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易拉罐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名實關系;本質論;規定論;變則論;類比論
中圖分類: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4608(2011)06-0110-08 收稿日期:2011-06-26
作者簡介:劉冠才,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210097
就語言理論方面的探討而言,我國先秦的語言研究與古希臘的語言研究有很多相通之處。古希臘的語言學,在亞歷山大里亞學派產生之前,主要是由哲學家們來從事的;而與古希臘時代相仿的我國先秦時代的語言研究,也主要是由我國先秦的哲學家即先秦諸子來進行的。非常巧合的是,當古希臘哲學家們在就“詞”與“物”的關系展開激烈爭論的時候,先秦諸子也在對“名”與“實”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由于先秦諸子與古希臘哲學家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文化背景、思維方式以及使用的語言存在種種差異,使得他們對“詞”與“物”即“名”與“實”的關系的認識有其相通之處,但也有相異之點。古希臘哲學家們對“詞”與“物”或“名”與“實”的認識本身存在截然不同的兩派,先秦諸子之間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也有或明顯或細微的差別。而從現代語言學理論的角度來看,比較先秦諸子與古希臘哲學家名實觀的差異,分析其存在差異的原因,對于我們在現代語言理論的研究以及深刻理解語法學、詞源學的淵源方面,必將產生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先秦諸子與古希臘哲學家名實觀關注重點的差異
就“詞”與“物”,即“名”和“實”之間的關系,古希臘哲學家們曾經進行過幾百年的爭辯。歷史地看,其爭論可以分成前后兩個階段。即第一個階段的“希臘時期”,第二個階段的“希臘化時期”(Hellenismus或HeUenism)。第一個階段爭論的主要內容是關于“詞”與“物”關系的問題,這一爭論是在古希臘哲學家之間展開的。古希臘哲學家把語言問題當作哲學問題的一部分看待,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語言現象。根據雙方所持的觀點,可分為“本質論”和“規定論”(即約定論)。本質論認為,“一切存在的東西只有一個正確的、根據本質產生的名稱。所謂名稱,不是有些人約定怎樣稱謂就怎樣稱謂的。如果某些人想用什么語音稱謂一個事物就這樣稱謂,那就不成其為名稱了;名稱的某種正確性,無論是對于希臘人,還是對于野蠻人都是天賦的,對所有人都一樣?!倍s定論認為,“我不相信名稱的正確性不在于約定俗成而在于其他方面。因為我認為,如果有誰確定一個名稱,那個名稱也就是正確名稱;因為任何名字對任何人都不是天賦的,它乃是在法律和習慣基礎上的產物。人們養成了這種習慣,并照此進行。如果他在后來改用別的名稱而不再使用原來的名稱來稱呼,那么后來名稱的正確性絲毫也不亞于前者,這正如我們改變奴隸的名字一樣,因為任何人的某個名字都不是按本質而產生的,它乃是在法律與習慣的基礎上屬于確立這種習慣,并且這樣稱謂它的人們的?!雹儆纱耍覀兛梢钥闯?,“本質論”者認為事物的名稱是由其本身性質決定的,“規定論”者認為事物名稱的選擇是預先約定的,是人們按著自己的習慣約定的,是自覺的、任意的,和事物本身的性質沒有什么聯系。這一爭論在后來的哲學家中不斷引起反響,如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贊成規定論,而略晚于亞里士多德的伊壁鳩魯(前341-前270)雖然認為“國家起源于人們間相互契約”,但在名實關系的問題上則贊成本質論,但有時又向“習慣”讓步。第二個階段爭論的主要內容是關于“類比”與“變則”關系的問題?!邦惐日摗笔恰凹s定說”的繼承和演化,而“變則論”則是“本質論”的繼續和發展。也就是說,“類比論”是為了證明規定論的正確性而出現的,而“變則論”是為了說明“本質論”的合理性而產生的。此后,“本質論”和“規定論”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13、14世紀經院派哲學存在的“實在論”與“唯名論”之爭,17、18世紀人們在探討語言起源問題時,還在進行著“本質論”與“規定論”的爭論。一直到索緒爾的“語言符號任意性”的觀點明確提出后,“詞”與“物”或“名”與“實”關系的爭論才算徹底地偃旗息鼓。古希臘哲學家及其后繼者爭論的焦點就是“名”和“實”的關系是“偶然的約定”還是“本質的聯系”。
與古希臘哲學家不同,先秦諸子關注的重點則是“正名”的重要性和“名實結合的原則”問題。在正名的重要性方面,孔子的“正名”學說奠定了基本格調。在《論語?子路》中,孔子把“正名”看成是關系到國家治亂的大事。當子路問孔子說:“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孔子回答說:“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币虼苏撬姓牡谝灰獎?。在孔子看來,正名就是糾正名分上用詞不當:名分上用詞不當,則言語上不能順理成章;在言語上不能順理成章,工作就搞不好;工作搞不好,禮樂制度就舉辦不起來;禮樂制度舉辦不起來,刑罰就不能得當;刑罰不能得當,百姓就無所適從。其后繼者也大都從政治的高度看待“正名”的重要性。如《尸子?分篇》:“君人者荀能正名,愚智盡情?!薄栋l蒙篇》:“治天下之要在于正名。正名去偽,事成若化。荀能正名,天成地平。”《尹文子?大道上》:“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則名不可差。”“名稱者,別彼此而檢虛實者也?!薄盁o名,則大道不稱;今萬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則亂,萬名具列,不以形應之則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币淖诱J為,名稱是判斷客觀事物的根據,正因為判斷客觀事物的根據取決于名稱,那么名稱是不能有偏差的??鬃印罢闭摰恼诶^承者荀子在《正名篇》中也談到了“正名”的重要性。他說:“貴賤不明,同異不別;如是則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廢之禍。故知者為之分別制名以指實,上以明貴賤,下以辨同異。貴賤明,同異別,如是則志無不喻之患,事無困廢之禍,此所為有名也。……故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實辨,道行而志通,則慎率民而一焉。故析辭擅作(名)以亂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訟,則謂之大奸,其罪猶為符節、度量之罪也。故其民莫敢托為奇辭以亂正名,故其民愨,愨則易使,易使則公。其民莫敢托為奇辭以亂正名,故壹于道法而謹于循令矣。如是則其跡長矣。跡長功成,治之極也,是謹于守名約之功也?!避髯诱J為,“制名以指實”,可以做到“上以明貴賤,下以辨同異”,要表達的意志就可以表達,要做的事情就能順利地進
行(志無不喻之患,事無困廢之禍),所以應該用法令確定稱名的正確標準。對那些支離詞句,擅自制造名稱擾亂正確名稱疑惑民眾的人,要把他們當做私自制造符節、度量的罪大惡極之徒來懲罰。在荀子看來,“正名”可起到“上以明貴賤,下以別同異”,“民愨易使,跡長功成”的政治效果。
先秦諸子關注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名實結合的原則”問題。關于名實結合的原則,荀子在《正名篇》中提出了“制名之樞要”,即名實結合的三大原則:(1)約定俗成的原則;(2)徑易而不拂的原則;(3)稽實定數的原則。關于“約定俗成”的原則,荀子說:“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避髯拥囊馑际钦f,詞跟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間并沒有固定的、必然的關系,社會約定了把這件事叫什么就叫什么,但某個詞表某個事物成為傳統之后,就不能違反,違反了“約定俗成”就叫失“宜”。也就是說,事物的命名,無所謂合理不合理,只要是人們共同約定的,就是合適名稱。關于“徑易而不拂”的原則,荀子說:“名有固善,徑易而不拂,謂之善名?!避髯拥囊馑际钦f,對某一事物來說,用哪一個詞來代表它為最好,本來也不是固定的。如果在表達上能直截了當,明白易懂,不致讓人誤會的,就是一個好的名稱。言外之意,如果意義含混,妨礙人們的理解,那就是不好的名稱。關于“稽實定數”的原則,荀子說:“物有同狀而異所者,有異狀而同所者,可別也。狀同而為異所者,雖可合,謂之二實。狀變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化。有化而無別,謂之一實。此事之所以稽實定數也。”這幾句說的是名的數和實的數之間的關系,名的數與實的數可以不相合。所謂“同狀異所”,指的是相同的實體各自獨立,如眾多馬各自獨立,有多少馬其數就是多少;而“異狀而同所”,是指同一匹馬,盡管幼時、壯時、老時形狀會發生大小的變化,但仍是一匹馬。
另一個討論名實結合原則問題的先秦諸子的主要代表,是約與荀子同時的名家學派代表人物公孫龍。在《名實論》中,他說:“夫名,實之謂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則不謂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則不謂也?!薄捌涿瑒t唯乎其彼此焉,謂彼而彼不唯乎彼,則彼謂不行;謂此而此不唯乎此,則此謂不行?!惫珜O龍的意思是說,名稱是用來稱謂實體的,知道這個實體不是這個名稱所稱道的,或知道這個實體并不在這里,就不能使用這個名稱;知道那個實體不是那個名稱所稱道的,或知道那個實體并不在那里,就不能使用那個名稱。標準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專一指稱這個實體或那個實體。如果那個名稱稱謂著那個實體,而又不是專一指稱那個實體,那種稱謂就不可行;如果用這個名稱稱謂著這個實體,而又不是專一指稱這個實體,這種稱謂也不可行。用不適當的名稱去稱謂實體,名實的關系就要混亂。此外,被郭沫若先生考定為宋釬、尹文遺著的《管子?心術上》也說:“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名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彼麄兊囊馑际钦f,每種物體都有一定的形狀,一定形狀的物體就有一定的名稱。名稱不能超過物體的實際,物體的實際也不能超過它名稱。即事物的“名”要與“實”相符。
綜上,先秦諸子和古希臘哲學家雖然都對名實關系進行了深入討論,但他們關注的重點差異很大。古希臘哲學家主要關注名實關系是本質的還是規定的問題,而先秦諸子則主要關注正名的重要性和名實結合的原則問題。而他們存在分歧或者分殊的根本原因,筆者認為,在于先秦諸子與古希臘哲學家認識問題的角度存在很大差別。
二、先秦諸子與古希臘哲學家在名實觀問題上認識角度的差別
古希臘的名實關系之爭,主要停留在名和實的關系是本質的呢,還是人為規定的呢?如前所述,克拉底洛和赫爾摩根各執一詞。對于克拉底洛和赫爾摩根爭執,蘇格拉底作為仲裁人顯得左右為難(實際上這是柏拉圖借著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來闡述自己的主張)。蘇格拉底先是同意克拉底洛的看法,認為確實存在名稱本質的正確性。如希臘人尊奉太陽、月亮、群星為神,是因為他們都是運動的,因此他認為“神”這一名稱就是根據這種運動的本質而產生的。至于那些無法與別的詞聯系起來產生聯想的詞,他就用擬聲原則解釋。他說:“顯然,名稱乃是它所表示事物聲音的模仿,取名字的人總是用聲音來模仿它所稱謂的事物?!碧K格拉底甚至認為,每個字母都是模仿一定的性質,或是表示一定的特征。他舉例說,希臘字母p(r)是表運動的,因為發p時舌頭需要一種特別的運動。所以在p(流動)、po rL(河流)等詞里都有p這個字母??墒窃凇犊死茁迤返淖詈蟛糠郑K格拉底又說:“詞的按‘本質’的正確性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因為只有對事物的本質有正確的深入認識,才能創造出具有正確性的詞,而這對于最初創造詞的先民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彼姓J,語言的實際情況也不像他前面說的那樣簡單,例如p就既出現在表示運動的詞里,也有相反的情況。蘇格拉底最后說:“或者你可以用習慣來稱呼別的什么東西,或者當我說一個名字而指的卻是別的東西的時候,你也能知道我指的正是別個東西。”也就是說,蘇格拉底也不得不承認習慣的約束力,而顯得模棱兩可。
在先秦諸子中,老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指出“名實”不可分的人。老子最早把“道”作為一個最高的哲學范疇提了出來,同時也最早談到了“道”與“名”及“名”與“實”關系。②關于《老子》中的“道”,人們有不同的理解。從老子的自我表述中,我們可以知道他所說的“道”,是先于天地的一種獨立存在著的不斷循環運動的東西。這種東西,處于渾樸狀態(有物混成),無聲無形(寂兮寥兮),但天地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它自己遵守一切自然法則(道法自然);“道”內存于萬物之中,在一切事物中通過“德”來體現它的屬性(孔德之容,唯道是從)。不過,道本來的名稱是什么,人們并不知道,把它稱為“道”,是人為的,不是這種先于天地而生的無形無聲,但又是萬物之母的東西本來就有的。而這種人為地稱為“道”的東西是“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p>
在老子關于“道”和“名”關系的表述中,最具有語言學的價值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痹谶@里,老子用非常整齊的句式闡釋了“道”與“恒道”,“名”與“恒名”的關系。從句式上看,前后兩部分似乎是并列,實際上后者是在補充說明前者。老子意在說明,“道”是永久不變,不能用語言概括表述出來的東西;能概括說明出來的肯定不是永久不變的“道”。永久不變的“道”,人們無法稱說出來,甚至連它的本來名字也不可能知道,人們知道的“名”,并不是“道”本身的“真名”。因為,從一般意義上說,可以叫出來的“名”,肯定不是事物的“真名”,“名可名,非恒名”即是此意。從老子對“道”的一系列論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一點。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恒名”,是指與客觀事物有本質聯系的概念,是冥冥中注定的自然之名,它是人們叫不出
來。按照老子的說法,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如南京這個地方冥冥中肯定有個名,但這個名是什么,我們并不知道,這就是南京這個地方的“恒名”??死茁搴吞K格拉底所認為的那個反映事物“本質”的名,與老子所說的“恒名”是一致的。老子比古希臘“本質論”者高明的地方則在于,即使有反映事物“本質”的名,我們也是不知道的,而我們知道的那個名,則是人賦予的。老子認為“可道”之道“非恒道”,正如“可名”之名“非恒名”。“可名”則是指“名稱”,能叫出來的“約定”之名。約定之“名”與“實”沒有本質的必然聯系,它只是表示“實”的符號。如稱南京這個地方為“金陵、建業、建康、江寧、天京、南京”等,則是“可名”,并不是“恒名”,如同赫爾摩根所說的“如果有誰確定一個名稱,那個名稱也就是正確名稱;如果他在后來改用別的名稱而不再使用原來的名稱來稱呼,那么后來名稱的正確性絲毫也不亞于前者,這正如我們改變奴隸的名字一樣。”我們現在所處之地,稱為“金陵、建業、建康、江寧、天京、南京”等,所指都是同一個地方。在這里,老子已經把“本質論”和“規定論”的各自依據都揭示出來了,只是就語言現象來說,老子更傾向“規定論”。
關于“名”與“實”的關系,除了荀子在《正名篇》中主張“約定俗成”外,其他先秦諸子也大都認為“實”是第一位,“名”是第二位,“名”和“實”沒有必然的聯系。如莊子《逍遙游》說:“名者,實之賓也。”意思是,“名”對于“實”來說,是外在的,處于從屬地位的;實是本質的,處于主導地位的。公孫龍《名實論》說:“名,實之謂也。”即“名”是用來指稱“實”的?!兑淖?大道上》說:“名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則形之與名,居然別矣,不可相亂,亦不可相無。”“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不必有形?!币淖诱J為“名”是用來給“實”(形)確定名稱的,“實”是來和“名”相應的?!懊焙汀皩崱辈荒芟嗷煜?,也不能相分離。當然,有些“名”指向了有形的“實”(有形者必有名),而有些“名”則指向了無形的“實”(有名者不必有形)?!读凶?楊朱》中說楊朱還提出了“實無名,名無實,名者偽而已矣”的觀點。楊朱雖然指的是人的名譽有時和實際不符,即“名不副實”,但也可以看出名稱反映事物時并不能與客觀事物完全一致,即沒有必然的聯系。這些見解,和古希臘哲學家相比,自有其獨到之處。更為重要的是,先秦諸子中的墨子和荀子,都已經認識到“名”不與“實”直接發生聯系,而是通過“概念”作“中介”,把“名”和“實”聯系起來。在先秦諸子中,墨子最早揭示出語言符號本身的組成?!督浬稀罚骸懊?、實,合。”《經說上》:“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名實耦,合也。”墨子所說的“所以謂”,相當于索緒爾所說的“能指”;墨子所說的“所謂”,相當于索緒爾所說的“所指”。①語言符號連接的不是客觀事物,而是音響形式與概念。能指與所指的密切結合,便構成語言符號的性質。《經說上》“聲出口,俱有名,若姓字儷”,所表述的也是這個意思。不止于此,墨子首次揭示出語言符號應具備的條件。如《經上》說:“舉,擬實也;言,出舉也?!迸e:是指意思、思想。意思或思想,就其本質而言,在于摹寫客觀事物。舉,是對客觀事物的揣度、概括,即“舉,擬實也?!彼枷胄枰谜Z言來表達,即“言,出舉也?!蹦拥倪@些表述,可以看出語言是通過概念和事物聯系起來的,其中已有“語義三角形”的影子。
荀子在闡述詞語形成的過程中,也表明詞(名)是通過概念來與事物相聯系的。在《正名篇》中,荀子揭示了概念形成的過程。首先,“天官意物”,通過感官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繼而“心有征知”,通過大腦的理性思考,對感性認識進行分析與綜合,這是概念形成的初始階段。荀子說:“凡同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形體色理以目異;聲音清濁調竽奇聲以耳異……說(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故(對客觀事物的探求)喜怒哀樂愛惡欲以心異。心有征知。征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緣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征知必將待天官之當簿其類然后可也。五官薄之而不知,心征之而無說,則人莫不然謂之不知?!钡歉拍畹淖罱K形成,必須借語詞的抽象。大腦中的概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必須借助語詞才能表達出來,否則,別人無從知道你究竟對客體是否有所認識以及認識的程度。如何用語詞表達概念?荀子說:“然后隨而命之,同則同之,異則異之:單足以喻則單,單不足以喻則兼。單與兼無所相避則共,雖共不為害矣。知異實者之異名也,故使異實者莫不異名也,不可亂也,猶使同實者莫不同名也?!避髯拥囊馑际钦f:同類事物的概念用相同語詞表達(同則同之),異類事物的概念用不同語詞表達(異則異之),使“同實同名”、“異實異名”而不相亂。在此基礎上,能用單音詞表達的就用單音詞(單足以喻則單),不能用單音詞表達的就用復音詞(單不足以喻則兼)。單音詞與復音詞如果有共同成分無法回避時就用共同的成分(單與兼無所避則共,如“馬”與“白馬”,共用“馬”字)?!皢巍迸c“兼”都是就語詞對概念的表述方式而言。由于語詞約定俗成,概念就以語詞為物質外殼,成為人們思維和交際的基礎。當然,概念的形成并不表明認識和思維的終結,而是新的思維階段的起點。荀子又說:“故萬物雖眾,有時而欲遍舉之,故謂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則有共,至于無共然后止。有時而欲偏(偏)舉之,故謂之鳥獸。鳥獸也者,大別名也。推而別之,別則有別,至于無別然后止?!避髯铀f的“大共名”,相當墨子所說的“達”,荀子所說的“大別名”,相當墨子所說的“類”,荀子所說的“別中有別”,相當墨子所說的“私”。“推而共之”,“推而別之”,是對概念“集同”、“別異”的分類,表明荀子已經知道概念具有“層次性”,即“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區分。這種思考為后來學者對概念以及語詞的系統分類提供了理論依據。無論語詞抑或概念,最終又指向客觀事物,因此,其名實關系也就錯綜復雜。就“名”而言,語詞和概念都是“名”;就“實”而言,則概念與客觀事物都是“實”。這樣,荀子所說的“名”具有“語詞”和“概念”兩層含義;而荀子所說的“實”,也應該包括“客觀事物”與“概念”兩層含義。總之,是概念把“名”和“實”聯系起來的。在歐洲,一直到18世紀中葉法國的孔狄亞克和盧梭才明確地意識到詞是通過概念與物聯系起來的,①比起墨子和荀子晚了2000年以上。此外,荀子在討論事物名稱的“約定俗成”的屬性時,最早引進了“群學”思想。②荀子學說中的“群”有“社會”的意思。近代翻譯家嚴復翻譯斯賓塞的《社會學原理》為《群學肄言》,即借用了荀子的“群學”之名,說明荀子已經有了明確的“社會”這一概念。實際上,荀子“約定俗成”中的“俗”,本身就有“社會”一詞因素在內。
三、先秦諸子與古希臘哲學家名實觀對后世語言學影響的分途
古希臘兩次名實關系的論爭,在整個西方語言學史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兩次論爭盡管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但它促使人們更加深入地研究希臘語,從而產生了精確的語言學分析。這兩次爭論反映出的一些思想,引發了人們的積極思考。例如,柏拉圖打算以邏輯為基礎劃分語言中的詞類,他分出了“靜詞”(名詞)和“動詞”兩大范疇,他把被論述的詞(主語)稱為靜詞,而把用來論述“靜詞”的詞(謂語)稱為動詞。而亞里士多德在靜動(名動)之外又增加連詞一類。亞里士多德-'的連詞包括后來的連詞、系詞、代詞和冠詞等。亞里士多德不僅把詞分為具有獨立意義的詞(名、動)和起語法作用的詞(連接詞)兩大類,同時還提出了關于格的語法范疇。由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開創的關于詞的分類理論,經過斯多葛學派、亞歷山大里亞學派以及古羅馬的語法學家瓦羅等先后努力,已經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學的語法體系。
先秦諸子關于名(名詞)的分類,比起古希臘哲學家們,顯然有自己的特點?!兑淖?大道上》所說的“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不必有形”,既是名實關系的問題,也包含對“名”分類的因素?!坝行握弑赜忻?,是說具體的事物都有一個名,這個名,實際是“具體名詞”;而“有名者不必有形”,無形的事物是抽象的事物,而它有的“名’’則是“抽象名詞”。也就是說“名”可分為具體的“名”和抽象的“名”?!兑淖?大道上》又進一步把“名”分為一般的名(一般詞語)和專門的名(專業詞語)。一般詞語,該書仍稱為“名”,專業詞語在該文中涉及的主要是與法律有關的“名”。一般的“名”又分為三類,與法律有關的“名”又分為四類。該文說:“名有三科:一日命物之名:方圓黑白是也;二日毀譽之名:善惡貧賤是也;三日況謂之名:愚賢愛憎是也。法有四呈(呈即程):一日不變之法:君臣上下是也;
FI齊俗之法:能鄙(否)同異是也;三日治眾之法:慶賞刑罰是也;四日平準之法:律度權量是也。”《尹文子?大道上》對名的分類主要是從政治上著眼,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語言學的分類,但它啟發人們:詞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類的。當然,更接近語言學性質的分類,還是墨子和荀子對“名”進行的分類?!赌?經上》把“名”分成“達、類、私。”根據《經說上》解釋:“名:物,達也;馬,類也;臧,私也?!薄盾髯?正名篇》把名(實際是概念)分成大共名、大別名和小別名(別中有別)。如前所述,荀子的“大共名”與《墨經》中的“達”相類似,荀子的“大別名”與《墨經》中的“類”相類似,荀子的“小別名”(別中有別)與《墨經》中的“私”相類似。當然,《墨經》也好,荀子也好,都是從邏輯學的角度對概念進行的分類,分類的對象主要局限在“名”的范圍內,而與他們時代相仿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雖然也是從邏輯學的角度給詞分類的,但由于文化背景,思維方式以及語言特點的不同,《墨經》和荀子給詞進行分類的角度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不同,對后世語法研究的影響也有本質差別的。
再者,本質論與約定論都要探索詞的來源到底是什么,這就促使人們進一步探究詞的來源,而柏拉圖也被人們看成是“詞源學”的創始人。另有斯多葛學派在為了弄清“詞”與“物”即“名”和“實”到底是如何必然地聯系在一起時,也開始研究詞源的問題。斯多葛學派認為:詞“從它一誕生起就是真實的”,這和它所表示的事物的真實本質是一致的。研究詞,對它進行深入分析,就可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即可以揭示詞的真實本質。揭示詞的真實本質,即揭示詞的淵源(詞的淵源,希臘語的意思是“真實”)。由揭示詞的真實本質,導致詞源學的產生。在斯多葛學派以后,古羅馬和中世紀的語法學家和哲學家諸如瓦羅、謝涅卡和奧古斯汀也都探索過詞的“真實意義”。當然,“他們的解釋是隨心所遇的,和現代詞源學毫無共同之處。他們既無現代詞源學研究的標準,也無由親屬語言得出的供比較使用的材料以及語音和語義變化的規律性原則。斯多葛學派及其后繼者的活動,敗壞了歐洲詞源學的名聲,只有在歷史比較語言學得到發展,產生了科學的詞源學之后,語言學中的這一學科才恢復了名聲?!雹倏茖W的詞源學作為一個學科的出現卻是很晚的,它是歷史比較研究發展的結果,特別是在葆樸的學生,德國語言學家波特(A.P0tt)的著作《印度日爾曼語系領域內的詞源研究》問世,才算真正的誕生。
可憐的猴子!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
窮人的狀況也往往如此。窮人餓怕了,眼光就只集中在幾塊干癟的面包上,很難有大志,也難有大智。下面這個故事也許會給窮人一點啟發。
沈陽有個以收破爛為生的人,名叫王洪杯。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將它熔化了,作為金屬材料賣,是否可以多賣些錢?他于是把一個空罐剪碎,裝在自行車的鈴蓋里,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銀灰色金屬,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灲Y果出來了,這是一種很貴重的鋁鎂合金!當時市場上的鋁錠價格,每噸在14000元至18000元之間,每個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個就是一噸,這樣算下來,賣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賣易拉罐要多賺六七倍的錢。他決定回收易拉罐熔煉。
從收易拉罐到煉易拉罐,一念之間,不僅改變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質,也讓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條軌跡。
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價格從每個幾分錢提高到每個一角四分。果然一周以后他回收了13萬個易拉罐,足足二噸半。
他立即辦了一個金屬再生加工廠。一年內,加工廠用空易拉罐煉出了240多噸鋁錠,3年內,賺了270萬元。他從一個“收荒匠”一躍而成為企業家,成了百萬富翁。
近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歸自然,享受個性化休閑的生活方式。以北京為例,至少有500萬人住單元樓房,私人擁有的空間不多,而90%的人愿意在家養殖點花草,但由于居住環境的條件限制,無法滿足需要,于是各種各樣的個性化小型家庭園藝產品成了居家的新寵,市場前景極為廣闊。
神奇豆子是一種易拉罐式整體包裝寵物花卉產品,起源是根據一個童話故事,故事里的杰克因為有了神奇的豆子,而獲得了好運,因此也叫“杰克豆”。這種豆子種植簡單,觀賞性強,非常適合在城市中推廣。其專用的營養介質具疏松、容重輕的特點,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透氣性和保水性;種子則采用優質純粹的進口豆種,發芽率極高;高效緩釋環保花肥提供了豆子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成份,無需額外施肥;彩色全密封易拉罐包裝,新穎獨特,美觀精致,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人們打開易拉罐,每隔兩三天澆一次水,5―10天后,發芽的豆瓣上就會顯露出“I LOVE YOU”、“嫁給我”等字樣,可以種植一兩年,隨著種子的長大還會開花結豆。它還有一個神秘而浪漫的名字一愛情魔豆。
魔豆系列產品種類很多。有的表示祝福、有的表示愛意、有的可以用來和朋友開個玩笑、有的還可以用于鼓勵。豆瓣上能顯示“想約你”、“加油吧”、“祝你快樂”、“見面吧”等等各種不同字體與圖案,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朋友石邁一直在做精品批發生意,得知魔豆產品之后,善于發現商機的他覺得又多了一個經濟增長點,馬上訂購了一批。收到貨物后,他的女兒就被精致而神秘的樣品吸引住了,埋頭研究起這個神奇的罐子來;而石邁看到女兒的態度后,信心大增,很快就下了3萬多元的訂單。在他的精品屋里,每個來向他進貨的客戶他都向其推薦,還逐個打電話給原來的老客戶,介紹產品。兩個月不到,他的貨就銷空了。很多慕名而來的新客戶還紛紛排隊訂貨,場面令石邁喜出望外。他馬上又進了3萬元的貨,第三次,再進3萬5,半年內就返單4次,返單額達12萬之多。
而有些經濟能力稍差又沒有網絡的經銷商,則是從試銷或批發做起,幾千元幾千元的進貨,很多當月就返單了。長沙的李華,原先只把魔豆當做第二職業,業余時間到花店鋪鋪貨到或做些小廣告,50多天竟然就賺了4000多元,比工資還高。明智的他馬上把工作辭掉,全職做起魔豆的生意來。
在經銷過程中,市場推廣的策略也多種多樣,可以以一些消費能力較強的場所和消費者為突破口。結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主目標群13―35歲,喜歡追逐潮流和稀奇事物),策劃一些活動,比如:印刷“幸運大收捕啟事”及“魔豆尋主通告”貼在了各大高校及眾多精品店、花店、超市里讓大家“認購可以種出愛情的愛情魔豆”。這樣的宣傳語會讓帶著什么是愛情魔豆的疑問求購者紛紛慕名而來。其次就是鋪貨,主要面向精品店、花店、花卉市場、超市、學校商店等場所,同時可印制一些精美的傳單到目標消費群經常出現的高級寫字樓、電影院、咖啡廳、學校等場所派發;一些有眼光的書店老板還將魔豆與熱銷書籍等捆綁銷售,買一送一;還有的經銷商將產品推薦給一些愛情聯誼、沙龍活動做贈品。這些營銷手段都能極大的促進產品的銷售。
偶然,聽學管理的朋友講了 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踢易拉罐玩,聲音刺耳,但孩子們卻玩得很高興。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天,老人來到這群孩子面前,給了每個孩子2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踢易拉罐的聲音非常美妙,像動聽的旋律,我非常喜歡這種‘音樂’。這點錢表示謝意,希望以后你們每天都來為我踢?!焙⒆觽兒芨吲d,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踢易拉罐玩。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孩子們雖然有些不高興,但還是接受了。
第四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發誓再也不會為老人玩了!
你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感覺,當收入升高或降低時,當上司贊揚或批評時,情緒也會立刻隨之起伏。它們好像成為了你工作快樂與痛苦的源頭。而當得到的“美分”越來越少時,你憤怒、你牢騷滿腹 最終,你決定不再那么努力,讓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此時的你,是那么的在乎這些外部評價,已經忘了工作最根本的東西――成長的快樂。你就像這個寓言中的孩子們一樣,被老人算計。將“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為得到美分而玩”。
還有一個這樣的心理寓言,說一棵蘋果樹,終于結果了。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于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肮?,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翻?!边@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蘋果樹為什么會拒絕成長,結的蘋果越來越少?因為它不是為自己而“玩”。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故事不是比比皆是嗎?某人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意氣風發,積極熱情,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獲”。沒想到的是,最后卻遭到現實的悶棍:或許是為單位做了重大貢獻卻沒被上司贊許;或許是只得到口頭重視但沒有得到物質實惠:或許……總之,他覺得就像那棵蘋果樹,結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遠。最終他失去工作的熱情,生活在“拿多少就干多少”的信條中。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太過于在乎這些外部的一時得失,而忘記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忘記了在為什么而玩。就像我們一些父母總是用一些獎懲來誘導孩子學習,最終使孩子忘記了自己學習的原始動機――好奇心和求知的快樂。
其實,蘋果樹還可以這樣:繼續成長。譬如,第二年,結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當然,也很可能,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系,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因為,我想說的是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被拿走的蘋果將會是可以忽略的一小部分。
一、通過課件創設情景的方法引入
傳統的物理教學有利也有弊。在教學時,對于許多比較抽象的知識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而概念教學又平鋪直敘,缺乏創新,教學枯燥。目前,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幫助我們改變了以往枯燥的課堂,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評價,以實現教學最優化。在物理引入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計算機多媒體、錄像、錄音、幻燈、實物投影等)可以使物理教學由抽象變具體,由微觀變宏觀,由靜態變動態,從而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比如,在講解《電功率與安全用電》一課時,我借助課件,讓學生先看生活中一些火災的圖片,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安全用電的危害,先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再引入新課,進入理性認識,這樣引入,有創新也易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能給學生引人入勝的感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下一步內容的進行。
二、通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引入
許多物理現象經常在我們身邊出現,學生對絕大多數自然現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師可以通過描述自然現象,也可通過學生直接或間接觀察自然現象引入新課。學習“慣性”概念時,可以播放錄像,讓學生觀察剎車、加速、轉彎時乘客的表現,從而引入慣性,貼近生活,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另外,我在講解《重力》一課時借用神七升空后宇航員進行太空行走這段錄像作為課引內容,我問學生,為什么人能夠在太空漂浮而不能像我們一樣在地上行走,從而激發了學生了解這節課的欲望,同時盡快將學生引到物理課堂中來,為上好這節課開了個好頭。
三、通過實驗的方法引入
新穎的實驗往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恰當地將教材中的實驗加以發展、變化,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大氣壓強”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實驗,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燈上加熱,排走罐中空氣,然后用橡皮泥將罐口封閉,讓易拉罐冷卻,學生可以觀察到易拉罐被壓癟,并發出劇烈響聲。該實驗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聽覺效果,都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引入“大氣壓強”。再如,在研究“電阻絲為什么不能用銅絲、鐵絲代替”試驗時,在連接好的電路中分別接入粗細相同、長度相同的保險絲、銅絲和鐵絲,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路中的電流變大時,讓學生觀察誰會熔斷,從而比較出哪種金屬絲適合做保險絲。當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發現經驗的看法不對時,就會產生探究新規律的強烈欲望。設計滲透物理知識的引入環節,一定要服從、服務于新的教學內容需要。
四、通過問題討論的方法引入
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參與討論,最終引入物理概念,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思考。如“鐵比棉花重”這句話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學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認為沒有道理,但又說不清理由,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引入“密度”的概念。又如在講解《凸透鏡的成像》一課時可以這樣引入新課:同學們看過電影,也看到過老師在課堂上用投影儀配合上課。小小的膠片怎么會變成很大的畫面呢?上生物課時要觀察動植物的組織和細胞,它們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師給你們用放大鏡和顯微鏡來觀察。它們為什么能使我們看到很小的物體呢?今天我們來研究這些問題。通過這樣的設疑,學生很快被問題吸引,從而融入課堂。
五、通過設置懸念的方法引入
對最終結果的關心,推動思維的運行,是“懸念”的一大功能。例如在引入《慣性、慣性現象》新課時,可以設置這樣的懸念,“一條小船在平靜的湖面上勻速航行,一個人站在船尾用力豎直向上跳,請問,這個人是落入水中還是落回原處?”大部分學生憑知覺判斷,認為此人將落入水中,并開始為此人的安全擔心,用此種方法引入新課,極易使學生產生求知欲。
六、通過實踐活動的方法引入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活潑好動,也善于發現。利用他們這個特點,我們的物理課堂也可以挪到室外,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學生們自己實踐活動經驗來幫助總結物理規律。在學習《速度》一節時,讓學生到操場上進行百米賽跑的演練,親身經歷跑的快慢與時間和路程的關系,然后回到課堂,分析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距離相同時,比較時間的長短;二是時間相同時,比較路程的多少。進一步得出速度的概念從而引入新課。
七、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引入
應用題可以說是小學數學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及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做好應用題掉小學生非常重要,它是檢驗學生堆成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徑,而且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分過程中培養了數學思維能力、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小編為大家整理歸納了小學一年級的主題作文,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應用題80題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參加比賽,還有多少人沒參加?
2、三個小組一共收集了94個礦泉水瓶,第一組收集了34個,第二組收集了29個,第三組收集了多少個?
3、汽車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車,9人下車,車上現在還有多少人?
4、小紅有28個氣球,小芳有24個氣球,送給幼兒園小朋友15個,還剩多少個?
5、超市里買4袋餅干要付8元,買8袋餅干要付多少元?
6、老師有8袋乒乓球,每袋6個,借給同學15個,還剩多少個?
7、老師拿70元去買書,買了7套故事書,每套9元,還剩多少元?
8、數學課上小朋友做游戲,每5人一組,分了6組,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9、小軍和小麗做燈籠,小軍做了21個,小麗做了18個,送給老師50個,他們還要做多少個?
10、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問二一班有學生多少人?
11、一輛空調車上有42人,中途下車8人,又上來16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12、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用20元買票夠嗎?
13、我有50元,要買一件29元的衣服和一副18元的眼鏡,還剩多少元?
14、2002年世界杯亞洲區十強賽B組得分,中國隊主場得分12分,客場得分比主場得分少5分,中國隊的總分`是多少分?
15、圖書館有90本書。
一年級借走20本,二年級借走17本,問圖書館還有多少本書?
16、媽媽買了15個蘋果,買的橘子比蘋果少6個,問一共買了多少個水果?
17、爸爸、媽媽和我分別掰了9個玉米,小弟弟掰了6個。
問我們全家一共掰了多少個玉米?
18、小兔種了5行蘿卜,每行9個。
送給鄰居兔奶奶15個,還剩多少個?
19、王師傅做了80個面包,第一次賣了17個,第二次賣了25個,還剩多少
20、小汽車每輛能坐4人,大客車能坐25人,有3輛小汽車和1輛大客車,問一共能坐多少人?
21、有25名男生,21名女生,兩位老師,50座的車夠坐嗎?
22、某大樓共十層,每層4米,小明站在8樓陽臺,他離地面多少米?
23、小蝸牛有6只,螞蟻是它的3倍少2只,螞蟻有多少只?
24、梨有36箱,蘋果有37箱,小貨車一次能運70箱,這些梨和蘋果能一次運完嗎?
25、一條大毛巾38元,給售貨員50元,應找回多少元?
26、小紅家買了一箱紅富士,吃了18個,還剩6個,一箱紅富士原有多少個?
27、食品店有85聽可樂,上午賣了46聽,下午賣了30聽,還剩多少聽?
28、老師布置了80道口算,小新做了69道,還剩多少道?
29、桌子上放了5本語文書,一本書有10頁,共有多少頁?還有1本數學書,數學書有24頁,五本語文書和一本數學書共有多少頁?
30、小明和小花去公園采花,小明采了6種花,每種花各7朵,小花采了4種花,每種花各8朵,小明和小花各采了多少朵花?
31、媽媽辦公室里有2張辦公桌,其中一張辦公桌上有9種不同的書各4本,另一張辦公桌上有3種不同的書各8本,媽媽辦公室的兩張辦公桌上共有書多少本?
32、有兩個花瓶,一個花瓶里插6朵花,另一個花瓶插4朵花,兩個花瓶一共插多少花?
33、學校操場上有兩排楊樹,每排6顆,一共有多少顆?
34、一支毛筆3元錢,小紅買了4只,一共用了多少元錢?
35、一張桌子4條腳,8張桌子一共有多少條腳?
36、小紅買回一些玻璃珠,每5個裝一袋,一共裝了3袋,還剩2個,小紅一共買回多少個玻璃珠?
37、一個三角形紙片有3個角,6個三角形紙片共有多少個角?
38、一個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有4角,一共有幾個角?
39、同學們做紙花,紅紙、白紙、黃花各6朵,共做了多少朵花?
40、籠子里裝了5只兔子,它們一共有多少只腳?
41、三個小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組修理了20把,第二組修理了18把。
第三組修理了多少把?
42、媽媽買一雙皮鞋花52元,買一雙布鞋花12元,付給售貨員100元,應該找回多少元?
43、海印電器商場有彩電55臺,賣了一些后還剩30臺,賣了多少臺?
44、商店原來有25筐桔子,賣出18筐后,又運進40筐,這時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45、紅領巾養雞場有母雞60只,母雞比公雞多14只,公雞有多少只?
46、小明買了3個筆記本,用去12元。
小云也買了同樣的6個筆記本,算一算小云用了多少錢?
47、體育室有60副羽毛球拍。
小明借走了15副,小亮借走了26副,現在還剩多少副?
48、商店有自行車60輛,賣了4天,每天賣8輛,還剩多少輛?
49、商店上周運進童車50輛,這周又運進48輛,賣出17輛。
現在商店有多少輛童車?
50、校園里有8排松樹,每排7棵,37棵松樹已經澆了水,還有多少棵沒澆水?
51、一本故事書,小明每天看5頁,看了9天,還剩28頁,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52、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少2人,女生有多少人?
53、小青有28張畫片,照片比畫片多16張。
小青有多少張照片?
54、班級里有22張臘光紙,又買來27張。
開聯歡會時用去38張,還剩下多少張?
55、一輛公共汽車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來12位,這時車上有多少位?
56、三個組一共收集了94個易拉罐,其中第一組收集了34個易拉罐,第二紐收集了29個易拉罐。
那第三小組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57、上手工課,一班節約了15張紙,二班比一班多節約了8張。
二班節約了多少張紙?
58、新型電腦公司有87臺電腦,上午賣出19臺,下午賣出26臺,還剩下多少臺?(用兩種方法)
59、水果店運來一批蘋果,上午賣出16筐,下午賣出18筐,還剩12筐,運來多少筐?
60、果園里有4行蘋果樹,每行8棵,還有12棵梨樹,一共有多少棵果樹?
61、有33個毽子,平均分給5個人,每人分幾個?還剩幾個?
62、有19片扇葉,每臺電扇裝3片,這些扇葉夠裝幾臺電扇?
63、有32人跳繩,5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64、礦泉水每瓶2元,26元可以買幾瓶,還剩幾元?
65、一根繩子長19米,剪8米做一個根長跳繩,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繩。
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繩?還剩多少米?
66、五月份有31天,是幾個星期,還剩幾天?
67、漫畫書每本4元,小紅帶了23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本,還剩多少錢?
68、故事書每本8元,小鋼帶了25元錢,最多可以買幾本,還剩多少錢?
69、一共有64棵樹苗,每行栽9棵,一共可以栽多少行?還剩幾棵?
70、有38個鈕扣,每件衣服釘7個,最多可以釘幾件?
71、13個人做游戲,如果每組3人,可以分成幾組,還剩幾人?
72、55個同學乘車去公園,每輛小車可以坐8人,至少需要幾輛車?
73、一共有20只小動物,每個房間可以住6只,至少需要幾間房?
74、有38本課外書,每個小朋友分4本,最多分給幾個小朋友?
75、有53本書,先給一年級9本,剩下的二年級每個班分到6本,可以分給幾個班?還剩多少本?
76、一共有23只小鳥,每個小房子能住4只,至少需要幾個房子?
77、小紅帶了22元去買花。
先花6元買了一枝玫瑰,剩下的錢準備買,2元一枝。她最多可以買幾枝?
78、用26根長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六方形,還剩幾根?
79、兔媽媽買回40棵白菜,送給山羊伯伯5棵,剩下的平均分給5只小兔。
每只小兔分幾棵?還剩棵?
7-ELEVEN十五周年紀念瓶的啟蒙
彭紀文走入可樂瓶收藏圈子是11年前的事。那時,中國大陸的可口可樂瓶收藏活動才剛興起,由于限量版的可口可樂瓶價格高,資深收藏者鳳毛麟角。
2002年,廣州“7-ELEVEN”便利店舉行十五周年慶典,他們聯合可口可樂公司推出了限量版的可口可樂紀念玻璃瓶。紀念瓶是在經典版的基礎上,加上了“7-ELEVEN”便利店的logo和十五周年標志,這讓“即使是在黑暗中,僅憑手的觸摸就可認出來”的可樂瓶披上了“7-ELEVEN”的標識。
和那些配合重大活動特意設計的限量版相比,這款紀念瓶的價格顯得親民許多,只要30元就可以把它帶回家,還外加6聽可口可樂。彭紀文果斷地買了幾個,由此開始了他的可口可樂瓶收藏之路。由于長期關注可口可樂瓶的創意設計,彭紀文還加入了中國可口可樂收藏協會,這讓他接觸到全國多地的藏友,隨著藏友們相互交換藏品,他收藏的可樂瓶的款型逐漸增多。當別人再問起為什么會收藏這些沒用的瓶子時,他顯得很從容,哪個瓶子里裝的不是故事?
彭紀文是一家公司的品牌策劃,因為英語水平不錯,他還成功打入了世界級的收藏圈子。這不僅使彭紀文有了“認識了全球收藏者”的優越感,也使得他的藏品數量呈幾何級增長,現在只要他愿意,每個月大概能收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二三十個設計獨特的瓶子。
目前,彭紀文收藏的瓶子超過了2000個,這些藏品占據了他一間展廳和一間庫房。他挑出三分之一的精品展示,剩下的則裝進箱子妥善保存。
可口可樂很接地氣
在彭紀文的2000多件藏品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標有世界各地不同文字和符號的可口可樂瓶。在他看來,可口可樂公司尊重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民俗和信仰,還根據每個國家的消費水平和文化信仰,做出相應的改變,“很接地氣”。他舉例說,即便在中國,可口可樂瓶子上的文字也有區別:在內地是簡體字;而在香港、臺灣,則是繁體字。
在眾多藏品中,他最鐘愛的是在伊朗出售的鋁制瓶。“你沒見過鋁制材料的可樂瓶吧?”阿文得意地向本刊記者展示他的這一收藏,話說出口后,他迅速補充:“不是易拉罐。”可口可樂公司從20世紀中期就開始用鋁制材料的易拉罐作為可口可樂的載體之一,但彭紀文并不看好易拉罐,“2005年出現的鋁制材料瓶才能讓我兩眼發光”。
2012年6月,彭紀文去伊朗旅行,在一家烤肉店里看到了老板收藏的三四十個有當地文化符號的可樂瓶,同為藏友,他得以從老板那邊要了一個帶回國。
這是一款外形仿照玻璃瓶的設計,有人評論說,這種瓶子讓飲料保持持續的低溫,而且外形很酷。但它的價格是同樣大小的玻璃瓶的三倍,盡管里面裝的是同樣容量的可口可樂。“它的材質比易拉罐要硬。”彭紀文說。但真正吸引他的是瓶身上色彩絢麗的各國文字和創意花紋。
2、會議室里有6張3人沙發和15張單人沙發,此會議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3、一堆木材運走20根,還剩25根,這堆木材原有多少根?
4、兔子有3只,鵝的只數是兔子的2倍,雞的只數是兔子的4倍。鵝和雞各有多少只?
5、 小明家養7只小雞,養鴨的只數是雞的4倍,小明家養鴨多少只?養鴨的只數比養鵝少5只,小明家養鵝多少只?
6、小毛今年7歲,爸爸的年齡是他的5倍。爸爸明年多少歲?
7、冬冬家有2只白兔,灰兔的只數是白兔的7倍。冬冬家養兔多少只?
8、張老師帶著5名同學去校外參觀,每張車票5角錢。來回共需多少錢?
9、學校要在操場旁種一排樹,每隔8米種1棵。
(1)從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2)一共種了9棵樹,這個操場有多長?
10、小紅、小英、小方三人踢毽子,小紅一次踢18個,小英一次踢2個,小方一次踢6個,小紅一次踢的是小方的多少倍?
11、小紅今年9歲,媽媽的年齡是小紅的4倍,奶奶比小紅大56歲。媽媽和奶奶各是多少歲?
12、小明、小華、小麗三人互相贈送了1張卡片。他們一共贈送了 張卡片?
13、班里有48人,平均分成6個勞動小組,每個小組有多少人?
14、一根繩子長97米,先用去了28米,又用去了45米。
(1)這根繩子比原來短了多少米?
(2)還剩多少米?
15、一個玩具熊50元,一輛玩具汽車20元。小明拿100元錢,買了1個玩具熊和1輛玩具汽車用去多少元?
16、屋里有10支點燃的蠟燭,被風吹滅了4支。此時屋里還有多少支蠟燭?
17、屋里有10支點燃的蠟燭,被風吹滅了4支。到明天早晨還有多少支蠟燭?
18、爸爸、媽媽和我分別掰了9個玉米,小弟弟掰了6個。問我們全家一共掰了多少個玉米?
19、小兔種了5行蘿卜,每行9個。送給鄰居兔奶奶15個,還剩多少個?
20、王師傅做了80個面包,第一次賣了17個,第二次賣了25個,還剩多少個?
21、媽媽買了15個蘋果,買的橘子比蘋果少6個,問一共買了多少個水果?
22、動物園有熊貓4只,有猴子是熊貓的3倍。問一共有熊貓和猴子多少只?
23、圖書館有90本書。一年級借走20本,二年級借走17本,問圖書館還有多少本書?
24、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問二.一班有學生多少人?
25、小明有6套畫片,每套3張,又買來4張,問現在有多少張?
26、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個,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27、小汽車每輛能坐4人,大客車能坐25人,有3輛小汽車和1輛大客車,問一共能坐多少人?
28、學校買回3盒乒乓球,每盒8個,平均發給二年級4個班,每個班分得幾個乒乓球?
29小熊撿了9個玉米,小猴檢的是小熊的4倍,他們一共撿了多少個玉米?
30、食品店有85瓶可樂,上午賣了46瓶,下午賣了30瓶,還剩多少瓶?
31、一小桶牛奶5元錢,一大桶牛奶是一小桶的4倍,買一大一小兩桶牛奶共需要多少錢?
32、小明買了3個筆記本,用去12元。小云也買了同樣的6個筆記本,算一算小云用了多少錢?
33、體育室有60副羽毛球拍。小明借走了15副,小亮借走了26副,現在還剩多少副?
34、操場上原有16個同學,又來了14個。這些同學每5個一組做游戲,可以分成多少組?
35、一本故事書,小明每天看5頁,看了9天,還剩28頁,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36、王老師在文具店買了5張綠卡紙,15張紅卡紙。紅卡紙是綠卡紙的多少倍?
37、二年級一班有20名男生,22名女生,平均分成6個小組,每組有幾名同學?
38、一輛空調車上有42人,中途下車8人,又上來16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39、面包房一共做了54個面包,第一隊小朋友買了8個,第二隊小朋友買了22個,現在剩下多少個?
40、一共收集了94個易拉罐,其中第一組收集了34個易拉罐,第二組收集了29個易拉罐。那第三小組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41、甲數是20,乙數比甲數多5,乙數是多少?
42、班級里有22張臘光紙,又買來27張。開聯歡會時用去38張,還剩下多少張?
43、.少年宮新購進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兩種琴一共有多少把?
44、一輛公共汽車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來12位,這時車上有多少位?
45、新型電腦公司有87臺電腦,上午賣出19臺,下午賣出26臺,還剩下多少臺?(用兩種方法解答)
46、有25個蘋果,梨比蘋果少7個,有多少個梨?
47、書架上的故事書比連環畫少15本,書架上有雜志8本,有故事書32本。連環畫有多少本?故事書和連環畫一共有多少本?
48、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多2人,女生有多少人?
49、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少2人,女生有多少人?
50、動物園有 20只黑熊,黑熊比白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
51、動物園有20只黑熊,白熊比黑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
52、紅領巾養雞場有公雞 44只,母雞比公雞多16只。母雞有多少只?
53、紅領巾養雞場有母雞60只,母雞比公雞多14只,公雞有多少只?
54、紅領巾養雞場有母雞 60只,公雞比母雞少14只,公雞有多少只?
55、紅領巾養雞場有公雞44只,公雞比母雞少16只。母雞有多少只?
56、上手工課,一班節約了15張紙,二班比一班多節約了8張紙。二班節約了多少張紙?
57、上手工課,一班節約了15張紙,比二班多節約了8張。二班節約了多少張紙?
58、小青有28張畫片,照片比畫片多16張。小青有多少張照片?59、小明的媽媽買回來一根16米長的繩子,截去一些做跳繩,還剩6米,做跳繩用去多少米?
60、二年級的男同學有35人,女同學有37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有50人參加了今年暑假的“紅色之旅”活動,有多少人沒有參加“紅色之旅”活動?
61、停車場上有65輛小汽車,開走了31輛,還剩下多少輛?又開來6輛。現在停車場上有小汽車多少輛?
62、一本應用題練習冊,有應用題50道,紅紅每天做5道,幾天做完?
63、學校買了6本科技書和36本故事書,故事書的本數是科技書的幾倍?
64、書店第一天賣出6箱書,第二天賣出18箱書,第二天賣的是第一天的幾倍?兩天共賣出幾箱?
65、二年級一班有5個紅皮球,黃皮球的個數是紅皮球的3倍,黃皮球比紅皮球多幾個?
66、二年級一班有5組同學,平均每組有5個,“六一“節有21人參加合唱隊。沒參加合唱隊的有多少人?
67、小華和爸爸、媽媽比賽做計算,小華一分鐘算對了6道計算題,爸爸的是小華的4倍,媽媽比爸爸少做對了5道。媽媽一分鐘做對多少道?
68、小明家的雞圈里原來有45只小雞,媽媽上個星期賣掉了12只,這個星期又賣掉了15只,現在雞圈里還剩下幾只小雞?
69、媽媽買來12只蘋果和16只梨,如果要把它們全部裝在袋子里,每只袋子只能裝4只水果,需要幾只袋子?
70、超市里買4袋餅干要付8元,買8袋餅干要付多少元?
71、老師有8袋乒乓球,每袋6個,借給同學15個,還剩多少個?55、老師拿70元去買書,買了7套故事書,每套9元,還剩多少元?
72、綠化帶種有9棵柳樹,松樹的棵樹是柳樹的3倍,柳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倍,綠化帶中有松樹幾棵?有楊樹幾棵?
73、數學課上小朋友做游戲,每5人一組,分了6組,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58、小丁丁和小胖去書店買書,小丁丁買了7本,小胖買了4本,每本書7元,他們一共用去幾元?
74、小丁丁和小胖去書店買書,小丁丁買了7本,小胖買了4本,每本書7元,他們一共用去幾元?
75、植物小組栽培了19盆。送給幼兒園3盆,剩下的平均放在8個教室里,每個教室放幾盆?
76、同學們參加勞動。二(1)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38人,每8人編成一組,可以編幾組?
77、水果店運來一批蘋果,上午賣出16筐,下午賣出18筐,還剩12筐.運來多少筐?
78、學校買來54盒粉筆,用去34盒,還剩多少盒?(2)學校買來了30盒白粉筆,24盒彩色粉筆,用去34盒,還剩多少盒?
79、果園里有4行蘋果樹,每行8棵,還有12棵梨樹,一共有多少棵果樹?
80、果園里有4行蘋果樹,每行8棵,還有12棵梨樹,一共有多少棵果樹?
81、 選擇有關的條件和問題,組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① 有4袋白糖② 有2袋紅糖?、?每袋糖重2千克 ④ 賣出4千克白糖 ⑤ 還剩多少千克白糖? ⑥ 紅糖比白糖少幾千克?
82、 老師有4盒乒乓球,每盒6個,借給同學8個,老師現在還有幾個?
83、 比較下面一組題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然后再解答.
(1) 食堂里有15袋大米, 又買來40袋, 現在有多少袋大米?
(2) 食堂里原有大米42袋, 用去27袋, 又買來40袋, 現在有多少袋大米?
84、二(1)班有男同學27人,女同學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座幾排?
85、面包:每個3元,餅干:每包4元,飲料:每瓶6元;小剛: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應付多少元?小強有50元,買5包餅干,找回多少元?
86、誰買的便宜,每枝便宜多少元?男孩:5枝鉛筆15元,女孩:我的筆每枝4元,誰便宜?每支便宜多少?
87、一輛公共汽車上原有乘客23人,在第一站下去8人,上來1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88、白樓小學二年級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二年級一班和二年級二班共有多少人?二年級三班比二年級一班少幾人?
89、學校體育室有排球18個,足球的個數比排球多15個,學校體育室有排球、足球共多少個?
90、同學們去植樹,如果每人種8棵樹就剩5棵;如果每人種9棵樹就少6棵。同學們共植樹多少棵?
91、王紅到超市想買一個書包、一雙球鞋和一個足球。標價為:書包28元,球鞋35元,足球26元。王紅去超市至少要帶多少元錢?
92、水果店運進75箱蘋果,第一天賣出去24箱,第二天賣出去18筐,水果店還有多少筐蘋果?
93、把一盒彩筆分給小朋友,如果每人分8支,就多10支;如果每人分10支,就少14支,請問這盒彩筆共有多少支?
94、三個小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組修理了20把,第二組修理了18把。第三組修理了多少把?
95、一雙拖鞋8元,一雙襪子4元。小明拿了20元錢買一雙拖鞋和一雙襪子,應找回多少元?
96、圖書館有故事書96本,第一周借出28本,第二周借出30本,現在還有多少本書?
97、二年級一班原有女生28人,男生20人,新學年開始了,又轉來9名同學?,F在二年級一班共有多少人?
98、.一袋巧克力,分給某組的小朋友,每人5塊,正好分完;每人分6塊就少7塊,這袋巧克力共有多少塊?
通過開展慶祝“六一”系列活動,積極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以點帶面,使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飛揚,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如:團結合作。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幼兒園兒童節活動策劃方案,供大家閱讀。
幼兒園兒童節活動策劃方案一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慶祝"六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使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飛揚,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度過一個幸福、難忘的"六一"兒童節,使家長在觀看和參與幼兒的節日慶?;顒又羞M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觀念,從中使自己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通過向家長、社會展示幼兒的"六一"活動,進一步塑造本園的良好形象。
二、活動主題和宣傳口號
1、活動主題:舞動七彩旋律唱響金色童年。
2、宣傳口號:
"我陽光、我健康、我成長、我快樂"。
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歡慶氣氛的環境(班級環境及全園周圍環境);
2、以班級為單位做好參加活動的準備;排練童話劇、情景劇,抓好幼兒生活技能的教育教學;培養幼兒與不同年齡班級的小朋友交往與合作的能力;收集制作環保時裝的廢舊物品;
三、活動內容
(一)、活動倡議
1、目的:為了使幼兒能度過一個愉快、難忘、而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倡議本園全體教師和全體家長積極為為幼兒創設歡度"六一"的節日環境與氛圍,共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六一"節的各項活動;
2、時間:
3、地點:幼兒園操場。
4、對象:全體教師、幼兒、家長;
5、宣傳途徑:通過家長一封信形式向家長發出倡議書,引起家長的重視,爭取全體教師和家長對此次慶?;顒拥呐浜吓c支持。
(二)、系列活動
本次"六一"兒童節將以年級為單位,小班中班大班是文藝匯演以舞蹈、童話劇表演、歌曲、時裝年代秀等形式來進行。
1、幼兒情景、童話劇表演
(1)、目的:通過參加童話劇表演,培養幼兒對表演藝術的興趣;培養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表現力。
(2)、要求:體現從參與、選材符合各年齡段幼兒的水平,表演活潑、大方,服裝設計符合劇情需要,根據劇情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音樂,需要錄音的提前做好準備。
2、時裝年代秀
(1)、目的:時裝秀的衣服是利用收集廢舊物品,參與環保時裝的設計和制作,初步提高孩子的環保意識,意識到人類生存與環境的息息相關。充分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興趣,不讓孩子養成鋪張浪費的習慣。同時,我們將為您展現出70、80、90年不同年代的服裝風格。
四、活動要求
活動內容要有情趣、童趣、有朝氣;要反映一幼的幼兒積極向上、喜迎六一的面貌;活動形式要多樣,大膽創新全面發展幼兒藝術風采,此次活動中教師要齊心合力、分工合作努力將這次活動舉辦成功!
通過活動向家長、社會展示幼兒素質教育成果,塑造本園的良好形象,進一步深化本園的辦園特色。
幼兒園兒童節活動策劃方案二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慶祝“六一”系列活動,積極創設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以點帶面,使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飛揚,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如:團結合作。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新觀念,從而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通過向家長、社會展示幼兒的“六一”活動,進一步塑造本園的良好形象;增強教師、家長、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歡慶氣氛的班級環境及全園周圍環境(五月二十三日布置操場,張貼宣傳標語“追求童年、追求快樂、追求智慧!”,五月二十三日前各班布置“六一”主題畫展)。
2、以班為單位作好參加活動的準備。
(1)排練詩歌表演節目(四月中旬選定節目,五月十一日檢查服裝、道具、配樂準備并在各班教室試排,五月二十日全園彩排);
(2)注意收集制作環保玩具的廢舊物品(紙盒及其它相應材料)。
(3)每班設計一個“親子”游戲或其它游戲(游戲第九周交),并做好物品準備工作(物品準備五月二十日檢查)。
(4)各班開展幼兒進行續編故事教育活動,使幼兒獲得續編故事的經驗。
(5)各班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老師共同挖掘和培養孩子的某些“才藝”。
3、各班做好班級內的“二幼之星”比賽時間安排,交一份計劃到園長室。
4、你就準備活動獎品和禮品。
5、xx做好主持工作準備。
6、利用板報向教師、家長發出倡議和向每個幼兒的家長發出倡議書,引起家長的重視,爭取全體教師和家長對此次慶?;顒拥呐浜吓c支持。
三、活動時間及場地安排
5月26日:慶“六一”系列活動開幕式暨幼兒詩歌表演比賽,并向家長發放“環保”宣傳資料。
5月27日:環保“有用的紙盒”制作比賽;
5月30日:“二幼之星”比賽;
5月31日:慶祝“六一”兒童節“結對子”游園暨頒獎大會。(內容有:幼兒舞蹈表演;器械操表演;頒獎;“結對子”親子游園活動)
四、活動內容與要求
1、幼兒詩歌表演賽
(1)目的: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表現力。
(2)要求:每班準備一首幼兒詩歌;選材符合本班幼兒水平;幼兒人人參與;表演活潑、大方;服裝設計符合詩歌內容需要;有一定的背景、表演道具;朗誦效果、配樂良好。
(3)評獎:
根據表演評出表演獎、舞臺設計、音色獎。
2、環保“有用的紙盒”制作比賽
(1)目的:通過利用紙盒進行環保玩具設計和制作比賽,培養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創新意識、環保意識;進一步樹立教師、家長良好的環保意識。
(2)內容與要求:要求幼兒人人參與,即參與收集廢舊紙盒、紙箱及其他的廢舊材料,參與環保玩具設計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保持周圍環境的清潔;要求幼兒的制作在1小時內完成(主要材料用紙盒,可添加其它廢舊材料)。
(3)比賽形式:以班為單位進行比賽,由帶班教師和生活老師組織指導幼兒制作活動,備課教師到抽簽的其他班跟班檢查、評比。
(4)評獎:根據幼兒的設計和制作情況評出班級獎和作品獎。
4、“二幼之星”比賽
(1)目的:通過開展比賽,促進我園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即幼兒愛說、會說、敢說;培養幼兒大膽展示自我的精神面貌。
(2)內容與要求:要求所有的選手均要參加以下三項內容的比賽:
A、故事續編比賽:選手根據給定的故事線索進行故事續編,續編時要求能按照故事的線索編構出合理的故事情節和結局。
B、才藝比賽:要求選手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表演一個節目;隨后根據其表演節目回答有關的問題(表演和回答問題各4分,服裝2分,滿分為10分)。
C、智力搶答:要求選手們根據主持人提出的問題進行搶答(分大、中、小三組進行搶答),每答對一題給1分。
(3)比賽形式:各班在進行班級賽的基礎上,選派出3名幼兒參加年級賽,在年級賽中,學前班和大班共選出6名幼兒、中班選出5名幼兒、小班選出4名幼兒參加全園的決賽。
(4)評獎:根據參賽選手的總得分評選出“二幼之星”10名,其余評為優秀選手。
(5)比賽時間:班級賽可在5月靈活進行,年級賽在5月中旬進行,全園決賽在5月30日進行。
5、游園活動
(1)活動目的:使幼兒通過參加游園活動,進一步感受到“六一”兒童節的快樂,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快樂,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培養幼兒與別人合作與交往的能力,并使他們體驗到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2)游戲內容:每班設計一個游戲項目(親子游戲或其它游戲)。
(3)活動形式:家長可與自己的孩子一同游戲。
五、擴大影響
目的:通過新聞界的報道及廣大家長的宣傳,使活動產生廣泛的影響,提高本園的知名度、美譽度,為隨后的招生工作產生良好的效應。
時間:5月20日至6月1日。
媒介:電視、報紙新聞、本園家長。
方法:發電視、報紙新聞通訊、板報宣傳、印發宣傳資料
幼兒園兒童節活動策劃方案三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是幼兒最快樂的一個節日,今年我園的“六一”兒童節以各班自主組織進行開展,為了使慶?;顒禹樌M行,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慶祝“六一”活動,使幼兒在積極的參與中體驗合作與交往的快樂,從而度過一個幸福、難忘的“六一”兒童節;使家長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觀念,從中使自己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
二、活動主題和宣傳口號
1、活動主題: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學會分享。
2、宣傳口號:
我有一雙能干的手;保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的環境;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會說;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孩子會玩;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孩子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動準備
1、布置富有歡慶氣氛的環境(班級環境);
2、各班為單位作好參加活動的準備。
四、活動內容
(一)活動倡議
1、目的:為了使幼兒能度過一個愉快、難忘而有意義的“六一”兒童節,倡議本園全體教師和阿姨積極為幼兒創設歡度“六一”的節日環境與氛圍,共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六一”節的各項活動。
2、時間:20xx年6月1日。
3、對象:本班兩位教師、全體幼兒和保育員阿姨。
(二)系列活動
本次“六一”兒童節活動以“玩游戲”、“擊鼓傳花進行歌表演”等系列活動的形式來進行。
A、玩游戲
(1)活動目的:使幼兒通過參加游園活動,進一步感受到“六一”兒童節的快樂;培養幼兒與小朋友合作交往的能力,并使他們體驗到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2)活動要求:要求幼兒能積極、大膽地與小朋友參加“六一”游戲活動。
(3)游戲內容:
1、貼鼻子
游戲規則:在紙上畫一個人頭,游戲者蒙上雙眼,原地轉五圈,而后讓游戲者走向指定的位置,把“鼻子”貼到人頭上,貼中者得獎。
2、搶椅子
游戲規則:準備好七把椅子。椅子要圍成一圈。每次參賽的人數是八。參賽者圍著椅子跑。以鼓聲(或音樂)為信號。聲音一停,參賽者去搶椅子坐下。一局比賽后,沒搶到椅子的一個人被淘汰出局,椅子也要搬掉一把。每局下來,人數椅子數遞減。堅持到最后的人為優勝者。
3、快樂呼拉圈
游戲規則:在地上擺放五個空易拉罐。每個易拉罐之間的距離為二十厘米。參賽者應站在離易拉罐一米遠的地方,才能向易拉罐扔圈圈(圈圈的大小要適當)。每扔中一次即得獎。每人有三次機會。
4、看誰是投籃高手
游戲規則:事先準備好一個籃球和一個比籃球稍大一點的紙箱(或其它的,能讓投進即可)。參賽者每兩人為一組,分別投籃。一分鐘內,投中最多者為勝。
(三)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