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基礎護理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基礎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基礎護理措施

第1篇: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基礎護理 存在問題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221-02

基礎護理課程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能為以后學習各臨床專業課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后續課程的學習及今后的工作能力。本課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識與技能學生以后在工作當中,幾乎每天都會用到。在護士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中,以及在各醫院的招聘考試和職稱晉升考試中,本課程內容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發揮以及個人專業的發展。也對學生專業思想的建立和穩定、專業素質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本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適應臨床發展的現象,這些現象嚴重影響了本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利于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培養。

1.存在的問題

1.1教師不勝任教學

授課教師一般分為校內專任教師和外聘教師。校內專人教師大多是從各高校畢業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這些老師從學校到學校,除了學生階段的一年實習之外基本上沒有臨床工作經驗,上課只能是照本宣科,課堂缺乏實例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不能將臨床上的新知識、新技術很好的融于課堂之上、所講知識陳舊。另外,這些老師沒有工作經驗,動手能力往往較差,實訓課堂會出現自己“說的多、做的少”的情況。外聘教師大多是從各大醫院聘請的護理骨干,這些老師臨床經驗豐富,但是缺乏授課的一些基本技巧,如:課堂管理、環節設計、板書設計等方面能力欠缺。另外,外聘教師對教學工作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對教學研究不深,高職教育理念僵化,授課效果也往往不盡人意。

1.2重視技能訓練,忽視人文素質培養

新世紀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處理更多更復雜的臨床問題的能力、健康指導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獨立獲取信息和自學的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1]。但在基礎護理實訓課上,許多老師往往注重練習動作的規范化和精確性,忽視了在練習過程中對學生人文素質及其他能力方面的培養。練習時學生往往面對的是模型或者模擬人,學生練習時缺乏真實的感知,容易出現只做不說的現象,不和“病人”溝通交流,不善于體會患者的不適和痛苦,練習時動作粗暴沒有“愛傷”觀念。在模塊上練習時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練習部位,忽略了人的整體性。另外,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對一些操作如:病人的生活護理、尸體護理等持排斥態度,課堂上老師缺乏對學生職業情感的培養、缺乏引導學生對護理學科正確的認識。往往使學生對護理職業產生鄙視的心理,學習的積極性下降。

1.3 實訓條件有待改善

一是:目前普遍存在實訓室的儀器設備落后于臨床醫院設備的情況。如:臨床早以采用中心供氧系統而實訓室還在練習氧氣筒吸氧;臨床上有些醫院早已不用儲槽存放無菌物品而實訓室還在講、還在練。這樣就學生在校內學習的內容和臨床實際相脫節,臨床上使用的內容學校沒有講、學生沒有見過、沒有練習。校內講的內容臨床上早已見不到,用不上。學生進入臨床以后有一段時間要重新學習和適應,進入臨床實習后適應期變長。二是:實訓室的儀器設備相對學生人數,仍顯不足。目前各高職院校因為辦學成本及經費等各種原因,導致不能給實訓室投入更多的資金購買實訓設備。實訓課堂上往往是幾名學生共用一套儀器練習,一名學生在練習時其他幾名學生只能觀看,有些操作時間較長的練習項目一節課有些學生只能練習一遍。這樣就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課堂上只能說“看會了”操作,而沒有真正的“練會”,更達不到熟練的程度。

1.4 教學方法亟待擴充

目前,基礎護理課程的教學方法仍形式單一,尤其是實訓課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基礎護理實訓課程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教師示教,學生練習的教學法。比如在上實訓課,實訓老師為學生準備好示教用物,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操作程序示范給學生看,之后學生進行練習[2]。這種教學方法只重視了學生技能操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機械的完成操作,學生很少主動地思考。這種方法忽視了學生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利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1.5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基礎護理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試卷考核方法為主,而且試卷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較大,實訓考核成績只占總成績的一少部分。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太重視實訓課,認為實訓課堂只是理論的補充和輔助,影響了學生上實訓課的積極性。有些學校期末考試采用了實踐考核,但是往往只能考幾個常用的、簡單的單項操作。學生為了考試只是機械的將這幾個操作按照老師要求的操作流程和動作練習熟練,練習過程中缺乏思考,考核過程中一般是單人操作缺乏團隊協作及配合。另外,現行的實驗考核以技能操作為基礎,考評標準中過分強調某些細節,致使學生為考試而學習,機械性的完成某些動作,卻達不到利用這些操作技術為病人解決問題的教學目的[3]。這樣就導致學生進入臨床后,判斷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只能在別人的指揮下執行一些操作,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更不能思考還能怎樣做。

2.改革措施

2.1 健全師資培訓機制

針對教師能力不強的問題,所在系部和教研室要積極健全師資培訓機制,提高教師的動手能力和授課水平。對于校內年輕教師必須要求進入臨床參加鍛煉以提高動手能力,吸納當前臨床上的新知識、新技術,掌握臨床護理新動態,積極鼓勵校內教師考取臨床系列職稱。對于從醫院聘請的教師,任教前系部要專門對于他們進行授課方法,授課技巧方面的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任教上課。任教后教學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聽取授課教師和學生的意見。要讓外聘教師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可以利用教研活動開展一些座談會、教學經驗交流會等加強對外聘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的培訓,另外在教研活動中與外聘教師一起探討本課程的授課計劃、課程安排、實訓條件等,使外聘教師熟悉本課程甚至本專業專業的整體情況,使外聘教師盡快掌握教學的規律和方法,盡快的適應教學活動。

2.2強化人文素質的培養

基礎護理課程不僅要訓練學生的護理技能,更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在訓練學生掌握護理技能的同時,更要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上第一節護理操作課時教師就向護生強調:護理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并從護士的言談舉止中體現出來,讓護生從思想上重視職業形象的塑造[4]。練習時要通過“假人真做”強化學生的“愛傷”觀念,面對模型人要像面對真人一樣給“患者”解釋,操作中要動作輕柔、體現人文關懷。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互相扮演“病人”和“護士”的角色進行某些操作的練習,如:靜脈輸液、插胃管、注射等操作,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患者的感受和痛苦,有利于學生“愛傷”觀念的培養。課間可以經常帶領學生進入臨床見習,讓患者對護理專業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另外在課程安排上可以適當增加人文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親和力,為學生更好的適應臨床工作打好基礎。

2.3 加強實訓室建設,合理利用已有資源

實訓室是護生實踐操作的場所,不但可以培養護生的護理操作技能還可以培養護生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工作態度,實訓室是護生從學校走向醫院的過渡區間,因此加強實訓室的建設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課程所在系部和教研室要積極爭取經費,建設基礎護理實訓室,盡量使實訓儀器接近臨床實際使用的儀器設備,盡可能的使儀器、模型的數量能滿足學生使用。對于已有的實訓室課實訓儀器要合理使用,發揮最大的作用??梢岳谜n余時間、雙休日、晚自習等將實訓室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進入實訓室自主練習,增加了訓練時間,彌補了課內用物少,練習時間短的缺點。自主練習時可以同時開放幾個實訓室、幾個或者十幾個練習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項目練習。自主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協助老師管理實訓室和儀器設備,這樣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責任感,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

2.4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實踐教學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互相扮演病人和護士的角色進行練習,如:入院護理、搬運的內容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寓學于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期中間,針對學生學習疲勞的現象,帶教老師可以開展以賽促練法,通過開展技能大賽促進學生對技能的練習和掌握,在學生中養成“學”“練”“比”“趕”“超”的學習氛圍,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目的。平時課堂上老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之間互相比賽。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環節中來,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

2.5 改革考試模式,采用綜合能力考核

以前基礎護理課程大都采用的都是純理論加純實踐的考核方法(試卷加技能考核)。學生缺乏整體的思維、判斷能力的鍛煉。因此,結合護士資格證考試的需要,本門課程急需探索新的考核模式,采用綜合考核。就是給學生出一個案例,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的分析判斷,提出護理問題,并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如吸痰、吸氧、導尿)。這樣既考核了學生理論知識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又考核了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能更好的適應日后臨床護理工作。

基礎護理課程在使學生從學生角色成功過渡到護士角色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程的任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要研究職業教育的理論、不斷探索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院系領導要不斷改善教學條件、盡可能的給學生營造一個仿真的訓練環境,為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爭鳴. 高職高專護理學基礎實踐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9):71-72

[2]楊翠華. 系淺談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中外醫療,2010,29(4):140

[3]何莉蕓. 高職基礎護理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4):91-92

[4]宋艷蘋. 母文杰. 基礎護理操作訓練中護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護理學雜志,2010,25(21):75-76

第2篇: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26

尿潴留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是肛腸疾病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高達12%~52%[1]。肛腸疾病術后尿潴留,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醫療費用,而且對患者疾病的恢復也極為不利。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肛腸疾病術后尿潴留做了大量研究,現就術后尿潴留發生的原因、預防及護理進行綜述。

原因分析

心理因素:患者心理應激能力差,不適應醫療環境,造成精神緊張。少數局部麻醉患者術后傷口疼痛輕微,也出現排尿困難,多為注意力過度集中于會,致使尿道括約肌不能放松。也有患者不適應臥位排尿或旁人扶持而未能排尿,亦由心理因素影響。

手術因素:術后部疼痛、麻醉等因素,都可導致膀胱逼尿肌麻痹和尿道括約肌痙攣而引起尿潴留。手術對直腸及其鄰近組織的牽拉、擠壓和切割損傷可引起括約肌痙攣、局部水腫,導致反射性尿道括約肌痙攣,而產生排尿不暢。術后患者所使用的止痛藥物多為鹽酸哌替啶,在麻醉的基礎上加強抑制中樞神經的作用,進一步降低神經反射,抑制生理性排尿功能,從而增加尿潴留的發生[2]。另外,內敷料填塞過緊壓迫膀胱頸和尿道,也易導致排尿困難。

機體因素:老年男性患者,多并存前列腺增生或尿道功能障礙,導致排尿困難。

液體輸入量:椎管內麻醉肛腸手術的患者,若手術前限制液體入量<1000ml,可減少術后尿潴留[3]。

術后護理

術后及早預防:術后2~4小時即可囑患者排尿,不必等小腹脹滿,便意明顯時排尿,排尿時適當增加腹壓,不必過分擔心傷口。術后2~4小時給予膀胱區上下按摩,并熱敷15~30分鐘,然后排尿。對不適應床上或室內排尿,可協助臨廁,打開水龍頭,聽流水聲排尿,也可于膀胱開始充盈時,在患者臍下4橫指腹部正中處,用手指尖垂直緩慢下壓2~3分鐘,當患者有尿意時,立即排尿。膀胱中度充盈時,用大拇指、中指、小指分別放在氣海、關元、中極穴位上,順時針按摩2~3分鐘,然后用另一手掌放在按摩的手背上,由輕至重,由淺向深,自上而下持續擠壓膀胱區,然后排尿。

有效的術后鎮痛,緩解緊張焦慮:手術創傷往往給患者術后造成劇烈的疼痛,而劇烈的疼痛又可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從而引起膀胱括約肌痙攣,使排尿困難。所以,有效的術后鎮痛對預防患者尿潴留是非常重要的。術后患者自控鎮痛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使患者術后疼痛大大減輕,緩解了患者術后緊張、焦慮、恐懼情緒,對預防術后尿潴留起到了積極作用。

誘導排尿法:取排便時的蹲位或坐位姿勢和動作,可使患者不由自主地放松,同時由于排便時需要收縮腹肌增加腹壓,可壓迫膀胱起到膀胱逼尿肌收縮所起的作用。該法簡單易行,效果優于其他方法。但5分鐘后小便仍不自行排出,應停止排便,臥床休息片刻,輕揉小腹,再行第2次治療。若仍不能排出,停止治療,避免久蹲,引起水腫、創面出血或血栓形成。

熱敷:用溫開水或中藥坐浴液浸泡會,通過溫熱刺激使尿道括約肌松馳,緩解因括約肌痙攣引起的疼痛。

飲食護理:術后半小時應鼓勵其適當的飲水,在飲食上可以給患者建議一些利尿的食品。如蘿卜湯、絲瓜湯、冬瓜湯或海帶等食物。叮囑患者多吃西瓜或喝濃茶,促進尿量增多。刺激膀胱促進排尿。

藥物治療:當患者有尿意而排出困難,叩診膀胱高度在恥骨聯合上兩橫指時,可肌注阿托品1mg,可緩解尿道痙攣。膀胱高度在臍下兩橫指以下時,可肌注新斯的明0.5~1mg,興奮平滑肌,刺激膀胱逼尿肌,加速排尿。若患者小便困難或淋漓難盡,舌紅苔黃白厚,脈數者,可用八正散煎湯內服;體虛、舌淡、苔白,脈細數用獨參湯和五苓散煎湯內服。

放松療法:內敷料刺激引起患者不適的應拔出敷料,放松括約肌,囑患者吸氣時收縮,呼氣時放松,每次1~3分鐘,反復進行,隨著一收一縮,然后充分放松括約肌,小便可輕松排出。

導尿:如果以上方法均無明顯療效,經檢查膀胱充盈較重或持續>12小時,則應及時導尿。但置入尿管后,切不可一次排空膀胱,以防腹壓突然下降發生休克和膀胱充血。應注意膀胱功能的鍛煉,定時定量,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泌尿系統的感染。

討 論

通過采用規范化護理干預,注重術前教育,使尿潴留的發生率大大下降。因此,關鍵在于預防[4]。護理人員應該掌握多種預防及護理的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并積極關注國內外對肛腸術后尿潴留護理的新近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東銘.盆底與病學[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0:664.

2 何琴,王傳英,王蘭英.個性化護理預防直腸手術后尿潴留[J].家庭護士,2007,5(11):910.

第3篇: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產后出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292-01

1 臨床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2004-2010年共收住產婦1025例,其中晚期產后出血的共6例,年齡18-40歲,平均29歲,經產婦4例,初產婦2例。

2 出血原因

2.1 子宮收縮乏力。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約占產后出血總數的70%-75%。在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后,胎盤就與子宮分離,使血竇開放而出血,這時要依靠子宮肌肉的強烈收縮,使子宮壁上的血竇因受壓而關閉,并使血流逐漸緩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如果由于某種原因使產程延長,或因難產,產婦體力衰竭,麻醉過深,羊水過多或雙胎,子宮膨脹過大,或因分娩次數過多、過密,使子宮的結締組織增多,肌纖維減少,以及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壁有肌瘤等。上述這些情況,都可使子宮肌肉收縮機能不良,而發生產后出血。

2.2 胎盤問題而引起的出血。在第三產程,如果胎盤剝離不完全,一部分與子宮壁分離,其他部分尚未剝離,或大部分排出,還有一小部分未排出而滯留在子宮腔內,都可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不止。有時部分胎盤和子宮壁粘連,或植入子宮壁內,不能自然分離,而從其他已剝離部分出血,這種出血量往往很大。

2.3 分娩過程中產道撕裂,也可發生大量出血。常見于胎兒過大、急產或手術產時,均可使產道發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裂傷重時可發生大出血。如果施行會陰切開后,不注意止血,也可造成出血過多

2.4 產婦本人的凝血功能障礙。如果產婦患有全身出血傾向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均可引起產后出血。重癥病毒性肝炎,也可引起產后出血,雖不多見,但后果非常嚴重。

3 產后出血的預防護理措施

3.1 妊娠期:

3.1.1 加強孕期保健,定期接受產前檢查,及時治療高危妊娠及早孕時終止妊娠;對高危妊娠者,加強管理,凡高危評分5分以上及有一項高危因素的孕婦列入專案管理,定期檢查,加強健康教育,提前住院分娩。

3.2 分娩期:

3.2.1 第一產程密切觀察產程,胎心音,宮縮的情況,定期肛查了解宮口開大和胎先露下降情況,及時排空膀胱,繪制產程圖監測產程進展,及時發現和處理產程延緩和停滯,使用宮縮劑要專人守護嚴密監測。保證產婦的能量需要及休息,避免產婦的衰竭狀態,必要時給予安定靜推促休息。作好術前及預防大出血的準備。

3.2.2 第二產程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適時適度做會陰側切術;胎頭,胎肩娩出要慢,一般相隔3分鐘左右;胎盤娩出后立即肌注或靜脈滴注縮宮素及舌下含服米素(除有禁忌癥),以加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

3.2.3 第三產程識別胎盤剝離征象,避免過早牽拉臍帶或粗暴揉擠子宮,正確處理胎盤娩出,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

3.2.4 準確收集和測量產后出血量至少2小時,胎兒娩出后,立即將集血盆置于產婦臀下收集陰道出血。如果2小時陰道出血超過200ml應積極查找原因給予相應的處理,密切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面色及全身情況,檢查宮縮和陰道流血,特別要警惕識別產婦大出血發生休克早期的癥狀。

3.3 產后期:

3.3.1 產后2小時內,產婦仍需留在產房內接受監護,密切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陰道流血及會陰傷口情況,每30分鐘測量產婦的生命體征。

3.3.2 督促產婦及時排空膀胱,以免影響宮縮致產后出血。

3.3.3 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減少陰道出血量。

3.3.4 對可能發生產后出血的高危產婦,注意保持靜脈通道,充分作好輸血及急救的準備并做好產婦的保暖。

4 護理體會

4.1 通過對產后出血患者的護理,我深刻體會到,防治產后出血重在預防,產前認真及時篩選出高危孕產婦,作到產前監測,加強分娩期監護,能正確診斷及時處理;加強健康教育,促進住院分娩;作好產前,產時的檢測及時發現導致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給予恰當的預防治療措施,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有關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4.2 產后出血的搶救其極為重要的一環在于早期發現與及時處理,因此,我們產房工作人員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與熟煉技術操作,必須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助產技術水平,必須要有高度責任心,嚴謹的科學態度,認真細致的作好病情觀察,及時發現產后出血,一旦發生產后出血病例,我們工作人員必須保持冷靜,有條不紊地配合醫生進行搶救,作到爭分奪秒,沉著應戰。同時以良好的溝通技巧與產婦交談,消除其恐懼心理,使產婦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4.3 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和孕婦保健水平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孕產婦接受保健水平越低,產后出血的危險系數越高,因此,我們必須隨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衛生保健意識。

參考文獻

[1] 董茜,論文范文產后出血臨床分析,中國醫藥論壇,2009.4(4):37-38

[2] 戴玉蘭,高文杰.產后出血119例的搶救與管理[A].中華醫學會全國第五次急診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第4篇: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產后出血 急救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7-237-02

在臨床當中,產后出血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分娩并發癥,是目前導致產婦發生死亡的主要危險性因素[1]。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可以較好的降低產后出血死亡發生率,提高產婦的預后生活質量。本文對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間我科室63例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急救、護理相關資料予以了回顧性的分析總結,以此探討產后出血的臨床急救措施與護理對策。現將臨床具體研究分析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間我科室63例產后出血患者,年齡為20~37歲,平均年齡為25.7歲;52例為初產,11例為經產;孕周為38~42周;63例產后出血患者中,12例為剖宮產,51例為順產。

1.2 方法

1.2.1 產后出血診斷標準[2]

分娩后二十四小時內產婦出血量大于500ml。

1.2.2 急救措施[3]

①及時建立靜脈通路,進行必要的交叉配血準備;

②嚴密監測產婦基礎生命體征、子宮恢復狀況,做好急救護理記錄;

③對子宮收縮乏力產婦合理應用促進子宮收縮藥物,予以適當按摩,以促進子宮收縮;

④對軟產道損傷產婦迅速行修補術;

⑤胎盤相關因素所致出血產婦以取擠刮切等方式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⑥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及時輸入全血;

⑦確保產婦呼吸道暢通,及時予以吸氧,仔細觀察產婦面色等相關部位的顏色變化情況;

⑧及時進行臨床相關檢查,有效按摩子宮;如果存在胎盤植入情況,則迅速做好相應的手術治療準備,必要之時可考慮切除子宮;

⑨適量使用血管收縮藥物,升高血壓;依據患者具體病情合理應用碳酸氫鈉溶液,緩解酸中毒癥狀;

⑩積極予以產婦有效的心理指導,幫助其克服不良情緒,緩解緊張心理,使產婦積極配合臨床急救、護理,提高急救效果。

1.2.3 護理對策[4]

①嚴密監測產婦的基礎生命體征,留導尿管,觀察產婦的出入量、子宮收縮狀況、出血量;

②生命體征較為穩定的產婦可平臥,若存在休克表現,則需立即抬高頭部約15°,下肢約25°,確保機體重要器官的血供;

③指導產婦采取合理有效的排痰方法,及時行吸氧治療,仔細觀察產婦口唇等相關部位的顏色變化情況;

④按摩、擠壓子宮,以促使凝血物質有效排出;

⑤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合理控制感染癥狀;在進行相關侵入性操作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流程,協助產婦每日行會陰清潔;

⑥合理膳食,選擇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及時緩解貧血癥狀,提高產婦的免疫力。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8.1對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63例產后出血患者臨床相關因素分析情況見表1。

表1 63例產后出血患者臨床相關因素分析情況 例(%)

通過表1可以得出,在63例產后出血患者當中,52例患者出血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約為82.54%;7例患者出血原因為胎盤因素,約為6.35%;4例患者出血原因為軟產道損傷,約為11.11%。

2.2 63例產婦急救、護理結果分析見表2。

表2 63例產婦急救、護理結果分析 例(%)

通過表2可以得出,在63例產后出血患者當中,61例搶救過程順利,無不良情況發生,約為96.82%;1例產婦由于胎盤植入行子宮全切,約為1.59%;1例產婦產褥期存在出血表現,約為1.59%;通過臨床及時有效的治療,63例產后出血患者均得到治愈。

3 討論

在臨床當中,產后出血為產科較為多見的一種并發癥,是導致產婦出現死亡的主要臨床因素。依據臨床相關資料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產后出血發生率約為1.9%~3.1%,臨床以陰道出血及由此而引發的相關并發癥(休克、貧血等)為主要表現,病情與產婦的具體出血量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產后出血可以引發產褥期感染以及席漢氏綜合征,嚴重威脅著產婦的生命健康。

產后出血主要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及軟產道損傷[5]。在本文所研究的63例產后出血患者當中,52例患者出血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約為82.54%;7例患者出血原因為胎盤因素,約為6.35%;4例患者出血原因為軟產道損傷,約為11.11%。由此可以看出,子宮收縮乏力對于產婦產后出血有著較大的影響,因而臨床要采取及時有效的對癥處理措施,降低因子宮收縮乏力而導致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提高臨床分娩效果。

產后出血發病較急,對產婦的生命健康構成了較大威脅,臨床合理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可以較好的降低產后出血死亡率,提高產婦的急救效果,改善產婦的預后生活質量。臨床護理工作人員不僅要配合醫師實施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同時也要加強產后出血的預防性護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提高臨床分娩效果。對于存在較多產后出血危險性因素的產婦,要在產前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胎盤早剝、殘留,前置胎盤等產婦要在分娩后及時靜注催產素,當胎盤存在剝離表現時,輕拉臍帶,促進胎盤娩出;剖宮產手術過程當中,可靜注催產素,同時按摩子宮協助胎盤娩出,減少徒手剝離胎盤所造成的大量出血。除此之外,臨床產科護理工作人員要在產前及時做好產婦的心理指導及產后出血相關知識宣傳教育,緩解產婦緊張等不良情緒,避免因此而導致產婦體內兒茶酚胺增加,進一步引發子宮收縮乏力,從而造成產后出血的發生[6]。

在本文的臨床研究資料當中,61例產婦搶救過程順利,無不良情況發生,約為96.82%;1例產婦由于胎盤植入行子宮全切,約為1.59%;1例產婦產褥期存在出血表現,約為1.59%;通過臨床及時有效的治療,63例產后出血患者均得到治愈。由此可以看出,合理的急救護理措施可以較好的降低搶救過程當中不良情況發生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本文通過對63例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急救、護理相關資料予以回顧性的分析總結得出,及時合理的臨床急救、護理措施可以較好的提高產后出血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借鑒應用。

參考文獻

[1]江愛梅.產后出血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應用護理雜志,2010,20(9):23-25.

[2]鄒于征.剖宮產術后晚期出血的急救與護理[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0,8(6):475-476.

[3]孫成芳.產后出血患者的急救及護理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0, 8(33):318.

[4]周慧.46例產婦產后出血急救與護理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33):23-24.

第5篇: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泥灰巖;隧道;處理;

1引言

貴陽至都勻高速公路工程半坡隧道ZK234+264~ ZK234+330段洞身初期支護2009年5月12日出現環向開裂,裂縫寬度20mm~50mm,涌水量較大,ZK234+288斷面拱頂下沉速率為21mm/d,原支護結構出現變形。2009年5月13日,對變形開裂段采取臨時加固措施,通過加固后此段變形有所減緩,但隨著洞身開挖掘進,初支環向開裂現象繼續加大,截止到2009年5月17日,監控量測資料顯示15天內拱頂累計變形達到220mm,水平收斂累計110mm。隨著掌子面的開挖,2009年7月21日,ZK234+126~ZK234+160段初期支護面有較大的破損,局部出現了開裂和掉塊,格柵鋼架有較大的變形,主筋(φ22鋼筋)出現了扭屈,兩邊拱腳向內收縮,ZK234+126~ZK234+160段累計拱頂下沉量達到12 cm,并有下沉速率加大的趨勢。經現場踏勘發現該處實際地質條件與祥勘報告出入較大?,F結合工程地質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對變形前后的監控測量數據及變形支護方案進行研究,分析造成變形的原因、變形后處理方案和防治措施,確定在此種地質條件下隧道開挖支護的參數。

2工程地質情況

該段工程洞口段出口為凸形坡,坡向325°,坡度角約為23°,地形相對較緩。山體植被不甚發育,多為種植地和灌木。微地貌形態有沖溝、農田和小路等。巖層產狀353°∠32°,傾向山外,主要出露第四系殘坡積物破碎土和泥盆系上望城坡組合堯梭組泥質粉砂巖組成,目前斜坡穩定。

隧址表水不發育,地表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大氣降水少量沿著裂隙形成基巖裂隙水,大部分地表徑流排泄于勾股內。地下水較發育,一般在相對隔水層頁巖等與相對含水層灰巖等附近,地下水較發育,本隧道互層較多,開挖向外涌水段落較多,但水量一般不會很大。

3隧道變形綜合分析

根據國內外隧道施工的實踐總結,在下述條件下,施工過程中發生大變形現象,是必然的。

擠壓性圍巖的擠壓變形;

膨脹性圍巖的膨脹變形;

斷層破碎帶的松弛變形;

高地應力條件下軟弱圍巖的大變形等。

它們共同特征是:斷面縮小、基腳下沉、拱頂上抬、拱腰開裂、基底鼓起等。變形初期不僅變形的絕對值較大,而且位移速度也很大,如不加控制或控制不及時,就會造成不可預計的后果。

發生大變形的地質條件可以歸納為:顯著變質的巖類,如片巖、炭質頁巖、泥巖等;膨脹性凝灰巖;軟質粘土層和強風化的凝灰巖;凝灰巖和灰巖分互層;泥巖破碎帶和礦化變質粘土;軟弱圍巖在高或極高地應力的場合等。它們共同的力學特征是:巖層的單軸抗壓強度低;圍壓比大(地應力/單軸抗壓強度)大;自然含水量大;具有一定的膨脹性等。

隧道ZK234+264~ZK234+340段埋深較淺,地表為水稻田,雨水季節稻田積水和大氣補給水經裂隙滲透至隧道內,洞內地下水豐富。ZK234+126~ZK234+340段圍巖為強風化破碎巖、節理、裂隙非常發育,自穩性差,地下水豐富、涌水量大,圍巖遇水后軟化、膨脹,頂板厚度較薄,開挖易產生掉塊及小型塌方。正逢雨季施工,洞內積水嚴重,導致圍巖膨脹變形,造成初支嚴重變形。

目前掌子面為泥灰巖及灰巖,巖體極破碎,自穩性性差,地下水發育,開挖后產生淋浴狀出水。初期支護形式為Ⅳa(格柵鋼架間距為1.0米,超前支護改為小導管注漿),但效果不明顯。

4監控量測對初期支護參數的指導

ZK234+264~ ZK234+330段洞身初期支護從2009年5月12日開始變形,采取加固措施后,到2009年7月9日變形趨于穩定。其中ZK234+300斷面拱頂沉降500mm;ZK234+280斷面拱頂沉降440mm; ZK234+265斷面拱頂沉降690mm;ZK234+255斷面拱頂沉降575mm,以上里程均嚴重侵限(設計預留沉降為120mm)。

ZK234+093~ZK234+126新開挖段的采用新的支護參數施工后,洞身的水平收斂及拱頂沉降均相對穩定,其中ZK234+120斷面水平收斂累計值為57.5mm、拱頂沉降累計值為30.1mm;ZK234+105斷面水平收斂累計值為40.0mm、拱頂沉降累計值為54.0mm;ZK234+097斷面水平收斂累計值為46.5mm、拱頂沉降累計值為48.0mm ;ZK234+093斷面水平收斂累計值為44.9mm、拱頂沉降累計值為85.0mm。從數據分析可知,新的支護參數能夠確保洞室周邊巖體的穩定及支護結構的安全。對新支護參數的確定,同樣對換拱段的支護參數給予了肯定,而后監控量測數據反映,換拱段所采用的支護參數同樣能夠保證洞身結構的穩定、安全。

5變形段應急措施

停止掌子面施工作業,及時進行下導坑施工和仰拱填充;對已變形段ZK234+264~ZK234+340采用20b工字鋼臨時鋼拱架支持加固處理,臨時鋼拱架支撐與原初支拱架緊貼,縫隙處用噴射混凝土填充密實,腿部采用20b工字鋼橫向支撐連接形成臨時仰拱;采用φ42×3.5mm小導管(長度為L=4.0m,縱環向間距100×120cm梅花型布置)雙液注漿封閉、固結周圍土體,漿液濃度通過試驗確定,壓力控制在0.5~1MPa,由兩側向拱頂進行注漿;盡快與村民協商,將洞頂范圍內稻田水排除并停止水稻種植,同時在洞頂低洼處沿山腳修筑M7.5漿砌片石截水溝(斷面尺寸為30×30cm)排除雨水,防止雨水流入水田。

ZK234+126~ZK234+160變形段應急加固措施:采用20b工字鋼拱架(間距同初期支護1.2米)+φ42注漿小導管(長4米,間距縱向同拱架間距,環向1米) +8cm厚噴射砼。

6變形侵限段開挖及支護方案

1)ZK234+245~ZK234+300變形段換拱方案

拆除原初期支護:鑿除兩榀鋼拱架之間原初期支護砼,切斷縱向連接筋和鋼筋網。待一榀原拱架前后開槽立架支護后再行拆除中間原支護拱架進行換拱。

超前支護:用長4m的φ60mm超前注漿小導管、環向間距為25cm。

開挖:待原初期支護縱向連接筋及鋼筋網拆除、施工系統錨桿并注漿后利用開槽法進行開挖至設計開挖斷面(預留變形量按5cm控制)。

初期支護:待原初期支護縱向連接筋及鋼筋網拆除后施工系統錨桿(長6米D25中空注漿錨桿,縱環間距60cm×100cm梅花型布置),立20b工字鋼拱架,鋼拱架之間用縱向連接筋連接(縱向連接筋環向間距100cm),布φ8雙層鋼筋網(鋼筋網間距20×20cm),26cm厚C20噴射砼。每4榀設20b工字鋼雙拱架,兩榀拱架必須焊接成整體。鋼拱架立好后在拱腳底部采用20b工字鋼托梁支撐。

⑤ 每換拱3m后進行仰拱施作,仰拱增設縱向連接筋,間距1m。

⑥ 加強現場監控量測,及時掌握圍巖在開挖過程中的動態和支護結構的穩定狀態,提供有關隧道施工的全面、系統信息資料,以便及時調整支護參數。

⑦二襯施做至ZK234+300附近,并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換拱施工。

2)掌子面開挖支護方案

①調整施工方法,采用短臺階弧形導坑開挖,上臺階預留核心土。每循環進尺控制在0.5~1m,仰拱3~5米封閉成環一次,與掌子面之間的距離《10m??s短拱腳被水浸泡和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

②新開挖段隧道支護形式調整為:26cm厚C20噴射混凝土,雙層φ8鋼筋網(間距20cm)采用20b普通工字鋼,鋼架間距為60cm/榀,開挖預留變形量由設計12cm增加到35cm。

③加強超前支護的形式,采用φ60的超前導管,長度4m(環向間距25cm),搭接長度大于1.5m,有效的防止了掌子面上方坍塌。

④系統錨桿加長至6m,使隧道系統錨桿穿過開挖線周圍的軟弱層,提高了錨桿的懸吊作用和均勻壓縮拱作用。

⑤新開挖支護的里程段,加強監控量測,通過量測數據的分析和判斷圍巖及支護體系的穩定狀態。

7結論

鑒于泥灰巖遇水松軟、膨脹的特性,保持隧道內干燥,縮短巖體暴露在潮濕空氣中時間是施工中的關鍵。避免洞內積水,并及時進行巖面噴漿封閉,采用合理的開挖方法,縮短上下臺階的距離,及時施作仰拱封閉成環。充分發揮監控量測的指導作用,以便確定合理的支護形式。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避免人為因素造成質量事故。

參考文獻:《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

第6篇: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產后出血;預防;急救;護理

產后出血是產科在臨床方面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產后大量出血,對于產婦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對產婦進行產后出血的相關防治以及護理措施的研究,進而提高產科方面的治療水平,能夠在有效保護產婦的生命安全,降低臨床上產婦的死亡率等方面產生積極的意義。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005年——2012年我院產后出血的40例產婦資料,詳細分析導致產后出血的原因以及預防、急救護理對策,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5年——2012年我院分娩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40例,年齡20至40歲,平均年齡為30歲,其中經產婦25例,初產婦15例。40例產婦產后出血量均大于500ml,其中胎兒娩出后2小時大量出血30例,產后24小時大量出血10例。

1.2產后出血量測量方法容積法加稱量法:胎兒娩出后,立即將積血器置于產婦臀下,接生后將產婦墊墊至產后24小時,(產婦墊濕重-干重)/1.05=失血量

1.3產后出血的原因引起產婦產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宮縮乏力、胎盤因素、產道損傷、凝血機制等。本組40例產婦中,宮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的為32例(占80%),胎盤因素的有4例(占10%),軟產道損傷的有3例(7.5%),凝血功能障礙的有1例(2.5%)。

1.4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主要有:不良病史如:經產婦3次以上分娩史、2次以上人流史、產后出血史、人工剝離胎盤史、難產史、剖宮產史、肝炎、貧血、血液病等病史。妊娠期有:前置胎盤、胎盤早剝、雙胎、羊水過多、巨大胎兒、妊娠高血壓疾病等,分娩期有:宮縮乏力、產程延長、難產、陰道手術產、剖宮產、產道撕傷、胎盤粘連或植入、精神因素等

1.5產后出血與休克40例產婦中,產后出血量最多達2500ml,最少500ml,失血量1000ml且發生休克的有5例,提示出血超過血容量20%則休克發生率明顯增高[1]。

1.6產后出血的急救治療、護理

1.6.1召集搶救人員馬上到位,指定1人負責指揮,其他人員分工合作,使搶救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1.6.2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把握搶救時機,馬上建立2條以上的靜脈通道,使用大號留置針頭。密切監測血壓、脈搏、皮膚顏色、神志等生命體征的變化。視病情而正確掌握靜脈輸液的速度,快速輸液的同時,注意產婦的自覺癥狀,以免輸液過、過快而發生急性肺水腫。

1.6.3產后出血治療方法采用MOPPABE[2]方法:按摩子宮(Massage)、縮宮素(Oxytocin)、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宮腔填塞紗布(uterinePacka-ging)、子宮動脈結扎(Arteryligation)、子宮底壓迫縫合(B-Lynch)、子宮動脈栓塞(Embolization)。如以上方法無效,立即行子宮切除術。軟產道撕傷給予徹底有效縫合,胎盤因素者立即清除殘留物,凝血功能障礙者輸新鮮血、凝血因子。

1.6.4迅速協助醫生邊搶救邊查明原因,及時、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種檢查,做好抽血交叉配血及相關的術前準備。

1.6.5做好心理護理,絕大多病人對出血存在恐慌心理,應在做好搶救及護理工作的同時,安慰病人,做好解釋工作,對病人細心、熱情,解除其緊張心理,保持鎮靜,積極配合醫生、護士進行診治。

2結果

本組40例經以上措施處理后均獲痊愈。

3討論

3.1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失血量超過500ml,為分娩期嚴重并發癥,居我國產婦死亡原因首位[3]。本組資料顯示,產后出血有80%都是在產后兩小時之內發生,與文獻[4]報道一致。產后出血往往發病突然而且來勢兇猛,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搶救不及時,可直接危及產婦的生命。

3.2產后出血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產后出血導致的席漢綜合征、嚴重貧血、心理疾病等也是影響婦女生活質量的因素[5]。婦女安康關系家庭幸福,社會和諧。防治產后出血,保障婦女生命健康是婦幼保健、產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3.3根據諸多文獻及本組病例的體會,特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3.3.1產后出血預防方面認真做好圍產期保健三級管理,做到產前預防,孕前及孕期保健,加強婚前宣教,作好計劃生育指導,減少多產、人流及引產次數,減少因胎盤因素所致產后出血[6];提高圍產保健質量,積極篩查高危妊娠,針對潛在的產后出血高危因素進行防治;分娩期要做好五防(防出血、防滯產、防產傷、防感染、防窒息),特別注意預防產后出血:嚴密觀察產程,及早發現和處理難產;正確處理產程,保護會陰,避免產傷;嚴格掌握使用宮縮劑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使用宮縮劑時加強監護;嚴格執行產后2小時產房觀察制度,產后2h是產后出血發生高峰期。產婦應在產房觀察2h,監測生命體征、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等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3.2建立完善的孕產婦搶救組織發生產后出血病人時能及時組織搶救人員到位,并能很好地協各方面的關系(技術力量、人力、車輛、血源、設備等),為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證。我市近年建立了市孕產婦搶救中心和三級搶救網絡,我院亦組成了搶救小組,成員由院領導、職能科室主任、產科、兒科、內科、外科、護理技術骨干組成。每當有孕產婦需搶救,搶救小組成員可馬上召集到位。

3.3.3加強人員培訓對全體產科醫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掌握孕產婦危、急、重癥的搶救、監測、護理。特別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急救技術訓練,要求全體產科醫護人員熟悉掌握各種婦產科危重病人搶救常規和掌握各種急救設備、儀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3.4加強醫護人員對產后出血的救治能力,特別是出血性休克的處理。產后出血多而急,血容量急劇下降而易發生低血容量休克,可導致產婦死亡。在治療搶救中應注意:正確估計出血量,判斷休克程度;針對出血原因行止血的同時,積極搶救休克;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選擇合理的輸液種類,盡快盡早恢復血容量;給氧,糾正酸中毒;應用升壓藥物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改善心腎功能等。

3.3.5產后出血搶救重要的一環在于及時發現與處理,而及時地發現產后出血主要依靠產房工作人員和護士的認真細致的觀察。因此,必須以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科學態度,審慎、慎獨的精神做好病情的觀察。

4結論

產后出血是產科嚴重并發癥,若救治不及時,可危及產婦生命。加強圍生期保健,加強產后出血急救管理,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提高產科服務質量,加強產后的觀察護理,確保母親安全分娩,降低孕產婦死亡.保障產婦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黃醒華.防治產后出血仍然是產科的熱點議題.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5(2):85-87.

[2]劉興會,王曉東.產科臨床熱點.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60-62.

[3]樂杰.婦產科學.第七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05-208.

[4]何炎貞.產后出血預防與護理進展.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2):112-115.

第7篇: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措施與對策

繼電保護是我國現代電網建設與運行的關鍵環節,是電力系統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對于保障電力設備安全,防止大面積停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繼電保護一旦出現故障,很容易釀成嚴重的后果。隨著我國電力技術的發展,繼電保護朝著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能夠迅速識別故障并及時制定方案加以解決,先進的技術和信息化的管理對于提高繼電保護裝置的性能有著積極的意義。

1.電力繼電保護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1.1 電力繼電保護的概念

繼電保護主要是指當變壓器、輸電線纜和發電機組等出現故障或者短路的時候,自動啟用斷電的措施來對電力系統設備進行保護,以此來避免變壓器、輸電線纜、發電機組遭受損害,從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的運行,達到實時控制電路的作用[1]。繼電保護是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保障,對于電力系統的良好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當電力系統出現故障時,繼電保護能夠自動、迅速地把故障部分從電力系統中去除,并使用無故障部分繼續保障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以達到持續不間斷供電和保護故障部分不受損害的目的。繼電系統一般由輸入、測量、邏輯判斷、輸出執行四個部分組成。現場信號輸入后,由測量信號轉化為邏輯信號,并按照一定關系的邏輯組合運算進行最終執行,最后輸出完成任務。

1.2 電力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

總的來說,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必須滿足選擇性、快速性、靈敏性、可靠性四個基本要求,才能保證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首先,可靠性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指繼電保護在保護范圍內發生作用的可靠性,也就是在發生屬于它應該動作的故障時,不應該由于本身的一些缺陷而不能工作,而在不應該它發生動作的范圍內時,不能錯誤動作。其次,選擇性主要是指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只對故障部分進行去除,對于無故障部分應該保障其能繼續運行。再次,快速性是指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能夠迅速及時地切除故障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減短由于故障造成的設備中斷時間,減輕故障部分受損程度,使電力系統能夠持續供電。最后,靈敏性是指系統發生故障時能夠在保護范圍內,不論故障怎樣變化,都能迅速反應出來。繼電保護只有滿足這些基本要求,才能發揮其作用,保障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

2.電力繼電保護常見問題分析

2.1 裝置本身故障

裝置本身故障是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裝置運行時間過久,質量容易出現問題,從而導致電力系統無法穩定運行。比如進線開關跳閘線圈出現故障就容易導致進線開關在運行過程中,空投合上正常,但一旦帶上負荷就跳進線開關[2]。發電機磁系統出現問題而引起失磁,使得保護出現錯誤動作。還有晶體管的質量和性能較差也可能導致電力系統運行不協調。所以,繼電保護裝置的性能的高低決定了其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直接關系著電力系統故障出現的幾率。

2.2 運行故障

運行故障也是繼電保護常見的,也是危害性最大的故障。繼電保護裝置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由于沒能及時檢修或者維護,損害較大,使得裝置性能較低,容易出現設備失靈的狀況。比如二次回路故障,主要是由于主變壓器氣體繼電器安裝時,接線盒內導線預留過長,造成接線盒存在縫隙,在特定風向下雨時有雨水滲入,使界限端短路被擊穿而跳閘[3]。

2.3 隱形故障

隱形故障主要是指電力系統在正常運行情況下沒有出現對系統產生影響的故障,而當電力系統其它設備出現問題時會引發電力系統故障,一旦這種故障發生,不但不能使繼電保護發揮作用,還會導致整個電力系統出現問題甚至癱瘓。一般情況下,隱形故障是不容易被技術人員發現的。隱形故障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系統中整體電路出現問題,二是電容器或其它設備出現問題。這兩個故障都會導致繼電保護不能正常工作,使得整個電力系統出現異常。

3.電力繼電保護措施

3.1 加強設備維護,定期檢查、更新裝置元件

繼電保護裝置由于各種原因容易出現問題,是電力系統常見的故障之一。所以,應該加強對設備的維護,需要安排技術人員定期檢查,及時發現裝置問題和故障,并進一步維修或者更新設備元件。通過及時地檢修,清除系統障礙,加強對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狀態和性能的監測,及早地發現問題,做好提前預防的工作。

3.2 直觀法,對簡單的繼電保護故障處理

當無法用專業的電子設備進行檢修時,直觀法就成為最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在繼電保護故障時,直觀法的運用可有效地解決臨時出現的故障。比如,可通過觀察一些部件運行的狀態,判斷電力系統的實際運行狀況。還可以通過觀察繼電器的顏色或氣味,判斷元件是否出現故障,如果能夠觀察到繼電器發黃或元件有濃烈的味道便能迅速確認故障位置。技術人員根據多年的經驗,通過對設備的觀察能夠直接判斷出故障的發生,及時地解除故障,更換新元件。所以,直觀法能夠有效地解決簡單的故障,提高繼電保護故障處理的效率。

3.3 降低外界干擾的幅度

電力系統能夠產生高強度的電磁干擾,繼電保護裝置在這種環境下運行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當外界干擾超過其能承受的范圍時,繼電保護裝置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雷擊干擾、靜電放電干擾、接地故障造成的工頻干擾、輻射干擾等都會造成繼電保護裝置不能很好的工作。因此,降低外界干擾的幅度是保障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的手段之一。具體來說,可通過降低源于一次設備的干擾和完善直流控制回路等方法減少外界干擾的程度。

3.4 健全繼電保護管理制度

除了技術方面的保護措施外,繼電保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有效保障系統正常運行的手段之一。一方面,需要對繼電保護出現的故障、處理方法、繼電保護運行、定期維護和檢修進行實時跟蹤,了解繼電保護裝置的性能和運行狀況,并根據這些情況制定應對和防范措施,及時改造和升級電力系統。另一方面,建立懲罰和激勵制度,對于由于自身工作錯誤所造成的繼電保護故障進行懲罰,而對積極參與電力系統創新和改革工作的人員進行獎勵。通過加強對繼電保護故障的管理和監測,提高整個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3.5 實現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智能化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網絡化的社會,只有很好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相應領域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在電力系統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尤為重要?,F階段,智能化在電力系統中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但在繼電保護中還沒能快速運用起來。所以,將信息智能化引入繼電保護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其對于充分發揮繼電保護的自動性、智能性、系統性有著推動性的作用。

4.總結

我國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對繼電保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階段,繼電保護由于各種原因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故障可以通過一定的措施加以解決,比如加強設備維護與檢修、降低外界干擾,健全管理制度等等。但從長遠來看,只有將信息化智能化引入繼電保護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保障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劉言冬,丁宏濱.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的現狀與發展[J].化學工程與裝備,2009(02).

[2]席建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發展歷程和前景展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6).

[3]劉惠清.電力繼電保護現狀及發展的探究[J].電力建設,2011(06).

第8篇: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處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當中,基坑支護的主要作用就是為工程的主體結構在施工時保證其安全性,同時不會受到地下水所帶來的干擾,為相鄰建筑設施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它主要體現在幾方面的內容:(1)可以應用基坑支護的建設結構控制地下水,由于在施工當中所出現的降水會給相鄰的建筑造成一定的沉降,所以,在工程設計時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到支護結構主要功能。(2)在永久性結構當中可以應用基坑的支護結構成為其中一部分。(3)對相鄰建筑物以及部分地下設施起到保護的作用。(4)可以節省一部分的施工空間,如果在施工現場處不能進行放坡的開挖時,便可以應用支護結構。(5)可以降低基底的隆起,因為進行開挖卸荷時,對基坑周圍的土體引起隆起以及回彈變形的影響,如果嚴重時也會出現基底抗隆起的失效影響,所以,只有通過對支護結構合理的設計才能降低變形的可能性。

1、設計基坑支護的要點

(1)改變傳統的設計思想,目前 ,對于深

基坑支護的設計結構并沒有一個相對規定標準的計算方法,因此,對于數據的準確性都是不斷的研究和探索當中所得出的,根據現階段的計算方式所得出的結果仍與實際的受力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對于深基坑的支護設計必須要加以創新,設計改革,建立一個施工的動態監測,實時的反饋信息,同時這也是對于深基坑設計的一個重要研究因素。

(2)在當前 ,由于一般設計人員都是以極限的平衡原理來進行設計的,所以計算得出的結果是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如果通過這種方法應用到設計當中,只能達到比較膚淺的支護結構要求,仍達不到確保支護結構的必要剛度,因此,發生的一些工程事故多數都是因支護結構而產生的,由此可見,制定控制變形的方法時,必須要達到支護結構所產生的受力標準,以確保具有足夠的穩定性。

2、在基坑施工當中的主要技術

(1)應用拉錨式的支護技術 ,由于在拉錨支護技術組成當中,拉桿、擋土結構以及錨固體都是關鍵因素,所以在進行深基坑施工過程當中也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技術一般都是應用于基坑的附近沒有任何的拉桿和障礙物以及錨固體等,與此同時,也可以應用于基坑開挖到適中的深度當中使用。另外,在一些禁止設內支撐、規模較大以及變形小的基坑當中也可以應用。

(2)應用土釘式的支護技術 ,這種支護一般主要是包括密集的土釘群以及噴射混凝土的土面層等方面,所以,應用這種技術主要是抵制因墻后所引發的土壓力,從而確保支護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這種技術可以應用在建筑結構較輕、造價比較低并且柔性好的工程當中應用。

(3)應用懸臂式的支護技術 ,該技術的主要應用范圍在于不同種類沒有支撐的桿件以及錨桿當中,是依靠嵌入在基坑底部的巖土體進行維持建筑物的平衡,以確保地基可以有一定的水壓力以及主動土壓力的施工當中。因此,這種技術的應用一般都是在土質相對較好,并且基坑開挖的深度較小的工程當中。

(4)應用重力式的支護技術 ,這種結構的主要優點就在于它繼承了重力式擋土墻支護的一些特點。它的主要原理體現在它能夠結合設計結構自身的重力,從而確保支護結構可以在土壓力的作用下一直保持不變的穩定性。

3、對于支護施工的主要技術特點

(1)應用磚砌擋土墻進行施工其主要特點就是:①在施工工藝上面的過程就是要從平放線―試擺―立坡數桿―組砌―清理―安裝模板―澆筑混凝土―安裝壓梁模板,再到綁扎鋼筋以及澆筑混凝土等一系列的過程。②在質量的控制方面主要體現在,必須要確保施工材料達到規定標準,砂漿一定要飽滿,并且有著均勻的厚薄,在砌塊時應上下錯縫,并且進行內外搭砌,從而可以確保墻面達到垂直的要求。以結構水平和豎向灰縫的寬度必須達到10mm左右,但在8mm~12mm左右之間可以進行上下浮動,而砂漿的飽滿度絕對不可以低于80%,要達到施工設計當中要求標準,從而確保工程的質量。

(2)應用混凝土灌注樁式支護進行施工的主要特點是,在進行鉆孔前,必須要確保對施工現場進行清掃干凈,并且要挖設排水溝,把泥漿準備好,再進行試樁成孔,同時要設置準確的水準水以及軸線定位點,再做復核等方面的工作。首先在進行鉆孔的時候,必須要穩妥的安裝設備,并且要在放樁位置挖土進行埋設孔口護筒,這樣可以保護泥漿以及空口,在樁架準備就緒以后,便可以鉆孔了。另外,在進行鉆孔時,應不斷的向孔內注漿,而注入泥漿液必須要高于地下水,從而可以起到保護孔壁以及鉆頭、減少鉆進的阻力和降低鉆頭熱度的作用。

4 進行基坑支護時的注意事項

(1)應對圍護結構進行監測。在以灌注樁作為支擋的結構時,可以用變動測的方法對樁身進行離析、縮頸、夾泥以及斷裂等現象的程度以及這種缺陷的部位檢測。如果是以水泥攪拌樁或者是以旋噴樁作為支擋結構的時候,可應用輕便觸探法對樁身的均勻性以及強度進行檢測。如果在基坑開挖的初期,可以2至3天進行一次監測,并且要隨著開挖的時候進行,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調整監測的次數,也是作為監測深基坑作業的關鍵因素。

(2)如果在雨季進行施工作業時 ,必須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操作。在雨季作業時,由于基底土層會存在橡皮土,所以作為實際操作人員一般會鋪設一層碎石,再進行夯實處理,促使表面的土層會更加的緊實。另一方面,如果進行開挖基坑時就發生了流沙河,應采取緊急措施做好處理,以防止邊坡現塌方。

5 結語

總之,在深基坑支護的施工過程當中,必須要選擇合理的圍護結構,也應根據具體情況實施可行的設計方案,采取必要的控制質量措施,充分滿足基坑的技術要求,與此同時,也應嚴格按照施工設計進行操作,提高技術指導,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對施工的周邊環境加以保護,確?;又ёo施工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朱新勇 ,周石喜 .軟土基坑開挖與支護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08(4).

第9篇:基礎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基坑支護;若干問題;處理

1 引言

隨著我國高層、超高層建筑的大量出現,基礎埋置越來越深,同時地下空間開發規模越來越大,推動了基坑工程施工技術水平的發展?;又ёo是一項臨時性工程,建筑從業者常認為地下室完工,基坑支護的任務就宣告結束,往往不被人們重視,因而基坑事故頻頻發生。目前常用的基坑支護形式有: 重力式水泥土墻支護結構、排樁支護結構、土釘支護結構。通過對排樁基坑支護方法在基坑施工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進行探討,分析了形成原因,總結出了處理對策,旨在遇類似工程時為同行提供參考。

2 基坑支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基坑支護是建筑工程中經常遇到的一類工程結構?;又ёo是為了確保巖土開挖、地下結構施工的安全而設置對基坑形成保護的支擋結構,同時也起到止水作用。近年來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理論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在實際施工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2.1 重力式水泥土墻支護樁抽芯檢測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根據相關規范要求,在基坑土方開挖前,應對重力式水泥土墻的樁身強度進行鉆孔抽芯檢測,但由于水泥材料、土層原因,或者由于施工管理原因,實際工程中曾出現取芯式樣的抗壓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2.2基坑變形超出規范要求

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基坑支護結構發生變形、位移引起鄰近建筑物破壞的情況。特別是在地下水位比較高、土質比較差、惡劣氣象條件下,發生的機率更高。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有:①由于擋土結構局部荷載較大,造成支護結構局部變形,位移過大,引起鄰近建筑物過大變形或結構破壞。②基坑支護監測不到位。施工單位對基坑工程進行曲有效的支護監測,另外,施工單位由于自身的技術力量及設備儀器的限制,在基坑的支護過程中,很難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故基坑支護所起的作用也將被削弱,有時施工單位甚至為了工程進度的需要,忽視了周邊建筑物和基坑發生的較大變形,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也使得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存在著不可預知的安全隱患。

2.3 基坑支護結構滲水

2.3.1樁間滲水、流砂

在某工程中,鉆孔灌注樁與作為止水帷幕的樁間旋噴樁搭接時,可能出現樁與帷幕之間未完全搭接而出現樁間滲水、流砂,使基坑周圍土體下沉,導致相鄰建筑物、道路、地下管道不均勻沉降。

2.3.2 止水樁樁長未達到不透水層

在某工程基坑支護施工完成進行支護樁檢測時,發現個別作為止水帷幕的旋噴樁長度未達到地質報告的不透水層位置(設計圖紙要求樁底進入不透水層不少于1m),這可能導致基坑外的地下水通過此長度不夠的旋噴樁底部進入基坑內,從而使其失去止水效果。

2.3.3 水泥土攪拌樁隔滲帷幕漏水

在使用水泥攪拌樁作為支護結構時,由于水泥攪拌樁施工中搭接不夠等原因,導致樁與樁之間止水效果差而造成開挖過程中容易出現漏水。

3 處理措施

3.1 重力式水泥土墻支護樁檢測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的處理措施

支護樁取芯檢測水泥土強度時,一般支護結構的施工設備已退場,當其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而土方開挖又迫在眉睫,開挖的準備工作已安排就緒。可以及時與設計單位取得聯系,建議為了提高墻體的抗彎變形及截面承載能力,可隨著土方的開挖,在墻面增設錨桿,增設型鋼角撐或者內斜撐,因為水泥土墻的強度主要涉及土體的剛度及截面承載能力,該方法對工期影響小且效果好。

3.2 基坑變形應加強基坑支護監測,并及時補救

基坑支護結構變形觀測的內容包括:基坑邊坡的變形觀測、周圍建筑物及地下管線變形觀測等。

監測不只是施工單位和監測單位的責任,也不是單單在施工階段才實行監測和控制,是設計、勘察、施工、監理和監測各相關單位共同配合的系統工程。

基坑支護設計單位應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在設計文件中明確基坑的安全等級和各項預警值和監測方法,點位布置和監測頻率。

監測單位應當根據工程的實際特點,在盡量全面地了解勘察單位的反映地質、水文情況的文件后,編制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監測方案。

施工單位作為施工的責任主體,要求現場變形觀測的數據必須準確、可靠、及時,要求變形觀測人員嚴格按照預定設計方案精心測量、認真負責,保證觀測質量。除監督監測單位實施基坑監測外,施工單位也必須在每天早上上班時和下午下班前分別對基坑變形進行一次自測,自測數據繪制成基坑支護變形曲線圖上墻,在暴雨等惡劣天氣下,要增加自測次數。通過對監測數據的掌握并及時了解土方開挖及支護設計在實際應用中的情況,分析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時的了解基坑土體變形狀況以及土方開挖影響的沉降情況還有地下管線的變形情況等。對設計中存在的偏差,在下部施工中及時校正設計參數,對已施工的部位采取恰當的補救和控制措施。如果在實際測量中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分析主要原因,做出可靠的加固施工方案,及時采取措施以防止其惡化。

總結和應用已有的類似基坑工程案例和當地的處理經驗。目前,超過一定規模和深度的基坑工程設計圖紙和基坑施工方案強制采用專家論證,基坑監測也必須委托第三方進行,對保證基坑工程施工安全來說是有效和現實的方法??傊?,要加強基坑支護的監測工作,方可實時掌握基坑變形的情況,以便于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預防事故發生。

3.3 基坑支護滲水的處理措施

3.3.1樁間滲水、流砂的處理措施

在鉆孔灌樁與旋噴樁間出現滲水、流砂的情況時,處理措施有:在設計時,增加鉆孔樁和帷幕的搭接寬度;施工時嚴格控制樁和帷幕的定位和垂直度;高壓噴射注漿帷幕,施工時用較小的提升速度,較大的噴射壓力,增加水泥用量并及時進行帷幕堵漏,防止流砂使土體產生孔洞。

基坑開挖后,針對止水帷幕漏水的問題,在基坑周邊有相鄰建筑物一側,采取壓力注漿加強止水及加固,改變注漿的配合比,注漿壓力為0.8MPa。

3.3.2 止水樁樁長未達到不透水層的處理措施

當作為止水帷幕的旋噴樁長未達到不透水層時,可以在原樁中心位置鉆孔(孔徑大于旋噴樁鉆頭直徑),孔深穿透樁底部后,換旋噴樁機在鉆孔內按旋噴樁方法施工,進入不透水層1m以上,漿液自孔底起,進行高壓漿旋噴施工,使其底部未達不透水層的一截樁得以接長,滿足設計要求,達到止水效果。

3.3.3 水泥土攪拌樁隔滲帷幕漏水的處理措施

可先確定漏點范圍,然后采取雙液注漿化學堵漏法;先在坑內筑土圍堰蓄水,減少坑內外水頭差,減小滲流速度,之后在漏點范圍內布設直徑108mm鉆孔,鉆孔穿過所有可能出現滲漏通道的區域,再往孔中填充礫石,填堵滲漏裂縫,當坑內外水頭差小于2m時,開始化學注漿。若漏水量很大,應直接尋找漏洞,用土袋和C20混凝土填充漏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高清片 | 国产普通话一二三道 | 99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里 | 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软件 | 国产高清第一页 | 亚欧精品在线观看 | 92看片淫黄大片一级 | 日本成本人片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 久草在线中文 |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 | 成人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特级一级全黄毛片免费 |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 | 麻豆理论片 | 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毛片免费大全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生活片 | a网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本道久久综合88全国最大色 |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 三级毛片网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欧美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 | 国产一级aaa全黄毛片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 日韩欧美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日韩精品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小视频 | 欧美高清正版在线 | 一级特黄牲大片免费视频 |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