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木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去木星怎么樣?那里離地球不算太遠,而且剛剛開通了火箭公交車,木星正好有一站。再說了,木星周圍有一層光環,看起來很美麗。
于是,我收拾好東西,坐著最早的火箭公交車,8點半就出發了。
到了木星,我下了火箭,首先看到了一個巨大的石頭雕刻而成的黃色星星,星星頭上頂著皇冠,手里拿著火炬,身上穿的漂亮的裙子。下面還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自由女星像”。我忍不住笑了,這不跟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差不多嗎?看來這木星還是有點意思的。
我正看的出神,聽見有人在說話。我回頭一看,原來是木星人都在飯店吃飯呢!
他們長的真奇怪。方形的頭,方形的身體,方形的手腳,方形的眼睛..….他們的各個器官都是方形的,就連耳朵頭發都是方形的。
看著他們的美食我垂涎欲滴,肚子也開始咕咕叫了。
我迫不及待的走到那個飯店前,方形的服務員趕緊招呼我。我指著那個方形的油餅說:“來兩個油餅!”
“好,一共7把空氣。”服務員面帶微笑的說。
正從錢包里拿錢的我被服務員說的話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7把空氣?您跟我開玩笑了嗎?”
“沒有啊,3.5把空氣一個油餅,您要了兩個,7把空氣沒錯啊。”服務員不緊不慢的解釋著。
我看她認真的樣子,就真的相信不用花錢就可以買油餅吃的事實了.
于是,我從頭部上空抓了7把空氣放到了油餅旁邊的匣子里。
接過方形服務員遞給我的方形油餅走在大街上,我想:天下真的有掉油餅的好事哦。趕緊咬一口嘗嘗吧。一口咬下去,餅不僅脆還很甜,而且里面還有奶油呢。貨真價實!
我在大街的椅子上歇了一會兒,發現剛才的方形人怎么變成圓形人了?又過一會兒,發現圓形人又變成方形人啦?這是怎么回事呢?我趕快拉住了一個方形人問個明白。那個胖胖的方形人一眼就看出了我是外星人。說:“我們木星人和你們地球人不一樣,我們一生下來就會變化,隨著心情自由變化,一會兒變成圓形的,一會兒又變成方形的啦。”在他說話的這會兒,可能是為了展示他自己的本領,又來來回回的變了好多次,看的我都眼花啦。
我站起來,跟他說了謝謝,繼續往大街上走。在一架飛機旁邊,立著一個木牌,上面刻著:“光環旅游”。我進去了,問在前臺站著的方形人:“坐這個光環旅游得需要多少錢啊?”
“啊?”服務員一愣。
“對不起啊,我說錯了。是需要多少空氣啊?”我知道自己說錯了,趕忙改過來。
“50把空氣。”服務員這次聽明白了。
他遞給我一個塑料袋,說:“你直接用這個把空氣裝好就行了,不數零星的空氣,這樣節約你的時間。
"哦,原來一個塑料袋裝50把空氣,是不是相當于中國的50元人民幣?
我趕緊把塑料袋裝滿,封口系好,交給了方形人。然后按照他們的指示走進了飛機。
飛機在木星的光環上一圈一圈的滑著,我在飛機里看光環四周的景色。猛一看光環是金色的,再仔細一看,才看出有9種顏色:紫紅綠橙棕藍粉黑灰。看上去像織不完的絲錦那么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中的長虹那么絢爛,真是大飽眼福,美不勝收啊!
我的構造非常的繁雜,密度很小,沒有堅硬的外殼。內部是鐵質和石質的核心,其外部是固態和液態的氫。在我的大氣周圍還有一些氦氣以及少量的甲烷、氨、水氣等其它化合物。我的表面有許多平行于赤道,明暗交替的云帶。在大氣中呈現出或橙或棕、或黃或白各色的云塊,恰好似多彩多姿的飄帶,悠閑自得。
在我身體的南半球近赤道的地方,生長了一塊長40000多千米,寬13000多千米的大圓斑,顏色是橙紅色的,色彩斑斕,耀眼奪目,與我本身的自轉相反,大圓斑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它是我產生的颶風地帶。
在我的周圍有16顆衛星護衛著我,它們大多數自西向東繞著我運轉,與我的公轉和自轉是同步的。只有木衛八、九、十一、十二卻是自東向西“逆行”的。原來這四顆衛星不是和我同時形成的,而是被我巨大的引力“俘獲”的。
告訴你們吧:“我本身有著巨大的磁場,是地球的10倍,在我的云層上端也出現了地球上類似的閃電等”。科學家們預言我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太陽,因為我的質量已達到太陽質量的1/1000,是太陽系其它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于我的質量還在“與日俱增”,而太陽由于光輻射、太陽風等原因,每秒鐘要損失成億噸物質,這些物質都被我照單全收。這樣,30億年后,我本身的質量將與現在的太陽相當,完全可以自行演化成能產生熱核反應的恒星。一個垂垂老矣的太陽加上一個風華正茂的我,到那時就是天懸二日了。
木星云下的秘密
木星被稱為“朱庇特”,在羅馬神話中是“眾神之王”的意思。木星當之無愧是太陽系行星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王者”: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所有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以上,它可能將很多小行星和彗星帶到了太陽系,為地球帶來了水,也可能搶奪了不少原本屬于火星的物質,還可能把天王星和海王星擠到了太陽系的外側。木星還是一個巨大的“時間膠囊”,其氣體物質記錄了40多億年前行星形成時太陽系的環境。
人類研究木星的歷史已超過4個世紀,已有8艘探測器先后造訪過它,然而,木星厚重的氣體云隱藏了它的內部信息,所以有關行星形成的一些最需要了解的秘密現在依然不得而知。“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正是為改變這種狀態而飛向木星的。假若一切順利,“朱諾”號將測量木星云下隱藏著多少水,將繪制木星的內部結構,還將完成人類首次對木星極區的觀測。
多數科學家都是用望遠鏡和探測器研究木星表面的云層以了解木星,所以對木星的內部并不十分清楚。可能它有一個固體的核,作為行星成長的“種子”,在核的可能有一個液態的氫海,一并組成一個龐大的導電體,制造了木星影響廣泛的磁場。人們猜想,在木星的云層下會存在豐富的水蒸氣。這些問題都是“朱諾”號要研究和發現的。
來自這艘新探測器的研究數據還將幫助人們了解46億年前木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認為,木星形成時吸收了周圍的氣體,并使之形成了今天的木星;木星還可以看作是一種材料的樣本,這種材料在太陽誕生時就圍繞在太陽周圍,然后,它們儲存在了大大小小的“倉庫”里,這些“倉庫”就是圍繞著太陽運行的行星。
在行星形成的過程中,水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探測木星氣體中的水可以讓我們知道木星是在太陽系的什么地方形成的,還可以告訴我們早期太陽系的環境是怎樣的。在太陽系里,巨大的行星形成于離太陽很遠的地方,那里溫度很低,水凝結成冰,大量的固體顆粒也存在于那里,所以木星開始的時候可能是一個由巖石和水冰組成的球,質量是地球的好幾倍。這個球可能吸引了附近大量的氫和氦,于是形成了一顆巨大的行星。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曾試圖確定木星大氣中水的含量,它靠近木星釋放了一枚子探測器以探測大氣中的溫度、壓力和化學組成。這枚子探測器進入木星大氣的深度超出了科學家們的預期,然而它下落的位置很不理想,恰巧進入到一個被科學家稱為“熱點”的地方,相當于木星上的“撒哈拉沙漠”。 那里十分干燥,當這枚子探測器運行到有木星水存在的地方時,它已停止了傳送數據。
科學家認為,如果再試一次,在一次太空任務中在木星的四周釋放多個探測器,那么它們或許可以進入到更深的地方,了解到更多的未知。這促成了“朱諾”號木星探測計劃的形成。
奇異的繞木軌道
從木星誕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在冷卻。在冷卻的過程中,木星也在釋放微波能,而水則擅長在特殊頻率下吸收微波能。“朱諾”號多次繞木星飛行,在這個過程中,它將記錄在不同頻率下微波的強度,從而讓科學家們推算出木星云下隱藏著多少水。
然而,僅僅探測水并不能回答有關木星誕生的所有問題,科學家還需要知道,木星是否擁有一個固體的核。一種觀點認為,一顆巨大的行星要形成,它首先需要一個由巖石和冰組成的“種子”,然后在“種子”的吸引下形成膨脹的大氣;另一種觀點認為,它們是先有一團由氫和氦組成的氣體,然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成氣體行星,這種情況并不需要固體的核。“朱諾”號要終結這兩種觀點的爭論,當它圍繞木星運行時,速度會時快時慢,這是木星引力的大小變化所引起的。通過追蹤“朱諾”號的速度變化,科學家們能算出木星內部質量的分布情況,這將告訴人們木星的內部是否真的有一個密集的核。
和其他早期環繞過木星飛行的探測器相比,“朱諾”號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它的飛行軌道更靠近木星并且和木星赤道相垂直,這將使它能掃描木星從低緯到高緯的所有地區,包括南北兩極。此前的“伽利略”號只能和木星保持相當距離,并且從未遠離木星的赤道,而“朱諾”號則可以全面了解這個星球的內部情況。
木星有高能輻射帶,那里的帶電粒子環繞著木星,它們對探測器上的儀器會產生不良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諾”號上的儀器都封閉在一個重200千克的鈦制穹頂狀保護裝置中,探測器和外部世界的聯系只能通過沉重的屏蔽電纜完成。
“朱諾”號攜帶有照相機、分光計、磁力計以及一些探測等離子體、宇宙微粒的儀器,當然,它還擁有一個微波傳感器和一架天線。科學家的計劃是讓這艘探測器靠近木星,然后迅速離開,如此不斷地重復。每一次繞木飛行,它大部分時間都離木星較遠,以遠離輻射的威脅。
木星探索,任重道遠
木星的自轉軸和它的運行軌道是垂直的,這意味著它的兩極從地球上幾乎看不到。以前絕大多數訪問過木星的探測器都靠近赤道運行。1974年,“先驅者”11號在離開木星前往土星時,為木星照了一個模糊的北極快照。到了1992年,太陽探測器“尤利西斯”號在前往太陽的途中飛越了木星的兩極,然而“尤利西斯”號沒有攜帶照相機,雖然它靠近木星的距離和“朱諾”號相差無幾,但它一無所獲。
此次,“朱諾”號將使科學家們得以近距離地觀察木星極光,這種極光和地球上的極光相同,但亮度比地球上的極光強1000倍。極光來自太陽風和行星磁場的相互作用,所以木星的極光將為科學家們提供一個考察行星磁場的途徑。
“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曾于2004年從土星發回數據,通過這些豐富的數據,人們發現了很多令人驚訝的現象,比如在土星的極區存在很像颶風的氣旋,它的中心像一個正在放水的排水孔。這暗示在木星的極區,可能也有很多新奇的現象等待著人們去發現。科學家很想知道,存在于土星極區的現象究竟為土星所特有,還是巨行星上的普遍現象?
“朱諾”號沒有像“伽利略”號那樣使用核能,而是依靠3個10米長的太陽能電池板滿足探測活動中對電能的需求,這在人類的木星探測活動中是史無前例的。到2018年2月,也就是抵達木星一年半以后,“朱諾”號將扎進木星大氣中結束使命,這樣的方式同“伽利略”號結束使命的方式是一樣的。科學家不想讓“朱諾”號撞上木星的冰衛星,如木衛二等,因為那里的地下海洋中有可能存在生命,外來的“朱諾”號可能會污染那里的地外生命系統。
“木星”Kwirl體積不大、重量較輕,而且飛行有趣、安全,非常適合在校園里普及。該模型的機身結構與下單翼版“木星”相仿,旋翼則采用了結構簡單、取材方便、易于制作的無控制共軸式結構。經試飛,它不但能像固定翼模型飛機那樣做“盤旋”、“筋斗”等動作,還可在電機停車后“自旋”著陸。
由于制作模型飛機需要用到3mm和1.5mm厚的板材,而筆者手頭只有5mm厚的KT板,因此使用電熱絲做成的切割工具。
具體的方法是:先取一塊木板(裝修用的大芯板),使其光滑面朝上,并在兩邊用螺釘各固定一塊2mm厚鋁片。然后將直徑0.3-0.4mm的電熱絲架在兩個鋁墊片上,接上12V/20A電源,電流調至4-5A,至電熱絲發暗紅色。接著把KT板平放在木板上,用書或雜志壓好,再將其慢慢向前推動,同時邊推邊移動用來加壓的重物。片切KT板需在通風環境中進行,如果在家里可以打開廚房抽油煙機。通過調整與電熱絲連接的鋁片厚度,可切出厚度分別為1.5mm和3mm的KT板。其中3mm厚的做機翼和機身,兩片1.5mm厚的用泡沫快干膠粘合起來,用做尾翼。
模型制作材料
1 3mm厚D板(擠塑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及5mm厚KT板;
2 直徑3mm、長400mm竹簽;
3 泡沫塑料快干膠;
4 內徑3mm套管(可用外徑3.5mm、薄銅管材質
的一節拉桿天線);
5 2mm厚層板;
6 直徑3mm、長260mm碳纖棒。
制作旋翼的材料有D板和竹簽。D板在淘寶網有售,竹簽用來做旋翼前緣,可選擇烤串專用、質量好、比較直、粗細均勻的。
制作時用美工刀切出8片長260mm、寬45mm D板作為旋翼葉片,以及8個10mm×10mm旋翼葉片根部的小墊片。在D板旋翼與竹簽粘接的位置,先用竹簽一頭壓出半圓槽,以便之后的工序。
在每片旋翼上粘一塊10mm×10mm墊片,使旋翼有一定上反角和可產生旋轉力的負迎角,之后粘接竹簽。如果簽不直,可先將其蘸上水在微波爐里用中火加熱20秒左右,然后取出趁熱調直,再用泡沫塑料快干膠粘接,3-5分鐘后即可粘合。這里特別提示,為省去組合后修整竹簽的工序,在組裝旋翼前把竹簽伸出尖頭部分統一截成32mm長,并在距最外端20mm處削出斜坡。
根據科學探測,人類至今已發現79顆木星衛星,不過木星衛星的發現近來遇到瓶頸,因為新的衛星光線很弱,再加上木星非常明亮,它耀眼的光會掩蓋小衛星的光芒。
截止目前為止,木星最大的衛星是伽利略最早發現的4顆,它們直徑都超過了3000千米,其余衛星直徑都低于250千米,最小的僅僅超過5千米。其中又以木衛三為最,它的直徑高達5256千米,大于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
(來源:文章屋網 )
我的構造非常的繁雜,密度很小,沒有堅硬的外殼。內部是鐵質和石質的核心,其外部是固態和液態的氫。在我的大氣周圍還有一些氦氣以及少量的甲烷、氨、水氣等其它化合物。我的表面有許多平行于赤道,明暗交替的云帶。在大氣中呈現出或橙或棕、或黃或白各色的云塊,恰好似多彩多姿的飄帶,悠閑自得。
在我身體的南半球近赤道的地方,生長了一塊長40000多千米,寬13000多千米的大圓斑,顏色是橙紅色的,色彩斑斕,耀眼奪目,與我本身的自轉相反,大圓斑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它是我產生的颶風地帶。
在我的周圍有16顆衛星護衛著我,它們大多數自西向東繞著我運轉,與我的公轉和自轉是同步的。只有木衛八、九、十一、十二卻是自東向西“逆行”的。原來這四顆衛星不是和我同時形成的,而是被我巨大的引力“俘獲”的。
告訴你們吧:“我本身有著巨大的磁場,是地球的10倍,在我的云層上端也出現了地球上類似的閃電等”。科學家們預言我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太陽,因為我的質量已達到太陽質量的1/1000,是太陽系其它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于我的質量還在“與日俱增”,而太陽由于光輻射、太陽風等原因,每秒鐘要損失成億噸物質,這些物質都被我照單全收。這樣,30億年后,我本身的質量將與現在的太陽相當,完全可以自行演化成能產生熱核反應的恒星。一個垂垂老矣的太陽加上一個風華正茂的我,到那時就是天懸二日了。
在飛往土星的途中,“卡西尼”號探測器也有驚人之舉,進行了一系列探測,包括對處于火星和木星間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木星。
2002年10月,它成功拍攝到首幅土星照片。自2004年2月起,“卡西尼”號每周一次向地球傳回土星照片。從2004年4月起,開始每天拍攝照片,4月中旬拍攝到首批土衛6照片;2004年6月12日,到達距土衛9的最近點,開始近距離觀測土星的衛星;2004年7月1日,北京時間中午12時12分,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成為土星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卡西尼”號還用ISS相機為土星拍攝了不同的顏色的圖片。天文學家發現,土星大氣有一些部分對藍色光的吸收能力很強,在圖片上留下明顯的陰影。科學家對這一現象非常感興趣,他們預言可能將在土星上發現以往未知化學成分。
2004年4月6日,美國航宇局公布了一張當時最清晰的土星彩色照片,它是根據“卡西尼”號2004年3月8日拍到的幾張土星照片合成而得,分辨率為338千米,向人們展示了土星大氣的新特征。拍攝時,探測器離土星5600萬千米,約為太陽和地球之間距離的1/3。在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生肖特征,例如土星南緯38度處有兩個暗淡的小斑點,土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10倍,計算表明這兩個陰影區域比月球略小。英國牛津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弗雷德?泰勒對《新科學家》雜志說,它們可能是土星上的風暴區。此前哈勃空間望遠鏡已經觀察到土星上存在一些能持續幾個月的風暴。與觀察范圍龐大的哈勃望遠鏡相比,專注于土星探測的“卡西尼”號將能更持續地觀測土星大氣現象。
泰勒說:“真正激動人心的時刻還未到來。”科學家希望通過比較木星和土星兩大行星的成分來研究太陽系的歷史。木星已經由“伽利略”號探測器進行了詳細考察。科學家還希望弄清楚土星大氣的一些神秘特征,例如色彩斑斕的云帶。土星和木星部有這樣的云帶,不過土星的云帶比木星的更多、更窄,它們有可能是氣流,不同的顏色可能代表著成分的區別。
2004年5月13日,美國航宇局公布了“卡西尼”號探測器于2004年4月16日拍攝的土星照片,拍攝時探測器距土星表面3800多萬千米。該照片分辨率約230千米,土星大氣的帶狀云層清晰可見。在土星南極地帶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不大的暗斑,科學家們認為,土星磁場可能會對這顆暗斑的位置和大小造成一定的影響,事實上,土星磁場的分布方向與其自轉軸應該是相吻合的。在土星南極的右上方可以看到有兩個較明亮的點幾乎與這個暗斑排列在同一直線上,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土星大氣中云層上升形成的兩個旋渦。在接近土星赤道的地方還能夠看到一個很大的長橢圓形較暗區域,其邊緣緊接著是一條比較明亮的地帶,科學家們設想,這可能是土星內部熱量造成的大氣旋渦(據科學家們提供的觀測資料顯示,土星自身輻射出的能量比從太陽上獲取的能量還要高)。
2004年5月26日到27日,“卡西尼”號在土星F光環下方距離土星大約1920萬千米處,觀察到了土星最小衛星土衛15,這是人類自1980年后第一次觀察到這顆衛星。為了搜尋土星F光環附近的小衛星,“卡西尼”號的窄角照相機一共拍攝到112張照片,將這些照片剪接在一起,就得到了土衛15和其他衛星在土星光環外層快速運行的影像。圖片中,在土星光環的右側有3個衛星,其中兩個是土衛11和土衛16,最內側的一顆就是土衛15。
首先走近土衛9
2004年6月11日,“卡西尼”號近距離掠過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9,為這顆衛星拍攝最完美的圖片。美國已公布了它拍到的迄今最好的土衛9照片。科學家興奮地說,我們發現,這個衛星上有少量的冰和一些黑色的不明物質。除此之外,我們對這個小小的土星衛星了解甚少。不過,科學家表示,這些信息對于研究太陽系形成過程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科學家們上一次拍攝土衛9是在1981年,那次使用的是安裝在“旅行者2”號探測器上的照相機。“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9照片比23年前“旅行者2”號拍攝的照片質量提高了1000多倍。這些新照片首次讓科學家們看清了土衛9的地貌狀況,通過這些照片科學家們幾乎可以分辨出土衛9表面的火山口和山峰。清晰的圖像顯示,土衛9與彗星有點相像,表面有冰,并覆蓋著灰土。在以前拍到的照片上,土衛9顏色很暗,但照片中有許多較為明亮的斑塊,它們存在于隕石坑陡峭的巖壁上,以及一些形成未久的小隕石坑中。科學家認為,這些明亮斑塊是較為干凈的水冰。
土衛9是一個形狀不規則的天體,總體說來像一個表面有很多小坑的土豆,直徑約220千米,于1898年首次由美國天文學家皮克林發現。它距離土星最遠,幾乎是其近鄰衛星(土衛8)到土星距離的4倍,達到1300萬千米,直徑約220千米,約9小時16分鐘自轉一周,平均每18個月繞土星公轉一圈。
與土星的其它衛星相比,從體積上來說土衛9并算不上是老大,但是它卻是土星最神秘的一顆衛星:在土星目前已探明的31顆衛星中,唯有它一個是逆向繞土星旋轉的。另外,大多數土星的衛星是明亮的。但是土衛9表面很暗,像煤煙一樣,吸收的太陽光照僅有約6%被反射出來,并存在著水。土衛9公轉傾斜角近175度(它的北極與土星的正相反)。美國專家們期待著,本次對土衛9的近距離研究能夠讓他們獲取更多有關太陽系形成的信息。
土衛9的這些特征特別是逆向的公轉軌道和不尋常的反照率說明它可能是一顆被捕捉的小行星或是木星帶中的物體,而并非源于土星系統本身。
科學家認為在木星帶中可能有數百甚至上千顆像土衛9這樣的星體,這些星體由于木星重力的作用而無法離開它,可是當木、土運行到一個特定的位置時就可能出現土星“搶奪”衛星的情況。
“卡西尼”號是以2.09萬千米的時速在距土衛9表面約2000千米的地方掠過的。這是人造飛行器迄今與這顆神秘衛星最近的“親密接觸”,距離不足上次“旅行者2”號掠過土衛9時距離的1/1000,距離比當年的“旅行者2”號整整近了4個數量級!傳回的照片清晰度相當好,讓科學家第一次看清了土衛9的地貌狀況。此前的“旅行者2”號是在相距220萬千米處拍下了土衛9的照片,由于與拍攝對象相距太遠,所以清晰度不理想。
從“卡西尼”號傳回來的照片看,土衛9與木星帶中的星體在物質構成上極為相似,這為科學家進一步論證它的來歷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通過分析“卡西尼”號6月11日發送回來的衛星照片科學家得出結論,土衛9好像是一顆從未接近過太陽的星體,或是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留下的剩余物質。
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們,2004年6月23日表示,“卡西尼”號日
前拍攝到的照片顯示,土衛9并非一顆后來形成的小行星,而是一個已有45億年歷史的原始天體,它來自太陽系的外層空間。
有科學家猜測,土衛9形成于太陽系外緣,“游蕩”到土星附近,被這顆巨大的氣體行星捕獲,成為它的衛星。自那以后,土衛9可能度過了一段頗為艱難的日子,屢受隕石撞擊,搞得現在“傷痕累累”。目前土星的一些小衛星,可能是土衛9遭受猛烈撞擊后裂解下來的碎片。
也有科學家認為,土衛9很有可能是從其他行星處“搶奪”而來的,土衛9先前極有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一顆衛星或圍繞它運行的一顆小行星。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托倫斯?約翰遜在一次新聞會上表示,“我們相信太陽系內還有很多像土衛9這樣的原始天體。這類原始天體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很多被大行星吞噬,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留在了外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上,土衛9顯然就是土星巨大的引力吸引過去,成為土星的衛星。從這個意義上說,土衛9就是一個冷凍的時代文物密藏容器,它的秘密正等著“卡西尼”號去揭開。”
土衛9的圖片顯示,這個天體可能是由冰、巖石和碳化合物組成的,它的組成結構與冥王星及海衛1有些相似。土衛9的內核可能既不是純冰也不是純巖石,它可能是這兩種物質的混合體,其混合比例與彗星有些相似。卡西尼號上的分光計在土衛9表面找到了含水礦物、二氧化碳和有機物的痕跡,此外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礦物質。
完美的最后沖刺
2004年6月16日,“卡西尼”號完成了它進入土星軌道前的最后一次線路調整而進入飛抵土星的沖刺階段。它開啟主發動機時間長達38秒,此后將其運行速度降低了12.8千米/秒。
6月30日,即將進入土星軌道的“卡西尼”號發現,由無線電波數據測出的土星上的一天,比1980年和1981年美國“旅行者1”號和2號測得的結果延長了約6分鐘。這一現象目前讓科學家頗感困惑。對于土星和木星等沒有固定表面的氣態行星來說,用直接的視覺手段測量其自轉周期幾乎不太可能。根據其發出的自然無線電波變化規律來測定這些行星的自轉周期,是科學家長期以來采用的一種準確性很高的測量手段。根據“卡西尼”號2003年4月29日到2004年6月10日期間收集到的土星無線電信號,科學家們最新測出的土星自轉周期為10小時45分45秒,誤差范圍36秒。相信科學家們最終可能會揭開土星無線電波周期變化之謎,但這需要一些時間。“卡西尼”號繞土星運行期間,科學家會找到有利位置監測土星無線電波周期的長期變化,并采用其他技術深入研究土星的自轉周期。
另外,6月30日在“卡西尼”號離土星還有161萬千米處還傳回了讓科學家驚訝的發現:土星的磁極與地球截然不同,它的磁極分布在赤道帶上。負責此次土星研究計劃的首席科學家丹尼斯?馬特斯頓稱。在最后沖刺階段,“卡西尼”號的大部分儀器已經開始運作,根據檢測土星磁場的儀器向地球傳回的數據,科學家們發現了這個難以解釋的現象。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為什么土星的磁極會分布在赤道帶上。地球和木星的磁極都是分布在南極和北極兩端,這是極光產生的主要原因。然而“卡西尼”號上的儀器卻發現土星的磁場與該行星的轉動軸相一致,它的磁極分布在赤道帶上,而不是南極和北極。部分科學家認為,地球和木星的磁場是因為星球中心熔化的鐵溶液而產生的。目前,沒有數據顯示土星內部也有熔鐵,因此其磁場的產生原因還是一個謎。馬特斯頓猜測:土星內部可能有兩個以上極強的發電場。
能否進入預定軌道,對“卡西尼”號來說是個未知數。“卡西尼”號要先從土星環平面的下方,從土星環的F環與G環之間的巨大空隙中穿過,歷時1小時52分鐘,期間穿越了15.8萬千米漂浮著石塊的空間。
穿過土星環,來到土星環平面之上后,“卡西尼”號的主發動機必須立即點火,進行96分鐘減速,將時速從7.8萬千米最終降至2240千米,以便被土星順利俘獲,不會因運行速度過快,墜入土星大氣層。
7月1日,大小與公共汽車相仿的“卡西尼”號穿過由細小顆粒組成的土星環,從土星光環的F環和G環之間穿過并按照預定的時間進入指定位置。在穿過土星光環時,為了避免土星光環的各種懸浮微粒對探測器自身造成傷害,“卡西尼”號隨身攜帶的直徑達4米的盤狀天線成為它自己的保護盾牌。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人查爾斯?米切爾把土星光環比作電影《指環王》中的“魔戒”。他說:“進入‘魔戒’軌道的感覺好極了。”
在完成此穿越25分鐘后,北京時間7月1日上午10時36分,距地球15億多千米的遙遠太空,在土星69000千米的上方,“卡西尼”號又啟動其主發動機達以降低飛行速度,從而由南至北開始進入土星軌道環土星飛行。此前曾進行了17次這樣的點火,部很順利。
經過6年零8個月、35.2億千米的漫長太空旅程,美國東部時間7月1日零時12分(北京時間12時12分),持續工作96分鐘的發動機在預定時間停止工作。此時,土星的強大引力已經足夠把減速后的“卡西尼”號捕獲,使它成為一個環繞土星運轉的衛星,在土星下方160萬千米處,以每小時21312千米的速度跟隨土星一起運行。它的成功入軌,標志著人類發射的飛行器首次實現繞土星軌道飛行。
8分鐘后,美國航宇局又收到“卡西尼”號發來的信號,表明探測器各個系統運行正常,準備在距離土星約2萬千米的軌道上開始探索工作。至此,人類有史以來體積最大、造價最高的探測器“卡西尼”號成功進入了土星軌道,此時它的時速為2240千米。“卡西尼”號在這次飛行過程中定位精準,所進入的土星軌道非常接近原計劃軌道,它原計劃進入環土星運行周期117.4天的軌道,實際進入軌道的環繞周期為116.3天,誤差很小。
在成功進入土星軌道后,“卡西尼”號于北京時間中午12點35分左右拍攝了土星光環的照片,并于晚上8點左右傳回了地球。
在為期4年的探測工作中,“卡西尼”探測器面臨的三大任務:
一是繞土星飛行76圈,考察土星及其內部構成,例如外層是氣體的土星其內核是否由固體物質組成等等。
二是研究神秘的土星光環,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土星環十分美麗壯觀,由數條主環組成,由里到外延伸7萬千米,但厚度只有約100米,由大小不同的松散冰態粒子組成,它們大似房屋小如雪粒。探明土星環的成因,有助于徹底解開大行星的光環之謎。
三是對包括31名成員的土星“衛星大家族”進行考察,其中,探測土衛6最為重要。這一巨型衛星很像40億年前的地球。搞清楚土衛6地面和大氣的化學組成,可以由此了解地球演變的過程,并揭開土衛6上有沒有生命的謎團。
它還將研究土星表層的“白斑”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對大氣的影響。因為這些“白斑”非常像地球大氣層風狀的氣旋。搞清楚這些“白斑”的起源以及走向規律,對研究地球大氣有著非常意義的。揭開這些白斑的“秘密”后,可能會使天氣預報的準確度提升不少。
這次土星之行也能拓展人類生命發展史的視野。因為通過對土星、土衛、地球的進一步比較,人類可以更快地揭開生命的真正本質。
“卡西尼”號將52次掠過7顆土星衛星,期間有45次飛越距土衛6表面約950千米的上空對其表面進行高清晰度圖像拍攝,包括透過云層用雷達繪制土衛6表面結構圖。
參與這次探測計劃的歐洲科學家勒布雷頓說:“在某種意義上,‘卡西尼’和‘惠更斯’就像8寸間機器一樣,帶我們去探測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世界,那個世界就像45億年前我們的地球。”
燈下,是為你寫下這般可愛的文字
不曾疲憊
我相信
就像刻在心房得章跡
與潺潺的血液融為一體
你可知
一直等待在黃昏
不曾離去
我相信
2011年3月,白瓊召開家庭會議,定下今年的家庭目標就是解決女兒倪麗的終身大事。
白瓊是蘭州一家服裝批發公司的老總,和老公倪海白手起家,公司資產近千萬。倪麗是他們的獨生女兒,高中畢業后去澳大利亞留學。倪麗乖巧聽話,一直專心學業,在國外的7年里拿到了兩個專業的畢業證書。
倪麗回國時已經24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進入自家公司工作后,陸續開始相親。半年時間過去了,倪麗總是高不成低不就。轉眼女兒已25歲,白瓊這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她決定親自出馬。
為了提高相親成功率,她決定要先對相親男進行綜合評價,整體達標了再去見面。白瓊制訂了表格,建立了一個相親數據庫,以表格形式列出了相親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身高、生肖、戶口、情史、體型、臉型、畢業院校、專業、英語程度、就職單位、職業、收入、加班情況、固定資產……等20項標準,每項以1-10分進行打分,最終計算出總分,只有達到合格分數,才能從她這關見得女兒。
這樣排列之后,見面就有了順序,從得分最高的見起,不超過140分的一律PASS。
除了資料考核,白瓊選婿,更嚴峻的是面試。她曾陪女兒見一個考評總分是160分的男人。對方是高富帥,白瓊想差不多就他了。但對此人進行人格測試時,測出他是愛較真型,對事物的鉆研和完善程度極高,具有偏執的一面,于是她想再好好觀察一番。果然,很快她就發現此人經不起相處,他寬于待己嚴于律人,倪麗無論做什么他都能挑出毛病,很快白瓊便讓女兒與之分手。之后她還不忘在數據庫里寫上失敗原因,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
2高科技手段覓得金龜婿
2011年5月,終于有個叫鄭強的年輕人進入了全家人的視線。鄭強畢業于美國圣迭戈州立大學商學院,30歲,父母做房地產生意,還有科技公司,而鄭強分管蘭州分公司,做得有聲有色。鄭強的照片上,也能看出他眉宇間是有種桀驁不馴的酷勁。
相親是在一家環境優雅的西餐廳。鄭強對白瓊陪著女兒相親沒有表現出意外,很理解地說:“如果不是我父母在外地,估計他們也會跟來的。”倪麗羞澀地沖他笑笑。白瓊注意到,他看女兒時眼睛一亮,看來兩人印象不錯。果然,兩人輕松自然地聊起在國外的留學生活。白瓊仔細觀察,鄭強待人接物恰到好處,舉手投足都很紳士,她終于露出滿意的笑容。
倪麗與鄭強開始正式交往,兩人的感情也漸漸加深。
2011年8月,鄭強家的公司終于成功招標到政府的采購項目——為甘肅西部縣市政府機關更換電腦等辦公設備。項目很大,前期墊付資金也巨大,他們還差300萬才能完成招標采購任務。由于銀行已無從借貸,又一時找不上合適的企業合作,惟一的方法就是民間借貸,但將近兩成的利潤都要用來還貸。
于是鄭強向倪麗提議,希望能與白瓊合作,兩家強強聯合,有錢自己人賺。白瓊多方打聽,了解到和政府做生意確實需要前期墊付資金,因為財政結款通常都在年底,所以只要公司正規、招標合同合法,不會有風險。
鄭強和父母一起拜訪了白瓊一家。白瓊見鄭父確是企業家的風范,更對鄭強增添了幾分信任。他們聊起子女的問題,雙方越談越投機,白瓊又看了鄭家公司的營業執照和年審記錄,以及政府招標合同,于是同意合作。鄭強則認真地寫下借據,并說明按入股多少進行利潤分成。
3個月后,鄭強果然說到做到,他與政府部門結清了招標采購款,不僅還了白瓊的300萬,還按當時的約定給了她數十萬的利潤。這次成功合作促進了一對戀人的感情突飛猛進,白瓊更是笑言,嚴格考核女婿沒錯,婚姻就要講究門當戶對強強聯手。
3利益面前紛爭起
一天,鄭強來公司接倪麗去吃飯,正碰上白瓊當著老公、女兒和員工的面大發雷霆。鄭強見狀趕緊回避,以免尷尬。
雖然倪麗曾玩笑地說起母親如何考核女婿,鄭強明白未來丈母娘非等閑之輩。但今天的遭遇,他才著實見識到白瓊的彪悍。好在倪麗倒是溫婉單純,是自己喜歡的類型。
一次,鄭強約倪麗來自己家中,情到濃處,鄭強把女友抱進了臥室。鄭強沒想到,25歲的倪麗居然是第一次。他動情地對女友說:“你是個清純女孩,我一定會對你負責到底。”倪麗擔心起來:“我不會懷孕吧?”鄭強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就去了買了毓停。此后兩人每每歡愛都會拿毓停補救。
成為鄭強的女人,倪麗在母親面前多了份幸福的秘密。不久,她公司的同事懷孕后去做人流手術。倪麗聽她抱怨“吃了毓停也中標”,倪麗才意識到自己也過了例假的日子,會不會也中標了?一天天過去,例假還是沒來,她更加焦躁不安。白瓊看出端倪,追問女兒,倪麗只好說出實情,白瓊火了,立刻把鄭強叫來。
鄭強匆匆趕來,白瓊對他劈頭蓋臉一頓罵。最私密的事情被人拷問責罵,鄭強無地自容,卻又不敢頂撞。白瓊卻不依不饒,直到罵夠了才讓他帶倪麗去看醫生。
等作過檢查,醫生告訴倪麗,她沒有懷孕,例假沒來應該是精神緊張所致。這次有驚無險,但鄭強心中卻多了份不安。倪麗一點都不成熟,遇事全聽她媽的。而她那個媽又一手遮天慣了,現在就這樣直指他們的私生活,婚后她還不得霸道專行?
2012年元月,鄭強的公司要在蘭州郊區建立一個生態園,但用地遲遲批不下來。他找白瓊幫忙,白瓊爽快地答應了,但同時提出,如果她能幫忙批下地,她就要入30%的干股。鄭強表面上爽快地答應,但私下里對她很不滿。
白瓊開始催鄭強與女兒結婚,鄭強權衡利弊后同意了,雙方把婚禮定在5月。可不久又出現矛盾。白瓊堅持讓他們與自己同住,鄭強自是不肯答應。白瓊不由分說買了套更大的復式,裝修好后,邀請鄭強父母過來參觀。說鄭強和倪麗結婚后,他們一大家人就住到這里來。見白瓊話說到這步,鄭家只好同意。
不久,倪麗發現男友心事重重,才知道他公司的一個房地產項目,合作方撤了資金,國家又收緊銀根,無法從銀行貸款,公司資金流斷裂,面臨倒閉。倪麗安慰他說:“去找我媽想想辦法。”鄭強很感動,于是和女友一起跟白瓊講了公司的危急,請她投資渡過難關。
白瓊和丈夫商量后認為,房地產業現在很動蕩,便讓女兒回話,拒絕鄭強。鄭強冷笑:“我懂了,你們根本就沒拿我當自己人,對我防著一手!”倪麗也氣了:“生意歸生意,和感情有什么關系。難道你和我結婚,就是為了兩家合資經商嗎?”兩個人不歡而散。
4愛恨糾葛染血腥
幾天過去了,鄭強沒半點音訊。倪麗心有不安,就去找鄭強,男友不在家,但茶幾上的電腦卻開著。倪麗無意中掃了眼電腦屏幕,大吃一驚。原來鄭強在向一哥們訴苦,說他對倪麗的失望,倪麗驚駭莫名去查看他過往的聊天記錄,才發現原來鄭強對自己的感情根本沒那么簡單。如果媽媽最初沒有投資那300萬,他根本不會和自己談婚論嫁。
再往下看,哥們提到鄭強也有一個相親評價體系,倪麗立刻翻找他電腦的文件夾,終于找到一份相親記錄。這是一份EXCEL表格,關于相親對象的評估,一點不比自己母親的疏淺。她在表格上找到了自己的綜評:容貌加分,性情加分,能力上減分,但考慮是獨生女,家族事業比較成功,可聯手合資,此女可下工夫爭取……
倪麗記起鄭強說過他們是互相考核的結果,當時以為他在開玩笑,原來是真的!她覺得很荒謬,媽媽精心地為她挑選男人,殊不知男人也在這樣挑選她!現在她家沒能如他所愿投資,鄭強還會選擇她嗎?
倪麗哭著回到家,白瓊問女兒:“是不是我們家沒有資金投給鄭強,他在為難你?”倪麗不肯說。白瓊把鄭強叫到家中,耐心地解釋不投資的原因,希望不要影響他們的關系。鄭強聽完后表示理解,只是提出要推遲婚禮。倪麗一聽,哭著問他:“這只是緩兵之計,我已經沒有了你期待的用處,你是想和我分手吧?”倪麗說出了鄭強的相親考核表……
白瓊非常震驚,她氣憤地指責鄭強,鄭強比她還氣憤:“憑什么我要忍受你那些苛刻霸道的選婿條件?沒有事業上對我的幫助,嗎要你這個平庸的女兒?”白瓊氣得渾身哆嗦,大罵鄭強混蛋。鄭強則不屑地對倪麗說:“這正好,長痛不如短痛,我們就此分手!”說完揚長而去。
倪麗天天以淚洗面,2012年4月,倪麗的身體開始出現不適,惡心頭疼嗜睡。白瓊帶她去檢查,果然懷孕了。倪麗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鄭強家中找他。不料居然有一女孩和他在一起。這時他們才知道,鄭強已有了新女友,新女友爸爸是某銀行高層,已幫他在銀行貸了款。
鄭強示意女友離開,冷漠地問他們有什么事。白瓊氣憤地說:“你真行啊,這么快就攀上更高的枝了!你自己做的孽,你得負責!”倪麗哭著說:“我懷孕了,這次是真的……”鄭強想起白瓊的霸道,現在看到他們來求自己,反而激起了他的憤怒。他狠狠地對倪麗說:“你有什么資格給我生孩子,去把孩子打掉!”倪麗哭著抓他的胳膊求他,鄭強一甩胳膊,倪麗一個踉蹌摔倒在地,倪海趕緊去扶女兒。憤怒的白瓊再也看不下去,她拼命朝鄭強撲打過來,鄭強也不客氣,甩手一個耳光。白瓊氣瘋了,這輩子還沒被人這樣欺負過!猛然間,她發現茶幾上放著的水果刀,立刻抓在手里狠命地向鄭強刺去,鄭強猝不及防被刺中腹部,慘叫一聲,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