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醫院老年人工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健詞】 住院患者;疾病構成;統計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ease constitution of inpatients,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for the hospital,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Methods Disease classification relevant data of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2 were statistical analyzed . Results The first 5 system diseases inpatients is 70.75 percent of total inpatients,it is a major source of our hospital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disease constitutio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care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 Inpatients; Disease constitu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疾病構成特點, 探討本區居住人群發病規律及常見病、多發病, 尋找發病的主要原因, 以便有針對性的加強疾病的防治工作, 提高本區人民的健康水平, 為醫院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醫院特色科室的建設等提供理論依據。本文就本院3年來住院疾病及年齡性別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本院2010年~2012年住院患者疾病分類報表。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進行分類, 資料完整準確可靠。
3 討論
3. 1 住院疾病前5個系統疾病占住院總數的70.75%, 是本院住院疾病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 這些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護理應成為本院醫療工作的重點和研究發展的方向。
3. 2 呼吸系統疾病主要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主, 主要分布于5歲以下兒童。由于兒童呼吸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處于生理性免疫功能比較低的狀態, 對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不夠強, 據統計資料顯示, 每年春夏季節為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 兒科住院病床經常爆滿, 因此, 醫院管理層應了解疾病的發病規律, 在其高發季節做好相應的醫療護理準備工作, 增加醫療護理技術力量, 提高診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相關部門應加強預防保健宣傳工作, 做好春夏季節的兒童衛生保健工作, 增強兒童監護人的自我保護意識, 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感染機會。
3. 3 妊娠、分娩和產褥期疾病以梗阻性分娩為主。本院婦產科專業技術力量配置比較合理, 加之本市是粵東片經濟較發達地區, 外來人口較多, 這些人群生育多選擇收費標準較低的區級醫院。
3. 4 損傷和中毒的主要疾病是骨折, 內部構成比是48.52%。損傷高發的原因主要是各類車禍和各種傷害事件增多。近年來, 私家車激增、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設施相對滯后等原因引起意外交通事故頻發[1], 再者, 現代社會人們生存壓力大、多數人群心理浮躁, 各種傷害事件和意外事故相對增加, 由此造成的各種損傷患者數也就相應增多。針對這種情況, 醫院管理層應加大相關科室的醫療設備和人員配置, 引進人才, 注重培養相關專業技術人才, 提高骨外科的診治水平, 以適應社會發展和醫療業務發展的需要。而有關部門也應注意改善道路交通狀況, 加強各種車輛的管理和嚴格駕駛員的培訓考核, 加強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和法規教育, 提高全民安全意識, 減少人為事故的發生。
3. 5 循環系統的常見病為腦血管病、高血壓和缺血性心臟病, 內部構成比為77.98%, 主要發病人群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心腦血管病是21世紀威脅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 并隨著人口老年化越來越突出[2],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 是許多慢性疾病的高發人群。如何提高這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是醫療機構的工作重點和研究的方向。心腦血管病由于病程長、醫療費用高等因素, 給社會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負擔, 所以, 盡早發現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尤為關鍵。本院是一所區級醫院又是社區服務中心的雙重性質的機構, 充分利用優勢, 對本片區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并建立健康檔案, 同時針對老年人發病規律和特點做好常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工作, 提高老年人防病、治病的自我保護意識。
3. 6 眼和附器的主要疾病是老年性白內障, 近年來, 本院開展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全稱是: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 是目前治療老年性白內障較常用的手術, 效果好, 是本院眼科的特色項目, 3年來收治患者共280例, 占眼和附器疾病的77.35%。
通過對住院疾病的統計分析, 了解疾病構成現狀, 對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指導意義[3]。醫院應密切關注疾病構成的變化, 合理配置衛生資源, 加強重點科室的建設, 鞏固專科優勢, 鼓勵新技術、新項目的研發和利用, 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 進一步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為醫院生存和發展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日孜萬古麗.10922例出院病人疾病構成分析.中國病案, 2012,13(10):48-50.
(一)我國老年護理單元現狀
中國正處于人口快速老齡化時期,其老年護理產業面臨著巨大挑戰。盡管,大型綜合性醫院中老年病科的發展逐漸受到重視。立足于老年人的健康促進、慢病管理、危急重癥救治、中長期照護、舒緩治療和臨終關懷等服務的老年病專科醫院在逐漸興起,例如北京老年醫院、鄭州老年病醫院等。但是,專業化、高質量的老人護理與服務設施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比較貧乏。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分析,當前養老面臨的最突出矛盾是:醫療機構承擔著十分繁重的疑難重癥診療任務,不能滿足老年人長期住院進行治療、康復和生活養護要求;養老機構大多功能單一,條件簡陋,不具備后續醫療和康復服務能力。
(二)老年護理單元視覺環境設計
隨著醫學觀念的更新,醫療環境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治療手段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現代醫療建筑空間的設計不僅需要從生物醫學角度,而且更需要在視知覺、行為心理學以及建筑環境學等理論知識的指導下為病人創造良好的康復條件。老年護理單元是老年人在醫院診療過程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場所。空間環境的塑造直接影響到老年患者的康復。作為感覺的主要通道——視覺,可以使人體獲得外界80%的信息,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視覺環境要素包括空間形態要素,色彩和光影要素,材質要素和視覺誘導體系。本文主要從色彩、光影要素和視覺誘導體系分析老年護理單元視覺環境設計。
二、基于色彩和光影要素的老年護理單元視覺環境設計
(一)老年護理單元色彩設計
色彩是營造空間氣氛最生動、最活潑的因素。色彩不僅具有美化醫療護理空間的功能,而且能夠影響人的視覺、行為和記憶,甚至影響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1.墻面色彩
從色彩心理學角度來看,因疾病而入院的老年患者,其生活大部分局限在醫院的室內空間中,若整日看到的是單調的顏色,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心情,進而影響到身體的康復。明快的色彩使人產生愉悅、歡快的感覺。但是,若大面積采用高純度色或色彩種類過多,容易產生不和諧感,引起老年人的視覺疲勞。老年護理單元病房空間墻面色彩以簡潔為宜,可選用有鎮定作用的淺綠,淺藍或是給人以溫馨之感的淺米色、米黃色,局部配合飽和度高的色彩,以給人興奮感。公共空間墻面可色彩豐富一些。例如,廊道的墻面可采用高亮度、低彩度的色調,局部適當采用高彩度的色調,適度的色彩和材質對比可以提供適宜的視覺刺激。激發老年人進行社會交往的積極性。
2.地面色彩
護理單元地面的色彩應選用淺色調、高明度色彩。老年人色彩認知能力較差,應該選擇明度高的色彩作為地面色彩,給老年人親切、輕松的感覺;反之,則會使老年人對地面的識別度差,引起壓迫感。地面的色彩最忌諱的是黑、白、灰色。而高明度色彩,例如:米黃色、淺綠、淺藍等,能夠營造溫馨、優雅的氛圍,符合老年人的情感訴求。
3.頂面色彩
頂面的色彩應起到加強室內漫射光反射效果的作用,顏色宜淺,降低空間對老年人視覺及心理的壓抑感。護理單元公共空間頂面可采用藝術化的吊頂進行裝飾,豐富空間的構成。病房、醫療輔助區頂面宜為灰白、藍綠色系,可選用鋁塑板、抗菌型鋼化石膏板,或者抗菌防霉白色乳膠漆。
4.家具色彩
家具在符合護理單元的使用要求,材料符合綠色環保指標的基礎上,要努力使護理單元空間向更活潑、舒適的醫用色彩空間轉變。沉穩的木色是老年護理單元家具色彩的首選,同時配以粉色、橙色等溫馨色彩的小家具,豐富空間色彩。合理的增添藝術品也是豐富色彩的有效途徑。優化環境的同時良性刺激還可以幫助老年患者早日康復。西方一些國家對醫院中陳列藝術品有詳細的制度規定。如瑞典政府規定,醫院建筑投資的1~2%要應用于藝術裝修和陳列藝術品。
(二)老年護理單元照明設計
照明設計首先要考慮滿足醫療功能的發揮。其次要滿足老年患者康復、交往、休息、鍛煉等需要。
1.自然采光
老年護理單元光環境設計重要之一是自然光的引入。良好的日照和通風是大自然賜予的最佳禮物。充分利用自然光不但可以節能,符合人眼對光的適應性,而且晝光可以強化人的生理節律,有益于老年病人的康復。因此,在設計窗戶的朝向、開窗的位置、窗戶的大小上要充分考慮自然光的引入。
2.人工照明
由于老年人視覺要低于一般成年人,在病房照明設計時應該適當提升照度水平,燈具選擇時也應采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的熒光燈具,以提高顯色性。利用光環境為老人營造家一般的治療環境。燈光設計還要滿足醫務人員從事不同醫護工作所需要的照明條件的差異,合理運用基礎照明和局部照明。基礎照明光線柔和,營造寧靜溫馨的診治環境。局部照明為醫護人員醫療操作提供保障,宜選用可調式旋臂壁燈,以適應不同情況下的使用。走廊是聯系護理單元內部各空間的交通橋梁,是使用最為頻繁的公共空間,也是老年人與人交流互動的活動空間。走廊照明的情感需求高于工作需求,宜采用偏暖色光源,給老年患者溫暖的感覺。安裝在走廊天花板上的燈具,可能會對躺在推車上的老年患者產生不舒適的眩光,多采用格柵遮光的方式,避免直接的眩光。此外,走廊應采用動態照明方式,在白天和晚上采用不同的配光和照度。營造不同的氛圍。
三、基于視覺誘導體系的老年護理單元視覺環境設計
標識導向系統是對老年護理單元室內空間的人流、物流提供指示目的地和指示護理單元各功能區域的分部位置的目標導向系統。標識導向系統按其表現形式可分為文字標識、色彩標識和圖形標識。文字在老年護理單元空間標識導向系統設計中占有很大比重。文字準確,易給人產生深刻的印象,不僅容易記住,也容易尋找。由于老年人視覺功能的衰退,要求標識中的文字適當放大,字體規范、清楚。在醫院室內空間中觀看標識多處于運動狀態,所以在兼顧到美觀的前提下一定要選擇可讀性高的字體。例如,黑體字、圓體字為室內空間標識導向系統常用字體。色彩標識設計最好與本科室的色彩需求進行設計,做到統一中有變化,增加環境的認同感。圖底色彩對比需明顯,有區分度。圖形標識能夠迅速準確地傳達出特定的視覺信息,引導患者達到目的地。在老年護理單元圖形標識設計中,應注意設計的簡潔、直觀。老年人記憶力減退,簡潔明了的圖案能夠迅速喚起他們的記憶,方便其尋找目標。同時,由于老年人視力下降,盡可能的選擇對比強烈的色彩。標識導向系統除了實用功能之外,還應該能夠對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緒起到緩解作用。例如,標識上的一句安慰話,一句鼓勵的話,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圖畫,都會給老年患者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和治愈疾病的信心此外,電子顯示及多媒體引導系統也逐步引入了醫療空間。其中比較成熟的有彩色及單色電子顯示屏、電子觸摸屏及語音信息接受器等。這些較為智能的導向方式也能為老年患者提供便利。
四、結語
一、“十一五”全省老齡工作基本情況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老齡事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以改善老年民生為出發點,圍繞大局,積極作為,創新發展,狠抓落實,基本完成了《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養老金水平逐年提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進展較快,已有400萬符合條件的農村老年人領到養老金。全省百歲老人長壽補貼制度進一步完善;5個市、82個縣(市、區)建立了由當地財政保障的高齡補貼和貧困老年人生活補貼制度,200多萬老年人受益;1.8萬個村(居)實行了發放養老補貼辦法,160多萬農村老年人受益。老年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強,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優先納入了“低保”對象;積極實施“銀齡救助工程”,各級救助特困老年人204.8萬人次。
(二)醫療保障能力增強,老年人健康服務條件得到改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不斷擴大覆蓋范圍,230多萬城鎮老年職工和150萬城鎮老年居民享受到基本醫療保險。農村老年人基本上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范圍,有5個市由財政承擔70歲以上老年人個人繳納的參合費,187萬老年人受益。以建立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為內容的“銀齡安康工程”順利實施,“十一五”末全省有272萬老年人在保,承保金額300.8億元,1萬多名老年人獲得2000多萬元醫療費等賠償。基層和社區便民醫療服務機構發展較快,老年病醫院、老年門診、老年康復護理機構增多,有效改善了老年人健康服務條件。
(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始起步,社會為老服務能力逐步增強。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框架初步形成,對養老服務業給予減免稅費、以獎代補、水電燃料價格優惠等方面的扶持,調動了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十一五”末,全省各類養老機構總床位達到30萬張,占老年人總數的2.17%。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積極推進,全省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購等居家養老服務的機構和信息化呼叫服務機構1萬多個,為110多萬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養老服務職業培訓和鑒定制度初步建立,專業教育、在職培訓、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逐步展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四)老年維權工作進一步加強,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和《省優待老年人規定》的實施力度不斷加大。老年法律服務組織網絡不斷建立健全,全省縣以上建立老年法律服務機構800多個,以司法所、派出所、基層法庭為依托的基層老年法律服務網絡初步形成,在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和預防、打擊涉老犯罪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老年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案件審理、來信來訪等工作進一步加強,3.8萬老年人獲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各級法院審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案件1萬多件,全省老齡系統辦理老年人來信來訪4.2萬多件。優待老年人工作得到加強,老年人在津貼補貼、減免各類籌資、免費進公園、免費或半價進旅游景點、免費或半價乘坐公交車、免門診普通掛號費等方面的優待得到落實。
(五)老年文化體育教育事業發展較快,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基層老年文化體育教育設施得到較快發展,鄉鎮(街道)、社區、行政村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場所逐年增多,全省各級老年活動中心(站、室)達到6.8萬多個,各級老年大學(學校)發展到7200多所。“銀屏惠老工程”啟動實施,省級財政和省慈善總會投入760多萬元,為農村沒有電視機的老年人贈送彩電1.26萬臺。老年文體組織健康發展,省、市成立了老年藝術團和老年書畫、攝影等社團組織,省連續舉辦了“銀齡之春迎春音樂會”和“重陽歡歌文藝晚會”,打造出了受老年人歡迎的文化活動品牌。成功舉辦了全省老年文化藝術節和第二屆全省老年人運動會,老年文化體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六)老齡產業規模逐步擴大,老年用品市場開始形成。老齡產業開始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和參與,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老年人需求為目的、以養老服務業為重點、以開發老年用品為增長點的老齡產業發展模式開始形成。機構養老、康復護理、老年家政、老年旅游等養老服務行業初具規模,老年用品、產品明顯增多,面向老年人的通信、網絡、金融、理財、保險等新興服務項目快速發展。“十一五”末全省生產老年服裝、食品、保健品、交通工具、健身和康復器材等老年用品的企業2020家,年產值378億元。
(七)老年人才資源受到重視,老有所為成效明顯。各級高度重視老年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通過開展老年人才交流、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等,積極為老年人發揮作用搭建平臺,提供指導幫助。廣大老年人踴躍參加關心教育下一代、基層社會事務管理、公益事業、養老服務、生產經營、科技指導、咨詢服務等活動和工作,省、市成立了“銀齡愛心志愿團”等老年志愿者組織,70多萬老年人經常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八)敬老文化建設不斷加強,立體老齡宣傳格局逐步形成。各級高度重視敬老文化建設,把尊老敬老納入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和公民道德建設重要內容,作為建設文化強省的組成部分,定期評選表彰敬老楷模,樹立尊老敬老先進典型,建立敬老文化基地,廣泛開展敬老教育,大力弘揚齊魯孝德文化,強化了全社會的敬老觀念。大力加強老齡宣傳工作,形成了立體化、系統化、多樣化的老齡宣傳格局,營造了尊老敬老的濃厚氛圍和支持老齡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十一五”期間我省老齡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視領導和省直各部門、單位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各市黨委、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與全省老齡系統干部職工的扎實工作也是分不開的。五年的實踐,我們積累了一些做好老齡工作的寶貴經驗:必須堅持老齡工作方針,形成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合力。充分發揮黨政主導作用,依靠各部門、單位的扎實工作和密切配合,充分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構建大老齡工作格局,是老齡事業發展的基礎。必須堅持服務大局,促進老齡事業科學發展。增強大局意識,把老齡事業發展納入全省轉方式、調結構,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全局,使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是老齡事業發展的關鍵。必須堅持創新發展,不斷提高老齡事業發展水平。從老齡工作實際出發,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力實施“銀齡幸福和諧工程”,不斷創新和完善老齡工作機制,是老齡事業發展的動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老齡事業發展質量。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老年人的根本利益作為老齡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著力點,多為老年人辦實事、謀福祉,讓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是老齡事業發展的根本。
“十一五”期間我省老齡事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發展不夠平衡,規劃確定的任務指標有的沒有按期完成或完成的質量不高;二是老齡法規政策體系尚不夠健全完善,有些惠老政策落實還不夠到位;三是養老服務業發展相對薄弱,服務機構、服務網絡、服務水平還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和社會需要;四是老年人權益保障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歧視、漠視和侵犯老年人權益的行為依然存在;五是老齡工作體制機制和機構人員配備尚不能完全適應老齡工作需要。
二、“十二五”時期全省老齡工作的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加快老齡事業發展、全面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關鍵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方針,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大力實施積極老齡化戰略和銀齡幸福和諧工程,推動老齡事業加快發展,讓廣大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十二五”時期老齡工作的主要任務目標。
(一)積極推動城鄉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一是健全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實施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加快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逐步提高養老保障標準。二是完善養老補貼制度。積極推動建立高齡津貼制度,不斷擴大發放范圍、提高發放標準,有條件的市率先擴大到80歲以上老年人;鼓勵更多的村(居)集體組織對老年人給予多種形式的補貼;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制度。三是健全貧困老年人救助制度。優先將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低保”范圍。繼續實施“銀齡救助工程”,對重點對象給予特別救助。優先將城鎮低收入和住房困難純老年人家庭納入廉租房保障范圍,農村貧困老人無房戶和危房戶全部納入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四是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繼續實施“銀齡安康工程”,使更多老年人享有“老年人意外傷害組合保險”。
(二)積極推動提高老年人醫療保健水平。將老年人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障范圍,并在老年人個人繳納費用、報銷比例、保險病種等方面給予照顧。優先對特困老人、高齡老人、殘疾老人進行醫療救助。確保落實每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查體一次的制度。政府興辦的縣級以上綜合醫院要設立老年門診和老年病房;鄉鎮醫院、農村和城市社區醫療站(所、室),要進一步健全為老年人服務的工作制度,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增加方便老年人就診、治療、護理的設備器材。要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對全民健康的重大影響,加強老年病研究、預防和咨詢服務機構建設,建立老齡人口健康評估指標體系,開展老年健康教育活動,大力提高對老年疾病的預防控制能力。
(三)積極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堅持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專業化的方向,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原則,以擴大規模、合理布局、強化管理、提升水平為重點,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二五”末,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形式多樣、功能完善、基本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一是大力發展機構養老服務。扶持社會力量積極興辦老年公寓、老年護理院等面向全社會老年人的住養服務機構,重點扶持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護理型養老院和能夠滿足基本養老服務需求、收費價格較低的照料型養老機構。積極推動建設具有綜合服務功能、市場化運作的大型養老服務項目。加強機構養老服務管理,制定有關標準,提高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十二五”期間,機構養老床位年均增長保持10%以上,2015年城鄉機構養老床位數占老年人口比例達到3%以上。二是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要依托和利用社區服務、衛生服務、家庭服務、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以及相關服務行業的服務資源,普遍建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和網點,實現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要制定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加強對各類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和組織的管理。三是積極開展老年心理關愛服務。積極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心理咨詢、心理干預,重點滿足病殘、空巢、高齡、臨終老年人的心理關愛需求。市、縣(市、區)要建立老年人愛心護理院,有條件的社區建立老年人心理關愛站(室),開展長期護理和心理關愛服務。四是大力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建設。采取得力措施,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城鎮和農村求職人員到養老服務行業就業。認真落實養老服務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制度,加快養老服務職業培訓機構建設,大力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
(四)加快發展老年文化體育教育事業。要將改善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納入文化惠民工程,增加面向老年人的項目。要繼續推進老年文體活動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公共設施建設、新建住宅小區、舊村改造、新農村建設規劃,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增加一批老年活動中心和室(站)。“十二五”期間,省、市要建成綜合性老年人活動中心,各縣(市、區)和30%以上的鄉鎮(街道)至少要有1處示范性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村(居)全部建立老年活動場所。要加強老年文化體育組織建設,發揮各級各類老年文化藝術團體和各級老年體協的作用,省每兩年舉行一屆“銀齡風采藝術節”,每四年舉行一屆老年運動會。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完善公辦老年大學(學校)運行機制,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老年教育機構。形成由老年大學(學校)和老年廣播、電視、網絡教學等構成的覆蓋城鄉的老年教育網絡,注冊學員達到老年人總數的10%以上。
(五)全面保障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要進一步加強老年法規政策體系建設,積極做好《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修訂工作和《省優待老年人規定》的修改工作。要進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水平,按規定減免老年人法律服務費和訴訟費。要依托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司法所、派出所、基層法庭建立老年法律服務網點,積極為老年人開展法律服務。要建立健全司法機關和有關部門的協作機制,認真做好審理涉老案件、打擊涉老犯罪、調解涉老糾紛、辦理涉老等工作。
(六)積極推動銀色經濟發展。要按照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關于發展銀色經濟的要求,抓住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時機,科學規劃,積極推動,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生產老年用品的大型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要優先發展養老服務業,重點發展養老護理、康復保健、生活照料等養老服務項目,并在家庭服務、社區服務、農村服務、商務服務、餐飲、文化體育、科技信息、旅游、金融、物流等行業和領域開拓養老服務市場,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種類的服務需求。要積極開發老年日常生活用品、老年護理用品、老年輔助用品、老年健身器材等老年產品和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機、計算機、家用電器操控裝置等產品,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養老服務機構的需求。要加強銀色經濟運行管理,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適時出臺相關政策,逐步制定各類老年產品標準,加強生產、營銷、宣傳、售后服務等方面的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和使用安全。
(七)積極組織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公共服務壓力增大等問題,認真做好老年資源的開發工作,充分發揮老年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要引導老年人參加適宜的工作與活動,在關心教育下一代、基層社會治安、基層自治管理、移風易俗、民事調解、養老服務、文教衛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等方面發揮作用。要加強服務與管理工作,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組織開展老年人才交流活動。要維護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當權益,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勞動,給予應有的報酬。要加強老年志愿者組織建設,指導和幫助老年人開展科學合理的志愿活動。
(八)做好老年人社會管理工作。加強基層老齡組織建設,鄉鎮(街道)老齡工作委員會、村(居)老年人工作委員會要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做好老年人的管理服務工作。引導基層老年群眾組織規范發展,發揮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逐步健全老年人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加強老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探索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新途徑,加強疏導溝通,引導老年人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觀念,促進社會和諧。
三、2011年全省老齡重點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促進老齡事業發展的關鍵一年。老齡工作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省政府《意見》精神,認真落實姜大明省長《政府工作報告》對老齡工作的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認真抓好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的意見》的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意見》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老齡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全面深入地抓好《意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是老齡工作的重中之重。省老齡委近期要下發貫徹《意見》的部門責任分工,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分工要求,結合各自職能,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切實抓好本部門《意見》要求的工作任務的落實。各市要根據《意見》精神,結合當地實際,盡快出臺貫徹落實的具體意見;省老齡辦抓好協調調度,推動各級、各部門把《意見》確定的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二)編制并組織實施好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在廣泛征求各級、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將盡快出臺。規劃出臺后,要認真抓好組織實施,把規劃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個年度、各個部門,根據不同階段工作重點,扎扎實實地深入推進。要加強規劃實施的調度檢查,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保證規劃落到實處。各地要結合實際,爭取上半年全部出臺規劃。
(三)深入開展養老服務業突破年活動。根據省老齡委統一部署,在全省開展養老服務業突破年活動,重點推動在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居家養老服務、職業培訓、養老服務骨干項目建設、農村老齡服務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居家養老服務,突出做好“空巢”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扶持居家養老服務的“彩霞工程”。省里將開展以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和服務隊伍為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試點。繼續做好牽手骨干企業興建養老服務項目工作,促進一批大型養老服務重點項目和老齡產業項目落地建設。推動各地建立政府為老年人購買養老服務制度,支持農村興建老年公寓(老年房)。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具有文化養老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大力促進文化養老服務。繼續做好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和鑒定工作,籌備舉辦“全省養老服務職業技能競賽”,推出“金牌養老護理員”。成立省老齡產業協會,加強養老服務行業管理。
(四)深入實施銀齡幸福和諧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意見》部署要求,推動各級、各部門深入實施銀齡幸福和諧工程。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推進措施,發揮品牌優勢,形成既有全省統一名稱、標志,又具有各地特色的省銀齡幸福和諧工程品牌體系。重點做好以優待老年人、建立高齡津貼制度為內容的“銀齡優惠”,以救助困難老年人為內容的“銀齡救助”,以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為內容的“銀齡安康”,以省財政扶持養老機構為主要內容的“銀齡公寓扶持”,以向農村貧困老年人贈送彩電為內容的“銀屏惠老”,以及銀齡孝德、銀齡之家、銀齡健康、銀齡長壽、銀齡通信等10個項目,根據老齡工作特點和老年人需求,不斷打造新的項目,擴展新的內容,創造新的亮點,通過這一敬老惠老平臺,動員和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多為老年人辦實事、做好事,使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關愛老年人,構建平等、友愛、相互尊重的和諧社會氛圍,成為了目前城市建設的重要目標。“無障礙化環境”的建設是殘障人士、老人、婦幼、傷病等相對弱勢人群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是方便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條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水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對提高人的素質,培養全民公共道德意識,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山東省老年人現實狀況
據省老齡委通報的《山東省2008-2020年人口老齡化狀況及對策研究》成果報告,山東省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337.28萬人,位居全國第一;老年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例為14.20%,高出全國2.2個百分點。山東省人口老齡化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期,未來10年每年將凈增約72萬老年人,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縣級市。
山東老年人口五大特點:一、農村老齡化程度高。全省農村老年人有794.07萬,占農村總人口的16.09%,城鎮老年人有543.21萬,占城鎮總人口的12.12%,農村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3.97個百分點。二、低齡老人為主體。60~69歲的老年人為709.42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53.05%;70~79歲的老年人為478.88萬人,占35.81%;80歲以上高齡老人149.03萬,占老年人總數的11.14%。三、空巢老人比例高。生活在純老年人家庭的空巢老人有956.82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71.55%,其中城鎮空巢老人比例為66.73%,農村為74.72%。四、受教育程度較低。未上過學的老年人占54.02%,其中城鎮占42.36%,農村占61.72%;有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老年人,城鎮為12.66%,農村為1.01%。五、多子女老人居多。老年人平均有子女3.51個,有2~5個的占81%。
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省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將由2008年的6539.1萬人下降到6079.5萬人。在勞動人口減少和老年撫養比提高的雙重作用下,導致我省的人口紅利期于2027年比全國提前5年結束。
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隨著老年人口增多、老年群體日益高齡化,大部分親緣家庭將呈現4:2:1結構,即一對夫婦在撫養一個孩子的同時要照顧四位老人,家庭養老的經濟負擔和生活照料負擔日益加重,將越來越多地依賴于社會。
機構養老需求急劇增大。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對機構養老需求呈劇增趨勢。目前全省有養老床位29萬張。按打算5年內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占4.23%、74.11萬人的調查數據計算,到2013年需增加養老床位45.11萬張。
醫療服務壓力增大。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上漲1個百分點,醫院床位需增加2.15萬張,醫生數量需增加1.18萬人。到2020年,我省因老年人口增加所需要的醫院床位數為38.05萬張,醫生數量為22.93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1萬張、6028人。按2008年全省老年人平均醫療費支出1805.18元推算,2020年全省老年人醫療費支出總額將達398.66億元。
老齡產業規模擴大和產業結構變化。龐大的老年群體對養老、醫療、保健、金融、旅游、房地產、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和長期照料等的服務需求,必將大大帶動老齡產業的迅猛發展,促進社會消費結構的變化,進而帶動產業、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按國家相關部門的測算標準測算,到2010年,我省老年人口消費規模將超過1100億元,到2020年將接近3600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1.1萬億元。
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和文化設施建設壓力加大。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和養老保障標準的不斷提高,我省將面臨巨大的養老保障壓力。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價值觀念改變,老年群體對文化、體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和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都將不斷增大。
2.老年人擁有的權利
(1)受贍養權,指老年人有受到子女贍養的權利。老年人應該老有所養。根據《婚姻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有四類親屬對老年人負有贍養、扶養義務:一是老年人的配偶;二是老年人的成年子女;三是老年人的弟妹;四是老年人的成年孫子女、外孫子女。一般情況下,孫子女、外孫子女對祖父母、外祖父母沒有贍養的義務,但當老年人的子女全部死亡或生存的子女沒有贍養能力時,老年人成年的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于需要贍養的老年人就有贍養的義務。另外,贍養人的配偶對老年人雖沒有贍養義務,但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1條第3款規定:“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義務。”
(2)社會保障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和社會應健全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項目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區服務、住房保障、老年教育、法律援助等內容。
(3)婚姻自由權和居住權。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包括結婚和離婚兩個方面的自由。《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贍養人的贍養義務不因老年人的婚姻關系變化而消除。”
(4)自由處分遺產權。指老人對其生前積累的財產,有根據自己心愿、子女和配偶對自己的關心與照顧情況,決定由一人或數人繼承自己的遺產以及他們的繼承份額,或者決定把自己生前積累的財產無償地贈送給他人。
(5)繼承權。指老人作為子女、配偶的法律規定的第一順序繼承人,在子女、配偶死亡時享受依法繼承的權利。那種認為老人不能繼承子女的遺產的認識是不對的。此外,女性老年人享有依法繼承其男性老年配偶遺產的權利,那種認為男性老人的遺產只能由其子孫繼承的說法是不合法的。
山東省出臺的《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和《山東省優待老年人規定》,老年人還享有相應的養老優待,如高齡津貼,將百歲以上老年人長壽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不少于300元。住房優先保障,對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的純老年人家庭戶,優先納入廉租房保障范圍;對農村貧困老年人無房戶、危房戶的住房納入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醫療保健優待,如鼓勵和幫助農村和城鎮未參加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落實好符合條件老年人個人繳費的政府資助政策。老年人優先就醫;需要住院治療的,優先安排床位住院。政府興辦和支持的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對老年人免普通掛號費。生活服務優待,如有條件的市公共交通(汽車、電車、地鐵、航運等),可對65周歲以上老年人乘車免費;其他市、縣(市、區)公共交通對65周歲以上老年人實行半價優惠、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逐步實現65周歲以上老年人乘車免費。老年人優先乘坐公共汽車、電車、地鐵、長途汽車、火車、輪船。文體休閑優待,如政府興辦和支持的公共體育健身場(館),凡是收費的,應按時段對老年人免費或實行半價。各類公園對老年人免門票費。維權優待,如法律服務機構對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咨詢自身涉法事務,免收服務費。各類律師事務所對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因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聘請律師的,應視情況減免不低于30%的律師服務費。
3.老年人工作取得的總體成績
多年來,山東省的老齡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老年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老齡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基本權益得到維護、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社會各界對老齡事業更加關注,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熱情不斷高漲,積極應對老齡化逐步成為社會共識。
一是努力推動各項老齡政策落到實處。《山東省優待老年人規定》《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后,省老齡辦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山東省優待老年人規定》的意見,制定了省老齡委成員單位落實《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任務分工,召開了老齡委成員單位聯絡員座談會,明確了有關單位的責任分工。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加強督導,確保各項惠老政策及早惠及全省廣大老年人。
二是積極實施“銀齡幸福和諧工程”。2012年以來,“銀齡安康工程”新增投保老年人數已達221.8萬人,截至2012年6月底,全省投保老年人已達1009.3萬人次,理賠4.13萬例,賠付金額達8405萬元。協調中信銀行濟南分行積極推進“信福年華”老年理財卡發行工作。在濟南、淄博、東營、濟寧四個城市進行了試點。大力實施銀齡公寓扶持工程。積極協調省財政劃撥資金1000萬元扶持城鎮養老服務機構。積極推進銀齡長壽工程。召開了長壽問題專家研討會,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山東省老年健康與長壽研究,重點突出老年健康教育、長壽地區因素、影響健康因素、疾病與衰老、社會參與與健康長壽、精神關愛與健康長壽、制度保障與健康長壽、傳統文化與健康長壽8個方面的內容,共收到論文100多篇。
三是積極加強老齡工作宣傳和老年文化建設。開展了多項老齡宣傳和文化活動。舉辦了“銀齡之春——2012山東省老年人迎春音樂會”、“喜迎十,頌歌獻給黨”全省中老年歌詠大賽等活動;與韓國旅游發展局有關負責人就加強老年文化交流、旅游觀光等進行了會談,并簽署了《中韓老年人手拉手文化交流活動合作協議書》;組織評選表彰了2011年山東省十佳敬老企業、十佳敬老企業家。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開展多形式、多層次老齡工作宣傳。全省各級老齡部門搶抓機遇,積極開展老齡工作宣傳,營造了有利于老齡事業發展的濃厚社會氛圍。省老齡辦在山東廣播電臺經濟頻道開辦了老年類欄目——《關愛夕陽》;《山東老年》編輯部與省國資委聯合開展了“省管企業老干部工作30年巡禮”征文活動。
四是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老年學學會工作得到提升。經過積極協調,山東冠華國際經貿有限公司向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捐款600萬元;銀色世紀集團有限公司也向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捐贈100萬元,支持發展山東老齡事業。召開了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換屆會議,選舉產生了新的理事長和新一屆理事會。積極做好省老年學學會的換屆籌備工作,督導各市建立老年學學會組織,目前,全省已有8個市成立了老年學學會,為全省老年學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障。
4.山東省老年人工作的不足
4.1 無障礙設施亟待完善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市公共場所出現了很多無障礙設施,如洗手間里的扶手、上下樓梯的滑坡等。它們的出現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也體現著整個社會對于特殊群體的關注“希望全市以后能增加一些這樣的設施。”我市目前的無障礙設施雖然逐漸增多,可還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希望相關部門多關注他們這一群體,讓更多更科學的無障礙設施能夠出現在公共場所,讓無障礙設施更加人性化,切實做到公共設施無障礙,讓他們的出行能夠更方便。
4.2 專座不專令人遺憾
“各位乘客您好,請主動為老弱病殘者讓個座。”乘坐公交車時,每當我們聽到這句廣播時,總會看到車廂前排的老弱病殘孕專座坐的并非“專人”。為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等,我市每輛公交車上都設置著寫有“老弱病殘孕專座”提示語的座位。近日,筆者隨意搭乘了幾輛公交車發現,專座上難見“老弱病殘孕”乘客的身影,多數情況下坐的是一些年輕人。
4.3 空巢老人問題亟待解決
早在1999國際老年人年,國際衛生組織就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觀點,即通過倡導積極老齡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以實現盡可能延長人類健康預期壽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質量的目標。“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
4.4 老年人體育活動較少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體質,適合老年人的體育運動較為有限,加之適合老年人的體育運動場所較少,老年人體育運動不論從種類上還是時間上空間上都收到制約,老年人體育運動較少。
4.5 如何關愛老年人
首先,關愛老年人要尊重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其合法利益。《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婚姻法》以及《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山東省優待老年人規定》都規定了老年人享受的合法權益以及享受的優待。老年人作為特殊群體,在社會生活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他們的合法權益往往較易受到侵犯,且維權比正常人較難。作為中青年人,我們必須主動尊重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并應積極主動幫助老年人維權。
其次,關愛老年人,要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理解他們的精神要求,營造和木有愛德家庭氛圍。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關愛老年人,不只是物質生活上的關愛,衣食住行當然要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應該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得到滿足,老有所養,更應老有所樂。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的空巢老人現象,要值得我們去解決。第一,老人要從思想上擺脫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建立新型的家庭關系。減輕對子女的心理依戀。要盡早將家庭關系的重心由縱向關系(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轉向橫向關系(夫妻關系)。適當減少對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對子女回報父母的期望值。特別是子女到了“離巢”的年齡,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逐步減少對子女的依戀狀態。第二,老人要及時地充實新的生活內容,盡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如培養興趣愛好,建立新的人際關系,調整生活方式,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和公益性勞動等。第三,兒女應加強對老人的“精神贍養”,常回家看看。兒女應該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體貼父母的習慣,即使“離巢”,也要增加與父母的聯系和往來的次數,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綜合征的發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鎮的子女,與父母房子的距離不要太遠。對于身在異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顧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應經常與父母通過電話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人口老齡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我國也步入老齡化階段,現在“空巢”老人、“失獨”家庭增多,及時開放“二胎政策”也抵擋不住老齡化的腳步。
一、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一)子女養老問題壓力大。
獨生子女這一代的夫妻家庭組成是: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個孩子,形成“421”結構的家庭。這種模式的家庭面臨的壓力,比“70”“60”后要打很多。現今經濟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各個方面的花銷較之往年成本要高出來很多。經濟實力、人力或者是精力上都是很重的負擔。大多數的“80后”表示生活壓力讓他們力不從心,想把父母接來養老,可是四位老人不太實際;高額的房價無法購置另外的房子;醫療保險不同城市沒法使用,不敢生病;養老院等地方無法讓人放心,自己又無暇照顧,無法兼顧,陷入兩難。
(二)“空巢老人”的需求帶來的機遇。
我國由于實行計劃生育,“80后”的父母通常都是獨自生活,兒女只有假期才來看望,平時缺乏關愛成為空巢老人。因此在物質生活上,這些老人可能不太追求,在精神層面上更需要關愛。單純的伺候和活著已經不能讓老齡化的問題得以緩解,從經營、服務上應該去滿足老人的需求。
二、老年消費市場有活力
(一)老年人消費潛力大。
老年人的收入分為四個部分:退休金、積蓄、子女供給、工作所得。很多老年人會在退休后找工作,在固定的收入來源上加上其他的收入,大多數的老年人有很強的購買力,老年人中城市老年人占大多數,在拿著退休金的同時還有子女的補貼,鄉鎮中的老年人還會自己做生意賺取生活費。
(二)老年人的消費比重不斷擴大。
老人年消費快速上升,現在的年輕人十分會享受生活,購買力很強,今日的年輕人是未來的老年人。所以未來的消費市場一部分會被老年人占據。他們的消費觀念和自己的父母不同,有著明顯的差別,所以未來的老年人市場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都會比較旺盛。老年人的消費和其他人也會有區別,老年人上了年紀,在聽力、視力、活動能力各方面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弱,因此他們會需要一些儀器來幫助自己,比如助聽器、輪椅、紙尿褲等。市場可以根據高齡老人的需求研制一些輔助工具等。例如一些報警工具,自救工具,幫助老年人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老年人十分注重食品衛生,老年人由于獨特的體質,對油膩、辛辣、甜咸的食物比較回避,因此餐飲業也可以迎合老人胃口開發新的菜品。老年人對于醫療衛生保健的要求也比較高。老年人上了歲數需要身體保養好維護。可以引導老年人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和定期的體檢。社區可以推出一些保健服務,比如為老人提供一些交通工具,一些人工服務等,例如陪同看病,滿足一些空巢老人的需求。我國人口老齡化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老人無人長期看管的問題。我國老年人的衣食起居、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服務尚待開啟。社區服務也只是簡單的打針和護理。隨著老齡化的不斷攀升,社區應該開展上門醫療服務。醫院的床位問題要增加基礎服務設置。讓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同時要增設社會福利機構的數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水平相去甚遠,一些臨終關懷機構也很少,發展比較滯后、遲緩。
(三)老年文化娛樂的相關需求。
我國大多數娛樂場所不是收費比較高昂,就是不太適合老年人娛樂。比如密室逃脫就適合二十五歲以內的年輕人。這幾年老年人旅游業發展起來了,老年人喜歡那種休閑度假式的旅游項目。退休后時間充足,外出旅游變得十分方便,他們會選擇這種休閑方式來放松心情。開展境外旅游的潛力也很大,因為這一代老年人一直在奮斗,退休后有時間多看看世界各地的風情。
三、養老業發展的現狀與不足
我國養老業發展存在養老企業不正規、實力弱的問題:我國企業中,專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企業很少,一些產品都是衍生的產品和業務。有的還是為了詐騙,因此社會中不僅種類少,可信度也小。難以適應老年人比重越來越高的社會,也不能滿足日益破卻需要來年人產品的需求。老年人的市場十分狹窄,包括飲食。服裝、生活用品等休閑項目。服裝方面,沒有真正為老年人量身打造和研發的品牌,大多數老年人會選擇運動服或者其他年齡段的衣服來替代。飲食也是會選擇其他年齡段喜歡的餐廳。我們整個國家和社區都應有這種養老模式,讓社會都有這種養老的責任感,讓更多企業參與到位老年人服務中來。
四、養老業的建議
人口老齡化對于社會來說不僅有挑戰還有很多機遇,會創造很多新興產業和很多工作機會。而且還可以雇傭老年人,根據他們的需求設計出來更符合實際的產品。
(一)推出相關政策扶持發展,健全法律法規保護相關權益。
政策引導產業發展,將養老產業納入國家經濟發展規劃之中,明確發展規劃的方向。鼓勵社會創立為老年人服務的平臺和業務。為了產業布局,在條件好、環境好需求大的地區先開展試點,政策傾斜,大力發展。成功以后大力發展全國范圍的養老行業,讓老有所依,老年人得到關愛。
(二)加大政策扶持,健全法度法規。
呼吁政府頒布相關法規,確保養老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讓養老業在發展中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據可查。在現行的法律和法規上,根據我國的綜合國情和老年人口數量和現狀,明確規定讓養老的產品和服務,資金和人力,開發和建設等方面的產業鏈健康發展,形成一整套養老的法律體系。
(三)加強服務人員的培養,提高專業化、提升服務質量。
政府應該把服務人員的素質作為一個一個企業的衡量標準,如果專業素質不過硬,不能讓這個服務團隊達標和進入社會為老年人服務。從業人員應該掌握各方面的知識,比如護理學、心理學、營養配餐等,外加考察服務人員的人品,配置一套行之有效的崗前培訓,設立資格認證考試。另外,還要大力發展義工和志愿者的團隊,完善義工注冊制度,不僅在社會范圍中招收服務人員,也要在全社會中感召所有人尊敬老人。同時,提高輿論氛圍,提升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地位,規范社區人員的職業道德等。
五、結語
[關鍵詞] 老年;白內障;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10(c)-099-02
白內障好發于老年人,而老年人有自己的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對護理也有獨特的要求,掌握老年性白內障的心理特點及護理方法,對患者的康復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4~12月768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均為本科住院手術患者。其中,男362例,女406例,年齡56~89歲,術前視力光感均0.2;單純性白內障619例,糖尿病合并白內障46例,高血壓合并白內障103例。
1.2 護理
1.2.1飲食護理
多進食清淡、易消化、不含刺激性、富含纖維素的營養飲食,多吃水果和綠色蔬菜,多喝開水,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以利于切口的愈合及保持大便通暢。
1.2.2心理護理
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均有著視力降低、感覺減退、智力減退、情緒和行為改變等特點。加上社會角色改變,家庭地位下降,及長期孤獨寂寞,總覺得眼睛會瞎,于是顯得十分悲觀。加之對手術的恐懼,對術后效果、視力的擔心等等。因此,解除患者焦慮、恐懼心理是術前護理的一項重要工作[1]。針對這些情況,護士首先要以熱情友好的態度迎接患者來住院,用親切禮貌的語言做好耐心細致的交流,在護理工作中多給予照顧和諒解,講解白內障相關知識,告知手術方法和過程,使患者對手術充滿信心,以最佳狀態接受手術。
1.2.3術前護理
1.2.3.1術前準備術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做好血、尿常規,血糖、肝功能、心電圖、胸片等常規檢查,特別是角膜曲率、厚度的測定及眼軸B超,以使植入的人工晶體度數更為精確,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空腹血糖<6.7 mmol/L[2],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者待病情穩定后再行手術。為了減少術后感染的可能[3],術前剪睫毛,用0.9%NaCl溶液常規沖洗淚道。
1.2.3.2術前用藥 ①術前眼部用藥:目的除了保持眼部清潔外,還與其他眼病的控制及保證術后的安全有關,在術前1~2 d,可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滴眼,每天3~4次,以保持眼結膜下清潔[4]。②術前散瞳:術前0. 5~1.0 h用美多力散瞳,術眼10 min 1次,連續3次,至手術時瞳孔充分散大,直徑在6 mm以上,藥效作用處在高峰,且術前散瞳應由專人負責,嚴格掌握時間,隨時觀察瞳孔變化。
1.2.4術后護理
術后臥床休息,囑患者不要低頭及過度活動,不要用力咳嗽或打噴嚏,不要大聲說話,不要用手抓眼,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術眼有無敷料滲液、滲血,有無感染征兆[5]。如術后眼痛、惡心、嘔吐應立即遵醫囑及時處理,對伴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要監測血壓及血糖情況,術后常規口服抗生素3 d,次日開放滴眼藥水復方新霉素,每日4~6次。
1.2.5出院指導
1.2.5.1出院前指導患者準備出院時,護理人員一方面將有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另一方面要寫好一份詳細的出院指導交給家屬,以保證患者出院后護理工作得到延續[6-7]。
1.2.5.2出院時指導 ①保持心情舒暢,注意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大便通暢。②注意用眼衛生,術后1個月避免觸及術眼,避免視力過度疲勞,用眼應以眼不覺得疲倦為度,注意正確的用眼姿勢和距離,光源要充足,用眼1 h左右,便讓眼睛放松休息一下。盡量避免長時間在昏暗環境中工作,避免強光刺激。③睡覺時請盡量維持平臥,如需側臥,須向健側臥。④告知患者及家屬醫院的回訪電話,如有感覺不適,可電話詢問或來院就診。
2 結果
手術后768例患者均順利痊愈,術后視力達到0.8以上者有526例,0.5~0.8者94例,0.5以下者148例,無術后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盡管人的衰老是自然規律,但人人都希望健康長壽,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亦均渴望復明,這就要求不僅要有精通的業務技術和豐富的醫學知識,還要有崇高的道德修養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做好護理工作,從而提高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質量,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醫療、心理和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吳素虹,陳綺華.高度近視后鞏膜加強術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4):208.
[2]彭廣花,李志杰,李辰.現代眼科治療學[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007.
[3]黃梅,顧躍,趙亦炯.單眼重度燒傷后自體膜移植聯合深板層角膜移植術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2):4344.
[4]吳樂正,高汝龍.現代眼科門診手術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153.
[5]李玉珍.基層醫院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27例分析[J].中華實用眼科雜志,2008,26(7):700.
[6]湯志錚,李土坤,陳金艷.手法小切口白內障手術治療糖尿病性白內障的療效[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0):23.
【關鍵詞】 快速康復; 老年; 髖關節置換; 骨科; 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ast-track surgery(FTS) program in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aged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Method:Total 120 patients who received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cho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FT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FTS group was given fast-track surgery nursing.Patients’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work,length of hospital stay,the function of hip joint,re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FT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ostoperative hip joint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usage of FTS in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aged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improve the recovery of hip joint activity,so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Fast-track surgery; Old;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Department of osteology;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Eastern Area),Qingdao 26607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22
快速康屯飪疲fast-track surgery,FTS)是一種在圍手術期采用一系列優化措施,從而減少患者生理和心理創傷應急的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外科護理方法[1-2]。此方法的目的在于促進患者早期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和節省醫療費用,快速康復外科的研究已經在許多擇期手術中應用并取得成功[3-4]。隨著我國老年化的加快,老年髖部骨折的發生率逐年增加,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作為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終極手段,其數量亦隨之增加。然而,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較差,術后自理能力下降,所以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的護理工作難度大,要求高[5-6]。如何在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的術后進行優質的護理,成為了決定患者術后是否能夠迅速恢復傷前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7]。本研究針對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外科護理,并觀察其臨床應用效果,以期為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中的推廣應用提供臨床基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在青島市市立醫院骨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者為護理對象,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齡60~85歲,平均(71.24±6.73)歲;髖關節疼痛64例,功能障礙47例,畸形4例,關節活動度5例。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快速康復外科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62~83歲,平均(70.43±5.83)歲,全髖關節置換35例,半髖關節置換25例;快速康復外科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60~85歲,平均(72.05±6.37)歲,全髖關節置換38例,半髖關節置換2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規圍手術期的康復護理手段,包括生活護理、健康教育、治療護理、康復鍛煉指導、出院隨訪。
1.2.2 快速康復外科組 因為FTS并非針對老年骨科患者的特點提出的,所以在應用此項方法時,必須要認真觀察有無不良反應,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停止。
1.2.2.1 術前宣教 由于老年患者突然進入陌生的醫院環境,常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醫護人員因此需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消除和緩解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8],從而使其適應環境并積極配合治療。主要是詳盡地告知患者康復的各個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并給予促進康復的各種建議,如鼓勵早期進食和下床活動等,還包括一些術前的準備。
1.2.2.2 優化麻醉的方法 使用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全麻使用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的麻醉劑,使患者麻醉后能夠快速清醒,有利于術后的早期活動;而局麻(外周神經阻滯、脊神經阻滯或硬膜外止痛)有利于保護肺功能、減少心血管負擔和術后腸麻痹,更有效止痛和減輕應激,起到保護免疫功能的作用。
1.2.2.3 飲食管理 患者不需要術前徹夜禁食,在無誤吸危險時,術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囑患者20∶00口服10%糖水500~1000 mL,手術前2 h給患者口服10%糖水300~500 mL,糖水均加溫至38~40 ℃,以防止冷飲引起患者胃腸道不適。糖尿病患者術前1 d 20∶00口服牛奶200~300 mL,手術前2 h給口服溫水300 mL。術后3~4 h在患者無惡心、嘔吐等情況下協助飲溫水50~100 mL,逐步過渡到流質-半流質-軟食-普通飲食。
1.2.2.4 限制輸液 傳統的康復過程中,手術當天會輸入3500~5000 mL的液體,后續的3~4 d輸入2000 mL/d的液體,體重增加3~6 kg[9]。快速康復外科組的患者均為傳統用量的2/3,控制輸液量。
1.2.2.5 圍手術期保溫 術中電子加溫儀加溫靜脈輸液液體保持在37 ℃,術中、術后均注意頭和肢體的保溫。
1.2.2.6 術后鎮痛 術后遵循三階梯鎮痛原則采取多模式鎮痛[10],術后持續使用24~27 h的靜脈鎮痛泵,口服NSAIDs類鎮痛藥物。護士統一使用數字評分法評估疼痛,每班評估、康復活動前后評估等多個節點對患者進行疼痛評分,評分≥4分時及時啟動第二、三階梯的措施,有效控制疼痛,確保患者早期活動。
1.2.2.7 早期活動 老年患者本身運動量就小,一旦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就更難進行活動。依據老年患者的病情,采取適當的方式活動。手術后即可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6 h后逐步鼓勵患者主動肢體活動。術后1 d協助半坐位進食并逐步進展為床邊坐、站立、行走。在進行老年患者的恢復訓練時,一定要循序漸進,耐心少量多次,防止活動過度的同時保證一定的運動量。
1.3 評價標準 出院當日記錄患者的出院時間,并采用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本次住院期間的滿意度,術后8周隨訪其再入院率并記錄并發癥情況。采用Harris評分評價髖關節功能[11],Harris評分標準包含髖關節畸形、疼痛、關節活動及功能,滿分10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及格,70分以下為差,分別在患者術前1 d、出院當天、及術后4、8周進行評估[12]。
1.4 y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快速康復外科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9.35±3.61)d,快速康復外科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5.82±2.94)d,快速康復外科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Harri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Harris評分比較結果提示,快速康復外科組與對照組術前的Harris評分未見明顯差異(P>0.05)。出院當天、術后4周、術后8周快速康復外科組的Harri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4 兩組并發癥及再住院率比較 隨訪中快速康復外科組有1例發髖關節后脫位,經手法復位后未發生再脫位,無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其他并發癥或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中有2例發生脫位,給予手法復位后未發生脫位;1例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需要再次住院治療。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再住院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P
3 討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患者大多為老年人,且多合并有其他系統或者器官的并發癥,因此在治療和康復方面存在其自身特點,如何有效地提高其術后康復的速度、盡快使其恢復下地及日常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治療效果[13]。本研究從外科護理方法的角度探討FTS在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中的應用,根據老年骨科患者的特殊性,主要從優化麻醉方法、減少輸液、注意保暖、早期進食和下床活動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14]。
優化麻醉方法,使用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全麻使用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的麻醉劑,使患者麻醉后能夠快速清醒,有利于術后的早期活動[15]。而局麻(外周神經阻滯、脊神經阻滯或硬膜外止痛)有利于保護肺功能、減少心血管負擔和術后腸麻痹,更有效止痛和減輕應激,起到保護免疫功能的作用[16]。做好飲食管理,患者不需要術前徹夜禁食,在無誤吸危險時,術前口服碳水化合物,骨科患者無胃腸損傷術后3~4 h可進水,這樣做的優點是減少術后胰島素抵抗[17],減少惡心、嘔吐、口渴、煩躁,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減少老年患者術中的補液量,早期恢復口服進食,可以提前停止輸液,使患者快速康復。限制輸液量在快速康復外科的研究表明,在維持生命體征正常的前提下減少液體的輸入量,可以減少術后并發癥,并縮短住院時間。圍手術期注意保暖主要是因為低溫可引起應激反應,損害凝血機制以及白細胞功能,同時還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率等不良影響。電子加溫儀加溫靜脈輸入液體(37 ℃)、術中頭和肢體的保溫等方式的應用可有效減少術中的出血量、術后感染及并發癥,規范的圍手術期疼痛管理可以減少由于手術引起的神經及內分泌代謝的應激反應。術后持續使用24~27 h的鎮痛泵,可以有效減少手術后的應激反應,同時它還可以縮短患者早期床下活動的時間,有利于展開早期康復鍛煉,先可以活動健康肢體,然后可以稍許受傷肢體的運動,避免關節僵直和肌肉萎縮的危險[18]。早期的下床活動,利于機體合成代謝,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并且能減少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19]。
從研究的結果來看,在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的住院康復過程中施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相比較常規方法,可以明顯加快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恢復,進而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并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但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充分與患者及家屬溝通,通過講座等交流方式,消除疑惑,使患者積極配合康復,才能實現最佳效果[20]。老年骨科患者是極其需要耐心的群體,對老年患者的了解和認識,針對性的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護理,才能促進老年骨科患者地快速康復。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在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中的應用具有可行性,且獲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Riemen A H,Hutchison J D.The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hip fractures in older patients[J].Orthopaedics and Trauma,2016,30(2):117-122.
[2] Pozzi G,Falcone A,Sabbatino F,et al.“Fast track surgery” in the north-west of Italy: influence on the orientation of surgical practice[J].Updates in Surgery,2012,64(2):131-144.
[3] Zhao G,Huang Y,Chen X,et al.Research on Fast Track Surgery Application in Lung Cancer Surgery[J].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2010,13(2):102-106.
[4] Arora V,Philp S,Carter J.Early discharge after major gynaecological surgery: advantages of fast track surgery[J].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1,1(2):32-34.
[5]陳文君,陳碧珠.骨科高齡患者的主要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J].吉林醫學,2009,30(12):1101-1102.
[6] Yang G,Chen W, Chen W,et al.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wo-day discharge after fast-track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Chinese experience[J].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16,31(8):1686-1692.
[7] Larsson G,Str?mberg R U,Rogmark C,et al.Prehospital fast track care for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Impact on time to surgery, hospital sta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a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J].Injury,2016,47(4):881-886.
[8] Jaruzel C B,Kelechi T J.Relief from anxiety using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 principle-based concept analysis[J].Complementary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2016,24(4):1-5.
[9]林秀群,何\文,龔秋云,等.優質服務在骨科術后疼痛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6):164-165.
[10] Jessica L,Chapman R,Lalkhen A G.Postoperative analgesia[J].Anaesthesia &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6,17(3):144-150.
[11] Nilsdotter A,Bremander A.Measures of hip function and symptoms:Harris Hip Score (HHS),Hip Disabilit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 (HOOS),Oxford Hip Score (OHS),Lequesne Index of Severity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LISOH), and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edic Surgeons (AAOS) Hip and Knee Questionnaire[J].Arthritis Care & Research,2012,63(Suppl 11):S200-207.
[12] Chahal J,Van Thiel G S,Mather R C,et al.The Patient Acceptable Symptomatic State for the 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 and Hip Outcome Score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Treatment for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5,43(8):1844-1849.
[13] Bethge M,Bartel S,Streibelt M,et al.Improved outcome quality following total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y in an integrated care setting:results of a controlled study[J].Die Rehabilitation,2011,50(2):86-93.
[14] Ansari D,Gianotti L,Schr?der J,et al.Fast-track surgery:procedure-specific aspects and future direction[J].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2013,398(1):29-37.
[15] Malenkovi? V,Zori? S A,Ran?elovi? T.Advantageous usage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d general anesthesia versus general anesthesia in abdominal surgery[J].Srpski Arhiv Za Celokupno Lekarstvo,2003,131(5-6):232-237.
[16] Jacobson E,Forssblad M,Rosenberg J,et al.Can local anesthesia be recommended for routine use in elective knee arthroscopy? A comparison between local, spinal, and general anesthesia[J].Arthroscopy: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y and Related Surgery,2000,16(2):183-190.
[17] Blixt C,Ahlstedt C,Ljungqvist O,et al.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glucose control on postoperative insulin resistance[J].Clinical Nutrition,2012,31(5):676-681.
[18] Fleege C,Arabmotlagh M,Almajali A,et al.Pre- and postoperative fast-track treatment concepts in spinal surgery : patient information and patient cooperation][J].Der Orthopaa?de,2014,43(12):1062-1064.
尿毒癥是目前老年人的常見疾病之一,尿毒癥患者需要長期的進行血液透析,即通過人工腎臟將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過濾干凈,并且補充血液中的基本養分,通過血液透析可以代替腎臟的排毒,達到凈化血液的目的,進而維持患者的生命。但是進行血液透析需要建立體外的血液循環,即建立人體和機械的一個血脈通路。將人體內的血液引出,經過濾后再回到人體。透析過程中血液的流量大約250 mL/min,而正常人的手臂的血流量大概為十幾mL,無法滿足血液透析的流量,因此就要建立血管通路,通常的血管通路有兩種,臨時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τ誄て誚?行透析的患者來說,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首選。臨時性血管通路是指經透析針管接入人體的大動脈或者靜脈。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指將患者一側的少動脈和頭靜脈相連,形成自身的動靜脈系統,即內瘺。內瘺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自身條件,不同的人形成的時間不同,對于老年患者,更需要細心的呵護,該文就對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內瘺的護理進行分析,來提高內瘺的成功率,同時為以后的發展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所收治的26例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這些患者都進行了動靜脈內瘺手術。其中男性患者19名,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齡在58~78歲之間,隨機抽取其中的13例作為試驗組,進行內瘺專項護理,另外13例做為觀察組,進行常規護理。
1.2 護理方法
⑤術前護理。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居多,老年人的身體條件比較差,血管比較脆弱,病變導致血管硬化,血管壁的彈性較差以及血管較細等因素都容易導致內瘺手術的失敗或者造成內瘺堵塞。因此,在手術前要對患者進行細致的檢查和護理,對于進行內瘺手術的動靜脈在進行手術前不要再進行扎針、抽血等項目。手術前要對血管進行檢查,通過血管造影或者多普勒超聲檢查等來明確血管的情況,并且要及時關注動脈的波動和靜脈的充盈情況,只有符合手術標準了再進行手術。為了保護血管,增加血管的張力,可以用溫水浸泡或者用止血帶反復扎緊動靜脈等。為手術做好充分的準備。
②促進內瘺成熟。內瘺手術后,血液循環改變了,部分動脈血會直接流進頭靜脈,長期的動脈血沖擊,會增大血壓使得血管壁增厚,血流量增大,以滿足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量。但是老年人血管條件不好,動脈硬化,靜脈萎縮,血液無法循環,容易引起局部的腫脹,不利于內瘺的成熟,因此,在術后要對患者進行實時的觀測和護理。首先注意要抬高造瘺肢體,注重保暖,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注意預防感染,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同時對于高凝者配合使用抗凝血類藥物。手術后要及時觀察患者的血液流動情況,確保術后血液通暢,一般可以通過聽診器來查看是否有顫動,如果沒有要及時通知醫生,做相應的檢查和處理。術后傷口恢復良好,無并發癥后,要讓患者適當的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出院后,要叮囑患者多運動,多活動,多進行熱敷,促進內瘺的成熟。
①注意內瘺使用的時間。內瘺手術后,需要時間形成,老年人血管條件不好,要形成內瘺一般需要6~8周,因此,內瘺的使用要注意時間,不能過早的使用,使用過早,內瘺還未形成,會造成內瘺的失敗。
④穿刺的方法和技術。老年人的抵抗力,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因此,在進行穿刺過程中要注意防止感染,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制度。消毒進行的要徹底,穿刺點和吻合口之間的距離要在5 cm以上。在穿刺過程中要注意動靜脈之間的距離,并且注意不能多次穿刺同一個地區,應該采用紐扣式穿刺,避免因為多次的穿刺造成血管硬化和壞死。對內瘺手術患者進行專業的護理,能促進內瘺的形成,防止內瘺血栓,壞死,延長內瘺的使用壽命。穿刺過程中要選擇技術熟練的護士,減少穿刺的次數,最大程度的保護患者的血管,防止損傷。
⑤防止低血壓造成的血管堵塞。老年人多數身體素質差,心臟功能不好,在血透過程中容易造成身體的不適,因此,在進行血透的過程脫水不能過快、過密,避免低血壓的發生,在血透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血壓狀況,一旦出現低血壓,容易造成內瘺血管的堵塞,如果患者在血透過程中出現了面色發白、惡心、嘔吐的狀況,要及時減緩血透的流速,并及時做補救措施。患者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血壓狀況,過高、過低都不易于內瘺的使用壽命。低血壓是老年患者可怕疾病,一旦低血壓容易產生眩暈等不適感,讓患者產生抵抗心理,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同時低血壓還易造成血管堵塞,因此,要加強護理,防止血管擁堵,有利于內瘺的形成。
⑥防止血液粘稠。血液過于黏稠會導致血管堵塞,老年人一般患有動脈粥樣硬化、血液黏稠等疾病,因此,在進行血透的過程中要注意為患者注射抗凝劑,防止血液過稠。血透后也要對血凝情況進行觀察,防止內瘺血栓的形成。血液黏稠是老年的常見疾病,嚴重時會造成血管堵塞,形成血栓,尤其是進行內瘺手術的患者,血管更加脆弱,血管彈性差,血液循環不好,因此要防止血液黏稠,避免內瘺手術并發癥的產生。
⑦血液透析后的護理。血液透析后,首先要進行拔針,護士拔針一定要快速,并且要及時按住針眼部位,力度要適中。并且確定動靜脈內瘺血液循環正常后,再用膠帶固定,當不再出血時,逐步清除止血棉球,防止內瘺閉塞。血透后要指導患者對內瘺進行護理,不宜負荷過重的物體,不宜干重活。及時進行血壓的測定,并且注意睡覺時不要長期壓迫內瘺部位。定期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老年患者長期進行血液透析,血管變得脆弱,容易產生透析處血管壞死,因此,血透后的護理很重要,作為護理工作者,要細心地為患者講解平時的注意事項,很多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被病痛折磨,情緒低落,或者亂發脾氣,應該給患者相應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頑強的與病魔做斗爭,患者信心增強,心情愉悅也有助于對抗疾病。
2 結果
經過試驗,經過護理的患者內瘺形成率為100%,5年內內瘺失敗的患者有3例,經過使用其他部位重新手術應用效果良好。根??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進行數據統計。隨機抽取其中的13例作為觀察組,對其進行系統護理,剩下的13例作為對照組,對其進行正常護理,依據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關鍵詞】 麻仁軟膠囊; 果導片; 功能性便秘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of Maren soft capsules and Guodao tablets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XIAO Li-xiang, TAN Yi-hong. Nanhai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oshan 528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 of Maren soft capsules and Guodao tablets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9 to March 2011, 9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C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n=45) taking Maren soft capsules, and group B(n=45) taking Guodao tablets. Improvements in constipation and medication response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The abnormal stool score of the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B(P
【Key words】 Maren soft capsule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Guodao tablets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15
近年來受到社會壓力變大,飲食習慣紊亂等因素的影響,便秘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病癥。對于老年人而言,功能性便秘較常見,治療藥物也很豐富。筆者所在醫院現對麻仁軟膠囊和果導片兩種藥物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診斷為功能性便秘的老年住院患者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齡61~82歲,平均(68.3±2.4)歲,病程6個月~10年。診斷標準:根據羅馬Ⅲ診斷標準[1],功能性便秘需要排除腸道及全身器質性病因及其他因素導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標準:(1)必須包括下列2個或2個以上的癥狀:①每周少于3次排便;②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費力;③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輔助(如指摳,盆底支持);④至少有25%的排便有排便不盡感;⑤至少25%的排便為塊狀便或硬便;⑥至少25%的排便有直腸的阻塞感。(2)如果不使用瀉藥,松散便很少見到。患者須在診斷前6個月出現癥狀,在最近的3個月滿足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A、B兩組,A組45例服用麻仁軟膠囊,B組45例使用果導片。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B兩組在進行藥物治療前需證實患者無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并且在15 d內未使用過其他緩瀉劑或影響胃腸道動力藥物。A組口服麻仁軟膠囊,2次/d,每次4粒,飯前溫水服用。B組口服果導片,2次/d,每次100 mg。兩組連續治療3周,在治療期間均未口服其他通便藥物,每天記錄患者有無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以及其大便的性狀和次數。
1.3 療效判斷 痊愈:大便間隔不超過2 d,大便變軟,排便順利。顯效:便秘癥狀明顯改善,每次排便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大便質地稍干結,但排便間隔時間在3 d以內。有效:排便間隔時間較前有縮短,便質干結情況有所改善。無效:服藥后便秘癥狀無改善[2]。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比較 排便異常指排便苦難、排便不盡感,其評分標準時無癥狀出現為0,偶爾為1,經常為2,持續為3。兩組在治療前各項指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治療前后組內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治療后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后藥物不良反應均較輕,其中A組中有1例出現惡心現象,B組中有2例出現口干現象。A組治療后痊愈率、顯效率和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和有效)顯著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功能性便秘主要癥狀是持續性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不盡感,目前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老年人中也較常見[3]。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患者本身慢性炎癥刺激、濫用瀉藥、體內激素、神經遞質以及個人心理因素等有關,尤其近年來城市居民受環境污染、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較大等因素的影響[4]。
對于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臨床上較常用的有聚乙二醇、乳果酸、麻仁軟膠囊,其中麻仁軟膠囊是根據《傷寒論》中麻子仁處方改進而來,其主要成分有火麻仁、大黃、苦杏仁等中藥,具有潤腸、通便、下補上正的特點。吳怡等[5]認為其作用機制是使腸平滑肌振幅增加,收縮度增強,頻率加快,從而軟化腸內容物并增加排便次數。從筆者所在醫院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使用麻仁軟膠囊的A組治療后大便異常分數明顯低于B組,就在于其軟化腸道內容物,從而也提高了它的治療有效率,結果顯示A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在藥物不良反應發面,兩組患者反應都較輕,對患者影響不大。
本研究顯示,麻仁軟膠囊的治療效果要優于果導片,特別是在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上。在臨床應用中不僅要選擇好治療藥物,還應該考慮到患者心理狀況和飲食習慣,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以及飲食指導才能更好地發揮藥物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Longstreth GF, Thompson WG, Chey WD, et al.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480-1491.
[2] 鐘英強,朱兆華.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診斷與治療[J].新醫學,2006,37(8):497.
[3] 吳佳媛,劉曉紅,劉巍.慢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調查――多中心臨床調查[J].中華實用內科雜志,2009,29(3):237.
[4] 林征,朱芬芬,林琳.功能性便秘與精神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胃腸病學雜志,2008,13(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