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嫦娥奔月文言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文教學 文化滲透 必要性 途徑
一、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必要性
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有著無比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無比豐富的知識資源讓我們去開采、去發展。傳授一定相對比較淺而易懂的傳統文化基本知識,對吸引學生聽課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有莫大的幫助。
1.語文教材中滲透的美
選擇滲透著文化美的語文教材,讓學生們在有限的文章中最大化的感受到文化的美,語文教材中優美的古詩詞,精辟的文言文。讓學生邊學習邊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意境。任務化向興趣愛好轉變。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名家名篇能給人以美的熏陶。通過潛移默化的學習促使學生各方面不斷的進步,并積淀價值觀和人生觀。
2.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能夠讓學生對于我國的傳統知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使中學生了解我國的悠久文化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我們那些傳統的節日的由來,如元旦,亦稱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定公歷1月1日為元旦。因其日為歲之元(第一天)、時(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稱“三元”。 這一天標志著新的一年及春季的開始。還有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節。中秋吃月餅賞月,燒香焚于月下。中秋夜亦為團圓之夜。再者古代流傳下來的各式家譜,內容新奇多樣,激發人的好奇心。如姓氏來源,姓氏字輩,取名技巧等。
3.陶冶中學生的情操
中學語文教學中遇到古詩及古代名人時,要及時進行古文化知識的講解,用淺而易懂的方法教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比如教授岳飛的《滿江紅》。中國南宋愛國軍事家,抗金名將------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這是首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可以說,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沒有一首像本詞那樣有這么深遠的社會影響,也從來沒有像本詞那樣具有激奮人心,鼓舞人們殺敵上戰場的力量。老師這么精心的點撥,相信肯定會留給同學們很深的印象,岳飛的精忠報國和愛國情懷感染著他們。
4.塑造中學生的性格
我國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物及事跡對中學生的人格塑造有著得人獨厚的優勢。比如在講授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時,對司馬光先做個了解,司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偉大史學家,他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編輯者。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亦可涉及下北宋那一時期的著名人物,如范仲淹,坡,王安石,李清照等。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后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后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他們這些偉人是事跡及道德品質一定會對學生的性格養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教育的途徑
1.授課演變為“講故事”
現在電視普及之后,孩子們已從電視劇中了解了許多中華傳統故事。在上課的時候老師亦可組織同學們積極的講故事,來分享一下自己所了解的中華傳統故事。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夸父追日、開天等,讓同學們了解古代傳統文化故事,培養了他們對古代故事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教學中傳授文化知識
在課堂上時刻的傳授文化知識,并不斷的鞏固。從古代的名人故事,古代詩詞到現代的各式文化,各地名勝古跡。傳授的文化知識層面越廣,開拓同學們的視野越大。對他們的以后學習生活將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3.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
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增加知識的積累,同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好語文本身就需要學生有大量的知識來做鋪墊。所以養成課外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只要學生想閱讀,就不是什么難事。我們要盡量少的安排家庭作業,讓孩子們有更寬裕的時間拿來進行閱讀。幫助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習慣,對他們是終身受益的。
三、結語
總之,隨著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民族文化的傳承己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而中學語文教學在傳承民族文化中又有著重要的職責。通過語文教學加強民俗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親近母語,了解民族文化的淵源。學生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民俗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