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以回報為話題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晚上放學回到家,遠遠看到家人們在飯桌上等著我。我迎上去,加入這一溫馨的家庭晚餐。
在餐桌上,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今天的所見所聞,正說得起勁,忽然覺得牙齒有點不適,我咧開嘴,用牙簽把里面的東西剔了出來。媽媽的金睛火眼又盯住了我一顆站得十分靠前的黑牙齒,生氣地說:“你看看你,沒有養成每頓飯后都刷牙的習慣,不愛護牙齒,生得一副好皮囊,卻是一嘴狗牙!還長顆如你一樣不安分的往外探的齙牙,真是影響市容!”我不服氣地嘟囔道:“你不好好吃飯,反看別人牙齒,真的多管閑事。”這話像一顆火星,點燃了脾氣暴躁的媽媽。她雙手叉腰,站起來,簡直是河東獅吼般:你這狗嘴真吐不出象牙!明天跟我去拔牙!”我想說什么,可見母親生氣了,悻悻地把話和著飯咽下去。
一時,飯桌上靜悄悄,連地上掉根針的聲音都可清晰聽見。爸爸急忙出來打圓場:“和為貴,有話好商量。我看還是別拔牙了,畢竟拔了這顆牙又不會再長出來。植牙又很貴,質量也不能保證。”邊說邊向我眨眼。我明白爸爸的意思: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別讓女人生氣,后果非常嚴重,尤其是不要惹更年期的女人。況且我也不想像爺爺一樣說話漏風,只能喝粥,還無齒(恥)。媽媽怒視著爸爸,爸爸的戰線馬上改變了,嘿嘿笑著。我想媽媽此刻就是拿老虎鉗拔我的牙,他也會袖手旁觀的。這氣管炎得吃藥了……
一直不說話的爺爺表態了:“還是把這顆長蛀蟲的齙牙拔了吧。長痛不如短痛。”爺爺眉毛彎成一對月牙,和藹地望著我。
我痛苦地捂著嘴巴,想起以前被按住拔牙的恐懼與鬼哭狼嚎……看來我的“狗牙”在劫難逃,我只能萬般無奈退一步:“拔牙的時候必須麻醉。”媽媽的氣消了一些,點了點頭。
一場劍拔弩張的爭論就這樣結束了。
以爭論為話題的作文
叮鈴鈴”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同學們都陸續沖出教室,到操場上玩耍。我和幾個伙伴要到水房。來一場驚天動地的決戰。當然不是打架了,而是我們要討論是否有外星人的這個問題。(讀者:汗一個!)為什么呢?(小沈陽:為什么學我,嚎)因為我是個飛碟迷,對是否有外星人十分關注。無獨有偶,我的好朋友祁光澤和我一樣也認為這個觀點。但下大雨(夏禹)和李大躲子(李鐸)認為根本沒有外星人。小祁和我十分生氣,和他倆約定:課間要來一場“舌戰”,看誰能說服誰。
這回辯論會開始了,首先由夏禹發言:“我認為根本沒有外星人,你們蹦被一些科學家的幻想迷住了。”這句話可繞怒了小祁了,他蹦著直跳說:“宇宙見有這么多的天體,難道只有地球有人類嗎?”李鐸從書包里拿出了一本《我們愛科學》,不緊不慢地說道:“宇宙間是有很多天體,但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可能有生物。比如說:這個星球必須有一定的年齡,必須離他的恒星不進也不遠,必須···”我立刻打斷了他的話:“難道必須和我們地球一樣嗎?在不同的環境下一定會產生不同的生物。就算你那樣的刻薄條件,光銀河系就有上萬顆星符合條件呢!”“你們是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咯。趕快投強吧!!!!”小齊附和道。
我們爭鋒相對,據理力爭,引起了許多同學的注意,都來看熱鬧。但直到上課鈴響了,還是誰也沒說服誰。但我們總算沒輸,可有沒有把對方打敗。至于有沒有外星人這個問題,還是等我們長大以后再去探索吧!!! 我們爭鋒相對,據理力爭,引起了許多同學的注意,都來看熱鬧。但直到上課鈴響了,還是誰也沒說服誰。但我們總算沒輸,可有沒有把對方打敗。至于有沒有外星人這個問題,還是等我們長大以后再去探索吧!!!
以爭論為話題的作文
生活中,常常聽人夸獎扇子、電扇和空調給人們送來涼爽,空調和電扇心里非常高興,空調更是有些得意忘形,整天把插頭伸進插座不肯出來,以備主人的隨時檢閱。扇子卻沒有一點反應,仍埋頭忙著給人們帶來絲絲涼意。
有一天晚上,趁著夜深人靜,三位“風的使者”終于開始了它們的爭論。空調嘲笑電扇和扇子說:“你們兩個蠢貨,敢跟我比,只要主人遙控器一按,我散發出的冷氣,能一下子讓主人涼爽無比,我在主人生活中的使用率是最高也是最受歡迎的。”
電扇不服氣地說:“雖然你的工作效率比我們高,但你的用電量很大,一天下來主人就被你花去了幾十塊錢,而且你排出的熱風會污染環境,冷風會抽干空氣,對主人的身體可不好,我既能令主人涼爽又不污染環境,我才是冠軍。”
扇子什么也沒說。
積累一些觀點鮮明、內涵豐富的名言,深入體會其哲理和寓意,并在寫作時巧妙地運用到文章中去,這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寫作方法。具體運用中,無論是直接引用,還是簡單改裝,抑或合理想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豐富文章的內容,展示深厚的文學素養。具體寫作中,名言類素材的運用可借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以名言引出話題
寫作相關話題時,合理選擇與之契合的名言,并以這一名言引出后面的分析與事例,從而形成一種嚴密的論證結構。這是一種很有說服力的論述方式,能夠充分表現名言類素材的作用。
【示例】
托爾斯泰說:“是的,愛,但不是那種愛,即因為什么東西,為了什么目的,或者因為什么緣故而愛,而是這種愛,即當我臨死時,我看見了我的敵人卻仍然愛他的時候我第一次所體驗到的愛。”
為此,我們曾苦苦尋覓愛的所在,一轉身,月華如水,光影重重,人間確有大愛在。
風輕云淡,老月青山,平平淡淡的愛彌足珍貴。我們曾因“小悅悅”事件而對社會失望至極,也因更多人的真情解凍我們冰封的心。在遠離了城市,遠離了繁華的邊遠山區,那里的孩子上學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室,甚至沒有像樣的課本。為了讓他們讀上書,無數人來獻愛心,書包、課外書、文具盒等物品通過不同方式送到這群渴望知識的孩子手中。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立意要回報這些用愛幫助他們的人。這匯聚了全國各地的愛涌到孩子們的身邊,讓祖國的新一代更加茁壯地成長。這愛,像一紙飛機飛到希望的田野上,不再蒼涼。
(2014年高考全國大綱卷優秀作文片段)
【分析】以“愛心”為話題進行寫作,開頭先引用托爾斯泰的名言,對“愛心”這一話題進行生動而鮮明的解讀。然后自然引出后面對這一名言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聯想到社會上一些缺少愛心和渴望愛心的現象,整個論述一氣呵成,邏輯嚴密。
二、將名言合理嵌入文中
每一個寫作的話題,都可以找到與之相對應的名言或名作素材來表現。因此,在對話題具體分析的過程中,可以恰當地選取一些名言為素材,直接嵌入到論述中去,通過這些素材的運用使文章的內涵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示例】
善,凝成晶瑩的琉璃,光域之下的夢幻,通透輕盈,用歲月的線將它們一顆顆串起來,垂成生命的重量。
輕盈碰,纖蝶夢
有人說,善為佛之淚,落于心,便使人通徹明達,純真美好,才有了“人之初,性本善”之說。人世俗寡,人心幽深。浮世里,又有幾人不沉醉于功名利祿之中?誰又能回憶起古人之訓:“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身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世風俗濁旋流不息,而若定以清心滌魂抗之,縱使世風渾濁不堪,又能奈之何?身處飄飄浮世,能以善自戒自省,以善修養身心,便可以摒棄世俗,成就自身,流芳于后世。人的德行恰如琉璃珠,離開了靈魂的救贖,觸之即散。纖弱的蝴蝶以善量心,方能化繭成蝶,留給世人美麗的身影,人亦如此。
(2014年高考重慶卷優秀作文片段)
【分析】以“善”為寫作中心,在對此話題進行分析時,以生動的表達對善進行了深刻的理解。具體理解時,自然嵌入了屈原的名言,表現了屈原高尚的品質,突出了話題的內涵,也使整個論述顯得更加充分,更具真實感。
三、以聯想實現素材拓展
每一個話題,都可以運用很多名言來展示。這時,就可以通過豐富的聯想,精選一些相互之間能夠聯系在一起的素材。通過對這些素材的合理安排,來表現寫作中心。
【示例】
古語曰:“知恩圖報,善莫大焉。”續了一把斷弦的琴,復了一頁泛黃的譜,此語已化作一曲泠泠長調,在指間緩緩淌出。農民工自愿在醫院打工抵債,便是這琴音的開端……
《弟子規》有言:“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他說:“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班長墳前,讓他永不寂寞。”
他是昔日的筑路戰士陳俊貴。一個饅頭,挽救了一個生命;一句囑托,開啟了一次守望。班長和戰友犧牲了,他和部隊得救了。誓言在心,恩情在懷,他從未止步。二十多年的苦苦尋覓,他無悔無憾;這一生的堅定守護,他不悲不怨。很難想出一個比知恩圖報更適合的詞語來形容他,因為他已經把感恩演繹到極致。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幾十年來的每一次掃墓,他都在用心清掃出一方凈土,巋然堅守著一種美德。
(2014年高考全國大綱卷優秀作文片段)
【分析】寫“感恩”這一話題,作者先以古語引出材料內容,然后以《弟子規》中的名言對這一內容進行總結,并由此聯想到陳俊貴的名言,再進一步引申到陳俊貴的事跡。這樣,幾個名言之間就形成一種關聯,條理清晰地展示出寫作的中心。
四、闡釋名言內涵
名言,具有很強的概括性,也能挖掘出豐富的內涵。因此,在引用名言素材時,也可以將名言內容進行闡釋。具體闡釋時,需要結合話題中心,提煉出名言中的核心思想,最終使名言充分體現寫作的話題。
【示例】
我們行路,并不僅僅是為了打開門;我們開門,也并不僅僅是為了行路。我們要的不僅僅是結果,更是過程。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談及獲釋出獄那天的心情時,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和怨恨留在身后,其實我仍將在獄中。”多么大徹大悟的一番話!這監獄之門到底是走向深淵還是通往自由,則要看你如何去走未來的路。
曼德拉也曾狂妄不羈,他所走過的每一條路都留下了自傲的影子。而在這27年的牢獄之中,他的棱角已被磨平,他學會了理解與寬容。
27年的牢獄之路,為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打開了南非新世界的大門。
倘若曼德拉出獄后滿懷悲痛與怨恨,那他所領導的南非將永遠關上消除種族歧視的大門,而他,也會止步不前。
(2014年高考全國浙江卷優秀作文片段)
【分析】對“門與路”進行思考,選取曼德拉的事跡為素材,具體分析時,以他出獄時的名言作為分析對象,由對這一名言的理解,展示出這一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質。引述言簡意賅,有很強的概括性。
五、名言與事例相融
對寫作中心進行分析時,可以精選典型的名言素材。在具體運用時,可以在素材與事例之間建立起一種內在的關系。這樣,就使名言與事例巧妙地融為一體,進而更充分地表現寫作的內涵。
【示例】
村上春樹曾有言:“我不能拋棄初心,我想。無論它多么沉重,有時是多么黑暗,但它還是可以時而像鳥一樣在風中曼舞,可以眺望永恒。”追逐本心,不被他人左右,我們就能登上心靈的高地。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說過:“我滿心承認常規生活的社會價值,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的血液里卻有著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人生是更為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淺田真央就是這樣一個敢于追逐本心的勇者。在索契冬奧會上定格下最后一個舞步時,她淚光盈盈,贏得全場掌聲雷動。作為第一位兩次獲得世錦賽冠軍的亞洲選手,她一直在追逐冰上的紅日,盡管偶有陰雨,但光芒永不褪散。每場比賽,她都堅持使用男子比賽的高難度動作――阿克塞爾三周跳,仿佛那是她的太陽。在追逐本心的路途上,即使有萬千人阻撓,她也從未退縮,更從未因他人的只言片語而動搖。她用艱苦而快樂的追逐,換來山頂無人能領會的壯闊風景。
(2014年高考湖北卷優秀作文片段)
【分析】以“山頂上的風景”為寫作中心,作者在具體分析時,先以村上春樹和毛姆的名言引入,然后以一句“淺田真央就是這樣一個敢于追逐本心的勇者”,自然引出淺田真央在索契冬奧會上的表現,表現出她在明知失敗時仍能夠追逐本心,將最美的自己展示出來的精神,充實了文章的內涵。
六、對名言進行借鑒模仿
一些名言,在表達上很有韻味。這樣,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借助這種名言的語言風格或者哲理意蘊,仿寫一句與話題相適應的句子。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還能夠增加文章的新穎性和生動性。
【示例】
我是我自己,一個情感的編織者,一個開心就會大笑,傷心就會哭泣的自己,每時每刻都在編織著我那夢幻的王國。沈從文曾說過:“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也會說:“我喜歡美好自然的景色,鐘情友情世界的純真,羨慕成功人生的品質,而更憧憬一份悠然恬淡的田園氣息。”人的每一種情感都從心靈傳遞。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感受春去夏至的躁動,觸及秋末冬來的寒冷,這時,獲得的往往是一種溫馨與慰藉。好想將心放在一處樓閣,靜靜地體驗“輕羅小扇撲流螢”的閑淡;好想將心放在一葉扁舟,輕輕地感受江南煙雨的朦朧;好想將心放在一片古原,默默地領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愜意。
既然有了想法,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讓我們將一顆赤子之心,融入生命中最好的時光,去笑覽山頂無限風光。
(2014年高考湖北卷優秀作文片段)
一、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滲透德育
(一)講述法滲透。依據教材的內容有意識地給學生講解有關思想教育的內容,如時代背景的講述,相關故事的講述,人物內心世界與作者寫作緣由的介紹等。例如教學《土地的誓言》時,筆者先介紹時代背景,再組織學生聽故事《》。同學們都靜靜地聽,好多學生眼含淚花,有的學生甚至淚流滿面。同學們聽了這些講述,了解了的艱辛,知道了關內的東北人無家可歸的艱難處境,深感和平生活來之不易,進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閱讀理解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討論等形式對課文中重點段落、重點語句自主閱讀,感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學《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時,筆者指導學生閱讀文中的重點語段,理解“雄健”一詞,使他們明白了中國人一定要自立自強,否則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而堅定了我們中國人經過努力,一定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決心,激發了愛國主義情感,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與自豪感。筆者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引導他們分析課文的思想內容,加強閱讀理解,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培養了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三)比較對照法滲透。根據課文中反映的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及思想內容進行比較對照,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學《羚羊木雕》時,筆者引導學生將文中每個人對羚羊木雕的不同看法進行比較對照,使他們在比較中體會萬芳仗義的品質,并下決心向萬芳學習。
(四)聯想法滲透。以教材為依托,引導學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聯系社會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從而受到思想教育。例如教學泰戈爾《詩兩首》中的《金色花》一詩時,筆者啟發學生想象自己長大后該如何回報母親。在教學《荒島余生》一文時,筆者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情況,假想自己就是魯濱遜,如何在逆境中克服困難,做一個堅強的人。
(五)寫作練習滲透。筆者認為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把文本中的德育思想滲透到學生的寫作練習之中。例如教學了《濟南的冬天》,筆者就指導學生寫《我愛家鄉的……》,以此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感情;教學了《藤野先生》,就指導學生寫《我最尊敬的一個人》,以此來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良好品質;教學了《陳太丘與友期》,就指導學生寫以“誠信”為話題的文章等等,以此來培養學生講究誠信的美好品質。學生在這樣的寫作練習中就會很好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二、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滲透德育
筆者認為老師應該愛生如子,常把微笑帶進課堂,積極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要把學生當作朋友,常和學生平等交流,這樣才能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才可以體驗到師生平等、生生平等、人人平等,更能懂得互敬互愛的道理,并做出互敬互愛的表率。
例如在本學期,筆者所在班級轉入一名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剛開始時,她回家告訴母親不想讀書了。原因是覺得自己比班上的學生低一等。知道這一情況后,我不敢直接找她談話怕她本就敏感的心靈受到傷害,于是就想運用課堂來溫暖她。我將平時營造出的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更進一步深入到學生中間,并特意安排機會與她的心靈進行碰撞,讓她產生自己的思想總是能與老師“不期而遇”的感覺。如在教學《心聲》一文時,我特意安排她來回答“京京讀課文的效果如何?”,這個問題,她很快找到答案:“京京充滿真情的朗讀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他自己。”筆者因勢利導:“李京京這樣一個極不起眼的學生憑著他的真誠與勇敢感染了老師和同學們,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給自己機會,相信自己和別人一樣很棒。”那時,筆者看到竟有淚珠從她的眼中緩緩流出。久而久之,她感到自己與老師息息相通,自己和班上的同學一樣受到尊重與關愛。現在,她不但愛學習了,而且比以前更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尊敬師長。
筆者認為作為語文教師要民主平等地與學生交流思想、探討問題,用自己真摯的感情熱愛學生,用美好的道德情操影響學生,讓德育借助語文教學如涓涓細流一般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心靈之中。
三、在課堂內外的融合中滲透德育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努力創設生活情境,縮短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統一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這樣他們對復雜的社會生活才不會感到無法適應。如教學《斑羚飛渡》一文時,筆者課前請學生觀察母親為自己做了些什么,父母經常對自己說什么,由于學生在課前獲得了感性材料,上課時便被文中老斑羚們自我犧牲的精神感動不已。后來,我班還開展了“在家如何做小孝星”的活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了父母的辛勞。
課余時間,筆者還組織學生舉行一些活動:①在重陽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來臨之際舉辦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等。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生活實踐,如做家務,幫助鄰居等。培養學生關心、理解別人的習慣。這樣一來在實踐活動中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學習泰戈爾的《金色花》時,筆者不僅讓學生懂得應該關心、體貼父母,還激勵學生要落實到行動上,多講讓父母開心的話,多做讓父母開心的事,并布置“為父母洗腳”的課外作業。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不但獲得了知識,而且改正了不良行為,促進了良好品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