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領導機構
1、成立“__縣__人民醫院防汛防潮防臺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如下:
組 長:
----------------------------------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__*兼任,辦公室電話:______。
2、組建應急救護隊(詳見__人民醫院關于組建公共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救護隊的通知)。
二、具體措施
1、出現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后,領導小組根據事件發生地點、人員、傷亡等情況立即調派應急救護隊前往現場開展醫療救護工作(文秘站:),并通知有關科室做好收治傷病員的各項準備工作。
2、進一步強化我鎮緊急救護網絡工作。我院要充分發揮全鎮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急性外傷救護中心的作用,承擔我鎮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救護處理的技術指導任務,同時要做好收治傷病員的準備工作,必要時在15分鐘內騰出20張病床接收傷病員,并根據事態發展的需要繼續調整床位,開通通道,立即組成以院長為核心的急救小組,集中醫療技術力量,擬出最佳搶救治療方案,迅速有效地投入救治工作,將將救治情況隨時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其他科室也要做好相應準備,共同承擔全鎮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
3、各應急救護隊要按照緊急救援需要配備充足藥品,保證各急救設施齊備,完好率達100,加強檢修各急診專用的救護車,保持車況良好,司機和車輛24小時待命,接到呼救信號5分鐘內出車,不得延誤搶救時間,以保證快速搶救病人。
4、各應急救護隊要保持通信工具暢通,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加強溝通與協作。
5、加強對應急救護隊隊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及業務技術培訓,使之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較強業務能力,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6、各科室要加強督查,做到人員到位、設備到位、工作到位。救護工作實行責任制管理,誰承擔,誰負責、對者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員責任。
關鍵詞:醫療大數據;生命科學數據;精準醫療
Abstract: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However, the discussion of medical data is more a continuation of the previous medicine statistics, medical data mining method, and no consciousness to with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 of application is for the medical industry bring a revolutionary change. We introduce the four part of the medical data,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data in various fields of life sciences, point out that Life Sciences data is the core of the medical data. A case study is appli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eatment.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research of medical big data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Medical big data;Life Sciences data;Precision medical
隨著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醫療數據的存儲,分析,傳輸是醫學信息領域研究的熱點[1]。近年來,隨著"36212工程"等改革工作的推進[2],國內醫療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區域醫療,醫療集團等新興醫療組織不斷涌現,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醫療數據,如何利用這些醫療數據是擺在醫學信息研究人員面前的難題。
目前關于醫療大數據的研究更多是延續以往的醫學統計,醫學數據挖掘的思路,大部分研究人員并沒有意識到隨著大數據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深化,對醫療體制改革,打破壟斷機制重要作用。本研究整理了近年來醫療大數據的研究成果,提出以生物科學數據為主的醫療大數據建設方案。
1醫療大數據的來源與組成
綜合國內外研究的結果和觀點,我們認為現階段醫療大數據主要來自于以下四部分:臨床數據,醫療費用數據,個人行為數據,生命科學數據。
1.1臨床數據 臨床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現有的臨床信息系統(CIS),電子病歷(EMR),健康檔案(HR)等,主要是在診斷,治療,隨訪過程中產生的血壓,血糖等個人體征信息。此類數據可以應用于臨床決策支持,臨床數據對比,藥品研發,地方病治療,基礎醫學等領域的研究[3]。
目前臨床數據特點是數量大,范圍廣,相關研究較好的一類數據,被視為主流的醫療大數據構成。然而此類數據研究主要的挑戰是數據的標準化程度不高不易進行后期數據分析處理,數據分散在各類醫療機構中,難以獲取,數據質量差,可靠性不高等問題。綜上,除去部分信息化程度高,標準化好的臨床數據可以作為醫療大數據的研究對象,大量的臨床數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短期之內難以發揮自身的價值。
1.2醫療費用數據 醫療費用增長過快是世界范圍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抑制醫療費用的增長。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此問題將愈發嚴重。現階段造成醫療費用增長過快的原因很多,其中醫院方在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下激勵醫護人員開更多的處方,做更多的檢查來獲得利益,患者方由于現行的醫療保險體制的不公平性導致部分患者負擔的醫療成本較低刺激了不必要的需求,進一步加劇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醫療費用的研究一直是醫學信息研究的難點,意義重大困難突出。首先是醫療費用數據不公開,導致相關的研究只能分析過去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的醫療費用數據,時效性差,無法準確反映正在出現的問題。其次是方法過于簡單,醫療保險機構掌握醫療數據,但是對過度醫療行為的識別方法,懲罰機制等的設計簡單粗暴,缺乏科學的論證。醫學信息研究人員熟悉方法,但是缺乏開展研究的數據,只能望而卻步[4,5]。
醫療大數據的特點之一就是實時性,通過實時收集,分析各類醫療數據,以及通過應用各類方法可以及時發現過度醫療行為,以數據為證據配合臨床路徑等相關醫療行為監督體制,糾正過度醫療行為。需要指出的是這類研究和應用初期會受到來自醫院,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抵制,而這也是開展此類研究的難點所在。
1.3個人行為數據 個人行為數據主要來自于類社交網站,購物信息,WEB點擊等個人在虛擬空間留下的痕跡。結合健康檔案,臨床數據,個人行為數據可以挖掘特定人群的生活模式和疾病風險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地方病,流行病,職業病預防和治療,相關藥品研發,用藥提供指導。
目前個人行為數據是一個新興的數據源,相關的研究開展的較少,突破了現有的醫學信息研究領域。但是隨著大數據研究的深入,此類數據的重要性將愈發明顯。目前電子商務領域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和應用開展較好,在消費行為預測[6],消費模式分析都取得很好的成果[7]。而醫療大數據領域開展個人行為的研究可以借鑒其他領域的經驗和方法,這也是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興行業同傳統的醫療行業結合切入點。
1.4生命科學數據 現代生命科學以中心法則為起點,經過基因測序,RNA干擾,基因編輯等幾次大的創新,目前已經產生了空前規模的數據,發展一套完備的數據分析技術。生命科學數據具有數據量龐大,結構復雜的特點。現階段的生命科學數據有代表性數據庫主要包括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Pubmed,基因序列數據庫Genebank,蛋白質序列數據庫PIR,疾病數據庫OMIM,藥物數據庫Drugbank,通路數據庫KEGG等一次數據庫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的種類繁多的二次數據庫。除此之外隨著生命信息研究不斷深入千人基因組計劃,宏基因組,各類組學的研究都正在產生海量的數據,如何存儲,處理,分析這些數據毫無疑問是大數據技術研究范疇。
利用生命科學數據診斷和治療疾病,已經逐漸從實驗室開始走向商業化,目前已經開展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等項目。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團隊發現胎兒脫落的DNA能直接進入母體血漿,進而可以通過檢測母體外周血中的胎兒DNA的方法檢測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征,地中海貧血等遺傳疾病,從而開啟了無創基因檢測在產前篩查中的應用[8]。進過多年研究,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已經實現商業化[9]。如何利用不斷出現的測序數據和技術,預防疾病,完善健康信息管理,實現精準醫療等內容將是醫療大數據未來研究的主要方向[10]。
2醫療大數據數據挖掘平臺設計
醫療大數據由于自身特點,需要有不同于傳統的技術。目前主流大數據的技術包括了大規模并行處理,分布式數據庫,NoSQL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等技術等[11]。醫療大數據的特點決該領域的研究必然是多學科交叉。
根據現有的大數據技術,結合醫療大數據的特點我們設計基于Hadoop的醫療大數據平臺,該平臺采用了目前主流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數據獲取,數據存儲,數據導入,數據分解等部分,見圖1。
3應用案例
隨著高通量的生物分子識別技術進步,為人類研究癌癥提供了大量的多組學數據。原癌基因癌變,抑癌基因和修復基因發生突變導致失活是正常細胞向癌細胞轉化的關鍵因素。然而癌癥基因中組合遺傳變異的復雜性導致識別癌癥相關模塊以及描述其生物學功能成為很大的挑戰。
研究利用多種遺傳變異因素設計了多因素介導的功能失調癌癥網絡核心模塊識別平臺用于研究多因素對癌癥發生發展的影響。平臺采用Hadoop分布式存儲技術存儲多維基因組數據(DNA突變、拷貝數變異、甲基化、基因表達和microRNA表達譜等);利用R語言開發核心模塊識別程序;采用RHIPE技術連接數據和R程序;采用JAVA實現WEB界面和數據可視化。實現癌癥數據的存儲,傳輸,識別,可視化等一系列工作,從而為癌癥的診斷,精準治療提供基礎,見圖2。
4展望
現階段國內醫療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已經落后于其他行業,既有醫療數據標準不統一,獲取困難,數據質量差等客觀因素,而研究人員對醫學信息自身的理解,對將醫學問題與新興技術結合的能力,對學科交叉的認識都存在不足。
解決上述問題,需要以高質量的臨床數據和生命科學數據為核心,以行為數據,診療費用數據為輔助結合大數據技術開展部分示范性的工作,引導醫療大數據從科研到應用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汪鵬,吳昊,羅陽,等.醫療大數據應用需求分析與平臺建設構想[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6).
[2]尹聰穎.國家衛生信息化"十二五"規劃從"35212"變成"36312"[N].中國數字醫療網,2013,09,04.
[3]羅旭,劉友江.醫療大數據研究現狀及其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5,36(5).
[4]李學滄,白雪峰,劉躍娟,等.異常醫療行為識別研究[J].智慧健康,2015,1(2).
[5]樓磊磊.醫療保險數據異常行為檢測算法和系統[D].浙江大學,2015.
[6]樊志文.顧客消費行為預測--基于RFM與灰色GM(1,1)模型的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5,2.
[7]杜春娥.O2O模式下餐飲外賣市場大學生消費群分析--基于河北師范大學的實證研究[J].新聞知識,2015,04.
[8]張軍,盧煜明.血漿(清)游離核酸的臨床應用[J].臨床檢驗雜志,2002(20).
[9]季修慶,林穎,,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在血清學篩查結果為高風險的非高齡孕婦中的應用[J].臨床檢驗雜志,2015(02).
應急管理的“一案三制”體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體系。其中,“一案”是指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三制”是指應急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制。目前,各地行政部門紛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應急預案工作,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應急預案體系。
一、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截至目前,天津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制定應急預案212個,同時為檢驗各類衛生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共開展演練71次。
市級衛生行政執法草報請市人民政府轉發的專項預案共2個,涉及傳染病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等內容。同時,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預案,結合衛生應急工作實際情況,市級衛生行政部門還制定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14個部門預案;并針對大型活動會議保障的工作需要,制定了《天津活動期間食物中毒應急預案》等28個大型活動保障預案。
在預案制定中,衛生行政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預案要求,力爭做到規范、嚴謹,有針對性、操作性和實用性,并開展預案演練,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修訂和完善,實行動態管理。目前,天津市已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衛生應急預案體系。為進一步檢驗衛生應急預案在實際工作中效果,增強衛生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開展了多次衛生應急預案演練。比如,為做好全國性的、有一定社會影響力會議的衛生應急保障工作,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根據相關預案,制定了《食物中毒桌面推演方案》,組織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和市急救中心等有關單位專業人員從事件報告、現場處置、現場控制和醫療急救等方面進行了演練。達到了預期目的。
同時,根據《天津市衛生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有關規定,為檢驗應急預案的落實情況,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對全市18個區、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了應急測試演練。在不打招呼的前提下,選定醫療機構分別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霍亂疫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檢驗應急處置人員到達現場時間、現場處置人員專業結構、現場調查處置物品等,同時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應急指揮協調等方面的現場測試,逐一進行點評,不斷強化基層應急反應和規范處置的能力。
二、近年來推動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為有力、有序、有效地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最大限度減少突發事件對公眾健康和社會造成的危害,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規范性文件,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在陸續制定了一系列部門預案和大型活動保障預案的基礎上,要求各區、縣衛生局和各醫療衛生機構,按照市衛生局要求和各相關預案,制定了本地區、本單位應急預案,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
近年來,天津市的衛生應急工作始終把完善預案體系建設作為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抓緊抓實抓好。每年定期組織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應急處置專業隊伍開展預案實戰演練,先后組織開展了大型交通事故醫學救援應急演練、不明原因疾病應急處置演練、呼吸道傳染病應急處置現場演練、大型踩踏事故應急演練和食物中毒應急處置演練等,使衛生應急管理干部和專業人員不斷熟悉預案中規定的各項工作職責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流程,鍛煉了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通過預案體系建設使應急實戰指揮能力得到提高,為今后科學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
三、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雖然近些年來,衛生應急管理工作在預案體系建設、應急體制建設、應急機制建設和應急制度建設等方面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工作中,區、縣衛生局和醫療衛生機構發展不平衡,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衛生應急預案編制質量不高
從天津市的情況來看,雖然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從部分單位,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應急預案編制情況看,還存在衛生應急預案編制要素不全,針對性不強等問題。
(二)衛生應急預案宣傳培訓工作欠缺
部分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編制的應急預案出臺后,宣傳、培訓力度較小,沒有及時組織各級管理干部和專業人員對應急預案進行培訓,從而導致部分人員對于衛生應急預案了解過少、掌握不足,不能及時、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三)衛生應急預案缺乏動態管理
部分單位的衛生應急預案一經制定后就束之高閣、無人問津,不能根據新形勢、新規定、新問題而及時修訂、調整衛生應急預案,從而在處置突發事件時不能適應工作實際。
(四)衛生應急預案演練經費不足
衛生應急預案演練是一項強化應急意識、檢驗預案可行性和確保規范、有效處置突發事件的經常性工作,但需要一定經費支持,特別是開展綜合性演練,經費保障是關鍵。而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經費不足的困難,使得部分單位受財政經費的局限不能及時對衛生應急預案進行演練,也就不能及時發現、修正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四、加強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是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應急管理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應急救援工作指導性文件,它明確提出應急指揮體系,指揮長、專家組、成員單位的職責,實施應急預案程序,采取救援具體措施,應急預案的質量體現著一個地區應急管理水平。加強預案體系建設,是及時、科學、規范、有效地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關鍵。針對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科學制定衛生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預案體系建設,在制定預案過程中,各單位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制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同時,反復學習和研究相關預案,避免應急預案的重復和交叉,確保與其它相關應急預案的協調一致;充分考慮到各種突發事件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對策與措施,使預案具有針對性和完整性。
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預案編寫和管理工作培訓會,聘請專家對基層單位衛生應急預案的編制和管理給予培訓,解讀相關預案,交流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經驗,以不斷加強預案體系建設,實現預案的規范化管理。
(二)多方論證應急預案
預案制定后,制定單位應通過組織管理人員和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有關專家進行反復論證,使預案更加完善、更符合實際、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同時,為檢驗預案的可行性,制定單位應及時組織應急管理干部和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進行桌面推演,檢驗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效性和操作性,發現問題及時對預案進行修改與完善。
實踐工作證明,桌面演練即可檢驗應急預案可行性,又可增加部門間組織、指揮的協調性、聯動性,還可檢驗各單位應急預案掌握情況,同時達到預案培訓的目的。此外桌面演練的成本低,對日常工作影響較小,是檢驗預案和預案演練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加強預案動態管理。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將應急預案管理工作作為衛生應急管理工作的一項重點,列入每年的年度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并要求各醫療衛生機構加強衛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實行預案的動態管理。按照國家印發的各類規范性文件中關于預案的制定、管理、培訓與演練等規定,實行預案規范化動態管理。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及時對相關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以開展國家衛生應急工作示范市創建活動為契機,健全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優化、整合各類資源,建立指揮統一、布局合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高我市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二、創建內容和要求
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區)的創建和評估內容主要包括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指揮協調、預案體系、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總結評估、社會動員等8個方面。
(一)組織體系。政府成立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領導組織和工作機構,將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市政府相關規劃,將衛生應急工作考核納入政府目標責任書;各鎮(街道)政府成立衛生應急領導組織,轄區內的村(社區)指定公共衛生信息員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收集與上報等工作。衛生局成立有獨立編制的衛生應急辦公室;市醫院、中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構、衛生監督所設立或指定部門、人員負責衛生應急工作;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明確專人負責衛生應急工作。
(二)指揮協調。在市政府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工作機構的領導下,衛生局與相關部門建立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衛生局、各醫療衛生單位、有關重點企事業單位建立衛生應急聯絡網;建立衛生應急指揮與決策信息系統,具備信息共享、決策支持和視頻會商等基本功能。
(三)預案體系。市政府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衛生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各類單項衛生應急預案;市醫院、中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制定相關衛生應急預案、技術方案或行動方案,各類預案和方案實現動態更新;衛生行政管理人員、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應熟知本市、本單位衛生應急預案和方案的內容及要求;各鎮(街道)政府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區(鎮)應急預案》;轄區內重點企事業單位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衛生應急預案或行動方案。初步形成政府專項預案、部門單項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為架構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預案體系。
(四)應急準備。市政府將衛生應急專項工作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并能根據衛生應急處置需要及時安排臨時處置經費。衛生局組建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分類的專業衛生應急處置隊伍,配備相應的裝備;制定衛生應急專業隊伍、衛生應急管理干部和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演練計劃,并按計劃落實,定期進行效果評估;制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并落實儲備,相關制度完備;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具有一定的衛生應急資源擴增能力,能迅速及時做好收治傷病員的準備。
(五)監測預警。衛生局有完整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實驗室檢測、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救災防病信息網絡直報等監測網絡,并指定專業機構負責監測工作,建立監測基礎信息數據庫,定期組織專家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進行常規和專題評估,提出評估意見、預警和干預措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專人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報告與管理工作,每月至少匯總分析1次數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報告及時率、網絡直報率、報告完整率、事件評估率均達到100%。
(六)應急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衛生局能及時組織醫療衛生單位對事件進行初步核實、確認,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時向市政府和有關上級專業部門報告;市政府能迅速啟動或配合上級部門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醫療單位能及時高效承擔病人現場救治、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并能有效開展事件相關病例上報工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能按要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衛生監督所能及時開展飲用水、公共場所衛生等衛生監督工作,能協助衛生局及時調查處理應急處置工作中的違法行為;職能部門能利用大眾媒體及時經授權可由其的應急處置相關信息,有效開展面向公眾的風險溝通。
重大活動開展前,衛生局、各醫療衛生單位、疾控中心能有效開展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工作,提出排查治理意見和干預措施,制定相應的衛生應急保障預案和工作方案;重大活動期間,各醫療單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能相互配合,有效完成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衛生監督等工作,保障措施得力、效果良好。
(七)總結評估。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和重大活動保障結束后,市政府或衛生局均能對衛生應急準備與保障、應急處置與救援措施、危害及處置救援效果等內容進行評估,并形成評估報告。按政府的統一部署,開展轄區內恢復重建工作的衛生學評估及衛生系統內的恢復重建工作。制定并執行合理的補助標準;對因參與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援而致病、致殘、致死人員,配合有關部門按國家標準給予補助和撫恤,做好相關善后工作。
(八)社會動員。衛生局制定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年度計劃。利用多種形式開展衛生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居民衛生應急知識知曉率達80%以上,提高轄區內居民的衛生應急知識素養。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組建衛生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制定管理制度并能定期開展培訓、演練,志愿者能掌握基本救援知識與技能。
三、職責分工
市政府創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領導小組負責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工作,組織召開動員會、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全面部署創建工作。
市政府應急辦負責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協調有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對衛生應急處置、醫學救援和重大活動保障進行評估。
市衛生局負責健全衛生應急體系,完善應急預案,做好應急準備、監測預警等工作,開展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的應急培訓和衛生應急演練工作,指導各醫療衛生單位做好物資儲備、信息報送、醫療救援等工作,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突發公共事件醫學救援和重大活動保障,開展衛生應急健康教育。負責收集整理各部門創建工作材料,完成自查報告,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市財政局將衛生應急專項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能根據衛生應急處置需要及時安排臨時經費。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制定對參加衛生應急處置和醫學救援行動的工作人員合理補助的標準,對致病、殘、死的工作人員按國家標準給予補助和撫恤。
市教育體育局負責指導各學校、托幼機構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和應急預案的制定,指導轄區內中小學、托幼機構建立晨午檢全日觀察和因病缺課登記制度,指導學校開設衛生應急健康教育課程。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指導各餐飲單位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市住房與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負責指導各建筑工作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市地質礦產局負責指導各礦業企業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指導各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運、使用等重點企事業單位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市公安局負責將110、122與120急救建立信息互通和應急聯動機制。
市消防大隊負責將119與110、120急救建立信息互通和應急聯動機制。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部署工作,開展自評(年3月15日前)。市政府啟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建設工作,召開動員大會,印發《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區)評估標準》。各有關單位對照標準,結合本單位實際開展自查,完善各項資料,并于3月10日前報市衛生局。3月15日前市衛生局上報自評報告和創建申請。
第二階段:迎接市和省級專家評估(年6月30日前)。市衛生局(4月25日前)和省衛生廳(5—6月)對我市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情況,上報創建申請報告。
第三階段:迎接國家級專家組復核命名(年12月31日前)。由衛生部衛生應急辦公室對各省(區、市)申報的示范縣(市、區)進行復核,對通過復核的命名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區)。
一、重大火災事故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
1、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重傷10人以上的;
2、發生一次受災30戶以上的;
3、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上的火災事故。
二、開發區應急預案領導機構及職責
(一)開發區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組成
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向市委、市政府匯報事態發展情況,執行上級有關決策、命令;農村類事件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和企業類應急預案領導小組負責向開發區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匯報事態發展情況,執行上級以開發區黨委、管委會有關決策、命令;
2、及時向現場派出應急分隊,及時掌握匯總有關情報信息,適時作出處置決斷;
3、負責對重大火災事故的全權指揮調度,調動開發區的一切力量共同參與;
4、做好善后工作,責成相關部門做好火災事故的調查和總結。
(二)開發區應急預案應急分隊的成員組成
應急分隊職責:
1、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事件動態發展情況,提出處置措施、意見,執行領導小組的決策、指示、命令,現場指揮行動;
2、及時趕到現場,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3、負責現場處置工作全過程的總結與報告。
(三)開發區應急預案后勤保障組的成員組成
1.現場秩序維護組
負責制定現場秩序維護方案,安全轉移各類重要物品等,搶救受傷人員和財產,防止事件進一步擴大。
2.醫療救護組
負責協調醫療單位的搶救工作,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搶救,將初步處理的受傷人員送醫院搶救,保證藥品和救護器材的供應。
3.后勤保障組
負責調集應急處置所需的車輛裝備、工具、器材,保證通訊聯絡暢通,做好信息收集、匯總、報送、新聞報道及事發現場工作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
4.事件處置調查組
開發區派出所民警5人(具體人員另定),協助上級調查組查清事件發生的時間、經過、原因、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情況,提出對事件責任者處理意見及防范措施。
(四)開發區應急預案信息組的成員組成
信息組職責:
1、負責預警信息的收集,強化情報信息工作,及時、客觀、全面、準確掌握各類信息,提高信息傳報的效率,對苗頭性信息進行全面評估和預測;
2、負責信息的保密與處理工作,堅持實事求是、把握適度、遵守紀律的原則。
(五)開發區應急預案保衛組的成員組成
保衛組職責:
1、采取嚴密措施,切實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交通秩序;
2、依法迅速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現場事態的發展;
3、保護黨政機關及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4、對事件中違法犯罪人員以及插手事件的敵對分子,依法進行打擊;
5、搜集并固定事件發生時現場違法犯罪行為的證據。
三、應急預案的啟動
(一)事件發生后啟動本預案
(二)現場處置工作
1、領導小組成員到位,應急分隊隊員進入事發現場,按職責分工進入工作;
2、應急分隊主要負責人應直接到現場指揮工作,及時疏導化解矛盾和沖突,盡快平息事態。對群眾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當場表明解決問題的態度,對群眾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講清道理,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引導和教育群眾知法守法;
3、及時與領導機構以及上級部門研究當事人的合理要求,提出解決方案,努力化解矛盾;
4、向領導及有關部門及時報告情況,防止事態的擴大。
(三)后期處置工作
1、繼續做好群眾工作,對承諾解決的問題及時兌現,消除一切可能導致事件反復的不安定因素,加強跟蹤和督查;
火災事故應急預案演練預案2021
一、演練目的:
1、為了檢驗《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的科學和有效,提高全體續建工程參建人員在突發火災事故來臨之際的自救能力和防火意識,最大限度降低火災造成的損失,提高十一項目部及其下屬項目部的整體應急反應能力與應急技能。
2、通過演習暴露應急預案的缺陷,從中發現應急資源(包括人力和設備等)的不足。
二、演練內容:
1、準確報火;
2、使用干粉滅火器撲滅初期火災;
3、疏散逃生演練;
三、組織機構
1、總指揮:
負責宣布應急預案的啟動和解除,全面指揮調動應急組織,調配應急資源,按應急程序組織實施應急搶救工作。
副總指揮:
協助總指揮做好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若總指揮不在時,由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預案演習的指揮工作。
2、搶險救援組
負責現場火情控制,協作疏散隊伍、清點人數。
3、醫療救護組
負責組織現場搶救傷員,如對事故現場昏迷人員實施急救,直到醫院救護車輛到達為止等。
5、通訊聯絡協調組
接報后負責應急搶險過程中的通訊聯絡,保*通訊暢通,負責各小組之間的協調以及與業主、監理單位相關機構的聯系、協調等。
6、物資保障組
負責應急狀態下應急物資的供應保障。
四、應急演練用設備及物資
1、干粉滅火器5kg10具
2、專用擔架專用擔架2副;
3、急救箱一個(內有止血繃帶和橡皮條、清創消毒酒精等);
4、對講機8臺
5、逃生工具:干凈毛巾(小號)100毛巾。
需要確定的人員:
1、參加疏散的人員60-100名協作人員;
2、傷員:2名;
3、救助人員:8-10名;
五、具體要求
1、準備全面、充分,人員前期教育宣講到位。
2、所有參加演練的人員按照各自單位為準統一服裝。所用到場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
3聽從指揮,不戲鬧,不亂動場內設施,注意自身安全。
六、事故假定:
20xx年x月x日下午12點,中鐵二十二局六公司十一項目部辦公樓南側發生電氣線路老化短路引發火災,火勢較大,此時工人們吃過飯后正在宿舍休息,同時火勢危急附近的員工宿舍,吃過飯后正在宿舍休息,同時情況十分危急。
七、演練過程
場景1:宿舍樓內的工人(事先安排好)第一個發現電閘箱里起火,樓道里煙霧彌漫,一邊大聲疾呼,一邊跑到負責人房間,負責人馬上沖出房間大聲呼喊大家馬上疏散。同時組織人員抄起樓道里的滅火器來到著火的配電箱前進行滅火,控制火勢蔓延。
場景2:安全主管撥打火*電話*:119,并請示項目部經理。
場景3:項目部經理立即啟動《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搶險救援組、物資供應組、醫療救護組、物資供應組、相關人員馬上趕赴事故現場按照職責分工組織救援。馬上安排專車專人到大門口及主要路口接應消防車。
場景4:現場應急救援小組馬上組織控制火情,盡快組織人員疏散,撥打120急救電話。
場景5:搶險救援組根據現場火險情組織樓內全體參與疏散人員,用沾濕的毛巾捂住鼻孔,有秩序地向樓下慢跑,疏散的負責人不停地提醒工人們要注意安全和下樓秩序。每位參與疏散的人員,在突發事件面前沉著鎮靜,疏散工作井然有序,真正做到臨危不懼。
場景6:醫療救護組攜帶擔架在搶險救援組的協助下把負傷人員轉移到事先選擇好的通風條件良好的臨時急救,直到醫院救護車輛到達為止等。
場景7:總指揮鑒于(1)現場人員完全脫險;(2)火災險情得到有效控制;(3)宿舍樓周圍未發生環境污染事故;(3)宿舍樓周圍未發生環境污染事故;(4)被疏散的人員處于安全場所。(4)宣布:關閉《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應急行動結束。
火災事故應急預案演練預案2021
為了落實相關安全文件的要求,于20xx年x月x日上午在xx產品有限公司,組織了一次防火應急預案演練。現將演練總結概括如下:
一、演練過程記錄
講解演練方案與演練活動:由派出所姜劍波負責。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會議由鎮重點企業安全員和鎮應急救援隊參加。
(2)應急預案實施前,明確應急指揮機構分工與職責:指揮長由副鎮長王俊主要負責:全面負責搶險救災工作;決定啟動應急預案;指揮應急搶險工作副指揮長由貢東方、姜劍波負責:消防器材的使用。
①后勤保障組(負責人主要人員)
一是與參演方聯系有關事宜,并聯系好2名攝像人員及設備,聯系好延陵衛生院隨時可以出動一臺救護車。聯系鎮110*車一臺,*員4名。
二是防止現場發生意外,在醫院救護車未到達前,可從醫學角度,協助現場救援組提出人員解救技術,對就出傷員做簡單處理,并迅速采用項目部指揮車,護送人員去醫院,救護車可在路上截接。沿路需要交通疏導的,應及時向總指揮組報告。醫院救護隊到達后,協助救護。
②現場救援組(負責人組員)主要職責:
一是負責現場救援醫療用品。二是負責參演人員組織安排:參加人員待命,由傅浩鵬演示消防器材如何使用。三是演練開始后,要迅速組織人員,進入緊急救援狀態,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迅速撲滅火源以保*安全。四是及時與指揮組保持聯系。
③保衛組(負責人主要人員)
一是在交通*察尚未到達前,負責做好現場保護工作,隔離事故或災害區域,保護現場、維持秩序、疏通交通工作,對事故發生地的周邊道路實施有效的管制,未救援工作提供暢通的道路。二是在事故現場的入口處做好交通引導工作。派專人值班或者樹立交通標示。三是負責與交通*察取得聯系,如有必要的話,聯合對沿途交通進行疏導。
二、演練取得成績
在當前安全形式緊張、緊迫的前提下,開展防火應急演練,通過采取專題會議、現場督察、應急措施演練等不同形式的教育,起到了預防和減少火災突發事件帶來的危害,切實提高了施工一線人員對火災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應急意識,通過組織人員進行火災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模擬演練活動達到了如下目的;第一、在事故真正發生前,讓在場的人員了解了消防器材如何使用;第二、檢驗了全體人員在突發事件后,是否明確自己的職責和應急行動程序;第三、提高了隊伍的組織協調水平和應急實戰能力、增強了工人安全意識;第四、通過演練取得了應對突發事件的實踐經驗。
三、演練存在不足之處
1、職工在救援過程中不嚴肅,意識不到位,在救援中有相互開玩笑的現象;
2、醫務人員需加強培訓;
3、搶救人員信心傳遞要增強;
4、演練步驟要有序,演練過程中現場有些混亂。
5、事故報告制度應加強學習。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有效應對突發事件,規范和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預防和減少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增強職工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風險的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避險抗災能力,保護職工生命安全,維護企業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法規和《福建省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__集團《安全管理制度》等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1.較大安全生產事故;
2.較大自然災害;
3.較大公共衛生事件;
4.較大社會安全事件;
5.其他突發應急事件。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職工群眾的生命財產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職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危害。
2.統一領導,分工負責
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本公司的突發應急事件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公司其他部門根據分工各司其職。
3.依靠科學,依法規范
遵循科學原理,依靠科學進步,依照法律法規,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
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應急與預防相結合。及時掌握各種信息,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質準備和經費準備,加強培訓演練,做到常備不懈。
二、組織機構及部門職責
(一)組織機構
1.公司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成員和分工:
組長:__x總負責,第一時間報告突發事件,調查處理,完成災后恢復和總結。
副組長:__x調動人力物力,協調各方工作,防災減災。
成員:__x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及公共衛生事件防災措施監管,監督整改。
__x搜集信息,修訂預案。及時匯報聯絡,提供交通工具和后勤、醫務保障。
__x籌集、管理應急物資器材,確保應急物器材資供應。
__x負責應急小分隊,實施現場救援和治安。適時進行預案演練。
__x掌握思想動態,做好職工群眾工作。應對社會安全事件,處理善后,維護安定和諧。
2.應急小分隊
隊長:__x
成員:____________
(二)部門職責
(1)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在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司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統一指導、協調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決定應急預案的啟動和終止,負責應急救援重大事項的決策、善后處理和工作總結。必要時協調當地人民政府、武警部隊和消防部隊參加應急救援工作。
(2)應急小分隊:
聽從應急領導小組長調遣,保持聯絡。隨時準備趕赴應急現場,實施救援和治安。平時組織必要的應急演練。
(3)各分廠: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進行生產活動,一方面提供盡可能多的人力,聽從指揮,投入應急救援工作。必要時全員投入應急救援工作。
(4)綜合管理部:
負責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及時通報突發事件,保持通信暢通,落實交通工具和后勤、醫務保障,做好災情評估。掌握思想動向,化解矛盾。表彰先進,查處失職和違紀行為。
(5)生產運行規劃部:
負責安全生產事故、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災措施監管,督促隱患整改。保證動力、照明運行安全。配合做好災情評估。
(6)物資公司:
負責籌集、管理應急物資器材,確保應急物器材資供應。
(7)人力資源部:
負責參加工傷保險職工待遇的支付工作,協調應急救援工作中傷亡的從業人員的撫恤、補償、賠償工作。配合做好安撫穩定和善后處理工作。
(8)
財務部:負責必要的應急資金準備,從事突發事件受災情況統計報告編制,處理財產保險理賠事宜。
(9)其他部門:
協助綜合管理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現場緊急處置
1.突發事件發生后,公司第一時間上報災情、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聯系當地救援力量。組織職工開展自救、互救。根據危害程度,疏散、撤離、安置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員,實施醫療救護、衛生防疫及其他保障措施。
2.迅速控制危險源,保護現場。及時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劃定警戒區,實行交通管制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調用救援物資和安全防護裝備,搶修被破壞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熱等公共設施。
4.采取防止發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5.社會安全事件發生時,應及時聯系政府部門,強制隔離相互對抗或者以暴力行為參與沖突的當事人,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對特定區域內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設備設施以及燃料、燃氣、電力、水的供應進行控制。必要時封鎖有關場所、道路,查看現場人員的身份證件,限制有關公共場所內的活動。依法采取措施,盡快恢復生產秩序和社會秩序。
四、應急結束
當突發事件現場得以控制,環境合乎有關部門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確認和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
五、后期處置
1.善后處理:
善后處理包括傷員救治、遇難人員親屬的安撫、撫恤、補償、救援費用支付、災后恢復生產或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消除突發事件產生的后果和影響,確保企業穩定。
2.清點工作: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認真核對參加應急救援人數,清點救援裝備、器材。
3.救災報告:
核算救災費用,整理應急救援記錄、圖紙、音像資料等,編寫救災報告。
4.總結報告:
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結束后15天內,對應急救援工作進行總結,并書面報告集團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內容包括:事件基本情況,接報后救援過程,救援組織指揮和應急預案執行情況,救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搶險或處置效果,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及建議等。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與信息保障
1.應急預案領導小組聯絡方式:
地點:公司綜合管理部(辦公大樓二樓)
電話:
傳真:
3.應急小分隊聯絡方式:
地點:公司門衛一號崗
電話:
(二)應急支援與保障
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成員及各責任部門根據具體分工,提供救援物資裝備、應急隊伍、交通運輸、醫療衛生、環境治安及經費保障。
(三)宣傳培訓和演習
1.公眾信息交流
向職工說明本企業生產作業特性、危險性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廣泛宣傳應急救援有關法律法規和各類突發事件的預防、避免、避災、自救、互救的常識。
2.培訓
對職工和專兼職救援隊伍進行應急救援培訓,應急小分隊要加強日常戰備訓練,確保戰斗力。
2.演習
根據企業生產實際和可能存在的危險情況,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防患于未然。
(四)獎勵與責任
1.公司對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2.職工參加應急救援工作或者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期間的工資待遇和福利待遇不變。
3.在應急救援工作中受傷、致殘或者死亡的職工,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給予醫療、補償、撫恤。救援工作中為搶救他人或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犧牲的,報請地方人民政府批準后,追認為烈士。
4.對不服從調遣、臨陣脫逃、謊報情況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或經濟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監督檢查
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
一、目標
以國家和省政府制發的衛生應急工作預案為總的指導原則,通過完善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指揮體系及應急預案,努力加強衛生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力爭利用1年時間,確保我市達到省級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的總體目標,并積極爭取參加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評選。
二、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的創建內容和要求
按照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的總體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努力完善并做好以下8個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組織體系
市政府成立市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并將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市政府規劃,將衛生應急工作考核列入市政府目標責任書;各鄉、鎮政府要成立衛生應急組織機構,村委會明確一名公共衛生信息員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收集與上報工作。市衛生局成立有獨立編制的衛生應急辦公室;市直各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要設置衛生應急辦公室,各鄉鎮衛生院要明確專人負責衛生應急工作。
(二)搞好指揮協調
在市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市衛生局與各相關部門建立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市衛生局、各醫療機構、相關重點企事業單位要建立衛生應急聯防機制;建立市級衛生應急指揮與決策信息系統,具備信息共享、決策支持和視頻會商等基本功能。
(三)完善預案體系
市政府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市衛生局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各類單項衛生應急預案;市直各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制定相關衛生應急預案、技術方案或處置流程,各類預案和方案實現動態更新;衛生行政管理人員、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應熟知本市、本單位衛生應急預案和方案的內容及要求;各鄉、鎮政府要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全市范圍內重點企事業單位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衛生應急預案或處置流程。基本形成政府有專項預案、部門有單項預案、企事業單位有相關預案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預案體系。
(四)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市衛生局要制定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年度計劃。利用多種形式開展衛生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居民衛生應急知識知曉率達80%以上,提高居民的衛生應急知識素養。市政府或各相關部門要組建衛生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制定管理制度,并能定期開展培訓、演練,志愿者能掌握基本救援知識與技能。
(五)做好應急準備
市政府將衛生應急專項工作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并根據衛生應急處置需要及時安排臨時處置經費。市衛生局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專家組和各專業衛生應急處置隊伍,并配備相應的裝備;制定衛生應急培訓和演練計劃,定期進行效果評估;制定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并落實儲備,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衛生機構能迅速開展衛生應急醫療救治工作。
(六)開展監測預警
市衛生局要有完整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實驗室檢測、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救災防病信息網絡直報等監測網絡,并指定專業機構負責監測工作,建立健全監測基礎信息數據庫,定期組織專家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進行常規和專題評估,提出評估意見、預警和干預措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明確專人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報告與管理工作,每月至少匯總分析1次數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報告及時率、網絡直報率、報告完整率、事件評估率要達到100%。
(七)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市衛生局及時組織專家對事件進行初步核實、確認,并采取有效處置措施,及時向市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市政府迅速啟動或配合上級部門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醫療機構負責病人的現場救治、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并能有效開展事件相關病例上報工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要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市衛生監督所能及時開展飲用水、公共場所衛生等衛生監督工作,調查處理應急處置工作中的違法行為;相關職能部門能利用大眾媒體及時經市政府授權可由其的應急處置相關信息,有效開展面向公眾的風險溝通。
重大活動開展前,市衛生局和相關專業機構要有效開展公共衛生風險評估,提出排查治理意見和干預措施,制定相應的衛生應急保障預案和工作方案;重大活動期間,市直各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能相互配合,有效完成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衛生監督等工作。
(八)認真做好總結評估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和重大活動保障結束后,市政府或市衛生局要對衛生應急準備與保障、應急處置與救援措施、危害及處置救援效果等內容進行評估,并形成評估報告。按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開展恢復重建工作的衛生學評估及衛生系統內的恢復重建工作。制定并執行合理的補助標準;對因參與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援而致病、致殘、致死人員,配合有關部門按國家標準給予補助和撫恤,做好相關善后工作。
三、職責分工
市政府成立市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與考核自評及申報工作。市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下稱創建辦公室)設在衛生局,負責全市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工作的組織協調、技術指導、信息綜合及檢查督導工作。各單位各部門也要成立相關組織機構,主要領導負總責,主管領導親自抓,并將具體任務目標層層分解到責任科室和責任人,根據部門和單位特點,完善衛生應急預案和網絡信息建設,努力做好各項衛生應急準備和監測,充分完成市創建辦公室布置的各項工作。
市衛生局(市創建辦公室)負責制定《市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在市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指導下,按照相關標準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工作。
四、實施步驟
(一)召開動員大會,啟動我市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工作。市政府將在月份適時召開全市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安排部署全市創建工作。各相關部門和單位也要召開相應會議進行安排部署。要認真學習創建工作的有關文件,利用新聞媒體、櫥窗等陣地廣泛宣傳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工作內容、目的和意義,動員各方面的人員和力量廣泛參與創建工作,形成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工作的良好氛圍。
(二)認真組織實施。月底前相關部門要完成組織機構建設,并制定完善本單位本部門衛生應急預案;市創建辦要組織人員對相關部門衛生應急創建工作進行專業技術指導,及時掌握創建工作動態,通報創建工作信息,協調督導重點單位完成各項創建工作目標。
(三)考核驗收及申報工作。市創建辦要在月底前完成對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自評、考核和驗收工作,確保各鄉鎮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組織機構健全、預案完善、資料完備、措施到位。月份完成向上級申報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穩步推進。
實施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工作是落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求,提升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能力的抓手。各單位各部門要增強做好衛生應急管理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要把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作為我市今年衛生應急的工作重點,切實落實責任,加大投入,明確工作進度,保障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工作落到實處,順利完成創建任務。
(二)綜合協調,突出重點。
國家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創建的目的是通過加強對衛生應急的依法科學規范管理,逐步提升有力有序有效處置突發事件的衛生應急綜合能力。市衛生局要牽總負責、搞好組織協調,各鄉鎮政府及市直相關部門要積極協調配合,形成創建工作的合力。要突出創建工作的重點,要加強對各級醫療機構及學校、企業、餐飲服務行業等重點單位的專業指導,各單位、各重點部門要選擇本系統的2-3個單位作為創建工作的示范點,加大工作力度,加強督導檢查,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努力提升本系統本行業衛生應急綜合處置能力。
[關鍵詞] 外周T細胞淋巴瘤;CHOPE方案;左旋門冬酰胺酶;預后因素;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6(b)-0055-05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65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unspecified treated by CHOPE and CHOPE-L chemotherapy
LI Jia LIU Zhuogang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Sheng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s-unspecified (PTCL-U) treated by CHOPE and CHOPE-L chemotherap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5 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confirmed patients with PTCL-U in Sheng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ic factors of CHOPE and CHOPE-L chemotherapy. Results Of 20 cases treated by CHOPE, complete remission (CR) rate was 20.0% (4/20), partial remission (PR) rate was 25.0% (5/20) and overall response (OR) rate was 45.0%.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s of 1, 2 and 3 years was 75.0%, 40.0% and 15.0% respectively. Of 45 cases treated by CHOPE-L, CR rate was 26.7% (12/45), PR rate was 42.2% (19/45) and OR rate was 68.9%.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s of 1, 2 and 3 years was 82.2%, 62.2% and 40.0% respectively. Ann Arbor stage Ⅰ-Ⅱ, extranodal involvement of 0-1, the patients without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Ki-67≤50%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OPE-L chemotherapy had a better recent curative effect compared with Ann Arbor stage Ⅲ-Ⅳ, extranodal involvement of more than two, the patients with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Ki-67 > 50%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OPE chemotherapy (P < 0.05). ECOG scoring 0-1,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 ≤2, Ki-67≤50%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OPE-L chemotherapy had a higher 3-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compared with ECOG scoring 2-4, IPI scoring >2, Ki-67 > 50%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OPE chemotherapy (P < 0.05). Multi-factors analysis of IPI scoring was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P < 0.05). Conclusion PTCL-U is a kind of disease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use of L-asparaginase (L-ASP) improves the rate of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and survival rate in 3 years. The security is good and the side effects can be tolerated. Ann Arbor stage, extranodal involvement,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Ki-67 and CHOPE-L chemotherapy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cent curative effect. ECOG score, IPI score, Ki-67 and CHOPE-L chemotherapy are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Key words]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CHOPE chemotherapy; L-asparaginase; Prognostic factor; Treatment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近年來發病率明顯提高。與B細胞淋巴瘤相比,T細胞淋巴瘤具有更高的侵襲性[1],其中以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異型(PTCL-U)最為常見。近年來,立妥昔單抗的應用使得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但T細胞淋巴瘤目前尚無最佳治療方案,CHOP方案仍作為最常用方案在臨床中廣泛應用。近年來研究發現,足葉乙苷[2]以及左旋門冬酰胺酶(L-ASP)[3]的療效在T細胞淋巴瘤中獲得肯定。本文回顧性分析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經病理學及免疫組化確診的PTCL-U 65例,分析其疾病特征及治療效果,討論其預后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1月~2012年1月期間我院病理及免疫組化確診的65例PTCL-U患者。初治58例,復治7例;男38例,女27例,男女比例為1.4∶1;年齡為22~71歲,中位年齡49歲。臨床分期Ⅰ~Ⅱ期18例,Ⅲ~Ⅳ期47例。國際預后指數(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評分≤2分34例,>2分31例。
1.2 治療方法
20例患者應用CHOPE方案化療,用法:長春新堿1.4 mg/m2靜脈滴注第1日,阿霉素50 mg/m2靜脈滴注第1日,環磷酰胺750 mg/m2靜脈滴注第1日,潑尼松100 mg/m2日1次口服第1~5日,足葉乙苷100 mg靜脈滴注第1~5日。21 d為1個周期,中位療程數為6(4~8)個周期。45例患者應用CHOPE-L方案化療,用法:長春新堿1.4 mg/m2靜脈滴注第1日,阿霉素50 mg/m2靜脈滴注第1日,環磷酰胺750 mg/m2靜脈滴注第1日,潑尼松100 mg/m2日1次口服第1~5日,足葉乙苷100 mg靜脈滴注第1~5日,L-ASP 10 000 U,靜注,第6~12天,應用L-ASP期間囑患者低脂飲食。21 d為1個周期,中位療程數為6(3~8)個周期。
1.3 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評價
治療效果按照NHL國際療效判斷標準[4]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和病情進展(PD)。總有效率(OR)=CR+PR。不良反應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th Organization,WHO)毒副反應分級標準[5]分為0~Ⅳ度。所納入病例均隨訪至2014年12月31日且均可進行療效評價。
1.4 觀察指標
一般狀況(ECOG)評分、B癥狀、Ann Arbor分期、IPI評分、巨大腫塊(>10 cm)、骨髓侵犯、肝臟侵犯、脾臟侵犯、結外侵犯、Ki-67、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乳酸脫氫酶(LDH)水平、淋巴細胞計數及化療方案。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單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歸法;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近期療效
65例PTCL-U患者,20例應用CHOPE方案治療后,CR 4例(20.0%),中位療程2(1~4)個周期獲得CR;PR 5例(25.0%),SD 4例(20.0%),PD 7例(35.0%),OR為45.0%。45例應用CHOPE-L方案治療后,CR 12例(26.7%),中位療程2(1~4)個周期獲得CR;PR 19例(42.2%),SD 4例(8.9%),PD 10例(22.2%),OR為68.9%。
2.2 PTCL-U患者近期療效的影響因素
Ann Arbor分期Ⅰ~Ⅱ期、結外侵犯0~1個、無骨髓侵犯、Ki-67≤50%及應用CHOPE-L方案的患者較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結外侵犯≥2個、有骨髓侵犯、Ki-67>50%及應用CHOPE方案的患者化療有效率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性別、年齡、ECOG評分、B癥狀、IPI評分、巨大腫塊(>10 cm)、肝臟侵犯、脾臟侵犯、CA125水平、β2-MG水平、LDH水平及淋巴細胞計數≤1.0×109/L與近期OR率無關(P > 0.05)。見表1。
2.3 遠期生存
65例PTCL-U患者,20例應用CHOPE方案治療后,17例死亡,其中16例死于腫瘤進展或復發,1例死于化療后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減少引起的腦出血。1、2、3年的總生存率(OS)分別達75.0%、40.0%及15.0%。中位生存時間(median survival time,MST)為17.5個月。CR患者1、2、3年OS分別達100.0%、75.0%、50.0%,MST為28個月。PR患者1、2、3年的OS分別達80.0%、40.0%、20.0%,MST為16個月。45例應用CHOPE-L方案治療后,27例死亡,其中25例死于腫瘤進展或復發,1例死于化療后骨髓抑制期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衰竭。1、2、3年的OS分別達82.2%、62.2%、40.0%;MST為17個月。CR患者1、2、3年的OS分別達83.3%、66.7%、58.3%;MST為36個月。PR患者1、2、3年的OS分別達78.9%、57.9%、42.1%;MST為19個月。
2.4 PTCL-U患者遠期生存的影響因素
ECOG評分0~1分、IPI評分≤2分、Ki-67≤50%及應用CHOPE-L方案化療的患者較ECOG評分2~4分、IPI評分>2分、Ki-67>50%及應用CHOPE方案化療的患者3年OS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性別、年齡、B癥狀、Ann Arbor分期、巨大腫塊(>10 cm)、骨髓侵犯、肝臟侵犯、脾臟侵犯、結外侵犯、CA125水平、β2-MG水平、LDH水平及淋巴細胞計數≤1.0×109/L與3年OS無關(P > 0.05)。見表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顯示,IPI評分是影響本組病例生存的獨立預后因素(RR=0.675,P < 0.05)。
2.5 不良反應
對于血液學不良反應,20例應用CHOPE方案化療的患者,14例(70.0%)出現Ⅰ~Ⅱ度骨髓抑制,6例(30.0%)出現Ⅲ~Ⅳ度骨髓抑制,1例死于化療后Ⅳ度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引起的腦出血。45例應用CHOPE-L方案化療的患者,29例(64.4%)出現Ⅰ~Ⅱ度骨髓抑制,16例(35.6%)出現Ⅲ~Ⅳ度骨髓抑制,1例死于化療后Ⅳ度骨髓抑制粒細胞缺乏引起的感染性休克。余患者應用粒細胞刺激因子、對癥輸注紅細胞懸液及機采血小板后病情好轉。對于非血液學不良反應,CHOPE方案化療的患者10例(50.0%)出現消化道反應,6例(30.0%)出現肝功能損傷,2例(10.0%)出現心臟毒性。CHOPE-L方案化療的患者28例(62.2%)出現消化道反應,10例(22.2%)出現肝功能損傷,4例(8.9%)出現心臟毒性。均經對癥治療后好轉,無不良事件發生。由L-ASP引起的特殊不良反應見表3。凝血功能異常者經輸注血漿及冷沉淀后獲得改善,而膽固醇及三酰甘油升高者經降脂治療,膽紅素及轉氨酶升高者經保肝治療后檢驗結果降至正常。2例誘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經禁食水、抑酸、抑制胰酶分泌及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后病情好轉。
表3 L-ASP相關不良反應
3 討論
PTCL是一種臨床表現及生物學行為均具有明顯異質性的淋巴系統腫瘤性疾病,它來源于胸腺不同階段的T細胞[6]。PTCL-U是PTCL中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包括了未能獨立分型的大部分淋巴結來源的PTCL[7]。針對PTCL-U的治療,CHOP方案仍作為最基礎化療方案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但相關臨床研究顯示,CHOP方案的CR率不足20%,且緩解期短,3年生存率低[8]。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CHOPE與CHOPE-L方案化療的患者,其有效率及3年生存率均較CHOP方案有所提高,尤其L-ASP的應用,使得總有效率達68.9%,1、2、3年的總生存率分別達82.2%、62.2%及40.0%,應用CHOPE-L方案化療的患者,近期療效及遠期生存均較CHOPE化療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L-ASP屬于酶制劑類抗腫瘤藥物,取自大腸埃希菌,其主要作用機制是將血清中的門冬酰胺水解為門冬氨酸和氨,使腫瘤細胞不能從血清中得到合成蛋白質所必須的門冬酰胺,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L-ASP還可以通過干擾腫瘤細胞DNA及RNA的合成使得腫瘤細胞增殖受抑[9]。應用L-ASP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有報道顯示,L-ASP可誘發過敏性休克及急性重型胰腺炎等嚴重并發癥[10]。但本研究45例應用L-ASP,雖有凝血功能異常、肝功能損害、血脂異常等不良反應發生,經積極治療后,患者可耐受,受損情況可逆轉,并無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發生。因此L-ASP是治療PTCL-U安全有效的藥物。
國內外研究表明,影響化療有效率及長期生存的相關因素各有不同。劉婷等[11]研究表明,Ki-67≤50%的患者化療有效率較高。Abramson等[12]研究顯示,臨床分期是影響患者近期療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亦證明了上述結論,同時也發現結外侵犯0~1個及無骨髓侵犯患者化療有效率較高,可能與疾病診斷相對較早、腫瘤負荷相對較低有關。吳國林等[13]研究發現,Ki-67表達≤80%及ECOG評分0~1分的PTCL-U患者2年生存率較高。由此可以看出,Ki-67無論在評價近期療效還是遠期生存方面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Xie等[14]的研究顯示,IPI評分≤2分的患者3年生存率較高,與本研究結論相符。同時本文也通過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IPI評分是影響本組病例生存的獨立預后因素,IPI評分>2分的患者較IPI評分≤2分的患者3年生存率明顯下降。
目前,PTCL-U尚無統一的治療標準,且療效尚不理想。歐洲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CD52單抗阿侖單抗聯合氟達拉濱、米托蒽醌及環磷酰胺化療治療T細胞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總體有效率達92%[15],因此阿侖單抗有望成為治療PTCL-U新的靶向藥物,且阿侖單抗聯合化療治療PTCL的Ⅲ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姚遠等[16]的研究顯示,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劑量化療將PTCL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至58%。因此未來的研究重點應提高對疾病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以及靶向藥物的研發,同時盡早行造血干細胞移植,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參考文獻]
[1] Avilrs A,CastaPiede C,Neff N,et al. Results of a phase m clinical trial:CHOP versus CMED in peripheral T-cell ymphomas unspecified [J]. Med Oncol,2008,25(3):360.
[2] Schmitz N,Trtimper L,Ziepert M,et 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mature T-cell and NK-cell lymphoma:an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T-cell lymphoma treated in studies of the German High-Grade Non-Hodgkin Lymphoma Study Group [J]. Blood,2010,116(18):3418.
[3] Raetz EA,Salzer WL.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L-aspa-raginase therapy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J]. J Pediatr Hematol Oncol,2010,32(7):554-563.
[4] Grillo Lopez AJ,Cheson BD,Homing SJ,et al. Response criteria for NHL:important of nomal lymph node size and correlations with response rates [J]. Ann Oncol,2000,11:399-408.
[5] Jackson G,Taylor P,Smith GM,et al. A multicentre,open,non-comparative phase II study of a combination of fludarabine phosphate,cytarabine and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de novo 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in transformation [J]. Br J Haematol,2001,112:127-137.
[6] Savage KJ,Chhanabhai M,Gascoyne RD,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 in a single North American institution by the WHO classification [J]. Ann Oncol,2004,15:1467-1475.
[7] 吳瞳,雙躍榮.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預后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實用癌癥雜志,2010,25(1):100-103.
[8] Niitsu N,Okamoto M,Nakamine H,et al.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outcome of Japanes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 [J]. Hematol Oncol,2008,26(3):152-158.
[9] 葉麗,虞國慧,潘明,等.左旋門冬酰胺酶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不良反應[J].安徽醫藥,2011,15(3):365-366.
[10] 毛小紅.左旋門冬酰胺酶的不良反應及其診治[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8,17(13):181-183.
[11] 劉婷,趙瑜,薄劍,等.CHOP與CHOP-L方案化療對45例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異型療效及預后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7(18):87-90.
[12] Abramson JS,Feldman T,Kroll-Desrosiers AR,et al.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 in a large US multicenter cohort:prognostication in the modern era including impact of frontline therapy [J]. Ann Oncol,2014,25(11):2211-2217.
[13] 吳國林,汪曉虹,宋浩,等.CHOP及高強度方案EPOCH、HyperCVAD、硼替佐米聯合化療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臨床效果及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5):82-84.
[14] Xie W,Hu K,Xu F,et al. Significance of clinical factors as prognostic indicators fo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T-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52 cases [J]. Mol Clin Oncol,2013,1(5):911-917.
[15] Hopfinger G,Busch R,Pflug N,et al. Sequential chemo-immunotherapy of fludarabine,Mitoxantrone,and cyclop-hosphamide induction followed by alemtuzumab consoli-dation is effective in 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 [J].Cancer,2013,119(12):2258-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