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常見的經濟學現象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主要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崗位有銀行從業人員、市場營銷人員、對外貿易人員、經濟預測、分析人員等。
2、經濟學實用急需,就業前景較好。產業經濟學在當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的大背景下即便走向世界也有說服力。它主要通過講述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組織及產業政策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常見的經濟指標、基本方法,具有用基本理論分析現實中的某些經濟現象和問題的能力,因此就業面相對來說比較廣。
(來源:文章屋網 )
1、論文份數: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論文的封面由學校統一提供。紙張型號:a4紙。a4210×297毫米。頁邊距:天頭(上)20mm,地角(下)15mm,訂口(左)25mm,翻口(右)20mm。統一使用漢語:小五號宋體。分割線為3磅雙線。
2、論文格式的字體:各類標題(包括“參考文獻”標題)用粗宋體;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關鍵詞、圖表名、參考文獻內容用楷體;正文、圖表、頁眉、頁腳中的文字用宋體;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體。
3、字體要求:
(1)論文標題2號黑體加粗、居中。
(2)論文副標題小2號字,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3)填寫姓名、專業、學號等項目時用3號楷體。
(4)內容提要3號黑體,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內容為小4號楷體。
(5)關鍵詞4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黑體。
(6)目錄另起頁,3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仿宋,并列出頁碼。
(7)正文文字另起頁,論文標題用3號黑體,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號宋體,每段首起空兩個格,單倍行距。
(8)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4號黑體,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與正文字號相同,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三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四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五級標題:標題序號為“①”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9)注釋: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10)附錄: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11)參考文獻:另起頁,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參考范文:
獨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分析
摘要:《微觀經濟學》是獨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是經管類學生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由于《微觀經濟學》這門課程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以及獨立本科院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嚴重影響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依據教學經驗和課程特點論述獨立本科院校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課程設置、教材匹配性、課程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時間分配以及課程考核方式五大常見問題現狀,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獨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94
《微觀經濟學》是我國普通高校(包括獨立學院)經管類專業必修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學好這門課程對于學生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增強分析經濟現象和提升理解市場經濟內涵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學習國際貿易原理、貨幣銀行學等后續專業課程奠定堅實基礎。但是,由于微觀經濟學本身的一些特點,比如在微觀經濟學中利用了大量的圖形和數學工具來分析問題,許多經濟變量之間具有相當強的邏輯關系,這些內容的學習對于獨立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都有很大的困難。從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教師難教,學生對很多問題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很難深入理解相關的知識點等問題,使得微觀經濟學失去了本來的教學目的,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探討該課程的有效教學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塑造生動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該課程學校效果,對獨立本科學院學生專業發展有著明顯意義。
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主要特點
(1)理論抽象性強。微觀經濟學中包含有很多對經濟活動以及消費心理本質現象的歸納,理論概念分布廣泛,需要思考理解,常見的就有:供求平衡、消費者行為表現、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論及市場失靈等,即便是64個課時講授也安排較為緊張,而獨立本科院校往往分配48個課時,受時間限制,教師講授啟發學生理解消化的難度比較大。
(2)圖表分析復雜繁多。微觀經濟學中幾乎全部章節都存在圖表分析,圖形關聯度和相似度高,如成本曲線就有十條多圖形分析,習慣文字定性描述的低年級大學生對圖表進行抽象演繹歸納往往欠缺方法論素養,無法合理有效進行分析。
(3)數學模型多。微觀經濟學中存在大量的數據建模分析,需要歸納變量因果關系建立數學模型,然后采用數據加以驗證,需要一定的量化理性思維和數學修養,在校園中感性思維較為明顯數學邏輯思維不足的學生學習該課程存在較大困難。
2獨立學院《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問題
(1)課程設置不太符合獨立本科學院學生整體學習層次。獨立學院經管專業學生整體高中學習水平較公立院校為弱,數學基礎更為薄弱,獨立本科學院經濟學大綱往往是借鑒或者照搬公立院校的已有模板,課程教學內容、考核方式和考核要點等方面與校本部區別不大、沒有針對學生層次進行合理化差別變動,導致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大幅降低。
(2)缺乏針對獨立學院層次的應用教學型教材。民辦獨立本科學院作為一個新興的高等教育組織發展時間并不長,因此經濟學教材選擇上基本沿用母體公立院校教材,如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該教材對學生的經濟理論、分析思維培養都有著廣泛認可的良好效果,但對于應用講授型的三本院校的學生來說,教材內容理論深入、內容繁雜、邏輯嚴密,體系豐富反而成為學習的客觀困難,同時個體學習能力差異也導致教師講授時存在困擾,近年來針對高職、應用本科的微觀經濟學教材開始增多,但是教材質量良莠不齊,國外教材適合理解但不適合理論基礎欠缺的一般大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教材是一個明顯問題。
(3)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獨立本科學院學生普遍習慣“灌輸記憶式”的學習來應對考試,短期難以掌握需要理解歸納演繹結合圖表分析的微觀經濟學有效學習方式,已經固化為習慣的記憶背誦式學習習以為常;另一方面高等數學的學習難度使大多數學生難以掌握有效的量化分析技術,從而增大心里畏難感降低學習積極性;教師缺乏企業實際經驗也導致難以聯系實際趣味吸引性不足,難以有效調動學習熱情。
(4)教師授課精力難以保證。在課酬相對較高的廣東獨立學院教師周授課時一般在20節左右,每學期普遍同時講授三門課程,僅教學任務就比較繁重,加之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教師為了職稱評聘必然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甚至以擠占教學時間和降低教學質量為代價進行科研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對需要精心準備的微觀經濟學教學很容易產生不利影響。
(5)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獨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試與平時成績相結合,即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期末考核比重較大導致學生習慣期末突擊記憶復習,期末考試一般采取筆試的形式,題型包括: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和計算題。考試內容單一,許多題目都有標準答案,需要學生真正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的題目極少。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和應試心理,考試前死記硬背,沒有真正地將課本知識聯系到實際中。同時獨立本科學院高學費導致學生容易出現花多錢應該容易拿到畢業證的交易投機心理,出現抄襲舞弊行為,同時教師為避免過于嚴格引發教學矛盾也存在平時分過于寬松導致學生平時上課缺乏認真投入,使分數不能有效反應學習效果。
3獨立學院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建議
3.1優化課程設置
獨立學院應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來開設該課程,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在教學大綱、教學要求、學時等方面應有所側重,細化課程設置層次,并與各自專業的培養目標相吻合,設置適合學生層次、側重理解應用的重點學習內容,適當設置更高層次的理論思考型作為補充,重點在于理解運用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經濟現象。
3.2編寫切合學生實際的教材
自編教材可以以現在使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為藍本,精簡一些對于三本院校學生而言難度較大的內容。例如,可以保留從供求入手,彈性的分析,效用論、生產論和成本論,市場結構理論和要素理論。而對于一般均衡、福利經濟學等相關內容可以合并成一章,簡要介紹,只要學生把握基本內容即可。每章結束后,添加一兩個案例或相關的事件,引導學生用本章學過的內容來解決這些問題。每一章的內容中,大部分知識點應配有相應的簡單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增加趣味啟發性。
3.3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精髓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從而形成一種有助于認知活動的教學環境。獨立學院學生雖然基礎相對薄弱,但思維活躍程度整體良好。改變微觀經濟學傳統授課模式,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首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可以在講解一個知識點之后,適當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其次,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適當給予點評,多肯定學生討論的結果,也要指出學生答案的不足并及時予以糾正。再次,老師應多引入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枯燥的經濟學理論。教師要及時更新教案,列舉的案例要與時俱進,數據要跟得上經濟的發展,讓學生接受最新的資訊,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本節課相關的小視頻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在放松的同時鞏固知識,改變學生認為該課程枯燥、乏味的觀念,克服學生厭學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樂趣,從而提高整體學習效果。
3.4提升教學地位重要性
在教師職業生涯中明確教學和科研的各自作用和地位,要讓教師明確教學不合格意味著職業生涯的失敗,將教學作為辦學的質量生命線,微觀經濟學這樣的經濟管理專業基礎課作為教學督察的重點內容,促進教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倡導以教學為中心、科研服務于教學的理念,并在工作績效上予以體現,學校在安排教學任務的時候,也應該盡量把每位老師每學期講授的課程數目限制在一至兩門,使教師能夠合理分配教學和科研實踐精力,并且有充分時間來進行授課準備。
3.5豐富課程考核方式
針對微觀經濟學這門學科特點,可以采取多種考核制度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最終得到的分數可以由三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作業成績及期末成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時上課的態度給予一定的平時分,期末考試的內容應加大材料分析的比重,全面考察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盡量將考試內容設計為考查學生如何靈活運用知識點,而不是靠死記硬背來回答問題。通過將這三個部分的考核情況相結合,給出一個最終成績,提升學生經濟學的認知、理解、分析和推斷綜合學科素養。
4結論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專業的重要基礎課,本科獨立學院的經濟學授課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本文針對獨立本科院校的學生特點,描述了微觀經濟學課程特征,歸納了獨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存在課程設置不太匹配、教材缺乏針對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教師教學精力難以保證以及考核方式單一的五個常見問題,然后針對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M].第6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2.
[2]王鎖根.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改革中的作用[J].教學與管理,2008,(4):117118.
[3]曾貴.教學型高校教師過度科研的動因分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6):35.
[4]孫亞軍.關于改進民辦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2013,(10):151153.
關鍵詞:經濟學導論;問題導向;能力主導;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5-0161-02
經濟學導論既是經濟學科的入門課程,同時又是一門針對非經管大類開設學生的通識教育課程。我們從分析W生學習狀況出發,針對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設計上進行了課程改革嘗試,以提高課程內容的實踐性和有用性。
一、學情診斷
由于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同,知識結構、前期積累,甚至學習能力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要滿足不同梯度學生的學習要求,使得課程內容有益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及個人成長,就需要對學習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診斷,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學習目標模糊,甚至學習目標功利化。經濟學是一門顯學,其研究范疇已涉及到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甚至有“經濟學帝國主義”之說。有的學生認為,因為其他同學都在學經濟學,所以自己也跟風來選。加之目前經濟、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普遍較高,在部分學生中甚至存在著一種誤區,認為學習經濟學可以幫助就業,學了經濟學能夠找一個好工作甚至可以掙大錢。學習目標存在偏差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學生對通識教育投入的時間精力不足。一方面,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大。部分學生的學期平均修讀學分在25學分左右,個別學生的學期平均修讀學分甚至超過了28學分,學生的課業負擔普遍較重。另一方面,學生對通識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學生認為,學習的關鍵在于學好專業課,通識課程的內容僅需要了解即可。由于學生在通識教育課程上不愿意投入較多的時間、精力,導致了學生在通識課程學習上缺乏主觀能動性。
3.修讀專業不同,知識背景多元化。作為通識教育課程,經濟學導論的學生專業構成豐富,知識積累水平不同。從初次接觸經濟學的角度出發,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對經濟學學習的擔憂不同。人文社科背景的學生往往擔心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是否涉及大量數學與計算的內容,擔心自己的工具學科知識不夠扎實;而理工科背景的學生則擔心經濟學的內容是否需要大量識記與背誦。從另一角度看,不同專業的學生一起學習、討論也更能產生新思維。例如,學物理的學生會提出如何從實驗的角度理解經濟學理論,而學法律的學生會思考經濟學與法學的聯系。
學情分析表明,為了解決選課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共性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需要科學設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難度,有效設計教學環節與教學進度。
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目標設定
為了解決學生學習目標模糊,甚至功利化的問題,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僅僅圍繞課程的時代性和有用性展開,力圖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的設定充分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以及今后的工作需要展開,分為三個維度:(1)學習宏觀經濟的基本概念和簡單的理論,以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和宏觀經濟政策。(2)學習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工具使得學生能夠理解“稀缺性”,進行權衡取舍。(3)掌握正確的經濟學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在各種信息中去偽存真,培養學生嚴謹的學術精神。在第一堂課對課程的介紹中,將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概括為通過學習本課程,應當具備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修身齊家的能力,明辨是非的專業態度。
三、以內容廣度為導向的教學內容安排
圍繞經濟學導論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投入時間、精力有限的問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綜合考慮知識點的重要性、章節之間的關聯性、學習內容的實踐性、教學案例的趣味性。
從教學內容的板塊上看,主要分為微觀經濟學部分和宏觀經濟學部分兩大板塊。在微觀經濟學板塊中,安排了供求理論、彈性分析、消費理論、企業行為、市場與福利共5章內容。其中,供求理論是本課程的基礎性理論,要求學生理解供求規律、價格機制等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彈性分析重在要求學生運用彈性的知識分析、解釋經濟現象;消費理論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從多個角度理解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等重要理論;企業行為的內容較為抽象,重點要求學生掌握不同市場結構的區別與特點,掌握企業長期決策與短期決策的區別;市場與福利則幫助學生認識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宏觀經濟學板塊中,安排了宏觀經濟運行概覽、國際貿易基礎、貨幣銀行基礎三章的內容。在宏觀經濟運行概覽中,要求學生理解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掌握GDP、GNI、CPI、失業率等核心概念,糾正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培養學生從經濟史、社會發展史的大視角來理解經濟發展問題,尤其是要學生將宏觀經濟學理論知識與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實踐密切聯系,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國際貿易基礎中,主要介紹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以及匯率的基本知識。在貨幣銀行中,主要幫助學生認識貨幣的特點,流動性與貨幣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與貨幣乘數,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幫助學生理解經濟中各部門的聯系。
從教學內容的類型上看主要分為知識點、圖形、案例、熱點問題四大類。在知識點的教學中,強調學生掌握內容的準確性,通過課程的學習,重點厘清容易被誤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例如,強調GDP指標的地域概念、流量概念、生產概念,區分失業者與非勞動力等。在圖形的教學中,強調定量分析的工具作用,例如要求學生作圖分析在不同的需求價格彈性和供給價格彈性的條件下,價格管制帶來的不同影響。在案例教學中,強調教學案例的生活化,例如引導學生分析日常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價格歧視的現象。在熱點問題教學中,注重教學內容的時效性,根據一周內發生的大事件,或者頒布的最新經濟政策,又或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問題,及時補充完善教學內容。
在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安排上,擇基礎性、工具性、代表性的問題講解。由于學生普遍存在對通識教育課程投入時間不夠的問題,因此需要充分挖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點的識記和理解能力,以減少學生的課后負擔。從這兩點出發,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設計了大量提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1)比較類問題,這類問題主要為了區分相近的知識點,讓學生充分理解兩個知識點的區別與聯系,避免記憶混淆,如:GDP平減指數和消費者價格指數有何不同?(2)“反常”類問題,這類問題主要甄別人們在學習經濟學以前容易誤解的問題,例如:充分就業水平下是否仍會有失業存在?(3)實踐類問題,這類問題主要將知識點融入到日常生活實踐中,例如:全職太太算不算失業人口?(4)拓展類問題,這類問題主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深入思考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
四、以案例為特色的教學環節設計
在教學環節上,充分開展了以小組合作為基礎的案例教學。
>> “小金庫”專項治理收官之后:經濟學分析與財政治理建議 “小金庫”治理 “小金庫”治理風暴 淺議治理“小金庫” 談談“小金庫”的專項治理 “小金庫”的認定與治理 “小金庫”的防范與治理 “小金庫”特點及治理 “小金庫”治理對策及探索 淺析“小金庫”的審計治理 小金庫成因及治理對策 “小金庫”治理之我見 淺析“小金庫”的治理 高校“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研究 古代皇室財政沿革與“小金庫”現象治理 小金庫治理的建議淺述 小金庫產生原因及治理對策分析 “小金庫”存在的原因及治理對策分析 小金庫問題的防患與治理措施 “小金庫”存在原因與治理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 Tsai K S.Off Balance: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Fiscal Feder Alism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B.V.,2004:1-26.
[5] Ting G.Corruption and Local Governance: the Double Identity of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in Market Reform[J].Pacific Review.Routledge, 2006:85-102.
[6] Dittmer L,Gore L.China Builds a Market Culture[J].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2001,19(3).
[7] 韓步云.小金庫產生機理的經濟學探討[J].理論探討,2011(4).
(1)數學應用方便假設性經濟分析在分析經濟學中理論性經濟現象時,往往涉及到一些數學方程式,科學地應用數學方法能更加精確、客觀地描述經濟環境;并在描述過程中有效地規避干涉因素,將經濟環境中的各個變量,通過數學關系聯系起來,幫助經濟學家推理整個經濟走向。
(2)現代經濟分析數學思路拓展在經濟學中,數學分析法能科學地描述和客觀地分析經濟現象,盡可能減少經濟分析誤差,具有其他經濟分析法不具備的優點。在基礎經濟分析理論基礎上,數學方法的應用有利于完善經濟分析體系,對經濟分析基本概念定義作出合理的解釋。在人類經濟活動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傳統的經濟分析方法已經無法適應于現代化經濟發展需求,需要一種更加精確的數據分析法,以此彌補傳統經濟分析的缺陷,這樣數學方法的作用得到了凸顯。數學分析方法不僅能在經濟分析范圍內較好地融入和更新人類活動,還能分析和比較原有的經濟分析體系,為經濟分析帶來更加有效的計算方法,避免經濟活動中出現決策失誤。
二、經濟數學在金融經濟分析中的應用
(一)經濟數學極限理論在金融經濟分析中的應用極限理論作為大多數數學理論概念的基礎,廣泛地應用于經濟數學中,當然在經濟分析、經濟管理及金融管理等經濟學方面也比較常見。極限理論主要體現事物增長和衰竭的規律,包括設備的折舊價值、放射性元素衰變、人口增長、細胞繁殖等。在經濟分析中,采用經濟數學的極限理論可以更加準確、快速地計算出儲蓄連續復利,包括對連續復利中本金和利息之和的計算。
(二)經濟數學函數模型在金融經濟分析中的應用(1)供需問題在金融分析中,通常會涉及到函數關系,那么利用經濟數學中的函數模型,能有效地解決金融經濟中的實際問題。在對市場供給和需求問題分析時,在充分了解經濟數學函數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函數關系,有利于更加明確地分析市場供需問題。在供需問題中,商品價格、商品替代程度、消費者價值取向等都會對市場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以商品價格為例建立的函數關系包括兩種,即供給函數和需求函數。商品往往是隨著價格上漲,供給量增加,可見供給函數的一個增函數;而商品隨著價格上漲,需求量會不斷降低,需求函數是一個減函數。因此市場經濟中供需問題,可以看作是價格逐漸向供需雙方均滿意的方向發展,即價格的決定問題。(2)成本與產量問題在金融經濟中,研究成本與產量兩者關系時往往會涉及到成本函數。在產品價格與生產技術保持一定的情況下,成本與產量之間會形成某種函數關系。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應注意成本與收入、收入與銷量的關系,那么將生產出的產品銷售出去,生產者將獲得收益,這樣又涉及到收益函數。通過對各類函數關系分析發現,在金融經濟分析中應用經濟數學中的函數關系,能達到高效率的分析目標,幫助生產者和經營者更好地處理成本與產量的關系。當然在經濟數學專業教學中,適當地引入金融經濟分析案例,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經濟分析能力。
(三)經濟數學導數在金融經濟分析中的應用在經濟學中,很多問題都涉及到導數知識,導數在經濟學中的另外一個概念為邊際概念。將經濟學研究對象從常量引入變量,是經濟數學導數在經濟學中的一個典型,同時也積極推動了經濟學的發展。邊際函數包括邊際利潤函數、邊際需求函數、邊際成本函數以及邊際收益函數等。利用導數能比較清楚地觀察到經濟學中自變量的微小變化,并分析該情況下因變量的變化趨勢,以便更為客觀地研究函數的變化率。針對成本函數,對一種產品固定產量下的邊際成本進行計算,將其與平均成本進行對比,能較為客觀地分析商品產品變化情況,從而科學地擴大或者縮小商品的生產產量。若邊際成本大于平均成本,需要縮小該商品的生產量,反之則擴大生產量,使生產廠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在對函數相對變化率進行分析時,可以采用經濟分析中的彈性進行研究。以商品價格與需求量為例,采用彈性能客觀地獲取一個價格值,若價格值大于商品價格,那么價格提高的比率應大于需求量減少的比率;反之則價格提高的比率應小于需求量減少的比率,有利于幫助廠家及企業制定合理的商品價格。
(四)經濟數學微分方程在金融經濟分析中的應用經濟學中很多問題與經濟數學中的微分方程息息相關。在金融經濟分析中,經濟活動往往存在量與量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函數關系表達;若一旦遇到比較復雜的函數關系,各種變量關系需要通過微分方程進行表達。微分方程是一種函數關系,主要包括微分、自變量及未知函數等。針對較為復雜的金融經濟問題,無法用導數或者函數表達量與量的關系,因此通過建立微分方程,能直觀地展現出各變量之間的關系。當然微分方程內容復雜,學習難度大,在經濟數學微分方程教學中,老師應適當結合金融經濟案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出微分方程在金融經濟分析中的工具性作用,從而培養學生金融經濟分析能力和經濟數學應用能力。
三、結語
【關鍵詞】中職 教學 課程改革 實踐
伴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春風,中職教育的春天也隨之而至。要切實讓中職教育得到發展,僅僅依靠政策和改革是不行的,這還需要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挖掘。在最近的示范課觀摩中,筆者發現這些課無論是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體現了中職課程改革的精神,這給我很大的觸動也讓我對目前所的教的中職經濟學課程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改進,并根據筆者所教的中職經濟學課程做了如下革新。
一、深入為生活而教的教學理念
職業技術教育換言之是就業教育,除了少部分的學生繼續上高校深造外,大多數的中職學生在畢業后都將邁進社會、面臨就業。因此,在中職教育中我們所堅持的教學理念就是“面向社會,面向市場,以服務生活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換言之就是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要和要求設置相應的課程,選擇實用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
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經濟學基礎作為一門經貿、財會、商務專業的基礎課。雖然有著嚴密的理論體系,抽象的理論框架,但在教學中自然不能將其普教化,純理論化。一方面教學中要考慮到要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與生產技能相聯系,另一方面,要考慮到中職學生的學習水平,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到有興趣并且能學以致用。讓每一位學生在努力下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使每一位學生在聆聽過后都得到不同的生活啟發,最終使不同的學生在這門課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便是對中職經濟基礎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詮釋。
二、深化教學內容講解的生活化
中職經濟學基礎課不同于普通的基礎課程教學,它是職業技術教育中重要的文化課,而且也是職業技術教育中一門實用的專業課。經濟學基礎作為學習其他專業理論和技術的基礎和入門,為學生今后深入的學習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在教學中早已得到共識。但是我們知道作為一本講述經濟學理論的書其中避免不了許多專業名詞、嚴謹晦澀的書面表達方式、繁瑣的公式、復雜的圖表,而也正是這些使大多數中職學生望而卻步。從過往的實際教學情況來說,經濟學基礎課與專業實用性和學生基礎水平嚴重脫節,導致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對所學知識不知所云,由于這門課一般開設的比較早,等到后面的專業課中用到某一部分知識時,往往已成過眼云煙,消散在九天云外了。總而言之,經濟學基礎課根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能。
事實上,經濟學本身就是一門由簡單的常識加上復雜術語包裝起來的學問,經濟學理論的建立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各類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把那些生硬的書面表達方式、復雜繁瑣的計算公式以及抽象陌生的曲線表格轉化成在生活中常用、常見的事物、現象。用購物、吃飯、戀愛、婚姻、法律這些生活要素將經濟學基礎中晦澀難懂的原理解剖分析,用故事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并將故事編織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體驗這其中所蘊含的原理。
舉例來說,當學生在學邊際效用價值論時,書上的概念闡述是這樣的“商品的價值取決于效用,并以稀少性為條件;價值尺度是邊際效用;不能直接滿足人的欲望的生產資料的價值,由最終消費品的邊際效用決定;市場價格是買賣雙方物品效用主觀評價彼此均衡的結果。”對于科班出身的學生來說這段話或許不難理解,但是對于中職學生,很有可能一來就被這段話弄蒙,對于接下來的學習其興趣自然是蕩然無存了。因此在課堂中,我先通過記者采訪美國總統羅斯福問他對三次連任有何感想,總統讓記者連吃三塊三明治的故事引入。調動起學生們的興趣。再通過生活中的進餐的例子進行比喻說明,讓學生回想吃自助餐時的場景。當你進入自助餐廳嘗到的第一片烤肉和離開餐廳前,勉強吃下去的最后一片肉的感覺,就會讓學生對的邊際效用有深刻的理解了。在理解了理論原理之后,就可以舉一反三引導學生將生活中得一些現象做出解釋。例如,人們離不開水,水比鉆石有用的多,離開鉆石人們只會覺得可惜,可離開了水人們將很快死去,而為什么鉆石比水賣得貴?還有人們要靠食物來存活,但是事實上食物在發達國家的家庭中,食物所占的開支比例卻不斷地減少,難道食物對他們不重要?等等
在新課改政策和多年教學經驗的啟發下,結合中職教育教學的理念和中職學生的自身水平,將經濟學基礎課大量的經濟學原理、概念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使整個教學內容生動有趣,簡單易懂,在教學中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三、采用多變教學手段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在過去的教學中老師通常是以純理論教學為主,缺少教學輔助工具,“滿堂灌”現象十分普遍,再加上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往往對基礎課程與教學方式產生排斥心理,此外,這種教學方式下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往往脫離實際,到實際的工作崗位上根本用不到。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中職教學中采用多變的教學手段,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成了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中職教學以技能教學為重點,以服務就業為中心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變遷老師必須以當前社會、市場、崗位的需要改進方式,創新模式。因此,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做結合,手腦并用,切實提高實訓、實作、實驗的教學質量是學生就業的重要保障。在教學中學校、老師應在現有的條件下多為學生創造實踐、實習、見習的機會,通過校企結合、工學結合,讓學生半工半讀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從而使學生的技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提高,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準備、打好基礎。
>> 社會輿情與刑法運作互動問題研究 師生互動問題及對策 幼教親子互動問題探討 中國文學史上的雅俗互動問題研究 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問題的研究 經濟低迷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創業互動問題研究 大班親子閱讀家園互動問題與對策的研究 中國文學史上的雅俗互動問題研究 新形勢下電力系統供需互動問題研究及分析 社會流動問題研究 制動抖動問題研究 高校音樂鑒賞教學中互動問題的思考 英語課堂互動問題設計的原則 論休閑體育教育與經濟互動問題 中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問題探究 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問題淺談 農村教師流動問題研究 CSP軋機振動問題研究 合肥市推進城鄉產業互動互融發展的對策研究 城鄉統籌與重慶體育產業發展的互動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眼2?演陳明生.我國城鄉產業轉移的機制和對策?眼M?演.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眼3?演(美)阿瑟?劉易斯.國際經濟秩序的演變?眼M?演.喬依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眼4?演Raúl Prebisch.“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鄄
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Economic Bulletin for Latin Amertca?熏Vol.7?熏No.1?熏 1962.
?眼5?演(德)阿爾弗雷德?韋伯.工業區位論?眼M?演.李剛劍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
?眼6?演(美)埃德加?胡佛.區域經濟學導論?眼M?演.王翼龍,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眼7?演馮云廷.城市聚集經濟?眼M?演.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眼8?演逆城市化?眼EB/OL?演.百度百科, http?押//baike. baidu.
com/view/483922.htm.
?眼9?演小城鎮建設?眼EB/OL?演.百度百科,http?押//baike. bai?鄄
/view/1036907.htm.
?眼10?演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現象及其對策探討――以江蘇省為例”?眼J?演.城市規劃.
?眼11?演張春娟.農村“ 空心化”問題及對策研究?眼J?演.唯實,2004,(4).
?眼12?演楊公樸,夏大慰.現代產業經濟學?眼M?演.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關鍵詞:逃課;經濟學分析;經濟人
一、問卷調查研究
1.受調查學生分類比例:從性別上看,男生占43%,女生占57%從家庭看,城市學生占24.5%,鄉鎮學生占36.0%,農村學生占39.5%。
2.調查結果如下:
關于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逃課的調查沒有不能逃課的占29%,能夠學到專業知識的課占到20%,非常吸引自己的課占到17%,老四海要點名管理嚴格的課占到33%。
關于逃課對就業的影響的結果:學習更好的占到27%左右,肯定會逃課的占到22%,沒想過逃課的37%,其余的責問不掛科就不會逃課的比例。
關于常見的逃課原因分析結果如下圖:
二、經濟學原因分析及提出相關措施
下面我們就將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在學生、教師、學校三個方面對逃課現象進行分析。
1.學生角度
從經濟學角度看,作為逃課當事人的學生可以作為“經濟人”,通過它與課程設置、師資教育、市場需求之間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從而了解他們選擇逃課的原因分析。初步的解釋是,逃課現象是經濟行為人在課程市場信號傳遞強度及逃課成本的約束條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行為。一門課程的市場信號傳遞強度取決于市場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時確定某種信號進行度量時預期收益與度量費用的比較,預期凈收益越大,被選擇作為市場信號的可能性越大,其市場信號傳遞強度越大,可見,逃課現象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逃課成本取決于課程的性質特點、考核方式和制度約束的軟硬程度。
學校要想解決逃課問題,在課程設置上要注意滿足學生對自身利益的追求:(1)對修不同的課程所獲得學分數進行妥善設定,使得所得學分數與其實際價值相當。(2)增開一些市場信號強度大的課程,借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3)課程的設置盡可能體現市場需求的偏好,要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作造度調整。
2.教師角度
教師是課程的供給者,是提供授課服務的主體。在調查中超過50%的同學對其授課老師的教學并不滿意,我們發現這與現行的教師職稱評級制度的弊端有很大的關系。職稱評級制度有以下幾個特點:(1)資源的高度稀缺性。(2)大學教師職稱的評定過度依賴科研這一項目。
事實上,理論學術水平只是一個優秀教師的一部分,對加強課堂質量,優秀的授課能力更為重要。我們建議,在學生對教師評價的基礎上,期末由校方統一出考卷進行考試,并由校方統一批改,將各班平均成績作為對老師授課水平評價的另一個指標。這使得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的影響大大降低。綜上,假設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為A,給定其權數為60%,期末學生考試平均成績為B,給定其權數為40%,則老師的考評分數Z=0.6A+0.4B,假設100分為上限,則可得表格:
其中,紅色分數為優秀分數,藍色分數為不合格分數。將該分數納入教師職稱評級當中,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從而大大減少學生的逃課率。
3.學校角度
學校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與政府之于市場的作用類比來看。
首先,學校規定學生必須上課,實際上是給與“配額”,縮小預算集的區域,這常常會帶來福利凈損失。我們已知逃課的學生可能會去玩游戲等,但根本原因在于上課的效用太低。針對這個問題,學校顯然應該負起一定的責任。在課程的安排方面應該使其達到帕累托效應,充分考慮實用性以及可行性。
參考文獻:
[1]陳剛:大學生“逃課”的心理動力分析及對策[M],中國青年研究,2005
[2]何光:解讀大學生逃課現象[N],中國教育在線校園通訊社,2007
【關鍵詞】博弈論;經濟學;信息經濟學
自80年代中期開始,博弈論的廣泛應用促使經濟學經歷了一次巨大變革,而且,目前這場變革還在加速進行。博弈論是數學的一個分支,1951年納什的文章和1953年夏普里的文章都是發表在數學雜志上。但博弈論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在經濟學上的應用卻最為廣泛成功。經濟學是研究資源如何有效配置以達到或實現既定目標的一門學科。但從現代經濟學的發展來看,這種觀點將被另一觀點所取代:經濟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即研究理性人的行為。博弈論在短短10余年對經濟學產生的如此深刻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近年來,博弈論的思想和建模方法已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經濟分析領域。而影響最大的便是微觀經濟學,甚至可以說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80年代以后博弈論迅速地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其原因在于它建立起了一個內容豐富、體系健全、邏輯合理和更加貼近現實的經濟學分析體系。博弈論不但強化了經濟分析的深度,而且拓寬了經濟分析的廣度,從而不但使經濟分析以更加符合現實的方式揭示經濟活動的內在規律,而且也使信息經濟學得以迅速發展。
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深深地影響了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成為經濟學家的必備分析工具之一,多位博弈論專家也因對博弈論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博弈論獲得了經濟學的中心地位,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熠熠生輝,引人注目。
博弈論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如寡占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并形成了經濟學新的分支――信息經濟學。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對博弈論做出開拓性的三位博弈論專家納什、澤爾騰和海薩尼。相隔十年,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再度授予在博弈論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兩位專家――托馬斯?謝林(Thomas C.Schelling)和羅伯特?奧曼(Robert J.Aumann)。博弈論廣泛而深刻地改變了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為研究各種經濟現象開拓了新視野,博弈論成為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取得了主流經濟學的中心地位。
博弈論之所以被經濟學家普遍使用,是與傳統經濟學的缺陷和經濟學自身發展的要求分不開的。傳統經濟學在談到人(或其他經濟主體)的決策時,往往是假定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條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個人的效用也只決定于自己的選擇,其他所有人的行為都歸結在價格這個參數中;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壟斷和寡頭是特殊情況;信息是充分和對稱的。然而現實中這些條件都是很難成立的。第一,充分競爭的市場是很少有的(例如,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鋼鐵生產廠家屈指可數,占據一定市場份額的彩電生產廠家也為數不多),由于存在產品差異、地域差異和信息差異,任何一個廠商總是處于某種壟斷地位(正是這樣他們才有利可圖),所以與充分競爭相比,壟斷和寡頭倒很常見;第二,每一主體在做出自己的選擇時不僅要受到其他主體的影響,而且自己的選擇也往往影響到其他主體的選擇(考慮一下1998年長虹大規模吸納彩管的情形);第三,在市場競爭中信息幾乎總是不充分、非對稱的,獲取信息經常是有成本的,有時成本還是相當大的。如果不考慮以上這幾方面因素,經濟學所討論的決策其實僅僅是規劃問題,是在沒有競爭對手時的決策,所解決的也只是資源分配問題。現實世界中決策者要在面對有智能和充分理性的對手與之激烈競爭時做出選擇。在競爭對手日益明顯、競爭越來越直接的情況下,博弈論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一種不可替代的工具。另外,經濟學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對經濟個體的研究,而在各個經濟個體之間,博弈是無時無處不在的。
博弈能夠融入主流經濟學,為主流經濟學家所接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博弈論分析范式與新古典經濟學不謀而合;二是博弈論符合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科學化趨勢。
1.分析范式的趨同。即強調個人理性,也就是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經濟利益主體各自追求效用最大化,最終達到一種穩定狀態,實現均衡。可以說博弈論與新古典經濟學的關鍵鏈接就是理性人的假設。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套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體系,而經濟學不同于物理、化學等學科就在有它的理性人假設。對此,經濟學家張五常曾舉過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如果我把一張百元鈔票放到游行人的街道上,沒有風吹,也沒有警察,我敢打賭,這張鈔票會不翼而飛,在人類發明的所有科學中,只有經濟學可以推斷,可以解釋。整個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大廈便基于這樣一個假設之上,即人類在其經濟選擇行為中是絕對理性的。這個假設意味著,每個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局限條件約束下爭取最大化報酬。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市場既定價格,在收入約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廠商根據外生的價格水平選擇利潤最大化產量。各經濟行為主體的趨利行為通過競爭,最終達到穩定狀態,實現均衡,這包括從單個市場的局部均衡到所有市場的一般均衡。而博弈論研究范式是給出個人的支付函數及戰略空間,然后看當事人都選擇其最優戰略以最大化個人支付函數時將發生什么,這與經濟學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完全吻合。博弈論從行為分析入手,堅持并突出了個人理性在經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不論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因的“最小最大解”,還是后來的“納什均衡”及其精煉,都是以個人理性為基礎的,并對理性人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理性人行為背后心理作用的過程,加深了對個人理性的信念。博弈論通過研究擁有不同利益的主體在發生沖突時是如何進行理性決策的,并研究利益沖突的主體如何通過理性決策最終達到均衡,從納什均衡到精煉納什均衡再到貝葉斯納什均衡和精煉貝葉斯均衡,博弈均衡概念的創立、精煉和完善及模型界的存在、性質與應用的研究是現代博弈論的主要內容。正是由于分析范式的趨同,經濟學家很容易用博弈論工具對經濟問題進行研究,使博弈論在經濟學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
2.符合了新古典經濟學的科學化趨勢。對于經濟學是否是一門科學這一話題,歷來爭論不休,本文作者也不想就此展開論述,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西方學者一直致力于將數學、物理學等精密科學的分析方法應用于經濟學,試圖使經濟學變成一門科學,他們把現有制度視為外在,只研究可以純粹用目的和手段來刻畫和判斷的人類理,強調將復雜社會現象簡約成某種可以向物理學那樣可以準確把握的東西進行研究,試圖將經濟學變成一門科學。因此,經濟學的分析和論證盡量仿效精密科學尤其是數學和物理學的做法,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無法回避的規范分析之外,主要是實證分析,大量采用了數學方法。作為一種數學方法的博弈論,其創立之初就是為了是對經濟行為的分析更加精密、科學,《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本身就是用深奧的數學理論寫成的,對博弈論發展起過奠基作用的論文最初都是發表在數學雜志上。運用博弈論分析工具對存在利益沖突的理性人的選擇行為進行定量分析,可以使經濟學向科學化目標邁出一大步。
自從將博弈論引入經濟學以后,經濟學改變了傳統經濟分析地那種以個人孤立決策,其他經濟活動者的行為影響則被典型地簡化為價格信號為基礎的分析方法,而側重于經濟活動中多個利益主體的行為所產生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分析,從而使經濟分析更能反應經濟系統的本質。
參考文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
[3]彭建剛.博弈論與西方經濟學的發展[J].經濟動態,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