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百香果的種植方法與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百香果;總糖含量;酶活性
中圖分類號 TS255.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1-0094-02
Abstract:This study utilized the “NO.1 Tai-nong”passion fruit which was produced by Jingxi City as raw materia,measured the sugar content,POD,CAT and SOD activities in passion fruit,for providing scientific reference basis for enterprise in deep processing passion fruit.The research resulted show that the total sugars in passion fruit was 9.31 percent,the POD was 11.6U?mg-1,the CAT was 37U?mg-1 and the SOD was 84.4U?mg-1.The rich nourishment composition could be used as raw materials in functional food for researching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Passion fruit; Total sugar content;Enzymatic activity
百香果(Passflora edulis Sims),俗Q雞蛋果、熱情果,屬西番蓮科西番蓮屬(Passiflora),是一種生長于熱帶的質常綠藤本植物。原產于澳大利亞和巴西,現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已進行了大范圍種植[1-2],我國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分布在臺灣、廣東、福建、云南、廣西等地[3-4],其具有較易繁殖、適應力強、產量高、易管理等特點[5-6]。近年來,我國百香果種植業發展迅速,廣西省百色市也把其作為經濟作物而引進種植[7-8]。
百香果富含多糖、酶類、類胡蘿卜素、有機酸類、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及磷、鐵、鈣、硒等有益微量元素,其中屬Vc含量偏高,故有Vc之王的美稱[9-15]。因其營養豐富、具有獨特風味等特點,以百香果為原料進行開發應用及食品醫療保健研究已成為一大熱點。本試驗通過對百香果中多糖及抗氧化酶活力進行測定,為企業結合生產實際對百香果活性成分進行深加工及功能性食品研發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依據,提高百香果的商業價值,增加果農的收入,促進廣西農業特色產業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取新鮮采摘的廣西百色靖西產“臺農1號”百香果,于4℃冰箱保存。試驗當天取出,去皮,對其進行果肉均漿,并于4℃冰箱中保存待用。
1.2 試驗方法 DNS(3,5-二硝基水楊酸法)比色法測定還原糖含量,愈創木酚法測定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紫外吸收法測定CAT活力,鄰三苯酚法測定SOD活力[16]。上述試驗均為3次重復。
1.3 數據分析 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實驗測得,百香果中可溶性糖為9.31g/100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為84.4U?mg-1、過氧化氫酶(CAT)活力為375U?mg-1、過氧化物酶(POD)活力為11.6U?mg-1。結合試驗數據與其他地區研究數據[17]推測,造成“臺農1號”百香果含糖量較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百色靖特土壤氣候環境、栽培種植方式及施肥模式的差異性對百香果的生長繁育產生一定影響,使部分生理生化指標發生變化,導致果實的含糖量有所降低。抗氧化酶作為衡量植物抵抗氧化脅迫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標,曾有研究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及過氧化氫酶等保護酶的活性越高,消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越強,植物的抗逆性也越強。根據其他研究表明[18-19],植物在部分重金屬富集的土壤環境條件下可能影響植物可溶性糖及植物酶的活性,通過測定抗氧化酶活性發現酶活很快降低,分析影響酶活性的可能性原因有多種。周佳敏[20]等指出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及過氧化氫酶等屬活性蛋白質,酶與底物作用的活性受溫度、pH值、酶液濃度及抑制劑或激活劑等因素影響,另外酶樣品的保存條件也會影響酶活的測定。因此,果農在種植“臺農1號”百香果時,應結合百色地區獨特的土壤條件及氣候環境,改進產品的儲藏條件,使百香果的酶活性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3 結論
綜上所述,結合實驗對廣西百色靖西產“臺農1號”百香果可溶性總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過氧化物酶(POD)活力等生化指標的測定結果為參考,今后應結合當地氣候環境不斷的改進栽培種植方式及儲藏方法,以保證百香果抗氧化物質含量的增加,使百香果中的抗氧化酶保持較高的活性,為企業研發百香果抗氧化物質提供優質的原材料,爭取早日實現百香果多種功能性保健品的規模化生產。
參考文獻
[1]鄧定洪.紫色百香果[J].農技服務,2004(1):19.
[2]辛建剛,芮漢明.酶法澄清西番蓮果汁的工藝研究[J].飲料工業,2005,8(4):22-26.
[3]陳玲,楊文彬,李劍政,等.海南西番蓮果實香氣成分研究[J].香料香精化妝品,2001(5):1-4.
[4]黃循精.雞蛋果[J].世界農業,1994(7):31-32.
[5]羅年輝.百香果無公害栽培技術初探[J].福建農業,2014(8):110-111.
[6]王力鈞.西番蓮綜合開發利用研究[J].熱帶農林,2005,2(33):25-26.
[7]楊鋒,黃永春,何仁,等.酶處理對降低百香果鮮榨汁中不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響[J].食品科技,2008,(4):42-45.
[8]趙蘋,焦懿,趙虹.西番蓮的研究現狀及在中國的利用前景[J].資源科學,1999,21(3):77-80.
[9]陳智毅,李升峰,吳續軍,等.西番蓮的加工利用研究[J].現代食品科技,2005,22(87):186-189.
[10]樊香三.V西百香果無公害栽培技術初探[J].南方農業,2015,(12):13-15.
[11]洪振童,陳潔,范璐,等.HS- SPME-GC―MS分析冷榨和熱榨葵花籽油的揮發性物質[J].中國油脂,2015,40(2):90-94.
[12]黃華,吳穎,趙雅松,等.SPE凈化一氣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對油脂中多環芳烴的測定[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7):308-311.
[13]覃日宏,王秋玲,陽春苗.廣西百香果營養成分的研究[J].中外食品工業,2015(8):88-92.
[14]P.E.Nelson,D.K.Tressler,肖家捷,等.果汁和蔬菜汁生產工藝學[M].北京:輕工業出版社,1987:363-379.
[15]付雅麗,康欣娜,劉鐵錚,等.百香果的營養保健價值及無公害栽培技術[J].河北果樹,2005(3):35-35.
[16]郝再彬,蒼晶,徐仲.植物生理實驗[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45-89.
[17]鄧博一,申鉉日,鄧用川.海南百香果、蓮霧、青棗營養成分的比較分析[J].食品工業科技,2013,12:335-337.
[18]陳宏,徐秋曼,王葳,等.鎘對小麥幼苗脂質過氧化和保護酶活性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00,20(3):399-403.
[19]龐欣,王東紅,彭安.汞脅迫對小麥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環境化學,2001,20(4):351-355.
1.1 雞蛋果種子繁殖
雞蛋果8~11月邊結果,邊成熟,應分期分批采收。選個大、飽滿的果實留種。去掉果皮和果肉,取出種子,洗凈晾干貯藏。翌年春季3月播種。獎種子均勻撒播于苗床上,覆蓋細土2 cm,澆水保濕,育苗1年可定植。
1.1.1 選種
選長勢強健,果實均勻而大,成熟一致,抗逆性強的母樹采種,以秋季成熟果為佳,當果完全成熟時采摘,要后室內放置一段時間使其充分后熟,取出果實內種子,洗凈曬干,儲存待播。
1.1.2 播種
雞蛋果可以直播,但為了便于前期管理,培育壯苗和早播,一般采用育苗移栽,開春后到5月份前均可播種,每畝播種時為0.5~0.7 kg,播種前種子進行浸種處理,可用清水浸泡24~28 h,或加“九二0”、“多菌靈”浸泡,達以種子消毒,打破休眠,提高發芽率的目的。浸后進行2~3 d催芽,當80 %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苗床地選水肥條件好的地塊,作為寬1 m,長4~6 m的墑面,墑面必須平整、土細、壓實。苗床最好進行土壤消毒,可用“多菌靈”、“敵克松”兌水淋澆。播后蓋0.5~1.0 cm原細土或糞、鋸木糠等覆蓋物,澆透水用薄膜蓋(平鋪或拱架)。
1.1.3 種苗管理
出苗后平鋪膜揭除,拱架膜應注意通風降溫,以防高溫燒苗。出苗后要防治病蟲鼠害。視墑情澆水,拔除雜草。待苗有2~3片完全葉展開時進行間苗,結合裝袋假植,假植的袋苗應注意澆水,因袋苗易干水死苗。
壯苗標準:苗高25 cm、離土面3 cm莖干直徑0.6~0.8 cm、葉色青秀而不濃綠,根系發達,白根多。
1.2 雞蛋果分株繁殖
利用植株根部萌發的分薛苗挖出來定植。按行株距30 cm×30 cm開穴,每穴栽種1株。
2 雞蛋果選地建園
2.1 選地
選擇適宜地塊建園,雞蛋果對土壤要求不高,適應性強,粗生快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生長良好,在溫帶地區也能開花結果;對土壤要求不高,可種植在砂壤土、紅壤土、高嶺土等多種類型的土壤上,坡地、山地或能排灌的平地、水田都可以,不能選擇低洼積水地建園。建議選擇背風向陽的砂壤土的緩坡地、臺地或平地,以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土層深厚、pH值5.5~6.5、交通方便,便地守護的地塊為宜。
2.2 開墾
建園時要規劃好栽植區、道路、包裝場、工具房、防風林帶以及排濕防洪系統等;清除栽植區內的雜草、樹木或其他有礙耕作的雜物、石頭等;然后平整土地,可全墾或穴墾。山地種植,果園開墾應要求種植帶寬1.1 m以上,內傾5°~8°,種植帶外緣筑高20 cm,寬30 cm的小埂。
2.3 搭架
雞蛋果為蔓性植物,依賴棚架支撐才能正常生長發育。因此,選地后及時進行搭架,要及時搭建相應的棚架。架式有平頂式、籬笆式、人字形、弓形和門字形、垂直形、T形、雙T形等;棚架材料可用木柱、鐵線、竹柱、水泥柱、石柱等。立棚架便于管理和采收,也創造了良好的光合空間和通風透氣的環境,減少病蟲害。搭架材料用水泥柱或石柱,投資較大,為了降低成本,可用經剝皮、曬干和防腐處理的木條作支柱;山地種植的可用自然樹木(活支柱)代替,效果很好。
水平架式(平頂式)種植雞蛋果采果方便,樹下不長草,觀賞性強,適合觀光旅游的種植,但搭架成本高,來年修剪困難。一般架高以1.8~2.5 m為宜。按株行距(2~3)m×(3~4)m挖穴,穴規格為70 cm×70 cm×70 cm,栽植750~1 050株/hm2為宜,籬架式,要求行距為2 m,株距為3 m,每667 m2種植110株,支柱高度一般1.8~2 m,分別在80 cm、130 cm、及最高的位置各拉一條鐵線。該架式具有光照和通風良好,修剪方便,此外果實不會擱置棚架頂上,可以自動掉落以便采收;這種籬架式能自動抑制徒長,掛果成串,產量比其他棚架高15 %~20 %。
2.4 定植
2.4.1 定植時間
視苗的高度而定,苗高達25 cm以上即可定植,雞蛋果四季可種,有澆水條件的地塊可即早定植,缺水地塊最好待雨季開始的5~6 d月份定植;雨季開始前定植的由于天氣干燥,每隔10~15 d澆一次水,常保土壤潮濕。籬笆架種植一般株距3 m、行距2 m,每667平方米植110株。
2.4.2 挖定植穴
植穴規格為60 cm×60 cm×60 cm;挖穴時表土、心土要分開堆放;每穴施腐熟的糞肥或垃圾肥25 kg,加入0.2 kg過磷酸鈣或者0.2 kg的復合肥作基肥,回表土與肥料拌勻,使穴土高于地表20 cm,然的再回蓋一層心土。2~5月選陰天或雨后晴天種植,這時溫度、濕度適宜,成活率高;定植時,最好把苗木按高矮、大小和根系好壞進行分級,壯苗和弱苗分開待植,方便日后田g管理;然后將植穴內的土翻起搗碎,每穴每一株,先挖個20 cm深的小坑,把下部土壤稍壓緊,把苗放入時要根舒苗正,澆透定根水,然后填回松碎泥土,輕壓實。以后要經常保持濕潤,直到苗木成活。若在夏天定植,陽光比較強烈時,要注意遮蔭保濕。
2.4.3 種植密度
雞蛋果為蔓性果樹,枝蔓延長,因此棚架式栽培以行距2 m,株距2~3 m為宜,畝種200株左右;單線籬式栽培行距1.7~1.8 m,株距3.5~4 m為宜,畝植100株左右。
3 雞蛋果田間管理
3.1 施肥
在定植前放夠肥料的一般在當年可不再施肥料。如果沒有的,則前期以氮肥為主,以促進植株生長。定植后10~15 d根系開始生長,可施第一次稀尿素或稀人糞尿,以后每隔45 d施一次,每次每株施腐熟人糞尿5 kg或復合肥0.05~0.1 kg。雞蛋果對N、K需要量大,P、Ca、Mg需要量少。臺灣推薦每年每株的施肥量為N 250~300 g,P2O5 100~150 g,K2O 600~800 g,并強調在生長初期以后不要過多施氮肥,否則會引起落花而減產。合理的施肥方法是采用液肥或開平等溝施用。液肥的施用是將肥料先溶解,然后稀釋成液肥,灌注于根系四周,誘導根系的生長。開平行溝施肥,有利于根系的擴展。因此,剛定植的植株在兩側30 cm處開一條寬深各為15~20 cm,長度為50 cm的平行溝,待有些雨水時即將粒肥施下并加覆土。
3.2 灌溉
雞蛋果是淺根系植物,喜濕潤,但積水、干旱都不好。雞蛋果速生快長,枝葉生長量大,除需要充足的肥料外,還需要大量的水分,新梢萌發期,花芽分化以及果實迅速膨大期(果實發育前中期)是需水關鍵時期。而在花芽生理分化前及果實生長后期需要較干燥的環境,這有利于果實品質的提高。
土壤缺水會限制雞蛋果的營養生長和產量。土壤若是過于干燥(水勢=-150 pa),會影響藤蔓及果實發育;嚴重時,枝條凋萎,果實不發育,并常發生落果現象。在春季或夏初的土壤如果缺水,也會影響花芽分化并直接造成夏季產量的下降。為了獲取最高的產量,在開花結果期間,水分偏少最好能灌溉,保證土壤水分充足,以提高產量。
灌水過量或雨水過多而造成浸水時,對雞蛋果的生長也是不利的,長時間浸水會使原有根系完全遭受破壞,需由莖與根基部或水面以上部分長出不定根,來取代原有根系。所以長時間浸水對雞蛋果植株造成很大傷害。
3.3 土壤管理
3.3.1 間作
定植1個月后,離苗頭25 cm地方就可發現百香果幼嫩根系,間作時不能離苗頭過近,否則有礙雞蛋果根系擴展;間作物只能是蔬菜,不能種植西瓜與其他葫蘆科作物,以防這些作物攜帶病毒傳染;投產后不宜再間種,以免影響果園正常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方便揀拾果實,不宜種植覆蓋作物。
3.3.2 中耕
疏松透氣的土壤有利于培養雞蛋果強大根系;促進植株健壯生長,獲得較高的產量。雞蛋果生長的夏秋季,雨后對果園進行中耕淺鋤,深度5~10 cm。中耕結合除草進行,次數依雜草生長情況而定,一般應在果實迅速增大下垂前至采果后中耕2~3次。中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氣和切斷土壤毛細管,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和土壤養分的分解,并能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3.3.3 清園
冬季清園后要進行全園翻土,并在過冬前完成。翻土結合埋入清園后的雜草和殘枝落葉。此時中耕既可翻土,又可翻動土壤越冬害蟲,經烈日暴曬、干燥和冬季低溫后降低來年的病蟲基數。
3.4 樹體管理
雞蛋果極易被碰傷,田間操作不慎或強風暴雨都會傷害植株。尤其是弄傷主蔓,給病蟲害提供可乘之機,田間作業時,發現病殘株要及時清除,輕病株及時防治,重病株及時拔除燒毀,病穴及周圍土壤進行消毒。除了田間操作要小心之外,可以用除草劑殺滅田間雜草,既高效、無毒、低成本,又可減少機械損傷,減輕發病率。但不能用草甘磷等滅生性除草劑,而且要特別小心不能噴到百香果的枝葉上。經常有臺風或強風地區,籬笆一般不要高于1.6 m,最好營造防風系統,盡量降低大風造成的損傷。冬季易受霜凍寒害的,盡可能設立防寒系統,注意保護主蔓等地上部分。
3.5 整形修剪
3.5.1 引導主蔓上架
小苗恢復生長后,及時抹掉60 cm以下的側芽,促使主蔓速生、粗壯,此時應插設支柱引導主蔓上架。主蔓上架后到頂就可以打頂,促使側蔓速生、粗壯,要經常地牽導側蔓成螺旋狀地在鐵絲架上纏繞生長。側蔓滿架后,對超出另一植株30 cm處,斷頂并綁扎。側蔓走向為一邊一枝,利于抽發的果枝早日滿架。側蔓如受病蟲為害,應及時選取健壯的一級果枝代替。
3.5.2 修剪
上一年采果后萌發的秋梢幾乎在中部以上各節均抽生結果蔓。上一年盡可能多留結果母枝,但為了防止葉面過于茂密,采果后要盡量修剪,最遲修剪也應在10月上旬結束,否則11月后新梢將變少變短,易受寒害的地方,在剛收完果的1~2月修枝,能促使結果母蔓抽生更多的多級分枝,增加了花蕾數和掛果數;如果在3月底對抽生過長枝、病蟲枝再作回縮修剪,可能會抽生較多的多級分枝,達到增加花蕾、掛果數量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產量。因此,春季是否進行修剪要根據當地栽培品種、管理水平及氣候條件等決定。
修剪以主蔓為中心,一側留50 cm左右(樹冠冠幅約1 m)進行修剪。纏在棚上的卷須要全部去除。重剪后馬上萌發許多秋梢,能成為翌年的結果母枝,這種結果母枝萌發多,能確保著花數,因此年內至少要長到20節以上,并要充實。
籬笆架的整枝修剪方法是:第一年生植株主蔓達到棚架鐵線后留2個主枝,沿水平鐵絲伸展,從主枝上生結果枝,令結果枝下垂生長;結果枝長滿籬笆式棚架空間,靠近主干的枝條先結滿果實;這些枝條果實都成熟掉落后,立即修剪至2~3節;從主枝基部再萌發的芽可以形成新結果枝;冬季最后一批果實收獲后,所有的結果枝從基部修剪,留1~2張葉子即可。
3.6 人工授粉
3.6.1 雞蛋果柱頭結構和受精過程
雞蛋果花的柱頭呈干性,當花粉著落于柱頭,半小時后即可發芽長出花粉管,順利穿過絨毛組織中心之間細胞間隙,1 h后花粉管進入引導組織,18 h后子房內胚珠受精率可達80 %,子房發育速度驚人,一般10d左右就果的大小就已經定型。
3.6.2 人工輔助授粉必要性和過程
我們培育的紫紅色雞蛋果是自花授粉結果品種,自然授粉是靠蜜蜂、其他昆蟲或風力等外力作用進行的,自然授粉坐果率約為67.8 %,完全滿足生產需要。人工輔助授粉則可以大大地提高產量和果的質量。雞蛋果開花時間很準時,幾乎都是在每天的10點30分左右,成千上萬多花幾乎在幾分鐘內同時開完,人工授粉時間一般在花開半小時后到下午5點前。因為雞蛋果是自交親和品種,只要把一點花粉弄到雞蛋果花的柱頭上就可以了。一般可用一支毛P,沾取花粉,點到雞蛋果花的柱頭上。通常一個人半天可以完成約8 000朵花的輔助授粉。
3.7 雞蛋果病蟲防治
3.7.1 花葉病(黃瓜花葉病CMV)病毒病害
受害葉片呈花葉狀,帶淺黃色斑,葉片皺縮,果縮小、畸形,果皮變厚變硬,果肉少或無。蚜蟲傳播。在冷涼干燥季節發病較多。
防治措施:①培育無病毒苗術;②消滅傳染媒介蚜蟲(桃蚜、棉蚜、玉米蚜等),清除病葉、病株;③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④果園附近不種香蕉或各種瓜類或茄果類蔬菜。
藥物防治花葉病毒病:小葉黃絕1 000~1 500倍液,病毒靈1 500~2 000倍液,菌毒斃2 000~2 500倍液。
3.7.2 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真菌病害
小苗受害后,初期在莖、葉上出現水漬狀病斑,病斑迅速擴大,導致葉片脫落或整株死亡。大田病株嫩梢變色枯死,葉片變棕褐色壞死,形成水漬狀大斑,果實也形成灰綠色水漬狀大斑,均極易脫落,病株主蔓可發展形成環繞枝蔓的褐色壞死圈或條狀大斑,最后整株枯死,在高溫潮濕天氣,病部生稀疏的白霉(病原菌)。
防治措施:嚴格選取健康枝蔓育苗。
藥物防治疫病:噴施30 %氧氯化銅300倍液,每10~14 d一次。
3.7.3 莖基腐病(Nectria haematococca)真菌病害,又稱頸腐病
主莖基部軟腐,植株慢性死亡。病部初水漬狀,后發褐,逐漸向上擴展,可達30~50 cm,其上莖葉多褪色枯死。病莖基潮濕時可生白霉狀病原菌,莖后有時產生紅橙色的小粒(亦為病原菌)。
防治措施:常與莖基部受傷有關。防治上主要注意加強植穴和果園的排水,避免莖部機械傷害。
藥物防治莖基腐病:多菌靈500~800倍液。
白粉病:可用農用抗菌素,如農用青鏈毒素、“多菌靈”等200~400 ml倍液噴霧,每隔4~5 d噴一次,共噴三次。
苗期猝倒病:猝倒立枯靈800倍液噴霧,苗菌敵800~1 000倍液噴霧。
潛葉蠅:斑潛皇2 500~3 000倍液噴霧,阿維菌素6 000~10 000倍液噴霧。
薊馬:喜訊3 000倍液噴霧。
螨類:紅白螨死3 000~4 000倍液噴霧,利劈螨1 500~3 000倍液噴霧。
3.8 雞蛋果果實采收
【關鍵字】:植物配置;百色園博園;城市展園
為提高廣西園林綠化和生態建設水平、改善廣西城市環境和形象,廣西區黨委、政府決定,2011年開始在區內14個城市輪流舉辦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百色市獲得了第五屆園林園藝博覽會主辦權。經各市共同努力百色園博園于2014年10月建成免費向市民開放。筆者望通過對百色園博園城市展園植物配置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問題與建議,為百色園林建設提供參考。
1、調查區域的概況
百色市總面積3.63萬平方公里,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右江上游。地處東經104°28'-107°54',北緯22°51'-25°07'。西與云南相接,北與貴州毗鄰,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緊連,南與越南接壤。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地勢走向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于典型的山區,在總面積中,山區占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僅占4.6%。氣候特點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沛,雨熱同季,夏長冬短。土壤為赤紅壤、沙壤土、黃壤土為主。
百色園博園位于百色市龍景新區,于2014年3月正式動工建設。項目用地總面積60公頃,概算總投資4.5億元。園區形成“一環、兩園、十四個景觀亮點”的規劃結構,“一環”即觀光主環線,為貫穿整個園區的重要路線,形成園區景觀“線”;“兩園”即A、B兩個園區,兩園區主題不同、風格各異,各有特色;A園區作為第五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的主園區,以“毓秀百色?民族風情”為主題,內容涵蓋:主展館、民族廣場、毓秀廣場、和平廣場、景觀運河、民族風情街、神蛙橋及十四城市展園等。其中十四個城市展園著重展示廣西各地的民族風情園林建筑精華和園林園藝最新成果,旨在豐富百色“紅色旅游城市”內涵,彰顯百色“生態宜居城市”的魅力。
2、調查對象與方法
以百色園博園14個城市展園,面積約78695O綠地為調查對象,通過實地調查、咨詢相關管理部門、查閱有關文獻、比較分析等方式與方法收集資料。調查主要采用實地普查調查方法,內容有植物種類、群落結構及植物配置等情況。
3、結果與分析
3.1種類構成
通過調查統計,百色園博園14個城市展園使用的植物有:229種,隸屬76科、163屬;根據百色年鑒記載百色全市植物資源有236科、955屬、2775種。百色園博園城市展園使用的植物種類約占全市植物種類的8.3%,植物配置較為豐富。其中使用植物較多種的科有:棕櫚科15種;禾本科12種;豆科與桑科各11種;大戟科、龍舌蘭科、天南星科各9種;百合科與夾竹桃科各7種;木犀科、桃金娘科、薔薇科、五加科各6種。城市展園使用植物較多種的科統計見表1。
各城市展園所選的植物大多屬于百色市常見園林綠化植物,確保了所應用植物更好地適應百色立地條件,也有部分植物在百色市園林綠化應用中還較為少見的,如富貴樹、布迪椰子、澳洲鴨腳木、彩葉馬尾鐵、法國冬青、花葉蘆竹、八角金盤、八仙花、翠蘆莉。展園所運用植物共性較大,從而影響了展園個性體現。
3.2群落結構
按植物外部形態分,14個展園共有喬木88種、灌木75種、草本63種、藤本3種。展園植物群落種類組成具體如表2。
14個城市展園所使用的植物整體來看有比較清晰層次結構,各層次使用的植物種類較豐富。展園存在主要群落結構有3種:扁桃+秋楓+洋紫荊+雞蛋花-四季桂+三角梅+黃金榕+龍船花+鴨腳木-旱傘草+馬尼拉草、芒果+秋楓-三角梅+紅花繼木+非洲茉莉+蘇鐵-春羽+馬尼拉草、小葉榕+秋楓+小葉欖仁+洋紫荊+黃槐-四季桂+小花紫薇+三角梅+朱槿+黃素梅+紅花繼木+非洲茉莉+鴨腳木-春羽+馬尼拉草。展園植物群落喬木與灌木層種類較為豐富,而地被、草本層及層間植物種類較少。多數展園地被植物應用馬尼拉草。展園為人工植物群,植物群落栽植模仿自然植物群落、應具有合理空間結構,然而層間植物種類較少,藤本植物只有百香果、炮仗花、綠蘿3種。
3.3觀賞特性
園林植物的觀賞特性通常被認為是園林植物的大小、形態、色彩、質地、樹葉類型(樹葉的形狀和持續性)和韻味聯想等美的特性。園林植物姿態各異。常見的木本喬灌木的樹形有柱形、塔形、圓錐形、傘形、圓球形、半圓形、卵形、倒卵形、匍匐形等,特殊的有垂枝形、曲枝形、拱枝形、棕擱形、芭蕉形等。根據展園植物種類與百色實際,筆者將展園229種植物分為12個類別,各植物觀賞特性類別種數具體如表3。
從表3可知,展園使用植物觀賞特性類別種類較多的為觀花與觀葉觀形類型,使用較少的種類為松柏杉類、藤蔓類與竹類。其中觀花類54品種中有春花植物35種,夏花植物38種,秋花植物25種,冬花植物12種;花期橫跨四季的植物有5種,橫跨三季的植物有9種,橫跨兩季的植物有23種,單一季度的植物有17種。從一年四季來看,冬花植物使用種類較少,入冬后植物觀賞特性總體降低。從花期的長短來看,展園使用單一季度花期的植物較多,容易造成各觀花植物花期鏈接不上,降低了展園觀賞性;觀葉觀形植物69種中有彩葉花葉植物22種,葉形比較獨特有7種,觀形的植物有40種,展園觀葉觀形植物主要以觀形為主,色彩較為豐富的彩葉、花葉及葉形較為獨特的植物應用較少。12種觀果植物果期大部分為秋季,其余季度想觀果較為困難。
4、問題與建議
4.1存在的問題
(1)由于百色園博園各市展園都由各市各自組織實地勘察、設計、施工,各市的園林園藝的認識與發展水平不一,沒有較為權威的部門統一指導,又沒有較為詳細的規則給予參考,使得百色園博園城市展園應用的植物主要以百色市常見植物為主,只有少數展園引用百色市較為少見的植物品種,植物配置上共性與個性沒有較好結合,從而未能展示出各市的特色與個性。
(2)良好的植物群落層次分有:喬木層、小喬木層、灌木層、地被灌木層、草本灌木層及層間植物等。而我們大多展園植物群落注重喬木與灌木,草本與藤本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嚴重影響了植物群落層次豐富度。
(3)個別展園在形態、色彩、質感的變化和季相變化上,未充分考慮花期輪替,以求四季的景觀變化,造成了展園進入某個季節觀賞性會降低,特別是進入冬季。
4.2相應的建議
(1)建立健全相應組織部門及建園規則。成立相應組織部門,統一對各展園建設進行指導,出臺較為詳細的建園規則,如植物種類、數量、規格等作為主要指標,各展園建園需要達到相應的指標,植物配置上存在共性的同時,應強調各展園的個性即各市新園林植物品種的開發與應用,只有不斷給園林植物輸入新的血液,園林綠化建設才能登上更高的平臺。
(2)在日后園林建設中應注重植物群落層次,設計初期應考慮植物群落層次豐富度,確保各層次植物均衡與植物景觀統一和諧。個別展園后期養護可以從百色市常見98種草本、21種藤蔓植物中選相應植物來充實植物群落草本層與層間植物,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展園植物群落豐富度。
(3)部分展園可以適當增加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植物,如花期、果期較長,冬季開花或結果的植物,以便提升冬季園林植物觀賞性。此外,展園作為開放性綠地,應引入新的技術,如微信c二維碼花木系統,為游人提供相關信息,普及植物知識,增加片段的植物觀賞特性語言介紹,使得觀葉觀形、香花、竹類、棕櫚類植物的觀賞特性更能直觀呈現給游人,從而開發觀賞園林植物另一面。
5、結語
百色園博園城市展園作為集各市園林園藝、民族文化、科普科研、旅游展覽、生態展示性公園,充分展示人文與自然、城市與生態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新創意,彰顯美麗廣西的獨特魅力,挖掘廣西各地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為百色園林綠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應吸收百色園博園城市展園建設成果,在以后園林綠化建設中加以運用。
【參考文獻】
[1]唐宇力,錢海燕,朱煒.西湖文化景觀 山水詩情畫意--第十屆中國(武 漢)國際園林博覽會杭州園設計之思考[J].中國園林,2017(02).
[2]郭松,方翠蓮,李在留.南寧市公園綠地園林植物調查及應用研究[J]. 中國園林,2012(02).
[3]陳波.杭州西湖園林植物配置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 學院,2006.
[4]徐亮,司馬永康,郝佳波.園林樹木的分類方法及觀賞特性評價[J].西 部林業科學,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