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安全的防范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臨床護理安全隱患
1.1護理人員比較缺乏臨床上的經驗
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相關的護理人員一定要具有比較強的專業知識,還將理論方法和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并在工作中進行比較靈活的運用。一些新進來的護士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不僅對臨床的經驗比較缺乏,也沒有把理論上的相關知識和實踐的操作技能進行比較有效的結合,不僅對患者的病情不能夠進行正確的評估,同時也不同進行正確的指導。例如:指導患者的正確咳嗽,鼓勵患者排除痰液。如果患者痰液較多并且不易咳出的時候,應遵循醫囑給予鹽酸溴己新等排痰劑,對患者吞咽痰液的情況進行及時的制止,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盡量避免呼吸道出現反復感染的現象。
1.2 操作上的不規范
護理工作在要求上,護理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操作標準,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安全護理,不僅要強調步驟的嚴謹性,還要對其規范性進行相應的強調。然而一些相關的護理人員具有不是很強的操作規范意識,認為某些操作可以進行相應的忽略、不予進行。在護理工作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偷漏操作步驟的一些現象,這樣就在一定的造成了比較大的安全隱患。例如在使用呼吸機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呼吸機進行嚴格的清理,空氣濾網每48到72小時進行清潔一次,盡量避免呼吸機造成的醫源性感染;在進行吸痰操作的過程中,部分護士都沒有做到無菌操作,對吸痰管沒有及時的更換,就讓患者進行氣管吸痰,這樣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導致患者的呼吸道得到感染。
1.3 在溝通方面的問題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一個良好的溝通可以及時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且做出正確的評估,是正確的采取救治方案的有效途徑,在呼吸內科當中,患者多數都是老年人,在表達方面可能會存在不流暢的現象,對溝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某些患者在行為言語方面過于激烈,為醫護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使溝通的工作沒有辦法順利的進行下去,所以對于患者的病情也就不能及時的了解,同時,患者的情緒過于激動時將會引發一些沖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醫患糾紛。
2.呼吸內科護理隱患的應對措施
2.1進一步的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要不斷的積極鼓勵相關醫護人員的進行教育醫護人員進行教育和學習,對國內外新的醫學成果進行有效的開展和學習,并進行舉辦講座和競賽等方面的文化活動,進一步的加強護士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比較準確性的評估,盡量避免耽誤患者的救治以及患者病情的延誤。對一些新護士而言,要進行一對一模式的培訓和教育,要由比較專業并且經驗豐富的護士進行相應的指導,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一些錯誤要進行及時的糾正,從而能夠快速的適應護理工作的環境,對臨床技術進行熟練的掌握。
2.2對護理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
在護理的工作當中,要對其紕漏處查找,對管理的制度進行優化,這樣能夠從根本方面解決護理工作中的隱患。對護理工作者的弊端進行分析,從而討論出解決的方案,并且護理工作更為人性化以及合理化。在護理過程中,要設立起監督的小組,對于護理工作要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對護理的方式進行不斷的完善。除此之外,還要對患者定期進行隨訪及時的正確患者的反饋意見,并且要根據患者的住院期間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于護理人員要做好評估,表現優秀的護理人員要給與獎勵。并且要把護理管理的制度透明化,以此來促進護理工作質量的提高。
2.3對個性化的護理進行干預
關鍵詞:骨科;護理安全;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骨科是醫療單位中糾紛高發的科室之一,骨科病房護理質量管理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患者的安全,現就骨科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展開探討,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應措施和建議,以期加強骨科護理安全管理,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文對2011年以來骨科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查找并制定防范措施如下。
1安全隱患
1.1人員因素 由于年輕護士技能知識、經驗不足,安全意識不強,預見可能發生的護理隱患糾紛能力差,對已發生的護患糾紛不能夠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解決,同時骨科患者臥床時間較長,因護理不當因素所引起的并發癥較多,患者和家屬對護理服務及患者預后的期望值高,護士人力不足也對護理安全產生了威脅。
1.2病房因素 病房設備、設施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也容易轉嫁到護理工作中,加之骨科患者由于骨折等原因往往活動不便、身體虛弱,更容易產生護理安全問題,如:①未及時配備床欄或床欄不夠牢固,造成患者墜床。②開水房及病房過道濕、滑,患者滑倒。③危險電器、設備等存放或使用不當,造成漏電甚至火災。④個別患者仍有在病房內吸煙的現象。
1.3技術操作因素 骨科護理人員專業知識不足或缺乏骨科護理經驗,容易造成技術操作失誤引起的醫護安全事故[1,2]。如對一些新的醫療產品的認識不夠,使用錯誤或考慮不周,急救設備維護不好,監測不到數據,使搶救不得力等。其中,對癱瘓、截癱等患者進行護理時,對技術操作知識和經驗要求更高,而對這些患者護理操作不當所引發的醫療糾紛也很常見,因而該危險因素應得到特別注意。
1.4其他因素 ①職業暴露:開放性創面、術后切口滲血等,護理人員容易被血液、體液等污染和銳器刺傷,受艾滋病、梅毒、乙肝等病毒感染的機會較大[2-4]。②新藥品種多,更新快,護士對新藥的用途、副作用不了解。③消毒隔離:骨折傷口的愈合對無菌要求高。消毒隔離、無菌技術操作都是管理中的重要環節,但由于臨床帶教的差異以及個人接受能力會增加管理的難度。④血標本有抽凝和量少的現象。⑤法律意識淡薄不會運用法律的手段保護患者及自身的合法權益。
2防范與對策
針對以上不安全因素及其成因,應采取建立和完善醫院安全護的理管理機制、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加強專業培訓、增強醫護人員法律意識及優化人員配置等措施。
2.1建立和健全骨科護理安全管理機制 ①學習護理相關的條例、制度和操作常規,細化工作流程,使制度真正落到實處;②要規范骨科護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將骨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每一名護理人員,使其各司其職,恪盡職守;③嚴格執行查對和醫囑制度。堅持班班、下一班查對上一班的醫囑;④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必要時要采取公平的績效評價措施,嚴明賞罰以激勵骨科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2.2加強專業培訓 ①加強基本業務訓練,進行教學查房,讓護士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從行動上主動完成并保證本職工作的質量。充分認識到以上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此提高警惕,增強責任感;②為了避免技術操作不當造成的醫護安全事故,醫院必須對骨科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進行嚴格的要求,并以各種培訓手段,不斷提升其業務素質;③加強實習生帶教,嚴格放手不放眼。加強年輕護士基本功訓練,結合臨床實際工作加強理論學習,教學查房和講課,并以考試、考察成績作為績效評價的一項內容,激勵護理人員自我提升。
2.3增強法制觀念 骨科患者多為工傷、車禍,我們要強化服務觀念,加強對護士法律知識的培訓,組織學習與討論以及專題培訓,提高骨科護士的整體素質。護理人員要堅持經常性的法制教育,提高對護理不安全因素的認識。要懂得保護護患雙方的利益,如患者的知情權、隱私權等,要做到依法行護、依法維護,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護理人員。
2.4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長期的壓力和疲憊容易導致工作上的失誤,造成安全事故[3-5]。因而醫院應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合理的安排骨科護士的工作量及和工作內容。只有保障護士良好的工作狀態才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
3體會
綜上所述,加強骨科病房護理安全管理,強化業務學習,骨科病房定期分析查找護理安全隱患,制定整改措施,可提高護士法律、規章意識,提升工作質量,強化服務理念,給患者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同時通過傷后的延續追蹤服務,體現了護理工作的主動性,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士的自身價值,提升護士及醫院的形象
參考文獻:
[1]寧萬珍.骨科護理安全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護理研究,2011,25(24):2211-2212.
[2]申潔.淺談骨科護理安全管理[J].按摩與導引,2010(33):111-111.
[3]秦瑞云,張勇奇,王海霞.情景模擬對提高骨科護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科學,2012(18):143-144.
【摘要】 目的:了解影響手術室護理過程安全的原因,探討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安全防范措施的意義,總結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安全管理的經驗。方法:對我院2011年2月之前的手術室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其原因,并與實施安全管理和相關防范措施之后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與實施安全管理和相關防范措施之前相比,實施前后的醫療差錯發生率顯著降低,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相比存在顯著統計差異,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認真分析相關安全影響因素,有針對性的做好防范措施對提高手術室護理的質量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質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2.3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1044-5511(2011)09-0079-01
手術室是進行患者手術,搶救,治療的重要場所。其日常工作節律變化快,要求比較高、人員流動性大,護理具有勞動強度大和持續時間長的特點。由于手術分工的日益細化和各種高危和微創手術的開展及精密儀器的應用,因此手術室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對手術室護理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通過對手術室的潛在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通過改進相關護理管理流程,采取有針對性的相關防范措施,有效的減少和杜絕了手術室護理的安全隱患,有效的防止了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1]。本文對我院2011年2月之前的手術室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了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安全防范措施的意義,總結了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安全管理的經驗,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過實施手術室安全管理和相關防范措施后,自2011年2月以來,截止2011年8月,我院共實施手術80例,我們根據對手術室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制定并實施相關的防范措施。然后對醫療差錯發生率和患者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
1.2手術室護理過程的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①人員因素:由于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基本素質和保潔人員的素質不能滿足手術室護理工作要求。隨著衛生改革的深入,使得醫院管理者的經濟意識得以增強,在醫院內部引入了競爭機制,為了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增加醫院的經濟效益,因而對醫務人員的編制進行了大幅度的壓縮。加上擇期手術和急診手術的增多,導致了護士加班過多,在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下,容易導致身心疲勞。因此容易引發護理安全問題。②技術因素: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 先進的手術設備不斷應用于手術室,這給手術室護理工作增加了復雜程度,隨著護理技術要求的增高和護理內容的日益增多,如果護士缺乏相關的業務知識,或是護理經驗不足,都會導致醫護溝通不夠順暢,不利于醫護配合[2]。因而在手術室護理中,護理人員有可能不能正確的使用和保養儀器設備,造成術前準備不足而延誤手術。活著是護士不熟練手術的具體步驟和醫生習慣,配合容易出現差錯,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違反操作規程而導致護理操作失誤進而引發護理缺陷,甚至是醫療事故。③藥物因素:由于手術室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病情變化比較快,使用藥品種類比較多,而且要求時間比較緊急[3],尤其是在進行體外循環或器官移植手術時,患者的輸液路徑非常多,如果護士缺乏對藥品認識,加上不熟悉患者病情,就極易發生用藥錯誤,從而導致了不安全因素。④管理因素: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隨著大量高尖醫療技術的臨床使用,隨著手術患者的高齡化和病情復雜化,手術室要求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內容也大幅度增加,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導致原來的規章制度不適應新技術的發展,難以對現代手術室護理進行有效的管理。因此,質量管理體制和制度不完善,質量監控不力都是造成手術室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3防范措施
①合理安排護理人員排班,減輕護理人員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以調動各級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實行彈性排班制度,充分合理的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同時,建立合理的勞務費分配制度,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加班時間,實行每日按工作計分發放工資。而且要加強與保潔公司的合作,調肯干,能吃苦,基本素質高的人員到手術室工作。②重視技術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基本素質。隨著手術技術不斷發展,手術技術向更細微和復雜方向發展,以及無菌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通過技術培訓,使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技能不斷提高,以適應手術技術不斷發展的需要。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同時,加強保潔公司人員的培訓,全面提高科室員工的整體素質。③重新修訂和完善相關護理規章制度,加強安全管理,分析手術室護理安全存在或潛在因素,重新制定護理工作程序[4]。④加強醫護溝通,營造人性化的手術室安全護理文化。由于手術室人員眾多,科室來源復雜,因此科室各類人員之間的協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防范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的重中之重。⑤成立手術室護理質控小組,對護理人員每月的護理過程和環節進行分析和評價,以對護理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監測。分析護理安全隱患,研究改進的環節,根據分析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處理,然后將處理問題的過程形成制度,進而形成持續性的護理質量改進。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4.0統計學處理軟件,使用X^2 檢驗,數據記錄方式為±s,以P<0.05作為具有顯著統計差異。
2結果
與實施安全管理和相關防范措施之前相比,實施前后的醫療差錯發生率顯著降低,患者滿意度顯著提高,相比存在顯著統計差異,P<0.05。具體見表1.
表1實施前后醫療差錯發生率和患者滿意度對比
3討論
安全是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和前提。手術室是風險比較高的場所,手術室的護理質量與手術的安全性密切相關,任何疏忽都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只有針對手術室存在的安全隱患健全規章制度,明確職責,加強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識,重視高危環節質量監控,才能有效的保證手術室護理安全,從而杜絕醫療護理差錯,甚至醫療事故的發生。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分析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制定相關有效的防范措施,對臨床降低醫療差錯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有重要作用。從表1中的數據看,實施前后的醫療差錯發生率和患者滿意度相比具有存在顯著統計差異,P<0.05.總而言之,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認真分析相關安全影響因素,有針對性的做好防范措施對提高手術室護理的質量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黎娟,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中國實用醫藥,2011,6(10):264―265.
[2] 王燕妮,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吉林醫學,2009,30(8):738―739.
[3] 李曉敏,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中國實用醫藥,2009,4(33),201―2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在醫院,內科是一個很重要的科。大多數患者是非手術患者,有非常復雜的疾病類型,如血液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內科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通常具有治療緩慢、生理功能差、病情變化快、病程長、病情延遲等特點。因此,在醫療保健中,往往存在更多的安全隱患。如果護理過程中的一部分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可能會有一個糟糕的護理事件,這會導致護患糾紛。對此,在醫療護理中,應分析常見的安全隱患和影響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在此基礎上,選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醫療護理中常見的安全風險防范和護理措施,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8月醫院收治的內科住院患者300例,其中男155例,女145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內科疾病診斷標準進行檢查,其中血液系統疾病28例,循環系統疾病40例,呼吸系統疾病80例,泌尿系統疾病52例,消化系統疾病100例。惡性腫瘤合并多發性慢性病患者被排除在外,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患者,且患者治療依從性差。按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0例。對照組年齡38~81歲,平均年齡(53.8±9.1)歲,病程2~9年,病程平均(5.3±1.6)歲,觀察組 患者年齡41~85歲,平均年齡(55.4±9.9)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1±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內科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
1.2.2 觀察組 根據以往的護理和護理經驗,分析護理中常見的隱患及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礎上采取風險防范和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1)建立醫療風險防范措施和相應的監管機制,制定詳細的檢查機制、監督機制、詳細檢查和操作規程,全面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定期回顧護理程序,有針對性地改進和處理護理問題和薄弱環節。(2)提高護理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參加培訓,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技能,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日常護理操作,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素質。職業能力。(3)保持醫院環境良好,定期進行病房清洗消毒,確保病房內光線、溫度、濕度良好。定期檢查和維護病房內的設備,確保設備正常使用。(4)加強內科的基礎護理和特殊護理。針對可能出現的跌倒、墜床、壓瘡等不良事件,加強防護,降低護理安全風險。在用藥過程中,應明確藥物的名稱、劑量、方法、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同時確保護士應遵照醫囑。輸液時應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和劑量,加強穿刺護理和管道護理。在護理中,及時有效地溝通患者和家屬,為患者提供詳細的健康教育和知識講解,并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使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從而減少病人的身心健康。他有護理安全事故的風險。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在護理期間,比較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根據我院自制的滿意調查表,分為滿意、較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o理滿意=滿意率+滿意+滿意率)。影響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為1.26%,明顯低于對照組(11.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組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48%,明顯高于對照組(80.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分析所有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所有患者的主要影響因素為環境因素(9.43%)、護理管理因素(19.18%)、護理人員因素(43.08%)、患者和家庭因素(28.30%)。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安全問題;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155―02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檢查、診斷、和搶救工作的重要場所。手術室護理是圍繞手術這一特定的醫療活動,針對手術和麻醉對患者造成的心理生
理功能紊亂而采取的各種護理[1]。隨著現代科學發展和新技術,新業務的增加不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加.因此,加強手術室護理安全質量管理,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結合自己10多年的手術護理經驗將手術室日常工作中應注意的一些護理安全問題分類列出,針對性地探討相關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增強手術護理人員的安全防意識,現總結如下。
1 手術室常見的護理事故
1.1 接錯患者
切實做好術前核對工作,防止接錯病人及弄錯手術部位.(1)手術室在接到手術通知單后,由巡回護士負責在術前1d的下午對患者進行術前防視 ,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2)術日晨,先由護理員持病員接送卡與病房護士核對接入手術室病員通道與夜班護士進行早晨第一次核對.(3)由巡回護士持帶有房間號的手術單認真核對患者的病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以及手術間等,同時檢查患者的皮膚準備情況及術前醫囑執行情況,以及隨同帶入的術前抗菌素和X片與夜班護士對點清楚后將患者推到指定的手術間。(4)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再次進行核對,并借此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以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5)麻醉前,巡回護士與麻醉師、手術醫師進行第三次核對。放置前,巡回護士應查看病歷和各種檢查單,對患者及手術部位進行核對;(6)手術開始前,再與麻醉師、手術醫師共同核對,部位,以保證患者及手術部位的絕對準確無誤。做到無縫隙護理,全程有人陪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2 摔傷、碰傷
進出病房、病區、電梯、手術間門時,注意保護患頭部和手足,防止碰傷或擠傷患者。移動患者至手術床或運送車時,需有人扶穩車身,防止車身滾動造成摔傷擠傷.搬動患者時,動作要輕\穩防止意外摔傷。遇到不能自主移動要等待主管大夫一同協助平穩搬運患者.遇到煩躁不安的患者、有可能發生墜床、摔傷等意外,應適當對患者進行約束或床旁照顧.以及在接送順序上放在最后接[2]。放置器械托盤時,應將托盤調整至合適的高度,并擰緊固定螺絲,防止托盤放置過低壓傷患者或托盤因固定不緊突然降落砸傷患者。巡回護士應嚴密觀察護理.
1.3 不當
合理安置手術,充分保證患者的安全和舒適安置時,需保證患者的安全和舒適,避免血管、神經、肌肉的損傷[3]。安置應遵循安全\舒適\術野暴露充分,不影響呼吸\循環,盡量保護功能位置,在容易受壓的部位、骨突處加以合適的明膠軟墊并適當固定。定時觀察受壓部位,及時提醒參加手術人員的操作,不使患者受壓,隨時觀察肢體血液循環情況,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擺放側臥位時,應特別注意核對手術部位,如果將患者的左右側位置擺放錯誤,極有可能釀成重大醫療事故;患者取仰臥位時,上肢外展不得超過90°以避免因肢體過度外展使神經、血管牽拉受壓引起臂叢神經損傷;擺放截石位時,應將患者的膝關節擺正,腿架的窩處加以明膠墊和固定,避免窩神經損傷,注意防止雙腿過度外展引起肌肉損傷;俯臥位時,應在患者的胸前墊一俯臥位專用枕,使患者胸腹部呈半懸空狀態,防止下腔靜脈受壓導致血液回流不暢,保持呼吸、循環功能不受影響。
1.4 熟練掌握手術儀器的操作規程,防止電灼傷,.燙傷
使用熱水袋時要有外套并擰緊瓶蓋保證不漏水,水溫為40-50度,\昏迷\小兒麻醉及癱瘓患者為30-40加熱部位墊包單,經常檢查皮膚色澤和溫度.
使用高頻電刀前要仔細檢查儀器功能是否良好,負極板導線有無扭曲斷裂,選用高質量的一次性負極板。負極板應放置在患者肌肉血管豐富的部位,如臀部、大小腿肌肉豐滿處,避免貼敷在骨突處、體毛過多處或者有傷口的部位。負極板應平整放置,與皮膚均勻地大面積接觸,并與患者身體縱軸垂直[4]。如遇皮膚干燥患者應先用生理鹽水擦拭放置部位的皮屑防止術中應避免因操作不當和移動患者導致負極板松脫、移位或未完全緊貼皮膚而灼傷患者?;颊哌M入手術室時不準佩帶任何首飾,患者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得與手術臺上的金屬物直接接觸,以免灼傷患者。使用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一般不用高頻電刀,以免發生意外。使用電刀過程中,高頻電刀的輸出功率必須從低功率設置逐漸調節至適宜功率。
1.5術前準備工作不充分
一臺順利的手術,不僅需要醫生的精湛技術更離不開護理人員的精心的術前準備,護理人員應熟悉所要參加手術的具體步驟,術前對手術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器械、消耗品等物品應做好充分準備,確保所準備的手術器械完好、齊全,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杜絕因護理人員因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而引發的醫療事故的發生。
1.6輸血引發的安全隱患
一般是在極其危急、緊張的環境下對患者采用輸血治療,但是一旦發生輸血錯誤,不但影響手術效果,更會危機患者的生命。因此,在執行醫囑對患者進行輸血操作時,應嚴格、認真執行兩人以上核對患者的姓名、床位號、血型、輸血量核實交叉配血試驗結果所有信息核實無誤后方可為患者輸入血液。
1.7病理標本丟失或差錯
在手術過程中,從患者身上切取的任何組織,器械護士都要認真保存,大標本可以用彎盤、鹽水盆等存放,小的標本用濕紗布包裹后放入彎盤內保存,不得隨意自行處理或丟棄病理標本。標本較多時,先由器械護士將標本交給主管大夫填寫病理單放入指定位置再由巡回護士和主管大夫共同核對簽字,最后有專人負責送至病理科在與病理科雙簽字.
1.8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不能越職行事
手術室中容易出現的越職行為有:個別麻醉醫師擅離崗位,請巡回護士幫忙照看病人;外科醫生請手術室護士幫忙當手術助手;手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請護士幫助接聽電話等。這些行為雖然都是小事情,但是,如果此時發生醫療差錯或事故,護士也有不可推脫的責任[5],因此,手術室護士只能作職責內的工作,不能越職行為。
2 手術室護理事故的防范措施
2.1建立質量管理制度。完善系統的規章制度,可以規范護理人員的工作和質量,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
2.2加強業務學習。護理工作是一項任務重、內容廣泛而繁雜的工作,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特別多,盡可能多的安排、組織護理人員外出進修學習及參加學術交流,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從而能夠更好的配合手術的順利開展。
2.3減少環境因素的干擾,營造安靜、嚴謹的手術環境。一臺手術的開展通常需要數小時,而且手術過程中的變化往往難以預料。因此,手術室的工作不僅需要足夠的體力支持而且需要細致的觀察及敏捷的思維,在手術的過程中必須確保手術室環境的安靜,術者及護理人員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手術。因此,手術室內的儀器、設備需定期檢修,避免因設備的不正常工作所帶來的噪音干擾及減少對護理人員配合手術思路的困擾。
2.4進行專科培訓確保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操作規范。
手術的成敗與否與很大程度上與手術操作的標準與否有聯系。因此,手術室每年舉辦2界??婆嘤?,對所有手術室護士進行培訓和考核,做到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所以手術室的護理人員需要嚴格遵守手術室的相關操作標準及要求,準確無誤的進行每一步護理操作,不給工作留下隱患,扎扎實實的做好三查七對.對新入科的護理人員加強鍛煉與安全教育,定期參加業務學習并組織大家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高工作的熱情。
手術室是一個特殊的工作環境,手術過程中不允許護理人員有任何疏忽、差錯等發生,任何一個不正確的操作都將會為患者帶來不必要的傷害,甚至導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加強手術室安全管理,規范流程及認真執行操作規程,最大的程度的降低手術室的護理差錯的發生,確?;颊叩陌踩?。
參考文獻:
[1] 于梅 高校醫院手術室工作中護理安全問題及反防范措施[J] 中國校醫1001-7062(2007)04-0458-02
[2] 手術室管理指導手冊/邵麗,劉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
[3] 宋烽,張金鳳,蔡小光.手術中高頻電刀電外科損傷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52-653.
【關鍵詞】神經內科老年患者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神經內科疾病多集中出現在老年人群中,更容易發生病情變化和意外,因此識別和預防安全隱患尤為重要。現對2008年10月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286例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共計286例,均為2008年10月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男174例,女112例,年齡34~79歲,平均56.4±3.6歲。其中腦梗塞189例,腦出血39例,珠網膜下腔出血31例,帕金森病 19例,格林-巴利患者8例。
1.2 安全隱患及措施
1.2.1 護理時存在的安全隱患形式(1)跌倒:老年患者患上神經疾病后會造成肢體癱瘓、平衡失調步態失衡;低血壓、抽搐、暈厥;且病房地面過于濕滑,站坐稍不注意則會引起跌倒。(2)墜床:病人陪護未能認識到床欄、約束帶對患者的保護作用,把床欄私自取下、解開約束帶;護士對于病人的情況掌握不足,護理工作缺失而引起墜床。(3)燙傷:神經內科病人在感覺意識上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尤其是痛覺、溫覺敏感不足造成了病人被燙傷的次數增加。(4)走失:在疾病的長期困擾下,病人的認知、記憶力、行為、反應等都出現問題,且缺少家屬看護等因素導致的。(5)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經系統異常導致的疾病會造成吞咽難度加大,咳嗽反射異常,進食出現嗆咳;而部分病人因留置胃管時間過久,且鼻飼不標準引起誤吸或吸入性肺炎。(6)壓瘡:患者皮膚軟組織的新陳代謝效率較低,出現壓瘡的可能性較大。(7)非計劃性拔管:患者常會伴隨意識變化,在病人處于清醒狀態時又會情緒激動,引起非計劃性拔管。(8)藥物不良反應老年人同時用鎮靜催眠藥易引起頭暈、思睡、精神萎靡不振,影響判斷力,服用降壓藥易發生性低血壓等,加上老年人往往出現“服藥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
1.2.2 避免安全隱患的有效策略(1)跌倒方面:首先入院時準確評估患者狀況,護士要注意既往史尤其是伴隨癥狀和自護能力,有跌倒高危因素的在床尾掛出相關安全警示牌,并建議家人24小時陪伴,護士需隨時叮囑老年病人的生活起居滿足3個30秒標準,“醒后30秒再坐起,坐立30秒再下床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1]。老年患者沐浴后容易出現頭暈,加上地面濕滑,容易滑倒。因此,結合我科老干部特點,入院時詢問并檢查老年患者的鞋襪,尤其是帶入的拖鞋應防滑。告知患者入廁時不要關門,以免有意外發生時我們不能隨時發現。針對老人夜間起床多的特點,規定護士熄燈時預留地燈。
(2)墜床方面:存在意識障礙、情緒暴躁、身體抽搐、老年癡呆的患者必須要配備保護性床欄,對行肢體實施控制。對于可能出現墜床與摔傷的病人,需定期到病房勘察巡視,與病人溝通開展宣傳教育;對于病床的高度需控制在50 cm以內,對按安裝空調設施的病房在熱天最好不用涼席,可避免涼席外移而造成墜床。
(3)燙傷方面:一般老年患者建議不要使用熱水袋,若病人得到顯著恢復后,護士則需對其家屬降解熱水袋局部熱敷的溫度與運用方式,水溫需控制在5O℃以內。對熱水袋外用布套包裹,最好間接地和皮膚接觸,且對于水袋的位置要不斷更換調整,或者防止兩床被子之間,護士要經常用手觸摸病人皮膚的溫度,避免溫度過高造成燙傷[2]。
(4)走失方面:意識嚴重缺失的老年病人,需防止其走失的可能性。護士應和病人家屬及時溝通,堅持24 h的守護,對外出檢查要及時看護;對神經內科的病人掛胸牌;對床尾需掛警示牌,護士定期進行巡查護理處理。
(5)窒息方面:吞咽障礙較輕的病人要結合半流質飲食,控制喂食的速度,對出現嗆咳的可能性觀察。吞咽障礙較重的則采取插胃管鼻飼,需結合回抽胃液和聽診措施判斷病情,且時刻關注胃管是否滑出,喂食需對病人進行叩背、吸凈痰液,喂食后需避免吸痰、翻身。
(6)壓瘡方面:對可能出現壓瘡的病人填寫壓瘡報告卡,并及早采取措施,如睡氣墊床,同時保持每1~2小時進行1次翻身,維持患者皮膚、床單的整潔。護士在交接班時必須對病人當前的情況熟悉了解,從而掌握足夠的工作信息。護士在協助臥位時需避免病人的身體滑動,或其它操作因素造成的壓瘡。
2結果
通過采取針對的有效的措施,及時發現與改善護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隱患,逐年將不安全因素減少到最低限度,有效的避免醫療糾紛。報告如下。見表1。
表1 2008年至2010年護理安全問題比較(n)
3 小結
神經內科病人在治療時對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防范安全隱患的發生,這是營造安全、放心、滿意醫療環境的前提。這就需要護理人員綜合分析導致安全隱患的原因,采取科學的防范策略。
參考文獻
[1]王建清.護理安全管理的實施與思考[J].護理研究,2007,21(10):67-68.
【關鍵詞】 院前急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急診醫學中包括院前急救部分, 而且院前急救也是急救醫學的主要步驟, 其主要是對急、重、危癥患者實施急救護理, 也是在患者位置到醫院之間實施的緊急救治處理及轉運監護的過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將患者的生命挽救回來, 將院前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降到最低值。因急診工作相對特殊, 環境比較差, 隨機性較強, 時間緊迫, 車上配備的設備有限, 這就需要急救人員具備專業熟練地急救知識, 提高急救技能, 增強相關的法律知識學習。山東德州平原縣人民醫院現將最可能出現安全隱患的地方報告如下, 同時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1 院前急救最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1. 1 院前急救具有很大的隨機性, 流動性也相對較大, 患者多是突然發病, 各方面均具有不確定性。假如值班的急診人員沒有詳細記錄呼救電話, 沒有問清患者的疾病、地址及時間, 盲目的出車, 就有可能引起醫務人員不能準確及時的到達搶救現象, 延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
1. 2 急救物品、藥品及器械使用不當或者準備不充足。因急救現象具有復雜性和緊迫性, 如救護車上的物品準備不充分, 或者上個患者使用后沒有及時的檢查和補充, 就容易引起物品失效, 搶救儀器無法正常應用, 使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
1. 3 出診不及時。一些醫師、護理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急診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出診不及時, 進行急診分針的工作人員經驗不夠, 沒有足夠的急診醫師, 不能在預定的時間達到指定位置, 對院前急救的醫療護理質量造成影響。
1. 4 急救護理技術不熟練。實施院前急救的場所多是馬路邊或者家里, 路人或者家屬會對正確搶救過程親眼目睹, 因參與急救人員的數量有限, 再加上環境復雜會影響醫護人員的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都可能會對搶救造成延誤。假如急診急救不及時或者技術不熟練, 實施了不正確的治療手段都會引起護患關系激化。此外, 護理如果對搶救儀器的使用不熟練, 相關知識掌握的不全面, 對搶救的程序不明確, 都會引起搶救配合的效果不佳, 延誤患者的搶救時機, 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傷。
1. 5 忽視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權。在實施院前急救時, 醫護人員在對患者的生命進行搶救的同時, 常常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權忽略, 也可能匆忙中忘記了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另外還有可能在實施除顫、插管等技術時沒有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 如果搶救不成功就容易導致醫患糾紛。
1. 6 醫護人員趕到現場時, 沒有對已經死亡的患者進行常規救治, 沒有仔細檢查死亡的患者, 或者沒有保留有效的死亡檢查記錄。
1. 7 不具有相關的法律知識, 風險意識淡薄。由于社會逐漸的進步, 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觀念逐漸的提高, 患者逐漸增強了就醫過程中的權利和自我保護, 院前急救護理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如果護理人員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 不了解自身在護理工作中應該具有的責任和義務, 沒有及時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風險, 都有可能導致醫患糾紛。
2 院前急救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2. 1 加強崗位責任教育, 完善急救電話聯網體系?,F在本院都是由德州120指揮調度中心統一部署安排, 急救電話打入以后由調度中心統一進行調配, 根據求救人員提供的姓名、病情、年齡、性別、家庭住址、街道、電話等選擇就近醫院進行分配, 然后打印出相應的出車單據, 這樣就避免了接電話不詳造成的后果, 保證出診人員及時迅速的到達急救地點, 另外要求120急救醫務人員和司機24 h待命,保證及時出診。
2. 2 提高法律意識, 加強風險管理。通過對法律知識進行培訓, 有效的提升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和法律意識, 讓護理人員真正了解到法律知識的重要性, 使管理者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同時結合相關法律制定有關的規章制度。因實施院前急救需要具有很強的服務性、技術性、復雜性, 因而很容易出現醫療糾紛, 因而應提高在職人員的法律意識, 提高患者的責任心, 讓醫護人員了解工作中需要運用法律來進行自我保護, 規定醫護人員必須按照相關的法律急性急救處理。
2. 3 增加院前出診護理人員的急救意識, 使其了解到急救工作的重要性。能夠真正的為患者著想, 不斷的提升院前急救技術水平, 定期對急診護理人員實施中毒患者、心肺復蘇、休克、人工呼吸、氣管插管、心理衰竭、心電監護、電擊除顫、復合傷處理、靜脈留置針以及現場搬運等技術的考核及培訓。
2. 4 制定轉運風險預案, 重視患者病情觀察。在實施轉運的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及規章制度, 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觀察。醫務人員應陪在患者身邊, 隨時觀察患者的各項變化及心理需求, 如出現問題, 及時給予有效的處理, 確?;颊吣軌虻玫讲婚g斷的護理和治療。
2. 5 準備急救箱, 合理擺放搶救物品及藥品, 做到定物、定人、定位、定期及定量維修, 用過的物品及時更換。要求每個出診的人員必須檢查好自己的急救箱, 保證出診所帶出的急救器材及急救藥品完好, 認真完成每個搶救細節, 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升搶救的成功率。
2. 6 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權。醫務人員在對患者實施急救前必須向患者或者其家屬講明操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操作存在的利弊以及可能出現失敗的幾率, 在得到患者或者家屬同意后, 才可進行操作。醫務人員接診后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 對患者存在的風險進行詳細解釋, 讓患者家屬心理上有一定的準備。
2. 7 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要仔細查體, 對已經死亡的患者必須常規搶救30~60 min后, 再做心電圖, 如確認患者已經死亡, 將其結果告知其家屬。
2. 8 建立院前急救病歷和院前急救登記本, 急救病歷需要詳細記錄呼救的時間、聯系方式、地點以及簡要的病情, 同時記錄到達的時間、患者的病情變化、院前急救過程以及用藥情況, 向患者家屬簡單介紹患者的病情以及采取的治療方案, 同時要求雙方簽字, 做到有據可查, 這樣不但能夠反映出患者的治療情況以及病情變化, 也可以防止出現醫療糾紛, 將風險降到最低。做到以人為本, 以愛心為本, 能夠真正的做到換位思考, 提高急診患者的滿意度。
總而言之, 實施院前急救不但要盡快的完成對危重患者的急救, 同時還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 以人為本, 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王桂玲,朱秀.院前急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的研究.護理研究, 2009,23(4C):1066-1067.
【關鍵詞】 婦產科護理;風險因素;預防措施
隨著社會的進步, 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 各種影響醫療護理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多, 患者在醫院接受診斷、治療、護理的同時, 也面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如何消除這些不安全因素, 有效保證患者在院期間的安全十分重要, 其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降低糾紛的發生[1]。本科在患者住院期間實施一系列臨床護理干預, 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間的住院患者120例, 年齡20~65歲, 平均年齡(45.2±3.3)歲;其中婦科急腹癥患者45, 卵巢囊腫28例, 子宮肌瘤32例, 急性盆腔炎15例。將患者隨機分為風險防范措施之前對照組及采取風險防范措施之后觀察組, 每組患者60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常見護理風險分析
1. 2. 1 患者因素 ①患者維權意識的提高;②患者及其家屬多渠道獲得相關醫學知識, 提出更“專業化”的問題;③患者及家屬受教育程度不同, 因此反應出的個人素質也不盡相同, 對醫護行為及醫療服務的理解與支持也各不相同。
1. 2. 2 護理人員因素 ①護理隊伍年輕化, 缺乏有效的護患溝通。②護士臨床護理經驗不足, 理論與專業技能差, 工作中不注重細節, 從而影響護士形象;工作中計較得失, 不利于團隊合作;書寫記錄文筆欠缺, 質量不高;應急搶救及特殊事件的處理能力不強, 使一些簡單的問題復雜化, 甚至影響搶救的工作質量等。
1. 2. 3 醫院環境設備器材因素 ①病區內設施不夠完善及布局不合理, 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如保潔后地面濕滑, 未及時放置安全標示導致患者或家屬跌傷;病區開水房水龍頭維護不當導致燙傷;床旁無護攔或因約束不到位造成墜床等。②病房的搶救設施缺乏日常維護, 搶救藥品及器械缺失等。
1. 2. 4 組織管理因素 ①護理人員的配置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 尤其是患者的護理需求增多, 使護士超負荷從事繁重工作造成身心疲憊、注意力不集中, 責任心不強、服務不到位, 對患者的解答不耐心, 執行醫囑不嚴謹, 給患者帶來不安全感, 科室管理層沒有高度重視各項護理規章制度, 對職責常規護理的監控力不夠, 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②各項規章制度不夠健全或執行不到位、科室缺乏質控等。
1. 3 風險防范措施 ①提高法律意識, 增強風險識別與應對能力, 明確崗位職責, 恪盡職守, 有效規避護理風險。②加強護患溝通, 增強服務意識, 多多換位思考, 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做到語言文明, 微笑服務, 并注意保護患者隱私。③搶救儀器要定期檢查, 保證處于良好備用狀態, 護理人員熟悉放置位置, 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方法。④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消毒隔離制度。各項護理操作前均應履行告知制度, 對新技術, 創傷性操作等應實行知情同意簽字手續。并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⑤科室實行彈性排班, 確保在任何時段護理人力資源配備合理。并加強重點環節的質控, 保障護理安全。
1. 4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投訴率與醫療失誤的發生次數及滿意度調查結果。
1. 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投訴以及醫療失誤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小結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患者投訴觀察組4例, 占6.6%, 對照組22例, 占36.6%;醫療失誤觀察組0, 對照組8例;患者滿意度觀察組93.3%, 對照組50.0%。研究結果表明, 通過護理干預并制定安全行之有效的護理措施, 不僅降低了差錯事故的發生, 減少患者投訴, 提高患者滿意度, 同時還全面提升護士的業務技能與服務水平。通過制定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對規避婦科護理服務中的風險, 全面提升護理人員服務與安全意識, 提升科室及醫院的知名度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消化內科; 老年患者; 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9-0094-02
護理安全隱患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疾病康復具有很大的影響。消化內科疾病是老年患者的常發疾病[1]。老年人一旦患有消化內科疾病,容易并發多種并發癥,同時在住院護理過程中容易發生跌倒與燙傷等多種安全隱患及安全風險。為分析筆者所在醫院近年來消化內科老年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總結及探討護理防范對策,筆者回顧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消化內科老年患者的病例與護理資料,比較分析實施護理對策前后護理安全問題的發生率,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66例消化內科老年患者的病例資料,其中男460例,女406例;年齡60~80歲,平均(72.8±2.4)歲。2011年4月-2012年4月未實施護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資料為433例(對照組);2012年5月-2013年5月實施護理安全防范措施病例資料為433例(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未采用護理安全防范措施,觀察組采用安全防范措施,具體方法如下:(1)消化內科老年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就對患者給予墜床與摔倒等方面的評價,如果評分≥4分,則要告訴患者應有陪護。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巡視與觀察,發現護理安全隱患應該引起高度注意及時消除。(2)對于具有精神意識及肢體功能等方面障礙的老年癡呆患者,要叮囑患者家屬24 h要對患者進行陪護,并且給患者的病床安裝保護欄或約束帶。(3)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皮膚進行評估,對于存在潛在壓瘡老年患者要運用氣墊床,給予建立翻身卡,在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局部按摩。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保持皮膚的清潔、床鋪的平整與干燥,改變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不能拖與拉。(4)強化對老年患者用藥知識的指導。對于認知水平不高的老年患者,護理人員要將患者藥物打開,并放于口服的狀態,待患者正確口服藥物以后才能離開。(5)一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告訴患者的家屬對患者進行全日陪護,也可以指定專門的護工陪護?;颊哌M食的時候要呈半臥位,進食速度要適當控制,建議運用小湯勺給予喂食,要防止患者窒息。(6)強化患者的心理護理。有些老年患者因為長期身受慢性疾病之折磨,在心理上比較容易產生抑郁與輕生等不良的情緒。為此,護理人員應該強化對老年患者的心理指導,努力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緒。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本組資料出現護理安全問題為80例,占9.2%。跌倒、墜床;撞傷、碰傷、燙傷屬于消化內科老年患者的主要的護理安全問題。實施護理對策前后,兩組患者護理安全問題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人對醫療水平也越來越高。在臨床上消化內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具有日益上升的趨勢。然而,對老年患者的護理工作卻沒有跟上人口老齡化的上升步伐。為此,對老年患者的護理工作應該高度重視,提高護理質量,為老年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消化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2]。筆者對這些護理工作進行了有益的探究。研究結果表明,實施護理對策前后,兩組患者護理安全問題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筆者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來加強消化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安全:(1)要高度重視護理細節管理,認真做好前饋控制。在護理工作中發現,消化內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的任何一個環節或者過程均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護理人員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從思想上、行動上、細節上高度重視護理工作[8]。比如,要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發放消化藥與降血糖等口服藥物,并認真監督老年患者按時服下,防止老年患者漏服或者多服。對于需要控制用藥速度之藥物(如施他寧、胰島素等藥物),則應該使用輸液泵或者注射泵對其用藥[9],以防止藥物使用過程中發生意外。(2)強化醫療安全教育,注重培養護理人員愛崗敬業的精神[10]。針對臨床護理上出現的各種護理差錯,應該組織討論分析護理差錯、護理缺點、護理事故原因,發現問題應該采取有效措施給予及時糾正。(3)強化業務學習,大力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對護理專業知識進行學習與訓練,合理選派一些理論知識過硬及護理技能操作嫻熟的護理人員給予經驗交流以及操作示教,以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技術[11]。(4)科學合理安排與調配醫院護理人力資源。護理人員排班可以采用新老搭配的原則[12],對于容易發生意外護理安全事故的事段,要安排更多的護理力量。
綜上所述,護理安全與消化內科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復、生命安危密切相關。每一個護理人員應該規范自身的各種護理行為,提升自己的護理素質與護理技能,消除各種護理不安全的因素,從而提升護理質量及護理工作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亞楠,溫攬月,鄭琳靜.消化內科老年住院患者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2):295-296.
[2]鄔麗滿.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 [J].全科護理,2010,8(4):1003-1004.
[3]田群芝,高霞,田蓮.消化內科老年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價與安全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7):3823.
[4]孫蓉,穆少麗.消化內科醫院感染的分析及護理對策[J].醫藥前沿,2013,(16):107-108.
[5]林妙英,佘佩吟,方楚萍.64例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5):44-46.
[6]王詠梅.消化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體會[J].心理醫生(下半月版),2012,10(9):227.
[7]梁曉麗.小兒腹瀉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60-61.
[8]楚清.消化內科老年患者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J].吉林醫學,2012,33(10):2187.
[9]李洪溪.引起消化性潰瘍復發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9):133-134.
[10]馬依努爾?玉素甫,麥熱也木?阿不都熱合曼.探討呼吸科老年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6):66-67.
[11]楊爽.加強老年病房護理管理,減少護理不良事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