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血管外科手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血管外科手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血管外科手術

第1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由于心臟手術風險大,操作程序復雜,需要手術團隊(醫生組、麻醉組、機器組、護理組)密切配合、團結協作才能順利完成[3]。為了保證全程化連續性無縫隙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開展。筆者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組織手術團隊共同外出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手術室的護士參加病房及監護室的各種培訓,了解病房監護室的工作內容,流程及性質;病房及監護室護士到手術室參觀學習,了解手術步驟,手術配合及術中觀察要點;選擇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培訓團隊(醫生組、麻醉組、機器組、護理組),對各個專業進行培訓。現將本院手術部在心血管外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模式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心血管外科手術患者712例,其中男439例,女273例,年齡0~78歲,平均(38.34±6.21)歲。

1.2 術前準備

1.2.1 手術室護士準備 術前1 d根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對疾病的掌握情況,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等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宣教計劃。采取向患者發放心臟外科知識宣傳手冊,利用圖片、視頻等工具,講解心臟疾病的高危因素,發生原因,形成機制,常見癥狀以及危害,提高患者對心臟疾病的認識,了解預防心臟疾病發生的重要性,并提高術后對心臟疾病的警惕。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解,并且進行相應的心理指導,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相關不良反應進行教育,從而使患者以較為良好的狀態進行手術治療[4]。手術當日巡回護士在術前應備好術中所需一切物品,將患者安置于合適的,注意保暖,開放靜脈通路,協助麻醉醫生誘導插管及做好頸內靜脈穿刺、橈動脈穿刺等操作。給患者做留置導尿,放置直腸和鼻咽溫度探頭,安置患者于手術,充分暴露術野,同時要注意手術患者易受壓部位皮膚的保護,均應加襯墊。

1.2.2 病房護士準備 術前備皮,準備患者用物(手術衣、病歷、影像學資料、術中用藥)。

1.2.3 麻醉醫生準備 做好術前談話,簽好麻醉協議書,按照手術物品準備清單,認真備齊術中所需物品。

1.2.4 手術醫生準備 完善各種檢查項目,手術所需特殊物品,標注于手術通知單,做好術前標示,如有特殊情況,提前于手術部護士長聯系。

1.2.5 體外循環醫生準備 根據手術醫生習慣、特殊要求及患者情況備齊手術所需物品。

1.2.6 確保患者安全從病房至手術間 心外科巡回護士不參加晨會,確保手術患者接到手術室后可以直接進入手術間,確保患者安全。危重患者,有主管醫生提前通知麻醉師及手術室,以便提前做好準備,由病房護士或者監護室護士及主管醫生將患者安全送至手術室。

1.2.7 細心的護理配合,提高團隊的服務意識 手術室護士應提前對其所準備配合的術式及主刀醫師的手術習慣作一個詳細明確的了解,在術前做到心中有數,在手術過程中積極主動配合。強化業務培訓,提高技術水平[5]。只有團隊配合默契,醫生心理放松、愉快,手術才能順利完成[6]。提供無縫護理,要為患者提供安全、科學、優質的全程化手術室護理服務。僅僅靠護士把工作做好還不夠,需要多部門的團結協作,讓優質護理貫穿整個手術過程[7]。

1.3 全程化連續性無縫隙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術中護理要點

1.3.1 褥瘡的護理 心臟直視手術是一項艱巨而細膩的工作,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較長。手術過程中需進行體溫的升降控制,使患者全身抵抗力受到明顯影響,因此極易產生褥瘡[8-9]。制定壓瘡風險評估表,對于高危手術患者采取防護措施。(1)防護措施:平臥位時,骶尾部、足跟是人體承受壓力較大的部位,用彈性較好的墊襯墊。在擺放及其他護理操作時動作應輕柔,移動時,避免因拖拉等動作引起皮膚表皮擦傷。如果皮膚組織耐受性下降,使用褥瘡貼或貼上透明水凝膠敷材保護受壓部位的皮膚。(2)持續護理:做好與監護室護士的認真交接,繼續采取防褥瘡措施,對于臀部有壓紅的密切觀察其變化,并采取有效措施。

1.3.2 體溫護理:近年來,心臟直視手術圍術期體溫的監測和調控越來越受到重視。低溫可引起寒戰、心肌缺血、低氧血癥、使麻醉藥效能延長、切口感染、延遲恢復等。體溫監測有助于盡早發現低溫,盡快對癥處理,避免引起不良后果。(1)防護措施:在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期,應采取綜合性體溫保護技術(現代化層流凈化百級手術室環境溫控可調設備、變溫毯、熱氣加溫儀、輸液輸血加溫儀、輸入的液體和使用的沖洗液均經過設定溫度為37度的恒溫箱恒溫),努力維持患者體溫[10-11]。特別在CPB停止至手術結束這段時期,避免因各種因素引起患者低溫而造成不良影響,以保證手術結束時,患者的體溫在正常范圍內。(2)持續護理:繼續采取保溫措施,及時觀察患者體溫變化,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與監護室護士的認真交接。

1.3.3 出血的護理 體外循環可造成血小板聚集、黏附、變性并激活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消耗,同時激活纖溶系統,引起凝血機制紊亂,以及手術后早起魚精蛋白中和肝素不足,都易引起出血[12]。(1)防護措施:查ACT及時中和肝素,防止出血;術中使用血液回收機,減少血液的浪費;準備嬰幼兒及成人開胸止血箱在緊急情況下可在監護室進行搶救,事先備齊用物贏得搶救時機。(2)持續護理:觀察生命體征判斷有無低血容量;觀察引流管的顏色及性質及時擠壓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心包填塞。

1.3.4 血鉀的護理 CPB過程中由于血液的稀釋,低溫等往往會導致鉀濃度降低;術后血糖應激性升高時,尿量急劇增加,血鉀濃度也相應降低。應用胰島素后,細胞外鉀離子轉入細胞內,血鉀濃度降得更低,易誘發心律失常。術中及術后均應密切觀察血鉀變化。

1.3.5 血糖的護理 CPB周期間,由于血液的稀釋、麻醉、降溫和復溫 過程以及大劑量肝素和皮質激素的應用,共同導致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內源性葡萄糖生成增多導致高血糖。

1.3.6 管道的護理 正確標明,妥善固定各種管道。

1.3.7 患者隱私的護理 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必須暴露隱私部位的操作時,應主動給予遮擋或保護,應從時間和程度上盡量減少患者的暴露;特別是部分患者在異性面前過多的暴露肌膚會自覺有損自尊和形象。患者進入手術室和送回病室轉運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1.3.8 患者安全轉運的護理 確保患者從手術室轉至ICU,事先準備并檢查好呼吸機、微量泵、監護儀,并確保其正常使用。提前通知ICU做好一切準備,轉運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1.4 術后交接 完善交接制度,確保患者安全建立手術室與病房。ICU患者交接制度和流程,確保手術患者交接安全。

1.4.1 術后交接內容 交清麻醉情況及注意事項;交清患者手術情況、部位、病情等;交清各種引流管的名稱、放置部位;液體的名稱、濃度、液量、開始輸入的時間,必須有輸液條。

1.4.2 術后監護內容 心電監護、呼吸機、頸內靜脈、氣管插管、橈動脈、引流管、尿管。

1.4.3 術后隨訪 術后第2天前往病區進行回訪,讓患者更感重視和溫暖。先查看患者術后的病歷資料,了解病情,詢問術后恢復情況,例如切口情況、大小便、飲食、術后是否有發熱癥狀等。觀察固定處皮膚有無壓傷、是否有引起神經循環障礙,就患者不適的現狀給予解釋、安慰及恰當處理。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術后注意事項,詢問患者對圍術期護理的滿意度及意見,做好患者滿意度調查。

2 結果

使患者在每個環節都能感受到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患者滿意度由原來的95%增長為98%。同時也增強了護士的主動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護士的自身能力,減少了差錯事故的發生。

3 討論

手術室通過開展全程化連續性無縫隙優質護理服模式,增強了手術室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形成了主動為患者和手術醫生服務的理念,使患者在順利接受手術時心靈亦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優質護理服務不僅化解了醫護、護患之間的矛盾,還增強了醫務人員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進一步提高了護理質量。建立全程化連續性無縫隙優質護理服模式,是手術室改進護理模式,拓寬服務范圍的需求,也是手術室優質護理的內容,應該得到廣泛的應用和開展。

參考文獻

[1]梁麗珠.優質護理服務在基層醫院手術室中的開展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1):76-77.

[2]于水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1):66-68.

[3]黃孝邁.現代胸外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80.

[4]何諫齊,張志慧,曾秀儀,等.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建立[J].廣州醫藥,2011,42(6):73-74.

[5]李福宣,白曉霞,敬潔,等.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7):135-137.

[6]曾成.舒適護理干預對機械通氣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山東醫藥,2008,48(45):116-117.

[7]顏仲敏.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科手術室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330-331.

[8]李佳春,李功宋.體外循環灌注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25.

第2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摘要】 高血壓腦出血常見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大多起病急,發展快,病情重,常合并重要器官病變,有較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目前采用何種方法治療尚有爭議,在此背景下,本文理論聯系實際,對高血壓腦出血的腦外科手術治療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腦外科手術;高血壓腦出血;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3月到2011年2月我院高血壓腦出血病例100名,在本組100例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83歲,平均62歲。術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3分~5分21例,6分~8分70例,9分~12分9例。根據頭顱CT檢查及Kitamura(1980)分型:殼核型27例,殼核-內囊型51例,殼核進展型16例,腦室型6例。根據多田公式計算血腫量:100 mL 5例。一側瞳孔散大44例,兩側瞳孔散大18例。

1.2 手術時機及方法:本組病例均在發病后6 h~12 h內行手術治療,視病情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或基礎麻醉加局部麻醉。根據頭顱CT定位血腫在顱表的位置,盡量避開重要功能區和重要血管,取頭皮直切口長4 cm~6 cm,以乳突牽開器撐開切口,鉆孔后擴大形成直徑約3 cm的小骨窗,十字型切開硬腦膜,電凝皮質用腦穿針抽得血腫后在冷光源照明直視下用窄腦壓板小心分開皮質直達血腫腔,低負壓吸引,盡量清除血腫,但血腫周壁小血凝塊不強求徹底清除,用雙極電凝止血后血腫腔內放置多孔硅膠引流管1條。術后24 h內復查頭顱CT,如果血腫殘留量或再出血量>20 mL,用尿激酶1×104U~2×104U加生理鹽水,注入血腫腔內,引流管夾閉2 h~4 h后開放。可根據引流量的多少,復查頭顱CT的情況及患者具體臨床表現盡早拔除引流管,一般不超過4 d。鉆孔血腫引流術,在患者頭部測量相應鉆孔部位后,用顱錐鉆鉆孔放入硅膠引流管至血腫中心部位,輕吸后用尿激酶注入夾管2 h后開放,每日2次,及時復查頭顱CT了解血腫情況,腦室出血患者直接放入腦室引流。引流時間可以延長至1周,但要注意無菌操作并每24 h更換引流袋。

2 結果

術后復查頭顱CT,血腫清除>90%51例,殘留血腫量>20mL13例。二次出血5例(術后口服阿司匹林者二次出血較多),3 d內意識明顯好轉51例,占51%,死亡18例,其中8例死于腦疝晚期,3例死于嚴重肺部感染,2例死于腎衰竭,5例死于再出血,2例死于肺栓塞。術后隨訪3個月~6個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級評定:Ⅰ級15例,Ⅱ級21例,Ⅲ級53例,Ⅳ11例。

3 討論

多數認可盡早清除血腫,解除腦受壓是減少致死、致殘率的較好方法。而外科手術治療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腫,打破或解除缺血缺氧惡性循環,降低顱內壓,阻止腦疝發生和發展,改善腦血液循環,使受壓的腦組織及早恢復[1]。手術時機至今無統一認識,有學者主張選擇在腦出血后6 h~24h內進行,理由是高血壓腦出血在6h內破裂血管閉塞不全,易引起再出血,而24 h后出現腦水腫[2]。而亦有學者主張超早期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因為臨床研究證明,高血壓腦出血一般在出血后30 min左右形成血腫,62%患者出血后2h后不再出血,而且實驗病理學研究發現血腫周圍的腦組織在出血發生6 h開始出血壞死,血腫內凝血酶釋放,引起周圍腦水腫,因此發病6 h內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一旦明確有手術禁忌癥即行超早期手術清除血腫,就可以迅速解除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的壓迫,使被擠壓移位的部分腦組織得以復位,從而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環,極大限度地減輕繼發性損害,有效地保護了神經功能,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殘率,并提高生存質量。并且在腦水腫高峰前期手術還能減少手術難度,便于操作。

本組1 0 0例均在發病后6 h~ 1 2 h內手術,存活率為87.25%,大部分患者手術后清醒快,并發癥發生率低,功能恢復程度亦高于保守治療的患者[3]。因此,認為高血壓腦出血存在手術指征的患者一旦確診立即手術,不要受限于發病時間長短。清除術:有成形骨瓣開顱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要求方法簡單、微創,能充分清除血腫,并能徹底止血。本組病例全部選擇了小骨窗開顱清除術,此種方法既符合微創的特點如手術切口小、創傷微小,又能在直視下清除血腫,充分減壓,發現出血點及止血,而且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

本組腦出血的病例手術入路主要有經側裂入路、經顳下回入路兩種。手術治療僅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一個環節,術后還要預防再次出血,而控制舒張壓在11.99 kPa以下是預防再次出血的重要途徑。另外還要積極控制高熱、糖尿病,保護心臟、腎臟功能,防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積極營養支持,注意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等,這樣才能提高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錚立,蔡學見,胡開樹,王玉海;高血壓腦出血術后的再出血[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0年01期

[2 ] 江野峰,梁慶新,何錦,鐘樹奇;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凝血、纖溶機能異常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04年02期

第3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普外科手術;麻醉

【中圖分類號】R97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117-01

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大部分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時常會出現心臟不良事件以及圍手術期并發癥,很容易出現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1]。合理的選擇麻醉手術對于降低心血管患者非心臟手術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都是臨床上常用的麻醉性鎮痛藥,二者都是新型阿片受體激動劑,瑞芬太尼作用時間短,對血液動力學通常影響較小,舒芬太尼常用于長時間大手術的麻醉[2]。本研究回顧性總結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間收治的20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上述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進行手術麻醉,總結兩種手術麻醉方法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間收治的200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112例,女88例,患者年齡為55至76歲,平均年齡為64.8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以及臨床癥狀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3] 觀察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進行手術麻醉,對照組使用瑞芬太尼進行手術麻醉。舒芬太尼通過靜脈給藥起效快,每小時總用藥量不能超過1ug/kg,藥物達峰時為20min,使用后藥物能夠在機體各組織廣泛分布。瑞芬太尼采用靜脈給藥,可以采用目標靶控或者微量泵進行給藥,采用滅菌注射用水以及葡萄糖或者氯化鈉注射液稀釋至一定的濃度后給藥。兩組患者其他藥物用量相等,其他處理相同。

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病人手術后清醒時間以及氣管拔管時間,氣管拔管標準如下:患者恢復吞咽發射;患者蘇醒且能夠進行指令動作;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功能且功能正常;患者握手有力。患者手術后鎮痛效果評價依據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定,評定標準如下:0分,完全無痛;1至4分,感覺輕度疼痛;5至7分,感覺重度疼痛;8至10分,疼痛劇烈,無法忍受。

2 結果

2.1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比較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手術麻醉效果總有效率均在90.00%以上,兩組麻醉效果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手術指標以及鎮痛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后清醒時間、氣管拔管時間以及鎮痛評分比較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舒芬太尼組患者手術后清醒時間明顯長于瑞芬太尼組,兩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衍生物,臨床使用的為其枸櫞酸鹽,是阿片受體激動劑,該藥親脂性強,容易通過血腦屏障,血漿蛋白結合率高于芬太尼,分布容積小。舒芬太尼與阿片受體親和力強,鎮痛強度大,作用時間長。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時常會出現心臟不良事件以及圍手術期并發癥,很容易出現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合理的選擇麻醉手術對于降低心血管患者非心臟手術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都是臨床上常用的麻醉性鎮痛藥,二者都是新型阿片受體激動劑,瑞芬太尼作用時間短,對血液動力學通常影響較小,舒芬太尼常用于長時間大手術的麻醉。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手術麻醉效果總有效率均在90.00%以上,兩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舒芬太尼組術后清醒時間長于瑞芬太尼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高秀紅,張志輝,毛瑞芬,等.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對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誘導期血液動力學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0,30(11):149-150.

第4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關鍵詞】 栓塞 ; 顯微外科 ; 腦動靜脈畸形

作者單位:130011 吉林大學第四醫院(王劍偉 劉長江 張弘);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羅祺)

腦動靜脈畸形(AVM)是一種先天性腦血管發育異常的疾病,可存在于中樞系統的任何部位,但以大腦半球為主。病變部位腦動脈、靜脈直接相同而造成腦血液動力學的紊亂,常引起局部腦組織的盜血、癲癇、頑固性頭痛及局部性神經功能障礙、腦出血等癥狀,其預后欠佳,死亡率及致殘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和生存。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應用,在提高切除率的同時手術并發癥不斷減少。我科近2年來采用血管內栓塞聯合顯微外科手術治療位于功能區的大型腦動靜脈畸形(AVM)8例病例獲得全切,術中出血量均明顯偏低,無神經功能缺失加重,無死亡率。筆者對8例AVM 資料進行了總結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5 年5 月至2007 年4 月, 筆者采用血管內介入治療AVM 8 例。其中男6 例,女2例;年齡11~54歲,平均39.5歲。患者首先經全腦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明確診斷,4 例患者首發癥狀表現為腦出血,2例首發癲癇。血管畸形團均位于幕上。根據Spetzler-Martin 分級, Ⅲ級3 例, Ⅳ級5 例。

1.2 治療方法 治療在局麻或全麻下進行,用Sedinger 法經皮穿刺右股動脈,先行DSA檢查, 將6F薄壁導引導管經動脈鞘穿入至頸內動脈距顱底2~3 cm 或椎動脈頸2 椎體以下,后端連接Y型帶閥接頭及加壓輸液袋,經Y閥持續滴注肝素鹽水。選擇恰當的微導管導入畸形血管團內。反復超選擇造影檢查證實畸形供血動脈,而無供應正常腦組織分支后,根據畸形血管團的血流速度,決定是否選擇α-氰基丙烯酸酯(NBCA)的濃度,或是手術絲線或游離彈簧圈。對于大型AVM不強求1次性完全栓塞,可分二次甚至更多次進行。以能達到畸形血管團體積的45%~70%即可,同時避免或預防NPPB的發生,分次栓塞每次間隔約1周左右。當畸形血管團內血栓形成、體積明顯減小后,在全麻下進行開顱手術治療,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切除病灶內畸形血管團。8例患者(6 例用NBCA栓塞,1例用游離彈簧圈,1例用NBCA及游離彈簧圈栓塞)栓塞畸形血管團后, 見畸形血管團明顯減小,均順利行手術切處病灶。

2 結果

血管內介入治療使畸形血管團縮小30%~80%,平均63%。8例患者部分栓塞畸形血管團后,均順利行手術切處病灶,病理回報均為:腦動靜脈畸形。8 例中,治愈或接近治愈,生活、工作完全正常者3例;癥狀明顯改善者3例,原癥狀無改善者2 例;無加重及死亡病例。

3 討論

腦AVM是腦血管發育障礙引起腦局部血管數量和結構異常并對正常血流量產生影響的先天性疾病[1] 。腦血管畸形發病率為0. 02%~0. 05%[2,3]。本病男性發病率略高,腦AVM在老年患者少見而多在40歲前發病。出血是AVM 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其中顱內出血是AVM 的最嚴重后果,死亡率為29%,致殘率為20%~30%。未破裂的AVM 每年出血率為2%~4%。有研究結果顯示,非出血性的AVM 患者每年發生顱內出血的危險率為2%~3%,血管破裂出血的AVM 患者(未治療) ,每年的復發性出血率為17.8%,第1年的復發率為32.9%,隨后降低到每年11.3%[4]。本組病例中,顱內出血占48%。癲癇發作約為30%。外科手術切除病灶內畸形血管是治療腦動靜脈畸形的經典、有效的方法,它能徹底消除畸形血管團、致癇病灶而明顯改善癥狀。但對于大型的和功能區的腦AVM,則存在著術中大出血、全切困難及造成神經功能缺失的危險,有導致術中、術后發生正常灌注壓突破的可能。如不能徹底切除病灶,則殘留病灶復發、出血的概率較高。隨著導管技術的不斷成熟,造影劑、栓塞材料的不斷改進,以及DSA等先進設備的應用,使血管內介入治療有了很大發展,成為治療腦AVM的重要方法。血管內栓塞治療有創傷小,可多次重復的特點,其缺點是治愈率低(5%~10%) ,常需要與手術或放療配合使用。一般認為,AVM消失或栓塞范圍在95%以上為治愈,50%~70%以上可防止致死性腦出血,40%以上可明顯減少手術的并發癥。

NBCA 是目前最常用的栓塞材料,它在血管中聚合呈海綿狀,柔韌性好,同時NBCA 的血管再通率低,是比較理想永久性栓塞材料 。使用濃度為20%~25%的NBCA ,有利于栓塞劑在畸形血管團內充分彌散,栓塞時緩慢注射,仔細觀察NBCA的彌散情況,當其停留在畸形血管團內不再前進、并返流到導管頭端時應停止注射,回抽注射器同時迅速拔出導管。由于返流的NBCA 有可能形成聚合物粘在微導管頭端,導致拔管困難,或拔管時脫落可導致誤栓,因此過分返流可能危險。注射NBCA時可能會碰到NBCA 流到引流靜脈的情況,這時可減慢或停止注射幾秒鐘,然后繼續注射,直至畸形血管團和供血動脈全部閉塞為止。但NBCA 也存在缺點 : NBCA和碘苯酯所需調配比例及其流動控制困難;彌散時間短且不充分,易粘管,栓塞不可逆。最近出現新型的栓塞材料,ONYX(2-甲基亞砜)膠是一種不粘膠,其特點是不粘管,注射時間可長達30 min 以上,使緩慢注射充分彌散成為可能,有很好的應用前途。本組病例6 例用NBCA栓塞,1例用游離彈簧圈,1例用NBCA及游離彈簧圈栓塞,血管內介入治療使畸形血管團縮小30%~80%,平均63%。8 例患者栓塞后均成功接受了開顱手術,病灶全切,病理報告均為腦動靜脈畸形。血管內栓塞聯合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大型腦AVM的效果滿意,術前栓塞使腦AVM的主要供血動脈被閉塞,側支循環未建立,病灶血流量明顯地減少,術中出血亦明顯減少;術前栓塞使病灶周圍盜血區恢復血供,恢復擴張小動脈的調節功能,防止術中、術后NPPB產生;術中可見病灶呈暗灰色,體積明顯縮小,質地變硬,張力下降,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病灶分離順利,對周圍腦組織的副損傷小;術前選擇性栓塞AVM深部高血流的供血動脈和術中較難以控制的深部動脈,可使一部分傳統上難以手術的病例能夠進行手術,同時手術及麻醉時間明顯減少,減輕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

血管內栓塞治療腦AVM最常見的并發癥有出血、血管痙攣、誤栓、腦腫脹等,發生率為14%,死亡率為1%[2] 。本組8 例中2 例在引導微導管時發現AVM 供血動脈痙攣,使導管不能到達栓塞部位,經微導管注射罌粟堿后好轉,患者無神經系統癥狀,其他治療未出現并發癥,無死亡病例。腦AVM 的血管內栓塞治療創傷小、可重復,操作方便,顯微外科治療則療效確切,隨著栓塞材料和導管的不斷改進, 顯微外科減少的不斷提高和完善,二者的結合使其在腦AVM的方法中所占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治療腦AVM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 王忠誠. 神經外科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632-646.

[2] Connors JJ, Wojak JC.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Strategies and Practical Techniques . Philadelphia : 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 ,1999:227-275.

第5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摘要】

目的 總結自體心包在心臟外科手術中應用的經驗。方法 在116例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心臟手術中,應用自體心包作為修復材料。結果 術后早期死亡4例,手術死亡率3.45%。房間隔缺損修復術后發生殘余分流3例。隨訪101例,無術后溶血、栓塞、感染性心內膜炎、補片鈣化和心包片瘤樣膨出等并發癥。結論 自體心包是心臟外科手術中優良的修復材料。

【關鍵詞】 心包;移植,自體;心臟外科手術

199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在116例先天性心臟病及風濕性心臟病手術中,應用自體心包作修復材料,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其應用方法、范圍和優越性進行總結報道。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6例,其中男78例,女38例,年齡2~61歲。所有病例術前均經心臟彩色多普勒及心臟X線確診。部分病例術前經心導管造影檢查確診。37例合并中重度肺動脈高壓。

1.2 應用病種及手術方法 見表1。

表1 自體心包應用病種和手術方法(略)

2 結果

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后發生殘余分流3例,經過二次手術治愈。室間隔缺損修補術后發生輕度殘余分流4例。所有患者術后無感染性心內膜炎,溶血及栓塞等并發癥。術后早期死亡4例,手術死亡率為3.45%,與移植心包片無關。隨訪101例,隨訪率為87.06%。隨訪時間3個月~10年,隨訪患者均行心臟彩色多普勒、心臟X線片檢查,結果均未見心內心包補片有贅生物、穿孔、鈣化和瘤樣膨出等并發癥。

3 討論

3.1 心臟外科手術中所用的修補材料 先天性心臟病有巨大組織缺損的患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共同心室的修補,右室流出道阻塞的重建,或后天性心臟病及大血管病變的手術修復,均需要合適的補片進行修補,才能徹底糾正畸形。心臟手術中常用的修補材料有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生物材料中的自體心包,不僅廣泛用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成形,還用于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的矯治術,均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1~3]。

3.2 自體心包的應用方法及適應證 自1957年首次應用自體心包對右心室流出道狹窄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拓寬獲得成功以來,自體心包在心臟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日趨廣泛。我院自1997年1月開始采用自體心包應用于各類先天性心臟病及部分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手術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其采集和應用方法是:正中劈開胸骨后先游離心包外結締組織,沿正中偏右側縱形切開心包,左側心包留作備用,在心內探查明確使用的情況下,裁剪與缺損形狀相似,直徑稍大的心包片平展于生理鹽水濕紗布上,并以兩塊玻璃片前后加壓定形。修補室間隔缺損時,以6×14帶墊片滌綸線先在缺損后下角作褥式縫上,然后將自體心包片光滑面正對左心室縫于褥式縫線上,結扎后全周連續縫合或間斷縫合。修補房間隔缺損時,心包片光滑面正對左心房,以3-0滑線全周連續縫合。本組法樂四聯癥患者全部采用自體心包片行右心室流出道拓寬成形,裁剪相應長度和寬度的自體心包片,光滑面正對右心室或肺動脈腔,用3-0滑線連續縫合,其中21例因肺動脈發育不良而行跨瓣補片。在1例主動脈瓣置換術中,因主動脈瓣環狹窄,將常規主動脈斜切口延長至左冠瓣和無冠瓣交界處切開瓣環,裁剪一片前端為三角形的自體心包片,光滑面正對左心室和主動脈腔。用3-0滑線連續縫合。擴大主動脈瓣環,并成功地植入相應型號的人工機械瓣。對其他心內畸形的修復,亦采用3-0滑線連續縫合。心包片光滑面正對高壓心血管腔。

3.3 心臟手術中應用自體心包的優越性 國內外均有學者[1~4]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進行補片組織細胞學檢查證明自體心包既無組織排斥性而且具有很強的抗感染能力。本組有3例房間隔缺損心包術后殘余分流均經二次手術治愈。術中探查表明:導致殘余分流的主要原因為縫線斷裂,而非心包組織發生排斥、感染或撕裂所致。劉志紅[1]報道在8例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外科手術治療中,應用自體心包片修補心內畸形全部治愈,術后無一例發生感染。David[2]報道在主動脈根部膿腫和感染性心內膜炎導致的二尖瓣瓣周和室間隔膿腫的外科治療中采用自體心包片重建左心室流出道、主動脈根部、室間隔左心室后壁和二尖瓣環周圍,獲得成功,術后隨訪無感染發生和心包片瘤樣膨出。

3.4 自體心包補片在本研究中顯示的優勢 有學者報道[1]認為在心臟外科手術中應用人工合成材料,尤其是巨大房間隔缺損和室間隔缺損補片,可引起溶血和血紅蛋白尿,嚴重者需行二次手術。以自體心包片替代人工合成材料,因自體心包為自身組織,表面光滑,組織相容性好,有很少發生溶血和栓塞的特點,在臨床上應用日趨廣泛。本組應用自體心包片作為修復材料進行心血管外科手術治療應用范圍見表1,術后早期死亡4例,手術死亡率為3.45%。死亡原因均與原發病有關,與移植心包片無關。通過臨床實踐,我們體會到在心臟外科手術中應用自體心包作修復材料具有以下優點:①取材方便,經濟實惠;②可塑性好,便于縫合;③組織相容性好,不引起溶血和栓塞等并發癥;④抗感染性強;⑤有可能保持組織細胞成活,并隨著生理需要的增加而繼續生長[1,3,5]。因此在基層醫院開展心臟外科手術,尤其是在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矯治中自體心包片的應用優于其它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5~8],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志紅,沈宗林,姬尚義.新鮮自體心包在心臟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2,9(2):133-134.

[2] David TE, Komeda M, Borfman PR. Surgical treatment of aortic root abscess [J]. Cirulation, 1989,80(3 pt l):1269-1274.

[3] Togo T, Iguchi A, Yaginuma 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materials used of intra-atrial batfle for the Mustaed operation [J]. Nippon Kyobu Geka Gakkai Zasski,1989,37(9):1937-1944.

[4] 李凡東,張廣福,姜冠華,等.完全性肺靜脈異位連接的外科治療[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2,9(2):135-136.

[5] 鄭景浩,徐志偉,蘇肇伉,等.小兒肺動脈閉鎖伴室間隔缺損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5,21(5):257-259.

[6] 何德沛,楊慶軍,申林,等.手術治療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335例[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3,10(2):145-146.

第6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7-4848

國內刊號:51-1492/R

郵發代號:62-12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雙月刊)創刊于1994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辦的全國胸部及心臟血管外科專業學術期刊。主要報道我國該領域具有導向性的臨床和基礎科研成果、臨床診治經驗、手術技術改進、學術爭鳴以及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的專家評論;追蹤該領域國內外的前沿學科與動態,形成了臨床與基礎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特色。主要欄目有:述評、專家論壇、臨床研究論著、基礎研究論著、綜述、臨床經驗、技術與方法、手術技巧、短篇論著 、講座、短篇報道、病例報告(討論)、國內外學術動態等。

第7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血管內介入療法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 方便選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45例顱內動脈瘤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72)和對照組(n=73)。對照組患者采用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血管內介入療法治療。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相關指標、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95.34±20.53)mL,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為(89.43±16.77)min、住院時間為(14.08±3.64)d,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血管內介入療法;顯微神經外科手術;顱內動脈瘤

[中圖分類號] R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3(a)-0091-0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Micro-neurosurgery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YU Xu-dong, LI Lei, DING Jian-jun, WANG Shao-guang, WANG Ke-hui, XU Qing-jin, FU Ji-d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Longkou People’s Hospital, Longkou, Shandong Province, 265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and micro-neurosurgery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14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cro-neurosurger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various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operation time, length of stay and treatment good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95.34±20.53)mL,(89.43±16.77)min,(14.08±3.64)d, 60.27%,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icro-neurosurgery; Intracranial aneurysm

顱內動脈瘤多指顱內動脈血管壁上的異常膨出,是引發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原因[1]。因此,臨床常將顱內動脈瘤稱為“不定時炸彈”,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類型。目前,臨床治療顱內動脈瘤多采用血管內介入療法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對此,該研究對該院收治的145例顱內動脈瘤患者分別行血管內介入療法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分析探討2種術式治療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145例顱內動脈瘤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72)和對照組(n=73)。觀察組患者中男40例,女32例。年g57~82歲,平均年齡(66.24±5.37)歲。動脈瘤位置:前交通動脈瘤26例、前后交通動脈瘤25例、大腦中動脈瘤21例。動脈瘤等級:Ⅰ級33例,Ⅱ級20例,Ⅲ級1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9例,女34例。年齡53~86歲,平均年齡(67.98±6.01)歲。動脈瘤位置:前交通動脈瘤25例、前后交通動脈瘤25例、大腦中動脈瘤23例。動脈瘤等級:Ⅰ級32例,Ⅱ級21例,Ⅲ級2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對實驗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本實驗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患者多方面診斷均確證為顱內動脈瘤[2];④患者未合并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疾病[3]。排除標準:①患者無絕對手術指證;②患者凝血功能異常,血小板小于50×109/L;③患者脫落;④患者合并腦部惡性腫瘤等疾病。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癲癇、鎮痛、導泄藥物、營養支持等治療。

對照組:患者行血管內介入療法。具體方法為患者術前靜脈滴注尼莫地平(國藥準字:H44025019)20 mg,預防術中血管痙攣。之后全麻,行氣管插管和肝素化抗凝。然后持續使用0.9%的生理鹽水沖洗導管,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側股動脈,確定患者動脈瘤的形態及大小。選擇合適規格的脫鉑金彈簧圈進行纏繞,反復血管造影。確定患者的栓塞止血滿意后,將導管水解撤除,留置導管鞘,完成操作。手術6 h后,拔出導管鞘,對切口進行壓迫止血和加壓包扎。

觀察組:患者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具體方法為患者行氣管插管和靜脈復合麻醉,然后術者在顯微鏡下從 Yasargil 翼點進入患者腦腔,沿外側裂靜脈將蛛網膜剪開,分離頸動脈池、外側裂池和鞍上池,慢慢釋放腦脊液,降低顱內壓。之后充分顯露病變的動脈,采用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同時關注止血效果。確定夾閉適當后,用含罌粟堿的棉片覆蓋被分離的動脈瘤,關閉顱腔,進行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期間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情況。

1.4治療效果

參考格拉斯哥預后評分[4]良好:患者基本能正常生活。輕度殘疾:患者有輕度缺陷,可正常生活。重度殘疾:患者有重度缺陷,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植物生存:患者GOS評分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良好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壁的異常突出的部分,患者常表現為腦血管痙攣、動眼神經麻痹及自發性腦出血等局部性癥狀。而瘤體一旦破裂,患者患處血管立刻大量出血,患者幾分鐘之內陷入昏迷,嚴重者甚至會因腦干受損而迅速死亡。因此,顱內動脈瘤也被稱為大腦的“不定時炸彈”。目前,為避免患者治療過程中發生大出血,臨床針對顱內動脈瘤多采用手術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血管內介入療法是目前應用最廣的顱內動脈瘤治療術式之一,其治療原理為利用彈簧圈本身及其促進形成的血栓閉塞動脈瘤。具有創傷小、成功率高、安全性高、恢復快等優點。但臨床研究[5]顯示,血栓的形成易導致血管內栓塞復發。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的治療原理為在微創環境下為患者開顱,保護神經系統,夾閉動脈瘤。該方法能較為徹底的清除患者腦內血腫,且若患者在手術期間出現動脈瘤破裂,術者可立即進行急救治療。在該文實驗中,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95.34±20.53)mL,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為(89.43±16.77)min、住院時間為(14.08±3.64)d,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血管內介入療法治療顱內動脈瘤對患者損傷較小,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效果更佳。因此,臨床治療顱內動脈瘤需根據患者的實際生理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胡稻,譚興萍,游濤,等.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和血管內介入療法治療顱內動脈瘤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4,21(27):32-33.

[2] 何科君,齊鐵偉,郭少雷,等.顱內微小動脈瘤的治療[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4,19(6):255-257.

[3] 康慧斌,彭湯明,錢增輝,等.顱內動脈瘤破裂風險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4,13(4):402-404.

[4] 王磊波.血管內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并發癥的臨床效果分析[C].//2015臨床急重癥經驗交流高峰論壇論.北京:中華醫學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2015:130.

[5] 李俊明.血管內介入療法與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療效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1):157,160.

[6] 張緒新,孫丕通,鄧東風,等.血管內介入療法與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療效比較[J].醫學綜述,2016,23(3):557-559.

[7] 田健,任麗霞.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治療護理干預[J].中國衛生產業,2014(4):39.

[8] 夏熙雙,牛光明,張鵬遠,等.顯微外科手術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4):362-364.

[9] 道日娜. 探討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實施臨床路徑的可行性和效果[J]. 中國衛生產業,2013(27):141.

第8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關鍵詞】腹主動脈瘤;藥物治療;外科治療;腔內治療;雜交技術

腹主動脈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s,AAA)是心血管外科常見的危重疾病之一,是最常見的動脈瘤。其發病率男性多于女性,95%的患者位于腎動脈平面以下,瘤體破裂是AAA最嚴重的后果。大多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本文將對目前臨床上的腹主動脈瘤的治療進行綜述。

1藥物治療

目前公認有效的內科治療藥物主要有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雌激素等。

1.1β受體阻滯劑該類藥物抑制AAA發展的機制是通過降低動脈血壓實現的,Slaiby等[1]和Brophy等[2]分別報道了他們使用普萘洛爾在大鼠的AAA模型上取得成功,但在小鼠的AAA上是否能取得成功還未被研究。

1.2他汀類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除能降低血脂外,治療AAA的作用機理可能為抗炎、抗蛋白質水解及抗氧化。Kalyanasundaram等[3]研究發現辛伐他汀在小鼠AAA的實驗中能抑制MMP-9,從而保護動脈壁內的彈性蛋白及平滑肌細胞等,改善AAA患者的病情。

1.3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藥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已作為一線首選藥物廣泛應用于多種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類藥物不僅有降壓作用,還可以直接抑制心血管病理性重塑過程。Liao等[4]使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抑制大鼠AAA,卡托普利實驗組抑制作用明顯,其機制為防止彈力蛋白降解,而氯沙坦對大鼠AAA的作用不明顯。

1.4雌激素有研究分別用17β-雌二醇抑制實驗性AAA,在大鼠和小鼠AAA模型上都取得成功,其機制為保護彈力蛋白,抑制巨噬細胞浸潤和MMP-9表達,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和黏附因子[5,6]。

1.5其他藥物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鹽、他莫西芬、強力霉素及VitE等在治療腹主動脈瘤方面都有一定成效,在臨床上也廣為應用。

2外科治療

在血管腔內技術沒有普遍開展的年代,手術切除+人工血管植入是治療AAA的首選。麻醉后經開腹手術顯露腹主動脈,于腎動脈下方正常動脈處阻斷主動脈近端,病變遠端阻斷雙側髂動脈或腹主動脈,切開瘤體,結扎腰動脈,取分叉型或直行人工血管植入,分別與近端腹主動脈和雙側髂動脈或遠端腹主動脈吻合,恢復血流,瘤壁包裹植入血管,關閉腹腔[7]。

2005年美國心臟病協會制定的周圍動脈疾病治療指南指出,動脈瘤直徑>5.5cm且迅速增多可考慮外科手術修補。同時,指南指出,一旦動脈瘤的直徑達到了適合移植物代替的合適尺寸,必須在外科手術及血管腔內治療中作出選擇,與其他動脈瘤的治療一樣,術式的選擇必須權衡風險因素。也要考慮到其他的因素如動脈瘤的形態學、患者的年齡、遺傳、未控制的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8]。

3血管腔內治療

早在1684年Moore就試圖將導絲導人AAA內,以誘發血栓形成治療AAA。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在這個領域內不斷探索[9]。1991年Parodi等[10]以人工血管支架成功完成了第1例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成為血管外科史上一個里程碑。通過荷蘭隨機的動脈瘤腔內治療(Dutchrandomizedendovascularaneurysmmanagement,DREAM)試驗對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endovascularaorticrepair,EVAR)技術與開放手術(opensurgery,OS)進行比較,試驗將351例直徑>5cm、適合手術、無癥狀的AAA隨機分成OS組或EVAR組,通過手術或介入植入合適的支架。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0d的生存率EVAR組優于OS組(1.2%對4.6%)。隨訪1至2年,EVAR組這種優勢消失[11]。自第1例EVAR開展以來,腔內血管技術取得了飛速的進步。隨著操作者經驗的豐富、移植物的改良以及相關技術的改進,越來越多的患者將享受到腔內技術帶來的便利[12]。

目前,一些新型的支架系統和操作技術被應用于復雜主動脈瘤的腔內修復術中,并已取得初步成功。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①開窗型腹膜支架,即帶孔膜支架。使帶膜支架上的孔道對著分支血管的開口,這樣既不封堵重要血管分支的血流又能獲得足夠的錨定封堵區[13]。②分支型覆膜支架系統,該支架系統能對抗更多的縱向壓力,也沒有發生元件分離脫落的風險。但其釋放相當復雜,而且一旦某一分支釋放失敗,則主體也無法進一步釋放[14]。③煙囪技術的應用,指將腹膜支架從重要的分支動脈引出并與主動脈的主體覆膜支架平行,分支支架置于主體支架和動脈壁之間,從而保證重要分支動脈的血供和對瘤體的隔絕。

4雜交手術

雜交手術是近年來血管外科醫生將外科治療與血管腔內治療相結合而孕育的一種治療主動脈瘤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保證主動脈的主要內臟動脈分支的血流灌注,利用人工血管先進行主動脈或髂動脈到各內臟動脈的解剖外旁路手術,然后再對主動脈瘤進行血管腔內修復術。該手術先采用腹膜后或經腹腔路徑暴露主動脈及受累的各主要內臟動脈,應用人工血管行主動脈或雙側髂動脈到各主要內臟動脈的旁路轉流術,同時結扎各內臟動脈吻合口的近心端以預防血液回流人瘤腔的內漏發生。理論上這種手術對各內臟器官的損傷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脅較小,其原因在于手術不需要完全阻斷主動脈和各主要分支動脈以及開放胸腔。主動脈腔內修復術可以在內臟動脈旁路手術的同期和分期進行,這種雜交手術特別適用于復雜腹主動脈瘤[15,16]。

5展望

EVAR在中國的進步不但體現于在保證EVAR質量的同時病例數的不斷增加,還體現在隨著術者手術經驗的積累,各種腔內技術的成功運用,以及支架材料的不斷改進,許多原來認為不適合EVAR的復雜形態的腹主動脈瘤病例,也成功施行了EVAR手術。在未來的幾年里,我國血管外科將向雜交技術進軍,爭取在治療復雜腹主動脈瘤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這也對我們的血管外科醫師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SlaibyJM,RicciMA,GadowskiGR,etal.Expansionofaorticaneurysmsisreducedbypropranololinahypertensiveratmodel.JVascSurg,1994,20:178-183.

[2]BrophyC,TilsonJE,TilsonMD.Propranololdelaystheformationofaneurysmsinthemaleblotchymouse.JSurgRes,1988,44:687-689.

[3]KalyanasundaramA,ElmoreJR,ManazerJR,etal.Simvastatinsuppressesexperimentalaorticaneurysmexpansion.JVascSurg,2006,43:117-124.

[4]LiaoS,MirallesM,KelleyBJ,etal.Suppressionofexperimentalabdominalaorticaneurysmsintheratbytreatmentwith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JVascSurg,2001,33:1057-1064.

[5]AilawadiG,EliasonJL,RoelofsKJ,etal.Genderdifferencesinexperimentalaorticaneurysmformation.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4,24:2116-2122.

[6]Martin-McNultyB,ThamDM,daCunhaV,etal.17β-estradiolattenuatesdevelopmentofangiotensinII-inducedaorticabdominalaneurysminapolipoproteinE-deficientmice.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3,23:1627-1632.

[7]黃建華,劉光強,符洋,等.腹主動脈瘤手術切除與腔內治療療效的比較.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8,17(6):542-5.

[8]HirschAT.HaskalZJ,HertzerNR,etal.ACC/AHA2005pract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1owerextremitv,renal,mesenterie,andabdominalaortic).Circulation,2006,47(6):1239-312.

[9]丁浩,宋海屏.腹主動脈瘤的治療進展.安徽醫藥,2009,13(4):415-418.

[10]ParodiJC,PlalmazJC,BaroneHD.Transfemoralintraluminalgraftimplantationforabdominalaorticaneurysms.AnnVaseSurg,1991,5(6):491-499.

[11]BlankensteijnJD,deJongSE,PrinssenM,etal.Two-yearoutcomes

afterconventionalorendovascularrepairofabdominalaorticaneu-rysms.NEnslJMed,2005,352(23):2398-2405.

[12]司逸,符偉國,王玉琦.腹主動脈瘤的腔內治療進展.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08,2(5):404-408.

[13]GreenbergRK,HaulonS,LydenSP,etal.EndovascularmanagemmntofjuxtarenalanemysmswitlIfenestratedendovaseulargrafting.JVaseSurg,2004,39(2):279-287.

[14]RieottaJJ2nd,OdefichGS.Fenestratedandbranchedstentgrafts.PerspectVaseSurgEndovascTher,2008,20(2):174-187.

第9篇:血管外科手術范文

【關鍵詞】胸腺瘤;外科治療;進展;綜述

胸腺瘤臨床較為少見,發病率為0.15/10萬人,但卻是前縱隔常見腫瘤類型,成人發病率高達50.00%。由于存在異位胸腺,大約10.00%胸腺瘤患者病灶位于頸部或縱膈其他位置,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是治療胸腺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療效也得到大量相關專家學者的認可。為進一步探索出外科手術治療胸腺瘤患者科學有效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將對近些年來關于胸腺瘤外科治療的進展予以認真研究并將其進展綜述如下。

一、胸腺瘤分類與分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版)[1]胸腺瘤組織學分類提出胸腺上皮瘤分為:A型(髓質型);B型[混合型,B1型(以皮質為主型,器官樣),B2型(皮質型),B3型(鱗狀上皮樣,分化好胸腺癌)];C型(胸腺型)。參照目前常用的Masaoka分期法可分為,Ⅰ期(包膜較為完整,沒有鏡下包膜浸潤);Ⅱ期(已侵犯到周圍胸膜和脂肪組織,出現鏡下包膜浸潤);Ⅲ期(已侵犯到患者心包、肺、大血管等鄰近重要器官);Ⅳa期(出現胸膜或心包擴散);Ⅳb(向淋巴道和血道轉移)。在以上基礎上又大量臨床實驗提出胸膜因素:P0表示顯微鏡下腫瘤與縱膈胸膜間沒有粘連;P1表示顯微鏡下腫瘤與縱膈胸膜間有粘連,但無侵襲現象;P2表示顯微鏡下腫瘤與縱膈胸膜間有粘連,且出現侵襲現象[2]。目前大多認為Ⅱ期或P2患者即應被視為惡性胸腺瘤,但仍需鑒別腫瘤因炎癥粘連而被誤為浸潤性腫瘤患者。若是外科醫師在臨床手術中認為腫瘤外侵,但顯微鏡下未找到外侵證據,該類型患者則應被視為良性胸腺瘤[3]。

二、胸腺瘤臨床診斷

胸腺瘤患者臨床癥狀較多,常規體格檢查較難發現病灶。因此針對臨癥表現為胸悶、持續性胸痛、重癥肌無力等可考慮為胸腺瘤,約45.00%胸腺瘤患者會出現重癥肌無力癥,而重癥肌無力患者中約10.00-15.00%會合并胸腺瘤。其中純紅細胞增多癥及γ-球蛋白降低癥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病癥患者是僅次于重癥肌無力的類癌綜合征,發病率約占總數的2.00-5.00%。針對普通胸片未見明顯陽性可疑患者,應行胸部CT檢查,同時密切隨診,以排除是胸腺瘤的可能[4]。影像學CT檢測不僅能夠明確腫瘤病變大小、范圍,與周圍細胞組織以及器官間的關系,而且還可以明確腫瘤病灶有無侵犯患者機體內部周圍其他器官。但在臨床檢測過程需要注意強化CT掃描,排除血管瘤的可能性。對于惡性胸腺瘤患者確診需要采用縱膈穿刺活檢以確診;胸腺瘤應與縱膈型肺癌、前縱膈畸胎瘤、胸內甲狀腺腫、惡性淋巴瘤等鑒別,針對部分特殊患者必要時應給予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甲狀腺掃描,縱膈檢查等方式以資明確鑒別[5]。 三、胸腺瘤外科手術治療

(一)手術入路

切口選擇是胸腺瘤手術爭議性話題,目前主要可分為以下五種:①頸部入路,該手術入路方式較簡單,且經臨床驗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少,但較難達到完整切除瘤體的理想治療目的。②前外側切口,該手術入路方式對患者生理干擾較小,便于腫瘤達到良好顯露狀態,手術可視性作用較佳,但是較難徹底清除胸腺組織和前縱隔脂肪,胸腺瘤合并重癥肌無力患者不宜使用前外側切口手術。③后外側切口,該手術入路方式具有良好顯露病灶,較徹底清除胸腺組織和前縱隔脂肪等優點,但是該手術對患者機體損傷性較大,只適用于術前未明確診斷患者以及縱隔內器官、組織受累患者[6]。④經正中全劈胸骨或部分胸骨劈開入路,該手術入路方式具有術野開闊、良好顯露,較徹底清除胸腺組織及前縱隔脂肪等特點,尤其適用于前位雙側性腫瘤患者,特別是較大腫瘤、侵襲性胸腺瘤及合并重癥肌無力患者。加之,該入路可充分顯露整個前縱隔,便于手術施行,而且一旦發生大血管損傷,可迅速控制處理[7]。⑤胸腔鏡入路方式,該手術入路方式切口小,出血量少,不會給骨性胸廓造成損壞等優勢,尤其適用于胸腺瘤合并重癥肌無力患者,但由于該手術操作技術要求較高,通常應用于重癥患者,稍有不慎可能會加重患者病情,臨床應用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慎重選擇。臨床無論采取何種手術入路方式都需要保證盡可能完整切除腫瘤乃至整個胸腺,清掃前縱隔脂肪以減少術后復發。

(二)手術方法

胸腺瘤外科手術治療主要可分為兩種即傳統開放手術(胸腺瘤切除、胸腺切除及縱膈脂肪清掃)和胸腔鏡微創手術(胸腺瘤切除、胸腺切除及縱膈脂肪清掃),傳統開放手術根據患者腫瘤患者位置選擇正中劈胸骨、腋下、前后外側切口,主刀醫師可在直視下對腫進行合理切除;胸腔鏡微創手術根據患者腫瘤病變位置、周圍毗鄰關系等多種因素確定切口位置,手術操作過程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將胸腔鏡孔和操作孔進行合理互換,盡可能徹底清除腫瘤病灶組織。對于腫瘤病灶較大或粘連嚴重而無法取出胸腺瘤患者可選擇小切口手術切除以輔助治療,對于疑為惡性并可切除者,則選擇以小切口切除或改用傳統開胸手術切除。針對部分特殊胸腺瘤患者可給予上腔靜脈形成術和上腔靜脈置換術治療,具體表現為:上腔靜脈形成術,當上腔靜脈壁受侵犯范圍在1/3周徑之內,則切除部分血管壁,清除瘤栓,縫合切口。當侵犯范圍在1/3周徑之外,1/2周徑之內,則需切除大部分血管壁,隨后取自體心包片加寬患者上腔靜脈。當上腔靜脈完全被侵犯卻不能切除時,可采取奇靜脈近端和上腔靜脈遠端吻合,奇靜脈遠端和上腔靜脈近端吻合,或采用自體心包縫制成管狀與上腔靜脈梗阻遠近端吻合以達到轉流目的[8]。對于腫瘤浸潤無名靜脈或上腔靜脈范圍較小,在患者自身狀況允許情況下,可行血管楔形切除術。上腔靜脈置換術,當瘤栓阻塞上腔靜脈出現上腔靜脈綜合征,或是腫瘤侵犯血管(侵犯范圍>周徑1/2)可采用全上腔靜脈置換術[9]。當僅是出現左無名靜脈被包繞情況,則需要剝離左無名靜脈上腫瘤組織,無需進行血管置換術治療。因為惡性胸腺瘤患者很容易侵犯到右膈神經,所以臨床中針對該類型患者,必要時得切除右膈神經,同時要嚴格注意保護好左膈神經。由于雙側膈神經損傷會嚴重損傷患者呼吸系統功能,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嚴格重視上述問題并通過各種方式盡可能給予避免[10]。只有當腫瘤病灶已侵犯到患者肺門、胸膜或是發生肺轉移時才應考慮行肺切除術。

(三)術后處理

腫瘤切除后患者很容易出現手術感染、呼吸衰竭、營養不良等各種并發癥而導致手術失敗,因此在術后需要加強對腫瘤患者體征(呼吸循環、疼痛等)、病情(感染、出血等)監測,尤其是對術后復張性肺水腫及心力衰竭癥狀。加強對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極為重要,需要適當的延長機械通氣時間,尤其針對合并肌無力患者[11]。合并肌無力癥狀患者術后常需繼續服用溴吡斯的明等改善肌無力癥狀藥物,預防肌無力癥狀出現,促進病情順利康復;同時,因手術后患者需要臥床靜息,導致血流速度減緩,加之人造血管內膜粗糙,很容易形成血栓等嚴重性手術并發癥,所以術后需要按常規給患者服用華法林或阿司匹林等輔治療藥物;同時根據患者的血酶原時間(PT)檢查結果予以調整,使之保持在正常值的1-1.5倍左右。針對采用血管置換手術患者,給予口服6個月華法林后可改用阿司匹林[12]。另外術后可更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針對部分病情未見好轉患者(常見于Ⅲ期、Ⅳ期患者中)給予適當的輔治療措施,如術后放療、化療或同步放化療。

四、結語

目前針對胸腺瘤,特別是惡性胸腺瘤患者及合并重癥肌無力患者,外科手術仍是該疾病臨床主要治療方案,規范使用對患者遠期生存率及治療后生活質量均具有積極改善作用。對胸腺瘤患者臨床準確診斷以及科學合理的治療,尤其是手術方式的恰當選擇,對該病癥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均具有直接影響,可能會達到理想治療目標。

【參考文獻】

[1]曾健瀅,張志凱,陳繼冰,等.冷凍消融聯合125碘粒子治療惡性胸腺瘤療效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10(07):530-532.

[2]林春華,黃明.骨橋蛋白在胸腺瘤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病理意義[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10):7-9.

[3]朱國松.重癥肌無力的外科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18):114-115.

[4]范誠誠,馮勤付,毛友生,等.111例Ⅲ期胸腺瘤治療結果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21(6):513-514.

[5]陳凱臧,旺福.胸腺瘤的治療進展[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7(04):318-319.

[6]張波,錢曉惠,田為中.原發性自發性氣胸的FLCN基因突變[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1,27(7):290-291.

[7]王貴剛,郭朝暉,吳維棟,等.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胸腺瘤75例[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7):581-582.

[8]崔健,李劍鋒,周足力.胸腔鏡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療效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24(08):682-686.

[9]景筠,李飛,張云峰,等.胸腔鏡胸腺切除術治療重癥肌無力500例[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3,29(5):426-428.

[10]路秦龍,鄭鍇,張鵬,等.胸腺切除術對重癥肌無力胸腺瘤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的影響及臨床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1):3549-35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网站 | 亚洲综合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 | 久草资源网 |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 |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 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软件 |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 美女扒开腿让男人桶尿口 | 久草在线视频网站 | 白云精品视频国产专区 | 美女午夜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 日日摸天天摸狠狠摸视频 | shkd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 午夜日b视频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 综合网播九公社 欧美成人26uuu欧美毛片 | 国产爽的冒白浆的视频高清 |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视频中文 |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99在线视频网站 | 国产合集91合集久久日 | 久久影院国产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 | 国产在线高清不卡免费播放 | 91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软件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 免费的一级片网站 |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国产亚洲 | 18成人免费观看网站入口 | 日本aaaa片毛片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视频 |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亚洲三区久在线观看 | 亚洲伊人色综合网站亚洲伊人 | 久草一级片 | 欧美大片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