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傳播公司業務范圍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微企業;動漫改革;人才需求;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我國小微企業數量眾多,以我省為例,根據省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我省擁有小微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7%,小微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全省生產總值的56.3%左右。小微企業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實踐證明,中小型和微型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近年以來,我國的小微型企業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困難,經營困難,融資困難和企業人才質量等問題突出。國家與地方政府不斷出臺新的扶持政策,從資金、財稅等多方面為小微型企業提供幫助與扶持。
從表面上看,小微企業可能急需融資幫助和減稅,以抵消來自各方面的沖擊。然而,從實質上看,對于小微型企業而言,人才質量問題才是企業是否能長期發展與成長的根本。小微型企業因為企業與資本規模的局限,對人才的需求比較特殊,往往希望一個員工能夠勝任多種技術工種,而對人才的學歷條件與工作經歷條件的要求比較寬松。這就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為人才培養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主要的畢業生就業方向之一就是小微型企業。高職院校如何從小微型企業的真實需求出發,調整專業發展方向與制定專業目標、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迫切且十分有意義的命題。
為了獲得第一手的企業資料,我們對8家杭州小微型行業企業與機構進行了走訪與訪談調查,對全省36家高職高專進行了電話、QQ訪談;前往多家在杭高職院校參觀;與20余名專業畢業學生進行了面談與QQ訪談。
一、杭州動漫行業企業發展特點
杭州是聞名世界的“動漫之都”,擁有2個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3個國家級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動漫企業由2004年的不到10家發展到2012年的270家。與動漫產業相關的企業更是不計其數。
總體看來,杭州動漫行業企業有以下特點:
1.小微企業占大多數,廣泛分布在動漫應用的各個領域。
杭州是首批國家級創業型試點城市,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幫扶措施也是吸引了很多人到杭州創業,在這其中,文化創意類和科技型企業的小微型企業為數眾多。杭州能贏得“動漫之都”、“創意之城”的美譽,這些中小型企業功不可沒。開展針對小微型企業的動漫人才需求與培養對策,對于小微型企業而言,可以得到更合適的、質量更高的人才,為其長期發展與成長提供保證。真正起到推動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動漫與相關行業的企業數目眾多,廣泛分布在泛動漫應用的各個領域,如文化傳播業、廣告業、電子商務業、教育業、會展業、房地產行業、制作業等等;其次,中小型企業、具備良好發展前景的微型企業多,形成了旺盛的動漫人才需求。
2.小微企業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大,產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泛動漫”概念越來越得到行業的認可。
根據相關調查發現,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需求除專業對口的電影、電視動畫片的設計與制作外,也廣泛分布在各個相關交叉行業中。“泛動漫”的行業模式已經全面形成。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動畫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日益廣泛,已經從單一的文化娛樂傳播領域擴大到教育、設計、會展等各個領域。同時,動漫產業播映平臺也得到了拓展延伸的機遇,出現了網絡動漫、手機動漫等眾多新興播映形式和傳播平臺。當今的動漫產品早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動漫畫作品,而是指包含多種表現形式、多種傳播渠道、多種功能用途的“泛動漫”產品。
二、小微企業動漫人才需求情況
1.產業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行業企業員工數量規模有很大的差異,以杭州為例,100人以上規模的大中型動漫企業不到動漫企業總數的15%,其它都是100人以下的中小型甚至微型企業,人才需求標準也有很大不同。大中型企業要求員工專而精,能掌握前沿技術;而小微型企業要求員工能一人頂多人用,能掌握與勝任多個工種的工作任務。
以我院動漫專業為例:自本專業06年開創以來,已有4屆共計350余名畢業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畢業生就職或曾就職于各個小微型企業。以本專業08級畢業生為例,全專業88名學生,經首次就業情況統計,專業對口與基本對口人數為75人,占總人數的85%,75人中在從業人數10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就業的有51人,占總人數的58%,在從業人數1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就業的有15人,占總人數的17%。
這種情況在我省高職院校動漫專業辦學中廣泛存在,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動漫專業畢業生絕大多數在小型及微型企業內就職,這是由區域行業特點及本專業定位等實際原因綜合造成的。這給我們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2.人才招聘情況與未來人才需求
據2011年的中國動漫游戲行業發展報告稱:全國純動漫卡通企業(含工作室)約有12500家左右。從業人數大約為20萬人左右。據相關報告,2012年我市的動漫行業人才需求近7000人,但全省每年院校動漫專業畢業生不足4000人,動漫人才急缺。
動畫人才的匱乏,尤其是兼通藝術表現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復合型動漫人才不足,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動畫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動漫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缺口中包括了大量的動漫產業鏈下游的相關從業人員,而其中緊缺人才可分為以下六類:故事原創人才、交互動畫開發人才、三維動畫制作人才、動畫產品設計人才、游戲開發人才和動畫游戲營銷人才。
但同時,據《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動畫專業是就業率排名最低的紅牌警告專業,學生就業非常困難。“人才荒”和“就業難”這一矛盾尖銳地擺在動漫專業面前。這就要求動漫專業辦學進行深入的剖析與反思,及時地對人才培養工作進行調整。
3.小微企業動漫專業人才素質、知識能力需求分析
項目組對8家小微企業動漫專業人才需求進行了調研與分析,因為小微企業業務范圍較廣,變化靈活,反饋的信息比較雜,經過匯總與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人才崗位需求類型分析
策劃人才,主要從事動漫創意策劃、產品策劃、文案編寫策劃、視覺設計策劃、內容編輯等相關工作;管理人才,主要從事項目管理、產品管理、業務規劃、運營管理等相關工作;技術人才,主要從事動漫產品開發、交互功能開發等相關工作;客戶人員,主要從事公司業務咨詢、客戶投訴、客戶建議接納等相關工作;營銷人才,主要從事產品營銷、市場推廣、資源合作、商務拓展和管理等相關工作;運營人才,主要從事產品統籌和運營、產品版權引入、內容審核、產品分析、終端管理、產品培訓、產品測試、經營數據分析等相關工作;制作人才,主要從事各類動畫、漫畫成品設計、制作、格式轉換等相關工作。
(2)參加人才需求反饋的企業構成
參加此次需求反饋的合作企業主要是我專業的各合作企業,以杭州的小微型企業為主,涵蓋包括電子出版物制作、動畫外包、移動平臺動畫產品開發、網頁游戲開發、虛擬現實產品開發、原創動畫產品開發等泛動畫產業多個領域。
(3)各類人才緊缺程度排序
分析各合作方企業向動漫基地反饋的人才需求,各類人才按緊缺程度,按從高到低排序為:技術人才、運營人才、策劃人才、制作人才、營銷人才、管理人才、客服人員。其中,由新媒體動漫技術研發技術人才、新媒體運營平臺開發和維護人才等屬于各合作方缺口最多的人才類型。適應動漫新媒體的商務運營模式、經營分析、運營規劃的企業日常運營人才,也是各合作方企業缺口較多的人才類型。
(4)動漫專業典型工作任務知識與能力的需求分析
我們對各企業需求最大且最符合高職動漫專業畢業生的技術、制作兩大類型的人才專業技能要求進行了調查。由于動漫制作與技術應用面廣,技術分工細,崗位多,需求比較復雜,因此我們對專業崗位進行分析,總結出典型工作任務,對工作任務對專業能力與知識的要求進行了分析。
雖然各企業業務范圍不統一,對人才專業技能的需求也比較復雜,但有意思的是,在對技術與制作人才的職業技能的需求中,各企業都將“平面設計能力”排在專業技能重要度前三名,其它比較集中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要求分別是“繪畫基礎能力”“運動規律”“造型能力”“色構基礎能力”。
可見,雖然各企業對動漫人才職業技能的要求有較大差異,但對其基礎的藝術修養與動畫基本功都十分重視。
(5)企業對動漫人才綜合能力的需求分析
我們通過對多個企業負責人的訪談列出了8條比較集中的動漫人才綜合能力項,分別是學習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壓力承受度、忠實度、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創意創新能力。重要度位于前三位的分別是學習能力、忠實度與創意創新能力。
多數企業將動漫人才學習能力的需求排在第一位,這是由小微企業業務變化靈活,發展空間大等特點決定的。而人才流失度高也使得各企業十分重視員工的忠實度。
三、關于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及建議。
1.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還是不能滿足行業要求
盡管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比較高,很多學生仍不能“就業即上崗”。
(2)專業發展不能緊跟行業發展
行業發展十分迅速,11年以來,基于移動平臺的交互性動畫技術漸漸成為行業新的主流技術,動畫的傳播模式與表現模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大多數高職動漫專業教學還是遠遠滯后于行業發展。
(3)師資隊伍建設還需要很漫長的歷程
專業教師比較年輕,教學科研經驗不足,省內院校動漫設計制作專業大多高級職職稱的教師都是半路出家,動漫專業出身的高級職稱的較少。雖然各院校在師資力量建設方面都下了很多工夫,但青年教師的成長還是個很漫長的過程。
2.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發展對策及建議
(1)進一步堅定辦學方向,專業方向應當細分重組,注重近期行業發展趨勢。以企業人才的需求為導向。要面對專業現狀,積極培養面向中小微型企業,培養“泛動漫”產品設計與制作人才為目的。
(2)在“實用,夠用”的原則指導下,根據對應的崗位能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整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將學生有限的精力盡可能的集中到本專業、本方向的核心課程、核心技能的學習之中去。
(3)深入開展與中小微企業的合作,建立合作單位群,向專業學生提供盡可以能多的實訓與實習機會。不要過于追求大企業合作,要重視與小微企業的多方面合作。
(4)合理開發和利用現有資源,優化各類校企教學資源,為專業教育教學搭建資源共享平臺。
(5)開展培訓、掛職等形式的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建議采用輪訓的方式將專業教師下放到企業中去煅煉。幫助青年教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