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高中物理學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物理學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關鍵詞:物理史 高中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050-01

物理學史作為一門歷史學科,其內容主要講述了物理學的發展歷史,對于物理學科的學習來說,學習者只有了解了物理學史的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此,在今天的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有必要將物理學史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學中,以充分發揮物理學史對高中物理教學的促進作用。

1 物理學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新時期的高中物理課程教學目標對物理學史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教師必須讓學生理解物理學的發展歷史,了解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的探究過程,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由此可見,物理學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為此,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論述。

1.1有助于增加物理教師對物理教學的熱愛

對物理教師來說,物理學史的學習可以讓教師對科學精神與科學價值有更深的理解,對歷史上偉大的物理學家的探究精神產生崇敬之情,進而在日常教學和工作中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其中。比如,物理教師借助對富蘭克林費城實驗的了解,不僅可以使其自身感受到物理學家的科研精神和冒險精神,而且還可以將這一歷史事件在課堂上給學生舉例,以激勵學生努力探究知識,培養高中生的科研精神。

1.2 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

對高中生來說,其日常的學習壓力較大,單純的物理理論知識講授無法讓學生對物理知識形成系統的理解和記憶,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模糊不清使得高中物理教學效率較低。然而,借助物理史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某一物理概念的提出原因、過程,進而了解物理概念的實質內涵,使其經歷類似物理學家探索的思維過程。此外,物理學史在物理課堂中的滲透,還可以起到緩解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目的,為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可以在講授物理概念之前首先向學生簡單講述這一物理概念出現的歷史過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

1.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新課標要求高中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也就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物理教學來說,其教學目標不再是讓學生掌握簡單的理論知識,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綜合發展,也就是說,物理教育一方面是求知、求真的活動,另一方面則承擔著人文教育的責任,為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物理學史的教育作用,培養高中生的人文價值觀,促進高中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升。

2 物理學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學的措施

由于高中物理學史對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成效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為此,在實際物理教學實踐中,高中物理教師必須改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將物理學史有效滲透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2.1改善物理學史教育與物理學科知識教學的關系

雖然物理學史的融入可以有效改善物理教學質量,但是對物理教師來說,還必須正確處理物理學史教育與物理教學的關系,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如果教師僅僅將物理學史作為故事在課堂上講述給學生,大部分學生只是會在心理上感慨一下,不會對實際物理教學產生促進作用。為此,物理教師必須注意協調處理物理學史與物理知識的關系,讓學生不僅了解科學的發展過程而且能夠加深對科學家研究問題方法的理解,使得物理學史教學與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協調發展。

2.2豐富物理教師的物理學史知識

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物理學史在物理教學中的融合程度,而且受中國傳統應試教學的影響,現階段依然有很多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以講授物理教材內容為主,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沒有認識到物理史教學對物理教學的重要性,對此,物理教師必須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加深對物理學史的研究和了解,確保在課堂教學中將物理學史與物理知識講授相互融合,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發展歷程,進而真正發揮物理學史的教育價值,提高物理教學成效。

2.3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物理學史的興趣

對高中生來說,對物理學史的了解如果僅僅局限在課本教材內容,是無法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對此,教師可以借助課外活動時間,引導學生自己學探究感興趣的物理學史知識,讓學生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途徑去搜尋相關的物理學史知識,以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分調動高中生物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借助開展物理學史知識競賽活動,激勵學生主動探索,進而讓學生通過對物理學史知識的理解掌握相關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物理學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滲透可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成效,為此,高中物理教師必須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將物理學史知識與物理教學有效結合,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鑫.運用物理學史提高高中生科學素養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

[2]朱傳華.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D].

蘇州大學,2011.

[3]陳紅霞.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學史的現狀調查研究[D].

第2篇: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關鍵詞:物理學史;物理復習課教學;學習興趣;復習效率;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073-02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在實現物理教育的目標中,物理學史由于它所具有的豐富的教育因素,所以物理學史對實現物理課程的三維目標起著特定的作用,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出獨特的教育功能,能特別是情感價值觀教育功能。但實際高考大綱對物理學史的要求并不高,高考基本不作要求。目前學校和老師對成績非常看重,我們平常的考試中和高考考得并不多,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學生普遍認為物理學史教學可有可無。特別是復習課教學惜時如金,更把物理學史踢得遠遠地,最多背幾個著名科學家人名。我卻不這樣認為。經過幾年教學實踐嘗試,我認為高中物理復習課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學史更好地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教學,兼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一、物理復習課教學中利用物理學史,可以激發學生復習過程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章末復習或單元復習時,一般的程序是先梳理知識點體系,呈現概念規律結論的邏輯關系,再總結訓練應用題型,過程單調枯燥。不妨來個小插曲放松激發一下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再從物理學史角度回顧印證一下概念規律結論的知識點體系,或由教師搜集整理補充一些概念規律結論的知識點體系的相關物理學史。形式要靈活,可以是課堂上學生幾分鐘討論、展講;也可以留成作業讓學生課下搜集整理一些概念規律結論的知識點體系的相關物理學史資料,自主地了解物理發展的歷史,定期在自習課的時間舉辦學生物理學史講座;也可以是教師采用多媒體設施播放一些物理學史科教系列片。這種復習措施不僅激發了復習的興趣,在實施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實現了物理學史的情感教育功能。如原子核物理復習教學從物理學史角度建立復習線索:總結“十大人物九大發現”,①湯姆生發現電子,建立了原子的“棗糕模型”;②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③盧瑟福通過α粒子轟擊氮核,發現了質子;42He+147N178O+11H(實驗用放射源放出α射線);④玻爾提出了氫原子模型;⑤貝克勒耳發現天然放射現象,證明原子核有復雜結構;⑥瑪麗?居里和玻埃爾?居里(大居里)通過天然放射現象研究,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及其衰變規律;⑦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轟擊鈹核發現了中子,42He+94Be126C+10n;⑧約里奧?居里和伊麗芙?居里(小居里)用α粒子轟擊鋁箔,探測到中子和正電子,發現了放射性同位素,42He+2713Al3015P+10n?搖3015P3014Si+0+1e;⑨愛因斯坦發現了核反應中的質量與能量的聯系:質能方程E=mc2。

二、物理復習課教學中利用物理學史,可以提高物理概念規律的復習效率

1989年出版的《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的總報告指出,“大部分科學概念是緩慢形成的,凝聚著許多研究人員的心血。沒有歷史實例,不論記憶多少一般概念,最多也不過是一些口號”。科學史與基礎科學教育相結合可以說已是一種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知道“歐姆只是一個定律,科里奧利只是一個加速度,開爾文只是一個溫度,阿伏伽德羅僅僅是一個數目”。背過物理概念、定律和一些結論,并不是真正理解物理學。獲得的知識的多少與深度不僅在于結論,更重要的在于探究的發展過程。在概念規律復習教學中進行必要的物理學史回顧,能使學生再次提升對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從知識結論的獲得過程中認識它的建立的起因、探究過程、科學的思想方法、適用范圍,體驗認識科學理論真理的相對性,從而會提高物理概念規律的復習效率。比如,人們對光的認識,就經歷了牛頓的微粒說,惠更斯的波動說,麥克斯韋的電磁說,愛因斯坦的光子說,最后物質波模型的建立才使得光的波粒二象性特點被大家普遍認可。學生了解光的認識發展史必然會使學生對涉及的一系列概念、規律和科學思想深刻理解。又例如,動能和動量概念的建立來自于歷史上對運動的量的描述的爭論。又例如能量子概念及規律的由來。還有“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過程等等。

三、物理復習課教學中利用物理學史,可以提高實驗設計創新能力

第3篇: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另外,學生個體認識發展過程同人類整體認識的發展歷史也是吻合的。教學中的難點,常常是科學發展史上難以攻克的科學難題,也是科學發展史上關鍵性的突破和物理學大師們偉大貢獻的精華之點;物理學的學習方法基本上是科學家們在重大發現過程中創造的科學方法,包含豐富的“教書育人”的教育因素,包括科學探索者的觀測、困惑、沉思、試探、創新的智慧之光展現給學生,使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起到激發興趣、明晰思路的作用,從而領悟物理學的真諦;使學生產生探索創新的思想共鳴,獲得創造性人格的完善,陶冶情操,啟迪強化思維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使物理學的學習獲得高效、可持續性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這些構成了將物理學史引入物理教學的客觀依據。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入物理學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實施物理學史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勇于探索的獻身精神。

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把日常生活、生產勞動中發生的現象、問題與教材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現實意義,還要把歷史引入教學中,把科學理論的建立,科學發現的過程,科技發明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用生動事例展示給學生,并通過了解物理學家的生平、各學派間的爭端和尚未解開的物理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從中學習到物理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知識。例如,牛頓是舉世公認的偉大科學家,我在教學中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牛頓的生平及其科學研究歷程,從而消除了科學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學家與學生的距離,激勵他們把對科學家的崇拜轉化為刻苦學習的動力。

再比如伽利略為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教會終身監禁;利赫曼為引雷電而捐軀;居里夫人為研制放射性而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法拉第舍棄榮華富貴,幾次拒絕接受封爵而甘做“平民法拉第”;亞里士多德富有批判和懷疑精神等,這些科學家不畏艱險,不惜生命,不慕利祿,不怕權威,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質,有利于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為以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實施物理學史教育,有助于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分單元講解、分析發展史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各種概念、定理、定律的來龍去脈和科學知識的運動過程,而且有助于學生按照已有的形式和體系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識,從而逐步掌握正確的科學思維方法。例如,在講到力的概念時,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頓,循著偉人的研究歷程,從而加強學生對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講“電磁感應”的時候,以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為線索,向學生介紹人類對磁、電和磁關系的認識過程。通過講解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麥克斯韋等人在揭示電磁關系工作中的艱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學生在有了對電磁發展總體認識的基礎上,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左、右手定則、法拉第電磁感應、楞次定律等關鍵點的把握。

三、實施物理學史教育,有助于促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科學既是一種人類的知識體系,又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和探索過程,而通常的科學方法都貫穿在物理學發展的過程中。物理學具有很強的繼承性,許多科學家就是從對本學科的歷史研究中,開始自己的創造活動的,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不僅牛頓如此,凡是作出重大貢獻的物理學家也都是善于批判和繼承的。在物理學中講理論只能給學生以知識,講物理學史會給學生以智慧,無疑智慧比知識更重要,能使學生真正獲取科學方法論的教益和啟迪。當前,高中新課程實施正在探索之中,研究性學習也納入新的課程體系,因此,通過物理學史進行科學方法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四、實施物理學史教育,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物理學的理論和實踐有著輝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論著作方面,《墨經》中對力學、光學的論述;《天工開物》中關于簡單機械的記述;《夢溪筆談》對磁角的論述;《論衡》中關于簡單電現象的記述;《考工記》中關于工程技術,聲音傳播的記載等,在當時都是遙遙領先于世界各國,就是在今天仍有參考價值。在實用技術方面更是舉不勝舉。指南針、地球儀、渾天儀、船閘、石拱橋、火箭等,都是我國最早發明的。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介紹我國在物理學方面對世界的杰出貢獻,可以使學生了解祖國古代燦爛文化,激發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物理學史是一塊蘊藏著巨大精神財富的寶地。這塊寶地很值得我們去開墾,這些精神財富很值得我們去發掘并發揚光大。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物理學史才能實現把“凝固的文化激活”,讓文化傳播和學習轉化成為歷史上的創造者與今天的文化學習者之間的對話。

參考文獻:

[1]鐘啟泉主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劉汝明.“美國對人類歷史的貢獻”探究學習――兼論研究性學習的幾個問題.

第4篇: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關鍵詞:物理史教學

物理學史具有豐富的內涵,在物理知識教學,科學思維和方法的教育,培養對物理學積極的態度以及樹立科學人文精神等方面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將物理學史的內容溶入課堂教學是一種優化教學切實可行的選擇,能真正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推動學生的發展。那么,如何進行高中物理史的教學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加強高中物理學史教學的必要性

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人才競爭的挑戰,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我們培養的人才應有需要多方面的、綜合性的心理品質。科學素質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科學素質是由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與行為等要素組成。科學意識是指對科學本質及價值的正確認識,表現為對科學的積極態度,如對科學的信任、依賴、追求等。科學精神是指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索的積極心理狀態,其核心是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探索創新的思想。科學知識,是指反映客觀世界的知識體系,如物理、化學等等學科知識。這里所說的科學方法,主要指科學思維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大多蘊含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科學行為是指受科學思想意識支配表現出來的外在活動,對于中學生來說,主要指在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科學的習慣和方式。從目前中學學科設置的情況看,培養中學生科學素質的任務,主要由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教學承擔,其中,物理教學的責任最重。顯然,培養中學生的科學素質,已成為現代中學物理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因而成為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需要進一步研究物理教學中影響科學素質發展的因素,物理學史教育對于發展學生科學素質影響最大。因為,一個人的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行為等大部分科學素質要素,都要建立在對科學及科學發展過程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逐漸形成,這些都與物理學史教育有密切關系。通過物理學史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激發追求真理、獻身于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的精神。所以,為了實現現代中學物理教學目的,必須加強物理學史教育。

二、進行高中物理史的教學策略

1、加強物理學史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眾所周知,能否發揮教材教育功能的關鍵在教師。同樣,為了有效發揮學史教材的教育功能,物理教師本身也必須具有較高的物理學史素養,這樣他才能在掌握學史知識的基礎上,從認識方法論的角度,把握物理科學的發展軌跡與規律,才能挖掘學史的教育功能。不僅如此,提高學史素質對教師全面理解和把握物理學科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水平,具有長遠的意義。

2、掌握物理學史的教學方法

1)滲透法:

所謂滲透法就是把與物理課程相關的物理學史知識恰當地穿插在物理課堂中來逐步開展物理學史教育的方法。物理學史的滲透可以以問題為線索來引入物理學家的軼聞趣事或者以往物理學家研究的過程或片斷,可以是大篇幅,也可以是幾句話,甚至一副圖等,此舉不僅可以緩解學習者的學習疲勞,激發物理學習的熱情,可以使學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接近科學,增加物理學對學生的親和力,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具有洞察力;還可以使他們以一種移情的方式設身處地體驗以往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促使他們主動學習和建構知識,并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2)準歷史法:

所謂“準歷史法”,就是在忠于歷史事實的情況下,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學史料進行組織后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來達到一定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要求科學的還原那些重要的歷史足跡,是對歷史最具體的重演,是很好的過程體驗教學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規律并從相關歷史事件中廣泛吸取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蘊含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把物理學史教育真正實踐在課堂教學中。

具體步驟是:

a、將物理學理論(教學內容)的歷史發展過程按問題起源——提出的工作假設——思辨以得出推論—實驗或思想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假設的修正及結論的推廣進行整理,以形成教學內容的“準歷史”過程。

b、將學生對物理知識(教學內容)的一般認知過程,即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提出問題-假設或猜測-實驗探索-結論及對認知過程的反思,整合到已組織形成的教學內容的“準歷史”過程中,形成具體的教學過程。

3、“物理學史——歸納”法

教學流程:1、提出問題2、回顧歷史3、重演歷史(過程呈現歸納總結)4、形成概念5、概念運用

第5篇: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關鍵詞:科普,新課程,高中物理,科學素養

科普作為科技和教育的一個交叉環節,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的政府的高度重視。科普的實質在于提高人的科學素養,并由此促進科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高中課程不只為升學服務,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每個公民的科學素養。因此,將高中物理教學與科普教育有機整合,充分認識科普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具有很現實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中明確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科普知識正好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力武器。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培養好奇心的關鍵是新信息刺激的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在物理課程教學中,教師適當地引入科普知識教學,如在講述光譜知識時, 舉例紅光波長長,容易發生衍射,穿透本領強,所以用紅光來表示危險的信號。在講力的三要素時舉例,掛在壁墻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于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的作用效果最能阻礙秒鐘的轉動。這樣的實例學生較感興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教學過程的完成,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有利于提高科學素養

據中科院等機構的權威專家完成的調研報告指出,在2003年,中國公眾的科學素養在個人素養中的比重僅占1.98%,近幾年雖然有了一定增長,但仍處于非常落后的狀況,2000年,美國公眾的科學素養比重已達到了17%。 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是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育目的的延續,即高中物理課程的教育目的仍然側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盡管高中物理教育已不屬于義務教育,但仍屬于基礎教育,因此提升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仍然是高中物理課程肩負的主要責任。高中物理課程需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使其今后能應對現代社會和開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新課程理念的新大綱不再把學科的完整性、嚴密性作為一種知識――特殊知識呈現,鑲嵌在特定的社會發展的背景上,鮮活的事例對學生掌握知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應試教育的功利色彩的影響,教師在講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物理學史時往往一帶而過,即使是書中已附有的,也不愿稍有提及,而是把注意力完全鎖定在習題教學上,認為那才是“正事”,忽略了物理學發展歷史的字里行間中所蘊涵的深邃的東西。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講物理學史,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而且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式。物理學史本身有著豐富的內涵: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這種科學方法超越于一般的物理習題的鑰匙方法,這種科學精神實際上也就體現著一種價值取向,這些對學生培養科學精神和構建健康高尚價格有著其他學科的知識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磁場這一章中,有這樣的閱讀材料:“地磁場改變宇宙射線中的帶電粒子的運動方向,對宇宙射線起了一定的阻擋作用。”就此教師可以借題發揮,對此多作些介紹,讓學生充分感覺STS(科學、技術、社會)意識,體現科學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縮短物理與學生的距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啟迪智慧,培養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適時地引入科普進行高中物理教學,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加強科學教育,提高學生的整體科學觀念。此形式的教學將傳授知識、培養人才、提高科學素質融為一體,可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培養教育主體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指主動超越現實條件并以創造新的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作為追求的個性心理品質。創新精神的含義不是“創新”與“精神”的簡單相加,而是“創新”與“精神”豐富內涵的整合、輻射與概括。概而言之,創新精神是指人在主動探尋和發現事物之間的新關系的過程中或者在創造性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智能心理與非智能心理因素的優化整合,并不斷進取、勇于探索的心理狀態,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興趣、求知欲、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對真知的執著追求和對發現、革新、開拓、進取的百折不撓的精神。它是進行創新的動力,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創新是時代的特征,更需要我們有創新精神。因為這一時代,社會發展和進步需要的是數千萬計的高素質人才,這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因此,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當代世界各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學生是創造新精神的重要群體,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關鍵的、核心的方面。廣泛開展科普活動能夠喚醒學生的創新精神。因為科普活動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可以突破教材內容的限制,反映最新的科學成果,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喚醒他們的創新精神。比如在“天宮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之際,我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宇宙的物質探測方面的科學問題”的科普話動,讓他們實際參與,使他們對物質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好奇心,主動地去探究這些科學問題,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搞好科普知識的教育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學,有利于深化物理課程改革和完成物理課程目標所要求的教育教學任務,有利于高中生提高科技素質,增強科學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母小勇,李代志. 物理學教育新論[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第6篇: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這句話雖然有些過,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在中國這樣的教育環境下,老師的正確引導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老師有責任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認知習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求高效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潛能,這樣或許可以多一些成功,少一些遺憾。

本學期正好參與到高一的新課程改革中來,學校也在積極地探求和摸索高效的教學模式,我在這一段的學習和實踐中,有幾點看法和大家一起討論:

一 對新課改理念和新課程結構的學習和理解

高中物理新課程的改革,主要體現在知識結構改變,教學理念更新,以及提倡多樣的高效的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最終想得到的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教學效果。通俗的說知識和規律是不會改變的,改變的讓學生認知規律的方法。因此,我們首先得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程的結構和新的教學理念,積極地思考和研究適應新課改的思路和方法。

高中物理新課程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方面進行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其今后應付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新課程結構對高中物理知識進行了科學的劃分,必修部分注重共同的基礎,針對全體學生學習的需求,重點讓學生學的概念和規律;掌握物理學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學發展的大致歷程,主要成就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關注物理學和生產生活的聯系和應用。選修部分把知識進行了針對性的劃分,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發展潛能,社會需求等,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提供了自由選擇的空間和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認識規劃能力。

新課程在知識的學習上一改老課本的風格,更加注重知識的探究過程和方法,更加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合理的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強調物理學和社會發展與科技前沿的聯系,更加關注物理學史的教育功能,體現情感價值觀的目標要求。

新課程的這些特點,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加速學生概念建立的進程,加深學生對規律的理解。因此,新課程形式下要求我們老師盡快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討和總結好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效果。

二 我校學生現狀的分析和探討

什么算是高效的教學模式?可以說適合的才是高效的。任何一個成功的教學模式都是建立在相應的基礎上的。只有深入的分析研究我們學生的現狀,才能為我們探求適合我們的教學模式奠定正確方向。對于學生的現狀的分析,小到學生的個體知識基礎的差異,行為習慣的不同,家庭背景的差異等;大到當地教育的教育現狀的了解,甚至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和文化氛圍等等。就我們的學生個體來說,知識基礎參差不齊,差別很大。在認知習慣上已經習慣于被接受,缺乏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習慣了在大量作業的訓練下對知識慣性般的理解;缺乏對知識探究和深入學習的意識。另外,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和單一的基礎教育模式使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條件,知識來源單一而枯燥,抑制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創造性。站點不高也就看不到太遠。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和我們的教改不相宜的。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我們如何變被動為主動,探求適合我們的教學模式,顯得必要而迫切。

三 在教改初期我們有必要做好以下幾點:

1 有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地學習態度是學生進步的前提條件。論語中有句話說的好“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如果學生沒有積極地求知態度,就好像擺在厭食癥病人面前的一桌美食,對他來說可能是一個給他帶來痛苦的災難。因此我們首先要激勵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的探索。這樣學習的效果才會更好。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要積極地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達到高效的目的。

2 充分研讀和利用好教材,編排好導學案,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

新課程在結構是上既注重共同的基礎,同時也體現了課程的選擇性。內容到處充滿時代的氣息,在課程的實施上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形式的多元化,在課程的評價上強調我們更新觀念,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課本才是我們師生的最好藍本,我們一定要充分的研讀課本,領會編排者的目的,分析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做好輔助我們完成教學的導學案。

第7篇: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俗話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可見,學習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而高中物理某些現象就是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如在講光的色散時,提出問題: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為什么是五顏六色的?在講人造衛星時,提出問題:人造衛星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為什么不落回地面,卻在空中運行?講電磁波時,提出問題:為什么遙控器可以遙控電器、用手機可以打電話、收音機可以聽廣播?通過這些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制造懸念,誘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利用物理學史,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物理學史對學生進行探究精神的培養。有許多物理學家都是在平時探究活動過程中,通過頑強的毅力、信心和意志而得出一些現象和結論的。例如,焦耳為測定熱功當量歷盡二十多年艱辛,進行了四百多次實驗;卡文迪許將自己一身獻給科學事業,埋頭實驗室工作長達五十年之久等。在講盧瑟福發現質子的核反應方程時,為了確定該核反應過程是α粒子從氮核直接打出質子,還是α粒子打進氮核后形成的復核發生衰變時放出的,布拉凱特從拍攝的兩萬多張云室照片中,終于從四十多萬條α粒子徑跡照片中發現了有八條產生分叉,從而證實質子是α粒子打進氮核后形成新的復核放出的。通過這些物理學史,教師應教育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要有認真、細心、嚴謹的科學品質。這些事例可以激發學生向這些科學家們學習,增強他們學習的內在動機,為科學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

三、滲透探究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在組織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注重探究方法的滲透,更應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樣的探究氛圍中,日積月累,必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1.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組織探究式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使學生通過探究不僅獲得知識,更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學常以實驗現象為基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猜想實驗結論,然后通過必要的實驗驗證猜想,得到結論上升到理論,歸納得出規律性的結論,這樣的過程需要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在滑動摩擦力的教學中,面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學生會結合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分析得到:可能與物體的重力有關;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可能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可能與接觸面間的壓力有關;可能與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可能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等。那么如何驗證學生分析的結論是否正確呢?這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實驗器材供學生選擇,分組安排學生探究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材料、接觸面粗糙程度等的關系,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來解決。通過學生的一一探索,不難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相互間的正壓力成正比,還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關這一結論,在這探究過程中,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8篇: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一、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科技意識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物理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加強科技意識教育必須從課堂教學做起,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識的實用性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突出知識的實用性。物理知識。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高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加相信科學,熱愛科學,樹立良好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學物理發展史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物理發展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了解物理發展的歷史,一些著名物理學家的典型事跡,同時也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科技意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強化物理學史的教學,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用適當的物理學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牛頓運動定律的創立”、“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教育;同時,在實際教學中,可適當向學生介紹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和高科技領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可使學生更加了解科學家們對科學的態度,研究科學的方法以及他們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了解科學技術給社會發展和四化建設帶來的巨大動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識教育。

3.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識教育。根據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加強實驗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⑴改革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把部分演示實驗改成學生上臺演示或邊講邊實驗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操作機會。⑵注重學生實驗教學。對學生實驗的教學,教師要求學生按“預習─實驗─觀察記錄─分析討論─總結報告”的形式進行,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認真討論,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寫出實驗報告,從而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⑶加強實驗習題的教學。對實驗習題的教學,主要采取“自設方案─討論方案─選擇方案─實驗驗證─總結報告”的程序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設計并通過實驗驗證。這樣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利用物理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科技意識

物理課外活動也是加強對學生進行科技知識和科技意識教育的重要陣地。與課堂教學相比,課外活動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選擇性。

1.趣味外活動中,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精心設計趣味物理實驗讓學生來完成如“飛機投彈”、“噴氣火箭”、“紙鍋燒水”、等等。通過這些實驗,既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科技小制作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科技制作活動,如自制電鈴。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針孔照相機。制作潛望鏡。自制量筒。樓梯電燈開關電路等,并組織展評。科技活動的開展,既能鍛煉學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為學生將來工作后自制簡易教學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礎。

3.指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有關的科普讀物,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識和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增加學生的科技知識,并定期組織“實用物理知識競賽”,以調動學生學習、讀書的積極性,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科技閱讀能力。

4.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科技知識與社會發展、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舉辦科技講座時,要認真選擇材料,或根據有關資料撰寫講稿,根據平時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動課分班級或集中學習,可以收集軍事科學、航天技術、通信技術、空間技術、科學家的事例與貢獻等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科學素質教育,還可以聯系社會生活中的物理,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在班上進行專題介紹,還可以利用板報介紹科普知識及物理知識的應用。

第9篇:高中物理學史范文

1 學生學習與考試評價之間的知識積累關系

傳統認識中,高中物理的知識具有累積性,力熱光電原是高中物理知識累積的五大種類.在學生的理解中,基于知識理解的學習與考試之間可能更多的是這樣的一種關系:知識是由學習而累積的,考試是用來評價知識的累積程度的.這一理解并非不對,只是不全面而已.

筆者以為,物理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考試的功能,以發現考試對于促進學生知識積累的作用.譬如在“曲線運動”的教學中,從曲線運動概念的建立,到質點在平面內的運動,再到重點研究的拋體運動(主要是平拋運動)、圓周運動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意識到的是前后遞進關系,但在學習中難以知道的是:自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哪些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哪些知識點掌握得相對薄弱.盡管學生能夠通過聽課或課后練習粗略地知道自己的學習得失,但這種得失最明顯的體現還是在考試評價之后.因此,考試之后引導學生去分析、反思學習過程,就是本段開頭所說的考試的一種隱性的功能.

筆者的實踐表明,高中學生已經能夠接受這一認識,這是高中學生理性思維的表現之一.關鍵在于,這種認識要真正內化為一種學習自覺,即考試的結果不只是一個分數,更是學習反思的重要依據,需要教師不斷地強化,不斷地以實際行動去進行引領,比如在考試后的試卷講評時,不要過多地聚焦于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應當根據學生的失分情況去推理學習中的不足,這是基于知識積累的、對學習與考試關系的基本判斷與選擇.

2 學生學習與考試評價之間的能力形成關系

課程標準的第二維度是過程與方法,而方法的運用直接表現在學生的解題能力上,能力要求是考試命題與考試分析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這里的能力主要的是學生的解題能力,但對應的卻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及解題思維的遷移能力.

筆者先舉一個以能量思維解決物理力學問題的例子.眾所周知,高中物理力與運動的問題解題思路有二:一是動力學;二是能量.但是對于部分學生而言,由于思維習慣的影響,總難以形成有效的能量視角,這對他們這類學生遇到復雜物理問題時是一個巨大的障礙.但在學習過程中,無論教師作出什么樣的強調,他們總難以接受能量思路,這是讓不少高中物理同行感覺到[HJ1.5mm]苦惱與困惑的地方.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這部分學生似乎存在著一種共同的心理特征,具體又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些學生的思維具有強烈的習慣性,對于新的方法運用總表現出一定的非主觀抗拒性;二是在考試之后,這部分學生總能夠對他人的能量視角下的解題思路表示羨慕與贊賞,同時還常常怪自己“笨”.筆者以為這其中蘊藏著重要的教學轉機.

從物理的角度來講,不同的解題視角往往意味著方法的不同,這顯然既屬于物理方法的學習,也屬于學習品質的范疇;從學生的學習心理角度來看,學生考試后的這種心理,就是一個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與學習方法的教學機會.筆者在一次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學的單元測試中,特別設計了三題不同題型的既可以用動力學公式,又可以用能量公式解答的題目,在監考過程中就注意觀察學生的解題思路并作出初步的判斷,在考試之后筆者針對這三題進行了不同思路的解題方法比較,跟兩種思路都不會的學生強調此類題目中能量視角的便捷性,跟選用了動力學方法的學生強調解題視角要全的重要性,強調了能量也是描述運動物體的一個重要維度.并通過選用能量視角并成功解題的學生的現身說法,讓全體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視角往往意味著不同的物理思路,自然也就意味著不同的物理思想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成功地讓考試評價反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以讓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能夠更有效地落到實處.

3 學生學習與考試評價之間的態度生成關系

此處所說的態度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內容,物理學科既是一門自然科學,又具有豐富的社會科學方面的內容,且不說最初的物理誕生于哲學,就說高中物理教學中,也包含著相當豐富的人文因素,這是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生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那么,其與考試評價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筆者以為這需要細細挖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碰人操 |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 国产合集91合集久久日 | 欧美性高清bbbbbbxxxxx |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 国产精品福利午夜h视频 | 欧美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 |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 | 毛片久久 |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日本在线观看不卡免费视频 | 一二三中文乱码亚洲乱码 |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 性理论片| 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国产 |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 日韩精品永久免费播放平台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纯欧美一级毛片_免费 | 永久免费毛片手机版在线看 | 亚洲欧美大片 | 免费在线视频成人 | 特级淫片欧美高清视频蜜桃 | 美女毛片在线观看 |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三级免费观看 | 手机看片日韩日韩国产在线看 | 99久久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成人 | 国产美女野外做爰 | 亚洲中文字幕特级毛片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三级毛片在线 | 成 人 动漫在线观看网站网站 | 国产a级精品特黄毛片 | 国产精品videossex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