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歷史知識點歸納匯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新課改的推廣,各個學科間的滲透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其中信息技術課程就與數學、英語、生物等多門課程相結合,讓信息化課堂的構想越來越豐富,也讓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了課堂中。這種成功結合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也更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讓信息技術與看似相隔甚遠的高中歷史課堂結合,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在課堂中學習呢?
關鍵詞:
信息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一、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推廣發展,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優秀表現。教育領域也是很早引入信息技術的領域之一,在我國起步雖然較晚,但推廣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城鎮中小學中,基本上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這些設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哪些便捷呢?
1.放大了課本內容。
在沒有多媒體設備之前,學生只能在老師的帶領下看自己的課本,開小差的機會比較多。而且學生的關注點也容易因為短暫的走思而與老師產生偏差。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課本內容放大到屏幕上,能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2.豐富教學內容。多媒體設備除了可以將已有的教學內容放大到課堂中來以外,還可以應用互聯網搜索到許多與教學相關的資料,豐富拓展教學內容。尤其是一些音頻或者影像資料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也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
3.能夠提高課堂效率。
有些教學內容較為復雜,但用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之后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這樣就讓學生有了更多的主動學習的機會。同時減少了老師講解的時間,能夠進行更多的教學內容。
4.能夠提高課堂參與度。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后,備課過程中多了更多學生可以參與的環節。備課不再只是老師一個人的工作,可以將任務分配給學生,充分運用任務式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學習,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老師在課堂教學當中的地位,把課堂主導的地位還給學生。
二、信息化在課堂中的應用范例與在歷史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隨著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普及和各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信息化因為其在教學當中的優勢,被更廣泛地應用到了課堂教學當中。
1.將課本內容和習題內容集中放大展示到了屏幕中。
這樣老師可以根據自己要考查的重點,對課本內容進行增減,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展開教學活動。
2.利用多媒體設備和互聯網擴充課本內容。
利用互聯網尋找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音頻內容,再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能讓學生更直觀、更深入地了解課本內容。
3.變平面為立體,降低知識網絡構建難度。
學生接觸到的都是課本平面知識,如果形成知識網絡是比較難得的一個過程。利用幻燈片,可以根據授課重點,為學生直觀清晰地展示知識網絡結構,方便學生模仿學習。
4.增強課堂互動性,提高課堂效率。
在備課環節中,可以將幻燈片制作、視頻準備等步驟分配到不同的小組進行準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查找自己想了解的背景資料。在上課時,由學生中推舉出一名主講人,來為學生講解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最后由老師對沒準備到的重點內容進行補充或者對大家的成果進行講評。這樣能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關注度大幅度得到提升,也讓課堂變得高效。那么,具體到高中的歷史課堂中,我們應該如何應用信息化的優勢來開展教學活動呢?
1.利用互聯網搜集展示專題圖片,營造歷史環境氛圍。
高中的歷史課本中,講述歷史事件和事件意義的課文內容很多,圖片內容所占比重較少。不能很好地向學生全面反映當時的社會歷史風貌。通過互聯網多搜集一些圖片,可以更豐富立體地向學生展示當時的社會環境,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當時環境下的歷史事件,從而對所學內容也印象深刻。
2.利用幻燈片形式展示時間軸。
在教學中我們一直強調,歷史課程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可以建立起一條時間軸,讓學生更好地記憶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在沒有多媒體設備之前,老師只能利用有限的板書表格幫助學生梳理,不夠全面直觀。如果利用多媒體設備,搭配上圖片和簡單的文字總結,不僅能涵蓋更多內容,還能更直觀地展現出中國史和世界史時間軸的重疊。這種做法能有效幫助學生記憶,讓學生保持思路條理清晰,復習時更有效率。
3.分配備課任務組織學生自己講課。
因為學生越來越能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礎應用,可以將備課人物合理分配,將歷史課堂交給學生自己來主導。最后老師對重點、考點進行點撥。這樣學習能抓住學生興趣,通過自己的準備也能加深學生的記憶。
4.將模擬練習題放大到幻燈片里。
高中階段,雖然有很多考試,但是也意味著沒有很多的時間,同時給全班學生做統一的測驗。歷史知識點比較細碎,需要及時檢驗學生的記憶和應用情況。這種方法能充分利用課堂中的碎小時間,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測,當堂反饋出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獲是否達到了老師的預期設計。
三、信息化在歷史復習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對于歷史教學來說,課堂教學中有一類特殊的課程在整個教學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歷史復習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復習課幾乎占據了總教學課時中將近二分之一的時間。主要原因是由于高中歷史的主要教學內容與初中階段內容重疊交叉,在講授新的歷史知識時,其實就是在對舊知識進行復習。另外,作為高考文科考查的科目之一,歷史學科由于內容多、時間線索紛繁復雜,給復習課帶來的任務量一直很大。較為傳統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劃分專題復習。
這種復習方式主要根據時代背景或者主要歷史時間進行專題劃分,然后細化專題知識點內容,帶領學生梳理復習。優點是這種劃分主要是依據教學大綱而來,復習與檢測都較有針對性。當然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教學大綱中會有一些重疊劃分內容,復習時沒有連貫性或將兩部分重疊內容進行對比時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軸關系會給學生自己復習留下難題。
2.依據時間軸復習。
這種復習方式應該是最科學的方式之一,不僅在復習時有線索可依,還可以建立清晰的時間網,了解各個事件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但是這種復習方法工作量大,全部靠老師一個人來整理,達不到讓學生梳理復習的目的。相較傳統復習方法,信息化歷史復習并沒有太多的創新,但是卻大大降低了我們復習課備課的任務量。首先,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直觀放大地將專題表格展示給學生。重疊內容也可以歸納在表格中利用數據圖片進行充分對比展示。其次,數據檢索排列功能的充分應用可以輕松地幫助我們梳理出不同的歷史事件時間軸,并且能夠隨意拆分重組。這些內容還可以布置成為小組作業,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歸納整理,最后全班進行數據匯總。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復習課中,改變復習課“一言堂”的現象。信息化在新課教授、復習課的整理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對于信息化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更廣泛地推廣和開發。
作者:吳希 單位:福建省連江縣黃如論中學
參考文獻:
[1]王海濤.淺談高中歷史教學如何應用信息技術[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