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勇敢的小裁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
2.知道遇到危險不驚慌,只要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化解危險。
活動準備:
配套磁帶,掛圖,《幼兒畫冊》(第一冊第10頁)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
1.提問:裁縫是做什么的?
2.出示掛圖:認識小裁縫,提出問題:你見過小裁縫嗎?我們一起來聽聽小裁縫的故事吧!
二、欣賞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出示圖片,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
2.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為什么大家說小裁縫是個勇敢的人?
三、圍繞故事內容進行討論,理解故事內容。
1.再次欣賞故事。
2.提問:小裁縫為什么想出去闖闖?
他和巨人比試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巨人為什么害怕地逃走了?
誰又來了?小裁縫又是怎么做的?
3.討論:這樣對付野豬有什么好處?
四、引導幼兒看圖書閱讀故事,感受小裁縫的聰明和勇敢。
教師帶領幼兒邊翻閱《幼兒畫冊》邊講述故事。
五、遷移經驗,樂意做一個勇敢的小朋友。
1.如果你是小裁縫,你會怎么做?
2.你有沒有遇到既要你動腦筋,有需要勇敢才能做的事情?
活動反思:
對于鏡頭一中存在的問題是與幼兒的前期經驗有很大的關系,裁縫在幼兒的生活中不是經常能接觸到的,所以顯得有些陌生。鏡頭二中的我的提問不夠明確、目的性不強。一節有質量的課,幼兒的前期經驗與教師的提問有很大的關系。
(1)充分前期經驗,以便教學活動有效的開展。
本次語言活動的主人公是小裁縫,在導入活動中孩子們的回答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原以為孩子們能知道裁縫師做什么的,但與本次活動的開展也沒有那么的重要,我提這個問題的用意是在裁縫的強項是做衣服,他一下子打死了七只蒼蠅覺得非常的了解,很得意,為下面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既然出現了問題,我也沒有過分解釋、講解,就采用了《幼兒畫冊》上的圖片。最后我只能口頭為幼兒講解,這樣的講解并不能讓幼兒真正理解小裁縫。在活動開始前,我覺得應該要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適當的給予幼兒前期經驗或者不給幼兒這樣的經驗,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教學活動。
(2)自主閱讀需要目的性,以便教學活動更好的開展。
清晨,我從夢中醒過來,摸摸身邊的被窩,外婆不在。院落里活動著外婆的身影。梨樹結出了果子。我聽到梨子落地的聲音,聞到了清香。檸檬色,淺淡的。有村民走過院墻,他們的聲音像唱歌,把我從溫暖的被窩帶到祥和的村莊。
父親十八歲就失去了爹娘。二十六歲時有了我,隨后有了我妹妹,其時父親在常熟縣直機關工作,獨自在鄉下的母親沒有精力照顧兩個小孩,就把我寄養到外婆家。外公長年離家在上海,在外婆床邊的人就是我了。外婆知道我會尿床,總是在特定的時辰把我喚醒,在我睡得混混沌沌的時辰,一群孩子到擱墩灣玩,我要尿尿,掏出小家伙對準金色的湖面暢快淋漓地撒野。外婆搖醒我,做什么夢呢,起來撒尿。
到了夏天,我會跟了外婆到外公的上海去。回來時,變得白了點。外婆牽著我像牽著條白白的小羊羔。外婆和我相依為命,生命或許就在一老一少的取暖中得到了意義,一棵幼苗得到哺育的同時一株老樹也煥發出了生命的熱情。
外婆家的中廳有一架紡車,外婆在那上邊紡紗織布,青色的粗布一片片地吐出來。我乖乖地坐在小竹椅上,手捧一只小手爐。那是某個隆冬的夜晚。織布機的聲音撞在我的心坎里,許多年來還在回蕩不息。在一次看了電影《苦菜花》后,我重新認識了外婆,我覺得外婆就是電影里邊那個勇敢的老媽媽,身形跟她多么相像,柔韌、堅強、清瘦。那個老媽媽也有一架紡車,跟外婆的一模一樣,在小兒子犧牲的那天晚上紡車響了起來,聲音撞擊著流淚的心。
在一個冬天的深夜,外婆展示了她臨終的微笑。外公對我說,外婆最疼你了,現在要走了,再也沒有人比她更疼你了。聽了外公的話,我號啕大哭,眼淚如河流一樣把眼睛弄濕了,把衣襟打濕了,把擱墩灣的村莊弄模糊了。
外公十三歲就離開擱墩灣跟了裁縫師傅做學徒,師傅的木尺不止一次敲打在他的手臂上,在艱苦磨礪中外公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裁縫師。那時候裁縫是一個吃香而體面的職業,制衣廠少,穿衣都要靠裁縫師傅手工制作。上海灘的大戶人家常常請了裁縫班子到家里做上可以穿著幾年的新衣,然后再換下一家。外公跟著他的師傅輾轉于上海灘許多個大戶人家,至今母親帶我到上海,還能指著南京路沿街一幢氣派的洋樓說外公曾在這家做活。外公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些闖上海的蒼白面孔的青年中的一個,穿著粗布長衫,單薄瘦削的身子,歷史很容易將他們忽略。
外婆家那時成了擱墩灣殷實的人家,外婆家的瓦房,我的玩具,母親、舅舅的新衣服,都緣于這么一個在上海做裁縫的外公。外婆家的麥缸里藏著外公帶回來的食品,外婆關了門,掏出一樣東西,褐色,軟軟的,嘴一咬就化了。外婆關照我,不要對別人講我們有巧克力吃。那是個什么年代啊,村里許多人家是茅草屋,許多人家咸菜蘿卜當菜,外婆卻給我吃巧克力!
外公回來都是不期而至,誰也不知道他會在什么時候突然回來。對于擱墩灣來說,外公的回家堪比節日。在一個夏日,外公回來,他跟田野中的老農打招呼——年輕時是玩伴,現在他們上了年紀。他攔住賣冰棍的男子,對他說村子的冰棍他包了。于是那天午后,村民們洋溢著歡笑,離開酷熱的棉花田,坐到樹蔭下,吃起了冰棍。他們的臉上帶著忙里偷閑的快樂,風從臉上拂過,送來清涼,勞動暫時停止了,田野成了麻雀的世界。我相信外公清冷的外表背后,其實是一副俠骨柔腸。
然而長期以來,在小學語文教學普遍存在重“文”輕“語”(即重“讀寫”而輕“聽說”)的弊端,就“聽”與“說”而言,則又側重“說”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聽”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殊不知,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交互進行的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聽”先于“說”,是“說”的基礎。因此,在小學口語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學會傾聽。
一、注重對學生傾聽意識的培養
1.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筆者在教室的墻上,貼上關于傾聽的名言,如:“一雙靈敏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講話猶如演奏豎琴:既需要撥弄琴弦奏出音樂,也需要用手按住琴弦不讓其出聲。”“做一個好聽眾,鼓勵別人說說他們自己。”……同時,還經常讓學生聽優美的兒歌、故事或謎語,使他們感悟到傾聽能博采眾長,彌補自身的不足,還能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由此,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暗示、引導孩子善于傾聽,化有限的空間為傾聽的樂園。
2.榜樣示范,潛移默化。小學生的向師性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要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首先就應該學會傾聽,對學生耳濡目染,從而影響、促進學生的傾聽。所以,課堂上無論學生發言的質量如何,筆者決不做其他事,不輕易打斷,而是認真耐心地傾聽每個孩子的心聲。筆者時而點頭,時而微笑,更少不了熱情洋溢的話語:“瞧,盧將今天聽得多認真啊!”“林雪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鄭敏真厲害,這么小的區別都被你聽出來了,你有一雙金耳朵!”“老師欣賞積極發言的孩子,也同樣喜歡專心傾聽的孩子。”低年級的孩子仿效意識強,往往受表揚的是一個,受益的是一大片。
二、注重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
1.想方設法,激發興趣。首先,教師要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去感染學生,要做到語音標準,語調適宜,語態親切。一個有著深厚語言素養的教師,其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場,能將他的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并誘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傾聽情愫。其次,兒童的生活離不開游戲,傾聽雖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點游戲的成分,學生的興趣就驟然而起了。例如,做“貓捉老鼠”游戲:讓學生從筆者所讀的一些詞語中找出一個不同類的。因為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學生們聽起來就特別來勁。再如,“飛鴿傳信”:筆者常設計一兩句話,讓他們在小組中比賽傳話,傳對者授予“優秀信鴿”獎章,并請他們談談成功的秘訣和感受。筆者相信,只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就一定能找出許多引起學生傾聽興趣的方法。
2.留心訓練,持之以恒。“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它具有長期性,需要持之以恒,反復訓練。訓練的方式有:
(1)聽寫訓練。低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了初步的傾聽能力,但隨意性很強,目的性較差,且具有音符一樣的跳躍性。故此,筆者采取了聽寫詞句的訓練方式,以聽為前提,以寫為最終結果,以提高寫的正確率。筆者先選擇了一些字數少、意思淺顯的詞句進行聽寫訓練,如“老師”“我愛學校”“我會寫字”“春天到了”,等等。孩子們往往會認為很簡單,在不知不覺中對傾聽訓練建立了朦朧的優勢心理,從而順利地跨過了第一個門檻。接著,聽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字數也由四五個增至七八個,由一個詞到一串詞,由一串詞到一句話,由一句話到一段話……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使學生形成了專注傾聽的良好習慣,傾聽的能力也逐漸提高。
(2)聽說訓練。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結合體,傾聽能力更多的是通過說話表現出來的,有了專注的聽,才會有準確的說。為此,筆者選擇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小紅帽》、《勇敢的小裁縫》等格林童話,利用課前幾分鐘講給孩子們聽,似真似幻的童話故事給了孩子們一片想象的天空。聽完故事后,筆者就請他們來復述,但這種復述不是一步到位的。剛開始,筆者只是提幾個簡單的問題,如故事的題目、故事的主人公、結局等,以引導孩子們專心聽、用心記。漸漸地,筆者提問的內容豐富起來,由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引出一些精彩的對話。隨著提問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專心聽的時間越來越長,專心記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更可喜的是,開始只是少數孩子能回答,經過反復訓練,大家興趣越來越濃,參與面越來越廣,在七嘴八舌中,幾乎所有人都能得出合理的答案。
【關鍵詞】童話劇表演;激活;表達力
中圖分類號:G65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0-0133-02
2011版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言能力至關重要,而語言是語文實踐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學生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他們想表達、敢表達、喜歡表達、有機會表達的情境,在語境中掌握和使用規范的語言。然而,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上,教師一課接著一課教,學生一課接著一課學,學生學完就忘,什么也沒有留下,更別說對語文的熱愛了!究其原因,在語文教學中,只求成績,只求結果,丟失了過程,導致語文學習興趣的缺失,嚴重影響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提高。
童話劇表演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筆者從自選童話,激發表達興趣;聚焦人物,激活表達密碼;創編童話,習得表達妙秘;精彩演繹,釋放表達樂趣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激活了學生表達欲望,使學生愛聽、愛說、愛演、愛編、愛寫,從而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
一、自選童話,激發表達興趣
激發興趣是前提。學生會因為對所學內容感興趣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樂于接受新的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發揮童話劇特有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選擇童話作品時,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導向,選擇Z言生動有趣的作品。童話劇按照主題分,可分為以下幾種可供自主選擇的類型,見圖1。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引導學生根據主題自主選擇喜歡的童話故事進行閱讀。有的學生以“善良智慧”為主題,選擇《白雪公主》《小紅帽》進行閱讀,有的學生以“愛心孝心”為主題,選擇《七顆鉆石》《七色花》進行閱讀,有的學生以“勇氣誠實”為主題,選擇《聰明的小裁縫》《木偶奇遇記》進行閱讀……這樣通過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學生的閱讀興趣高漲。
二、聚焦人物,激活表達密碼
在確立自己的要表演的角色后,讓學生去觀察和體會這個角色的語氣、動作及表情,并讓其想一想自己如何演好角色。
1. 創設表達情境
童話劇表演要創設真實的表達情境,給學生開放的語言環境。教學童話劇《從現在開始》時,創設話劇團來挑選小演員的情境,激發學生表演欲望:
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你們上次童話劇《小青蟲的夢》表演得太好了,兒童話劇團要來挑選小演員啦!你們可要好好表現哦!
……
師:看,小動物們已經出來跟大家見面了,他們都來自童話劇《從現在開始》,他們可是大家的老朋友了,快打打招呼吧!
生:(招招手)你好,小動物們!
師:小動物們見大家那么熱情,說:小朋友們,如果你能把我們演好了,就能成為話劇團的演員哦!你們有沒有信心呢?
生:有!
2. 自主選擇角色
教學《走進童話世界》時,讓學生自主選道具,自主選擇角色,用多種形式(道具、服裝)為表演增添視覺效果和趣味。
師:同學們,本學期我們在童話世界里欣賞了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認識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得到了許多啟迪。(出示圖片)你們看到了哪些動人的情景?
學生瞬間被圖片吸引,輕松地回憶起了圖片上的童話故事。接著學生自由表演:
師:小演員們,你們想要表演童話世界里的哪個角色?
生1:(嗷嗚――兇狠尖銳地叫囂)大家知道我是誰嗎?
生2:狼。
生1: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從你的叫聲聽出來的。
生1:對,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
生3、生4:我們給大家表演《白雪公主》片段。(學生表演)
師:他們表演得怎么樣?
生5:王后是多么傲慢呀!
生6:魔鏡的神情是那么害怕!表演得可真像!
師:看來,表演的時候表情,語氣都很重要。
3. 大膽模仿角色
喜歡模仿和表現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點。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角色,有時道具可以信手拈來,拿本書卷起來,可以當麥克風放聲歌唱,成為歌唱家;拿把掃帚,可以當馬騎,演一回馳騁沙場的大將軍……
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喜歡模仿的特性,充分利用語言材料,加強語言訓練。一般說來,童話里的對話比較多,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演繹童話,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例如,教學《從現在開始》的“選貓頭鷹”環節,筆者組織學生運用語言表達來展現人物形象:
師:你們把獅子演得那么好,貓頭鷹也發話了:我的聲音尖尖、細細的,可不怎么好演,誰愿意來挑戰一下?(學生表演)
師:你聽得那么專注,覺得他演得怎么樣?
生:他演得很好哦!
師:好在哪些方面呢?
生:他的聲音模仿得特別像,還加上高傲的語氣,顯得更像了。
師:是啊,表演時語氣也很重要。
三、創編童話,習得表達妙秘
運用簡單的語言引導學生,激發學生根據童話故事的內容、情節發展等,促使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自主創編,最大限度地開發表現力。
1. 補白創編
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對劇本進行補白,加上適當的語言、動作或神態,創編生動而有趣的劇本。比如,在教學《從現在開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劇本進行補白,加上更多對話:
師:同學們,你們演什么像什么,想不想當大編劇、大導演?話音剛落,大伙兒立刻歡呼起來,此時大伙兒會說些什么呢?請你想象一下,編一編臺詞,自己演一演吧!
2. 續編童話
學生通過極具個性的想象,賦予了童話意想不到的結局。比如,在教學《丑小鴨》過程中,引導學生續編童話:
師:勇敢的丑小鴨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那么,變成天鵝后,她又會有怎樣的經歷呢?請你想象一下,編一編臺詞,演一演吧!
四、精彩演繹,釋放表達樂趣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充滿了靈性與悟性,他們表現力強,活潑開朗,使得表演課堂充滿童真童趣與生機。
在學校的讀書節童話劇展示上,童話劇《小青蟲的夢》精彩紛呈。“小青蟲”“蝸牛大叔”“蜻蜓姐姐”……每個角色表演得都很精彩!“蜘蛛小姐”最令人難忘,小演員從語言、表情、動作等方面把角色詮釋得十分到位,活脫脫就是一只傲慢“蜘蛛”!童話劇《從現在開始》充滿趣味,威風的“獅子大王”、神氣“袋鼠”和“貓頭鷹”、抓耳撓腮的“小猴子”……所有的角色都讓孩子們演活了。童話劇表演,使學生純真的童心自由地展露。
童話劇表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通過童話劇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能極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力、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童話劇表演具有自主性,在活動中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自由地馳騁童話世界,充分地展露童真童趣,成為一個個勇于表達、勇于創新、充滿靈性的鮮活的人。希望在“童話劇表演”道路上,每一個孩子都會聽、會說、會演、會編、會寫,會表達,幸福成長,個性飛揚!
參考文獻:
[1] 鄒國英.在童話表演中學常規[J].新課程(教研版),2012,(10).
吉爾吉斯斯坦人的婚禮是先從女方家開始的,一大早新郎身著婚服,帶著鮮花去新娘家。然后要領著新娘去烈士紀念碑敬獻鮮花,表達他們對先烈的尊敬和懷念,并感謝他們浴血奮斗賜予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同時還一定要在烈士墓前互表祝愿,增添了新人婚禮莊嚴、神圣、虔誠的氣氛。
這天一大早,新郎領著新娘去敬獻鮮花。他們手牽著手驅車前往比什凱克的勝利廣場。這座廣場是為了紀念二戰勝利而修建的,筑有烈士的群雕塑像,巍巍壯觀。地面上有一個日夜燃燒的烽火臺,象征著烈士的生命之火永不熄滅。
接新娘的車不多,但是在上班時間,新郎和新娘能跟著車隊肩并肩地走在馬路上,這在中國是無法想象的。號稱中亞瑞士的比什凱克市只有90多萬人口,整個吉爾吉斯斯坦也只有500多萬人。這張看著非常養眼的結婚照片,讓人感覺彌足珍貴,我從心底感謝那位開著大卡車來幫我拍照的老朋友。勝利廣場在市中心,車隊只允許停在旁邊,新人手拉手進入了廣場。
年輕人不到9點半就早已擠進了女方家,屋子里歡聲笑語不斷,賓客們一邊聊天一邊等候著新人。新人剛一出現,大家就一擁而上,擁抱祝福。我根本來不及拍照。
我看了一下,屋里屋外一共就擺了4桌。年輕人湊在一起就是熱鬧,不少人就站在院子外邊吃邊喝,有的邊吃著還邊隨著歡快的音樂扭著跳著。
屋里的年輕人則是抖落著新郎的糗事,出著他的洋相。新娘也和伙伴們分享著自己戀愛時的插曲,大家樂得笑翻了天。
娘家婚宴的最后一道菜上完了,新郎和新娘開始給大家敬酒,對來賓的光臨表示歡迎,更感謝朋友們的祝福和禮物。朋友們一一擁抱親吻告別,娘家的婚宴就算結束了。
正式的婚禮一般是在晚上7點開始。這是因為吉爾吉斯斯坦人同其他突厥民族一樣,崇拜和喜歡奇數,尤其喜歡7。例如,汽車牌照都愛選77,手機號也喜歡17777,甚至買房子時如帶有7的數字的房子就很容易被選中。例如我的鄰居,多次向我夸耀自己的房號是47號,是一個多么吉祥和幸運的數字。
下午6點半,我就趕到了婚禮現場,這是一家在當地比較有名氣的賓館,婚禮放在賓館二樓的大廳舉行。據說比什凱克市政府的圣誕和新年晚會常選在這里進行。大廳被鮮花裝飾一新,感覺圣潔而莊嚴。桌子和坐椅都用白色的綢布包裹起來。可以看出吉爾吉斯斯坦人的婚慶色調已同中國的柯爾克孜族相差甚遠。
趁著客人沒到,我趕快拍了幾張照片。被鮮花裝飾的主臺上放著的幾樣東西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我發現大廳的南北角各布置了一個主席臺。我繞到北面的花籃門后,透過門的空隙,拍下了兩個主席臺。我倚在南面的主席臺前,讓別人給自己留了影,有點想沾沾婚慶的喜氣。
大廳里響起了歡快的吉爾吉斯音樂,樓下傳來了一陣汽車的鳴笛。我知道新人到了,我穿過喧鬧的人群,沖到樓下,終于拍到這張照片。婚禮進行曲響了起來,全體來賓起立,鼓掌歡迎,新郎幸福的嘴巴都合不攏了。
一位身著紅色衣裙的中年婦女來到花籃門旁,她告訴大家今天由她來做這場婚禮的主持人,她當盡力全心為這對新人服務。接著她用非常柔美嘹亮的聲音為各位來賓介紹了新郎和新娘的優秀品質及生活的各種技能,贊美了新娘的美貌與新郎的英俊,希望各位來賓一同為這對新人祈福,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接著她又給大家介紹了新人旁邊的證婚人和伴郎。
主持人與新郎新娘共同點燃了一束火把,讓這對甜蜜的新人合力高舉著熊熊燃燒的火把。婚禮主持人輕松而快樂地宣布,婚禮儀式正式開始。大家一起為新娘新郎祝福,愿他們今后的日子紅紅火火,溫暖和諧。
接下來主持人端來一碗清水,她告訴大家,這碗清水里放了咸鹽和白糖,這碗象征今后婚姻生活之水的寓意新娘新郎應該明白,那就是今后的日子有苦有甜,希望他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用各自的愛去面對今后的一切。其次,更要給他們說明的是,今后他們倆就像這碗里的水,誰也無法將他們分開。第三,這碗水里還有雙方父母對他們的關愛,今后兩家人就變成了一家人,他們要尊老攜幼和睦相處,尊敬孝順,做個好媳婦好女婿。
場上響起了優美動聽的吉爾吉斯音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眼睛一陣潮濕。最后,主持人說代表著如此之多寓意的一碗水,新郎新娘只有喝進肚里才能體會到。全場又響起一陣歡呼聲,新郎新娘接過碗,兩人輪流喝完了這碗水。
下一個要進行的儀式是新郎新娘結為夫妻,正式履行法律手續,在婚姻證書上簽名。新郎新娘在一個文本上簽了字后證婚人莊重地將婚姻證書交給了主持人,主持人和新郎新娘握手祝賀,然后將結婚證交到了新郎手中。來賓們再次歡呼起來,雙方的父母也激動地擦拭著眼睛。此時隨著優美的吉爾吉斯音樂,一對五六歲的男女兒童手捧著鮮花出現在花籃門邊,新郎新娘接過了兒童的鮮花,全場掌聲一片。
這時,主持人高聲宣布,新郎新娘交換禮物。在熱烈的氣氛中新人互戴了戒指。
最后主持人代表全體來賓,舉杯祝福新人互相愛護,相互幫助,攜手共建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來賓紛紛舉杯,高聲呼喚著新郎新娘的名字。
這時花籃門被撤了下來,隨著音樂上來了十多個身著吉爾吉斯民族服裝的美麗女子,她們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婚宴開始上熱菜了,第一道的肉湯碗碟都端下去了。大概過了五六分鐘,主持人宣布,下面是認親儀式。只見一個老奶奶在一位中年婦女的攙扶下走上臺來,把一個民族式的花圍巾戴在了新娘的頭上。旁邊的人告訴我,老奶奶是新郎的奶奶,中年婦女就是新郎的媽媽,新娘的婆婆。
接著又上來一對老夫婦,主持人宣布,他們是這對新人婚后生活的教父和教母。教父教母分別將一個頭巾和帽子戴在了新娘和新郎的頭上。
此時,我開始對吉爾吉斯斯坦人的婚禮儀式產生了一種敬意和佩服,更從心底里贊嘆這個民族的睿智和聰慧。世人都知道,不管婚前的愛情如何甜蜜,婚后的日子都會出現磕碰和摩擦。生活的磨合和責任是需要一輩子來完成的。吉爾吉斯斯坦人一旦結婚,就要挑選一對有成就,有威望,更是具有和諧美滿生活的年長夫婦來充當新婚夫婦的生活指導,這是多么明智和可貴的禮俗啊!一對新人走入婚姻,一旦遇到矛盾,雙方的家長都不能參與和調解,以免偏袒。由教父母來幫教,真是高明之至啊!
教父母的認領儀式完成后,一對新人開始坐上南面的主席臺,服務員為他們上菜。新郎新娘開始吃自己的婚宴。我對著新人,大聲祝福他們白頭偕老,照下這張近照。
主持人介紹新人雙方的父母上臺,然后是至親好友上臺為新人祝福。新娘新郎少吃點東西后,開始到臺下來,給親朋好友謝禮。
一對新人翩翩起舞,展示他們的甜蜜和恩愛。可以看出,新郎跳得非常盡心,可惜舞姿一般。最后,婚禮蛋糕推了進來一對新人和來賓一起分享了這個美麗喜慶的婚禮大蛋糕。在場的青年男女都開始跳起舞。
花籃門撤下來的空地,成了來賓的舞臺,大家紛紛跳起舞來。不少人離席舉杯祝賀。我看了一下,25桌酒席的人,能夠坐下來的人不多了,幾乎都下了舞池。婚禮大廳成了歌舞的海洋,人們在歡聲笑語中分享著一對新人的吉祥和幸福。
第三道菜上來了,是香噴噴的手抓羊肉和小烤包,眾人立刻就座品嘗起來。旁邊一位同桌的客人告訴我,當第四道熟馬肉端上來,婚禮宴席才算完畢。馬肉每人一份,有好幾斤,吃不完可以裝起來帶走。
一陣陣羊肉的香味撲鼻而來,我才感覺又累又餓。整個晚上,我高興得幾乎什么東西也沒下肚。但看到他們幸福甜蜜的微笑,我感覺好極了。
這時,主持人大聲宣布,婚禮的最后一項,新郎新娘轉過身去,未婚的女青年列隊接抓他們拋扔的花束,哪個姑娘能夠接上,新人將把幸福和運氣傳給她,給她帶來自己的心愛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