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范文

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

第1篇: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范文

[關鍵詞]風景園林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河南農業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09-0088-03在美麗中國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建設背景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風景園林學在人居環境和自然環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愈發重要。為了適應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的社會環境發展需求,風景園林人應充分認識到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對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充分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規劃。風景園林事業發展任重道遠,人才培養更要以市場為導向,加大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采取合理的用人機制,推動我國風景園林事業的健康發展。目前,風景園林專業已成為許多高校的熱門專業,要把培養具有文化使命感和生態良知感的人才作為專業教育的責任,這也給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風景園林專業碩士教育不同于側重理論、技術研究的學術型研究生教育,要針對我國風景園林行業發展現狀,培養復合型、實踐型人才。

風景園林學科是河南農業大學的優勢學科之一,為河南省重點學科,目前已形成以風景園林學為主導,融合林學、建筑學、城鄉規劃學、生態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多位一體”的人居環境學科群。如何構建多元化、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風景園林事業和中原經濟區建設培養高層次的人才,以滿足符合國家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對風景園林學人才的旺盛需求,就成為該學科面臨的重要課題。河南農業大學作為全國首批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于2011年開始招收風景園林專業碩士,在培養過程中,根據農業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特色和區域發展形勢,進行了合理化、規范化培養機制的探索。

一、嚴格的培養與管理制度

河南農業大學在風景園林碩士招生、培養與管理、學位授予等主要環節上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制定了《河南農業大學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方案》、《河南農業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和《河南農業大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工作暫行規定》等文件,對研究生招生機制進行改革,提出破除教育資源平均分配模式,向風景園林專業等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和重點學科傾斜。在研究生創新培優機制方面,為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科學研究,培育創新成果,學校設立創新培優專項基金;在研究生資助方面,積極推進“助教”、“助管”、“助研”三助工作,大幅度提高碩士研究生的資助力度。

學校設有研究生處和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實行校、院、導師組三級管理。攻讀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的研究生須完成課程學習和必修環節,總學分不少于28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10學分,專業必修課6學分,選修課不少于8學分,專業實踐4學分。每門課程均制訂了詳細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必修課程和選修課成績分別達到70分與80分才算通過;必修環節的培養計劃、開題報告、中期考核以及校外實踐研究均須有相應的審核通過意見,并提交培養計劃、開題報告與實結。學校建立有校外風景園林推廣實踐基地,鼓勵學生采用頂崗實踐的方式進行實踐研究,累計不少于6個月。學位論文實行雙導師負責制,鼓勵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并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

二、高素質導師隊伍的建設

河南農業大學擁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較為合理的風景園林導師隊伍,現有導師26人,其中教授6人,高級工程師11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導師13人,碩士學位9人,學士學位4人;平均年齡41歲。導師分別來自于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每所高校的風景園林專業特色獨具,有助于學生博采眾長、兼收并蓄。

學校規定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遴選條件,并在招生培養過程中,賦予導師更多的自。導師遴選堅持“明確標準、嚴格程序、公平公正、寧缺毋濫”的原則,打破導師終身制,實行優勝劣汰的聘用制。在遴選中, 既堅持學術標準,又重視教書育人;既堅持對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要求,又重視對教學工作及效果的評價。以科研項目、學科平臺建設為紐帶,推動研究生導師隊伍向適應性強、易于聯合、互相滲透的方向發展。在導師隊伍的建設中還采取“請進來”的辦法,多渠道吸納優秀導師資源。從其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聘請知名教授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擔任專業學位的兼職導師,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河南農大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院、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院、鄭州市園林規劃設計院等10余個單位的專家已受聘為我校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

在實施導師負責制的同時,積極探索導師組指導制。首先跨專業、跨方向構建導師組,打破二級學科界限,在專業、研究方向上形成互補;其次探索本校與其他院校風景園林專業之間的融合,與日本香川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學院等10余所高校開展了合作交流。雙導師制是針對專業學位教育提出的一種研究生培養方式,為了讓研究生不僅僅掌握理論知識,更能夠在專業實踐中提高能力,從而拓寬就業渠道,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針對風景園林專業的特點,倡導以校內導師負責課程安排、選題、論文撰寫、論文質量與答辯等環節,校外導師參與業務實踐、項目研究等環節的指導工作,這種模式可以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專家實踐經驗豐富和學校導師理論較強的聯合優勢。另外在雙導師制度實施中逐步細化責、權、利關系,進行科學監控,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考核和激勵機制,保障雙導師制得以順利實施。

三、特色化的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風景園林專業碩士要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就要非常重視實踐技術和操作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設置也區別于風景園林學科學碩士。河南農業大學屬于農業院校,擁有河南省唯一的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專業碩士課程體系重點體現了農業院校特色和中原地域特色。在基礎理論學習方面,開設了植物資源利用與生物多樣性、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生態學等理論課程;風景園林專業具有覆蓋范圍廣、實踐操作能力強的特點,為了適應人才市場需求,設置了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造景與種植設計、風景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3S技術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了了解學科研究動態和最新科研成果,開設了風景園林科技進展分析、風景園林技術科學與生態工程、專業討論與專家課堂等創新課程。在課程設置和授課內容方面,突出了植物造景、生態工程與中原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內容,理論課具有寬泛性和融合性,實踐課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創新課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風景園林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既要使學生掌握生產中的設計技能和工程技術,又要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又能對學科的前沿動態有所認知。

四、校企聯合的實踐性培養思路

風景園林專業碩士教育十分重視利用社會資源辦學,堅持走“政、產、學、研、用”協同培養人才的道路。注重與研究所及大型企業開展研究生培養方面的合作,采用聯合培養的方式,聘請實踐基地單位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為指導教師,請園林企業單位技術專家來校進行專題講座。目前已與鄭州市園林規劃設計院、河南農大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院等多家企業以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共建形式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并使之成為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的聯合培養單位;與省內各地、市級園林管理部門建立了風景園林實踐基地,積極推進社會各界與我校風景園林專業教育間的交流與合作。聯合培養單位還承擔了部分研究生的論文指導工作,為研究生的培養和實踐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對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優良的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意識

本專業研究生曾先后和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的師生在寒暑假期間進行學術交流,與日本香川大學、信州大學等學校進行研究生的互換學習,并鼓勵學生到國外大學去讀學位。通過聘請國內外本專業的大師舉行講座,使學生們開闊了眼界,增加了學識,為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實踐經驗。研究生能夠主動結合導師課題研究與綠地規劃設計項目,進行實踐性鍛煉和社會服務。到目前為止,參與完成了洛陽等23個市、縣的城市綠地系統的數字化動態管理規劃和包括鄭州森林城在內的省內外有重大影響的規劃與設計項目30余項,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每年舉辦“風景園林與中原經濟區人居環境建設”系列報告會,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報告,并與青年教師交流座談,此外還積極參與行業領域競賽。這些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我校風景園林學專業的社會認可度,加速了風景園林學學科的發展。

六、進一步改進措施

1.加強與設有風景園林專業碩士點的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結合河南農業大學的人才和教學條件方面的實際情況,對培養目標進行細化,對研究生培養課程體系進行優化,使“風景園林與中原經濟區人居環境建設”系列報告會規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強本學科青年教師培養,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向青年教師傾斜,鼓勵青年教師讀學位和到國內外知名高校研修,加強學院青年教師科研項目資助,為申報高層次科研項目打基礎,提升青年教師對風景園林文化的認知和利用能力,使其盡快成長。

3.在進一步鞏固學科在城市綠地系統和植物種植設計方面的優勢的同時,鼓勵教師到設計院、設計所及大型風景園林企業兼職,通過實際項目提升教師對規劃設計的認識理解,并在科研中提倡跨學科、跨院系的合作,為理論和思想的創新創造適宜的環境。

在建設美麗中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下,農業院校風景園林專業面臨著重大機遇和挑戰。河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教育將在風景園林學科成為國家“一級學科”的新形勢下,以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契機,面向城鄉規劃和建設市場,科學謀劃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的人才培養機制,走出一條復合實踐型人才培養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的特色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包志毅,邵鋒,寧惠娟.風景園林專業園林植物類課程教學的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2(2):58-60.

[2]高翅,吳雪飛,杜雁等.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園林,2013(6):23-25.

[3]林世平.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2(5):46-50.

[4]閆慧,畢翼飛,趙普天等.地方本科院校風景園林專業模塊化教學體系的構建[J].大學教育,2013(14):100-101.

第2篇: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對景德鎮市香榧資源的分布以及香榧經營策略進行了敘述,并從育種、苗木繁殖、嫁接等方面介紹了香榧的培育技術,以期能指導香榧的生產和經營。

1景德鎮市香榧分布和優良類型

景德鎮市3個鄉(鎮)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長的香榧(古樹)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徑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徑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長發育良好,結實量多。這說明景德鎮市具有香榧生長發育的良好立地條件和品種優質的優良類型,為今后進一步開發香榧優良種質資源提供了基礎,為進一步研究香榧優良類型的形態、生長發育規律、生長環境提供充分的條件。

景德鎮市位于江西省的東北部,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35.47萬公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氣候多樣,植物種類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區各鄉(鎮、村),是種植香榧得天獨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幾年來應用香榧培育技術,已培育優質(播種)苗4.5萬株,嫁接苗3.6萬株,為景德鎮市發展香榧提供了種苗基礎。

2景德鎮市發展香榧經營策略

2.1加強宏觀指導、發揚資源優勢

景德鎮市委、市政府對香榧發展非常重視,“香榧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已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省、市領導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時作了指示:“香榧發展市場潛力大,開發價值高,要在現有規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為一個產業抓,發展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為林業經濟增長點作貢獻”。政府部門要對香榧資源發展規模進行宏觀調控,對市場需求情況進行預測預報,主動搞好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經濟效益。林業部門應根據市場體系建設和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經濟特征、栽培技術等條件,與區域經濟緊密結合起來,有組織、有選擇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發展規劃。要搞好信息流通,認清發展形勢,揚長避短,有組織、有計劃地建設香榧培育基地,做到發展與市場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發展,造成浪費。

2.2香榧經營策略

2.2.1選擇優良品種。發展香榧選擇品種是關鍵。景德鎮市地區有2個優良品種:細榧、和尚榧,應盡快發展這2個優良品種。要根據香榧的生態特性,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經確定的2個優良品種作為主要的選擇繁育對象,并繼續調查和發掘優良類型和單株。調查、分析香榧優良類型和單株的生長環境,以研究香榧生長發育的最佳生態環境。

2.2.2營造模式。必須將立體結構與層次經營相結合,要采取企業+農戶、股分制合作經營等多種責、權、利結合又明晰的經營體制,穩步推進、持續發展香榧產業。如2004年,景德鎮市林業科學研究所以技術入股與香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組建股分制公司,聘請徐鴻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為技術指導,2004~2005年播種(條播)繁苗1.5萬株,平均苗高22.6cm,產苗15萬株/hm2;2006年,在總結以往經驗基礎上播種育苗技術又上了新臺階,采用灑播、葉面追肥、澆水滲藥(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蟲害)等技術又繁育苗木3萬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為42cm),產苗22.5萬株/hm2。

2.2.3基地的選擇與建設。按照規模經營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對集中連片,并有一定的面積,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規模。要嚴格按工程管理強化集約經營,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報告、立項、規劃設計、作業實施方案、檢查和驗收到建立技術檔案等方面內容組成的科學管理體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重點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關于投資機制。發展香榧僅靠政府投入是遠遠不夠的,要建立一種國有、集體、私營、股份制、內資、外資等多元投入相結合的發展機制。政府要提供優惠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和高效廉潔的審批管理程序來吸引投資者。要著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轉化應用,防止生產大而無當,使這些環節緊密相連,良性互動;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優質產品占領市場,使景德鎮香榧產業化走上高速發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術

3.1種子采收與催芽技術

3.1.1采種。育苗用的香榧種子,一般采用細榧或和尚榧的種子,其發芽率高,出苗較整齊。種子要在生長健壯的成年母樹上采收,育苗用的種子必須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當假種皮由青綠色轉為黃綠色,開裂露出種子,并有少量種子開始脫落時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種子1kg左右(1kg種子約420粒)。細榧的當年發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達85%以上。

種蒲采回后,堆放在陰涼通風處(堆厚不超過20cm,以防止發熱腐爛),堆放5~7d,以利于種子與假種皮分離。當假種皮微紫色時,剝去假種皮,取出種子進行播種前處理。

3.1.2催芽。成熟種子胚胎未發育完全,須用濕沙貯藏,完成生理后熟,并達到催芽的目的。選朝南向陽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鋪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層(5cm厚)種子1層(3~5cm厚)濕沙(用手捏沙能成團,手松開時沙團稍經觸動即散)相間層積貯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層沙可厚一些,防止種子外露,并起保濕作用,天氣干燥時要經常灑水,保持沙子的濕潤,發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條分延長枝、側枝、結果母枝、結果枝、萌芽枝等5種。為了使嫁接苗生長有力且早實早豐,在選優基礎上,應在樹冠中上部選用一年生側枝或帶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側枝做接穗,具體視砧木粗度而定。穗條一般隨采隨用,若在陰涼處把穗條基部置于濕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術

3.2.1砧苗培育。具體內容如下:

3.2.1.1播種。育苗的圃地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質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機肥,施入腐熟欄肥15t/hm2或腐熟菜餅4.5t/hm2。東西向作高床,床寬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淺要一致,縱向開溝條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亞鐵進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種,行距30~35cm,株距8~10cm,種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種溝內,播種量為發芽種子750~900kg/hm2,上覆1層細肥土,厚度為種子橫徑3倍,約1.5cm左右,上蓋稻草等物,用于保濕和防止表土板結。3.2.1.2管理。主要是遮蔭、澆水、除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播種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陸續出土。幼苗紫紅色,極脆嫩,幼根肉質黃白色,分布淺。香榧苗怕日灼,揭去蓋草后,要及時搭棚遮蔭。蔭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護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視干旱情況適時澆水。要及時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輕鋤淺削,以避免碰斷苗木和傷動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糞尿,施2~3次。梅雨季節幼苗易發生根腐病,發現病株須拔除銷毀,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可防止病情蔓延。當年生苗高15~30cm,地徑0.3~0.4cm,可產苗15.0~22.5萬株/hm2,留床培養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蟲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葉枯病,害蟲主要為蚯蚓、地老虎、蠐螬、蜘蛛和蚜蟲等。發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爾多液噴霧進行防治,每隔7~10d噴施1次,連續3~5次,效果良好;發生根腐病可用多菌靈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進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連續3次,可抑制病害擴散蔓延,但也要及時拔病株就地燒毀。發現蚯蚓、地老虎、蠐螬為害,可用呋喃丹挖條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蟲,蜘蛛、蚜蟲可用敵敵畏、樂果類農藥噴殺防治。

3.2.2嫁接。具體內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選生長健壯、結實性能好、盛產期的母樹,在樹冠的中上部剪取生長粗壯、頂芽飽滿的一年生側枝作接穗,要求長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時采集5%左右的優良雄樹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較大、單枝花蕾數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間變化小、花期長的優良雄株,作造林時配置的授粉雄樹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濕,可用濕毛巾或濕苔蘚包裹,長時間貯藏用濕沙露頭埋藏于蔭涼處,并上蓋苔蘚。

3.2.2.2嫁接時間與方法。苗木嫁接的時間一般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當樹液開始流動而皮層尚難剝離時嫁接,接穗與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離根頸5~8cm處截斷,再在砧木橫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葉片,把接穗基部兩側相對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長2.5~3.0cm,與砧木下切長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輕輕掰開砧木切口,對齊一邊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帶將砧木斷面和接口嚴密綁扎,保證接口不露白、不進水,用黃心土將接苗培成饅頭狀,覆沒接穗2/3,只露出梢頭。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須搭棚遮蔭,到9~10月高溫過去、天氣涼爽后拆去蔭棚,撥開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過長倒伏時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撐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蘗需及時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參考文獻

[1]萬小金,吳曉明,程小東.香榧采穗圃營建技術[J].江西林業科技,2006(3)32-36.

[2]王向陽,修麗麗.香榧的營養和功能成分綜述[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26(2):20-22.

[3]汪兆炎,黃元照,李忠泉.黟縣香榧速生豐產技術探討[J].安徽林業科技,1997,23(3)20-21.

[4]黎章矩,程曉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產歷史、現狀與發展[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4,21(4):471-474.

[5]徐石華,錢覺壽.香榧早產高產技術[J]新農村,2003,(3)10-11.

[6]徐小彪,李衛華,蔡祖國.香榧的發展前景與栽培利用[J].江西園藝,2004(6):49-50.

[7]樓枝春,潘悅優,丁立本,等.香榧豐產技術要點[J].中國林副特產,2002(3):26.

第3篇: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范文

(江西省林業科學院,南昌330032)

摘要:為了解銀鐘花自然生長狀況,揭示其自然生長過程,采用54 年生的銀鐘花Halesia macgregorii 樹干解析數據,對江西九連山常綠闊葉林中銀鐘花樹高、胸徑、材積的生長過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5~10 齡階樹高生長速度最快,15~35 齡階為胸徑生長盛期,35 齡階進入材積生長盛期,樹齡54 年時,材積生長仍處生長盛期,平均生長量和連年生長量曲線未相交,林木尚未達到數量成熟階段。銀鐘花自然生長較緩慢,種子發芽困難,天然生長的植株稀少,應開展人工繁育和回歸自然與種群重建研究,人工輔助銀鐘花擴大種群數量。

關鍵詞 :九連山;銀鐘花;生長過程;樹干解析

中圖分類號:S792.99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4-0730

基金項目:江西省財政林業重大專項“江西常綠闊葉林恢復重建技術研究與示范”(200651010301)。

第一作者簡介:曹展波,男,1956 年出生,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培育與林木引種馴化研究。通信地址:330032 江西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楓林大街江西省林業科學院,Tel:0791-83833236,E-mail:cao.zb@163.com。

收稿日期:2014-07-24,修回日期:2014-09-26。

0 引言

銀鐘花(Halesia macgregorii) 為安息香科(Styracaceae)落葉喬木。江西產鉛山、貴溪、黎川、上栗、蓮花、井岡山、安福、瑞金、龍南、崇義[1-6],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等省區亦有分布,生于海拔700~1200 m的山坡、山谷較陰濕的密林中[7-8]。銀鐘花為中國特產,它在研究美洲和亞洲的大陸變遷、植物區系、植物地理等方面都有一定意義[9];其樹干通直,邊材淡黃色,心材淡紅色,紋理致密,有工藝價值;花白色、清香,果形奇特,入秋樹葉變為紅色,可供觀賞。銀鐘花在天然林中多呈星散分布,其種殼堅硬厚實導致“二年種子”發芽困難[10],因人類活動干擾和其自身天然更新能力差,致使植株越來越少,作為稀有植物編入中國植物紅皮書《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目前,對銀鐘花的研究較少,主要為銀鐘花年生長習性觀察[11],破除種子休眠,天然林內的銀鐘樹生長過程研究尚未見報道。通過樹干解析方法,對江西九連山常綠闊葉林中銀鐘花的樹高、胸徑、材積生長因子的生長過程進行分析,以掌握其生長特性,為銀種花的資源培育和保護利用提供技術參考。

1 研究區自然概況

研究地位于江西龍南縣的九連山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為24°29´18″—24°38′55″N、114°22′50″—114°31′32″E,海拔高度280~1430 m。保護區年平均氣溫約16.4℃,1 月平均氣溫6.8℃,7 月平均氣溫24.4℃,極端高溫37.0℃,極端低溫-7.4℃。年平均降水量2155.6 mm,年平均蒸發量790.2 mm,年平均相對濕度85%[12]。成土母質有花崗巖、頁巖、砂巖、礫巖和石灰巖等,土壤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為山地紅壤、山地黃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草甸土[13]。九連山地區的植物區系比較豐富,從盆地丘陵至海拔較高的低山都有各種不同的植被類型分布,形成九連山地區植物區系與植被類型的自身特色[14]。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采用1 株1981 年采集的54 年生銀鐘花解析木資料,解析木樹高15.3m帶皮胸徑21.9 cm,平均冠幅3.8m,第一活枝高5.5 m,根徑至小頭直徑6 cm 的樹干長度13.5 m。解析木所在地海拔800 m,西北坡中部,坡度25°,土壤為山地黃紅壤。距解析木10 m以內的相鄰樹種有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甜櫧(Castanopsis eyrei)、銀鐘花、鹿角栲(Castanopsis lamontii)(表1)。下木及草本層植物主要有石櫟Lithocarpus glaber、尖連蕊茶(Camellia cuspidaa)、江南山柳(Clethra barbinervis)、鹿角杜鵑(Rhododendron latoucheae)、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細枝柃(Eurya loquaiana)、華南厚皮香(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等。

2.2 分析方法

解析木采用2 m 區分段,以5 年為一齡階。用Excel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并根據樹高、胸徑、材積連年生長量數據,采用DPS 7.05 軟件對銀鐘花生長過程進行有序樣本聚類,劃分銀鐘花各生長因子的生長期。

3 結果與分析

3.1 樹高生長過程分析

由樹干解析的數據繪制銀鐘花樹高與年齡的生長曲線(圖1~2)。根據聚類分析結果,將解析木樹高生長劃分3 個生長期。相對整個樹高生長過程,5~20 齡階為樹高生長盛期,連年生長量0.35~0.44 m/a,其中5~10 齡階樹高連年生長量為0.44 m/a,為樹高連年生長峰值。25~35 齡階為樹高的一般生長期,連年生長量為0.22~0.29 m/a,此后樹高生長進入緩慢期,連年生長量降至0.18 m/a 及以下。

3.2 胸徑生長過程分析

由樹干解析的數據繪制銀鐘花胸徑與年齡的生長曲線(圖3~4)。相對解析木胸徑生長過程,5~10 齡階胸徑生長緩慢,年連年生長量在0.19 cm/a 以下。15~35 齡階為胸徑生長盛期,連年生長量0.41~0.59 cm/a,其中15齡階時胸徑連年生長量達到峰值。40齡階以后為胸徑的一般生長期,連年生長量為0.31~0.40 cm/a。

3.3 材積生長過程分析

由樹干解析的數據繪制銀鐘花材積與年齡的生長曲線(圖5~6)。54 年生銀鐘花帶皮材積2.2921 m3,去皮材積0.255 m3。相對解析木材積生長過程,5~15 齡階為材積生長緩慢期,連年生長量在0.0014 m3/a 及以下。20~30 齡階為材積的一般生長期,連年生長量為0.0031~0.0049 m3/a,35~54 齡階為材積生長盛期,連年生長量0.0062~0.0089 m3/a,其中50 齡階時材積連年生長量達到峰值。樹齡54 年的連年生長量0.0074 m3/a,材積生長仍處生長盛期,林木尚未達到數量成熟階段。

4 結論

(1)據54 年樹齡的解析木分析結果,銀鐘花樹高生長盛期為5~20 齡階,其中5~10 齡階樹高生長速度最快;15~35 齡階為胸徑生長盛期,其中15 齡階時胸徑連年生長量達到峰值;35~54 齡階為材積生長盛期,其中50 齡階時材積連年生長量達到峰值。樹齡54 年的連年生長量0.0074 m3/a,樹木尚未達到數量成熟階段。

(2)筆者所依據的試驗材料有限,其表達的生長過程難免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認識銀鐘花的生長規律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5 討論

(1)解析木樹高、胸徑、材積生長值反映銀鐘花自然生長速度偏緩,解析木相鄰樹木簡況(表1)表明其在森林群落的林冠層空間競爭中不具優勢。這可能存在2 種原因:(1)由于該樹種生長勢較弱,不具備成為群落優勢樹種的能力;(2)森林群落的某一特定層次的植物都表現出與該層條件適應的生長特點,林冠表面暴露于全光照之下,自此向下光照強度遞減,溫、濕度也相應發生變化[15],解析木樹高比相鄰木平均樹高低10.98%,表現出銀鐘花喜蔭或較耐蔭的生態習性。(2)銀鐘花雖然有較大的分布范圍,但只是零散分布于天然林內,生長較緩慢,種殼堅硬厚實,種子發芽困難,不利于種群競爭,天然生長的植株稀少。應開展銀鐘花的回歸自然與種群重建研究,人工促進銀仲花種群恢復。

(3)銀鐘花木材具工藝價值,并有較高的園林觀賞價值,應在保護現有自然資源的基礎上,研究人工繁殖技術,探索人工促進速生的栽培措施,觀測其人工栽培條件下的適應性,評價其應用價值,為科學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這一珍稀樹種提供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黃小強.江西鉛山武夷山木本植物區系的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85,3:77-85.

[2] 董聞達,謝國文,廖亮.江西膺潭市天華山主峰森林植被垂直帶譜的考察[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87,2:53-56.

[3] 施興華.江西省黎川縣巖泉自然保護區木本植物區系的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89,3:1-10.

[4] 高賢明.江西安福武功山木本植物區系的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91,13(2):140-147.

[5] 曾贛林,宋祥蘭,宋瑞萍.贛江源(瑞金市)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科學考察與分析[J].江西林業科技,2008,2:26-29.

[6] 劉體應,劉仁林,肖活生,等.齊云山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調查分析[J].江西林業科技,2002,6:12-15.

[7] 吳容芬,黃淑美.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130-132.

[8] 彭重華,張程,巫濤,等.湖南安息香科種質資源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前景[J].廣東農業科學,2011,7:76-79.

[9] 傅立國.中國珍稀瀕危植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319-320.

[10] 徐本美,孫運濤,李銳麗,等“. 二年種子”休眠與萌發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7,43(1):55-61.

[11] 楊曉玲.引種銀鐘花年生長習性觀察[J].熱帶農業科技,2008,31(1):23-24.

[12] 劉信中,肖忠優,馬建華.江西九連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與森林生態系統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1-39.

[13] 劉開樹,孫文巒.九連山土壤的發生類型及其肥力性狀的探討[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83,1:43-50.

第4篇: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范文

關鍵詞:風景區;樹木認種認養;廣東園林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1-0000-00

在政府愛綠護綠的綠色理念倡導下[1],廣大市民群眾激發了對造林、綠化種植活動的熱情,可在城市居住環境都緊張的情況下,擁有一片自己的地,栽種一棵自己的樹木顯得如何珍貴?正是迎合市民群眾的需要,充分發揮公共資源的利用率,各級政府積極響應號召,紛紛組織不同規模的認種認養活動,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唐山市連續16年開展的“一人一樹”營造城市森林活動,廣州市政府為提高城市生態建設水平,迎接綠色亞運而組織得"共建花園廣州――認種認養樹木"活動[2]等。全國風景區及公園在政府的倡導下,也先后開展了樹木認種認養活動,其中廣州白云山、成都浣花溪公園的認養活動就開展的非常好,一棵喬木、灌木,一片草地、一片竹林等不同單位都得到廣大游客的參與。這種有組織有指導性的植樹活動受到廣大游客的大力支持和踴躍參與。

1 認種認養活動的起源和歷史意義

我國最早的認種認養活動源自于1981年12月13日通過的《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30多年來,各地充分運用各種宣傳手段和形式,廣泛宣傳義務植樹的公益性、義務性和法定性。同時各主辦單位和集體在還沒能承擔全民免費參與該項活動的情況下,因地制宜,不斷創新管理模式,積極推行“以資代勞”、從事公益綠化宣傳、認種認建綠地、認護認養古樹名木、購買森林碳匯等方式相結合的多種實現形式,盡量為有需要的廣大市民提供植樹的平臺和機會[3]。

2 白云山風景區認種認養活動情況

廣州市白云山風景區作為廣州市的市肺,在此景區舉辦樹木認種認養活動最得民心,景區順勢抓住這個機遇,擔任起活動先鋒,積極呼吁全民參與活動,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景區綠化建設,不斷提高風景區生態環境和綠化水平。白云山風景區早在2001年開始組織樹木認種認養活動,截至2012年,共舉辦了12屆,累計種植喬灌木達46000棵之多,主要樹種有重陽木Bischofia polycarpa 、宮粉紫荊Bauhinia variegat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黃花風鈴木Tabebuia chrysantha、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訶子Terminalia chebula.、樂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藍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菩提榕Ficus religiosa、千層金Melaleuca bracteat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柚木Tectona grandis 、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i、玉堂春Magnolia liliflora 、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茶花Camellia japonic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美洲合歡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琴葉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等喬灌木;參加活動人數達75000人次,既有團體也有家庭、個人等不同形式,其中最大的單位有上千人次。多年來,景區的認種認養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然而隨著活動的逐年開展,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項活動持續有效地開展暴露出了新的問題。

2.1現有的組織形式

目前白云山風景區的認種認養活動是統一組織、統一宣傳,但又根據景區地形特點各有側重。年初由管理局職能處室收集局屬各個管理處編制的認種認養活動方案,進行綜合審核植樹地點、認養樹木的樹種以及費用標準,然后通過網絡、報紙、電視、信件、電子屏幕、宣傳牌、廣播等多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景區公布方案之后,指定專門負責人接單。游覽服務中心是整個景區認種認養活動的主要聯系窗口,值班人員根據游客需要,再聯系相關管理處進行跟蹤辦理,此外,游客也可以通過直接與各景區具體負責人進行電話聯系、面談等,查看現場,確定所種植的植物品種、數量,約定植樹日期、雙方聯系人,屆時各個景區提前準備好苗木、工具,安排綠化人員協助并跟蹤做好為期一年的養護。

2.2 潛在的操作矛盾

白云山風景區開展認種認養活動以來,得到廣大市民游客的大力支持和參與,為景區的綠化恢復及景點打造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同時也為游客留下了珍貴的記憶和希望。但是,隨著活動的逐年開展,組織方與參與方之間的矛盾逐步顯現出來。

2.2.1 景區適宜種植地逐步減少與認種方對片區、甚至大片區認種地的需要之間的矛盾。隨著復綠工作標準逐步提高,管理局要求局屬各個單位杜絕黃土、缺株等不良現象,加上各個景區挖掘原有的空置地不斷打造新景點,景區內很難再騰地出大片的空置地用于開展認種活動。而部分參與方傾向于種植活動,往往要求種植地是一個平緩的片區,越大型單位需求聲越高。

2.2.2 景區適宜植物樹種與認種方主觀意愿的矛盾。景區的認種活動是基于景區整體規劃而設計的(包括種植地、樹種、規格、數量),但是參與方往往希望樹種能夠體現自己的主觀意愿,相當部分游客都傾向于大型喬木、開花植物、寓意植物,景區提供的樹種不是參與方所青睞的。

2.2.3 景區認種活動的初衷與參與方傳統需求之間的矛盾。

景區開展認種活動首先是想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一個親手種植的機會和場所,但景區就是景區,并非私人用地,認種不是簡單的提供土地,任其種植,而是需要整體規劃,合理配置的一項有組織的社會互動活動。景區在編寫認種認養活動方案之前會進行全山調查,從景區復綠、綠化升級改造、景點打造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并將整個活動方案向社會公開。若是在景點打造區域種植,則需要喬灌木數量合理配置,而游客自發的意愿中缺乏為景點整體配置的考慮,目前,若全部利用社會認種力量來打造一個新綠化景點的周期長,成功率非常低。

2.2.4 景區整體規劃需要與認種方永久保留所植樹木的要求之間的矛盾

風景區開展認種認養活動以來所有的認種認養樹木有效期均為一年,但這并不是所有的游客能認同。景區是一個動態平衡的大環境,既有市政府的規劃建設項目要求,也有白云山自身的建設需要,更要承受自然災害的變故,景區內所有的植物原則是不會移植,但不排除因上訴原因進行移植的現象,故這個有效期與游客認為的永遠是有區別的。

2.2.5 景區認種活動的火熱與認養活動的冷清之間的矛盾

參與白云山認種認養活動的游客對植樹活動參與性的理解還比較傳統,認為參與植樹就是要親身體驗植樹的過程,種植一棵樹,寄托希望,倘若認養一棵已有的樹木,認為對愛綠護綠工作的支持不到位。

3 調整景區認種認養活動模式的必要性

當前,白云山風景區已成功晉級為全國5A級風景名勝區,這對景區綠化水平和認種認養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白云山的綠化覆蓋率已達95%以上,據白云山風景區官方統計,白云山目前共有綠化面積4.2萬畝,每天可吸收2800噸二氧化碳,放出2100噸氧氣,可供近300萬人正常呼吸之用,被稱為廣州的“市肺” [4]。在廣州國際化的大都市里,城市中心的景區開展認種認養活動從一開始就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然而隨著活動的逐年開展,在土地資源的限制下,由于前期認種活動思想認識不透徹、規劃的不合理、操作模式不合理、管理手段不扎實、組織機制不靈活原因,導致認種認養活動開展還不深入,認種認養工作未能與景區綠化美化工作真正相結合,尤其是缺乏針對新形勢下的認種認養活動持續開展的新模式。為此,景區務必認真總結新形勢下認種認養活動的組織體制、操作模式和管理方式,與時俱進,適時調整,采取多種認種認養工作的有效實現形式,為廣大游客參與認種認養活動創造條件,努力推動景區綠化工作適應新形勢、取得新進展。

4 探索認種認養活動行之有效的模式

4.1 固定地塊,建立基地。植紀念樹、造紀念林是吸引公民參與認種活動的有效形式。要繼續深化認種認養基地建設,把認種活動與景區林相升級改造,景區綠化重點工程、景點改造及營建主題性公益林等相結合,根據市民游客的需求及景區景點改造的雙重需要,冠名以“親子林”、“同心林”、“青年林”和“愛心林”等,突出主題,恒久紀念;利用市民游客的認種活動,以基地為單位,幾年內打造一個個景區亮點。

4.2 提前計劃,助景區綠化。景區的綠化工作量繁重,受塌方、游客破壞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景區的綠化總是處于一個復綠補種與被破壞的動態平衡中,若能將“為植樹而植樹”的思想轉化為將主動為景區復綠,讓認種活動與景區復綠工作緊緊相結合,推動景區認種活動最大適用化、合理化,特別是在滿足塌方復綠的基礎上,又注重景觀的恢復和改造,多層次多色彩地配置塌方苗木,把簡單恢復的塌方地變為景區新景點。這其中要求景區在每年的認種認養活動前,切實將景區內需要復綠的苗木品種統計清楚,不妨讓市民游客以認種的形式復活一處塌方,復綠一段綠籬,補種一塊草坪,甚至復綠一個樹圈等小舉動,在親身體驗認種活動的同時,切切實實參與景區建設工作。

4.3 匹配文化,認種造型樹。在總結歷年的認種認養活動經驗基礎上,了解到精致美觀的造型樹和大樹更被游客所接受。針對目前景區植樹地點的有限性,可以按照景區總體規劃設計,結合景區部分景區文化品位的需要,在主要景點或經典建筑物周邊種植造型羅漢松、造型杜鵑等。

4.4 主推認養,精心呵護。要在全景區甚至全市重點推薦認養活動,利用社會的力量來保護維護景區已有的生態資源,特別是目前在景區缺少任意認種點的實情下,開展景區大樹認養活動,是落實《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精神的另一重要形式。越多人參與認養活動,則越多人把白云山當作自己的家,用心去呵護,無形中可避免很多綠化破壞行為。針對部分游客存在傾情于大樹的思想,景區可以推出一批景區內的古樹名木、重要景點大樹、特別品種樹木,公布面積、株數地點和認養標準,由單位和公民自愿報名參加。要不斷優化認養活動的具體實施辦法,增強認養活動的吸引了、影響力,明確權利義務,簽定協議,實行掛牌,認種認養時間可以五年一期,也可以一年一期。要大力推廣“綠色使者”制度,面向全社會征集志愿人士開展護綠愛綠活動,加強對綠化建設和義務植樹工作的社會監督。當然,認養活動理念的形成是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

5 結語

通過不懈的努力,白云山風景名勝區如今已取得了較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成績面前,白云山風景區沒有沾沾自喜,而是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重新審視資源價值、管理水平和發展速度,加速推進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在大力開展景區認種認養活動的同時,務必針對新形勢,制定完善認種認養活動的實施辦法,要加強活動的組織管理,要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檢查,年末有考核,加強檢查、督促和考核,對不規范組織或保養不合格的要責令限期整改,實行檢查通報和考核表彰,獎優罰劣,同時要重視適地適樹原則,切忌以盈利性為出發點,切實推動認種認養活動積極健康發展。

致 謝:在本論文的撰寫中,非常感謝廣州市園林科研所高級工程師張喬松的精心指導,感謝白云山管理局園林綠化處林燕的幫助與支持。

參考文獻:

[1] 林樹森. 林樹森市長在廣州市城市綠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 廣州政報, 2001,(04)

[2]柯宣東.廣州啟動“共建花園廣州――認種認養樹木”活動[J].中國花卉園藝, 2010,(06).16

[3]田新程.讓認養林木綠地成為新時尚[J]. 中國林業, 2009,(08): 16-18

[4]http://.cn/[Z]廣州市白云山風景區名勝區管理局官網

作者簡介:

郭澤平(1982- ),女,湖南郴州人

第5篇: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范文

未來二十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時期,為了實現到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奮斗目標,中國GDP年均增長將保持在7.2%左右的水平。根據國際經驗,中國已經進入加快工業化發展的重要階段,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能源建設和能源發展的任務非常艱巨。但目前中國能源供應仍然以煤為主,石油、天然氣資源短缺,人均資源量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發展受到了資源和環境污染問題的約束。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因此,大力開發利用好以水電為主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是中國能源政策的必然選擇。

高盈孟同志現任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碩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長期從事水電科學技術工作,熟悉大中型水電站的勘測、設計、科研、建設組織過程,具有豐富的大中型水電站建設的計劃、統計、設計、施工管理經驗和協調能力,具有堅實的水電建設理論基礎與管理實踐。獲得過多項部省級科技進步獎,發表過多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1975年至1978年,在云南省水利廳工作;1982年至1985年,在昆明理工大學電力學院任教;1985年至2001年,在國家電力公司昆明水電勘測設計院工作,先后任科研所長、副院長等職;2001年至2005年,在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2005年至今,在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任總經理。

中國水電資源十分豐富,占世界第一位,但目前開發程度僅為23%左右。為此,加快已經被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黃河上游和怒江等重點流域水電資源開發力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歷史使命和光榮任務。

志存高遠――應運而生

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是我國水資源安全的重要戰略性河段,中段指奔子欄至攀枝花市雅礱江口,長約564km,落差838m,共規劃有龍盤、兩家人、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巖等“一庫八級”,電站總裝機容量20580MW,保證出力8946MW,年均發電量883億kW.h。

2005年12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華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云南省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按33%:23%:23%:11%:10%的股比,依照現代企業制度發起組建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金沙江中游梯級電站。12月16日,公司在昆明正式掛牌成立,應運而生,正式吹響了構建“和諧金沙”的號角。目前,正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復,科學有序地開展前期工作,其中,流域首個投產項目,第5個梯級金安橋電站首臺機組有望于2009年底前發電。“一庫八級”所有電站總裝機容量20580MW將于2020年前全部建成投產。

全面統籌――環保為先

縱觀人類歷史進程,對江河的研究和利用是一個永恒的議題。江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是關系到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經濟發展以及國計民生的大事。

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堅持全面統籌,環保為先,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開發理念。在前期工作開展過程中,不僅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環保政策的各項規定,精心組織好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主動思考,超前規劃,創造性地開展了有利于保護環境、自然景觀的工作。

如,世界著名的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早在1984年就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但由于原有的總體規劃受當時社會因素及設計理念、設計能力的限制,已不能滿足當前保護區發展的需要。為更好更有效地保護好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并在這一前提下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必須對保護區重新進行考察和規劃。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主動申請,分別與兩個自然保護區法人單位玉龍縣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香格里拉縣林業局簽訂了《科學考察及總體規劃編制項目資助協議書》,資助兩部門委托相關有資質的設計院、全國知名專家對保護區開展詳細的科學考察和總體規劃報告。既為自然資源保護盡了一份責,也為公司開發水電資源提供了科學依據。

又如,位于虎跳峽上游峽口段的龍盤水利水電樞紐工程,作為金沙江流域各梯級電站的龍頭工程,有效庫容215億m3,其一庫水將蓄能860kw.h,即蓄1m3水相當于蓄能4kw.h;同時還可增加下游13個梯級保證出力1146萬kw,年發電量234億kw.h,相當于每年減少原煤消耗約1860萬t,減排二氧化碳3910萬t、二氧化硫20.70萬t以及大量的灰塵與廢渣,是國內少有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控制工程,其建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其庫區及周邊地區卻具有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和著名的東巴文化,勝景薈萃,高山峽谷、河流險灘和雪峰等特色景觀資源十分豐富。電站建設究竟對虎跳峽河段的景觀生態將產生怎樣的影響?能否以龍盤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建設為生態治理的良機,將人與自然的種種矛盾關系轉化為和諧的平衡?歷史地擺在金沙江人的面前。公司組織了國內大批專家、學者經過大量的采集、調研,專題編制完成了《虎跳峽河段水電開發與景觀、旅游、環境保護的關系》專題報告。報告中詳盡分析了虎跳峽河段水電開發與景觀、環境、旅游的關系及對景觀、自然保護區、水環境、生態環境、雪線與冰川、景觀資源、移民安置等的影響及其減免對策措施。

再如,著名的虎跳峽核心景點――虎跳石景觀,當流量大于2200m3/s,虎跳石被水流淹沒,“風光”不再;而當來流量小于400m3/s時,形成的水面較窄,虎跳石孤獨地在外,急流壯觀的景象難以再現。根據相關專業機構長期對虎跳石景觀的觀測結果表明,目前每年大約有近3個月看不見虎跳石景觀,1個月以上的景觀效果較差。電站建成后,問題將應迎刃而解,可充分利用龍頭水庫蓄豐補枯的調節作用,有效地改善虎跳石景觀流量,使游客任何時候都能欣賞到最佳、最壯觀的虎跳峽景觀。通過有效的措施,將有利于促進虎跳峽河段整體景觀生態環境與風景旅游資源的協調保護和開發利用,實現自然環境保護、生態質量提升、地方綜合發展、旅游環境安全與服務設施配套的綜合協調。

可以預見,未來的金沙江河段,將集視覺景觀、生態系統、人居環境和資源開發利用為一體,山川更加壯美,景色更加迷人。湖光山色與險峻峽谷相輝映,水利工程與環境保護相促進,旅游環境與邊疆地域風情相協調。成為山水資源綜合保護與開發利用的典范。

協調規劃――關注民生

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庫區及周邊地區地理環境多樣、自然資源豐富、民族眾多、文化久遠。但長期以來,本區域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資源開發受限,產業單一,經濟發展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欠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低

庫區周邊12個縣均屬于貧困地區,人均GDP為5559元,為全國人均GDP的40%,屬于欠發達地區。農業人口226.2萬人,占庫區周邊總人口的88%,2005年12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611元,僅為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貧困現象普遍。有9個為國家級貧困縣。

(二)基礎設施薄弱,支撐產業能力弱

盡管庫區及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大為改善,但目前區域內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薄弱,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最致命因素之一。交通仍閉塞,區域內還沒有高速公路,公路通達能力和行路條件還較差;廣大鐵路、成昆鐵路局部路段通過該區域,但區內基本是鐵路空白區。水利基礎設施尤為薄弱,農業還屬于“雨養農業”,靠天吃飯,局部地區干旱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交通不暢,水利設施不足以及電力不足、電價高的問題長期以來制約著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三)產業層次低,產業結構不合理

庫區周邊各縣經濟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產業層次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農民人口過多,農業經濟效益不好,存在大量潛在失業人口;工業底子薄弱,基本停留在對農產品的粗加工和粗放礦業上;第三產業發展滯后、部門少、層次低。

庫區44個鄉鎮2005年末有總人口54.25萬人,有耕地面積112.5萬畝,人均有耕地2.07畝。在總人口中,農村人口為51.95萬人,占總人口的95.76%。44個鄉鎮糧食總產量22.16萬噸,農村經濟總收入9.35億元,人均有糧食409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058元。44個鄉鎮中,有32個鄉鎮遠離本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偏遠,經濟文化相對落后。

金沙江中游水電資源的開發將極大地改善本區域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對資源開發、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經濟實力提升將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公司組織國內20余位專家學者,歷經近9個月的研究,提出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庫區及周邊優勢產業與移民可持續發展規劃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庫區及周邊資源環境條件,提出了優勢產業發展的思路、原則、目標、規劃布局、對策及建議等,準確預測移民就業容量,擬采取股份制、政府+公司+農民經濟組織等模式讓廣大移民積極參與優勢產業發展,有效調節各利益主體間的分配關系,最終達到依靠優勢產業建設、移民充分就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實現水電開發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實現水電開發庫區及周邊的可持續發展。

情系移民――長效補償

縱觀世界范圍內的水利水電工程,不難發現,移民安置工作歷來是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需要搬遷安置移民約15萬人,且庫區所在州(市)耕地資源十分有限,人地矛盾集中。如果僅采用“以土安置”方式安置移民,由于資源環境容量非常有限,將難以完成。同時,涉及的移民少數民族區域性強,水庫淹沒區70%以上是納西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數民族,都要求留在原居住地繼續生活。

公司認真貫徹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方針,積極探索創新移民補償方式、安置方式和后期扶持方式,組建不久就提議成立了有省、市、縣各級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國內知名水電專家參與的課題組開展了“完善移民補償機制、創新移民安置方式”課題研究。課題組經過大量實地調查、政策研究、數據分析、民意測驗、開展試點等工作,最終形成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移民安置補償補助意見》及八個配套文件研究成果(簡稱“16118”),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17日正式頒布實施。

“16118”主要內容為:“立足長效補償機制、實行六種安置并舉、建立產業發展資金、享受統一后期扶持。” 即讓移民每年享有長期基本生活保障金、享有“移民公積金”和每戶一套磚混結構的庭院式住宅,為移民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障體系和庫區產業發展資金。對人民群眾而言,只要電站預可研規劃設計一經審查,就可以用“16118”準確地回答移民搬遷安置后住什么樣的房、有多少生活費、有多少銀行存款、患病怎么辦等民生問題。“16118”出臺后,在當地選擇了兩個村進行試點,結果幾天時間,全體移民全部自愿簽訂搬遷協議,并紛紛表示:有這樣真正為我們移民著想的好政策,要我們什么時候搬,我們就什么時候搬。

“16118”建立了保持并逐步提高移民原有生活標準為前提的長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使電站建設、電站運行和庫區生態保護與移民長期切身利益融為一體,讓移民老有所贍、小有所養、學有費用等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有效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調動了廣大移民擁護和支持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積極性,被社會各界稱為我國目前“最有人性化”的移民安置政策。

共享和諧水電成果――實施扶貧惠民工程

金沙江中游公司作為國有企業,應當切實履行好自己的經濟、政治、社會責任,盡其所能,為促進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積極貢獻。云南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只要是國家嚴格要求的,不折不扣執行;只要是對社會、對資源保護、對民眾有益的,主動創造條件積極去做。

公司充分結合電站建設及移民安置,結合金沙江水電資源開發特點,提出了“百千萬”扶貧惠民工程計劃。即:一是在移民安置點推廣沼氣池工程,建設沼氣池20000口;二是電站建設期培訓1萬人次農民工,并為每戶移民提供一次務工機會;三是幫助100所農村中小學新建或改造基礎設施,改善辦學條件;四是建設農村衛生室100個;建設農村文化室100個;五是資助1000名鄉村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六是資助1000名初高中畢業生就讀職業技術學校;七是資助1000名困難大學生完成學業;八是解決10萬人飲水困難;九是資助10萬人參加國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今年4月,公司分別向金沙江中游第3個梯級阿海水電站所在的地區,麗江市寧蒗縣翠玉鄉中心完小和玉龍縣鳴音鄉太和希望小學捐款30萬元;同時,發動公司全體員工,個人自愿捐助兩個小學共250多名貧困學生,平均每個員工負擔3名以上,并承諾,一直捐助到他們小學畢業。自去年11月到今年10月一年的時間里,公司職工多次自愿向云南省民政廳組織的救災送溫暖捐助活動及思茅市寧洱地震等災區捐款,平均每人1000元以上。

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大片毛片aaa免费看 | 免费播放aa在线视频成人 | 中国精品自拍 | 一级特黄aa大片欧美 | 高清色黄毛片一级毛片 | 欧美影院网站视频观看 | 美女一级毛片视频 | 色情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 亚洲欧美日本人成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色 | 日日摸人人看97人人澡 | 久久精品视频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美女张开腿给人网站 | 99久女女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播器 | 黄色三级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小说 | 免费永久观看美女视频网站网址 | 特级毛片www欧美 | 久草在线资源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 国产成人在线播放 | 一级生性活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亚洲每的更新在线 | 在线观看日本污污ww网站 | 成熟的女性强烈交性视频 | 成人在线毛片 |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 国内自拍网站 | 97婷婷狠狠成人免费视频 | 高清国产露脸捆绑01经典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a级高清观看视频在线看 |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天堂 | 青青视频国产依人在线 | 一级a欧美毛片 | 亚洲成a人片| 欧美另类特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