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苦旅讀后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一次知道余秋雨這個人時,我才只有一年級,偶爾在《語文新天地》上見過他的名字。而現在,我則在《行者無疆》、《文化苦旅》中,細細地品味他的文章……
《文化苦旅》訴說著一個個中國古文化,外國文明的盛興、衰落。余秋雨將它們講述地栩栩如生,他游歷四方,將所有的感悟都寫了下來,便有了此書。書中的“苦”并非肉體上的辛苦,而是那些不朽的文明經歷過的風霜雨雪,經歷過的不為人知的秘密……
全書的主調是憑借事物以尋求文化的靈魂,人生的真諦。作者以藝術家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慘不忍睹,壯麗,凄慘的畫面:王道士——王圓?他原是湖北麻城的農民,逃荒到甘肅,做了道士。幾經周折,不幸由他當了莫高窟的家,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他從外國冒險家手里接過極少數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飛天”古壁畫被王圓?用石灰刷白:“這樣才干凈。”陽關古址一片凄涼、荒無人煙,一望無邊的古戰場尸骨遍地……
我深深地感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真得很耀眼,很璀璨,但過去很多人都不重視,中華偉大的作品都白白被糟蹋。我真想回到過去,告訴那些人:“求求你們,不要再這樣了!這些都是藝術瑰寶呀!”但在他們眼中,這些東西毫無價值,再大的發泄也是空氣一堆,換來的是他們一臉茫然……
靜靜地躺著,最近一次躺床上看書是兩個月前的事了,很享受,何況是在窗外漫天飛雪的映襯下,溫暖的室內重溫著《何謂文化》,再次感動,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這幾天自己一直被這澎湃的浪潮所席卷,我知道,這是余秋雨先生的《何謂文化》帶給自己的震撼。
“寫點什么吧”,在不知第幾回心潮浪卷之后,一種奔涌而來的沖動讓我提起了筆。然而,下筆千言,愈覺胸中詞匯的貧乏;激動之余,思緒也越顯混亂。無妨,權當信手涂鴉罷,只為紀念這樣的沖動。
個人認為,余秋雨應該算是現當代國內比較有爭議的一位大家。當年《文化苦旅》一問世便造成洛陽紙貴之勢。他憑借自己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引領讀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長河之中。之后又憑借一系列文化散文奠定了在文壇的地位。只是打醬油式的當了回青歌賽的評委,倒惹來了種種非議。
沒想到這么多年之后,先生又拾筆開始了《所謂文化》的探索。
無
(4)語文動起來,生活更精彩--記第九屆“孔子杯”全球青少年華文作文大賽 無
(6)曲阜,行走在遠古吟唱的歲月里 韋群
指導教師論壇
(10)精彩語文舞動在生活中——上海市民辦蘭生復旦初級中學參與“孔子杯”作文大賽側記 無
(11)給學生一片飛翔的藍天…… 李富曄
(12)收獲盡在參賽的過程中 張華
(13)馬來西亞指導教師給孔子杯作文大賽組委會的兩封信 無
(14)分層指導,分類推進——我的寫作教學淺見 徐小生
(15)習慣與習作 趙迎
(16)“共享善文化共推善教育”--初中生微散文滲透性閱讀遮談 張興蓮
(17)我的活動我做主 郝峰
(18)以身示范 以情動人 魏鵬
學生優秀作文
(19)我的《三國演義》情緣 盛智明
(20)天生我才 陳宣?
(21)我和三國情緣 嚴九州
(22)《群》讀后感 蕭睿賢
(23)愛 曾郡于
(24)信念比生命挺拔——《我二十一歲那年》有感 孫匯澤
(25)美麗的故鄉 羅翠婷
(25)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蹇紅梅
(26)中華詩魂 王鑫鑫
(27)讓語文動起來 許奕
(28)中國,我來了! 陳俊宏
(30)孔子,您給我們留下了什么? 毛語卓
(31)孔子像的表情 黃慧瑩
(32)孔子寂寞有誰知 王哲
(33)孔涎有感 林鼎勛
(34)我的爸爸“們” 徐懿情
(35)我的鞋帶開了 朱青云
(36)我很幸福,因為有你們 黎浚哲
(37)爺爺種的是寂寞 岳華
(38)冷酷的世界,你模糊了愛的存在 李億成
(39)愿我老去時也能依靠你——一位母親的獨白 梁婉怡
(40)觸摸父親的手 陶凱
(40)書簽 黃瑋平
(41)我的父母·圣誕老人 蔡玉堂
(42)懂你 李翊
(43)看背影的人 藍佩雯
(43)時光隧道 林舒怡
(44)爸爸,別再賭了!——給爸爸的一封信 廖否秀
(45)那一次的回眸 梁永輝
&
nbsp; (46)成長·奏鳴曲 語觴
(47)感動 高亦飛
(48)青春的輪廓 馬苑珊
(49)廣告--繁榮下的陰影 冷繼超
(50)與詩共舞 馮梓晴
(51)我愛她 謝寧嘉
(52)“冷”的浪漫與“和”的傳遞——讀科學松鼠會《冷浪漫》 郭羽思
(53)《孔子》觀后感 徐子琳
(54)用孔子和莊子演繹生活 張蕾
(55)永恒的車轍——讀《孔子世家》有感 王軻瑋
(56)浩瀚長河中的一抹璀璨——致孔夫子 賈玉瑩
(57)同座的你 溫翊俊 丘家鎬 蔡曉亮
(58)辯論賽·夢想 李征翰
(59)我在未來等你 毛婭舒
(60)向日葵·太陽 韓曉
(61)我與麗江有個約會 李依柔
(62)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 費杰
(63)西行漫記 趙震
(64)寶釵之死 刁世峰
(65)如花美眷——致林黛王、斯佳麗 范虹慧
(66)那一抹紅顏淺笑 莊靜
(67)名著的力量 李梅
(68)苦旅中文化未零落 劉金翰
(69)長城賦--讀《秦始皇本紀》后感 任成坤
(69)滿身花雨又歸來 刁雪梅
(70)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正確看待得與失 劉怡然
(71)我以我血薦軒轅——數五四時代風米 李琦
(72)對手 冷明航
(73)風月沉香 唐帆帆
(74)鳳聲花影 劉欣宜
(75)換個方向,景色也很美 浦鈺
(75)喚醒我良知的雙眼 孫曉
(76)那人 那冬 那事 周安寧
(77)快樂,你在哪兒? 王延昭
(78)青春的細節 張瀟
(79)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 籍傲雪
(79)給自己一些勒痕 趙紅彬
(80)享受生命 黃柔茵
(81)最溫暖的角落 蔡崇豪
(82)青春走過母校 管清梅
(83)邂逅幸福 程菲
(84)一池落花兩樣情 張瑩
(85)爺爺的幸福 楊春詩
(86)有一種花經久彌香 李?平
(87)這條小魚在乎 朱香云
(87)同桌的你 吳建樹
(88)使命 夏雨
(89)重拾 楊雨函
&
nbsp; (90)語言的力量 李逸?
(91)語文是生活的酒杯 李云滿
(92)文·韻 張伊靜
(93)高原情,文化魂 韓乾
(94)天空 顧奕俊
(96)取其精華,古為今用——結合《論語》解讀語文新課程標準 曹青 黃艷斐
(98)像孩子一樣的單純 王祖璇
(100)語文活起來,生活更精彩 黃家翔
大賽獲獎名單
(102)第九屆“孔子杯”全球青少年華文作文大賽獲獎名單 無
走進優秀組織單位
(114)規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長——山東省諸城市龍城中學簡介 無
(115)陜西省西安市第九十八中學朱雀文學社 無
(116)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第一中學 無
(116)一路走來一路歌——山東省諸城實驗中學打造文學特色學校紀要 無
(117)發展進步中的浙江省嘉善縣柳湖學校 無
(118)山東省寧陽一中 無
(119)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 無
(120)山東省膠州市實驗中學 無
(120)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外國語學校 無
(121)馬來西亞霹靂文藝研究會 無
(122)科學發展乘勢再上——前進中的廣東省增城市增城中學 無
(123)山東省日照實驗高級中學 無
(124)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韻曦文學社 無
(124)山東省膠州市第一中學 無
(125)在追求“語文味”的道路上前行——上海市民辦蘭生復旦中學語文教學活動側記 無
(126)馬來西亞吉打州蘇丹巴力莎中學 無
(126)山東省曲阜市實驗中學北辰文學社 無
(127)廣東省連南民族高級中學 無
(127)四川省蒼溪縣東溪中學語文教研組 無
(128)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山東省寧陽實驗高中語文教師團隊 無
無
(f0002)第九屆“孔子杯”全球青少年華文作文大賽頒獎活動盛況 無
長期以來,人們對圖書館的作用似乎并未真正理解或是知道其應有的價值,還沒有充分地加以利用,合理地開發與配置。學校圖書館,素來被稱為學生的第二課堂,更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之一。我們要轉變觀念,引導閱讀,讓圖書館真正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師生閱讀的重要陣地。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更懂得要上好閱讀課,讓學生真正受益,不進行課外閱讀,不進行閱讀資源開發與配置,想搞好語文教學猶如天方夜譚,而校園圖書館恰恰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本著激發學生們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培養閱讀能力,形成閱讀綜合素質,促進個性發展的目標,我在教授閱讀課的過程中總結了一些心得,用一句話可概括:一積累兩依托,三活動,現逐條講述。
一、一積累
每一屆新生開學伊始,我就全民動員,要求每一位學生備一厚厚的本子(用完再換),進行精彩語段積累,且名曰《玉盤集珠》,學生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可去圖書館閱讀,發現精彩處,摘抄下來,并且有自己的短評及出處,學生之間還可互相交流。看著他們制作的精美的書頁,恰到好處的插圖,魯迅的警句,朱自清的美文,薩特的名言,康德的哲語,如同走進了文明的圣殿一般。片片碎語,字字珠璣。集腋成裘,積少成多。量變引起質變,大量的文學碎片的積累,又怎能不陶冶學生的情操,讓他們的心靈得到一次次的凈化與升華?
二、兩依托
(一)依托課本,延伸課外。
中學語文新課程涉及篇目雖然較多,無論從素質教育還是從應試教育的角度,這個數量都太少了,怎么辦?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從課堂走向圖書館,比如,學了的詞二首,就讓學生去圖書館查詢閱讀詩詞,進一步體會一代偉人的慷慨激昂、壯志在胸的豪邁情懷及豪放詞風,學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節選),學生去圖書館閱讀《我與地壇》的全文,了解史的生平和其他作品,以期對史鐵生其人及其作品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進一步領會史鐵生身殘志堅的頑強毅力與拼搏人生的坎坷經歷與高貴品質。
(二)依托文學社,激發閱讀興趣。
文學社是學校教學的一個組成單元,是學生自己的文學社團,是學生發表言論的一塊重要陣地。教師在文學社中的角色,主要是引導性的、方向性的。文學社成員要創作,肚里有貨是前提,閱讀當然很關鍵。教師每周(周五)定期開設講座,除了講解寫作的一些知識以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閱讀(讀什么、怎樣讀)。舉行講座《走近余秋雨》,學生全面了解作家的同時,教師列出余秋雨的一些書目《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長河》等讓學生去借閱,這樣必將會對學生的寫作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三活動
(一)“三名”欣賞,走進名著。
“三名”即名畫、名曲、名著。“三名”欣賞活動也是我們定期舉辦的語文實踐活動。《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評價,是閱讀與鑒賞評價。那么“三名”中的名著的鑒賞可說是學生對文學藝術的一次集體朝拜,一次文學藝術的熏陶。在名著欣賞這一環節上,始終以圖書館為主要陣地,文史圖書室更是成了同學們的首選空間。另外,還為學生們特批新書館,主要推薦一批近期比較有影響的名作。
在名著選擇方面,我們采取的是“雙向選擇”的形式,即老師有針對性地推選一些比較有影響的中外不同時期的名著讀本,學生或教師也可向圖書館推選一些好的作品,圖書館還可視情況及時補充一些好的圖書,努力做到學生和教師(讀者)與圖書館協調并進,互為促進。在指導閱讀方面,本著教師致力于導,學生循導學讀的雙主體教學觀,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走進名著,學生有讀后感即文學賞鑒,對某一人物、某一情節等有獨特的見解,學生還可質疑名著中的人物,情節(細節)或中心及其他,并就一些問題展開研究性調查學習,等等,充分調動閱讀積極性,增強閱讀意識,培養閱讀個性。
(二)名篇背誦,陶冶情操。
無論是舊的《語文教學大綱》還是新的《語文新課程標準》都把學生的背誦列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背誦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北大教授錢理群先生特別強調背誦及記憶的重要性,并認為它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中學生要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且給出了篇目建議,白話詩文由任課教師推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除要求背誦的課外,學生還要去文史圖書室、網絡(視聽)閱覽室查閱一些名家名篇(主要是散文、詩歌),而后教師匯總,從中再篩選出一些短而精美的詩文,可作為“版本教材”施用。學生利用課余或早讀課朗讀、背誦,必要時教師作一些適當指導,并定期開展一個音詩(美文)畫背誦比賽實踐活動。學生既學到了一些知識,又陶冶了情操,何樂而不為呢?
(三)研究性學習,受益匪淺。
研究性學習這門無需教材的課程自開設以來,因其獨特的開放性,一直深受學生的歡迎。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選題上,本著興趣,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由選題,而后“民主集中”,相同的選題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各小組分工協作,合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