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地質災害防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質災害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質災害防治

第1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剛才,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利鵬同志傳達了全市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場會的主要精神,總結回顧了全縣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有關情況及2007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部署了下一階段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及2008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講得很全面、很到位。希望同志們認真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結合實際,采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我縣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治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取得實效。下面,我談兩點意見。

一、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確保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取得實效

去年以來,我縣采取鐵腕手段,進一步加大了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治力度,有效地打擊了違規非法采礦行為,在加強安全生產、維護生態環境、保護礦產資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通過省的檢查驗收,受到了好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由于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的高利潤、高回報的影響,目前總有一些人鋌而走險,在每次打擊過后,非法采礦又死灰復燃;無證勘查開采、以探代采等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等。因此,各鎮、各有關部門務必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進一步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扎實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堅決打擊一切違規違法開采行為,全面做好迎接國家、省、市檢查驗收的相關工作。

一是行動要迅速。礦產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事關社會經濟發展全局和礦業可持續發展,對促進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國務院、省、市都高度重視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治,先后召開了全國、全省、全市的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迅速行動,切實抓早,抓主動,抓出成效。因此,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國土部門要深入分析研究當前礦產資源管理中存在問題,盡快制訂“回頭看”行動方案,協調處理好礦產資源監管部門的關系,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并及時通報“回頭看”行動情況。各鎮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要及時進行調整、充實人員,加強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經費,制定具體、可行的“回頭看”行動方案,并迅速付諸行動,確保“回頭看”行動取得實效。

二是責任要落實。全縣上下要建立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相互聯動機制,以保證全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回頭看”行動順利推進。縣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辦公室要加強對非法開采礦山的監管力度,組織好力量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各鎮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全面負起“看好自已門、管好自已家、查清自已底、清好自己場、做好自己事”的責任,派出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會同國土資源所巡查監管好本轄區內所有非法礦點;對發現有違法采礦的,采取鐵的手腕對無證礦山實行“三不留一毀閉”(不留廠房、不留設備、不留人員、毀閉礦點)措施,徹底關停;如人力不足,一時難于關停,要及時報告縣整規辦,協調有關單位采取聯合執法,給予取締關閉。縣國土資源部門要派出工作人員會同各鎮工作人員加強對礦產資源的巡查,做好全縣持證礦山企業的監管,凡發現有企業無證探礦,或采礦企業越界、超層開采、擅自改變開采方案、以采代探等違規違法采礦行為,要立即依法發出停止開采(探礦)的法律文書,堅決給予制止,依法處罰沒收非法所得,并限期企業整改,如整改不合格或不整改的,申報發證機關吊銷采礦(探礦)許可證;對非法開采的礦場(點)要實行“三不留一毀閉”,堅決關閉。縣安監部門要及時做好所有無證礦山(包括原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已經屆滿的現屬無證礦山)的安全準采證、礦長資格證的注銷、吊銷工作;參與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毀閉無證礦山過程中的安全指導監督工作,確保關閉無證礦山的全程安全。縣工商部門要及時做好所有無證礦山(包括原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已經屆滿現屬無證礦山)的營業執照注銷、吊銷工作,并及時將情況通報縣、鎮和有關職能部門。縣公安部門要對所有無證礦山(包括原采礦許可證有效期限已經屆滿的現屬無證礦山),立即停止供應和全部收繳剩余的炸藥雷管,同時要嚴厲查處其非法爆破物品來源,密切配合相關鎮、職能部門關閉無證礦山,對公然對抗的礦主或相關人員,及時介入,依法從快從嚴查處。縣供電部門要對所有無證礦山(原采礦許可證、礦長資格證、營業執照等有效期限已屆滿的現屬無證礦山)立即停止供電,徹底拆除已鋪設的輸電線路和變壓器等電力設施。縣環保部門要對全縣持證礦山開采時的環境監管,對不按環保評估方案實施且破壞礦山環境的,給予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不整改的吊銷環保評估許可證;造成嚴重后果的,責成企業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并依法作出處理。縣水務部門要做好對持證礦山水土流失的監管,對不按照保持水土工作方案施工的企業,給予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不整改的,吊銷保持水土許可證,并責成企業治理好水土流失;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其責任。林業部門要做好礦山林地監管,對不按開采方案破壞林地的,給予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不整改的吊銷林業用地許可證;對非法采礦場、點,嚴格按照林地用途管制的要求予以打擊。

三是執法要嚴厲。各鎮、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縣紀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通知》(紫紀通〔2008〕3號文)精神,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嚴密監控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動向;要及時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開采行為,該立案的要堅決立案查處,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特別是對破壞生態環境嚴重或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人和事,要堅決追究相關人員的行政責任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于國家公職人員、村干部違法違規參與礦山經營行為,或不認真履行職責或監管不力、、失職、瀆職,縱容、包庇不法礦主的領導干部和國家工作人員,要嚴厲查處,依法追究責任;對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是宣傳要到位。各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標語等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廣泛深入宣傳礦產資源整治的有關法律法規,總結宣傳在整頓和規范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集中曝光違法違規案件及處理情況,大力營造有利于工作開展的輿論氛圍。

五是督查要加強。縣整規辦要定期和不定期對各鎮進行督促檢查,對虛報漏報、整頓不力、措施不到位、整頓效果不明顯的鎮和部門,要及時報告縣政府;縣政府將按市委、市政府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二、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我縣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多發區,是地質災害重點縣之一。地質災害以中、小規模為主,呈點多面廣、發生頻率高、突發性強、危害性大的特點,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去年,我縣就因連續遭受“帕布”、“蝴蝶”、“圣帕”等臺風影響,發生洪澇災害,造成新發生地質災害450處,死亡3人傷2人,受險群眾達3萬多人。目前,我縣有24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如遇暴雨、地震或人類活動等誘發因素,很可能發生重大災害。各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堅決克服麻痹和懈怠的思想,切實把群眾安危放在第一位,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落實責任。各鎮、各有關部門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和完善領導責任制,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做到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分解落實到點、到人。鎮、村要層層簽訂責任書,落實群測群防任務,并將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發放到防災責任單位和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讓他們知道災害發生時的前兆特征,撤離路線和應急措施,盡最大努力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民政、教育、國土資源、交通、水務、旅游、氣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完善制度。各鎮、各有關單位要制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成立專門的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機構,認真落實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和災情速報制度。汛期來臨之前,要組織有關單位對本轄區所有的地質災害危險點、隱患點和地質構造復雜的重要建筑物、中小學校、旅游景區、交通沿線進行實地巡查,并在危險區、隱患點邊界設立警示牌,結合實際,制定好搬遷避讓方案,及時做好監測預報,險情災情速報和防御等工作。

(三)制定規劃。各鎮要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抓緊組織本地區地質災害規劃的編制工作,對本轄區地質災害、類型、分布、特征進行調查評價、勘查治理,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總體安排和部署。

(四)加大宣傳。去年1月,縣國土資源部門邀請了省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在我縣舉辦了為期6天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班,3萬多人參加了培訓,收到了一定成效。今后,各鎮和縣國土資源局還要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力度,做好宣傳、培訓工作,普及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切實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抗災自救能力。

第2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一、**年地質災害災情和2007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年,我縣發生滑坡一起,造成4戶民房共32間毀壞,直接經濟損失30余萬元,206國道K927+300m—K927+400m路段部分遭到破壞,交通、行人受到威脅。

根據我縣地質環境條件、氣候條件、人類經濟活動情況,以及地質災害發生的規律和特點,結合**年地質災害災情、隱患點穩定狀況分析預測:2007年我縣地質災害仍以河湖(水庫)災害即路橋堤壩水利工程地質災害為主,地質災害發生時間主要集中在汛期(一般在5一9月份,具體災害發生情況將受降雨量影響),主要地質災害發生地點為淮河干、支流沿岸,部分危險區段與歷年發生水害區段基本相同,災害類型以路橋堤壩邊坡失穩為主。其次是特殊巖土體災害、地質環境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由于不合理開采地下水形成降落漏斗,產生地面沉降等緩性地質災害,隨著城市發展和經濟活動的深入,此類災害的危害性也將隨之加大。各類礦山企業,尤其是采石場應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規范操作,防患于未然,防止滑坡、地面塌陷和危巖崩坍災害的發生。

二、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防范重點和防范期

淮河以南重點防范區域是馬城鎮(大楊家、禹廟北官山),荊涂風景區上洪村,災害類型以山體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采空塌陷)、不穩定斜坡為主。淮河沿岸重點防范區域是淮河干流及支流水系堤壩,災害類型以滲漏、崩塌為主。

地質災害的威脅對象為上述區域內重要交通干線以及行人、住戶、農田等。

重點防范期為5一9月份。

三、地質災害監測、預防責任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有關鄉鎮政府要將本行政區域內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預防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并注明聯系方式。對工程建設等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工程建設單位將監測、預防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當地政府要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各鄉鎮要切實按照《2007年度蚌埠市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要求,一是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主要負責同志對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認真做好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二是要根據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際需要,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經費,用于地質災害監測、預防、應急和治理工作。三要認真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組織制定2007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抓好落實。要制定每個危險區(段)和隱患點的防治方案和應急預案。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或出現險情,相應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預案做好相應的搶險救災工作。四是加強宣傳培訓,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提高群眾的防災水平和自救能力。要加強地質災害監測人員的業務培訓,努力提高監測和預防的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縣、鄉、村三級群測群防體系,落實地質災害監測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五、突出重點,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開展地質災害巡查和督查工作。在重點防范期內,各有關部門、鄉鎮要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居民點、交通干線、旅游景區、重要工程等進行巡查,特別是對中小學校址要作為重點區域加強巡查,因地制宜,采取避讓或應急治理等有效措施。對于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及時劃定危險區,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并予以公告。要將“地質災害防治明白卡”發放到每個受威脅的群眾手中,并組織防災常識宣傳普及,增強防災意識和救災能力。

第3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一、2008年地質災害情況

(一)地質災害主要影響因素

根據江城鎮地質災害史分析,江城地質災害主要影響因素為暴雨,據縣氣象局資料,2008年降雨786.3毫米,較2007年少177.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少86.7毫米,屬降水正常年景。春天雨水略少,出現一般性干旱。4月下旬—5月中旬雨量偏多,雨季開始偏早,降水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現在6—7月,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9—10月,降水正常偏多,雨季在9月中旬前后結束。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大雨、暴雨和局部強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從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來分析,多發生在6—9月份,所發生的地質災害與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發生時間相吻合。

(二)地質災害概況

2008年,江城鎮境內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發生,但地質災害活動強度、頻度和危害程度都較2007年有所減緩。全年共發生小型地質災害2起(崩塌)。沒有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1、2008年7月11日23時,江城鎮境內普降大雨,白家營村委會白家營小組村后山體出現崩塌,規模20立方米,導致白家營小組農戶蔣樹其、白樹華兩戶住房受損,有潛在危險。在強降雨情況下,屋后切坡土體易發生崩塌,將直接砸毀房屋,造成人員傷亡。

2、2008年7月29日11時,白家營村白玉寨村民小組村后山體出現崩塌,楊金明家的房屋頂端裂縫約10公分,基腳裂縫約1公分,房前裂縫約30公分,有潛在危險。

二、2008年地質災害預測檢驗

江城鎮2008年地質災害情況與《2008年江城鎮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方案》預測結果基本相符。從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來分析,多發生在7-9月份,所發生的地質災害與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發生時間相吻合,地質災害發生的地點與《2008年江城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劃定的重點危險區相符。雖然2008年降雨量偏多,但由于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根據預案采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群測群防網絡,使2008年地質災害沒有造成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三、2009年地質災害預測

(一)2009年降雨量趨勢預測

據江川縣氣象局2008年氣候趨勢預測資料,2009年降雨量預計為900毫升左右,比2008年少114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多27毫米左右,降水屬正常偏豐年景。春季雨水偏少,干旱明顯。5月雨量偏多,雨季開始,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現在6、8月,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多單點性大雨暴雨天氣,有洪澇災害發生。9—10月,降水正常,三秋期間有5—7天左右連陰雨天氣出現,雨季在10月上旬結束。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大雨、暴雨和局部強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

(二)地震與地質災害關系

從江城鎮歷史地震資料和地質災害史來分析對比,歷史上江城鎮無地震—地質災害鏈的事件發生。但考慮到江城鎮所處質構造位的特殊性,小江斷裂帶為地震多發帶,將來發生地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根據省、市地震局資料,結合江城鎮地質災害史分析,2009年江城鎮發生地震—地質災害鏈的可能性不大。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預測

江城鎮域內地貌為湖盆地貌和湖盆周圍中低山地貌。湖盆內地形平緩,中低山地貌區水系發育,地形破碎。水系為源頭地區上游支流,徑流長度短、水流急。大小水系均匯入撫仙湖和星云湖內,屬珠江流域南盆江水系。鎮域內地質構造相對簡單,但新構造運動強烈,微地貌再造活躍;公路建設、水利建設、礦產資源開發等人類工程活動強烈。這些均為地質災害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在暴雨作用下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極大。

從江城地質災害發育特征、現狀、災害隱患點的穩定性、發展趨勢,結合氣象資料分析預測,總的來看,2009年有加劇的可能,危險性較大。災害高發期為6、8月,活動范圍和強度可能較2008年有所擴大和加強,災害高發區主要是蔡家莊——爛泥箐——芹菜塘一帶,太子寺一帶,海門——隔河一帶。(見活動趨勢預測圖)

1、預測的主要依據

(1)江川縣江城鎮地質災害發育現狀;

(2)江城鎮2008年地質災害活動情況;

(3)2009年江川縣降雨量趨勢預測;

(4)省、市、縣地震局2009年地震趨勢分析資料。

2、重點危險區預測(各危險區危險性較大的災害點祥見附表)

(1)上茅草灣——蔡家莊——爛泥箐——芹菜塘危險區

本區位于茶爾山水庫西側山區,為堅硬巖組分布區,斷裂構造發育,巖石破碎。水系發育,地形坡度大,斜坡上風化層厚度大。礦產資源豐富,采礦活動剝離廢石土量很大,在暴雨激發下易產生土體滑坡、泥石流、斜坡開裂變形等地質災害。危害對象為村莊和水利工程設施。危險性較大的災害隱患點有江城鎮白家營村委會白玉寨滑坡、蔡家莊滑坡、爛泥箐滑坡、白家營滑坡,陳家灣村委會上茅草灣滑坡,江川天湖公司清水溝磷礦排土場和祁家營村委會芹菜塘滑坡。

(2)太子寺危險區

本區斷裂構造發育,巖石破碎,山高坡陡,水系發育,地形坡度大,斜坡上風化程度高,在暴雨作用下,易產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危險性較大的有江城鎮云巖村委會太子寺滑坡。

(3)海門——隔河危險區

本區地處撫仙湖與星云湖交匯地帶,地質為炭酸鈣,小江斷裂帶比較強烈,地質環境脆弱,公路建設工程活動強烈,在降雨激發下易產生崩塌,危害對象為村莊、公路。危險性較大的災害隱患點有江城鎮海門村委會的海門三組危巖體崩塌。

3、礦山地質災害預測

江城鎮磷礦資源豐富,開采強度大,點多面廣,采石場也較多。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突出,采礦活動破壞了原始斜坡結構,大量的廢石土堆體,在降雨的作用下,很容易產生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主要危險礦區有清水溝磷礦排土場滑坡,云巖磷礦排土場滑坡。這些地質災害不僅對礦山的安全生產構成威脅,而且還嚴重威脅到礦山附近村莊的安全。

4、旅游風景名勝區地質災害預測

江城鎮旅游資料豐富,有較多的風景名勝點。據了解,2008年,各旅游景區、景點未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預測2009年也不會發生較大地質災害,但由于各景點游客流量較大,再加之景區各種配套設施的建設,給各景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在汛期到來時,要加強對各景區、景點的巡查,發現險情,即時報告有關部門。

5、重大工程建設場地址災害預測

江城鎮開工建設的撫仙湖環湖路及林大福建設項目,將不同程度地改變山體斜坡的原始狀態,形成較多的人工切坡,在降雨作用下可能誘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6、公路地質災害預測

(1)澄川高速公路沿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質災害;

(2)江撫公路西邊泥石流;

(3)晉思公路桐關段泥石流、山體滑坡。

四、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對策

2009年地質災害防災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切實貫徹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抓住重點危險區域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加強巡查、監測、預報和預警,進一步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預報成功率,加大山區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普及,提高全民防災、避災和減災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此,應切實做好如下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防治地質災害的法規、政策和工作部署,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處理好發展與地質災害防治的關系,及時周密布置全年防災工作,組織實施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加強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領導。鎮政府成立健全防災減災指揮機構,對地質災害進行統一指揮、調度及協調工作。

(二)繼續深入做好法律法規、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工作,增強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汛期到來之前,對群測人員進行一次培訓。

(三)完善和加強村組群測群防網絡,從而更好的發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監測預警作用,進行地質災害管理人員業務知識培訓,提高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對危險性較大的災害隱患點設專人進行監測,對危險性一般的災害隱患點設專人進行巡查。認真落實“五項”工作制度,做到責任明確,任務落實。

(四)加強與氣象、地震、水利部門的聯系,互相協作,搞好防災減災工作。

(五)重點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巡查、監測制度,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和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制度。

(六)鑒于江城鎮磷礦開采點多,引發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較多,國土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督促礦山企業制定和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及措施,要落實專人做好地質災害點的巡查、監測及地質災害的治理工作。

(七)今年除做好已知隱患點的群測群防工作外,還要側重調查位于陡坡下河溝口旁的居民聚居地的安全,對存在危險的居民點,盡快調查并及時納入群測群防監測網絡,提前預防。

五、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

1、城建部門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防止建設過程中引發地質災害,對出現的險情要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治理,保障項目和周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交通部門要組織開展公路沿線地質災害調查,編制公路沿線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建立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系統,督促建設單位落實安全措施,做好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

3、旅游部門要組織開展各旅游區(點)地質災害調查,編制旅游區(點)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建立旅游區(點)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系統,加強對轄區內從事旅游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從業人員防災知識的培訓,加強對旅游者防災知識的宣傳。

4、水利部門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防止建設過程中引發地質災害,對出現的險情要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治理;加強主要水利工程設施區的監測,及時預報,保障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5、氣象部門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信息的,將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資料及時通報各有關部門。

六、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建立鎮、村、組及監測點的四級群測群防網絡系統。鎮、村、組及各級相關部門要密切協作,加強地質災害險情的巡回檢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報告。

第4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各村委會、各責任單位要對所負責的區域已出現或可能發生的地質點進行全面認真調查,準確掌握地質災害的位置、類型、受災面和影響農戶情況,并將情況即時上報鄉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明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一)開裂滑坡。

(二)村湖淌地陷。

(三)庫區兩岸共17處地質災害,主要是因水庫形成,長時浸泡形成不穩定山體滑坡和巖崩。

(四)礦山開采區域,主要因采礦形成大面積采空區,造成地陷、滑坡或泥石流。

(五)南線公路、“王漁”公路一線山體滑坡。

以上地質災害點汛期(五至八月)和冰雪解凍期(二至四月)為多發季節,在這一時段各區域所在村和主管單位必須進行重點防范。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一)鄉人民政府成立以鄉長官守國同志為組長,副書記林茂榮、副鄉長徐可貴同志為副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鄉社會事務辦公室,由鐘裕華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李啟林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二)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各地災點防治所在區域村委會為責任單位,村委會主任為具體責任人;隔河巖庫區滑坡防治責任單位為鄉移民工作站,其分管領導為領導責任人,移民工作站站長為具體責任人;礦山開采區地陷、滑坡、泥石流以及公路沿線等地質災害防治,其責任單位為鄉經濟發展辦公室,其分管領導為責任領導,經發辦主任為具體責任人。屬人為活動所誘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進行防治。各責任單位要對所屬區域進行全面檢查,落實防范措施。

(三)完善群測群防體系

各責任單位要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力度,提高群眾防災救災意識;國土資源部門對重點地災點區域農戶要發放避險明白卡;教育部門要做好學生防災教育;文化廣播電視中心要利用廣播電視進行防災預案知識宣傳;移動通訊部門要利用手機短信及時天氣預報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各責任單位要對已出現地質災害點設立固定警示牌(尤其是公路、人行路兩旁)。

(四)認真落實對地質災害點的監測工作

各責任單位對重點地質災害點必須落實專人進行監測,發現災情后兩小時內必須上報,上報電話固定為,其監測所需經費由鄉人民政府根據各災害點實際組織落實;各責任單位要將監測人員名單以及聯系電話上報鄉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便聯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五)完善修訂搶險救災預案

鄉成立搶險救災應急分隊,隊長由同志擔任,搶險救災應急分隊人員由鄉民兵應急分隊人員組成,各責任單位要修訂好搶險救災預案,落實好搶險救災人員。

第5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地質災害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認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由自然環境本身決定的,人類難以控制和改變;人為因素主要是由人類改造生態環境產生的,屬于可控因素。

1.1自然因素的存在以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為例,這里特殊的地質構造和地理環境,是地質災害的主要成因。(1)地形地貌特點從地理位置而言,廣元市朝天區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交通條件便利,是山洪暴發較為頻繁的地方。從地形特征而言,廣元市朝天區地貌差細化明顯,高差參差不齊。西北部地區多為山地地形,河谷間差異較大,地勢陡峭。同時,這里也是山區支流的發源地,呈樹枝狀分布。從地貌特點而言,山地為高、中、低山,東南側位于平原地區。對于斜坡處平原而言,呈一級階梯沖洪積扇狀。(2)水文氣候特點廣元市朝天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洪澇災害頻發,冬季陰雨綿綿。(3)地質環境特點就地質環境特點而言,西北部山區體現的比較明顯,呈斷裂發育。就褶皺形態而言,多為方向多變式推覆體內部次級褶皺,平緩性與陡傾狀態并存,巖體破裂,已經呈現出多種裂隙。但就這種地質條件而言,一旦存在外界條件刺激,很容易造成自然災害的發生。

1.2人為因素的影響對于地質災害而言,多數災害的發生都與人為因素有關。就該地區的地質自然災害而言,濫砍濫伐、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等因素是導致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在山區,大面積森林的破壞,不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資源,將會使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礦山的過度開采,不僅會使植被遭到破壞,產生的礦渣與廢土被傾倒進河流中,將直接造成河道淤積。如果氣候發生變化,會導致河水流量猛增,發生泥石流自然災害。同時,山區地震自然災害的存在,是導致滑坡的又一重要因素。隨著地震的發生,多種自然災害都會發生,并且會較為頻繁。在地震發生之后,也會留下嚴重的災害隱患。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響,地質較為脆弱的地區也就成了災害多發地,而這些地方也是應做好防范措施的重點地區。

2.我國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地質自然災害的發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既有災害體,也有受害體。而在災害多發地采取應對與應急措施,也應從這兩個方面加以考慮。同時,為了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應將可能性的災害源消除,并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體活動能量,以有效削弱災害活動的能力。眾所周知,自然災害一旦發生,不可抗拒。而如果受災體存在,就應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提升受災體的防御能力,盡可能避免其遭受破壞。

2.1地質災害勘察上文已經提到,自然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地質狀況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就需要加強地質勘測工作力度,并成立專門的勘察與調查小組,對地質災害發育狀況與潛在安全隱患進行調查。另外,聘請專家進行分析,從地質特點、形成原因等原因認真調查分析,對危害程度加以科學評估,并定期對現場進行深入觀察、調查。

2.2保護和治理區域自然環境對于災害發生頻繁的地段,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調動多種力量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在自然環境得到相應改善之后,生態平衡能夠得到良好保障,這樣也會使災害發生頻率降低。

2.3建立災害預警系統在信息化時代,通過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建立災害預警系統,更便于預防地質災害。在此過程中,還應建立起動態災情預警系統,充分利用GIS以及測量動態變形監測技術,通過對GIS以及測量變形數據的分析處理,建立起完善的災情檔案與應急方案數據庫,一旦發生異常狀況,將信息及時出去,并啟動應急方案,以得到多方支持,切實提升災情防治水平。

3.結語

第6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我市地處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南部采礦區,以采礦行為引發的地質災害為主,主要有山體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隱患。市區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局部地區誘發地面塌陷。年我市境內未發生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防治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分段實施的總體原則;堅持地方政府對轄區地質災害防治負責和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

根據我市地質災害區劃調查、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類型、分布及誘發因素分析,年地質災害防范區段為:(1)地區地下礦井滲水;(2)地區露天開采引起的崩塌;(3)部分小型水庫堤壩滲水。

四、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

礦山開采等人為因素引發產生的崩塌、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由于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故在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

降雨的強度和降雨量的大小與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聯。我市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主汛期。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高度重視,強化責任意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責任重大的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責任制,分級管理和屬地管理相結合。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履行職責,明確責任,做好地質災害監測和預報工作。對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要設立警示標志,務必做到任務到人,措施到位。

2、加大防災知識宣傳普及力度。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通過開展貼近實際、簡便易行的宣傳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地質災害預防、辨別、避險、自救等知識。及時向地質災害重點區域災害性天氣及地質災害的預警信息,有效防御地質災害的發生,把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3、堅持地質災害巡查、汛期值班制度。各地政府要組織有關專業人員認真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重點排查工作,確保不留死角,劃定危險區,切實落實巡查人員和責任,配備必要裝備。汛期加大巡查頻率,要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堅持領導帶班,明確值班責任,確保聯絡暢通。

第7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一、主要地質災害情況預測

(一)地質災害種類預測

根據自治區、市地質災害評估預測,區發生地質災害的種類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

(二)地質災害隱患區的分布及特點

市地質災害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根據環境地質條件,結合氣象因素、人為活動及歷史上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區地質災害隱患區主要分布在賀蘭山東麓,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

該區段在突降暴雨或強降雨的情況下,具有發生地質災害的隱患。

(三)地質災害影響因素預測

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很多,除地震外,常見的主要有兩種。

1、降雨因素。持續性降雨、大暴雨是誘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據有關資料分析,每小時降水量在25毫米以上、每天降雨量在毫米以上時,在具備成災地質環境條件的地段,即可誘發地質災害。

2、人為因素。人類不合理的工程活動也是誘發地質災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大量的坡積物順溝堆積,是造成滑坡隱患區泥石流的主要泥沙來源;采礦形成的廢渣、廢石堆放在洪水溝道中,是造成礦區泥石流的主要物源;地下采礦活動造成一定范圍的采空區,使上方巖石、土體失去支撐,是導致地面塌陷、地裂縫的主要因素;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巖土體受振動破壞,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且有利于雨水滲入從而誘發滑坡、崩塌。

(四)地質災害發生的時段預測

1、滑坡、崩塌、泥石流發生的時段預測。汛期強降雨時段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高發時間。根據降雨預測,每年月即進入汛期,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時段,尤其是月主汛期暴雨集中,是最危險時段;其它月份降水較少,但這期間若發生短期大強度降水,也可誘發上述災害。

2、塌陷是開礦后采空區的一種地質災害現象,主要發生多雨季節和雨季后期;地震是塌陷的主要誘因,因此地震后要加強監測。

二、地質災害的防治

(一)組織措施

1、建立和完善領導責任制。區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并協助和督促鄉(鎮)礦山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工作)小組,將災害危險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個人,明確具體責任人;市國土局分局要不定期地進行檢查指導,確保責任制的落實。

2、群測群防的防災體系建設。區人民政府結合實際,建設本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各鎮要搞好本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盡可能將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領導小組加強同建設、水利、交通、鐵道、旅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教育等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將公路鐵路沿線、重點工程區、旅游區、企業礦山、中小學校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責任制落到實處。

(二)地質災害預防監測措施

地質災害點的監測,由轄區政府和當地鄉鎮、村或礦區負責組織實施。國土部門應當會同建設交通局、水務等部門加強對地質災害險情的動態監測;因工程建設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建設單位應當加強地質災害監測。監測任務要落實到人,每次監測應認真做好記錄,并將監測結果報送國土分局和市國土資源局、市氣象局、地質環境監測站。專業部門將根據監測資料,按照有關技術要求建立地質災害信息數據庫。

監測時間:一般季節每月監測一次,汛期每5天監測一次,主汛期每天監測一次,天氣預報有中雨或雷陣雨時要提前一小時進行預測點小時監測。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區人民政府及時劃定為地質災害危險區,予以公告,并在地質災害危險區的邊界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爆破、削坡、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對套門溝礦區對于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應以避讓為主。根據監測資料,預測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危險不可避免時,及時采取避讓措施,將危險區的人員及時搬遷撤離,礦區設備可撤離的就近撤離。

(四)地質災害危險點監測、報警、疏散、應急措施

第8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關鍵詞:地質災害;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P694文獻標識碼:A

地質災害具有廣泛性、復雜性,不同于一般的火災、水患,所造成和產生的危害也十分巨大,只有更好的了解地質災害的成因,對其進行分析,并及時的做出相應的防治措施,降低地質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一、關于地質災害的概述

(一)地質災害的分類具有復雜性。

從成因來看,自然地質災害是對自然變異所產生的地質災害的稱謂;人為地質災害則是對人為作用下誘導并發生的地質災害的稱謂。地質體變化的速度或者地質環境把地質災害分為兩大類:緩變性地質災害和突發性地質災害。突發性地質災害又可稱為狹義地質災害,是對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的統一概括;緩變性地質災害習慣上又稱環境地質災害,是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的概括。此外,還能劃分平原地質災害與山地地質災害,前者具體表現如地質沉降等,后者則具體表現為泥石流、山體滑坡、崩塌等;兩者都是根據地質災害發生區的地貌或者地理特征進行劃分的。

(二)地質災害之間的關聯性

地質災害的關聯性極強,容易發生崩塌的區域也是易產生滑坡的地區,兩者的觸發因素一致。在相同的地層巖性構造與相同的地質構造環境條件下,如崩塌與滑坡,兩者往往是相伴而生,猶如雙胞胎,根本就無法割離二者之間的聯系。如云南、四川、、貴州四省(區),為我國滑坡、崩塌分布的主要地區。在一定的條件下,崩塌、滑坡能相互誘發、相互轉化,如崩塌長期不斷發生在一個地方時,積累的大量崩塌堆積體,就可以生產滑坡,促使崩塌轉化成滑坡;常見的崩塌有時還能在運動過程中直接轉化成滑坡。由于崩塌與滑坡間的關聯性極強,而其兩者之間會時常被巖土體的重力運動形式介入,導致人們無法正確認識和區分崩塌或是滑坡運動。因而在專業的地質工作人員中又有崩塌型滑坡或滑坡式崩塌的稱謂。滑坡轉化成崩塌是由于滑坡在往下滑動過程中如果地形突然變陡,滑體就會由滑動轉為墜落。所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有很多共同的觸發因素,泥石流也成為滑坡與崩塌的次生災害。

二、地質災害的成因分析與早期預兆

(一)地質災害的成因分析

一是礦產企業在開采礦產資源時不規范的開采,沒有合理建設、規劃開采區域,導致山體裂開,形成空間坍塌,而后出現山體滑坡。二是在實施修建公路、房屋等建筑時,沒有注重邊坡的挖掘,導致人工高陡邊坡的形成,從而造成滑坡。

三是設計、修建山區水庫和渠道時,沒有合理對水庫和渠道進行規劃,導致水庫和渠道的水滲漏,加速看對土體的軟化與浸潤作用,從而造成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四是諸多不合理、不規范的活動現象頻出。

(二)地質災害早期預兆

一是崩塌預兆。崩塌出現前往往會有動物表現出異樣情況,地下水、氣、熱出現異樣,偶爾聽到巖石的撕裂摩擦聲,還會出現小型崩塌、石塊下墜及新的破裂形跡等現象。

二是滑坡預兆。在滑坡出現前通常四周的巖土體會出現較小塌滑和松動現象,滑坡前緣土體出現隆起現象,且出現橫向及縱向裂縫,滑體后的緣裂縫會出現急劇加寬加長現象,導致新裂縫不斷產生,還會從裂縫里產生水或者起氣體;還有突然干涸的泉水和井水現象,動物出現暴躁、驚恐等異樣現象,甚至房屋出現裂口、傾斜與出現醉漢林、馬刀樹等。

三是地面塌陷的預兆。地面變形、傾斜、甚至開裂,泉水、井水變化異常,地面積水出現旋流、水泡、氣泡等,動植物形態產生變化,動物驚恐不安。

四是發生泥石流的預兆。附近不時傳來轟鳴聲,水位發生變化,動植物形態異常。

三、地質災害的早期防治措施

(一)探討關于地質災害監測的幾點方法

一是埋樁法。應對崩塌、滑坡體上產生的裂縫進行觀測,埋樁法尤為合適。為方便了解、觀測到滑坡變形滑動過程,用埋樁法對橫跨在斜坡上的裂縫兩側進行埋樁,并用鋼卷尺測量出樁之間的距離。

二是埋釘法。通過對建筑裂縫兩側所釘的釘子,測量出釘子兩側間距離的變化,以此判定滑坡的變形滑動。

三是標漆法。此法與埋釘法原理相似,也是用油漆在建筑裂縫的兩側各畫上一道標記,從而測量出標記間的距離,以此判定裂縫是否產生變化。

四是貼片法。此法能非常直接地判定滑坡變化的突然情況,但確得不到具體的數據,與上面三種方法原理類似,用紙片或水泥砂漿片粘貼建筑裂縫兩側,砂漿片或紙片斷裂則表明滑坡產生了明顯變化。

(二)預警系統

地質災害有著巨大的危害性。預警系統的建立能及時的、有效的把災難危害降到最低。由于地質災害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因素,預警系統的建立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難關。以下就對預警系統的建立提出幾點策略:一是重點監測,二是信息采集與整理,三是定性查勘,四是預警級別劃分,五是預測方案編制,六是預警報告,七是預警報告會商。

四、結語

總之,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的發生,極大的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鑒于地質災害嚴重的危害性,應當認真分析地質災害的成因,并建立完善的早期預警系統,更好的防治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的發生。

參考文獻:

第9篇:地質災害防治范文

(1)巷道坍塌

產生巷道坍塌的原因是礦體及圍巖見有層間錯動破碎帶、蝕變帶。蝕變帶礦物結構疏松,水理性質軟塑,力學強度低,工程地質條件不穩定,易坍塌。巷道維護不到位,支護材料腐爛所致。如果頂板管理不良,在蝕變帶、破碎帶、強風化帶部位就可能會產生冒頂、垮幫引起巷道坍塌災害,危害施工人員的生命。如礦體圍巖為石灰巖,遇水會形成巖溶現象,使圍巖堅固性降低,形成溶洞。且圍巖蝕變較發育,礦體局部地段破碎也較強烈,易于坍塌。

(2)礦坑突水

礦區常見地下水主要賦水層位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基巖裂隙水、構造裂隙水和巖溶裂隙水。灰巖易形成溶隙和灰巖溶洞,斷層破碎帶和軟硬巖層接觸帶是主要導水通道。雖然礦體埋藏在主要含水層以上,但不能直接接受大氣降水,在多雨季節,會有地表季節性溪流的側向補給。可是由于采礦活動的深入,對井下節理裂隙帶的各種結構面的破壞程度加劇,且斷裂構造較發育,增大了地下水的活動通道,因此在近地表和風化帶內施工的井口,及井下開采的巷道,易發生突發性礦坑突水。礦坑突水可能危害的對象為井巷內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等。

2防治措施淺析

(1)崩(滑)塌防治措施

要對巖土堆積體及周圍的易產生崩(滑)塌的巖土體邊坡進行清理、剝離,將邊坡坡度放緩,遇到巖體較破碎處應進行必要的襯砌、護坡。同時應做好坡體上下的排導水工作,在融雪和暴雨時做好監測;在雨季,專人定時對坡體進行連續觀測,及時了解邊坡狀態,防止災害發生。并在廢石場坡腳處修筑擋土墻防護工程。

(2)預測塌陷防治措施

在開采過程中要經常進行礦區塌陷、地裂縫及巷道坍塌的調查工作,查清地面塌陷、地裂縫的形成規律、規模、分布特征等。按工作面開采情況,布設觀測斷面,進行長期地面變形觀測,加強地面塌陷、裂縫監測,設置固定觀測標志,定期進行專職人員巡視,發現異常、險情及時報告,根據觀測和研究結果,總結塌陷變形的規律。加強地表監測,如發現地面突發性塌陷、裂縫,應及時回填處理并設立警示牌,防止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于已發生采空區塌陷和地裂縫的區域,應立即封堵,防止井下施工人員誤入。加強防護工程,在預測塌陷區邊緣設計鐵絲防護網,并設立警示牌,防止人員入內造成傷亡和財產損失。在采礦過程中及時對區內人員及建筑進行疏散和處理,如發生塌陷進行客土種樹。

(3)巷道坍塌防治措施

對地下斜井、平硐及運輸巷道等硐室進行必要的支護,特別要注意硐頂崩落對采礦安全的威脅,要嚴格遵照開采設計進行開采,不許隨意破壞井壁圍巖。

(4)礦坑突水的防治措施

在巷道向前掘進前,打超前鉆、探水鉆進行探水,掘進斷面不宜過大,縮小受壓面積,掘進巷道坡度不宜起伏不平,以免造成積水,發現坑道內涌水量明顯增大時應及時加強排水,做好支護工作,井下工作人員及時升到地面。加強監測,消除隱患。要在日常采掘工作中強化探水、防水、水泵排水等防治措施。

3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 久久777国产线看是看精品 | 男人在线网址 | 国产a一级毛片午夜剧院 | 美女视频永久黄网站在线观看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操 | 免费看的一级片 |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 国产亚洲综合在线 | 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 | 亚洲三级免费观看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二区 | 男女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影院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九草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 欧美午夜毛片a级在线 | 在线观看欧美一区 | 成人免费午夜性视频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欧美熟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 | 性欧美一级毛片 | 中文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特黄一级毛片特黄 | 222aaa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老人毛片|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久久成人影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全播放 | 日产一区两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97免费视频免费视频 | 国产精选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成人男女网18免费0 成人男女网18免费看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