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醫藥化工行業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化工行業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藥化工行業分析

第1篇: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產業結構;行業價值;變遷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升級將在所難免,產業升級也將會對股市行業價值變動帶來深遠影響。為了充分反映我國股市的行業價值變遷的趨勢,在本文中提取了2007年至2012年歷年6月30的行業市值并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交通運輸板塊,其市值排名由2007年的第三名跌落至2007年的第十一名;黑色金屬板塊的市值排名由2007的第六位跌落至2012年的第十六位;食品飲料由2007年的第十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六位;醫藥生物由2007的第十二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七位。

二、行業分類及變遷分析

我們可以將所有板塊行業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傳統及重化工行業;另一類為新興及大消費行業。針對2012年6月30日的市值比率,我們進行初步統計,統計發現金融服務業、采掘業、機械設備業、化工業和交運設備業五個行業占總市值比例為57.99%,這表明在目前我國經濟結構中傳統及重化工行業仍占據主動地位。但是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的進行,傳統及重化工業的市值勢必會逐漸降低,部分傳統行業已出現頹勢,如黑色金屬,其市值排名由2007年的第六位下滑至2012年的第十六位;交通運輸的市值排名由2007年的第三位滑落至2012年的第十一位。

而代表高新技術產業的醫藥生物行業、信息服務行業、電子行業和信息設備行業四個行業僅占市值總比例為10.36%,代表大消費行業的食品飲料行業、農林牧魚行業、家用電器行業、輕工制造行業、餐飲旅游行業、紡織服裝行業及商業貿易行業七個行業占總市值比例為10.31%。盡管有大部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海外上市影響高新技術行業的市值增長,但我國高新技術行業較低的市值比意味著未來較大的成長空間。從2007年至2012年的行業市值排名可以看出,醫藥生物行業、信息服務行業、電子行業和信息設備行業穩步向上爬升。

三、實證分析

眾所周知,各個行業的市值波動與股市周期呈高度正相關,極易出現“同漲同跌”的情形。為了避免股市周期造成的影響,更為準確的反映行業市值波動的實際變化,在本文中,我們將行業市值變化率減去股市總市值變化率作為行業市值波動的衡量標準。即:

行業相對市值變化率=行業市值變化率-股市總市值變化率

在長區間內,我們可以輕易發現相對市值上升靠前的絕大部分為新興及大消費行業,排名靠后的絕大部分為傳統及重化工行業。這基本表明了我國經濟結構變化的長期趨勢,由以往的投資出口拉動型轉為由消費及科技來推動經濟增長。同時我國產業結構也將逐步由高新技術產業取代重化工業成為主導產業。因而,在我國產業結構升級仍在穩步進行的階段,新興及大消費行業的市值將持續相對上升,傳統及重化工業的市值將持續下跌。

從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來看,全國交通樞紐、重工業產業基地及以出口導向型為指導的產業基地建設高峰均已過去,這就表明了國民經濟中以此為產業基礎的行業將緩慢步入衰退期,如鋼鐵行業、運輸行業、煤炭行業及通用機械行業等。同時,我國經濟的未來新的增長引擎必將是出口產品升級和國內消費升級這兩個方向,出口升級行業和國內消費升級行業未來將迎來快速增長期,如電子行業、通信設備行業、精細化工行業、家庭用品行業、健康與醫藥行業、新型金融服務行業等。

四、結論

通過對傳統及重化工行業與新興及大消費行業的行業總體發展趨勢分析可知。傳統及重化工行業在未來的股市中,將會在股市波動中反復反彈,難有長趨勢的上揚行情,將會重復出現“反彈+調整”的弱勢。但是,若能進一步的實現行業資源集中并能突破行業技術瓶頸的企業仍會有很好的增長空間。新興及大消費行業也會隨著股市波動而波動,但隨著行業在國民經濟地位的不斷上升,其行業指數及龍頭趨勢必會長期上演,將會出現“調整+上升”的強勢。(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第2篇: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化工行業;稅收發展

一、化工行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1、行業優勢歷史悠久。高新區竹埠港化工園誕生20世紀60年代,化工行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1年年產值40多億元,完成各類稅收近2億元,是經濟發展的功臣。該區現有化工企業主要分布在竹埠港、易家灣、高新創業工業園內。

2、稅收收入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從該行業近幾年入庫稅款情況來看, 2008年入庫稅款5735萬元;2009年入庫稅款5203萬元,同比下降10%;2010年入庫稅款7028萬元,同比增長35%;2011入庫稅款7987萬元,同比增長14%,收入基本呈上升趨勢。

3、平均稅負較高。該行業近幾年的稅負和稅收貢獻率平均水平較高。2009年行業平均稅負達3.68%,2010年3.26%,2011年3%,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稅收收入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化工行業稅收征管現狀及難點

1、聯產品、副產品銷售不入賬。化工企業各個生產工藝過程中,伴隨產出的不只是產品或中間產品,還有聯產品、副產品。企業往往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協產品、副產品直接銷售不入賬,財務處理時往往直接沖抵購貨款或不做收入,成本直接歸集到成品中去,銷售收入進入小金庫。

2、研發產品直接銷售不入賬,不申報納稅?;て髽I產品研發費用一般占銷售收入的4%―5%左右,研發過程可分為小試階段和中試階段,一般小試過程中的相關費用直接在管理費用中列支,中試階段研發的產品基本屬于合格產品,而且數量較大,企業往往將中試期間的產品直接銷售不入賬,相關成本在管理費用中列支。由于行業的特點,客觀上需要不斷研制新品,再把試驗品、樣品送去檢測或給客戶,在對這部分產品的處理上是否做銷售或及時做銷售處理也是一個漏洞。

3、企業與關聯方之間的購銷業務,或者掛往來,或者不按照獨立企業間的正常交易價格調整收入。目前,各地新建的化學工業園區稅收優惠政策較多,利用在園區內新成立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關聯企業交易;或是與在減免稅期間的外資企業進行關聯交易,通過轉讓定價,轉移高附加值化工產品利潤,達到避稅目的。

4、非正常損失進項部分未轉出。化工產品一般有一定的有效期,企業對過了保質期的庫存產品,不及時進行涉稅財務處理,以致于相應的進項稅轉出被人為推延;對事故導致的材料、產品以及設備等的損失,也可能存在非正常損失部分進項稅金不轉出;有部分企業將不用開票而銷售的產品不計入銷售,作為過期產品進項轉出。

5、賬實不符現象較為普遍。該行業企業的賬很多交由兼職會計或代賬公司做,而兼職會計或代賬公司僅憑企業的實際經營者提供的會計原始憑證把賬做平即可,難免會與實際經營活動相脫節,造成企業的賬務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也給稅務檢查造成難度。

三、高新區局的主要做法

1、加強專業化分類管理。對轄區內化工生產企業的產品名稱、產品結構、生產工藝流程及耗用主材的組成、數量、單位能耗等指標進行全面摸底,并將其分類記錄備案。

2、加強對固定資產抵扣的管理。根據化工行業設備更新換代較快的特性,不定期實地查驗,做好固定資產管理臺帳,并嚴格區分自制固定資產所用材料和生產所用材料,防止企業虛抵增值稅進項稅金。

3、加強對企業技術開發費等費用列支的管理。要求企業嚴格做好研發機構人員工資、研發設備、研發耗用材料和研發成果情況說明等相關資料的臺帳,防止企業虛列成本行為的發生。

4、加強化工企業的總體審核和日常評估工作,按照企業生產產品如顏料、化工助劑、醫藥中間體等不同類別,對相關企業就投入產出、能耗產出、稅負率、利潤率等指標進行縱向、橫向比對分析,對發現異常的企業進行日常評估檢查。

四、加強化工行業稅收征管的幾點建議

1、搭建稅源監控平臺。針對化工行業稅源大小不一,各企業經營狀況不一,產品價格變化起伏明顯,稅務機關監控難度較大的事實,建議設立專門監控臺賬,定期調查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掌握企業的生產規模、產量、銷量、銷售價格等項目,采集各項相關信息數據,同時監控納稅人的資金流量、支出狀況,建立行業征管檔案,便于開展專項調查、對比,有效防止稅款流失。

2、合理分類分析數據。稅收管理員應按月采集納稅人原材料耗用信息,根據納稅人耗電指標、原材料耗用指標,結合納稅人生產設備設計生產能力及投入產出比,測算出產量。再結合供求量、平均市場價格測算出企業銷售數量、金額,對比納稅人每月申報的銷售額,看是否一致。如果企業申報生產產量大于實際生產能力,則應調查企業是否存在虛開發票等問題;如果企業申報銷售額小于測算的應納稅額,則應調查企業是否存在隱瞞銷售收入等問題。

3、優化行業評估模型。通過各類檢查,運用納稅評估、稅負預警等科學的業務手段和方法,豐富和優化已制定的行業測算參照值和行業評估模型。利用銷售收入、材料購進、銷售額變動率、毛利率、稅負率等數據指標,對納稅人各項指標進行綜合數據分析利用并套入評估模型進行比對,利用科學手段測算出整個行業的可控指標,以可控指標來公平稅負,查找疑點,堵塞征管漏洞。

4、加強與相關部門的配合。與環保、發改委等部門加強聯系,認真搞好各項服務工作,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環保指標,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形成強大競爭合力,共同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地稅、工商、海關等部門定期交流信息,隨時掌握稅源變化情況,保證稅款應收盡收。

第3篇: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現狀:不得不做 不轉不行

當前,化工行業正面臨金融危機以來較為嚴峻的困難局面。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趙俊貴表示,從原因分析,供需失衡仍是主要原因。2012年以來,國際經濟曲折艱難,國內經濟持續放緩,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化工行業市場需求,特別是與工業投資等密切相關的合成材料、基礎化學原料等的需求長時間未能有大的改觀。而相對需求的低迷,市場資源的供給總體充足,在新增產能陸續釋放下,行業生產基本保持穩定增長,加之進口沖擊不減,多種因素共同導致國內化工品市場失衡,價格走跌,利潤下降。

嚴峻的進出口形勢也不容樂觀。2013年外貿需求下降和貿易伙伴政策收緊將成為我國化工進出口貿易雙重桎梏。去年下半年以來,新興市場經體宏觀經濟運行波動劇烈,經濟增長失速,資本大規模外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認為,這一態勢將對中國化工行業2013年的進出口形勢產生巨大的影響。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高世憲告訴筆者,現在石化行業已經到了不轉不行的階段了,國內石化行業一直存在“兩頭在外”的問題,相對精細化工,原材料化工“兩頭在外”的情況更多一些。石油等原料進口,產品出口,而我們更多地是扮演“加工車間”的角色。從去年的情況看,世界經濟的復蘇乏力,使得我國石化行業的一些子行業經濟效益比較差,虧損面也較大。就是因為國際市場相對萎靡,對我們的出口造成一些影響,而國內處于低端的產品價值又無法提升,導致效益下滑。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副主任王孝峰表示,目前大部分產品產能過剩,而一些高端的產品自己不能滿足需要,尚需進口,加上我們的能源資源保障不夠,使得全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重任。

中國吳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主任李建斌告訴筆者,從當前化工行業實際運營情況看,由于國內外市場持續低迷,前十年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積累的產業結構性矛盾正在顯現,企業轉型升級工作的差距也漸漸暴露出來。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較好的時期,一些企業雖然著手企業的轉型升級,但動力不足。因為即使企業生產的一些端產品,也能獲利。再加上國內經濟長時間的高速發展,拉動了傳統產業產能的大幅擴張。也正是在這個階段,才積累下來更大的產需矛盾。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低迷,內外需求大幅減弱,進一步加重了原有的產能過剩,一些粗放式經營企業必然出現較大虧損。這時企業若再不轉型就只有死路一條。

“從化工大省江蘇省來講,去年化工企業過得都比較艱難。轉型升級成為整個江蘇的化工行業和企業必須正視的問題?!苯K省化工行業協會會長秦志強說。

秦志強告訴筆者,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江蘇省的問題一是全省化工產品進出口逆差比較大,且在短期內難有根本轉變;二是江蘇本身受到資源、能源以及環境的制約很嚴重,95%以上的能源、資源都需要靠省外采購,能源、資源和環境始終是套在江蘇化工行業頭上的“緊箍咒”?,F在全省的化工總量已經很大,人口又相當密集,集聚在長江中下游的黃金水道上,難有再大的發展空間。連省內化工園區的發展都如履薄冰,生怕老百姓再在環保方面提出什么異議來。另外,全省精細化工和化工新產品所占比重在整個行業的總量中偏低,精細化工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江蘇化工大省的身份并不相符。如果現在不抓住機遇實現轉型,再往后轉起來就很難了。

四川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佳才也表示,2013年化工行業競爭是一片紅海,加之同行業企業的自然礦產和金融資源的配套,基本是國進民退,但市場競爭卻是處于同一個環境。他們作為一家民營行業龍頭企業的優勢顯得比較蒼白,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轉型成為必然。

問題:轉型規劃執行難 企業創新能力差

2013年對石油和化工行業及企業來說,轉型升級的任務非常迫切,然而筆者通過調研發現,全行業轉型仍存在一定的難度。

信達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麥土榮談到,對于化工行業的轉型發展,我們更愿意看到,政府能在技術引進、人才培養多提供政策指導;同時出臺有效措施,保障化工子行業“十二五”規劃及準入條件的執行、落實。其實化工各子行業的準入條件和規劃都已做得比較好,但執行起來有難度,制約了行業的轉型升級?,F在化工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無論哪個行業,只要把核心技術掌握了,產能都是過剩的。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在審批上更嚴格一些,使產能過剩的問題有所改善?;猱a能過剩、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在政府的審批環節,能把各子行業原有的規劃執行好,對行業的轉型升級就是一個促進。

以純堿行業而言,其“十二五”規劃已經對如何推動行業發展有了很明確的要求,而且準入條件也已頒布。但這兩年該行業不僅新增的產能很多,一些落后的產能也沒有被淘汰掉,問題就比較嚴重。主要是地方與中央政府有一個博弈的過程。但規劃和準入條件落實不好,不僅是能源和資源的浪費,對純堿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十分不利。

“將來應該政府出面,要么不讓他上,要么把標準定高,可以把國際上比較先進的煤氣化指標拿來作為標準,從能耗上、技術上加以限制?!丙溚翗s說。

有的企業談到實現轉型的難度在于技術創新。

李建斌表示,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是缺乏專有技術和技術創新能力差。國外一些化工企業都相繼退出了氯堿、純堿等能耗高污染大而附加值不高的傳統產業,轉向醫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電子化學品等產業。這些企業的轉型都已經做得相當不錯,因為他們從20世紀70~80年代就已認識到這個問題,并研發和儲備了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國內企業在這方面的轉型,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起步都比較晚,因此難度較大。

另一方面,雖然發改委、工信部多次提出實現產業升級,也從政策上給企業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因企業創新體系建設及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存在諸多問題,也增加了創新的難度。

再次,當前企業的經營壓力較大,也沒有更多的資金去投入高新技術的研發,加上產學研結合力度不夠,影響了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進度。

另外,從固定資產投資體制上,現在行業整體管理協調的力度不大,效果也不明顯。大家都認為化工是投入產出比較高的行業,所以鹽業、煤炭、電力等不少領域的企業都把目標投向了化工產業,加劇了該行業的過度競爭,使得本該能做出自己特色的企業也只能為生存而跟風上項目,十分不利于產業的轉型升級。企業的發展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戰線并非越長越好,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

對策:行業積極推進 企業提高意識

趙俊貴指出,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初中期階段,城市化高速發展對能源、原材料形成大規模需求,對接近終端消費領域的新型產品的需求增長將遠高于基礎產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將促使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學品(其中包括機硅、有機氯、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納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化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為市場提供豐富多樣、適銷對路、附加值高的化工產品。但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的制約,化工新材料是當前自給率最低、最急需發展的領域?;て髽I應密切跟蹤精細化工與新材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進展,加大這方面的投入,提前進入開發試驗階段,積極引進國外高水平技術,發展高端石化產品。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明確的面向高科技產品投資的寬松政策,促進化工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變。

行業能否走出困境,一方面取決于宏觀經濟及行業需求能否恢復;另一方面,取決于行業能否在供給方面控制數量,優化結構,并合理控制成本支出,提升盈利能力。

此外,要密切關注化工產業投資增長持續高位的情況。國內化工產業基本為市場化運作,再加上有些化工項目的技術含量相對偏低,投資資金相對較小,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一些企業憑借較強的適應能力迅速發展壯大,但站在宏觀層面,從當前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以及節能減排、產業結構調整等發展趨勢來看,化工企業必須將投資方向進行調整,如建議相關企業投資標的瞄準高端新材料等新興領域。

高世憲說,轉型升級是一個長遠的方向,不僅需要延伸深加工產業鏈,提高產業附加值,環境保護和能源及資源消耗的問題也應充分考慮。

秦志強談到,“十二五”經濟轉型期,在江蘇化工企業中一要提倡包括工藝技術、企業文化、發展思路、商業模式等綜合性的創新。企業要實現差異化,從低成本戰略向差異化戰略發展,從拼資源、拼價格,向追求高附加值轉變,提升價值鏈,完善產業鏈。形成企業最具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從規模擴張向注意質量提升轉變。

二要關注能源和資源的約束問題。江蘇化工的轉型升級,既要擺脫單純依賴能源資源的局面,又要在新能源、新資源上有自己的拓展。

還是積極推進綠色化工和低碳經濟的發展,并還要將化工園區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載體。制定化工園區的考評體系,促進園區的健康發展。

王佳才表示,實現轉型唯有創新。2013年公司要實施技術創新,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尋求差異化產品,開辟產品中的藍海;實現管理創新,大幅降低管理費用;還要進行模式創新,將知識產權資本化,由傳統制造業轉型為制造加技術服務。

經過大量市場調查及深入的研究,2013年,和氏璧化工公司提出了結合當前形勢的客戶聚焦項目。公司將采用各種形式,積極主動邀請化工產業鏈上各個產業的重要高層參與該項目,通過深入溝通,充分了解其各種需求,并制定出服務各個產業鏈的計劃,以專業的平臺、高品質的產品與長期持續改進的最佳增值服務回饋于石化產業。

李建斌說,吳華公司在產業轉型上,提出要大力發展氟化工,積極培育精細化工,調整優化氯堿化工;同時還要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公司下屬的科研院所各有獨特的專業技術,要將這些院所的科技成果盡快實現產業化,更好地支持所屬企業的轉型升級。

第4篇: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化工機械設備;管理;維修保養

1.化工機械設備管理

化工行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化工機械設備是化工生產的基礎,對化工行業的生產有重要影響?;C械設備的應用范圍非常廣闊,如造紙機械、食品機械、電子行業 、染料化工、塑料機械。農藥化工、礦山、石油、冶金、醫藥化工等領域。在化工生產中,由于摩擦作用、溫差變化、干濕交替等原因會導致零件的磨損甚至報廢,影響了化工企業的生產能耗和經濟效益。因此,為了延長設備的壽命周期,提高企業生產的效益,應加強化工機械設備的管理及維修保養?;C械設備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化工機械設備防腐管理

隨著化工行業的發展,化學機械設備防腐問題也逐漸受到重視。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會受到紫外線輻射、凝結水器、沿海鹽霧、干濕交替、溫差變化等因素影響,維修費用也不斷增加,化工機械設備防腐管理也就更加重要。

1.設計環節。一般來說,設計缺陷是導致設備腐蝕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避免化工生產中的不良情況,在設計階段應綜合考慮各項因素。首先,應對介質環境進行分析,選擇適宜的材料,在選材時還應該考慮到設備材料的適應性、保溫性能和防腐性能。其次,對于蠕變情況、疲勞腐蝕、局部腐蝕等情況下設備的強度進行分析。再次,應注意機械設備結構設計,設備縫隙問題雖然不可避免,但為了防止溶液的滲入,可以對縫隙進行焊封。最后,根據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采取防腐措施。

2.制作環節。在設備制度時,應嚴格按照相應的規定進行,考慮設備防腐問題。在材料管理方面,應對材料進行全面檢查,對材料的明細情況記錄再案,定期進行檢查。在焊接工藝中,應盡量避免敏化溫度的長時間停放,還應該盡量避免獅子焊接形式。為了避免起弧和氣孔問題,在制作中應進行細致操作。同時,還應該重視防腐襯理問題,對對稱里的膜厚、承壓能力、尺寸精度、內在質量 、外觀質量進行檢驗。

3.使用環節。設備在使用過程中,與腐蝕介質的接觸無法避免,加之處于高壓高溫狀態,設備使用環節成為設備腐蝕最主要的環節。因此,應加強對設備使用環節的防腐管理,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測,了解設備腐蝕情況,對重點部位的腐蝕情況進行嚴密觀測。

4.維修環節。為了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在設備使用后,應及時清理設備中的廢渣廢液,對應力腐蝕、氫脆、回火脆性等情況進行檢查,判斷設備的運行情況,對于腐蝕情況嚴重的機械設備不宜再使用。

(二)化工機械設備管理

設備是化工生產的基礎,而則是設備運轉的條件。在化工機械設備中,應特別注意油的管理。

1.劑選擇。在油的選擇完上,應結合設備的運行工況,保證機械摩擦零件安全運轉。還應該指派專門的人員對油進行存放,對設備情況進行記錄。

2.劑管理應注意的問題。首先,應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在油管理機構方面,可以分為機動部門、操作部門、裝置車間部門、檢驗部門、供應部門等,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在相互監督中提高管理的效率。其次,編制技術管理資料,包括日常損耗、設備清洗工藝、油箱儲油定額等。最后,應對設備的狀態進行定期檢測,了解系統中的問題,及時更換已經損壞的工具、裝置。零件。

2.化工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分析

化工機械設備維修保養可以分為例行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三種。

(一)設備例行保養

例行保養是由操作人員對設備進行日常保養,主要包括班前、班中、班后檢查,保證設備的良好運行狀態。在節假日前還應該對設備進行擦洗和清掃,如果發現安全隱患,應立即進行排除。其具體工作主要有:一是對設備安保裝置、限位器、電器、變速手柄、擋鐵的指示信號進行檢查。二是對設備情況進行檢查。三是對易脫離部位或松動部位進行檢查,查看附件和工具是否齊全。四是檢查設備的氣、油、電、水是否存在泄露情況。

(二)設備一級保養

設備一級保養也可稱為月保養,在設備運行一段時間后,應適當采取維修保養措施。在一級保養之后,應對保養的成效進行評定和驗收。一級保養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內容:一是根據設備使用情況,對設備進行解體清洗和檢修。二是在例行保養之外,還應該對設備間隙進行適當調整,加固螺釘和松動部位。三是清洗油線、濾清器、油氈、防塵裝置,保證管路暢通。四是對電器控制單元進行檢查,減少設備磨損。

(三)設備二級保養

設備二級保養也可稱為年保養,在設備使用一年之后,應加大設備維修的力度,具體工作如下:一是實現設備一級保養的目標,按照設備運行情況,對設備進行解體、拆卸、保養和檢查。二是修復或者更換磨損零件,為今后的維修作業做好資料準備。三是對齒輪箱、水箱、油箱進行徹底的清洗、換水、換油。四是對主要精度項目進行測量和檢查。五是對電機配電線路進行全面檢查,保證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六是對電器控制進行全面檢查,更換部分耗損器件,確保控制系統安全可靠。

結束語:

化工行業作為我國經濟支柱之一,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ぎa品與化工生產息息相關,而化工生產與化工機械設備和化工生產人員有很大關系。機械設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化工產品的經濟效益和質量,要想提高化工產品的經濟效益和質量,就必須加大化工機械設備的管理力度,提高化工生產人員的業務素質。從目前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工機械設備也朝著精密化、大型化方向發展,在提高生產效益的同時,也增大了化工機械設備管理和維修保養的難度。因此,在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化工機械設備管理工作,加強化工機械設備防腐管理、管理,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才能促進我國化工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凱,江中波.化工機械設備管理及維修保養技術[J].才智,2012,(2):74.

[2]鄺東方,董少康,胡樂等.淺析化工機械設備管理及維修保養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5):91-91.

第5篇: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磷化工 產業轉型 產業發展

一、前言

磷礦是宜昌市的優勢資源,2011年全市磷礦資源儲量29.32億噸,占全省磷礦資源儲量的67.7%,占全國資源儲量的15.1%[1]。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磷化工產業已成為宜昌市的特色和支柱產業,并將繼續引領宜昌市經濟快速發展。

近年來,隨著磷肥傳統市場飽和、政策調整、能源環境約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需要等因素的變化,宜昌市磷化工產業發展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本文針對宜昌市磷資源產業發展的現狀,對今后的發展重點進行分析,以供同行借鑒。

二、宜昌市磷化工產業發展現狀

1.磷產業是宜昌市重要支柱產業

2011年全市磷產業總產值達到642.4億元,占當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0.2%,磷產業是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化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磷產業2011年總產值占當年全市化工產業總產值的73.1%。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磷礦采選企業40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14家,2011年磷礦開采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4.2億元,實現利稅12.6億元,上交稅金4.4億元;全市規模以上磷化工工業企業達到34家,2011年磷化工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88.2億,實現利稅23.5億元,上交稅金7.7億元[1]。全市擁有興發集團、宜化集團、東圣集團、三寧化工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的磷化工企業。其中興發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精細磷產品生產企業,位居中國無機鹽20強第1位,中國磷酸鹽50強第1位。

2.磷產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

宜昌市磷產業現已形成包括磷資源采選、磷化工(磷肥、基礎磷化工、精細磷化工以及磷資源綜合利用等)在內的比較完整的磷產業體系,已形成磷化工一級加工產品“磷礦石-肥料-基礎產品(黃磷、磷酸等),二級加工產品(飼料鈣、磷酸鹽、磷化物等),三級加工產品(高端精細磷化物產品等)”產業鏈,生產五大類100多種產品。2011年全市磷肥產能達到749萬噸,比“十五”末的年產能357萬噸翻了一番,其中磷酸一銨年生產能力達到258.5萬噸,磷酸二銨年生產能力160萬噸,NPK復合肥年生產能力248.6萬噸;基礎磷化工產能達到37.7萬噸,其中黃磷年生產能力達到11.7萬噸,工業磷酸年生產能力26.0萬噸;精細磷化工生產能力達到54.5萬噸[1],品種多種多樣,主要有六偏磷酸鈉、三聚磷酸鈉、次磷酸鈉、磷酸鈣、草甘膦等產品,部分產品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占有一定地位,如興發集團六偏磷酸鈉產能居世界第一位、三聚磷酸鈉居全國第一位、次磷酸鈉產能居全國第二位。

3.磷產業擁有較強的技術開發能力

宜昌市磷化工行業技術開發能力較強,擁有湖北宜化、興發集團兩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湖北三新磷酸、湖北三寧化工等3個湖北省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興發集團湖北省精細磷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全市磷化工擁有興發、東圣DONGSHENG、三寧等3個中國馳名商標;擁有楚星牌磷酸一銨、興發牌三聚磷酸鈉等2個中國名牌[2]。近年來,磷產業一些前沿尖端技術逐步得到應用。①中低品位磷礦選礦技術有了新的突破。根據宜昌市磷礦資源特點,企業自主開發了膠磷礦選礦技術,同時,宜化、興發、三寧、東圣等重點磷化工企業先后建設了化學浮選裝置,部分中低品位磷礦得到有效利用,2011年全市利用P2O5 24%以下低品位礦近200萬噸;②濕法磷酸精制技術初步實現了工業化生產。2011年初,三寧化工1萬噸/年工業級85%濕法精制磷酸裝置建成試車,其質量完全可與熱法磷酸媲美。興發集團同甕福集團合作的國內最先進的濕法磷酸精制裝置也將于2013年投產,投產后其磷酸質量可達到工業級、食品級,完全具備熱法磷酸的品質。這些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為宜昌市磷產業繼續走在全國磷產業開發前列奠定了較好基礎。

三、磷化工產業發展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1.國家產業政策調整要求磷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國內磷礦90%以上的用途是用來生產磷肥,宜昌市磷化工也是以生產磷肥為主,磷肥占到磷化工總產值的71.6%。目前在建、擬建磷化工項目化肥產能還有400萬噸,項目建成后,全市磷肥產能將達到1200萬噸以上。按照國家新近出臺的《磷銨行業準入條件》(2011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等有關磷化工產業政策,三年內,原則上不再新建或擴建濕法磷酸及配套的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等磷肥項目[3,4]。湖北省人民政府也下發了關于加快全省化肥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及化肥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這些政策的調整變化,對宜昌市磷化工尤其是磷肥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2.能源環境約束加強迫使磷產業轉型升級

2011年,宜昌市以磷化工為主的化工產業用電量達到73.67億kwh,占全市工業用電量的42.79%,位居全市行業第一?;ば袠I完成工業增加值267.96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的24.35%[2]。度電增加值為3.64元,比全市平均水平(6.39元/kwh)低2.75元,低于食品醫藥(50.87元/kwh)、裝備制造(16.54元/kwh)和紡織產業(6.81元/kwh)。在能源短缺和國家即將對能源增長實行總量控制的情況下,必須提高磷化工產業的能源產值貢獻率。

相對于全市裝備制造、食品醫藥、電力等其他支柱產業,化工行業污染較大,在國家實行區域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控制的情況下,宜昌又是三峽庫區、中華鱘保護區、世界水電旅游名城三區(城)會聚,注定磷化工產業將面臨更大的減排壓力。

3.市場變化引導磷產業轉型升級

從產品結構看,宜昌市磷化工大部分產品傳統粗放,附加值不高,企業重復投資造成產能過剩,如肥料級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復合肥、粗級磷酸鹽等,且產能較大,在中(微)量元素肥料、緩控釋肥、生物化肥等高端化肥品種方面開發不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較少。據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調查顯示,石油化工行業產能過剩日益嚴重,傳統大宗石化產品的總產能明顯超過國內市場的需求。如磷酸一銨、磷酸二銨目前全國產能目前分別達到1400萬噸和1500萬噸,產能超過國內需求100%。近年來,磷化工行業出現市場疲軟,價格低迷的情況,一些磷礦企業靠少賣產品多賣磷礦資源度日。這種現象充分說明,宜昌市磷化工企業需要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積極開發高端磷化工產品,調整產品結構。

4.資源綜合利用需要磷產業轉型升級

宜昌市磷礦中除P2O5外,還伴生有Ca、Mg、Si、F、Fe、Al、K、As、稀土等多種元素。目前,除少量Ca、F等得到利用外,其余的伴生元素均沒有得到利用。磷礦石含有2~4%的氟,2~7%的鎂,宜昌市每年在磷礦加工過程中有近100萬噸氟排放到環境中,有近30萬噸的鎂資源浪費掉了。特別是在磷銨生產過程中廢棄的磷石膏,是一個需要處理的重大問題。由于技術、經濟原因,每年全市產生磷石膏600多萬噸,各企業主要采取堆場的辦法處理,不僅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是對土地資源的一種浪費;亟需推動開發利用。在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資源綜合利用應該成為下一步關注和開發的重點。

四、轉型升級是打造宜昌市磷化工千億產業的必由之路

磷礦是宜昌市的優勢資源,磷產業是宜昌市的優勢和支柱產業,在宜昌市打造現代化特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磷產業應當也必將發揮更大作用。根據現有產業基礎和發展規劃,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即到2015年磷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把宜昌市建成國內領先的高技術精細磷化工產業基地和國家級高濃度磷復肥生產基地。為此,要積極推動磷產業實現“四個轉型”。

1.產品要向高端轉型

把磷精細化工作為未來全市磷化工發展的主戰場,重點發展高純、高附加值、高端精細磷化工系列產品,開發以凈化濕法磷酸為原料生產的工業級磷酸、食品級磷酸、醫藥級磷酸技術,形成規?;墓I級磷酸鹽系列產品,積極開發磷酸鉀、鈉、鈣鹽系列產品,優先發展牙膏級、食品級、醫藥級、電子級磷酸鉀、鈉、鈣鹽產品;有機磷阻燃劑、有機磷水處理劑、有機磷農藥等高端有機磷產品;高端含磷電子級化學品及電子級磷化物如三氯氧磷、高純黃磷等;逐步向精細磷化工縱深領域推進。在傳統磷肥領域,要嚴格市場準入,穩步發展磷復肥,控制磷肥總量,調整磷肥結構,積極發展(微)量元素肥料、有機肥、緩控釋肥、生物化肥等高端化肥品種,鼓勵發展按配方施肥要求的摻混肥、高濃度復混肥和專用肥料,限制發展低效磷肥,淘汰落后產品產能。

2.廢棄物要向資源綜合利用轉型

大力倡導“沒有廢棄物,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的理念,積極支持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建設,著力構建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產業發展體系。積極利用磷渣、磷石膏,制作各種建材或建材添加劑,磷石膏的利用率三年內必須達到年生產量的15%;積極回收、利用氟等廢棄資源,在廢氣中回收氟資源,進一步發展高附加值無水氟化氫、氟化銨等精細氟化工產品,形成氟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和產品體系;積極開展磷礦伴生鎂等資源的綜合利用,提取制備高純氧化鎂、氫氧化鎂等中間產品,進一步發展鎂下游產品阻燃劑、耐火材料、冶金熔劑等產品,形成鎂化工新的產業鏈和產品體系,回收磷礦中伴生的碘資源。

3.技術要向前沿尖端轉型

建設和完善一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使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3.5%以上,全市磷化工行業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0家以上。全市磷產業企業要積極推廣和運用中低品位膠磷礦精選、濕法磷酸凈化、回收氟、回收鎂技術、磷石膏綜合利用等磷化工領域高、尖、難技術,始終保持宜昌市磷化工發展的強大動力,引領全國磷化工行業的發展。

4.磷產業管理要向高效化科學化轉型

要積極優化磷產業發展空間布局,按照“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積極建設猇亭、白洋、宜都、遠安、枝江姚家港、興山、當陽、夷陵等磷化工園區,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實施循環經濟改造。要積極探索建立磷資源開發利用新機制,按照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要求,進一步探索建立磷礦整體探礦、資源儲備、礦石交易、資源配置等新機制,改變過去 “采富棄貧,采易棄難”、“賣礦不賣產品”的作法,逐步走向“貧富兼采,全層開采”、“深加工增值”可持續發展之路,最大限度地提高磷資源利用效益。

五、結論

綜上所述,宜昌市磷資源產業要繼續發展壯大成為特色明顯的優勢產業,必須調整產業發展方向,嚴格磷肥準入,大力發展精細磷化工,提高技術研發能力,延長產業鏈,開發磷精細化工產品和磷礦共、伴生資源產品,進一步加強磷礦資源的開發和管理,才能著力打造千億磷產業,引領宜昌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參考文獻

[1]宜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編. 湖北宜昌磷產業發展規劃(2012年~2020年),2012年8月.

[2]宜昌年鑒社.宜昌統計年鑒2011,2012年4月.

第6篇: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自2011年起,滁州市充分把握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有效利用和依托本地資源優勢以及周邊地區能源優勢,以該項目為推手,大力發展具有區域特色和優勢的化工產業集群.如:將逐步形成定遠縣的鹽化產業、來安縣的精細化工產業、明光市的日用化工產業和天長市的醫藥化工產業等.高技能人才需求化工行業無論是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還是從省級、國家級的經濟發展角度來看,都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和發展前景.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各類人才的支持,化工行業的發展一者將產生大量的人才需求,二者對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在全國范圍內不斷出現“用工荒”,“用工荒”的重點實際上是“技工荒”,而“技工荒”的本質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所造成的[4].化工行業的發展也同樣面臨著這一問題,現代化工生產是一個規?;?、技術化、系統化、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對人員要求較細的分工和突出的崗位針對性,工作過程相對復雜[5].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化工行業從業人員尤其是一線人員文化、知識和技能等水平不高,化工生產過程正由過去的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迅速轉化,生產單位急需大量符合現代化工發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6].有研究表明,一般生產行業中,技師、高級工約占到35%左右,中級工占到50%左右,而初級工僅占15%左右,而按照我國公布的相關數據,技師、高級工只占25%左右,中級工占39%左右,初級工達到36%,可見高技能人才的匱乏[4].國內最早的人才招聘網站旗下的化工英才網,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別用《化工人才需求持續井噴技術職位最熱門》和《化工行業需求穩步攀升人才成黑馬》報道了化工行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知識、素質和技能上受到良好培養的化工類高技能人才必將受到行業的青睞.

化工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導下,為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而在培養過程中以一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采取的教育教學構造形式和評價的綜合,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兩個關鍵[7,8].從人才培養模式內涵可見其構成有三個層級,第一個層級:目標體系,主要包含培養目標及規格;第二層級:內容方式體系,主要指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培養途徑等;第三層級:保障體系,主要指師資隊伍、實訓基地、教學評價等[9].目標體系2010年,教育部陳希副部長在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化工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可以概括為:培養具有現代化工意識和理念,能滿足現代化工一線生產、建設等需要的,具有必備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化工專業技術人員.培養規格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我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經過對區域化工行業發展的現狀認真分析,通過對合作企業大量的走訪、調研,最終確定為:具有能夠從事化工儀表、化工檢驗(質檢和安檢)、化工機械、化工操作和化工產品營銷等崗位,具有必備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化工高技能人才內容方式體系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就是教學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是教學內容按一定程序組織起來的系統[10].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對于實現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課程設置上應注重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標準的相互融通;課程內容上應注重對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培養;課程分配上應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互相融合.在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實施過程中,學院組建了由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一線高技能人員與校內教師構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專業教學委員會,通過認真調研、分析區域化工行業發展狀況,結合職業資格標準制定了相應的專業能力標準,并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內容上劃分為五個模塊,分別為通識課程模塊、專業必修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拓展課程模塊和隱性課程模塊.通識課程模塊主要在1~2學期開設,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能力和素質,如人文素質、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身體素質等,開設課程主要為計算機、政治、英語和體育等一些公共課程.專業必修模塊開設在3~4學期,主要培養學生專業基本知識、能力和素質,如基本化學操作技能、電工學知識和技能、化工制圖知識和技能等,開設課程主要有基礎化學、電工學、化工制圖、化工機械基礎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在4~5學期開設,主要是培養學生從事崗位群工作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素質,如化工機械知識和維護技能、化工儀表知識和技能等,開設課程主要有化工機械與設備、化工工藝、化工儀表與自動化和化工單元操作技術等.專業拓展課程模塊開設在4~5學期,主要是根據行業的一些發展趨勢和變化培養學生的專業發展能力,拓展學生的就業空間,相關課程將由專業建設委員會和專業教學委員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隱性課程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一些隱性職業素養[11],一般在每學期以講座的形式開設,主要包含專業教育、化學發展史、化工安全知識和化學與人類社會等.教學內容現代化工生產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從業人員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有扎實的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是在不斷的、反復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在確定應用化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后,在教學內容上注重理論和實踐的對接、教學與生產的對接、課堂與車間的對接,注重理論,突出、強化技能.根據課程體系的幾個模塊設置了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理論教學體系,注重資源的整合,刪除一些重復或者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整合課程資源.如長期以來在化工專業中,一般都要開設無機、有機、物理和分析四大化學,經過專業建設委員會反復調研和討論,決定整合這四大化學為基礎化學(含實驗),以學生夠用和基本的職業發展為標準,保留一些必須的理論和知識,目前已聯合省內幾所高職院校將基礎化學編輯成教材,由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在2012年秋季即可投入使用.實踐教學體系中,分析了高職化工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構建了高職化工類專業“一主多元”實踐教學模式以及“三層面,三模塊”的立體實踐教學體系[12,13].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手段,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掌握理論知識和職業發展素質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專業教學中結合不同的課程和教學內容積極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突出“五個”對接,使學校學習和企業生產環境實現有效銜接.對于專業核心課程已全部建立居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化課程教學模式,其中化工工藝、精細化工生產技術和化工儀表及自動化三門課程獲得了校級精品課程立項;專業必修課大部分采取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其中基礎化學等已形成了自編教材教學;專業拓展課程模塊的部分課程已聘請了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教學;隱性教學模塊課程采取講座形式進行;通識課程模塊課程由相關教學系結合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途徑在培養途徑上,采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形式,具體表現形式為“2.5+0.5”,即學生在前五學期中參加校內學習,第六學期進入相關行業進行“頂崗”實習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實際上形成了校內學習和頂崗實習的兩個部分,但這兩個部分不是孤立分離的而是有機結合與融入的,如在校內學習階段,通過實踐教學體系、聘請企業一線高技能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定期與不定期的企業調研、廠中校和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等多種方式,突出“五個”對接;在頂崗實習階段,將為學生安排企業帶班老師和校方指導老師,將理論與實踐相互銜接轉換,將企業環境與校內學習相互銜接,將知識、能力和素質與技能、職業資格標準相互轉換和銜接等保障體系師資隊伍師資隊伍是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和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智力保障.主要從這幾個方面著手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一是強化“雙師型”;二是構建合理的梯隊,包含年齡梯隊、結構梯隊、職稱梯隊等;三是加強專業帶頭人建設;四是注重培養優秀青年教師;五是拓展專兼職教師來源渠道;六是建立科學的師資培訓制度;七是強化教師教科研工作能力.在強化“雙師型”建設中,通過多種形式培養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利用假期安排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組織教師參加職業資格培訓和認證、組織教師參加相關行業組織的“雙師”培訓等多種形式,來強化“雙師型”隊伍建設.通過多年的發展和建設,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現有各類專兼職教師15人,具有雙師資格的占到80%.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是實訓教學的重要廠所,是培養化工高技能人才的物質保障,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反復的實踐和操作,必須要有實訓基地的保障與支持.實訓基地建設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校內實訓基地,二是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主要是多方籌措資金構建了校內化工綜合實訓平臺,包括化工儀表自動化實訓、化工單元操作實訓、化工仿真實訓和化工工藝虛擬實訓,基本建立了理論-仿真-實操的綜合實驗實訓教學模式;校外實訓基地主要是通過校企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保障實訓教學.目前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已經和滁州市金豐化工、金禾化工、瑞星化工和安邦聚合高科等近十家公司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每名學生有2~3個企業的頂崗實訓崗位提供.

第7篇: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化學工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更是重慶的“6+1”支柱產業和未來十大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汽車、裝備、輕工、建材、醫藥及軍事等各大領域應用廣泛[1]。目前,重慶地區應用化工類人才面臨較大缺口,難以滿足化工產業大規模發展的要求。

一、重慶地區化學工業的發展現狀

1.化工產業發展勢頭較好

近年來,重慶化學工業發展勢頭較好,門類齊、產品多,初具規模,在能源、石化、輕工、醫藥及新材料等領域有很大市場潛力。截止到2014年底,重慶地區有400余戶規模以上的化工企業,實現年總產值超千億元。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和壯大,重慶已逐漸形成了以長壽、涪陵及萬州為中心的特色化工產業集中區,且規模仍在不斷擴大,這也為多元化的化工產業在重慶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重慶政府也陸續出臺了化工、能源及材料的三年發展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力爭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打造西部千億綜合性化工基地,成為長江上游一流化工特色產業的橋頭堡、國家新材料基地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重慶是天然氣化工的重要基地,擁有國內外成熟的天然氣化工特色產業鏈和世界先進技術,產品種類多,歷史悠久。重慶化學工業發展迅猛,規模優勢明顯,在西部化工總產值中位居第二,且比重逐年攀升[2]。重慶的化學工業已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長壽、涪陵、萬州及豐都等為中心的特色化工產業集群式的發展新格局,規劃了化工產業園區,并不斷完善園區功能,實現了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合理利用,促進了產品鏈的不斷擴張與延伸,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環保和安全生產水平,增加了化工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改造、整體外遷、兼并重組及引進先進技術等多項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提升了工藝、技術及裝備等各方面的水平。通過人才引進和自主培養,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目前,我市已擁有兩萬多名化工專業技術人員,建立多個國家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為重慶化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活力[3]。

2.化工產業發展機遇良好

目前,我國正面臨著世界化工產業的較大沖擊,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及技術措施支持工業企業的轉型,技術升級,落后淘汰,加快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為化學工業的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技術保障。

重慶化學工業正處在快速發展的大好時機,加之重慶及周邊地區天然氣、頁巖氣、鹽鹵資源相對豐富,區域資源優勢明顯,為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提供了有利的資源保障。重慶與沿海地區相比,在水、電、氣、土地及勞動力等方面的成本低1/3左右,具有較大競爭優勢。

重慶化醫集團是重慶化學工業的龍頭,業務范圍涵蓋了化工領域的多個產業,如今面臨天然氣價格緊張的局面,部分產業發展亟待轉型,目前已在長壽化工園區規劃了“氣改煤”替代天然氣項目,人才需求大,然而全市范圍僅我院開辦有煤化工專業,但遠不能滿足本地化工行業多元化轉型發展的需要。促進了重慶化工行業對應用化工技術人才的極大需求,更為長江中上游化工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同時,重慶已在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等多個領域。2015年9月,由重慶化醫集團與德國巴斯夫合作的年產40萬噸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項目在長壽化工園區正式投產,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MDI項目,建設以MDI為核心的上、中、下游產品鏈全面配套的大型化工一體化工程,總投資350億,預計年銷售額超500億,將拉動重慶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新材料等產業2000億產值,有利于統籌川渝及周邊地區的天然氣化工及石化等產業的發展,推動本地化工產業升級。

二、重慶應用化工類人才需求狀況

根據2013年以來對重慶化工行業的調研,對比近幾年專業畢業生的供需情況,市場對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量大。重慶多元化化工區域經濟的迅猛發展勢必帶來化工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通過調研和市場分析,化工企業一線操控工、化驗分析員、產品銷售員等職位需求預計在5萬人以上[4]。

三、重慶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的辦學現狀

在重慶40余所高職高專院校中,僅重慶化工職院在化工類技能人才的培養方面具有一定的辦學歷史,但該校也是2010年才開始高職辦學,每年的畢業人生人數偏少。此外,近幾年還有5所高職院校陸續開設了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但專業方向單一,辦學經驗不足,化工類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規模已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第8篇: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蓄熱式;揮發性有機廢氣;氣相色譜法;醫藥化工

中圖分類號:X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17404

1揮發性有機廢氣概述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簡稱VOCs)一般指沸點低于250℃的化學物質,是最為常見的大氣污染物,其主要來源于化工、制藥、石油、皮革、噴涂等行業排放的有機溶劑廢氣,包含脂肪烴、鹵代烴、硫烴、芳香烴、有機酸等。這些有機廢氣不但對環境質量、人體健康、動植物生產等造成極大的直接危害,且在光氧化反應下,易形成二次有機物氣溶膠(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簡稱SOA),導致光化學煙霧、酸雨、霾和氣候變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的產生,這些揮發性有機廢氣在空氣中懸浮匯聚亦是導致PM2.5和PM10數值不斷上升的原因之一,因而如何削減這些揮發性污染物至關重要。Derwent等[1]一直致力于二次SOA的研究,他們通過二次有機氣溶膠生成潛勢(Seconda -ry Organic Aerosol Potential,簡稱SOAP)研究,對多達上百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進行SOAP計算。

目前蓄熱式氧化焚燒技術處理醫藥化工有機廢氣治理效果較好,且有推廣的前景,但單一的末端處理終歸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廢氣污染問題,必須從源頭控制、裝備提升、工藝優化、多種末端治理技術協同治理、加強監管方面進行全面控制,才能有效地解決好揮發性有機廢氣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Derwent R G, Jenkin M E, et al.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from a large number of reactive man-made organic compounds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0, 408: 3374~3381.

[2]Cerbe G. Grundlage der Gastechnik, Garl Hanser Verlag, 1982: 361.

[3]陳平,陳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污染控制[J].石油化工環境保護,2006,29(3) :20~23.

[4]Brauer H. Handbuch der umweltschutzes und der Umweltschutztechnik, Band 3, 436.

[5]Hoehlein B, Stimming U et al.Chemie-Ing, -Technik, 1995,67(10):1306-1309.

[6]汪涵,郭桂悅,周玉瑩,等.揮發性有機廢氣治理技術的現狀與進展[J].化工進展,2009,28(10):1833~1840.

[7]Momtaz SW, Truppi JT, Seiwert JJ. Sizing up RTO and RCO heat transfer media[J]. Pollution Engineering, 1997, 27(12): 34~38.

第9篇:醫藥化工行業分析范文

化學工業(chemical industry)又稱化學加工工業,泛指生產過程中化學方法占主要地位的過程工業。包括基本化學工業和塑料、合成纖維、石油、橡膠、藥劑、染料工業等。化學工業利用化學反應改變物質結構、成分、形態等生產化學產品,如:無機酸、堿、鹽等。在臺灣,化工的主要范圍包括:制糖、味精、造紙、精密化學(油墨、染顏料、制藥、接著劑、農藥、清潔劑、日用化學品)、石油化學、橡膠、塑料、合成皮、酸堿、合成樹脂、膠帶、復合材料、陶瓷、玻璃、水泥、油漆涂料、皮革、樟腦等工業。

石化產業是臺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平均年產值占整體制造業之比重維持在7%左右水準,且產業關聯效果相當大,為臺灣重要關鍵性產業之一。石化工業是化學工業中是以石油或天然氣作為主要生產原料,以制造成各種石化產品的工業?;旧?,石化工業可分為上、中、下游三大產業。上游產業為石化原料業,系將輕油或天然氣中的乙烷,經由裂解工廠加以生產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產品。中游產業包括塑膠原料業(包括PVC、LDPE、HDPE、PP、PSKABS等)、人造纖維業(AN、CPL、PTA等)、合成橡膠業(BR、SBR等),以及肥料業。中游廠商再根據上述本原料加以衍生出四大產品,即乙烯、丙烯、四碳烯烴及芳香烴系列產品。因此,所稱石化工業其范圍包括上游的石化原料業及中游的中間原料業。

化學工業不僅和傳統制造業相關,它的基本原理也是各應用科學的基礎。近年更與生化、聚合物、航天材料、醫藥、半導體電子材料、光電化學工程、高分子科學、污染防治、特用化學品等科技緊密關聯,成為既是傳統產業,也是高科技產業的一環。

2.臺灣化學工業的回顧

臺灣化學工業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清光緒年間設立的磷酸及硝酸工廠,1902年打狗(現在的高雄)是糖商、糖行聚集之處,臺灣的砂糖95%是自打狗港外銷出口的,打狗港是當時著名的“糖港”。這一階段,所生產的基本都是初級日用化學品。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全力動員臺灣的人力與物資推動固堿、鹽酸和液氯、化學肥料、水泥、平板玻璃、味精等工業發展,以滿足軍事和民生物資需求,進一步推動了化學工業的發展。二戰結束后,臺灣政府傾全力成立提煉樟腦油的樟腦工廠,整修生產燒堿、硫酸的設施,分別成立臺堿公司與臺肥公司。另于1946年重建日本人在高雄所留置的煉油設備,成立中油公司(現更名為臺灣中油公司),于高雄原廠址設立煉油廠,負責石油與石油化學產品的產制工作,提供經濟建設、工業發展所需化學產品與發電用燃料,基礎化學工業開始興起。

1959年,臺灣中油公司嘉義溶劑廠生產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石化品,充分供應島內的染整、農業、清潔劑、紡織、塑料等市場,滿足了民生用品需求。由臺灣中油公司在高雄煉油廠內興建的臺灣省內第一套輕油裂解廠于1968年開始運轉,提高了紡織、塑料、皮包、雨具、玩具出口制造業的原料自給率,不但讓高雄成為臺灣化學工業發展的重心,也建立臺灣化學工業在整體工業體系中的角色與地位。

自1986年起,臺灣化學工業進入轉型期,產品結構調整,面臨“質”的提高。為適應國際競爭,低附加價值產品移往海外,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漸受重視,部分研究成果也開始涌現。

臺灣“經濟部”統計處的數據顯示,臺灣在1991年化學工業的產值約新臺幣10,958億元,占制造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而在化學工業中,造紙印刷化學品、塑料制品、化學材料、石油及煤制品的產值合計已達新臺幣7,275億元,顯示當時的化學工業仍以生產民生用品、基礎素材型化學工業產品為主。

3.臺灣化學工業的現況分析

化學工業是臺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對臺灣整體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產值約占制造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按臺灣標準行業分類,臺灣的化學工業分為化學材料、化學制品、石油及煤制品,橡膠制品及塑料制品等門類。臺灣化學工業的發展,過去主要是采取了“逆向垂直整合”的方式。就是先從下游加工產業開始,進口原料、加工生產、開拓市場,然后逐步擴大延伸,發展成為上、中、下游配套的較為完整的生產體系。1986年來,臺灣化學工業從過去以解決數量問題為主進入了以提高質量為主的轉型期,產品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傳統的通用型產品的生產移向境外,島內注重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特用(精細)化學品,并不斷增加這方面的科研投入。

步入21世紀,因工資上漲、環保意識增強,以及中東、印度及中國大陸化學品產能驟增、東盟區域貿易壁壘的壓力等因素,臺灣許多大型化學工業廠商加速轉型,生產關鍵化學原料及特用化學品等高價值產品。此外,為擴張生產規模與銷售范圍,臺灣化學工業經營業者也紛紛進行國際化布局,到中國大陸、美國或東南亞國家投資設立生產或貿易基地。

近10多年來,信息電子工業的產值略高于化學工業,而兩者之間的產值差異正逐漸減少。1993年化學工業產值為12,300億臺幣,占制造業總產值22.3%,高居各行業之首。1999年化學工業的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約2成,2009年化學工業的產值約為新臺幣32,318億元,占制造業總產值高達31%。十年來,化工業的發展很快,與制造業相比較,制造業的年平均成長率約為3.5%,化學工業卻已達5.8%。

在化學工業的產值中,石化約1.7萬億,其余是一般化學工業。石化工業主要靠成套技術及設備引進,其發展即是典型的下游帶動的“逆向垂直整合”模式,以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開拓加工產品的市場,再逐步擴大到上中下游完整的生產體系。由于過去臺灣的競爭依仗勞動力比較優勢,研究開發未受重視,研究成果少,自主技術建立緩慢。

而在化學工業中,醫藥用化學品、特用化學制品、高性能合成纖維材料、石油及煤制品的產值成長較為顯著,造紙印刷、肥料、塑料制品等則呈現負成長,顯見化學工業的產值成長快速,主要歸功于光電與電子工業用精密材料、醫藥化學品等高附加價值的化學制品。

2009年,臺灣公布生物科技(包括:生技制藥、醫療器材等產業)、綠色能源(包括:太陽光電、LED照明、風力發電、氫能及燃料電池、生質燃料、能源資通訊及電動車)、精準農業(包括:基因選種、高效能高生物安全生物工廠等產業)、觀光旅游、醫療照護及文化創意為六大新興產業。

這些產業政策將引領化學工業廠商提升生產技術與產品等級,開發光電、資通訊、醫療材料、關鍵性藥品中間成分等化學品,并研發對環境友善性高的綠色生產制程與產品,如氫能、生物質酒精與生物柴油、可分解生質塑料制品等,構建化學工業再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有利條件。

4.臺灣化工廠商分析

在臺灣化工行業占據統治地位的廠商是公營的臺灣中華石油公司(CPC)及一些私營的島內化工公司,包括臺塑集團、NanYa塑料公司、臺灣聚丙烯公司、大太平洋石化公司、聯合石化公司以及臺灣苯乙烯單體公司等。與亞洲其它一些地區的情況不同,西方跨國大公司在中國臺灣占領的市場不多。

在石油化工行業,共有50家企業。從業人員達到3萬以上,并且逐年遞增。產值上下波動,但總體呈上升態勢,近三年來產值從2009年的1.6萬億增加到2010年的1.8萬億新臺幣。研發經費上―直保持穩定,占營業額的0.32%。在投資方面,投資在50億元以上的有4家公司。分別是臺塑集團、臺灣中油公司、長春石化公司和中美和石化公司。其塑集團投資最多,共達到9200億元,分五期完成,各期分別為5137、1246、2817億新臺幣。重點投資項目分別是煉油、輕油裂解相關產品及石化相關產品,芳香烴廠及石化相關產品,煉油、輕油裂解相關產品及石化相關產品。

化工行業中從業人員最多的是塑料加工業,也是化學工業中最大的產業,工廠約9000家,從業人員23萬。高級材料的加工、加工技術的提高、產品精密度的提高,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例如,加強混煉技術、添加劑使用技術、高精密度射出成型技術、彈性自動化生產技術,重點開發電子零組件、汽車機車零配件、光學儀器零件、醫療器件零件與功能性多層模制品等。

臺灣專用化學品工業包括橡膠、塑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電子工業用化學品、水處理劑以及農藥、醫藥、染料、生物技術制品等,共有220家。

5.兩岸產業合作

六十多年來,中國大陸的化學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已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門類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品種大體配套、大中小企業相結合的工業體系,并建成了較完善的科研、設計和教育體系。

中國大陸的化學工業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1949年,祖國大陸化學工業總產值為3.2億元人民幣,1996年達到2577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從1991年到1995年的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化學工業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1.1%,是中國大陸化學工業業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

同樣,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臺灣的化學工業日臻成熟,它的特點是:大量地成套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生產效率高,許多產品,如ABS、聚醋纖維、聚氯乙烯等均具國際競爭力;上下游產業結構完整,部分中間原料達到世界級產量水平,下游加工業以中小企業居多,靈活而多樣化高科技投入的成果也漸漸顯現,今后將全力推動高附加值的精細及專用化學品、生物科技及制藥產業的發展,加快國際化步伐。

總之,兩岸化學工業均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其整個發展歷程中有其共同之處。即起始時問差不多,初創時的化學工業均是為了提高農業生產而進行化肥的生產。后來由于發展環境、資金和政策等不同,所以形成了各自的特點。以化工科技為例,臺灣化工科技發展主要是通過吸收海外資金,引進先進技術的途經進行的、因此走的是一條輕基礎研究、重應用技術研究的道路,其化工研究焦點集中在中下游,因此,其對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強。而中國大陸的化工科技重基礎研究和高科技研究,應用技術研究相對較少。化工研究焦點是中、上游,所以中國化工科技基礎研究發達,積蓄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據統計,中國大陸化工系統共有縣以上獨立的科研院所245個,職工約5.5萬人,研究領域之廣泛涵蓋了整個化工領域。然而,由于應用研究投入不夠,科技成果轉化比較慢。

由于海峽兩岸化學工業發展道路不同,形成了相異的優劣勢和互補性。

中國大陸化學工業的優勢為:天然資源豐富,化工專業人才眾多,力量雄厚;石化上游規模大;消費市場潛力大;勞動力成本低廉。劣勢:資金短缺,營銷渠道尚不完整,經營和管理人才缺乏;市場經濟體系不盡完善;化工技術轉化能力欠缺。

臺灣化學工業的優勢是:資金充裕;營銷網絡完整,經營和管理人才水平較高;化工技術轉化能力強;下游加工實力較強。劣勢:天然資源缺乏;內需市場較小;基礎研究人才欠缺;生產要素成本高。

兩岸化工業各自的優劣勢充分顯示了雙方之間存在巨大的互補性,是今后合作的良好條件和機遇。例如,??梢砸源箨懟せA研究成果和人才優勢,通過共同開發、委托研究、技術轉讓等方式,協助臺灣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化學品;利用大陸經濟持續增長的機會,為臺灣化學工業的技術、資金、產品提供更大的市場;以臺灣化工的技術轉化和國際營銷經驗的優勢,與大陸聯手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打破西方國家在技術上和市場上的壟斷。雙方還可以通過發展機會的互相配合,創造出1+1>2的綜合效應,以取得兩岸雙贏的格局。

6.臺灣化學工業的未來

臺灣的化學工業歷經多年的努力,如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制造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奠定了工業發展的堅實基礎。臺灣經濟發展之所以能穩健成長,其貢獻很大。

近年來,由于中國大陸產業的崛起,亞洲部分國家也急起直追,提升技術能力,化學企業不斷經歷著購并、聯盟和重整,擴大規模與厚植競爭力;同時,東盟組織的成形也逐步構筑貿易障礙。在這樣的沖擊下,臺灣的化學工業必將經受嚴酷的考驗,必須積極進行核心技術與產品升級及再轉型。化學工業產品將朝著潔凈化、多樣化、專用化及機能化,且是綠色環保產品的方向發展。產品的研究開發力量將強化并富有效率,持續改進產品質量、純度與物理及化學特性,以創造新價值來提升國際競爭力。而新工程塑料與精密涂料、色料化學品、薄膜材料、醫藥化學品、納米材料、保健品與化妝品配方原料、新興產業用關鍵化學品材料等新化學工業制品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最后,化學工業為推動國際化、全球化貿易運籌,必須整合產銷體系建立電子化系統,才能及時把握商機。

未來化學工業科技仍然是納米材料、光電材料、光電、半導體、生物醫學材料、航天材料、污染防治工程、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基礎。只有依賴化學工業才能創造出環保的、優質的、安全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因此臺灣努力朝著開發省原料、低耗能、低污染與高經濟附加價值的新產品方向發展,以抵御成本低廉、勞力密集國家和地區的競爭,以渠道及品牌打入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臺灣化工業正在穩步前進[J].化工文摘,2000(04):7.

[2]關肇基.臺灣的石化工業(一)[J].東南亞石化市場研究,1995(5):11-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在线视频 |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 | 日本精品1在线区 | 一区二区网站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高清片 | 成人一级大片 |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 老妇综合久久香蕉蜜桃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跳舞 | 欧洲一级视频 | 成人小视频在线播放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 |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 美女全黄视频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区网站 | 天天插夜夜爽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 亚洲第一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 久操免费在线视频 |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 |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更新 | 三级黄色高清视频 | 国产精品黄色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免费看又黄又爽又猛的网站 | 青青热久久综合网伊人 | 怡红院亚洲 | 国产美女白丝袜精品_a不卡 | 日本免费人成黄页网观看视频 | 男女猛烈无遮掩免费视频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九九热久久免费视频 | 欧美成人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