鄉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各地務必按照統一部署,盡快組織實施。

三、認真落實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今年,國家按照醫改近期重點工作安排,先期啟動6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涉及我省的主要有5項。

第一,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項目。我國是乙型肝炎的高發地區,乙肝病毒攜帶者約占世界的1/3,擴大乙肝疫苗接種范圍是控制乙肝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國家計劃用3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對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實施乙肝疫苗接種,進一步降低該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經統計,我省需補種乙肝疫苗人口為55.7萬人,三年完成全部補種工作,今年國家安排我省35.9萬人,占應接種人群的65%。

第二,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檢查項目。宮頸癌、乳腺癌是威脅農村婦女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今年,衛生部、財政部和全國婦聯聯合實施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早診早治率。我省擬對35歲以上農村婦女進行基礎篩查,據統計,我省應篩查對象為450萬人。2009年至2011年國家項目支持我省宮頸癌檢查16萬人、乳腺癌檢查4.2萬人。今年,完成1/3項目任務,分別在尚志、克東、東寧、富錦、寶清、密山、安達等7個縣市開展試點工作。通過試點,總結經驗,進一步探索適合基層的“兩癌”檢查服務模式和優化方案,逐步擴大檢查范圍,形成制度化和規范化的工作機制。

第三,農村孕婦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國家計劃對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進行免費補服葉酸,降低神經管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我省今年需要補服葉酸的農村婦女約20.8萬人,年底全部完成。要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宣傳和健康教育,組織人員培訓,加強基層預防出生缺陷服務能力,提高農村婦女健康衛生知識知曉率。

第四,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項目。國家利用三年時間,對目前全國現有和當年新發的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復明手術,解決他們因經濟問題給生活帶來的困難。我省今年共需要完成白內障復明9 020例,國家為每例補助800元。要通過對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復明手術,力爭使符合手術條件的貧困白內障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治療。

第五,農村改水改廁項目。部分農村地區使用非衛生廁所,是造成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農村地區進行無害化廁所建設,對于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和農民健康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9年至2011年,國家下達我省農村衛生廁所建設項目27.5萬個,今年下達我省農村衛生廁所建設項目15萬個,將較好促進我省衛生廁所普及率。同時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質監測,今年國家下達我省水樣監測項目4 600個,努力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四、加強組織領導,確保群眾受益

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作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制度設計,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積極落實,穩步推進。

一要統籌協調。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提高認識,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中央資金和地方配套經費及時到位,共同做好項目的實施和管理工作。要按照國家和我省的統一部署,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好本地區實施方案。要分解、明確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的任務和指標,合理安排進度,認真組織實施,努力實現各項目標。

二要搞好服務。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嚴格按照項目要求和技術規范組織實施,保證服務質量。要充分調動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機構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公立醫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作用,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認真落實各項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確保群眾受益。

第6篇: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經過實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影響廣大居民健康的主要衛生問題實施干預,有效防御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使城鄉居民逐漸享有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到年省定根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要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普及,城鄉人群之間享有公共衛生服務的差距顯著縮小,城鄉群眾免費獲得省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到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體系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關鍵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掌控,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得到再一次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根據省級衛生、財政部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一步規范全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實施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繼續實施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農村改水改廁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新增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為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補服葉酸預防出生缺陷,農村婦女乳腺癌、宮頸癌檢查等項目。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繼續組織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主要包括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科普宣傳,避孕方法咨詢指導,發放避孕藥具,實施避孕節育和恢復生育力手術,隨訪服務,開展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及避孕藥具不良反應診治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通過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全體居民提供。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通過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組織實施。各相關單位要加快建立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促進城鄉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優化公共衛生資源配置,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完善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的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強化醫院依法承擔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救治等公共衛生服務職責。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院之間的工作聯系,強化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院對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指導,實現功能互補、防治結合和中西醫并舉。

(二)不斷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大力培養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的公共衛生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切實提高其理論水平以及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預警和處置能力,促進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各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要轉變公共衛生服務模式,定期深入工作場所、學校、社區和家庭,開展衛生學監測評價,研究制定公共衛生防治策略,指導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轄區居民主要健康問題,主動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預措施,實行團隊服務和責任醫師制度,將公共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服務相結合,強化對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險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三)完善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

要根據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目標,完善對公共衛生的投入機制,逐年增加公共衛生投入。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于15元,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不低于20元。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人員經費、發展建設經費、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由政府預算全額安排,服務性收入上繳財政專戶或納入預算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開展業務所需的工作經費根據任務和經費標準確定,由政府根據服務開展情況核撥。政府對村級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給予合理補助,補助金額原則上不低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的30%。公立醫院按規定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給予專項補助。社會力量舉辦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按規定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補償。

(四)規范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

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規范。規范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傳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要以重點人群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對象為切入點,逐步建立規范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積極推進健康檔案電子化管理,加強公共衛生信息管理。要積極應用中醫藥預防保健技術和方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

完善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制度。對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行動態管理,制定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順利實施。

(五)強化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

根據省級衛生、財政部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績效考核評價標準和方法,制定縣、鎮、村三級考核評價機制,縣政府每半年要對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落實情況進行督查評估,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項目資金和財務管理情況、項目實施效果等進行全面考核評估。各鎮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制度,考核履行職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社會滿意度等情況,將考核結果與核撥經費、年度工作績效掛鉤。各鎮要注重群眾參與考核評價,建立信息公開制度,考核情況應向社會公示,將考核與社會監督結合起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行百分制考核,根據考核評價標準,凡總分達到98分為優秀,達到80分為合格。對成績優秀的予以表彰;對成績合格根據考評結果確定補助系數,核定補助;對考核評價不合格的,不予補助。

要進一步深化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鄉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崗位聘用、競聘上崗、合同管理的用人機制。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積極推進內部分配制度改革,績效工資分配要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獎勤罰懶,合理拉開差距,形成促進工作任務落實的有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組織領導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要把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和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年度考核目標,加強組織領導,保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的落實,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增強全民健康素質。

(二)科學規劃,加強管理。

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的要求,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健康需要要做好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認真組織落實,加快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管理制度。

第7篇: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1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模式

成立由公共衛生、全科醫學、護理工作人員所組成的全科團隊,根據社區診斷和衛生服務需求,合理和充分利用社區衛生資源和適宜技術,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LL]術服務為一體,深入社區提供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

2社區全科團隊的工作現狀

2.1人員配置

社區全科團隊人員,以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公共衛生醫生和護理人員為主體,吸收分片所在地社區服務站點的鄉村醫生參加。參加社區全科團隊的鄉村醫生,是各服務站點的站長和業務骨干。各鄉鎮成立的社區全科團隊數量各不相同,主要根據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協調的人員數量和技術力量,以及社區服務面積和服務人口進行合理配置(表1)。

各社區全科服務團隊設置1名團隊長及1~2名副團隊長,負責團隊工作的日常管理。每個團隊分片負責,按照服務中心的統一部署開展各項服務工作。

2.2服務項目

建立家庭健康檔案,以政府規定的預防保健任務為主,從傳染病管理、婦女兒童和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及重點殘疾人康復等方面,向社區家庭的全體成員提供全程保健服務。經過近1年的全科團隊式工作運行,總結出了團隊每年工作的“十個必訪”,即:低保對象必訪、80歲以上老年人必訪、出院病人1周內必訪、產后必訪、70歲以上老年人視力必訪、辦酒戶指導、結核病人隨訪、殘疾人隨訪、老干部隨訪、精神病人隨訪。在此基礎上,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又根據各自的管理思路及團隊服務能力,分別把傳染病病人隨訪、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疫源地消毒,以及高血壓、腫瘤病人的分級管理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有機地融合進了團隊服務之中,使團隊的服務領域得以有效延伸。

2.3質量控制

全科團隊的工作實行分片負責制,工作內容由服務中心按年度計劃分時間節點統一布置。團隊醫生接受服務中心組織的業務培訓,并按要求完成所轄區域內的各項衛生服務任務。分管條線醫生對團隊醫生的服務過程和服務質量進行質量控制。服務中心定期、不定期組織各專業人員對團隊工作進行考核與評估,考評結果與團隊人員的獎罰相掛鉤。

3全科團隊式服務模式的作用

3.1監測

全科團隊式服務,將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工作有機地結合,將群眾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與政府的衛生防病決策有機地結合,不僅使疾病綜合防治的理念得以在社區衛生工作中滲透,也在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治,特別是對傳染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慢性病人的隨訪和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環境和人類危險行為因素監測以及人群健康狀況的監測上起到了積極作用。

3.2干預

各社區的全科團隊工作,緊緊圍繞本地區的工作實際,把群體干預與個體干預相結合,行為干預與心理輔導相結合,其全面而又淺顯的醫學知識,對開展高危人群的干預具有較強的說服力,使群眾更容易接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3衛生服務廣覆蓋

全科團隊在政府購買服務的政策扶持下,在社區內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在調整和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實現了衛生服務的廣覆蓋,使人人享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成為了可能。

3.4社區診斷

全科團隊的社區診斷,為我縣專業機構制訂疾病綜合防治措施,提供了最直接和有力的依據。所收集的社區第一線的衛生服務和需求信息,為政府制訂進一步的可及性衛生決策提供了基礎依據。

4存在的問題

我們在總結初級衛生保健的經驗和引進全科醫學的觀念基礎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1],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4.1團隊工作質量不高

我縣現有的全科醫生,是按照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社區全科醫師培養三年行動計劃(2004.9―2007.8)》及《上海市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實施方案(試行)》要求,經規范培訓,取得市衛生局下發的崗位培訓合格證后持證上崗的,全縣共有284人,目前尚無人取得全科醫生執業資格證。而全科醫生受訓上崗的時間不長,受以往醫學專科的限制,對全科醫學及全科團隊工作的適應還有一個過程。為保證工作質量,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只能把團隊工作作為對專項工作的補充。

4.2對門診工作有影響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抽調出一部分醫護人員后,中心內部的全科門診工作量相對增加,導致人員調配緊張,使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規范化服務流程出現疏漏。

4.3質量控制困難

團隊式服務實行條抓塊管,專項工作質量由分管條線醫生負責。但條線醫生在完成自己分管轄區工作的同時,再對其他管區作質量控制,往往因時間關系而影響質控比例,導致某些失誤無法及時發現,或因質控而影響了專項工作的進程。有個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團隊,全科醫生與公共衛生醫生之間的工作不互相滲透,完全按照各自的專業特長進行,與疾病綜合防治的要求不相符。

4.4預防意識欠缺

目前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的需求仍以醫療為主,對預防和保健的意識還比較淡薄。而上門醫療服務又欠缺必要的儀器設備,無法實施必要的治療措施。這些情況直接影響了群眾對全科團隊醫生工作的配合,而鄉村醫生由于體制的關系,對預防保健工作的積極性也不高。

5建議

5.1提升全科團隊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鼓勵已獲得上崗培訓合格證的全科醫生,參加相應級別的全科醫學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考試;選送部分優秀的全科醫生外出進修和實習,確保全科醫生理論、技能雙過關。加強縣、鎮二級業務培訓的工作力度和質量,以多媒體傳送的形式,確保二級培訓不走樣。加強對社區團隊醫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教育,整體提升全科團隊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5.2合理利用衛生資源和衛生適宜技術

規范執行各類技術方案和規章制度,以有限的人力和物力,達到衛生服務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加強全科醫生與公共衛生醫生之間的團隊合作,在知識的相互滲透中,尋求疾病綜合防治的最佳方案。

5.3加強考核評估

建立一套規范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定期、不定期對團隊工作進行考核評估。根據團隊工作的開展情況,隨時調整工作策略,以確保團隊工作的質量。條線醫生加強對團隊醫生的技術指導,在開展專項工作中專司質控,以確保各類技術方案的有效實施。

(對崇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龔飛主任及參加本次調研的其他領導和相關科室人員一并致謝)

6參考文獻

第8篇: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為切實加強我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總結、評價和分析全市XX年度防病工作目標完成情況,根據市衛生局年初下發的《關于印發<二一年xx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點及考核細則>的通知》(xx衛發〔XX〕16號)文件要求,市衛生局組織考核組自XX年12月6—11日對全市各醫療單位進行全年度防病工作檢查,現將檢查考核情況通報如下:

一、檢查內容

急性傳染病防治、計劃免疫、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消毒殺蟲、麻風病防治、性病azb防制、結核病防治、血寄地防、健康教育、食品公共場所衛生、學校衛生、飲用水衛生、職業放射衛生等工作要點的內容。

二、考核結果

根據市衛生局的工作要求,通過查現場、看資料、結合平時工作,對XX年全市各醫療單位的衛生防病工作進行考核評價,總的認為各單位高度重視衛生防病工作,對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及時有效,各項工作均得到有效開展,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各項考核評分如下:

評分綜合得分第一xx衛生院、第二xx衛生院、xxxx衛生院與xx衛生院;各單項得分第一分別是:傳染病防治xx衛生院、計劃免疫xx衛生院、慢病防治xx區醫院、xx防治xx衛生院、寄地防xx衛生院、xx衛生xx衛生院、健教xx醫院、結核病防治xx醫院、血吸蟲病防治xx衛生院。

三、檢查情況

(一)急性傳染病管理

1.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系統運轉良好。大部分醫院能按規定做好內(兒)科門診日志、門診傳染病登記本、進出院病人登記本、化驗室陽性病人登記本及放射科肺結核病人專用登記本的登記工作,今年各醫院上述登記本上登記11種法定傳染病781例,經與疫情報告網核對,漏報4例,漏報率為0.51%、報告及時率為98.46%,傳染病報告卡填寫完整率為96.41%;傳報卡與網絡信息一致率為96.01%,各單位傳染病報告調查情況見附表1。

2.腸道門診及時開設與運行。各單位都能在4—10月份開設腸道門診,腸道傳染病防治組織、腸道門診工作制度和消毒隔離制度都張貼上墻,相關人員“02”病防治知識培訓臺帳資料較為齊全,并能及時整理歸檔,消殺與搶救藥品按要求配備到位。4-10月份各醫療單位腸道門診共登記腹瀉病人1726例,采樣送市疾控中心檢測803例,檢索率為46.52%,占年終總人口數的1.03‰,無霍亂弧菌陽性標本檢出。采樣送檢率和全全人群檢索率均超過上級考核指標要求。

3.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率有所提高。今年1-11月全市共報告各類急性肝炎病人127例,其中血清已分型111例,未分型16例,分型率為87.4%,高于上級下達的85%指標要求,市人民醫院、中醫院、三院、五院、天目湖鎮衛生院及上沛衛生院等6家單位按要求采集了52份血清樣本送常州市疾控中心檢測,采樣送檢率40.94%。

4.傳染病流調及疫點處理及時率有明顯提高。今年全市應流調及疫點處理的相關傳染病389例,截止到11月底,共收到流調表327張,上報率84.06%,及時上報255張,及時率65.56%。

5.學生等重點人群的傳染病防控工作有進展,對轄區內流動人口集中的工地、廠礦企業等場所進行重點摸排,加強了農民工的傳染病防控工作。

(二)計劃免疫

1.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擴大兒童免疫規劃政策,各預防接種單位按照《江蘇省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免疫程序》開展計免工作,11月份完成全市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升級,認真做好4。25預防接種宣傳日的計劃免疫知識宣傳,預防接種門診程序合法、場所基本各個領域規范要求,能認真落實預防接種前知情同意書,認真進行健康詢問和要求接種后30分的留觀。配備預防接種用搶救藥品,并建立一次性注射器毀形臺帳。

2.計劃免疫繼續保持高水平接種率。各接種單位預防接種信息系統XX年出生兒童5329人,五苗全程接種率為97.63%,其中乙肝疫苗首針及時率為95.82%、全程接種率為98.01%;卡介苗接種率為99.6%;糖丸接種率為98.25%;麻疹疫苗接種率為98.22%;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實種5233人,接種率為98.20%。基礎乙腦疫苗接種率為93.69%;流腦疫苗接種率為94.61%。

XX年出生兒童5099人,其中甲肝疫苗接種率為95.04%;麻風腮三聯疫苗接種率為96.21%;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接種率為96.14%;乙腦疫苗接種率為86.27%;XX年出生兒童4788人,a+c流腦加強接種率為87.39%。各單苗接種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超過省免疫規劃接種率要求,“兩腦”的全程接種率尚未達到90%的指標要求。

3.冷鏈與生物制品管理落實。各預防接種單位目前有正常運轉的專用計免冰箱57臺,有每日測溫兩次的記錄,均有維修記錄及冷鏈設備登記表。核對冰箱內疫苗及進銷存臺帳登記數基本一致,未查見無失效疫苗。

4.預防接種副反應管理。大部份單位能及時上報預防接種副反應,截止11月底,全市一、二類疫苗接種達192701針次,副反應報告132例、報告率0.68‰,達到≥0.5‰的要求。

5.切實加強流動兒童管理。各單位均建立流動兒童計免專用帳冊,并按要求每季度開展一次轄區內流動兒童摸底調查,我市0-7周歲流動兒童建卡率為98.37%,一類疫苗基礎接種率均達到90%。

6.及時落實了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我市應開展查驗的學校數為141家,實際開展數為141家,全市在托在校學生總數為79242人,開展查驗者79242人,查驗率為100%,其中無證人數為2640,補證人數為2582,補證率為97.80%;應補種各類疫苗人數為6351,實補種6092人,補種合格率為95.92%。

7.及時開展了乙肝查漏補種工作:XX年繼續完成乙肝查漏補種項目工作:4月份完成1994~1995年出生兒童第三輪補種工作,應種1545人,實種1504人,接種率為97.35%;10~11月份完成1996~1999年出生兒童摸底與補種工作,全市共摸底目標兒童28012名,其中第一輪需補種2905人,補種2818人,接種率為97.00%,第二輪應種2337人,實種2310人,接種率為98.84%。

從各接種單位抽查產房乙肝二聯單575張,顯示乙肝首針及時率為99.30%,項目填寫完整率為80.17%。

(三)azb防治

azb防治工作得到重視。能根據年度目標工作任務及工作計劃,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XX年各單位均能利用院內和中心村衛生室宣傳欄宣傳性病azb防治知識;組織對院內就診者開展azb防治知識專題講座;開展針對農民工宣傳活動;在中小學校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開展對鄉村醫生和院內醫務人員業務培訓。全市累計發放azb防治宣傳材料33500份,其中宣傳材料入戶28500份,入戶率達10.9%;發放農民工宣傳材料5000份。

全市14個azb初篩實驗室均開展hiv抗體檢測工作,并按要求及時上報檢測數據。XX年全市各初篩實驗室共檢測術前、婚前、產前、無償獻血、性病門診、羈押人員和專題調查等各類人群36847人,初篩陽性8人。溧城、開發區醫院azb初篩實驗室已通過初審。

(四)結核病防治

結核病控制項目工作得到進一步落實。繼續抓好院內肺結核病人的歸口管理,絕大部分單位的結核病防治相關工作制度和流程已上墻,發現肺結核病人能及時進行轉診和網絡直報,并認真做好項目病人的督導管理工作,未到市疾控中心就診的病人能夠及時追蹤。各單位能夠結合3.24結防宣傳日認真做好轄區內的結核病防治宣傳工作并對院內醫務人員及村醫進行結核病防治培訓工作,大部分單位能使用結核病健康教育資源庫中的宣傳培訓材料至中小學進行宣傳培訓。

全市各醫療衛生單位共就診肺結核及疑似肺結核病人489例,均能按要求進行轉診和網絡報告轉診到位率88%。本地報告外地25例,外地報告本地67例,各單位應追蹤疑似肺結核病人73例.均能及時追蹤和追蹤率100%;追蹤到位73例,追蹤總體到位率99.6%;全市共完成痰涂片檢查3295人次,完成新發涂陽病人任務261例,完成全年新發涂陽任務數的101.2%;XX年7月至XX年6月已完成療程355例肺結核病人,系統管理率大于95%,涂陽病人治愈率大于85%,XX年登記活動性肺結核病人391例,系統管理377例,系統管理率96.4%;登記涂陽肺結核病人274例,治愈247例,病人治愈率90.1%,全面完成結核病控制項目”五率”指標。

(五)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

1.慢性病人建檔及老年人群建檔有新進展。各單位高度重視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充分利用農民健康體檢、門診服務等逐步建立動態的健康檔案,對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人開展咨詢服務和用藥指導,建立健康檔案,并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其中XX年全市60周歲以上老人規范建檔數8916人,隨訪70653人次;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人全年累計建檔284人,隨訪15955人次,規范管理3620人,規范管理率68.5%,尚未達到80%的指標要求。

2.首診測量血壓工作有所提高。按照常州市衛生局《關于在35周歲以上人群開展首診測量血壓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單位均實行了35周歲以上人群首診測量血壓制度,建立了相關的臺帳資料,截止11月全市門診病人首診測血壓47289人次,測血壓率79.69%(47289/59338),尚未達到95%的指標要求。

3.基礎信息的收集有進步。各單位均建立較完善的死亡和腫瘤上報制度,及時統計數據, 1月-11月全市共累計上報死亡3240人,腫瘤631人。上黃、平橋、周城達到死亡病例報告較好,年報告率不超過0.6%的要求。市八院、口腔病防治醫院年報告率均<0.3%,全市死亡病例報告率僅較低。

4.慢病干預重點項目開端良好。各單位均未能按要求建立慢病防治試點村,開展試點干預活動(試點內建立了健康檔案、出生死亡報告、健康體檢、病人管理和相關干預)。

(六)血寄地防工作

1.血防工作成果鞏固。各流行單位能切實按照《xx市XX年血吸蟲病防治工作計劃》要求開展血防查螺、查病任務。全市共調查流行單位13個,流行村(工區)46個,完成查螺工日3827個,調查面積313.885萬m2。各流行單位合計血防監測查病4519人次,未查出陽性病人。

2.寄地防工作穩步展開。各單位能按照工作計劃和要求,要求認真開展寄生蟲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務。各瘧疾鏡檢站切實開展瘧疾血檢6804人次,檢出陽性9人次;積極與教育部門聯系,認真開展中小學生驅蟲工作,全年全市共驅蟲22600人次。

(七)健教工作

健教工作開展有效探索,各方面都有了較大進步,特別是健教網絡的進一步健全,院內畫廊的建設與維護,健教設備的配備與完善,健教人員工作責任心與積極性及院外健教工作有效地開展等方面都較往年有了較好改觀。戴埠、上黃組建衛xi項目兩個試點村的村級女性宣教員有效的開展防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各單位利用計免宣傳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各種宣傳日(周),以多種形式開展了慢性病綜合防治全人群和目標人群健康教育活動。

(八)公共衛生工作

各單位能重視食品衛生、學校衛生、職業病防治、放射衛生等公共衛生工作, 建立健全了基礎臺帳,積極配合疾控中心開展從業人員體檢工作,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合理膳食宣傳、農民健康工程工作,保質保量完成社區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工作。切實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常見病防治的檢查指導,落實群體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建立了工礦企業職業衛生檔案及轄區有毒有害企業存在的職業危害情況,開展了相應的衛生知識宣傳。

四、存在問題

(一)全市醫療單位門診日志、進出院病人登記臺帳,項目設置達不到傳染病管理的規范要求,填寫不完整,傳染病病人就診登記的信息不全。檢驗異常結果不能按照要求反饋。1.傳染病報告存在醫生傳染病報告意識不強、職能科室的督查不到位,科室之間協調聯系不夠,仍有傳染病漏報、遲報;報告卡填寫不完整準確,報卡內容與網絡信息不一致。大多數單位未能按要求采集急性肝炎病人血清進行送檢;2.個別單位傳染病疫情網報人員不能及時上網瀏覽轄區內傳染病疫情,轄區內的傳染病例未及時進行個案調查及疫點處理,信息反饋不及時。

(二)腸道門診在日常工作中都不能保持正常運行,門診室關門現象普遍存在,少數單位存在腸道病人不歸口治療現象,腸道門診病人登記數及大便送檢率偏低,存在有疫情出現難以及時發現和處理的隱患。

(三)預防接種部份單位無單獨設置的留觀室,未建立接種后留觀登記本。個別衛生院急救箱內備用注射器過期、抽查7月份疫苗進出庫消耗數及常規免疫報表接種數不一致。少數單位二類疫苗收費仍不規范。

(四)乙肝查漏補種、預防接種證查驗臺帳資料整理不規范:部份單位乙肝疫苗補種情況與報表數據不一致,預防接種證查驗后續工作不完善,補種信息不及時登記。預防接種信息系統內流腦疫苗、乙腦疫苗加強接種率偏低,白破疫苗接種率偏低。

(五)肺結核病部分單位轉診單紅聯上交不及時或由病人轉交至市疾控中心結防門診;村衛生室沒有向鄉鎮衛生院轉診可疑肺結核癥狀者,部分單位肺結核病人報告和轉診登記本中登記病人未登記在篩查登記本上。

痰檢登記本登記不規范,初診病人大多只有兩份甚至一份痰標本;少數結防醫生信息報告不及時,影響市疾控中心結防門診掌握管理病人的服藥和預后情況。對未做藥敏試驗病人未能優先使用國家免費一線抗結核藥。

(六)慢病工作

1.慢性病綜合防治參差不齊。全市僅幾家單位對院內發現的高血壓、糖尿病病人建立高血壓、糖尿病檔案〔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卡(首頁)〕,并能按規范開展病人的隨訪工作,其余各單位未開展院內高血壓等慢性病人的建檔和隨訪工作。

2.死亡病例報告數不足。死亡病例數與本地區的人口數的比例遠遠低于0.6%,少數單位的死亡報告率僅為0.2%左右,忽略了街道和鎮區的數據,大部分單位未能計劃開展死亡漏報調查;不明原因診斷占所有死亡病例診斷的比值太大。繼發病例作為根本死因。

3.慢病月報和公衛雙月報情況。報表上報不規范,大部分單位沒有報表的紙質存檔,及時性差;有些報表項目的概念不明確,理解錯誤。慢病月報存在建檔數大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病人數。居民建檔數、60歲以上老年人建檔數以及慢病病人隨訪數存在嚴重的虛報,有數據卻拿不出檔案和隨訪卡;慢病月報和公衛雙月報上有個別項目數據不一致,有的數據確實相差甚遠。

(七)血寄地防工作

部分單位存在血防查螺資料不完整或資料質量差;查病資料上報不規范的問題。少數單位瘧疾血檢質量存在問題,報表不及時,驅蟲工作多數單位存在數量不足的問題,部分單位未完成重點人群尿碘采集任務。

(八)健教工作

臺帳資料不齊全,整理歸檔不規范,未能及時裝訂。所開展的工作缺圖片等原始佐證資料;部分單位未能結合自身工作,適時開展院外社會健教活動;健教培訓與講座只僅僅局限于院內醫務人員或鄉村醫生,沒有覆蓋到農村各類目標人群;《健康之窗》宣傳畫使用不規范,不按要求正確張貼。部分單位門診及病區未能利用黑板報開展衛生知識宣傳,對病人及其家屬未能進行衛生宣教。

(九)公共衛生工作。部分單位社區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工作對抽樣方法、調查對象等概念不清,調查表上交不及時。

五、下步工作建議

(一)各單位要按照醫療機構診療規范建立健全門診日志和出入院登記本,放射科和檢驗科必須建立異常結果反饋機制。嚴格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規范》,把傳染病發現、登記和報告工作落到實處,杜絕傳染病的漏報和遲報。

(二)有關單位按要求做好計劃免疫日常管理工作,嚴格執行《疫苗流通管理條例》及《江蘇省擴大兒童免疫規劃實施方案》,嚴格執行一類疫苗免費接種政策,加強并重視冷鏈及疫苗管理工作,接種日前能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及時核對疫苗進出情況,做到帳、苗相符,對于規定程序內接種相關疫苗的兒童應及時通知、及時接種,從而提高疫苗接種率。

(三)各單位要嚴格對照考核標準,切實加強肺結核及疑似肺結核病人的發現、報告和轉診工作,杜絕漏報、漏轉的發生。加強初診病人查痰工作,提高痰片涂片質量,努力提高病人陽性檢查率。

(四)各單位要對院內發現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由首診醫生及時建立管理卡,完整填寫卡上的每項內容。管理卡分發到病人所在地衛生服務站,由服務站醫生按管理規范對病人進行隨訪,要加強對村醫的業務培訓工作,督促村醫開展在就診過程中發現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的建檔和隨訪工作,及時上報建檔和管理數。

(五)各單位應采取每月開展一次死亡漏報調查等有效的措施,提高年報告率,推進網絡直報工作全面開展。進一步加強對死因網報工作的培訓,重點是疾病的編碼和根本死因的確定方面,努力提高死因網絡直報工作質量。

(六)各單位要重視報表的質量,應該嚴格審查,確保報表質量的完整性、準確性。要及時、認真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記錄和資料管理,建立、健全有關工作臺帳,并按照月報的要求,及時進行匯總整理,如實反映本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進展情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雙月報表和慢病工作報表要核對、數據應一致。

第9篇:慢性病防控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疾控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控制;傳染病管理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是政府機構實施疾病防控制和公共衛生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疾控預防控制中心在政府的領導下,對各類疾病、如慢性病、傳染病和地方病及傷害等進行及時干預和預防控制,為社會創造健康的生活環境,保證人民健康,保障全民身體素質等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和醫療市場的逐漸放開,我國在疾病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成功兌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和世界衛生組織對我國醫療保障事業的要求。更為關鍵的是,生活水平的大改善也促進了我國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這為實施傳染病的群防群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疾控中心工作職責概況

隨著我國疾控中心在傳染性疾病預防方面的角色越來越突出,疾控中心的關系也得到了理順,其職責也越來越清晰。具體來說,我國各級疾控中心的工作職責大體有以下幾點:一是為擬定與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和疾病防治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為生行政部門提供政策咨詢;二是擬定并實施全國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重點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三是進行公共衛生方面的實時監測,對重大疾病發生、發展和分布的規律進行流行病學檢測,并提出預控對策;四是參與和指導地方處理重大疫情、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建立國家重大疾病、救災防病等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的應急反應系統;五是參與開展疫苗的研究,等等。從以上疾控中心的工作職責可以看出,疾控中心在傳染病干預、預防和控制及開展相關研究和提供咨詢服務方面發揮著中堅作用。

2.我國疾控中心的發展現狀分析

傳染病控制現狀很大程度上要看各地疾控中心的發展現狀,在醫療衛生設施建設逐漸下沉的政策趨勢下,疾控中心正快速由城市向縣、鄉鎮、甚至是村一級鋪開,以農村為主戰場的防控體系正在形成,使原來的農村傳染病防控薄弱緩解得到了增強。隨著廣大農村牧區地區的疾控中心的延伸,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從城市到農村牧區,覆蓋各類人群的嚴密疾病防控體系,為保證傳染病的及時干預和信息反饋打下了基礎。

3.我國傳染病控制現狀分析

3.1防控方向逐漸國際化

傳染病防控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尤其是以SARS肇始的傳染病國際化,標志著傳染病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因此,世界各國必須攜起手來共同抵御傳染病病的侵襲。如國際衛生組織(WHO)從成立到上世紀70年代成功消滅了天花等疾病。同樣,世界銀行也開始提供資金和項目支持來幫助傳染病發病率高的國家進行疾病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隨著世界人口流動的日漸頻繁,傳染病跨界傳播的風險越來越大,再加上新發傳染病復雜性,世界范圍內的各國加強彼此間的針對性合作,對狙擊傳染病的蔓延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2總體得到控制,局部成蔓延趨勢

我國在傳染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政府對人民衛生事業的高度關注以及醫療技術的逐漸提高,我國成功阻止了許多多發性傳染病在我國的傳播蔓延,如天花、血吸蟲、瘧疾等多發性傳染性疾病已徹底在我國得到消滅。隨著對傳染病的研究越來越深人,以傳染病疫苗的研制為突破點的傳染病預防日益成為衛生部門政策制定的出發點和著力方向。此外,為鞏固防治成果,我國還建立并完善《傳染病防治法》,從法律上對各種傳染病的分類和防治作了明確規定,大大加了傳染病的防治和監控工作。經過近幾年來的努力,我國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的下降趨勢,總體形勢良好。不過,在一些傳統的傳染性被遏制的同時,一些新發傳染病陸續出現,如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熱、各型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這些新發病菌的出現與微生物進化或變異有關,也與人口頻繁流動、不良的行為方式(亂性或靜脈注射吸毒)、生態環境惡化等社會因素密切相關,這些新發傳染病由于其突發性和不確定性特點,疾控中心等專門機構必須加強監控。

4.當前加強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的策略

從前面提到的疾控中心的工作職責以及當前傳染病控制面臨的依然嚴峻的形勢,從落實管理責任人、提升工作人員和引人管理軟件等方面加強對疾控中心的傳染病管理,對保證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為決策提供依據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4.1落實管理責任人

疾控中心應首先明確執行職務的衛生防疫人員為傳染病責任報告人,責任報告人在發現有甲類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應在規定的時間內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中心報告并報出傳染病報告卡,報告卡應填寫準確、完整。字體清晰,在規定的時間內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員要按規定做好疫情的收集報告、審核工作。傳染病的監測是以分布在各醫療機構及鄉鎮防保所人員提供的疫情信息為依據,因此分布各醫療機構及鄉鎮責任報告人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信息反饋,以便為決策提供準確及時的數據。

4.2加強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實現管理的科學化,提高管理的準確性。目前,中國疾病管理系統已在全國各地傳染病管理上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效果,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學化水平。

4.3提高防疫人員素質

隨著新發傳染病種的逐漸增多,傳染病病種的復雜性越來越突出,需要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員來對這些疫情作出基本的、準確的判斷。因此需要將專業人員補充到基層一線,對內部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

5.結語

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在傳染病控制上面臨的現狀,并在最終重點闡述了如何提升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的水平,提出了從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度到提升防疫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引人信息化管理軟件等方面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白雪,周猛,柴靜. 我國疾病預防與控制的現狀及展望[J]. 醫學信息(上旬刊). 201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 男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1000 | 一男一女的一级毛片 | 日本免费人做人一区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lu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熟女毛片| 欧美另类综合 |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精品66 | 久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亚州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丁香久久 | 日韩一级在线视频 | 成人视视 |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er热资源 |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只有精品视频 | 在线观看 a国v | 欧美一级特黄aaa大片 | 亚洲精品久久玖玖玖玖 |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 欧美成人性做爰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视频网站免费播放视 | 欧美日韩 国产区 在线观看 | 欧美高清性刺激毛片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综合干 | 成人在线a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久久 |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 毛片大全免费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日本高清aⅴ毛片免费 | 精品国产欧美另类一区 | 欧美高清一级毛片免费视 | 搞黄网站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