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施工技術交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施工技術交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技術交底一般包括下列幾種:

1、設計交底,即設計圖紙交底。這是在建設單位主持下,由設計單位向各施工單位(土建施工單位與各設備專業施工單位)進行的交底,主要交待建筑物的功能與特點、設計意圖與要求等。

2、施工設計交底。由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單位(或編制人)向施工工地進行交底。將施工設計的求全部內容進行交底,使施工人員對建筑概況、施工部署、施工方法與措施、施工進度與質量要求等方面,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在施工中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

3、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技術交底。這是一項工程施工前,由工地技術負責人向施工員(工長)、或施工員向施工班組進行交底。通過交底,使直接生產操作者能抓住關鍵,順利施工。

分項(分部)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是基層施工單位一項重要的技術活動。但筆者通過查看一些基層單位的技術交底記錄,發現并不是所有單位對此項工作都能予以足夠的重視。有些單位僅僅把技術交底作為“技術資料需要”的一部分,為“歸檔”而寫(或補寫)交底,其內容往往只是簡單地抄寫施工規范或工藝標準上的條文與要求,只是游戲形式而已。

為了使技術交底能真正成為指導施工、預防事故、保證質量、提高技術素質的技術性文件,結合工作實踐,現對技術交底的內容和做法,提供以下參考意見:

一、技術交底應包括的內容

1、工程概況與特點。

2、圖紙及規范的主要要求:包括主要部位尺寸、標高、材料規格及使用要求、配合比要求等。

3、施工方法:包括工序搭接關系,垂直運輸方法、主要機械的使用及操作要點。

4、對施工進度的要求。

5、質量標準、要求與保證質量措施。

6、可能發生的技術總量及處理方法。

7、節約、成品保護要求與措施。

8、安全、消防等要求與措施。

二、技術交底方法

技術交底應以書面形式交底為主,召開班前會口頭為輔。以重要部位或較復雜部位,應另附翻樣圖紙,必要時結合實際操作進行交待。最后,填寫技術交底記錄表(單),由交底人及被交底人簽字,并存檔一份。

注意事項

1、因為工地的各項技術活動,均是以執行和實現施工組織設計的各項要求為目的,因此,技術交底也應以施工組織設計為主導內容。

2、對技術交底要有針對性,即要根據各方面的特點,有要點,有預見性,有預防措施。

3、交底要有針對性,即要根據各方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操作要點與措施。這里所謂的特點包括:工程狀況、地質條件、氣候情況(冬、雨季或旱季)、周圍環境(如場地窄小、運輸困難、周圍對降噪防塵的要求等)、操作場地(如高空、深基、立體交叉作業、工序反搭接等)以及施工隊伍素質特點(在哪方面技術薄弱)等方面。

第2篇: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關鍵詞:室內排水管道 施工技術 交底控制

1 交底的類別

1.1 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裝分項工程技術交底。根據施工情況和施工順序要求,可以分導管安裝交底,立支管安裝交底。

1.2 室內雨水管道系統分項工程技術交底。可分為內排雨水管道安裝技術交底和外排雨水管道安裝技術交底。

1.3 排水管道灌水試驗技術交底??煞譃閴毫ε潘嗨囼灲坏祝亓ε潘畬?、立、支管灌水試驗交底。

1.4 雨水管道滿水試驗技術交底。

1.5 污水管道通球試驗技術交底。可分為地下排水導管通球試驗交底,立管至頂層通球試驗交底。

1.6 污水管道通水試驗技術交底??煞謪^域進行通水試驗交底。

2 技術交底的內容控制

2.1 污水管道及配件安裝分項工程技術交底要求

2.1.1 交底所針對的施工范圍。

2.1.2 施工所需用的施工工具,材料的種類、配件及其特點。

2.1.3 施工順序和工序搭接的要求。室內明裝管道要在與結構進度相隔二層的條件下進行安裝,室內地平線應彈好,初裝修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裝場地無障礙物。

2.1.4 管道的切割,連接要求。

2.1.5 采用卡架的型式、材質規格、固定方式、間距要求。施工時應注意支架規格的選用,如選用不當會造成管段投入使用后支架不起作用,使管道變形、損壞,嚴重影響使用功能。同時還應注意管道支架安裝間距不宜過大,或以墻代支架,支架不均勻、不美觀等。使用柔性機制鑄鐵管卡箍連接時,直管段≤1200mm安裝管卡一個,管卡距管箍200mm,管道總長度12m時,在末端安裝防晃支架一個。使用UPVC管時,立管安裝必須在兩個伸縮節之間設置一個固定卡子。UPVC管允許管道軸向位移,但不允許橫向移動。

2.1.6 安裝的位置及標高、坡度要求。參考土建結構圖,核對各管道的坐標、標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占空間是否合理。注意污水管不得穿越沉降縫、煙道和風道,盡量避免穿過伸縮器,如必須穿越時,應有防護措施,如加剛性套管等。生活污水導管應避免安裝在靠近與臥室相臨的內墻。

2.1.7 污水管道閉水試驗的方法、步驟。埋地管道、管井內立管,吊頂內橫支管及有防結露要求的管道在隱蔽,前應進行閉水試驗,灌水高度以排水水平橫管至上層地面高度為準,灌水15min后,再次灌滿持續觀察5min,液面不下降,不滲漏為合格。衛生間支管每層均需做閉水試驗,氣囊的安裝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邊安裝邊做,安裝完成一層排水橫支管,從三通甩口處放下氣囊;一種是整個排水系統安裝完成后統一做,該層有檢查口的,將氣囊安設在檢查口上方,如果該層無檢查口,將氣囊接出一根5m長的氣管(可用氧氣帶子或塑料軟管),將氣囊從上層檢查口慢慢下放,估計氣囊位于三通下方即可。閉水試驗前應通知有關人員,合格后驗收簽字,然后將水泄凈,再進行下道隱蔽工序。

2.1.8 管道系統安裝所要達到的質量驗收要求。

2.1.9 管道及卡架防腐要求。管道及金屬支架涂漆的種類和涂刷遍數應符合設計要求,附著良好,無脫皮、起泡和漏涂,漆膜厚度均勻,色澤一致,無流淌及污染現象。

2.2 通水及通球試驗技術交底要求

2.2.1 通水試驗所具備的條件。通水試驗應真實。如交工條件達不到竣工驗收規范規定應按實際情況做臨時通水試驗。因為在有些住宅工程,給排水施工在初裝修竣工時不安裝潔具,給排水只做預留口,因此就不能按1/3配水點打開通水。通水試驗的基本要求是連接室外的管道已經通暢,衛生器具安裝完畢,給水系統也具備通水條件,滿足以上條件,就可以進行通水試驗。

2.2.2 通水試驗的順序及要求。正常情況下通水試驗應達到每件衛生器具規定的水量要求,衛生器具應100%做滿水排泄試驗。將衛生器具放滿水,達到溢水口時處,檢查溢水口是否暢通,拔出塞堵,檢查排水點的通暢情況,管路有無堵塞及滲漏現象。合格后填寫試驗記錄表報監理驗收。

2.2.3 通球試驗的對象,使用球的規格。滿水排泄試驗后,可進行通球試驗,以便及時發現排水管道是否堵塞,對排水立管、排水導管均應做通球試驗。通球球徑不小于管道管徑的2/3,通球率應為100%。通球試驗時,一定要根據管徑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直徑的塑料球,立管與導管管徑不—致時,就要分開進行通球;如果管徑一致時,立管、導管可一起同時進行通球,試驗結論也可以寫在一起。

2.2.4 球投放點及排出點的設置。出戶排水導管通球時,放球地點設在首層立管檢查口,室外排水井已做好的,接球地點在室外排水井;室外排水井未做完的,在出戶干管末端設鐵絲網接球,并做好臨時排水。對立管通球時,從屋面透氣帽處放入塑料球,在排水立管首層掃除口設鐵絲網接球。如能找到球,說明通球試驗合格。

.2.5 球未排出的處理措施。做通球試驗時,有時發生通球投入管道內放水沖時,球未被水沖出,則說明排水管道堵塞。首先要查明堵塞部位,方可采取措施。處理措施如下:出戶排水立管堵塞時,應從室外檢查井向室內清通,方法是用竹片或帶鉤的鋼絲來回推拉清通,或使用橡膠管內有壓力的水進行清通,使堵塞物松動并隨水流沖出,或從一層立管檢查口、地面清掃口向室外檢查井清通。排水立管堵塞時,接近屋頂的堵塞可在通氣管向下清通,樓層立管堵塞可在各層立管檢查口處清通,目前廣泛采用管道疏通機,清通堵塞效果較好。管道堵塞清通后,應重新進行通球試驗,直到通球正常沖出才算合格。

2.3 雨水管道系統安裝技術交底的內容控制

2.3.1 交底所針對的施工范圍。

2.3.2 施工所需用的施工工具,材料的種類、配件及其特點。

2.3.3 施工順序和工序搭接的要求。雨水管道系統由雨水斗、懸吊管、立管、地下雨水管道及清掃設備等組成。施工順序應有下向上進行,導管安裝完畢后應立即進行灌水試驗,試驗合格后,安裝立管,最后連接雨漏斗,屋頂雨漏斗一般由土建專業放置,特別應注意提前與土建專業進行溝通,做好屋頂防漏措施。

2.3.4 管道的切割,連接要求。

2.3.5 采用卡架的型式、材質規格、固定方式、間距要求。根據選用的材質不同,其卡架安裝形式也不同:鑄鐵雨水管:導管安裝卡架一般采用打透眼吊裝方法,固定間距不大于2m,雨水立管卡架可采用地平卡子,也可采用立管角鐵卡子,立管管卡間距不大于3m;樓層高度小于或等于4m,立管可安裝一個固定卡,立管底部的彎管處應設置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塑料雨水管:以管徑為160mm為例,橫管支吊架最大間距為1.6m,立管為2m;管徑為110mm時,橫管支吊架最大間距為1.1m,立管為2m。

2.3.6 安裝的位置及標高、坡度要求。懸吊式雨水管道的敷設坡度不得小于5%o,管道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距墻尺寸、標高正確,坡度均勻,不得倒坡、平坡。

第3篇: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關鍵詞]電氣工程;施工技術;問題與經驗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1-0394-01

1、引言

電氣工程本身施工的過程中,其對于施工技術方面的要求很高,需要施工人員具備充足的施工經驗和良好的工藝技術水平,通過與不同工程之間進行全面地配合與協調,進而完成整個電氣工程的整體施工活動。在進行技術交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施工中關鍵環節的施工技術要求,嚴格依據相關技術規范進行操作和控制,確保相關技術交底工作的落實效果。電氣工程本身也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在施工中需要多個部門進行配合與協調,這樣才能確保整個作業過程順利的推進。技術人員應該積極做好技術交底工作,結合技術管理方面的需求進行有效推進,確保各個環節的活動進行順利開展落實。對于電氣工程來說,配電箱、敷設、防雷和施工銜接四個部分都是很容易出現各類質量問題的,因此也應該作為重點內容來展開技術交底。本文就對于這幾方面技術交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2、技術交底的重點

第一,配電箱施工。對于配電箱施工來說, 這一階段的施工活動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科學地展開配電箱施工活動,避免各類因素的影響,這是技術交底中應該重點控制的。對于配電箱的實際施工中,應該確保配電箱整體足夠整潔,并不存在其他的雜物和灰塵,對于內部的相關編號和位置進行準確標注,做好對于配電箱施工環境方面的充分準備。在配電箱施工中,要對配電箱的連接導線的穩固性進行確定,并確保配電箱內部的各類配件、元器件不存在松動的問題。配電箱的施工,也要依據施工技術標準,對于施工技術的質量進行保證,確保配電箱接地保護得到有效實現,進而避免后續施工運行時出現各類故障和問題。

第二,管線敷設的施工。對于電氣施工來說,管線敷設的質量對于電氣施工的質量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在管線敷設施工中,應該重點關注如何對于導線的使用質量和使用時限進行保證。在實際鋪設中,要確保接口嚴密,并對于管線的質量檢修嚴格檢查。技術人員硬注意使用電管管徑不相同的冷彎彈簧,主要是為了電彎的彎曲工作,并且還要保證線管在連接時,使用合適的與之相配套的電管接口,涂抹粘結劑,保證電管接口的連接密實。在實際施工中,也要對于管線的埋藏深度進行控制,確保深度超過1.6厘米,并且暗鋪的管線中要超過3厘米。管線敷設上,也要做好對于重點位置例如電管彎處的管理控制,將冷彎彈簧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

第三,防雷施工。防雷施工是電氣施工中的一個關鍵內容,確保防雷施工效果是保障電氣設備安全運行的關鍵。在防雷接地施工的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做好重點的管控。技術人員要對施工設計圖紙進行充分分析,對于綜合接地裝置的安裝位置進行確定,之后再對于底板鋼筋上層的主筋進行搭接,確保合理的焊接間隔距離,之后再對于主筋底部和基礎主筋進行上下聯通。使用建筑結構內部的兩根主筋當作防雷下引線,下引線需要沿著建筑物周圍圓圈狀均勻設置。在對鋼結構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進行設計時,通常將建筑中的基礎鋼筋看作自然接地的物體,應使用4毫米寬、40毫米長的鍍鋅扁鋼對其進行連接,實現總等電位連接。建筑工程30m以上的位置全部進行均壓環防側雷擊,主要就是每個三層沿著建筑物周圍,使用結構圈梁內部的主筋和下引線,利用之前準備好的跨接圓鋼焊成一個整體,同時使用鍍鋅扁鋼把建筑物外部的門、窗、欄桿等與結構的圈梁、柱筋的下引線連成一個整體。在屋頂安裝避雷帶,這時避雷帶需要沿著墻體的四周進行鋪設,通常使用的是熱鍍鋅圓鋼避雷帶,它的間距通常是1米左右,而且間距保持一致。

第四,做好施工銜接。對于電氣工程施工活動來說,有效地銜接是非常必要和關鍵的。電氣工程施工中,一些交錯工程的銜接效果,直接影響了工程施工的整體效果。技術人員在進行協調過程中,應該結合具體施工環節的情況和特點進行調整,提前做好交底安排。例如,在電氣工程施工中,給排水工程施工的交錯上,就應該對于給排水施工進行合理的安排和協調,避免給排水施工對于電氣施工產生影響,并且進行相應的阻隔屏蔽,確保后續電氣施工活動的順利開展。只有做好施工銜接,這樣技術交底工作的開展的效果和價值才能得到更好地體現。

3、結束語

總的來說,對于電氣工程項目來說,施工活動的開展應該從技術的角度,對施工中的質量控制重點、技術難點進行客觀分析,并且在技術交底中進行充分溝通,這樣才能讓一線施工人員掌握合理的施工技術,并解決和規避當前電氣工程施工中的各類通病和問題,確保整體電氣施工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倪忠法.園林電氣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展望.2015(33)

[2] 高亮輝.論電氣工程施工管理[J].建設科技.2015(10)

[3] 王圣涵.試論電氣工程施工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山東工業技術.2015(20)

第4篇: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摘 要】從事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工作以來,對水利工程施工企業中的技術交底有粗略的認識,所謂技術交底,是在某一單位工程開工前,或一個分部工程施工前,由主管技術領導向參與施工的人員進行的技術待,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員對工程特點、技術質量要求、施工方法與措施等方面有一個較詳細的了解,以便于科學地組織施工,避免技術質量等事故的發生。各項技術交底記錄也是工程技術檔案資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關鍵詞】技術交底;施工企業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tests can not be ignored

Jv Yun

(Gezhouba Xinjiang Engineering Bureau (Limited)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Has been engaged in technical work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technical tests have a 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alled technical tests, in a unit before the project starts, or an arm of the pre-construction, by the competent technical leadership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account of technical personnel, its purpose is to enable construction workers on the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technical quality requirements,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measures have a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organiz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quality, etc. to avoid accidents. Various technical tests, engineering files record inform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Key words】Technical tests;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1. 技術交底一般包括下列幾種:

1.1 設計交底,即設計圖紙交底。這是在建設單位主持下,由設計單位向各施工單位(土建施工單位與各設備專業施工單位)進行的交底,主要交待建筑物的功能與特點、設計意圖與要求等。

1.2 施工設計交底。由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單位(或編制人)向施工工地進行交底。將施工設計要求全部內容進行交底,使施工人員對建筑概況、施工部署、施工方法與措施、施工進度與質量要求等方面,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以便于在施工中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

1.3 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技術交底。這是一項工程施工前,由工地技術負責人向施工員(工長)、或施工員向施工班組進行交底。通過交底,使直接生產操作者能抓住關鍵,順利施工。

分項(分部)工程施工技術交底,是基層施工單位一項重要的技術活動。一些基層單位的技術交底記錄,發現并不是所有單位對此項工作都能予以足夠的重視。有些單位僅僅把技術交底作為“技術資料需要”的一部分,為“歸檔”而寫(或補寫)交底,其內容往往只是簡單地抄寫施工規范或工藝標準上的條文與要求,只是游戲形式而已。 為了使技術交底能真正成為指導施工、預防事故、保證質量、提高技術素質的技術性文件,結合工作實踐,現對技術交底的內容和做法,提供以下參考意見:

2. 技術交底應包括的內容

(1)工程概況與特點。 (2)圖紙及規范的主要要求:包括主要部位尺寸、標高、材料規格及使用要求、配合比要求等。 (3)施工方法:包括工序搭接關系,垂直運輸方法、主要機械的使用及操作要點。 (4)對施工進度的要求。 (5)質量標準、要求與保證質量措施。 (6)可能發生的技術總量及處理方法。 (7)節約、成品保護要求與措施。 (8)安全、消防等要求與措施。

3. 技術交底方法

技術交底應以書面形式交底為主,召開班前會口頭為輔。以重要部位或較復雜部位,應另附翻樣圖紙,必要時結合實際操作進行交待。最后,填寫技術交底記錄表(單),由交底人及被交底人簽字,并存檔一份。

注意事項

3.1 因為工地的各項技術活動,均是以執行和實現施工組織設計的各項要求為目的,因此,技術交底也應以施工組織設計為主導內容。

3.2 對技術交底要有針對性,即要根據各方面的特點,有要點,有預見性,有預防措施。

3.3 交底要有針對性,即要根據各方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操作要點與措施。這里所謂的特點包括:工程狀況、地質條件、氣候情況(冬、雨季或旱季)、周圍環境(如場地窄小、運輸困難、周圍對降噪防塵的要求等)、操作場地(如高空、深基、立體交叉作業、工序反搭接等)以及施工隊伍素質特點(在哪方面技術薄弱)等方面。

第5篇: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關鍵詞】施工組織設;,施工方案;技術交底

1.工程技術資料的分類和作用

建筑安裝工程技術資料是在施工過程中形成的技術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既是施工過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過程的準確記錄。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工程技術資料對施工過程的管理、控制和記錄作用,未得到充分應用,編造工程技術資料的情況時有發生,這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外部原因,但也技術管理人員對工程技術資料的認識不夠有著密切的關系。工程技術資料的內容可分為四大類:1)工程施工過程的指導性文件:如設計圖紙、設計變更、施工組織設計、技術交底等;2)施工過程的記錄性文件:如各種施工記錄、施工日記等;3)施工過程的質量保證性文件:如各種材料的合格證、復試報告等;4)對產品的評定結論性文件:如檢驗批、分項、分部質量評定記錄,基礎、主體結構驗收記錄等。

2.工程項目的屬性

每一個工程項目都具有兩重性―項目屬性和商品屬性。首先,作為施工項目,它必然具有一般項目的特征:即一次性。正是由于一次性,決定了就是按照同一套圖紙施工的兩個單位工程,也會由于施工地點、施工力量、技術能力、地質條件等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而不同。其次,作為商品,決定了它必然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即它必須遵循價值規律和市場規律。施工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必須從建筑市場上獲取施工任務,建立用戶至上的觀念,否則,施工企業將被市場所淘汰。

3.施工組織設計屬性

由于每個施工項目都有特殊性,所以不可能找到一個通用的施工過程控制辦法。因此,對于一個具體的工程,首先必須熟悉施工圖紙和工程所處的環境條件,才能充分預測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對工程特殊部位和難點部位進行把握和分析,從而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施工組織設計所要解決的。因此,優秀的施工組織設計,必須針對具體工程并能夠指導施工,施工過程中只要按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進行計劃、組織和實施,并對外部影響因素加以考慮,進行適當的調整,施工就會順利進行。這也提出了一個檢驗施工組織設計的標準,即:優秀施工組織設計能夠指導工程順利、快速、優質地施工。

既然施工任務有項目屬性和商品屬性,那么施工組織設計的商品屬性表現在一項好的施工組織設計應當體現出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這一點上(這里的經濟效益包括科技進步效益、社會信譽效益等)。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個工程有了完整的施工圖紙、確切的施工地點、明確的外部環境后,它的影響因素就由不確定狀態進入確定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列舉出很多種施工組織和施工方法,在這些方法中,經過優化,總能找到一個最適合該工程的最好方案,該方案既能保證工期又能保證質量、成本。好的施工組織設計如果離開了它所針對的工程,就無法對其評價,市場經濟要求用盡量少的投入贏得盡量多的利潤,這是每一個工程必須遵循的原則,也是施工組織設計必須遵循的原則,它是施工項目商品屬性的必然要求。施工組織設計是按照施工任務的項目屬性和商品屬性,從宏觀上對施工過程進行總體布置和總體安排,因此,它是站在戰略上的、控制性思考的結果,對于分部工程就顯的指導不夠具體。

4.施工方案的作用

施工方案以分部工程為對象,以施工組織設計為指導,按照施工任務的項目屬性和商品屬性,對構成特定施工任務的各個分部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對每一分部工程制訂具體的施工方法以指導施工。判斷施工方案的優劣,只能針對具體的分部工程,如果離開具體的分部工程,任何施工方案都毫無價值。由此可知施工方案是對施工組織設計的補充和完善,它從較細的分部工程來探討如何按照項目的兩重性進行施工組織,它與施工組織設計是相輔相成的。施工方案以分部工程為對象,它更注重于方法和操作,因此宏觀上的籌劃、組織功能變得不是十分直接了,對于劃分更為細小的分項工程來說,也顯得過于粗略。

5.技術交底的作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針對組成分部工程的分項工程,進一步把施工方案進行細化,按分項工程的要求提出施工技術交底,它以分項工程為對象,以施工方案為指導,按照施工任務的項目屬性和商品屬性,從最細小的分項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是施工方案的進一步深化和具體。技術交底由于以分項工程為對象,它進一步注重方法和操作,而導致宏觀上的籌劃、組織功能更加間接了。

第6篇: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1.施工前準備工作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樁底高程的確定、樁機性能的檢查、后臺供漿位置的合理選擇、施工場地的平整加固措施、樁位的測定。

2.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確定技術參數和施工工藝,做好試驗樁、樁位及樁高程的控制、水泥摻量及漿液控制、攪拌和噴漿時間控制。

關鍵詞:水泥攪拌樁施工質量控制 檢測

中圖分類號:TE4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水泥攪拌樁工程普遍用于高速公路、機場、高層建筑的地基處理加固工程。水泥攪拌樁在國外已有60年歷史,在我國也有30年的歷史。雖然施工工藝已相對成熟和完善,但隨著管理者對水泥攪拌樁不斷深入的認識,使得其施工質量越來越令人擔心,讓人總覺得其施工質量十分難于控制。雖然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業主單位在水泥攪拌樁的施工工程中已經下了非常大的監管力度,但最終大多數收效甚微,檢測出的樁體實際施工質量不得不令人捏一把冷汗,更談不上什么優良率了。雖然經過一番大費周折的后方工作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到大規模的水泥攪拌樁施工時仍然心有余悸。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呢?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去控制它呢?通過這些年的軟基施工管理,我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探討。

2 施工前準備工作的質量控制

2.1施工機械的的選擇

目前用于水泥攪拌樁施工的機械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武漢產的PH-5、PH-7粉漿兩用型樁機,此樁機最大施工深度一般為18米以下,其施工轉速與下鉆的速度成正比例關系,由于其施工底盤高度的限制,當用于水泥攪拌樁施工時最多只能配置4個攪拌刀片,其行走部分采用液壓腿,十分靈活,工作效率相對較高,適用于施工樁長較短,土質為砂性土、亞粘土、淤泥質亞粘土的段落,當土質為純淤泥時,建議不采用。一種是上海和宜興產的STB-1型專用水泥攪拌樁樁機,其行走部分采用軸管,移動起來比較困難,每次移動都需要枕木鋪墊調平樁機,垂直度控制起來也較麻煩。其下鉆速度主要靠卷揚機的轉速來控制,當遇到局部硬層時只能靠加大動力頭重量和增加豎向破土刀片來穿透它。為增加水泥攪拌樁的均勻程度,當遇到土質較差的段落時可視情況將鉆桿上的刀片增加至6~8個。適用于所有土層水泥攪拌樁的施工。

2.2施工場地的整理

攪拌樁施工場地應事先平整,清除樁位處地上、地下一切障礙(包括大塊石、樹根和生活垃圾等),且在一側要開挖排水邊溝,保證雨季場地不積水,給樁機組創造一個好的施工環境。場地低洼時應回填粘土,不得回填雜土。對于溝塘回填的路段,回填土每層填厚不得大于50cm,壓實度不得小于70%,且不大于85%,以保證水泥攪拌樁的成樁效果。

2.3建筑材料的準備

建好水泥庫,水泥庫凈面積不得太小,同時最大庫存量不得小于80噸,確保水泥的檢驗周期及防止雨季由于水泥進場困難而導致停工的情況。水泥攪拌樁應采用合格的R32.5級普通硅酸鹽袋裝水泥以便于計量。使用前,承包人應將水泥的樣品送中心試驗室或監理工程師指定的試驗室檢驗。

2.4施工人員管理

軟基施工管理人員眾多為了確保工地能夠按照項目部的思路正常有序的施工,開工前務必召開一次全體施工人員大會。若條件不允許,可只要求各施工隊負責人、樁機組老板和機組機長必須到場。會議主題一是說明施工完成后結算辦法及措施,讓他們覺得有所依靠,穩定軍心。二要介紹當前檢測評定辦法、檢測頻率及不合格樁的處理辦法。三要進行施工技術交底。召集所有現場施工負責人員及樁機組機長召開施工前技術交底會議,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詳細透徹的分析,為進一步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3 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3.1 工藝性試樁

深層攪拌水泥樁適用于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泥炭土和粉土。當用于處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蝕性時,應通過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冬季施工時應注意低溫對處理效果的影響。另外在工程位置大面積施工之前,必須進行必要的水泥攪拌樁成樁試驗。每個標段的試樁不少于7根,且必須待試樁成功后方可進行水泥攪拌樁的正式施工。

深層攪拌樁施工是通過攪拌頭將水泥漿和軟土強制拌和,攪拌次數越多,拌和越均勻,水泥土的強度也超高。但是攪拌次數越多,施工時間也越長,工效也越低。試樁的目的是為了尋求最佳的攪拌次數、確定水泥漿的水灰比、泵送時間、泵送壓力、攪拌機提升速度、下鉆速度以及復攪深度等參數,以指導下一步水泥攪拌樁的大規模施工。匯總試樁結果應得到下列要求及相關技術參數: 1)滿足設計水泥用量的各種技術參數,如鉆進速度、攪拌速度、提升速度等。水泥摻量的選擇多少往往直接影響水泥攪拌樁的質量和單價。水泥摻量由現場試驗結果確定。 2)確定攪拌均勻的必要步驟及程序。 3)了解下鉆和提升的阻力以及地質變化情況,采取合理的技術措施。

試驗樁方案包括室內取土試驗和成樁試驗,在各試驗點現場,按照不同的水泥摻入量及攪噴次數施工試驗樁,在成樁7天后采取輕便觸探法,根據觸探擊數判斷樁身強度,并進行抽芯,觀察攪拌和噴漿的均勻程度,判定各種水泥摻量及施工工藝的施工效果?;蛘卟扇?4天后取芯,通過試塊的無側限抗壓強度,以及現場的輕型動力觸探試驗來確定攪拌樁及樁間土的承載力,以檢驗水泥攪拌樁是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

3.2 水泥攪拌樁施工要點和施工技術控制

我們以某一水泥攪拌樁軟基加固工程為例來加以說明,在該工程中,水泥攪拌樁單樁承載力設計標準值取140KN,水泥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為1.5Mpa。攪拌樁直徑采用D550,間距為1.1米,梅花形布置。地基處理交工面為條形基礎素混凝土墊層的底部。

3.2.1水泥攪拌樁施工要點1)施工順序 挖土方至攪拌樁工作面施工攪拌樁挖土方至碎石墊層底部人工清樁頭及鋪碎石墊層。2)攪拌工藝 采用二噴四攪:預攪下沉噴漿提升攪拌下沉噴漿提升 實際操作時,為了防止噴漿口堵住,攪拌頭下沉時,可少量噴漿,但總漿量不變。注漿泵出口壓力保持在0.4~0.6Mpa,輸漿速度應保持在6m/h左右。3)漿液配方 水泥摻入比:14% 水泥: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水灰比:0.4~0.45 外加劑:FDN-5,水泥用量的0.6%4)定位 樁位偏差小于50mm,攪拌樁垂直度偏差小于1.5%。5)樁徑與樁長 攪拌樁設計直徑550,采用單頭轉盤式攪拌機具,攪拌頭直徑D550±20mm。攪拌樁的設計樁長為11.0米,要求攪拌樁樁底入沖洪積砂層不小于0.5米。在實際操作中,必須保證設計樁長的長度,且根據預攪下沉作業時的電機工作電流變化對攪拌入砂層的情況作出判別。如果設計樁長與實際土層情況不符,須及時通知設計部門,對攪拌樁的樁長作相應的調整。6)停漿處理 攪拌提升時,必須保證供漿連續,一旦因故停漿,必須立即通知前臺操作員,為防止斷樁和缺漿,應將攪拌頭下沉至停點以下0.5米,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提升。7)樁底及樁頭處理 當漿液達到出漿口時,樁底噴漿應不小于30秒,使漿液完全到達樁端。攪拌提升至設計樁頂標高時,應停止提升,攪拌數秒,以保證樁頭均勻密實。8)水泥土強度試驗 在攪拌樁施工前,應進行水泥土強度試驗。按設計要求的摻入比和外加劑做水泥土抗強度試驗。可根據水泥土7天齡期的強度推算其90天的強度。如果試驗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應立即通知設計部門調整有關的參數。 3.2.2施工技術控制

1)確定持力層必須準確,樁體一般最多以進入持力層50cm為宜,不宜過深,否則將會產生三個方面的危害:①由于底部壓力過大,水泥漿無法滲入,底部無法成樁,最終導致樁長不足;②由于底部一般多為粘土或亞粘土,土質過硬,帶漿下鉆困難或無法下鉆,土體無法拌碎。當不帶漿下鉆時,土體由于無法拌碎多會導致糊鉆的情況,土體與鉆頭形成一個圓柱體形狀,造成積壓樁內土體,發生掉樁頭或樁內水泥漿外溢的情況。③水泥攪拌樁施工一般多為下鉆噴漿,如果進入持力層過深,為防止下鉆堵管只能一直噴漿,但由于底部下鉆速度其慢無比,導致底部水泥漿用量嚴重過多,造成水泥漿順著鉆桿溢出地面,且直接縮短了樁體的施工時間。

2)為保證樁體攪拌均勻,樁機鉆頭應焊接至少6個橫向攪拌刀片,且在每個橫向刀片上焊接1~2個豎向攪拌刀片,同時保證樁體的豎向攪拌效果,豎向攪拌刀片長度>5cm,寬度≥2cm。

3)在樁機井架的正面和側面一定要吊掛垂球,垂球重量不小于2kg,防止施工時樁機傾斜,最終導致檢測時樁體無法檢測到底,到時候樁體質量固然再好也是惘然。

4)為了保證水泥漿的配合比滿足要求、每根樁所使用的的水泥漿量均勻充足,且考慮方便現場施工人員的操作和旁站人員的監督。若所施工的樁長皆為統一長度,可將單根樁所需的水泥漿一次拌制或分兩次拌制完成;當樁長較短時也可一次拌制2~3根樁所需的水泥漿,使用時可在水泥漿罐的罐壁上焊接出每根樁需用水泥漿的深度刻度線。

5)由于現場施工過程中,必須在水泥漿罐的罐壁上用稍大的鐵塊或螺絲帽焊接出用水面和水泥漿面的準確位置。因為每次拌制水泥漿所需的水泥是個定值,所以這樣就完全足以避免水泥漿配合比不準確的情況。

6)當施工過程中發現地層某深度出現硬層時,可根據地質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①當此段硬層小于50cm時,若下鉆相對比較容易,可稍稍放大回漿量,短時間內穿透此硬層。若下鉆比較困難,不得任其緩慢鉆進,一方面要及時增大回漿量,另一方面要在動力頭上加大配重,并在最下面的兩個橫向攪拌刀片上焊接鋒利的破土刀片,使其能夠迅速穿透此段硬土層。效用分析:一是防止此段過多浪費水泥漿,造成水泥漿冒出地面而流失,且使整根樁體的噴漿量嚴重不均勻;二是提高施工工作效率,防止窩工;三是避免當遇到硬土層時浪費時間過多,造成整根樁的實際施工時間縮短,將嚴重危害樁體的施工質量。②當此段硬層大于50cm時,可將此土層作為持力層,無須繼續深入。防止此段土層難于拌碎,水泥漿深入困難,最終造成此處出現斷樁或造成樁體整體不合格的情況。

7)為確保樁體噴漿和攪拌的均勻性,如果使用上海和宜興產的STB-1類形的樁機施工,須限定每延米的施工時間,一般每延米的施工時間控制在≥4分鐘/每米,此施工時間是指在正常施工情況下,當地質較復雜時,應適當增加施工時間。

8)根據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及受力分析,樁體6m以上的部位基本承受了上部荷載的70%以上,越往下部受力漸漸越來越小,因此施工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加強上部樁體施工控制工作。

5.結論

1)水泥攪拌樁最終管理的成敗取決于管理者對水泥攪拌樁的認識深度、管理方向和能否能建立一個處于受控狀態下系統的管理網絡。

2)只要加大管理控制力度,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技術規范及技術規程要求施工,并逐步進行質量檢測監控,樁身質量是能夠得到有效保證的。

參考文獻:

[1] 王保田,張福海.《土力學與地基處理》,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

[2] 張貴良, 牛季收.《施工項目管理》,科學出版社,2004.

[3] 于鳳河,張永明,宋金華.《道路改擴建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 《土建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第7篇: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外加劑;混凝土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contraction deformation, concrete temperature stress and high-rise building and the podium low-rise different subsidence, has been widely use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a top commercial building of the pouring belt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pplication practice,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concrete in the setting of the pouring belt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detail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of the 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dmixtures; concrete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前言

后澆帶是現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為了克服因沉降、溫度、收縮而可能產生有害裂縫而設置的變形縫,經一定時效后再進行后澆封閉,使建筑形成整體結構。在高層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在一起,裙房包圍了主樓的大部分。從傳統的結構觀點看,希望將高層與裙房脫開,這就需要設變形縫;但從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設縫。因為設縫會出現雙梁、雙柱、雙墻,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澆帶法便應運而生。

后澆帶按作用不同分為三類:第一類用于解決高層主體與低層裙房間差異沉降,稱為后澆沉降帶;第二類用于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稱為后澆伸縮帶;第三類用于解決混凝土溫度應力,稱為后澆溫度帶。后澆帶一般可同時考慮幾種作用,但終究是臨時性的措施,一旦主體結構完成將后澆帶混凝土補齊后,作為臨時變形縫的后澆帶即不復存在。施工后澆帶處的鋼筋一般連續不斷,即后澆帶的配筋連續不斷。后澆帶的配筋應能滿足在補齊混凝土成為一整體后差異沉降產生內力的要求。

2、工程概況

某工程由A、B兩棟辦公塔樓及裙房和一座整體地下室組成,地下室為地下2層,基坑開挖面標高約為-11m,裙房為3層框架結構,A、B塔樓為23層框架核心筒結構,地下室面積約為40000m2,地上結構面積為90000m2,A、B塔樓建筑總高度為99m。A、B塔樓頂層由鋼結構連接組成,形成一個空中大廳,本建筑外墻由玻璃幕墻、波紋鋁板飾面及干掛花崗巖組合裝飾而成。整個建筑物立面為弧形結構,造型新穎、獨特,氣勢宏偉,是地區的一座標志性建筑。地下一層為設備用房、汽車庫和自行車庫,地下二層為設備用房、汽車庫,整個地下室平面呈扇形形式,北端寬約120m左右,南端200m寬,南北長為約120m。底板防水層采用濕鋪法自粘復合防水卷材,在卷材上面澆注1.8m厚自防水鋼筋混凝土底板。

3、后澆帶的留設

根據設計交底和工程實際特點,本工程的后澆帶主要解決高層和裙樓之間差異沉降量,兼作解決混凝土收縮及溫度應力。目的是為了把高層與低層的差異沉降放過一部分,因為高層主樓完成之后,一般情況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終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這時再補齊施工后澆帶混凝土,二者差異沉降量就較小―廠,這部分差異沉降引起的結構內力,可由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結構承擔。

本工程地下室留設了多條后澆帶將地下室劃分為十三個施工區段,后澆帶之間距離約為45~60m左右。本工程地下室混凝土體量較大,地下車庫在縱橫方向均設置了后澆帶,此因不需再留設其他施工縫。在后澆帶處結構全部斷開,鋼筋相連,從基礎至結構頂。根據設計意見,后澆帶在地下室結構完成2個月后方可進行封閉。因為底板較厚,在后澆帶處必須用模板支撐體系,頂板后澆帶可采用鋼絲網收頭,鋼絲網上用鋼筋作背肋支撐,作為澆混凝土時施工縫臨時支撐,鋼絲網不作拆除直接澆于混凝土中。對于后澆帶處的模板做成獨立的模板支架,可拆除后澆帶兩側其他模板。地下室底板后澆帶處見下圖:

4、施工順序

卷材防水層安放固定底層瀝青軟木綁扎底板底層鋼筋(注意必須兩邊同時綁好)固定安放橡膠止水帶、上層瀝青軟木驗收合格后繼續綁扎底板上層鋼筋澆筑一側的底板混凝土澆另一側的混凝土清理后澆帶二次補澆混凝土。

5、后澆帶的澆筑封閉

后澆帶的保留時間,應按設計要求確定,根據設計要求當后澆帶的功能為減少混凝土收縮應力時,后澆帶應在兩側混凝土的齡期不小于60天后再澆筑;當后澆帶的功能為減小混凝土的收縮應力和調節沉降兼有時,后澆帶應在兩側建筑主體結構封頂后再澆筑。

后澆帶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垃圾雜物掉入。保護措施可采用木蓋覆蓋在承臺的上皮鋼筋上,蓋板兩邊應比后澆帶各寬出500毫米以上。地下室外墻豎向后澆帶可采用砌磚保護。樓層面板后澆帶兩側的梁底模及梁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后澆帶暴露時間越長,將來的清理雜物、鋼筋除銹工作就越困難,支撐的費用就越高,有時還涉及到管井降水的停止問題。因此施工方盡量想早一點封閉,有的認為主體封頂為時機,有的認為沉降值漸趨穩定為時機。本工程后澆帶留設的根本目的是消除兩邊不同沉降引起的內部應力,也就是說,只有當兩邊沉降都基本達到極限時才是后澆帶封閉的最佳時機。雖然主體封頂但沉降值繼續增加;雖然沉降暫時穩定但不久又急劇增加都不是最佳時機。高層建筑后澆帶封閉時間較長。按照現行規范,對于收縮后澆帶,一般要求砼澆注的間隔時間不少于60天;沉降后澆帶要求高層部分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再澆注砼,間隔時間可能要幾個月甚至十幾個月。如果再考慮后澆帶砼澆筑完成至達到拆模要求強度,按照目前高層施工進度,則上部結構施工預計10層以上,即后澆帶支撐至少需保證滿足10層結構施工。那么,究竟什么時候是補澆的最佳時機呢?應該是待建筑物的荷載加到一定程度之后認為沉降應該接近極限時才是最佳時機,這個形象進度的斷定或者沉降值的設置應由設計單位在圖紙中明確,這才是真正的理論依據。

6、施工要點

6.1 后澆帶的封閉材料應采用比先澆搗的結構砼設計強度等級提高一級的微膨脹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并保持不少于14天的保溫、保濕養護。后澆帶砼中使用的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品種,應根據工程性質和現場施工條件選擇,并事先通過試驗確定摻入量。澆筑前必須對施工縫進行必要的處理:清理縫內垃圾,鑿除表面松動的砂、石及軟弱混凝土層并鑿毛,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保持24h。清除縫內積水。水平后澆帶澆筑前宜先鋪15mm厚的水泥砂漿一層,其配合比與混凝土內砂漿相同。

6.2 所有微膨脹劑和外加劑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及產品技術資料,并符合相應技術標準和設計要求。微膨脹劑的摻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因此,其秤量應由專人負責,允許誤差一般為摻入量的±2%。

6.3 后澆帶的封閉。澆筑結構混凝土時,后澆帶的模板上應設一層鋼絲網,后澆帶施工時,鋼絲網不必拆除。后澆帶無論采用何種形式設置,都必須在封閉前仔細地將整個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鑿除,并鑿成毛面,徹底清除后澆帶中的垃圾及雜物,并隔夜澆水濕潤,鋪設水泥漿,以確保后澆帶砼與先澆搗的砼連接良好。地下室底板和外墻后澆帶的止水處理,按設計要求及相應施工驗收規范進行。

6.4 混凝土應攪拌均勻,否則會產生局部過大或過小的膨脹,影響混凝土質量。所以應對摻微膨脹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適當延長。

6.5 后澆帶砼應密實,與先澆搗的砼連接應牢固,受力后不應出現裂縫。

6.6 在預應力結構中,后澆帶內的非預應力筋必須為預應力筋的錨固、張拉等留出必要空間。

6.7 預應力結構中的后澆帶內有非預應力筋、預應力筋、錨具、各種管線等,此處的后澆帶砼澆搗時,應高度注意其密實度。

6.8 地下室底板中后澆帶內的施工縫應設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間,形狀為“U”字型。

6.9 澆筑后澆帶的混凝土如有抗滲要求,還應按規范規定制作抗滲試塊。

6.10 關于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暴露期間的井點降水問題,本工程基坑內設置有近百口降水管井。由于底板標高一般都處于地下水位以下,而后澆帶又相對比較薄弱,為確保底板抗浮要求,在后澆帶封閉之前不能拆除井點降水,但所有井點不拆除又勢必造成很大的浪費。建議可以沿后澆帶長度方向在其底部預先單獨埋設一套井點,這套井點直到后澆帶封閉后再停止降水,這樣可以節約工程成本。

7、結束語

本工程地下室大底板通過設置后澆帶,以后澆帶為界合理劃分施工段及合理安排施工順序、配合土方開挖做好墊層及抓緊基礎底板施工、使底板大體積混凝土可以分塊施工,加快了施工進度,縮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設永久性的沉降縫,簡化了建筑結構設計,提高了建筑物的整體性,同時也減少了滲漏水的因素。

第8篇: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關鍵詞: 地下室 混凝土底板無縫施工

中圖分類號:TU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前言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防水設計,通常采用抗滲混凝土和柔性外防水法,后澆帶設置間距在50m以內。目前工程的工期均很緊,地下室底板外防水(采用柔性防水)施工工期長,尤其是碰到雨季,防水施工很困難。同樣,地下室底板后澆帶的留置時間,設計要求不少于40d,除降水時間長外,后澆帶的清理和鑿毛給施工帶來一定的麻煩,延長了工期。如何解決地下室防水和后澆帶留滯時間長,給施工帶來的困難度。在某商住樓的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墻施工中,采用《HEA補償混凝土防水工法》,在混凝土中摻HEA高效膨脹劑,改柔性防水為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改后澆帶為加強帶,澆筑超長無縫混凝土和間歇式施工法,施工方便,縮短了工期。工程完工至今三年多,未出現裂縫和滲水,效果很好。

2、工程概況

某商住樓工程,建筑面積32462m2,地上八層,地下—層,框架結構,鉆沖孔樁基礎。地下室建筑面積4800m2,東西長80m,南北寬60m。底板厚350mm,混凝土設計強度C35,抗滲等級P6。地下室外墻高3.9m,厚350mm,混凝土設計強度C35,抗滲等級P6。地下室頂板厚度:人防頂板300mm,非人防2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40,抗滲等級P8。地下室底板面標高—4.5m,電梯井面板標高—6.0m。地下室底板外防水采用聚氨脂柔性防水,在地下室底板、外墻側板、人防頂板設—十字形后澆帶。由于建筑物靠近河涌邊,地下室南面和東面均為中風化和強風化花崗巖,施工中沒有做止水帷幕。在北面和西面采用深層攪拌樁止水。由于東、南面沒有做止水帷幕,風化花崗巖的縫隙有滲水,基坑降水采用降水井和基坑四周設排水溝。地下室底板施工時正值雨季,若仍按設計外防水采用柔性防水施工,工期將受到影響。為保證工期和確保防水質量,經相關部門提出修改地下室底板柔性防水做法:改柔性防水為結構自防水,采用《HEA補償混凝土防水工法》,改后澆帶為加強帶,澆筑超長無縫混凝土和間歇式施工。將地下室底板厚度350mm改為450mm。這一施工方案,得到各相關部門的同意。

3、超長無縫混凝土間歇式施工及結構自防水的理論依據

所謂無縫施工是相對概念,根據結構情況可無縫和少縫,但它不包括沉降縫,而是釋放收縮應力的后澆縫。用HEA高效膨脹劑補償混凝土收縮,在混凝土硬化過程中產生膨脹作用,受鋼筋和鄰位約束,在結構中建立少量預壓應力σc??紤]結構安全,膨脹不能太大,且應14d基本結束。HEA替代水泥量10%一12%,不影響強度,膨脹率Ez =2×10-4~3×10-4,在配筋率μ=0.2%一0.8%下,可在結構中建立0.2—0.7MPa預壓應力。這—壓應力大致可以補償混凝土硬化過程產生的溫差和干縮應力,防止收縮裂縫,或把裂縫控制在無害范圍內(小于0.1mm)?;谶@一原理,摻HEA的結構自身可滿足防水要求并延長后澆縫的長度。

HEA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產生膨脹作用,在鋼筋和鄰位約束下,鋼筋受拉,而混凝土受壓,當鋼筋抗拉應力與混凝土壓應力平衡時:

AC× σc=AS×σS=AS×ES×Ez

設μ=As/Ac,則:σc=Μ×ES×Ez(1)

式中:σc一混凝土預壓應力:

AS一鋼筋的截面積;

Ac一混凝土截面積;

μ一配筋率;

ES一鋼筋彈性模量(MPa);

Ez一混凝土的限制膨脹率(即鋼筋的伸長率)%。

(1)式表明,σc與Ez成正比。而Ez隨HEA摻量增加而增加,通過調整HEA的摻量,可使混凝土獲得不同的預壓應力。根據水平法向力σ×分布曲線,設想在σma×地方給予較大的膨脹應力σc,而在兩側給予較小的膨脹應力,全面地補償結構的收縮應力,能控制有序裂紋的出現。

4、膨脹加強帶的設置和做法

4.1地下室底板加強帶的設置及做法。地下室底板的后澆帶改為膨脹加強帶,膨脹加強帶在地下室底板鋼筋綁扎施工時留置。在地下室中部設置十字形膨脹加強帶,南北長60m的加強帶,混凝土澆筑時不間歇連續一次澆筑。東西長80m的加強帶待兩側的混凝土澆筑完畢一周后澆筑。膨脹加強帶寬度為2m,帶兩側設400×3mm鋼板止水片,沿加強帶兩側通長設置。鋼板止水片上下架設4×4密孔鋼板網,鋼板網豎向采用φ16鋼筋@500立筋和2φ16水平鋼筋固定,防止兩側混凝土流入加強帶內。施工時,加強帶外用小膨脹率混凝土(摻HEA10%,混凝土限制膨脹率約0.02—0.03%),混凝土澆到加強帶時,改用大膨脹率混凝土(摻HEAl2%,混凝土限制膨脹率約0.04%~0.06%)。帶內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加強帶外提高一個等級(C40)。地下室底板加強帶做法詳見下圖。

加強帶剖面圖

4.2混凝土墻加強帶施工方法。地下室混凝土外墻膨脹加強帶設置位置與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加強帶相對應。加強帶寬為2m,兩側設400×3mm鋼板止水板,沿加強帶兩側通長設置。兩側設4×4密孔鋼板網,防止兩側混凝土流入加強帶內。施工時,先澆加強帶兩側混凝土,加強帶外用小膨脹率混凝土(摻HEA10%,混凝土限制膨脹率約0.02%一0.03%)。混凝土澆到加強帶位置時,間歇十四天后才澆筑帶內混凝土。帶內混凝用大膨脹率混凝土(摻HEAl2%,混凝土限制膨脹率約0.04—0.06%),帶內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個等級為C40。

5、施工縫的留置與處理

5.1施工縫的留置位置見下圖

地下室混凝土外墻施工縫留置

5.2后澆加強帶和混凝土墻體水平施工縫的處理。①混凝土墻體水平施工縫在澆筑前需清理干凈混凝土表面的浮漿,并鑿毛后用水沖洗干凈。澆筑混凝土前,先澆一層(50mm厚)同標號的水泥砂漿再澆筑混凝土。②后澆加強帶在澆筑混凝土前,施工縫位置也需鑿毛、清洗干凈,再用大膨脹率混凝土澆筑。

6、混凝土泵送及澆筑

應根據工程結構特點、平面形狀和幾何尺寸、混凝土供應和泵送設備能力、勞動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周圍場地大小等條件,預先劃分好混凝土澆筑區域?;炷恋臐仓蠂椰F行標準《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有關規定。①一旦開始澆搗,必須保證混凝土的供應不間斷并每車測坍落度,發現異常時加測,若不合要求,堅決退貨。暫時中斷泵送時,應采取倒泵措施,保持良好的可泵性。②澆筑中應加強溫度的監控,測溫探頭的布設及測溫記錄應委托有資質的測試單位承擔。自澆筑24小時后,第l一7天每4小時測定一次,第8—14天每8小時測定一次。如果溫度變化顯示未達到穩定,14天后每12小時測定一次,直至溫度穩定為止。當混凝土內部溫度與底面或表面溫度差超過25℃時,應及時采取表面保溫或內部降溫措施。③)混凝土澆筑采取斜面分層、薄層澆搗、循序推進的方法,自然流淌的坡度控制在1:8內。④混凝土澆筑應滿足整體連續性的要求,初凝時間按6h控制。⑤依據澆筑順序分層振搗,宜用高頻插入式振動棒,快插慢提,尤其要注意暗梁等處,一定要震搗密實。⑥表面泌水處理。模板四周側邊上口開設排水口,使多余的水自然排空。⑦表面水泥漿要清除,在初凝前,表面要用長刮尺按標高刮平,再用鐵滾筒碾壓2—3遍,并用木搓打磨壓平,終凝前,再用木搓打磨—遍,以閉合塑性收縮裂縫。

7、混凝土的養護

底板混凝土按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要求,在澆筑前,事先布設測溫傳感器,及時監測澆筑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內外溫差超過25℃時,應采取措施。①推遲水泥的水化放熱,控制內外溫差不大于20℃,避免有害的結構裂縫。監測時間至少14d。②表面采用薄膜、草包交替覆蓋三層,晝夜澆水保溫,但既不能積水,又不能干燥泛白,以免表面收縮裂縫。③混凝土墻澆筑4—6h即進行頂面澆水養護,2d后松開板螺栓,使養護水能沿模板與混凝土之間的縫隙流入墻身,起到養護作用。澆水養護采用φ15PVC管,沿混凝土墻頂布置,在管四周打小孔,管與自來水管連接形成管網,放水后水從小孔流出形成自然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8、結束語

采用了上述措施進行施工,經檢測,沒發現任何裂縫和滲漏現象,工程質量完全符合設計要求。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和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為地下室混凝土澆筑技術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郝剛,于海,膨脹加強帶代替后澆帶的施工方法[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6,(06)

第9篇:施工技術交底范文

關鍵詞: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溫度控制;監測

近年來,隨著建筑規模不斷的擴大,大型的現代化建筑不斷涌現,于是出現很多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尤其是在建筑基礎底板的當中,底板混凝土已經變的是越來越厚,而且深度是越來越大。但和很多混凝土工程一樣,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會因水化熱聚集在混凝土內部不易散發,使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內表溫差、升降溫變化會導致混凝土產生不均勻溫度變形和溫度應力,進而混凝土會出現裂縫,嚴重影響結構的安全和耐久性。這就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由兩棟高層建筑及輔樓部分組成,其中1#樓地下1屋,地上19層,建筑高度68.3m;底板厚度1900mm;2#樓地下1屋,地上26層,建筑高度85.8m,底板厚度2500mm。

2 大體積混凝土定義

所謂大體積混凝土,一般理解為尺寸較大的混凝土,日本建筑學會標準(JASS5)規定:“結構斷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同時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預計超過25℃的混凝土,稱為大體積混凝土”。美國混凝土學會(ACI)規定:“任何現澆混凝土,其三維尺寸達到必須解決水化熱及隨之引起的體積變形問題,以最大限度減少開裂的,即為大體積混凝土”。一般認為:最小邊長大于1m的混凝土構件被稱為大體積混凝土。

3 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

產生大體積混凝土開裂的主要原因:一是溫差裂縫,主要是混凝土中的膠凝材料在凝結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產生大量水化熱積聚而導致混凝土內部溫升較快;加上混凝土結構本身體積厚大,熱量不易散發,從而造成與混凝土表面產生過大溫差,混凝土表面產生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此時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時,混凝土表面將開裂,產生溫差裂縫。二是干縮裂縫,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因失水產生干縮裂縫,尤其是在混凝土硬化早期,混凝土收縮較大,而此時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很低,當收縮產生的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極限時,就產生干縮裂縫。

4 混凝土溫度控制

4.1 砼配合比設計(降低水泥水化熱)

大體積砼內的絕熱溫升主要由水泥水化時產生的水化熱形成。在保證砼強度的前提下,采用雙摻技術,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水泥選用較穩定、水化熱華潤牌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以降低水化熱。粗骨料選用當地江河產破碎河卵石,級配0.5~31.5mm連續級配且含泥量、泥塊含量、針片狀含量、壓碎指標符合建筑用粗骨料Ⅱ類質量要求;細骨料選用潔凈的當地河中砂,連續級配,細度模數為2.4~2.5,含泥量

表1 混凝土配合比(單位:kg/m3)

4.2 施工時溫度控制(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施工期間溫度較高,經實測澆筑前10天基坑內日平均氣溫在30.5℃,最高氣溫在36℃。根據計算和試驗數據,空氣溫度為36.4℃時,砼出機溫度將為43℃。因此,要考慮降低出機溫度。主要考慮降低所使用原材料的入機溫度。主要措施如下:

(1)水泥:提前入罐,溫度控制在70℃以下;

(2)骨料:澆水降溫,溫度控制在34℃以下;

(3)水:加入冰塊采用冰水攪拌,溫度

(4)運輸時間:控制在40min以內;

(5)泵送管道:覆蓋草袋,并不斷澆水冷卻。

4.3 溫度計算(保溫保濕控制內外溫差)

4.3.1 混凝土的出機溫度:

根據攪拌前混凝土原材料總的熱量與攪拌后混凝土總熱量相等的原理,可得出混凝土的理論出機溫度T0:

考慮運輸到工地需要約40分鐘,入模溫度實測。

T0′=38e

4.3.2 混凝土最高溫升值:

4.3.3 養護材料厚度的計算:

表面養護材料厚度:

Ta=Tmax-25=67.2-25=42.2℃

Tb=30.5℃施工時的旬平均溫度估計值。

保溫材料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

則K=0.05W/m?K,表面養護材料厚度為:

考慮到施工時,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因此,實際施工時表面先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一層2c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上面再覆蓋一層麻袋進行保溫、保濕養護。

4.4 混凝土澆筑

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于基坑深,平面尺寸大,采用兩臺固定拖泵,一臺車載泵(備用),15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送。

采用斜面分層的澆筑方法,2#樓2.5m厚基礎底板按500厚分5步澆筑到頂。1#樓119m厚基礎底板按不超過500厚分4步澆筑到頂,保證上層混凝土覆蓋已澆混凝土的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混凝土以1:6~1:10的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

2#樓基礎底板計劃43h澆完,1#樓計劃19h澆完,因此,在下午4點開始澆筑,避開和減少高溫時間。

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水泥漿較厚,須認真及時處理。具體步驟是:拉線找標高,初步按標高用鋁合金大杠刮平,為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在混凝土表面均勻鋪設同配合比碎石,用木抹子將將碎石壓入混凝土表面拍打密實,待混凝土收水后,用木抹子至少搓平2次,閉合收水裂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特黄毛片 | 国产younv真实 | 国产aaa女人十八毛片 | 免费看欧美成人性色生活片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在线国产 | 午夜精品尤物福利视频在线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大乳喷奶水在线看 | 亚洲精品 欧美 | 日韩麻豆 |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 | 亚洲2020天天堂在线观看 |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下面 | 免费看成人毛片日本久久 | 韩国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韩国一区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网址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 欧美视频成人 | 日韩在线小视频 | 国产网曝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正在播放国产大学生情侣 |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国内自拍在线视频高清 | free性丰满白嫩白嫩的hd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4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 | 深夜福利国产 | 韩国视频一区 | 综合自拍 |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 99久久99视频 | 精品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九九 | 亚洲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