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項目發言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今天,x項目隆重開盤了,在這喜慶的日子里,我謹代表監理單位:x監理公司,向x學校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項目順利實施,付出辛勤勞動的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領導、各參建單位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xx學校教學樓項目,是保障*學校教學質量的標志性建筑,作為監理單位,我們將緊緊圍繞各項建設任務,組建強有力的監理班子,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工期要求,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投資,做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協調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等各方面的關系確保工程安全、優質、高效如期完成,以建設一流工程、實施一流管理、培育一流隊伍、創造一流業績,回報業主單位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回報社會各界朋友對我們的期望和重托!新校園的建設是百年大計,事關未來,功在千秋。在校園的硬件建設上我們將牢牢樹立精品意識,創建優質工程,在趕時間搶進度的同時,確保工程質量。同時,現代化的校園必須用現代教育的理念來充實來支撐,為此,我們將齊心協力,加倍工作,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讓新校園與優質師資有機結合,把*學校真正建成一所現代化的學校。
同志們、朋友們,工程的會戰已打響,我們相信,在市區兩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的領導下,在建設的監督指導和幫助下,在施工單位和社會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大家共同努力,一定會讓每位老師和學生享受到優秀的學習環境,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認真讀書,成為祖國棟梁之材。今天,*學校*項目的奠基翻開了*學校發展歷程中嶄新的歷史篇章。我們有理由堅信:在這片熱土上,將崛起一座現代化的新校園,編織一個個人才輩出的名士搖籃,繪就一幅萬物競榮的絢麗畫卷,在不久的將來,這塊大地上將閃耀一顆璀璨的教育明珠。謝謝大家!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充分認識到抓好項目工作,對于擴大固定資產投入,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對全縣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都具有重大的關鍵性作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加快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抓項目、爭資金、爭政策,強化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在當前各地競相發展的新形勢下,能否把握機遇,努力使我縣項目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對于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增強發展后勁、推動××縣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具有緊迫而重要的意義。當前,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底,影響還在擴大,危機的后果難以預料,形勢十分嚴峻。面對危機,我們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州黨委、政府對形勢的判斷上,統一到積極應對危機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上,保持清醒頭腦,堅定發展信心,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努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要高度重視項目前期工作。項目前期工作非常重要,關系到全縣爭取國家、省、州支持的力度,關系到投資任務的落實。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中央的投資要確保“四個優先”,即:優先安排在建的符合中央投資政策的項目;優先安排做好前期工作、具備開工條件的項目;優先安排列入國家規劃的項目;優先安排災后恢復重建的項目。從“四個優先”的要求看,這些都和項目的前期工作息息相關。我們爭取國家和省州支持的根本保證就是積極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因此,全縣各級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必須采取超常規的辦法措施,盡快選準、選好和論證、儲備一批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重大經濟發展項目。今后,能不能繼續爭取中央的支持,要看我們的項目前期工作扎實程度。近期,××縣主要做好杉陽地區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銀江河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縣城供水管網改造、縣城污水處理廠、縣醫院新區、苗家埡口至松坡油路、龍街至岔路油路、縣城水源地保護、寶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建設、學校危房改造、博南古道保護與開發、博南文化園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各有關單位要制定項目前期工作推進計劃,建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目標責任制,扎扎實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為爭取國家、省、州項目資金奠定基礎。
三、要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今年,國務院做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大戰略決策,安排新增中央投資1300億元,其中安排中央項目350億元,分配給地方額度為950億元。中央項目由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中直有關部門安排下達,地方項目由國家發改委切塊給各省區市,各省區市按照國家確定的投資規模和方向組織確定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核準并下達計劃,并對項目的做出了明確要求即符合國家投向、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國家這次切塊安排我省投資36.42億元,主要投向在六個方面,一是保障性安居19.3億元;二是農村“水電路氣房”6.01億元;三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0.85億元;四是衛生教育4.81億元;五是環境保護2.95億元;六是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2.5億元。這就要求發改部門會同相關單位按照確定的投資方向組織和落實項目,以建設規劃或建設方案為依據,按投資重點選準選好項目,嚴格遵照現行工作要求和程序編報投資計劃,并動員方方面面力量,積極向上爭取建設資金,落實項目各種建設條件,爭取有更多更好的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在全縣上下形成千軍萬馬攻項目、千辛萬苦跑項目、千方百計上項目的良好氛圍和局面。主要是積極爭取苗家丫口至松坡油路建設、金河水庫建設、縣職中實訓樓建設、縣醫院整體搬遷、縣中醫院住院樓、縣法院審判大法庭、縣城供排水管網改造、××縣城市污水處理廠、曲硐核桃交易市場、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曲硐、杉陽)、4個計生服務站建設(水泄、北斗、龍門、廠街)、2009年重點退耕還林地區5000畝基本口糧田建設、5鄉鎮小型片區國債項目(廠街、博南、水泄、龍街、龍門)、永保橋碼頭、霽虹橋碼頭建設等一批項目。
四、要切實推進項目建設速度。要按照按照“四確定”的要求,即確定專門人員、確定時間期限、確定必要的工作經費和確定責任獎懲,建立縣處級領導干部聯系重大項目和項目推進目標責任制,健全量化考核體系,以項目考驗干部,以項目鍛煉人才,以項目檢查作風,以項目體現政績,確保實施好每一個項目。主要抓好大堿塘水庫擴建工程、廠街構皮園河小流域綜合治理、龍街小堆子和杉陽巖洞易地扶貧搬遷、花橋和新田以工代賑片區開發、大平地至龍街油路、永保橋至鄭家山油路、曲硐小城鎮保護與開發、小獅山二期工程、大灣塘一級電站等續建項目;實施好2009年度農村公路通達工程、6所初級中學校舍改造(老街、龍門、杉陽、龍街、水泄、北斗)、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全縣中小學危房改造、縣醫院醫技樓、縣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2個計生站(杉陽、龍街)、2個衛生院(杉陽、龍門)、11個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廠街2個、水泄2個、北斗2個、杉陽2個、龍街1個、博南1個、龍門1個)、縣廉租房建設、縣殯儀館一期工程、縣檔案館附屬工程、縣城看臺燈光球場建設、無電地區通電工程、縣城電網改造、農村電網改造、天然林保護工程、五小水利工程、農村人飲安全、水災損毀恢復、杉陽西邊土地開發整理、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和生豬示范基地建設、永保橋至廠街油路、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場、縣城供水管網改造、曲硐核桃交易市場建設、××一中學生宿舍樓、曲硐村完小整體搬遷、縣中心敬老院工程、2個文化站(博南、龍門)、20個村衛生室(廠街10個、水泄8個、杉陽2個)、龍街衛生院、廠街雙鶴法庭、龍門司法所標準化建設、看守所整體搬遷、博南派出所整體搬遷等一批項目的建設。
五、要切實加強項目監管。隨著擴大內需政策的出臺,今后的投資增加較多,各方面的監管一定要加大力度。按照國家、省、州發改委的要求,整個投資,特別是中央和省的投資,一定要做到“五嚴禁”、“一確保”。“五嚴禁”,即,一是嚴禁不用,中央、省的資金到位后,有些項目資金放著不用,就沒有起到擴大內需的目的;二是嚴禁挪用,“買醋的錢”絕對不能用去“打醬油”。三是嚴禁暗用,就是要公開、要透明。四是嚴禁濫用,不允許貪污、受賄、截留等情況發生。五是嚴禁亂用,不得用于樓、堂、館、所和高污染、高耗能、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一確保”,即,要確保工程質量,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審計、財政、發改等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項目建設資金特別是中央擴大內需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足額撥付建設資金。項目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項目實施進度的跟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幫助協調解決,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益的發揮。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和長寧區有關部門領導、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現代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住遠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領導和朋友們一起參加新虹橋俱樂部改造項目的開工典禮。首先,我代表上海建工五建集團對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和朋友們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并對一直支持、關心、幫助上海建工五建集團的你們表示真誠的感謝。
新虹橋俱樂部改造項目位于虹橋商務區中心地段,地理位置優越,新建的新虹橋俱樂部更是發揮長寧區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的一個新亮點,成為長寧區、婁山關路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之一。
承建項目工程的第三工程公司施工經驗豐富,項目管理班子曾獲得過多項工程質量“白玉蘭”獎杯,國家工程質量魯班獎。
我希望項目管理班子的全體管理人員要以“一流產品、五建生命”的企業發展理念,以“科學、合作、進取”的企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虹橋俱樂部改造項目的建設中去,抓好工程質量、抓好文明施工,確保工程按合同要求達到工程質量創優目標,確保工程按合同要求順利完成,爭創“魯班獎”工程。
××縣地處*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北部。其地理位置為東經98°06′~98°31′,北緯24°31′~24°58′之間。北部、東部與騰沖縣接壤,東南部與龍陵縣交界,南部與潞西市、隴川縣相接,西部與盈江縣毗連。縣政府設在遮島鎮。距省會昆明818km,距州府芒市118km。××縣轄6鄉(含2個阿昌族鄉)、3鎮、4個社區,62個村委會、327個自然村,672個村民小組。××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縣,有傣、阿昌、景頗、德昂、傈僳、佤、漢等13個民族。
××縣××鄉丙界村是以阿昌族、傣族聚居的少數民族村。該村位于××縣城東面,距城區3~7km,全村現有8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499戶,2188人。其中:阿昌族1657人,占總人口的75.7%,貧困人口1444人,占總人口的66%;占全村的100%。全村基本農田面積1772畝,人均基本農田0.86畝;2005年人均純收入906元;人均口糧222公斤。
二、加大××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環境
我局根據國家民族發展扶持政策,上報了××縣××鄉××村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德宏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鄉××村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建設項目資金計劃205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計劃180萬元,省預算內資金25萬元。我局通過組織實施:
一是基本農田建設:××溝279米、七零溝248米和聯合村灌溉溝進行續修配套266.5米,建取水壩1座,沉沙池2件,防滲襯砌1570米,支砌擋墻100米,投資55.58萬元。
二是人畜飲水工程:采用分村社自流引水到戶供水方式,永和輸水管道5214米,那亂輸水管道2089米,××輸水管道1700米,丙崗輸水管道3072米,馬脖子輸水管道1000米,主要建筑物由取水壩、沉淀過濾池、輸水主管、蓄水池、配水管網組成,投資56.76萬元。
三是農村能源建設:新建沼氣池100口,沼氣池單口容量6立方米,完成投資27.92萬元。
四是村小學建設:××小學新建教師宿舍一幢,磚混結構,體育運動場2個,建筑面積1023.33平方米,投資33.24萬元。
五是村衛生室建設:××村衛生室建設,建筑面積103.7平方米,磚混結構,投資11.19萬元。
六是廣播電視建設:新建衛星電視接收站1座,完成七米水泥電桿61棵,6芯光纖3.1公里,光接收機2臺,-7線電視電纜線2100米,-5線電視電纜線2400米,終端盒用戶51套,完成投資5萬元。
三、項目實施后產生的效益
通過實施××鄉××村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建設項目,極大的改善了××村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發展生產、生活富裕、豐富文化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對基本農田建設工程的實施,進一步緩解了農忙季節用水緊張,緩和了村組之間因爭灌溉用水而帶來的矛盾,促進了村組之間的睦鄰關系。改善了基本農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提高水利化水平。
(二)通過人畜飲水項目的建設,解決了當地村民人畜飲水安全的問題,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從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三)沼氣池項目建成后,可獲得新能源,降低了對薪材的消耗,減少燃燒釋放出的大量煙灰,改善了環境衛生,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人畜糞便入池發酵處理,不僅能改善農村村容村貌,而且減少人畜共患寄生蟲傳染途徑,有益人們身心健康。沼氣能生產大量的有機肥,改良土壤,促進農作物的增產,由于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能生產出更多的無公害產品。沼氣做飯、燒水方便、省時、干凈、衛生,減輕勞動力,提高了農村的生活質量。沼氣技術的運用,增強了農村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從而推動了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四)通過教師宿舍及學生運動場的建設,解決了教師的后顧之憂,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加強了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四、取得的經驗
伴隨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推進,項目式教學法已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中占主導地位。項目教學法理論的出現最早見于美國教育家凱茲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項目教學法》,起源于兒童教育法,各國的引進均結合本國情況,應用在不同領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項目教學法自香港傳入后,國內中文文獻開始陸續出現相關的研究文章。與此同時,項目教學法也在社會成人培訓與傳統教育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項目教學法蘊含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等理論。它以學科的核心概念與原理為基礎,要求學生基于現實世界的問題進行探究解決方法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呈現學習成果來主動完成知識、技能與素質體系的構建。作為行動導向教學的一種,項目教學法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者獨立接受任務、執行任務與完成任務為教學主線,老師起到協助與引導的作用。學習者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與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項目教學法設計出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環境,尤其適合于職業技術教育。采用項目式教學法,教師需要做大量的備課準備工作,提前確定項目內容、任務要求、工作計劃等,并設想在教學過程可能發生的情況以及學生對項目的承受能力。實施項目教學時,教師把學生引入到項目工作中后退居次要位置,時刻準備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一個完整項目的分析、設計、實現全過程,強化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2項目式教學法實施現狀分析
對比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運用項目式教學法的課堂更能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雖然項目式教學法效果顯著,但如果未把握其精髓,也會存在實施弊端。
2.1課程特性的不適合
在教學實踐中,技術類專業課程里所有的產品幾乎都可以作為項目,但是部分人文類課程進行項目式設計存在一定難度。如果教師只是為了項目教學而牽強地設計項目,進行形式上的套用,就形成“兩層皮”的教學現象,反而掩蓋課程原有的人文精神。
2.2項目設計的不合理
在項目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如果不考慮到實際情況,而只是簡單的引入項目,未評估選取項目的實用性、適宜性和與時俱進性,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2.3教師引導的不深入
部分教師矯枉過正,在項目式教學中忽略教師的評估與總結,只是機械地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對學生的成果展示不予深入分析,未引導學生通過“做”去“學”,去進一步思考,做完就大功告成。長此以往,學生思維的寬度與深度難以拓展,甚至會做過就忘記,更不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2.4學生素質的不平衡
高職院校學生的起點不同,學生能力參差不齊,生源的差異性更加突出,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因人而異,教學效果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老師們務必充分考慮項目教學課堂適應性這個問題,才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得到鍛煉提升,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循序漸進。
3“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法的提出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能不能將項目式教學法與其他的教學方法相融合,既利于教師靈活操作,又能提升單一的項目式教學法的效果?因此,筆者嘗試性提出“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法。此種教學方法將參與式教學法與項目式教學法進行結合運用,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課程特性的不同與學生素質的差異,根據課程性質與內容來針對性地設計使用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針對性地定制課堂活動。一方面發掘出每門課程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加強對不同水平學生的指導,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適合的發展。“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法實施的出發點是課堂的教學實施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課程的設計與準備必須符合課程性質,并滿足學生需求。可以說,“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法的核心宗旨就是“尊重為本”。“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需要教師對參與式與項目式這兩種教學方法領悟透徹后進行靈活操作。參與式教學法是目前國際上普遍倡導的一種進行學習與探討的方法,這種方法強調全體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力圖使所有在場的人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交流與碰撞中產生新的思想,學生通過體驗小組合作式學習來進行集體決策,進而提高自己改變現狀的能力與信心。這種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既鼓勵學生個體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成為課堂活動中的積極成分,又讓大家實現合作互助,并加強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習者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在行為上發生潛移默化的效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參與式教學方法歸納為:課堂討論、頭腦風暴、示范與指導練習、角色扮演、小組活動、游戲與模擬教學、案例分析、講故事、辯論、與他人在特定環境內練習生存技能、音頻或視頻活動(比如藝術、音樂、戲劇、舞蹈等)、決策圖或者問題樹等。參與式教學法與項目式教學法的共同點都在于行動導向的教學實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從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看,知識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感性認識,經過反復實踐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并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做”中“學”,充分展示了“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優越性。“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法的“定制化”則充分表達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這個“材”既指的授課對象,也指教授的課程,也可以理解為差異化的教學環境。“定制化”具體從課程設計的以下三個方面體現出來:
3.1課程整體設計的定制化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因此,在課程進行整體設計前,需要充分分析課程性質是否適合整體項目式設計,不適合整體項目設計的課程,可以采用選擇性地、部分化地設置項目情景的方式,采用貼切實際生活與工作的任務背景,讓學生能逐漸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這就是差異化的設計課程。
3.2教學目標實踐的定制化
若在同一教學班中按同一教學目標進行項目教學,對能力不同的學生而言,勢必造成吃不飽或者吃不消并存的局面。為了解決這問題,可在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為學生定制難易不同的項目案例,結合恰當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確保每個學生學有所獲。
3.3課堂教學手段的定制化
莎士比亞曾說:“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情況也呈現在課堂教學中,有的學生會外向大方,有的學生內斂含蓄,他們最初所樂于接受的教學手段各有不同。并且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同樣的學生在不同時間與不同地點也會呈現出差異化的狀態。這就需要教師靈活調整,根據當下的學生狀態進行課堂教學手段的定制實施,這就是所謂的“有定式無定法”。因此,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在課堂上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基礎,為其量身定制項目,使其充分發掘潛能,自覺主動地學習,才能將項目式教學的優勢落到實處。將行之有效的項目式教學法與參與式教學方法進行定制化的適度融合,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考慮到課程的差異與學生的差異,在項目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為學生定制難易不同的項目案例,定制恰當的差異化的參與式教學策略,以加強對不同水平學生的指導。作為一種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方法,“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法與傳統的課堂進行對比,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4“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法課堂實例展示
筆者將“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法在旅游管理專業多門核心課程中進行課堂實踐,例如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服務心理學、旅游服務禮儀等課程,均得到學生廣泛地認可與喜歡。在“參與式定制化”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真心實意地尊重學生,選取貼合大家需要與愿望的項目,采用多姿多彩、多種多樣的參與形式,這就需要教師如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廚師數年如一日保持同一烹飪水準一樣,秉承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使命上好每一節課程,才使大家切實感受到成為學習主人的真正樂趣和師生共同探求知識與技能的幸福,建立起“終身多維度學習”的“學習型”生涯思維模式。
4.1注重效率的團隊合作學習
團隊合作學習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圍繞著組內協作與組間競爭的原則展開的學習模式。團隊作學習是以團體的成績為主要評價指標,小組成員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團隊合作學習既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又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與能力,學習團隊建立時必須制定規章,如確定團隊名稱、團隊宗旨等,以提高團隊凝聚力,確定成員的具體分工并定期輪換。所有的課堂任務都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布置后,首先給成員個體獨立思考的時間,再討論,大家集思廣益,進行思想碰撞,收獲創意火花。規定時間到,小組討論結束進行成果展示,小組展示則以搶答等方式形成競爭機制,教師制定的積分獎勵計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團隊合作學習中,教師成為了全班小組合作學習的管理者,組內研討的參與者,競爭展示的引導者。
4.2定制化的課程情景導入
根據課時主題的突出特點創設特定的導入情境,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培養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探求真知。比如在旅游服務禮儀課程中,根據教學單元的特點采用形式各異的導入方式,比如新聞介紹導入、情景模擬導入、圖片分析導入、故事分享導入、視頻欣賞導入等。
4.3兼顧趣味與深度的教學方法搭配
教學實施中,兼顧趣味與深度的教學方法搭配使用強化了課堂的靈活度與智慧化。以全國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為例,作為全國導游資格證考試的必修科目,該課程知識覆蓋面廣而雜,其中的宗教文化歷來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中國的宗教文化博大精深,教材中許多知識點晦澀難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趣話宗教”為主題線索,從活佛轉世、真假舍利、少林寺僧侶講解團等具有懸疑感、新鮮感的話題來展開課程。佛教寺廟各殿堂布局與供奉對象的意義與內涵相對深奧,采用現場繪畫與講解模擬等教學手段,首先請學生根據文字描述來描畫出佛教寺院布局圖,再結合圖進行現場模擬講解,按照游蹤來介紹不同殿堂供奉對象與其設置原因,強化學生宗教文化講解能力,引導學生深入地探究宗教文化。在旅游服務禮儀課程中,為了讓同學們深刻理解婚戒佩戴規范的原因,采用小組討論、啟發式講解與游戲互動三種教學手段結合。首先提出問題“為何將婚戒戴在無名指”,請小組分組討論并介紹大家的討論成果,接著教師根據大家的分享來引申介紹西方宗教傳統與中國民間民俗的兩大理由,最后由手指游戲操的方式讓大家在操作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領悟戒指佩戴的寓意與內涵。
4.4錦上添花的教輔工具展示
教學輔助工具的使用可以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旅游服務禮儀課程中“儀表禮儀”教學模塊,課堂上利用服飾圖片與服裝實物結合展示的方式,同學們可以直接通過模特的現場改變領悟到服飾搭配的藝術與重要性;“西餐接待服務”教學模塊,更是將西餐餐具搬到課室,讓大家聆聽優雅的鋼琴曲進行真實的西餐用餐體驗。再以全國導游基礎課程為例,在“中國風物特產”教學模塊中,教師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紀念品,如景泰藍書簽、北京雕漆盤、真絲折扇等,各組根據自選旅游紀念品進行現場講解。
4.5獨具匠心的課后作業布置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興趣,課后作業的布置應因材施教,并提供學生發揮想象與創意的空間。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采用分組、分層、適度布置作業的方法。比如在旅游服務禮儀的課程中,根據每個小組的特點布置相應的課前情景模擬主題,組員組織能力較強的小組會得到“西餐宴會接待”的主題任務,組員表達能力突出的小組則會展示“導游帶團講解”的主題任務;在“儀表禮儀”教學模塊中,課后發放絲巾與領帶供學生練習,并布置“創意絲巾”的任務,讓學生用照片記錄下自己的作業,并在下堂課進行“創意絲巾秀”活動。再以旅游服務心理學課程為例,為了讓學生體會前臺硬件裝飾對游客的心理影響程度,教師提前布置“設計個性化的前臺”的繪圖作業,同學們可以隨意畫出平面圖、卡通圖、立體圖等,作業呈現形式不受拘束,只需要詳細介紹該前臺設計的理念,分析這樣的設計對游客產生怎樣的心理影響。
5結語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實踐 高職
一、引言
“項目教學法”是指在某一門課程的講授中,采用一個項目作為講解主線,當課程結束時,項目開發完畢。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清楚的了解所學知識應如何在工作中應用。
高職類學校以培養技術類人才為主要目標,而非研究型人才。所以整個教學中我們注重實踐教學,要求學生走出校門就能在一線崗位工作。但同時也不能忽視理論教學,沒有理論認識的學生在走出校門步入崗位時,公司常常發現這類學生的可塑性差,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在高職教學中我們應該堅持“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升華理論認識”的教學理念。
二、“項目教學法”概述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中,老師按照教材分章分節的講授課程,與實際應用相距甚遠,且理論偏多實踐偏少,使學生常常迷惑于不知知識如何應用,學完課程后能做哪些工作等問題。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不能應用于實踐。以計算機軟件專業為例,適用的主要課程有《winform程序開發》,《JSP網站開發》等課程。
三、“項目教學法”開展
下面將通過《winform程序開發》課程為例主要講解“項目教學法”如何開展。
(1)教學準備工作
第一步:確定學生已經具備《c#程序設計》,《數據庫基礎》等基礎知識。
第二步:設計教學項目,以簡單、直接、全面為主要設計依據。要把本課程應講授的主要知識點都融合在項目中。項目的需求、功能要合情合理。
第三步:結合教材、項目、知識點難度等問題合理安排授課次序。
第四步:設計教學環節,豐富每次課的內容。
(2)具體教學設計
1.根據以上要求,選擇《資產信息管理》項目為例開展教學工作。設計的主要功能模塊有:
①“用戶管理模塊”,主要功能:用戶登錄驗證、用戶權限管理、用戶密碼修改、用戶刪除、用戶添加。
②“固定資產管理”,主要功能:固定資產類別設置,固定資產入庫、固定資產借出、固定資產歸還、固定資產報廢。
③數據庫備份、數據庫還原。
2.在教學中我們設計三個大的教學部分:
第一步:以“用戶管理”模塊為例講解,使學生學習基本知識。
第二步:引領學生認識項目需求分析,根據需求分析,結合已學知識自主開發“固定資產管理”模塊,教師要掌握學生開況,引領開發思路、幫助解決技術難點、經常性的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在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第三步:學生自己研究數據庫的備份和還原的實現。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確定授課次序
①基本組件的實際應用
②數據庫操作
③數據庫組件的應用
④存儲過程
⑤項目需求分析
⑥模塊開發
⑦軟件測試
⑧總結
⑨編寫文檔
(3)教學實際開展
在每次課講授時,確定這次課的主要知識點,通過簡單的實例講解知識點,使學生有理論認識,再結合項目中的實例進行知識驗證,提高項目要求讓學生編寫模塊。最終確定學生理解吸收。
四、 教學活動總結
(1)階段性總結
每個教學階段結束時,教師要進行階段性總結,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哪個知識點薄弱,是SQL語句薄弱還是某個組件的使用不清晰。哪方面的能力稍差,是代碼編寫能力差,還是邏輯分析能力不強,還是自學能力弱,還是需求分析能力弱。再下一個階段重要培養不足處。
(2)項目總結
當課程結束時,教學項目開發完畢。教師要進行項目總結。整個項目哪里存在不足,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有利于下次教學更加合理的設計教學項目,安排教學過程。
摘 要:調查分析了1999-2005年來23所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發展狀況,結果表明: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呈逐年增設趨勢,選擇增設的項目受當時社會上新興、時尚項目發展流行的時間順序的影響。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種類比例上占一定地位,但在教學時數比例上較低,教學由引進的老項目教師和原來的其它項目教師經過自學或簡單培訓后承擔。新增項目課程的出現和發展是體育功能發展變化在高校這一系統內的反映。新增項目課程仍有發展的空間。建議根據學生需求,辯證地、適當地增設新的項目體育課程,可以考慮選擇社會上流行的,具有休閑娛樂性的項目;對于已經增設的各項目課程,可以擴大其授課單元、增加其總學時數;適當增加專業師資,重視師資培訓工作。建議要注意辯證思維,既要發揮新增項目課程優勢,又要發揮體育課程整體優勢,要對發展變化的體育功能有正確的理解,辯證地發展新增項目體育課程。
關鍵詞:新增體育項目;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體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807.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0-1395-04
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port Courses in Colleges
FU Wen-kang1, XU Xiao-dong2
(1.Nanjing University.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Jiangsu China; 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port courses in colleges from the year of 1999 to 2005.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new sport courses have an ever-increasing tendency, and the events in these course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ime order of popular and fashionable events in society. The new sport courses have a considerable status in types and proportion, but are in a low proportion in teaching hours. What's more, the teachers responding for these courses mainly consist of newly-employed and already-employed teachers of traditional events who are self-educated or have received a short-term training in the new 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ports courses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 of sport in colleges, and they still have a great capacity of growth. Accordingl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considering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should dialectically and properly offer more new sport courses, especially in some fashionable and entertaining events in society; those already-offered courses should be enriched in teaching units and total teaching hours; more professional teachers should be offered properly and training for teacher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t proposes that while the new sport courses try to demonstrate their strength, the overall teaching of sport courses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 new sport courses should develop dialectically with the guide of insight into the ever-changing function of sport.
Key words: new sport events; new sport courses; function of sports
體育的功能是指以其自身特點作用于人和社會所能產生的良好影響,體育最本質的功能是強身健體、增強體質[1]。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下,體育功能得到了發展[2]。有學者提出新時期對我國體育功能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體育健身和娛樂功能,普遍增強人民群眾的體質,滿足人發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應當是我國新時期體育工作的中心任務[3]。有學者提出體育功能有主有次,有強有弱, 但卻不是固定的,而增強體質可能是體育的特有的主要的功能之一,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在相同歷史階段的不同社會形態和政治背景下,在不同的學段,不同的教學、不同課上就很有可能不是主要功能[4]。學者田雨普提出,新時期在體育功能中健身功能是基礎和核心地位的,他分析的體育的健身作用包括促進優良品質、提高市民健康水平,還有消除不良心理反應滿足小康社會人們對強身、健美、休閑等體育發展的新需求[5];其他學者也有相關表述[6,7]。雖然不同的學者對體育功能論述不盡相同,卻反映出一定的共識,即體育功能是不斷發展的、目前體育功能除繼續保持增強體質的基本功能,它的健身、休閑娛樂及所具有的人文功能則突顯出來,人們對體育的健身、休閑娛樂日益的重視,同時,社會上一些休閑娛樂性同時又具有鍛煉性和競技性的運動項目受到大眾的歡迎并流行。
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大部分是以某種運動項目或技能為載體來組織課堂教學,完成教學目標的,即體育教學基本上都是以體育項目教學來完成的。近年來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探索與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現象是近年來許多高校都增加了許多項目的體育課程,選擇一些新的體育項目的技能作為選項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
社會中體育功能的發展變化影響著高校,高校中體育功能的實現要通過體育課程具體去實現,高校近些年來的體育課程改革現狀如何,高校體育課程新增體育項目都是哪些,具
有什么特點呢?這些狀況是否反映出了或者說符合體育功能的發展變化,這些課程今后要如何發展呢?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3所高校的體育部領導、教學秘書、資深教師、普通教師共70人,大學生340人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1.2.2 問卷法 問卷包括:高校公共體育新增課程開設狀況調查問卷、體育部教師調查問卷、學生調查問卷。問卷回收率分別為86%、90%、96.67%。對于問卷,均采用重復測量和專家判斷的方法做了信、效度檢驗,具有良好信效度。
1.2.3 訪談法 分別對教師及學生進行訪談。
1.2.4 數理統計與邏輯分析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的發展狀況
2.1.1 1999-2005年增設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學校數量及變化趨勢 在所調查的23所學校中,各高校在1999-2005年中均增設有若干課程,各高校新增設課的具體年份各不相同,每年會有8~15所學校新增設課程。1999-2005年的詳細信息如圖1所示,增加課程在2001年出現了較明顯的下降,2003年的波動則很小,此外,各年份都是增加的,觀察增設課程數的趨勢線可以看出,1999-2005年新增體育課程的學校數總體上是呈上升勢。如果把每年增加課程的學校的平均數與每年平均增加的新增項目課程數目一起分析,就可以估算出增設課程的學校平均每年增加的新項目課程的數目及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
圖1 每年增加課程的學校數目
圖2 每年增課的學校平均增設的課程數
以上兩個數據表明,每年都會有高校新增體育課程,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增加這類課程,在每年增課的學校中,平均都要增加1~2門課程,這說明體育項目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引入體育課程。分析圖1中2001年增課學校數量的下降,可能是與新的課程綱要正在討論之中有關,當時為了使自己學校的改革少走彎路,很多學校持觀望態度,暫停了一些改革。
2.1.2 1999-2005年各學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項目種類、分布、項目特征、增設項目的時間特點
2.1.2.1 1999-2005年各學校增加課程的各項目的種類、分布狀況 從1999-2005年,在所調查的23所本科高等院校中,每個學校都在其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新的項目的體育課程。新增課程涉及項目種類較多,達到22項。涉及項目有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橄欖球、棒壘球、高爾夫球、手球、臺球、定向越野、輪滑、瑜珈、街舞、健美操、形體、健美、藝術體操、體育舞蹈、舞龍舞獅、散打、跆拳道、擊劍、拳擊。但是,并非所有的學校都選了所有項目,每個學校選擇的僅是其中若干項運動,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選中以下新增項目的學校數目
由被選擇次數可知,各高校大都比較集中地選擇某些項目,被選中最多的項目分別為:健美、散打、健美操、瑜珈、體育舞蹈、跆拳道、形體、網球、定向越野,分別都有5~9個學校選擇了它們,其中健美、散打、健美操、瑜珈、體育舞蹈、跆拳道項目分別被30.43%~39.13%的學校選擇;其次是輪滑、藝術體操、橄欖球、街舞、舞龍舞獅,分別有3~4個學校選擇了這些項目;選擇較少的有棒壘球、手球、擊劍、高爾夫、拳擊、臺球,分別有1~2個學校選擇了它們。
2.1.2.2 1999-2005年各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項目特征 1) 目前社會上流行的體育項目的特征分析。高校新增項目課程中的運動項目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和社會上各運動項目的發展是關系密切的,社會上先有這些運動項目,高校才可能增設。近些年,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展開,大量新鮮、刺激的運動項目層出不窮,人們對這些項目或運動有著不太相同的稱謂,比如“時尚體育”[8]、“時尚運動”[9]、“新興體育運動”[10]、“新體育運動項目”[11]。根據這些概念,總結也它們的共性特征,可以方便我們把握新增項目課程的項目特征。
以上這些概念中的體育項目,都涵蓋以下幾點,即:娛樂身心、新、時尚、趣味,是健康的競技、健智、休閑、娛樂項目。這些新的運動項目在社會的推廣發展過程中,根據需要,會做一些相應的變化,比如一些休閑類體育項目在推廣中通過舉辦一些比賽,加強其競技性特點來推動其更好地流行與發展,由此也具有一些競技性特征,如健美操、體育舞蹈、輪滑、健美、街舞、有氧拉丁、攀巖、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有的項目是新近流行或引入的競技運動項目,在推動其發展中,通常淡化其競技性,挖掘、發揮、擴大它們的休閑性特點來使其更好地生存與發展,所以在推廣中加載了很多休閑娛樂的特征
2) 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中新增項目的特征分析。根據時尚體育、時尚運動、新興體育運動、新體育運動項目的概念及特征,表明目前在社會上流行的新的運動項目,以鍛煉身體娛樂身心為目的的運動項目都可屬于這些概念范疇,其中很多都可成為高校體育課程很好的課程資源。觀察上文中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中的運動項目,除羽毛球和乒乓球外(它一直有良好群眾基礎,它們不屬于上述幾個概念的范疇,以前高校開設很少,是因為它們對場地要求較高),都可以屬于以上概念中的某一個,它們與社會上流行的新的運動項目有著共同的特點,也就是說高校新增項目課程中的體育項目大部分屬于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或時尚體育、時尚運動的范疇。
既然高校體育課中的新增項目大都屬于上述這些概念的范疇,那么,高校新增的這些項目也就具有了上述分析中的這些特征。
3) 1999-2005年各學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中選擇新增項目的時間特點。從對引入課程具體年份的統計發現,年份不同,項目選擇的分布特點不同,每年都較集中在若干項目上,1999-2001年引入較多的是健美操、體育舞蹈、形體、健美、散打等項目,2002-2003選擇跆拳道、街舞、網球、橄欖球、手球、輪滑較多,2004-2005多選擇瑜珈、定向越野、輪滑、跆拳道、高爾夫、臺球等。高校選擇增設項目的時間受當時社會上新興、時尚項目發展流行順序時間的影響。
2.1.3 1999-2005年各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種類數量與其總課程種類數量的變化及比例關系
表2 1999-2005年各校新增項目課程種類數量及
所占比例統計
如表2所示,1998年,在所調查的高校的體育課程中,已開設體育課程的項目種類總數,最少有6門,最多有13門,平均開設有8.32個項目的體育課程;在1999-2005年的幾年中,各學校最少增設有1個項目的體育課程,最多增設的有13個項目的體育課程,平均增設有5.53個項目的體育課程。
再觀察表2中第三行第三列數據,至2005年時,增設的課程項目數占體育課程總數目的40.62%,它與原來已有課程的比例占73.91%,新增課程占所開設項目課程總數的比例很大。從所有課程項目種類的數量看,新增項目的數量大大增加,比例已快達半數。這些統計數據是這幾年新增的新增項目,不包含已有的新增課程,因為在實際調查中,在1999年前也已經有個別學校已經開設有此類類課程,雖然數量不多,但也有個別學校中有健美、健美操、體育舞蹈、藝術體操項目。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這幾年各高校課程增設變化較大,新增課程種類較多,在項目種類比例上占有一定地位。
2.1.4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體育課程總教學時數狀況 由上可知,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從種類上已在各學校體育課程中占有相當的比例,但這只是從一個角度的反映,為此,本文還了解了各學校新增體育課程的教學時數的安排及總時數安排,以及新增項目課程的師資狀況,這樣就較為全面地了解到真正學習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學生人數及占總學生人數的情況,從而判斷出此類體育課程開展的深度及普及面,它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發展的真實狀況。統計結果見表3。
由表3數據可知,新增體育課程在幾年的發展中課時比例雖不斷增加,但到目前為止,各校的新增體育課程占到總課程比重的平均數為19.45%,從數字上看,這個比例比較低,與前面的新增課程種類占總課程數的比例有很大差距,兩個數據說明雖然新增課程在種類上已大大占據一定地位,并且有繼續增加的趨勢,但是實際的課時并不多,也就是說在所有體育課程中這種課的總量不高,只有少量的學生能真正去上這類課程,大部分學生學習的仍是老的項目。
表3 新增項目體育課總學時占體育課程總學時比例統計
問卷統計表明有26.3%的學生因缺少名額而沒選上新增項目課程。說明目前開設的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還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學生對新的項目的選項課還是有需求的,但是這個需求有多大,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在實踐中嘗試、總結。
2.1.5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師資狀況
表4 1999-2005年引入師資數量及教授新增課程師資
注:引進新增項目體育教師數據統計中也包含副項是此類項目的教師。
統計結果表明,各高校是在1998年后開始不斷增設課程的。增設新項目課程的學校,2005年教授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教師人數平均為7.63人,在這幾年中引進的教師人數平均為10.68人,按照這兩個數據,需要有7.63名新增項目教師,但這幾年中新增項目師資引進人數為2.78人,這幾年擴招需要增加老項目教師數平均為4.07,實際引進為7.9(10.68與2.78的差額)。
通常高校引進老項目師資教授新增項目或由原來的其它項目師資轉項教授新增項目。對于這些教師掌握新增項目知識、技能的途徑,調查結果顯示,通常有幾種途徑,自學自練、到社會上學、學校其它教師傳授、培訓等,最多的為前三種,分別所占的比例為32.12%、20.45%、27.36%,只有一些特殊項目是去參加一些正規的培訓,如定向越野、龍舟、瑜珈等。
2.2 對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發展狀況的分析 高校作為社會的一個系統,高校體育作為整個體育范疇的一部分,社會大系統的變化會影響到小系統的發展變化;而且高校具有對新興事物相當敏感,有極強融合性,對文化的多元性能夠理解與尊重的特點;此外,高校的主體大學生群體,也有著新奇、好嘗試、熱情、活力、從眾、追求新事物的心理特點,所以,高校的學生群體需求能夠反映當前這些體育功能的運動項目,由體育功能轉變而出現及發展的這些運動項目被引入高校也有其必然性,體育功能的發展變化也必然會在高校體育中有所反映與體現。
從上述新增項目課程的發展現狀來看,高校新增課程的項目種類涉及22項,除羽毛球、乒乓球外均屬新興、時尚類體育項目的范疇,新增加課程的項目表現出新穎性、時尚性、休閑性、娛樂性、鍛煉性、教育性等特征。在被調查的高校中,每所高校都新增了課程,并且新增課程在種類上有較高的比例,高校選擇增設項目的時間受當時社會上新興、時尚項目發展流行順序時間的影響,這種種狀況都反映著一種必然,即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高校出現、發展不是偶然的、某些人心血來潮之使然,而是有其理論背景的,它吻合了體育功能的轉變,是當前體育功能側重于健身、休閑娛樂等功能的反映,是新時期體育功能發展變化的一個必然結果。換句話講,高校新增課程的增加及需求是體育功能發展變化在高校這一系統內的反映,高校的課程增設改革符合了體育功能的變化。
各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種類上占有較大的比例,且具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是目前已開設的新增項目課程的范圍很有限,未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只有少部分學生學習新增項目課程。既然有需求,就意味著還有發展的條件與空間,在實踐中可以繼續發展。所以,在實踐中,對于已開設或決定開設的項目要有足夠的重視,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挖掘潛力,比如擴大授課單元、增加學時,重視師資培訓工作,改善師資隊伍的專兼項結構、提高業務能力等。但是,學生的需求究竟有多大還未知,需要進一步研究;同時,上述的數據也反映出:目前在高校體育課程中老項目課程所涉及的學生范圍還很大,老項目課程在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提示我們注意:任何事物的發展要有度。
體育的基本功能是增強體質、強身健體,當前體育的功能發展變化,對體育休閑娛樂功能的認識加深及重視,并不意味著可以輕視或否定體育原有的功能。在體育課程中,新增項目的開設反映了實踐中要求體育發揮更多、更滿足需求的功能,體現出更多的價值,這是有利的一面,在重視休閑、娛樂、健身的同時,也要注意增強體質功能的發揮,若過分地、完全追求體育休閑娛樂價值,偏廢、摒棄體育的基本功能等就會對體育功能的整體發揮產生不利的影響。
體育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教育功能。這個教育是全方面的,除了身體的教育,還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意志品質,培養健全人格,促進心理健康、培養合作和競爭精神,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等。涉及到具體體育項目,對教育功能的發揮也是各有側重的,比如說老項目課程中球類項目對于學生的團結合作、競爭意識的培養是不可低估的,田徑、體操項目對于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動作的敏捷協調以及吃苦耐勞等優秀品質也是不可低估的,這可能是某些新增項目不能完全帶來的。
所以,高校在增設新項目體育課程及重視其發展時,不論是從認識上還是實際操作中,都要全面地、一分為二地謹慎進行,要辯證地理解體育功能的發展變化,既要注意需求,使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體現出獨特的特點、發揮體育休閑娛樂等功能,還要注意原有功能的發揮;既要認識到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也要充分正確認識到老項目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要發揮新增項目課程的優勢,還要發揮體育課程的整體優勢。在實踐中要辯證、理性地進行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開設及發展,反映到課程中,就是要客觀地發展新增項目體育課程。
3 結論與建議
3.1 1999-2005年高校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發展狀況 1) 在被調查的23所高校中,每年增設課程的學校有8~15所,并且總體呈逐年上升勢。
2) 1999-2005年增設的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項目種類有22種,主要分布在健美、散打、瑜珈、體育舞蹈、跆拳道、健美操、形體。新增項目具有新穎性、休閑娛樂性、鍛煉性,教育性等特征。高校選擇增設的項目受當時社會上新興、時尚項目發展流行的時間順序的影響。
3)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數量占目前體育總課程數量的40.62%,在種類比例上占一定的地位。
4)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開設范圍較小,其總學時數僅占總課程學時數的19.45%,未能滿足學生需求。
5) 幾年來平均增設5.53個項目課程,引進2.78名新增項目專業師資,新增項目的授課大部分由引進的老項目教師和原來的其它項目教師經過自學或簡單培訓后承擔。
新增項目體育課程的發展吻合了體育功能的轉變,是當前體育功能側重于健身、休閑娛樂等功能的反映,是體育功能發展變化在高校這一系統內的反映。新增項目課程仍有發展的空間。
3.2 建議 根據學生的需求,可以考慮適當增設新項目體育課程,并選擇社會上流行的,具有健身休閑娛樂性的項目。對于已經增設的項目課程,可以通過適當擴大其授課單元、增加其總學時數來滿足學生需求;要適當增加專業師資,在未能引入合適專項教師或有其它綜合考慮時,要中強對轉項授課教師的培訓,注意提高師資隊伍的專兼項技能及業務能力。新增項目體育課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要注意辯證思維,既注意發揮新增項目課程的優勢,又要發揮體育課程的整體優勢,要對發展變化的體育功能有正確的理解,辯證地發展新增項目體育課程。
參考文獻:
[1] 田雨普.新世紀我國體育的功能與作用[J].體育學刊,2004(4):5-7.
[2] 田雨普.新時期體育功能的證認識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3(8):14-16.
[3]梁曉龍. 體育和體育的功能與作用[J].體育文化導刊, 2003,4:3-5.
[4] 譚華.高校體育課程功能的歷史演變[J].體育學刊,2005(1):19-21.
[5] 胡玉華.新時期我國體育功能的演變與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9):17-19.
[6] 蔡俊五.時尚體育的十大特征[CP].體總網:http//省略.cn
[7] 邢小泉.提出時尚概念的原因[CP].體總網:http//省略.cn.
[8] 時尚運動與全民健身研討會報道[CP].體總網:省略.cn.
[9] 顧曉艷,徐輝.新體育運動項目:現代人追求的時尚運動[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2002.
[10] 2002年8月下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http//202.112.16.135.
[11] 李井平,康建敏,樊炳有.時尚體育興起的社會背景及其價值[J].體育與科學,2004,25(5):32-34.
[12] 王章明.對體育教學流行理念的追問[J].體育與科學,2004,25(3):75-77.
[13] 楊晶.如何在學校開展新興體育運動項目[J].體育師友,2005(1):23-24.
項目教學法 研究 應用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國民經濟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績舉世矚目。隨著市場化、工業化、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各行業對質量和精度要求愈來愈高,而當前受過良好職業教育、具備較好操作技能的一線工人及技師嚴重缺乏,職業院校中培養的具有熟練操作技能、能直接上崗的優秀技術工人較少,與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對稱。據預測,我國2015年技能勞動者需求將比2009年增加近1900萬人, 2020年增加3290萬人(不含存量缺口93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在2009年底2631萬人的基礎上將分別增加約540萬人和990萬人(不含存量缺口440萬人)。
圍繞構建“適應需求、有機銜接、多元立交”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高職教育重在系統培養高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以適應行業的需求,這是高職院校的使命,也是我國職業教育法和相關政策的規定。當前,高級技工短缺,技工整體素質偏低,已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與未來需求也極不協調,作為培養技術工人的場所,高職教育應進行深刻反思。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路,對于高職教育工作者而言,理所當然,勢在必然,義不容辭。
作為典型的行為導向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契合了高職教育教學特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也因此受到廣大研究者和教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從筆者對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文獻檢索顯示,截止到2012年4月6日,直接以項目教學法為標題內容文獻分別有3074篇和4474篇,其中2007~2011年累計有2885篇和4322篇,分別占到總數的94%和97%,而且這五年來也是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二、教學環節
傳統教學法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更多地注重書本知識灌輸,而項目教學法則以職業任務為中心,注重操作技能的鍛煉,強調教學互動和工作技能的提升,教師與學生由過去的點對面的課堂教學轉換成點對點的指導、引導和協調。項目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是教學環節的設計與項目的選取。結合有關研究,筆者認為,教學環節包括三個階段六個步驟。
第一階段為確立目標階段,根據職務工作目標明確工作任務。
第二階段為項目實施階段,大致按照PDCA法則劃分為收集信息、項目選取、項目計劃、項目實施、反饋修正和檢驗總結六個步驟。學生負責信息收集、制定計劃、完成任務、反饋和修正、檢驗總結等各步驟具體工作,教師負責組織、引導、指導、檢驗等工作。
第三階段為項目評價階段,主要對實施階段的后四個步驟及學生工作行為、態度、責任心等方面進行評價。
三、教學優點
項目教學法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高職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教師均受益匪淺。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高職教育過程中具有顯著特點和優勢。
1.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職業綜合能力。
(1)學習興趣明顯提高。項目教學法從真實、生動、貼近學生生活的工作項目入手,目標、任務明確,教學與實踐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起學習興趣及參與熱情,增強了成就感和創新激情。
(2)主動學習能力增強。項目教學法以學生、項目、職業實踐為中心,學生掌握主動權,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針對實踐中碰到的種種問題,會積極主動搜集資料或咨詢、請教老師尋求答案。
(3)社會實踐機會增加。項目教學法以職業、工作任務為主線,與社會、企業緊密聯系,通過組織學生深入社會調研或與企業、社區和家庭聯合等多形式、途徑完成,獲得更多了解社會、職業體驗的機會,使學生更快地完成角色轉換,更好地適應職業要求,順利完成社會化過程。
(4)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得到培養。項目教學中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和困難,但問題就是機會,遇到問題越多,越有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常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體驗學習,展開討論,綜合素質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2. 融洽了師生關系,提升了教學素質和水平
(1)教學與科研能力得到提高。項目教學法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挑戰,一方面要求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求有豐富的實踐指導能力。通過項目教學實踐,為教師崗位勝任提供了鍛煉機會,在引導、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推動自身理論與科研水平的提升,在項目組織、協調、示范過程中,積累起豐富的項目開發與管理經驗。
(2)教學互動使師生關系變得更融洽。學生是項目實施的主體,以項目為載體,教師更多地像朋友像長輩一樣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像咨詢者一樣提供信息,像裁判員一樣給出專家指導意見,幫助學生成長,師生關系也自然變得更融洽。
以任務為主線貫穿項目教學法的全過程,除了可以有效促進教學相長外,對于促進和推動學校教學改革也有明顯的優勢。首先,在師資力量上,更注重教師的高管理能力、高教學水平、高實踐水平。其次,基礎設施建設上,推動實驗實訓基地的配套建設。再次,在學校管理上,促成整套適應項目教學法的管理體系的構建。同時,也為學校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遇。
四、結語
如庖丁手中那把鋒利的刀是有效解牛的手段或工具一樣,方法是達成目標的手段,但前提是要“順天理”,遵循客觀規律,順勢而為,才可事半功倍。在當前高職技能人才培養供不應求的狀況下,項目教學法正契合了高職教學要求和課程特點,在提升高職教學質量和水平方面也已獲得普遍認同,但也出現盲目夸大其適用性,脫離教學實際的現象,加上本身存在局限性,使學生知識獲取缺乏系統性,由于參與程度的差異使學生鍛煉不充分以及項目評價體系不完善,等等,也給項目教學法的研究與應用帶來負面壓力。為了更好地發揮項目教學法的作用,需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充分調動職業教育者的創造能動性,不斷總結經驗,揚長避短,多種教學方法互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為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培養合格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 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1-7-6.
[2]任春紅.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旅行社經營管理》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政法類;高職院校;法學課程;項目化教學;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8-0282-03
項目教學方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任務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化教學以任務驅動的形式進行教學,它是“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融理論基礎知識、實踐操作能力、高素質培養于一體,圍繞具體項目任務,使學生們在完成項目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理論知識、提升專業技能的新教學方法。目前,大力推行項目化教學方法的高職高專院校有很多。一些政法類高職院校也在積極探索法學教育的項目化教學方法,政法類高職院校如何改進法學教育的方式方法,促進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更好的結合、融合,這是擺在政法類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課題,更是政法類高職院校能否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政法類高職院校法學教育開展項目化教學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一、法學課程學科特點要求
(一)法學課程的特點
隨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的確立與實施,法學教育對法律工作者越來越重要。許多大中專院校都開設了法律專業,進行法學課程教育。法學這門學科包括了法律基本理論、實體法、程序法、法制史等各方面的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法學教育集知識教學和實踐訓練教學于一體,強調法律知識的綜合運用,在法律職業教育中更加凸顯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也就是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法律知識,重點培養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掌握理論知識的能力、提升在學習中的分析判斷能力、加強法律實踐應用能力、提高法律寫作運用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二)法學課程學習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多數法學課程仍是堅持以教師講為主,并且只講授法律理論,圍繞教材照本宣科,以法律術語、法律概念、法學理論和法律條文的學習為主,側重解釋法律條文,缺乏實踐應用和案例教學。知識講解概括抽象,脫離實際、脫離生活,不能與法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脫離。這些做法使得學生在學習法學課程時,往往感到枯燥無味,有時甚至一頭霧水,使得學生對法學課程越來越反感,從而降低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不要說創新學習了。
(三)法學教育重在實踐和運用
高職院校法學課程教學必須與實踐工作領域相聯系,與學生未來即將從事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書記員、仲裁員、法律顧問等職業相聯系,這樣才能有更強的吸引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學校與社會結合,課堂與工作崗位結合,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研究法律知識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動力。課程設置要符合崗位工作需求,打破學科體系,根據崗位工作內容,合理安排教學課程。法學教育要有訓練性,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思考空間,讓學生動腦子思考,而不是純粹的背誦式學習法條,促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整合起來。
二、教學改革的要求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受時代和認知的限制,傳統教學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傳統教學是基于教材內容采取講解的方式傳授知識和技能,首要目標是傳授知識,其次是培養能力。傳統教學通過知識對學生進行評價,看的是分數,但是往往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學生在現實中動手操作實踐能力較差。傳統的法學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整個課程是老師主導,主角是老師在課堂中扮演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被動學習和接收知識。傳統教學手段單一落后,基本上還局限于“粉筆加黑板”的模式,教學方法以全盤講授為主,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教學,導致教學與實際工作要求脫節。傳統教育模式下,許多畢業生走出學校走入工作崗位后反映,雖然自己在學校刻苦學習,成績優異,說起專業知識頭頭是道,但在工作崗位,卻發現自己課堂上學的知識大多用不上,甚至學習的知識落后了,需要重新學習,面對法律案件無從下手,法律專業學生不懂不會法律問題的現象令人尷尬。
(二)項目化教學符合教育改革實踐
眾所周知,我國教育考試側重考查學生的記憶力、抽象思維和計算能力等認知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不能說不重要),與之相應的以課堂講授為主要,課外輔導為輔的形式。傳統教學方法,強調靠記憶、抽象思維和計算來完成,掌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這往往導致“高分低能”,不符合素質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狀況。項目化教學是比較適合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項目化教學則以職業崗位為基礎,以培養掌握工作技能為目標,立足學生為主角的教學格局,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將課堂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中、職業崗位上的操作應用技能融為一體進行學習,更多地強調了動手操作、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來說,符合職業教育規律,深受高職院校學生歡迎。
(三)項目化教學有利于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長期以來,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方法是圍繞教材準備教案和講稿,課堂上一直采取固定的講解、提問、討論、作業和復習的一套程序,內容上以課本知識為主,形式上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既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師本身也缺乏創新和激情,甚至有的教師到網上下載一些課件、教案,不管符不符合本門課程和本校實際,就敢到課堂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甚至誤人子弟。學校對教師素質能力的評價主要參考依據是教師的備課、教案、語言、教學環節等是否合理流暢,教學進度是否符合教學計劃和大綱,教學內容是否依據指定教材,教學工具是否合理得當,學生考試成績是否合格,有時甚至通過聽一兩次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評定成績。評定教師的業務水平,沒有和培養了多少符合崗位需求的學生相掛鉤,沒有和學生的素質能力提升相掛鉤。項目化教學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有較強和較高的要求,同時具備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能力。吃大鍋飯,濫竽充數的教師既沒有能力上好一堂項目化課程,更不用說培養符合當前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了。
三、職業教育的要求
(一)職業教育的目標定位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技能培養為目標。這是職業教育的目標,與此相適應,高職院校課程的教學模式也應以此目標為中心進行改革和創新。在高職法學教育中,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法律綜合素質是現代法學教育的發展趨勢。法律相關工作崗位均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目前的法學人才培養重在課程體系,沒有從工作崗位出發,致使人才培養目標脫離崗位實際。高職的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培養目標。
(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法學課程項目化教學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各個法學實踐項目的設計實施,調研報告的撰寫,課程論文的撰寫,相關的課件制作,模擬法庭演示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檢索文獻、收集資料、法律應用、論文寫作等多方面的專業性綜合素質。二是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通過項目進行過程中與他人的合作與分工,就個人而言,培養了學生虛心求教、取長補短的優秀品質;就集體而言,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與人交際的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通過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提高了學生應對復雜的社會的能力,甚至是創新能力,提高了他們利用法律知識解決社會矛盾,從而真正為法學和法律界培養一批合格實用法律工作者。
四、高職院校建設發展要求
(一)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項目化教學所需的師資隊伍不健全
目前現有高職高專院校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未能很好落實專兼職教師合作機制,法學專家進入課程改革團隊的沒有或者少有,項目實施中的現場指導多由本校教師而非兼職教師擔任。專業教師現場指導能力欠缺。因為專業教師缺少實踐工作經驗和實踐操作動手能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針對項目過程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對項目化教學課堂掌控能力和經驗欠缺,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造成資源浪費,時間、人員等分配不均。還有一些教師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教學理念,要改變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的模式。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角色定位,對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導地位認識不夠。
2.部分學生對項目化教學不適應
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很多學生都不適應,認為要自己動手的地方太多,完成不了,或者懶得動手。很多學生主導的意識不強,主動動手去做的意識很差。還有學生對項目化教學有濫竽充數的問題。學生對項目化教學缺少必要的角色認同和主觀認識,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很快適應角色轉換,不按職業崗位角色來要求自己,“濫竽充數”的現象存在,看別人動手參加。對小組或個人完成工作任務一時難以完成,課后不能及時查找資料,作業完不成,有的工作質量層次不齊,逐漸形成了適應項目化的學生學習日益進步,不適應項目化的學生愈加掉隊。
3.教學資源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的需要
首先,班級學生數量過多,教學組織安排不容易,只能分組實施具體的項目,很難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獨立完成項目或任務。由于人數多確定學生分組也有矛盾,組分得過大,組內少數人做而大多數看,組分得過細,教師指導又不能完全滿足,使小組協作學習的效果打了折扣,項目實施過程與質量難以控制。其次,硬件條件不足。學校圖書館專業圖書資料不足、部分圖書學科知識老化,圖書資源和機房數量不夠,學生上網查詢資料又面臨機房不足或時間難以保證等問題,因而查找資料困難較多。實訓設備數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許多專業教學設備不能滿足分組教學需要,模擬法庭建設標準低,又和其他會議設施共用,導致不能完全滿足學生訓練使用。而學生一般都是擁有著足夠的知識儲備,卻無法在實踐中進行操作,缺乏生成實踐的場所和辦學條件。
(二)以項目化教學提升高職院校辦學層次
1.培養優秀的工作者
學生的知識與實踐、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是職業教育所關注的。儲備足夠的專業知識也是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的基礎。學生要想擁有足夠的工作能力,首先要儲備專業知識。其次把學會的知識用到課堂項目中,再實踐應用到工作崗位中。再次,知識儲備與實踐經驗相輔相成的理念很重要。因此,項目化教學中,法學課程也是如此,學生不僅要儲備專業知識,還需具備自己動手實踐的能力。在法學課程教學中項目化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將法學理論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在課堂情境中去解決現實的問題,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2.培養優秀的師資隊伍
通過項目化教學實踐,更多的教師將加強自身學習,不僅學習本專業的知識,更要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方法,不僅要學習課程知識,更要學習計算機、網絡等技能,做到“一專多能”,改革創新教學思路,不斷提升個人業務素質,進而促進學校整個教師隊伍的發展。
3.培養優良的學風建設
學生上課走神,不認真聽講的現象存在。實踐中,平時上課不認真容易走神的學生,很具有實踐創新能力。這部分學生不拘形式,不遵守紀律,卻敢于大膽創新,提出自己的觀點。傳統的教學反而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而項目化教學正好迎合了這部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帶動了原本認真但只聽不動腦的學生好奇心。在傳統的教學中理論知識要記和背,而項目化教學是在實際操作中理解知識。傳統教學課堂滿堂灌知識,學生死氣沉沉記錄;項目教學,學生們分成若干小組,在實際的工作場景中完成理論知識的應用,教師做指導,建立了學與用的快速溝通,把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參與,讓學生創新,提高學習效率,樹立了良好的學習風氣。
4.建設良好的學校社會單位合作關系