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醫院技術創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技術創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院技術創新

第1篇: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1、加大對高新技術領域優秀人才的獎勵力度。對攜帶專利技術、科研成果來我區新建企業的,投產后年新增加本級財力50萬元以上的,同級財政一次性獎勵項目主持人2萬元;年新增加本級財力100萬元以上的,同級財政一次性獎勵項目主持人5萬元;年新增加本級財力200萬元以上的,同級財政一次性獎勵項目主持人10萬元。對通過研制開發新產品、推廣應用新成果獲得重大經濟效益的人員,給予獎勵。工業項目獎額按獲益單位生產新產品或應用新成果后,三年內新增稅后利潤總額的5%一次性提取。農業新技術項目兩年內增效1000萬元以上或年增產幅度15%以上的,獎額按兩年內增效總額的0.5%一次性提取。屬于集體成果的,成果首位完成人員獎額不低于獎金總額的50%。獎勵所需費用原則上由項目、成果獲益單位負責支付,列入生產成本。對農業項目,其獎金由受益財政列支。

2、大力引進各類急需高層次人才。對來我區企業工作的急需高層次人才,根據勞動合同或聘用合同,發放政府津貼。博士或正高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受益財政每人每月補貼800元;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首席技師管理期內受益財政每人每月補貼1000元;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首席技師管理期內受益財政每人每月補貼600元;區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首席技師管理期內區財政每人每月補貼400元。其中已享受但沒有達到本標準的按本標準執行,同時符合2項以上補貼條件的,按其中最高一項的補貼標準予以補貼。對來我區企業工作,定居并簽訂5年以上勞動合同的高層次人才,由同級財政給予一次性安家補助:博士或正高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3萬元。對我區急需、緊缺的在校研究生可采取對接培養的方式,由用人單位向組織人事部門申報計劃,經核實后,用人單位與學校簽訂合同,從研究生一年級開始,每月補貼200元,區財政酌情予以補貼。

3、大力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鼓勵通過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和各類培訓機構,采取進修、實習、短訓、函授等形式,大力加強學歷培養和專業培訓,提高社會工作人才的職業水平。合理設置部分社會工作崗位,采取競爭上崗和面向社會公開招考等形式,引進培養一批急需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鼓勵社會工作者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職稱考試,對考取初級、中級、高級資格的,單位按職稱聘任技術職務,兌現相應的工資待遇。

4、大力實施"百名專家進*”活動。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緊密結合全區重點項目建設,加大人才柔性引進力度。重點引進"兩院”院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省特聘教授、省優秀專家、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和項目管理人才、掌握核心技術的科技人員,外籍專家,博士、高層次留學人員以及高級技能人才。可以采取兼職、聘用、講學、技術咨詢、技術合作、技術入股、承擔項目或者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來我區提供智力或技術服務,服務方式和待遇由用人單位與人才協商確定,區財政給予積極支持。業績突出且在我區服務時間超過半年的,在參加評選"*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區首席技師”、申請項目資助、享受津貼獎勵等方面與本地同類人才享受同等政策。對不轉戶口和人事關系來我區工作的急需人才,在辦理養老、醫療保險、申報職稱、子女入托入學、配偶就業等方面享受本單位職工同等待遇。對已在我區工作半年以上且愿意長期在我區工作而調動有困難的中高級人才,可由本人和用人單位提出申請,依據有關原始材料,經組織人事部門確認,重建人事檔案,辦理人事,工齡連續計算。

5、組建高科技人才顧問團。根據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依托*人才協會,邀請省內外高層次人才,組建高科技人才顧問團,分別成立現代服務業、紡織服裝、汽車配件、機械制造、電器電纜、食品醫藥、國際貿易、現代農業、計算機信息、教育、衛生等顧問小組,為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出計獻策。規模較大的工業企業,聯系和聘任1—3名高層次人才作為本單位的科技或經濟顧問,密切與大專院校和科技單位的交流與合作。各骨干企業和事業單位都要拿出一部分條件好的業務和管理崗位,面向全省、全國進行招聘,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來我區工作。

6、大力加強青年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在認真組織實施"151岱下英才培養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在全區選拔30名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由用人單位出資,財政適當補貼,著力培養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期四年。培養期內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嚴格考核,對達不到培養標準的人員及時予以調整。經過培養,力爭達到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標準。通過提名推薦、考試遴選等方式,每年選拔部分優秀中青年人才到高等院校、先進發達地區學習深造、掛職鍛煉。政府支持和鼓勵企事業單位與各高校合作,聯合舉辦在職或脫產研究生班,在職培養優秀中青年人才。積極鼓勵優秀青年人才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經單位同意,學習期間工資、待遇不變,畢業后繼續工作滿5年的,學費按工資列支渠道報銷,以不低于70%的比例執行。

7、大力引導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組織開展優秀創新團隊評選活動,重點培養資助在省、市有影響的科技創新團隊,培養產生一批高層次科技領軍人物。積極鼓勵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動,對來我區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山東省自然科學獎、山東省技術發明獎、山東省科技進步獎、山東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及以上獎項的,區政府按上級所發獎金數額的50%對項目主持人給予現金獎勵。對獲得泰安市科學技術最高獎、泰安市科技進步獎的,區政府按所發獎金數額的30%對項目主持人給予現金獎勵。所研究的課題項目被列為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技術創新項目的,區政府根據上級劃撥科研經費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8、鼓勵高層次人才建功立業。年齡在45周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或正高級職稱的急需專業技術人員,不受編制限制進入對口事業單位;凡已落實就業單位并簽訂就業協議的碩士學位畢業生,在編制限制內優先辦理調動手續。事業單位引進的專業技術人員,需受聘擔任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可按原任職資格直接聘任,不受單位崗位職數限制隨到隨聘。允許碩士、博士研究生等科研技術人員以其專利、專有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作價金額可達注冊資本的35%,投資各方另有約定的,可按照約定執行。設立"*杰出人才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不超過5名,區委、區政府授予榮譽稱號,受益財政一次性發給每人不低于2萬元的獎勵。

9、深化職稱評聘制度改革。凡在我區各類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受戶籍、所有制、身份、檔案的限制,均可參加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或考試。對在經營管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經營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可破格推薦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允許用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實行低職高聘。拓展職稱評審領域,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及各類鄉土人才職稱評審工作的力度,逐步在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中實行執業資格證書制度。

10、加快人才載體建設。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擴大園區規模,完善配套措施,依法落實土地、工商管理、配套資金、融資擔保、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設立實驗室,建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圍繞重點項目確定重點課題,開展技術開發和課題攻關。對獲得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資格的,一次性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新獲得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資格的,一次性給予5萬元獎勵。獎勵資金由受益財政列支。

11、健全完善人才社會保障制度。強力推行人才全員參保制度,用人單位與引進人才確定聘用關系后,必須按規定為其辦理養老、醫療等各項社會保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對做出特殊貢獻的優秀人才,在受聘期間除享受正常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外,用人單位可為其辦理企業年金。

12、建立人才資源信息庫。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進一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高層次人才的交流與聯系,特別是同*區籍碩士以上研究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或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海外留學人員增進聯系,建立人才資源信息庫,為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從*區籍在外人才中遴選100人作為我區的人才信息員,建立聯系網絡,加強與*區籍在外人才的聯系,動員在外人才為家鄉提供服務,幫助引進項目、資金、人才和智力。發揮*人才網站的作用,及時對外我區人才需求狀況,開展網上招聘,實現人才招聘現代化。

13、設立人才發展基金。區財政每年安排20萬元作為人才開發專項資金,列入預算,專戶管理。人才發展基金專用于人才的引進、培養、資助高層次人才從事科技項目研究開發。積極鼓勵社會各界踴躍捐贈,企業或個人贊助達到一定數額的,可以企業名稱或個人姓名命名人才開發專項資金。基金的使用,由用人單位或引進人才申請,主管部門審核,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批,財政專戶撥付執行。

第2篇: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是以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農學院等科研院校為技術依托的農業科技推廣企業,專業從事各類農業園區規劃設計、溫室工程設計施工、園藝景觀設計施工、科技栽培展示設計施工、工廠化高效栽培施工,擁有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專業園藝技術服務團隊。

公司業務涵蓋現代設施農業工程以及蔬菜、果樹、花卉、苗木等園林園藝專業領域,同時涉及養殖、畜牧、農產品物流等領域,整合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設施農業工程技術、專業的園藝景觀設計、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等,為農業科技園區及相關的涉農企業提供項目策劃、規劃設計、技術咨詢、工程施工、種植技術服務、農產品物流、種子種苗、農業資材銷售、農業培訓等全方位服務。

公司擁有一個近200 人的緊密合作的專家顧問團隊和一支近300 人的實戰經驗豐富的員工隊伍,并與荷蘭、挪威、加拿大、以色列、西班牙等國際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科技企業開展了深入的技術合作。目前,公司承擔的農業園區規劃項目、溫室工程項目、景觀設計項目和技術服務項目已經遍布北京、天津、山西、山東、內蒙、江蘇、河南、廣東等二十幾個省市。如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北京昌平草莓博覽園、天津天房團泊現代農業示范園、山西皇城相府農業園、山西蒲縣現代農業示范園、陜西西安裕興現代農業觀光園、山東惠民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內蒙古鄂爾多斯綠夢苑、北京農學院基地異型溫室、中國環境科學院試驗溫室等項目案例都得到了當地政府、企業和社會廣泛好評。最近舉辦的北京首屆農業嘉年華,北京富通園藝有限公司參與了項目的規劃設計并承擔了最大的創意農業蔬菜森林館,館內設計新穎,創意獨特:拇指西瓜、番茄藤上爬、番薯空中長、黃姜堆成山……奇妙的蔬果之旅得到了市民的大力稱贊。

公司在北京通州擁有規劃面積10000 畝(667 m2)的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已完成一期建設1000 畝(667 m2),集中進行國內外最新農業科技成果展示、高效設施農業示范、現代園藝技術的集成和人才儲備。北京中農富通園藝公司秉承“聚世界一流農業人才、建國際優秀推廣平臺”的戰略理念,不斷加強國際的技術合作,開拓溫室技術創新,引領中國園藝技術推廣,立志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做出貢獻。

第3篇: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關鍵詞:技術外溢;自主創新;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

中圖分類號:F0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10)06-0024-06

一、引言

探討技術進步的源泉是近年來經濟增長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內生增長理論認為,創新是促進技術進步的重要因素,而研發則是創新的源泉。作為對內生增長理論的拓展,Grossman和Helpman(1991)揭示了知識的跨國傳播促進技術進步的機制[1]。Coe和Helpman(1995)[2],Coe et al.,(1997)[3]和Madsen(2007)[4]等的經驗研究都發現以貿易為渠道的跨國技術轉移顯著地促進了以全要素生產率為代表的技術進步水平的提高。然而,也有學者對進口渠道的技術溢出機制表示懷疑。例如,Keller(1998)[5]采用與Coe和Helpman(1995)相同的模型發現,在某些條件下隨機產生的雙邊貿易份額甚至會產生比Coe和Helpman(1995)更顯著的結果。國內學者對中國技術進步的源泉問題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討,例如賴明勇等(2005)對基于貿易的技術溢出和國內研發以及人力資本等對中國經濟增長作用的探討[6],張倩肖、馮根福(2007)利用高新技術企業數據對技術溢出和國內創新的研究[7],以及李小平(2007)對工業企業技術溢出和自主研發的研究等[8]。研究技術進步的源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政策含義,特別是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采取以自主研發為主的戰略,還是主要通過技術引進來提高本國的技術進步?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技術進步一般用生產率來表示,常用的生產率概念包括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近年來學者們在研究中更多地采用全要素生產率作為技術進步的度量,但在新古典框架下,全要素生產率是通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推算出來的,其中包含了太多我們未知的內容,也帶來了許多爭議。例如,Krugman(1994)認為,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的是要素投入,缺乏技術進步,因此是不可持續的[9]。克魯格曼的觀點引發了學者們關于東亞經濟增長模式的爭論和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深入思考。Chen(1997)區分了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之間的差別。他認為,技術進步可以分為兩類:包括在資本中的技術進步和不包括在資本中的技術進步。全要素生產率度量的是不包括在資本投入中的技術進步,而一般意義上的技術進步包含的內容更為廣泛[10]。林毅夫和任若恩(2007)對這場爭論作了總結,認為除了全要素生產率計算上的方法問題和數據問題之外,現有經濟模型的假設和國家所處歷史發展階段的不同也是造成東亞全要素生產率較低的原因[11]。既然全要素生產率在代表技術進步時存在一定的缺陷,那么勞動生產率是否可以作為技術進步的替代變量呢?Sargent和Rodriguez(2001)對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之間的關系作了詳盡的討論,認為在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平衡增長路徑上,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是相等的。在長期均衡增長條件下,全要素生產率更適合于度量技術進步,而在短期非均衡條件下,以勞動生產率作為技術進步的度量則更加可靠[12]。

現有文獻在探討技術進步的源泉問題時,多數采用全要素生產率為被解釋變量,用研發或專利來代表自主創新,且基本都是靜態的研究。對于中國這樣處于非均衡增長條件下的經濟體而言,用全要素生產率度量技術進步可能會低估技術進步的貢獻。因此,筆者分別采用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被解釋變量、國內外研發和專利為解釋變量,通過阿爾蒙多項式分布滯后模型來比較分析技術溢出和自主創新對中國技術進步影響的動態過程,這樣得出的結論顯然具有更高的穩健性,也可增進我們對研發投入和專利影響技術進步的動態性的理解。

二、研究方法

為了便于分析國內外研發、專利和中國技術進步之間關系的動態性,筆者采用阿爾蒙多項式分布滯后模型。其計量方程及過程如下:

Gt=?琢0+?茁0Xt+?茁1Xt-1+?茁2Xt-2+…+?茁kXt-k+et

t=1,2,…,T(1)

?茁i=?酌1+?酌0(i-c)+?酌1(i-c)2+…+?酌p+1(i-c)p

i=0,1,2,…,N(2)

其中,G代表技術進步(用勞動生產率或全要素生產率表示),X代表研發或專利,α0是常數項,βk為回歸系數,et代表回歸誤差項,k是滯后期數,式(2)中p是多項式的階數。c是事先給定的常數,其取值由下列函數決定:

c=(k-1)/2, p是奇數k/2, p是偶數(3)

常數c只是用來避免多重共線性可能引起的數值問題,不會影響到系數的估計。將式(2)代入式(1),可以得到如下的估計方程:

Gt=?琢0+?酌1Z1+?酌2Z2+…?酌p+1Zp+1+et(4)

其中:

Z1=Xt+Xt-1+…+Xt-k

Z2=-cXt+(1-c)Xt-1+…+(k-c)Xt-k

Zp+1=-cXt+(1-c)pXt-1+…+(k-c)PXt-k(5)

一旦從方程(4)估計出系數?酌,?茁i就可以從方程(2)求出。

采用阿爾蒙多項式分布滯后模型可以減少待估參數,能有效地消除一般分布滯后模型帶來的多重共線性問題。筆者在估計中對生產率、專利和研發數據都取自然對數,故回歸系數βk可以被看作是技術進步對研發或專利的彈性。

三、變量說明和數據來源

(一)技術進步的度量

筆者分別用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來度量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的度量比較簡單,筆者采用以1985不變價計算的實際產出(GDP)與社會從業人員之比來計算。全要素生產率的計算較復雜,為方便起見,采用下面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來計算:

TFP=Y/(H1-?琢L1-?琢K?琢)

其中,Y是實際產出,K是物質資本,H為人力資本,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代表,L為勞動,用社會從業人員來代替,α為資本的產出彈性。計算時資本的產出彈性取0.4,這是目前研究者比較認同的一個值。

(二)國內物質資本存量(K)的確定

筆者利用Chow(1993)的估算結果[13],設定1952年物質資本存量的當期價為1 750億元,用投資價格指數折算為1985年不變價,再依據每年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運用永續盤存法來計算中國每年的物質資本存量,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Kt=(1-?籽)Kt-1+It

其中,ρ為折舊率,借鑒張軍等(2004)的結果[14],取為9.6%,It為第t年的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

(三)中國人力資本存量數據的確定

人力資本的度量指標比較常用的有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各級學校入學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標要優于各級學校入學率,因為各級學校入學率只有當各國處在穩態下即教育存量和入學率不變的狀態下才能代表教育的積累率(Pritchett,2001)[15]。因此,筆者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由于1996年以前中國并沒有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統計,故利用各教育層次畢業人數通過類似Barro和Lee(2000)的永續盤存法來計算平均受教育年限[16]。各教育層次受教育年數分別定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3.5年(大專及以上),這樣就可以計算出各地區平均受教育年限。具體公式如下:

H1,t=(1-?啄t)H1,t-1+(PRIt-JUNIORt+3)

H2,t=(1-?啄t)H2,t-1+(JUNIORt-SENIORt+3)

H3,t=(1-?啄t)H3,t-1+(SENIORt-HIGHt+3.5)

H4,t=(1-?啄t)H4,t-1+HIGHt

其中,PRI表示小學畢業人數,JUNIOR表示初中畢業人數,SENIOR表示高中畢業人數,HIGH表示大學畢業人數。Hi,t表示第i個層次t年的畢業人數,1表示小學,2表示初中,3表示高中,4表示大學。?啄t是人口死亡率。在上述公式的基礎上再根據下式即可測算出中國每年的人力資本存量數據:

Ht=(6H1,t+9H2,t+12H3,t+15.5H4,t)/Popt

其中,Popt是指在t年度15歲~64歲年齡段人口的數量。

(四)研發和專利

許多研究都以研發或專利來代替創新,用研發來代替發展中國家創新存在一些缺點,因為發展中國家有很多研發屬于模仿性研發,用專利數據代替創新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并非所有的創新都會申請專利,而且不同類型專利構成對生產率的影響可能差異很大。為穩健起見,筆者同時采用研發或專利數據并進行比較研究,以國內研發和專利表示自主創新,以國外研發和專利代表國外創新。由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存在一個周期,例如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一般需要兩年之久,因此專利數據有專利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按照通常的做法,筆者采用專利申請受理量。因世界研發投入和專利申請的絕大部分來自少數發達國家,故國外研發投入和專利以OECD國家的研發投入和專利申請數據代替。

(五)數據來源

筆者選取的樣本時期為1985-2008年,計算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所需的GDP數據、社會從業人員、固定資產投資、GDP和固定資產投資平減指數、各教育層次畢業人口數以及15歲-64歲年齡段人口數等均來自各年度《中國統計年鑒》,國內研發投入和專利數據來自各年度《中國科技統計年鑒》,OECD國家的研發投入和專利數據來自OECD官方網站。

四、檢驗結果與分析

(一)研發、專利與中國勞動生產率關系的檢驗過程、結果和分析

為了檢驗國內外研發、專利與勞動生產率(y)之間的關系,筆者對上述變量作Granger因果檢驗,分析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在1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國內研發(DRD)不是勞動生產率增長的Granger原因的虛擬假設(Null Hypothesis),在1%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國外研發(FRD)和國內專利(DP)不是中國勞動生產率增長的Granger原因的虛擬假設,即國內外研發和國內專利都顯著地促進了中國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但外國專利(FP)與中國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沒有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因此,在后面的回歸分析中沒有包括外國專利。

多項式分布滯后模型對滯后期數k、多項式階數和約束比較敏感,筆者以相關經濟理論為基礎,通過施瓦茨信息準則(SC)、赤池信息準則(AIC)和LR統計量等來確定滯后期數、多項式階數和相關約束,同時利用自相關Q統計量和LM統計量判斷是否存在自相關,用JB檢驗殘差的正態性。研發和專利對生產率增長的作用強度和延續時間因國家而異,按照Davidson和Mackinnon(1993)的觀點,為了避免遺漏有關變量,滯后長度應該從最大的k開始,不對滯后形狀加任何約束,看其對模型擬合的影響而定[17]。由于中國可獲得的觀測數據有限,因此滯后期數最大取14,按照上述原則,得到最佳的滯后長度是11。創新對生產率的影響,一般來說,應該是開始有一個上升的過程,達到頂點后開始衰減,因此從理論上說應該給模型加上一個近端約束。仍然按照Davidson和Mackinnon(1993)的建議,多項式的選擇從一個較大的值5開始逐漸減少。估計發現,多項式系數為5、4、3時系數的動態分布在經濟上無法解釋,取2時回歸系數符號準確,系數的符號和動態變化與理論預期一致,因此采用二次多項式。以滯后長度為11,二次多項式并加上近端約束的阿爾蒙多項式分布滯后模型回歸的結果見表2。

從表2可見,三個方程總體上都非常顯著,國內外研發和國內專利都顯著地促進了中國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內外研發和國內專利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開始時較小,然后緩慢增加,在5~8年(國內研發8年、國外研發5年、國內專利6年)后達到峰值,然后開始衰減。

如果把勞動生產率對研發和專利的彈性以四年為期分別分為三期:早期(■?茁i)、中期(■?茁i)和遠期(■?茁i),則國內研發和國外研發各期彈性及占總彈性的比重分別為:早期彈性為國內0.16(18%)和國外0.87(49%),中期彈性為國內0.28(39%)和國外1.11(63%),遠期彈性為國內0.28(39%)和國外-0.22(-13%)。勞動生產率對國內、外研發的總彈性(即長期彈性■?茁i)分別為0.72和1.76,即平均而言,國內研發投入每增加1個百分點,則中國勞動生產率增長約0.72個百分點,國外研發投入每增加1個百分點,中國勞動生產率增長約1.76個百分點。國外研發對中國生產率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國內研發的兩倍還多,這個結果充分說明中國作為非技術前沿國家的基本特征,國際技術外溢是中國技術進步的主要源泉。

國內專利對中國勞動生產率的作用也非常顯著,其各期系數的動態分布模式與國內外研發的相似。就總體看,國內研發和國內專利對勞動生產率回歸的總滯后系數非常接近(分別為0.72和0.73),實際上國內研發和國內專利之間的相關系數高達0.94,說明研發和專利都是中國創新的較好替代變量。

(二)研發、專利與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關系的檢驗過程、結果和分析

同樣,筆者也對國內外研發、專利和全要素生產率作因果檢驗,結果見表3。由表3可見,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國內研發不是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Granger原因的虛擬假設,即國內研發是促進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原因。同時,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國外研發和國內專利不是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Granger原因的虛擬假設,國外研發和國內專利都顯著地促進了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與對勞動生產率的分析相似,國外專利與中國全要素生產率之間的因果關系不顯著。因此,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回歸也不包括國外專利。

按照與前面相同的判斷標準,仍然采用滯后長度為11,二次多項式并加上近端約束的阿爾蒙多項式分布滯后模型來檢驗國內外研發和國內專利與中國全要素生產率之間的動態關系。回歸結果見表4。

同樣把全要素生產率對研發和專利的彈性以四年為期分為三期:早期(■?茁i)、中期(■?茁i)和遠期(■?茁i),則國內研發和國外研發各期彈性及占總彈性的比重分別為:早期彈性為國內0.09(24%)和國外0.44(49%),中期彈性為國內0.16(43%)和國外0.57(64%),遠期彈性為國內0.12(32%)和國外 -0.12(-13%)。全要素生產率對國內、外研發的總彈性(即長期彈性■?茁i)分別為0.37和0.89,即平均而言,國內研發投入每增加1個百分點,則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約0.36個百分點,國外研發投入每增加1個百分點,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0.89個百分點。國外研發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國內研發的兩倍多。與對勞動生產率的分析一致,這個結果再次說明國際技術外溢對中國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性。國內專利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與國內研發的影響比較接近,總彈性系數為0.36,而且系數的動態分布也非常相似。

(三)比較分析

如果比較國內外研發、國內專利對勞動生產率和對全要素生產率回歸的總滯后系數,就可以發現研發和專利對勞動生產率回歸的總滯后系數是對全要素生產率回歸總滯后系數的兩倍左右,且這一結果十分穩定,說明國內外研發和專利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遠大于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Sargent和Rodriguez(2001)曾經指出,在非均衡條件下,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取決于三個部分:一是資本密集度,二是包括在資本中的技術進步,三是全要素生產率(不包括在資本中的技術進步)。一方面,作為經濟轉型國家,中國經濟明顯處于非均衡增長狀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很快,資本密集度顯著上升;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口了大量的設備和技術,這些進口投入資本品都為中國技術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促進了中國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本文的結論證實了Sargent和Rodriguez(2001)以及Chen(1997)的觀點:全要素生產率度量的是不包括在資本中的技術進步,而一般意義上的技術進步包含的內容更為廣泛。由此可見,國內外研發和國內專利影響中國勞動生產率增長的機制不僅限于全要素生產率,而是包括了更為廣泛的技術進步。

上述分析表明,國內外研發和國內專利對中國生產率增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在當前條件下,用全要素生產率來度量中國技術進步會嚴重低估實際的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更好地體現中國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本文的結論也為林毅夫和任若恩(2007)的觀點提供了經驗證據。

五、結論與建議

筆者比較分析了技術溢出和自主創新對中國技術進步的動態影響。研究表明,國內外研發都顯著地促進了中國生產率增長,但國外研發對中國生產率增長的促進作用遠大于國內研發,說明國際技術外溢是中國技術進步的主要源泉。研究還發現,國內專利也顯著地促進了中國生產率增長,但國外專利對中國生產率增長的作用沒有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說明國外專利不是國外創新好的替代變量。通過比較發現,國內外研發和國內專利對勞動生產率的作用遠大于對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說明全要素生產率不能完全代表中國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可能包含更為廣泛的內容。

基于以上結論,要促進中國技術進步,提高生產率水平,在制定相關政策和戰略時須考慮中國目前作為以技術進口為主的非技術前沿國家的基本特征,繼續加大經濟開放的力度和深度,拓展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渠道,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設備和技術進口、國際人才流動等方式從國際技術溢出中獲得技術進步;其次,考慮到自主創新不但可以直接促進中國的技術進步水平,還有利于提高對國外技術溢出的吸收能力,因此,通過增加國內研發投入,大力培養科技人才,增強知識產權保護來加快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是促進中國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Grossman, G. M. and Helpman, E.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 [M]. MIT Press, Cambridge. 1991.

[2]Coe, D. T., and Helpman, E.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5, 39(5):859-887.

[3]Coe, D. T., Helpman, E. and Hoffmaister, A.W. North-south R&D Spillovers [J]. Economic Journal,, 1997, 107(440):134-149.

[4]Madsen, B. Jacob. Technology Spillover through Trade and TFP Convergence: 135Years of Evidence for the OECD Countri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7, 72(2):464-480.

[5]Keller, W. Are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Trade-related? Analyzing Spillovers among Randomly Matched Trade Partners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8, 42(8):1469-1481.

[6]賴明勇,張新,彭水軍,包群.經濟增長的源泉:人力資本、研究開發與技術外溢[J].中國社會科學,2005,(2):32-46.

[7]張倩肖,馮根福.三種R&D溢出與本地企業技術創新――基于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經驗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7,(11):64-72.

[8]李小平.自主R&D、技術引進和生產率增長――對中國分行業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7):15-24.

[9]Krugman, Paul.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 Foreign Affairs [J]. 1994, 73(06):62-78.

[10]Chen, E. K. Y.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ebate: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East Asia [J]. Asia 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1997, 11(1):18-38.

[11]林毅夫,任若恩.關于東亞經濟增長模式的再探討[J].經濟研究,2007,(8):.4-13.

[12]Sargent, T. C. and Rodriguez, E. R. Labor or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o We Need to Choose [Z]. Canada, Department of Finance Working Paper. 2001.

[13]Chow, G. 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108(3):809-842.

[14]張軍,吳桂英,張吉鵬.中國省級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經濟研究,2004,(10):35-44.

[15]Pritchett, L. Where Has All the Education Gone [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1, 15(3):367-391.

[16]Barro, R. and Lee, J.-W. International Data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Updates and Implications [Z]. NBER Working Paper 7911, 2000.

[17]Davidson, R. J. and Mackinnon, G.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Econometric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3.

A Comparison of the Sources of Chinese Technology Progress:

Domestic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

Wu Jianx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 China)

第4篇: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關鍵詞:資源建設;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B

在信息呈多元化發展的今天,醫院的建設和持續發展基本要素之一是醫學知識的更新,在信息和知識成為重要生產力的經濟時代,醫院建設和發展更多地依賴于醫學信息與知識的貯備。

1開展信息服務的重要性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信息服務在臨床醫護人員的臨床實踐和科研活動中的影響逐漸淡化,作為為醫院的醫、教、研提供情報信息服務的醫院圖書館由于受經費、人員、場地、領導重視不夠等因素的影響,嚴重的制約醫院圖書館自身的發展,使醫院圖書館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不能同步進行,導致圖書館發展遲緩。作為信息貯備地的醫院圖書館,搞好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利用,為廣大讀者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在醫院發展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這是醫院圖書工作者共同面臨的問題。

以往很多醫護人員錯誤地認為只有在遇到疑難雜癥或搞科研、寫論文時才需要信息服務。其原因有3點:①醫務人員對醫院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水平不認可;②醫院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宣傳不到位;③醫院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建設存在問題。醫學信息不準確所帶來的直接后果是醫療事故頻發。

2信息服務的創新模式

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可以提高醫院的診療水平,隨著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對圖書館的不斷沖擊,信息資源建設在圖書館發展中的作用也愈來愈突出。面對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醫院的科技水平對醫院的生存和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醫院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層次也對醫院醫療技術的發展創新產生一定的影響。90 年代信息管理學的誕生,使圖書館增加了信息組織、信息檢索、知識服務等職能。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信息給醫院圖書館帶來了極大的生機,在網絡環境下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與知識服務得到了與時俱進的發展。進入網絡時代后,醫院圖書館無論從藏書的種類、收藏的方式、還是借閱的形式、服務的時間上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文獻載體從紙質圖書到電子圖書,閱覽方式有來館閱覽和網上閱覽多種形式,服務時間也由定時服務到全天候服務等。

3信息服務的管理理念

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是信息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是圖書館的基本職能,也是圖書館賴以生存的基礎。建立高效的內部管理體制, "以讀者為中心"、"一切為了讀者",并真正服務于讀者。要恪守"讀者至上, 服務第一"的原則, 明確讀者為主體, 圖書館為客體的關系, 使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在滿足讀者需求中體現出來。調整和改進服務質量、服務流程和服務模式,全面的掌握計算機知識和網絡技術,熟知各數據庫的收錄范圍及檢索方式,變封閉式管理為開放式管理,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要認真研究、掌握讀者信息需求,醫院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要在收集信息和積累文獻的基礎上, 對文獻信息進行加工、處理, 使之成為目錄、索引、提要、綜述等規范化的信息產品,滿足讀者獲得全面信息和局部文獻信息的需要。

為讀者提供開架閱覽、網上借閱、幫助查詢、開展定題信息服務等。醫院的科研工作從課題選題、申報、課題研究直至成果鑒定的所有環節都需要大量的文獻信息支持,為此我院圖書館利用網絡技術,發揮情報人員的優勢,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數據庫的檢索和文獻調研,為科研選題提供決策依據,為醫護人員提供具有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的信息服務。對讀者在學習、研究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解決疑難為目的,在特定的信息源中代替讀者進行信息檢索, 并對館藏文獻的范圍、重點、使用方法以及服務設施、借閱制度、檢索工具等進行了廣泛的宣傳。要積極、主動地開展信息服務,而且還要根據讀者的學科專業、科研課題等各類不同的信息需求,探索和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我們將新書通報、稿約和數據庫開通等通知利用內網信息的形式給全院醫護人員,并在醫院院報上及時數據庫的使用指南等,從不同角度有針對性地將不同層次的文獻推薦給讀者,使他們更廣泛更深入地了解和利用醫院圖書館館藏信息資源。

4醫院圖書館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現代化的圖書館建設需要更高層次的技術型人才,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信息資源建設的質量。要加強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建立一整套進修培訓制度, 通過多種形式學習外語和計算機知識,通過自學和在職教育的方式提高現有人員學歷層次,使知識結構更趨合理,從而能夠為醫護人員查找文獻信息提供更滿意的服務。

在信息化、網絡化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醫院圖書館應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迎接新的挑戰,把握機遇,努力加強信息資源建設和管理, 為讀者提供更多、更準確的醫學情報信息,促進醫院教學、科研和臨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飛霞.醫院圖書館提升情報服務質量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3:52.

[2]陳志興.探討醫院圖書館數字化信息建設與服務[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8:1582-1583

[3]梁曉婷,李智華,李榮.醫院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J].中國病案,2011,8:41.

第5篇: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園藝術設計 實踐教學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園

2001年中國首家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在成都誕生,點燃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的第一把火。此后,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園迅速發展,并成功引入民營資本,為鼓勵大學生創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政府從政策、資金、管理等各方面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的發展,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的成效有目共睹,社會、高校對它越來越關注。

大學生創新創業園作為學校與社會的聯系紐帶,為高校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為大學生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通過創業園的孵化,提升了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就是指在一定理論指導下,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組成實踐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整體設計,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合理配置,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著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內容體系。建立實踐教學體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包括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藝術設計專業要在藝術學方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在科學方面使學生獲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總體上,設計藝術中富于創造力的藝術構思、源于生活并引領生活的設計理念、形于物質的藝術表現技巧以及生產加工技術,共同構成了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要素。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僅通過課堂理論教學、知識傳授難以實現,只有深入生產生活實際,在實踐中啟迪思維、訓練技藝。從這個意義上說,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實踐教學,需要在接觸生產、生活實際的過程中發掘學生的設計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性,決定了藝術設計專業建立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出現了“學生基本功偏弱、原有教學模式無法適應專業教學的需要⑴、“專業課程內容與社會脫節”等問題。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雖歷經多次改革,但仍滯后于市場經濟中該行業的發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1)軟件、硬件建設相對滯后。近年來由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擴招,許多院校無論是從軟件建設、硬件建設上都相對滯后。忽視了學校實踐教學資源的建設,實踐教學場地受限、實習基地建設滯后。(2)辦學理念滯后。我國藝術設計教育脫胎于美術教育,長期以來一直傳承著美術教育的思路,注重感性、藝術創造性而輕綜合實踐能力培養。(3)對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缺乏系統的認識。(4)高校與企業、社會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

三、結合策略研究

1.大學生創新創業園與“雙軌制教學”

“雙軌制教學”最早源于包豪斯。包豪斯創建初期,教學上采用了所謂“雙軌制教學”,即每一門課程均是由一位“造型教師”(形式導師)和一位“技術教師”(工作室導師)共同教授,使學生同時接受藝術與技術的雙重影響。“造型教師”負責教授形式內容、繪畫、色彩及創造思維等內容;“技術教師”負責教授學生技術、手工藝和材料學等內容。包豪斯早期的技術教育是以工廠實習的形式實現的,并建有書籍裝幀、編織和木工工廠等。在當今歐洲的眾多設計藝術院校中,包豪斯初期創建的“雙軌制”教學模式并沒有隨包豪斯的消失而失去生存空間,而是不斷得以發展和完善,出現了“理論教學”和“工作室教學”相結合的模式。

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的建立,為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引入“實踐導師”提供了新的途徑。大學生創新創業園中一般都有創業導師,他們即充當了“實踐導師”的角色。創業導師由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資深員工甚至管理人員承擔,對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還能提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等。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高等教育已經從知識傳承教育轉變為知識創新教。尤其是藝術設計,創新是設計的靈魂,創造力是設計師的職業能力。

2.大學生創新創業園與工作室教學

工作室制借鑒“包豪斯”工作坊的成功之處,結合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特點,形成良好的教學實踐平臺。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學校的職責包括總體協調控制、促進院校之間的交流合作等。由于學校人事上有特殊的要求,可安排校外設計院公司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設計師進人教學隊伍,補充師資力量。其次,藝術院系的教師和學生是工作室的主要力量,是工作室人才培養的主要受益者。最后,大學生創新創業園是開展各項活動的重要組織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各個專業工作室以教師為主導,根據學院專業設置成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視覺傳達設計工作室等等,以實際設計課題、創業項目作為教學內容,既有獨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專業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共融互通,為教學資源整合與交流提供了便利,在教師隊伍、教學設備、實驗室建設、創業園等資源上統籌安排,優勢互補,增進各專業學術交流,學生之間的溝通,在加強有機聯系的基礎上突出各個工作室教學特點,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

3.大學生創新創業園中的實踐教學

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具備企業的部分特征和設計公司的基本特征,同時又是一個教育教學的場所,肩負著人才培養的責任。具體而言,它有院系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兩個培訓主體,兩種教學內容。院系的教學內容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及外語等普通文化知識,創業園則傳授職業技能和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兩類教師,學院教師和創業園配備的創業導師兩種身份,他們共同參與教學。這種模式由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師、創業導師、資深專業人士組成合理配置的團隊,負責教學、生產和科研工作,并將科研成果和學科交叉思想融入到教學當中。通過創業園的實踐,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軍:打造藝術設計教育平臺,構建工作室教學群模式.藝術教育,2007.8

第6篇: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摘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國內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深入分析理工類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特點的基礎上,從教學觀念、教學體系和師資力量三方面分析影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原因,進一步提出在正確處理藝術與設計關系的基礎上,注重設計思維訓練和專業實踐,豐富教學方法手段,拓寬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創新能力培養;理工類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9-0005-03

要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轉變,一支高水平的設計人才隊伍是不可或缺的。遺憾的是,由于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規模迅速膨脹的藝術設計教育沒有為國家培養出大量優秀人才。盡管具有扎實的繪畫功底,但許多畢業生無論在前期分析、概念構思還是細節設計上都缺乏應有的能力和創造性,難以適應全球化經濟浪潮對現代設計人員的要求,甚至被稱為“設計螞蟻”。[1]

在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當前主要的兩種模式中,較為“正統”的是在美術院校、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進行。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設計人才的就業市場不斷擴大,為數眾多的各類理工科院校(如建筑、機械、輕工、紡織等)也紛紛加入了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隊伍。由于辦學時間較短、人文教育底蘊缺乏,畢業生創新能力差的問題在后者顯得更為突出。明確自身在創新能力培養上的問題,發揮已有學科群的特點,創造務實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培養出具備適當能力、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優秀設計人才,已經成為理工類院校藝術設計教育亟待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理工類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特點

籍著高校擴招的東風,許多理工院校相繼依托原有學科設立了藝術設計專業。藝術設計本身是多學科、多專業相互交叉、共同作用的領域,同時也可以看成一個設計創作的綜合方法系統,交叉互補的學科背景對于學生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塑造具有積極的意義。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導致設計教育的競爭日趨激烈,各類高校針對社會和市場的需求,結合自身條件,發揮各自的學科優勢,倡導學科交叉,發展務實的、特色的設計教育已是大勢所趨。從國際經驗來看,努力發展學科交叉,使學生的知識結構由“深井型”向厚基礎、寬口徑的“金字塔型”轉變,正是藝術設計專業不斷發展和增強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理工院校嚴謹的作風、科學與技術的學科組成背景、學術研究積淀和資源優勢,結合藝術類生源特有的人文氣質、學習方式及學術訴求,有利于使學科的道路越走越寬。

藝術類學生逐漸走進理工院校,既為所在學校的校園文化增添了活力,成為學校的一道獨特風景,同時也對教學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在藝術專業考試上花費了大量時間,藝術類生源的文化基礎普遍較為薄弱。盡管他們在藝術直覺、領悟能力、圖解表達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同時也在邏輯思維能力、理論分析能力等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當前藝術類高考對于文化成績要求過低的現實,也導致相當一部分文化成績較差的學生將藝術考試當作進入大學的捷徑。倘若入學以后未能引導學生形成對專業正確的認識,學生極易喪失學習主動性或導致盲目學習;而如果缺乏對設計史論和相關支撐學科的認真研究與學習,則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低下,設計作品缺乏形式美感和思想深度,更無創新可言。

二、影響理工類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原因

1. 教學觀念

傳統的“藝術”與“科學”在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較大差異。理工類院校往往在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本質、內涵并不了然的情況下,片面地以“藝術”代“設計”進行教學。典型的表現就是對于藝術設計的理解停留在視覺和形式的“審美”范疇,對藝術設計創新的理解停留在設計形式、語言與手段變異的表層。無論在課程設置、學時比例,還是在教學重點上,都偏重于對造型、色彩、肌理、表現手法等設計所呈現形式因素的反復研習,甚至用素描、色彩等繪畫基礎課程替代設計基礎課程,顛倒了美術與設計的關系,缺乏對創造性思維的有意識的培養。而機械地用視覺和形式審美原則評判設計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必然會造成設計教學中學科和人才培養定位的偏差。

事實上,現代藝術設計最初是為了將科學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而發展起來的,是建立在“實用”基礎上的。[2]正如大衛·瑞茲曼所說,設計“一直都在對產品、消費、社會和環境作出積極的回應,所有這些又反過來刺激設計的發展,為設計創造了永遠延續下去的條件”。設計的“藝術性”不是視覺化的裝飾展示,不是外在于人的生存活動的視覺層面的形式或形態之美,它的美學意義在于它與人的生命活動及生存行為建立的緊密聯系。[3]設計藝術的形式語言也并非按照純粹的審美法則構成的封閉體系,而必然受孕于一定的文化語境并反構著它。[4]因此,設計藝術的創新植根于生活,引領著生活,富有鮮明的人文性與科學性。如果缺乏對人生存方式、文化語境、精神訴求的深刻理解與研判,設計作品就不可能具有創新力。

第7篇: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胃腸外科每月定點連續隨機抽樣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該問卷選取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胃腸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每月分別抽樣30例調查住院滿意度,該時段內共調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實施“HIS”護理模式服務前(實施前)共調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齡18一84歲,平均(45.38±15.25)歲。2012年1月一12月實施“HIS”護理模式服務后(實施后)共調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齡19一82歲,平均(44.71±15.67)歲。兩組數據基線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調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規胃腸外科圍手術期護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調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護理服務。

1.2.1 常規胃腸外科圍手術期護理常規胃腸疾病外科圍手術期護理包括術前熱情接待、積極完善相關檢查,給予胃腸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指導,術后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給予疼痛的護理,鼓勵多活動、早活動,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種管道的護理,飲食、疾病康復健康知識等指導。

1.2.2 "HIS”護理服務“HIS”護理服務較常規胃腸外科圍手術期護理在以下7個方面有所改進。

①信念(conviction:堅定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信念。全程覆蓋貼心護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熱情接待、加強術前溝通以及責任護士的快速康復圍手術期護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隨訪工作,開展諸如針對腸造口患者的華西大講堂、針對慢性感染傷口患者的出院后傷口換藥延續服務。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醫護一體化合作。“HIS”護理服務模式中強調醫療和護理共同協作,通過改變晨會交班形式、進行醫護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級護理。

③關懷(care):注重關懷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間或多或少存在焦慮和恐懼心理,對此,我們開展了責任制整體護理,使得患者與負責護士相對固定。

④溝通(communication:永不斷線的溝通。科室護士在工作之余積極動手制作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胃腸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視頻等,以加強患者與主管醫護人員的溝通;開設具有胃腸外科特色的醫護懇談區,每周舉辦2一3次由科室年輕醫生、護士共同進行的胃腸道疾病專科互動講座,將健康知識講解與患者答疑相結合,解決患者住院期間的問題;此外,每間病房還配有溝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參加懇談會的家屬提問,責任護士和病房護士長在1一2個工作日給予回復。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誠的行動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胃腸外科定期對護理人員開展取得患者信任的業務學習,提升其專業技術能力和護患溝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間取得信任,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學利用資源最大限度的達到醫護患三者的便利。開展基于患者舒適的胃腸疾病加速康復外科:不常規安置胃管、術后盡早拔除尿管、術后限制靜脈補液量、盡早進食。

⑦滿意(contentment:良性循環多方滿意。護士們在患者住院體驗上根因分析,開展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

1.3 評價方法

比較并分析“HIS”護理服務實施前后兩組患者間住院滿意度。滿意度調查表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理質量控制管理院內自測滿意度調查表,設有統一指導語,包括14個條口,每個條口的回答結果分為“滿意”“較滿意”“較不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未涉及)”。各條口單項分數計算公式為:滿意度=[(滿意條口數+較滿意條口數x0.8+較不滿意條口數x0.6+不滿意條口數x0.4+很不滿意條口數x0.2)/總條口數一未涉及條口數)x100%,總滿意度為第14條口患者住院期間對于病房護理工作的總體評價。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越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先檢查數據正態性及方差齊性情況,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對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a=0.05

2 結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之前共調查360例患者,其總滿意度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之后共調查360例患者,其總滿意度為(97.92±6.23。實施后滿意度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001,P<0.05。調查表中14個條口的滿意度均較優質護理服務實施前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護理質量是醫院質量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衡量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如何提高日常護理工作中的服務質量是提升患者住院體驗需要改進的迫切問題,護理人員創新性地提出“HIS”護理服務模式,探索胃腸外科臨床護理的重點專科建設之路。

3.1 “HIS”護理服務模式的優勢

“HIS”護理服務模式強調堅定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信念,促進護士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如何解決患者的問題。全程、貼心的護理服務使得患者住院期間更為舒適放松,增加的延續護理內容更是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幫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時“HIS”護理服務模式還強調醫療和護理共同協作。在臨床醫療過程中醫療和護理是密不可分的兩個主體,在治療疾病、維護健康的過程中發揮同等重要的作用。"HIS”護理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出團隊的優勢,以先進、精湛的治療、護理技術服務患者,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時提升住院體驗。針對患者住院期間或多或少存在焦慮和恐懼心理,責任護士不僅對患者的機體進行護理,還對患者的心理、社會關系和家庭生活狀況等進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復需要,給予最佳護理。護患溝通路徑化管理能責任到人,敦促護士主動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護士依據共同遵循的溝通模式,可以不斷對教育內容進行評估、計劃、實施、評價、再教育,保證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時間內實現并達到預期效果。

在“HIS”護理服務模式實施過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醫療服務質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夠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達成。此外,新的護理服務模式更加順應多學科協作發展趨勢的發展,加強患者、家屬、臨床醫師、護士、麻醉師等相互合作,利用現有臨床手段對圍手術期各種常規治療措施進行改良、優化和組合,可以達到減少或減輕外科手術打擊的效果。

3.2 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促進患者滿意度提高

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和醫療市場化,患者的角色發生了向醫療服務消費者的轉化,在護理服務中應尊重患者的需求,體現醫療服務系統人性化。患者需要護士關心、尊重和理解,需要獲取有關自己疾病的相關知識,需要尋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慮時得到安慰等,需要護士提供系統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顧。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是影響患者滿意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眾所周知,滿意度可以表達患者對所接受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反映護理質量水平,因而成為現代醫院質量管理的金標準。本研究結果顯示,“HIS”護理服務模式應用后患者的滿意度高于未開展前滿意度,說明在胃腸外科重點專科建設中應用“HIS”護理服務模式不僅可以提升臨床護理服務質量,還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間感受,提高滿意度。

3.3 護理人員參與護理重點專科建設的積極性轉變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浪潮賦予了新時代的護理人員更深層次的歷史使命,加強自身醫德的職業素養,將服務意識滲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級護士用實際行動對重點專科建設的最佳支持。這與多項研究中強調的護士參與全過程質量控制,提高護士工作責任心和業務素質,調動全體護士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觀點一致。活動開展以來,護士對待工作更加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將科室快速康復流程,傷口治療、靜脈治療等專科護理范疇的理論與臨床實際結合,夯實基礎護理,從為患者洗臉、梳頭等細微之處著手,耐心細致地維持患者住院期間整潔有尊嚴的生活;再結合專科知識進行住院流程再造,從減少患者的痛苦,點滴之間著手,縮短了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間的舒適度,將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緊密結合,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從而提高住院滿意度。

3.4 “HIS”護理服務模式應用前景展望

第8篇: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實踐探索“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

為了滿足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要求,學院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堅持“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目的,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中心”的辦學思想,大力深化教學改革,重新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

實踐中,學校教學改革團隊與行業、企業專家協同配合,面向制造業職業崗位群,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技能操作崗位為切入點,根據崗位職責和實際任務的要求,采用職業分析方法,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明確課程教學培養目標,圍繞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法以及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重新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

專業技能與基礎理論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根據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以項目為載體,以學院實訓中心為依托,按照“工學交替、能力遞進”的原則,以職業實踐為重點,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解構、選擇和序化,把課程核心知識、專業技能進行單元劃分,把一連串“學習情境”設計成各個單元模塊,再根據各單元模塊內容,編寫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講義和教材。

項目驅動的課程教學方法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采用項目驅動的課程教學方法,通過引入企業真實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圍和組織管理體系,實現了管理模式的企業化和教學過程的情境化。整個教學過程由一系列學習情境串聯而成,每一個學習情境均有適合“教”、“學”、“做”的真實產品作為載體,凸顯“學中做、做中學、學做合一”的課程教學特色。在教學實施中,著力實現六個“合一”,即生產車間與教室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一、教學用具與生產工具合一、實習課件與產品合一、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合一。

企業化的課程教學場景 課程教學的最重要特色之一就是為學生提供了“企業化育人環境”,真實的學習與生產環境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可直接感受到職業氛圍的熏陶。結合課程特點,靈活應用多媒體及網絡等現代教育手段實施課程教學,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 改革傳統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形式,構建新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模塊化、標準化試題庫。在考核形式上,注重過程考核,突出能力考核,引入工程任務考核,強化實踐教學考核。

以能力為核心 實施教育創新

學院教師與企業和行業專家采用職業分析的方法,面向制造業職業崗位群,根據崗位職責和任務的實際需求,以現代企業的生產技術活動作為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點,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進行了教育創新。

依據企業需求創新課程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這一主線,以企業真實工作對象為載體,按照“深入企業調研―確定職業崗位―確定核心任務―確定行動領域―確定學習領域―制定課程標準―設計學習情境”等流程,對原課程內容進行重構,重新設計教學項目,建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內容。

依據工作過程創新教學模式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堅持“教訓并重”,學訓結合、學訓交替,校企結合、校企交替,以理論教學為輔,實踐操作教學為主,著重提升學生的崗位實際操作技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根據工作項目,精心設置每一個學習場景,將學生置身于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場景中。針對每一個學習場景,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完整流程,完成整個教學過程,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多點開花 成效顯著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滿足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需要。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既要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又要具備一定實際操作技能。學院進行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后,學生既能夠掌握必需夠用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能夠掌握基本的專業實踐技能,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全面提高了學生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準確把握企業人才需求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以行業企業的職業需求為邏輯起點,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為主線,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為依據,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以校企專家合作開發為紐帶,以校內雙師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為主導,以與行業企業共建教學環境為條件,組織實施整個專業課程教學。這種模式,能夠準確把握市場脈搏,把握企業人才需求方向,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要求的對接,滿足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提升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堅持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重點,基于工作過程,優化了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符合以構造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三位一體”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吃苦耐勞和抗擊挫折的能力,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意志素質、心理素質、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更好地適應崗位和崗位群的工作需要,滿足高職教育培養生產第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需求。

學院獲得內涵式發展 堅持市場導向是高職院校的立身之本。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從素質教育的視角和社會發展的遠景出發,根據實際專業崗位群要求,對高職機電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進行準確定位,逐步形成了“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教學理念,使學院獲得了內涵式發展。

第9篇:醫院技術創新范文

[關鍵詞]:烏克蘭 傳統民族藝術 藝術紋樣 視覺傳達

烏克蘭是一個位于歐洲東部的年輕國家,是歐洲除俄羅斯外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老牌的美術學院、音樂學院世界著名。音樂和美術的發展沿襲前蘇聯強大的藝術領域范疇基礎之上,傳承和發展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民族藝術。

烏克蘭傳統民族藝術紋樣,起源于烏克蘭民族服飾的傳統圖案,顏色以黑紅兩色交織,由幾何圖形組成線條、花紋及玫瑰花紋樣,純手工縫制到亞麻材質的服飾上,共同組成烏克蘭傳統民族服飾。一般,在烏克蘭重要節日及民族、宗教活動時,男女老少大多穿著民族服裝慶祝喜慶的生活。

烏克蘭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可以看出,非常熱愛和捍衛自己的民族,這一點在視覺傳達的表現中也有較好的體現,傳統民族藝術元素較多的出現在視覺傳達表現中。

一、服飾及針織產品

精致的純麻材質并帶有純手工縫制民族花紋的服飾產品是烏克蘭民族產品中的特色首選,不僅當地人在節日、活動中穿著,外來游客也喜歡購買,甚至作為一種旅游紀念品進行珍藏。烏克蘭現已將這種獨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藝申請了傳承與保護并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純麻手工民族花紋服飾的引領下,派生出較適合日常穿著的改良棉制民族花紋服飾也深受人們喜愛。同時,由亞麻材質制成的圍巾、餐布、帷幔、布藝玩具等民族花紋制品,也因別具一格的民族風而走在時尚的前沿。

近3年左右的時間,烏克蘭的設計師也屢次將民族花紋設計演繹到較高端的時裝走秀中,引起潮流時尚的追捧。世界小姐選美大賽中,烏克蘭選手準備自己國家的民族傳統服飾參加比賽。

二、版式設計

版式設計是指設計師根據設計主題和視覺傳達需求,在預先設定的有限版面內,運用造型要素和形式原則,根據特定主題與內容的需要,將文字、圖片(圖形)及色彩等視覺傳達信息要素,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合理的組合排列的設計行為與過程。在烏克蘭各類設計作品中,烏克蘭傳統民族藝術紋樣均以各種形式出現在版式設計里。傳統民族藝術紋樣的應用也豐富了設計本體的圖形語言形式。

1.輔助圖形中。輔助圖形作為基礎視覺要素中的一部分,目的是為有效地輔助視覺系統的應用。在視覺傳達的過程中,輔助圖形不僅最大化地發揮了圖形要素的使用價值,而且也使整體的視覺傳達系統更加嚴謹。

烏克蘭傳統民族藝術紋樣在版式設計的應用中較為常見,作為當地較為熟知的圖形語言,烏克蘭傳統民族藝術紋樣,作為輔助圖形以強烈且具有個性的視覺特征,不僅能抓住受眾的視線,而且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作為當地適應性較強的設計要素,可起到對比、陪襯的作用,同時可增加其他要素在應用中的柔軟度與適應性。它應用的出發點就是要處理好其他要素的組合形式與應用環境的關系,進一步深化傳播核心要素、主題思想的含義。

輔助圖形通常把烏克蘭傳統民族藝術紋樣作為基礎圖形,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變型、拆解、重組等。有時候,也把傳統民族藝術紋樣作為底紋或背景圖形進行應用,突顯品牌形象的同時,強化品牌的民族性。

2.色彩定位中。烏克蘭傳統民族藝術紋樣始終以黑、紅、 白三色進行組合排列,那么紋樣的應用基本為整體的色彩基調起了決定作用。所以,在選擇傳統藝術紋樣為圖形語言表現時,產品的色彩定位要符合黑、紅、 白的應用形式。不可生搬硬套,品牌定位與色彩定位要具有一致性。

3.形式美法則應用中。因烏克蘭傳統民族藝術紋樣的幾何語言形式,在使用之初,圖形與色彩的本體特性本身就具有了形式美的法則。幾何圖形的排列及變形、重組使視覺要素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通過組合、變化,產生了次序節奏、增加韻律,強化了視覺沖擊力和美感,從而產生了視覺上的誘導效果和親切感,增強了審美趣味,達到視覺畫面節奏和韻律的統一。

同時,采用幾何形式的傳統民族藝術紋樣編排的玫瑰花樣式圖形,在版式的編排中運用審美特征構造出裝飾形式,再通過版面中文字、圖形、色彩等要素組合與排列構成,既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傳達信息的功能,達到藝術性與裝飾性的統一。

三、標志設計

為突顯民族品牌的獨有屬性,本土的品牌形象也有使用烏克蘭傳統民族藝術紋樣的變化、組合形式作為企業標志的設計形式。近年,烏克蘭較為知名的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交織的一個樂團,就是將標志以標準字的變形為圖形語言形式進行的排列組合,從圖形的角度審視則為幾何形狀的烏克蘭傳統民族藝術紋樣的變形字體標志設計形式。

四、包裝設計

歐洲人講究禮儀,往往在產品的包裝上較為考究,包裝袋的使用量消耗也較大。包裝設計以白色為主體背景色彩,采用傳統民族藝術紋樣作為主體圖案,運用大量留白,突顯產品民族性、獨特性的設計形式較多。一些制作精美考究,工藝精細的烏克蘭傳統服飾較多的選擇這種包裝設計形式。服飾紋樣與包裝紋飾相呼應,達到統一連貫的視覺效果。

五、書籍裝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美女网址 | 韩国欧洲一级毛片免费 | 色综合久久一本首久久 | 手机看片日韩日韩韩 | 国产福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毛片免费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 成 人免费视频l免费观看 | 日本久久综合网 | 美国aaaa一级毛片啊 | 午夜伦4480yy妇女久久久 | 欧美老妇69交 | 国产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 69精品免费视频 | 2022麻豆福利午夜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捅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 日本久久久|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午夜香蕉网 | 国产成人香蕉久久久久 | 玖草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 欧美在线黄| 成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一级特黄aa大片欧美网站 |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自约视频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天堂资源网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噜噜噜 | 亚洲国产精品91 | 亚洲视频成人 | 欧美aaa毛片免费看 欧美aaa视频 | 欧美成人h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