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攝影函授畢業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徐玉慶,河南開封人,1932年出生,1957年畢業于河南藝術學院,系中國美協會員,曾任河南省美協理事、省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開封市美協主席,現任河南省山水畫藝術委員會顧問、開封市美協名譽主席。他的著名作品很多,其中,中國畫《柳園渡口》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國畫《霧園風光》被河南省博物院收藏。然而,在采訪過程中,他對這些頭銜、名譽以及著名作品談得很少,對如何培養書畫人才,如何使開封的美術界后繼有人談得非常多。徐老今年80多歲高齡,仍然活躍在開封的書畫界,積極宣傳開封的宋文化,為開封的宋文化積極出謀獻策。
來到徐玉慶老師的書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屋中擺滿的各種酒瓶,他不時拿起這些寶貝介紹他的收藏經歷;而在另外一間房內擺放著他的樂器寶貝,隨手拿起一件二胡、琵琶,他就能彈奏出優美的樂曲來。徐老這種愛好和心態讓我稍有些緊張的心情瞬間消失了。我們開始聊起了書畫,徐老介紹他兒時的經歷。他自小喜歡繪畫,每每在街頭小書攤上尋找他認為的“精品”,買回家照著畫。這些“精品”就包括《介子園》的零散單頁。一來二去,小小年紀的他竟畫得一手好畫,而且兩三天不畫畫就會不舒服。上高中時,他在繪畫方面已小有名氣。當時,市教育部門招聘美術教師,工作人員主動找到他,于是他就成了一名當地小學的美術教師。
上世紀50年代,徐玉慶參加工作在蘭考縣教書。在教學過程中,他覺得要教好學生,老師的自身素質必須提高,發現很多理論與實際結合不起來。教學之余跟當時的開封書畫界名家葉桐軒學習。他非常注重學生的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他的教學方法,非常受學生們歡迎,連年獲得優秀教師榮譽的同時,個人的繪畫成績也逐年提高。他的一幅以農民送小孩子上學為內容的速寫畫《報名》參加了河南省第一屆青年美術展。1956年,他考上河南藝術學院,這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任教的小學。.后來,他又先后到市教育局、開封日報社工作。在報社工作期間,他擔任美工攝影組組長,不斷組織繪畫愛好者創作精品,并鼓勵組員在報紙上發表,旨在著力培養繪畫創作人才?!堕_封日報》???,他不斷免費辦學習班、研究班,著力培養開封的美術人才隊伍。當時,全國都沒有美術方面的理論,他組織美術人才隊伍鉆研學習,出精品,學理論,使開封成為全省美術的興盛之地,美術人才成為全省的排頭兵,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大批書畫人才來開封取經。
1979年,徐玉慶被調至市豫劇團當美工。電影《包青天》、電視劇《李師師》的室內布景及美術設計全由他指導完成。1982年,他調入市文聯,后又擔任市美協主席。當了美協主席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組織辦美術學習班、組織全市美術人才創作精品參加大賽上。在他的指導、組織下,全國第六屆美展,全省共有4幅作品獲獎,開封就占3幅,他的參展作品《柳園渡口》被中美術館收藏,謝冰毅的參賽作品《黃河之秋》獲銅獎,開創了我省在全國獲獎的新記錄;全國第七屆美展,開封選送的10幅作品全部入選,是我省入選率最高的地市。
1985年,開封書畫函授學院成立。時任市美協主席的他對該學院大力支持,并親自教學。這時,他把總結的“繼承傳統、深入生活,反映時代,創作藝術個性”的美術思想貫徹到整個美術隊伍,全力以赴培養開封的美術人才。同時,他潛心研究、創新,不斷總結理論,他的《古樓夜市》《老有所為》《龍躍懸河》等作品,《論中國畫的特點》、《論中國畫的繼承和發展》、《論宋代繪畫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等論文,無不彰顯出他美術大家的風范。
去青島出差,平生第一次見到大海,他激動不已,當即提筆畫海。不料,運用傳統畫法畫不出大海的磅礴氣勢,反復多次,都不理想。于是,他就連續幾天觀海?;劂旰?,他又醞釀很長時間,最后在借鑒傳統畫法的前提下,采用創新技法,終于畫出了氣勢磅礴、與《南海之晨》歌曲意境相吻合的《萬里海疆尺幅看》,并在全國大展獲銀獎。之后,他總是指導求教的美術人才,一定要在繼承和創新上下功夫,千萬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不少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取得了顯著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