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論文怎么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育理念;語言藝術;賞識教育
前不久,我在網上認真通讀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今天怎樣當好教師,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在選擇做教師之前,我們每個人都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這份職業,這樣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工作中的一個個難題,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一文中,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藝術是上好課的關鍵。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得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也很高。例如,教育上課做小動作的學生,語言的運用很關鍵。怎么說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這是需要我們平時注意思考和積累的。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是在每次教學實踐中磨礪出來的。
在平時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學困生”。在做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時,作為教師應該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教師要及時發現每個學困生的閃光點,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優勢”,從而正確認識自己。所以賞識教育在轉化學困生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一生寫作四十多部專著,六百多篇科學論文,而且一生都堅持寫教育日記,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與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應該提倡這位教育家的精神,養成寫教學隨筆的好習慣。因此,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勇于和善于正視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足,總結工作經驗,為更好地教書育人夯實根基。
關鍵詞 數學教學;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一、注意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的心理品質、人格的完美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只有把學生的生理素質、認知素質、倫理素質與心理素質綜合的、整體的進行培養和發展,教學才會有效。才能培養健全的人才,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顯得非常重要。作為一名教師,應把心理教育貫穿到每節課中,在實際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數學教科書中有許許多多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1727年,歐拉應聘到俄國圣彼得堡科學院工作。由于工作繁忙,生活條件不良。他28歲時右眼失明。后來因勞累過度左眼也失明了。接著又遭火災。大部分藏書和手稿化為灰燼。但歐拉并沒有屈服,他說:“如果命運是塊頑石,我就化作大錘,將它砸得粉碎!”大火過后。歐拉又與衰老和黑暗拼搏了17年,歐拉在數學、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樂、哲學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數學的各個領域,常常見到以歐拉名字命名的公式、理定和重要常數。他通過與助手們的討論,以及口授等方式,完成了大量科學論文和著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學生知道了這些有關數學家歐拉的人生坎坷經歷后,深受教育。多數學生認為,有缺陷的人尚能作出舉世矚目的貢獻,靠的就是鍥而不舍的這種精神,而我們這些體格健全的人再不努力學習能對得起誰呢?有些具有厭學和自卑心理的學生也都下決心克服自己的厭學情緒和自卑心理。學生的學習干勁和意志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決心努力學習,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再如,針對少數思維敏捷的學生脫口而出而反應遲緩的學生來不及思考、回答的現象,我經常對他們說,請給那些上課很少發言的同學留點機會,你們思考,除去乍一想得到的方法外。還有別的方法嗎?最好能多渠道的解決問題。每當那些平時極少發言或反映稍許遲緩的同學發言時。我從不輕易說“錯”或“不”,總是力求在某些方面給予肯定。還經常涉及一些難度不大的問題“逼”他們回答,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在公眾場合發表意見的勇氣。這樣課堂上不但充分調動起了全班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特困生也享受到了能回答老師問題的喜悅感,發現并證實了“自己行”。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二、注意作業布置與批改中體現心理教育滲透
傳統作業往往機械、重復、強求劃一。不但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應付等逆反心理。作業布置中我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求做不同難易程度的作業。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作業。并能體驗到完成作業的自豪感和樂趣,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而批改作業,我也給學生以激勵,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批注。對學生的作業質量寫下評語,對某些突出問題給予特別指出,并盡可能地多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如我在作業批改中常使用好、很好、你真棒、繼續努力。你很出色、你的解法很好、你的想法很獨特、你是怎么想出來的、你很了不起,等等,給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從內心里對自己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作業質量越來越好。
針對少數學生作業書寫不工整的現象。我充分利用激勵因素,將書寫成績從作業正確度中單獨列項:以優、良等級反饋之,結果僅用兩三周時間,學生書寫認真程度明顯提高。漢字寫得也較漂亮了。老師們不無欣賞地說李老師你真行。其實這里更重要的因素是尊重學生而使之信任產生的個人魅力所致,親其師而信其道嘛。所以教學過程中。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滲透心理教育也很重要。
三、在學生成績的檢查與評定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國外有一項研究表明:學生能力的發揮與心理狀態密切相關。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采取積極的態度。則學生能力可發揮80%~90%,而在一般情況下只能發揮20%~30%。這說明其中50%~60%潛力能夠通過積極評價激發學生動機而遞增。所以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非常注意在學生成績的檢查與評定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家都知道“自強”心理人皆有之。依據這一特點,可以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的具體做法是:每堂課結束時給學生留下幾道提前設計好的、能夠鞏固本節課重點內容的小題,這些小題作為下一節課講新課前的必考題。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自習課上認真復習鞏固。課下相互討論,在一次次滿意的成績中強化了“我能行”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