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小對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196-01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小學英語教材中,情景對話和語篇閱讀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些對話內容都是從孩子們的生活中發掘出來的,因此得到了孩子們的一致喜愛。通過問好,問路,買東西,等語言材料的學習,從而培養了孩子們的交際能力。因此,對話教學在整個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圍繞教材內容,合理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正確設定教學目標對于課堂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圍繞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合理設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情感態度目標不是每節課都需要設定的,而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確定。PEP小學英語三四年級教材的Let’s talk部分,有些對話較長,新詞匯、句型較多,很多教師在設定目標時要求學生在一課時的學習中掌握對話中所有的句型,這樣的目標設定就不夠科學、合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往往達不到預定的目標。教材中每個對話的編寫都是按照單元話題展開的,圍繞單元主題的話語是這個對話的關鍵,其余話語只起著增加話題趣味和拓展話題的作用。教師在備課時要仔細分析教材,合理設定教學目標。對于主要句型,教師應要求學生能在交流中使用,而對于一些不常用的句型,只要求學生能理解即可。比如PEP教材三上第四單元A Let’s talk中的“Oh, really?”三下第六單元B中的“But that’s only six! And my little puppy.”四下第三單元B中的“But what for? Our neighbour has a new baby.”等等。
二、圍繞對話操練詞句,體現整體教學理念
英語教學中提倡“詞不離句,句不離景”的教學理念。教師不應孤立地操練對話中的詞匯和句型,而應罔繞對話來操練主要句型和詞匯,為對話教學做好語言鋪墊。在三四年級的對話教學中,我們也應像高年級關注語篇的整體性教學一樣,關注每篇對話教學的整體理解和完整情節。通過話題這一主線,將對話中的知識點一一串連起來,使學生整體感悟對話內容,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操練鞏固,達到靈活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如:在教授(Myschoolbag}這一課時,筆者首先創設了去參觀好朋友的書房這一情景,通過播放在書房里的對話,讓學生整體感知話題內容,然后將新單詞“knifepencilstorybookcopybookcrayon”放在對話中進行操練,并通過游戲《what’sinmyschoolbag?}對單詞和句型開展鞏固練習這樣,同時操練了詞句,也操練了對話。
三、運用模擬表演,創設交際情景
我們都知道對話是在一定的情景下所用的習慣性語言,如果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相應的失去了一定的意義。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的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卻能模擬真實的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如何詢問某人的能力,教師課前準備好一個麥克風讓學生模擬表演對話情景,一個學生拿著麥克風采訪另一個學生:Can you……?另一位學生進行回答:Yes,I can./No,I can’t.這簡單的表演既容易又逼真,能有效的提高學生興趣性,學生在表演時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對內容的理解也理所當然的不感到困難。解決了學生對如何運用情態動詞can的難點。
這些對話表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對話內容,逼真地再現對話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了他們的表達欲望,從而能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對對話內容的理解,并能較好的掌握對話內容。
四、設計游戲活動情景
復習和鞏固交際內容,培養學生認知、熟知能力在對話復習教學中設計適合兒童口味的游戲情景,是寓教于樂的好辦法,它能幫助教師把單調乏味的復習工作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進行語言操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對此樂而好學。
例如:在教There be句型時,設計一個介紹動物園,“我是最佳小導游”的游戲。讓學生在愉快而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游戲。使學生在游戲情景中深入角色、踴躍表演;在玩中復習鞏固。這既符合孩子們樂于模仿與好玩的天性,又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還調節了學習節奏。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鞏固了學到的語言知識,鍛煉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教唱英語歌曲、繞口令和小韻文,形成輕松學習氛圍
多數小學英語學習的內容可以用歌曲、繞口令和小韻文的形式來表達,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分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合音樂、繞口令、小韻文為一體,有助于學生理解對話,表現情景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而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
一、聽力課
以往學生上聽力課時主要是聽一些英語磁帶,而教材中的聽力材料所對應的練習題又過于簡單,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聽力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在完成教材聽力任務前提下要重新設計難度稍高的聽力練習題,挑選難度適宜的課外聽力材料,采取以下步驟改善教學。
第一步:揭示學習目標。聽懂短文或對話大意,能夠獨立完成聽力訓練題。
第二步:指導學生認真審題,明確聽力目的。
第三步:播放錄音完成聽力題。
第四步:矯正答案自我評價,錄音跟讀進行模仿。
第五步:復述聽力原文并小結。
學生在這五個步驟中注意做到:
1.利用播放錄音前的間隙,搜尋ABCD四個選項中復現率高的詞匯,分析其內在的邏輯關系,猜測可能的聽音內容。
2.預想提問方式及內容,想象正確答案。
3.仔細聽錄音,修正自己的預測,做出正確判斷,檢查并肯定自己的答案。
二、對話課
不急于向學生介紹或講解對話的背景,讓學生跟著教師讀,盡可能利用圖片、實物場景等真實的環境來呈現新句型。教師進行示范后,再讓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表演,動口操練。學生自學后仿照課本內容編排新的對話。這樣做既符合語言的自身特點及人的認知規律,又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長期鍛煉,敢于開口,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增強了。
第一步:揭示目標。
第二步:指導自學。
第三步:仿說新對話。
第四步:檢查自學效果。
第五步:完成課堂作業并小結。
三、閱讀課
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讀一句,譯一句,講一句,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意思,不利于學生整體感知。改進的辦法是讓學生看錄像,聽錄音,要求學生通過看、聽來回答有關課文的簡單問題,隨后再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并自讀課文,然后回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在備課時要把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融入所提問題之中,學生回答這些問題后,就課文中出現的難以理解的短語、句型和語法現象進行質疑并釋疑。難度大的問題由教師作必要的、適當的點撥并舉例和補充,接著做朗讀訓練,最后做筆頭鞏固練習,適當情況下讓學生復述課文。
第一步:板書課題和學習目標。
第二步:指導自學。
第三步:檢查自學效果(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教師作必要講解、補充)。
第四步:學生自由朗讀。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279-01
對話是小學英語課文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經常是模擬一些與單元主題相關的一些內容的對話,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學生對單元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長期以來教師講授對話時的方法往往是講一句分析一句,認為學生理解了語句含義后就算很好的掌握了課文內容,其實這種教學方法是不科學的,為此教師應盡量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
一、設懸念導入對話,提高學生學習欲望
學生學習對話往往興趣不是太高,在很多學生心目中對話沒有閱讀文章重要,因此學習起來不是太仔細,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懸念的問題來導入對話,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
比如在講授課文:“my e-friend”一單元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相關的懸念:“大家都有朋友嗎?”學生們紛紛回答:“有?!苯處熇^續引導學生:“你們都是如何認識這些朋友的,平時你們在一起都干什么?請用英語回答。”學生們思考了一段時間后回答:“we are classmate and neighbor;we play with each other after school.”教師發現大家都能回答問題,繼續引導:“非常好,那么大家有沒有e-friend?。俊睂W生們一聽 e-friend,紛紛趕到很奇怪,他們不知道什么是 e-friend,因此也就無法回答,教師看學生不知道,繼續引導:“ e-friend大家都不知道啊,你們已經out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課文吧,看完了大家就知道答案了。”
上述例子中教師通過設置一些具有懸念的問題,學生對于對話的學習欲望提升了,教師再進行相關內容的講解時,學生也就更容易接受。
二、創情景練習對話,提高學生復述興趣
當學生學完對話后,教師應讓學生練習表述對話,這也是很多學生不喜歡的一個環節,很多學生認為面對面交流有些不好意思,為此教師應努力創設一些情景,從而降低學生對語言表達的關注程度,從而提高他們的復述能力。
比如在講授“Christmas”一文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這樣的情景:“既然這篇課文講授的是關于圣誕節的內容,正好明天也圣誕節,大家一起在過個圣誕節吧?!睂W生一聽說上課可以過圣誕節,都紛紛表示贊同,教師繼續引導:“但是我有幾個小要求,第一個要求是大家互相準備禮物,并一起裝扮我們的教室;第二個要求是大家在過圣誕節的時候一定要用英語進行交流,誰說中文誰就要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睂W生們聽后都非常開心,于是大家紛紛開始進行準備,第二天大家一起來到教室中,將事先準備好的圣誕樹帶到了教室中央,同時大家都紛紛準備好了禮物,教師開始進行口語引導:“Merry Christmas,everyone.”“Merry Christmas,teacher.”“What do you do for the party,who can tell us?”教師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口語的表述,某些學生回答道:“We bought a tree and some present.”另外一個學生接著回答道:“I put the present on the tree.Do you want to see it?”當學生們進入到這樣一個大氛圍中后,學生們之間的交流就變得比較自然,有的學生甚至開始詢問起老師,老師回答:“OK,let me see.”隨后大家開始進行圣誕狂歡,教師與學生將大家從家中帶來的各種食物擺在桌子上,大家一起吃東西一起玩游戲,同時還進行口語的交流,這對于學生口語能力的表達有很大的提高。
三、換詞語創新對話,提高學生口語表達
當對話掌握的差不多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對話中的一些可以替換的詞語用其他的詞語替換到,從而將別人的語句變成自己的進行使用,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比如在講授課文“what do they do”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講完課文后讓學生先將課文中的一些重要短語標注出來,并嘗試利用這些重要的短語進行相關的造句,最后嘗試著與自己的同桌進行相關口語交流,為此教師應這樣引導學生:“兩段對話我們都講完了,誰能將課文中的一些重要短語說給大家聽聽呢?”于是有學生說道:“what do they do?He/She/ is …….that’ nice/great.”,教師發現學生回答的非常好,于是進一步引導學生:“非常好,下面大家能否根據所學內容與自己的同桌進行對話,詢問對方家中或者親戚的工作方式呢?要求是不要打草稿,直接進行口語交流?!边@樣的要求相對較難,但由于已經將一些基本的詞語搭配方式總結出來,因此學生可以比較自由的進行交流:“A:what do you sister do?B:She is a doctor.A:Oh,that’s good.Which hospital?B:the first hospital.”由此可以看出,當教師將課文中的內容進行分析后,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對單詞的積累創作出一些新的對話,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對話能力。
總之在進行小學英語口語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相關的教學方法,首先應盡量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一種好奇感,從而吸引學生自主的去學習課文中的對話,其次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一些對話的情景,幫助學生消除對話的心理恐懼陰影,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型,并引導學生利用這些句型進行口語交流,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英語文化;英語翻譯;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8-0326-01
英語是當前國際上進行交流溝通和咨詢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語言,同時也是一種通訊的方法。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我國和世界各個地區的聯系和經貿關系也逐漸建立,因此英語翻譯就顯得非常重要。
1 社會歷史背景對英語翻譯效果的影響
每個國家的發展史都是不同的,因此身處不同民族的人們會在行為表現和觀念態度方面存在差異。我們國家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與英語國家差異顯著,所以我們再翻譯英語的過程中應著重英語文化的學習。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強調“和諧”二字,表現為流水型句式,英語人受圣經、神話,傳說的影響更注重分析,所以他們的句式表現為以主謂語為主,加以從句和短語。翻譯者要注意英語語句所表達的文化涵義,不要直譯,這樣達不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2 環境對英語翻譯效果的影響
地域文化指某個地區具有鮮明特色并且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是一個地區習慣、民俗、生態以及傳統的表現。地域文化因該地區與當地環境的融合而具有了較強的穩定性和獨特性,環境和氣候還使得地域文化顯示出差異化的特征,所以,處于不同環境下的同一地域文化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在語言表達方面,地域文化會影響句式與詞匯的表達方式和表達習慣,對于同一樣事物,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人們會產生差異性的認知與理解。英國與中國既處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又具有差異化的生活環境與政治環境,所以,英語文化中所體現的民族語言色彩和民族個性都不同于漢語文化下的民族語言色彩和民族個性,由此可見,自然環境和地域環境也會對英語翻譯的效果產生影響。如,李白的詩歌《江上詠》“功名富貴若常在,漢水亦應西北流”中“西北流”是影響翻譯效果的主要詞匯,由于我國的整體地勢為西高東低,所以李白用“西北流”表達出“富貴不能長存”的觀點,這種比喻與我國的自然環境相符,但是,英國的地理環境與我國存在差異,如果才用直譯法來翻譯這一詞匯則會導致很多英語語境下的閱讀者難以理解。如果將“西北流”翻譯為“倒流”即“flow backward”則較為貼切,如此翻譯雖然能夠幫助英語語境下的閱讀者理解這一詞匯,遺憾的是,原詩中對于我國地理特征與詩詞特點的表達卻無法體現出來。再如,翻譯“the sun never set on the British flag nor rose on many an East End home.”,由于英國的首都倫敦分為繁華區和貧民區,所以“East End”指代貧民區,是具有特殊政治含義的表達,這句話應該翻譯為:“那是日不落帝國的黃金時代,同時也是貧民區千家萬戶暗無天日的歲月?!比绱艘粊?,譯文有助于漢語語境下的閱讀者理解“East End”所具有的特殊含義,若將后半句直譯為“從未在東方家庭升起”則無法幫助讀者認知“East End”的真正含義,更使得譯文的意義難以被讀者理解。
3 對英語翻譯的影響
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和意識是宗教文化重要的內在組成。東方和西方也有其不同的和文化,這種差異使得在漢語文化和英語文化背景之下的人對崇尚存在著很明顯的不同。基督教作為英國文化環境中的人們所信仰的主要宗教,不同于我國是一個具有多種的國家,其中對于宗教理解的差異也會間接導致了文化傳統之間的不同,由此可見,英語文化和語言也會受到宗教的信仰,這就使得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背景之下的英語翻譯產生差異,這一點表現在英語學習理解別明顯。尤其是一些漢語詞語,例如佛祖、菩薩、觀音、玉帝等都是作為我國宗教文化的主要人物,而且在漢語成語以及俗語中也存在有許多的與宗教相關的內容,以慈悲為懷、借花獻佛為例。事實上,這種語序連貫的并且對應的相關諺語在漢語和英語翻譯的過程中都可以體現出來。因此,翻譯人員在翻譯的過程還是存在了很多的問題和困難,針對于這樣的問題的出現,必須要找出相關的解決措施,只有在翻譯的過程中不斷的對自身的漢語和英語.方面的文化進行儲備,在翻譯的過程中盡量尋找基本相似的或者相同的句子,或者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標注出相關的諺語的來源,使得在不同的語境之下,閱讀的人員可以有效的充分了解諺語的文化內涵。
4 風情習慣對英語翻譯的影響
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習慣和社會風情,使得不同民族的人們在日常交往和社會活動方面表現不同。這些不同常在打電話、問候、感謝、道歉、分別、稱呼等面體現。另外英語文化的價值觀與漢語的價值觀存在差異。突出表現是,生活中我們慣性的問對方吃飯情況和年齡問題,這些禮節性的問候我們覺得這些都是生活小事,而說英語的人們會認為你侵犯了人家的隱私。因此,為使處于不同風情習慣下的翻譯者正確無誤表達被翻譯語句,譯者則應通過跨越文化角度將翻譯的句子進行等值代換。
總結:英語文化中的社會背景、歷史背景、自然環境、地域環境、宗教文化以及習俗與生活習慣都會對英語翻譯的效果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同時體現在“英譯漢”與“漢譯英”的實踐中。所以,為了確保英語翻譯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翻譯主體有必要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強化英語文化的學習和掌握,面對具體問題時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能在有效傳遞語言含義的基礎上盡量保持源語文本的風格,從而使英語翻譯發揮出推動跨文化交流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雷,王秀峰.跨文化交流中的英語翻譯功能分析[J].高教學刊,2016(15):265-266.
作為職場中的一員,我們免不了要外出辦公。為了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我們就需要提前和對方確定好相關事宜,這時,電話就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通過電話還可以用它來解決當面不好說的許多問題呢!本期,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用電話預約和解決問題。
A: And the number? 電話號碼呢?
A: OK. You’ll be hearing from Mr. Bush later in the morning then, Mr. Smith.
好的,Smith先生,早上晚些時候,你會收到Bush先生的電話。
B: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Good-bye. 謝謝你的幫助,再見。
A: You are welcome. Good-bye. 別客氣,再見。
A: Madison Industries. This is Cathy Winer speaking. Can I help you? Madison工業,我是Cathy Winer, 我能幫您嗎?
B: Good afternoon. Could you connect this call with Mr. Black, please? 下午好,麻煩你接到Black先生,好嗎?
A: May I know who’s calling? 請問您是哪位?
B: This is Mary Fox of A.B.C. Computer Co…I’m calling on behalf of Mr. Tom Backer, the general manager of our company. 這里是A.B.C電腦公司的Mary Fox. 我是替我們公司總經理Tom Backer先生打電話。
A: I am sorry, Ms. Fox. Mr. Black is now in a meeting. May I have your number and ask him to call back later?
對不起,Fox小姐。Black先生正在開會,請告訴我你的電話號碼,我會讓他給你打電話的,好嗎?
B: I’m afraid Mr. Baker would like to speak to Mr. Black right now. He has got an urgent matter to discuss with Mr. Black without delay.
我想Baker先生想現在和Black先生說話,他有緊急事情與Black先生商量,不能拖延。
A: OK. Then, would you please hold the line? (one minute later) 好的,請你別掛機。(一分鐘后)
Ms. Fox, the line is through. Mr. Black is ready to answer the call. Go ahead. Fox小姐,電話接通了,Black先生可以和你通話了,請吧。
B: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assistance, Ms. Winer 非常感謝你的善意幫助,Winer小姐。
A: You are welcome. 別客氣。
A: Good morning.NTT Co… 早上好,NTT公司。
B: Hello. May I speak to Mr. Ira Black, head of the Export Section, please? 你好,可以和出口部負責人Ira Black先生通話嗎?
A: I’m sorry. Mr. Black has just gone out. May I ask who’s calling? 對不起,Black先生剛出去??梢詥栆幌履悄奈粏?
B: This is John Carter from Ace Consultant.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n I could get a hold of him?
我是Ace咨詢公司的John Carter. 請你告訴我什么時候能找到他。
A: I really have no idea when Mr. Black could be available in the office. Could you call back later or would you mind leaving a message? 我真的一點都不知道Black先生什么時候會在辦公室。您可以過一會兒再打來或者給他留言嗎?
B: I think it’s better for me to leave a message. But it’s important and urgent. Please make sure he gets this message.
我覺得還是留下一個口信比較好。不過這件事很要緊,請一定將留言傳達給他。
A: I see. I’m sure to pass your messages to Mr. Black. 明白了,我一定把您的留言傳達給Black先生。
B: Good. Would you mind telling him that due to some sudden changes, do not fill out any orders for NNC Corporation until further notice? It’s very important. I’ll explain later. 那就好,你可以告訴他,由于意外變化,在進一步通知之前,請勿給NNC公司發貨。事關重大,稍后我會做出解釋。
A: Okay, let me repeat your message to see if I’ve got it all. 行。我重復一遍留言,看看是否記全了。
(1)經由秘書安排約定
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gtment with Mr.Hammer. (我想要和Hammer先生約個見面時間)
原則上約定見面商談時,應事先用傳真或信函同志對方較為妥當。如果在事先未能以書面告知時,最好說清楚見面時想
說的內容,如 to diascuss the contract [洽談合同事宜]。 (2)經由秘書安排約定
Could I see Mr.Hammer sometime this week? (我們能不能在這個星期跟Hammer先生見個面?
sometime this week 是[這個星期隨便什么時候]之意。最好配合自己的日程表說清楚有空閑的時間,如 Either on Wednesday or Thursday.(星期三或星期四都可以)。
(3)經由秘書安排約定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see Mr.Hammer tomorrow? (明天能不能跟Hammer先生見個面?) 左句含有 Does Mr.Hammer have time to meet with me tomorrow? (Hammer先生明天有時間跟我見面嗎?),或 If he does have time,may I meet him tomorrow? (如果他有空,我明天能跟他見面嗎?)之意。
(4)經由秘書安排約定
What time is convenient for him? (他什么時候有空呢?) 也可以說 What time is he available?(他什么時候有空?),但用 convenient 會給人比較客氣的感覺。如果無法照對方的要求時間見面時,就說I\’m available at three o\’clock.(我三點有空)來試探一下也無妨。
(5)經由秘書安排約定
I\’d like to have lunch with him tomorrow. (我想明天和他吃午飯)
在歐美,商業界常舉行 a lunch meeting [商業午餐]。在這種聚餐中,不但容易相互溝通,也可以借此加深彼此交情,因而用餐的時間長達三小時的情形也屢見不鮮。
(6)直接求見本人
I you have time, I\’d like to meet with you today. (如果您有時間,我想今天跟您見個面)
雖然已約好時間,可是有急事想提早見面時,就可以用這句。如果沒有空閑時間就說 I\’m sorry,but I\’m really tied up today.(很抱歉,我今天真的沒空)。
(7)直接求見本人
Could you spare me about half an hour? (能不能給我半個小時的時間?)
這句話是對熟人說的話。spare是[騰出(時間),分讓(東西)之意。有時間的話說 Sure.,OK.等;如果沒空的話說 I\’m afraid I can\’t.(恐怕不行)就可以了。
(8)直接求見本人
Could we get together at L.A.Restaurant? (我們能不能在洛城餐廳會面?)
get together是[聚會、會面]之意的較為隨便的說法。說明聚會地點,如某某餐廳等時,最好指出大家共同認識(shared knowledge)的目標比較好。
(9)直接求見本人
I was wondering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 to discuss the new product. (我想,我們是不是可以安排一次會面來討論新產品)
這句是經由第三者介紹而尚未謀面的人在約定晤面時使用。I was wondering if...的說法含有不太拘束形式的溫和語氣。還可以用Would it be possible to meet and discuss the !new product?.
(10)直接求見本人
I\’m calling about what we discussed the other day. (我打電話是為了前幾天我們所討論的事)
這句是已見過面想再繼續時的說詞。接到電話的人可以答稱 I\’ve been waiting for your call.(我一直在等您的電話里),并接著說Let\’s get together. When can we meet to talk?(我們來聚一聚。什么時候可以見面?)
? (11)詢問目的
What would you like to talk to me about? (你要跟我談些什么事?)
也可以用 Can l ask you what you want to discuss?.要見面之前,事先了解討論的內容、前后關系、背景(context)等有助于預作交涉前的準備工作。
(12)表示同意
一、抓住對話特點 構建交流平臺
英語對話教學是指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提高會話技巧,最終習得并自如地駕馭語言能力的過程。現行的PEP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貼近生活的話題以及創造性的運用語言的情景,為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生活化對話情境的創設,引起學生興趣,引入對話主題,很自然地融入近英語的對話教學。越是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貼近實際的情境,學生越是能夠積極有效的開展對話學習。如,在教《Merry Christmas》一課時,課前播放有關圣誕的歌曲,老師扮演圣誕老人,教室里擺放圣誕樹,這個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們濃厚的興趣,學生也紛紛被這一場景所吸引,積極而愉快地進入到與圣誕老人的對話當中:
Do you often get Christmas presents?
What are they?
師生之間在真實情境的交流中進入了本課的主題。
二、模擬表演對話 創設交流情境
對話是在一定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很難將真實的生活情景搬入課堂,但能模擬真實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內容。例如,在六年級下冊去同學家看望生病同學這段對話中,可讓學生模擬表演對話情景:一邊敲課桌模擬敲門聲,一邊說:“May I come in?”然后雙手遞上禮物說:“This present is for you?!焙唵蔚谋硌菁热菀子趾鼙普?,學生興趣很濃,表演時全身心投入,神態惟妙惟肖,對內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難。又如在學習同學間的互相介紹時,教師可讓一個學生扮演從外地轉學來的新同學,讓其他同學向他表示歡迎、問候并詢問一些有關于他的問題。如老師先介紹:“This is our new classmate.”學生問分別:“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Do you like our school?”讓這位學生一一加以回答。這些對話表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對話內容,逼真地再現對話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了他們內在的表達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對對話內容的理解。
三、竅設游戲活動 復習鞏固對話
在對話復習教學中設計適合學生口味的游戲情景,是寓教于樂的好辦法,它能幫助教師把單調乏味的復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進行語言操練創造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對此樂而不疲,樂而好學。例如:在教“Who is that boy?”時,可以設計一個猜測人的游戲,引導學生在愉快而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游戲。使學生在游戲情景中深入角色、踴躍表演;在玩中復習鞏固。這既符合學生樂于模仿和好玩的天性,又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還調節了學習節奏。在愉悅歡樂的氣氛中,鞏固了學到的語言知識,鍛煉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實際生活運用 提升對話文本
不難發現,許多教師往往奉對話文本為“圣經”,視學生能否進行對話表演為檢驗教學成果的開門鑰匙。因此“表演對話”被視作對話教學的“壓軸好戲”,許多教師都自我陶醉于學生一字不差、無可挑剔的對話背誦表演之中。然而細細分析,這種做法既不符合教學實際,也歪曲了對話教學的本質。對話文本只是個載體,對話文本的教學,除了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好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外,更希望學生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小學高年級的對話教學篇幅長,句式復雜,要求學生在新授課上當堂背誦也不切實際。因此,在對話教學最后的鞏固操練階段,應盡量避免模式化的課文表演,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從聽、說、讀、寫多個角度進行創造,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提升對話文本。教材中的許多話題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文本的模式,鼓勵學生圍繞話題,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結合生活實際展開話題討論,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性活動中把對話文本語言活化為生活中的真實語言。如:Talk about your father/friends/house/hobbies/school life/ weekend activities. Discuss your planning for holidays. Introduce the way to your home. Do a survey about how to go to school.
對話概述 概述對話是培養學生提煉、歸納文本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在練習 Unit 5 Seasons這一對話文本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John is going to Beijing next week. Ben is telling him something about the weather in Beijing. In spring, it'smost of the time there. The weather in summer is usually . Autumn is the best season. It'sand. Sometimes it' s. It' sin winter. It' sthan in Nanjing. So John needs some. 這一練習內容上突出重點是北京四季氣候特征;形式上切合學生實際填空練習,學生容易完成。因此這一練習對學生掌握對話文本與否起到了較好的檢測、反饋作用。
關鍵詞:校園 籃球文化 體育文化 影響
1,校園籃球文化的內涵
校園籃球文化是高校中關于籃球運動的物質、制度、精神和行為文化的總和,主要涉及對象為當代大學生,其包括大學生對籃球運動認識、自身的籃球觀念以及高?;@球制度等等。它包括了籃球文化環境,核心和內容。籃球文化的環境是指校園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和群體文化氛圍。它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對處于該環境中的個體產生潛在的教育作用?;@球文化的核心是校同精神,是校園精神實施的途徑與實體形態。籃球文化的內容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體系。它是以愉悅籃球、健身籃球為基礎,以競技籃球為展示,以校同為空間,以師生為受眾主體,以校園精神為主要標志的群體參與的文化活動形式。
2,校園體育文化的本質與特征
校園體育文化的本質不是一個顯露的具體的某一體育問題的簡單描述,而是體育文化諸現象深層次的復合性概念。校園體育文化的本質是學校教師和學生這個特定群體所具有的體育觀念,是校園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指在既定的現實社會大文化的背景下,在校園這一特定的環境中,為校園群體所共有、共享的所有體育精神產品與物質產品的總和。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校園文化的特征,其價值核心與價值取向與校園文化所依托的價值體系相通。學生同樣是文化的受益者,又是文化的創造者,他們因一定的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圍和物質環境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同化為群體的一分子,再通過自己的言行參與文化的創造與傳遞。
3,校園籃球文化對高校體育文化的影響
籃球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強烈的個性。它是源于校園文化環境,以校園文化為背景,而又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符號?;@球運動是一項群眾基礎深厚、深受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和鍛煉習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1校園籃球文化為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大學生群體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推動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和科學進步的動力,身心健康又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證。因而大學生群體的身心健康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客觀反映,是現代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標志。籃球運動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體育充滿著理性的思考和哲學思維,長期進行籃球運動有助于學生的自我認識與自我教育,在實踐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知與行為,使自己具備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成為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人。參加籃球運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精神,有助于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
3.2校園籃球文化促進終身體育的形成與發展
校園籃球文化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學校是學生終身體育理念形成的基礎?;@球運動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是他們首選的運動項目之一。通過長期的運動,他們培養了運動興趣,養成了運動的習慣和參與意識,促進了自主學習與終身堅持體育鍛煉意識所形成。校園籃球文化能夠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與學習的自覺性,讓學生在學生時代學會一技之長;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進行校園文化教育能給學生營造一種健康的文化氛圍,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終身的體育意識與能力。學校體育要運用終身體育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激發每個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能力。學生走向社會后,不僅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而且具有一定的體育素養,能夠適應現代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充分發揮終身體育的重要性。
3.3校園籃球文化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群體活動是最能反映該校體育文化的有效指標之一。群體活動能否持續高質量地開展是關鍵。開展籃球運動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調劑感情,增加生活樂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勇敢頑強、拼搏進取、團結互助等良好的品質。經常參加籃球運動,可以獲得一種滿足感,使由于學習所帶來的神經緊張、腦力疲勞及紊亂的情緒得到有益的調節和放松,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以球會友,加深了解,增進友誼,提高交際能力?;@球聯賽的校際標語、籃球沙龍、大學生自愿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大學生從課業負擔中走出來,參加到生動活潑的課余生活中去,達到強身健體、陶冶情操,以及培養興趣、團隊精神等目的。教育是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進行自我教育的,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所營造的向上的體育精神,將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體育對人心靈的啟迪和熏陶,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人格的塑造,進而與校風、學風相結合,融入到學校獨特的氛圍之中。
1.1文化嵌入對營銷理論的影響
從營銷理論的發展過程來看,市場營銷發展的每一個步驟都表現為不斷整合內部資源、不斷吸納外部元素的綜合過程。從生產導向、產品導向、銷售導向、營銷導向,到全方位營銷導向,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增加了新的元素,使營銷理論不斷充實,也令營銷的實踐更加豐富多彩。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管理》(第13版•中國版)中,提出了“全方位營銷(HolisticMarketing)導向”,全方位營銷認為“所有事物都與營銷相關”,并提出了全方位營銷的4個組成部分:關系營銷、整合營銷、內部營銷和績效營銷。關系營銷的目標是建立營銷網絡,與顧客、供應商、分銷商和其他伙伴建立長期、互惠的滿意關系;整合營銷的任務是設計營銷活動并整合營銷項目來最大化為顧客創造、傳播和傳遞價值的能力;內部營銷是指成功地雇用、培訓和激勵有能力的員工,使之更好地為顧客服務;績效營銷的任務是了解營銷活動和方案中獲得的商業回報,并廣泛關注營銷對法律、倫理、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和效應。
1.2文化嵌入對營銷實踐的影響
從營銷的實踐活動來看,經濟組織對于自身營銷活動的可控性在日益減少,越來越多的不可控因素整合到企業營銷系統之中。營銷實踐不但受到企業自身人力、物力、財力等內在條件的影響,而且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外部因素的制約。從內部來看,員工對于企業價值的認同具有不確定性,而且還有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企業應該“以個人偏好與組織價值的相容性為員工招募甄選的首要評價標準”,但在現實生活中不易執行,目前沿海發達地區出現的“用工荒”問題,就是典型的企業目標與員工利益不匹配、無認同的結果?,F在已經有一些企業關注這一問題,比如通過解決員工子女上學問題、家庭聯合就業安排等方式加強員工與企業的聯系。當前,企業的價值還沒有與外在環境進行恰當對接,營銷實踐與科特勒營銷理論尤其是全方位營銷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說明內外協同與共進是保持企業運行平穩的基石,企業應從生存環境中感悟文化因素并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與環境相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及時地進行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并且有效調解內部的矛盾使企業平穩運行,進一步適應外部環境。
2文化嵌入的可行性
2.1文化嵌入促進營銷理念優化
從文化嵌入的視角來觀察企業的營銷理念和活動,能夠找出全方位營銷導向下營銷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營銷發展的階段來看,現代市場營銷理念已經深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之中,在營銷工作中越來越注重與短期經濟利益無直接對應關系的,原來屬于行政管理、文化管理范疇的倫理、法律、社會、環境等一系列宏觀社會因素。這一有利條件為營銷理念和行動融入文化因素創造了前提條件,使文化的嵌入更為方便,企業也更有可能主動地吸納文化因素。文化因素的嵌入,一方面使企業內部具有統一的文化基因,在涉及營銷的諸多活動中獲得管理者支持、部門協同和員工理解,并產生綜合力量,從而將企業發展、員工增收、社會效益作為整個經濟活動的動力和目標;另一方面使企業在預測、決策、執行、控制、評價經濟活動時,能夠主動納入社會環境之中的文化因素和國家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類相關信息?!捌髽I與環境達到了融合并共生,企業也就隨‘市’而動,即雇員高度的自覺性使計劃和項目自下而上產生,并針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做出相應的市場行動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將所有不利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因素考慮全面,將有利于營銷發展的因素全部充分利用,從而使企業保持最佳的運行狀態。
2.2文化嵌入促進利益協同
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社會嵌入的對象是外部利益相關者,然而企業的外部相關者類型不一、規模不同、作用不等、理念有別;同時,企業本身又有行業、規模、生命周期、發展目標、管理理念、治理結構等方面的諸多差異。如果設定一種通用的范式盡可能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在營銷管理中嵌入盡可能多的利益相關者,就能使這種嵌入更普遍地適用。在諸多利益相關者相互交織的社會網絡之中,企業嵌入的對象應該是這些相關者共同的文化因素。馬克斯•韋伯曾指出:“不是思想,而是利益(物質的和思想的)直接支配人的行為。但是,觀念創造出的‘世界圖像’,時常像扳道夫一樣決定著由利益驅動的行為的發展方向?!北M管不同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具有相當的一致性,但一個社會的文化傳統正如同“扳道夫”一樣,促使其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對于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從而我們相信文化對于利益相關者和企業的影響也一定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2.3文化嵌入有利于完成社會責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全方位營銷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企業內部全面貫徹關系營銷、整合營銷、內部營銷的基礎之上,將社會環境的各項因素尤其是社會文化納入營銷管理之中,文化內部化將給營銷理論與實踐帶來全面的價值驅動。通過融合內外因素,將企業與相關環境形成共主體,可以進一步加強文化嵌入的及時性,并能夠隨時反饋企業之中不適應環境的因素以及相互沖突的情況,這種嵌入和融合不但能夠推動營銷理論的發展,而且可以為實踐帶來效率和效益?,F代化的網絡通信技術、信息收集和統計技術、數據分析技術將大大增加嵌入和融合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在營銷理念中嵌入文化因素,對于企業內部治理機制、外部環境、核心理念、內在穩定性、持續驅動力量等方面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嵌入文化因素,綜合考慮利益相關者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可以全面地理解營銷大師科特勒的全方位營銷理論,可以實現內部資源與外部需求統一、企業決策與宏觀政策一致、動態平衡與穩定發展并舉。
3文化嵌入的注意事項
3.1文化嵌入的現實基礎
(1)考慮外部利益相關者的現實要求。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一般包括:股東、管理人員、員工、消費者、債權人、政府、供應商、分銷商、特殊利益團體和社區等10個團體。其中前3個屬于內部利益相關者,后7個屬于外部利益相關者,企業核心價值對于內部利益相關者的統一屬于企業內部管理的具體事務,從一定程度來說內部相關者的嵌入應該早于外部。從企業管理、資金來源等方面來看,隨著股份制企業數量和規模的逐步增加和擴大,企業的治理形式已經由單邊治理轉變為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這種企業權力內外共享的趨勢已經使企業權力社會化。這在客觀上要求企業在制定營銷管理模式時,必須充分考慮外部利益相關者的管理理念和經濟利益。
(2)以文化兼顧各方利益。陳洪安提出的共贏營銷理論以生產者與消費者、政府、供應商、環境的共贏來建設合作的廠商與消費者利益共享機制,以此矯正營銷近視癥和無視癥。那么建立這種共贏機制的客觀基礎是什么呢?對于企業外部相關利益者的嵌入,實際上是企業維持自身發展、滿足內部相關者利益之外的又一課題,到底從哪個角度來分析才算是真正地進行和完成了嵌入呢?利益的考慮是一個前提,即馬克斯•韋伯的觀點:不是思想,是利益支配人的行為。在營銷管理和實踐中,充分考慮文化對于企業和相關者的影響相對于考慮其他因素來說,不但注重了最為基本的利益,同時也照顧了內部、外部諸多相關者在文化上的共性和認同,這種突出利益、兼顧文化的嵌入模式便于實施且統領全局。站在與營銷管理相關的角度,這樣理解文化可能更為方便:“作為一種行為方式、行為準則,文化通常是在不自覺中發揮作用的,是一種不經思考便遵守或采用的行為方式和行為準則,基于文化的選擇具有不問為什么的特點,而且在選擇中常常表現出某種偏好”。如果將這種具有企業外部相關利益者共識性的行為方式、行為準則、不問為什么、具有選擇偏好的文化因素嵌入到企業的組織、管理、營銷等一系列活動之中,那么企業就會變成具備自適應能力、自創新功能的在動態中自覺求得平衡、穩定、發展的經濟體,在這種情況下,內部不斷優化、外部不斷適應的企業就會變動一臺人類夢寐以求的“永動機”,企業的運行就進入了一種相對完善的狀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企業已經進入到從各個方面都進行了以文化嵌入為前提的運行狀態之中,所以企業與內部、外部的融合處于最優狀態,這種內在的動態平衡在外部的反映就是良好的社會形象、優質的產品服務、遠大的發展前途;此時對于自身利益和社會利益追求的并重,對于內部文化和外部文化的嵌入與融合,將反過來有益于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3.2文化嵌入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1)以良好的內部嵌入為前提。外部文化的嵌入需與內部的整合相結合,如果只考慮對于外部文化的嵌入而忽略了內部,就相當于只注重事物發展的外因而忽略了內因。只有在內部文化嵌入達到和諧與適當的基礎之上,企業才有可能順利地嵌入外部文化?,F舉例加以說明。2012年1月13日消息,東莞鞋廠招聘,4天只招到4個人,而2011年一天能招到200人。這種情況下,員工嚴重不足,企業生存已經成問題,就只能先完善內部的生產和管理要素,只能將文化嵌入的問題放在第二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例子是:1914年亨利•福特做出一個令舉世矚目的決定,將工人日最低工資由平均水平2美元提高到5美元。這次改革極大地增加了員工的歸屬感,原來勞動力的變更率高達380%,現在下降了90%;曠工率從10%下降至0.3%。尤為重要的是工人們開始以在福特工作為榮,在休息日還要將公司的徽章別在領帶上,以引來羨慕的目光。福特這一舉措不但吸引了大量優秀的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而且還引導了社會風尚。這5美元的獲得是有條件的,比如樂意照顧家庭、節儉等,并且公司有專職人員考察員工的家庭責任感,這一點驗證了奈斯比特在《全球兩難》中的調查結論,3/4的美國企業在致力于建筑企業倫理,15%~20%的大公司設置了倫理官員。同時,福特還引領了美國企業家的慈善意識,福特的這些做法為美國社會慈善文化和最低工資制度的確立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福特公司通過提高員工工資并附之以家族責任感的約束,給企業帶來了大發展;嵌入的是員工的積極性、歸屬感,收獲的是企業的發展、員工的富裕、慈善文化的提升?!白寙T工感受到自己在生產中要遵守勞動紀律的同時,還有一定的工作行為自主性,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由此可見,對于企業內部文化資源的充分嵌入將有力地促進企業發展,從而推動外部文化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
(2)外部文化的嵌入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企業運行過程之中應該時刻注意社會發展、關注技術進步、熟悉政策變遷、了解市場動態、收集員工信息等。外部文化的嵌入需作為企業的一種普適性的文化氛圍以發揮嵌入的良性作用。外部文化的適當嵌入一定是企業內部的共識,即嵌入的文化不但要使企業內部在整體上認同,還要使外部利益相關者在處理業務和宏觀管理時能夠優先接納和考慮本企業,否則這種文化上的嵌入就是無意義的。成立于1888年的柯達公司在輝煌時曾占據全球2/3的攝影產業市場份額,可以說該公司將傳統膠片技術發揮到了極致,但由于未及時從專業膠片市場轉入數碼產品市場,柯達的市場價值在15年間從300億美元降到1.75億美元。有120多年歷史的柯達最終至此,表面上看是技術淘汰,實質上是不思進取、抱殘守缺,即未及時地嵌入外部的文化、技術等因素。柯達從輝煌、沒落到遭遇滅頂之災,福特從發展、壯大到引領潮流,二者的發展軌跡幾乎是完全相反的。無論是企業管理的理論,還是營銷業務的實踐,以及內部、外部文化的嵌入,這兩個公司的差異都是值得思考的。文化是核心價值的積累和傳承,這種發展和變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文化的嵌入也不可能是立竿見影的,還有一個吸收和消化的過程。從嵌入的時機來看,嵌入延后,會出現柯達公司的倒閉;加速引入也會出現“水土不服”,所以必須考慮輕重緩急。企業以全方位營銷為手段,滿足所有相關者利益時,不但需要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范式,而且應擁有良性的文化嵌入機制,并在發展中始終注重文化嵌入這個驅動力量。
4結語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边@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交際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是面對面的口語交際,而“對話”就是口語交際的記錄?!缎W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在現行使用的PEP小學英語教材中,對話占較大的篇幅,所以我在近兩年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將對話教學作為我的一個課題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研究,至今已有所成效,我認為對話課教學的關鍵在于語言情境的創設,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做了以下的幾點嘗試:
一、聯系生活,用“生活”來教英語
英語是一門語言,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服務于生活”是這門課的意義所在。于是,我找準“生活”這個突破口,把“生活”引入課堂,設計出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用“生活”來教英語。如,在《At Christmas》一課時,課前播放有關圣誕的歌曲,老師扮演圣誕老人,教室里擺放圣誕樹,這個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們濃厚的興趣,也紛紛被這一場景所吸引,積極而愉快的進入到與圣誕老人的對話當中。Do you often get Christmas presents? What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from? 師生之間在真實情境的交流中進入了本課的主題。課堂上我們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各種不同的教學情景和真實的交際場面。如在呈現“hungry, thirsty,ill”等詞時,通過CAI播放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視頻,讓學生真實感知小女孩的處境。接著學生通過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虛擬對話,激起學生積極主動的表達欲望。
二、擁抱生活,鞏固活動內容
教師創設出生動真實的語境后,應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通過積極的體驗、實踐與創造,鞏固所學活動內容,目的是為了正確、全面運用語言、提高語言綜合能力。如在教四年級下學期Unit4 Let?蒺s talk中有一個拓展環節中,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周末我要帶領學生去紅花爾基森林公園游玩,請同學們互相商量一下,預測當天的天氣如何,應該穿什么衣服去玩。另外我還設想了這樣一個環節:引入“小樹的故事”,將小樹擬人化,將它們在四季不同顏色的樹葉當成不同顏色的衣服,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充分地運用目標句型:Can I wear my…today? Yes, you can./No, you can?蒺t.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最后,還通過引導孩子在冬季天氣寒冷的時候,給樹木捆上繩子,穿上新衣御寒,教育孩子要愛護花草樹木,人與自然和諧生存,抓住了契機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這些“支架”的幫助下,更加輕松地完成任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而且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教學理念。
三、圍繞對話操練詞句,體現整體教學理念
英語教學中提倡“詞不離句,句不離景”的教學理念。在操練過程中,教師不應孤立地操練對話中的詞匯和句型,而應圍繞對話整體來操練主要句型和詞匯,為對話教學做好充分的語言鋪墊。例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4表示水果的單詞以及句型“Do you like…?”時,我設計的主要情景是:猴媽媽和猴寶寶去山上摘水果,貪吃的猴寶寶摘了這里所有的水果,結果把籃子都給裝破了。我先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然后略加幾筆變成了各種水果的形狀。在教完新單詞后在水果旁邊又畫了一個圓,請學生猜猜是什么。在學生紛紛猜測是某種水果時將圓畫成了一只可愛的小猴子,并在學生的驚訝聲中引出了“猴寶寶摘水果的故事”。接著自己先扮演猴媽媽詢問學生“Monkey,monkey, do you like apples?”,學生扮演猴寶寶,用“Yes, I do.”來回答。然后讓學生扮演猴媽媽,老師扮演猴寶寶回答。接著學生與學生間用該句型進行問答。學生就在這樣自然的對話操練中掌握了這一表達。整堂課有一條明確的主線,主題突出,培養了學生在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重視對話的拓展操練,提煉升華知識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