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營部工作經驗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職;養殖專業;就業導向;人才定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S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03-0113-03
高職養殖專業是培養養殖高級專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劇增,高職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而高職養殖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多為養殖場、獸藥飼料生產經營部門和獸醫門診等,工作崗位對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要求較高[1],另一方面,當前,我國養殖業已逐步轉向標準化、規模化和現代化,迫切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尤其是高級專業人才的需求在進一步加大[2]。如何在人才需要與人才培養間駕設一座橋梁是當前高職養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筆者從事高職養殖專業教學多年,現結合工作實踐就高職養殖專業人才的定位與培養,如何構建靈活開放、特色鮮明、結構合理、自主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進行探究行。
1 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原則
1.1 堅持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目標
社會需求是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較,周期較短、實用性都較強,為受教育者創造就業和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最大優勢。因此,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是培育人才基本前提[3]。養殖業是農業生產的基礎產業之一,無論是處在第一線的大中型畜牧場,水產、家畜與特種動物養殖場,還是養殖技術指導和獸醫門診等為家庭及社會養殖提供服務的機構,從事獸藥、飼料生產、加工及經營的企業都是高職養殖專業學生的可用之地。隨著我國養殖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高級專業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斷加大,那么,養殖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好用、實用,即易上崗,留得住,能適應變化。教學中計劃大綱、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等都要圍繞這一目標進行。
1.2 堅持產學結合辦學模式
養殖專業的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學生掌握操作技能比學習理論知識更難, 養殖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那么專業教育也應擴展到整個職業生涯。一方面要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人才教育要由“終結教育”變為“終身教育”;另一方面,要積極摸索出“雙向合作、互惠互利”的產學結合之路,將課堂延伸到實習基地,把崗前、崗后的培訓和教育結合起來,把實習鍛煉與技能提高結合起來。
1.3 立足學校辦學條件及生源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學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相對較強,而高職的教學條件和資金的累積都十分有限,尤其是師資力量相對缺乏,因此必須充分、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爭取要素效能的最大化。一方面要集中優勢辦好辦強品牌專業,立足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另一方面要面向自由、寬松的就業環境選優汰劣,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在建立和完善崗位培訓制度的基礎上,改革課程設置和考試考核制度,探索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養殖業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
2 高職養殖專業人才定位標準
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原則是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按“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的指導思想,高職養殖專業的人才定位標準應該是“以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能適應養殖業生產、服務、經營和管理需要的,能夠從事養殖技術開發與推廣、動物疾病防治、養殖場經營管理,并能適應職業崗位變化的需要,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等應用型人才”[4]。高職養殖專業的合格人才在就業上突出“三個去向”,即畢業后可從事三個方向的崗位:一是在大中型養殖場從事養殖技術的開發、推廣和管理工作;二是在飼料、獸藥生產、經營企業從事科研與管理工作;三是在畜牧技術推廣部門或獸醫門診從事動物防疫工作。要在這“三個去向”中易上崗,留得住,干得好、能適應變化就必須具備的三項“能力”:一是扎實的專業技能,了解并掌握科學養殖方法,能診斷治療家畜的常見病,防治傳染病,要了解新型飼料的成分及科學配方等;二是大中型養殖場和飼料、獸藥生產、經營企業的管理和經營能力,包括集約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生產經營管理;三是適應現代養殖業發展的創新能力,其中涉及動物營養學、綠色環保養殖、現代養殖設施的開發等方面的經驗總結與理念、技術創新。
定位“三個去向”,培養“三種能力”不是空泛的,堅持“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方針,強化職業道德、知識結構、職業實踐等三方面的教學,推行“思想教育-基礎教育-專業知識及技能培訓-生產實習-后續教育”的培養模式,首先要能適應崗位,縮短學習與崗位的距離。要能積極工作、細心工作養殖業的就業崗位多在生產的第一線,養殖業技術性強,風險性高,任何專業技術上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很大損失。因此,堅持“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方針,強化職業道德、知識結構、職業實踐等三方面的教學,在教學方法上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上,采取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一切以實用為標準。
3 人才培養途徑及方法
人才定位是人才培養的前提,而人才培養需要一定途徑,這就取決于教學內容與方法是否科學。
3.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教育必須把學做人和學技能結合起來,且把職業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這對于養殖專業尤為重要, 這是因為養殖業的就業崗位多在生產的第一線,工作條件和環境比較艱苦,且養殖業技術性強,風險性高,缺少職業道德絕不可能將職業規范轉化為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5]。過去的學徒式培訓尚且注重品德方面的傳幫帶,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更不能輕視職業道德品質這一重要重要環節。職業道德包括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義務、職業技術、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榮譽和職業作風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是簡單的告誡和說教,而是要貫穿在課堂教學與技能實習操作的每一個環境,在長期潛移默化中逐步影響和滲透。
3.2 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既懂理論,又會技術操作的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新型勞動者。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必須貫穿到各個地區教學環節中去。
3.2.1 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 高職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目標是技能型應用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培養的畢業生要能適應養殖生產第一線崗位且在工作中能解決實際問題。高職養殖教學絕不是為養殖場進行現行生產的操作工培訓,培養對象是高級養殖技術人員,而不是普通飼養員和農村獸醫,學生應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理論和較高的、可持續發展的操作技能。因此,課程體系設置應突出“文化高移、基礎寬厚、技能復合、素質全面”[6]。理論課程結構和內容關系上把握好必需與夠用的關系,專業操作技能同要求一是熟練,二是融合,三是突破。要圍繞著能夠“承擔該職業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這一高職教學目標要求開展課程改革[7],如恩施山區目前群養動物量少,單個動物飼養多,獸醫人員缺少,就有意識增加動物傳染病防治、寄生蟲病防治、中獸醫等課程教學比重;根據當前動物交易市場活躍的現狀,新增了動物防疫檢疫、畜牧獸醫法規課程;在社會普遍興趣養寵物熱的背景下,不僅新增寵物診療與美容技術,還加重了寵物醫療的課程分量。傳統教材中養豬、養禽、養牛羊三門課技術含量偏低,且教學內容重復,合并為一門課程,而新增特種獸類養殖與特種禽類養殖,為發展地方經濟服務。
3.2.2 堅持“以技能訓練為中心”改進教學模式 所謂應用性和針對性就是要注重實用和適用,前者強調學什么而不是強調為什么,不必追求理論的系統性與科學化,而注重實際應用,要針對具體職業崗位強化知識、技能和職業特性教學,面向行業,后者要求貼近地方經濟特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8]。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以就業為導向,教學方式成績。總之,整個教學木工都推行“思想教育-基礎教育-專業知識及技能培訓-生產實習-后續教育”系列化,目標始終鎖定在掌握規模化生產和管理技術上。
3.3 強化師資力量
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必需要有一支技術過硬專業教師隊伍。而教師缺乏專業實踐經驗是高職院校中較常見的問題,現在很大的一部分年輕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相關的生產實踐知識。要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要求專業課教師不單要有足夠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這需要鼓勵專業教師利用假期進行鍛煉,在“產、學、研”結合中,培養不單會“說”,而且會“做”的“雙師型”隊伍。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高職養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必須與時俱進,要立足高職現狀及養殖業對人才的需求,突出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要在對職業崗位能力結構與人才知識結構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強化職業道德、知識結構、職業實踐的教學,改革教學方法,以不斷適應掌握規模化生產和管理技術的應用型高等技術人才的時代要求。
參考文獻:
[1] 孫曉榮,何德肆.高職養殖專業對接地方養殖鏈的研究探析[J].當代畜牧,2012,224(12):61-64.
[2] 孔雪旺,陳功義,閆民朝.高職畜牧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河南農業,2010(24):4,11.
[3] 王維新.加快提高高職水產養殖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28(8):8-9.
[4] 朱梅芳,陳學文.奶牛養殖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輕工業,2010(11):178-179,187.
[5] 歐燎原,李淑云.執業獸醫與鄉村獸醫從業指南[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2.204-205.
[6] 張響英,張 力,李小芬,等.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課堂-養殖場”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2,20(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