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下冊語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下面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比喻)
B.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擬人)
C.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排比)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夸張)
【答案】D
【解析】該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2.下列句子沒有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
永恒的陽光和風的刻刀,千萬年來漫不經心地切割著,雕鑿著,緩慢而從不懈怠。
B.
這一個風云變幻的季節里,氣勢磅礴的密云來去匆匆。
C.
它還不喜歡人們過于恭順,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對大家的懇求它不為所動。
D.
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難得在云遮霧障中一現尊容。
【答案】D
【解析】D擬人的修辭手法。A“緩慢而從不懈怠”擬人。B“氣勢磅礴的密云來去匆匆”擬人。C“面對大家的懇求它不為所動”擬人。
3.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
B.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
C.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D.有一處需經隧道,穿山而過;俯瞰腳下峽谷,只見其間一股清流急湍,環顧四周,巖壁巉峻,丘崗蔥綠,美不勝收
【答案】D
【解析】A項用了擬人;B項用了擬人、排比;C項用了比喻。D項沒有用修辭。
4.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
B.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
C.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D.有一處需經隧道,穿山而過;俯瞰腳下峽谷,只見其間一股清流急湍,環顧四周,巖壁巉峻,丘崗蔥綠,美不勝收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修辭手法的能力。
A項用了擬人;B項用了擬人、排比;C項用了比喻。D項沒有使用修辭手法。
5.下列句子運用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
A.有些頂端尖峭,并微微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纖指。
B.潔白輕薄的云朵,微光閃爍,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純潔天使。
C.此乃一座山門,原來我們已親眼目睹了被稱“阿爾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剛才空中的華麗色彩,天衣云錦,恰如那在陽光下破裂并蔓延開去的肥皂泡。
【答案】C
【解析】其余三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
6.
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
頭頂著藍天大明鏡,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B.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C.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D.
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
【答案】D
【解析】A.把藍天比作明鏡,運用了比喻;B.“好一個”反復出現,運用了反復;C.語義相關,相對應詞語詞性一致,運用了對偶;D.描寫生動,用語自然,但無修辭;
故選D。
7.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與其他項不同的一項是
A.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B.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
C.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飄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D.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
【答案】D
【解析】A.
B.C三項都運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D項運用的是“夸張”修辭手法。
8.下列句子使用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在高山上,我們沉默了那么久,終于可以敞開喉嚨大聲喧嘩。
B.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時,被急匆匆的后來者推著前行。
D.太陽出來了,我怕被迅速蒸發,借一陣微風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澆花壺中。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修辭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B句將“夜涼”比作“水”,將“他們的心”比作晶瑩的水,所以此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其余三句是擬人句。故選B。
9.對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的,似乎從來不曾響過。(比喻)
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排比)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比喻)
D.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反復)
【答案】A
【解析】A“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的,似乎從來不曾響過”此句中的“呆呆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10.對下列修辭方法依次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②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③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
④雌鶯孵卵時,雄鶯在旁邊千呵萬護,與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長大后也不分離。
A.①比喻
②排比
③反問
④擬人
B.①比喻排比
②反復
③反問
④擬人
C.①排比
②反復
③設問
④擬人
D.①比喻排比
②排比
③設問
④擬人
【答案】B
【解析】本題要求考生自己仔細審讀文句,獨立體會出作者所運用的修辭。不僅如此,還要求考生對修辭手法運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斷。A將鼓點比喻為驟雨,將流蘇比喻為旋風,將腳步比喻為亂蛙,將瞳仁比喻為火花,將風姿比喻為斗虎。這五個共同構成排比。B“隆隆,隆隆,隆隆”構成反復。C“不也有點寂寞嗎”是反問。D“雄鶯千呵萬護”,賦予雄鶯以人的特點,所以是擬人。
11.下列句子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小孩子喜歡火,喜歡亮光,卻仿佛是天性。
B.真的,燈籠的緣結得太多了,記憶的網里擠著的就都是。
C.自從遠離鄉井,為了生活在外面孤單地掙扎之后,像這樣慈母口中吩咐的話也很久聽不到了。
D.鄉俗還愿,唱戲、掛神袍而外,常在村頭高挑一掛紅燈。仿佛燈柱上還照例有些松柏枝葉做點綴。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修辭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解答時根據各個修辭手法的特點來判斷。B.“記憶的網里擠著的就都是”中,將“記憶”比作“網”,這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12.
下列句子中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那時自己對人情世故還不懂,好聽點說,心還像素絲樣純潔。(比喻)
B.雖然,“……好一似揚子江,駕小舟,風狂浪大,浪大風狂”的漢獻帝也許有燈籠做伴,但那時人的處境可憫,蠟淚就怕數不著長了。(引用)
C.村犬遙遙向燈籠吠了,認得了是主人,近前來卻又大搖其尾巴。(擬人)
D.那燈籠上你不希望寫的幾個斗方大字是霍驃姚,是漢將李廣,是唐朝裴公嗎?(反問)
【答案】C
【解析】本項沒有使用修辭手法
13.
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鄉俗還愿,唱戲,掛神袍而外,常在村頭高挑一掛紅燈。
B.轎前轎后雖不像“宋史·儀衛志”載,準有打燈籠子親事官八十人,但輝煌景象已夠華貴了。
C.宮燈,還沒見過,總該有翠羽流蘇的裝飾吧。
D.不是夜飯吃完,燈籠還在院子里亮著嗎?那種熙熙然庭院的靜穆,是一輩子思慕著的。
【答案】D
【解析】A.“唱戲”后應為頓號。B.“宋史·儀衛志”的引號應為書名號。C.“還沒見過”后面應為分號。
14.對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立春以后,大地漸漸地從沉睡中蘇醒過來。(擬人)
B.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比喻)
C.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比喻)
D.柳樹的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的低垂著。(擬人)
【答案】C
【解析】C應是擬人.
15.下列修辭手法運用不當的一項是(
)
A.我們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絕不是偷偷摸摸進行的。
B.—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隨著隱隱的仙樂,冉冉地向遠方飄去。
C.當說必說,不要怕丟了“烏紗帽”。
D.無數條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脈搏一樣在不停地流動著、跳動著。
【答案】D
【解析】無數條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脈搏一樣在不停地流動著、跳動著。此句是比喻句,本體是小河,喻體是脈搏,小河里的水和脈搏里的血液之間的相似點是流動,但脈搏不能流動。脈搏能夠跳動但小河里的水不能跳動,所以比喻不當。
16.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等到白頭翁花盛開的時候,我們的大雁集會也就逐漸少下來。
B.如果一只主紅雀對著暖流歌唱起春天來,卻發現自己搞錯了,它還可以糾正自己的錯誤。
C.它們低低地在沼澤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著,向每個剛剛融化的水洼和池塘問好。
D.烏鴉通常被認為是筆直飛行的,但與堅定不移地向南飛行20英里直達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飛行也就成了曲線。
【答案】D
【解析】A項,“大雁集會”是擬人的修辭手法;B項,“主紅雀歌唱”也是擬人的修辭手法;C項,“問好”同樣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D項,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
17.下列句子沒有使用擬人手法的一項是(
)
A.狂風吹來了,洪水沖來了,冰河爬來了,碎石、沙礫、泥土被它們帶著,開始了旅行。
B.特別是刮風沙的時候,就像砂輪在有力地轉動,巖石被磨損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
C.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
D.如果我們熟悉了這些石頭的歷史,便有可能踏著歷史的腳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寶庫。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理解和應用。要求考生自己審讀文句,獨立體會出作者所運用的修辭。不僅如此,還要求考生對修辭手法運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斷,要注意平時對修辭方法的判斷練習。B項的修辭方法是比喻。
18.下列句子中,沒有運用擬人修辭的一項是(
)
A.不要認為巖石是堅固不壞的。它無時無刻不經受著從各方面來的“攻擊”。
B.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
C.巖石在最初生成的時候,像書頁一樣平臥著,一層層地疊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D.10級大風足以使墻倒屋毀,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答案】D
【解析】A項,寫巖石“經受著從各方面來的‘攻擊’”是擬人;B項,“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是擬人;C項,巖石“‘躺’在最下面”是擬人;D項沒有運用擬人修辭。
19.對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正確的是(
)
(1)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
(2)殺死了人,又不敢承認,還要誣蔑人,說什么“桃色事件”。
(3)無恥啊!無恥啊!
A.設問
引用
反復
B.反問
比喻
反復
C.反問
引用
反復
D.設問
比喻
反復
【答案】A
【解析】考查修辭手法的類型。“這里有沒有特務?”是設問。“桃色事件”屬于引用。“無恥啊!無恥啊!”是反復修辭手法。
20.下列修辭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你們快完了!
②一天下來,眼睫毛上掛滿黃豆大的冰粒。
③我們沒有看電視、看報紙的權利,這難道也是平等嗎?
④無恥啊!無恥啊!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
⑤我們給你們“搖籃”,是讓你們快快長大,使你們具有做人的權利和義務。
A.排比
比喻
反問
對比
比喻
B.設問
比喻
反問
反復
比喻
C.反問
夸張
疑問
對比
借代
D.設問
夸張
疑問
反復
借代
【答案】B
【解析】題①雖然有四個“你們”,但不是排比,而是設問,因為排比是并列關系。題④是反復,但如果說對比,也不能算錯。題⑤的“搖籃”屬于比喻當中的借喻而不是借代,因為它不是從屬關系而是相似關系。
21.
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
B.這時的黃河像是一張極大的石床,上面鋪了一層軟軟的細沙,踏上去堅實而又松軟。
C.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靄,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
D.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答案】C
【解析】A、B、D三項都運用了比喻
22.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A.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B.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
C.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靄,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
D.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答案】C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理解和應用。要求自己審讀文句,獨立體會出作者所運用的修辭。A項中“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運用了比喻;B項中“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運用了比喻;D項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運用了比喻;C項中沒有運用比喻。故選C。
23.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
B.整座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自成一天地。
C.永恒的陽光和風的刻刀,千萬年來漫不經心地切割著,雕鑿著,緩慢而從不懈怠。
D.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披肩。
【答案】C
【解析】ABD項都是比喻,C項除了比喻還有擬人。
24.
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細,宛如游絲蛛網一般。
B.有些頂端尖峭,并微微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纖指。
C.什么亂石廢物,溝壑曠野,一概不顧。
D.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答案】C
【解析】A.本體是白云,喻體是游絲蛛網。B.本體是頂端尖峭并微微傾向一旁的山峰,喻體是美女的纖指。C.沒有使用修辭手法。D.本體是怪峰,喻體是塔糖。
25.
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在高山上,我們沉默了那么久,終于可以敞開喉嚨大聲喧嘩。
B.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時,被急匆匆的后來者推著前行。
D.太陽出來了,我怕被迅速蒸發,借一陣微風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澆花壺中。
【答案】B
【解析】A、C、D將麗江的水擬人化,運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B項是比喻,“他們的心”是本體,“水”是喻體。
26.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A.麗江就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總令人流連忘返。
B.(我)經過掛著水一樣碧綠的翡翠的玉器店。
C.好像是因為那些鼓點的催動,水流得越來越快。
D.一些薄云掠過月亮時,就像麗江古城中,一個銀匠,正在擦拭一只碩大的銀盤。
【答案】C
【解析】“像、好像、仿佛”等詞是比喻修辭中的標志詞,但除了表示比喻外,這些詞還可以表示比較、推測、想象、舉例等。C項中“好像”即表示推測。
2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
①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___)
②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了隆隆,隆隆,隆隆。(___)
③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___)
④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___)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除了黃土高原,哪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___)
⑥“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
形容得透徹些!”(___)
⑦人生因有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么?(___)
⑧擺渡人聽了,搖搖頭說:“你唱的算什么,還沒有他(指有權的)說的好聽。”(___)
【答案】①排比
②比喻
反復
③排比
擬人
④比喻
⑤對比
⑥引用
⑦排比
反問
春天作文(1)
春風輕輕地吹,輕輕地吹,吹綠了大地,吹醒了小草,吹出了勃勃生機。
小草懶洋洋地從土里鉆出來,細細的,嫩嫩的,品味著春風的細膩,春風的溫情,享受著春天明媚陽光的溫暖。
漸漸地,冬青的枝條上鉆出了成千上萬個像小豆豆似的嫩綠的小芽兒,漸漸地就變成了鵝黃色的葉子,不久就長成了綠色的樹葉。柳樹也在激情地慶祝著春天的到來,瞧,每條柔嫩的樹枝上都長出了細細的葉子,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似的,使勁地在春風中當著秋千。迎春花更是調皮,它連葉子都不長,就是一心一意地想著開花呢!……
春雨也悄悄地來了,帶著淡淡的云,伴著微微的風,悄悄地降臨在大地,像牛毛,像細絲,輕輕地撫摸著人間的一切。
嗬,兩只小燕子也來了,他們在細雨中快樂地飛著。麻雀也一改往日的吵鬧,靜靜地在屋檐下欣賞著如油般的春雨。幾個打著花傘的小朋友也快樂地在春雨中奔跑,嘻嘻哈哈地歡叫著……
我養的花兒也在陽臺上開放了,有黃色的,有紅色的,有白色的,形形,五彩繽紛。嗬,竟然有一只黃色的蝴蝶飛來了,在花上盤旋起舞。我不由地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詩句。
嗬,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春天作文(2)
在不知不覺中,冬天已經悄悄地溜走了,春姑娘邁著輕松的腳步來到我們身邊,身邊的世界煥然一新:滿眼的枯黃色變成了綠色;冬天稀疏的世界變成了葉子的世界,隨著春姑娘的腳步,小草從土里鉆出來了,嫩嫩的,綠綠的,在公園里,到處可以看見這些生命力頑強的小草,它們用好奇的眼睛注視著這美麗的世界;在樹林里,許多的樹木都開滿了鮮艷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讓,紅的、黃的、白的、紫的,各種各樣的花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壇。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蟲從洞里鉆了出來,在草叢里跑來跑去,似乎在尋找著什么。
春風是春天里最精彩的節目,她像一只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摸著你,垂柳的枝條被春風吹的飄起來,像一位美麗的少女在梳著自己的頭發,讓我想起了一首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來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我們在河邊,用柳枝做成的柳笛在“嘀嘀” 的吹著,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樂,不知什么時候,冰封的河面上泛起了陣陣漣漪,原來是活潑可愛的小魚游到河面上來了,呼吸著新鮮空氣。
春雨是柔和的,在樹葉上蹦跳著,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好像一會兒功夫就會編織出一塊比天還大的雨幕,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在春天下一場大大的雨,種子們喝飽了水,爭先恐后的探出頭來,探尋這陌生的世界。
操場上成了風箏的世界,天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風箏,有豬八戒的,有神舟七號的等等,操場上,孩子們拉著風箏奔跑著,蹦跳的,并發出了陣陣銀鈴般的笑聲;人們都脫下了冬天沉重的衣服換上了漂亮的薄衣,在操場上舒展著冬天麻木的身體,霎時間,操場上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愛這美麗的春天,我也愛這春天里歡樂的聲音!
春天作文(3)
是誰,讓樹枝的芽簇已經頗為肥壯?
是誰,讓柳樹舒展開了綠嫩的枝條?
是誰,讓結冰的小溪慢慢融化,唱著悅耳的歌聲?
早晨,暖喝的陽光鋪滿大地,金燦燦的陽光充斥著每個空間,我走在幽幽的小徑上,觀察著周圍的一草一木,不知何時樹枝上的綠芽紛紛露出尖叫來,多而稠密,一棵大樹被點綴成嫩綠色。一陣微風吹過,樹枝上嫩綠的芽一個接著一個毫無秩序地脫落下來,站在樹底下的我屏住呼吸,這就是綠色的雨,它們在空中飛舞著,旋轉著,一會兒,地面上滿是綠芽片,落英繽紛就像一張嫩綠的大毯。
樹兒變綠了,天空呢?我漫步在街道上,仰起頭,晴朗的天,碧空萬里,只有一小片白色貝殼般的游云,曼妙的飄著。在這無垠的湛藍里,不見了烏云密布的天空,不見了白天短夜晚長,是它,它來了。
我踏步在草坪上,草坪上有幾朵花兒,它們面對著太陽嘻嘻的笑,是暖喝的陽光,是肥沃的土壤賦予了它們的生命。堅韌的小草破土而出,似乎是給了誰一個承諾,著急的冒出頭來探望這個世界。
沒錯,它來了,春天,悄然無聲的到來了!
是春天,讓樹枝的牙簇已經頗為肥壯;
是春天,讓柳樹舒展開了綠嫩的枝條;
是春條,讓讓結冰的小溪慢慢融化,唱著悅耳的歌聲。
如果,你細致的觀察身邊植物的變化,你就不難發現,春天,離我們很近很近;不,春天,已經到了!
春天作文(4)
春天驅走了寒冷,腳步匆匆來到人間。頓時,大地變了一副美麗的新模樣。
“叮咚、叮咚”,清脆的聲音傳入耳畔。循聲走去,那是一條小溪。小溪也被感化了,不再無情。它脫掉了冰冷的外衣,卸下了厚重的圍巾,換上了新衣裳。冰雪融化,在小溪的盡頭,一股股溪水流入,匯成一道道曲線,絢爛無比。
“嘰喳、嘰喳”悅耳的聲音像一股甘泉,滋潤心田。雖無琴聲悠揚,無笛聲婉轉,但它來自大自然,如此純樸。對了,這是幾只小鳥在放聲歌唱迎接春天的喜悅。它們全身淡黃色,羽毛還未長滿,看起來剛出生不久。鳥兒很小就來迎春,足以看出它們對春的喜愛。看看它們的新家:架在粗壯的樹枝上,周圍是剛出生不久的綠葉,鮮嫩鮮嫩的,還略有一些嫩芽點綴。這就構成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家。
關鍵詞:單元閱讀;作文教學;提高
正如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作文離不開閱讀,作文得益于閱讀,因為閱讀為作文提供了“怎樣寫”的范例,作文運用了閱讀中詞句、技法的積累和有關素材整合的知識。
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對現代文的閱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作文技巧和素材的積累也相當豐富。但如何把寫作的技巧與所積累的生活素材有機地結合起來,并表達出自己的(下轉第142頁)(上接第141頁)真情實感,是目前八年級的學生還不能熟練掌握的問題。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單元所選編的教材都是名家名篇,利用好這一教學素材,選擇適當的文段或文本要點,通過專題預設本單元的閱讀與作文教學的重點,就這一單元文本的特點進行精讀,教學重心落實到文本的多種表達方式、文章嚴謹的結構特點、中心句的巧妙安排、修辭手法的準確運用等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對文本主旨的認知,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選材、寫作方法的理解程度,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更可借以指導學生進行作文的片段仿寫練習、全篇結構的搭建與語言的美感訓練,真正使單元中的閱讀素材為學生所用,從而很好地實現閱讀與作文教學的提高。
一、充分發揮文本的示范作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領悟并模仿文本中的表達方式行文
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以深沉的語言講述藤野先生給予他生活上的關懷和學業上教誨的經歷。在懷念藤野先生的片段中,作者寫道:“但不知怎的,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直接抒發了感激敬仰之情。“……小而言之,……大而言之,……”一句則用議論的方式對藤野先生作了高度的評價,這一片段的閱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魯迅對藤野先生懷有的濃厚情懷。教師抓住這個時機,在閱讀中引導學生領悟語言的表達效果和句式特點,進行寫作的專項教學,往往能使學生在作文中得到啟發和借鑒。
在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設計了一個作文訓練,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以口頭作文的形式模仿《藤野先生》中議論和抒情的語言,表達最觸動自己內心的某一個人的情感。因為有了魯迅這一文本的示范,學生往往能夠以規范的語言來表達所萌生的心愿。比如,一位學生說到:“我時時還會記起他,在我所見到的很普通的一個守夜的保安人員中,他是最使我關注的,給我感動的一個……”另一位學生則談起她曾經的同桌,說:“不知道為什么,在我所遇到的許多同桌當中,她是最使我所欣賞,常常能給我啟發的一個……”
在閱讀之后進行當堂口頭作文訓練,不僅讓學生的真情實感容易觸發,還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模式,此次閱讀與作文教學高度契合,達到了教學預設的目的。
二、在閱讀中了解作者寫作的思路與文章嚴謹的結構搭建手法,強化學生對作文脈絡的梳理能力
在《我的母親》里,飽含深情地講述了童年至少年時代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母親的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善良寬容、剛氣執著的性格品質,在作者自然、質樸的行文結構、內容組織中顯得豐滿和真摯。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此文本閱讀時,重點抓住文本中多次出現的中心句進行品析,學生會發現文本中的中心句支撐起了“母親”多面的形象:“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一句總起全篇,全文緊繞著這一個中心展開對母親形象的塑造。主體部分寫母親對我“教之嚴”“愛之慈”,寫母親在痛苦的生活處境中“當家”的艱難,寫母親“氣量大,性子好”,仁慈,溫和,但又不缺乏“剛氣”。文本結尾“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一句,既歸納全文,點明主旨,又與開頭相呼應。在閱讀中讓學生把這些中心句挑出來羅列在一起,母親的形象躍然紙上,豐滿真實,行文的嚴謹讓人欽佩。
有了這番閱讀感悟,學生對寫人的作文很快得到啟發,以中心句的形式草擬作文提綱時,往往思路清晰,作文脈絡梳理得當,人物形象因為有了多角度的刻畫而顯得豐實許多,作文的結構也因為有了中心句的設置而顯得更加嚴密。教師在此閱讀教學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再寫老舊的命題作文《我的同桌》,學生的反應不再像以往那樣不屑或顯出痛苦神情,反而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急切態度,在習作實踐中學生真實地寫出身邊同學的性格、品質。此次的閱讀與作文教學真正地實現了讓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真情實感”的目標。
三、品讀語言生動、情感濃郁的經典文本,在閱讀中激活學生寫作的靈感
《列夫?托爾斯泰》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文章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不但使人物形象鮮明,特征突出,而且能夠讓讀者激起無盡的聯想。作者大量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突顯托爾斯泰的形貌特征,描刻其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以反襯他的眼睛精美絕倫,反襯他靈魂的高貴;作者不慳于反復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來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寫他的敏察深刻,寫他的杰出才能,寫他是時代的透視鏡和多棱鏡。
學生在品讀文本中精彩的句子,體味文字背后的深邃意義的過程中,往往奇異于作者茨威格大膽的想象,更驚嘆于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的神奇妙用,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產生了強烈的崇敬之情和贊嘆之意。
Everyone has a dream, there is to be a soldier to defend the country, there is a picture of the world famous painting spread out with my heart, there is a great calligrapher, there is to be a doctor, but my dream and they are different, I want to do a top Chinese archaeologists, you want to know why I want to be an archaeologist? Then you will understand.
那是因為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位韓國小朋友,成為了世界頂級的考古學家,我震驚了,我動心了;我還在書上看到了李白小時候的故事,他小的時候很不愛學習,常常逃學,有一次,他在逃學在大街上玩的時,忽然看到了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大粗棒棍,李白很好奇走過去問:“老奶奶,您在干什么?”老奶也不抬的說:“我在磨針,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杵也能磨成針。”李白聽了以后,感覺很慚愧,從此之后就不再逃學了,心里暗暗發誓,一定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最后他終于成了著名詩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That's because I saw one South Korean children on television, has become the world's top archaeologist, I was shocked, I'm tempted; I have read the story of Li Bai, when he was a kid he is not love learning, often play truant, on one occasion, he was playing truant in the street play, suddenly saw a grandmother in grinding a thick stick stick, Li Bai curious came to ask: "Granny, what are you doing?" The old grandma head also does not carry the said: "I was grinding, as long as the effort of a deep, you also can be ground into a needle." After listening to Li Bai, feel very ashamed, since then no longer played truant, heart secretly swear, must Study hard, make a useful person to society, he finally became a famous poet, to achieve their dreams.
我要以成為考古學家為目標,刻苦學習,積累知識,每當我學累了想休息時,就想起了老奶奶對李白說的那句話。
I want to become the archaeologists as the goal, to study hard,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when I was tired and wanted to rest, remember that sentence old grandmother said to Li Bai.
教學目標
1.感受本單元課文中風趣的語言。
2.學習并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運用語言文字。
3.鑒賞《勤禮碑》(局部),學習顏真卿楷書的恢弘雄壯、大氣磅礴。
4.熟讀并背誦關于仁義的名言,培養重仁義的品性。
重點難點
1.品味幽默風趣的語言,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2.背誦名言,感悟名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教師引導,適時點撥;學生交流。
2.學生交流分享自己在本單元學習中印象深刻的語言,感受其中的風趣、幽默。
教師點撥: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感受了課文中風趣的語言,或是人物的對話,或是文中的敘述。風趣幽默的語言所展現的魅力,不僅能讓我們會心一笑,而且能發人深省。
二、詞句段運用
1.體會下面句子表達的特點,再選擇一個情景說一說。
(1)他個子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左膀右臂,片刻不離。
(2)這個體操運動員的動作真靈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樹林間攀援、穿行。
游子回到家鄉 雨點落在窗戶玻璃上遠處傳來一聲巨響
答案示例:雨點落在窗戶玻璃上,那滴答滴答的聲音很清晰,優美得像小夜曲。
教師點撥:
這兩個句子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無名指、食指的形象和體操運動員的表演生動地展現了出來。
2.讀一讀,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樣子寫一段話。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卻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叫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住;重東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勁扳住;要讀書了,叫他翻書頁;要進門了,叫他撳電鈴。
答案示例: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仿寫示例:春天的雨,細膩而輕柔,給山野披上美麗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為生命敲響熱烈的戰鼓;秋天的風,涼爽而愜意,為落葉送去溫馨的問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溫厚,為莊稼帶來多情的呵護。
教師點撥:
在這段話中,作者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連舉六個例子,將大拇指最肯吃苦的特點表現出來,生動形象。
三、書寫提示
教師點撥:
教材給出了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勤禮碑》(局部),這一作品整體結構端莊,寬潤疏朗,氣勢雄壯,是楷書的代表作之一。練習前,觀察作品,了解楷書特點——各部分之間穿插巧妙,結構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
渾;練習時,用筆方整,筆力剛勁,點畫的起、收及轉折處須一絲不茍。認真書寫,不僅能夠端正學習的態度,還能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
四、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朗讀這幾則名言,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其大意。
2.教師講解。
(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
句意:君子懂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句意: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3)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句意:憐憫傷痛的心,是仁的發端。
(4)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句意:壞事干多了,一定會自取滅亡。
(5)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
——《朱子語類》
句意:一個人如果有了羞恥之心,有些不該做的事情就能夠不去做。
3.學生再次朗讀,領會含義,背誦名言。
拓展積累: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論語》
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公羊傳》
“好,不錯不錯!”另一個經驗淺薄的漁民贊嘆道。
“好了,我們走吧!”漁民滿懷喜悅地說。
……
漁民經過長期的運輸回到了岸上。
“好了,我們終于凱旋而歸,”說著,漁民打開裝著沙丁魚的箱子,卻驚奇地發現——沙丁魚由十多條活生生的變成了兩條呆呆的。“怎么會這樣?”漁民失望透了,臉色像苦瓜一樣。
第二天,漁民又早早地出海捕魚。同樣的,他今天還是捕捉了很多沙丁魚。漁民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所以他向有經驗的漁民請教道“請問為什么我將沙丁魚從這里運到岸上后都死掉了?”
有經驗的漁民頓時哈哈大笑。他說:“你肯定是不知道了。沙丁魚喜歡群集,生性不好動,所以容易缺氧而死,你可以捉幾條鯰魚放進去。”
漁民迷惑不解“為什么要捉鯰魚?”
有經驗的漁民沒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漁民無可奈何,就只好照著將鯰魚放進去。回到岸上了,漁民像看一下沙丁魚的情況,結果發現這次的沙丁魚都好好地活著。漁民深思了一會兒說:“我明白了”。
夜深人靜,漁民已進入夢鄉。他夢見了沙丁魚正被鯰魚追趕著。這時,沙丁魚一邊躲避鯰魚,一邊對漁民說:“伯伯,你可知道我被鯰魚追得多累啊!我看到了鯰魚就像是老鼠看見了貓,跑個不停。這樣的一個陌生的分子的加入使我多不安,在危機感的支配下緊張地不停地游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生命的潛能雖然很累,但是還是要感謝你這樣做,因為這樣我才能夠活著回到港口。”這時,漁民的嘴巴微微地顫動了一下,笑了。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172分)
1.
(10分)給形近字組詞。
煉________??睜________?隆________?然________??冶________
練________??掙________?窿________?燃________??治________
2.
(6分)我會寫。
gū
niāng
liǔ
shù
xún
zhǎo
táo
zi
xìng
huā
chōng
ch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5分)在句子的前的括號里加上正確的序號,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
________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
________對準那個大窟窿,往上一潑。
________五彩石找齊了,女媧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進行冶煉。
________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
________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
4.
(8分)看拼音,寫詞語。
nǚ
wā
lù
chū
zhēng
zhá
xī
mi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kū
long
yěliàn
quán
shuǐ
tā
xi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6分)給多音字組詞。
掙:zhēng________??zhèng________??省:shěng________??xǐng________?少:shǎo________?shào________
6.
(3分)按字的結構劃分。
隆、塌、露、燃、熊、掙、熄、窟、冶、圍、困
上下結構:________
左右結構:________
全包圍結構:________
7.
(6分)請將對應的慣用語填在解釋后面的橫線上
變色龍
笑面虎
替罪羊
小廣播
癩皮狗
墻頭草
(1)到處傳播消息的人。1
(2)見風使舵的人。1
(3)代人受過的人。1
(4)立場不穩的人。1
(5)外表善良、內心兇狠的人。1
(6)不要臉皮的人。1
8.
(8分)照樣子、寫詞語。
①轟隆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零零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2分)一字開花巧組詞。
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8分)換部首組成新字,再組詞。
淹——________——________???媧——________——________
餡——________——________???假——________——________
11.
(4分)近義詞
創造—________???急忙—________??快樂—________???危險—________
12.
(12分)補寫詞語并選詞填空。
歡________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火
________?________星星
金________四________???女________?________天
①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________,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
②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________,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
13.
(5分)照樣子寫句子。
①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里掙扎。
②她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4.
(8分)比一比,再組詞。
猴________
訊________
呻________
換________
喉________
迅________
伸________
煥________
15.
(8分)選擇正確的讀音。
燃燒(shāo
sāo)________
純青石(chún
cún)________
盆子(pén
péng)________
創造(zào
zhào
)________
潑水(pō
bō)________
液體(yè
yuè)________
碎塊(suì
shuì)________
震裂(liè
liě)________
16.
(3分)選詞填空。
居然
果然
竟然
①這樣長的公路________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修完了。
②我真沒想到他________會做出這樣的事來。
③媽媽________帶我去看電影了。
17.
(17分)查字典,填空。
要查的字
部首
除去部首有幾畫
讀音
組詞
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飽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8.
(6分)多音字組詞。
空
kōng________
kòng________
興
xīng________
xìng________
都
dū________
dōu________
19.
(10分)給形近字組詞。
褐________?????繡________????脫________????稈________????疾________
渴________?????誘________????銳________????桿
________???病________
20.
(13分)在括號里填上數字。
金光________射
________面________方
成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嘴________舌
________模________樣
大吃________驚
________發________中
________官端正
21.
(10分)辨一辨,組成詞語。
乞________
淹________
旱________
冶________
掙________
汽________
掩________
早________
治________
睜________
22.
(4分)閱讀課文《女媧補天》填空。
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在水里掙扎。
(1)聯系上下文,給帶橫線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天空塌下一大塊。
A
.
倒,倒
B
.
下垂
C
.
安定,鎮定
(2)“圍困”的意思是(
)。
A
.
窮苦,艱難
B
.
陷在艱難痛苦里面
C
.
疲乏,困倦
二、閱讀題
(共3題;共34分)
23.
(18分)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的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在水里掙扎。看到這些,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又造了許多小船,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
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冒火。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于是,她跑到山上,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先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補好了。
現在,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云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
(1)聯系上下文,給劃線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天哪,太可怕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________
A.倒,倒下
B.下垂
C.安定,鎮定
②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________
A.窮苦,艱難
B.陷在艱難痛苦里面
C.疲乏,困倦
(2)照樣子寫詞語。
零零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幾天幾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塌了之后人間悲慘景象是怎樣的?
(4)女媧尋找五彩石容易嗎,從哪里看出來?女媧尋找五彩石的過程可以看出女媧怎樣的精神?
24.
(10分)閱讀《和田的維吾爾》,回答課后問題。
有些維吾爾老鄉喜歡把洗過的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遠遠望去_____那大大小小_____五顏六色_____形態各異的衣服_____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畫_____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_____穿了這種帶有大地和太陽氣味的衣服,也許會更有精氣神吧。
和田維吾爾聚餐形式花樣繁多,規格不限,有時給巴朗子起個名字、施個禮,甚至耳朵要扎個眼,親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慶賀。
(1)在文中加上合適的標點。
有些維吾爾老鄉喜歡把洗過的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曬。遠遠望去________那大大小小________五顏六色________形態各異的衣服________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畫________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________穿了這種帶有大地和太陽氣味的衣服,也許會更有精氣神吧。
(2)第一段話運用________的說明方法,進一步說明了和田維吾爾人對土地的________。
(3)最后一句話運用________的說明方法,說明和田維吾爾聚餐的特點是________。
25.
(6分)讀課文《女媧補天》句子,做習題。
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1)在空格處填上表示顏色的詞。
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
(2)照樣子寫詞語。
零零星星?________
幾天幾夜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17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7-3、
7-4、
7-5、
7-6、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2-2、
二、閱讀題
(共3題;共34分)
23-1、
23-2、
23-3、
23-4、
24-1、
24-2、
24-3、
教學情景的創設,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擴展教育空間,追求教學的整體效果
語文教學離不開一定的教學環境和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使學生有真實的感受和體驗。例如,在蘇教版初中語文的七年級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更好的體驗魯迅先生描寫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情景,就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制作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教學情景的教學課件,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心情,讓學生能身臨其境,才更能體會魯迅先生的思想情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八年級上冊的《蘇州園林》的教學中,如果我們僅僅靠課文的描寫,學生很難體會到蘇州園林的精致和美麗。如果我們用課件給學生用視頻、影像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蘇州園林的情景,就等于帶領學生在蘇州園林親身體驗一下,就會體會到園林的景色和巧妙的設計。教學情景的創設,強化了學生對文章意境的理解,調動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習效果。
2、幫助學生形象的感受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教學情景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感受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例如在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的《悼念瑪麗?居里》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瑪麗?居里科學研究的故事,用教學情景去拉近學生與文章內容的距離;在《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講》這篇演講詞中,作者表達出的是一種悲痛惋惜的情感,這種情感的情景設置也應該是十分凝重、哀婉的。教師采用這種情景教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投入到課文內容中,從而縮短學生與文章內容的心理距離,達到一種最佳的情緒狀態。
3、利用角色效應,強化主體意識
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有篇《孔乙己》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把孔乙己和酒館伙計之間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孔乙己的不幸與悲哀;在九年級上冊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學中,由于是外國文學作品,學生對我的叔叔于勒的生活環境缺乏了解,課文里又有大量的對話,可以通過電影等教學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背景,還可以讓學生扮演于勒和菲利普夫婦等角色,學生通過扮演更能全身心的投入進去,深刻的體會到菲利普夫婦的尖酸刻薄和于勒的可憐悲慘。情景教學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
教學情景的運用可以更好的增加教學背景,提高教學效果。例如蘇教版七年級下冊初中語文教材中,學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教師可以先對文章進行講解,在了解文章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己心中的英雄人物是誰。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書上對紀念碑的描寫,讓學生自己畫出紀念碑的示意圖,畫得好的學生上臺進行講解說明。這樣的有擴展性的課堂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更有激情和動力。
二、教學情景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生活展現情境
例如在蘇教版八年級下冊初中語文教材中,學習《多一些寬容》《錯過》《散步》等文章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感動的瞬間,向學生展示要寬容待人、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并讓每個學生講講身邊發生的感動的事件。
2、實物演示情境
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初中語文教材中借物抒懷單元,《白楊禮贊》《石榴》等課文通過對植物的描寫,表達了白楊和石榴在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可以堅強的生長,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實地觀察白楊的生長環境,這種實物演示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深刻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圖畫再現情境
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為教學情景的創設提供了可能和更好的空間。例如在學習江山多嬌單元《美麗的西雙版納》《藍藍的威尼斯》等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欣賞西雙版納和威尼斯的風景圖片或短片,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西雙版納的特色和威尼斯的美。同時,也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加以想象畫出風景,真實的展示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4、渲染情境
一、 當注音而未注音
比如:“咫尺”(八下31,即八年級下冊第31頁,以下類推)、“帶挈”(八下123)、“桑梓”(八下132)、“蒞事者”(九上190)等,加點的字都在3500個常用字之外,學生在課本中還是第一次接觸,本應有注音,而教材卻未注。
再如:“劉學鍇”(七下214)、“云崧”(八下251)、“三阮”(八下178)、“魯藜”(九上161)、“《六朝文挈譯注》”(九上185)、“蚊蚋”(九上136)、“偌大”(九下31)、“杳無消息”(九下73)、“華裔”(九下77)、“駟”(九下114)、“顧頡剛”(九下205)、“毛萇”(九下211)、“郝懿行”(九下213)等,或出現在選文中,或出現在注釋中,其中加點的字同樣都在3500個常用字之外,有一些還是易錯字、生僻字,對于學生而言是貨真價實的生字,教材也未予以注音。
二、 不需注音而偏注音
比如:“心曠神怡”(七下101)、“俯瞰”(七下178)、“詠梅”(七下231)、“搏”(七下136)、“萬貫家私”(八下125)、“考妣”(九下132)、“懲山北之塞”(九下172)等,加點的字都在2500個一級常用字之內,對于初中生算不上是生字,而且這些字只有一個讀音,不會出現因多音而誤讀的情況,教材卻加了注音,似有畫蛇添足之嫌。
三、 重復注音
教材仿佛還特別喜歡給某些字反復注音,造成了注音重復。如“嶙、峋、躊、躇、逾、酣、唳、亙、虬、袤、聒、馨、詣、諳、蠡、斛、蘄、磬、愨”等字,均注了兩次音。這類字如此之多,可見不是偶爾的疏忽。像“穗、縈、曳”等字竟然是在同一冊教材中連續注了兩次。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教材的注釋應“少而精”,像這種重復注音的做法,顯然是“濫”了。
四、 前后顛倒
“婆娑”的“娑”,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中沒有注音,卻在九年級上冊《囚綠記》注了音。“雄踞”的“踞”,在八年級上冊《阿里山紀行》中沒有注音,在九年級上冊第212頁的《綠》中也沒有注音,到第225頁的《環球城市風行綠墻》才給了注音。九年級上冊中,“儼然”的“儼”,在第十課《創造學思想錄》中沒有注音,第十七課《桃花源記》中卻注了音。九年級下冊中,“駑鈍”的“駑”,在第三課《市長》中沒有注音,到第十七課《出師表》卻注了音。
五、 格式不一
教材正文中的注音一般采用頁腳注音,但是在少數地方又采用了文中夾注的方式。如“廣袤(mào)”(七上4)、“楊戩(jiǎn)”(八下179)、“解(xiè)珍”(八下180)、“行遠必自邇(音ěr,近的意思)”(九上168)、“不積跬(音kuī,半步)步”(九上169)。
在給姓名注音時,“岑參”是姓名連注為“Cénshēn”(九上244頁);萬俟卨卻是姓名分開注成“萬俟(Mòqì)卨(xiè)”(七上115頁)。
筆者認為,同一種教材注音形式還是保持一致為好。
出現以上這些問題,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比如教材內容調整,打亂了原有的注音序列,而沒有作相應變動;比如編者對師生的需求掌握不準;有些方面還缺少統一標準。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注音缺少足夠的重視,往深一點說,也是浮躁急切心態的一種反映。因為這些問題對于教材編者而言,只要稍微慎重一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況且現在都是電子排版,很容易修正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