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護理內科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內科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護理內科論文

第1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工作過程教學模式是對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的發展,目前已經在國際教育界廣泛地應用。通過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不僅使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還使得學生盡早熟悉實際工作過程,可以說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已經成為我國職業教育中的熱點教學模式。內科護理是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對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提供優質的內科護理服務就要從發病機理、病因以及臨床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出護理問題,實施護理措施,對病人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這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還要具備極強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高職內科護理課程的教學中通過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幫助學生提高護理實踐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二、工作過程模式在高職內科護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內科護理課程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要以護理崗位任務為目標,這樣才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職業教育自身的實際需求,所以說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是以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需要為基礎而制定的一種教學模式。

1.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高職護理專業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但要保證教學目標的詳細化,而且要保證以護理工作的實際需要為基礎。內科護理課程,要根據病人入院護理、住院護理以及出院護理護士所要進行的各項護理工作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

2.要根據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需要提供教學條件。為了更好地實現工作過程模式教學,必須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室。在教室中配置病床以及各類護理工作所需要的儀器設備,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方便學生之間進行問題討論和模擬。這樣在課堂上不但能夠進行傳統的理論知識的教學,還便于學生的模擬實踐學習。

3.在工作過程模擬教學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法。高職內科護理課程中入院護理主要培養的是學生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各項檢查情況去對患者進行評估的能力。上課時可以用典型的情景案例以及PBL教學方法等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劃分討論小組,要求小組內部討論患者的發病原因以及臨床表現等。通過患者入院護理階段的護理內容以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的討論,能夠使得學生構建系統的護理知識,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工作過程教學模式的學習。住院護理教學中要為學生設置真實的病例護理任務,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模擬教學。這樣就能夠在模擬的工作場景中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有助于學生對專業技能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且對于護理專業學生與患者之間交流、溝通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職內科護理課程中出院護理教學主要涉及的是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通過這個階段的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與患者之間的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于提高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十分有幫助。

4.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1)工作過程模式教學的過程。教學過程的制定要根據護理工作的實際內容,主要包括入院護理、住院護理以及出院護理。入院護理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一個實際的患者病歷,之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學生設置一些護理專業方面的問題,如為什么會發生本病,本病會有哪些臨床表現,需要做哪些檢查,如何治療。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制訂合理的護理工作方案,再由教師對學生入院護理中所做出的護理方案以及護理內容等方面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掌握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要點。住院護理的教學中,根據前面的病歷資料,要求同學之間進行住院護理的討論,寫出該病人的護理診斷,提出護理措施,之后再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模擬展示或者播放護理某病人的操作視頻,最后再讓學生進行住院情景的模擬實踐練習。出院護理的教學中主要是針對學生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由同學們分組角色扮演進行模擬操作,一個學生扮演病人詢問,一個學生扮演護士解答。(2)對學生進行模擬實訓。在高職內科護理課程中注重模擬實訓的作用,根據入院護理、住院護理以及出院護理這三個方面的護理內容制定模擬的護理任務,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去制訂任務計劃,之后再由同學之間對既定計劃進行討論。教師要對計劃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計劃方案的可執行性進行修正和分析,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實訓,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來實現教學目的。

三、高職內科護理課程工作過程模式教學的創新

1.對教學內容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通過對“內科護理”課程中教學內容的項目化,根據臨床護理實踐的過程分為入院、住院、出院三個階段的護理模塊。在模塊中要對項目進行細化,根據不同疾病患者所需的護理工作要求,讓學生進行模擬護理實踐,從而掌握內科護理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2.對課堂組織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課堂教學中要轉變之前傳統的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等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不同疾病的護理工作任務,模擬病房中的實際護理工作,從而使得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通過模擬臨床護理任務來系統化掌握疾病護理的知識與能力。

3.對教學方式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在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中,要注重PBL問題式教學方法的使用,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養成一種評判性思維。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將臨床護理實踐中的相關問題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能夠極大提高學生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習興趣。

4.對模擬實踐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在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中,加強角色扮演的模擬實踐,將護理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護理的實際工作過程,這對于護理專業學生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團隊意識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5.對學習環境進行工作過程化改革。在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中,將學習環境模擬成醫院病房,學生則以專業護理人員在醫院病房的工作場景進行護理練習。通過學生學習過程中各項工作制度的制定,將學生的學習環境轉變成一個模擬的護理工作場景,有助于學生盡早適應護理工作崗位的需求。高職內科護理課程工作過程模式教學的改革過程中,由于我國傳統的護理專業教學方式根深蒂固,所以起初階段的改革難度是非常大的,單純依靠教學方式的改革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依靠教師以及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去解決工作過程模式教學中的各類問題。在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引導作用,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地分組,指導學生完成模擬的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任務。由于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與我國的應試教育存在矛盾,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工作態度,所以工作過程模式很容易被傳統的考試機制所擊垮。這就需要相關領導部門對工作過程模式的教學方式進行系統化評估,早日實現我國高職內科護理課程工作過程模式教學。

四、結束語

第2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消化內科住院治療的消化疾病患者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齡16~74歲,平均(62.4±5.8)歲。86例患者中患有消化道良性腫瘤患者18例,患有消化道出血患者29例,患有消化潰瘍患者34例,其他病癥患者5例。分為觀察組43例與對照組43例。兩組性別、年齡、體征、職業、病程以及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消化內科藥物對癥治療和常規護理措施,護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要求患者進行臥床休息,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格的監測。②對患者的飲食結構進行調整,要求患者食用清淡的食物,遵循多餐少食的原則。觀察組患者在此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細節護理,馬上為患者進行吸氧,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嚴格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對于患者的出入量以及嘔血量和便血量加以記錄,在飲食方面針對嚴重出血患者實施禁食,針對少量出血患者可以給予無刺激以及清淡的流食,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在其病情好轉之后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細節護理主要包括:①情感細節護理。護理人員在和患者交流、接觸的過程中,應使患者感受到關懷、安慰。②動作細節護理。由于護理工作要求有較強的操作性,所以護理人員在進行每項操作時應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實施。③儀容細節護理。護理人員應使自身每天以一個精神飽滿、干凈利索的形象出現在患者面前,同時,良好的儀容也將護理人員的白衣天使形象進行了充分的展示,使醫院的整體風貌得到了提高。④語言細節護理。由于護患關系較為短暫,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使用正確、良好的語言將自己對患者的良好意愿進行表達。

1.3療效評定:使用VAS評分表評價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10d、30d的疼痛程度,使用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調查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自我護理情況。

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10d和護理后30d的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能力均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第3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1.1一般資料

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采取對比(P>0.05)。

1.2管理方法

甲組60例均接受常規的護理管理,而乙組則均采取組長負責制的分層管理,具體步驟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組:根據科室護士的學歷、資歷以及職稱等選擇出3名組長,然后按照不同年齡階段將護士分為3組責任組,分別由3名小組長負責管理,最后由科室護士長領導3個小組制定分層管理方案。要求責任組長根據患者實際病情以及與護理的工作量安排當天值班的責任護理人員實施分管患者,部分并且嚴重者有責任組長親自管理。各組責任組長在管理中要對其他責任護士的護理情況、護患互動等進行指導、觀察記錄,保障本組責任護士的護理效果與質量[3]。②實施方法:由于該院消化內科各責任組及小組組員、患者數量比較固定,因此以雙班制進行護理管理,由責任組長副總行政班,且8h務必在崗、24h負責制。同時其他責任組至少每天1名組員整班,責任組組員中午休息時間段則由整班的這名護士負責患者的護理管理工作,使一天中的護理管理具有連續性。此外,護士長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各組組員進行合理調配,排班的時候以新老責任組員搭配,并且在護理管理高峰期增加責任組組員數量。上一責任組完成護理工作后,在第二天早晨交班時由下一組接班的責任組組長帶領其他組員共同完成上一組未完成的護理管理工作,以便保障患者的護理管理。最后,由3組責任組組長對本組組員進行每月1次考核,最后由科室護士長進行評分,并且對各層組員開展交流學習,加強責任組組員的綜合技能與素養[4]。③護理管理質量監控:各組責任組組長對自己組內成員的整體護理質量展開評估,以保障整體護理管理水平。責任組組長每周開展治療監控并將組員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記錄,并且及時采取整改措施。而科室護士長每天對病房加強查房2次,每月組織各責任組展開護士會議1次,對各層責任護士在護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改善護理質量的措施,保障護理質量的同時,提高消化內科護理科室的管理水平。最后,由護士長對各組組員績效情況進行考核,同時給予相應的獎懲[5]。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接受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投訴率、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率以及整體護理滿意度評分。其中,患者的整體護理滿意度評分運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程度調查量表進行評分,分值是0~100分,若評分≥90分,則視為非常滿意;若評分為70~89分,可視為基本滿意;如評分低于70分,則視為不滿意。

1.4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獲得的數據均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取來(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n(%)]來表示,應用χ2來進行檢驗,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的投訴率

兩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護理管理后,甲組60例中有5例患者投訴,投訴率是8.33%;乙組60例中無任何患者投訴,投訴率是0.0%;乙組患者對本次護理管理的投訴率顯著低于甲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714,P=0.0034<0.05)。

2.2對比兩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兩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護理管理后,甲組60例中有4例患者發生了不良護理事件,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是6.67%;乙組60例中無任何患者發生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是0.00%;乙組患者在該次護理管理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于甲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4336,P=0.0064<0.05)。

2.3比較兩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對該次護理管理的滿意度評分

該次研究的120例住院患者均資源參與了該次護理管理的滿意程度評分,其中,甲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是(84.6±1.0)分;乙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是(98.8±1.0)分,乙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然高于甲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7766,P=0.001<0.05)。

3討論

在醫院護理管理中,患者的滿意度能客觀地表達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與質量[6]。該次研究中,乙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然高于甲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運用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此外,采取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的乙組患者,在護理投訴率、不良時間發生率方面,均顯著低于采取常規護理管理的甲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運用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能夠提高責任組組長的責任心,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積極主動對自己、對其他責任組員的護理效果、質量進行糾查,并且在科室護士長的帶領下積極開展開了護士會議,通過各責任組組員之間的互相交流學習,使某些不良事件及時得到預防,達到安全護理的效果。此外,護士長將科室的各護理人員通過資歷、職稱、年齡等進行細化分組,并且明確了具體的護理工作內容與流程,加強對病情嚴重者的護理管理,能夠顯著提升這個護理管理效率[7]。

綜上所述,將組長負責制的分層管理方式學科、合理地運用到醫院消化內科的日常護理中,能夠顯著提升護士的護理質量,使患者獲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保障了該科室的整體護理管理效率,該護理管理模式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運用價值。

作者:李英棟 單位: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

[參考文獻]

[1]明曉麗,魯謹.護士分層分組管理模式在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農墾醫學,2012,22(1):69-71.

[2]李群,黃妙琴,黃轉宜.急診護理管理中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的護理價值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11):176-177.

[3]孔麗梅,余燕,張朵朵,等.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6(9):270-271.

[4]孫梅花,陳華,彭華娜,等.責任組長負責制排班模式在胸外科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1(14):66-69.

[5]朱玉培.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5,28(8):119-120.

第4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在運用了PBL教學方法進行一段時間的心內科護理的教學活動之后,通過教學成績統計和相關的問卷調查,學生普遍表示在運用了PBL教學方法后,以前覺得無從下手的心內科護理知識的學習,現今突然找到了學習的切入點,學生能夠根據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典型病例進行相關知識的鏈接和組網,讓學生對心內科護理知識開始有一個嶄新的認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學習意志,讓學生意識到心內科護理知識的學習并不困難,是可以學會的,從而愿意投入到心內科護理知識的學習實踐中來。

2PBL護理教學授課的體會

2.1運用PBL教學法的優點

2.1.1提供給護理學生一個自由的學習氛圍在PBL教學方式的影響和指導下,學生從枯燥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與其他學生進行護理知識的交流,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空前提高,提高了心內科護理專業知識的學習效率。

2.1.2認識護理工作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PBL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基于同一個典型病例進行病例相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的配合與合作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PBL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教師和學生都能合理的利用最先進最全面的護理知識資源,在雄厚的病例相關資料的支持下進行典型病例的護理知識講學,在這種教學形式下,教師能夠脫離學生理解能力和病例相關資料的缺乏限值,進行不受限制的護理知識教授,學生也可以在雄厚的護理相關知識的支持下,對教師的典型病例護理知識教授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理解,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心內科護理教學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效。

2.2運用PBL教學方法的局限性

2.2.1實際的問題缺乏系統性在PBL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心內科護理專業知識的教授,都是通過一個個典型病例進行的,相關的知識體系都圍繞著病例來展開和構建,所以在這樣的形式下教授出來的學生,對于心內科護理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都較強,但是對心內科護理缺乏一個系統全面的學科認識。

2.2.2對環境要求較高PBL教學方式要想高效的實施,就一定離不開相關系統的支持,這些支持系統包括學生網上查詢資料的大型電子閱覽室、學生查閱藏書需要的大型圖書館等,PBL教學方法對這些教育環境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這就導致了PBL教學方法應用的成本上升,很多地區學校因為教學環境的限制無法開展PBL教學活動,或者導致PBL教學方法的應用達不到設計的效果。

2.2.3缺乏有效的評價標準在PBL教學方法指導下的心內科護理教學,是圍繞著問題來進行的,所以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形式,就是學生的資料搜集和教師與學生之間,基于典型病例的護理知識交流,這一形式下學生的學習表現只有教師通過觀察得出的感性結果,整個教學環境中缺乏一個量化的評價環節,導致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時缺乏評價依據,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作出有效的評價,影響了學習活動的管理效率。

3結論

第5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關鍵字:內科老年病人心理問題護理

一、心理問題及護理原則

1.焦慮不安

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個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為明顯。他們對自己所患何病,嚴重程度,何時才能治好等還不清楚,因此焦慮不安,表現為煩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護理原則:解釋一支持一放松訓練。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認真的解釋,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況除外如癌癥患者等),指出焦慮不安產生的原因及不利影響,并進行放松訓練(自我按摩,簡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納護士的意見,在較短的時間里消除或減輕這種心理,睡眠及飲食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例1:男,“歲,以心源性暈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種嚴重的心臟病或是腦血管病,因此焦慮不安,經用上述原則進行心理護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確診后二周出院。

2、孤獨寂寞

主要出現在住院時間較長缺少親人陪護的病人。這類病人多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語,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來探視,病人感到非常孤獨,十分寂寞,表現為無所事是,情緒低沉,常常臥床等。

護理原則:建立與病友進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獨寂寞的最好方法。這類病人雖表面沉寂,但內心情感豐富。在護理上要主動與病人接觸,交流思想,首先成為病人交往的對象,然后幫助病人與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還可引導病人參加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如讀書、下棋、打太極拳等。

例2:男,68歲,臨床診斷“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病人很少講話,獨自活動,常在床上長時間靜臥。我們就主動同他交談,有針對性地將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來參加一些活動,并向病人講解交往的好處和方法,鼓勵他多和別人接觸。經過一段時間,病人已和病友們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獨寂寞了。

3、悲觀消極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種日落黃昏的感覺,這種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負性增強,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認為自己沒用了,還要給別人增加負擔,所以求治的主動性不高,往往被動配合治療。主要見于平素自尊心和獨立性較強且病情較重的病人。

護理原則:關心一支持一鼓勵。病人這一心理產生的基礎是不敢面對現實,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針對這種情況要取得家屬的配合,主動關心病人,使病人認識到親人們愛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復,講解主動配合治療的意義,在精神上要首先戰勝自己。對病人每一點認識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應該指出的是,家屬的關心與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歲,以“缺血性腦血管病恢復期伴消化性潰瘍”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強,患腦血管病后左側肢體功能未完全恢復,又患新病,思想負擔較重,認為年齡偏大,恢復無望,遂產生悲觀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經與家屬配合,關心病人,講清道理,積極配合治療并加強營養和功能恢復訓練,經三個月的住院治療,生活能夠完全自理。

4、恐懼緊張

主要見于病情加重或癌癥病人,認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與求生的本能形成強烈沖突,因此產生恐懼緊張。

對這類病人要給以更多的同情,護理要更加細心,服務周到,言行要謹慎,不要讓病人感覺到病情危重,盡量滿足病人的要求,同時向病人講明病情波動是常見的,可以減輕恐懼心理。

例4:女,68歲,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劇伴咳血,胸痛明顯加重,病人異常恐懼。我們在加強醫療護理措施減輕病人痛苦的同時,告訴病人這是肺結核所致,隨著上述癥狀的緩解,病人也減輕了心理負性壓力,后雖死亡,但在這期間病人恐懼緊張心理明顯減輕,減少了臨終前期的心理壓力。

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較為多見,此類病人多具有固執、吝嗇、謹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的性格特點。表現為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點不適,就懷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種疾病。

護理原則:有充分依據的適度保證一疏導一解釋。

例5:男,65歲,以“高血壓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壓恢復正常,查無器質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覺身體多處不適,對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滿意。對此我們采用疏導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釋血壓升高而住院期間查不出器質性病變原因,說明與病人入院前一天與人吵架有關,并作了適度的保證性說明,二夭后病人高興出院。

6、情緒不穩

多見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愛挑剔等特點的病人,對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適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發泄出來,對象常常是護士或陪護人員。

對此類病人要理解,寬容和忍讓,同時進行開導,給以周到的服務去感動病人,使其改變態度。

例6:男,71歲,冠心病,總是嫌別人講話聲音大,護士打針太疼,動作不輕柔等而大聲斥責。對此,我們不計較,反而更加關心他幫助他,在護理操作上動作更加柔和細致,病人很受感動,后來向我們再三道歉

7、過分依賴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心理,但以依賴性較強和長期有人陪護的病人為明顯。他們事事想讓別人幫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適應了在別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賴性,對康復十分有害。

護理原則:向病人講解活動的重要性,鼓勵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少不必要的幫助,根據病情制定每日活動計劃。

例7:女,64歲,腎孟腎炎,經治療已顯著進步,但病人已臥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動,凡事由家屬或護士幫助完成。根據該病人的具體情況,我們首先改變了護理級別,讓病人下床作適度的活動,并規定每日活動次數和時間,在家屬陪護下鼓勵病人做生活自理訓練,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內科老年病人心理護理創新性研究——有效溝通

1語言性溝通

1.1勸說開導

《素問·湯液·醴論》曰:“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也。”歷代名醫一再提倡“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故護理人員應“視人猶已”,滿腔熱情對待病人,要主動找病人交談,對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關心同情和體諒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視為親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病人悲觀失望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鼓勵病人,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語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故護理人員與患者應“兩神相照,兩心相注”,耐心說理開導,達到有效溝通,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威力,誘導鼓勵患者,使其提高機體對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臟腑功能的協調,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復。

1.2交心談心

可以通過交心談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閑談,聊天,拉家常,“問者不覺煩,病者不覺厭”,這樣可以詳細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狀態,尤其是疾病發生以后的思想情緒的急劇變化,可以進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知識基礎,以及對疾病的認識,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對疾病的態度,是緊張害怕、恐懼還是樂觀,有沒有戰勝疾病的堅強意志,同時還可以了解病人家屬的思想狀況,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實際困難。這樣,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極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為治療疾病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2非語言性溝通

2.1移情相制

2.1.1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轉移。通過語言、行動等方式,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內守狀態,移易精氣,變利氣血,調動人體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將注意力經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變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響工作、勞動、學習和生活,整天圍繞著疾病胡思亂想,陷入苦悶,煩惱和憂愁之中,甚至緊張、惶惶不可終日。對于這類病人,護理中可采取誘導的方法轉移注意力,轉內病為外病,轉心病為腿病,以不治為乃治,每每收到不藥而愈的療效。還可以在病區加強有效衛生宣教,組織衛生知識小講課,講些預后好的病例給病人聽,以解除顧慮。也可以在病區建立病房閱覽室,購些書報雜志給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組織一些體育活動,如做健身操、氣功、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還可以組織病人搞些娛樂活動,看看電視等。正如清代醫家吳尚先的《理瀹駢文》中所說,七情之病也看花解悶,心曲消愁,有勝于服藥也。

2.1.2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種情志抑制另一種情志,達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的一種精神療法。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對憂傷的患者給予更多的照顧,關心他們的生活,以真誠的態度聆聽他們的煩惱的訴說,并且有意識地多說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話,讓其聽聽相聲,看看喜劇,保持一種愉快的情緒,以制約憂傷之情,這正是中醫學中獨特的情志治療方法——“喜勝憂”的思想體現。

在新的護理模式中,護理工作已不是簡單的打針、發藥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為復雜的,具有獨立性的、創造性的活動。這些創造性活動需要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來完成,有效溝通則是實施心身整體護理的關鍵,通過有效溝通來提高護理質量,使病人從身心兩方面得到最滿意的康復。

參考文獻:

1.昌杰淺談內科老年病人的護理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0

第6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1.1PBL教學法PBL教學法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創。該模式以臨床問題為切入點,以探究自學為主要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PBL教學法分兩種:一種是純PBL教學法,也叫經典PBL教學法,即整個課程只設置一種教學方法;另一種是混合型PBL教學法,也叫非經典PBL教學法,課程設置以PBL教學策略為主的兩種以上教學方法,根據實際情況滿足學生需求。PBL教學法在20世紀80年代被引入我國,近些年一些護理教育者將該法引入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普招專科護理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后,學生期末成績、病例分析題成績均明顯高于接受傳統教學法的學生,對PBL教學滿意度也高于傳統教學法。護理本科生同樣也對PBL教學法評價較高,認為該教學法使他們查閱資料、分析和口頭表達等能力得到提高,對學習內容更容易理解及掌握。趙莉萍對高職護理專科班兩個組的內科護理學教學分別采用傳統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結果顯示,PBL教學組在提高學習興趣、溝通技能、分析推理能力及師生交流能力等方面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但學習節奏及學習系統性的認可度低于傳統教學組。因此,PBL教學法雖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實踐能力,但也存在耗時、節奏慢等不足。熊良圣等也指出,接受PBL與LBL結合教學的學生在考試成績及對教學法的評價方面高于單純接受LBL或PBL教學的學生。PBL教學法最近幾年得到眾多研究,普遍的結論是有益于教學,起到教學相長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處。西方發達國家的部分院校已逐步放棄了單純的PBL教學法,而采用在PBL教學基礎上增加理論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我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傾向于非經典PBL教學法,認為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的PBL教學,能夠互補增益,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應該指出的是中職生年齡較小、自學能力和自律性較差,機械套用PBL教學法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同時PBL教學法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領導和組織能力、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并有充足的課前備課時間;要求學生有充足的學習時間與查閱文獻及歸納總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學習計劃有效地實施和完成。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使用PBL教學法,可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1.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倡導,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案例都來自真實情境或事件,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設計者和激勵者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該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案例教學法到了20世紀80年代才受到重視,尤其是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CarnegieTaskForce)在《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一書中,特別提出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中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而國內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則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欒孌在中專生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與傳統教學法比較,發現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及教學參與程度,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在護理本科生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也取得顯著成果,案例教學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因此,應大力推廣案例教學法。但案例選擇要經典和難易適度。李健芝等指出案例編寫要具有真實性、客觀性,有利于啟發學生臨床思維;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突出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案例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是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案例要具有科學性、典型性和多樣性,要緊扣內科護理學重點和難點,以保證內科護理學課程授課效果。教師在選擇案例之前,要進行充分的調研,精心設計案例討論的每一個問題,保證問題間的聯系性;教師要經常到臨床收集病例,斟酌選取適合的教學案例,避免隨意性和不完善性,且表述清楚,保證學生聽得明白,以達到互動效果。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是分析資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教師僅僅起引導和鼓勵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思維過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病例討論,調整討論內容和深度,爭取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已經在以“準護士”身份參與真實病案的護理討論,有助于其工作后的角色轉換。

1.3情景教學法情境學習理論是1990年前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JeanLave教授和獨立研究者EtienneWenger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情景教學法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配合,以護理某一情景患者為內容的教學方法。在該教學過程中,師生間有雙向或多向信息傳遞,從而實現交流和相互促進。情景教學法通過實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模擬醫院的護理場景,力爭做到學習與臨床實踐零距離。李云麗對情景教學法在中專生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顯示,學生對情景教學法滿意度較高,基礎知識成績及綜合素質均得到顯著提高。情景教學法符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護理人才的要求,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該教學法應用于專科內科護理學教學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學生認為情景教學法可以提高其學習興趣,促進知識掌握,提升臨床應變能力,因而支持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引入該教學法,并積極參與演示。王思婷等的研究表明在本科護理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了明顯提高,大部分學生經歷了由生疏到熟練的進步,能夠記憶所學技能的要點,學生均反映,親身體會和實踐如何在模擬人和患者家屬身上收集資料、進行系統評估和護理技能操作,比在課堂上單純學習理論知識收獲更大。情景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是情景設立和角色扮演。現代高科技電子產業為高端模擬技術提供了保障,學生輪流扮演患者和護士,模擬臨床場景進行護理評估,總結護理診斷,擬定護理措施。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表演能力,所以課前教師應讓表演能力強的學生指導其他學生扮演患者。教師既要熟悉患者習慣的表達方式,也要熟悉護士護理患者的程序和溝通技巧。情景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因此,應注意調控課堂節奏,學生會因認知能力不足而導致課堂紀律散亂。

2臨床實踐教學方法研究進展

2.1臨床路徑教學法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一疾病而制訂的一個有時間限定的診療計劃。20世紀80年代美國第一次將其應用于健康照顧系統,1995年哈佛醫學院首次將臨床路徑理念與臨床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為患者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醫療護理。2005年引入我國,2009年我國正式啟動臨床路徑管理模式,以臨床路徑為平臺對醫院實習生進行教學,該教學法稱為臨床路徑教學法。張園園等將臨床路徑理念引入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帶教管理中,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臨床護理路徑規范了臨床帶教模式,更新了教學思路與方法,調動了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護生護理工作的法律意識。臨床路徑管理模式目前固定在112個病種,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的應用沒有規范化,缺少成熟的標準,一些臨床路徑帶教只是根據本醫院情況自行擬定的,特別是缺乏對不同學歷護生臨床路徑帶教的研究。筆者認為應該進一步完善臨床路徑帶教模式,統一標準,規劃不同學歷護生臨床路徑帶教模式。

2.2循證護理教學法20世紀90年代初Albadicenso教授在循證醫學基礎上提出循證護理的觀點。循證護理教學可提高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幫助護生轉變護理觀念,在護理實踐中自覺運用批判性思維對現存的實踐模式尋求實證,展現更多的理性思考,用科學證據而非經驗和直覺決定護理行為。國內循證護理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這方面正規的師資培訓,也沒有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材。目前都是小范圍開展,研究時間和研究對象都有很大局限性,應用效果可行性評價和反饋依據不夠充足,這都給本研究帶來很大困難。筆者認為應該擴大研究范圍,探索出可行的循證護理教學方案。

3小結

第7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主要存在2個方面的風險,一是護理操作方面,心血管系統疾病護理需認真遵循技術操作原則,在為患者護理時講究“三查”和“七對”,但有些護理人員責任心不足,易于出現輸錯血、抽錯血、輸錯液和打錯針的現象,如當靜推速度或靜點滴數的速度過快,容易增加患者的心臟負擔,或者引發血壓波動,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治療、護理及預后有知情告知的義務,但有些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不足,如不及時告知心絞痛患者便秘時不能用力大便,有導致患者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可能;二是護理文書方面,護理文書要全面、真實地記錄患者的疾病診治過程,是驗證護理人員履行職責情況的重要依據,但有些護理人員心存僥幸心理,麻痹大意,缺少自我保護意識,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禁不起嚴格的考察與推敲,易于使護理人員卷入護理糾紛當中。

2預防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的方法

從上文論述可知,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有著很多潛在風險,貫穿于整個醫療活動的全過程,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落實風險預防方法,從源頭上堵住護理差錯和護理糾紛發生的渠道。

2.1增強護理風險識別意識護理風險識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護理人員需增強護理風險識別意識,在心血管系統疾病臨床護理中,除關注常見風險因素外,還要做到:一是做好信息咨詢溝通,掌握更多護理風險點;二是分析科室共性風險,消除交接班和護理記錄等風險;三是做好項目分類與管理缺陷總結,做好“三查七對”,從細節上防范護理風險。

2.2增強護理風險評估意識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護理人員應結合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的特點來做好護理風險評估,如心律失常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明晰哪些情況下易于出現猝死問題,再如介入術后患者,護理人員應明晰患者穿刺部位容易出現并發癥的時間和護理方法。唯有強化護理風險評估意識,才能得出較為準確的評估結果,為制定護理措施提供依據。

2.3增強落實防范措施意識針對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護理人員需落實護理風險防范措施,一是遵循護理標準和醫院的規章制度,為患者提供規范、熱情、周到的護理服務;二是做好法律事項準備,針對風險性診療措施和患者自身風險因素嚴格履行簽約制度,與患者及其家屬做好關于心血管疾病變化和發生特點等方面的溝通,記錄并簽字,減少醫療糾紛;三是規避護理風險,如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不擅自對非急救患者用藥或癥狀護理。

3結語

第8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1.1規范護理人員行為:①護理人員形象:要求內科護理人員儀表端莊、面帶微笑,對護理工作熱情主動,護理動作輕柔,給患者及其家屬留下良好印象。②心理素質:護理人員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工作中要保持熱情的態度,用關切的言語和真誠的愛心對待每一位患者和家屬,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和認可。③業務素質:各內科科室要定期組織該科護理人員進行業務知識的學習,使護理人員熟悉常見內科疾病的臨床表現和護理措施,提高護士對多發病和常見病的護理知識和健康指導知識,不斷提高內科護士的業務素質。

1.2注重情感護理:①密切注意病人情況:護理人員在患者候診期間,要隨時注意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患者的病情要心中有數,根據患者的病情,必要時可以進行提前就診。護理時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診治中遇到的困難,幫助病人克服解決,從而使患者能夠輕松的接受醫院的治療。②做好導向工作:對于初診患者,護理人員要做好導向工作,及時對患者提供指導和咨詢,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就診,使其快速適應醫院環境。③健康教育:由于醫院病人較多,護理人員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針對不同季節、不同疾病的特點對患者進行常見疾病的防治宣講教育。

1.3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就診環境、護士行為舉止、護士儀容儀表、護士服務態度、健康宣講5項內容,評價在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性化服務以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本次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400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4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結果

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性化服務以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實施人后,患者對醫院就診環境、護士行為舉止、護士儀容儀表、護士服務態度、健康宣講的滿意度均在93.00%以上,與實施人性化之前對比,患者滿意度有很大的提高。表1實施人性化服務以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項目例數滿意例數滿意度(%)就診環境40037293.00護士行為舉止40038395.75護士儀容儀表40037894.50護士服務態度40038796.75健康宣講40038295.50

3討論

人性化服務是一種新的護理方式,能夠為患者提供最為優質的服務。人性化護理這一新穎的護理理念極大的推動了內科護理工作的進步,將護理工作中以疾病為中心的理念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有效的提高了內科護理工作的質量。人性化服務主要包括愛心、責任性、護理流程和護理技巧等方面內容,其終極目的是改善內科病人的治療環境,使患者在最佳的環境中進行治療,從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人后,患者對醫院就診環境、護士行為舉止、護士儀容儀表、護士服務態度、健康宣講的滿意度均在93.00%以上,說明在內科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性化服務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在內科護理中切實有效的實施人性化服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提高護士的道德修養,為人性化服務的實施提供道德保障在護理工作中,許多工作并沒有量和質的顯示,不是有形可見的,主要是靠護士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來完成的。護士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來源于其自身的道德修養,崇高的道德修養是實施人性化服務的道德基礎。注意培養護士的慎獨意識,能夠有效避免護士主觀原因導致的事故和差錯。慎獨對于護士這個職業十分重要。提高護士的慎獨意識,能夠有效促進人性化服務的實施。

3.2加強護士的專業知識培訓,為人的實施提供知識保障由于護士護理觀念和知識水平等原因,一部分護士常常偏重與知識各項護理和治療,不能正確履行護士的多元化角色,給護理工作帶來一定的缺陷。因此,各內科科室要制定相應措施,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供更多高質量的護理人才。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案,明確獎懲措施和護理質量目標,充分調動護士的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確保學習和護理的質量。

3.3培養護士的團隊精神,為人性化服務的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內科護理工作通常是晝夜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在護理工作中常常會有各種突發事件出現和各種不確定因素,患者的需求和情況也不相同,需要內科護士及時作出相應應對。這些工作依靠部分護士的努力遠遠不能完成,因此護士必須相互支撐,以團隊的方式完成整個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務。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能夠有效促進護理人員的個人發展,更好的為患者提供護理工作。

第9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有內科疾病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平均分為兩組,各40例。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20~47歲,平均年齡30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情況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在對患者治療期間,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均需要采取傳統的護理措施,但試驗組應該在實施傳統護理措施的基礎之上加以風險管理措施,在對兩組患者護理一定時間之后,采取一定的標準對兩組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風險管理的內容有很多,實驗組必須做好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在對實驗組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以下幾部分的風險管理內容。

1.2.1對于護理和治療過程中所需要的醫療器械以及相關藥品必須定期檢查,保證醫療設備隨時處于能夠工作的狀態以及急救藥物都能夠被應用。

1.2.2在風險管理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醫患關系,醫護人員要及時的和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溝通,盡可能的避免雙方產生沖突。對于患者的病情狀況以及用藥狀況應該及時和和其患者進行通報,把患者用藥后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以及不良情況及時的告知家屬。另外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尊重患者,盡量少做或者不做某些可能對患者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的事情,為患者積極的面對治療創造條件。

1.2.3加強對內科護理制度的完善和規范,要想實現對內科護理的風險管理,相關部門就必須對內科護理人員的行為規范以及相關的護理流程進行明確,并對其給予一定的制度保障,從而最大程度上降低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內科護理過程中產生風險的幾率,使得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以及護理效果得以進一步提升。

1.2.4在實驗組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對風險評估制度的落實。所謂的風險評估制度就是對患者在護理過程所存在的風險系數進行評估,這個評估的進行要充分結合患者自身的條件,對于某些存在墜床或者跌傷風險的患者在護理時應該加以重點的關注。另外為了把相關風險降到最低,在患者入院后,相關的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的對所存在的風險向患者進行宣講,盡可能的讓患者能夠從自身減少護理風險所產生的可能性。在對患者的風險評估完成之后,護理人員應該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及時的對患者采取相關的風險預防措施,加強對重點風險對象的關注程度,護理小組應該根據患者病況的不同制定出相關的應急措施,加強應急方案的制定,最大程度的保證在風險出現之后,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有效的采取措施,降低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

1.3評價標準

對于患者的風險評估標準依據護理小組對于患者自身情況的考核情況為基礎進行打分。不同級別的護理風險應該被打以不同的分數。在對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可以分為直接風險和間接風險兩種,前者主要包括因為醫護人員的操作不當所導致患者產生的風險,像給藥錯誤、輸液反應等。后者主要包括由于患者以及家屬的操作不當而導致的風險,譬如摔傷、財務丟失等。

1.4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的處理以及分析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治療一段時間之后,對照組發生風險事件總共有8例,其中有3例患者出現輸液反應,有2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摔傷,有2例患者出現財務丟失的情況,有1例患者出現給藥事故,總的風險發生率為20%。實驗組發生風險事件2例,其中有1例患者出現了輸液反應,有1例患者出現了摔傷,總的風險發生率為5%。

3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 成人久久免费视频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臂 | 国产精品欧美视频另类专区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视频 | 亚洲毛片在线 | 日本三级s级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 第1页 |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 亚洲九九视频 | 无内丝袜透明在线播放 | 午夜爽爽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特级毛片 |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 | 亚洲天堂色视频 | 91精品久久久久 | 五月激情丁香婷婷综合第九 | 1级a的观看视频 | 亚洲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 |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一区 | 思99re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色播 | 萌白酱喷水福利视频在线 | 男人天堂怡红院 | 亚洲女人被黑人猛躁进女人 | 久久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毛片欧美 | 久久777国产线看是看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香蕉 |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九久欧美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伊人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