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環保服裝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保服裝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環保服裝設計

第1篇: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一)有機棉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在種植的過程中降低甚至完全避免使用化學肥料和殺蟲劑的非轉基因棉花所制作的面料為有機棉材料。有機棉原材料的種植能夠有效減少土壤、水體以及大氣污染。有機棉憑借自身的環保特點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環保服裝設計中。中國、印度以及土耳其作為生產有機棉的主要國家也已經成為了世界服裝制造的重要原產地。國際有機貿易協會的報告顯示,無論是有機棉的產量還是有機棉的消耗量都在持續增長,而這些報告也說明了在服裝設計中使用有機棉作為主要的材料之一是一種重要的趨勢。在當前的服裝設計中,有機棉已經被應用于內衣設計、童裝設計、男女裝設計等,并且以有機棉為材料的服裝成衣也已經廣泛地生產與銷售。歐洲最大的服裝零售商之一海恩莫里斯集團在2003年就已經在服裝設計中運用了有機棉作為重要材料,并且在2007年就將由有機棉作為主要材料的各類服裝推向了世界市場。而以可持續發展為設計理念的美國時裝品牌OrganicbyJohnPatrick所設計的服裝也主要采用有機面料,其中有機棉占有了很大比例。由此可見有機棉是服裝設計環保材料中不容忽視的構成部分,在服裝設計中選用有機棉作為主要的環保材料之一是環保服裝設計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大麻纖維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作為天然有機面料的大麻不僅具有較短的生長周期,并且在有機種植中也能夠具有很高的產量,與使用化肥農藥的棉花相比,有機種植的大麻每英畝所得到的產量要高出三倍,同時大麻可以讓土壤具有更多礦物質而使土壤更加肥沃。在服裝設計中,大麻屬于傳統面料并且被廣泛使用,這種環保材料不僅對環境十分友好,同時也能夠讓服裝保持良好表現,所以在服裝設計中運用大麻不僅與服裝設計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契合,同時也能夠保證服裝的舒適性與多樣性。同時利用大麻纖維可以制作結實的帆布面料,這種具有耐磨性特點的面料適用于鞋類、包袋以及戶外服裝的設計,從而能夠成為棉質帆布以及皮革等服裝設計材料的替代品。當前的大麻纖維不僅在普通服裝中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同時也走進了奢侈品牌的設計,如美國的服裝設計師HeatberHeron就在2008年的秋冬季服裝設計中大量使用了大麻帆布,從而讓奢侈品設計突出了環保設計理念。

(三)有機絲綢與有機羊毛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雖然絲綢與羊毛來自于動物的蛋白纖維,但是傳統的絲綢與羊毛生產過程需要使用很多化學藥品,如生產絲綢與羊毛的蠶一樣都是食草動物,在利益驅動下人們為了滿足商業需求而使用農藥等有害物品來確保具有充足的飼料,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產量的目的。由于絲綢與羊毛在服裝設計中被廣泛運用并且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國際有機貿易協會在絲綢與羊毛的生產中作出了明確規定,即在絲綢與羊毛的生產中需要用有機飼料進行喂養,并且不能對動物進行轉基因改造,從而確保動物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生長。同時面料以及纖維的生產也不能使用抗菌劑與漂白劑等人工添加劑。雖然有機絲綢與有機羊毛的價格要高出普通的絲綢與羊毛,但是為了適應服裝受眾的需求以及服裝設計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趨勢,有機絲綢以及有機羊毛已經成為了服裝設計中環保材料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有機絲綢與有機羊毛本身的天然性特點與色彩能夠使服裝設計工作獲得更大的發揮空間,相對而言,有機絲綢與有機羊毛能夠最好地體現出服裝設計與環保理念的結合性。

(四)其它有機材料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在服裝設計中可以運用的有機環保材料不僅包括有機棉、大麻纖維、有機絲綢與有機羊毛,同時還包括一些新型的有機纖維,如玉米纖維、大豆纖維以及竹纖維等,這些有機材料所具有的共同點是以天然作為原料來生產面料,在生長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不僅可以在對土壤進行改善的前提下提高產量,同時也可以讓設計出的服裝具有良好的表現。以竹纖維為例,作為一種可以完全降解的有機纖維,在其原材料的生產過程中并不需要使用化肥農藥,并且具有抗菌特性、生長周期短以及產量高的特點,對促進土壤條件的改善也具有重要意義。而從使用性能方面來看,竹纖維制作的面料具有柔軟、保暖性以及透氣性良好的特點,同時具有抗菌性,也正是憑借這種良好的性能以及環保能力,在當前重視環保理念的服裝設計工作中竹纖維成為了最有可能替代棉花的服裝設計面料。

二、循環再造材料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循環再造材料主要包括兩類:一類為對循環再造進行直接利用生產的服裝材料,這種材料突出了服裝設計中的環保主義理念,主要是通過對回收物品進行加工來制造服裝材料。隨著服裝產業的發展,服裝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也在不斷增加并造成了嚴重的廢物污染,其污染源主要是服裝設計中難以降解的人造纖維,這些以化學溶劑為原料的人造纖維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而對這些面料進行回收再利用是環保服裝設計的重要體現;另一類是利用具有創造性的服裝設計手法將非服裝用料進行回收和再生以利用到服裝設計中。

(一)循環再造面料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福特勒爾聚酯纖維與聚氨酯即再生尼龍是服裝設計中最為主要的循環再造材料。聚氨酯的再造原料為棉織廢棄物,這種材料和聚氯乙烯的性能以及外觀類似,只是聚氨酯的危害更小。聚氯乙烯中由于還有有毒成分而會在生產中產生嚴重污染,同時其本身使用的各類添加劑也會危害人體健康,所以具有聚氯乙烯相類似性能特點和優勢的聚氨酯作為一種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的環保材料能夠很好地代替聚氯乙烯。福特勒爾聚酯纖維的再造原料主要為塑料瓶,其加工過程主要是通過加熱來溶解塑料片制造纖維,這種服裝材料的生產具有明顯的節能優勢,從而突出其自身的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先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福特勒爾聚酯纖維的是美國服裝品牌“巴塔哥尼亞”,“巴塔哥尼亞”主要是將福特勒爾聚酯纖維替代尼龍。隨著福特勒爾聚酯纖維生產技術的發展與成熟,福特勒爾聚酯纖維材料在服裝設計中被廣泛運用。

第2篇: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關鍵詞】綠色環保;服裝設計;綠色環保服裝;發展趨勢

導言

隨著工業化發展和物質文明的推進,環境遭到破壞,生態失衡,能源枯竭,給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于是人類意識到要重新認識自然,探討與自然更為和諧的生存方式,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就服裝領域,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日益提高,著裝理念也悄然發生了新的變化,由過去傳統的注重結實耐穿、防寒保暖轉變為當今的崇尚時尚自由,強調舒適合體、隨意自然又美麗大方,更加青睞于個性與時尚能夠完美結合的服裝恰恰迎合了現代人對服裝的需求。如今,穿衣要講究環保型,正成為人們十分關注的熱點。抗菌無污、無有害物質的殘留,這樣的衣裳才是人們所向往的,那么服裝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又如何呢?

一綠色環保的概述

(二)綠色環保的發展現狀

“綠色環保”體現人類向往自然,崇沿自然的美好追求,及對于環境保護、治理后最終要達到的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近幾年,由于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環保概念被引進于各行各業,更多的企業將綠色環保作為理念引入新的設計。在服裝設計領域里,綠色環保設計層出不窮,促使很多國外的大師創造出了新穎的綠色環保時裝,且不論這些綠色環保服裝造型是否美觀、符合大眾口味,但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設計師把設計眼光投向大自然,將綠色環保理念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豐富了創作靈感,表達了自己的設計構思,使環保開始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相信會有更多功能獨特、保護環境的環保服裝問世。

二綠色環保理念在服裝設計元素中的運用

(二)綠色環保理念促進新的服裝設計概念的產生

綠色環保服裝又稱為生態服裝,它是以保護人類身體健康,使其免受傷害為目的,并有無毒,安全的優點,并給人以舒適,回歸自然,消除疲勞,心情舒暢感覺的服裝。

把“綠色”穿在身上,將綠色環保作為理念引入時裝,始于80年代。置身于被"文明"踐踏得千瘡百孔的地球,人們在飽嘗自己破壞環境的惡果之后,終于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于是,80年代的藝術家們開始用自己的作品來警告社會。如不少服裝設計師在素色大T恤上,鮮明地寫著"拯救地球"的口號。此后,回歸自然開始成為一種設計理念進入服裝設計師的視野。80年代以來休閑風一直強吹不衰。設計師們紛紛從大自然中吸取藝術創作靈感,并使用天然纖維面料生產服裝。服裝設計師則更主動地將環保意識貫穿到服裝生產、面料開發等各方面。如:在巴黎舉辦的"再生服飾"展示會上,利用冷凍食品包裝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時裝別出心裁;美國韋爾曼公司和戴爾斯伯格公司的科技人員,利用回收的廢舊聚酯飲料瓶制成餓毛織物;等等。

(三)綠色環保理念在服裝設計元素中的運用

1.色彩方面

用色彩來裝飾自身是人類最沖動、最原始的本能。無論古代還是現在,色彩在服飾審美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對感官的刺激卻是最為直接的。因此,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設計師們往往會把眼光投向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有絢爛、斑駁的色彩,有最迷人,有最富有感情的色彩……將人類的服飾融入自然景觀,充分展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給人以清新淡雅,消除疲勞的感覺,別有一番田園情趣。國內外的許多服裝設計大師都以大自然的美妙色彩為創作源,創作出了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如McQneen在2003年春夏的時裝時,推出一系列的以鳥的斑斕的羽毛顏色為主的服裝令人印象深刻。反映了一種原始的、自然的情趣。

2.材料方面

服裝的生命更新、創造,是以面料的更新創造為前提的。設計師如果不能很好地駕馭材料,創新材料就無法創新服裝。如浪漫的”印花布詩人”恩格羅,“皺褶之王”三宅一生,對材料的新發現及再造就而出類拔萃。因此,創新材料往往引發新的設計理念。服裝設計師們以天然動植物材料為原料,如棉、麻、絲毛、皮之類,不僅從款式和花色設計上體現環保意識,而且從面料到鈕扣、拉鏈等附件也都采用無污染的天然原料;這樣可避免產生大量的有害殘余物質。并從原料生產到加工也完全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避免使用化學印染原料和樹脂等破壞環境的物質。目前,還有不少品牌都在嘗試綠色概念。Eileen Fisher開始采用有機棉,阿瑪尼則采用麻布和谷類纖維做原料。他們強調,希望成為高檔的綠色品牌,現在這個想法成為幾乎所有國際一線大牌服裝追逐的目標。

3.紋樣方面

紋樣,對于服裝來說,一般是增加服裝的豐富性、生動性,在視上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很常見的是將動物身上的紋樣作為描繪的對象,展示人和大自然和諧的帶有花、鳥、蟲、魚圖案運用在服裝上面。

三 綠色環保服裝是時展的趨勢

1.生活環境的需求

綠色環保服裝是在原料、生產、加工、使用、資源回收利用等全過程中,能起到消除污染或沒有污染,保護環境,對人體無害,有益于身體保健。而現代人追求生活豐富多彩,服裝更要色彩多變。顏色越來越豐富的染料被研制出來,棉紡織品被染得五顏六色。“漂亮”的目的固然達到了,但印染中使用的能誘發癌變的偶氮染料中間體、甲醛和鹵化物載體及重金屬卻殘留在服裝上。由此可知,一件服裝在變為成品的過程中殘留毒素的機會是很多的。因此之所以要穿環保衣,這是基于現實生活中確有那么些不怎么“綠色”的衣飾正對人們(下轉第121頁)(上接第120頁)的自身健康形成威脅。因此抗菌無污、無有害物質的殘留,這樣的衣裳才是人們所追求的。

2.人性化趨勢的需求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日益提高,著裝理念也悄然發生了新的變化,由過去傳統的注重結實耐穿、防寒保暖轉變為當今的崇尚時尚自由,強調舒適合體、隨意自然又美麗大方,更加青睞于個性與時尚能夠完美結合的服裝恰恰迎合了現代人對服裝的需求。如今,穿衣要講究環保型,正成為人們十分關注的熱點。

四 綠色環保理念對未來服裝設計的影響

綠色環保設計理念作為人類社會生產活動與自然界的的契合點,使人類社會與自然達到了高度的統一,正逐漸成為設計發展過程中新的亮點。目前,除了對自然靈感來源的同時,還通過創造出新的工藝、特種技術來促進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就服裝領域來說,由于技術的進步,新材料不斷被發明和制造出來,再加上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和環保意識的加強,未來的設計是個性、自然、環保的設計。所以,如果設計師要設計出具有個性感情,豐富多彩的有生命力的綠色環保服裝,就應該把眼光投向大自然,向大自然萬物學習。自然萬物經過設計師的篩選和提升,并結合形式美的概念貫穿其中,相信這樣的設計將會更加的完美,更加到富有魅力。

結語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服裝設計師應主動地將環保意識貫穿到服裝生產,面料開發等方面,必須引入綠色環保理念從大自然中吸取創作靈感,用“自然”的心態和情緒等去控制這種人性化設計,使設計反映出這一充滿生機的意像。這樣的方式既體現對大自然的尊重,又體現個人的創作風格。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提高環保意識和安全健康意識,應當崇尚自然,遵循自然規律,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積極投身到環保行列中來,共同營造一個和諧、自然、清潔的家園。

參考文獻

[1]《我們共同的未來》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第3篇: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綠色服裝設計在面料、外形、色彩等設計要點的基礎上,還要注重符合環保的原則,并以環保為目標,使設計出的服裝既滿足環保的要求,也滿足人們對于美的追求。以下就以三個設計要點為例,來分析綠色服裝的設計策略。

(一)面料

在綠色服裝設計中,環保始終是其設計的主題。設計綠色服裝,自然就要選擇綠色環保的面料。對于綠色面料的選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1.采用環保無污染的原料纖維是一種十分符合綠色設計理念的原料。纖維在生產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在纖維制品失去其使用使用價值之后,可以被回收再利用,或直接在自然環境中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生產纖維的原料采用的是可再生或可利用的廢棄資源,不會影響生態平衡,同時纖維對人體還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是一種十分環保健康的服裝面料原料。2.注重原料天然肌理服裝設計師在進行綠色服裝設計中,可以通過對面料天然肌理的強調和表現,使人們感受到天然材質的魅力,從而盡量回避對人體有害,同時又不環保的化學制品。在具體設計中,可以合理、大膽的采用一些天然原生態的、未經過加工處理的自然材質,彰顯出材質本來的面目和肌理,在喚起人們環保意識的同時,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的美。

(二)外形

在服裝外形的設計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服裝與人體的空間處理。無論是西方流行的三維立體結構,還是東方流行的二維平面結構,其首要目的都是為了使人體感到更加的舒適。綠色服裝設計不應過分的追求外形上的創新,應注重表現人體的自然形態。在綠色服裝設計時,可以通過設計不同風格的部件來實現服裝外形的多樣性。例如可以為一件服裝設計多種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衣領、袖口、口袋等配件,讓人們在進行服裝搭配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的進行更換,參與到服裝設計當中。這種設計方式可以讓人們回歸自然與本性,提高服裝的使用率,并增加其生命周期,從而達到節省原料,物盡其用,自然環保的目的。綠色服裝設計在注重外形設計的同時,更加注重的是其生態性和環保型,將服裝設計與環境保護融為一體,既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對美的追求,又能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能耗,無害于生態環境。

(三)色彩

色彩能夠對人產生從表面直達內心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服裝的色彩時,服裝設計師不僅要考慮顏色搭配的協調性,還要運用聯想的魅力來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在綠色服裝設計中,最理想的顏色自然是綠色。綠色代表了大自然,象征著生命、活力、和諧、自由、清新、舒適等。因此采用綠色作為主色調進行色彩搭配,將更加能夠貼近大自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關系。

二、綠色服裝設計的現狀和前景

第4篇: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關鍵詞: 生態服裝設計 本源 外延性

在人類日趨重視環保的社會形態下,生態服裝的設計理念被引入服裝藝術的范疇,并成為21世紀以來服裝設計藝術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生態服裝設計是“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著重考慮產品環境屬性的一種設計”[1]。它通常倡導服裝面料和輔料的綠色化及穿著方式的生態化,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形成本源意義上的生態服裝設計內涵。但隨著生態服裝設計的深入發展,這一內涵早已突破了本源的意指范疇,外延到生態美學、生態價值和生態情感視域。深入探究生態服裝設計的本源與外延性內涵,對于服裝設計藝術的發展將起到有力的引領作用。

一、生態服飾設計的本源追求

綜觀生態服裝設計的發展歷程可知,本源意義上的生態服裝設計追求主要包括: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指主料和輔料)不能含有任何危害人體健康的介質,或這種介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確保不會影響人體健康,要經過相關部門檢測、認證并加有相應的標志。在生產加工環節,從材料選擇到成品上市的整個過程不能存在任何對人類和動植物產生危害的污染。同時,在服裝的廢棄處理上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從中可以看出,從服裝面料的選擇上追求生態環保理念至關重要,也是服裝設計的一貫做法。

1.原料要求。一是使用天然纖維面料,如棉、麻、絲、毛物等,具有純天然、安全、吸濕、透氣等功能,備受消費者推崇。此外,市場上還有不少獨具特色的天然纖維織品原料,如天然彩色棉、天蠶絲、駝羊毛等,不僅具有某種純美的天然色彩,而且無需人工染色、漂白,避免了因加工而產生的污染滲入。二是使用新型環保面料,如牛奶纖維、大豆纖維、竹纖維、“天絲”纖維等,特別是“天絲”纖維,原料來自木材,可不斷自然再生,且全部在物理環境下制成,無毒、無污染,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取得了獨特時尚的外觀效果,已經獲得了國際綠色環保證書。三是使用天然無毒輔料,可直接取自大自然,如各種水產殼類,它們色澤鮮明,文理清晰,高貴典雅;再如各種堅果種子,它們堅硬耐磨,質感強烈,天然獨特;還有的直接取自木材、竹材,進行物理加工雕琢,更顯環保理念。當然,在原來選擇時,為確保真正環保,也要重視原料產地的選擇,有些原料雖然屬于生態行列,但在人類培植過程中已經污染,存在一定的危害。

2.性能要求。傳統的生態服裝設計中,對面料的性能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服裝面料及成品服裝應具有防寒保暖、吸濕排汗、散熱透氣等基本性能,保持服用的舒適與健康。此外,根據不同原料、不同用途和設計的不同追求,很多服裝商還要體現出抗菌、抑菌,超細、超強性,易洗、防污性,抗紫外線與防輻射性,阻燃、抗靜電性,免燙、芳香和促進人體微循環與保健性能等特點。

3.科技要求。服裝設計也講求科技含量,特別是生態服裝的設計,融入先進的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自控技術和材料技術等,對服裝生產過程中的通風、溫度、濕度等進行科學把握,有利于服裝科學加工生產,確保工藝流程無污染。如今,現代科技已經在服裝生產領域廣泛應用,彌補了傳統工藝的很多不足,生產出的服裝更加生態、精致。

二、生態服裝設計的外延性追求

與傳統服裝設計相比,外延性追求是對傳統設計的拓展和衍生,是對現代服裝設計藝術的補充、完善及發展。在業界的不斷探索中,這種外延性追求已經逐步呈現出以下幾種步態。

1.追求簡約風格。在生態理念的大背景下,適度消費思想和節約型的生活方式漸趨成為主流形態,現代簡約風格設計自然是當下服裝設計努力的方向。與傳統簡約風格設計相比,現代簡約風格,除了講求簡單、舒適、實用、美感外,更多側重于維護人類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主題。簡約主義設計以簡約為根本出發點,明確反對過度浪費材料,特別是對生態環保型面料,追求用盡其材與恰到好處;在美感的把握上,更是追求“用最概括、最精煉、最準確的設計語言來追求服裝的美感,運用簡單化的材料、簡潔化的結構及精致化的細節來體現現代人簡單而高貴的生活理念”[2]。但簡約并非簡單,亦非節約。

2.追求生態美學。不管是傳統意義上使用生態環保型面料,還是追求現代簡約風格,對材料的物盡其用和精雕細琢,都只是局限于具象的美學空間。而現代的生態服裝設計已經把觸角延伸到生態的抽象視域。服裝設計師們常在作品中展現人與自然、社會、藝術的審美關系,強調生克互濟、形神和諧的整體美;常用服裝的生態主題來展現人類的生存環境,面臨的生態困境,進而把環保、天人合一的生態美學理念寫意性流露出來。人們對環境的焦慮、關注、保護、困擾、熱愛等萬絲情愫都在生態服裝的具象空間和結構里彰顯無遺。生態服裝的設計帶給人們的除了健康和舒適外,更是無盡的傾訴與關注。

3.追求自我回歸。從生態服裝設計的理念與表現形式可以看出,生態服裝并非只局限于對服裝自身和周邊環境生態保護的要求,更主要的還在于蘊含了設計師對人性的感悟與自我回歸。首先,生態服裝設計應是設計師心聲的流露與意向的展現,本質在于自我價值和社會責任感的回歸;其次,生態服裝設計在對環保的關注中凸顯了人類自我的回歸,是人性傾訴與反思的結果;再者,它也是自然的控訴與回歸。需要備受關注的是,人是一切的核心和主宰,人、服裝、環境如何有機統一、和諧相生,關鍵在人類的自我回歸,用生態、服裝、設計的綜合體找回人類的自我。隨著自然破壞的日益嚴重,人類自身的不斷覺醒,在生態服裝設計的范疇里,自我回歸必然延伸著服裝設計的本源內涵。

三、生態服裝設計外延的相關性追求

在生態服裝設計藝術的日趨完善中,人們并沒有把視野僅僅局限于材料的選擇與服裝具體的設計上,而是把視野開闊到了減量、再利用、循環再生、環保選購等多個環節上,全面凸顯了其關注人文與生態的理念。這種相關性的設計追求亦是生態服裝設計的外延性追求。

1.追求精簡。這主要是指在服裝的面料及其價格已確定的基礎上,采取各種設計和科技手段針對服裝的非物質化、結構、材料、空間等元素進行雕琢和深加工,以確保資源利用,無明顯浪費,風格、樣式、結構、包裝達標并不失大雅。具體而言,非物質化就是要在包裝上以價值較低的紙盒為主,而且盡量不要浪費空間和富于不必要的裝飾,力求簡約得體;結構合理化,主要是追求在先進的生產技術支持下,鑒于樣式而采用其他低廉但環保的面料代替,從而實現同樣的風格追求;空間元素則力求采用薄壁輕量的塑、紙材料,以便節省空間和成本。

2.追求再利用。簡而言之,就是指確保服裝面料在使用后,不經過特別處理,可直接用來再利用,這也是力求環保節約的根本要求。再利用主要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求服裝設計時,考慮各部分結構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具有相同的規格、樣式,以便自由拆解、分離和隨時調換使用,意味著在設計、裁剪、制作的精度上一定要高。另一方面就服裝的整體而言,既要確保生產質量和使用周期,又要追求使用的功能性轉變和不同人的適應度,還要便于保養、清洗。

3.追求循環再生。這主要是指設計的服裝要便于回收,循環利用。對設計的要求是結構不能過于復雜,使用的面料種類不宜過多,縫制點應結實簡單,便于拆卸和材料分離歸類。在面料的質地上要求盡量選用可自然降解與再生的循環性材料,一次性材料盡量少用或不用。

4.追求環保選購。這是在包裝和銷售領域的要求,主要包括應積極向消費者傳遞生態環保信息,有明顯的環保標識,標明環保材質、規格、尺寸、樣式等。一方面是為了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環保信息,便于選購,另一方面是為了加強產品環保理念的植入與宣傳,引導消費市場。

綜合而言,生態服飾發展歷程坎坷而漫長,但歷史的足跡在向前邁進。人類追求生態環保的理念生生不息,對服裝設計的生態學要求也永無止境。而生態理念之于服裝設計,又具有強烈的呼喚意識和現實意義。如果說服裝的樣式與形態之于人的是美的外化與感覺的舒適的話,那么天然環保的面料材質之于人的則是美的內化與心靈的慰藉,樣式與材質的有機結合才是服裝的真善美與人的合二為一。因此,在服裝設計的廣闊視域里,不斷拓展和追求生態的本源與外延性才能指引著生態服裝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第5篇: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關鍵詞:服裝設計;保護現狀;立法保護;應用研究

服裝設計要求很強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設計出的產品既要簡約又要時尚。所以一件好的服裝產品集結了設計師的很多心血。設計師是服裝產品的靈魂人物,其設計靈感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同類型的服裝產品凝結了設計師不同的設計理念和思維模式。所以,原創的作品與復刻的作品有很大的區別。但是這些區別并不能被大眾所識別。而其他一些抄襲者抓住消費者的心理,推出一系列所謂的同款,使得服裝設計的保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山寨產品的加劇,不僅影響原創的服裝產品,也嚴重影響消費者的一些觀念,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所以服裝設計的保護迫在眉睫。

一、我國服裝設計的保護現狀

服裝產品由服裝設計圖和服裝兩個部分組成。目前,關于版權保護的國際公約和許多國家的版權法都規定服裝設計是受保護的作品之一,但我國版權法只對服裝設計的成果之一――服裝設計圖提供保護。而知識產權保護的邏輯和基礎是通過給予創作人對其創作物的所有權以鼓勵創新。

“服裝成衣能不能構成作品,國際公約沒有明確規定,各國的規定也不一致。”北京君策知識產權發展中心副主任許超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二條列舉的作品中沒有將服裝包含其中。各國立法時考慮到本國利益,根據服裝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出了不同的制度安排。我國在著作權法中沒有明確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已經有個案認定。雖然現行著作權法中沒有實用藝術作品這一保護客體,不過段玉萍也提到一個利好信息,那便是:在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的草案中,專門加了關于實用藝術作品的保護條款。

二、我國服裝作品保護立法模式的選擇

我國的法律只是對服裝設計圖的著作權進行了保護,而對服裝等實用產品沒有進行明確的保護,就連國際公約中也沒有。所以對服裝作品保護立法模式選擇應該是雙重的,我國法律不僅要保護服裝設計圖,更要保護服裝等實用產品。例如快時尚品牌堅持“做潮流的跟隨者而非創造者”,他們快速模仿高端品牌及流行款式,低價推出大牌“同款”,獲得市場親睞,但也因模仿原創設計遭受非議。有報道稱在歐洲每年Zara支付給頂級品牌的侵權費達千萬元。同樣,在國內,服裝設計師們也普遍面臨如何保護原創的問題。 原創服裝后,他人仿照成衣推出“同款”,這能否構成著作權意義上的抄襲。首先涉及到的是服裝成衣能不能構成作品,受著作權保護。

從我國服裝設計保護的現狀來看,我國著作權法尚未賦予中國實用藝術品的著作權客體法律地位。短時間內較好的解決服裝作品版權保護的問題,就要在著作權中加入即服裝作品。這樣,著作權法不僅保護了服裝的設計圖,而且還保護了服裝等實用作品。

三、服裝設計的應用研究

(一)數字水印技術

我國服裝行業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就需要完成從世界加工產地轉變為品牌強國。相比較于歐洲國家來說,我國的版權意識不強。好多屬于自己的作品就是因為保護意識比較弱就被別人搶占了先機。所以我們要加強對服裝設計的保護。盡管我國法律明確表示對服裝設計圖進行保護,但是服裝設計的保護模式不完善。所以我們可以運用數字水印技術,通過隱藏在載體中的信息來判斷自己的祖品是否被人篡改。數字水印技術的信息是安全的,當原內容發生變化時,數字水印應當發生變化,從而可以檢測原數據的變更,這樣抄襲者也不會變的肆無忌憚。

(二)創新模式的發展

近日,一位洛杉磯的獨立設計師Tuesday Bassen在Twitter上控訴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抄襲,很快,Tuesday Bassen獲得了20多位設計師的支持。 自稱作品被抄襲的設計師們在網上競相發圖指責,再次戳中快時尚品牌的設計軟肋,也讓服裝原創設計的保護問題成為輿論的焦點。

當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貫穿于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呈現多向交互融合之勢。而抄襲與模仿一直是設計行業內難以擺脫的話題。對于一些一眼看上去“似曾相識”的產品,有人認為是借鑒,也有人認為是抄襲。任何作品的誕生都離不開原創,創新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我一道路。服裝設計也是如此,不同類型的作品凝結職責設計師不同的思維。所以服裝設計要敢于創新,要將符合民族特色元素加入,開創出新的品牌。

(三)服裝綠色設計理念的融合

環保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服裝設計中也可以將綠色理念融入其中,呼吁人們環境,使得服裝業更好的發展。例如為提倡廢品回收、完全利用的綠色環保理念,綠苑環境保護協會于4月28日在豁度樓108報告廳成功舉辦服裝設計大賽決賽。環境學院輔導員劉澤錦老師上臺發表重要講話,他提到,“環保”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人人都應該時刻把“環保”放在心上,并落實到行動中;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廣為宣傳,倡導更多的人為“環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學們能夠用日常生活中的廢棄物設計出如此精美的服裝,獲得廣大觀眾的芳心,這不僅是流光溢彩的環保服裝秀,更是青春飛揚的創意大賽。

四、結語

不得不說,服裝是最容易入門的設計領域。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服裝設計師了,服裝產業也不再是純粹的成品工業了。至于未來,服裝會不會輕而易舉地產生于普通人的手指?會不會失去它的廣泛復制性本質?會不會就此成為人們意識形態的奴隸?想到服裝設計會擁有相機那樣的附屬地位,我自己都感到傷感。

盡管服裝設計在新的環境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是要想克服這些挑戰也不是那么困難。盡管我國有關服裝設計的保護體系還不是那么完善,但是我國政府和人民對服裝設計的保護意識在逐漸提高,對服裝設計立法模式的探索在日益劇增,所以服裝設計在法律的保護下將變得越來越好。當然,只有政府的立法模式的保護是不夠的,服裝設計師作為服裝的靈魂人物,在輔助功能設計上要有一定的創新,要走一條創新的服裝設計模式,將民族元素和綠色設計理念融入進去,使得自己的作品獨居一個。即使別人有所抄襲,也不能減弱本服裝產品在市場中的占有率。所以服裝設計的保護需要法律和人們的共同保護,一旦立法保護的得到保障,在加上人們對服裝設計保護的意識提高,服裝設計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護。

【參考文獻】

[1]蔡凌霄,胡濱斌. 版權法視角下的服裝設計抄襲認定[J]. 裝飾,2012(08)

[2]謝帥.論服裝設計的著作權保護[J]. 商業文化,2016(23).

[3]章禮強.中國服裝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創新構想[J]. 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

[4]張文娟. 服裝設計的版權保護[J]. 法制與經濟,2014(17).

第6篇: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服裝設計;設計理念

后現代主義思潮最早興起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相對于現代主義而言,后現代主義更傾向于一種對于傳統思想的反叛與重塑,“解構、反叛、重塑,超越”是它的代名詞,它主張打破一切傳統和規范,在重新解構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的理念與規則,它斥規則、統一、比例于一邊,主張更加多元化的結構,在肯定傳統基礎上超越傳統的規則,使傳統理念迸發出嶄、多元、和諧的整體模式。在許多領域,諸如建筑、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符號學等,后現代已經自成一統,形成自己獨特的一套理念,在服裝設計領域同樣也產生不小的沖擊,具體而言,后現代主義理念的主要特點有:

1.顛覆傳統,另構新意

后現代主義思潮具有強烈的顛覆傳統的意識,在設計方面,后現代主義主張對傳統的創新,摒棄固守的在成不變的思想,將傳統設計理念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在設計風格上更為大膽、設計元素更為多元、材料選用更加豐富,富有創意。后現代主義被稱為是現代主義的內部逆動,正是因為其對現代主義的理性和功能主義的反叛,它更強調用戶與使用者的個性需求,注重設計中的人性化與自由化設計,強調了人在設計中的主體地位,使得設計呈現人文主義情懷。

2.包容并蓄,倡導多元化

后現代主義主張兼容并蓄,在設計元素中主動運用大量的多元化元素,使得設計中的色彩、構圖、元素等呈現異常繽紛,體現一種包容的美學態勢。因此,無論是在建筑、符號還是服裝設計中,后現代主義作品常常體現出矛盾和對立和統一,既充滿古典的懷舊之美,又呈現現代的簡約之美,既有傳統的典雅,又充斥著現代的新穎,集古典時尚于一體,運用多種混合、疊加等手段,使作品呈現出多元化,和諧并存的狀態,在美學上,后現代主義脈承古典文化與現代藝術于一體,體現出一種另類的美學,使作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3.放眼全球,強調地域文化

現代主義經理性主義為哲學基礎,而后現代主義以浪漫主義,個人主義為哲學基礎,這使得其在設計理念上打破對于技術的崇拜,摒棄對于功能的過分追求,轉而追求個人對于設計作品本身的情感、個性化的需求的導入,以及設計本身所展現的意象、隱喻和簡約之美。后現代主義思潮主張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展現現代人的個體文化需求,除了尊重個體化差異外,更尊重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強調對于不同文化間的銜接與對應,使設計呈現出不同的民族生命力。

4.更注重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后現代服裝不但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征,而且更注重人性化的體現,這種后現代思想影響下的服裝設計理念突破了傳統的設計理念,努力打造人體與服裝的立體化呈現效果。以往的舊有服裝被重新進行構造、分類和整理,不斷的追求新鮮的服裝作用、裝飾的改進以及服裝形式的美感等等,盡可能的展現出身體的自由與舒適感并存,體現美感。例如,日本的服裝大師運三宅一生用后現念在上個世紀90年代推出了褶皺系列的服裝,這種服裝造型十分的簡單、面料很富有質感,而且在設計思想上符合很多當代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這種面料以及款式的服裝不需要過多的打理和保養,十分便于穿著和收納。在穿上身體之后,穿衣服的人也成了服裝設計的重要體現,并且能夠讓穿著者盡可能的體現自身的優點。伴隨著后現代主義的融入服裝設計更趨于現代化、人性化的發展趨勢,給人以驚嘆的同時又給人以美的享受,達到人衣合一的境界。

具體而言,在服裝設計領域,后現代主認思潮已經慢慢滲透到當下的領域中,在材料的選擇,色彩的使用,多種元素的運用方面更加多元化、大膽,并且富有新意,同時,貼合當下社會對于低碳和環保的宣傳,服裝設計理念也更加注重服飾的材質的環保,倡導生態技術,節約服裝能耗。后現念已經滲透到服裝設計的方方面面:

1.服裝材料更加多元化

現代化的服裝產品由傳統的單件訂做逐漸轉變為批量流水線制作,對材質的要求也在發生著重大的改變。后現代主義的服裝設計由逆向思維,將褶皺、破洞、反而設計等手法運用到設計作品中,同時更加加強了不同材質間的整合與混搭,如,蕾絲與雪紡、流蘇與鉚釘、毛呢與針織等材質的混搭,不僅在材質的選擇上拓展了更加多元化的空間,更為服裝設計增添了一種別樣之美。隨著科技的發展,面料的不斷開發與改進,一些新型的纖維面料被引用到服裝設計中,一些織、繡、印等傳統的工藝藝術,經過高科技的軋光、涂層、修剪、砂洗等工藝手段,產生出了意想不到的珠光、褶皺、起絨、段染等效果,為后現代主義創造出眾多各具風格特色的服裝作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應。

2.服裝色彩運用更加奔放

色彩是服裝最直接的表達,要使得一件服裝設計作品有新意,必須要在顏色搭配上面做到讓人眼前一亮,給人形成一定的視覺沖擊力。后現代主義主張顏色的選擇與搭配出挑胡新意,跳躍傳統的色彩搭配與視覺形象,大膽而極具反差性地選擇與運用色彩,將多種色彩和諧地融入自身的設計作品中,使作品產生一定的視覺美感與沖擊力。例如傳統的女裝設計作品中,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傳統色彩多被大量運用,而后現代主義設計師則可能會一些條紋、格子、波點、抽象圖案等形式,形成一種前衛、時尚的設計風格,打破傳統女裝一成不變的色彩地帶,使人們對于服飾的審美眼前一亮。同時,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意境、身份特征、情感特征等被后現代主義服裝設計師巧妙運用,則會形成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天藍色、明黃色等亮色,多給人一種清閑、陽光、活潑的一面,多被運用到時尚男裝中,展現一種與眾不同的男裝魅力。后現代主義的服裝設計并不講究一定的章法與規則,他們主張大膽、合理地運用色彩,使色彩搭配更加奔放,搭配效果更加和諧,創造一種全新的視覺盛筵。

3.設計元素更加豐富多元

后現代主義強調對于地域文化的重視,主張突出不同地域與民族間的文化特色,并將之運用到服裝設計理念中,使設計既體現現代美學,又突出民族文化張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元素,已經被廣泛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理念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造型元素,具有地域特色的梅、蘭、竹、牡丹花卉等圖案,以及蜀繡、蘇莠、提花等鮮明的地方特色刺繡紋樣,被巧妙地運用到現代的服裝設計理念中,使傳統文化綻放出持久的生命力。這些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的運用,使得服裝設計展現出濃烈的東方文化特色,不僅使中國民族文化彰顯全球,更使得全新的設計思想走俏,使得人們對本土服飾文化有了全新的自覺性。后現代主義文化,正是在尊重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對于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和一種碰撞和交融,亦是服裝設計具備世界視野的魅力所在。

4.設計理念更加超前

對于傳統設計理念的顛覆正是后現代設計思潮的主要特點,因此,在服裝設計上,后現代主義設計風格更加膽,將多種設計元素運用于一體,大膽組合,新穎出挑。傳統服裝設計無論是在外形輪廓、工藝元素、服裝配飾、色彩及圖案元素運用方面均遵循一定章法,而后現代主義服裝設計則展現出更多的人文主義、突出服裝主題和人性化風格。例如,在后現代服裝的輪廓設計中,繭型、不對稱元素等的運用,均使得整體設計風格個性突出、風格鮮明,展現了一種另類的時裝之美。而一些具有歐美、朋克風等風格的配飾元素,亮片、鉚釘、不規則切割等元素的引入,使得平淡無奇的設計作品平添一分個性,深受現代年輕男女的喜愛。

5.倡導環保與生態理念

21世紀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強調對于環保的重視,低碳與環保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服裝設計領域,對于低碳與環保材質和生態技術的運用風潮更是空前高漲。后現代主義,積極地倡導生態技術在服裝設計中的作用,推崇生態技術的改革與創新,使得服裝設計材料既深得人們生活和生產所需求,又能對環境與社會資源起到應有的正面作用。后現代主義的服裝設計,強調服裝面料的創新與開發,服飾的工藝改進和提升,從而推動設計的整體環保性。生態技術,不僅能夠在面料上增強服裝的環保性能,開發出更多舒適、耐久、手感舒爽的生態材質,而且在工藝環節,將許多產生有害物質的環節得以改進和處理,使得服飾材質更加安全環保,這正是后現代服裝設計思潮所鼓勵和推崇的。

6.對舊有服裝特點就行分解

在后現代主義思想到來之前,服裝形象是十分明顯的,男士服裝與女士服裝區別十分的明顯。從最開始的服裝獨特的形象,到受到后現代主義的影響,男女士服裝的區別也就變得越來越不清楚,后現代主義將固有的服裝構造以及服裝輪廓打破,以往那種外形十分清晰的服裝已經逐漸不被人們所接受。后現代主義思想下,服裝開始求新、求變、追求個性化、與眾不同化的發展。例如,讓•保羅•戈爾捷突破傳統的觀念大膽的推行將內衣穿到外面的觀點,他為著名歌星每當那設計的胸衣引起了時裝界的巨大轟動。并且在上個世紀90年表了時裝秀,徹底的顛覆了人們對服裝的理解。與此同時,在后現代主義的影響下,年輕人把服裝不僅僅當作一件遮羞的衣服,更是一種美、時尚、地位的象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追求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消除性別歧視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流傾向。到了20世紀60年代,服裝出現了兩性平等的觀念,反觀念發展的服裝開始逐漸凸顯出來,人們的服裝款式和類別更加趨向于中性化的發展趨勢,僅僅從服裝上來看,很難看出男裝與女裝的區別。后現代主義的發展,給現代服裝帶來了重大的變革風暴。多元化思想的發展和變革已經成為時展的需要,以往那些過分追求主題性、輪廓性、單一性、傳統性的服裝款式已經逐漸被人類所淘汰,并且逐漸呈現出解體、分化的趨勢。越來越多另類化的服裝設計風格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這一變化也體現了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并且人們受到先進思想和多元化思想影響逐漸增大。伴隨著人們思維的變化,傳統的服裝設計風格以及傳統的服裝樣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人們更加喜愛那些大膽、豐富、多樣化風格的服裝設計類型。在后現代主義的影響下,服裝設計師將多種文化、思想進行了大膽的融合和統一,并且加入了非主流化的思想,根據不協調、多樣化、混搭的特點,不斷額擴展服裝的內容與格式。后現代主義思想對服裝設計的影響是空前的,并且它的融入使得服裝設計更富有活力和創意。

參考文獻:

[1]周鋒.歷史前進中的“揚棄”——論后現代主義思潮對服裝設計的影響[J].名作欣賞,2014.

[2]沈福實.后現代主義服裝設計面面觀[J].大眾文藝,2011(10).

第7篇: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一、快時尚與慢時尚

(一)快時尚的含義與特點

“快時尚”一詞源自20世紀歐洲,快時尚(Fastfashion)是由最早開始的麥時尚(Mc fashion)演變而來的,而麥時尚是指如麥當勞式的快速。將大眾平價與奢華多變的時尚結合起來,像麥當勞一樣“販售”時裝是快時尚的宗旨[1]。因此快時尚即快速反應的時尚,其最大的特點為產品更新周期短,緊追時尚潮流的同時以平價獲得消費者親睞。在服裝品牌中,如ZARA、H&M等快速時尚品牌依靠“一流品牌,二流產品,三流價格”的品牌戰略,借助游走在世界各地秀場的設計師的力量,借鑒最新穎時尚的大牌設計,以超快頻率的更新速度迅速占領中國消費市場,掀起快時尚的熱潮。盡管快時尚憑借其時尚且平價的特點受到熱烈追捧,但其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之處。在設計上,快速時尚品牌往往選擇緊跟潮流即抄襲其他時尚品牌的最新設計,而不是進行原創設計。甚至可以說快速時尚品牌沒有設計只是“山寨”設計然后替換面料和輔料。另一方面,由于快速時尚品牌靠平價取勝,產品質量并得不到保障。面料多次被查出環保不達標、做工粗糙成為快時尚品牌服裝產品共同問題。此類服裝雖然具有設計感但缺乏品質。

(二)慢時尚的含義與特點

慢時尚是相對于快時尚而言的,但并不是指完全與快時尚相對立。慢時尚指不追隨潮流但不被潮流淹沒,不易被時代所拋棄的、可持續的時尚。其特點是經典、持久、跨時間與季節性、注重品質。慢時尚從某種層面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更理性的理念,它與快時尚的盲目沖動消費不同,它并不一味地跟風,而是強調持久,風格永恒而有個性,慢出獨特品質。相比快時尚,慢時尚更有內涵,也更能體現個人的品位和氣質。而現在慢時尚更多的是強調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共處,慢時尚是一種充分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時尚。

二、慢時尚將成為發展潮流

前幾年,中國的快經濟增長讓人們過著“快生活”,消費者卯足了勁追隨時尚的步伐。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步發生改變。許多人從“快生活”慢了下來,逐步興起的慢旅行和慢餐就是慢生活的代表。一部分人從速戰速決的快餐廳到消磨時光的慢餐館;從慢食、慢寫、慢愛到慢讀書、慢設計[2]。日常的每一種生活方式都得到了新的“慢”詮釋。快時尚容易讓人進入盲目沖動消費的誤區,而慢時尚則讓人回歸到理性消費時代。筆者認為在沖動“快”消費后理性消費才是最終歸屬。從社會經濟方面看,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全球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物價飛漲,紙幣貶值使得很大一部分消費者開始考慮產品的使用率,注重產品的品質與舒適耐穿性,開始展露出向慢時尚靠攏的趨勢。另外,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對于時尚認識水平大大提高,人們不再滿足于大批量生產的沒有生命和靈魂的服裝,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看重服裝的品質,以及在穿著中給他們帶來的品位感。從社會環境方面看,快時尚讓時裝變得更頻繁的更新換代帶來巨大的資源浪費與消耗。而快時尚品牌大多采用滌綸面料與人造纖維,將產生更大的能源消耗,不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而慢時尚則大多采用天然面料,低碳環保,消耗資源較小,順應環保趨勢。從時尚發展規律看,快時尚與慢時尚相互交替,二者都是一個興起、發展、、衰退的過程[3]。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姿態。從最初的手工訂制慢時尚到21世紀初期的快時尚迅速發展,再到經濟飛速增長與環境的日益惡化致使開始回歸本源,慢時尚恰好是強調“本”,符合發展規律。從消費者心理方面看,從盲目追崇時尚,到現在對于時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于不斷出現的新花樣逐漸產生審美疲勞,逐漸開始厭倦快時尚,明顯有傾向于沿高品質、經典、獨特的慢時尚回歸的趨勢。綜上所述,慢時尚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三、慢時尚理念

在服裝中的體現慢時尚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冷靜思考與理性消費能力,“慢”需要用心體會,正如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問,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4]。慢時尚理念對于服裝界而言,首先表現在環保理念。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環保,越來越多的人提倡健康、綠色生活。更多的人希望有更為經久耐穿的衣服,節約社會能源,促進社會經濟。因此環保成為慢時尚理念在服裝中的重要體現。而環保理念則體現在服裝材料的選擇與創新、服裝產品制作過程中的再回收、再利用和服裝向人們傳遞環保消費理念的深刻內涵三個方面。第一,在服裝材料的選擇與創新上表現在天然纖維、低碳、獲得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小的面料運用或者通過高科技手段研制可再生材料進行運用;第二,在服裝產品制作過程中的再回收、利用表現在簡單化服裝工業生產過程,減少環節,減少污染排放。最為環保的生產過程是服裝公司有直接的面料供應商、可以自行完成產品生產、完全直營的生產到銷售環節的能源消耗[5]。第三,在向人們傳遞環保消費理念體現在通過服裝的質量提升,在使用壽命與生產數量上強調最大限度的將資源合理利用,避免浪費,延長服裝壽命。并且通過產品的實用性與經久耐用性減弱消費者的沖動消費欲望,向人們傳遞環保消費理念。慢時尚理念在服裝中還體現在私人定制中。慢時尚追求的是高品質與心理的滿足,而私人定制恰好滿足了這些要求。首先,私人定制是為消費者量身定做的、獨一無二的。其次,私人定制歷時較長,經過不斷的確認與修改以達到好品質,正是慢時尚的體現。同時,私人定制往往從設計開始,到選用面料,到制作,再到細節的處理,每一個步驟都精益求精,在“慢”的過程中制造經典的時尚。

四、慢時尚理念下服裝設計新趨勢

慢時尚理念是人們在快時尚迅速發展后的理性思考。在慢時尚理念的影響下,人們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必然也對服裝設計理念產生了重大影響,服裝設計開始顯現出面料可持續化、情感化與人性化、結構化、原創性與創新性、經典化、手工化與多樣化五大新趨。

(一)服裝設計面料

可持續化新趨勢在進行服裝設計時,為了減少環境污染,面料選擇深加工較少的材料,大氣污染指數低及采取環保的染色面料,或者采用可以回收、降解的自然材料做服裝面料成為一大趨勢。選擇天然纖維,易于降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選用制造過程中排泄有毒、有害物質的材料[6]。另一方面,使用持久耐用的面料以延長服裝的使用周期。同時,對于裁剪后剩下的邊角料進行搜集整理,采用拼接等方法將其制作成系列帽子、手套、手鏈等配飾。

(二)服裝設計情感化

與人性化新趨勢服裝的設計向人們展示了設計師的內心世界,也是他們釋放喜悅、悲傷等情緒的方式,更是他們向人們傳達生活態度的媒介。在慢時尚理念下,服裝情感化的設計將成為一大趨勢。慢時尚理念下,服裝設計師傾向于展現社會責任感,透過服裝展現較高的精神文化素質,并以此感染大眾,從而推動社會發展。服裝是傳遞情感的載體,是人的情感再現。慢時尚理念要求服裝設計要在舒適耐用的基礎上與時尚美學完美融合,從而賜予服裝均衡感。情感化趨勢主要體現在增加非物質性因素,改變沖動消費心理,通過設計的情感體驗、滿足消費者需求并引起人們對時尚美學的共鳴。人性化趨勢則體現在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文化背景、個人修養、審美水平有一定差異性,服裝設計應充分尊重并考慮個體差異性。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人的反手與需求。在設計之前進行準確的目標人群定位,然后針對該目標消費群研心理及情感進行共性研究[7]。將他們最需求的精神內核與服裝設計相結合從而提升設計價值。

(三)服裝設計結構化

新趨勢慢時尚設計理念下的服裝設計更加注重結構化,為消費者帶來一衣多穿的樂趣體驗。慢時尚理念中延長服裝壽命的思想促進了結構化趨勢發展。一方面體現在一款服裝具有百搭效果,即根據不同需要能進行不同搭配具有不同的穿著方法。這樣在減少衣服數量減少浪費,某種程度上踐行環保理念的同時還激發了消費者的創造力,加強了消費者與服裝的交流溝通。具體可表現為服裝部件的靈活拆卸性和多功能穿著(如正反兩面、上下顛倒等)。服裝部位的可拆卸性如可通過按扣、拉鏈等元素實現連接或拆分被越來越多設計師所使用。例如在長款服裝中加拉鏈,拆卸后可變為短款,滿足不同搭配需求。在羽絨服在袖子與衣身處設計拉鏈,即拆卸后成為一件馬甲。而通過雙層面料的工藝即可實現正反兩面穿。

(四)服裝設計原創性與創新性新趨勢

慢時尚理念不同于快時尚理念,它要求在產品設計中融入設計師自己的創意元素。當社會真正“慢”下來時,人們對于服裝不再是數量與模仿的追求,此時通過設計師長時間的積累與情感的充分醞釀將設計出具有自己生活經歷、自己情感體會,更有內涵與深度的服裝。服裝設計也就將呈現出獨特的原創性與創新性。

(五)服裝設計的經典化、手工化與風格多樣化新趨勢

與快時尚設計理念所不同,慢時尚設計理念更加強調服裝作品的經典性。因此在慢時尚理念下會呈現出經典化發展趨勢。而隨著復古風潮的刮起,手工藝得到了重新重視,各種設計中或多或少會添加手工工藝元素,手工化順應慢時尚的精致、高品質理念也成為發展新趨勢。但慢時尚并不意味著單一的風格,它與快時尚一樣呈現風格多樣化趨勢。它融合未來、科技、手工藝多種元素為一體。服裝設計既要從本原自然比中尋找靈感、又要從社會人文中尋找故事,還要借助高科技的手段,用前瞻的目光預測未來的發展戰略。因此慢時尚理念下的服裝設計風格呈現出多樣性化趨勢。

五、結論

第8篇: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綠色服裝面料是指經過毒理學測試并具有相應標志的服裝面料。這些標志對服裝面料的有毒、有害復制的限制較為嚴格,PH值、染色牢度、致癌物質、特殊氣味、有害重金屬、甲醛殘留等化學刺激因素或致病因素均在檢測范圍內,此外,阻燃、安全性、物理刺激性也必須符合這些標志相關檢測的技術要求。同時,人們在穿著這些面料制成的服裝時,還應具備一定的保健功能,包括抗菌、抗靜電、保暖等。

綠色面料的分類

常見的綠色面料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可回收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是降低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的最佳途徑之一,這對紡織品來說也不例外,目前已有回收合成纖維服裝制品制成窗簾、輪胎線、地毯、魚網等產品的經驗,近期又發現利用回收的紡織品加上樹脂類材料可制成路面土工織物作為路面填充物或制成地板瓷磚類產品,可回收紡織品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使得其回收再利用機率大大增加,對于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能源材料紡織品。紡織品纖維的直徑越小,傳導熱系數就越小,隔熱保溫功能就越強,因而要達到相同的保暖目的,利用纖維直徑較小的能源材料紡織品相對于利用普通紡織品的原料消耗要少得多,從而有效節約原料,達到環保的目的。

功能性紡織品。提升紡織品的功能也是節能環保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常見的有輕薄吸汗的運動衣、智慧型溫度調整面料、輕薄醫用紡織品等等。同時,一些免洗或易于清潔的紡織品也能夠大大減小洗衣用水和洗滌劑的用量,對于減少污染和節約水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可分解紡織品。強化可分解紡織品的生產和應用,對于減少廢舊衣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在一定條件下可分解的紡織品,回收后還可用于制成其他產品發揮新的功能,有利于節約資源。

生態紡織品。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生產和利用天然紡織材料,一方面對于有利于提升服裝產品的保健性能,避免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減小了面料和服裝生產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例如天然棉、麻、絲綢等制成的面料就是公認的生態紡織品。

綠色面料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對策

面料的選擇是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重要環節之一,面料通常能夠較大程度上決定一件服裝的功能、風格,此外面料的選擇也直接影響著服裝的色彩和造型特點。筆者現結合服裝設計經驗,就綠色面料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策略做以下闡述:

柔軟型綠色面料的應用。常見的柔軟型綠色面料包括輕薄的棉、麻、絲等,通常為生態紡織品,其生產過程中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此外,由于柔軟型綠色面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親膚性,因而制成的服裝通常具有極其舒適的穿著感,如麻制面料富有彈性,透氣性強,且具有吸汗抗菌的優越性能;棉制面料吸濕排汗、透氣性佳;絲制面料吸濕涼爽,且貼身穿著有利于皮膚健康。

從服裝的款式造型設計來看,柔軟型的綠色面料具有良好的垂墜感、線條柔和光滑、制成的服裝輪廓自然。在服裝設計過程中通常被單獨或與其他材質的面料組合來表現人體優美的線條,或制成有褶皺造型的服裝,此外,以柔軟型面料制成的寬松型服裝也具有良好的流動感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挺爽型綠色面料的應用。現代服裝設計中常見的挺爽型綠色面料包括各種中厚型的綿、麻紡織品,以及純毛料制品等等,這類面料通常為生態紡織品或可再生紡織品,面料本身不但具備環保、無害的特點,且多數可回收再利用,對于節約資源也大有裨益。

挺爽型的服裝面料天然硬挺,具有良好的輪廓感和體積感,給人以莊嚴、專業、穩重的感覺,這類面料通常被應用于造型精確性服裝的設計中,如西裝、職業套裝、成熟風格的風衣等。

光澤型綠色面料的應用。光澤型綠色面料即那些表面光滑或能反射出光澤的綠色面料,這類面料既可以是天然綢緞等生態紡織品,又可能是由環保的無機材料制成的能源材料紡織品,因而在低碳環保之余,還具有良好的舒適感或一定的功能性。

將這類材料應用于服裝中,能使之擁有熠熠生輝、高貴奪目的效果。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常采用的光澤型綠色面料為天然綢緞或緞紋結構織物等,光澤型面料通常被應用于舞臺服裝或者晚禮服中,通過與裝飾元素的結合,形成璀璨奪目的效果。

透明型綠色面料的應用。常見的透明型綠色面料包括絲、棉織物,如緞條絹、喬其紗等等,以及一些極其輕薄的棉、麻紡織品等等,這些面料通常輕薄涼爽,夏季穿著該類面料舒適性較強。

透明型綠色面料具有輕薄、通透的特點,多被應用于女性服裝設計中,體現出神秘、優雅、性感的視覺效果,以往,透明型綠色面料通常被用于晚禮服和舞臺服裝設計中,隨著現代女性日常著裝風格的多元化發展,這類面料逐漸被應用于休閑服裝、職業裝的設計中。

厚重型綠色面料的應用。厚重型綠色面料如厚型毛料、呢料等織物,具有較強的可回收性,此外,由于這些面料較為厚實,因而隔熱保暖功能突出。

第9篇:環保服裝設計范文

關鍵詞:零浪費;民族服裝;服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A

The “Zero-waste” Design in National Costumes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garment production has brought about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 issues, so eco-friendly fashions draw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people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zero-waste” garment desig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zero-waste” design of national costumes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offering an operational solu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zero-waste” design concept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Key words: zero-waste; national costumes; garment design

服裝行業如今刮起了一股新的設計方向,即生態時尚,是指以可持續發展方式創造、生產、消費時尚。從具體的操作上來說,是指通過改變制衣方式和穿衣方法來達到可持續時尚的目的。而作為生態時尚的一個重要環節――“零浪費”服裝設計,日漸被一些服裝設計師所關注,如紐約帕森設計學院率先開設了零邊角料設計課程,以期塑造可持續發展的時尚。

1. “零浪費”服裝設計

1.1 何謂“零浪費”

傳統的制衣方式每年都會產生成千上萬噸垃圾,那是因為在裁剪過程中,服裝面料的15% ~ 20%是被當作邊角料扔掉的。“零浪費”設計本質上就是,通過改變制衣方式,盡可能減少剩余碎布料,透過特別的紙樣或設計,使布料在設計階段里被充分利用,以達到零浪費的目的。

1.2 “零浪費”服裝設計的方式

“零浪費”服裝設計的方式被歸納為兩種方案。一種是拼圖式的平面裁剪法,即按照設計方案,將衣身、袖子、領子、零部件等各個部位按照拼圖的方式排列好,然后進行裁剪,以便達到“零浪費”;另一種是利用立體裁剪的方式,將多余的面料以省、褶、堆積、纏繞等方式處理掉,以達到“零浪費”的目的。

1.3 “零浪費”服裝設計的局限性

“零浪費”服裝設計的問題在于,有時為了減少面料的浪費,在服裝的合體性方面就會有所欠缺。所以,在進行“零浪費”服裝設計時,不能忽視服裝的功能性,不能折損時尚美。因此,“零浪費”服裝設計并不是件容易操作的事。

2 民族服裝中的“零浪費”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意識中,物由天賜,極盡可能的保持物質的完整性,使其不被破壞,形成了敬物、崇物的民族意識。而這種意識并不僅僅存在于中國傳統文化中。長久以來,制造日本和服和印度紗麗時,為了避免浪費珍貴的布料,而采用整幅布料制作,《后漢書?東夷列傳》記述倭(古日本)人服裝說:“其男衣皆橫幅,結束相連。女人被發屈,衣如單被,貫頭而著之”。在少數民族地區,生產力相對落后,因此需要盡可能地利用物質資源,提高利用率,這對于身處山區、物質較為匱乏的民族地區來說意義重大。

2.1 增加斷縫形成拼圖式裁剪

少數民族地區節儉和物質崇拜的價值觀決定了民族地區的服裝結構。因此,布幅決定了服裝結構分割線的位置,同時,利用繡片來裝飾服裝,以掩蓋一些服裝斷縫。這種節儉和敬物的價值觀造就了服裝面料的完整性及其帶來的一系列裝飾手法。

少數民族服飾的結構是利用平面直線裁剪,以通袖線和通身線為軸的十字型平面結構。少數民族多用腰織機,織機的寬度決定了布幅的大小,因此,為了完成十字型結構的橫寬,在盡可能美觀的情況下增加斷縫,即服裝中的結構線,以期通過斷縫處理來滿足合身和布料完整性的統一,這是少數民族普遍采用的方法。其中,最常見的斷縫是前后中斷縫和衣身與袖之間的斷縫,通過衣身、袖子、領子及其他部位的分割達到整幅布料的有效利用,如圖 1 中的丘比撒尼彝族上衣,還有具有碎拼特色的安普式苗族上衣(圖 2)。

2.2 利用邊角料來改造面料

少數民族服飾通過斷縫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面料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利用邊角余料或貼布、或拼布、或做成裝飾物等方式來改造單調的服裝面料,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物盡其用”的自然價值觀。

2.2.1 利用服裝邊角料做成幾何形來裝飾整塊面料

云南彝族姑娘的上衣(圖 3),采用三角形彩布拼貼,使得該服裝在色彩設計上極具個性,上裝絢爛,下裝凝重,紅纓綴飾包頭,與三角形彩布拼貼上衣的搭配,產生了艷麗繽紛的效果。

2.2.2 利用不同材質、不同肌理、不同工藝的服裝邊角料

進行拼接來塑造整套服裝的層次感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一帶的彝族蠟染衣(圖4),采用蠟染面料和刺繡面料相結合,把衣身和袖子及衣擺清楚地勾勒出來。還有的利用對比色面料進行拼接,云南文山地區的彝族女裝在款式上相對簡潔(圖5),衣身采用兩種或 3 種對比色面料進行拼接,以求豐富服裝的色調。

2.2.3 利用不同顏色及形狀的服裝邊角料組合成具體的局部圖案來裝飾面料

云南省文山地區壯族女上衣(圖 6),在其背部及胸前用各色彩布拼接成四方形圖案。還有云南省富寧縣彝族女褲(圖 7),在黑布褲的褲腿部位鑲三角形彩色布拼接的寬邊,使得此服飾色彩古艷雅致,形制別具一格。

2.3 利用棉麻面料及植物染料解決環保問題

民族地區所使用的紡織品材料主要是植物纖維,即棉、麻等。其中棉織物以吸濕性能好、價格低廉和染色效果好等特點被廣泛用于制作服裝。

我國傳統的少數民族服裝面料主要是采用手工制作,手工紡紗和織布,這就決定了所制作出來的服裝面料顏色和圖案單一。因此,人們為了豐富面料的顏色及圖案,通常采用刺繡、蠟染和飾綴銀飾等方法來改變單調的手織面料,其中扎染、蠟染等防染技術又被廣泛用于其它生活用品中,如床單、門簾、桌布等。而植物藍靛是染整所用的主要染料,另外還采用諸多植物的花、葉、莖、根染出各種色彩的布料,如紅色、黃色、黑色、綠色等色彩,有的采用冷染技術,有的采用煮汁入染的方法。這些用植物染料染色的制品不僅色澤自然,而且對身體和環境都無害,同時解決了環保問題。另外,在民族地區廣泛應用的蠟染技術,它所用的防染劑有植物蠟(松香、樹脂等)、動物蠟(蜂蠟等)、礦物蠟(石蠟等)等,這些都是在大自然中所取,因此對環境也是無害的。

3 結語

零浪費設計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解決服裝功能性的要求,所謂的服裝功能性,主要是指該服裝是否合體、是否不影響肢體的正常活動等。而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民族服裝中采用了側縫開衩,前片交疊穿著等方式,這種穿著方式改善了平面結構服裝的合體性問題,而采用壓褶工藝解決服裝的廓形要求,如百褶裙。

零浪費設計符合當下低碳的生活環境,服裝工業帶來的廢料污染越發嚴重,人們需要從傳統民族服飾中看出其制衣方式潛在的優勢,并利用現代技術開發出新的設計方案,將現代技術與環保思想相結合,以呈現出“零浪費”服裝的批量生產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曉穗.“零料設計”,零浪費創建環保時尚――面對環保,服裝設計師能做些什么?[J].美術觀察,2012(5):66-67.

[2] 陶輝,王小雷,Pammi Sinha.廢棄紡織服裝再循環利用方法研究與再思考[J].國際紡織導報,2009(12):43-50.

[3] 徐萬邦,祁慶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通論(第1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

[4] 劉瑞璞,何鑫.中華民族服飾結構圖考(少數民族編) [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不卡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 六月成人网 | 玖草视频在线 | 成人免费影视网站 | youjizzxxx69日本| 一区三区三区不卡 | 男人天堂新地址 | 成年人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性刺激久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久国产免费影院 | 亚州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 欧美 丝袜 | 午夜美女网站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狠狠一区| 亚洲在线视频免费 | 午夜国产 | 成人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久久影院 | 国产原创一区二区 |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 9999视频| 日本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 污美女网站www在线观看 | a级一片| 毛片欧美 | 免费看欧美毛片大片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日 | 久久久99视频 | 久爱www免费人成福利播放 | 手机亚洲第一页 | 免费人成年短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丝袜紧身裙国产在线播放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观看 | 免费看香港一级毛片 | 国产精品视频999 | 国产精品久久久 | 国产成人丝袜网站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