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放射醫學影像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放射醫學影像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放射醫學影像技術

第1篇: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關鍵詞: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

一、PACS簡介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醫院的診療工作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現代化的檢查結果。像X光檢查、CT、B超、胃鏡腸鏡、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檢查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在傳統的醫學影像系統中,影像的存儲介質是膠片、磁帶等,這樣使用中存在諸多問題。如圖像存儲介質所占的空間不斷增加,給存放和查找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各種不同檢查的圖像分別存放,臨床醫生要同時參考一個病人不同檢查所產生的影像時往往借閱和查找困難;傳統圖像存儲和管理只在本院進行,異地會診困難; CT等圖像硬拷貝到膠片上,保留的只是操作醫師認為有用的信息,圖像無法做后期處理,固定的窗寬、窗位已經丟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等。因此,傳統的醫學影像管理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現代醫院中對如此大量和大范圍醫學影像管理的要求。采用數字化影像管理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已經得到公認。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即PACS)應運而生。

PACS由圖像信息的獲取、傳輸、存檔和處理等部分組成。圖像信息的處理由計算機中心完成。計算機的容量、處理速度和可接終端的數目決定著PACS的大小和整體功能。軟件則關系到檢索能力、編輯和圖像再處理的功能。

二、醫學影像存儲系統需求分析

醫學影像的存儲一直是PACS的一項關鍵技術,也是制約PACS應用與發展的瓶頸。近幾年計算機存儲技術發展很快,新的技術和思想不斷出現。存儲設備的價格也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存儲技術理念已滲入到PACS解決方案中。

1.傳統醫學圖像的保存和處理方式存在的問題

主要問題列舉如下:①保存膠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間。為了提高膠片的利用價值,不得不建立膠片庫來儲存數量龐大的影像膠片,這就是所謂的“歸檔”,指對膠片的管理。管理難度與數量同步增長,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和空間。②常規 X 射線攝影沿用膠片增感屏系統,成像后有膠片記錄,需暗室沖洗,在顯影、定影、沖洗、烘干、歸檔等環節上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③膠片庫手工管理效率低,資料查詢的速度慢,圖像傳遞需要大量時間,效率低,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如遇急診就更嚴重。④易將膠片歸錯檔,使資料的查找和利用效率降低。⑤傳統 X 射線膠片更不便實現實時或快速異地會診。⑥膠片的丟失,損壞和變質所引起的信息丟失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⑦即使是一個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醫院,因借出、會診等丟失膠片也不可避免,給資料的再次利用和科研工作帶來不便。⑧把 CT等圖像拷貝到膠片上,保留的只是操作醫師認為有用的信息,圖像無法后期處理,固定的窗寬、窗位已經丟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

2.對存儲介質容量的需求分析

臨床上對病人影像的回溯按照訪問量可以分成3類:第一是短期數據的回溯,無論影像科室自己還是臨床方面最關心當前病人的影像,短期數據的標志為3個月內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回訪占總訪問量的90%;第二是對當前病人的前期存檔圖像的回訪,病人又來醫院看病了,臨床醫生需要翻閱他以前的影像資料,這種回訪大約占9%;第三是個別的影像查詢,占回訪的不足1%。系統必須具備必要的響應速度,高響應速度是PACS系統是否具有生命力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從點擊病人姓名到顯示出第一幅圖像的時間,這段時間越短越好,應限制在10秒以內。

從信息源數據形態來看,可分為:原有 X 射片、CT 膠片等介質形態掃描轉換為數字影像;直接由CR、CT、DSA 等數字化影像檢查設備產生的數字影像;由胃鏡、腸鏡、腹腔鏡、宮腔鏡、喉鏡、纖支鏡等內窺鏡及顯微鏡、B 超等檢查設備產生的視頻模擬影像轉換為數字影像;從其他數據格式的數字影像轉換而來。影像數據一旦形成就不會再改變,對影像的標注、解釋等可通過另外保存數據實現。

三、醫學影像存儲系統系統設計

系統采用全院影像集中存儲與管理結構,同時在各級工作站、分級管理服務器、分中心服務工作站冗余存儲當前影像數據和進行影像管理。

1.存儲系統硬件構成

①中心服務器:影像主服務器采用兩臺服務器構成,一臺為主服務器,一臺為備份服務器。二者均采用雙CPU、4G內存的微機服務器。在硬件設計上采用全冗余策略,一旦主服務器出現硬件故障,系統自動切換到備份服務器,保證PACS的正常運行。②分中心服務器:分級管理服務器,設在放射科、核醫學科、超聲科三個主要影像檢查科室。分中心服務器采用單CPU、3G內存、300G磁盤空間的微機服務器。③診斷工作站、采集工作站、游覽工作站:CPU P4 3.0G、80G硬盤、512M內存,雙屏或三屏顯示器。顯示器分三種檔次:專業顯示器、21 英寸 SONY500 顯示器、普通 17 純平顯示器。④分發服務器:CPU P4 3.0G、80G硬盤、256M內存,單屏顯示器。

2.存儲設計方案

在醫院影像集中存儲和管理的總體結構下,采用多級存儲結構,即系統在影像集中存儲與管理區域內,再分為影像在線存儲與管理、影像近線存儲與管理、影像離線存儲與管理三級結構。①在線存儲:用于存儲正在使用的影像數據。采用磁盤陣列在線保存數據,容量為980GB,集中存儲全院100天內在線影像。②近線存儲:用于存儲經常使用的影像數據。使用磁帶庫(LTO)保存近線數據,容量最少為18TB,集中存儲全院5年內在線影像,供各科室醫生快速地從網絡中調閱、查詢。③離線存儲:用于存儲歸檔的影像數據。使用LTO磁帶,按需求選擇無損壓縮/有損壓縮格式,人工將磁帶按序存放在影像檔案柜中,永久性海量存儲影像數據。各科室醫生對離線存儲的病人歷史影像及相關信息可以進行調閱。醫生發出調閱指令,主服務器在判明指令權限后,由系統管理員從影像檔案柜中取出相應磁盤,放入磁帶庫中,由主服務器自動發指令給來源工作站。若調閱指令無調閱權限,主服務器會提示管理員此調閱者缺少相應的操作權限,同時拒絕工作。

3.存儲鏡像管理

在服務器數據庫中建立病人ID號與影像內容及存儲位置對照表;當數據庫不可用時,手工切換到替代數據庫保證PACS的正常工作,待數據庫恢復可用后同步更新數據。

4.存儲管理策略

第一級,在線存儲設備:存儲介質以磁盤陣列和磁盤為代表,存儲介質一直處于在線狀態,隨時可以存取,具有讀取速度快,吞吐量大等優點,存儲3個月內全院各類檢查的影像。醫院的網絡結構宜采用扁平模式,所有的影像設備都直接連接到服務器,在服務器上統一管理和備份,避免了多級分布存儲的數據遷移和備份造成過高的管理代價。由于這一級的查詢速度是關鍵,所以選用磁盤陣列。

第二級,近線存儲設備:存儲介質以磁帶庫為代表,用于PACS系統和影像數據備份。其共同特點:第一,在任一時刻,設備中只有少數幾個存儲介質處于在線狀態,而大多數存儲介質是離線的,當需要的數據在這些離線的存儲介質中時,需要把這些存儲介質加載到驅動器里,與在線存儲相比這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第二,對數據的定位以及讀取時間也比磁盤要長。第三,設備中的離線存儲介質,通過控制機械手自動加載到驅動器中。我們認為磁帶具有讀寫速度快,單盤超高容量,以及單位容量低成本的特點,是備份存儲方案的首選。

第三級,為離線存儲,海量存儲,當磁帶離開磁帶庫后,對磁帶只能進行手工管理,當數據存儲在這些介質上,需要手工將所需磁帶加入磁帶庫中,數據才能讀、寫。對于這一級而言,一個完善的永久存檔方案是PACS系統“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其容量變得非常重要,而且管理要高度自動化,查詢速度也應保持在5min以內,因此存儲方式的選擇尤其重要。綜合比較各種因素,選擇具有使用壽命長、容量大、查詢及讀寫速度快等性質的LTO磁帶庫作為永久存儲設備。

4.可靠性和穩定性

為了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首先要采用UNIX系統,因為在目前Windows NT系統還不是很穩定的情況下,UNIX仍然是服務器上較理想的操作系統。其次采用功能強大、可靠穩定的商業數據庫系統ORACLE來建立數據庫。

在程序設計方面,則采用父/子多層進程的方法。

服務器在收到并承認一個應用請求后,就產生一個子進程,由子進程來處理這個請求。如果在通訊中產生任何網絡問題或由于程序的漏洞,使得子進程異常中斷,則父進程不受任何影響,服務器可以繼續工作。另外將一個大的應用進行分割處理,中間通過一個隊列來連接,例如圖像存儲就分為圖像接收和數據插入數據庫操作兩部分。圖像接收進程將接收的圖像文件加入到一個隊列,而數據插入進程從隊列中取出圖像文件。這樣就降低程序漏洞出現的可能性和防止網絡傳輸與數據庫操作的相互干擾。同時,由于采用父、子進程和隊列的方法,服務器的各個進程之間以流水線的方式工作。服務器根據進來的多個請求分別產生子進程,這些子進程和服務器主進程同時并發運行,由較大的應用分割產生的各個進程也是并發運行。這樣就可最大限度消除圖像通訊、存儲及查詢中的瓶頸效應,提高了服務器的工作性能。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信息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林日增.PACS:數字化、無膠片化影像新紀元[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2,1: 478-480.

第2篇: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醫學影像學教學中圖片多、信息量大,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就彰顯出以下的優越性:(1)提高授課效率:由于醫學影像學涉及面廣,包含了醫學領域中的大部分學科,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介紹的周邊知識較多。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就可節約教師大量寫板書和在黑板上畫圖的時間,而且多媒體課件中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較多的知識,明顯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2)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能將單調、枯燥的理論和知識形象、生動地體現在靜態和動態的圖像中,使學生能夠以高度集中的精力,通過視、聽等多種途徑獲得信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明顯增強了教學的效果。(3)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邏輯推理能力:多媒體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接受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授課內容綜合化、邏輯化,將理論與實踐密切地結合在一起,使復雜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也提高了學生形象記憶和立體空間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觀察組織器官的形態功能、立體結構等圖像,從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會更好地促進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加速醫學教育現代化進程。

2加強醫學影像學實習課教學效果

醫學影像學實習課是培養學生發現式學習能力的良好機會。為了保證效果閱片實踐課,采取了分級教學的方式,即將學生分為10~20人1個組,每組由1名助教負責。主要采用學生自習的方法,根據理論課堂講過的診斷要點,對照影像照片思考影像顯示的問題、可能反映的疾病;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先由助教負責答疑,使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習教師在講解時,將理論與看片結合在一起;一種疾病的片子講過幾次以后,就讓學生自己試著進行診斷,以培養學生發現式學習的能力。學生將疾病征象歸納、總結并做出初步診斷后反饋給教師,教師再講解、總結,最后學生再回到實踐中去對比自己的診斷與教師診斷的區別,直至掌握對該種疾病影像學的診斷。這樣做濃厚了學習氣氛,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3讓醫學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在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系統即醫學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ngsystem,PACS)即經通訊網絡獲得、存儲、管理和顯示放射醫學圖像的集成信息系統。PACS的建立結束了臨床放射、影像科室的膠片時代,使醫學影像資料的儲存和管理發生了徹底的變革。醫學影像在計算機中以數字信號形式壓縮并存儲于存儲介質中,極大地方便了醫師、教師、學生的查詢和收集匯總。利用PACS,教師只需記錄醫學影像資料的病種編號即可從影像信息庫中成批量地調出所需資料,非常方便。數字儲存的圖像信息保存時間長,保存效果好,不會隨時間的延長導致圖像質量降低或圖像報廢。我院已于2013年建設了PACS,同時建立了與之配套的投影系統和可容納30人的電化教室,并通過多臺計算機形成了一個局域網。教師可以從PACS中直接調出數字影像做為教學片,并可先帶領學生集體閱片,對共同的閱片難點和疑點做具體講解。學生在與PACS聯網的計算機上調出數字圖像進行預習和復習。

第3篇: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隨著我國醫院信息化的發展,需要各種各種專業的信息化服務平臺應用到醫院業務的各個方面。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通過現代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實現了醫學影像的存儲,歸檔,管理等功能,極大的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減少了醫院管理醫學影像的成本,同時為病人提供了準確的醫學信息。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已經成為現代醫院信息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關鍵詞】PACS 醫院 運用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醫學影像的存儲和傳輸系統,是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并應用與醫院業務的信息管理系統。它替代了傳統的醫學影像的存儲和管理方式,提高了醫院的運營效率。PACS系統收集現代醫學成像設備如MR(核磁共振),X線機,CT機等產生的醫學影像,通過網絡傳送給后臺數據服務器并保存,最后醫院醫生或者病人通過在線終端可以方便的查看到這些影像。醫院通過建設 PACS系統并與HIS系統對接,實現了整個醫院的業務的電子化,流程化,提高了醫院的經營效率,減少了運營成本。

1 PACS的簡介

隨著計算機技術,放射醫學技術,影像醫學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PACS系統由原來的簡單單機版的mini PACS系統不斷發展,PACS系統不斷的擴大應用場景,現在的PACS已經是一個集圖形的采集,收集,保存,編輯,展示,分析的綜合應用平臺。PACS系統通過局域網將放射科,檢驗科,門診部等連接起來,為醫院的醫生,護士以及患者提供準確的醫學影像。PACS的基本結構包含了:醫學成像設備,PACS后臺服務器,圖像顯示設備,高速以太網。

1.1 醫學成像設備

醫學成像設備主要包括了現在醫院中廣泛使用的B超機,CT機,數字胃腸機,血液分析儀,放射科X線機等。這些設備通過使用DICOM標準接口與PACS后臺服務器進行圖像的提取和存儲。目前雖然大部分設備都支持了DICOM標準接口,但是還有很少的設備使用串口或者USB接口來于PACS后臺服務器通信,這需要第三方設備提供商開發對應的接口來連接到醫院的PACS系統中。

1.2 PACS后臺服務器

PACS后臺服務器是整個PACS系統的核心。目前PACS系統后臺一般包含了數據庫服務器,應用服務器,備份服務器。應用服務器上面安裝了系統的業務軟件,該軟件負責與醫學成像設備通信獲取醫學影像數據,與數據庫服務器通信負責醫學影像數據的存取以及備份管理,與圖像顯示設備通信負責醫學影像的傳輸。數據庫服務器是數據的保存平臺,可以保存和管理系統中的醫學影像文件和數據。在數據庫服務器上可以安裝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備份服務器主要管理大型的磁盤陣列來備份系統產生的大量圖像數據。由于現在圖像數據量的大小越來越大,如CT掃描片10MB、胸片20MB、DSA造影80MB等,而且為了保證系統7*24小時,需要大量的數據備份,以備異常的時候及時替換。

1.3 圖像顯示設備

圖像顯示設備主要包含了醫院中大量使用的普通PC機顯示器,高分辯影像診斷工作站以及各種嵌入式顯示設備。通過這些顯示設備可以高效的看到各種醫學影像,并通過圖像編輯軟件進行放大,縮小,編輯等各種操作。

1.4 高速以太網

為了保證醫院各種信息的傳輸,需要建議醫院的高速以太網局域網。對于小型醫院可以使用100M以太網,對于中型醫院可以使用光纖以太網,對于大型醫院可以使用高速以太網。

2 PACS系統應用

2.1 實現無膠片化管理

PACS系統實現了無膠片化管理,以前的圖像都是通過膠片保存,但是隨著醫院業務的發展,保存和管理這些圖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使用PACS系統可以讓醫院減少在這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醫院管理圖像的效率,可以保證醫院業務的擴展。

2.2 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和醫療質量

通過與醫院信息系統的連接,醫生可以通過PACS系統查詢病人的電子X片,CT片,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減少了人為誤差。病人可以通過PACS系統查詢的查詢到自己的體檢結果,可以對自己的病情建立檔案。檢驗科的醫生可以通過PACS系統高效的建立收集,檢驗,電子報告的一體化流程。

2.3 方便醫學科研和臨床診斷

在PACS系統中可以建立病人的圖像系統,幫助醫生分析這些病人的病情發展。醫院可以通過PACS系統幫助實習醫生通過圖像學習對病人病情的診斷,對醫學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原始一手資料。醫院可以通過PACS系統統計和分析大量的醫院影像,對各種病情提供典型圖像,對大量圖像來同時互相參照比較,對各種病情提供統計,查詢等功能,為醫生為本地的病人狀況進行分析。

2.4 實現遠程醫療,擴大醫院知名度

PACS系統可以幫助醫生之間進行遠程會診。在某個病人的病情需要各個專業的醫生會診的時候,各個醫生可以通過PACS系統獲取到病人的醫學影像,并進行診斷,討論,手動方案的選擇。醫院之間通過PACS系統共享數據,為國內外的學術交流,醫學科研交流等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3 總結

PACS系統可以實現醫學影像的無膠片化管理,可以幫助醫生高效的通過電子X片,CT片,定位病人病情,減少了人為誤差。隨著PACS系統與醫院信息系統的高效整合和集成,可以幫助醫院更加高效的運轉起來。但是PACS系統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需要所有的采集設備支持dicom標準或者類似標準,如需要提供醫院的電子掃描系統的質量來滿足PACS系統醫學圖像的高分辨率,如需要高清的圖像顯示設備來滿足醫生的診斷需要。不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圖形圖像技術的發展,各種醫學設備的更新,構建醫院PACS系統的成本越來越低,越來越容易,更容易與醫院信息系統整合。

參考文獻

[1]陳金雄,吳學貴.我院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與實施[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5).

[2]邵慶東,韓晟,王錦偉.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發展[J].中華臨床醫學雜志,2006,3.

[3]錢程.醫院信息系統與PACS、RIS的融合[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3,9(3).

第4篇: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關鍵詞] PET-CT;CT;非小細胞肺癌;放射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32-114-02

The Observation about PET-CT Image-guided Radiation Treatmen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ANG Fengzhi ZHAO Huilan LI Huilan

Shanxi Coal Center Hospital,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T-CT image-guided radiation in treat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Methods Selected 40 cases with NSCLC during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in our hospital. And put them into two groups as study group which accepted PET-CT image-guided radia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which accepted CT image-guid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 in GTV、PTV and V20,the t value were 6.25,6.92,5.15(P<0.05). Conclusion It shows PET-CT image-guided radiation treatment obvious advantages in treating Nsclc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or can be recognized as a prior choice in treating.

[Key words] PET-CT;CT; NSCLC;Radiation treatment

非小細胞型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er,NSCLC)是肺癌的一種,約占肺癌總數的80%~85%[1],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居腫瘤首位;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般給予放射治療。在放射治療過程中需要提高靶區勾畫的精確度,從而提高本病的治療有效率。PET-CT是指將CT與PET融為一體,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特點。與傳統的CT相比有很大的優勢,效果滿意。本文對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用PET-CT影像引導放射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腫瘤科共收集4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所選病例均經病理學或組織細胞學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術后病理結果顯示:鱗癌26例,腺癌14例。4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20例,男性各14例,女性各6例;研究組(PET-CT引導)患者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5.3±5.3)歲;對照組(CT引導)患者年齡35~74歲,平均年齡(54.9±5.2)歲。

1.2 入選標準

(1)在本院腫瘤科就診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2)以上病例均經病理學或者組織細胞學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排除標準:(1)合并心力衰竭、肝腎功能不全等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2)患有其他嚴重的急性或慢性疾病;(3)患有精神性疾病等嚴重影響研究進程的疾病[2]。

1.3 治療方法

均在質子計劃系統上,研究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分別在PET-CT、CT圖像上勾畫出大體靶區GTVCT、GTVPE-CT。GTVPE-CT以最大標準攝取值(SUV)的45%確定腫瘤邊界。計劃靶區PTVCT、PTVPE-CT分別由GTVCT、GTVPE-CT外放8mm得到。兩套計劃均采用兩個共面適形照射野,照射野的入射角度相同,劑量權重相同。完成上述工作后,用直線加速器的放射治療機,采用處方劑量60CGE進行放療,2CGE/次,每周5次,每次兩野[3]。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

2 結果

2.1 顯像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在PET-CT、CT定位系統下進行放射治療,圖1和圖2顯示,單獨的CT顯像結果模糊,不能明確區分腫瘤與肺不張的界限;而PET-CT顯像則能清晰顯示腫瘤對鄰近胸膜、肋骨等浸潤情況,在放療前勾畫靶區時可明顯提高靶區勾畫的精確度。

圖1 CT顯像,難以區分腫瘤的邊界 圖2 PET-CT顯像,可清晰顯示腫瘤邊界

2.2 照射靶區各個觀察指標情況

兩組患者靶區的各指標各不相同,詳見表1。將兩組的大體靶區(GTV)、計劃靶區(PTV)、接受20 Gy照射肺體積占全肺的百分比(V20)經配對t檢驗后,t值分別為6.25、6.92、5.1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研究組的GTV、PTV及V20均明顯小于對照組。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結束后第3個月進行CT評價治療效果,療效評價依據mRECIST標準分為四種情況:CR(完全緩解)、PR(部分緩解)、PD(進展)、SD(穩定),有效率 =CR+PR。將兩組患者的有效率進行卡方檢驗后,χ2=7.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研究組的放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非小細胞型肺癌約占肺癌總數的80%~85%,對于有些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例必須給予放射治療。PET是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是一種最先進的醫學影像技術,是目前臨床上唯一的用解剖形態方式進行功能、代謝和受體顯像的技術,其最大優點是無創傷性,目前已經成為臨床上用以診斷和指導治療腫瘤的最佳手段之一。PET-CT將CT與PET融為一體,是目前全球最高端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此項技術由CT提供腫瘤的精確解剖位置[4],而PET提供腫瘤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一次顯像可獲得患者解剖、功能與代謝等各方位的信息,可明確掌握患者全身狀況。

PET-CT是依據組織攝取顯像劑程度進行顯像,可進一步提高NSCLC顯像的準確性。由本次研究可知,單獨的CT顯像結果模糊,不能明確區分腫瘤與肺不張的界限;而PET-CT顯像則能清晰顯示腫瘤對鄰近胸膜、肋骨等浸潤情況,放療前勾畫靶區時可明顯提高靶區勾畫的精確度。研究組的GTV、PTV及V20均明顯小于對照組,放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在PET-CT影像引導下對患者進行放射治療,在提高放射治療有效率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心臟等重要臟器,均證實了PET-CT在NSCLC放療中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在PET-CT影像引導下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放射治療,提高了計劃的合理性,減少了心臟等重要器官的照射,提高了放射治療的有效率,臨床上應充分發揮PET-CT在非小細胞肺癌放射治療中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劉素文,于金明,邢力剛.CT-PET圖像融合在非小細胞肺癌精確放射治療中的作用[J].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9,12(3):175-176.

[2] 趙美紅,申文江,馬靜靜,等.PET-CT在非小細胞肺癌質子治療靶區勾畫的價值[J].現代腫瘤醫學,2008,48(42):80.

[3] 江啟安,陳慶,張抒雁,等.非小細胞肺癌質子射線治療靶區及正常組織劑量分布的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06,26(6):610-613.

第5篇: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關鍵詞:體層攝影術 X線計算機 床旁 胸部外傷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車輛的不斷增加,胸部外傷病人明顯增多,其中多根多處肋骨骨折在胸壁損傷中占20%~40%[1],患者入院時病情重,患者不宜搬動而且多是嚴重的胸部損傷,肋骨骨折,血氣胸在胸部創傷中最為常見,占胸部外傷90%以上,床旁X線平片是檢查的首選方法。在床旁行X線片受場地和患者的影響,肋骨骨折有時不易發現,血氣胸的量估計不準常常會因延誤治療而給患者造成痛苦。采用床旁胸部DR機攝片的方法,可極大地降低肋骨骨折的誤診和漏診率,為探討床旁行X線平片對肋骨骨折的診斷價值,現將我院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胸部外傷患者的行床旁X線檢查體會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收集整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胸部外傷患者的行床旁X線檢DR胸片103份,其中男性77例,女性26例。

1.2設備與攝影方法 采用高頻移動式X線攝影機,攝片參數為1.2~l.6mAs,40~45kV,焦片距為100cm,20.3cm×25.4cmIP板,處理系統采用AGFA ADC SOLO,25.0CR系統。記錄每次曝光的指示值19M,評價曝光條件。影像處理后全部上傳到PAcs(GD―PAcs)系統進行圖像分析和評價。

2.溝通方法

2.1環境準備 病房保持整潔、干凈,控制室溫在22-26度,人體感覺舒適,同時機器能夠正常運轉,關閉門窗,嚴禁人員隨意進出。

2.2心理準備 以親切的態度向患者介紹檢查的程序,讓其了解將要檢查的全過程,同時說明檢查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現的不適癥狀及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檢查。

2.3詳細問診 核對申請單,詢問患者受傷的原因,詢問病史,補充體檢是技師的重要職責,它將為放射醫生診斷提供重要的資料。

3.攝影方法及影響因素

3.1床旁攝胸片的方法主要是仰臥前后位。床旁胸片往往不太理想,這主要與曝光條件不當、攝影不正有關。另外,前后焦片距不能固定等是床頭攝片質量不高的原因。為此,有必要對同一患者的攝影條件和焦片距進行記錄,盡可能保持同一條件。

3.2床旁攝片影像質量低劣的另一主要原因:床頭攝片往往是用小毫安X射線機,散亂射線多,造成膠片灰霧度大,清晰度和對比度差。

3.3與胸部外傷有關 外傷后患者懼怕疼痛,仰臥位時,上臂只能放在胸部兩側,為了減少肩胛骨與肺野重疊影響,囑患者抬舉上臂,深吸氣后屏氣曝光效果較好。但是患者往往配合不好。

4.體會

床旁胸部攝影在老年人、創傷性患者,尤其是在急危重患者的搶救、治療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DR系統曝光寬容度較大,可以克服常規屏片系統床旁攝片諸多不利因素,在適當的范圍內一次曝光,即可獲得滿意的圖像質量。DR技術的應用,IP板代替了傳統的屏-片系統,具有明顯的優越性。有資料顯示[2],DR用于胸部攝片時,床旁胸片在保持電壓、焦片距、管電壓相同不變的條件下,mAs較常規普屏床旁胸片減少約30%,既降低了X線機負荷,延長了X線管使用壽命,又減少了對患者和工作人員的輻射損害。IP板具有移動性,可以隨身攜帶到任何科室為患者做床旁攝影,將IP板上的信息經激光掃描成為數字信號,可經DR主機及后處理工作站處理后輸出打印,得到滿意的影像。同時圖像處理過程中若發現不能達到診斷要求,可立即重新加照,不會浪費膠片。

數字化DR具有強大的后處理功能,因此,不論曝光條件如何,一次曝光即可以獲得不同組織結構的多種圖片,符合觀察診斷需求。普屏系統需要重復數次曝光才能完成以上的檢查目的,DR只需一次曝光后通過調諧處理,就可以得到多幅不同診斷需要的照片,極大地減少了重復檢查的可能。此外,DR數字化影像信息取代了傳統的放射科膠片、檔案醫技與臨床經驗體會管理的繁重工作,數字化圖像信息進行光盤刻錄備份,有效防止膠片的老化及丟失問題,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減少成本支出,提高經濟效益。同時為放射科局域放射醫學影像管理與傳輸(PACS)系統的建立打下了基礎,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員的素質。

總之,胸部DR床邊攝影相對降低了對攝影技術的要求,能及時、準確地為患者的診治提供一張高質量的照片,有效地降低了照片的重拍率,為臨床診治提供了豐富的影像學資料,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時掌握臨床資料,為醫生診斷提供重要資料,為患者提供了優質的服務,為患者贏得了救治時間。

參考文獻

第6篇: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此次醫療方面的新型顯示器有哪些特點?

前田一哉:此次,藝卓公司為RadiForce系列醫療顯示器解決方案引入了四種新型號,包括300萬像素的GX320和GS320以及200萬像素的GX220和GS220。這些機型專為諸如PACS、CR、CT(電腦斷層成像)和MRI(磁共振成像)等醫療成像應用而設計。藝卓顯示器高清晰的影像進一步提高了臨床診斷的準確度,方便了醫生,同時也為患者贏得了時間。新推出的RadiForce-X210彩色和單色成像液晶顯示器滿足了醫院對能夠顯示黑白和彩色圖像用于診斷的顯示器日益增長的需求。

記者:藝卓公司此次推出的RadiForceGX系列產品中引入了數字均勻均衡器(Digital Uniformity Equalizer-DUE)、內置擺動傳感器、校準模式選擇的功能,您能否介紹一下這些功能的特點?

前田一哉:為了滿足AAPM、DIN和JESRA所定的顯示器質量控制標準,藝卓引入了數字均勻均衡器(Digital Uniformity Equalizer-DUE)功能。這個功能主要結合了人體工程學的一些優點,將動態與靜態相結合,使得影像更為穩定,尤其是在遠程會診的過程中,對于穩定影像、校準圖像,提高醫生的診斷效果非常有幫助。一些醫生在使用后表示在數字均勻均衡器的幫助下,獲得的穩定圖像對他們的臨床診斷幫助非常大。該項技術的使用不僅加強了色彩對比度、更快的反應時間、圖像的亮度及色彩均勻度,同時還可以獲得特有的空間功能。另外,擺動傳感器大大地減少了醫生在保持影像品質的工作量,因為定期檢查及校準對醫療液晶顯示器是不可或缺的。

記者:目前世界上是否有通用的關于醫療方面使用的顯示器評價標準,日本在此方面的標準情況怎樣,中國在此方面的情況又是怎樣,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前田一哉:目前在醫療用顯示器方面,并沒有一個世界通用的標準。在日本,日本醫療影像工業會(JIRA)已經制定了一些關于放射醫學領域相關產品的行業標準,而藝卓的產品完全是按照這一標準來執行的。日本醫療影像工業會類似于美國的醫學物理學家協會(AAPM),藝卓公司與AAPM有一些合作,我們合作的目的是為了使我們的產品更為標準化。據我了解,目前中國還沒有自己比較完善的標準,這不利于行業發展以及醫學影像產品的評價。我們覺得中國應該盡早建立起自己的行業標準,而目前來說,建立這樣一個標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國需要有自己的標準――APM標準,盡快地規范醫療影像行業。中國的確需要盡早地制定出來一個關于醫療顯示器的行業標準,但這個標準的制定決不能從零開始,我們希望與中國主管醫療器械的部門合作,通過一些講座,介紹一些日本關于這方面的情況,而這是有利于行業標準的制定。

記者:藝卓公司的整體營銷策略是怎樣的?在中國采取了怎樣的營銷策略?

前田一哉:藝卓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獨家的原則,然而,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營銷策略與在中國以外的其他一些地區有所不同,在市場的推廣方面,我們不僅只做過一些關于藝卓產品方面的講座,我們甚至還作了一些新產品的會。而這與其他一些公司相比,藝卓公司市場推廣的力度顯然小了很多。這主要的原因是藝卓公司并非是一個追求量化的廠商,我們不希望通過競爭來爭取更大的市場,我們希望通過更專業化的營銷,使我們的產品為中國醫療市場提供更為專業化、更為優質的服務,以此逐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購買我們的產品。

記者:在中國由于醫療資源不足,醫療成本投入比較低,公司是否有計劃針對中國醫療市場的需求特點,開發一些適合中國醫療市場的產品呢?

第7篇: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1.中華醫學雜志2.第四軍醫大學學報3.第三軍醫大學學報4.第二軍醫大學學報5.第一軍醫大學學報(改名為:南方醫科大學學報)6.醫學雜志7.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8.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9.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10.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11.中國現代醫學雜志12.復旦學報.醫學版13.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14.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15.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16.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17.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18.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廣東醫學20.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21.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2.上海醫學23.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4.江蘇醫藥25.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6.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7.實用醫學雜志28.山東醫藥29.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30.重慶醫學31.重慶醫科大學學報32.天津醫藥33.安徽醫科大學學報34.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35.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36.首都醫科大學學報37.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R1預防醫學,衛生學

1.中國公共衛生2.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3.中華流行病學雜志4.衛生研究5.營養學報6.中華預防醫學雜志7.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8.中華醫院管理雜志9.環境與健康雜志10.工業衛生與職業病11.中國衛生統計12.中國工業醫學雜志13.中國職業醫學14.環境與職業醫學15.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6.中國衛生經濟17.毒理學雜志18.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19.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現代預防醫學21.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2.中國婦幼保健23.中國學校衛生24.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5.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6.生殖與避孕

R2中國醫學

1.中草藥2.中國中藥雜志3.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4.中國針炙5.中成藥6.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7.中藥材8.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9.中藥藥理與臨床10.中華中醫藥雜志11.針刺研究12.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13.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4.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15.遼寧中醫雜志16.時珍國醫國藥17.中醫雜志18.新中醫19.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中國天然藥物

R3基礎醫學

1.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3.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4.解剖學報5.中國免疫學雜志6.免疫學雜志7.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8.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9.生理學報10.解剖學雜志11.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2.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13.中國共患病雜志(改名為:中國共患病學報)14.生理科學進展15.中華病理學雜志16.神經解剖學雜志17.現代免疫學18.病毒學報19.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1.國外醫學·免疫學分冊(改名為:國際免疫學雜志)22.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3.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4.國外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分冊(改名為: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5.基礎醫學與臨床

R4/R8臨床醫學/特種醫學

1.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中國醫學影像技術3.中國臨床康復(改名為: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4.中華檢驗醫學雜志5.中國超聲醫學雜志6.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7.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8.中華護理雜志9.臨床檢驗雜志10.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11.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2.中國急救醫學13.檢驗醫學14.中華急診醫學雜志15.中國全科醫學16.中國實用護理雜志17.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18.中國輸血雜志19.中國實驗診斷學20.中國臨床醫學影響雜志21.護士進修雜志

R5內科學

1.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中華內科雜志3.中華心血管病雜志4.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5.中華血液學雜志6.中華肝臟病雜志7.中華消化雜志8.中國地方病學雜志9.中華腎臟病雜志10.中華老年醫學雜志11.中華糖尿病雜志(改名為:中國糖尿病雜志)12.世界華人消化雜志13.中華傳染病雜志14.中華風濕病學雜志15.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6.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7.中國循環雜志18.高血壓雜志(改名為:中華高血壓雜志)19.中國老年學雜志20.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1.中國內鏡雜志22.腸外與腸內營養23.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4.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R6外科學

1.中華外科雜志2.中華骨科雜志3.中華泌尿外科雜志4.中華創傷雜志5.中國實用外科雜志6.中華實驗外科雜志7.中華顯微外科雜志8.中華神經外科雜志9.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0.中華燒傷雜志11.中華麻醉學雜志12.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13.中華普通外科雜志14.中華手外科雜志15.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6.中華整形外科雜志17.中國脊柱脊髓雜志18.中華器官移植雜志19.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1.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2.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3.臨床麻醉學雜志24.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5.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6.中國男科學雜志

R71婦產科學

1.中華婦產科雜志2.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3.實用婦產科雜志4.現代婦產科進展

R72兒科學

1.中華兒科雜志2.中國實用兒科雜志3.臨床兒科雜志4.實用兒科臨床雜志5.中華小兒外科雜志6.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R73腫瘤學

1.中華腫瘤雜志2.癌癥3.中國腫瘤臨床4.腫瘤5.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6.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7.腫瘤防治研究8.中國癌癥雜志9.實用腫瘤雜志

R74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

1.中華神經科雜志2.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3.中華精神科雜志4.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5.中國行為醫學科學6.臨床神經病學雜志7.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8.國外醫學·腦血管理疾病分冊(改名為:國際腦血管病雜志)9.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R75皮膚病學與性病學

1.中華皮膚科雜志2.臨床皮膚科雜志3.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R76耳鼻咽喉科學

1.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改名為:臨床耳鼻咽喉頸外科雜志)3.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4.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R77眼科學

1.中華眼科雜志2.中華眼底病雜志3.中國實用眼科雜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進展

R78口腔科學

1.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華西口腔醫學雜志3.實用口腔醫學雜志4.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5.口腔醫學研究

R8特種醫學

1.中華放射學雜志2.臨床放射學雜志3.實用放射學雜志4.中華核醫學雜志5.中國運動醫學雜志6.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7.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8.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9.放射學實踐10.介入放射學雜志

第8篇: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關鍵詞] 跟骨骨折;64排螺旋CT;低劑量

[中圖分類號] R816.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6(b)-0076-03

Application of 64 multidetector CT low-dose scan on calcaneus fracture

JIN Qicai1 ZHAO Quanming2

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Yiw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Yiwu 322000, China; 2.Anzhen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low-dose scan with 64 multidetector CT (64-MDCT) on calcaneus fracture.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alcaneus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gular dose group, low kV group, low mA group and low dose group to recieve 64-MDCT examination during January 2012 to August 2013. CTDIvol and scan length were recorded, effective dose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examination dose of low do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F = 0.053, P < 0.05),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in image quality of the four groups (F = 0.0424, 0.0396, 0.0431, 0.0387,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hat using the 64-MDCT examine patients with calcaneus fracture by low-dose way, which can ensure the diagnostic quality and reduce the exposure dose.

[Key words] Calcaneus fracture; 64 multidetector CT; Low dose

跟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外傷性骨折,常規X線平片檢查只能顯示側位和軸位兩像,由于其不規則的形態,難以獲得全面的影像信息。多排螺旋CT的出現使跟骨骨折的影像學檢查發生了巨大的進步,除細膩的薄層重建外,其多平面重組(MPR)技術可對跟骨這一不規則骨進行任意方位的三維重建,充分的顯示骨折骨質斷裂、分離錯位等情況,并方便快捷對跟骨各個解剖徑線進行測量。與影像學便利相伴隨地是患者接受輻射劑量的大幅增加,細膩的解剖展現是以患者輻射損害為代價的。醫用X線檢查中,應根據合理使用低劑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原則,在滿足診斷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輻射劑量[1],在放射實踐中科學有效的貫徹ALARA原則成為放射技術人員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探索超低輻射劑量的64排螺旋CT檢查在跟骨骨折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義烏市中心醫院骨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間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初診患者64例,復查患者16例,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齡21~56歲,隨機分為常規劑量組、低kV組、低mA組、低劑量組,每組各20例。各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常規劑量組、低kV組、低mA組、低劑量組攝影條件,見表1。掃描時記錄平均容積劑量指數(CTDIvol)和掃描長度L,根據劑量長度乘積(DLP)公式:DLP(mGycm)= CTDIvol×L,計算出DLP,根據公式:平均有效劑量(E)(mSv)= DLP×K,計算平均E,K為轉換系數0.014[2]。計算四組檢查劑量的平均值。掃描完畢后進行層厚3 mm,層間隔1.5 mm的重建,在后處理工作站進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蔽顯示(SSD)、多平面重建(MPR)等圖像處理,對4組的圖像進行比較。

表1 常規劑量組、低kV組、低mA組、低劑量組攝影條件

1.2.2 圖像質量的評分

由2名高年資放射科副主任醫師以雙盲法從解剖結構顯示精細度、圖像清晰度、密度分辨率、偽影及圖像是否能滿足臨床診斷等方面進行主觀評價,對橫斷面圖像及MPR、MIP及SSD圖像質量采用4分制進行評分,根據影像質量控制的影像顯示標準制訂評分標準:1分,結構影像顯示不清;2分,結構影像隱約可見;3分,結構影像可見;4分,結構影像清晰可見[3]。評分≥3分被認為符合臨床診斷要求。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對4組掃描的DLP數據及圖像質量評分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觀察者間評分一致性比較采用組內相關系數(ICC)進行判斷[4],以P < 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者間評分的一致性的比較

觀察者間的ICC為0.80(95%CI:0.88~0.95),觀察者內的ICC為0.91(95%CI:0.88~0.95),可以認為2名閱片者之間和每名閱片者內的評分具有一致性。

2.2 四組檢查劑量的比較

常規劑量組、低kV組、低mA組、低劑量組的檢查劑量比較結果,各組間CTDIvol、DLP、E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F = 0.055、0.048、0.053,P < 0.05),其中常規劑量組、低kV組、低mA組的CTDIvol、DLP、E水平均高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可認為低劑量組的檢查輻射劑量低于其他三組。見表2。

2.3 四組圖像質量的比較

四組不同后處理圖像質量評分,各組間圖像質量評分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F=0.0424、0.0396、0.0431、0.0387, P>0.05),可以認為四組的成像質量沒有差別。見表3。

表3 常規劑量組、低kV組、低mA組、低劑量組

不同后處理圖像質量評分(分,x±s)

注:MIP:最大密度投影;SSD:表面遮蔽顯示;MPR:多平面重建

3 討論

64排螺旋CT作為CT檢查技術一個里程碑,以其快速掃描、高質量的三維重建在人體各部位、器官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與X線平片相比,其高劑量的X線輻射作為一把雙刃劍,在給予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在危害著受輻射人群的健康,使人們罹患癌癥的幾率大大增加,患者(尤其是骨科患者)接受CT檢查有日益廣泛化的趨勢,CT掃描給公眾帶來的集體劑量負擔越來越大,CT的低劑量研究成為現代影像學的重要研究內容[5-8]。

目前低劑量研究和應用最多的是具有良好天然密度對比的組織和器官,如肺、鼻竇等。降低管電流、增加螺距、降低管電壓、減少掃描次數是常用的降低輻射劑量方法,但在降低輻射劑量的同時也降低了圖像質量,進而帶來診斷質量下降的風險。CT掃描的目的為發現病灶并明確診斷,低劑量研究應以滿足這兩個條件為前提。所以,在優化掃描參數時需要根據臨床實際來進行優化方法的選擇。其中管電流降低主要影響低對比分辨力,使低對比組織(如腦、肝臟)的圖像質量明顯下降,而對高對比器官(如肺和骨)的作用則不明顯[9-10],這為跟骨64排螺旋CT的低劑量檢查提供了依據。本研究中與常規掃描劑量相比,低劑量掃描管電壓減少30%,管電流減少60%,在不降低診斷質量的前提下,低劑量掃描的平均有效劑量為常規掃描的55%。CT誕生以來,圍繞圖像重建技術,經歷了多個階段,尤其近年,得益于劑量風險的關注,進展尤為迅速。從重建算法應用的技術原理及對臨床影像結果產生的影響角度,大體可以劃分為四代:濾波反投影法(FBP)是第一代,應用廣泛,但高質量的影像圖像是以高輻射劑量為代價獲得的;第二代可以看做是對FBP的改良。它是在圖像空間對噪聲實施降噪,以改善低劑量條廣泛件下的圖像質量。但由于僅在圖像空間降噪并不能去除因低劑量下X射線有效光子減少造成的各種低光子偽影(主要是條帶狀偽影和偏心性偽影),使得該方法降低劑量的效果有限,并存在一定圖像質量損失,臨床使用受限。第三代的基礎迭代算法,可以用較少的采樣信息進行計算,相對于FBP的大量采樣算法來講可以明顯降低劑量。其特點是基于統計學原理進行數據空間和圖像空間迭代運算,但缺少完善的模型進行對比迭代運算,因此容易造成噪音頻率的改變和漂移,在臨床圖像上會出現相應的蠟像狀偽影(plastic texture);第四代的高級迭代重建技術可消除蠟像狀偽影,并采取解剖模型約束和加速重建過程,提高圖像分辨率,本研究即在高級迭代重建技術的基礎上減低了管電壓和管電流,從而大大減少了輻射劑量。

跟骨為不規則骨,跟骨骨折為臨床常見外傷性骨折[11],CT檢查是跟骨骨折的較好影像學檢查手段,但常規CT的高輻射劑量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低劑量的概念自2006年正式提出到現在已經進展到微劑量了,但在實踐中還處于概念階段,需要放射學家們勤奮探索,為人類造福。對于變異度極大的患者個體,低劑量研究應是在多中心合作中設置一個系統性的方案,無論是個體化方案還是標準方案都應以一個穩定的標準來執行,放射實踐的正當性就在于患者獲益大于風險,本研究說明,以低劑量進行跟骨骨折的64排螺旋CT檢查是可行的,在保證了診斷質量的前提下明顯降低了檢查劑量,對初診和復查的患者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田嵐,龔建平,蔣震,等.低劑量攝影在骨盆數字化X線攝影的應用[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2):261-263.

[2]夏巍,吳晶濤,尹肖睿,等.數字合成體層成像低劑量特性在骨骼系統影像學中的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2,32(6):656-659.

[3]吳慧釗,張澤坤,吳文娟.無線平板探測器在四肢小關節X線攝影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 21(6):411-413, 416.

[4]余紅梅,羅艷虹,薩建,等.組內相關系數及其軟件實現[J].中國衛生統計,2011,28(5):497-500.

[5]晏飛虎,包江萍,楊武,等.自動管電流調制技術在副鼻竇低劑量CT掃描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 10(17):107-109, 112.

[6]李昂.鼻竇低劑量螺旋CT掃描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1):101-103.

[7]王志平,周海,.多層螺旋CT低劑量胸部掃描對肺結節的診斷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4):39-40.

[8]韓麗軍.多排螺旋CT低劑量掃描的臨床應用進展[J].吉林醫學,2012,33(8):1664-1665.

[9]趙國權,曹在民.多層螺旋CT容積掃描在跟骨骨折中的價值[J].西部醫學,2012,24(8):1622,1625.

[10]陳星.跟骨內固定法治療粉碎性跟骨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6):167-168.

第9篇:放射醫學影像技術范文

【關鍵詞】 乳腺癌;復發;18F-FDG SPECT/CT;CA15-3

作者單位:519000 廣東省珠海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核醫學科(賈曉娟 李慧 曾強生 許澤清),化療科(韓軍)

乳腺癌術后復發轉移的及早診斷是早期有效治療和預后的關鍵。在乳腺癌術后復查時,一般采用物理檢查,影像檢查、腫瘤標志物等手段。18F-FDG SPECT/CT作為一種在分子水平上顯示活體生物活動的醫學影像技術,能揭示疾病最初的代謝改變,為疾病的早期發現提供科學依據。作為一種相對費用較低的無創傷性的全身性檢查,18F-FDG SPECT/CT在多種腫瘤的早期診斷,分期及復發診斷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1,2]。CA15-3主要是乳腺癌的標志,也是乳腺癌首選腫瘤標志物[3]。臨床上18F-FDG SPECT/CT檢查結合乳腺癌標志物CA15-3檢測應用,可能對乳腺癌術后復發轉移的早期診斷有幫助。本文將18F-FDG SPECT/CT檢查結合CA15-3檢測在乳腺癌術后復發轉移中的應用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本院2003~2008年資料完整乳腺癌術后病例62例,患者年齡28~73歲,平均47歲。均接受乳腺癌根治術,術后進行放、 化療。均經病理檢查確診,其中侵潤性乳腺癌58例,硬癌3例,髓樣癌1例。18F-FDG 由GE PET Tmintracer回旋加速器生產,放化純95%。18F-FDG SPECT/CT顯像儀器采用GE公司Hawkeye VG SPECT/CT機,配置高能準直器,同機融合掃描,層厚1.0 cm,采集結束后使用SPECT/CT圖像融合專用程序自動位移校正,并同時獲得相應的冠狀面、橫斷面和矢狀面斷層圖像及SPECT/CT融合圖像。結果由兩位有經驗的醫生閱片分析,共同作出診斷。腫瘤標志物CA15-3檢查在18F-FDG SPECT/CT檢查同周進行。CA15-3陽性界值30u/ml,CT增強掃描檢查,18F-FDG SPECT/CT檢查異常和CA15-3升高病例,同周進行CT增強掃描檢查。

1.2 判斷標準 18F-FDG SPECT/CT檢查發現核素異常濃聚即為陽性,CA15-3檢測結果大于正常值上限1.25倍為陽性增高。CT增強掃描發現占位病變即為陽性。對18F-FDG SPECT/CT檢查異常和A15-3檢測升高病例在6個月內進行CT增強掃描檢查跟蹤和臨床隨訪,以獲得影像學檢查結果和臨床資料證實診斷。

1.3 統計方法 分別以18F-FDG SPECT/CT檢查、腫瘤標志物CA15-3檢測及CT增強掃描結果對乳腺癌術后復發進行診斷,比較其診斷陽性率、假陽性率,特異性。差異比較采用配對卡方檢驗。

2 結果

62例患者中,18F-FDG SPECT/CT檢查發現核素異常濃聚19例,經CT增強掃描和臨床資料證實為轉移灶12例,陽性率和假陽性率分別為19.4%、11.3%,特異性為86.0%。本組病例CA15-3升高8例,18F-FDG SPECT/CT核素異常濃聚并經CT證實為轉移灶病例中CA15-3升高6例,即2例假陽性,陽性率和假陽性率分別為9.8%、3.2%,特異性96.4%。7例18F-FDG SPECT/CT檢查發現異常濃聚經CT臨床隨訪證實為假陽性病例,CA15-3未升高。18F-FDG SPECT/CT檢查對乳腺癌術后復發轉移診斷的陽性率高于CA15-3檢測,二者有顯著性差異(X=18.221,P=0.0001),見表1。

表1

62例乳腺癌術后18F-FDG SPECT/CT和CA15-3檢測結果比較*

18F-FDG SPECT/CTCA15-3

+-總計

+ 6612

-2 4850

總計85462

注:*X=18.221,P=0.0001

3 討論

乳腺癌術后早期發現轉移灶對治療和預后很重要,但是如何盡早發現復發轉移灶是一個臨床難題。病灶局部細胞代謝活躍和腫瘤標志物的升高常常出現在臨床或影像檢查發現復發之前。18F-FDG SPECT/CT作為一種細胞代謝結合影像檢查的方法,在多種腫瘤轉移灶的早期發現和診斷中具有重要地位〔4,5〕,并具有費用較低的優勢。本組62例患者中,19例18F-FDG SPECT/CT提示有轉移灶,其中12例結合CA15-3檢測,CT增強掃描和臨床資料確定診斷,陽性率為19.4%,特異性為86.0%。提示18F-FDG SPECT/CT對乳腺癌術后復發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但也應該看到,18FDG并非為腫瘤特異性示蹤劑,炎癥細胞,外傷組織,肉芽腫組織等也可以攝取18FDG,造成假陽性結果[6],本組假陽性率11.3%,提示不能單憑18F-FDG SPECT/CT檢查結果確定復發。研究表明,PET結合CT檢查可以提高診斷準確率[7],筆者認為SPECT/CT檢查結合CT檢查,腫瘤標志物和臨床隨訪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誤診。乳腺癌術后腫瘤標志物檢測,有助于早期發現復發病例,從而爭取時間,早期得到有效治療。本組病例中,乳腺癌術后復查常用標志物CA15-3陽性病例6例,陽性率9.8%,另有6例復發病例CA15-3未見增高,提示CA15-3檢測雖然比較方便和經濟,準確率較高,但是檢出率較低。統計分析表明,18F-FDG SPECT/CT檢查異常顯著高于CA15-3升高,提示18F-FDG SPECT/CT檢查是乳腺癌術后復發的較好方法,結合CA15-3檢測可以提高乳腺癌術后轉移的診斷率和準確性,在乳腺癌術后復查時聯合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Price P.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in diagnostic oncology:is it a necessary tool today? Eur-J-cancer,2000,36:69.

[2] 董孟杰,林祥通,趙軍.PET/CT在卵巢癌中的應用價值.國外醫學放射醫學核醫學分冊,2005,29(5):209-213.

[3] 孫燕.腫瘤標志物在臨床上的應用//孫燕.內科腫瘤學,2003:365.

[4] Bender H,Kirst J,Palmedo H,et al.Value of 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the staging if recurrent breast carcinoma.Anticancer Res,1997,17:1687.

[5] Moon DP, Maddahi J, Silverman DHS,et al. Accuracy of whole-body fluorine 18-FDG PET for the detection of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breast carcinoma. J Nncl Med,1998,39:431.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欧美视频另类专区 | 日韩经典视频 | 久久ri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aaaaaaaaaa| 国产女王丨vk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 狼人 成人 综合 亚洲 | 国产a级一级久久毛片 | 最全精品自拍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天堂网 | 日韩色综合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香蕉 | 草草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 欧美大狠狠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 日本精品夜色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观看 |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女图片 | 日本三级在线观看中文字 | 国产东北色老头老太性视频 | 99精彩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网址 | 一级做a爱过程免费视频麻豆 | 在线欧美自拍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日韩黄色 | 孕妇交 | 91亚洲精品成人一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三级网 | 国产大臿蕉香蕉大视频女 | 欧美一级毛片一免费 | 中文日韩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韩国日本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 | 萌白酱香蕉白丝护士服喷浆 | 日本www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